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09:22: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優化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化學實驗課;優化設計;原則策略;可行性;安全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化學的實驗課教學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為了滿足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的需求,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從根本上優化初中化學實驗課的課程設計,并且采用相應的策略來完善優化初中化學實驗課的課程設計.在一些陳舊的教學觀念中,化學實驗課始終是以老師為中心,以老師的演示實驗以及課堂講解為主,先有結論后有驗證.在這種模式下,同學們會養成依賴性,缺乏實驗的主動性以及創造性.同時,也不利于同學們的獨立性思考能力的培養,單單的為了完成實驗而去做實驗,并沒有讓同學們體會到做實驗的樂趣,也不利于同學們的操作能力的培養.在初中化學實驗課的教學中,優化教學設計能夠極大的提升同學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驗課中,實驗的過程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往往是由于初中化學實驗多為驗證性試驗而忽略實驗的過程,這樣一來,同學們的思考方向就大大的被束縛了.對于實驗中出現的一些異常現象同學們也只會當做實驗失敗處理,而錯失了深入了解實驗的機會,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的優化設計能夠提升同學們以及教師對于實驗的過程的重視,培養同學們的發散性思維,使得實驗的目的更加明確.當然,在優化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同學們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適當的增加探究性的實驗.這類實驗能夠給同學們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對于實驗的探究也是多方面的,減少了很多的限制,使得教師的教學效果更加明顯.在同學們自己動手進行探究實驗的過程中,也大大的避免了同學們單純的重復教師演示實驗的實驗步驟這種現象的出現.在一定的程度上,優化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設計能夠充分的挖掘同學們的創新創造能力,以及自主動手操作能力.
2.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優化設計的原則性
在初中化學實驗課進行教學優化設計時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了一定的原則才能更好地優化設計初中化學的實驗課教學.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的優化設計的基石就是課程優化設計的科學性,科學合理的理論支持以及研究方法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初中化學實驗課的優化設計的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會避免實驗中可能會出現的意外和危險.可行性以及安全性也是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優化設計的重要條件和重要保障.切實可行的實驗能夠保證同學們的實驗有效有序的進行,確保了同學們進行化學實驗的前提條件得以實現.安全性則是初中化學實驗的重中之重,初中化學實驗必須以安全為主,為了保證同學們的安全應該盡量避免使用有害的藥品以及危險的試劑.盡量的優化初中實驗教學的安全性,更多的教授給同學們對于一些緊急情況的處理方法,使得同學們的實驗更加安全.當然,實驗的簡易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初中生動手能力不強,過于程序復雜的實驗更容易失敗,相應的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也越大.比如,在探究白磷的燃燒條件的實驗時,就可以將實驗簡易化,利用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更加簡單易操作.簡易性的實驗也要滿足實驗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同學們理解初中化學實驗的原理.遵循以上原則,合理的優化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設計,確保同學們的實驗動手能力更好的得到培養.
3.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優化設計的策略性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課;優化設計
初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教師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化學實驗課的重要性,使實驗課流于形式化。久而久之,大多數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提不起興趣,同時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更不利于科學素養的培養。
一、原則
1.科學性
科學性原則是化學實驗課程設計的前提條件,它是指實驗原理、實驗操作程序和方法與化學原理知識、科學的實驗研究方法一致,它是化學實驗課程設計的前提條件。
2.可行性
可行性原則指設計化學實驗時所運用的實驗原理在實施時切實可行,而且實驗選用的化學設備、化學實驗方法以及化學實驗藥品等都是目前學校實驗室能夠滿足的。
3.安全性
實驗必須確保安全,不能有任何傷害師生的事故發生。教師在選擇、準備和實驗操作過程時,應盡量避免使用有毒藥品和具有危險性的實驗操作,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為了確保安全性,力求實驗成功,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實驗必須做到內容科學、方法合理、可靠性高;操作要規范、正確、熟練;善于采取針對性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
4.簡易性
復雜的實驗裝置不僅操作起來不方便,而且還增加了實驗失敗的可能性以及事故的發生,同時也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在簡化裝置時,“應盡量使儀器裝置的數量減少”“盡量減少儀器之間的連接,裝配”,并且盡可能地用簡單的裝置代替復雜的。
二、內容
1.科學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優化初中化學的實驗內容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會運用大量的時間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而運用到實驗的課時非常少。實踐證明,教學課時和實驗課時需要有一個合理、恰當的比例,因為通過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瘜W實驗課程的內容安排應該與化學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對于性質實驗、制備實驗,必須要在理論知識講解之后進行,否則不能夠取得理想的實驗效果。在化學實驗課上,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使學生在實驗之前了解實驗的相關內容,有效地避免學生接觸一些具有危險性的實驗。另外,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演示實驗,能夠化抽象為具象,有助于學生掌握實驗的相關內容,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多媒體技術能夠化抽象為具象,消除學生的陌生感和隔閡感,使學生掌握化學的微觀實質和化學原理。
2.構建以生為主的教學方案,優化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案
傳統教學模式下,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的科學素養得不到培養,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構建以生為主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完成“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優化后的教學反感,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的互助協作精神得到培養。在日常的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以生為主,以教材為綱要,同時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通過化學實驗教學,不斷提升化學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作為當代的一線化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實驗課的重要性,且能夠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構建以生為主的教學方案,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的化學實驗技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不斷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促使學生成長為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朝霞.談談如何實現化學實驗課的最優化教學[J].考試周刊,2011(12).
[2]吳叢亮.初中化學實驗課的優化設計問題探究[J].中學時代,2013(16).
關鍵詞:學習任務; 吸引力
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已明確地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等能力?!表憫逃康奶栒?,“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已在初中科學課堂悄然興起。浙江省教研室張豐老師提出:“學為中心”是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以學情分析為教學的依據,以任務為學習活動的基本組成單元,以促進有意義的思維為教學活動的目的,以主動而有質量的參與為有效學習的標志。由此可見課堂上學習任務設計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一節課的效度。
如何優化設計初中科學課堂上的學習任務?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初中科學課堂上的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不但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而且在小學中也學過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和原理。初中的科學老師若要充分了解學情,首先要熟悉小學的《科學》教材,下面我以浙教版初中《科學》八上第一章第4節《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與浙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水能溶解一些物質》對比為例,來談一談初中科學課堂學習任務的設計策略。課堂的學習任務若要高效達成四維的學習目標,我認為設計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關注學習任務的起點
著名的教育家奧蘇貝爾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弄清了這一點后,再進行相應的教學?!庇纱丝梢妼W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教學的起點尤為重要,平時我們老師對教學起點的把握主要來自經驗和教材中的知識呈現,缺少科學的學情分析。通過初中和小學教材的對比,我們就會發現初中教材中出現的有些知識和活動在小學科學教材上早已呈現,但初中老師對這部分知識還是零起點進行教學。如本節課《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初中教材中有如下的活動:①將深紫色的高錳酸鉀晶體加入水中,你發現____。②將固體的碘加入酒精中,你發現_____。而這個活動在小學中已做過,小學的《科學》教材中還有如表1的探究活動。
如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開展學習,初中科學課堂上的學習任務,就不能按初中教材所呈現的零起點設計,而是要在小學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設計學習任務,我們可以把這部分內容設計成課前學情調查活動,將其轉化為課前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完成上面的表格,上課開始就展示學生的作業,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入溶液和濁液的概念。這樣就可以準確把握學習的起點,大大提高了學習活動的效率,從而也體現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教學理念。
二、關注學習任務的吸引力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若對學習任務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并在探索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如何讓學習任務具有吸引力,從而使學生產生興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對未知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若是重復已知事物的學習任務,則興趣會大打折扣,所以我們可以優化學習任務的內容,引發學生參與學習任務的需求和興趣。本節課的教材中有個如表2的活動。
與小學的《科學》教材對比發現,上表中的實驗學生在小學都已做過,如果讓學生重做一次興趣必定不高,所以該學習任務的內容就可以重新優化設計,改為“探究食用油、碘在不同液體中的分散狀況”,實驗記錄表如表3所示:
因為學生對食用油在酒精中和碘在水、酒精中的分散狀況并不清楚,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也會樂意通過動手實驗探知結果。課堂上老師就可以在學生實驗體驗的基礎上建構兩種濁液的概念,并通過學生的實驗現象來比較懸濁液和乳濁液的不同,從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學習效果。
三、關注學習任務的思維
浙江省教研室張豐老師曾說過“學為中心的課堂學習活動,是要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以促進有意義的思維為教學活動的目的”。思維實質是科學能力,科學能力是學生科學素養的核心內容之一,所以每個學習任務都應該有各自的能力目標。我們對比小學《科學》和初中《科學》教材里的活動,我們就會發現它們在學習同一主題的內容是有重合的,但決不是重復,它們在思維層次上要求是不同的。本節課的內容小學教材通過活動直觀呈F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而初中教材是在此基礎上要抽象出溶液、濁液的概念。我們設計的“探究食用油、碘在不同液體中的分散狀況”的學習任務中不但有明確的思維目標,還滲透了學科技能和學科方法,在分析實驗的現象時引導學生使用比較、歸納、推理等科學方法。由此可見我們設計的學習任務不僅要帶給學生的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打開了思維之窗。
根據課程的泰勒原理:目標內容實施反饋,課堂上設計的學習任務能否有效達成四維的學習目標,在每堂課的最后環節都應該有一個反饋活動。反饋的內容可以根據每個目標設計相應的題目,通過檢驗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度,來了解每個學習任務的效度和優劣。所以課堂上學習任務的設計,除了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如何實施、還要有活動的評價,只有三位一體的學習任務,才能成為“學為中心”課堂的有效的學習載體。
參考文獻:
[1] 夏雪梅 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2]《初中科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在傳統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對于學習的認識均趨向于功利化、應試教育化,而嚴重地忽略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學習互動,導致學生的全面發展遭受到了嚴重的抑制。對于化學實驗的教學,教師們嚴重輕視課堂進行實驗操作的必要性以及其對于實驗課程教學質量的極大幫助,甚至有的教師會向學生們傳授“做實驗不如看實驗、看實驗不如背實驗”等學習方法,將化學實驗的真正教學意義完全扭曲,最終導致很多學生對于初中化學知識的學習能力大大下降,學習興趣也大大降低。根據這個教學現狀,在我國的新課程教育改革之后,相關教育工作者們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尤其在豐富我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方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課時分配方面,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理論課程嚴重偏多的現象,相反,要求新的教育中,實踐課程以及實驗課程的數量大幅度提高,要求與理論課程之間保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從而使得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其次,要求教師們盡可能地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告別傳統的低效率教學模式,新穎、有趣、搞笑的課堂教學方法有很多,如創設相關情景,利用問題引入知識點,為接下來的化學實驗做鋪墊。例如,在學習氧氣的制取這一節化學實驗課中,教師們可以在課堂剛開始時,向學生們進行提問:“空氣中含量排名第一與第二的氣體分別是什么?”“空氣中哪一種氣體幫助人類以及動物進行呼吸?”這樣,利用提問題的方法,與學生們進行互動,使學生們的思維得到鍛煉,并且融入課堂知識中來。
二、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良好的實驗教學能夠為初中生打下牢固的基本功,為其在日后的更深層次的學習以及參加社會的激烈競爭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初中化學的課堂上,為了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們對相關化學實驗以及化學知識點進行深入的理解,教師們可以引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利用投影儀以及幻燈片,豐富課堂教學方法。由于多媒體幻燈片技術具有直觀、新穎等特點,并且能夠從視覺以及聽覺兩個方面為學生們進行知識的演示以及講解,因此,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另外,對于一些相對比較危險的、不適合在教師或者化學實驗室中進行的實驗,或者微觀的實質性試驗(例如原子、分子、質子等相關實驗)便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們播放相關的實驗視頻,幫助學生們更加清晰地觀看并了解相關的實驗現象、更加熟練地掌握相關實驗步驟、充分理解相關的實驗內容以及原理。
三、引入小組討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化學教師以及相關教育工作者們逐漸認識到了化學實驗課對于提高初中化學知識教學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的重大影響,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以及影響力越來越高。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小組討論的教學模式是優化設計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具體的教學方式為,教師將班級學生平均分為若干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的學生的平均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大致相同,防止小組討論出現極端化的現象。在成功地進行化學實驗之后,教師們可以為學生們提出相關問題,組織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們需要時刻關注學生們的討論情況以及討論進度,對于出現停滯或者矛盾的小組,教師需要及時地給出提示,防止偏題的現象發生。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將討論結果進行闡述。小組討論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們的思維,引導學生們對相關實驗內容進行思考,并且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于化學實驗課的喜愛,從而提高學習主動性。
四、總結
【關鍵詞】語文作業;必要性;對策;自主;優化
語文作業設計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運用和體驗知識、技能的一個學習過程,是促使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但長期以來,語文作業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大多是題海戰術,作業多,形式單一,與學生實際相脫離,讓很多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苦不堪言,同時也讓很多語文老師陷入每天繁重的作業批改中,增加了老師的教學負擔.如何讓師生在作業上也真正實現高效,切實落實新課改的內容,筆者首先對目前初中語文作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
一、現階段語文作業布置存在的弊端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確實發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而課后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與寶貴延伸,卻太多地停留在傳統形式上,存在著下列亟待解決的弊端:
(1)作業目標不明確。為什么布置語文作業?這個問題恐怕有些語文教師沒有認真思考,因此,布置作業就出現這樣的情況:漫無目標,為防止學生沉溺于玩耍,隨意布置語文作業;目標失度,任意拔高或曲解課文;目標不清,作業對培養語文能力的針對性不強,這樣的語文課及作業,如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2)語文作業形式單一,缺乏新意。常見的語文作業形式是一抄(抄生字生詞)、二答(答課后問題)、三背(背指定篇目)、四做(做教輔用書)。而且即使是答課后問題,背指定篇目,教師也往往以寫的形式檢查,片面突出寫的能力,忽視了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發展。
(3)作業內容偏重于教輔用書,作業量大。教師為了省力,不僅常常把配套的教輔用書作為一成不變的學生要完成的主要作業內容,而且在布置作業上總是面面俱到,大搞題海戰術,認為做得越多,能力就越高,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疲勞度,導致學生厭惡以致放棄作業。
(4)語文作業布置重統一、輕分層。為了便于布置、批改作業,教師習慣向不同的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而同樣的作業,對學習好的學生可能十幾分鐘就夠了,對學習不好的學生,可能花上一個小時也不夠,導致學生特別是后進生語文作業應付、抄襲。
(5)沒有進行作業指導.很多語文課存在的問題是,一節課的容量極大,讀、思、議成了教學的主要形式,作業被擠到了課外。教師往往只有作業布置而沒有作I指導,課堂上布置的作業超越了學生的承受力,導致作業低效完成,無法實現預期目標.
(6)作業設計缺乏差異。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時,往往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使用“齊步走”招式和“一刀切”謀略,致使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了”,中等生“不想吃”。
(7)作業設計不夠系統。語文教師往往為完成作業次數,或為了積累、鞏固和拓展知識而針對一堂課來設計作業,很少有人考慮到整個單元、整冊課本、一個學年、甚至整個學段而設置作業,導致語文作業不能為學生某個學習階段或成長階段提供系統的成長幫助。
(8)作業評價簡單化。教師評價作業單調片面,評語刻板教條,用一個簡單的具體分數了事,既沒有感染力、人情味,也不能對學生起到針對性的指導作用。教師精心批改的作業,學生往往連看都不看一眼,這使得作業的效果。
由以上現狀分析,語文教師普遍缺乏新課程理念指引下的優化設計作業的思想意識與素養儲備。同時,優化設計初中語文課后作業的實踐研究,是新課程改革中絕不可漠視的一方改革陣地。
二、新課程標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對策
語文作業設計,也是教師備課的重要一環。好的作業設計,不僅可以鞏固一堂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習興趣,開發智力,拓展知識面,點燃創造思維的火花,培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差異性作業的設計。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身心發展由于先天稟賦以及后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就必須采取作業分層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習題,品嘗屬于他們自己的“果子”。
(2)實踐性作業的設計。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獲取信息,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文是最容易和社會生活取得聯系的學科,實踐性作業能成為連接課堂與社會生活的橋梁。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開放性、動態性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3)趣味性作業的設計。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科而言,趣味作業的設計尤為重要。趣味作業,可提高學科的凝聚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作業的目的。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實踐作業。用趣味作業調動學生的興趣,這樣,開展實踐才有動力,才能使孩子在這個實踐作業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4)開放性作業的設計?!墩Z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目標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因而我們的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把學生置于一個動態、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自主開放的學習過程。
(5)探究性作業的設計。所謂探究,就其本意來說,是探討和研究。新課程理念更是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以現行教材或學生對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或合作討論為學習的形式,運用探究式的科學學習方法,來促進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挖掘自身的創造潛能,開發自身的多元智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成為個性健全發展的人。
(6)綜合性作業的設計。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不應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而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并積極建構新知識”的主動學習的過程。對于學生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教師要提供機會,引導他們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去解決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系統性、綜合性,形成知識的網絡系統。總而言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只要抱著“教者有心”的作業設計態度,就能達到“學者得益”的作業設計目的。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只要以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為依據,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語文實踐,就能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這里得以形成,使學生的個性在這里得到張揚,使學生的情感在這里得到體驗,使學生的生命在這里得以精彩。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2011版)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效果。作為規定教學活動中方向的重要指標體系,他對教學活動發揮著導向、激勵、檢測的作用,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確立合適、良好的教學目標,要體現具體、明確,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這就要求教師用最精煉的語言,用最恰當的行為動詞來恰當地描述教學目標,如在講授大氣壓強時,筆者擬定了下面幾個教學目標:①了解大氣壓強的產生原因;②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③能利用大氣壓強解釋一些簡單生活現象。這三個目標緊密相連,后一個目標是前一個目標的深入,前一個目標是實現下一個目標的前提;實踐證明,這三個目標是精煉地,學生完成了這三個目標,也就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任務。
2 課堂導入策略
導入新課是一節課的重要環節,好的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針對物理課的特點,常見的導入課堂的方法有演示導入法、實驗導入法、設置情景法和故事導入法等,但無論哪種方法,都要依據教材特點,依據教學目標,并且演示的內容和設置的情景要能夠激起學生的思維,如筆者在講授《壓強的基本概念》和《大氣壓強》時分別使用了演示法和設置情境法,在講授《壓強的基本概念時》,筆者讓學生用兩個手指夾住鉛筆的兩端,逐漸用力,體會兩手指的感覺,然后提出,在兩手指所受壓力相同的情況下,為什么兩手指的感覺不一樣。這種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思維,為順利地學好本節知識打下了基礎。在講授《大氣壓強》時,筆者是從理論上引導學生逐漸深入到大氣壓強,筆者先讓學生估算了教室內空氣的質量大約是400kg,筆者又告訴學生整個大氣層的質量大約是5.2×10的13次方kg,首先學生對大氣層的質量如此之大感到驚訝,但他們是確信的,因為,他們事先計算了教室內的空氣質量。然后筆者開始引導:大氣層的質量如此之大,它們受到的重力也是很大的,那么它們對浸在其中的物體就會產生很大的壓力,進而對物體表面就會產生很大的壓強,于是,本節課的課題浮出水面,通過這種方法的引入,不僅激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學生也初步理解了大氣壓強的產生原因。在講授《電磁波》一節時我采用的是故事導入法和問題導入法——我首先介紹了古代有一種傳遞信息的方法——飛鴿傳書,人們把書信綁在飛鴿的腿上,放飛,飛鴿飛到目的的,人們再把書信拆下來——完成了一次信息的傳遞。接著我讓學生分析討論了飛鴿傳書有哪些缺陷,學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傳播距離不是很遠、傳播速度不是很快、傳播的信息量不是很大,有的學生還提出了飛鴿傳書保密性不高,半路有可能被截獲,針對這些缺陷,我適時地提出了問題:用什么辦法能把一個信息在極短的時間內傳到世界上任意一個角落?這個辦法就是電磁波。通過故事導入,學生可以在輕松當中漸入佳境。
3 提煉課堂教學內容的策略
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保證。同時,教學內容也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要進行科學有效地教學內容設計,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很多,其中,既有教育學的要求,如科學性、思想性、基本性、時代性、開放性等,也有心理學的要求。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學內容的設計必須遵循適切性。即所選教學內容應與教學目標、學心者的心理發展水平相適應。這是提煉教學內容必須遵循的原則。首先,教學內容應有助于目標的實現,凡是與教學目標不相干或者關系不大的內容,都要放棄和刪除。這是教學內容設計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保證教學內容精干、有效,保證教學活動省時、高效的基本條件,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我們在某次特定的學習活動中,選擇什么,放棄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這一標準決定的,如在講授《大氣壓強》時,筆者果斷地舍棄了課本上的“冷水澆鐵皮罐”實驗,這個實驗不便于操作,實驗效果也不好,筆者代之的是“冷水澆塑料瓶”實驗,實驗器材易得,實驗效果明顯。
其次,教學內容的難度應適當,既要有可接受性,又要有發展性??山邮苄允侵附虒W內容要與學習者的心理發展水平相吻合,要難易適中,發展性是指教學內容必須蘊含促進學習者發展的成份與價值,要保持適當的難度。也就是說教學內容不是著眼于學習者實際已達到的發展水平,而是要憑借他的現有發展水平,創造出新的心智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 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一、教學活動設計從學生興趣出發
教學活動設計應從學生情況出發,對學生的興趣和心理充分了解,從學生感興的事物出發進行設計。讓學生能夠“自我實現”是教學活動設計的一個目標。教師應該多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的時候考慮其中。美術教學中,興趣有利用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的渴望,因此在美術教學活動設計中,能夠引起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學習情境都能夠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會自主的進行學習。在進行美術欣賞課時,關于《紅色記憶》這幅作品的欣賞之前,給大家播放了一首《紅色娘子軍》,美術課上聽歌?學生會感到驚訝,興趣會被很快激發,投入到課堂上來。
這首曲子讓人感覺到磅礴的氣勢,渾厚的聲音和逐漸增強的旋律使人們感覺到女人們在面對惡霸的時候,即使再辛苦再有危險,都要向著光明永往直前,跟惡勢力抗爭到底的決心。歌曲的題材和美術作品《紅色記憶》有著相似的題材,讓學生通過對歌曲欣賞,來感受美術作品:它的色彩凝重,用筆粗放,運用對抗爭惡霸的決心和勇向直前的的精神進行表現,這些通過對歌曲的欣賞、和美術作品的賞析,明白了繪畫和感情之間的關聯,繪畫對他們構成了誘惑,之后便可以講一些作品的藝術風格,以及色彩和造型的特色,學生的感情培養起來了,這樣也就會主動地聆聽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會逐步得到培養。所以在美術教學活動設計時,激發學生情感的教學方法很容易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感知能力得到提高。美術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對世界逐步認識,感知,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會受到影響,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展現,引導學生發揮熱情,進行創作,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發展,能夠逐漸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因此在美術教學設計中教學情境的設計中學生興趣的激發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美術教學活動設計中應建立師生關系的平等觀念
教師和學生關系的和諧發展,使課堂氣氛融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在美術教學設計中,應考慮到現在教學設施的不斷完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美術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要善于鼓勵和支持學生個性的發展,讓課堂充滿人情味,使學生的精神條件也得到完善。例如,在設計《我為校園添置色彩――校服設計》的教學時,首先讓大家通過多媒體設施觀看幾組校服的樣式和校服設計作品,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校服作品進行賞析之后談論自己對校服設計的設想,并進行自己創作。由教師引導學生對校服設計的色彩、款式、面料進行分析總結,進而讓學生自己設計創作校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的審美能力在不斷的加強,校服的設計對學生審美能力也具有推動作用,每天都要穿著校服走進校園,因此,漂亮的校服設計也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設計出漂亮的、自己喜歡的校服。教師在對學生設計的作品進行點評的時候,對學生多鼓勵,即使是畫的不好的作品也要多表揚,鼓勵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能力的提高。在這個評價環節,學生也可以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我評價,對自己的作品通過與其他同學的對比,取長補短,可激發學生創作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地位平等,師生之間相互參與、相互溝通,課堂教學不在使“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師生之間相互幫助,對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具有推進作用。 因此,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師生平等觀念對初中美術教學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學生對課堂、教師的尊重得到改善,師生之間的溝通更加廣泛,師生之間相互信任,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加倍自信,充分的實現自我。教學活動在這樣的氛圍中更輕松的進行,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所提高,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得到加強。
三、初中美術教學活動設計應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提高創造力
在美術教學活動設計中,讓學生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根據這一規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感到學習沒有負擔,因此會享受這種學習的感覺。學生的學習評價中,我們應多設計學生的自我評價,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優缺點,能夠看到對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明確自己要達到的下一個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自我探索、自我發現,然后通過教師的引導,最終將自己的不足之處改進和補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我評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美術學習,如果學生自身都沒有興趣,被動接受知識,只會對教學效果起到反作用,影響教學效果。由于對某種事物興趣,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被激發,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的研究思考,進行創造性學習,因此,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在創造性學習中,想象力、創造力也得到提高。因此,課堂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初中美術教學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四、結語
總之,課堂教學設計活動的合理設計與安排,能夠使師生課堂關系更加融洽,學生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實踐能力也在課堂上得到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學策略的使用,使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和提高,審美能力也得到發展,學生和教師的整體素質都能夠有明顯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羅才泉.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美術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