時間:2023-06-22 09:22: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預警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眾所周知,IBM的財務管理流程及制度在業內有著極好的口碑,一向以嚴謹著稱。以下結合筆者在IBM的工作經驗,淺析一下財務分析工作在IBM所處的位置及IBM是如何利用財務分析來預測企業的風險,并采取相應可能的規避措施,通過財務價值鏈為公司創造價值的。
透過財務分析預測企業風險
IBM(中國)維持著一個相當規模的財務分析團隊(Financial Analyst,FA),團隊成員加入IBM之前在各個行業,如制造業、會計師事務所、汀服務商等的知名企業都有著很深的經驗和行業背景。與之相匹配的是復雜而嚴密的財務管理流程,在IBM許多項目執行過程中的業務問題都需要FA的意見乃至批準。
IBM涉及的行業較廣,既有目前的三大核心業務:硬件、軟件、咨詢服務,也有正在逐步退出中的制造業,但IBM的所有業務對銷售成本和收入的財務指標都極為關注,因此以下將以這兩項指標為例,從中管窺IBM的財務分析之道。
財務與業務深度結合
在IBM(中國),企業高管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Target),以及每個季度要實現多少銷售收入和利潤,這些數字都是他們對亞太總部(AP)的承諾。這些承諾的實現是由在整個大中華區內,由不同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PM)負責的數百個正在進行中的項目,以及銷售人員不斷開發爭取的新客戶可能帶來的新的收入來源促成的。
為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和財務的可控性,IBM通過將財務與業務深度結合的方式共同推進銷售目標的實現。
IBM(中國)將整個市場分為六大行業(Sector),每個行業都有一位資深的財務分析師(Financial Analyst,FA)負責為該行業提供財務支持。每周各行業的執行官(Executive)都要舉行例行銷售會議,由地區領導(Country Leader)和合伙人(Engagement Partner)及該Sector的財務分析師參加,分析檢討目前的銷售形勢,核實每一個銷售機會的發展進程。各行業FA在會議結束后會和執行官討論確定預計本季度合同簽單量的最新版本,及由此可能帶來的當季度新的收入。
之后,根據Executive的意見,FA會擬一份行業銷售預測報表送交高級管理層作為決策支持。在整個過程中,FA會和自己所支持的行業內的項目經理保持著密切聯系,隨時了解項目的最新進展狀況及可能面臨的問題,然后根據自己的專業理解把這些業務信息轉化為財務信息,從而得到該項目的最新收入和成本預測(Assessment),項目經理會在第一時間收到FA制作好的每個項目在各會計期間收入與成本的預測,并及時予以確認,保證項目收入和成本如期發生。當項目上的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如客戶對某階段工作有異議,可能拒簽此階段完工報告,或由于客戶管理層的突然重大變動,導致項目經理無法按合同規定按時向客戶開出發票,或是發現項目的成本可能有超出預算的可能,項目經理都會及時通知負責自己項目的FA,以確認由此可能帶來的財務影響。
基于財務分析師和各項目經理之間的溝通保證了項目收入和成本的預測是基于實際業務情況的判斷,避免了財務分析部門自己閉門造車做出脫離實際的數字報表。
每周末,財務分析部門會整合所有FA提交的預測報表,制作出大中華地區的營業收入預測報表,并和月初的營業收入預測報表相比對,找出有重大偏差的地方,看哪些項目的收入預測有重大的上升或下跌。財務預測上的重大偏差,如果排除掉財務分析部門預測工作的失誤之外,那就是該項目在業務上已經出了問題,存在著重大的風險。CFO將首先審閱這些重大差異及其原因,然后制作出路線圖(RoadMap)(如表1)。使那些風險已經或可能對月初的財務預測目標造成不利影響,哪些潛在的機會可能在當初的財務預測之外帶來新的收益一目了然。
公司高管會在月中舉行的高級經理會議上討論這一路線圖,對表中所列出來的風險和機遇項目逐一分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由專人負責,盡量減少風險的發生,促使機遇盡早轉化為現實收益。
在整個流程中,由于財務分析部門可以準確地從數百個項目中找出風險和機遇所在,并揭示發生的原因和提出初步行動方案和建議,管理層就只需要認真考慮那些被挑出來的少數項目并及早做出決策即可,從而保證了企業的財務風險最小化,項目的財務狀況始終都在管理層的掌握之中,使之在準確把握財務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對于能不能實現自己全年的財務目標,離目標還差多遠就能做到心里有底,并做出相應的戰略或戰術調整。
無論是具體從事財務分析的工作人員還是作為企業高管的CF0,都不應該將自己局限于財務部辦公室內,既要隨著業務的變化更新自己的財務知識體系,也要從業務出發,自覺去了解整個企業價值鏈中相關的部門,相關的業務,加強與其他部門人員的溝通與互動,培養自己的業務意識(businesssense)。
差異分析控制風險
在傳統的制造業,企業設立財務分析部門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加強對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以盡量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在所有成本和費用中,諸如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因為所占企業總成本比重較小,不是分析的重點。而產品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則是最重要的成本。
IBM每個月都會制作管理報表(ManagementReporting),分門別類地對人員工資、原材料消耗、生產報廢等成本要素進行統計分析,首先要分析的就是實際成本與企業標準成本的差異。當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發生偏差,尤其是逆差,也就意味著企業在目前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出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企業管理層的期望,如果不能迅速找出問題并解決,那么這個差異可能就會越來越大,在財務報表上看是企業沒能達成自己的財務目標。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這些差異數字的背后隱藏的是企業未能察覺的風險以及可能帶來的整個企業經營失控的危險。例如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的明顯偏低意味著企業把更多的資金積壓在了存貨和應收賬款上,一方面這將對企業的資金管理提出嚴峻挑戰,企業為了籌措其資金缺口將可能向銀行借款,被迫付出額外的借款利息,另一方面如果經分析銷售狀況沒有大的變化,存貨周轉率的降低如果是來自存貨數量的大量增加,超過了企業的正常消耗水平,則可能意味著企業的
相關采購政策和采購人員出了問題,這種問題如果不及時檢討并解決的話,決不只是多付一點銀行利息的問題,很有可能拖垮整個企業。
因此,從對比標準與實際的差異出發,再橫向對比實際成本的歷史發展趨勢,并縱向去看成本結構中各項成本要素比重的此消彼漲,有針對性地選取一些效率比指標,從而找出有差異的地方,通過成本控制等手段來解決差異背后隱藏的問題,及早化解企業生產營運過程中的不利成本因素?;跍蚀_及時財務分析,制訂行之有效的財務控制方法,以保證企業的成本在可控合理的范圍內。
企業實際經營中的財務分析當然不只限于對收入或成本的分析,它涉及到企業
財務狀況的方方面面,如企業現金流,固定資產投資決策,輔助生產部門外包……甚至還衍生出獨立于財務分析之外的客戶信用分析專家(CreditAnalyst)。
可以說,在市場變化如此迅速,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企業已經越來越倚重財務分析。從審查客戶的信用資質、合同風險的控制、產品和勞務提供過程中成本與費用的控制、供應商的選擇、重大投資決定到合并兼購等等涉及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財務分析的作用已經走出財務部一隅,貫穿于企業整個價值鏈之中。這一變化是企業管理層從實際的業務出發,力求及早地察覺價值鏈中每一個環節潛在的財務相關風險對財務分析提出的需求。
以筆者多年的工作體會,無論是具體從事財務分析的工作人員還是作為企業高管的CFO,都不應該將自己局限于財務部辦公室內,既要隨著業務的變化更新自己的財務知識體系,也要從業務出發,自覺去了解整個企業價值鏈中相關的部門,相關的業務,加強與其他部門人員的溝通與互動,培養自己的業務意識(business sense),這樣,任何業務上的異動可能導致的財務風險都能敏銳的感覺到。IBM的財務分析體系之所以會對業務發展起作用也是基于財務與業務的深度結合。
財務分析價值
雖然IBM的財務分析確有值得推崇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財務分析。實際上在中國的很多企業中,僅存在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因為有項目經理或會計管理部門,盡管沒有專門的FA部門的存在,項目仍然會照例運行,會計結賬也不會耽誤。
任何試圖“加強管理”的做法都必然帶來成本的額外支出,如果財務分析不能讓企業認為其“物有所值”就自然沒有存在的價值。那么,什么樣的企業需要財務分析部門,財務分析能為企業做什么?好的財務分析的標準是什么?
洞察企業風險
從IBM的案例看,IBM所屬的IT業從來就是高風險行業,競爭異常慘烈,即便暫時處于行業之首,只要稍有不慎仍然會被后來者拉下馬。因此,IBM與競爭對手、與客戶、與第三方下包商等之間關系的任何一點微妙變化,都會使得其收入確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從財務上就表現為每個月/每個季度的合同簽單量,項目的收入,成本實際結果可能會和之前的財務預測有明顯的差別,有時這個差別甚至會很大。這對企業而言就意味著很大的經營風險。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沒有人愿意去投資一家看不懂的企業。投資者要看得懂企業,首先需要企業的管理者看得懂。一家營業收入總是在每個財政季度間跳上跳下(個別季度性較強的行業,如禮品制作,果類加工除外),其他各項財務指標時好時壞,毫無規律,讓人無法相信其銷售預測是可以做到的,這樣的企業很難讓人信任。
投資人和企業管理者最希望看到一家企業的收入在每個季度間平穩上升,簽單量節節提高,各項財務指標都在健康的區域內移動,因為這表示這家企業的經營狀況在管理層的掌控之中,一切都會按照他在年初承諾的財務預測目標逐步實現,而企業投資者,債權人等各方的利益都可以放心地得到保障。
因此,對于從事高風險行業的企業來說,當企業發展步入成熟階段,規模也比較龐大的時候,它們面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也都相應放大,因此,這樣的企業需要有專門的財務分析來為管理層揭示相關的風險與機遇,以期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規范管理
因為財務分析的下一步必然就是財務控制,較好的管理水平能為財務控制的有效實施提供良好的土壤。當企業規模越來越龐大,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日趨復雜的時候,作為加強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對財務分析的要求應運而生。
行業風險較小或行業利潤很高的企業相對的財務分析工作會簡單一些,而處于競爭激烈和毛利率較低的行業,對于深層次財務分析和財務控制的要求也就越高。所以高水平的財務分析專家,往往也就是從這樣的企業中鍛煉成長起來的。
重點指標重點分析
不同的企業對財務分析的具體要求和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并不一定面面俱到地將財務分析指標和方法全都用上就是好的財務分析。比如著名的杜邦分析法中的13個財務分析指標,在筆者經歷過的幾家企業的財務分析報表體系中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但沒有一家是把所有指標全都用上的。
在制造型企業生產基地,由于其銷售訂單往往是由集團中專門的銷售公司負責,或由地區總公司直接與客戶簽訂,下達生產訂單任務,很少能由自己控制或決定,因此對于銷售和市場相關的指標并不太敏感,更是少有相關的分析,因為那不是它們要關心的重點。知道要生產的產品數量和單價,銷售收入基本就確定了。但是絕大部分的制造業工廠對成本和費用極為重視,財務分析工作的大部分內容就是對成本的分析,尤其是存貨,諸如存貨周轉率之類的指標,都看得非常細,因為傳統制造業一般行業毛利率都較低,成本要素也極為復雜,如果任何一個成本要素控制不好的話,企業就很容易陷入虧損的困境。例如手機代工行業,毛利率(GP%)大概在2%~3%之間,而材料成本占到總成本的95%以上,如果存貨采購過多,每個月僅計提存貨減值準備就可以吃掉全部的GP。因此,通過財務分析來預防此類成本相關的風險,及早提出財務控制的改良意見,就成了財務分析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咨詢服務業,成本相對比較簡單,主要都是與人相關的開支,但咨詢服務業的行業特性,決定了其收入確認非常復雜,收入實現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對于銷售收入的預測成為重點,準確的預測出當前月份和以后月份的銷售收入,找出哪些服務項目的收入確認將存在重大風險,為管理層描出路線圖,管理層據此通過調動公司各類資源,如市場、客戶關系、銷售,以期規避風險,確保銷售收入的持續增長趨勢。
關鍵詞:財務風險;財務預警模型;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7)07-0148-02
1 問題的提出
加入WTO后,我國企業面臨的是世界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后,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企業的組織形式是多元化、多角化、集團化、跨行業的經營趨勢。企業被財務風險葬送的教訓層出不窮:日本住友商社、韓國大宇集團、美國安然公司、中國的巨人集團、藍田股份以及“新疆啤酒花事件”等,都與財務風險有關。財務風險預警管理因而成為學術界和企業界關注的焦點,建立一個有效的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及防范系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2 典型財務預警模型介紹
企業的財務報表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綜合反映了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根據企業會計信息的結構、比率和比較分析可以研究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和資金運營狀況,可以分析企業的安全狀況,進而對企業的綜合財務狀況作出判斷(吳水澎,1996)。基于對相關財務比率進行的單項和綜合研究而建立的各種財務預警模型,就是對企業危機預警進行的量化研究(薛祖云,2004)。
(1)單變量判定模型(UnavailableDiscriminateModel)。
最早運用統計方法和財務比率進行企業危機預警研究的是美國財務專家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1966)。他的《財務比率與失敗預測》一文是以企業危機預警為主題,以單一的財務比率指標為基本變量,運用配對樣本法,隨機挑選了1954年到1964年間79家危機中的企業,并針對這79家企業逐一挑選與其產業相同且資產規模相近的79家正常企業,再將樣本企業分為訓練樣本與測試樣本兩組。先以訓練樣本企業破產前5年的30項財務比率進行二分類檢驗(Dichotomous Classification Test )。用以找出最具區別能力的財務比率及其分界點,并利用測試樣本預測及驗證其財務比率及分界點的危機預警能力。
威廉?比弗的結論是,最能對企業危機做出預警的指標是“現金流量/總負債”比率,其次為“總負債/總資產”比率和“凈利潤/總資產”比率。在企業破產前5年可達70%以上的預測準確率,在企業破產前1年可達87%的預測準確率。
(2)多元判定模型(Multivariate Discriminate Model)。
該模型又稱奧爾特曼模型或Z分數模型(Z-score Model)是由美國財務專家愛得華?奧爾特曼(Edward .I. Altman)提出的。他認為,償債能力的喪失是引起企業破產的主要原因,企業在財務狀況良好――財務危機――破產――清算這一過程中,是有信號可預測的。經過大量實證考察和研究之后,于1968年才提出了多元Z值判定模型,即: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3)F分數模型(F-Score Model)。
由于Z分數模型在建立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到現金流量變動等方面的情況,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為此,我國學者周首華、楊濟華對Z分數模型加以改造,于1996年提出了財務危機預測的新模型――F分數模型。在F分數模型中加入現金流量這一有效的預測變量,彌補了Z分數模型的不足。同時,該模式還考慮到現代企業財務狀況的發展及標準的更新,比如,由于現金管理技術的提高,致使企業所應維持的必要流動比率有所降低,該模式的樣本選用更為擴大,它使用了Compustat PC Plus 會計數據庫中1990 年以來416 家公司的數據進行檢查,而Z分數模型的樣本僅為66 家。
F分數模型如下:
F= -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
(4)神經網絡預警模型。
1987年,Lapeds和Fayber首次應用神經網絡進行預測,開創了神經網絡預警的先河。該模型適合于對復雜性、時變性和模糊性的系統進行預測。神經網絡方法預警模型主要建立在“黑箱法”的基礎上。它把復雜系統當作一個黑箱,然后通過刺激(輸入)、反應(輸出)來研究系統的結構和性質。人腦的思維機制可分為抽象思維(邏輯推理)和形象思維(不確定性推理),神經網絡模型根據生物神經元的外部行為特征,推測具有類似于閥值邏輯的結構,提出人工神經元的閥值邏輯模型。
BP(Back propagation)模型是神經網絡方法中一種比較常用的模型,這種模型把系統看作一個黑箱,考慮其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非線性映射,輸入過程可用輸入節點來表示,輸出過程可用輸出節點來表示。假定系統內部結構為未知,同時用隱節點來表示內部機制,從而形成一種用人腦神經元突觸行為模擬節點機制的類似神經的人工神經網絡。這樣,可通過不斷地輸入和輸出,以及對有限多個樣本的學習來達到對所研究系統內部的模擬。
3 企業財務預警模型評述
隨著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歸納分類、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模型以及實驗等技術逐漸被引入到企業財務預警研究之中。然而,無論采用什么統計方法或研究方法,企業財務預警研究中都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
(1)缺乏系統的經濟理論指導。
在目前的文獻中,能夠系統地解釋企業失敗和破產的經濟和管理理論還很少。盡管有些學者從委托、交易費用和產權關系等企業制度環境和制度安排方面作了大量的闡述,并借助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進化理論等對企業失敗現象進行解釋。但是,它們還不夠完善,不足以系統地解釋企業失敗的原因,還遠遠不能準確確定財務預警模型中應包括的預測變量。因此,在選擇預測變量時,還是憑著經驗進行搜索,在眾多的變量、樣本、方法以及模型中找出最佳的組合,缺乏深厚的理論基礎。
(2)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問題。
①選擇的預測變量往往是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征兆,而非陷入財務困難的原因。一般而言,失敗企業數量較少,因此所選擇的失敗企業樣本大都不屬于同一行業,從該樣本得到的最好的預測變量反映了所有失敗企業的共同特征:低效益和高負債。因此,大多數預警模型所提供的信息只是一種表象而已。
②選取的財務變量具有片面性、滯后性(事后性)和多重共線性。所選取的財務變量的片面性體現在一個具體的財務變量只是從某一個側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財務變量的滯后性體現在財務報表的公布日,滯后于會計期間。比如我國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報一般是在會計年度結束后的4個月內公布。如何克服財務變量的片面性、滯后性(事后性)和多重共線性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③樣本選取的困難。盡管上市公司的數據相對容易獲得,但是要獲得那些財務困難公司在其陷入財務困境之前的數據卻不太容易,完整性也不夠。另外,很多研究采用了“配對抽樣”。按照行業、資產規模等標準為財務困境公司構造一組控制樣本,這會產生兩類公司的比例與它們在總體中的比例嚴重不一致,夸大預測模型的準確率。
④非財務指標因素的忽略。利用財務危機量化指標對企業預測,很可能忽略非財務指標的因素。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失敗與利率、失業率等的變化與財務危機有關,多種變量模型中如果能加入對宏觀經濟因素的預測,模型的預測能力就會加強;再者,許多學者以行業成功企業作為比較基準,這是不夠科學的。因為企業間不同環境造成比較上的牽強性,很難找到處于相同境地、相同條件下的企業。
4 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研究對策分析
(1)方法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大膽吸收國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要結合我國實際進行創新。各國的經濟文化環境不同,經營理念存在差異,會計核算口徑不一,統計分析局限在應用經典分析方法,而其它建立預警模型的方法應用又少。結合我國現代企業的特點借鑒創新,改進傳統的統計方法,制定高質量的會計準則,編報高質量的財務報告??茖W的方法也要借助真實的原始信息,采用真實的原始信息進行預測更需要科學的方法。
(2)針對預警模型變量選擇的狹窄性,應重新考慮設計預警變量,不能僅僅局限于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等幾個指標的運用分析,合理引入現金流量方面的指標,加強對現金流入、流出的監測分析。對于財務指標信息類預警模型的應用,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選擇哪些財務指標;二是預測計量方法的選擇。
(3)預測模型使用的技術問題。一是實效性問題,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模型的擬合效果可能會有變化,要研究其變化,適當進行微調;二是行業因素對模型擬合效果的影響問題,盡管我國目前實行了創新與趨同的會計準則,但不同行業的財務指標特征具有較大差異,在設計分析時將其納入同一總體,無疑會影響模型的解釋能力及預測效果。對此,在模型的構造方面要分行業建立預測模型。
(4)建立財務風險預警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科學工具。由于財務風險系統較為嚴格、繁雜、工作量大、內在聯系性強,僅靠人力不能達到監控的及時性、準確性和針對性要求,因此必須實施微機化管理,并與會計核算軟件銜接,進行動態監控,減少數據采集、輸入過程中的錯誤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5)規范風險時間跨度,確保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規范時間跨度與預測準確程度成反比,應根據需要和可能,適度規定財務危機預測時間跨度,這一點對會計信息及時性和真實性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財務危機預測是對原始信息整理、分析基礎上的再加工活動,在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影響下,對原始信息真實性、可比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通貨膨脹比較高時,要對歷史信息進行調整,剔除物價上漲因素。
(6)結合經營風險進行預測。如果企業經營出現大的規模擴張,管理水平低下,滯銷產品多對能源和原材料存在高度依賴性等情況時,可能預示企業要出現財務危機。分析企業經營狀況,探尋財務危機的根源,提出解決的辦法。
參考文獻
[1]薛祖云,劉金星. 2004.現代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指標體系的構建[J].財會通訊.
[關鍵詞]財務分析;財務風險預警;管控機制
1企業財務分析與財務風險預警分析概述
1.1企業財務分析概述
目前,社會對于財務分析的定義尚無統一標準,美國南加州大學著名教授WaterB.Neigs指出,財務分析的本質就是搜集與決策有關的各種財務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釋,進而為利益相關者做出準確決策提供參考信息。財務分析作為一門綜合性、邊緣性的學科,其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是會計學、財務管理、金融學、統計學、經濟分析等專業學科,以企業財務報表、附注信息、記賬憑證等為分析對象,采用一系列專門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歷史和當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狀況進行分析,對其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發展能力等進行評價和預測。通過財務分析可以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投資人、債權人、政府等利益相關者提供及時準確的決策有用信息,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企業過去的經營情況、掌握企業目前的運營動態、預測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目前,財務分析的方法與分析工具眾多,具體應用應根據分析者的目的而定,最經常用到的分析方法主要圍繞財務指標進行單指標分析、多指標綜合分析等,借助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進行分析,最后通過圖表、文字等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描述分析結果。
1.2財務風險預警分析概述
財務風險預警分析又被稱為“破產預警分析”,將企業的各財務報表及附注資料作為分析研究對象,通過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權益凈利率等財務指標或借助數學技術構建模型,對企業日常的財務狀況進行檢測,預測企業經營失敗的可能性,防范企業財務風險惡化,從而發出預警信號。美國學者Fistpatrikc最早發現了財務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預測風險作用,他在1932年開展單變量破產預測研究時,以19家公司為分析樣本,運用單個財務比率將樣本劃分為失敗和非失敗兩組,并發現預測判斷能力最強的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和產權比率。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教授Beaver將統計學方法正式運用于財務風險預警機制,1966年,Beaver在美國會計評論上發表了《可以預測失敗的幾種會計手段》一文。在這篇文章中,他運用單一的財務比率變動趨勢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并得出“財務失敗的時間越近,財務指標的預測能力就越強”的結論。1968年,美國學者Altman提出了Z-score模型,該模型通過統計方法將多個指標變量建立成一個多元線性方程,開始對財務風險進行多變量綜合分析。隨后,越來越多的預警模型被提出來,影響較為廣泛的有Logistic回歸模型,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聚類分析法等統計學方法以及人工智能分析法所建立的預警模型。
1.3財務分析與財務預警分析的區別和聯系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財務分析可以判斷一些財務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發現需要預警的事項,財務分析和財務預警分析有相同的作用,都可以對企業財務狀況好壞進行診斷分析,但財務分析和財務預警并不完全等價。財務分析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主要依據進而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狀況等進行的一種系統分析和判斷。而財務預警最核心、最關鍵的一點在于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過程進行預測,從而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般是當企業財務狀況出現較大風險時向企業管理當局提出的預警。財務預警通過對企業的經營活動、財務方面、市場狀況等進行分析預測,不僅可以幫助企業監測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潛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還能使企業經營管理者事先了解企業經營中潛在的財務風險,并制定針對性應對策略,最終有效規避風險,以免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2企業進行財務分析與財務風險預警的意義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為股東創造更多的財務,需要做好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控制,將其限定在可允許的風險水平內。在此過程中,需要經營管理平衡好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避免決策不當陷入經營困境。引發財務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產成本過高、存貨積壓、產品質量不達標、資本結構不合理、企業戰略多變和資不抵債等都會引發財務風險,如果企業不能及時予以有效回應,就可能導致這些財務風險進一步惡化,使企業陷入更大的財務困境。由此可能引發企業客戶黏性降低、市場份額減少、企業信譽受損,甚至企業破產、清算等。財務預警可以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狀況進行檢測、診斷,因此,企業有必要在經營過程中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財務分析和監控預警,為企業利益相關者制定準確的決策提供支撐,防范危機發生。財務分析和財務預警能夠幫助企業利益相關者在風險或危機尚未來臨或者處于萌芽階段時,制定積極有效的投資、籌資或生產經營決策。如對于政府部門,可以依據某行業企業的經營情況、國家經濟發展形勢等制定有利的方針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等,推動或抑制某一行業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經濟水平提升和企業發展;對于投資者,則可以根據企業的財務分析或預警結果,做出是否投資、投資多少、是否撤資等決策,從而降低損失、保證收益最大化;對于企業的經營班子,可以監測企業運營是否正常,根據出現的異常情況或數據偏差問題,制定及時有效的應對之策,防范和預防危機發生,制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經營戰略。
3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管控機制研究
財務分析和財務預警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應當給予高度重視,建立符合企業發展特征、與自身經營現狀相適應的管控機制,從而更好地監測經營風險和財務危機。
3.1構建完善的財務預警體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業要想更好地發揮財務預警的風險危機警示作用,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財務預警體系是重中之重,從財務和非財務的角度對企業進行定量及定性的全面、系統預警分析。在選取確定的預警分析指標時,不能盲目跟從,亦不能固步自封,應當從企業實際出發,結合宏觀經濟政策環境、技術環境等,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增強可操作性和實用性。這是企業及時發現和管控風險危機的基礎保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切身利益,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實力。
3.2提高財務風險預警意識
樹立風險預警意識不是只喊口號,也不只是企業管理層自身的事情,需要企業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其中。企業應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企業全體員工進行風險預警意識的宣傳工作,逐漸培養并不斷增強員工的風險防范預警意識。同時,企業經營班子要積極構建專門從事財務分析與財務風險預警的機構,配備具有較高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的人員,加強財務數據等預警分析,以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源并實施有效管控,幫助企業規避財務風險或降低財務危機發生的概率。
3.3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規范
公司的發展與相關工作開展都需要一定的理論、制度和方針戰略指導,因此,要提高企業財務分析和財務風險預警能力、規避和降低風險的能力等,要求企業高度關注相關領域和業務部門的制度建設。不斷加強企業制度規范,形成具有一定剛性、適當靈活的財務預警管控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企業發現日常運營中存在潛在風險的效率,以及時予以應對和防范,避免企業或其他利益相關者遭受重大損失。好的制度規范是企業成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確保企業完成宏偉戰略目標的前提,因此,企業應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規范來開展財務風險預警管控工作。
3.4有效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
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數據挖掘技術、Python和R語言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企業處理海量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提供了可能。神經網絡、人工智能等方法的出現,為數據挖掘分析研究數據之間潛在的邏輯關系提供了支撐,借此進行數據分析可以提高數據的價值,能夠為利益相關者進行科學決策提供有用的參考信息。因此,企業要積極引進并有效運用這些現代化技術手段,向其借力,以更好地發揮財務分析和財務風險預警的作用,加強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
4結語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預警;體系架構;核心
伴隨著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大量的中小企業也取得了十分迅速的發展速度,然而與此同時卻也面臨著企業壽命往往過短的危機,這其中同大量的中小企業對于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存在密切的關系,大量的中小企業由于發生財務問題而導致企業負責人對企業失去控制。因此為了促使我國當前的中小企業能夠實現健康、良性的發展,開展相關的研究與探討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價值,應當引起相關中小企業管理者的重視與思考,據此筆者將在下文中就相關的財務預警功能進行詳細的介紹,并且提出了相應的財務預警運行體系。
一、概述
財務預警通常為利用財務分析的方式,以及財務報表等其他相關資料,進而對于企業的相關財務數據內容進行及時、準確的處理,并采用此類信息化與數據化的運行處理方式,能夠將企業日常經營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問題予以及時的發現,并通過運用財務分析的方法將其產生的風險因素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從而將其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當中所隱藏的經濟問題,與相關的管理不足之處顯示出來,并最終給予中小企業以相應的應對策略與可行性建議措施,以促使其能夠正確的調整其在日常經營管理當中所存在的問題與差錯,致使企業的決策能夠達到最佳的合理優化,并能夠加強企業的財務資源配置風險預防工作。
二、財務預警的功能
財務預警體系在中小企業日常經營過程當中,對其財務風險管理的功能性主要包含以下幾項:
(一)信息收集
財務預警體系的建立必須要獲取到充足的數據信息,并以此作為開展相關風險分析的基礎,此項活動內容始終貫穿于中小企業財務預警活動的整個環節。利用收集同企業日常經營相關聯的國家政策產業信息、相關的市場競爭情況分析、企業自身的各種財務信息數據等內容通過相應的經濟分析手段來實施相應財務預警工作。
(二)財務監測
要對于中小企業開展相關的財務預警體系建設,其必須要依賴于對中小企業日常生產及經營過程財務信息的全面掌握之上。利用財務預警體系當中的財務監測功能,能夠實時的反映出中小企業實際的日常生產經營狀況,進而以此進行相應的生產、經營計劃制定,不斷改進其生產經營的工藝水準,將其可能會存在的生產經營問題進行及時的預測或發現。
(三)風險規避
財務預警系統其通常依據相關財務監測所收集到的數據信息,與相應的生產工藝標準與經營目標策略進行比較分析,采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方式,來對于企業日常的經營生產活動進行相關的分析評價,進而通過尋找其中的問題所在,來給予相應針對性的調整措施,采用此種方式能夠有助于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能夠較為及時的掌握企業財務狀況發生問題的具體原因所在,一旦企業的某項重要財務指標出現了不正常的狀況,相應的財務預警系統便會啟動,給予相關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以警示,使其能夠及時的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從而使風險降到最低。
三、財務預警運行體系
(一)分析體系
當相關企業的財務經營信息內容通過相應的選取之后,納入到了相關的財務預警體系當中,企業首要應當對此類信息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歸納與分析,從而能夠更加有效的開展財務數據信息的處理與應用,其作為財務預警體系的核心關鍵,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通常包含了兩方面的要素內容,一方面是預警指標,其通常能夠對于財務的運行情況進行相應的判斷;另一方面是判別閥值,其通常作為企業財務風險的臨界判定點,具體負責財務預警的警示啟動。
(二)處理體系
財務預警的體系必須要依據相應的具體原因內容來實施相應的預防措施,而后達到將風險控制在企業能夠實際掌控的范圍當中。中小企業在進行財務預警處理之時必須要結合其企業自身的具體財務狀況,運用現代的管理技術與方法,而后通過對于企業各個部門間的意見征詢后,通過頭腦風暴、集中討論的形式來選取出最優的應對方案。
(三)職責體系
財務預警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具有一定的長久性特征,因此必須要依靠各部門間所涉及到的工作人員之間通力配合才能夠開展具體的實施才做。因而,財務預警體系理應建立起職責權利劃分明確,具體的工作開展能夠落實到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問題出現的第一時間能夠確定相應的具體責任負責人,致使責任追查能夠順利有效的實施,進而再通過將相應的獎勵與懲罰機制逐步完善,加大執行力度。
四、結束語
在中小企業的財務預警體系架構核心分析中,本文首先就對財務預警的具體概念進行了簡要的概述,進而就其所具備的信息收集、財務監測、風險規避等功能進行了深入探究,并進而提出關于財務預警運行體系的分析體系、處理體系、職責體系等三項體系架構。最終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夠為相關中小企業的財務預警給予一些參考、借鑒。
作者:寇明芳 單位:青海省土地統征整理中心
參考文獻:
[1]賀彩萍.中小企業財務預警的計算機管理[J].上海經濟研究,2014(9).
[2]李君.中小企業如何建立財務預警信息系統[J].財會月刊(綜合版),2014(5).
一、引起財務風險的原因
財務風險的成因分為兩大類: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
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對所有的企業都會產生影響的因素,是企業無法回避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a.市場變動,即市場由于政治形勢、自然災害等客觀原因造成的供求關系的改變。b.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如一國的經濟形勢變動會影響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形勢的變動、通過膨脹、通過緊縮、利率變動、匯率變動、稅收政策變動等。影響財務風險的這些外部因素,企業無法回避,但是對這些因素進行及時監控,可以幫助企業采取措施應對,避免產生較大的危機和損失。
2.內部因素
內部因素是企業特有因素,是由企業自身事件產生的因素,包括內部管理因素,財務管理因素,財務因素和經營因素。
在內部因素中,有些因素在短期內將引起財務風險,而有些因素是在長期內將引起風險,而實際上這是一個“因果”關系。由于內部管理不當、財務管理失誤、經營決策錯誤,最終引起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應收賬款過多、現金不足以支付到期債務等財務風險的出現,而在財務風險預警中,我們對這些“因果”都要反映,才能真正實現預警的目的。內部因素是企業可控因素,外部因素是企業不可控因素,但外部因素也會通過內部因素引起財務風險,在財務風險預警研究中無法將兩者分開,但在分析中,應區分原因,采取措施。
二、引起財務風險的原因可能產生的現象
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都會引起財務風險,但財務風險畢竟是個抽象的概念,要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必須了解財務風險的具體現象,即財務風險的征兆,一旦發現,即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引發財務風險的具體現象有:
1.規模過度擴張。企業經營進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后,如果進行大規模的新建項目或對原油廠房進行大規模擴修,或者同時在許多地方收購其他企業,涉足許多不同領域,都可能使企業資金負擔過重,如果沒有進行嚴密的資金預算,都會導致企業支付能力下降,引發財務風險。
2.企業內部管理層做出了不同以往的特殊決策或管理層突然出現重大人員變更,這種現象的出現意味著企業內部管理出現問題,引發了管理風險,必將引起財務風險。
3.銷售出現不正常的下滑。從表面看,銷售下滑是市場問題,但引起的原因很多,如果不是由外部宏觀因素引起,很可能是企業產品質量問題或市場出現了強有力的替代產品,無論哪種原因,都可能在短期或長期引發財務風險。
4.非計劃的存貨積壓。非計劃的存貨積壓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銷售出現非正常下滑,但除此原因外,管理層的錯誤決策或者財務的粉飾需求都可能引起存貨的非計劃積壓,引發財務風險和管理風險。
5.過度依賴貸款。過度依賴貸款,意味著企業喪失了其他的融資能力,意味著企業喪失了以往的信用,標志著企業資金周轉失調或盈利能力下降。
6.財務報表公開不及時。如果頻繁出現財務報表不及時公開,應警惕財務粉飾,關注報表附注。
除以上提到幾點外,還有許多可能引發財務風險的現象,如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新產品研制,如果此項經營決策失誤,同樣會導致企業產品積壓,現金周轉困難;另外,客戶交易記錄惡化,可能導致賒銷款項無法收回等。因此,引發財務危機的現象很多,對這些現象應進行仔細分析,查找原因,才能及時防范財務風險,避免財務危機。
三、引發財務風險現象的財務表現形式
引發財務風險的現象,并不都是財務現象,有管理現象,還有經營現象,它們可能引發狹義財務風險、管理風險和經營風險等,管理風險和經營風險可以通過在管理環節和經營環節中發現,采取措施予以規避,但風險的產生和危機的引發是個逐步的過程,對于在管理中和經營中沒有防范住的風險,最后都會反映為千百萬,因此,我們必須了解引發賬務風險的現象的財務表現形式,而最好的財務表現形式就是最好的財務指標。
目前我國常用的財務指標從四方面來界定,財務效益狀況指標、資產營運狀況指標、償債能力狀況指標和發展能力狀況指標,用來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評價,而本文我們是研究財務風險預警,這里要分析的是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通過這些指標應能靈敏地反映企業的財務風險狀況,對企業的財務危機進行及時預警,因此我們根據財務風險的成因和現象構建了四方面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它們是:管理狀況指標、財務結構指標和運營狀況指標。
1.管理狀況指標
管理狀況可通過高層領導決策失誤率、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率等指標來反映,它們可直接反映出管理風險,在一段時間后反映為財務風險,是財務風險預警的早期指標。
高層領導決策失誤=某時期高層領導的錯誤決策數/某時期高層領導的總決策數
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率=已執行的內部控制制度數/已制訂的內部控制制度數
2.財務狀況指標
財務狀況可通過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率、主營業務利潤率、凈資收益率、銷售收入增長率和權益增長率等指標來反映,直接反映出財務風險。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現金比率=(貨幣資金+短期證券)/流動負債
現金流動負債率=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
主營業務利潤率=利潤總額/銷售收入總額
凈資產收入增長率=(本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
權益增長率=(期末所有者權益—期初所有者權益)/期初所有者權益
3.財務結構指標
財務結構可通過流動資產率、資產負債率、應收賬款壞賬率等指標來反映,反映企業應對負債的能力。
流動資產率=流動資產/總資產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應收賬款壞賬率=應收賬款壞賬/應收賬款總額
4.運營狀況指標
運營狀況可通過總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投入產出率、不良資產占有率和現金流入流出率等指標來反映,這些指標既可反映財務風險,也可反映經營風險。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投入產出率=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成本+期間費用)
不良資產占用率=不良資產/資產總額
現金流入流出率=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
我們這里構建的指標,是從一般意義出發形成的,企業在具體運用中,應依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四、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方法
從廣義上說,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方法包括前面介紹的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信息表現,只有收集了資料,才能進行必要的研究,因此,這里所指的構建方法是指如何對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進行分析和運用,得到企業所處財務危機的程度的信息,幫助企業做出危機判斷的具體方法。
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方法總體來說,分為兩大類:一是定性分析的方法;二是定量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包括專家調查法、分階段分析法、流程圖分析法和管理評分法。定量分析法是通過對預警指標的篩選,運用數學和統計方法,建立模型,用數字對企業財務危機作出判斷的方法,一般分為單變量模型和多變量模型。具體包括以下幾種:a.單變量財務危機預警模型;b.Z得分模型;c.邁耶和皮弗的LPM模型和馬丁的Logit曲線回歸模型;d.神經網絡財務危機預警模型。
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在實際應用中可結合使用,如對管理狀況就可采用定性的方法進行前期的分析,判斷管理風險的程度,根據所得到的信息,計算管理狀況的指標,使得指標得以量化。
五、結語
我國學者對財務預警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1986年吳世農、黃世忠研究了企業破產分析指標和預測模型,1998年陳靜對27家ST公司和非ST公司進行了單變量分析,建立了Z得分模型,2000年張玲以120家公司進行模型檢驗。經過大量的實證分析,財務指標和Z得分法模型對我國企業財務危機的預測有較好作用。在這些分析中,學者們都選擇了定量分析法,而忽視了定性分析法,同時他們均以上市公司為研究主體,進行橫向研究。實際上,對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進行財務危機預測,這將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新趨勢,企業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預警指標和預警方法,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參考文獻
[1]胡華.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范[J].會計之友,2009.
[2]陳靜.上市公司財務惡化預測的實例分析[J].會計研究,2009.
【關鍵詞】 財務預警模型指標;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多元線性函數模型
網絡環境作為全球化的技術環境,使會計行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企業管理者越來越多的關注網絡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網絡財務在我國尚處于初期階段,它的運用存在諸多新風險,建立一套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必然選擇,而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最關鍵的就是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模型。
本文認為現金流量表能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及獲利能力,而且由于現金流量的計算不涉及權責發生制,幾乎沒有造假的可能,因此本文是基于現金流的F記分模型為基礎構建網絡環境下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
一、樣本的選擇
本文對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的主體是我國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利用公開披露的企業信息來研究上市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的可預測性。
在確定樣本企業時,選取了一組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18家ST公司,同時還相應地選擇同行業、同規模的18家非ST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總樣本共36家。研究數據主要來自上海證券報上公開披露的2002年度到2006年度的年度報告的有關資料。
二、財務預警模型指標的選擇
任何企業的財務危機都會通過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值反映出來。因此,設置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是建立財務預警機制的基礎?;诰W絡環境下現金流量對企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從企業財務活動的角度,確定了三大類基礎指標:經營環節風險指標,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營業周期、現金流入量與現金流出量之比、銷售營業現金流入比;籌資環節風險指標,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已獲利息倍數、長期資產合適率、總資產增長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現金盈利值、營運資金占用額;投資環節風險指標,主要包括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凈現率。
為了全面客觀地檢驗上市公司的經營好壞,所選取的財務指標要具有全面性與綜合性,保證所選指標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為避免指標之間某些特征重復計算,盡量消除變量的高度相關性。為此,本文將通過兩個步驟選取建模指標。
(一)運用T檢驗,判斷財務指標的顯著性差異
利用收集的總共36家企業的數據資料,分組計算19個財務指標在被掛名ST前兩年的平均值,計算兩組樣本各指標值的T檢驗值。
這個過程可以通過SPSS統計分析軟件中的樣本顯著性檢驗功能,對數據進行檢驗。為了讓更多的指標入選,現將T檢驗的判別標準定為:|T|≥1.7。在雙尾檢驗的顯著性概率中,通過檢驗的指標較多,在前一年有十二個,在前兩年有八個。模型中包括過多的指標,會不利于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進行有效的預測。因此,需再通過顯著性的指標中再次篩選。
通過綜合考慮,最初選定了五個財務指標即:X1銷售營業現金流入比、X2資產負債率、X3營運資金占用率、X4總資產報酬率和X5總資產周轉率。
(二)運用因子分析法,檢驗財務指標的相關性
如果上述所選的五個指標之間高度相關,那么就會使某些特征重復計算,引起夸大的危害,因此在選擇最終變量時應盡量消除變量的高度相關性。
這個過程可以通過SPSS統計分析軟件中的因子分析功能,對五個指標進行檢驗,其檢驗結果表明,這五個指標的相關系數都是小于0.5的。因此,可以選擇這五個指標來構建模型。
三、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構建
本文將采用基于極值原理的Fisher判別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多維問題化為一維問題,并應用線性判別函數解決判別問題。
第一步,在構建模型前,需要確定所選的樣本數據是否是有效的。運用SPSS軟件,對樣本進行判別分析,經判別后,有效觀測量為36。
第二步,檢驗五個指標的均值在ST組和非ST組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差異,從而證實這些變量在構造預測模型中的代表性。經SPSS軟件檢驗證實,五個指標的均值在ST組和非ST組之間確實存在著顯著差別。
第三步,運用SPSS軟件,對五個指標進行F線性判別,得到:
前一年的線性判別模型為:
Y=0.365X1-0.455X2+0.002X3+0.802X4+0.404X5+1.388
前兩年的線性判別模型為:
Y=0.114X1-0.968X2+0.079X3-0.026X4+0.721X5-0.525
根據前一年的判別模型,將企業成為ST前一年的數據進行回代代入,得到樣本企業的Y,Y=1.43,依據此分界值對樣本企業進行檢驗。若Y值<1.43,則說明該企業在未來一年內將陷入財務危機,反之,則為正常企業。檢驗結果表明:在ST組中,只有一家企業被誤判,預測的準確率可達94.44%;在非ST組中,只有兩家企業被誤判,預測的準確率可達88.89%。
同理,根據前兩年的判別模型,將企業成為ST前兩年的數據進行回代代入,得到樣本企業的Y,Y=-0.60,依據此分界值對樣本企業進行檢驗。若Y值<-0.60,則說明該企業在未來一年內將陷入財務危機,反之,則為正常企業。經檢驗發現,在ST組中,有三家企業被誤判,預測的準確率可達83.3%;在非ST組中,有四家企業被誤判,預測的準確率可達77.8%。
經過檢驗,此模型在企業發生財務危機前一年的準確率要比在前兩年的判別準確率高,即離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時間越短,判別的準確率越高。這與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實際情況相符,因而證明,可以采用此模型進行實證檢驗。
四、模型的實證檢驗
本研究運用SPSS軟件做出了比較理想的多元線性回歸判定模型,而該模型的運行效果是否也能理想,其判定是否準確,預測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情況,這些問題都還需要進一步檢驗。
下表是從隨機選取的作為研究樣本的12家上市公司公布的最新財務報告中提取數據來檢驗模型的結果。
從表中Y值可以看出,對于正常企業,所有的Y值全部高于1.43,模型驗證準確率為100%,而對于ST類的企業,只有50%的Y值是在1.43以下,另外50%Y值處于健康企業的范圍,模型驗證正確率為50%。
對于ST企業的判斷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偏差,筆者認為原因不外乎以下幾方面:
一是部分ST企業由于經營狀況的改善使得財務狀況可能向好的方向轉變,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是模型判斷企業的經營狀況得到改觀;二是由于2007年中國股市暴漲,上市公司在股市上漲過程中賺取了大量的投資收益,從而使得報表中的純利潤一項較往年大幅增長;三是本文建模用的樣本數據不夠全面。這些樣本并沒有涉及到所有行業的、地區的或是各種性質的企業;四是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模型可能存在漏洞也會導致判斷出現偏差。
五、研究結論
通過本文的理論總結與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在我國財務預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實證結果表明,該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較高的判別精度和預測能力,可以獲得較好的預警結果。第二,將逐步判別分析方法應用于財務預警研究中,可以在減少模型變量的同時,達到與全部備選變量構建的全變量預測模型相近的判別精度和預測能力,使最終構建的預測模型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第三,本研究采用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告數據來構建財務預警模型,極大地提高了財務危機預測的及時性,給企業一般投資者和債權人增加了一條更及時更準確的預警途徑。
六、本實證分析的局限性
一是所選上市公司的行業區別帶來的模型偏差未能解決。未能通過控制變量的方法來減少外部經濟環境因素所可能帶來的預測偏差。二是此預測模型結論的準確性受到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真實性的影響,可能導致相應的一些財務指標出現異常。三是由于受上市公司樣本數據收集的限制,一時還無法對這些樣本進行連續幾年的跟蹤檢驗,但這種方法和思路已經給了我們一個良好的開端。四是未能收集足夠的公司樣本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 趙息,肖錚,何輝渝.Logistic模型在上市公司財務預警中的應用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2):21-24.
[2] 蘆勇.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指標體系研究[J]. 企業家天地,2006,(10):64.
[3] 智文義,王恒,張利軍. 淺談企業財務預警系統[J]. 機械管理開發,2007,(3):147-148.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預警;系統分析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體制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在我國所有登記注冊的企業中,中小型企業占到了90%以上,為我國創作了近60%的生產總值。此外,中小型企業還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力量,為全國許多地區都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帶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但中小企業的自身發展卻面臨著較大的危機。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中小型企業中有近80%會在注冊五年內就破產倒閉。從財務的角度來分析,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即企業盈利能力的不足及資金運轉不穩定。本文試圖從財務預警的角度來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并從財務預警的基本概念、內涵出發,探討了構建中小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方法。
一、中小企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企業的地位
當前我國登記在冊的中小企業已經占到全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中小企業對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達到了60%左右,并且為近75%的城鎮居民創造力就業崗位。中小型企業的蓬勃發展是經濟體制變革和發展的必然結果,對于提高市場經濟活力、促進企業良性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中小型企業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及有效發展的主要因素,并逐漸成為了我國生產體系中的關鍵性力量。中小企業的發展打破了國有企業對市場的壟斷局面,使市場經濟體制的運行變得更為靈活多變,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2.中小企業的作用
中小企業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近年來,中小企業對我國國民經濟增長所作出的貢獻明顯上升。據資料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的年生產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30%上下,要遠遠高于總的生產值增長速度。在個別年份,中心型企業的生產值甚至占到了總量的近80%,成為了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不容忽視的力量。
中心型企業還創作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對于維護社會穩定和諧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我國的工業化程度相對較低,而龐大的人口基數給就業帶來了較大的困難。解決就業問題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途徑,中小型企業在這一方面擔負起了重要的責任。據統計,我國城鎮生產力有近80%在中心型企業中工作,在工業領域,我國的中心型企業解決了1.1億人的就業問題。中小型企業的穩定發展不僅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還通過創造就業機會的方式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此外,中小型企業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上也功不可沒。我國的中小型企業大多屬于鄉鎮企業或私營企業。這些企業的建立和發展將農村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有效的聚集了起來,并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實現了生產的集約化和科技化,并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中小型企業也是地方財政稅收的主要來源,我國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來源有近80%都是由中小型企業提供的。
二、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特征
企業運行過程中產生的財務風險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而形成的。在這些風險因子的作用下,企業的收益與預期發生偏差,導致企業的生產管理秩序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企業受到一定的經濟損失,并且在償債能力上也有所下降。一旦企業的償債能力受到破壞,企業就有可能陷入破產的危機。造成這些問題的因素主要有六個方面。第一是中小企業外部融資的風險較大。中小企業運行的資金成本本身就較低,在生產運行過程中流動的資金也相對較少。無論是進行融資上市還是發行企業債券,中小企業很難與大型企業及國有企業等競爭,因此中小企業在獲得外部資金投入時難度較大,而融資的風險又很高。第二是中小企業過于依賴內源投資。中小企業在融資模式上通常更多的是內源融資。這種融資模式的信用程度差,難以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任,因此只能依靠企業內部員工及業主的投資來獲取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這種投資方式不僅規模較小,并且投資的風險也較高。第三點是中小企業長期投資比率低下。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資金實力不強,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很少有大量的閑置資金可以用于長期的投資。此外,中小企業自身生產運行的靈活性較大,資金的用途廣泛,難以劃分出一部分固定的資金用于投資。因此,與大企業相比,中心型企業的投資比率較低,負債程度較高。第四點是中小企業運營資金管理水平較低,資本結構不合理。中小企業對于資金的管理很少制定詳細的計劃,往往是通過經驗來進行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資金的管理隨意性大,風險規避的能力低,極易造成投資的失誤。此外,中小企業對于資金管理的流程監管力度低,在許多環節都存在操作不規范的問題,容易導致資金的浪費和流失,給企業的運行帶來更大的風險。第五點是中小企業對財務風險利用較為單一。中小企業的管理者通常缺乏應有的風險規避意識,在制定投資決策時時常忽視對潛在風險的預估,因此決策的科學性較低。最后一個因素是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較為復雜。造成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存在一定的問題,還有市場環境因素的影響等。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有一部分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進行估計和預防的,而有一部分因素的變化性較大,難以做到提前的預防。在所有的影響因素,中小型企業自身在投資經營上的單一性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但企業的投資生產方式較為單一時,資金的來源也十分單一有限,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整條資金鏈就會發生運作上的障礙,從而破壞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因此,在中小型企業的生產過程中人,任何一個小的投資失誤都有可能引起企業的財務危機,并最終導致企業的破產。
三、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分類
將企業的財務風險根據財務管理的內容來分,主要可以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經營風險、流動性風險這四個方面。
1.籌資風險
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來源,分別是自有資金和外部投資。外部投資相當于企業借入的資金,需要企業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歸還。還款的法方式、時間、金額等通常都會有明確的規定。當企業借入的資金沒有很好的轉化為企業的收益時,企業的還款能力就會受到一定的減損,一旦企業不能按時還清所借的款項,就相當于產生了違約的行為,企業必須為此付出更為沉重的代價。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生產運行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若沒有有效的解決途徑,企業將面臨破產的危機。這種籌資風險主要是由于企業不合理的籌資方式、籌資模式或債務期限所導致的。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生產狀況和還款能力在制定合理的籌資規模和結構,一旦企業的籌資規模超過了企業自身的還款能力就將導致還債能力的下降。
2.投資風險
中小企業的投資風險主要是由于企業投資策略失誤,導致投資收益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產生的。企業的投資分為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這兩個方面。造成企業投資風險的主要是對外投資這一形式。對外投資的方式較多,投資規模也較大,許多企業在進行投資時沒有做到良好的規劃的分析,投資行為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在投資前也沒有進行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分析,從而導致了投資的失誤,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3.經營風險
企業的經營風險主要是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在某些環節出現了管理上的失誤,導致整個生產鏈受到了破壞,影響了資金、生產等環節的正常秩序。經營風險包括采購風險、生產風險、存貨變現風險、資金使用風險等。采購的風險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在市場價格上的不斷變動而引起的。原材料的價格變動將直接引起企業資金運行狀況的變化,從而對企業的整體生產管理產生影響。生產風險主要是由于生產設備、生產人員的變動而導致的風險因素。存貨風險是由于貨物難以及時的進行流通而被長期積壓在倉庫中而導致的。存貨不僅降低了企業生產的活力,還會占用較大的空間資源,并且還需要專門設置人員進行管理,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
4.流動性風險
企業產品售出后,就從成品資金轉化為結算資金,再從結算資金轉化為貨幣資金。這兩個轉化過程在時間上和金額上的不確定性,就是資金流動性風險。許多的企業在信用銷售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當客戶不遵循交易規則,故意拖欠貨款或無力清償貨款時,造成大量應收賬款失控,不能及時收回貨款,導致資金周轉困難,財務風險加大。
四、中小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
由于風險預防意識淡薄、管理體制不完善、風險衡量機制的不足等,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較大的風險。為了提高中小企業生產運行的安全穩定性,必須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財務預警系統,對產品經營、物流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監管和調控。由于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及產業規模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進行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時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在從其內容和核心上來看,中小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
1.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建立
中小型企業的資金流動性大,因此制定短期的財務預警系統是最為高效的預警模式。短期的財務預警體系應當以企業生產所需的資金流動量為依據,當生產所需的資金量大于企業生產的收益時,就應當引起經營管理者的一定重視,因為這種現象的出現往往是企業經營出現問題的預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當適量減少生產投入,將更多的精力放到解決庫存問題上來。對于前期的生產款項必須進行及時的清算和償還,防止企業的債務壓力進一步的擴大。企業的資金流動量是企業風險預防的重要依據。通過資金流量的計算,管理者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企業生產運行的狀況,從而制定出合理的生產計劃。當資金流動量出現異常時,企業管理者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并通過合理的資金規劃和投資計劃等方式來控制企業的生產狀況。同時,企業還應做好對未來生產計劃的規劃,建立起長遠的投資目標。
2.長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建立
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基礎上,企業還應制定長期的財務預警系統,并通過這兩個系統的相互作用來提高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中小企業必須樹立長遠的發展目標,根據市場的未來走向來制定一定時期內的生產規劃。企業的長期財務預警體系由幾個方面共同作用而成。首先是企業的獲利能力。獲得一定的生產效益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最終目的,因此企業的效益應當作為企業財務預警體系中的主要參考依據。其次是償債能力。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都需要進行一定的融資,這些資金的注入為企業提供了生產、管理上的支持,是促進企業規?;l展的主要動力,但若不能對這些資金進行有效的利用,這些債務將成為導致企業破產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企業長期的財務預警體系中,必須將企業的償債能力充分的考慮進去。經濟效益也是衡量企業運作狀況的有效依據。該指標反映公司生產成果為社會所承認的程度。若產銷平衡率過低,則說明產品銷路差。公司經營者應及時查明原因,調整產品結構。最后是企業的發展潛力,發展潛力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投資方向,同時對企業當前的生產計劃制定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企業的發展潛力主要通過企業的銷售額和生產經營方向體現出來。當企業當前的銷售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且生產方向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前瞻性時,通常企業就具備較好的發展前景,因此可以加大生產投入和投資計劃。反之,企業應當加強內部管理,并適當縮減生產投入。
3.樹立風險防范意識
中小企業籌資風險與一般意義上的籌資風險基本一致,也可以稱作籌資風險,是指企業籌資或籌資過程中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的可能性。一方面籌資會帶來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也會帶來損失發生的可能性。鑒于我國中小企業管理基礎與資金實力薄弱的特點,投資風險預警系統的制定要以簡單實用為準則,選取容易計算與取得的指標,直觀的預警辦法,恰當的預警輸出方式,注意企業成本與效益的考慮。同時應將企業發展周期理論應用到投資風險預警系統的設計中去。
五、結語
中小企業置身于競爭激烈的經濟社會中,由于客觀環境的復雜性以及市場的瞬變性和不可預見性,再加上決策者素質的局限性,使得風險成為一種客觀存在。中小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建立是防范危機、維持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小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是中小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我國目前中小企業廣泛存在的流動資金管理混亂、籌資和投資風險的進一步加大,構建適合于中小企業特點的財務預警系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端木正.關于財務預警系統的理論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1(04):207-224.
[2]會霞.我國企業財務預警系統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社會科學,2011(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