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09:22: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堂教學實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青島農業大學,山東 青島 266109)
【摘要】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對高等教育發展帶來的機遇已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重點.作者以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課程“Chemicals and Health”(《化學品與健康》)為例,介紹了MOOC課程與大學傳統課堂相結合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實施與經驗。
關鍵詞 MOOC;網絡教學;翻轉課堂;大學教學
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是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網絡教育資源.作為普通高校教師,如何有計劃、有組織的利用MOOC優質資源,將MOOC課程和傳統的大學教育結合,發揮兩者的優勢?是當前的重要問題。Coursera平臺創始人Andrew Ng提出“翻轉課堂”的教學概念,即學生自行在家或者任何地方通過網絡上課學習,然后在教室(或發展成熟的廣義平臺)集中互動。實現傳統教育“以教師授課為主”到“以學生為中心、以自主學習為主”的教育觀念轉變??v覽當前國內教育雜志,多數文章對MOOC做了在概念、運營模式及對國內教育的影響上做了形式化的介紹[1]。少數以學習者的身份對MOOC進行體驗學習,作者借助大學公共選修課平臺,將MOOC課程引入大學課堂,進行了翻轉課堂實踐性教學研究。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
作者開設了《MOOC翻轉課堂——化學品與健康課程》全校公選課程(編號B1700156)。采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Dr. Latshaw與Dr. Resnick兩位教師在Coursera平臺開設的“Chemicals and Health”課程為教學內容。課程持續六周,學習內容由多個10~20分鐘的短視頻構成,每周學習視頻總長在60~90分鐘之間。教學過程中采用課下學習、課上討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程要求學生在Coursera平臺注冊選課, 課下按時完成學習, 課堂上由老師梳理課程知識要點,討論學生課下學習碰到的專業問題。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課堂討論與知識的歸納總結。
2翻轉課堂教學課程考核
翻轉課堂教學采取MOOC平臺上的考核方式, 課程共六次作業, 要求當周完成并提交答案。課程采用全新同輩評分(Peer grading)模式, 即借助平臺的新功能, 讓學習者之間相互評分, 取均值為總成績。課程結束后,成績者合格將得到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頒發的結業證書,成績優異者會得到杰出結業證書。
3教學效果與課堂調查
六周課程結束后,在選修本課程的170名學生中,有38人成績合格獲得結業證書,其中4人因成績出色而獲得杰出結業證書。據科技網站Recode報道,全球學習者MOOC平均結課率為5%。對于大部分首次接觸MOOC課程的學生,“Chemicals and Health”課程的結課率提高到至22%,顯示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巨大優勢。在課堂上,我們還進行一系列問題調查,調查選修本課程的170名同學,著重調查學生們的學習條件、學習動力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對比差異,回收145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85%。結果如圖1所示。
圖1中結果如下:(A)僅有5%的同學在接觸本課程前對MOOC有了解;(B)有61%同學認為自己英語水平不足是學習英文MOOC課程的主要障礙。因此,在英語水平有所提升后,作者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帶領下MOOC課程的結課率將有更大的提升空間;(C)有95%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大于1小時,甚至35%的學生平均每天上網時間超過3小時,大部分時用于網上社交與視頻觀看. 表明在部分學生有充實的課余時間;(D)34%的同學愿意每周抽出超過2小時的時間學習MOOC課程;(E)而有52%的同學表示每周可以花費1~2個小時學習MOOC. 能平時的上網娛樂時間轉化為MOOC學習,表明翻轉課堂下的MOOC課程已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F)本課程結束后,92%的同學表示會繼續學習其它課程;(G)68%的同學已經將MOOC課程推薦給自己的同學與好友;(H)93%的同學認為通過MOOC課程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知識,并在就業過程中提供優勢。大部分學生認為MOOC平臺的課程在授課方式多樣化、內容充實方面都優于傳統課堂教學。
總體來講,本次翻轉課堂教學取得在大部分同學的認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4MOOC應用的討論
近年來,多所大學都積極建設網絡教學平臺,包括國家級精品課程共享服務信息平臺等[2],截止2015年3月,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匯集課程教學視頻多達14000多門。然而,如此多的精品課程對學生的影響遠小于剛剛興起的MOOC。究其原因,國內網絡教育平臺課程的理念與設計沒有擺脫傳統的教學理念。忽略了學生相互學習與討論的必要性,忽視了學習者之間交流平臺的建設。精品課程沒有提供明確的學習預期與目標,沒有正式的考核, 無法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多數情況下教師只負責上傳課程視頻平平臺. 同MOOC課程相比, 精品課程單次視頻時間多數超過40分鐘,知識點間沒有明確界限,易造成學生惰學。MOOC與國內精品網絡課程另外一個顯著區別在于全新的考核方式——同輩評分。同輩評分減輕教師考核學生成績的負擔,同時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與比較的機會[3]。同輩評分不僅解決了大規模學習者的評分問題, 同時幫助學生從其他學習者的角度看待問題,對學習者提供了真實的反饋意見及多角度看待問題的方式,這是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方式所不能提供的[3]。
社交媒體時代, 學生往往關注的MOOC平臺中知名的大學的課程。很明顯,一些地方性高校如何應對此輪教育信息化、規?;⑸缃换睦顺睅淼臎_擊,在傳統教育與扮演何種角色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4]。在不增加辦學經費情況下,翻轉教學模式將名校的優秀教育資源與大學傳統課堂相結合,為普通高校學生(如一些農林院校)提供了接觸世界名校教育資源的窗口,同時也提高高校教師的知識與教學水平,有一舉多得的效果。作者選擇了公共選修課作為的翻轉課堂教學的嘗試,若引入MOOC平臺上優質課程進入專業基礎課教育,將對普通高校現有教學質量的改進,學生素質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5結束語
高校的傳統教學模式優勢在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演繹推斷能力和接受能力,以教師授課為中心,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MOOC課程的交互式練習與同輩評分機制,讓學習者擺脫了傳統在線教育模式中單向提供學習材料和灌輸學習的局限,鼓勵學習者相互輔導。翻轉課堂教學將兩者優點結合,充分利用MOOC線上與線下共同學習的課程組織方式,圍繞著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教師和外界環境都為學生服務,幫助和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建構學習。對于普通高校的教學水平提高是一個機遇和挑戰。利用好MOOC平臺資源,對與處于弱勢地位的高等院校的自身發展與學生素質提高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
[1]張牧,楊成.翻轉課堂學習評價的研究綜述[J].科技視界,2015:27-28.
[2]段玉璽,江紅霞,李竹林,劉文奎,左樹強.高等農業院校本科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2,11:55-57.
[3]Kulkarni C., Wei K. P., Le H., Chia D., Papadopoulos K., Cheng J., Koller D., Klemmer S. R.. Peer and Self Assessment in Massive Online Classes[J]. ACM Trans. Comput. Interact,2013,20.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指的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將教學視頻作為主要學習資源,在上課之前,便組織學生觀看教學視頻,在課堂上,師生相互探究、相互交流、共同解答疑難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不僅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還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筆者認為,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在初中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明確教學目標,制作教學視頻
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基本前提,只有充分圍繞目標準備好教學內容,翻轉課堂教學才能夠得以實現.因此初中數學首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了解翻轉課堂的主要作用和實施步驟,然后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制訂詳細的教學方案,以便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能夠開展有針對性、有層次的教學,以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教學的主要內容,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唯有如此才能保證翻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教“等腰三角形”相關知識時,教師需要課前便制作好關于等腰三角形性質的視頻,在制作PPT時可以適當加入講解的音頻,在利用編輯軟件制作后,最終形成格式為WMV的教學視頻.關于教學的內容主要有: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等腰三角形事物圖片,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然后選擇典型例題進行講解,例如可以判斷以下說法是否正確:假如一個角為60°的三角形,那么剩余兩個角均為60°,通過判斷該類命題來加深學生對等腰三角形認識和理解.
二、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最常見的為多媒體教學,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學校最主要的教學形式.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實施翻轉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函數”章節知識時,教師可以事先制作Flas,然后運用多媒體軟件播放Flash,通過Flash將一個個不同的函數曲線圖展示給學生,然后將不同種類的函數性質并列出來,呈現變化過程.在開始選擇教學知識點時,應該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借助多媒體動態畫面展示函數發展和推理過程,這樣也自然而然將難點和重點呈現出來,學生更加容易接受.
三、重視自主學習,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已經成為影響其成績好壞的重要因素,只有當學生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后,在課后才能主動對數學知識開展研究和探索.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選擇歸納推理的方法.但是在教學之前,教師應該清楚了解學生的歸納能力,然后開展針對性訓練,以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例如圖,已知∠1+∠2=180°,∠3=∠B,試判斷∠AED跟∠ACB的大小關系,并闡述原因.
解∠AED=∠ACB,原因如下:
由已知可得:∠1+∠2=180°:∠1+∠4=180°(平角定義),
∠2=∠4,
EF∥AB(內錯角相等,兩條直線平行),
∠3=∠ADE(兩條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又∠3=∠B,
∠B=∠ADE(等量代換),
DE∥BC(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AED=∠ACB(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此便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完成教學任務.
四、開展合作教學,提高協作能力
當教師講完課堂知識后,學生在練習課后習題時,針對自己存在疑惑或者無法解答的問題,除了可以向教師請教,還可能跟其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一個小組最好為5至6人,采用對話的形式對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在一旁關注,根據每個小組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針對難度較大的問題,先由成績優異的學生主動講解,以此帶動其他成員的積極性,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這種翻轉課堂的學習方式,不僅促進了學生彼此的溝通,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通過組織學生觀看網絡教學視頻,便會對函數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再讓學生做一些練習題,便可以掌握學生學習效果:
回答下列問題:
(1)當a=()時,函數y=x3a-2是正比例函數?
(2)一次函數y=kx+b的圖像經過點(1,5),跟y軸交于3,則k=(),b=().
學生通過課后的練習題,便能夠發現自身在學習中存在困惑,然后跟其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每個學生將自己學習的難點和疑惑提出來,需求學生幫助,如此便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解答數學能力.
五、重視交流展示,評價教學效果
通過了自主學習及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之后,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將自身在各個學習階段中的收獲匯集與整理成各種形式的作品,并將這些作品在課堂中進行展示.這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之間對于知識的交流與共享,實現共同進步.另外,就評價方式來說,翻轉課堂將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評價方式(單一的紙筆測試),采用訪談、調查、學習檔案袋、小論文等具有表現性的評價方法.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將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以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與引導.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師自我的提升,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必然具備了較大的實用性.但是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還處于探索嘗試的初級階段,還需教師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實踐,總結經驗教訓,并干預改革和創新,進而推動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酶的特性 探究式課堂教學 實踐
一、探究式教學的特征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角色意識以及互動關系
探究式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研究以及合作學習,體現的是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在這樣的一個課堂上,教師已不是從前喋喋不休的教授者,而是轉變成了學生研究活動的指導者。而學生通過這樣一個課堂,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問題也越來越多樣化,創新意識也得到了提高,自信心也大大增強了。這樣一個學習環境下,實現了師生之間的一個很好的互動,加強了學習活躍氣氛,從而把課堂推向,進一步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注重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學生是教育對象,課程價值的體現就是學生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的一個和諧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而探究式教學大大的促進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一課堂教學中的案例首先就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生動的的情景,從而促進了學生知識感知能力的提高,另外,這一課堂教學中的一系列梯度式的問題,大大激發了學生對其進行不斷探索、分析以及交流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積極性的提升,進一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二、“酶的特性”探究式課堂教學實踐
(一)在課程開始前有目的的向學生提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對酶的特性學習的這一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大家吃過飯不久之后又會覺得肚子餓呢?是什么促使了食物的消化呢?這東西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催化劑嗎?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出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討論,之后讓學生進行回答,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入這堂課程所要學習的內容――酶的特性。并簡單的介紹一下酶并引入下一個問題:酶其實是一種生物催化劑,自然而然就會具有化學催化劑的特點,那么,大家覺得出了催化作用之外,還會具有其它什么特點呢?大家想想為什么我們吃過早飯之后幾個小時之內酶就能把食物分解?要是在一般的試管內借助其它催化劑來進行這些反應的話,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可以猜測的就是酶的催化效率一定很高。生物體內的反應其實是很溫和的,如果在體外的話直接就能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在體內卻十分緩慢,甚至需要幾十步來完成。并且能夠進行的有條不紊,那么,我們是不是又可以猜測酶具有專一性呢?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正式進入課程:那么,現在我們就來一探究竟,來對酶的特性進行一個全面的認識。
(二)酶的特性學習
1、酶是具有高效性
在這里,討論的問題是:如何來證明酶具有高效性?
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酶的高效性是相對無機催化劑來說的,所以在設計師就要能把,酶和無機催化物進行比較。
學生對實驗的預期以及結果進行討論:如果上面的假設成立,結果會是什么樣呢?怎么來對實驗結構進行檢驗呢?
激烈討論過后教師給予肯定答案。
進行第二個提示:給大家動物肝臟、過氧化氫溶液以及氯化鐵溶液怎么來設計實驗?
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分析進行討論:既然預期的結果是實現了,那么那么可以得到的結論是什么呢?
激烈討論過后教師給予正確答案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和氯化鐵的催化效率比起來要高很多。也就是酶是具有高效性這一特征的。
其實在這樣的一個提示下并討論下,學生得出的結論和正確結論也就相差不多了。
2、酶具有專一性
在這里,討論的問題是:如何來證明酶具有專一性?怎樣設計實驗?怎樣進行對照試驗的設計?
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專一性就是說酶只對特定的反應物有催化作用,所以大家要考慮的是反應物是什么?如何選取?
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討論一定時間后,教師提出第二個討論問題:如果給定大家淀粉酶、淀粉以及蔗糖,大家覺得該怎么進行試驗?
教師給學生提示:如果假設成立,那么,結果應該就是淀粉會被分解,而蔗糖不會被分解。
學生進行討論:對教師提示的這一實驗結果怎么才能來進行檢驗呢?是淀粉酶嗎?那反應過后又會生成什么呢?
激烈討論過后,教師給出答案:淀粉分解過后會產生麥芽糖和葡萄糖。
學生對鑒定的結果做出分析并討論,在分析的基礎上,整理出實驗步驟。
在講述完酶的特性后,教師給予學生一定時間來對這一該堂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加深學生對該堂課學習內容的一個印象,起到一個鞏固消化的作用。并給學生提供下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就是酶的活性受環境的影響程度??梢宰寣W生在該堂課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并把問題帶到課后進行思考。
結語:
通過探究式的課堂教學實踐來對酶的特性進行學習,不僅使師生之間的互動得到了強化,也使學生能夠興致勃勃地在一個激烈的討論環境中進行學習,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也變得異?;钴S。同時,通過這樣的學習,還使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判斷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強化,另外,因為這一學習過程需要分小組進行討論,依靠的小組合作能力,因而學生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對學生的幫助一定會是很大的,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需求。
參考文獻:
傳統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分強調封閉和預設,上課成為執行教案的過程。單化的教學方案流程基本是這樣的:復習鋪墊――導入新課――課文展開――鞏固應用――課堂小結。這種課堂教學機械、沉悶,師生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生成性的課堂是師生交往、積極主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活力四射、個性張揚、異彩紛呈的課堂。
下面結合高中英語教學實踐,筆者談談創建“生成性”課堂的體會。
一、課前“軟設計”,預設學情
課堂教學是以學會為主體的學習活動過程,一切教學都應該從學生出發,從學生已知出發。影響學生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教師要標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所以課前備課時教師要有“軟設計”的意識,既應重視教學環節的預設,備教材更要備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各異的學習需求,還要根據具體的情境、學習的不同階段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隨機應變。
如在高三階段教學中,教師安排聽力時需要盡可能多地考慮學情,設想學生對環節的反應,結合會考的需求和高考轉變的實際,考慮聽力的內容,而把課文內的聽力變換成泛讀或其他。活用教材時要考慮從學生具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準學習新起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找準學習的興趣點;從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出發,找準知識的出發點。
二、課堂生成,激活機智
由于教學進度中的不確定性和非預期性的客觀存在,這必然要求教學活動突破預期目標和既定計劃的限制而走向生成、開放的創造天地。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表現在課堂上是師生間動態地交互發展的過程。學生思維變化的不確定性、課程的生成性和開放性、學生對課程的多元反映和個性差異性等價值取向,都對教師的教學機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英語教學不應游離于教學情境之外,教師要擺脫既定的課程計劃和課程目標,真正賦予學生學習的,與學生共建學習的互動網絡,生成鮮活有力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要真正達到這種要求,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在鼓勵學生先開口中生成――找準起點,因人施教。
教學新知前,筆者經常先擬這樣的問題:What have you known about...?What don’t you know?What do you like to know?等,讓學生先開口說說對新知的預知,這樣可以使教師對學生業已的水平有一個起碼的認識,避免超前,防止滯后,能做到“胸中有人”,較好地生成新的教學起點和因人施教的切入點。
2.在課堂上合理巧用學生的話語中生成――靈活調整,出其不意。
在課堂上,學生回答時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話,也有一些“異言怪舉”,如果教師能夠及時抓住這些話語,靈活地調整教學方案就會使課堂出現一些使人印象深刻的閃光點、積極面。教師通過捕捉學生中有意義的話,“接話茬”,由此及彼,順勢生成“趁熱打鐵”新教學思路。在教授上冊第五單元The Silver Screen的brainstorm階段,就有較多的學生提到超級女生及李宇春等,筆者及時地為學生搭建平臺,循循誘導,“To be honest,I like them as well,we can learn a lot from them.”然后結合postreading中的Exericise 2,討論“What characteristic do you appreciate?”從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教學效果。
3.在順著學生的錯誤中生成――將錯就錯,順勢挖掘。
新知教學時,學生限于自己的知識水平,在思考和表達過程中出現一些錯誤的想法是很正常的。這時教師應該引導點撥,引出正確想法,提高表達水平,從而生成正誤知識的辨析點,它是“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教學資源”教學觀的生動體現。在教育上冊定語從句(I)時,有兩位學生分別造出“I have a brother who works as a teacher.” 和“I have a brother,he works as a teacher.”兩個句子。筆者順著第二個學生的思路,適時地引導出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一些基本點,并與限制性從句在結構、表達、中英文翻譯的異同上加以比較,效果較好。
4.在學生善問中生成――延伸升華,深化思路。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是一種開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互活動,它鼓勵師生在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課堂教學中的一切活動都應使學生興趣盎然,教師要有啟思的魅力,急中生智,隨機應變。教師通過學生的質疑問難來推進教學,使學生的認識逐步深化。在教授下冊The Merchant in Venice時,學生對Shylock 抱有同情的看法,筆者順著他的思路延伸下去,要求結合文章和生活實際,步步追思,從而生成新的教學三條化點,加深對文章“Mercy brings good”和“Justice”的認同,較好地落實了“教學要順著學生的思路來組織”的教學觀。
三、課后踐行反思
由于課堂教學的臨時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同實施的教學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課后,教師及時反思,寫下心得體會,尤其必要。新課程倡導教學反思,它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的新方式。教師在反思“成功亮點”時要總結:怎樣有效落實教學目標;如何恰當處理教學內容;因為什么手段而使重點突出和難點達標;哪幾個環節效率最高;學生積極性是怎樣被調動起來的;調控處有哪些可圈可點的。反思“失誤不足”時要考慮:定位是否實際;內容安排是否妥當;教法和學法是否符合學生;哪些時候學生會沒興趣;是否靈活性不夠;反思“創意閃光點”時,要思考隱含在其后的理論依據、獨創性想法的前因后果,等等。
關鍵詞:歷史;課堂效率;教學實踐
歷史,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進步的反應,通過歷史,人們可以了解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的社會狀態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通過歷史,人們也可以預測到以后社會的發展。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睆臍v史中人們可以學習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歷史不重要,覺得沒有意思,尤其是學習中國的歷史。其實,要想了解國外的東西,學習國外的歷史,首先要學習的是中國的歷史,咱們自己的歷史,只有先知道了自己的歷史,才能去更好地學習國外的歷史。初中歷史主要講述的就是中國的古代史、近代史等。很多學生都認為學習歷史的方法就是記憶,記的內容多了,歷史自然就學習好了。誠然,背誦的多了,自然記住的也就會多一些,但是學習歷史并不是只有背誦這一個方法。提高歷史學習效率的方法也很多,需要教師多多思考。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課程,通過運用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課堂效率的提高也就必然的了。
一、有好的開端
任何一堂課,能夠在上課之初就吸引到學生的眼光,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同樣,歷史也是如此,有一個好的開頭,學生的興趣也就來了。教師要用心設計開頭,既有新意,又能有強烈的刺激性,能夠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目光,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知識的不足之處,讓學生欲罷不能,既想聽教師的講解,又有自己去一探究竟的想法。學生的積極性調動開了,學生的心理狀態好了,課堂的氛圍也就有了,自然課堂效率也就提高了。歷史課的導入可以是有趣的歷史故事,例如,在講明朝歷史的時候,可以從講朱元璋的故事開始,也可以從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朱元璋的故事開始,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好的故事可以讓學生一下就記住相關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歷史課也可以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和學生感興趣的事情開始,如,在講的課程時,可以先給學生播放有關的音樂,把學生帶入那個時代,感受一下那個時代的氛圍,然后教師提出問題:“這個時候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音樂產生?同一時期還有其他的什么事發生?”這樣可以刺激學生思考,讓學生去尋找答案,學生也就自動地參與進了課程中,課堂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二、有多樣的教學方法
不論使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參與課堂中,使學生能夠學習到知識的方法就是有效的方法。在教授歷史的過程中,選擇正確的方法可以切切實實地提高課堂的效率。比較淺顯容易的知識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學習,教師進行適當的總結,這樣既節省了學生的時間,學生自己學到了東西,又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比較深奧一點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與理論相結合的方法講給學生;有爭議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網絡上或是書中尋找答案,然后進行討論;枯燥的理論方面的知識,可以跟現實中的例子相結合或是用俗語、順口溜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學方法各式各樣,要根據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學生,甚至不同的時間選擇不同的方法。
合理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課堂的質量也會提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且要適當地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讓學生也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思考能力。
三、要有好的結束語
課堂小結在課堂上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好的課堂小結總結整堂課的知識點,對知識點進行概括、深化,讓整堂課的結構、條理等一目了然;好的課堂小結也讓學生更好的鞏固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好的課堂小結也會順便帶出下堂課的內容,讓學生先進行思考,進行預習,自己去尋找知識點。教師要不斷地去尋找課堂小結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來與新的教學需求匹配。如,在講第一次國共合作課堂小結時,在總結完知識點時,可以順便提問學生:“既然是第一次合作,那是不是還有第二次合作???什么時候開始的第二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出了什么問題嗎?”
四、多多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可以使課堂更加新穎、多樣、生動、有趣味,同時運用有圖片和聲音的設備也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吸引學生的眼光。合理地運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對于深奧、難以理解的歷史事件,教師運用多媒體,可以搜集到足夠的圖片或聲音資料,這樣就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學生也可以在圖片或是聲音資料中開闊自己的視野。圖片和聲音資料可是使教師上課事半功倍。例如,在講抗美援朝的時候,可以適當地用影片資料來刺激學生,還能增加學生的愛國熱情。
再好的教學方法,都需要有學生的參與,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同時,加上學生的積極參與,一堂有效的歷史課才會出現。課前,學生要做好預習,能夠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想法進入正式的課程;在教師講課的時候,學生要積極的思考,認真地回答問題;課后,學生要進行適時的復習,自己將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有了學生的參與,加上教師的講解,初中歷史課堂的效率就提高了。
歷史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課程,也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有效的課堂效率既可以讓教師省力,又可以讓學生省時。要提高課堂的效率,學生要積極地進行預習、復習和總結;教師則要運用好的導入情境、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好的課堂小結和新設備。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課堂教學;綜合能力;互動教學;教學改革
“互動式”教學是新課改后最為常見的教學方式之一。全新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對于小、初、高等三個階段的各科目課堂教學中都很實用。經過對中學化學“互動式”課堂教學實踐的再思考,我們發現互動式教學可根據以下方式區別于傳統的教學互動方式,并使“互動式”教學成為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
一、雙主體式互動教學的應用
多年來,有關教學中“誰為主體”的研究與討論從未停止過,不過經過長時間的驗證與思考,證明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不固定,只是不同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都會對教學主體的要求產生影響。根據當前社會與教育環境以及中學化學的教學要來看,雙主體式教學無疑是最為合適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教學方式。而這種雙主體式教學能有效促進初中化學的互動式課堂的教學效果。
互動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而單一的主體的教學方式,只能是無人配合的獨角戲,根本無法實現良好的互動交流。課堂教學實踐中若是只有單一的學生主體,容易偏離原有的教學目標,畢竟初中學生的判斷力和自我約束能力都還處于成長過程中,并不穩定。若只以教師為主體,則很容易忽略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回歸到原始的填鴨式教學之中,如此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雙主體式教學方式卻更有助于使教學雙方產生主動的互動交流意識,將互動式教學的活動變成教學雙方的習慣。
以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為例,教授人教版初中化學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時,教師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制訂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堅持新課改下初中化學的教學目標等方面。學生的主體地位則體現在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學習活躍程度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上。根據雙主體式互動教學的要求,教師主體在課堂授課之前會制訂教學計劃,需要控制課堂教育節奏,把握整個課堂教學狀態。而教師在做出一系列教學安排的同時也會充分考慮學生主體的需求,適當地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如以“學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去了解“化學是研究什么的?”,教師以板書或投影的形式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讓學生明確了解到“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然后,及時引入化學實驗的話題,展示一兩個簡單有趣的化學實驗,引發學生們對化學的好奇心。
二、問答式互動教學的應用
問答式互動是課堂教學中最原始也最常見的教學互動方式之一。而且,在互動式教學的研究中發現“問答式互動”也是最值得傳承和發揚的。問答式互動教學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就是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相關的問題的歸納、設計以及提問方式時機的安排等。
以《分子和原子》這一課的問答式課堂教學互動為例:首先,問題的安排要根據教學節奏來完成。教師授課時,應該以怎樣的問題為引言,以怎樣的問題為轉折都要經過仔細考慮。當教師決定以家庭實驗為引子,開始教授“分子與原子”的知識時,第一個問題的安排,一定是以引出“家庭實驗”為主。如“同學們的家庭實驗都做了嗎?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呢?”這類問題。作為家庭實驗的主要實施者――學生必然對這類問題有所反饋,如此第一個問題便打開了良好互動的大門。學生完成相關問題的回答之后,課堂教學的第二個關鍵節點出現,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完成互動銜接工作。然后以另外一問題作為轉折引入到這一課教學的主要內容上,繼續開始課堂教學。此后的問題互動也可借鑒前面的模式。
根據問題式互動教學的要求,課堂教學中需要歸納總結的問題可大致分為三大類。第一類,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如“什么是分子與原子?”“如何證明粒子的存在?”“水變成水蒸氣說明了什么?”等問題。第二類則是精選在互動節點上,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能吸引學生逐步深入探究課堂教學重難點的問題,如“這些例子你們能夠看見嗎?之類的問題,直接將學生從家庭實驗觀察到的現象中引導到與粒子有關的教學內容之上。第三類要求歸納的問題要符合學生交流條件,有助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
三、多媒體互動式教學的應用
每一個時代的課堂上都會有一些比較典型的能夠顯示時代特征的東西,多媒體正是現在這個信息化時代的典型代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及,多媒體儼然已成為促進初中化學課堂互動的重要道具。
初中化學教學領域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主要以計算機為核心,可包含投影儀、視頻播放儀器等先進器械。采用這些多媒體技術可以綜合處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以及視頻等多媒體信息,還能通過一些手段給這些多媒體信息、初中化學教學信息建立邏輯連接,以便我們在進行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時能用更豐富、生動、形象的表現形式來展現初中化學知識與課堂教學思想,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如我們在講授《金剛石、石墨和C60》這一節時,可先用flash制作的一個金剛石、石墨和C60結構與外形轉化的對比動畫引入本節主體內容。而且,多媒體動畫的動態有聲展示形式更易引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有助于視覺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初中化學中一些因為對人體有危害、試驗成功率低、實驗室條件不足等限制條件而不能讓學生親身參與的互動演示實驗也可借助數字錄像等多媒體技術來呈現。學生們反復觀看這類試驗,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中學到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進而培養出自主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事實上,初中化學“互動式”課堂教學實踐的內容還有很多。但綜合比較下來,仍是以上三種互動方式最符合當前初中化學教學實際,也最有利于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房中華.初中化學互動式課堂教學策略談[J].考試周刊,2011
(87).
[2]李燕.互動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
【關鍵詞】中學 英語 互動式教學 實踐探究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對于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較為強烈,英語作為全世界通用語言,在實際的應用中表現出了重要的作用。我國對于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較高,中學是為學生打基礎、開發能力的時期,因此,中學英語教學需要尊重英語的實踐性,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和完善,互動式教學模式受到了中學英語教師的青睞,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互動式互動式課堂教學的關鍵問題。
一、互動式課堂教學概述
互動式課堂教學是指,在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學生以一種平等的關系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打造多邊互動的一種教學方式。任何一種語言都的應用都需要以互動為基礎,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要進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并通過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學習到新的知識,提高自身的語言水平。從該角度對互動式課堂教學方式進行理解,我們可以發現,英語教學實際上就是教師和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傳遞和接受有用的信息,教師將有用的英語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將接受到的信息進行消化和吸收,并在之后的互動中學以致用,繼續得到提高。
實踐證明,互動式課堂教學的特點鮮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語言情境具有很強的共享性;2.互動過程涉及到情感的表達;3.能夠為互動雙方積累大量的詞語和語言應用技巧;4.教師是互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互動的重要參與者。
二、中學英語互動式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
1.加強引導,創設互動情境。由于中國傳統教學模的限制,教師為課堂的主導,學生長期以來處于被動的狀態,因此,在互動式教學當中,學生的積極性需要教師來調動,傳統教學模式的改變已經在學生和教師的課堂實踐中形成了固有思想,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全改變,因此,教師積極主動創造互動情境是打破傳統的重要途徑。首先,在上課之初,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介紹教材的背景,對教學的重難點進行說明。其次,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需要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一些學習技巧,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最后,充分利用多媒體等信息資源來創設情境。
例如,在學習牛津版教材內容中的“Natural disasters”時,教師可以從近年來發生的重要的自然災害入手,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earthquake”、“flood”等自然災害的照片,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并提出“What do you think happended to Hobo’s house?”等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對閱讀課文的技巧和方法進行說明,此方式能夠鼓勵學生參與到互動中來,為互動式教學創造有利的條件。
2.鼓勵自學,加強參與程度?;邮浇虒W中,教師和學生占據著同等的地位,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互動式教學需要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學生需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挖掘和分析,并主動積極地探索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才能與教師和同學展開討論。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互動式教學提供基礎。首先,在課前鼓勵學生進行預習,針對教師給出的教學目標,總結歸納其中的重難點,并記錄下預習中遇到的困難,通過探索和研究解決問題。其次,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很據課堂內容提出合理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行問題互動式教學。
例如,在學習“TV programmes”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提出“你喜歡看的電視節目都有哪些?平時能夠接觸到的電視節目的種類都有哪些?”“請使用英語描述entertainment programmes、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類型節目的特點”等問題,分層次引發學生的不斷思考和探究。
3.組織交流,進行互動教學?;邮浇虒W涉及到的互動包含多個方面,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以及情境互動等。首先,師生互動需要教師從學生的情緒、學習中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入手,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使用一些新鮮的教學用語,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其次,生生互動,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提出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著問題進行討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充分地參與到教生生討論中來,為學生提供指導。最后,教師要根據課堂的教學情況隨時創設出合適的情境,與學生的學習情境進行融合,在情境中進行交流。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作為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技能之一,需要在實踐和應用中得到提高?;邮浇虒W能夠解決傳統教學中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一起創設互動情境,并組織學生進行積極交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通過科學的評價來增強互動式課堂教學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