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9 16:21: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商業情報調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產品;服務;競爭情報;商業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9-0045-03
商業銀行內部機構普遍設置信息統計中心,其職能是對外、對內報送統計報表以及同業信息的搜集、整理、等工作。同業信息一般是主要業務指標同業占比,比如:當年新增存、貸款同業占比,中間業務收入同業占比等指標。而競爭對手產品、服務情報很少涉及。筆者認為,商業銀行應構建競爭情報系統,以其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發展。下面將從競爭情報的定義、作用以及競爭情報循環論述筆者的觀點。
競爭情報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社會信息化高度發展的產物,是企業為了獲得競爭優勢,在法律和道德范圍內系統收集、分析與管理關于競爭環境、競爭對手、銀行自身和競爭策略信息的過程與行為。
競爭情報對于商業銀行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競爭情報是商業銀行標桿學習的工具。銀行全面提升的最終目的是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而獲得競爭優勢簡捷且有效的辦法就是敢于和善于向自己的競爭對手學習。銀行需要知道領先者在什么地方領先于自己,知道它們采取了什么措施而取得領先地位的,這是跟隨策略實施的基礎,跟隨策略的基本思路:跟隨—跟進—趕超。(2)競爭情報是銀行戰略、戰術決策的依據。商業銀行產品、服務競爭情報工作是一個連續的情報分析過程,它將來自銀行自身(尤其是基層員工)、市場需求、供應商、競爭對手和競爭環境的原始信息轉化為相關的、準確的、實用的戰略情報,幫助決策者了解PEST(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技術)、客戶需求變化以及競爭對手產品、服務情況,為其制定出獲得或維持競爭力的戰略規劃或戰術計劃提供信息支持。并且競爭情報可以為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比如統計居民消費水平,確定一個城市的居民月均支出,以此為依據確定申請貸款客戶的月支出是否合理等。
前文論述的競爭情報的定義以及作用,那么商業銀行該如何開展競爭情報工作呢?下面是筆者提出的一個思路:確定情報需求—競爭情報收集與獲取—競爭情報加工、整理—反饋與溝通—情報需求。競爭情報工作過程是一個環狀結構。
一、確定情報需求
確定情報需求是商業銀行開展競爭情報工作的第一步,銀行信息工作人員需要確定管理者需要什么情報,業務經營部門需要什么情報。該步驟可以運用調查問卷或者是頭腦風暴法。問卷調查法是運用格式、內容統一的調查表格,由管理者和業務經營部門逐項填寫回答,從而幫助情報人員了解被調查對象競爭情報需求。而頭腦風暴法,則是將競爭情報用戶集中起來,不給他們任何提示,不讓他們做任何準備,讓他們說出他們最需要的競爭情報內容以及這些內容的復雜和翔實程度,讓他們想象將來呈現給他們的競爭情報內容并告知競爭情報工作者,然后由競爭情報工作者制作出詳細的工作計劃,雙方就工作計劃進行詳細協商與討論,最后確定競爭情報需求。
二、競爭情報收集與獲取
確定情報需求之后,就可以開始競爭情報收集與獲取工作了。在該步驟,主要運用文獻搜集法、觀察、調查法、溝通等方法進行情報收集與獲取工作。根據信息源與情報用途不同,下面做了一個簡單的分類(見下頁表)。
文獻搜集法是一種正式渠道的搜集方法,是針對利用出版發行系統、廣播電視新聞系統、團體傳播系統和網絡傳播系統為主要傳播渠道的信息、情報的搜集方法。根據傳媒不同的特點以及對信息存儲、加工、組織、分析程度等的不同,文獻搜集法又可以劃分為傳統印刷型文獻搜集法、光盤數據庫文獻搜集法、聯機數據庫文獻搜集法和網絡信息搜集法。尤其是在互聯網廣泛應用的今天,網絡信息搜集法由于其簡便、快捷以及信息量大等特點,最廣泛應用。銀行信息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該方法初步搜集競爭對手的產品信息、國家政策法規、專利技術等競爭情報。比如瀏覽競爭銀行的網頁,查看網站上的產品介紹;查看政府網頁的政策等。舉個例子:豫政[2010]30號文,《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2010年度省重點服務企業名單的通知》(資料來源:henan.省略),通知中提到了2010年度省重點服務企業(百戶規模優勢企業和百戶高成長性企業)名單。競爭情報人員搜集到該信息后,將該信息提交給公司業務部、信貸審批部以及管理者,進行營銷決策。
調查法是通過對調查對象的考察或以訪談方式搜集有關競爭信息的方法,是銀行獲取一手競爭情報的最重要、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種方法。具體而言,調查法主要包括現場調查法、訪問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樣品調查法等。
訪問調查法,主要是通過面談、電話交流等方式獲取信息。例如:(1)與本行供應商進行面談其使用競爭對手產品的情況及感受,通過供應商了解競爭對手信息。(2)客戶接待日。由各級行領導面對面接待客戶的特定工作制度,通過面談了解客戶心聲和需求,了解競爭對手信息。
問卷調查法,通過向行業領域的從業人員、專家學者、客戶等發放調查問卷搜集情報信息。通過該種方法,了解客戶需求情況以及同業信息。該種調查法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調查問卷的設計與調查對象的選定是否合理。
樣品調查法,該種方法通俗的講就是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拆了研究一下再裝好。對于銀行來講,就是要使用競爭對手的產品。樣品調查法要求信息工作人員去競爭對手銀行,親歷辦理的全流程:對手銀行業務人員對于該產品的介紹,以下有幾個問題可以提問:產品的功能是什么?產品的風險,你們是如何控制的?產品的收益是能達到多少?產品是如何運作的?購買產品,客戶需要付出什么?情報搜集人員需要點滴記錄對手銀行經辦業務的全過程,將一些申請表格和與銀行簽訂的協議等全部留存并復印。親自使用產品,體驗產品的功能,并且進行詳細的記錄;對于理財型產品,持有至到期能達到什么樣的收入?“故意找茬”,故意提出一些對方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要終止使用該產品,看對方是如何保留客戶以及如何做出處理的?產品權利憑證故意說成是丟失了,對方如何處理等等。最后形成全面的產品使用報告,并與本行相應的產品進行比較分析。
觀察法是從現場觀察競爭對手以及本行服務而獲得有價值情報的一種情報獲取方式。觀察法的特點是被觀察對象并不知道正在被觀察。基于此種特點,觀察法也可以稱為“暗訪”。觀察并不是隨便的看一下,在運用觀察法之前,要建立評價標準,確定觀察哪些方面。下面筆者給出了一張觀察評價表格。
溝通也是一種常用的競爭情報搜集的方法。該種方法特別適用于商業銀行基層員工。用心服務要求銀行員工必須與客戶進行有效地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客戶的需求,也可以了解到同業信息,比如有的客戶說:“在某銀行,人家怎么怎么樣”。因此,銀行員工不僅僅是提供服務的主體,同時能提供大量的競爭情報(客戶需求、同業信息),更是創新的主力軍。如果基層員工能夠經常思考:如何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如果我是客戶,我最需要什么服務?并將自己了解的信息與思考所得通過一定的渠道,提供給競爭情報搜集部門。所以這種方式的關鍵在于:由下而上信息流的暢通。
三、競爭情報加工與整理
通過上述的步驟,可以得到初步的競爭情報,接下來,就需要信息工作人員,進一步將情報加工與整理。舉個例子:同業占比情報的提供,其信息源是人民銀行每個月所出具的統計報表小冊子,統計報表中是按各家商業銀行分別顯示,那么就需要信息工作人員將所有商業銀行的數據信息進行比較與計算,從而才能得到本行的同業占比,比如一般性存款的同業占比,貸款新增額的同業占比等信息。
由上述的這則例子可以看出,競爭情報加工與整理在整個情報工作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實質是對有用信息篩選和有序化的過程,在前一環節所收集與獲得的有關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企業自身的散亂、零星的數據與信息的基礎上,根據銀行的競爭情報需求,把符合既定需要和可能符合標準的信息挑選出來,再根據研究或工作的需求和目的,按一定的原理和方法排列使之有序化。
四、反饋與溝通
通過上述的步驟,可以得到有用的競爭情報。接下來的工作,需要信息工作人員將競爭情報提供給決策者、相關需求部門與人員。利用好這些競爭情報,才能使得競爭情報工作變得有意義。那么如何利用這些競爭情報呢?下面給出的是筆者的觀點:
競爭環境情報主要是PEST信息搜集與分析,通過PEST分析可以確定銀行所面臨的機遇與威脅,銀行自身情報結合競爭對手情報可以確定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因為優勢和劣勢是相對而言的。綜合上述信息進行SWOT分析,其總體的思路是:利用優勢、克服劣勢,抓住機遇,消除威脅。具體可以應用于決策在五個方面:(1)業務決策:利用競爭情報可以幫助管理者、經營人員進行業務決策,比如:確定重點營銷對象;制訂信貸準入、退出等信貸政策。(2)WT策略:該策略就是“劣勢—威脅應對”策略,主要是優質服務差異化策略與跟進策略(模仿導入型創新)。跟進策略(模仿導入型創新),比對競爭對手產品與銀行自身產品(風險水平與收益率、易操作性、技術水平等),建立標桿,學習、模仿并趕超,主要思路就是跟隨—跟進—趕超。(3)TT策略:該策略是“運用技術—消除威脅”策略,商業銀行必須要關注技術情報,主要在于計算機技術等在銀行業務的應用。(4)需求導向型策略。其主要思想是:發現客戶牢騷等未有效滿足的需求或者是潛在需求—思考—改進與創新策略,才能有效滿足客戶需求。(5)(S-W)O緊扣區域經濟脈搏策略(利用優勢、克服劣勢,抓住區域經濟發展機遇)。該種策略的總體思路是:利用競爭情報,了解并整理出政府的區域性經濟發展方向、方針、政策等等。以地方政府建設為中心,提供相應的產品與服務,緊扣區域經濟脈搏,必要的時候要進行產品創新、服務理念創新以及與之相匹配的業務流程創新。
上述四個步驟形成了銀行競爭情報工作的一個循環,伴隨著商業銀行競爭的加劇以及PEST分析等大量信息,銀行最好能夠利用計算機技術,逐步的建立競爭情報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有效的收集基層員工反饋的信息,同時競爭情報系統與商業銀行創新系統共享信息,便于進行創新。
在本文的最后,用比爾·蓋茨在其著作《未來時速》一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將您的公司和您的競爭對手區別開來的最有意義的方法,使你的公司領先于眾多公司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信息來干最好的工作。您怎樣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將決定您的輸贏?!?/p>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企業情報 情報收集 原則 方法
一、企業情報的收集目的
企業情報也叫商業情報、工商情報、經營情報。
1.為發展新產品提供依據
通過技術經濟分析和市場調查,可以使企業了解相關產品的技術經濟效果、銷售情況、發展趨勢,從而使企業能夠及時開發新產品或調整產品的發展方向,從而在市場上取得有利地位。
2.為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提供依據
如何采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新工藝、新技術,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是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收集了充足的競爭情報,可以使企業采用最新的技術、最新工藝,生產出最新的產品,占領市場。
3.為制定科技政策提供依據
情報工作在為領導制定重大技術決策服務時,可以解決產品質量低、品種少、消耗高的問題,促進本企業本部門的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服務,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4.為供銷計劃業務部門制定供銷計劃,進行市場預測提供依據
在經濟競爭中,市場千變萬化,企業要隨時掌握市場脈搏。企業制定供銷計劃,要對市場進行預測,比如產品花色品種的取代,產品質量的上升程度,價格的波動,用戶的動態,本企業產品的銷售前景等。從而為企業制定供銷計劃,進行市場預測提供依據。
二、企業情報的信息來源
1.企業內部部門和員工
企業內部信息是最為可靠和有效的情報信息來源之一,通常包括員工素質、技術應用以及財務狀況等信息。通過對內部部門員工的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實力,認識影響到企業競爭實力的重要因素。
2.競爭對手
由于競爭的針對性和對抗性,來自競爭對手的信息是企業最為關注的,也是最為難以獲得的。但是,通過收集競爭對手進行的商業活動、展覽以及公開的商業報表等信息,可以從中了解到對手的產品、技術、價格、銷售等方面的信息。
3.政府部門和行業機構
國家的政策、方針、法規的制定對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來自政府部門;而關于行業的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產業特征等行業信息的初始來源是行業機構。因此來自于政府部門的宏觀經濟信息和行業機構的行業經濟經濟信息也是企業所必需關注的。
4.文獻情報源
各種載體下的專業文獻是對社會生產某一方面原始信息的加工處理,包括年鑒、企業名錄、專利、行業報告、科技報告、會議記錄等。由于文獻的系統性比較強,所以信息處理的簡單化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5.互聯網
互聯網是現代信息交流與收集的最佳平臺。通過互聯網,企業可以用較少的費用信息,同樣可以用低廉的費用和時間獲取各種競爭性信息。特別是隨著文獻載體信息資源和各種專職信息機構的信息資源在網上的再現,通過互聯網,將可以獲取多種不同的信息。
6.專職情報信息服務公司
從專職的情報信息公司獲得信息表面上是要增加收集信息的成本,但是由于服務公司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獲取的信息通常會更具有針對性和及時性,尤其是對沒有設置獨立情報部門的企業,借助情報信息服務公司是明智而且可行的。
7.數據庫
數據庫資源是現代信息資源的一種主要發展形式,數據庫可以采用光盤、軟磁盤、硬磁盤形式記錄和傳遞。數據庫的最大優點就是檢索效率高,復制成本低,尤其是光盤載體的數據庫以其低廉的復制成本深受用戶的青睞。
三、企業情報的收集原則
1.有針對性的收集
明確要解決什么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哪些信息,這些信息需要的時間是何時,它們提供給何人,該從何處獲得。解決了這些問題,在后面的情報收集工作中,只要堅決貫徹就能做到有針對性了。
2.系統的收集
在收集情報時不僅要注意信息的質、信息的量,還應該注意信息收集的系統性。系統的信息可以提高信息的質量,使得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通過信息之間的相互聯系來判斷信息的真偽,來進一步進行推理,得出比較合理的結論,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全面的收集
只有收集的信息全面,才能了解所要調查的有關國家環境、行業信息、競爭對手的詳細情報,使信息真正能為企業所用。
四、企業情報的收集方法
1.公開資料的收集
公開資料的收集是指搜集同競爭對手相關的一切商業數據。應充分利用各圖書館館藏資源,也可利用國內聯機檢索、國際聯機檢索及INTERNET檢索;可訂閱或瀏覽相關的報刊、雜志、行業協會出版物、各部門對外公開檔案、工商企業的注冊資料、上市公司的業績報表、競爭對手的產品介紹、企業招聘廣告、展銷會、信用調查報告、購買專業調查機構出具的報告等。
2.市場調查和實地調查
市場調查和實地調查是指對現場參觀訪問、調查、詢問、搜集實物樣品等情報收集活動的總稱。較常用的方法是:參加各種展銷會、展覽會,直接去了解競爭對手的各類信息。也可以委托專業的咨詢調查公司進行。其次,在市區,經??梢娨恍┠贻p的女士在做市場調查,她們手拿問卷提綱,向過路人提問,涉及的問題大都與企業經營的范圍無關。此類做法明為材料的積累,但實質遠遠超出了商業競爭情報的范圍,目的隱晦,頗堪玩味。
3.廣告策劃
廣告策劃這是通過廣告公司來了解競爭對手的一種手法。據了解,某家即將投產的飲料公司,他們向不少廣告公司投寄了一份要求協助該公司“整體策劃”的宣傳材料。此材料的最后一項,他們對廣告公司是這樣要求的:“請選擇一家知名的飲料生產經營企業作為假想中的競爭對手進行銷售形勢分析”。要求提供“假想中競爭對手”的資金、設備、人員、價格、銷售范圍、銷售方式、生產成本、銷售成本等近百項調查項目。而且,在材料中還特別說明:“策劃材料反饋后,經調查如其中60%以上可靠真實,就此單項即付創意費2萬元”。這家飲料公司的手法就是利用公開的“整體策劃”形式來搜集競爭對手的資料。
4.反求證法
凡求證法就是通過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拆卸研究。其目的首先是研究對手的產品是否有仿冒之嫌;其次是研究對手的產品中有否值得借鑒之處。例如,日本某發動機生產廠商就是委托本市某商務調查公司,凡是我國新生產的摩托車發動機,均委托該公司購買后寄往日本,以供其研究。
5.人際交流
人際交流是指通過人際交往獲取企業競爭對手的情報?!案偁幥閳笕藛T感興趣的是與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人建立友好關系”?!皝碜杂谌说那閳髣儆跈C器情報”,人際交流的方法很多,朋友之間的交往,老同學、老同事之間的聊天、聚會、喝茶,這些看似漫不經意的談話,只要你是個有心人,就會得益非淺。
6.專業化
不少外國的跨國公司、集團公司、大商社為獲取世界各地最先進的與本企業相關的科技情報,在全球廣泛設立辦事處。其主要職責,就是搜集科技情報,或搜集最新的市場需求。在我國各主要大、中城市,也不乏此類辦事處。
其次,辦事處廣招兼職人員,名稱有多種。如:商務談判代表、商務拓展代表、客戶服務主任、市場調研主任、公關協調主任等,這些人大都是企業情報人員。他們以不起眼的身份,將觸角廣泛地伸向社會各個角落,伸向競爭對手的方方面面。他們的工作原則是“廣種薄收”,只要從中收到一兩份有價值的企業情報,企業的利潤就會成倍、成十倍、甚至成百倍的翻番。
再次,這些大公司、大集團會以與本公司毫不相干的名稱成立一些小公司去與競爭對手搞合作、聯營等。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會將對手的情況摸得清清楚楚,上至領導層的基本情況,下至員工的喜怒哀樂,直至對手公司的全部運作狀況,他們都了解得一絲不差。此種做法相當專業,所派員工也要經過專業的培訓。
參考文獻:
[1]王知津主編:競爭情報[M].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2
競爭性情報才是企業家進行戰略決策所需要的信息,每個企業家都會為其獨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們都會自然地把決策建立在競爭性情報的基礎之上。如何獲得競爭性情報、如何利用競爭性情報自然成我們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競爭性情報、企業戰略
競爭性情報的獲取對企業的戰略決策的意義最為重大,它可以在產品設計、產品價格、產品生產乃至銷售服務各個階段為企業制定進行商戰的策略起到幫助作用,直接針對競爭對手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同樣道理,可以被競爭對手關注的商業秘密也就成了企業需要特別警惕的地方,加強保密的意義甚至比安排獲取競爭性情報更為重要。競爭性情報的泄露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同樣具有毀滅性打擊的可能。
競爭性情報便在企業決策和企業管理中存在明顯的兩面性,刺探獲取競爭對手的情報和保護自己的商業秘密都是企業要采取的行為和措施,也是一件細膩的行為。在情報學的研究中,獲取情報的手段或防護性措施都是并存的,他們是對等的兩個方面。
競爭性情報的這種對等性往往被忽視,因為獲取對方情報的任務只需要少數幾個人便能完成,而情報保護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行動才能達到效果的。企業如果成立管理競爭性情報的專門部門的話,一定要給予足夠的授權,在保密企業機密方面有更多的投入和支持。
競爭性情報的范疇
信息時代的企業發展的特征是速度加快,企業成長的速度和衰敗的速度都在加快,幾年的功夫互聯網便在世界各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美國的雅虎、中國的搜狐等等,而迅速成為昨日黃花的也數不盡數。究其原因與信息流動的速度是極為相關的,特別是企業在經營模式上上的迅速跟進,使得“馬太效應”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也非常突出地得到映證。
競爭的日益加劇、企業發展速度的提升、成功與失敗都在迅速放大,競爭性情報也就自然成為廣受關注、為企業所青睞的重要活動,成為企業進行無形資產管理的重要部分。傳統的信息服務者如圖書館、科技情報研究所也都紛紛借此機會把他們的服務市場化,以體現更好的社會價值。
商場如戰場,企業通過獲取競爭性情報,獲得關于市場、產品和服務的信息,特別是關于競爭對手的信息,便可以形成更好的定位、開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服務,甚至出手收購對方,達到擴張企業的目的。
競爭性情報的研究或服務,并不是建立在盜取企業機密的基礎之上的,著眼點更放在企業的長期發展方面,通過對競爭對手的研究,為企業制定發展戰略,判斷與其他企業建立何種關系中發揮作用。
■關于產品的競爭性情報
產品是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也幾乎是企業展開競爭的起點,產品方面的創新給企業帶來的市場機會也就不能低估。圍繞產品所形成的競爭性情報需求是非常強烈的,任何企業都會關心處于同一細分市場中的競爭對手的產品策略和發展方向。
圍繞產品的競爭性情報包括產品的功能、外觀、成本、價格、工藝、生命周期等等。其中最為隱蔽的是生產工藝,功能、外觀可以通過購買產品的樣品來掌握,而生產工藝往往是企業的機密部分,而且對生產成本的影響很大。
化工、醫藥、飲料、飼料等產品中的配方則是特別重要的競爭性情報,這些領域的配方試驗成本甚為高昂,但得到配方和工藝后,進行模仿的成本卻非常低廉。配方便是這些領域中最為重要的競爭性情報。
產品的市場預測、盈利機會是企業決策所關心的競爭性情報,較之上述內容有更高的戰略意義,這些情報的收集成本同樣很高,企業的裂解與這些情報的泄露有密切的關系。
■關于服務的競爭性情報
服務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利器,IBM從97年進行戰略調整,開始轉變成為服務提供商,到目前其顧問服務方面的營業收入已占到整個收入的1/3??蛻絷P系管理系統被企業廣泛接受,成重要的發展項目也與服務理念的提升有直接的關系。
于有形的產品不同,關于服務的競爭性情報更難于獲得,也更難于模仿。其中所包含的知識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的成分,不僅僅存在于條中之中,而更多地存在于整個企業文化之中。服務所形成的競爭優勢,建立在長期的培訓和熏陶之中。
關注服務方面的競爭性情報,需要對目標對象進行全面的研究分析,掌握其服務規范、服務流程的精要,同時還要包括收集其企業理念,從其員工身上的言談舉止中獲得需要的情報,從其客戶那里投射來的信息也同樣重要。
圍繞服務所收集到的競爭性情報,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對建立正確的戰略方向也更為重要。服務的執行者必定是企業所聘用的員工,要獲得關于服務的競爭性情報,最好的手段便是對其員工的行為進行跟蹤分析。
■關于投資的競爭性情報
企業間的任何競爭優勢最根本的來源是投資,企業的產品、廠房、設備、設計能力都是投資所帶來的回報,資本的投入醞釀著競爭優勢的增長。競爭對手的投資行為自然是最受關注的競爭型情報,而且由于投資、收益及其它財務指標更是企業運行的商業秘密,這些情報的獲得更加困難。
企業的投資行為包括產品的升級換代、生產設備的革新改造、生產工藝的優化調整、人力資源的吸納與變動。這些投資行為中,有些甚至只會體現在企業內部,比如生產設備、生產工藝、人力資源狀況,可能永遠都是企業的商業秘密,企業的在這些方面的投資可能永遠不會公布。
擁有自主品牌產品的企業在產品方面,自然會采用銷售一代、開發一代、構思一代的產品策略來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進行開發研制的產品便是最為重要的競爭性情報,掌握產品投放市場的先機,或在性能上超越競爭對手,都是制勝的關鍵。
生產設備及工藝方面的投資非常隱蔽,而這兩方面對企業的成本控制、品質保證又影響重大,是非常寶貴的競爭性情報。在引入外資企業、發展私營企業的市場環境中,人力資源的投入已經不可能通過職稱調查來判斷企業的投入了,人才的競爭策略同時也就成為更受關注的競爭型情報。
獲得競爭性情報的途徑
與商戰中的價格戰、服務戰、品牌戰等爭奪戰一樣,競爭性情報也是一種激烈的信息戰。有的企業甚至采用諜報工作方法,挑選工業間諜來獲得競爭對手的商業秘密。其實把工業間諜與競爭性情報的獲取等同看待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對企業在信息戰中取得成功也是一種誤導。
雇傭工業間諜的確是獲得競爭性情報的一種手段,但那是一種違背法律規范的行為,企業要冒承受法律懲戒的風險。實際上,從企業公開的信息中,也可分析整理出非常有價值的競爭性情報,這些可以用到的渠道包括互聯網上的資訊、技術交流中的報告、展覽會上的表現、市場調查中的數據等等。
競爭性情報的研究最重要的是確定出哪些信息對企業決策是有價值的,這些信息可能被在哪些場所,哪些媒體上。企業中總是存在一些喜歡炫耀的人,把本來屬于商業秘密的事情當成是提升企業價值的內容到處宣揚,邀請其他部門同事或合作伙伴參觀。這些人也會把本來應該保密的內容,不經意地流露出去。
商戰畢竟不同于真正的戰爭,企業在競爭性情報方面所投入的資源和研究不可能與戰爭中的情報活動相比較。每次戰役或戰略獲勝的只有一方,而企業間的競爭更是長期的行為,打敗競爭者需要的是持續發展,所以競爭性情報對最大貢獻更在企業的決策支持方面。
■來自互聯網的競爭性情報
互聯網可以說是信息時代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容器,已經成為企業擴散自己產品和個人宣泄思想的場所。許多網站還開發出非常方便快捷的搜索引擎,使我們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變得非常方便。
互聯網上的信息具有很好的時效性,速度非???。把互聯網作為競爭性情報的信息源,關鍵要掌握搜索工具和進行分析整理的手段,上面已經把應該列入競爭性情報的信息作了分析,這里重點討論搜索工具的使用。
以注冊網站為線索的包括新浪、搜狐等,配備了搜尋機器人采集網站信息的有Goolge等,這些搜索引擎所得到信息都是公開與網站上的。利用簡單的關鍵詞進行組合,便能找到大量的信息。
Dialogue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一些專業的信息數據庫,其內容更為專業,設計企業產品、價格方面的或科技文獻的內容更為準確,也成為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檢索查詢的平臺。這些數據庫中的內容是更為有價值的數據來源,可以進行比較深入的挖掘分析。
■技術交流中的競爭性情報
技術成就的宣揚應該是人的天性,技術人員或市場人員都喜歡把最新的技術成果作為產品的賣點來宣揚,從市場角度來看也無可厚非。但技術交流中,卻含有很多屬于競爭性情報的內容。技術人員的交流中更可能會無意識地把本來應該保密的情報泄露出去。
在技術交流的場合,技術人員往往會忘記為企業保密。這是因為有的企業本來就沒有技術保密的指引,有的技術人員需要利用技術交流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而有的技術人員甚至會為自己掌握的技術尋找市場。
利用技術交流會收集產品和技術方面的競爭性情報是成本非常低廉的做法,進行適當培訓,派出或委托略懂技術的人員參加技術交流會,便可能大有斬獲。其實,技術交流會上的新技術,很多都是沒有進入市場的,技術含量相對較高,對企業長期發展策略的影響更甚,其情報價值也就更高。
來自技術交流中的情報主要包括產品的功能設計、工藝方法、材料特性等內容,對于企業調整發展戰略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進行競爭性情報研究或服務,不能忽視這一渠道。
■展覽會上的競爭性情報
展覽會是企業進行產品比拼的最佳場所,也是競爭性情報的最好來源。展覽會上,企業都會將最新的成果拿出來展示,在向客戶展示自己的產品的同時,許多屬于競爭性情報的資料也被公布出來。競爭對手的產品狀態幾乎可以一覽無余,只要細心收集所獲一定不菲。
利用展覽會進行競爭性情報的收集非常容易進行。因為參觀者甚眾,企業不容易分辨參觀者的身份,其資料發放也是公開和無限制的,以任何身份幾乎都可以獲得產品資料,甚至關于產品功能的詳細說明書。幾乎沒有任何企業注意到在展覽會上的保密措施。
當然從展覽會上獲得的資料需要進一步的分析整理,甚至跟蹤調研。從競爭性情報分析的角度來看,不僅僅要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市場調研,甚至要對來自于競爭者的產品進行市場調研。也包括成本估算,技術含量的分析。這些更深入細致的情報研究所得到的報告,對企業決策具有重要的支持意義。
許多企業都缺乏如何參展的經驗,參展人員的反情報意識就更為薄弱了。從展覽會上獲得產品情報的身份包括客戶、記者等等,以分銷商的名義拿取資料是更為透徹的做法。展覽會可以說是成本最為低廉的競爭性情報來源。
■市場調查中的競爭性情報
市場調查、市場分析是企業進行決策的重要步驟,已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一些建立了市場部的企業一般都有進行市場調查的行為。一般來說市場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為自己的產品進行市場定位、價格定位和渠道定位,是展開銷售和制定市場策略的前奏。
利用市場調查獲得競爭性情報可以是市場調查的另一個作用,把自己的產品與競爭者的產品進行比較更能幫助企業確定市場策略,對市場的發展有正確的預期。進行同比研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參考性。
市場調查所得到競爭性情報還可以包括品牌分析、服務分析、客戶滿意度分析等多方面的資料,通過市場調研來研究競爭對手在這些方面的表現,展開產品之外的競爭是企業發展戰略的新發展趨勢。
服務和客戶滿意度兩項指標是競爭性情報所需要特別關注的方面,通過市場調查的問卷設計的、調查者抽樣安排,便可以很方便地獲得相關的情報。利用市場調查展開競爭性情報的研究活動,更好地提升了市場調查在企業發展的作用和價值。
■競爭性情報與策略聯盟
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參與者力圖獲得更多的資源,獲得資源的重要途徑包括企業間的合作,通過合作來分享各種資源,形成更為有利的競爭鏈。現在聯盟策略已普遍為企業接受,成長中的小企業有自己的聯盟政策,處于競爭關系中的企業也有聯盟策略。
競爭性情報也可以使這些聯盟者可以分享的資源,由于競爭性情報具有一定的隱秘性,獲得競爭性情報需要相當多的投入,且不說直接采用間諜手段的工業間諜的成本,即便從公開的信息中分析出具有價值的競爭性情況也成本不菲。國內最近也開始出現為企業獲取市場情報的專業人士,他們需要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是企業雇傭的“神秘人”,年薪已超過10萬。
競爭性情報不僅僅可以由聯盟企業拿出來分享,也可以進行更高層次的合作,聯合收集、分析、整理和利用競爭性情報。由于競爭性情報的貢獻也在支持企業的戰略決策,與聯盟策略是一脈相承的,聯盟企業更有分享競爭性情報的必要。
企業聯盟中如果存在競爭傾向,競爭性情報又變得需要特別給予重視,在向合作伙伴公開自己的資源時,需要保護好自己的企業機密。
保護企業機密
■保護企業機密的價值
競爭性情報是關乎企業發展的決策性情報,獲取競爭性情報的價值有多大,相應地保護企業機密的價值就有多大。由于企業的在產品、服務、投資等方面的實際投入比情報挖掘的投入更大,企業機密的保密價值肯定還要超過獲取競爭性情報的價值。
獲取競爭性情報與保護企業機密是相對立的兩個方面,有許多企業機密如果不為競爭對手掌握,對于其他人來講是沒有什麼價值的,所以也很容易被第三方人員獲取,比如客戶、顧問公司、媒體的記者、合作伙伴等等,這些都是非??赡苄孤┢髽I機密給競爭對手的渠道。
企業離職的員工更是企業機密最大泄漏點,他們可能有對企業不滿的情緒,根本不會承擔為企業保密的義務,而且也特別容易被競爭性情報的收集者作為接近的對象。這些離職的員工手上甚至擁有企業的核心機密文件,即便其職位非常低,只是一個普通的清潔工。
保護企業機密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是保密的意識,然后是制度,再者是對制度的檢查執行,在有員工離職的情況下,對重要系統中的密碼的修訂變更等等。當然,也不是說要在企業里成立內務部來監視員工的行為。
■與員工的合作
競爭性情報的傳播有兩條渠道,公開的新聞、展覽會上的展品等是進行競爭性情報的收集對象,另一各方面如果從企業內部獲得,其情報更準確更隱蔽。事實上企業員工成為競爭性情報的泄露者并不鮮見,當員工掌握了企業的運作機密,而有對企業不滿時,企業的任何保密措施都可能失效。
保護企業機密首先要從員工做起,包括對員工進行職業道德指導、保密意識的培訓、建立保密制度,甚至簽訂保密協議。堵住這一漏洞對任何企業都更為重要,在國防、金融、科研機構中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是比較普遍的做法,一般的制造型企業可能就不太熟悉這方面的運作。
我們可以假定一般來講員工會遵守公司的制度,泄密往往是不經意間的事,制定制度、加強培訓是請員工為企業保密的首要任務。企業保密制度需要體現在文件管理、樣品管理、技術改造項目的管理中,使員工能不斷形成和加強為企業保密的意識。
簽訂保密協議就更全面的規定了員工在為企業保密方面的責任,保密協議主要規定不得將受管制的文件轉播給第三者,不得將樣品攜帶給第三者,不得陳述自己承擔的研究課題等等,同時也要規定在出現泄密事件時,員工所要承擔的責任。
■與合作伙伴的合作
行業劃分導致供應鏈的形成,供應鏈中企業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共同合作參與市場競爭的關系。任何企業都以自己的合作伙伴,包括供應商、經銷商以及最終客戶都是企業的合作伙伴,甚至同時競爭者也會結成戰略聯盟而成為伙伴。
伙伴之間自然存在商業活動,甚至共同投資、整合資源完成技術研究項目,這些合作中都存在大量有價值的競爭性情報,在合作圈外轉播的話都會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對企業發展是一種打擊。
那么,那么是競爭情報呢?
競爭情報(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經過篩選、提煉和分析過的,可據之采取行動的有關競爭對手和競爭環境的信息集合。
根據SCIP (競爭情報專家協會)的定義,競爭情報(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是對整體競爭環境和競爭對手的一個全面監測過程。通過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業競爭中有關商業行為的優勢、劣勢和機會的信息。
競爭情報與信息不同之處在于它包括了把分散的有關競爭對手的信息、資料轉化為相互聯系的、準確的、可使用的知識的分析過程。這些經過分析處理的知識能使主管人員清楚了解有關競爭對手的地位、績效、能力和動機
在現實中,世界重量級公司利用情報獲勝的實例并不罕見,IBM跟隨蘋果電腦進入市場,而最終改變IBM業務;微軟公司36小時內做出掌上電腦的促銷決策而給PALM致命一擊;柯達固執地聚焦現有感光膠片而避免同索尼、松下產生直接競爭。據統計,世界前100強公司均有情報部門,情報滲透于公司每個分支機構??梢姼偁幥閳缶哂蟹浅R话愕囊饬x。
對比國外的發展,中國CI的水平相對落后。我們認為,主要由四個方面的原因造成:
首先是國內市場調查行業研究起步較晚,沒有經驗。競爭情報是在市場調查行業發展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一種新興業務,從某種角度上說它與市場調查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國內市場調查行業的成熟程度直接影響著競爭情報的發展狀況。
其次是觀念上的差距。國內企業往往在情報搜集方面存在一種誤導:不作充分調研,不作系統的分析,經常憑想象作事情,缺少長期的情報的積累。
再者,缺乏專業競爭情報系統作為整個競爭情報工作的支撐平臺,情報工作普遍存在不系統、分散、難于管理,將大量精力耗費在信息收集方面等問題。
同時,缺乏職業CI經理人,情報工作的方法比較落后。目前,國內企業比起前些年競爭力提升不少,但相對國外企業,在操作手法上還欠缺規范,缺少專業的CI經理人。
比較目前國內外對競爭情報人才的需求,我們發現,美國的競爭情報從業人員在50萬左右,年薪一般在8萬美元以上。相比之下,根據中國競爭情報研究所的統計,中國目前對競爭情報人才的需求在15萬人左右,而從業人員只有4萬—5萬人,缺口已達10萬人以上。
巨大缺口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加劇。由于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逐步認識到競爭情報的重要性,大量需求優秀的CI經理人。CI經理人通過對公開材料的調研、分析等正當手段獲得信息。從某種意義上講,分析能力是CI經理人的價值所在。
國內企業除去對職業CI經理人的大量需求外,還急需建立實用有效的情報管理支撐平臺――企業競爭情報系統。
那么什么是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呢?
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基于企業內聯網、外聯網和電子商務網的信息環境,全面整合現有技術和信息資源,為企業建立強大的情報中心提供有力支持。它跨越情報的數據層、知識層和決策層,將原始信息層和企業決策層有機的聯系在一起,使原本毫無結構、零散分布在企業內外的信息、數據成為能夠指導企業決策的體系明晰、邏輯緊密的競爭情報。同時,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將整理有序的情報加以存儲,配合自身豐富優秀的檢索功能,成為企業的知識系統,為企業提供內部業績評估、外部環境檢測、戰略決策等強大堅實的企業發展運營支持。
[關鍵詞]競爭情報 問卷調查 企業
[分類號]G359.2
1 研究背景
競爭情報(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引入中國已過15年,競爭情報界專家作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引進國外很多先進的理念和方法,競爭情報理念廣泛傳播愈來愈引起企業的重視,但競爭情報在中國的實際應用情況如何呢?
前些年,先后有專業機構和媒體對其實施情況做過調查。如2004年,道鷹孚市場研究院與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競爭情報分會(SCIC)聯手發起了有關中國競爭情報行業發展及趨勢的研究,內容涉及CI國際交流、CI教育與培訓、CI企業應用狀況、CI咨詢、CI工具以及行業管理等。同年,《中國經營報》以國有大型企業中CI工作部門的設置、人員組成結構及高層對此項工作的態度等諸多現實問題為切入點,對企業內部競爭情報工作運作狀況進行了調查。兩份報告都得出來這樣的結論:企業的規模不同導致了企業競爭情報應用水平的差距;企業決策者對競爭情報的重視程度決定了競爭情報在企業的不同生存狀態。
在國外,也有機構對競爭情報在企業的應用情況感興趣,開展了各種調查。早在1999年,匹茲堡大學的陶慶久和John E,PresCott就曾聯合SCIC對其會員開展中國競爭情報實踐調查(不單單包括企業,還包括很多研究機構),報告從CI從業者如何感知外部環境、競爭情報項目的管理和結構、競爭情報的人員特征、競爭情報的產品和服務等方面作了分析。在2005年美國競爭情報協會(sCIP)聯合Cipher公司開展的全球競爭情報現狀調查中,來自全球的SCIP會員對問卷中關于競爭情報流程的規劃、收集、整理、分析、傳播等不同環節的問題作了回答,這里大多數的被訪者花費大部分時間用于二手信息源(出版物、網絡等)的收集和分析,一手信息源(人際情報)主要來自企業內部員工。2006年,Fuld&Company公司了關于公司競爭情報項目的全球調查白皮書,報告從行業分布、地區差異、匯報體系、預算差異、年限差異等方面分析了處于不同階段的CI項目運作狀況。
為了解競爭情報在中國企業的實施現狀,筆者結合對107家有效樣本企業進行的網絡問卷調查,對照比較近5年國內外研究機構所做的主要企業競爭情報調查(見表1),力圖從定性和定量兩個層面分析,闡述中國企業競爭情報的現狀及發展情況。
2 調查過程
本次研究在選取傳遞媒介時,選取一種新興的信息收集和處理方式――網絡調查,它是一種借助專業的網絡調查平臺進行問卷創作、問卷管理、問卷宣傳、問卷分析的新型調查方式,彌補了常規紙質問卷調查的不足,具有調查成本低、問卷回收率高效及時、調查數據準確科學等優勢。
通過比較,選擇知己知彼網站(/)展開此次調查,該網站除定制特殊問卷外其他功能基本免費,支持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矩陣題、問答題等題型,可設置必答題和選答題以及跳題邏輯,可對問卷設置注解。在問卷設計完成后,可通過電子郵件、IM等邀請參與答卷。在問卷統計分析中,支持標準問卷分析、交叉分析、圖表統計等,也可將數據導入EXCEL和SPSS做專業分析。選擇這個網站主要是由于知己知彼對于免費會員可支持的功能更符合本次調研的要求,如提供問卷結果的密碼保護、支持問卷統計的SPSS下載等。與其他調查平臺相比,知己知彼網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不支持答卷地理位置統計、不支持量表題和排序題等,但知己知彼網站有更多可免費享用的功能,足以弱化其不足之處。利用這個網絡調查平臺,筆者于2009年1月-2009年5月選取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樣本企業開展了該調查。
3 中國企業競爭情報發展現狀概述
3.1 有近2/3的企業在不同程度上設有CI部門
盡管競爭情報引入中國的時間不長,但本次調查顯示,有68.3%的企業在不同程度上設有CI部門。其中,23.4%的企業設有專門的CI部門,這個比例比2004年中國經營報的統計結果(15%)提高了7個百分點,略低于2005年SCIP調查的全球平均水平(31.9%)。與SCIP統計結果類似,44.9%沒有專門的CI部門但具有CI職能的企業中,排在首位的CI職能部門為市場營銷部,占60.4%。這與1999年美國陶慶久和John PresCott做的調查有很大不同,33%的被訪者企業的CI職能落在規劃部,32%在圖書館或信息服務部門,僅15%在市場部,盡管兩次調查樣本選取范圍不同,但仍反映出在10年以前企業的競爭情報職能主要是為計劃部門服務,如圖1所示:
3.2 企業普遍比較重視CI,CI工作多穩步推進
企業對競爭情報工作的重視程度是與情報工作的效果密切相關的,競爭情報只有得到企業的重視才能不斷提高情報工作的質量,反之亦然。在具有CI職能的企業中,有84.9%的企業都比較重視或非常重視競爭情報,這與企業近年來CI發展情況調查結果相一致,大多數企業(65%)呈現穩步推進,12%的企業CI工作正在迅速發展,原地不動和有所減弱的企業占19%,基本與不重視CI的企業比例(15.1%)持平,如圖2所示:
與2004年中國企業競爭情報發展時面臨的首要問題不同,那時候主要障礙為“沒有專業人才”、“領導層不重視”,這一次大多數被調查企業(61.6%)都遇到了“公司各部門信息不暢,情報得不到有效利用”這樣的問題,而“信息準確度低,利用價值不高”的問題依然存在,因此現階段建立情報資源共享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如圖3所示:
3.3 有過半的CI部門不主動提供服務,服務對象主要為市場營銷部門和企業高層
CI部門主動提供服務的意識還不是很強,調查顯示,中國企業的CI部門或具有CI職能的部門有過半(50.7%)不主動提供服務。在對信息的需求上,市場營銷部門(76.7%)和企業高層決策(75.3%)的需求最為旺盛,其次為研究開發部門(54.8%),這個統計結果也與大多數企業將CI職能設在市場營銷部門(參見圖1)相吻合。而在SCIP 2005年的調查中,CI最頻繁關注的行為與本次調查類似,為公司/商業戰略和銷售/商業發展,其次是市場準人決策、產品開發、并購盡職調查、技術發展等,可見全球范圍內企業CI關注的范圍更廣,如圖4所示:
3.4 最受被調查企業關注的是競爭對手情報
在中國企業主要開展的競爭情報中,企業最迫切
關注的是競爭對手情報(82.2%),其次為行業研究(82.2%)、市場調查(80.8%)、宏觀環境(67.1%)和政策法規(65.8%)方面的情報需求,都超過了50%。這與1999年美國陶慶久和John PresCott做的調查有很大不同,那時候中國的CI從業者關注的主要是經濟環境(59%)、客戶(58%)和技術(54%),對競爭對手的關注比例僅占被訪者的35%,遠不如現在。而在SCIP2005年的全球CI調查中,被訪企業最常使用的競爭情報產品是公司調查(85.7%),其次是競爭力對標(78.8%)和市場/行業審計(71.7%),另外有2/3的企業使用早期預警,半數以上對顧客/供應商資料和技術評估感興趣,如圖5所示:
3.5 CI以書面報告為主
本次調查列舉了若干種CI擴散的途徑。其中,書面報告是使用頻率最高的CI形式,為58.9%,其次為email(56.2%)、企業內部網(52.1%),均超過50%,使用頻率最低的為出版物形式(2.7%),由此可見競爭情報主要為企業內部共享信息。與國內的調查不同,SCIP 2005年的調查顯示,E-mail為得票最高的信息形式,使用率占被訪企業的73.1%。與1999年美國陶慶久和John PresCott做的調查不同,由于網絡還剛剛興起,CI在那時的傳播形式主要為書面報告(53%)、簡報(45%)以及個人交往(38%),email在當時僅有23%的被訪者使用,如圖6所示:
3.6 有過半的企業沒有開展任何形式的CI培訓
從企業培訓需求角度看,近一半(48.6%)的企業沒有開展任何形式的競爭培訓,但96.3%的企業有培訓需求,這些需求主要集中在CI案例分析(64.5%)、CI基本方法(63.6%)、CI工具與軟件(53.3%)、國外最新CI動態(50.5%)等。這與2004年道鷹孚的調查結果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對CI工具與軟件有了更大的培訓需求,先前只有被訪企業的1/3左右,可見這幾年CI從業者開始更多地借助于軟件工具進行信息捕
4 中國企業競爭情報發展特征分析
4.1 具有CI職能的企業,CI多處于發展期
在具有CI職能的企業中,企業CI發展越成熟,對企業決策的影響越大。調查將具有CI職能的企業競爭情報分為5個發展階段:①尚未成型期,該階段企業均無專門的CI部門,多數沒有全職的CI從業人員,企業CI經費也多在1萬元以下;②初級階段,無專門CI部門但有相應職能的企業較多,CI經費集中分布在1-5萬元之間;③發展期,該階段企業所占比例最高,達到42.5%,這類型企業一般以大型企業(1 000人以上)為主,比較重視競爭情報;④成熟期,處在這個階段的大型企業較多,且多數有專門的CI部門、CI專職人員在10人以上,有過半企業CI經費超過100萬元;⑤制度化階段,有專門的CI部門的企業居多且CI部門多數愿意主動提供服務。
4.2 半數企業CI從業人員在10人以下
在企業從事競爭情報的專職工作人員10人以下居多,占CI職能企業的50.7%,這類型企業多處于發展期,年經費集中在5-50萬,企業大多重視競爭情報。無全職C1人員的企業仍然不少,占本次調查的具有CI職能企業的34.2%,這類型企業大多數無專門CI部門但有相應的職能,年經費集中在10萬元以下。調查顯示,CI從業人員越多,企業對CI越重視,企業發展越成熟,所獲得的經費也越多,比如CI從業人員在10人以上的企業,大多已步入成熟期,且年經費100萬以上居多。
4.3 企業C1年活動經費有限
從具有CI職能的企業調查結果來看,C1年經費有限,主要集中在50萬以下,占74%,其中年經費在1-5萬之間的最多,占CI企業樣本總數的23,3%。具體分析不同經費區段的企業樣本可知,企業C1年經費越多,有專門CI部門的企業比例越高,企業越重視,發展越完善,從事CI的人員越多。
4.4 國有企業對CI投入最大
盡管競爭情報的概念最初源自國外,但從本次被調查樣本企業的情況來看,國有企業無論從經費來說,還是從專職人員的數量來說,對CI的投入最大,都比外資企業略勝一籌。私營企業與前兩者相比,CI意識還相對比較薄弱。從服務對象來看,雖然三類企業都以市場營銷、高層決策和研究開發為主,但側重點卻略有不同,國有企業更加重視市場營銷情報的收集,而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主要側重于服務高層決策。
4.5 汽車企業對CI投入最大,IT企業CI發展最成熟
從行業角度看,不同行業企業CI發展各不相同。汽車、醫藥、金融、IT行業比較重視CI,因而大多設有相應的專業部門或職能部門,而工業品、消費品、能源、零售貿易、專業服務等行業中CI意識不足的企業比例較高。從經費投入來看,汽車企業經費投入最大,年經費達到100萬以上的比例最高(31.3%),且汽車行業設有專門CI部門的企業比例也最高(50%)。從CI發展階段來看,IT企業發展最為成熟,進入制度化階段的比例已高達31.3%。
5 結 語
與5年前道鷹孚與SCIC的調查相比較,筆者發現競爭情報在中國的實踐仍在不斷推進,重視競爭情報的企業不斷增多,在企業建立專門的競爭情報部門的比例在不斷提升。這個調查結論從近年來召開的競爭情報界會議中也可見一斑,前些年的CI會議主要以理論研究的學者參會為主,近幾年參會的企業越來越多。筆者就近幾年參加的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競爭情報分會(sCIC)年會做了一個統計,2006年企業代表29人(占比36%),2007年企業代表參會38人(占比38%),企業參加競爭情報會議呈逐年緩慢遞增趨勢。
與國外相比,中國的企業競爭情報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這次調查中主要體現在具有競爭情報職能的企業不如國外多,企業競爭情報關注的范圍不如國外廣。同樣用SCIP年會企業的參會比例來做比較就可以發現,如2008年SCIP年會中有56%的與會者來自制造業、電信和技術、醫藥生化保健等(結果大于該比例,11%的“其他”類別可能包含其他細分行業),企業參會比例遠遠高于國內。
不成功的原因很多,收購之前的盡職調查沒有做好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筆者認為,利用好競爭情報的調查方法對一個成功的投資收購至關重要。
投資收購的前提是判斷一間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價值最終體現在企業的發展能力和盈利能力上。但是企業間投資收購的目的各不相同,因此評估企業的價值點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企業的價值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企業的盈利能力。這樣的企業有穩定的收入、利潤以及穩定的現金流,經營管理很正常,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這類企業往往是一些跨國企業為進入一個新市場而瞄準的收購對象,收購之后會基本保持原有的經營模式和團隊;
二是企業的研發能力。這樣的企業具有一定實力的研發團隊和研發成果,或者在某個細分產品取得領先優勢,但市場還沒做開,也即沒有穩定的收入、利潤和現金流,需要資金投入,這類收購案例在IT和互聯網等技術行業較多;
三是企業的生產能力。這樣的企業有先進的生產設備,生產的組織管理和質量控制也做得好,但由于品牌和銷售能力欠缺,企業的整體經營結果不好,甚至出現虧損,比如早些年的科龍,后來一而再再而三被人收購;
四是企業的銷售能力。這樣的企業懂得市場運作,具備銷售人才和團隊,渠道的搭建組織很到位,但由于產品問題或者整體品牌推廣跟不上,從而沒有取得最后的成功,近年來保健品行業出現了較多這類企業。
企業的收購主體往往看中的是企業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研發能力,或者生產能力,又或者是行業的龍頭企業想發展一個細分產品而又不愿意建新工廠,干脆收購一家公司來達到資源整合目的。對于收購前的盡職調查,關鍵看我們需要評估的是哪一方面的能力,然后圍繞關鍵的指標和影響因素進行調研。
競爭情報的調研方法是深入到企業內部挖掘各種信息,通過與企業公開出來的信息進行比較,從而判斷企業的真實價值。比如盈利能力,一般在企業上報給工商管理部門或者稅務部門的財務報表中有反映,但是這種財務報表往往與實際情況有差異,這時候就需要情報調查人員挖掘出調查對象真實的收入、回款以及費用等數據,從而得出真實的盈利情況。
競爭情報的調查方法,通常是在被調查企業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也就是說,能夠在客觀、中立的情形下對一間企業進行審視。較之于收購企業雙方進行的信息交流,不知情的調查更能夠挖掘到被調查對象的真實情況,避免對企業的價值判斷出現偏差。
一般來說,競爭情報的核心調查方法包括:
實地調查 在賽立信今年進行的一個并購案盡職調查中,調查人員以求職方式進入該公司,在該公司實際上班3周。3周時間里,調查人員利用工作與業余時間廣泛接觸生產線上的工人和銷售業務人員,了解生產和銷售情況,知道了公司員工對這家公司的看法和評價,形成的調查報告對客戶的決策起到了關鍵作用。
深入訪問 根據客戶關心的問題,在調查對象內部尋找生產、研發、營銷、采購、人力資源等部門人員,按照提綱要求進行訪問,訪問內容涉及企業價值鏈的方方面面。這種方法的難度在于找人,因為在一個企業內部找到這么多人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方法與技巧,并且要說服訪問對象的配合。
建立渠道 競爭情報除了關注企業靜態信息外,也要關注企業的動態變化情況,決策人員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來判斷一間企業的價值,從而決定是否作出收購,這樣就需要在并購對象內部建立一定的信息渠道,定期反饋企業的諸如新產品、銷售數據、財務情況等。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 反競爭情報 模型 策略
[分類號]G350
近年來,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一些優秀企業通過及時申請專利來應對國際競爭對手的挑戰,保護本企業的技術信息。然而,專利信息是一把雙刃劍,對于申請者來說,它可以用來保護本企業的技術,占領技術市場,同時,它也將本企業的技術、經營等秘密信息毫無保留地展露在對手面前。面對國際知識產權競爭,如何有效保護本企業秘密信息變得尤為重要。只有建立反競爭情報機制,運用競爭情報技術和資源來監測、分析企業的保密信息,并合理利用知識產權手段對其加以保護,我國企業才能在與國外企業的競爭中生存乃至發展壯大。因此,基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反競爭情報研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現實問題。
1 反競爭情報與知識產權保護的關系
知識產權是指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工商等領域,人們基于自己的創造性智力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信譽、經驗、知識所依法享有的專有的權利。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商標、版權和商業秘密等方面的內容。
專利作為知識產權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企業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籌碼。企業僅靠研制出高新技術還不足以擁有市場優勢,只有取得專利保護才能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但是從反競爭情報的角度看,企業在申請專利的同時,也將本企業的技術、經營信息等秘密信息毫無保留地展露在對手面前。競爭對手通過分析公開的專利文獻,可以從中獲得企業研發重點、技術政策和發展方向、經營策略及競爭實力等核心保密信息。
相對于專利保護而言,企業采用商業秘密保護的主要優點是,無須公開便可獲得商業秘密保護。只要某種技術信息或經營信息具備商業秘密的秘密性、價值性和創新性,就能永遠受到法律保護,其事實上的專有權就可以一直存在,不受期限和地域的限制。從反競爭情報的角度看,商業秘密保護主要的缺點是,不具有絕對的排他性,他人可以通過獨立開發、反求工程等手段合法地獲取商業秘密并加以使用。
因此,企業在尋求知識產權保護,爭奪競爭優勢的同時,應建立反競爭情報機制。運用競爭情報技術和資源來監測和分析競爭對手針對本企業所進行的競爭情報活動,并開展一系列對本企業秘密信息的保護活動,盡量減少本企業秘密信息的暴露。
2 基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反競爭情報工作框架
2.1 反競爭情報模型
Phoenix是專門從事企業反競爭情報的咨詢機構,提出了著名的反競爭情報模型――商業情報保護模型,如圖1所示:
該模型認為反競爭情報活動是一個循環過程,由任務、定義保護需求、評估弱點、制定對策、分析和等六個環節構成。
其中,以下四個環節較為重要:
定義保護需求。定義保護需求是指確定哪些信息是企業需要保護的信息。企業必須把敏感的計劃、策略或者項目等讓企業各職能部門進行確定,明確哪些信息是競爭對手需求的信息,并綜合考慮各職能部門的意見,從而確定需要保護的目標。
評估弱點。這一環節的工作主要是尋找自身存在的弱點,確定企業最容易泄露信息的環節,最容易通過哪些部門或哪些員工泄漏。
制定對策。針對自身存在的弱點,提出彌補弱點的反競爭情報對策,并對這些對策進行比較和評價,最后選擇一種最好的實施對策。
分析。主要是對策略實施的有效性、需要改善之處、競爭對手情報手段發生的變化等進行分析,并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實施反競爭情報對策。
2.2 基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反競爭情報模型
Phoenix的商業情報保護模型基于客戶公司領導的特殊任務,能夠對業務進程的所有問題做出回答。在Pheonix模型中,僅考慮競爭對手需求的信息來定義保護需求是不夠的,應從企業自身和競爭對手兩個角度來定義企業需保護的信息;在反競爭情報工作中僅對自身弱點的分析與評估也是不夠全面的,這里的評估與分析應包括自身及對手的評估;在對自身及對手評估的同時,應引入秘密信息安全的風險評估,及時對影響信息安全的風險要素進行排序及計算風險值的大小,以便將對策的成本同核心信息保護的價值對照起來,從而判斷對該信息進行相關保護是否值得。
基于以上的考慮,筆者在Phoenix商業情報保護模型的基礎上,構建了基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反競爭情報模型,其具體工作環節如圖2所示:
3 定義知識產權保護需求
在反競爭情報工作中,定義知識產權保護需求也就是定義企業需保護的知識產權秘密信息。秘密信息的確定要從企業自身和競爭對手兩個角度來進行考慮。
從企業自身考慮,秘密信息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保持競爭優勢的信息。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保持競爭優勢之“根源”也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因此,有關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信息應是企業最需保護的秘密信息。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是其長期發展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能使企業保持持續優勢的知識體系,其對內表現為各種能力的綜合,對外表現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核心競爭力的識別步驟中,要把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與一般意義上的知識產權競爭能力區別開來,其特征主要體現在:①價值性。只有能持續不斷地創造價值的知識產權才具有核心競爭力。這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產權不僅體現在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生產率與更高質量的產品,還體現在對企業低成本優勢的保護作用上。②異質性。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在知識產權集聚形成后產生差異。企業在產品研發時,利用研發產品與眾不同的特性,形成一系列的知識產權,使得企業能突破競爭對手原有的市場優勢。③延展性。只有具備延展性,才能獲得核心專長以及其他能力,使得企業獲得的一系列能力和競爭力能為企業多種產品打開市場提供支持。④整合性。單項知識產權的強大不足以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知識產權必須能與企業的其他能力相互配合才能實現企業的整體協調。
從競爭對手的角度考慮,秘密信息也即是競爭對手需求的信息,競爭對手能從中獲得競爭優勢或對其作出重要反應和決策的信息,也即是企業應保護的秘密信息。相反,如果競爭對手對搜集到的信息不作反應,而且從中未能獲得競爭優勢,這說明這些信息不是秘密信息。對競爭對手知識產權情報需求的分析可以從以下的角度來分析:①通過自身情報需求來推測競爭對手方的情報需求,因為競爭雙方同處一個特定的競爭環境,決定了雙方的目標市場和競爭策略可能趨向一致,情報需求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②通過對競爭對手長遠目標、現行戰略和R&D能力分析專利及版
權的情況,企業內的研究與開發能力,研究及開發人員的創造性、素質、可靠性等方面的技能及知識產權策略等,從而挖掘出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情報需求;③通過企業競爭情報活動來監視和分析競爭對手的情報需求。企業在運用競爭情報活動的收集功能監視和發現競爭對手常用的情報源和情報收集手段的同時,還可以發現競爭對手對何種情報最感興趣。這有助于分析其情報需求,從而監視并發現競爭對手的行動計劃、大致運作方向等極為重要的競爭情報內容,推測其可能已經獲得了己方哪些情報、還需要哪些情報。
從企業自身和競爭對手的角度出發,進行核心競爭力分析和競爭對手需求分析后,企業明確了自身需要保護的信息對象,并以此為依據審視自身信息安全漏洞,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反競爭情報保護措施。
4 反競爭情報分析及風險評估
4.1 反競爭情報分析
反競爭情報分析主要包括企業自身和競爭對手的反競爭情報分析。對企業自身的反競爭情報分析,主要是分析企業自身弱點及面臨的威脅。確定企業最容易泄露信息的地方,最容易通過哪些部門或哪些員工以何種渠道泄漏,企業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及競爭對手利用該信息將給本企業造成多大影響,原有安全措施能多大程度的減少威脅;對競爭對手的反競爭情報分析,主要是分析競爭對手的競爭情報能力。通過競爭對手情報能力強弱的分析,可以了解其對己方展開競爭情報活動的廣度和深度的把握、對己方的威脅程度、可能獲得己方情報的情況。影響競爭情報能力因素主要有企業文化、競爭情報技術及競爭情報管理水平。
對企業自身及競爭對手的反競爭情報分析,可以得出影響企業信息泄露的主要因素,包括企業自身弱點、面臨的威脅以及競爭對手的競爭情報能力等。企業只有對保密信息的風險性進行科學評估,發現影響保密信息安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才能為后期反競爭情報策略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化解信息泄露所帶來的威脅。
4.2 影響反競爭情報信息安全要素
通過對企業自身及競爭對手的反競爭情報的分析,得到影響反競爭情報信息安全要素。具體評估指標如圖3所示:
4.3 評估萬法
對反競爭情報風險進行評價可以采用AHP層次法確定權重值,運用專家調查法評定各個影響競爭情報信息安全風險因素的成績。s=W*R,其中W為影響反競爭情報風險因素的權重集,R值為專家評定的影響反競爭情報風險因素的成績值。
通過層次法和專家調查法的分析運算,可以根據指標權重值的大小,確定影響企業反競爭情報風險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以及各因素對于不同競爭對手、不同保密信息的風險值。這些評估為后期的反競爭情報策略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化解信息泄露所帶來的威脅。
5 知識產權保護策略
基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反競爭情報策略,主要是從策略管理的角度阻止對手獲取企業信息。從被動防御角度講,要模仿競爭對手監測和分析本企業商業活動的行為,從而保護本企業的重要秘密信息,防止被競爭對手以任何方式竊取。從還擊的角度講,主要是一些歪曲信息或誤導對手的虛假信息。
5.1 防御性反競爭情報策略
策略1:申請專利保護。專利信息作為重要的信息源,反映了企業90%左右的技術信息。無論從技術角度、市場角度還是法律角度都是很有價值的。專利信息是一把雙刃劍。對于申請者來說,它可以用來保護本企業的技術,幫助占領技術市場。通常申請專利應從以下角度考慮:①經濟價值。對于那些開發周期長、開發費用遠遠大于專利申請費的專利,為防止競爭者可能得到有價值信息,就要從反競爭情報角度來保護自己,采取適當的反競爭情報的專利申請戰略。②競爭狀態。如果是相對于競爭對手僅有的優勢,那么就應通過申請專利來保護這一優勢。若該發明創造為基本發明或重要發明,競爭對手難以繞過,那么也應申請專利。③技術難度。對于那些通過反向工程分析易于研制出來的技術,應盡量運用專利保護方式。
策略2:專利申請時機。從競爭情報的角度看,企業及時申請專利,可獲取競爭優勢。但是過早申請意味著技術信息過早地向競爭對手暴露,這樣容易被競爭對手發現自己的技術細節和競爭戰略。這將有助于競爭對手在短時期內趕上甚至超過自己,使自己的專利申請尚未授權就被淘汰。同時,過早申請往往考慮不完善,容易造成專利以及改進專利申請不能跟上,難以形成有效的專利保護網絡,從而可能給對手可乘之機。國內外有很多公司實施一種“封殺”專利戰略,通過監視和分析競爭對手公開而尚未授權的專利說明書和專利要求,從中發現不具備專利性或不符合專利法要求之所在,及時向專利審查部門提供證明,給該專利申請的最終授權設置障礙或延緩對方專利授權;過早申請也等于未來專利權的過早結束,因為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在對專利權的期限計算上都是以申請日為起算日的。因此,應將專利申請時機的選擇上升到戰略高度。對于那些別人一時研發不出來的、自己也不準備馬上實施,同時希望取得較長時間獨占權的發明創造就不宜過早申請專利。
策略3:專利與技術訣竅相結合。專利說明書是競爭情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專利說明書,對手可以很好地了解一項技術細節,甚至可以模仿并利用。因此,在技術保護方面可以采取專利和技術訣竅相結合的策略。對專利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分析,判斷哪些技術特征是完成任務的必要技術特征,哪些技術特征是完成任務的附加技術特征。完成任務的必要技術特征必須在說明書中充分公開,不得作為技術訣竅保留下來??梢园岩徊糠峙c發明點無關,但影響技術效果的工藝、較佳或最佳條件、優選配方的附加技術特征作為技術訣竅保留下來。這樣既能夠保證別人無法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又能夠得到法律的獨占性授權。
策略4:商業秘密保護。商業秘密本身是一種無形資產,可依法得到保護。與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其他具有知識產權性質的無形資產相比,它具有保護范圍更加寬泛、無需向有關管理機關申請或交納年費、程序簡單、保護期限和地域不受限制、非公開性等優勢,同時又有難于認定、不具備絕對的獨占性等缺點。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只限于對非法獲取的秘密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泄漏的秘密加以禁止使用。如果秘密是意外發現的或由平行工程或反向工程發現的,則法律不予禁止。
對同樣的一項產品或技術,到底是申請專利,還是將其作為一種商業秘密來嚴格控制?通常應從競爭對手實力考慮。對于那些技術含量特別高、制作難度特別大、競爭對手難以在短期內完成或通過反向工程獲取的高新技術產品就可以采取商業秘密保護的方式,因為該項技術或產品對同行業競爭對手來說只是可望而不可及。
策略5:限定知悉范圍。盡可能地限制技術秘密的知悉范圍,控制知悉技術秘密的人數,并對技術秘密實行分段控制,即把技術秘密化整為零??煽诳蓸饭局阅軌蛟诩ち业氖袌龈偁幹羞尺屣L云上百年,其對配方實行的“限定知悉范圍”原則是關鍵。對于可口可樂的關鍵配料,公司總部的三位高級職員各管一樣,而且這些人互不知道另外兩樣配料是什么。分設在世界各地的生產廠使用的原料是公司總部提供的“濃縮液”,根本不知道配方秘密。
5.2 還擊性反競爭情報策略
還擊性的反競爭情報策略主要是制定一些歪曲或誤導對手搜集的虛假信息。
策略1:散布虛假信息。虛假信息是指企業為了贏得競爭優勢、克服不利因素而散布的關于企業產品計劃、研發方向、財務狀況和生產能力等方面的不準確信息,其目的在于誘導競爭對手作出錯誤判斷,導致競爭對手情報分析乃至企業決策發生錯誤,從而贏得時間、機遇和市場”。
策略2:申請人分散策略。專利競爭情報中,最常用的信息源是專利檢索工具,包括工具書和電子版檢索工具。在這些工具中,有專利申請日期、專利申請號、分類號、申請人、發明人等著錄項,其中專利申請人項是競爭對手開展競爭情報活動最有效的入口。為了給對手的競爭情報活動增設障礙,專利申請時申請人項的意義不可覷,在實際操作中可將專利申請人分散到各個分公司或以個人名義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