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09:22: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留守兒童心理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1297(2013)03-0008-01
一 留守兒童概念的界定
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關于留守兒童的文獻研究就越多。但目前對留守兒童概念的界定比較膚淺。有的作者稱這群特殊的孩子叫“留守孩子”、“留守少年”等各種稱謂。但筆者認為“留守兒童”更加準確恰當。在年齡上也有很多爭議,有人將留守兒童概念界定為“農村留守兒童是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鄉,需要其他親人照顧的年齡在16周歲以下的群體主要集中在農村接受義務教育的群體”。隨著研究的深入,在留守兒童年齡標準方面有逐漸達成統一的趨勢,以《聯合國兒童公約》的年齡為準。經過對各種文獻的對比研究,筆者認為留守兒童就是農村地區由于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在戶籍所在地,需要父母單方,祖父母或委托人監護,撫養的年齡未滿18周歲者。
二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現狀
兒童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最旺盛,心理變化發展最快。也是人格、態度、心理健康等形成的關鍵時期,而父母長期的缺位和隔代撫養的局限性使留守兒童的認知、情感、道德、個性等發展的關鍵期得不到正常的呵護和教育,從而造成心理發展上的缺陷。
1.留守兒童存在孤獨感、自卑感。由于留守兒童缺少親情,對外界敏感,缺乏安全感,易陷入自我責備中,表現為孤獨感、敏感自卑等。孤獨感是留守兒童最多的情緒體驗,自卑是留守兒童群體的代表情緒感受。大多數學者探討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情緒與行為適應特點,并指出留守兒童和父母溝通較少,讓兒童喪失基本的心理歸屬和依戀感,變得孤單、自卑。
2.留守兒童存在性格孤僻。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家庭教育對兒童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影響一生的重要環節。由于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愿接觸,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自卑懦弱等人格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礙和人格缺陷。
3.留守兒童在交際上存在問題。留守兒童的交際能力差,尤其是同伴交往能力。他們有一種孤僻的心理,即沉默寡言、喜歡獨來獨往等。多數學者調查顯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兒童在人際交往和自信心方面顯著高于單親外出的留守兒童,而單親外出留守兒童又顯著高于雙親外出的留守孩子。留守兒童的交往問題顯著地受父母在外打工時間和回家間隔時間長短的影響,時間越長影響越重。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女生比男生在交往交流問題上需要更多的關注和保護。
三 留守兒童的特征
1.放任型。這類孩子的父母大多以做生意為主。他們的家庭較富裕這些孩子的零花錢較充裕,這便使他們養成了亂花錢的毛病。這些孩子胸無大志,學習一團也是糟。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他們便更加肆無忌憚。
2.外強中干型。在堅強的外表下,他們有一顆脆弱的心,他們易受到傷害,情緒不穩定。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呵護和教育,渴望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與父母交流,但是沒有。所以,他們更多的對老師有一種依賴。他們喜歡熱鬧,不喜歡獨處。當看到別的父母來看望自己的孩子時,他們馬上就會有情緒低落、急躁易怒,仇恨父母等情緒。這類孩子的學多不夠穩定,受情緒影響很大。
3.天天向上型。這類孩子的家境一般,父母大多出外打工,靠出賣苦力或做小生意為生。他們的父母用勤勞和汗水換來不算錯的收入,為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這些孩子大多保留著農村孩子的節儉,因為他們深知父母掙錢不易,所以,他們的成績一直不錯。不過,這樣的孩子大多比較內向,不喜歡與人交往,有的甚至還有點不合群。
四 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對策
1.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擺脫留守現狀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拆除就業、醫療、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壘,徹底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鄉之間有序流動,將子女帶到身邊打工所在地的學校就讀,擺脫留守的現狀。
2.加強學校心理教育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加強學校心理教育,學校要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落實,更應承擔起這個重要責任。在學校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建立留守兒童心理檔案,全面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提高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理論實踐能力,進而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抵抗能力和調解能力。教師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力所能及地幫助留守學生解決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教師要成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并善于辨證地、發展地看待留守兒童,真正做到既要嚴格要求,又要關心愛護,培養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心,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和諧的成長空間。
3.激發留守兒童父母的教育責任與教育意識。通過多種方式宣傳普及父母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喚起留守兒童父母的教育責任與教育意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通過增加溝通次數,見面時間等方式提高溝通效果,增進感情交流,在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上發揮主要作用。在教育孩子問題上,首先不要溺愛孩子,威脅和打罵孩子是家長教育孩子最無能的表現。,教孩子明辨是非。其次要賞識孩子,堅信自己的孩子能行,要及時表揚鼓勵孩子,盡可能為他創造經歷成功的喜悅和體驗。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孩子的品質和智力是密切相關的,人類最能震撼心靈的是感情。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樂于助人,尊老愛幼,家長也要以身示范。
五 小結
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才是一個完整的家庭,也才是兒童心理良性發展的良好環境。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迅猛前進,但背后確有很多問題的產生。留守兒童這一群體已經變得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國家政府給予大力扶持及關心。
留守兒童被留守或產生很多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健康的問題。這都需要國家去關注去解決。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這一問題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段成榮,周福林. 我國留守兒童現狀研究[J].人口研究,2005,4(1) : 29-36
[2]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04,(10)
[3]襲開國.農村留守兒童焦慮現狀及其個體差異[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 4) : 466-467
[4]劉允明.關愛農村“留守兒童”[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Based on a Survey of Guzhu Town,Guangdong Province
Wei Wenwen;賴東銳 Lai Dongrui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摘要: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問題,是緩解留守兒童問題的關鍵。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政府、家庭、學校等多方面配合,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及生活教育環境。文章通過對廣東省河源市古竹鎮的實地調研,深入剖析當地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從政府、家庭、學校三個角度出發,構建了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
Abstract: The issue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ealth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alleviat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is group and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 good social and living condition needs to be created with government, family, school and so on. Considering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psychological health conditions of the loc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Guzhu town, Heyuan city, Guangdong, the paper proposes a trinity mode respecting the roles of government, family and school, constructing an educational pattern towards the left-behi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ealth.
關鍵詞: 留守兒童 心理教育模式 古竹鎮
Key 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de;Guzhu town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9-0240-02
0引言
留守兒童問題一直是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所關注的問題。2008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共計約5800萬人[1],并仍在迅速地增長。龐大的基數以及廣闊的地域分布,使留守兒童問題成為了當代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解決,為緩解留守兒童問題提供了保證。
本文的主體研究對象為農村留守兒童,其概念界定為:父母雙方或一方從農村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農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17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1]。基于廣東省古竹鎮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研分析,我們從政府、家庭、學校等方面出發,尋找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最終構建了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
1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1 留守兒童社會背景介紹留守兒童現象產生的關鍵原因是我國特有的城鄉經濟差異。當前我國農村經濟始終從屬于城市經濟,農民為求謀生只能進城務工,導致了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近年來,面對留守兒童問題,我國各級政府紛紛做出相應的政策支持。2004年,教育部專門召開了研究留守兒童問題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座談會,并于2005至2010五年間實施了包括《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在內的各項政策,著手解決留守兒童相關問題。留守兒童正處在心智成長的關鍵時期,成長過程中缺乏來自父母的直接關懷,容易出現消極情緒及心理自閉現象。監護人給予留守兒童的精神關懷及行為引導不足,農村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培養意識的缺失,逐步造成了兒童心理健康成長路徑的偏離、心理健康問題的不斷惡化。
1.2 古竹鎮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為深入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及其主要影響因素,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我們在廣東省河源市古竹鎮開展了實地調研。本次調研對象為古竹鎮留守兒童,年齡集中在10-17歲。本次調研共訪問留守兒童183人,回收有效問卷157份,有效率達85.79%。根據問卷回收情況及調查結果得知,本次抽樣調查訪問對象數量較多,訪問地點分散,涉及各村村民家中、古竹鎮鎮中心區域、古竹中學校內等。本次調研結果,有代表性地反映出古竹鎮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得出的對策和結論具有針對性,可推廣到其他農村地區。調研結果顯示,古竹鎮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如下:
1.2.1 情緒狀況欠佳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精神上得不到滿足,情緒狀況欠佳,形成了焦慮、憂郁、怨恨等不良情緒狀態。據調查,26.43%的留守兒童擔心外出務工的父母,希望他們能夠平安歸來。在自身情緒方面,29.03%的留守兒童表示在生活中常感到心里煩躁,33.06%的留守兒童感到容易激動和煩惱。在調查中還發現,42.17%的留守兒童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憂郁情緒,具體表現在做事畏縮不前,膽小怕事,行為不積極,表情木然等方面。
1.2.2 人際關系不合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反映在日常情緒、性格上,直接影響了其人際關系的發展。在“是否愿意和同學一起參加集體活動”的調查中,有31.21%的留守兒童表示不愿跟同學一起參加集團活動。高達64.44%的留守兒童表示不會主動與陌生的人交談,顯得內向,不積極;13.34%的留守兒童表示不希望與陌生人交談,甚至抗拒與任何陌生人的交流。留守兒童交際面過于單一,人際關系不合理。
1.2.3 自我認可程度低留守兒童自信心普遍不足。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自己很優秀的留守兒童僅占1.52%,認為自己一般的留守兒童有46.97%,認為自己很差的留守兒童多達16.67%。由于學習成績、家庭經濟等各方原因,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古竹中學的受訪者普遍感到己不如人,認為考上重點大學是“不可想象”的事,因此學習熱情不高,產生自暴自棄等極端情緒。
1.2.4 學習心態不穩定根據調查統計,留守兒童中,51.01%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監護,23.04%由親朋好友代為監護,20.14%為獨立生活或兄弟姐妹之間互相照顧。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有64.93%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的熱情忽高忽低,極易產生厭學、逃學、學習勁頭不足等不良心理。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心態不穩定,自律性不強,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不受學校和老師的重視。
2構建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
2.1 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提出中國社科院孫春晨博士指出,留守兒童問題是政府不應忽視的社會問題[3],基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留守兒童問題仍將長期存在,全社會必須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并積極地尋找有效解決方案。以古竹鎮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為基礎,文章從政府、家庭以及學校方面出發,建立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制定解決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問題的對策。
2.2 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分析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受到來自家庭、學校以及政府等方面因素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從間接作用上看,政府提供相關政策支持。一方面,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引導學校進行心理教育、培養家庭教育意識,共同為留守兒童構建良好的生活教育環境。從直接作用上看,學校作為留守兒童的主要學習環境,應構建完善的心理教育機制,對留守兒童進行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輔導;家庭作為留守兒童最直接生活環境,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負主體責任,應樹立起家庭教育意識。從相互作用上看,應重視學校、家庭與留守兒童之間的相關關系。學校與家庭相互配合,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教育,二者相輔相成;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家庭及學校提供反饋。
2.3 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意義圖1直觀地展示了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各個組成部分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本次項目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由古竹鎮實地調研結果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分析得出,對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提供建議與參考,可推廣到我國廣大存在留守兒童問題的農村地區。
3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實施
3.1 政府方面政府面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時應做出可行的政策支持。針對政府對學校、家庭及整個社會的引導作用,對政府提出如下建議:
3.1.1 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引導學校建立相關體制留守兒童的時間多半在學校度過,學校教育的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兒童的心理健康程度。政府應引導學校構建完善的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機制,鼓勵學校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常規性工作。只有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到制度層面,才能保證執行的力度。同時,政府應給予學校一定的資金、設施支持,定期抽檢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建設工作,保障法規的落實。
3.1.2 提供家庭培訓交流平臺,強調家庭教育重要性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監護人本身文化知識水平有限,家庭教育意識不強。政府應針對此根源性問題進行逐步的改革,為留守家庭提供家庭教育的培訓交流平臺,即按區域設立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培訓交流會,并配設一定比例的培訓指導人員。定期地向兒童的監護者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鼓勵監護人之間的相互交流。
3.1.3 掃除學校周邊不利因素,提供良好成長環境社會各方面的高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增加了許多政府亟須掃除的不利因素。目前我國普遍存在以下現象:有學校的地方就有網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相較其他兒童而言,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的留守兒童更易沉迷網絡、流連娛樂場所。政府應嚴厲查處不合法娛樂場所,掃除學校周邊的不利因素,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和諧有利的社會環境,有效遏制留守兒童心理迷失。
3.2 學校方面如前所述,學校教育是組成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學校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3.2.1 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構建心理教育新體制學校應積極擬定適合本身的、面向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體制,強化政府的政策指引作用。具體表現為: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常規工作,籌建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組、心理輔導辦公室等。兒童心理教育組定期、適時地向全校同學傳達心理健康知識,保證全校學生一齊健康地向前發展。針對留守兒童,心理輔導辦公室應安排定期談心活動,實時了解其心理動態并采取相應措施。
3.2.2 定期回訪監護人,信息交流促進健康教育學校應設定班主任定期回訪制度,定期與留守兒童監護人進行溝通交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對留守兒童進行全面教育,做到信息的雙向互動,有利于及時發現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尋找解決方案。
3.2.3 開展各類課外活動,加強師生同學間交流學校應開展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增加留守兒童與同學交流接觸的機會,引導留守兒童敞開心扉,接受集體的關懷。同時,通過活動加強留守兒童與教師的溝通交流,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及信任,有利于教師更好的扮演“學校教育者”這一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指導。
3.3 家庭方面作為留守兒童的直接及最終生活環境,家庭對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為建設良好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環境,家長可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3.3.1 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家長應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糾正“為孩子提供金錢和教育就是對孩子負責”的認識偏差。物質支持必須與精神引導相配合,家長應重視對孩子的精神引導,保證兒童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
3.3.2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家長在委托監護人之前,應該慎重考慮被委托人是否具備監護能力,如思想道德水平、身體狀況、經濟收入水平等。家長應把孩子托付于較為親近的人,確保監護人能夠真正起到家長的作用。家長應保持與留守兒童的密切聯系和溝通,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心理狀態、學習情況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足夠關愛。對于父母外出時間較長的情況,鼓勵經常性地將子女接到身邊生活一段時間。如果條件允許,盡可能地將孩子帶到自己務工地區上學,讓孩子在自己的身邊成長。
3.3.3 保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連貫性外出務工的家長要與學校,特別是孩子的班主任保持經常聯系,定期溝通,隨時了解孩子的動態,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3.4 留守兒童個體作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最終主體,留守兒童面對自身心理健康問題的態度是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留守兒童應正視自己的個體心理健康問題,消除自身的心理抵制情緒,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行為;積極參與學校活動,與周圍同學交流;敞開心扉,配合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留守兒童在自我約束、疏導的基礎上接受多方的幫助,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
4小結
留守兒童基數龐大,社會分布廣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接影響我國下一代青少年的健康發展。正確處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是解決留守兒童個人發展問題的關鍵,同時為解決農民工問題提供了強勁助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在短期內難以根除的社會問題。政府應就此問題進行全面規劃,將其作為發展的長期目標,完善相應制度。重視政策引導作用,引導學校和家庭正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家庭和學校,直接作用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承擔了教育的責任。政府、家庭、學校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教育環境。以政府、家庭、學校和留守兒童個體的有效配合為前提建立的心理教育模式,能直接且有效地顯示問題的相關影響因素,政府可從宏觀角度進行調控,最終保證模式的有效實踐。
參考文獻:
[1]全國婦聯.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J].中國婦運,2008,(6):35-37.
[2]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J].勞動保護,2007,(02).
[3]孫春晨.“留守兒童”:政府不應忽視的社會問題[D].2004,(24):22.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彈性
為什么同樣處在不太順利的環境中,有的留守兒童能夠表現出很好的適應性,而有些留守兒童卻表現出很焦躁的情緒呢?經過兒童心理學家的分析表明:絕大多數的兒童在經歷逆境后,沒有產生什么心理問題,相反,他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增加了韌性,可以更好地生活,但是有些兒童卻不是。筆者試圖尋找影響留守兒童心理方面的各種因素,來幫助留守兒童更好地生活。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
留守兒童大多數正處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階段。初中學生大部分都會選擇在學校寄宿,但小學生由于還不能完全照顧自己,可能會在校寄宿也可能回家住宿。農村學生的住宿條件一般較差,一個25平方米的房間一般都會住到25個左右的學生,一張高低床鋪,上下分別睡兩個人,由于受家庭經濟條件的影響,他們的生活費一般也很少,平均每天10元左右,這樣的標準遠遠不能滿足他們日益成長的身體需要。再加上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很少關心和照顧他們,導致他們的心理、行為和學習方面產生了一些問題。
二、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彈性的幾個因素
1.生活方面
留守兒童一般由父母家中的親人照顧,但是由于家中的親人大部分都很年邁,他們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全方位的照顧。雖然父母外出打工,對家中經濟條件的改善有所幫助,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困惑卻不能及時地請教父母,這對他們以后的成長造成了陰影。由于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父母有效的保護,很容易產生安全隱患。
2.學習方面
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地外出打工對他們的學習肯定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小學生。當父母到外面打工后,他們在學習上都會變得很消沉,課堂上不能夠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地聽課,也不能很好地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3.品德方面
據調查發現,大部分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間都會出現問題,尤其是初中階段的男生表現得更加明顯。他們主要表現為:不服從學校老師的管教、晚上會偷偷地溜出去上網打游戲、看黃色錄像、同學們之間拉幫結派、賭博,等等。留守兒童正處在自控力比較差的階段,由于缺少父母嚴格的管教,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4.心理方面
在農村留守兒童產生的所有問題,最后總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表現為他們的心理一般比較敏感和脆弱,容易自卑和膽怯。也就導致他們的心理彈性比較弱。所謂的心理彈性就是指當一個人處于極其不利的情況下能夠迅速地復原或者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但是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生活、學習、行為等方面的影響而缺乏這種能力。
三、我們應該采取的辦法和對教育的啟示
對農村的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當地的政府和社會應該予以高度關注,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家庭、學校和政府之間共同努力: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應該時常地打電話問候、關心自己的孩子。一個德才兼備的孩子需要父母持續不斷地付出自己的愛和精力,需要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適時的幫助和呵護。②學校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大力加強農村學校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工作,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及時發現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進行及時的診治。③社會上也要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支持。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可能是中國社會轉型中存在的一個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我們希望在解決發展過程中問題的時候,可以發現這些兒童中存在的突出心理問題,提高他們的心理彈性,也為中國的發展儲備好德才兼備的人才。
參考文獻: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或被寄宿在親戚家甚至自己獨自在家,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本人通過對我校初二年級1068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其中有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623人,而這623人中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占到470人,占到整個留守兒童數量的75%,寄宿在親戚家中的117人,占到整個留守兒童的18%,獨自在家的36人,占到整個留守兒童的5%。在調查中,有60%的兒童不愿意與爺爺奶奶、外婆外公進行心靈溝通,其中12%的兒童很少與寄養人交談,30%的留守兒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但總體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本人通過調查總結發現,留守兒童大多存在有以下問題:
1. 學習不求上進,學習意志、毅力不強,甚至有厭學、逃學想象。由于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總覺得自己不在孩子身邊,有愧于孩子,因此會經常給孩子錢以補償,寧愿自己在外節衣素食,也要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其實,這樣反而對孩子不好,促使孩子形成好逸惡勞的習慣,安于現狀,在學習上不求上進,做事不能善始善終,遇到困難和失敗,缺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對社會上的一些外在誘惑不能進行正確的分辨,常常有厭學或逃學的念頭出現。
2. 思想品德不良、有小偷小摸、撒謊欺騙現象。由于遠離父母,代管人又疏于對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使學生形成一些不良的惡習。特別是代管人難以發現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和不良道德行為,主要表現在一些留守學生不懂禮貌,沒有教養,不尊重師長、易怒、任性、隨心所欲、不聽勸阻等。有個別孩子甚至形成了小偷小摸、撒謊欺騙的習慣,成為學校和家庭難以共同教育的典型,有些甚至被多次送到公安機關,導致其失去上學的機會,最后只能隨父母外出打工。
3. 自卑感較強,常有嫉妒、憎恨、仇視心理。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境不好,大多留守兒童總覺得低人一等,但他們看到其他同學與父母朝夕相處,有人關心,有人疼愛,而自己卻沒有,相比之下必然會感到失落和自卑而導致情緒低落,不愿意和同學交往,從而封閉自己。久而久之,個別學生發展到嫉妒別人,表現出動不動和同學吵架,對同學冷嘲熱諷,脾氣暴躁,很難與同學朋友正常交往和相處,甚至個別學生產生憎恨仇視的畸形心態,有的甚至出現暴力傾向。
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本人認為,應從政府、學校、家庭多方面進行教育,才能解決他們存在的心理問題。
1. 各級政府應加大對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尤其要搞好寄宿制學校建設。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獨生子女高峰期的到來,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人數出現急劇下降的趨勢,在一些農村小學出現了“空校”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辦學成本高、教育投資效益低的問題。為此,各地均采取大量撤并中小學和精簡師資的做法,以降低財政開支。但是大量撤并中小學給那些居住分散、離校較遠的學生上學帶來困難,尤其是父母進城務工留守兒童的安全更加令人擔憂。為此,搞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寄宿制學??梢越鉀Q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解決進城務工農民的后顧之憂。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調查研究;對策
伴隨城鄉差異的縮小,大量的農民工涌向城市,然而他們的孩子卻留在了家鄉。因此,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即“留守兒童。問題,這不僅關系到孩子的成長與成才問題,也關系到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穩定。造成留守兒童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是心理問題。本文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尋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情況,挖掘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途徑。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
本研究對河南南部某縣一鄉鎮三所學校的44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部分監護人和學校老師進行了深度訪談。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1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可以指心理狀態的嚴重失調,心理矛盾激烈沖突后難以解決,也可以指精神面臨崩潰或精神失常。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脾氣火爆、孤僻和消極自卑。與此同時,當地學生中非留守兒童只有在焦慮和孤僻方面低于留守兒童,其他方面差距不大因此,留守兒童在焦慮以及孤僻方面的心理問題是較為突出的。
1.2性格、人格極端
由于“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上、價值上的偏離和性格發展的異常。對比非留守兒童29%的選擇“忍受”,可發現“留守兒童”在性格、人格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激,不團結,易產生敵對的心理,例如易沖動、挑訓、神經質等等。
1.3人際交往障礙
兒童對父母都有依賴傾向,心理交流機會的缺失,內心煩惱與沖突無從傾訴的痛苦,導致他們對外部環境缺乏信心、安全感以及信任感,這種情感的缺失勢必將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調查顯示,大多數留守兒童在父母長時間在外務工時有失落感,經常性的封閉自己,性格孤僻和脆弱成為留守兒童最大的心理問題。與非留守兒童對比,留守兒童的社交焦慮明顯高于非留守兒童。
二、“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成因
通過對比調查后發現,留守兒童發生心理問題的概率高于非留守兒童,而且相同情況下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可能會更為嚴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2.1家庭方面
造成留守問題的根源與父母出外務工,隔代教育,甚至單親家庭密切相關,脫離了父母的關愛才形成了“留守”等一系列問題。家長長期在外,不僅親情缺失,而且在家長自身缺乏知識和觀念的更新、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家庭教養方式與觀念不當方面等方面也存在問題。
2.2學校方面
我國的教育更注重的是知識、技能方面的傳授,卻忽視了對學生內心世界的關注。由于教育資源、辦學條件、教育理念、師資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數農村學校未能開展心理方面教育,一直延續重教學管理輕心理輔導模式。加之學校教師忽視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導致留守兒童在學校內,心無歸宿。
2.3社會方面
受到戶籍制度的限制,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輸送。他們子女不能享受與大城市孩子同樣的教育、醫療保障,大多數農民工只能選擇把孩子留在家鄉。
三、“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解決途徑
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必須深入了解兒童的心理需求,并采取適當的解決途徑。
3.1政府和社會支持
“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主要靠政府發揮作用,不僅要在政策、法規、制度上給予支持,特別是基層政府部門要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大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差異,消除戶籍制帶來的問題,去除醫療、就業、教育等制度壁壘。加快新農村的文化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解決留守兒童的關鍵在于逐漸的消除城鄉差異。
3.2發揮學校教育主體作用
轉變教育方式,知識教育與心理關愛齊步走。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成立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團隊,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走訪,關注他們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對心理以及行為有問題的學生,學校要開展心理矯正工作,開展心理咨詢、豐富文化活動、開設興趣小組,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展現自我,獲得自信,增加成長。
3.3建立良好親子關系,完善家庭教育
父母應該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網絡化的時代,父母更要掌握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技巧方法。溝通講究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定期的與孩子進行交流,耐心地鼓勵、引導他們,讓他們體驗溝通交流后的收獲和樂趣。在營造寬松、和諧的溝通環境的同時,有意識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能力,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
課題組胡興 胡鵬鵬
[課題簡介]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時代的要求。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國廣大農村,進城打工已成為農民獲取經濟來源的主要方式,尤其近幾年,進城打工的農民數量越來越多,這種“背井離鄉尋富路,離田離土求發展”的狀況,致使社會上形成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關愛、家庭溫暖的特殊群體——“留守兒童”。據統計,我國1.2億農民常年外出務工經商,或到外地打工掙錢。由此產生近2000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歲以下的占86.5%,按全國3.6億兒童來計算,每18個孩子就有一人不能與父母共同生活,而且這個數字逐年在增長。這部分“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他們的心理和人格的表現都明顯有別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逃學、曠課、不交作業、說謊,沾染打架等不良習氣;還有的孩子因第二監護人管理不當而離家出走,甚至被拐賣?!傲羰貎和爆F象成了一個新的社會話題,特別是能否保證留守兒童的健康心理已成為討論的熱點。
2.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是社會發展必然的趨勢。
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由于遠離父母,缺少家庭溫暖,面對復雜的社會,身心健康成長尤其令人擔憂。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說,只能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扛下所有問題,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礙?!傲羰貎和本拖襦l村的小草一樣,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自生自長著。如何教育好這些“留守兒童”,使他們健康成長,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3.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是擺在學校面前的嚴峻課題。
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教育已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健康和諧的優良環境,勢必影響他們的每一步成長,只有創造優良的環境,才會讓他們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傲羰貎和庇蔂敔?、奶奶或其他親戚朋友看管,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都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捷。為教育這些“留守兒童”尋求策略措施,我們選出了《盤州市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分析及對應策略》課題。
二、課題立項情況
本課題在2017年3月底選題后,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經過設計論證,先后報層層主管部門審批,于2017年8月中旬得到六盤水市基礎教育教學課題評審委員會批準立項。
三、課題組成員詳細情況一覽表
姓 名
工作單位
職稱/職務
承擔任務
手機
胡鵬鵬
盤州市英武鎮英武中學
中學二級
協助負責人完成開題報告、結題報告、負責留守兒童虛榮心理研究報告
18785845480
向克
盤州市英武鎮英武小學
小學高級
負責收集各種研究資料、負責留守兒童孤獨心理研究報告
13708588996
胡瑋
盤州市英武鎮英武中學
中學高級
負責審查、編輯各種研究資料、負責留守兒童學習心理研究報告
13985928316
何梅
盤州市英武鎮英武小學
小學高級
負責編輯、裝訂各種研究資料、負責留守兒童羞怯心理研究報告
15329184370
支成賢
盤州市英武鎮中心校
中學一級
負責制定調查問卷、負責留守兒童偏執心理研究報告
13984605706
四、課題研究時間表
序號
研究階段
(起止時間)
階 段 成 果 名 稱
成果形式
1
準備階段
(2017年3月—7月)
1、申報表的填寫;2、制定出具體研究計劃,實施方案;3、開題報告
書面材料和電子材料
2
實施階段(一)(2017年9月--12月)
1、準備階段工作總結;2、各子課題調查分析報告;3、各調查報告論證
領導和專家評估
3
實施階段(二)(2018年2月--12月)
1、課題專題研究報告;2、總課題研究推廣報告;3、實施階段工作總結
周邊鄉鎮學校推廣結論
4
結題階段(2019年1月---4月)
1、課題研究成果實踐運用總結;2、討論結題報告的形成;3、結題階段工作總結
結題報告
【內容摘要】
“留守兒童”就是父母長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輩或親友監護的兒童。留守兒童常出現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為失當、學業失控等現象。留守兒童的學習和人格的表現都明顯有別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少人誤入歧途,這些孩子逃學、曠課、不交作業。 同時,留守兒童在“家”騙第二監護人,在學校騙老師,沾染打架、賭博、酗酒等不良習氣;致使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容易走極端。 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體貼照顧,出現害羞、內向、孤獨的心理傾向。不愿意與別人交往,害怕與人合作交流等。 本課題正是基于此提出研究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培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以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能力。教育留守兒童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為此,課題組成員從盤州市一些中小學選取留守學生近400余名,通過調查、訪談等多種方法,專門研究留守學生的學習、交往、偏執、逆反、虛榮、羞怯等心理問題及生活狀況。通過探索研究后,我們建議從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四個方面來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從而使他們的身體和身心健康都得到快樂成長。課題組經過近兩年的研究,先后編寫了盤州市校本系列教材《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讀本》,編印成書作教育系統內部資料贈送盤州市境內學校使用。也寫出了各種心理特點的研究報告如:《對留守兒童羞怯心理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孤獨感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心理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的交際心理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的逆反心理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的虛榮心理的研究報告》均被我校心理咨詢室收存和心理健康教育課培訓使用,同時也被一些相關學校引用。
【關鍵詞】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心里現狀分析;應對策略
一、 課題研究的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入城市,農村留守兒童會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問題會越來越大。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但對于這類問題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還缺乏系統性的內容和可操作性較強的做法,本課題正是基于此,從農村留守兒童的實際出發,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一線教師的親身經歷,全面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挖掘造成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制定培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措施,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值得推廣的行之有效的策略,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試圖尋找一個突破口。使留守兒童父母安心務工,還可以積累一些留守兒童的教育經驗。同時,通過關心愛護,使其留守兒童能在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好轉,表現為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持續好轉,心里素質明顯增強,學業成績穩步上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力、自理能力都不段增強,身心健康不斷發展,綜合成績呈上升趨勢。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綜述
目前,社會各界人士已對留守兒童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來有關留守兒童研究報告不斷出現, 打開電腦搜索“留守兒童”就能搜索很多關于留守兒童的研究和各地出臺的有關關心留守兒童的政策。
1.國內研究現狀:自20世紀90年代,留守兒童進入大眾的視野,其概念隨著社會進步而嬗變。留守兒童作為農民工的衍生群體,其關注度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焦點。研究者從不同視角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體質、學業、社會性等方面展開了大量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成果,但結論大相徑庭。留守兒童將長期存在,教育關愛工作任重道遠,須避免留守兒童個體標簽化,做好頂層設計,整合多方資源,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2.國外研究現狀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世界范圍內受父母移民影響的留守兒童數量巨大。國外留守兒童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留守兒童的規模,以及移民對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教育、醫療和健康、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的影響。研究者不僅描述了留守兒童各方面的發展狀況,而且對移民影響留守兒童發展的機制和過程也比較感興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調節因素。從研究內容上看,國外對留守兒童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留守兒童的規模以及移民對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教育、醫療和健康、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的影響。
黨和政府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比較關注,各地紛紛開展留守兒童教育的研究。農村留守兒童一般問題的研究已經啟動,中央教科所、江蘇、河南,以及重慶市的個別專家學者,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一般問題進行了研究。王宗飛《任性冷漠內向孤獨 “留守孩子”令人擔憂》探究了留守兒童在生理上與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產生消極情緒。黃應圣、劉桂平在2004年的研究中,也認為留守兒童在道德品質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遲希新在2006年的研究中也道出了留守兒童在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人格以及道德行為等方面的偏差……這些研究,重點探討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和他們面臨的嚴重困難和問題,在呼吁社會各界積極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方面產生了較大影響。但這些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及其解決的專項研究還遠遠不夠,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他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目前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心理問題有:情緒消極,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暴躁、極端的性格。等特征,產生了叛逆、厭世情緒。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盤州市“留守兒童”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
2、在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糾正、排除、防止學?!傲羰貎和背霈F心理、行為的偏差。
3、對盤州市“留守兒童”的各種個性心理品質進行培養,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過研究,提高教師的素質,初步培養教師具有從事心理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二)研究內容
1、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的主要心里現象分析
a、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學習心理現象
b、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逆反心理現象
c、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交際心理現象
d、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虛榮心理現象
e、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偏執心理現象
f、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羞怯心理現象
g、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孤獨心理現象
h、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常見異常行為
2、對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對策及建議
(三)研究方法
1、 抽樣調查法:采用問卷形式,調查盤州市部分中小學學生主要心里現象。
2、行動研究法:結合盤州市部分中小學教學和發展的需要,根據研究的過程,分階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資料,及時調整和完善研究步驟、具體研究策略。
3、 個別談話法: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訪談,分析存在問題、問題成因和解決方法。
4、 教育文獻法:查閱有關留守兒童教育的文獻,明確研究的目標,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有關變量。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研究的準備階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完成區域內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象的調查,提取數據,對中小學學生中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象進行分類。做好課題的研究準備工作開展開題論證,設計研究方案以及設計調查問卷等。
(二)研究的實施階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 主要按計劃、步驟進行課題研究。
2、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盤州市部分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象。
3、 根據調查結果統計,分析盤州市部分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象。
4、 根據留守兒童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個別訪談和社會調查,分析心理問題的成因,研究轉變策略。
5、 對存在各種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進行個別輔導,設計合理的教育方案。
(三)研究的總結階段(2019年2月——2019年4月)
整理材料,總結經驗,推廣研究成果,寫好課題結題報告。
五、課題研究成果
(一)調查結果統計
課題組通過對盤州市八個中小學約400余人留守兒童的各種心理進行了問卷調查 (結果詳見各種心理問卷調查統計報告),主要數據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占89%,沒有的占11%,其中:
(1)認為交際心理有困難的占20%,一般的占65%,沒有困難的占15%;
(2)認為學習心理有困難的占30%,一般的占70%,沒有困難的占10%;
(3)有逆反心理的占40%,一般的占50%,沒有的占10%;
(4)有偏執心理的占30%,一般的占60%,沒有的占10%;
(5)有羞怯心理的占45%,一般的占40%,沒有的占15%;
(7)有虛榮心理的占50%,一般的占30%,沒有的占20%;
(8)有常見異常心理行為的占40%,一般的占25%,沒有的占35%;
(二)調查數據分析
從第一個問題可看出:這些留守孩子在交際心理方面有問題的不是很多,一般地占多數,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從第二個問題可看出:這些留守孩子學習心理困難的也不太多,有80%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還行的。
從第三個問題可看出:由于他們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時時刻刻在自己身邊,很需要幫助和指導他們,以減少出現的逆反心理。
從第四個問題可看出:留守兒童偏執心理還是較多,很需要我們采取合理措施去調適;
從第五個問題可看出:這些留守兒童羞怯心理人數不算少,很需要我們采取引導措施;
從第六個問題可看出:留守兒童虛榮心理還是挺嚴重的,需要我們下大力氣的。
從第七個問題可看出:有常見異常心理行為的也很多,很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去調適,
(三)課題研究成果
1、課題組長胡興擔任主編,帶領課題組成員經過近六個月的時間,編寫了盤縣校本系列教材《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讀本》,在課題實施學校推廣試用,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贊譽,為我們課題研究成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課題組長胡興設計制作的課件和撰寫的論文《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愛心架起友誼橋-----心理健康教育說課稿》分別獲得《中國教育學刊》舉辦的“全國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評選大賽”一等獎、二等獎及“中國教育實踐與研究論壇”征文評比大獎賽二等獎。為課題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廣。
3、自課題實施以來,課題組長胡興為盤州市英武鎮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培訓了五期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變態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知識》、《英武鄉中學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二級培訓》、《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男女生交往》。
4、課題組成員何梅所做的課件《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社會化分析》、教研論文《淺談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盤州市紅果片區小學得到了推廣。
5、課題組成員對各種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寫出了各類心理問題的研究報告。其中:
(1)課題組組長胡興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偏執心理”、“交際心理”和“常見異常行為”的研究報告。
(2)課題組成員胡瑋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學習心理”的研究報告。
(3)課題組成員胡鵬鵬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虛榮心理”的研究報告。
(4)課題組成員支成賢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逆反心理”的研究報告。
(5)課題組成員何梅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羞怯心理”的研究報告。
(6)課題組成員向克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孤獨感”的研究報告。
【實踐成效分析】
1.通過農村小學階段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了解當前我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現狀。
2.通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根據所獲數據資料,分析造成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異常的各種因素。
3.通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指出學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教育方式。
4.通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探究合適的解決策略。
5.通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進行科學的對比實驗和總結。
【研究體會】
如何解決留守兒童的學習及心理健康問題則需要政府、家長、學校及社會人士的共同努力。以下是我們課題組研究實踐后的幾點總結與建議:
1、政府方面
就社會政府而言,應該給予留守兒童更高的重視。留守兒童出現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體制不完善,家長收入并不高難以承受高昂的擇校費。所以,政府在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上一方面可以通過建立更多的農民工子弟學校,降低入學門檻,方便家長攜帶孩子去打工。農民工將子女留守而不選擇舉家遷移,與農民工子女進城就學難有直接聯系。由于戶籍所造成的二元體制,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公辦學校入學要繳納高昂的“借讀費”,這成為農民工子女不能隨遷的一大障礙。農民工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應當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流入地政府要努力改善農民工子女的就學條件,進一步落實進城農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同時,在公辦學校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特別要把農民工子弟學校辦好,加大對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扶持力度,降低農民工子女上學、受教育的成本,使留守的孩子能夠生活在父母身邊,共享城市文明。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鼓勵外出務工的農民在家鄉創業,在相對落后鄉鎮、農村發展更多的產業,為農民在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此外,還應加大對弱勢群體的財力扶持、制度傾斜、生活保障,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盡量確?!昂筇炱降取?。
2、學校方面
學校是“留守兒童”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對“留守兒童”教育的主要部門。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懇求別人對自己的關懷?!睂W校對他們要倍加關注和關心,每一位教師要有一顆愛生如子的愛心,有計劃的做好家校聯系工作,有針對性的進行家訪,讓學生從老師那里得到父愛和母愛,得到大家庭的溫暖,做到對每一位“留守兒童”的心理變化、學習情況等方面了如指掌,積極組織他們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通過科學合理的教育,有效彌補“留守兒童”的缺失。作為學校和教育部門,關心和教育好“留守兒童”責無旁貸,責任重大。通過課題組的研究實踐,現將一些不成熟的經驗與大家交流。
一要調查摸底,分類管理。組織全體老師,對留守學生進行全面的家訪,作好記錄,建立檔案,并制定分類輔導關愛的方案,使學校的教育管理有的放矢。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留定兒童的家庭主要在以下四種情況:①家庭困難,父母迫于生活雙雙外出打工;②父母一方不在本地,為團聚而外出務工:③家庭寬裕,父母為生活自由而外出務工;④父母感情不和,一方外出務工。針對這四種種情況,我們對家庭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通過各種渠道在經濟上給予幫助,化解他們因家庭困難而引起的自卑和苦悶。對家庭寬裕的家庭的,重點促使其父母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和關愛。對于父母感情不好,性格古怪、脾氣暴躁,逆反心強、問題較多的孩子,進行重點跟蹤,特別呵護和關愛。
二要制定實施方案,完善工作制度。學校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和學?!傲羰貎和睂嶋H情況,制定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實施方案,統籌安排各項工作,積極開展有關活動;建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定期檢查制度、結對幫扶制度、熱線交流制度、心理咨詢制度等,把關愛工作落到實處,使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經?;?、社會化、制度化,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加大“關愛工程”實施檢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的對學?;顒娱_展情況進行專項檢查,促進、推動關愛工程長效、持久深入地開展。
三要搭建交流平臺,增強心靈溝通。根據留守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我校課題組成員則組織本校部分留守兒童與浙江大學“1+1愛心工程”結對子的活動,目的也是為了改善留守兒童“有苦無人訴”的狀況。愛心工程以大學生牽手留守兒童為中心,讓孩子們找到一名“知心姐姐”或“知心哥哥”。組織留守兒童與大學生志愿者之間以書信進行交流,因為對于老師,孩子們有警戒,有些不大愿意說出心里的真心話,但對于知心哥哥或者姐姐,他們的內心就沒有什么顧慮,更加愿意傾訴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這種讓社會人士參與到改善留守兒童現狀的機制或模式還是很有意義的。如果此類活動得到推廣,留守兒童存在的種種問題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地解決。
四要加大硬件投入,搞好寄宿制建設。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建好寄宿制學校,優先安排“留守兒童”住宿,加強內部管理,認真安排好“留守兒童”的安全、學習、生活等問題,使其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解決“留守兒童”家庭的后顧之憂。留守兒童在學校寄宿有很多好處,可以促進留守兒童的學習、可以避免留守兒童受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可以促進留守兒童與教師及同齡兒童之間的關系和諧、親密溝通。
五要關注特殊群體,進行個別輔導。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肩上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對于個別特殊的留守兒童,在他們身上我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六要經常溝通家長,家?;?。學??梢蚤_辟一個親情專線或互動專線,雖然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話,但是,家長因為工作問題常常會忘記給家里打電話。所以,學??梢蚤_辟一個親情專線或互動專線,讓留守兒童每周打1~2次電話給家長,同時讓老師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系,匯報留守兒童學習和生活情況。通過交流,努力與他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取得共識,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關心和幫助孩子成長。
七要提高教育人員的素質。除了在教學方面提高要求外,教育工作者在對兒童心理等方面的知識也要盡量充實。這樣更有利于教師在與留守兒童的溝通中及早發現存在的問題,有效預防留守兒童形成的極端思想或做出的極端行為。
八要學校和班級要經常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各種文藝活動和公益活動的開展,讓留守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在活動中忘記的是煩惱,得到的是快樂。通過活動增強與同學相處的感情,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體會助人為樂的幸福,同時在活動中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家庭方面
就家長而言,在做出外出打工而留下孩子的選擇時,應該充分認識其中的利弊。雖然,父母在外地打工距離孩子很遠,但是,現在通訊技術越來越發達。家長應該充分利用這些通訊工具及時與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代養人、留守兒童的老師保持聯系,更多地與留守兒童深入談心,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困惑,解決他們心中的困擾,減少隔閡,更好地理解和關心留守兒童。家長絕對不可以因為留守兒童成績落后而一味指責其不用功學習,而應該盡量幫助他們利用假期及時地彌補空缺、跟上進度。
我們想強調的是,父母不只是孩子衣食住行上的支持者,更是孩子精神上的寄托者。每個孩子都希望在碰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有母親溫馨的話語來安慰,可以有父親寬厚的肩膀作為依靠,從而幫自己正確面對并戰勝挫折。所以,我們需要為留守兒童的父母敲醒警鐘!你們可以少加幾個班,可以少賺一點錢,可以不用給孩子買什么高檔的禮物,但是,一定要記得經常打電話跟孩子聊聊天,一定要記得在孩子生日的時候,煮一碗面或買一塊蛋糕,道一句生日快樂。
4、社會方面
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不只是農村或者農民工的問題了,隨著留守兒童數量的擴大,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問題。所以,在這里我們呼吁更多的社會人士伸出熱情的雙手,形成愛的暖流,溫暖每一位需要幫助的留守兒童。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更需要我們呵護的花朵。從以上這些愛心人士的言語中,我們能感受到社會從來不缺少愛心,我們相信,在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下,會有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綻放笑容。
【研究收獲】
對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課題組成員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并積累了較豐富的實踐材料,也比較摸清了盤州市留守兒童的主要心里現象,我們也根據實際情況探索研究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對于個別留守兒童的教育,通過我們課題組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農村留守兒童隊伍龐大,加上學校各種條件有限,以至于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當然,我們會努力漸漸擴大我們的隊伍,更不會因為課題的結束而停止研究。我們將繼續關注留守學生的學習、教育問題,真正將對留守學生的教育落到實處。為他們做點什么,給他們關愛,解決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困難,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給他們以學習等各方面的指導,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廖繼昌、韋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對策及建議》,廣西教育,2008年25期 .
[2]李彩娟:《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菏澤學院學報,2008年4期 .
積極心理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孩子。近些年,我國城市化速度加快,農村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到城市打工,由于條件限制,將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鄉由其他親人照看,致使很多中小學生成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因為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享有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容易出現一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行為,嚴重的甚至出現犯罪行為。因此,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中小學也對留守兒童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效果不顯著,留守兒童的許多心理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原因在于當前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傳統的消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思想,過分地關注和渲染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給留守兒童貼上“問題兒童”的標簽,誘發了留守兒童消極的心理暗示和痛苦的心理聯想,忽略了多數留守兒童都是健康兒童的事實,忽略了留守兒童身上的積極因素和積極潛能,阻礙留守兒童的積極評價。所以對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改革刻不容緩。本文試圖從積極心理學視野出發,分析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身上都存在固有的、潛在的、實際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和優秀品質,如果能夠挖掘出來,個體就擁有強大的力量解決自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人生得到完滿發展,個體就能獲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積極心理學側重從下列三個方面來研究個體自身的積極潛能和力量:第一,主觀層面,研究人的主觀體驗,包括希望、滿足、樂觀、安寧和幸福等,其中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是研究的重點,是指人要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和樂觀地面對未來。第二,個體層面,研究人的心理品質,尤其關注有關積極力量和美德的心理品質,如智慧、勇氣、仁慈、感激等24種積極心理品質,并試圖探討能夠幫助人擁有這些積極心理品質的途徑和方法。第三,群體層面,研究影響個體心理發展的積極的組織系統,包括社會系統、家庭系統和學校系統,探討個體如何利用這些積極組織促進自己積極品質的發展。
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比較消極
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認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預防和治療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這種以問題導向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務對象與工作范圍變窄,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面對那些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其他的留守兒童就沒有關注到。而且對于這些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也僅僅是幫助克服心理問題,而沒有對他們進行發展性教育,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留守兒童中應該能發揮的更大作用。
2.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比較片面
傳統主流心理學把各種心理問題的癥狀和處理方法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認為沒有心理問題的個體就是健康的個體。在這種消極心理學理念指導下的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其內容也是片面而消極的,只注重給留守兒童介紹他們群體中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的癥狀,并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各種缺點、弱勢以及心理問題,分析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掌握心理問題預防和治療的技術和方法。這種心理健康教育可能對留守兒童心理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留守兒童容易出現錯誤認知,以為所有的留守兒童都存在心理問題,對號入座,錯誤地給自己貼上存在某種心理問題的標簽,產生消沉痛苦的情緒感受。即使在心理輔導教師的幫助下,解決了心理問題,留守兒童也只學會了如何避免和克服這種不良心理狀態,不會主動挖掘和利用自己擁有的積極的潛能、積極的力量去促進自己完美地發展,實現幸福人生。
3.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形式比較單一
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講授法傳授給留守兒童有關心理問題的知識。這種講授法存在很多的弊端:(1)留守兒童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被激發,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效果不佳;(2)教師只是單向地向留守兒童傳授知識,沒有能夠從留守兒童那里得到及時的反饋,不能夠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3)師生之間或留守兒童之間的互動很少,不利于他們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以及團隊合作等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4.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體系不完善
完善的評價體系能起到導向、監督、檢查、調解、激勵的作用,從積極心理學視野看,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體系非常不完善,體現在:(1)評價的指標消極。學校通常根據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問題的多少來衡量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輔導教師通過測驗發現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較少就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了。(2)評價的主體單一。通常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評價工作僅僅由心理輔導教師負責,家長或其他的教師沒有參與其中。
5.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當前農村中小學中負責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大部分是由班主任、德育教師、校醫等兼任,幾乎都不是心理學專業畢業的,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術不熟悉,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德育思維方式的影響,做出許多違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則和規律的事情。即使有些教師通過參加培訓或自學等方式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但對于積極心理學等新理念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所以幾乎不可能從積極心理學的視野出發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當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
1.樹立積極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積極心理學認為,僅僅關注和解決個體身上的缺陷和問題是不能產生持續有效的預防效果的,應該通過發現和發掘人人自身都擁有的積極心理潛能、利用個體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來有效地預防和戰勝心理問題,使個體成為自我心理健康的維護者、調適者和促進者。從積極心理學的視野出發,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要樹立積極的目標不僅要幫助個別留守兒童消除心理問題,更要培養全體留守兒童積極的個性品質和健全的心理素質。這樣的目標才和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相吻合,才能為留守兒童獲得學業成功與生活幸福提供有效指引。
2.拓寬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一樣,不僅需要預防和治療心理問題,更需要學會如何挖掘和利用自身的積極潛能幸福地生活。因此,除了心理問題的咨詢和治療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該是發現和挖掘留守兒童身上的積極力量。這些積極力量包括積極心理品質、積極情緒體驗等。
(1)培養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品質,實現積極預防
個體擁有的積極心理品質和美德,如誠實、樂觀、自尊、勇氣、智慧、希望等,是戰勝心理問題強大的力量,發掘和利用它們,個體就擁有自我抵御疾病的能力。所以,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應該把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具體來說可以采用信度、效度較高的問卷測量留守兒童擁有的起到內驅力的積極心理品質和美德,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美德,如引導他們利用樂觀品質戰勝憂傷和自卑。針對那些留守兒童身上沒有的積極品質和美德,可以采用縱向研究了解這些品質形成的過程和途徑,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干預,幫助留守兒童塑造這些品質。
(2)增加留守兒童積極情緒體驗,提供充足能量
美國心理學家弗瑞德克森認為,積極情緒體驗能夠為個體的思想和行為提供充足的能量,能夠讓個體思維的創造性更活躍、認知更全面、反應更準確。所以,增加積極情緒體驗也應該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增加留守兒童積極的情緒體驗?首先是家長要多關心孩子、表揚孩子。雖然留守兒童的父母不能每天陪伴孩子觀察孩子,但他們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和途徑關注和了解孩子行為舉止和心理變化,經常和孩子溝通和交流,關心孩子、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在身邊,感受到父母的肯定與認可,增加他們的積極情緒體驗。其次是教師要善于發現留守兒童的閃光點,創造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教師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用欣賞的眼光從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激勵和贊美的語言,為孩子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尊重、鼓勵中增加自信、樂觀等積極情緒體驗。教師還可以創造某些情境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增加積極情緒體驗。
3.豐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形式
僅僅依靠講授法這種單一形式不利于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積極情緒的體驗,無法滿足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要豐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形式,突出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參與實踐中不知不覺地體驗積極情緒,自然而然地形成某種積極心理品質。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心理輔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從留守兒童生活中選取某些典型場景,讓留守兒童進行相應的角色扮演,引起留守兒童某種情緒和態度體驗,促進留守兒童積極心理機能發展的教學方法。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學習的興趣被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教師和留守兒童之間雙向交流,教師可以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而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留守兒童之間是互動的,在合作完成某種任務的過程中,他們的團隊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等積極因素得到培養。除了情境教學法外,心理輔導教師還可以采用辯論法、小組合作法、討論法、團體心理輔導法等多樣化的方法進行教學。
4.完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體系
積極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評價體系來保證其教育目標能夠有效實現。因此,我們要破除病理學的評價和干預方式,完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體系,通過積極、客觀、科學的方式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全面評價。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1)增加積極指標來評價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許多心理學者認為,個體心理健康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消極的、負面因素的減少,另一方面是積極的、正面的因素的增加,所以我們不能像傳統心理學一樣只采用心理問題減少來衡量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更要把擁有多少積極心理品質、體驗多少積極情緒等作為評價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例如,采用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積極的意志品質、積極的自我、積極的人際關系等積極的、正面的指標,來檢查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標是否實現,可以有效地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留守兒童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2)評價的主體多元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包括他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果僅僅由學校的心理輔導教師這樣的單一主體進行評價可能會導致評價結果不科學,所以應該讓評價的主體多元化。孩子的父母、實際監護人、心理輔導教師、班主任、任課教師、同學和留守兒童個人都應該參與評價。多元化的主體進行的綜合評價應該會更科學。
5.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只有掌握專業心理學知識、具備專業心理咨詢和輔導能力的教師才能夠勝任。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正常開展的關鍵條件。所以要通過各種方式提高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水平:(1)各學??梢酝ㄟ^招聘引進、特崗計劃等方式引進專業的心理學教師。(2)創造機會讓在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出去參加培訓,學習積極心理學等先進理念。(3)鼓勵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參加科研,在科研中提升專業素養。
――――――――
參考文獻
[1] 孟麗娟,胡云斗,王同軍.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教學與管理,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