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9 02:36: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服務營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4-0-01
一、商業銀行簡介
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是經營工商業存、放款,主要目的是獲取利潤,商業銀行屬于貨幣經營企業。商業銀行的性質決定了商業銀行的職能,商業銀行主要有支付中介,金融服務,信用中介和信用創造這四個基本職能。
二、金融服務的概念及特征
對金融服務的研究始于上個世紀的二十年代,到目前為止對金融服務的定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說法。將保險,銀行和證券等各類金融機構看作金融服務統一提供者進行的定義。包括所有銀行服務,所有保險服務以及其他金融服務;金融服務為商業銀行提供的所有服務;金融服務為商業銀行提供金融工具的服務界定。
金融服務對于商業銀行來講,是商業銀行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商業銀行價值創造的重要環節,是效益和資源。與有形商品的市場營銷相比,金融服務營銷有以下幾個特征。一般情況下采取契約文書和賬簿登記等形式,不容易被感知;人是金融服務的對象與主體,服務品質的差異性既由服務人員素質的差異所決定,也受顧客本身的個性特色的影響;在金融企業中,一線員工是營銷活動的主體,所以,顧客的滿意程度直接受這些員工的素質的影響,可見內部銷售與外部銷售都屬不容忽視的。商業銀行要發展,必須注重培養忠誠度的客戶。吸引新客戶,留住老客戶,培育顧客忠誠,有利于降低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三、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
在金融服務的服務人員方面,金融服務人員業務素質存在問題。在我國, 各商業銀行業務人員整體素質雖有所提高,但從跨行與行內看來,服務人員的素質仍然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服務質量也受到了影響;柜面服務人員的獎罰不到位,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服務人員的工作熱情,在服務時難免顯得態度不好,給客戶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商業銀行的收益和形象;商業銀行的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缺乏理財意識,服務技能的欠缺和服務技巧的低下也給公司造成了消極的影響。
在金融服務創新工作方面,金融服務的創新工作大都停留于表面,沒能發揮它真正的作用,客戶金融意識,金融產品的利用率和客戶的金融意識都非常的低下,致使新推出的產品無法走向市場,這樣既大大提高了成本,效益又很低;在金融服務中間業務的收費方面,一些不知名的中間業務費用使消費者難以接受,有時甚至消費者不明不白地就發現自己存款金額減少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的,可見,我國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代收這方面還是有待改善的。
在金融服務手續方面,如今金融服務的手續效率比較低下,過程比較煩瑣,銀行員工辦理業務速度也比較慢,使顧客心生厭倦,此外,雖然現在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電話銀行和網絡銀行幾乎已經在很多地方都有,但是電話銀行和網絡銀行的利用率還是比較低的,這也給等柜臺造成了壓力。
四、針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創新的對策
在金融服務的服務人員方面,需要注重對金融服務人員素質的培養,抓優質文明服務規范,為服務創新打好基礎,負責人作為部門服務第一責任人,更加要加強自身的素質,做好帶頭工作,加強新業務的培訓學習,加強服務文化培訓,督促員工做好規范服務;對服務人員獎懲分明,做到責任到人,努力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努力調整人力資源結構,增強理財意識,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技能和服務技巧。
在金融服務創新工作方面,首先要對服務的對象進行創新,每個地方由于地域特色、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客戶構成也不相同,所以應該針對性地開展特色服務,根據自身的市場定位,界定合理的適合自己的客戶群體,進行針對性的創新,確保創新的質量和創新的效果。
在金融服務方面,加強網點人力資源整合,進一步推行綜合柜員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強網點營銷力量減少操作崗位,大力發展網上銀行,自助銀行和電話銀行為主體的電子銀行分銷渠道,建立一個客戶界面一致,業務渠道多樣,技術平臺統一,前臺系統互動和后臺系統共享的電子銀行綜合業務系統,實現電子銀行業務一體化發展;對于客戶不滿意的地方,提出問題的,要及時給予解決,改善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服務的效率。
此外,還要通過建立學習型組織加強員工學習與相互交流,強化客戶服務理念,使得員工有自覺服務的意識;通過減少管理層次,使信息傳遞速度加快,信息失真率降低,增加對員工的授權,讓員工承擔起更多的責任,避免不必要的信息中斷與服務延遲;通過借助文化的力量使服務意識滲透到每一個員工的精神中,使優質服務行位在每一個工作細節和每一個崗位中都得到體現;提高員工忠誠度與滿意度,提供給員工繼續學習和深造的機會,加強內部營銷。
參考文獻:
[1]孟輝,田曉林.在完善風險管理體系中推進金融創新[N].中國證券報,2007-ll-02(A19).
[2]宋村杰,張金蘭.金融創新下的銀行監管實踐探析[J].現代管理科學,2004(05):100-101.
[3]徐柏熹,潘文波,賴志堅.創新成效顯著深度仍需提升[J].深蜘I金融,2007(02):32-35.
[4]孫宏.我國商業銀行產品創新管理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博士論文,2005.
[5]唐宏雁.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營銷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3(02):3-6.
[6]何劍,馮宇彤.金融服務營銷的特征與策略運用[J].商業時論,2005(24):52-53.
[7]章曄.金融服務利潤鏈中的顧客滿意度研究——個浙江省銀行業顧客實例[D].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11):12-13,52-56.
[關鍵詞]金融排斥;物流業;層次分析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115
我國物流產業正蓬勃發展,各物流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原有的融資方式及可融資金額已遠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物流業也出現了金融排斥現象。大多物流企業融資困難,嚴重阻礙了物流業的發展。因此,加快培育適應現代化物流行業的融資環境、拓寬物流企業融資渠道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金融排斥的涵義及物流業金融排斥的體現
11金融排斥
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也稱作金融排除或者金融排斥性,其含義仍然未取得統一的界定,多數研究者認為金融排斥是指:某些特定的群體或者區域,直接或者間接地被排斥在金融服務之外。其包含6個維度:一是地理排斥,指由于地理條件的因素,限制了客戶獲得金融服務;二是評估排斥,指金融機構制定的風險評估程序阻礙了客戶獲得金融資源;三是條件排斥,指通過對金融產品附加苛刻的條件導致一些人無法獲得該項服務;四是價格排斥,指金融機構對金融產品的定價較高,客戶難以支付,被排斥的金融服務之外;五是營銷排斥,指一些人不包括在金融機構設定的產品營銷目標市場之內;六是自我排斥,指人們對金融服務有需求,但在申請時遇到困難或者在聽取他人的言論后主觀上認為獲得金融產品難度大,從而自主放棄相關金融服務。
12物流業金融排斥的體現
結合當前我國物流企業融資現狀,金融排斥在物流行業中體現為:可獲得金融服務的中小物流企業排斥在正規金融服務之外。物流企業融資受地理排斥影響因素較小,另外自我排斥受其他維度的牽制,因此物流業金融排斥現象主要是由4個維度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為:評估排斥、條件排斥、價格排斥和營銷排斥。
2物流業金融排斥產生原因
21法律法規不健全,相應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不但缺乏相關健全的法律法規,而且符合物流業的信用評估機構和評估體系也不完善,這使得物流業融資環境缺乏有力的保障。此外,在金融環境方面,物流企業向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融資障礙重重,條件嚴苛、手續煩瑣、周期漫長等都使得融資企業難以籌集到發展所需的資金,這使得物流企業很難擴大規模,獲得經濟效益。如此往復,物流企業難以蓬勃發展。
22經營管理不當,經濟收益較低
我國的大部分物流企業屬于中小型企業,他們在經營過程中未區分所有權與管理權,致使企業管理體系不科學,內部機制混亂,再加上中小型企業本身存在規模較小,軟硬件設備落后等因素,使得經濟效益較低、資產信用度較低且資產負債比例較高,在抵押融資評估過程時,金融部門無法對其給予滿意的融資。
23財務管理混亂,透明度缺乏
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沒有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建立財務體系,財務缺乏透明度。這些企業財務管理混亂,存在“財務管理不科學,財務數據不完善”,財務評價資料不齊全等情況,加大了金融機構貸前調查審核的難度,使得貸款調查模糊,致使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物流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難以判斷,最終導致申請的銀行貸款不能投放或縮減額度。
24忽視企業信用
有些物流企業信用意識薄弱,采取多種手段來逃避銀行債務,對企業信譽造成了很大的損傷。所以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貸款業務過程中,為防范這種社會信用的風險制定了嚴格的審查程序、貸款條件和擔保制度,加大了物流企業的融資難度。
25缺乏相應的金融人才
中小物流企業融資需要有專業化的物流金融人才,他們不僅懂得物流業務又熟悉相關金融知識,可以結合中小型物流企業自身的優勢與資源,尋找適合的金融服務產品,從而解決融資難題。這是中小型物流企業乃至物流金融行業里極度缺乏的人才。
3物流業金融排斥中各維度的評價
如前所述,物流業金融排斥現象主要是由4個維度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何在4個維度中找出導致物流業產生金融排斥現象的最大影響因素,繼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破解對策是當前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本文將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各個維度進行評價,確定各維度的權重,找出最大影響因素。
31層次分析法的具體步驟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事實上,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亮點,金融服務業的發展畫卷中始終跳躍著金融創新的亮色。從上世紀特別提款權的創設,到以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貨幣市場互助基金等為代表的流動性和市場收益率相結合的變相活期存款的創新,再到金融期貨、期權以及各類更加復雜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在過去幾十年里,發生在金融行業中的巨大變化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國際金融體系格局。全球化和放松管制加劇了競爭壓力,使得金融機構開始突破單純的工商產業服務,提供全過程的家庭理財;突破傳統金融觀念與管制的束縛,不斷推出新的金融品種和金融工具組合,突破傳統的手工操作,實現電子化網絡化運作;突破傳統的產業壁壘,走向業務交叉與功能多樣化。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要想在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就必須針對客戶的不同要求,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這也就要求銀行大力開展各類金融服務創新活動。與此相對應,商業銀行創新將是全方位的,它涵蓋了金融技術、金融產品、服務方式、組織形式、經營管理等領域的革命性變革。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本文展開對于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的研究。
一、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創新相關概述
(一)金融服務的界定
金融業作為一種產業,按產業的分類標準,屬于第三產業,而第三產業是為物質資料的生產和流通服務的行業和部門,即第三產業在本質上是服務性產業。因此金融業作為第三產業,也必須具有金融服務的性質。理解金融服務的含義,要從兩方面入手:從內容上看,它指微觀金融機構所提供的全部金融業務,從本質上講,它指微觀金融機構客戶至上的金融服務意識。在西方金融業中,無論是信息意識、競爭意識、戰略意識、還是經營意識,無不是客戶至上的服務意識的體現。
如果我們把微觀金融機構提供的全部金融業務本身稱為第一服務,那么那些與具體的金融業務沒有技術聯系,卻又關系到金融業務能否順利開展和金融產品能否大力推廣的一系列配套服務就被稱為第二服務。假如我們承認第一服務是金融產品,那么第二服務則是促使金融產品更好為消費者服務的一切手段與方法和策略。我們可以認為第一服務是有償的:這種有償將突出地體現在資產負債的利差收入與表外業務的手續費上,它構成金融機構的利潤,第二服務往往是無償的(如我們很難想象該給禮貌待客怎樣定價),因而不直接帶來經濟效益,但會增加金融機構的潛在價值。
(二)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的定義及特征
1.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的定義
本文將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定義為: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是適應新的經營環境,對各種金融要素進行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從而在商業銀行領域建立“新的生產函數”,以滿足社會和自身需求的一系列活動。其內容包括創造或引進新的服務理念、金融產品、組織形式、經營管理方法等。
2.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的特征
(1)具有明顯的行業特殊性。一是商業銀行創新的范圍是在金融領域內,屬于服務業的創新活動。二是雖然商業銀行一般采取引進其它行業的創新成果,但這種創新的引入帶來了服務理念、金融產品、組織結構、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巨大變革。
(2)具有新生性。只有在商業銀行領域內創造或模仿或推廣或引進具有全新性質或新的組合的新事物,才能算作是商業銀行的創新。
(3)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所包納的內容廣泛,它不是一般的產品生產技術發明或創造,更多地是表現在對服務理念、金融產品、業務操作規程、組織結構、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變革或改良。
(三)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的意義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企業邁出國門,它們迫切需要解決全球性財資管理問題;同時跨國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它們在實行全球化管理的同時,強烈需要本土銀行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針對企業的綜合性金融服務的需求,國外銀行業早在20世紀末就開始為企業提供包括收付款、賬戶管理、信息和咨詢服務、投融資管理等符合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公司金融整體解決方案,從而使企業客戶的資金流動更加合理,財務監控更具操作性,企業資金的流動率和使用效率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我國,雖然部分商業銀行的公司金融產品功能逐漸強大,電子化、自動化的程度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但是從整體上看,相對于國際銀行的領先水平,目前國內銀行業在仍在網絡平臺支持系統、產品方案設計、客戶數據收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研究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二、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存在的不足
(一)金融服務理念滯后
近幾年,隨著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業務的不斷萎縮,金融服務作為商業銀行支柱行業之一,異軍突起,不同程度受到各家國有商業銀行的重視。但就整體而言,由于業務的相對壟斷性,導致對金融服務的重視不夠,缺乏足夠認識和長期經營發展理念。管理經驗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金融服務的基礎還比較薄弱,服務手段和服務功能還不夠健全。據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對近百家金融機構的調查顯示,56.7%的銀行不太愿意辦理此服務,還有30.8%銀行明確表明不辦理,尚在辦理的僅占12.5%.另外,由于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業起點較低,范圍有限,特別是受傳統體制觀念的影響,還處于較低水平。
(二)金融產品不夠齊全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品種不斷增加,但其目前仍難以滿足客戶多方面、多層次的金融需求。業務發展整體水平不高,業務的品種基本局限于傳統業務范圍內,地區之間、行業間發展也不平衡。理財業務還剛剛起步,難以適應入世后外資商業銀行的沖擊。“社區金融服務”幾乎是空白點,有待開發。在服務流程標準化和服務操作標準化方面缺乏統一標準,服務不規范,甚至違規操作時有發生。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
國有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的壟斷地位,導致對金融服務重要性和現實性的認識不足,經營理念和服務理念不強,是目前金融業務開辦的最大障礙。金融服務領域冗員、庸員沉淀嚴重,效率低下,金融工具單調缺乏,缺乏信用監督和評估體系,內部缺乏競爭力,營銷力度不夠,業務推動不力等種種缺陷,放慢了金融服務工作的拓展。各商業銀行用人機制處于不斷探索階段,缺乏有效激勵與約束機制,員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未得到有效發揮。在實踐中,未能真正建立起上級行為下級行、機關為基層、網點為一線、一線為客戶服務的服務機制。
缺乏完善的信用體系。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速度很快,獲準加入WTO表明我國市場經濟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加之我國經濟連續30多年的高速發展,正如西方觀察家分析,中國正處于信用經濟轉型時期。這一時期,綜觀中國經濟活動中,由于失信的總成本遠遠低于失信收益,致使不論是消費者信用領域還是企業信用領域,都存在嚴重的失信行為。缺乏系統、完善的信用體系,是造成客戶與銀行間缺乏信任的主要原因。
(四)營銷機制不到位
由于我國商業銀行機構設置上,管理機構與經營機構分離,造成業務營銷難以實現政令通達,整齊劃一的效果,甚至存在營銷脫節,政令不通的現象。且由于管理與經營的分離,難以確保每項策略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難以貫徹落實。加之,信息體系的不健全,難以及時、準確撲捉市場信息,與客戶信息反饋不及時,造成信息不暢,售前、售中、售后服務脫節,造成客戶滿意度下降。論文格式據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6090的居民知道銀行工資、代收房租、電話等服務項目。但極少有人知道銀行還開辦小額抵押貸款、支票、電話銀行、保管箱等金融業務。
三、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創新策略與建議
(一)創新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
如何更新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的核心內容,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商業銀行服務經驗,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樹立“以客戶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的服務理念克服被動服務與服務行為方式的簡單化與抽象化,按客戶的需求來開發產品并提供配套組合式金融服務。金融服務的業務品種設置與開發就必須圍繞客戶需求進行,珍惜與客戶的關系,與其進行多層面的交流,定期調查分析客戶的滿意程度,不斷滿足客戶多種情況下提出的相關需求,甚至可以考慮按客戶的需求來調整設置銀行的內部機構。只有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真正落實“以客戶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的服務理念,金融機構才能擁有更多的優質客戶,才能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增強其競爭能力。
2.突出商業銀行自身特色
在美國有數以萬計的銀行,但是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因為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業務特色,包括特定的業務群體和特定的產品、服務。國內的銀行雖然數以百家,但銀行產品普遍是大同小異,不管哪家銀行都是存、貸、匯,收入來源中都是以存貸利差為主。這種狀況如果不加以改變,我國銀行業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將處于更加被動的局面。尤其是對那些在網點、人員、規模、影響各方面都遠遠不如國有銀行的中小股份制銀行來說,更會處于弱勢。實際上,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國內銀行開展各具特色業務的大環境是日臻成熟了。比如說,中小銀行不可能也不應該把13億人口當作自己的客戶目標,但可以針對某類或者幾類特定客戶群體,推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產品和服務。
3.注重市場細分,提供差別化服務
市場是分散而廣袤的,客戶的需求又各有差異,只有做到有的放矢,銀行的市場營銷和業務拓展才能有成效。這就需要在金融創新中注重市場細分工作。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市場細分主要是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高端客戶的細分,通過推出貴賓卡、VIP計劃,建立個人理財工作室,制定貴賓客戶的?屬優惠以及開通多種便捷的服務渠道等措施,實現對高端客戶的特別服務;二是對特定客戶群的細分,以特定群體為目標客戶群,開發專門面向這些客戶的產品與服務,如專門針對女性、公務員、大專院校學生等特定客戶群推出女士卡、公務員卡、校園卡,針對出國留學群體推出出國留學一站式服務等,從而卓有有效地提高市場占有率。
4.強調服務質量管理,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服務創新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服務質量從而提高顧客滿意度。對專門銷售“服務”的銀行來說,服務質量更是取信于客戶的基礎??蛻魸M意度取決于銀行服務質量。服務質量包括技術質量和職能質量。技術質量包括經營技巧和技術能力,職能質量包括員工態度、與客戶的聯系、內部關系、服務誠意、親和力、員工的風度與個性,與專家人士的接近和在當地的關系。一般來講,客戶最關心的是服務的職能質量。為此,我國商業銀行在提高服務技術質量的同時,必須更加注意服務的職能質量,包括加強員工教育,使員工入行伊始就要樹立“客戶第一、服務至上”的經營理念。
(二)產品創新
金融市場競爭的核心是金融產品的競爭,金融產品是商業銀行打開市場、占領市場和贏得客戶的關鍵。誰能不斷開發和推出適合客戶需求的金融新產品,并不斷進行金融產品的升級換代,提高金融產品的技術含量,誰就能取得更高市場份額和贏得更多客戶,從而在競爭中勝出。
1.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從基礎金融產品創新到衍生金融產品創新,再到組合金融產品創新,是一個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它決定了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新,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層次推進戰略。當前,國內銀行業金融產品創新的重點還主要停留在基礎業務層。然而隨著金融制度和金融發展水平的變化,國內商業銀行必須及時適應環境的變化調整產品創新的重點方向。
2.加強基礎產品創新,并作好第二、第三層次金融產品創新的知識、經驗和人員準備。目前階段應充分重視基礎性產品的創新,特別是加強中間業務的開拓,增加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對客戶的價值。從現階段我國的具體實際來看,我國銀行業應在以下領域盡快取得突破和發展:(1)中間業務;(2)消費信貸;(3)國際金融業務;(4)投資銀行業務。在進一步加強基礎產品創新的同時,商業銀行必須把創新的重點及時轉移到第二、三層次即金融衍生產品和組合產品的創新上來,把衍生業務和組合產品發展作為防范風險和利潤來源的新增長點。對于這兩層次的產品創新,宜采用追隨西方國家銀行業的做法,實行模仿戰略。
3.資產證券化將是繼金融衍生產品創新之后商業銀行另一個產品創新重點。資產證券化對于改善銀行資金流動性,優化資產負債匹配結構具有重要意義。而這兩點將是今后一段時間國內商業銀行經營中的兩個更加重要的問題。國內銀行應作好相應的準備,加強對資產證券化的研究和設計。
4.組合產品創新的戰略準備和層次推進。從事物發展的規律來看,先通過合作積累經驗,逐步發展到時機成熟,從基礎業務創新,最終水到渠成地進入組合業務創新的經營。首先,在目前政府的監管水平和資本市場仍不完善的情況下,它可以堅持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原則。其次,它可以為將來中國組建“金融超市”進而實現全面的業務一體化經營積累經驗。這一模式的實現可分三步走:(1)各金融機構相對獨立運作,在組織結構上沒有聯系,相互之間只有形式松散的業務組合協議,如交叉銷售協議等,或建立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業的實質性戰略聯盟,在較低層次上實現組合業務創新;(2)商業銀行對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的經營銀行業務創新直接控股,直接對金融業務打包銷售或以股份的方式進行業務滲透和擴張;(3)最終實現業務一體化的創新模式,組建金融控股公司,將其作為通向綜合經營的橋梁。
5.依托銀行電子化建設,利用電子化平臺加速金融創新步伐。國內商業銀行利用電子化平臺以加速金融創新步伐,亟需在三個方面取得突破:(1)業務流程中的信息化建設;(2)辦公系統的電子化建設;(3)網絡銀行建設。電子化建設特別是網絡金融的構建和發展已成為金融業能否在未來競爭中搶占市場制高點的關鍵,并成為金融產品創新的重中之重。金融與信息化的結合將繼續更改金融業現存的價值鏈,從而帶來金融產品組合、創新與效率的革命。由于中國銀行業受控制過嚴從而導致各銀行產品的同質性極強,而電子化則可以有效提高銀行產品的專業化程度和技術含量,提高創新仿效的難度,拉長了創新階段與模仿階段的時間間隔,從而更大程度上維持金融創新的效益。
(三)信息共享,完善管理信用體系
一是通過運用法律、經濟和社會輿論等手段,共同建立誠信的激勵機制和懲戒機制,培養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二是在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建設步伐的基礎上,建立覆蓋全國、資源共享、信息完備、使用便捷的個人征信系統和企業信用系統,逐步形成在信用信息基礎數據采集環節的規模效應,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整合銀行、司法、社會保障、教育、民政、公用事業等部門的信用信息,根據信用信息和評估結果,建立信用檔案,有效改善整個社會的金融生態環境。信用信息共享除了會增加企業的違約成本,還會增大企業在供應鏈上的生存成本,企業的不誠信和信貸違約記錄將影響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業務往來,不利于企業在供應鏈中的生存。
良好的供應鏈金融文化能夠在供應鏈系統內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增強成員之間的團結協作,減少不必要的矛盾沖突,從而減少內耗,并且形成一種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創造、共同發展和共享成果的雙贏關系,可以使供應鏈的成員與整體有相同的利益要求和共同的價值標準,從而維持供應鏈的穩定與發展。
我國商業銀行應順應當今貿易無紙化、短周期、賒銷交易等發展趨勢,開發更多的融資產品,并進一步開拓中間衍生業務市場,大力進行供應鏈上的全鏈條開發,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附加值,穩定和鞏固企業與銀行的協作關系。
(四)打造效率型營銷體系
營銷中也存在效率,許多企業的營銷實踐表明:一項營銷支出或者一項營銷活動,有時并不能帶來預期的利潤,即并沒有取得較高的效率。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衡量每項市場營銷活動的必要性,精心設計和市場開支的流向和效果,即衡量營銷效率。不講效率的營銷不是營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要打造效率型的營銷模式,要做到:
1.構建“一體兩翼”的組織體系
借鑒西方的經驗,結合自身的實際和特點,對商業銀行的組織機構進行重組和再造,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一體是主線,是以營銷部門為核心的業務拓展系統,是銀行生存發展的的基石;兩翼是指風險控制系統和支持保障系統,左翼是風險控制系統,也是業務部門的制動系統;右翼是支持保障系統,也是銀行的加油系統。一體兩翼三條線職責明晰,分工清楚,重點突出,又相互配合,以最終服務于客戶為中心思想。從全國的宏觀的組織架構體系上看,“三級管理、一級經營”的行政區域組織設置形式己經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的要求,應當借鑒西方商業銀行在總體架構上的方法,采取“大總行、大部門、小分行”的扁平結構,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費用,提高成效比,提高總體上資源配置的效率。
2.要深化業務經營運行體系的改革
從現代商業銀行的實踐看,建立前后臺分離的組織架構是一種趨勢,前臺負責對客戶服務需求的一攬子“采購”接受客戶提出的服務需求,并根據市場需求設計推出市場需要的產品;后臺按業務分工具體“加工生產”,制定出市場營銷的長遠戰略,對營銷工作進行統一規劃和布置,并分解落實到職工個人,配之以相應的考核、獎懲制度,來充分調動職工參與整合市場營銷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此促進商業銀行實現經營方式由以企業自身為中心的單純粗放型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綜合集約營銷型轉變;并使商業銀行在市場化經營中成為客戶的理財顧問,在為消費者提供服務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目標和價值。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農村信用社,對策
一、金融危機爆發的背景、原因及影響
(一)金融危機概述
2007年,由美國次貨危機引起的支付危機愈演愈烈,美國股市暴跌,眾多大銀行破產倒閉,造成投資者的恐慌,直至導致美國全國性的金融危機。隨后金融動蕩迅速波及世界各個角落,各國經濟發展陷入泥潭難以自撥,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其影響持續到現在。
目前雖有跡象表明我國正從金融危機的影響中逐漸恢復,但近年來,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各個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隨著中國經濟與世界市場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也在不斷地提高,國際外部環境的變化將直接導致我國靠出口與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受到嚴重的挑戰,也增加了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難度。同時對于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民生的進一步改善、社會的長期穩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二)金融危機形成原因分析
1. 經濟的全球化、一體化實現了各種資源的無國界障礙流動,反過來又增加了各國經濟聯系的聯系和依賴性,使全球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地球村。然而,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危機蔓延的可能性和廣泛性。美國次貸危機后,多米諾骨牌開始倒塌,著名的雷曼兄弟等一系列的金融機構相繼宣布破產或被政府接管,全球股市持續下跌,世界市場上的資金流動性嚴重減弱,最后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世界范圍內各經濟主體都難以幸免。
2. 在此次的金融危機過程中金融論文,“次貸”是被提及最多的詞,次貸危機也成了此次金融危機的導火線。次貸是次級抵押貸款(Sub prime Market)的簡稱,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旨在為購房者提供融資便利讓中低收入者可以購買起住房。這些次級貸款產品大大增加了金融系統的信用風險。同時由于相關政策的改變如連續加息和房價下跌,使得大量的次級貸款者難以支付月供,造成違約增加。加上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將風險轉移給整個資本市場,和這種金融創新產品推銷范圍的廣泛性,所以也造成了世界范圍內的巨大影響。
3. [1]市場經濟并不是萬能的,由于自身的缺陷導致市場運行中出現許多難以依靠本身解決的問題,加上市場對利益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這必然需要有力的監管措施。在次貸危機暴發前,信用評級機構對于高風險性的金融產品如MBS、CDO等都給予了很高的信用評級中國。由于虛假的高信用評級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間接造成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表面非理性的繁榮。在這過程中,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監管的監管缺位,對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作用難以有效發揮。當市場參與者理性不足時,監管當局責無旁貸,應積極采取措施將危機消除在萌芽階段,否則越演越烈將一發不可收拾。
(三)金融危機對農村信用社的影響
作為傳統傳統農業大國,金融危機對我國的農村、農業、農民也產生了相當程度的沖擊和直接的影響。農村信用合作社以“三農”為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國金融體系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這場全球性金融風暴的大環境下,農村信用合作更是難以置身事外,其業務經營及管理必然受到影響。
1. 客戶資源流失,經營利潤增長放慢
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滲透和蔓延到各領域,農村、農業、農民承受的市場風險和壓力逐漸增加。以農副產品為原材料的加工業由于出口需求的縮減,導致企業經營效益不理想,一方面影響相關農業企業的資本流動,另一方面導致農民收入減少,從而造成農信社客戶資源的流失。受大背景環境的影響,預期收入和購買力的下降,對于農村的生產和農戶的心理難免造成負面影響,也不利于農信社相關業務的開展。農信社的存款、貸款額增長率相較于之前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2]對于“以貸為本”, 缺少中間業務支撐的農村信用社,盈利問題將是最大的難題。同時由于受監管政策的影響,各農信社之間的競爭相互滲透異常激烈,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客戶資源特別是優質客戶資源的短缺。
2. 競爭壓力加劇,市場份額面臨挑戰
農村信用社明確定位于三農。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三農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然而隨著農村金融改革的深入推進,農信社“一農支三農”的地位已受到挑戰,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意識到農村市場的重要地位,也采取相應措施,加大力度對農村金融業務的支持,如農業銀行“惠農卡”的推行、郵政儲蓄銀行小額農貸產品的面市。加上民間借貸盛行,金融危機之下農信社的市場環境復雜性和面對的不確定因素增加,農村金融市場市場競爭日趨劇烈,農信社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3. 金融創新壓力加大
目前農信社提供的服務幾乎集中在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上,信貸種類偏少金融論文,金融創新也主要是以借鑒為主,創新性不足,同質化嚴重。同時由于金融危機的關系,之前的金融產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3]如受農戶歡迎的小額農貸因市場的不景氣形勢,市場需求下降,導致深度推廣難度增加。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雖然讓如專業合作社的組建、消費類的新興產業的資金需求增大,但由于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和金融危機的沖擊,農信社可作為之處有限。也有些農信社把部分資產投資于房地產行業,但房地產行業的不穩定性使農信社陷入困境之中。加上,農信社自身條件的限制,如金融創新觀念不強、金融人才缺乏、金融工具創新能力有限等等都加劇了目前農信社金融創新的壓力。
4. 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阻力增加
由于歷史積累和現實問題,農信社普遍存在著經營效益不佳、服務機制不健全、人才觀念落后、電子信息化程度度等問題。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目標就在于解決歷史積累上所留下的問題和改善農信社在經營管理體制。但當前從整體上來說,我國農信社體制改革嚴重滯后,不僅與金融改革的預期目標相距還很大,同時也難以適應當下金融市場的高速發展。為了實現我國農信社的可持續發展,農信社的體制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化,但金融危機的到來對于農信社的改革必然造成影響。在農信社面臨各方面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如何繼續推動農信社的改革,增強實力,實現向現代化銀行的轉換,難度可想而知。
二、農村信用社應對金融危機對策分析
面對金融危機,農信社如何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化挑戰為發展機遇,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關鍵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 解讀金融危機深層問題,總結教訓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帶來的不僅僅是巨大的災難還有深刻的經驗教訓。我國農信社應深刻解讀引發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原因。在這場危機中,不管是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把握、政府的金融市場監管還是對于市場機制的靈活運用,農信社有所作為的地方還很多。各國也紛紛總結應對此次金融危機的經驗之談,其中馬來西亞央行行長澤提認為金融機構本身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國。農信社應努力增強自身的實力,夯實基礎,加強內部治理和穩定性。同時,金融危機也暴露出各金融機構在風險防范上的管理漏洞,這也對農信社提出了建立和強化風險防范機制的要求。
(二)構建農村信用社營銷體系,鞏固市場地位
面對競爭壓力加劇、市場份額面臨挑戰的現狀,農信社關鍵在于做好市場營銷,提高廣大農戶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擴大市場份額,鞏固市場地位。農信社應充分發揮其立足于農村農業農民的先天優勢,做好市場細分,明確目標市場,注重于潛在市場的發掘和培訓和客戶資源的有效管理。樹立“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營銷觀念,改進服務質量,以優質貼心服務取勝。加強營銷人員隊伍的建設,為市場營銷提供優秀的人才保障。利用多種營銷手段,形成整體的營銷策略,真正起到維系客戶、培育客戶的忠誠度、搶占市場的作用。
(三)尋找市場突破口,實現金融創新
農信社對于原有的金融產品可根據市場需求作出適當調整后繼續加大推廣力度。如原本的小額農貸投放一般以男性為主金融論文,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向農村婦女推廣。積極尋找市場突破口,進行產品創新,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對于富裕的農戶可嘗試消費型或住房類貸款的推銷;對于因金融危機返鄉的農民工,可鼓勵支持其進行創業;[4]對于國家鼓勵提倡的綠色環保型、科技實用型、區域特色型中小企業,加大支持力度著力解決所面臨的貸款難問題。積極開發中間業務的創新工作,在做好原先業務,如工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農信社根植于廣大農村的優勢,可逐步開展代收保險、水電費、民政補助款、等業務,急廣大農民之所需以提升農信社金融服務影響力,獲得良好口碑。同時可嘗試電話銀行、投資理財、金融咨詢服務等新業務,以提供了更加優質全面的金融服務。
(四)引入現代金融理念和機制,加快體制改革
金融危機對于農信社的體制改革來講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借此次金融危機的契機,農信社應挺住各方面壓力,嚴格遵循國家和省市各級的政策要求,堅持以三農為主要服務對象,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向現代金融企業邁進。引入現代國內外商業銀行先進的運作管理模式和觀念,樹立以效益為目標,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打破原有體制的束縛,健全法人治理的企業結構,盡快完善運行機制適應市場要求,將農信社改革往實處和深處推進,以致力于符合現代商業銀行發展需要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
參考文獻:
[1].何五星.金融可持續發展導論[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2].漆曉霞.金融危機中農村信用社風險防范之思考[J].審計與理財, 2009,(08).
[3].王芳.金融危機對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的影響探討[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9 ,(08).
[4].謝志忠,游少萍,陳念東.論農村信用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導向[J].中國林業經濟,2007 ,(1).
論文關鍵詞:農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縣域市場
一、前言
農業銀行是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其本質屬性就是面向三農的市場定位和責任。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入,以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管理、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為特征的現代農業發展加快,第二、第三產業日益繁榮,中小企業異軍突起,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民投資和消費能力日益增強?,F代農業和縣域經濟的發展,必然產生對金融服務的旺盛需求,農行在縣域的有效發展空間將會日益拓寬。目前,縣域金融市場的打開已引起諸多銀行的關注,農行面臨巨大的挑戰。當前,必須圍繞農村金融市場定位、金融產品創新、發展品質提升等主題,大力發展農村金融業,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為“三農”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二、農行縣域市場定位分析
(一)縣域市場定位必要性分析
在利益最大化和短期利益的驅使下,之前農行不斷將縣域鄉鎮網點撤銷,鄉鎮信貸業務不斷萎縮,將農村鄉鎮市場拱手讓與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諸多商業銀行在縣域建立網點,展開了市場的競爭。在這樣的局勢下,農行也不甘示弱期刊網,重新廣建網點,但是市場效果不是很明顯,很多網點資源浪費。這些現象都是由于農業銀行在縣域市場上的市場定位不明晰導致的。對于農行這樣規模的銀行,對縣域發展進行科學、正確的定位直接影響后續發展。
(二)縣域市場定位兩大問題
在明確了縣域發展定位的重要性問題之后,農行還要解決好縣域定位的兩大關鍵問題,只有分析清楚了這兩大問題,才能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
第一,做好區域定位,實行差異化。區域之間存在經濟發展不均衡、產業結構特點各異等諸多不同點,尤其是東西部之間的縣域發展狀況完全不相同,東部地區縣域與城市一體化發展進程較快,經濟基礎也相對較好;而中西部縣域大多比較落后,很多地區甚至還沒有擺脫貧困,這些地區對資金需求程度完全不一樣。為此,農行需針對不同的區域,制定相應的金融服務方案。因地制宜,實施差別化的市場定位和管理政策是農行立足縣域市場的根基。
第二,必須明確金融服務業的行業重點。縣域有諸多的行業發展重點,如農業產業化、農村商品流通、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小城鎮建設、特色資源開發、農村中小企業、農民生產生活和公共金融服務等。農行在定位的時候,一定要明確縣域金融服務業的行業重點,針對不同地區,結合這些地區固有的行業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對發展潛力較大的行業進行重點關注和支持,從而實現自身業務的優化。
(三)縣域市場定位
根據農行當前的發展以及縣域的經濟特點及整體發展趨勢,農行可以將自身在縣域的發展戰略定位為以下兩個角色。
第一,要成為農村小額信貸的批發商。我國農村小額信貸最早出現于1993年,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將近二十余年的發展,但小額信貸仍然沒有發展壯大。2008年,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和中國人民銀行提出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為此,當前我國各地農村不斷出現小額貸款公司、合作社以及村鎮銀行等貸款機構,使得小額信貸展現了良好的局面。但是同當前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相比,這些機構提供的資金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正往縣域傾斜,在未來發展當中,縣域經濟勢必會成為我國經濟的一大亮點,對農村提供小額信貸也將會有廣大的發展空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農行應該依靠自身的優勢,通過對農村金融機構和一些非金融性的合作組織的信貸提供期刊網,成為對農戶融資的主要批發商,擴大對“三農”的投入渠道,使得自身在扶持農村經濟發展壯大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
第二,是要成為農村金融政策性業務的商。當前我國農村政策性金融業務發展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首先,農村政策性銀行缺位鄉村;第二,農村政策性金融業務產品不能有效滿足當前農村經濟的發展需求。這些問題使得我國新農村建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農業生產力發展也受到了阻礙。農行要把握好國家對政策性金融業務逐步實行商業化運作的新動向,在有利可圖的前提下積極參與政策性金融業務的招投標活動,在擴大自身業務規模的同時提高政策性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農行金融產品創新
(一)金融產品創新的必要性
縣域市場,金融產品依然遵循傳統,以儲蓄、信貸業務為主。而目前,大中城市的金融業之所以如此發達,主要就是銀行通過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引導,活躍了儲戶和金融產品使用者的資本運作積極性。同時,銀行通過優質的服務為客戶解決疑問,為客戶帶來方便,最大程度地降低客戶的風險,最大程度地幫助客戶獲得利益,提升了金融產品和銀行的品牌。為此,農行要不斷進行產品創新,使得縣域客戶認識到金融產品的重要性。開展產品創新有助于農行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又能有效滿足農村客戶需求的發展之路。
(二)金融產品創新方向
金融產品是一種資本產品,有著其核心的產品,也有附加的產品價值。其核心產品也就是金融產品的屬性,也就是這個產品是解決客戶何種需求的,能為客戶帶來怎樣的核心利益;而附加產品就是金融機構能夠為客戶提供的附加價值,比如,節省客戶的時間精力,降低客戶的機會成本等方面,是提高客戶忠誠度的重要途徑。核心產品的創新必須根據農村建設需求開展。如根據農業產業化的需求,開辦農副產品收購買方信貸等新產品與新服務;根據農村個體經濟迅猛發展的需求,開辦農村生產經營貸款;根據新農村建設農村住房建設的需求,開辦農村住房按揭貸款;根據新農村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需求,開發農村農田水利、電力、道路、小城鎮建設等基礎設施貸款,財政專項收費權質押貸款等。擴展電子業務使用功能上創新。如擴充惠農卡的功能,使之成為能夠代繳稅費、電費、電話費、煤氣費、過路費等多功能銀行卡;運用覆蓋全國城鄉營業網點的電子結算網絡的優勢,為在農行開戶的企業定制現金管理平臺等金融產品。金融附加產品的創新期刊網,來源于對客戶服務的創新,其本質就是顧客體驗價值的提升。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體制和運作流程。在組織體制的設置方面,按照客戶的性質、規模和金融服務需求設立法人大客戶業務部、中小企業客戶業務部、零售業務部。在零售業務部中再針對高端客戶與普通客戶分設理財工作室、貴賓客戶工作室和零售服務中心,每個業務部直接面向特定客戶群體營銷綜合產品,提供各種金融服務。
四、發展品質提升
發展品質提升依賴于產品品牌的建立,品牌的建立必須提升銀行的服務形象、認知度、美譽度。農業銀行在縣域市場上面臨強敵的競爭,農行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逐步將企業形象推廣。
(一)大力推進網點轉型
大力推進網點轉型,就必須對對現有的網點進行重新的規劃,對經營有缺陷又無法改進和發展潛力的網點要果斷撤出,組建成形象好、服務功能齊全的營業中心,提高市場的認知度。通過營業網點的轉型,銀行的知名度必然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局部的競爭力必然有所超越。
(二)強化客戶建設
除了網點的轉型,還要強化客戶建設,對客戶資源進行整合。農行需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管理流程,針對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服務套餐,并對客戶信息有著精細地掌握。通過營業網點的轉型和客戶建設,實現銀行服務與客戶需求的無縫對接,達到顧客的滿意度,形成銀行的美譽度。
(三)開展市場引導
引導市場就是農行將產品的屬性教授予客戶,讓客戶接受之前未接受的產品,將客戶對產品的欲望轉化為對產品的認可,進而轉化為對產品的需求,也即進一步挖掘顧客潛在的消費需求。例如,在服務方式上進行創新。盡快開發適宜農村使用的具有查詢、交易、轉賬、繳費、消費等非現金交易功能的新型電子機具。在有條件的鄉村借鑒電信企業模式,引導幫助農民使用現代金融產品?,F金業務通過與信用社、郵儲合作解決。通過電子機具的布設和連鎖的模式,逐步將電子銀行延伸到鄉村,形成全面覆蓋的現代金融服務網絡。
(四)整合社會資源
農業銀行在縣域競爭力不斷提升后,可與政府合作大型金融投資建設項目。一方面可以降低資本的風險,獲取巨大的利潤,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培育了企業的良好形象,為新農村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社會責任形象。
五、結語
綜上所述,農行要打開縣域市場、做好服務“三農”任務使命,就必須做好金融產品創新、提升發展品質。要提升發展品質,首要的就是正確地定位市場。市場定位可以得出市場需求的特點,根據市場需求,農行需有針對性的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期刊網,以切合客戶的要求,最大程度的滿足需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客戶的機會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戶的利益,降低融資風險。金融產品應市場需求而生,接下來就是將金融產品推廣出去,金融產品的推廣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客戶對金融產品屬性等方面的認知;二是競爭者市場上的競爭對策。解決第一個問題,需要銀行銷售人員與客戶的近距離溝通,切實體現企業對客戶利益的關懷;解決競爭者市場強大競爭問題,需根據競爭者產品和市場競爭策略,制定有差異的產品、市場策略,力爭體現更多于競爭者價值,為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同時,也可以整合營業網點、整合市場資源,集中精力與競爭者一決高下。營銷的目標是為顧客提供更大的價值,這就需要不斷去切合市場的需求。金融產品是一種前衛的商品,能夠衍生出很多的金融服務產品,農行要不斷地創新產品,特別是對于縣域城鎮,潛在的需求還未得到完全的激發,產品的創新可以引導市場的需求,建立自己的品牌,樹立銀行良好的信譽形象。
[參考文獻]
[1]陶月英.和諧社會視角下中國農業銀行改革對策探析[J]. 軟科學,2008,1.
[2]趙喜朝.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的新定位及業務創新[J]. 中州學刊,2009,4.
[3]張銳平.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的關鍵:突破信貸瓶頸[J].南方金融,2008,9.
[4]唐曉旺.農業銀行的準確定位于路徑選擇[J]. 中州學刊,2008,4.
[5]文震威.農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初探[J]. 企業經濟,2008,10.
[6]張俊剛,馬昌貴,等.農業銀行的農村金融服務[J]. 西南金融,2008,4.
[7]周川帛,陳靜然.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的信貸策略探析[J]. 西南金融,2008,2.
一、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人才需求趨勢分析
(一)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功能定位
1.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后臺服務基地。上海被定位為建設功能型國際金融中心,這決定了在內地需要充分發揮整個長三角城市群的整體經濟金融力量。作為距離上海最近,受益上海經濟發展的蘇州,應緊緊抓住這一戰略機遇,在更大范圍內、更高層次上加強與上海的金融合作,并在金融制度、金融治理結構與運行機制、金融監管機制等方面與上海接軌,努力使蘇州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蘇州而言,不僅要在傳統金融業務上創新創優,共同提升,做大區域金融產業的“蛋糕”,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蘇州在金融產業發展上的比較優勢,實行錯位發展。錯位發展并不意味著要與周邊城市展開“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是要充分利用蘇州工業園區中央商務區和花橋國際商務城金融業務外包產業集聚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與上海金融后臺產業“互補共贏”業務,積極把蘇州打造成為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功能互補、協調融合的區域性金融產業中心。
2.打造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生產性金融服務中心和服務外包金融中心。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有利于推動區域金融產業的發展,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笆濉笔翘K州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全面建設“三區三城”的關鍵時期,推動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加快金融聚集區的形成,既是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也是提高經濟輻射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伴隨金融中心的建設,要通過不斷強化金融的投融資功能,拓寬金融的服務領域和范圍,增強金融的中介服務功能等,進而促進蘇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然,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不僅為蘇州經濟發展服務,更重要是滿足區域內城市發展的金融需求,這里的區域內城市應包括無錫、常州、南通等重要城市。同時蘇州要迎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需要,全力將自己打造成為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相適應的金融服務外包中心,尤其要發展離岸金融服務外包、后臺金融服務、金融產品研發、金融軟件開發、金融BPO及金融IT等產業,大大提高金融服務業在地方經濟的占比。
3.打造提升城市功能的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笆濉睍r期,蘇州將全面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在此背景下,“創新引領”戰略成為蘇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戰略。同時圍繞創新引領戰略,實施六大重點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實施科技與金融結合工程,重點建立以政府財政資金為引導,科技信貸、上市融資、股權交易、風險投資為手段,科技保險、融資擔保、知識產權質押等為保障的多元化科技創新投融資服務體系。鑒于此,蘇州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應重點突出科技金融創新功能,加快建設科技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全面推進適應科技產業發展和投融資特點的金融工具和服務創新,致力于把蘇州打造成區域科技金融創新中心。
(二)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帶來的人才需求趨勢
1.從銀行信貸業務來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基本穩定,但一般對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較高,而且數量不會太大;在蘇的中外股份制商業銀行,一般只設少數幾個甚至是一個支行或分行,隨著業務的發展,這些銀行未來會增設一些分支機構,從而會增加對柜員和精通理財、信貸等業務客戶經理人才的需求,但對畢業生的學歷要求也是較高的;其他銀行如郵政儲蓄銀行、村鎮銀行、農村商業銀行,隨著業務的發展,對于柜員的需求量也會增加,而且這些銀行對于畢業生的學歷不會做太高要求,主要要求熟練和精通業務;小貸公司和信用擔保公司業務主要與信貸有關,這兩類公司需要一定數量的熟練和精通信貸業務的金融人才。以上分析說明其他銀行、信貸公司和擔保公司為高職金融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
2.從證券投資業來看。蘇州市的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創司、基金公司對于證券經紀人、客戶經理等有相當數量的需求,這些公司對證券經紀人、客戶經理等人員的學歷要求不高,但是要求從業人員獲取從業資格證書。通過對東吳證券、長城證券、中信證券、國聯證券等證券公司的調研中,我們了解到,證券公司最近三年新招的員工中,金融專業高職畢業生所占比例約為20%,有幾家證券公司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至少要在本科及本科以上。
3.從保險業來看。隨著業務的多元化和專業化,保險公司對于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迫切;隨著業務網絡的擴展,對基層一線崗位人員如保險人、保險經紀人的需求增多,對畢業生學歷的要求也比較低,而且人才需求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隨著保險公司業務開展的逐步完善,人們對于保險公司及保險觀念的轉變,保險市場人才需求潛力很大,因此,保險業為高職金融專業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功能定位,將會給當地的金融業態和金融格局帶來諸多變化,例如:金融總部會增加;新型金融機構會大量涌現;金融專業中介機構會迅速發展等。這些變化意味著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在金融后臺服務中心、非銀行類新型金融機構、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建設方面將會實現跨越式發展。因此,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需求的崗位主要為應用型金融人才為主,例如: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金融營銷人員、后臺操作人員。高職金融專業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應該以服務其他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新型金融機構、第三方金融中介機構的金融營銷人員和后臺操作人員為主。
二、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對高職金融專業畢業生職業素質的要求
(一)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
對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良好的職業操守是從業的前提條件和必備條件,是降低金融行業風險的重要因素。一個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與人文素養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其工作的水平和能力。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主要包括:誠實守信;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集體精神、開拓精神、競爭意識、責任意識;文明禮貌,言行優雅等。高職金融保險專業的畢業生首位要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而且肯做、能做,并能做好,要能善于從顧客的需求出發而不是從產品出發來為顧客提供金融服務,善于把專業的金融知識、復雜的金融產品轉化為普通群眾能夠理解的東西。
(二)具備綜合的金融知識結構
目前,中國財富市場總值為16.5萬億美元,已位居全球第三,并以2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根據福布斯私人財富分布模型測算,中國11個省份(直轄市)的高凈值人群大致覆蓋了全國高凈值人口總數的75%,成為財富管理機構競逐的主戰場,它們依次為廣東、浙江、上海、北京、江蘇、福建、遼寧、河北、四川、山東、湖南,江蘇省排在第五位。財富安全、財富增值、養老保障、子女教育等財富管理目標越來越受到中高收入人群的關注。財富管理的專業化與多元化將成為中國財富管理的主流。中國財富管理業者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第三方理財機構等機構,其中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是財富人群選擇的主要財富管理機構,分別占到60%、20%的份額,資產管理業務已成為證券公司財富管理重要的突破口。因此,高職金融專業畢業生要適應財富管理這一潮流,必須具備綜合的金融知識,能夠綜合運用銀行、保險、證券等不同行業的金融知識滿足客戶的綜合金融需求。同時,金融業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金融機構對金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不僅要求基層前臺員工具有基本的業務操作技能,還需要了解金融行業相關產品的特點,并且能夠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相應的產品分析和推薦。
(三)具備較強的營銷能力
隨著競爭的加劇,金融業不僅需要根據市場需求設計新型的金融產品,而且需要將產品成功地銷售出去,保持并且不斷地發展自己的客戶群,可以說金融業兼具產品管理和客戶管理的雙重職能。在建設蘇州區域金融中心的過程中,除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大型金融機構的業務人員外,小貸公司、村鎮銀行等特色金融機構和第三方理財等中介機構,需求量最大的是客戶經理等業務崗位。高職院校培養的應用型金融人才畢業后在金融業主要從事基層的基礎工作。作為金融機構的“業務終端”,應用型金融人才必須熟悉各種金融產品的主要特性,具有一定的金融服務技巧和營銷手段,掌握金融產品營銷的基本規律和運作模式,能夠根據產品特點制定營銷策略,將產品銷售給合適的客戶,并能夠拓展和維護銷售渠道和客戶資源。
(四)具備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
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會帶來大量的后臺服務崗位,這些應用型崗位要求畢業生一上崗就能勝任工作,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能培養出具備一定業務素質、較強動手能力、較好上崗適應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熟練業務操作、熟知金融產品、熟悉金融市場,有一定的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與判斷能力,對微觀金融活動的洞察能力和實務操作能力是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適應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三、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背景下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結合蘇州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積極實施金融帶動戰略,把金融作為支撐和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努力把蘇州建設成為接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服務區域經濟、輻射延伸金融功能的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戰略規劃。圍繞蘇州建設金融服務外包產業基地等政策背景,深入“政、行、校、企、畢業生”等五方進行人才需求、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實踐型教學團隊的建設等方面的調研,將我院金融專業特設金融管理與實務、投資與理財兩個專業方向。將我院高職金融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基于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以服務其他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新型金融機構、第三方金融中介機構的金融營銷人員和后臺操作人員為主的應用型金融人才,并在此基礎上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職業崗位分析,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二)建設“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金融專業課程體系
高職人才培養需要打造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所以催生了在校園和市場之間的橋梁紐帶――工學交替、校企融合,這也是現在不少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打牌。工學交替、校企融合是疏通校園和職場的渠道,人才在這個渠道中打造磨礪,使其符合企業需求和市場要求。而對于這類學習和體驗最能將其運用于課堂的方法就是任務驅動型教學。任務驅動型教學能夠將整個企業情景模擬應用于課堂,將企業面臨的問題或者要解決的事項直接展示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查找解決問題需要的資料,搜尋“我”擁有的類似經驗,再綜合性地提出解決方案,整個過程遵循:“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與企業工作中:“任務為主線、上級為引導、職員為行動主體”非常類似。
在對蘇州市金融行業人才需求進行調研的前提下,對于我院金融管理與實務、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的篩選就有了基本的框架和方向,另外把握高職金融專業的共性和學院人才培養的特點以及校企合作企業要求便能夠較準確地確定開設的課程。我院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分為以下四個模塊(見圖1、2)。
圖1 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課程設置圖
圖2 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設置圖
(三)落實“滾動式”工學交替教學模式,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
為推行“工學交替、校企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本院金融專業實行靈活學制。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利用二年級下半學期8周時間實行在金融企業工作崗位學習的時間,分別在交通銀行蘇州分行、太平洋保險公司蘇州分公司、長城證券蘇州分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工學交替。目前金融專業每個年級在校生為三個班級,今后應該延長工學交替的時間,將全年工學交替教學實習的學生分為3個批次,每批學生實習周期延長為16周,爭取實現每批實習學生之間的無縫對接,以免影響實習單位的正常工作。
1.開展多種形式的理論課堂實踐性教學活動。高職教育強調理論課程實踐化,對于專業課程內的實踐環節安排在各門專業課程內,目的是使學生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鞏固所學過的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知識結合起來。課堂實踐性教學環節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強化模擬訓練、情景模擬練習、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實現教學形式多樣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眼,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主動性。
2.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室的作用,為學生提供仿真的模擬實習場所。金融行業對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要求較高,因此,金融專業開展校外實訓的難度較大,實踐性教學一般以校內實訓室為主。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模擬仿真的職場氛圍,學院金融專業建設了投資理財實訓室、金融業務綜合實訓室,并引進了“銀行模擬實訓教學軟件”、“證券模擬實訓教學軟件”、“保險模擬實訓教學軟件”、“理財產品設計模擬實訓教學軟件”等軟件,為在校生校內實習提供良好的配套設施。校內實訓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二到第五學期進行,培養學生在動手過程中分析問題和開拓創新的能力。實訓項目可以分為單項實訓項目和綜合性實訓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方面的內容:會計基礎實訓;銀行技能強化實訓;投資分析與風險控制實訓;金融業務綜合實訓;商務禮儀實訓;證券從業資格考證強化實訓;保險從業資格考證強化實訓;銀行從業資格考證強化。
3.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戰練兵的機會。校外實訓基地是校企合作實踐性教學模式的中心環節。我院金融專業已與蘇州市十幾家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金融服務外包公司等金融機構簽訂了緊密型校企合作單位,通過在實訓基地實習,學生能夠接觸社會,融入真實的金融業務活動中,對所學的金融知識進行實際運用,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校外實訓如果能和畢業實習結合在一起,一方面學生在金融機構可以實實在在的頂崗操作,另一方面,對于金融機構來說也是發現人才和選擇人才的過程,金融企業可以直接將表現優秀的實習生接納為正式員工。同時,我院已經與江泰保險公司簽訂了“訂單式”培養協議,將保險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標準、數量、專業以書面形式固定下來,據此簽訂定向就業協議。通過這種“訂單式”的企業崗位實習,可以較好地完成校內實踐和校外實習崗位就業的有機融合。
4.開展“雙證書”教學,將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掛鉤。實行畢業證加職業資格證并行的雙證制度是促進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之一。金融業一般都要求工作人員持證上崗,證券從業資格、期貨從業資格、保險人資格、銀行從業資格等職業資格證書是進入金融行業的門檻,再加上職業資格證書與職業崗位的具體要求結合密切,能更直接、準確地反映特定職業實際工作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的能力,所以是一座連接“專業”與“職業”之間的橋梁。在實行金融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相結合的“雙證書”教學方法時,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使用考試用書作為教學使用教材,既可以保證日常教學的質量,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又能提高高職金融教育的社會認同度,提高學生在市場上的就業競爭力,在學生不延長學制的情況下,同時獲得雙證書。
5.畢業論文與頂崗實習相結合。我院金融專業頂崗實習和完成畢業論文的期限定為半個學期。在學生頂崗實習階段,校內指導老師要與單位指導老師及時保持溝通。在頂崗實習開始之前,校內外指導老師要共同制定學生的頂崗實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生的頂崗實習崗位;在實習過程中,隨時隨地對學生的頂崗實習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頂崗實習結束以后,校內外指導老師共同對學生的實習情況作出一個總評價,作為學生頂崗實習的成績。畢業論文的設計應該圍繞頂崗實習崗位來完成。主要針對實習崗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實習工作的投入,讓學生獲得了將來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綜合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真正實現教學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學生通過頂崗實習,在實習期間用人單位就對其進行考核,學生不僅可得到相應報酬,而且增加了就業機會。
[關鍵詞]農村金融;金融支持;農業企業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12 ― 0106 ― 02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加快發展的新形勢下,大力發展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改善和完善地方金融服務體系,對優化地方資源配置,服務功能還不健全,服務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服務環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齊齊哈爾市農村金融服務機構體系現狀
1.對齊市農村整體金融形勢分析
(1)農村新型金融組織覆蓋面低
齊齊哈爾地區管轄7個區9個縣,管轄區域內能夠辦理存款、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五百多個,金融從業人員一萬余人。其中,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平均每個網點貸款余額為三千萬左右,農村每百元GDP擁有貸款不到五十元。齊齊哈爾市目前有縣級以下鄉鎮金融機構網點四百左右,只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僅占鄉鎮金融機構網點的不足百分之一。
(2)增加齊市村鎮金融服務機構網點
在齊齊哈爾所管轄的鄉鎮中,金融機構網點設置大部分在鄉鎮一級,行政村屯沒有金融網點,農民辦理存款、貸款、匯兌業務非常不方便。據資料調查顯示,一百位農民中,認為金融機構網點少,辦理存貸款,結算業務不方便的占九成,認為金融機構單一、辦理貸款時利率高、貸款手續過于繁瑣、擔保難、期限短等。
2.農村金融服務環境得到改善
(1)政策環境得到強化
在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金融主管部門積極加強政策宣傳和引導,抓住機遇變危為機,形成保增長促發展應對金融危機的整體合力。在金融危機發生后,齊市各界對貫徹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應對金融危機奠定了基礎。
(2)農村信用社在金融機構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2008年以來,齊齊哈爾地區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在支持農村經濟發展,貸款投方面占有貸款需求的八成以上,全力支持農民備耕,促使農民的糧食大豐收。齊市農村信用社積極籌措資金,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推出農民工返鄉創業款,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3.貸款限制條件過多
據不完全調查,對齊齊哈爾市農村的實地走訪和調查問卷的分析發現,影響農民致富的首要因素是資金缺乏,使有的想致富都沒有致富的條件,嚴重影響了新農村經濟的發展。
普通顧客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單獨的模式,雖然農村信用合作社寬松的放貸條件,一個小的信用貸款因為額低,不能靈活的農村農民滿足施工需要的季節性,大筆錢抵押貸款固定資產,由于土地制度的缺陷,無法來滿足貸款。
二、齊齊哈爾市農村金融機構體系存在的問題
1.服務產品單一缺乏理念創新
齊齊哈爾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主要提供小額短期貸款,限制解決短期資金需求,不能滿足信貸需要農村多樣化。不同收入水平和生產類型的農民對金融的不同層次的需求,一些農民不僅需要生產信貸產品,但也需要多個信貸產品,和種養大戶,企業需要有一個多元化的信貸資金支持,產品已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
2.農村信貸管理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齊齊哈爾地區的貸款風險具有深度的村莊建設,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有更大的資金需求。作為小金額周期長、時效短等現實的貸款產品和貸款利率系統讓農民承擔能力嚴重受挫。
3.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保障不完善
(1)政策環境得到強化
在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金融主管部門積極加強政策宣傳和引導,抓住機遇變危為機,形成保增長促發展應對金融危機的整體合力。在金融危機發生后,齊市各界對貫徹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應對金融危機奠定了基礎。
(2)資金支持力度增大
招商銀行為齊齊哈爾市向借款人發放的可循環使用的授信,支持齊齊哈爾的經濟發展。除了項目融資外,招商銀行還通過公司金融、投資銀行、資產托管等金融方式進一步推動雙方在傳統信貸、直接融資、政府財務顧問等推動經濟發展。
(3)農村信用社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齊市農村信用社全力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貸款投方面占有貸款需求的八成以上,全力支持農民備耕,促使農民的糧食大豐收。齊市農村信用社積極籌措資金,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推出農民工返鄉創業款,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4.農村金融環境尚待優化
(1)農村金融政策環境不寬松
目前齊齊哈爾市的農村金融政策環境不舒適,如利率自由化,進入和退出市場的金融政策仍然偏緊,不利于健康發展的農村金融市場。
(2)農村金融不規范
齊齊哈爾市的農村金融環境較差,大部分農民對農村金融環境缺乏認識,一部分農村企業和農戶拖欠債務,甚至部分鄉鎮政府也是如此,嚴重損害了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5.地方金融機構制約農村經濟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雖然齊齊哈爾市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地方金融服務機構目前還只是初級階段,仍有較深層次的問題還未碰觸,因此,齊齊哈爾市地方財政在金融機構市場競爭中處于比較弱勢地位,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例如:農村金融機構定位不夠明確等。
三、齊市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解決對策
1.改善農村金融運行的政策環境
齊齊哈爾市應該鼓勵農村信用合作社聯盟,加快形成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協會在全面核查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統一法律改革,力爭年底前完成了產權制度的改革。在農村或屯設立合作金融機構擴大農村地區網絡覆蓋面。農業銀行小企業貸款綜合農業推廣,農業科技為先導的貸款品種,積極嘗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農業綜合開發和技術改造貸款發放新貸款。郵政儲蓄將擴大農村基礎設施和資金投放力度,重點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商業銀行會選擇集中在農產品出口企業的支持,農副產品出口,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戰略的實施“走出去”。
2.完善農村金融機構信用擔保體系
農業“貸款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信用擔保。建立農村信用擔保體系,不僅能為農民和農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為他們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融資環境,解決這個難題的貸款擔保,并能使農村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提供金融服務。然而,農民和農村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個特定的金融集團,傳統融資方式無法改變他們的貸款難。為此,我們需要在農村現引入動產抵押,信用擔保模式的創新給齊齊哈爾市市農村金融經濟發展的“農業、農村、農民”開發一個新的融資渠道。
根據齊齊哈爾市農村金融形式應大力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發展農村微型金融,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推廣移動電話銀行網絡,相互保險,農民工銀行卡業務;積極推行農村財務咨詢,保險銷售及相關金融服務等。通過改進農村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模式,使廣大農村和農民更方便和高質量的現代金融服務最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強化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內部經營管理
齊齊哈爾市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發展不平衡,經營效益低下,歷史遺留問題較為嚴重,要提高我是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整體的發展,應積極解決高風險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的問題??梢詢炏冗x擇中心城市、經營狀況較好、師范效應較大的農信社,組建農商行,以壯大資金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改制,真正減少和消化歷史包袱,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經營水平,形成經營新機制,提高我市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發展,從而促進我是農村經濟的發展。
4.建立多層次惠農金融服務機構體系
(1)拓寬政策性金融的業務范圍
齊齊哈爾市地區的農村金融體系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融資優勢和政府組織協調優勢結合起來,構建一個政府,企業,銀行,信用擔保機構聯合體,通過制度建設和組織建設,推動企業信用不足,微觀信用體系建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通過經濟手段解決問題,使用傳統的信貸資源,培育和發展民間金融的主體,使金融業逐漸多樣化和市場。
(2)發展面向農戶的合作金融組織
根據具體情況在齊齊哈爾地區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服務和一些的市場競爭機制,積極拓展政府政策性金融業務,大力發展農村合作金融組織。通過經濟手段解決金融財政問題,并逐步規范化、制度化,充分利用傳統的信用資源,培育和發展民間金融的主體。
(3)逐步規范和引導民間金融
發展齊齊哈爾地區民間金融組織,形成多元化的金融產權模式的具體路徑應該是在農村地區。如在縣級區域一下開展農村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系統,產生在底部自下而上的改革進程。通過人們不受“衍生交易穩定的結構,并提供交易費用更節省的制度規則。
5.全面完善農村金融風險管理機制建設
(1)完善外部監管
加強外部金融監管力度,提高銀監會、外部審計以及社會輿論的監管,改善地方金融監管方式。把事后監管提高到事前防范與提醒,通過現場和非現場的手段監管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風險評價指標,及時發出預警通告,在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出現危機和問題前,及時準確的采取有效措施,把風險降低最低。同時提高監管機構的獨立性,對于違反法律法規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及時作出懲罰,審計出現問題及時警告通知,并提出解決措施及時化解。應積極營造輿論環境,要通過積極宣傳,推介產品,不斷提升農村金融機構在地區同業中的營銷力和公認度。
(2)加強內部監管
提高內部監督部門獨立性,充分發揮審計體系監督效能。第一要加強內部審計的職權,充分發揮其監督監管的職能。各個部門要積極配合,審計部門要對轄內機構新放貸款質量開展經常性檢查,確保提高新增貸款質量。對存量貸款要徹底摸清底數,落實債務主體,形成不良的,必須監督落實形成責任和解決責任及措施。確保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嚴格監督監管,審計工作人員要轉變觀念,確實加大審計工作力度,以查促改,幫助被查部門解決實際問題,有效遏制各類風險和案件發生。第二,完善內控評價制度,提高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推進評價結果的有效運用。
〔參 考 文 獻〕
〔1〕王煜宇.新型農村金融服務主體與發展定位:解析村鎮銀行〔J〕.改革,2012,(04).
〔2〕邱玉興,等.健全農信社運營模式――以黑龍江省為例〔J〕.中國金融,2013,(12).
〔3〕文桂禾.我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建設與中小企業發展〔D〕.碩士學位論文,西南財經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