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8 10:51: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成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就是幼兒發展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具有預設和生成的雙重屬性。要充分實現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價值,必須充分理解和把握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預設和生成的關系,確立生成理念。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理念比預設理念具有更加深遠的價值。
一、生成性思維視閾中的幼兒園教育活動
[1]幼兒園教育活動觀要與本質主義思維方式決裂。[2]的活動觀轉變。這是現代生活世界觀所蘊含的“一切將成的生成性思維”。[3]它認同的是差異性、不確定性,倡導多元、創造與自由,從而對現行幼兒園教育活動進行解構與批判。幼兒園教育活動過于注重預設而無生成的理念,活動目標是預設的,選擇的內容是客觀的永恒的文化知識。[4]幼兒園真實的教育活動由于幼兒及情境的因素,以及互動式交往活動的深化,活動過程充滿著無數變化的因素,活動進行的不可預知性就意味著過程的創造性。既然過程是創造的,本質是生成的,那么。不同的過程、同一過程在不同的時間便會有不同的本質,這樣.差異個性便會存在。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應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盡可能地滿足每個幼兒的興趣需求,使他們在活動中都能夠有自己的個性特點。
二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一性
(一)幼兒園教育活動奉質的生成性
幼兒園教育活動本質上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需求而設置的.活動是動態的、發展變化的。教育計劃的范圍是很狹窄的,如果超過了這些界限,那接踵而來的或是訓練.或者是雜亂無章的知識堆積,而這恰好與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二)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性使命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主要任務應是喚醒、提升個體的自我意識,培養文化創新的能力,營造公正社會文化,而不是客觀化知識的傳播,對幼兒的教育活動而言,活動總是現實的、真實的、及時的、當下的活動,總是教育要素在特定情境中、在時空上的意義聯結。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由于受師幼之間的交互作用、內隱思維活動、精神活動以及外顯的操作活動等因素的影響,活動總是伴隨著無數的非預設性、不確定性、動態性。體驗、頓悟、靈感等為超越預設性的教育目標提供了現實的基礎。這便產生了新的體驗和新的價值,是動態生成的過程。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性運行機制
幼兒的現實生活并不是處于封閉的、完成性狀態,而是處于開放的、形成性狀態,穩定、平衡是暫時的,而變化和重構是經常性的。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具有“自組織”的機制,能夠自我調整和不斷變化,從而不斷地從無序狀態達到更高層次的、更具有適應性的有序狀態。活動的運行是一種開放的形成過程,教師和幼兒是參與活動建構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們既是活動的傳遞者、吸收者,同時又是活動的開發者與創造者,活動的開發過程與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合二為一的。因此,活動的動態性、發展性特征改變了預成活動計劃性的實踐范式,揭示了預成活動接受式教學的弊端。教師應在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隨時調整目標,并將這種目標轉化成幼兒學習的內在動機,應為幼兒創設探究環境,激發幼兒更主動、更自由地去參與活動。幼兒通過在多種活動中自主操作材料、體驗、發現,充分調動了多種感覺器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探究、創造,從而獲得了有關周圍世界的直接經驗,促進了他們的能力形成和個性發展。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成理念的實踐訴求
一、改變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大多是“填鴨式”的教學,主要就是教師講,學生記筆記,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積極性不高,較少關注實際問題,缺乏實感,效果可想而知。這種傳統的教學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而學前教育專業是一個綜合性、應用型很強的專業,對教師的能力要求較高。如果一直采用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勝任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
針對存在的這種問題,目前,理論界就提出了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虛擬現場。所謂虛擬現場,是指創設一種較為真實的課堂教學的問題情境,教師或扮演教師或扮演幼兒,或作為觀看教學活動并要發表觀點與見解的觀眾,共同建構模擬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可把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扮演教師或幼兒,來完成指定的活動。雖然它是一種虛擬的課堂教學活動,但它已邁出了課堂教學重要的一步,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學生實踐智慧與能力的形成。這種教學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效果頗佳。
二、加強教育實踐活動
為了保障學生的見習和實習,我系先后在廣西條件好的幼兒園如廣西軍區幼兒園、區第三保育院、南寧地區保育院建立了教育科研實習基地,還與區黨委幼兒園等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為了加強與基地教師的聯系,我們還聘任了幼兒園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做我們見習和實習的指導教師。
以往高師院校見習、實習時間短、集中,帶來不少問題。為了克服這種安排帶來的弊端,我們在每學年都安排有見習活動,實習的時間也比以前多。我們還鼓勵并創造機會讓學生利用假期到幼兒園見習。見習內容有班級管理工作、各領域教學、保育等,形式分集中、分散、小組見習。除了正常教學計劃安排的見習外,我們也把見習貫穿到課程當中,這樣既避免了理論課枯燥乏味,又使教學內容能與實際聯系起來。
我院要求學生寒暑假要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撰寫實踐調查報告。我就鼓勵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到幼兒園、社區等做調查研究,撰寫學前教育方面的調查報告。并且鼓勵他們在幼兒園見習、實習、調查中多留心,發現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題目。這樣的研究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才能解決實際問題,更有實際意義。也可協助老師做課題,如我的課題《廣西農村學前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就會讓學生參與。通過這些科研活動,可加深學生對幼兒教育的認識,鍛煉學生的文字功夫,培養學生的科研和學術意識,提高學生的教育科研能力。這樣,大四的畢業論文就會得心應手,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以后成為一名研究型的幼兒園教師做好了準備。
除了見習、實習、調查等實踐活動外,我還鼓勵學生開展并參加各種活動,提高他們的能力。要求他們在幼兒園或社區開展與家長訪談、兒童心理健康咨詢等活動,讓他們學以致用。在學前教育班開展有關兒童故事、兒童舞蹈、兒童歌曲、繪畫、書法、說課等比賽,要求人人參與,大膽展示個人才藝,也與其他班級聯合起來開展一些比賽,并且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學院及系里組織的各項活動。每次活動都會評出獎項,給予獎勵,以便提高他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此外,還讓學生參與到幼兒園的六一活動、文藝匯演等活動中去,協助幼兒園教師組織活動,以便讓他們了解幼兒園教師怎樣教小朋友跳舞或唱歌等,并了解幼兒園的舞蹈和音樂等活動。
三、重視教育技能類課程
教育技能類課程主要包括鋼琴、樂理與視唱、樂器演奏、舞蹈基礎和創編、繪畫、手工制作等,培養學生彈琴、唱歌、跳舞、畫畫、做泥工和紙工等基本技能,這些技能是幼兒教師必備的基本技能,如果學生這些技能差,將會直接影響以后的就業。因此,我們應重視這些課程。
目前,我院掌握學前教育專業理論的專職教師不少,而擔任這些技能課程的專職教師少,大多數是藝術系的教師來教,他們的教學偏重于理論,與幼兒園實際聯系不夠緊密,上課針對性不夠強。所以,我們應培養專職學前教育技能技巧教師。除此之外,還可邀請擅長于音樂、舞蹈、美術等教學有經驗的優秀幼兒園教師來做指導,這樣就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幼兒園音樂、舞蹈、美術等教學,并掌握彈、唱、跳、畫、做等基本技能。
現在,大多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沒有進行過音樂、舞蹈、美術等專業訓練,對這些學生技能的培養本來就是一大難題,再加上一般高師院校教育技能類課程學時普遍偏少,學生學習都不夠深入,更談不上練習,他們的技能怎能提高?因此,為了培養學生這些重要的技能,必須加大這些課程的課時,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學時來學習這些課程,掌握這些技能。
四、制定技能考核制度
師范院校要重視制定學前教育(幼兒教育)專業學生切實可行的基本達標細則與要求,以此促進其教育教學技能的訓練提高。在社會實踐活動如教育見習、實習和一些比賽活動中,可對學生的彈、跳、唱、畫、做等技能進行考核和評價。學生也可根據考核指標進行自我檢查和分析,找出差距,及時調整努力的方向,加強某方面技能的培養。
五、改善條件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從事幼教工作十多年,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發現“信息爆炸”的時代對人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閱讀的人”。閱讀能力應從學前開始培養的觀念,目前已逐漸為世界各國幼教界所認同。但是,通過早期閱讀現狀調查我們了解到,幼兒園及家庭對幼兒早期閱讀還不夠重視,在觀念和行為上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家長、教師不理解早期閱讀的正確含義,多數家長和部分教師認為早期閱讀就是識字,幼兒不識字就不能閱讀;其次,幼兒園及家庭缺乏良好的有效指導。這些現象引起了我們高度的重視和深深的思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币虼?,我們希望通過開展分享閱讀家庭讀本運用的教育研究來解決以上問題。
二、研究目標
1.通過家庭讀本閱讀,來發現家庭讀本閱讀對于幼兒的學習動機和閱讀興趣都能得到提高。
2.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提高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
3.通過實施分享閱讀課題,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深化幼兒園教育改革力度,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三、研究過程
1.研究對象:3~5歲幼兒。2.具體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自然實驗法、訪談法及觀察法。3.研究時間: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
四、研究計劃
1.準備階段:2010年8月收集整理。確定課題實驗研究方案,選拔實驗老師、成立實驗領導和實驗小組。
2.實驗階段: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根據實驗研究方案實施研究工作,對兒童閱讀能力展開前期測評工作,開展家教講座,寫出調查報告,實現初步研究目標,圍繞活動目標探索分享式閱讀的途徑和策略。小班主要研究在分享閱讀活動中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習慣、中班主要研究在分享閱讀活動中培養幼兒傾聽和表達能力、大班主要研究拓展閱讀內容,促進幼兒實踐能力和創造力發展。并在實踐中探索、梳理主題背景下分享閱讀活動設計的方法和策路。不定期進行階段性小結,并向總課組匯報階段性研究成果,并定期收集論文。
3.鞏固、擴大成果階段: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實驗檢測、分析結果、撰寫論文,進行理論總結,上報結果。
五、實驗措施
1.問卷調查。2.階段性測評:小結、總結。3.跟蹤調查,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家長研討會議,同時采用各種激勵措施。
四年來課題有序、平穩地開展了系列活動:召開了“親子閱讀”的沙龍活動、幼兒自制圖書的活動,舉行幼兒分享閱讀大賽。
同時結合對分享閱讀的實踐及教學活動的思考,我撰寫了經驗論文和分享閱讀的案例。分享閱讀專家袁園老師來園對課題進行指導,給予了較好的評價及合理的建議。對課題的實施、閱讀環境的創設給予了肯定。同時我園與北京分享閱讀的專家與老師進行了《幼兒園主題活動背景下,分享閱讀活動的實踐研究》課題的交流,對分享閱讀課程進行了診斷,專家認為課題立足于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挖掘和拓展適宜各個年齡段“分享閱讀”的內容和讀物,既豐富新教參的內容,又促進幼兒、教師的發展,提高了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形成幼兒園閱讀特色。
2013年4月,幼兒園在全園召開了《主題背景下的分享閱讀實踐研究》課題結題論證會。論證會上,為了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大家展示我的課題成果,我展示主題背景下分享閱讀集體活動以及相關的一些拓展活動,并進行了《快樂閱讀,分享快樂》案例介紹,家長就幼兒園開展分享閱讀以來的感受進行了分享,孩子們還進行了“唱詩誦詩”等有趣的活動。
調查時間:2014年7月
調查地點:朝陽區
調查內容:關于教師心理狀況的調查
調查方式:教委調查
從近日召開的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論壇獲悉,一份針對1253名教師心理健康的調查顯示:66.16%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擔憂。
此項數據來自朝陽區教委日前對該區30所中小學、幼兒園的1253名教職員工進行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6成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態不佳。其中,48.28%的教師表現為輕度癥狀,12.45%的為中度癥狀,2.71%的為重度癥狀。
調查顯示,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教師中,小學教師抑郁、焦慮、強迫癥狀等心理健康問題因素的檢出率均為最高。專家分析,這是因為小學教師工作任務量大而繁瑣,相比中學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智和時間。此外,由于工作效果的隱匿性,其工資待遇、社會地位、社會評價均低于中學教師。
筆者從事農村義務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以來,一直對農村學前教育比較關注。近幾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村大量的青壯年外出打工,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隔代監護人”的現象愈來愈嚴重,特別是隨著農村經濟條件的不斷好轉,社會競爭意識的不斷增強,加上70后、80后的家長們所經歷的特殊歷史條件,他們越來越理解知識的重要性。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們在走上社會后有更強的競爭力,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一是不讓自己的子女輸在起跑線上;二是選擇教育資源有優勢的學校。這就形成了當前幼兒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擇校成風的亂象,這一亂象的出現既加重了農民的經濟負擔又擾亂了正常的教育秩序,給學生、家長及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危害。本人懷著對教育負責的態度,結合農村教育工作的實際,著重談談農村幼兒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與同行們商討。
筆者選擇在一個離縣城約有15公里左右路程的鄉鎮為例:全鄉總人口2萬人,適齡學前兒童(3-6)歲(為了不涉及個人,本人一律以甲、乙、丙、丁為代碼)520名,全鄉沒有一所公辦幼兒園,只有五所民辦幼兒園(已辦理辦園許可證),各民辦幼兒園的具體情況如下(表一):
從上述二表中,我們不難看出:農村學前教育存在諸多的問題,急需我們解決。
從表一中我們發現,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足,僅只有園長取得合格學歷,大部分教師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培訓,更談不上有結合兒童發展的身心特點采取適當的教學能力,不利于幼兒的成長。
農村民辦幼兒園中,幾乎沒有男性教師,全部是女性教師,在這種環境中,不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培養。
農村民辦幼兒園班級的設置很不科學,沒有按照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國家的要求設置班額(大班35人,中班30人,小班25人)上述五所幼兒園平均班額依次是37.8人/班,24.5人/班,32.5人/班,33.7人/班,20人/班。
教師負擔過重,幾乎是一人一班,不能確保教學質量。
從表二中我們發現:
辦園面積達不到標準,活動場地狹??;
教室設計達不到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活動空間太小,絕大部分教室是租用的,面積不足30平方米,達不到通風向陽的效果,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
衛生間面積,廚房面積均達不到要求。
如遇天氣的變化,學生整天只能窩在教室,室內活動室幾乎沒有。
其它方面存在的問題:
1.由于對民辦幼兒園的管理沒有明確的責任主體,監管很難到位,有的地方委托鄉鎮中心小學管理或鄉政府屬地管理,但中心小學或鄉政府無執法權利,只能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管理,可是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協調到位,會出現各個環節上的漏洞,造成隱患。
2.民辦幼兒園使用的教材不一,各園的教學要求和辦園目標不同,絕大多數的民辦幼兒園的教學都小學化,絕大以營利為目的,很難達到預期的社會效果。
3.絕大多數的民辦幼兒園缺乏后續資金的支持,對辦園過程中的出現的安全隱患不能及時整改到位。師資的培訓工作難以落實,教學設施的添置幾乎是零,更談不上添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筆者認為:學前教育應該是具有普惠性、公益性,當前的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花朵,是我們國家建設的后備力量和主力軍,社會應承擔主要責任,應該重視起來,當務之急可采?。?/p>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村級小學校舍有了大面積的空余,可采取政府引導,民營參與的體制,解決民辦幼兒園校園、校舍及輔助用房生均面積不足等問題。
可充分發揮公辦學?,F有的辦學條件,例如:音、體美器材,農遠工程設備、學校圖書室、學校專業教師隊伍等優勢來解決幼兒園的實際問題。
提高民辦幼兒園的準入門檻,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的要求和硬件建設要求,采取動態管理的辦法,對達不到要求的或已辦證后出現不足的堅決予以取締。
加大政府投入,給予民辦幼兒園一定的經濟補償,確保幼兒園公益性的實現。
盡快落實幼兒學前教育以政府買單為主的政策,創辦公立幼兒園,加強公立幼兒園的示范性,引領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并賦予一定的行政執法權,加大監管和整治力度,杜絕多處監管無一落實的混亂局面。
在此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設計作為教學內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全實踐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其改革和創新也是勢在必行。
在全實踐教學改革的引領下,針對畢業設計的改革和創新,我校以校級課題的形式組織專門的教研團隊進行研討和論證。本文的從“理”到“實”,亦指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設計應摒棄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導向,在保證學生的理論知識“必須、夠用”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在實踐的指引下進行畢業設計,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初步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這些能力對于幼兒園教師而言必不可缺。
一、以往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設計存在的不足
從1999年到2013年,我校的畢業生以五年制初專為主,五年制初專生普通存在的問題是學習能力較弱、專業理論學習興趣不高、理論基礎薄弱、問題意識不強、不善于思考和總結,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以單一撰寫論文形式的畢業設計問題層出不窮,教師指導費時費力,不見成效。摒除學生自身的問題外,無疑以往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設計也存在頗多不足。
(一)形式單一,不能滿足多層次學生的需求
以往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設計以撰寫論文作為學生畢業設計的唯一形式。畢業論文的撰寫需要學生具備問題意識,并需要一定的專業理論積淀為支撐,才能駕馭畢業論文的撰寫。對于我校學生而言,專業理論學習的水平不一,能夠勝任畢業論文撰寫的學生畢竟不多。而問題意識不強、專業理論學習薄弱恰是我校大多數學生的命穴,以至于出現胡亂選題,東拼西湊,粘粘貼貼,拼湊畢業論文的現象。
從2014年開始推行新的畢業設計改革方案以來,10級初專和12級高專的畢業設計評審中不及格的同學共有72人,其中因為論文不合格共61人,占85%,而不及格同學的論文評審意見中,有70%的同學是因為復制比例超標??梢?,畢業論文的撰寫對我校大多數的學生而言還是有難度的挑戰,并且因為單一的撰寫畢業論文的形式,學生們不能根據自身的優勢和學業水平來選擇適合并能展示自己的畢業設計方式。而如果僅以單一形式的畢業論文來衡量學生的學業水平,顯然有失偏頗,同時也不能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
(二)理論與實踐脫節,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不可否認撰寫論文可以讓學生通過文獻的搜集和整理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的素養,但鑒于閉門造車、粘貼拼湊是以往學生撰寫論文的通病,如此勢必會讓學生理論學習和實踐脫節,無法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的鍛煉相融合。針對學生撰寫論文的水平,以至于學校在畢業設計評審過程不斷降低要求,而一味降低要求勢必會降低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學生既沒有達到真正通過畢業論文撰寫提高其專業理論素養的目的,也因閉門造車導致其理論與實踐脫節,專業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
在我系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相關調研中,有部分園長也反饋我校畢業生專業技能優勢突出但科研能力偏弱,這遠不符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能力為重”的培養理念。顯然,如何才能既保障學生畢業設計水平,又不降低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同類高職院校都面臨的困惑。
二、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設計創新的舉措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明確規定對教師應具有觀摩、參與和研究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如何通過畢業設計這個環節將學前教育理論與保教實踐相結合,突出保教實踐能力,結合學生畢業設計的現狀和我國學前教育政策文件對于幼兒園教師培養的相關規定,本研究做了以下的嘗試和創新。
(一)理念創新——從“理”到“實”,注重實踐引領
課題組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式、國家教育政策導向、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用人單位的需求與同類院校畢業設計改革的經驗等,將畢業論文改革的思路定位如下:在保證學生的理論知識“必須、夠用”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在實踐的引領下進行畢業設計,摒棄“重理輕實”的傳統導向。在學校課改中增加實踐課時的有利前提下,鼓勵學生在教育見實習及各種實踐活動中觀察——發現問題、思考——形成思路,在此基礎上選擇畢業設計的形式和主題。在最后一學期的教育見實習中,學生在幼兒園指導教師和專業課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以此來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進行科研的能力,以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的目的。
(二)形式創新——多元化的形式,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在全實踐理念的引導下,針對我校學生專業水準不同層次的現狀,為滿足學生多元優勢的呈現,課題組設計了多元的畢業設計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活動設計。
幼兒園教師核心的專業能力即幼兒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能力,因此,課題組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設計應以活動設計為主,活動設計對學生而言更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并與之后的從教能力對接?;顒釉O計包括主題教學活動設計、領域教學活動設計、家長開放日活動設計、區角游戲活動設計、戶外活動設計、家園聯系活動設計、幼小銜接活動設計以及節日活動設計等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其中的一種形式進行畢業設計。
在幼兒園的活動設計中,除了正規的格式要求外,還要求學生在活動設計中增加教學活動實錄,以及插入能體現其活動過程的照片,既使活動設計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又避免學生抄襲。
2.論文。
延續之前的傳統,論文成為畢業設計的形式之一,而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學生根據專業的特點,以理論或實踐中的問題為選題,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社會調查及數據分析、觀察分析等,撰寫畢業論文。
3.能代表學生水平的作品。
為提升學生的教科研素養和水平,鼓勵學生在校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專業期刊或正式公開刊物上發表單篇字數達3000字以上的獨撰專業論文,或者是為幼兒園提供有價值的且已被采納的不低于3000字的調查報告或對策建議。以上兩種形式皆可以作為畢業設計進行成績認定,以此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專業理論水平和科研素養較高的學生可選擇論文或調查報告;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可選擇活動設計;專業水平突出的學生可選擇發表作品或研究幼兒園問題的對策建議的形式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
三、多元化的畢業設計在實施中的不足和應對策略
為了解新的畢業設計方案實施的情況,課題組設計了調查問卷,在10級初專的學生畢業設計評審結束后對他們進行了網上調查。共有187名學生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皆為有效問卷。在問卷的梳理中發現新的畢業設計方案在實施中還有一些不足仍需完善。
(一)學生論文的不及格率高
在畢業設計評審中,10級共有421人參與評審,203人選擇撰寫論文,不及格36人,不及格率是18%;218人選擇活動設計,6人不及格,不及格率是3%。也就是說42人第一次畢業設計評審不及格,其中36人是論文不合格,占87%??梢?,學生撰寫論文的達標率偏低,不及格率高。
針對此,課題組在11級初專和12級高專畢業設計活動的組織中,強化了教師對學生畢業設計選擇方向的引導和論文指導過程的量化。畢業設計方向引導的具體做法表現為:在學生選題時,對于專業理論基礎薄弱的學生,引導其選擇活動設計,不是因為活動設計簡單,而是因為活動設計有五大領域教學法課程為理論依托,結合自身多次的教育見實習的實踐體會,再加上最后一個學期的教育實習,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來設計和檢驗自己的活動設計。對于教師指導過程的量化主要是規定教師在指導學生的論文過程不少于四次的指導反饋,學生的選題、提綱、初稿、定稿每個程序須得到教師指導反饋認可,方能進行和提交。通過教師的層層把關,以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水平,第一次評審不能通過者,還可參加二次評審、三次評審、甚至四次評審,直至學生的畢業論文達到學校的評審標準,以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
(二)學生選擇活動設計的形式單一
在對學生選擇的活動設計類型的調研中,68%的學生選擇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和其他類型活動只占32%。而實際的畢業設計評審中,學生主要是選擇領域教學活動設計和主題教學活動設計,家園共育活動、家長開放日活動、區角游戲活動等沒有學生選擇。究其原因是教學活動較為常見和普遍,其他活動學生在實習中少有機會參與,導致學生不敢嘗試。
對此,課題組認為學校在和幼兒園針對學生的實習內容的溝通中,應強調學生實習內容的規定,讓幼兒園能給學生創造更多參與幼兒園活動組織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幼兒園各項活動方案的設計和撰寫,以及幼兒園的各項教研活動,既豐富了學生教育實習的經驗,也能使學生各種專業能力得到更好地發展,同時也豐富了學生活動設計的撰寫經驗。
(三)學生認為活動設計格式較難
在對活動設計難點的調研中,56%的學生認為活動設計內容的格式要求較難,14%的學生認為電子文檔名稱設置較難,17%的學生認為字數要求(至少3000字)難以達到,字體格式難的占9%。對此課題組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了解到學生覺得格式難的原因主要是word文檔操作不熟練。字數達不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活動設計就是教案的編寫,而且多數學生在實習中跟著幼兒園指導老師學寫的是簡案,自然不能達到學校的規定撰寫要求。
針對上述情況,課題組認為應打通課程的鏈接通道,讓課程之間相互銜接和融合來解決以上問題。比如五大領域教學法的課程,可通過微格教室的實訓及教育見實習加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程教學、幼兒園的實習指導和畢業設計指導中,有意識地引導和強化學生的幼兒園活動設計和組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設計活動方案時,其要求和規范應與畢業設計的要求一致,要求學生寫詳案。計算機信息課程的教學應強化學生對word文檔的使用,這樣學生對畢業設計規范的格式要求自然不會感覺陌生。
總言之,現有的畢業設計方案既有傳承也有創新,它的多元化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畢業設計的呈現,既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又能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幼教人才。
1.1《學前教育學》實踐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
盡管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上進行了改革,尤其加大了實踐教學比重,但在學前教育學的實踐教學內容上,仍然重視理論知識的系統講授,教學內容繁、難、偏、舊,且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學前教育工作實際差距較大,滯后于學前教育教學改革實際,理論教學替代了實踐教學,既使安排實踐教學內容,也只讓學生自主進行。實踐教學環節缺乏明確的目的,教學內容匱乏、隨意,缺乏系統性和應用性,不能科學合理地安排實踐教學內容進程。
1.2《學前教育學》實踐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
當前,《學前教育學》實踐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多以講授為主,只注重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學生的學習基本上處于被動接受狀態,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前教育學》實踐教學中,教師教學很辛苦,學生學習更疲倦,甚至面對枯燥乏味的知識,學生處于被動記憶的狀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極差。
1.3《學前教育學》實踐教學形式缺乏多樣性
高職《學前教育學》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就是實訓。高職《學前教育學》的實踐教學缺乏科學的教學計劃、規范的實訓方案。實訓教學目標不明確,理論教學的學時遠遠高于實訓教學的學時,教師在主觀上不重視實訓環節。一方面,從校內實訓來看,學前教育實訓基地建設不夠完善,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使用價值。使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嚴重脫節,更談不上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從校外實訓來看,學生見習的時間很難保障,隨意性較大,即使學生實習時間比較充足,一般實習時間為半年或一年, 但基本上去幼兒園實習都由學生自主選擇,分散實習,而且學生選擇的實習單位多數是私立幼兒園,缺乏科學有效的專業指導。
1.4《學前教育學》實踐教學評價缺乏實效性
目前,《學前教育學》實踐教學評價方式單一,仍然以閉卷筆試為主,評價內容局限于書本中的基本理論,即使有考查學生實踐能力的實例分析題,所占比例也微乎其微,學生基本上死記硬背理論知識,導致學生考前背講義、考后忘講義,高分低能,即使有的學前教育學教師將平時考查與期末筆試相結合,但筆試成績占相當大的比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降低了學習學前教育學的興趣,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2.《學前教育學》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2.1 以職業發展為導向改革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
2.1.1 整合實踐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合理地進行整合,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將學前教育理論最前沿知識、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之中,增加實踐教學授課時數,使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40%。通過多種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和研究當今學前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 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最終實現學以致用。
2.1.2 合理設置實踐教學內容,開發學前教師職業素養訓練模塊
《學前教育學》的教學目標不僅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更應具有職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職業的遷移能力。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不斷發展,國家和社會對學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需要崗位職業能力較高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教師應重新審視教學內容,通過實踐教學開發學前教師職業素養訓練模塊。具體內容如下:(1)學前教師職業素質訓練模塊;(2)幼兒園教育活動訓練模塊;(3)幼兒園環境創設訓練模塊;(4)幼兒園的管理與領導訓練模塊等。
2.1.3 強化職業能力訓練,改革教學實踐方法
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應遵循高職學前教育規律,構建師生積極參與的互動課堂,探索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方法。教師可通過啟發式教學、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直觀教學法、情境模擬法、調查實踐法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分析并解決學前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正具有從事未來學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職業能力。
2.2 以實踐能力為本位構建實踐教學實訓模式
實訓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前教育學實踐教學應依據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著力解決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全程實訓模式。
(1)課堂教學實訓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學前教育學》實訓教學中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通過分析與討論典型案例,觀看幼兒園教育教學實錄、設計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在師生的雙向互動中培養學生運用所學教育理論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設計中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課時比例應各占50%。
(2)校內實訓是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保障。根據教學需要建立專業實訓室,包括蒙臺梭利教育訓練室、感覺統合訓練室、奧爾夫音樂訓練室、親子教育活動室、微格教室、學前教育模擬實訓室等。在實訓室活動中,在學前教育理論指導下,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技能模擬訓練,使學生初步具備組織開展活動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3)校外實訓即幼兒園教育見習與實習,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一方面學校應通過多種途徑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另一方面科學建立一支由幼兒教師和學校專業教師組成的實踐教學指導團隊。同時,在實踐教學安排上實行三年一貫制,即學生從入學之日起按學期劃分階段有計劃地深入到幼兒園教育見習與實習:第一、二學期主要結合學前教育理論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環境以及各種教育活動的組織與開展;第三、四學期在幼兒園見習校內實訓的基礎上到幼兒園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散實習,第五、六學期集中實習或頂崗實習。這些形式對學生的從業素質與從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實現了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零距離接觸,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多層面崗位的適應能力。
2.3 以職業技能為核心健全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形成具有監督促進的作用,而且可以實現以評價促教、以評價促學、教學相融、教學相長的目標。
2.3.1 實施知識、技能、素質三位一體的內容評價
《學前教育學》實踐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理論知識應用能力、職業技能及綜合素質等內容進行考核, 尤其重視職業技能的考核,將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將學生平時出勤、學習表現、調查報告、課堂參與程度、實訓、期末考核等有機結合起來,合理分配考核內容的權重。其中,平時成績10%,調查報告5%,實訓43%,期末考核42%。知識的考核重點體現在理論聯系并應用實際能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