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9 16:21: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民辦學校管理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貴州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最新版第一條 為了維護民辦學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民辦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民辦教育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民辦教育事業的領導,將民辦教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民辦教育事業發展,獎勵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
第四條 鼓勵和支持舉辦學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及非學歷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學校。
第五條 民辦學校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保證教育質量,致力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類人才。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民辦教育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民辦教育工作。
第七條 設立民辦學校應當按照法定條件報有關行政機關審批:
(一)普通高等本、專科院校按照國家規定的權限審批;高等職業院校報省人民政府審批,并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備案;非學歷高等教育學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助學機構報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審批;
(二)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報市、州人民政府或者地區行政公署審批,并報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三)普通高級中學、職業高級中學,報市、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地區行政公署教育行政部門審批;
(四)普通初級中學、職業初級中學,報縣級人民政府審批,并報市、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地區行政公署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五)小學、幼兒園、各類文化教育培訓學校,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審批;
(六)以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業資格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學校,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批,并抄送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民辦技工學校,按照國家規定的權限審批。
第八條 審批機關應當發給經批準正式設立的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民辦學校取得辦學許可證后,應當依法登記。
第九條 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應當依照申辦報告或者學校章程履行出資義務,可以以資金、實物等資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出資。以無形資產出資的,應當經有資質的評估機構評估,其比例最高不得超過出資總額的30%。
社會組織或者個人聯合舉辦民辦學校的,應當簽訂聯合辦學協議,明確出資方式、出資比例和權利義務等。
舉辦者投入民辦學校的資產應當與舉辦者的其他資產相分離。
第十條 民辦學校變更舉辦者或者在舉辦者內部調整出資比例的,應當依法報審批機關核準,并辦理相應的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一條 民辦學校出資人根據民辦學校章程的規定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可以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時,從民辦學校的辦學結余中按照一定比例分配。
第十二條 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應當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具有與公辦學校相分離的校園和基本教育教學設施,實行獨立的財務會計制度,獨立招生,獨立頒發學業證書;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和公辦教育資源的基礎設施,不得影響公辦學校正常的教學活動,不得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第十三條 民辦學校應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設立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決策機構,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和監督制度,實行民主管理。
民辦學校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長、董事長或者校長擔任。
民辦學校校長依法獨立行使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職權。
第十四條 民辦學校應當依法建立財務、會計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對舉辦者投入民辦學校的各類資產、受贈的財產以及辦學積累等分別登記建賬,依法管理和使用,并接受審批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的監督。
民辦學校存續期間,舉辦者不得抽逃出資,不得挪用辦學經費。
第十五條 新建、擴建民辦學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公益事業用地及建設的有關規定給予優惠。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民辦學校愿意以出讓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優先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民辦學校。
鼓勵將閑置的國有資產依法出租、轉讓給民辦學校使用。
第十六條 民辦學??梢砸越逃O施以外的財產作抵押,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
鼓勵金融機構對民辦學校實行信用貸款、收費權質押貸款。
鼓勵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國有投資公司以及其他企業和社會財團為民辦學校提供貸款擔保。
第十七條 民辦學校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和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基本建設的政策。
第十八條 民辦學校應當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提供符合標準的校舍和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履行招生簡章承諾,開設相應課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第十九條 民辦學校應當有與其辦學層次、規模和專業設置相適應的專職教師隊伍。實施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聘任的專職教師數量應當不少于其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
民辦學校聘任的教師,應當具備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的教師資格和任職條件。
民辦學校與聘任的教職工應當簽訂聘任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依法保障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社會保險等合法權益。
第二十條 民辦學校教職工在教師資格認定、職稱評定、崗位聘用、業務培訓、教齡和工齡計算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權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措施,推進民辦學校教師與公辦學校教師之間的合理流動。
第二十一條 鼓勵民辦學校從省外引進教師和學校管理人才,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本人意愿,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為其辦理戶口遷移和社會保險手續。
第二十二條 民辦學校可以自主確定招生范圍、標準和方式;但是招收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任何單位不得向民辦學校濫收費用、附加招生的限制條件。
第二十三條 民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學、就業、乘坐交通工具、評選先進、助學貸款等方面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權利。
第二十四條 民辦學校及其教職工和受教育者在申請國家或者本省設立的科研項目、課題和成果獎勵等方面,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及其教職工和受教育者同等權利。
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可以依法申請獲得畢業生學位授予資格。
第二十五條 縣級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施義務教育的需要,可以與民辦學校簽訂協議,委托其承擔義務教育任務,并根據國家規定撥付相應的教育經費。受委托的民辦學校向協議就讀的學生收取的費用,不得高于當地同級同類公辦學校收費標準。
第二十六條 民辦學校依據辦學成本向受教育者收取費用。學歷教育的收費項目和標準,按照管理權限報價格主管部門審批,并辦理收費許可證;非學歷教育的收費項目和標準,由民辦學校自行確定,按照管理權限報價格主管部門備案。
民辦學校應當按照教育收費公示的有關規定對其收費項目和標準進行公示。
民辦學校學生入學后提出退學的,學校在扣除已經使用的費用后,應當及時為學生辦理退學、退費手續。
第二十七條 民辦學校的招生簡章和廣告應當報審批機關備案。
招生簡章和廣告應當客觀、真實、準確,載明學校名稱、性質、培養目標、辦學層次、專業設置、辦學形式、辦學地址、收費標準、證書發放等有關事項,不得含虛假內容。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民辦學校的指導、管理和監督。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應當依法對民辦教育進行督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各自權限組織或者委托社會中介組織對民辦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九條 公安、文化、衛生、交通、城管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民辦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維護教育教學秩序。
第三十條 民辦學校終止時,應當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清算,處置資產、清償債務。
第三十一條 民辦學校的審批機關和有關行政部門以及民辦學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 本條例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申請籌設民辦學校材料(一)申辦報告,內容應當主要包括:舉辦者、培養目標、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辦學形式、辦學條件、內部管理體制、經費籌措與管理使用等;
(二)舉辦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稱、地址;
(三)資產來源、資金數額及有效證明文件,并載明產權;
(四)屬捐贈性質的校產須提交捐贈協議,載明捐贈人的姓名、所捐資產的數額、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關有效證明文件。
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籌設民辦學校的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以書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
一、*、*基本情況
*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全市陸地面積9411平方千米,淺海面積8萬平方千米,人口550.46萬人。市區由椒江、黃巖、路橋3個區組成,轄臨海、溫嶺2個縣級市和玉環、天臺、仙居、三門4個縣。*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地區,設立地級*市。*是中國最主要的服裝機械生產和出口基地,服裝機械產值占全國行業總產值的35%、世界產值的7%左右,曲折縫機和裁剪機已占有世界市場約70%的份額。*家電工業發達,是國內最大的制冷配件生產基地之一,所產制冷配件國內市場占有率逾40%,為國內外眾多著名空調、冰箱生產企業配套;冷柜產銷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同行前列,市場占有率達25%以上;空調器出口意大利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廚房系列和衛浴系列,在國內市場占有相當比重,壓力鍋、不粘鍋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70%和50%左右。
*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之間,下轄*縣、*市、*市、*市、*縣和*區,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萬,其中市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是我國經濟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2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88.4億元,人均超過3000美元。*經濟發展以民營為主,民營經濟占經濟總量的95%左右,第二產業尤為發達,第二產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在60%左右。*專業市場遍布全市,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場357家,20*年成交額798億元,其中年銷售超億元的有42家,超10億元的有13家。中國輕紡城年成交額達246億元,是我國最大的輕紡產品專業市場、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歷史悠久,地靈人杰,文化底蘊深厚。*以其秀麗山川哺育了眾多的志士仁人。如春秋戰國“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東漢哲學家王充,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謝安,唐代詩人賀知章,南宋詩人陸游,元朝畫家王冕、詩人楊維楨,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書畫家徐渭,清朝畫家陳洪綬、任伯年、史學家章學誠等,以及近現代的“三烈士”徐錫麟、秋瑾、陶成章,學界泰斗,文化巨匠魯迅,開國總理和范文瀾、、竺可楨等。
二、*、*民辦教育發展情況
深厚的文化底蘊、發達的經濟水平和強烈的民營意識,孕育了*、*快速發展的民辦教育。
*、*民辦教育起步早、發展快,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國前列。*市到20*年底,共有各級各類民辦教育機構1923個,其中幼兒園1729所,小學17所、初中23所、普通高中34所、職業中學34所、專修學院3所、成人培訓學校83所;民辦學校在校生20.5萬人,教職工總數1.5萬人,校園占地面積5840畝,學校資產總值達36.3億元,民間辦學總投資達14.2億元。初步形成了學歷教育、文化助學、技能培訓、藝術體育訓練兼容并蓄,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齊頭并進的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民辦教育體系,涌現了一批辦學指導思想端正、辦學質量較高、管理規范、環境優美的民辦學校。
*市民辦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辦學形式多樣,有派或工商聯等社會團體參與,有企業和個人投資或集資辦學,有政府部門與企業或個人聯合辦學。民辦教育成為*教育發展新的增長點,目前全市有學歷教育民辦學校31所(不含幼兒園和培訓班),占地面積4000余畝,在校生40000多人,教職工2500名,累計投入資金20多億,投資額在億元以上的學校有11所,優秀民辦學校占浙江全省總數的16%。*市民辦教育發展最快,經教育部門批準的民辦學校共有11所,其中幼兒園3所、普通中小學5所、職業學校3所,在校生15170人,占全市在校生總數的9.1%。1995年,海亮外國語學校順利建成,*年,天馬實驗學校和榮懷中學相繼落成。這3所高起點、高規格的民辦學校的興起,成了*民辦教育發展里程碑上的亮點。
三、*、*民辦教育發展的特點
*、*民辦學校起步早、起點高、投入大、質量好,呈現出如下幾個突出特點:
(一)投入主體多元化。*、*的民辦學校投資者呈現多元化特點,有的是企業投資、有的是社會團體投資、有的是自然人投資,有的兼而有之,還有相當一部分學校是混合所有制投資。*市椒江區的書生中學就是由椒江32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之間,籌集股份資金1200萬元創辦的中國第一所教育股份制的民辦學校。中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任法人代表、校長,區教育局副局長陶仙法兼任常務副校長。如今書生中學已發展成為資產規模逾億元的書生教育集團,辦有書生中學、書生小學和書生幼兒園、通巨幼兒園、成人教育中心、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等教育機構。
*市(東港)雙語學校,是全國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學校的民辦學校,在2.5億元的總投資中,當地民營企業的投資占80%,椒江區政府作為投資一方占20%的股份。此外,區政府每年根據招生數額的實際情況,向這所學校下撥150萬元以內的學生公用經費,連續補助6年。
*市天馬實驗學校由該市天馬房地產開發公司獨家出資1.6億創辦,是一所從幼兒園到高中既相對獨立又集中管理的完全學校。學校占地250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有90個教學班。*越秀外國語職業學院則由*合成化工廠、民盟*市委和*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投資。
我們參觀的學校中,只有*市路橋區蓬街鎮私立中學是個人投資辦學。
(二)政策扶持具體化。從1991年頒布的《*地區社會力量辦學若干暫行辦法》,到后來制定頒發的《關于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的若干意見》,*市對民辦教育特別是民辦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也因此促成了*民辦教育在辦學主體、辦學體制、經費投入機制上都出現鮮明的多元多樣的特征來。
民辦教育在土地征用和建設配套等各項稅費減免上享受與公辦學校同樣的優惠政策;在收費上,根據生均培養成本自行確定學費和住宿費標準。在本市繳納所得稅的企業用稅后利潤在本地投資辦學的,與其投資額對應的企業所得稅地方所得部分用于辦學的,由同級財政全額予以補助。教師在公民辦學校間可相互流動。各級各類公辦學校的計劃外招生,要在保證其同類民辦學校完成當年招生計劃的前提下進行。同時對辦學成績顯著,被評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優秀(示范、重點)學校的教育機構,每年度分別按應使用教師數的2/3、1/2和1/3給予相當于公辦教師平均基本工資數額的獎勵。
對自建校舍舉辦學歷教育和學前教育的教育機構,在學校規范招生、規范辦學的前提下,可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給予鼓勵支持,在校生超過1000人的,每年獎勵5萬元;在校生超過1500人的,每年獎勵10萬元;在校生超過*人的,每年獎勵15萬元。
對自建校舍舉辦中、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機構,按每一個畢業生獎勵500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對自建校舍舉辦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超過600人,且管理規范、教育教學質量較好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當地政府按公辦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經費不少于20%給予補助。
*市*市還出臺優惠政策,對民辦學校招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收費標準與公辦學校相同且單獨編班,市財政撥付與公辦學校相同標準的公用經費和人員經費;高中階段按市教育局統一規劃招收初中畢業生,在收費標準與公辦學校相同的前提下,市財政撥付與公辦學校相同標準的人員經費。
(三)教師流動規范化。*、*兩市在民辦學校教師管理上的做法基本相同,教師招聘和流動都統一納入教育主管部門管理之下,人事關系放在教育局或人才交流中心。本市公辦學校教師應聘到民辦學校任教,保留公辦教師身份不變;離開民辦學校愿意回到公辦學校的,教育行政部門應予以妥善安排。聘用外地優秀教師,經學校所在地主管部門批準,并且服務期在3年以上,男40周歲以下、女35周歲以下,可由學校主管部門重新建檔,在醫療、養老保險等方面享受公辦教師的同等待遇。另外教育行政部門還可以派出公辦學校領導和教師到民辦學校工作,以此來加強民辦學校的師資隊伍。民辦學校教師基本沒有后顧之憂,當地政府規定,不管是民辦學校教師,還是在公辦學校教師,*年前參加工作的,養老保險都視為已交,以后繼續交納養老保險可由現學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辦理退休手續。兩市都規定,民辦學校教師的流動必須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管理下進行,招聘新就業的師范院校畢業生也要納入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劃,聘期不得低于3年。由于這些措施的保障,其民辦學校教師隊伍非常穩定,教師流動非常有序,從而保證了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
(四)內部管理科學化。*、*民辦學校的管理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創造出的新的辦學模式——教育股份制,這個概念的具體內涵指:以入股集資取得社會資本的使用權,以持股份額分配股息(不可分紅,積累用于辦學再投入)和承擔有限風險,以招聘校長實行科學管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創新制度。這一模式采用股份制方式融資,分離了資產所有權和學校管理權。影響最大的是*市椒江區“書生教育實業有限公司”,該教育實體是由*市第三建筑安裝工程公司等14個法人共同發起創辦,除了14個法人股外,另外以3萬元一股向社會公開籌集資金,到1998年10月共籌集資金4500萬元,創辦了書生中學。以書生教育實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教育股份制的獨特之處在于其雙法人的運作結構和公司制管理方法。其模式中管理系統由股東大會、監事會和董事會構成,操作系統則由公司和學校雙法人構成。股份公司為資本運行機構,負責籌集、使用和經營資金,致力于為教育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按比例向股東支付股息;學校為教育運行機構,負責資本管理,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股份制中,股東大會、監事會、董事會、公司和學校各司其職,投資方、股份公司、學校職權分明,從而確保教育效益與資本效益雙豐收。在學校內部管理上,各學校也都按照現代教育制度和企業管理制度,實行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實行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考核獎懲制,重視人本管理、目標管理、制度管理,使管理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規范。
四、*、*民辦教育對我市民辦教育發展的啟示
建市以來,特別是*年以來,我市民辦教育發展很快,學校數量、辦學規模和辦學檔次都有很大提升,民辦教育成為我市教育發展新的增長點,在市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但是對照浙江*、*兩地的民辦教育發展,我們明顯存在著投資主體單一、資金注入不足、辦學規模偏小、扶持力度不夠等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快我市民辦教育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切實貫徹落實國家和地方關于民辦教育的一系列扶持和獎勵政策。《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七章對民辦教育規定了9條扶持與獎勵政策;*年市政府出臺的《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事業的意見》中也規定了一系列的鼓勵扶持政策;建市以來,各縣區也相繼出臺了一些鼓勵扶持政策措施。對這些已有政策措施,要進一步落實到位;有些條款籠統、不具體,或者僅僅是原則性的規定,要進一步具體化,給民辦學校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二要通過當地黨委政府對民辦學校在建校用地、貸款、基建規費、教師流動、專項獎勵基金等方面制定更加優惠的扶持政策。特別是要真正打通公辦教師向民辦學校流通的渠道。三要切實解決好教師的養老保險問題。教師在公辦學校期間的養老保險要由原來渠道補交到位,或參照浙江的做法視為已交;同時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敦促和支持民辦學校按規定辦理教職工養老和醫療等社會保險,勞動保障部門要按事業單位性質給民辦學校教師辦理養老保險,從而徹底解決教職工的后顧之憂。
(二)提倡和鼓勵大型企業、名牌學校創辦民辦學校。大型企業資金充足,影響力大,具有投資辦學的優勢,其稅后利潤在本地投資辦學的,與投資額對應的企業所得稅地方所得部分可由同級財政予以返還。名校帶民校、名校創民校是進一步放大優質教育資源,發揮民辦機制活力的有效手段。省、市重點中學、示范初中、省實驗小學、省示范性幼兒園,結對帶一所民辦學校,定期派人到民辦學校協助管理,派教師去授課,開展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促進民辦學校的健康發展。名校利用自己的優質教育資源創辦民校更是一條發展壯大宿遷教育事業的捷徑。
管理就是決策。尤其是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后,社會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信息技術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民辦教育的興起,公辦學校將面臨著新的挑戰。這就要求學校校長在學校管理決策中,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角度站高一點、思路放寬一點、工作做實一點、頭腦清醒一點、措施具體一點、領導能力強一點、視野開闊一點、工作超前一點和眼光長遠一點,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果斷而科學地決定學校運行中的重大問題,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為學校的發展注入新的發展動力,使學校能適應新形式下的發展。
首先,組建一個團結、務實的領導班子。特別是一位好校長,是辦好一所學校的關鍵所在。學校就好比一個樂團,校長作為指揮員,能否調動起全體演員和諧地積極地發揮演奏水平,關系到演奏效果如何及聽眾對此的公正評價,帶來的后果將影響到人們對它今后發展的支持程度。作為校長,必須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能處理好學校的各種關系,能知人善用,能審時度勢,要抓好德育改革工作和教學改革工作,把握住正確的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校長要盡量協調好家庭——社會——學校的教育網絡,合理地發揮出一切資源的教育功能。在一所學校,校長在學生的心目中的威望較高,因此,校長不僅要當好學生的表率,同樣,也要為教師做出表率。作為校長,在為學校做出重大決策時不僅要有前瞻性,還要關注決策的民主性,充分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群策群力。教師個個都是可以雕琢的寶石,關鍵看校長怎樣去打磨;教師個個都是一座富足的金礦,重要的是看校長任何去開掘。
其次,管理之道在于用人,用人之道又在于重視人才、啟用人才、愛惜人才、培養人才和教育人才,使人才不斷成長成熟。各種人才運用得合理,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就能充分發揮出來,調動起來。因此,作為校長,必須努力營造一個平等、正氣的寬松環境:要不求全責備,用人之長,避其所短;要發展個性,鼓勵冒尖并容忍錯誤;要懷著惜才的心,愛才之心,排除一切干擾,大膽地育才重才用才。作為校長,必須培養一支能干、肯干、有奉獻精神的教師隊伍。用人的問題解決了,管理秩序、管理方法、管理機制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運行起來,管理目標、管理效益與效應也如瓜熟蒂落,達到最理想的境界。在新形勢下,校長要為教師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學習環境,以充分激發教職工的潛能。用人的標準是:理想要崇高,意志要堅定,知識要淵博,思維要敏捷,心地要善良,靈魂要美麗,語言要文雅,儀態要大方,感情要豐富,性格要開朗,胸懷要寬廣,體魄要健全。有了科學的用人觀念,還要解決好留人的問題,一所學校,首先要穩住教師隊伍,留住青年教師,學校就有希望;留住骨干教師,學校才有名望。在很多時候,輿論的力量是強大的。學校留住教學能手,才能繁榮學校的學術氛圍,才能為學校創造出一條別開生面的辦學之路。其次,還要留住學生,穩住生源。眾所周知,誰著教育發展的開放化,越來越多的民辦學校搶走了一部分學校的生源,公辦學校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其實,要留住學生,留住教師特別是教學能手至關重要的條件,教師的威望,能力往往成為吸引學生、吸引家長的首選條件。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出發,要留住教師,還得從尊重教師入手,讓教師在自己理想的崗位上,心滿意足。
再次,面對新形勢,要有新思路,要出新舉措。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形成一個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優秀人才能脫穎而出,公開、平等、競爭和擇優錄用的人事制度。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結構工資制,崗位責任制,教職工聘任制??????實現目標管理科學化和民主化。有了一套新的人性化管理方案,教師的創造力就會被調動起來,管理態勢將由靜態管理延伸為可調節的動態管理,將管理范圍由校內延伸到校外,全方位的實現現代化教學開放管理。同時,各種制度在執行中也要人性化、合理化,避免其人情化、極端化、私人化和專制化。以現行的教師聘任工作的末位淘汰制而論,可以看出,無論在哪一所學校,不管教師怎樣努力工作,末位必然存在。聘任的目的是激發人、鞭笞人,而在一所學校,教師盡職盡責,仍然有落聘的可能,久而久之,教師的積極性便會受到打擊,聘任制也會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因此,校長一定要注重靈活與合理相結合,使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建立在科學而有效的基礎上。
最后,從小入手,以實著眼。新形勢下,校長的工作應突出一個實字,就是要正式現實,講究實效,腳踏實地,狠抓落實。工作中必須學會超前思考,早準備,早安排,早部署,把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同時要做到制度嚴,考核嚴,紀律嚴,督察嚴。實行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負實責、具體抓,班子成員協助抓,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保質保量完成每一個階段的工作。做到管理融情,情感互動,為新時期學校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對策
教育是立國之本。民辦教育,特別是民辦大學教育是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發展形勢下出現的新生事物,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進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近幾年,民辦高校以其靈活的辦學模式和更有針對性的專業設置等優勢,越來越得到社會的認可。煙臺南山學院自創辦以來,不斷深化改革和創新,貫徹“三小三大”(一是“小機關、大學?!?,二是“小課程、大平臺”,三是“小管束、大服務”)的辦學思路,經過短短幾年的快速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不斷提升,辦學特色不斷突出,已成為全國民辦高校中最有影響力的高校之一。但在民辦教育發展的同時,在學生管理工作上,各民辦高校都存在諸多不同的問題。因此,如何針對新情況加強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就民辦高校的學生特點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煙臺南山學院的實際案例提出個人的思考及建議。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的新特點及學生管理現狀
作為一名管理者,首先我們應該清楚我們管理的對象的特點。中國民辦高校從孕育到產生發展都處在特殊的經濟、教育環境中,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是當代大學生群體中比較特殊的一部分,因此民辦院校的學生與公辦院校學生不同,有其自身的特點:
首先,民辦高校學生生源層次較低。隨著大學教育的大眾化,高校錄取率大幅度提高,新生錄取分數線大幅度下降,學生進入民辦高校的門檻更低,生源的質量相對不好,學生普遍基礎差、底子薄、起點較低。
其次,學生面臨各種壓力,抗挫折能力差。與公辦院校相比,民辦學校的學生普遍自律性差、心態浮躁。進入民辦高校后,學生在各方面普遍沒有優越性,心理較脆弱,依賴性強,抗挫折能力較差。同時,由于我國當前正處在社會轉型期,一些社會矛盾日益凸顯,就業壓力增大,使一些同學喪失了信心,對未來感到迷茫和恐懼,從而變得整天無所事事,不求上進,甚至發生一些違反校規校紀的事件,給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
此外,學生流動性較大。民辦院校由于專業設置比較靈活、學費較高、學生思想變動較大等原因,學生的轉學、休學、退學現象比較普遍,學生的穩定性較差,流失率較大。以我院為例,某一輔導員所帶的四個09級??瓢喙?80名學生,截止目前已有7位同學辦理休學或退學。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學習成績差,難以修完規定學分,不能正常畢業;一方面是由于認為大學學習對就業沒太大幫助,上學還不如提前就業。
關于學生對學校管理制度滿意度的問卷調查:
以煙臺南山學院09、10級各一個班學生為調查對象,分別從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就業管理五個方面,以滿意度60%―70%,70%―80%和80%以上三個角度做了問卷調查。兩個班級共計97名學生,共發放問卷97,收回有效問卷95份,通過對95份有效問卷的整理,得出以下結果:
管理制度
滿意度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教學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 校園文化
建設 就業管理
80%以上 49人 80人 31人 61人 72人
70%―80% 40人 14人 42人 29人 21人
60%―70% 6人 1人 22人 5人 2人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和就業管理工作滿意度較高,對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做出了積極評價,同時對學校為學生就業所作的工作做出了肯定。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學生認為學校有待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工作。
另外,在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調查中發現,大一、大二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比大三的學生打分要高,這主要是因為大一、大二的學生舉行各種活動的次數較多,因而對于班集體及學校有更多的歸屬感和認可度。而在就業管理方面,大三的學生由于對學校的就業工作比較關注,因而更加了解實際情況,打分比大一、大二的學生要高。因此,學校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出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法,切實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服務。
由于輔導員工作非常繁瑣,沒有太多的時間為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而學校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數量不足,暫時未能開展普遍的心理教育。因此,學生有了心理問題沒有太多的傾訴渠道,由此導致了很多問題,這對于學生的管理工作及校園建設都是不利的。
二、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建議
1、思想政治教育與制度建設相結合
教育并不是填鴨式的知識灌輸,也不是簡單的道德說教。教育要拋磚引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尤其要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給予他們正確的榮辱觀教育,幫助他們正確的選擇人生道路。制度是管理者有效開展工作的基本依據,制度建設是民辦高校穩定和發展的根本。民辦高校的學生管理應堅持正面引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要加強正面引導,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使學生從大一入學開始就有準確的定位,端正態度,通過努力的學習和鍛煉來充實自己;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制度建設,通過學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各種制度和學生守則,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促使學生服從學校管理。
2、讓學生自我管理,加強班委成員的作用
班委是一個班級的脊梁,是班級各項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是一個班級的窗口。大學生對于參與班級活動普遍具有積極性,輔導員應因勢利導,發揮學生的這種優勢,讓學生更多地參與班級的管理和建設,做班級的主人。由于班級成員眾多,輔導員不可能與每個學生都聯系密切,遇事多與班委成員商量,通過班委多征求廣大學生的意見,使其成為老師與廣大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若同學之間出現矛盾或者個別同學出現心理問題,在輔導員不方便溝通的情況下,利用班委同學進行調節與溝通,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級性,也可解脫輔導員一些無謂的瑣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
3、提高輔導員素質,切實發揮學工隊伍在學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民辦高校班主任或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輔導員的作用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是不可替代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由于學校和班級事務瑣碎繁多,所以輔導員不僅應該具有深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功底,而且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也應能時刻注意靈活運用這些理論來促進學生成長。為此輔導員應注重以下工作:
首先,輔導員應該積極學習心理學知識,以科學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大學時期是青年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青年心理變化最為活躍、復雜的時期,容易受到社會各種思想和利益誘惑的影響。作為一名輔導員,應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的和諧發展;應對學生的心理狀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建立起學生心理健康預警系統;應對個別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及時有效的心理輔導。輔導員還要學會賞識和表揚學生,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其次,輔導員應積極配合任課老師,幫助學生找到符合自身實際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應配合專業導師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理性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逐步實現預定的目標。
最后,輔導員應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努力搭建學校與社會的橋梁。由于高校的擴招和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學生普遍存在危機感,對未來就業感到擔憂,就這要求輔導員開好就業指導班會,指導學生通過正確認識自身價值,在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同時學會推銷自己。班會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市場營銷基本知識、職場上的個人價值、溝通的方法與技巧、如何應聘等內容。
4、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品位的高低從某種意義上體現了一所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完善的校園設施將為師生員工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陣地,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則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滲透于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種校園活動等方面,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更是推進學校和諧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任何一個學校對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都非常重視。民辦院校由于辦學時間較短、各項制度還不太成熟等原因,不可能像一些老牌高校一樣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學術積淀,所以更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特色,積極營造校園文化,并努力加大對這方面工作的探索。
總之,民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應該逐步適應時展的要求,保持民辦高校的特色,加強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創新,探索出一條符合教育規律、能實現自身卓越發展的辦學之路,使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越來越規范化和合理化。
參考文獻:
[1]《關于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2005年4月13日,教育部發.
[2]丘有陽.關于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07年06期.
[3]浙江萬里學院學生處[J].中國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4]汪強.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J].江蘇高等教育,2006年2期.
[5]宮明輝.民辦高校學生全面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6]王得忠.依法加強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J].中國教育報,2005年.
作者簡介:
一、引言
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民辦高等院校不僅在數量上達到了相當大的規模,質量上也逐步取得了社會的認同,形成了一定的結構、層次和辦學特色。然而,目前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創造性、穩定性、積極性并沒有隨著民辦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而有顯著的提高,有的民辦高校甚至呈現下降趨勢,重要原因就是是缺乏有效、互補的激勵機制。本文從目前民辦高校教師激勵存在的問題出發,為構建有效的民辦高校教師的激勵機制提出建議,從而有利于促進民辦高校與教師的共同發展。
二、民辦高校教師的特點
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惫鸫髮W校長艾略特也曾說:“大學的真正進步依賴于教師”。教師是民辦高校的人力資源的基礎,是決定教學質量的根本條件,是學校最有價值的資源,是學校的辦學的根本。沒有一支好的教師隊伍,就沒有好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是不言而喻的。民辦高校教師相對于公辦院校來說既有共同之處(如:勞動時間的模糊性;成果鑒定的復雜性;價值實現的間接性;個人需求的多樣性等),又有其自身特點:
(一)流動性較強,師資隊伍不穩定
與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享有較大的辦學自,學校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建立在雙向選擇的基礎上,學校解聘教師或教師炒學校的魷魚都相對比較容易,教師流動性很大。據統計,民辦高校教師的流動率都超過10%,并且基本上都是教師主動離職,離職理由多是因為找到了更好的單位,或者是考上了公務員,年輕教師流失率最高。這遠遠超過公辦高校的流動率,也超過了企業的正常水平[1]。民辦高校教師普遍存在一種利益心態,有的教師甚至四處兼職,得過且過。加上民辦高校之間的差距與人才爭奪手段,造成民辦高校的教師易于跳槽,很不穩定。這樣高流失的師資隊伍,不僅增加了民辦高校的招聘成本,同時也給教師的穩定、教師的質量、教師的管理帶來了難度,影響民辦高校的長遠發展。
(二)構成多樣化,年齡結構呈啞鈴狀
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師資由專、兼職兩支隊伍組成:專職教師是民辦高校正式聘任具有穩定合同關系的教師,由公辦學校退休教師、企事業單位引進的中青年教師、高校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組成;兼職教師是指根據課時工作量取酬的教師,主要為公辦高校在職教師。其中,其教師的主力軍主要是剛畢業的年輕教師和部分返聘回來的退休老教師。也就是說,民辦高校教師的年齡分布以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60歲以上的老年教師居多,中年教師比例較少,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狀。因為大多中年教師在公辦院校工作出色,并且公辦院校的工資、福利等激勵政策都比較完善,具有較強的保障力,因此他們不愿意離開公立學校而到民辦高校就職,所以造成了民辦高校教師結構出現老的老,小的小青黃不接的態勢。
(三)職業風險大,競爭意識更強
民辦高校實行的教師聘用制度,高校與教師簽訂一定期限的短期合同,教師工作的穩定性得不到保證,教師隨時都有被解雇和不予續聘的職業風險。如果說公辦高校教師捧的是“鐵飯碗”,那民辦高校教師捧的就是“瓷飯碗”,他們大多采用末位淘汰制度,一旦教師的工作業績始終上不去,將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因此,在民辦高校中大多數教師都不甘落后,不愿被人看低,希望能用實力取得學校的承認,具有極強的競爭意識。
(四)教學任務繁重,教育對象的特殊性
民辦高校屬于教學型大學,主要目標是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學,教師的總體科研能力較低、職稱水平都普遍偏低,缺少強有力的學科帶頭人并且都有繁重的教學任務,所以嚴重影響了科研水平的提高。另外,民辦高校的教育對象——學生,相比普通高校具有其特殊性,多數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勤奮不夠。由于家境較好,導致學習動力不足,同時個性又強,自我約束力不夠。針對這樣的學生施教并將其培養成材,對民辦高校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民辦高校的教師面臨著特殊的工作壓力。
(五)缺乏歸屬感,存在雇傭心理
民辦高校的民辦機制決定了學校與教師之間的契約合同關系,即僅僅是單純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對聘任期限的不確定和前途發展的茫然,使得民辦高校教師缺乏歸屬感。而學校管理者在教師的招聘與解聘方面擁有更大的決定權,令民辦高校的教師普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雇傭心理——“打工仔”心態:缺乏穩定感、脆弱敏感、工作被動及一定程度的挫折感和自卑感等。由于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學習基礎比公辦學校的學生低,教師費心費力備課教學指導,效果可能卻差強人意,學生不出成績,無法體現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工作,容易產生挫折感。此外,相對于公辦高校教師,民辦高校教師不管是在社會地位、工作環境、教學科研條件,還是在待遇收入、補助福利、個人成就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在職稱評定、課題申請、評優中有時會受到排擠和歧視,易產生極大的心理不平衡感和自卑感。
三、民辦高校教師激勵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引進方面存在的問題
1.物質激勵不充分,薪資福利待遇相對較差
一是民辦高校的薪酬制度不規范,教師總體薪酬水平較低。民辦高校通常是由個人或者企業投資建設的,因此都有著企業經營特點,薪酬通常從節約成本的角度出發,從而造成了民辦教師薪酬偏低的現狀。與公辦高校相比制定薪酬制度時更側重人工成本,隨意性較強,薪酬制度很不規范,完全由“老板”說了算。比如,有些學校采取基本工資 + 績效薪酬的模式,有些學校仍采取計件工資,以工作量計酬,有些學校實行校內崗位工資[2]。民辦高校教師薪酬水平通常與他們的學識、能力、勞動和貢獻不相匹配,這就造成優秀教師的流失。
二是福利類型單一、待遇差。通過福利激勵措施,教師可以對學校產生一種信任感和依戀感,自發忠誠的為學校服務。但是民辦高校的福利普遍都很單一,主要是過節費和保險。有的學校保險都只購買最低工資標準,只購買國家強制購買的,這樣單一的,較差的福利待遇,無法讓民辦高校教師對學校有歸屬感。
2.社會保障激勵不足,激勵政策缺乏競爭性
社會保障主要有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但是目前許多民辦高校為降低成本,不按國家規定給教師繳納社會保險金,造成教師對學校的忠誠度下降,流失現象嚴重。另外保障是有“權利差異性”的,如有些保障是全體員工都能享受的全員福利,有些福利就是針對特殊人才或群體而設計的特殊福利。而民辦高校在制定福利政策的時候忽略了對教師劃分歸類的合理與否,對各級教師的福利項目沒有給予合理準確的劃分,結果產生了負面影響。
3.發展前景不明朗,可持續發展阻力大
近年來,由于全國普通高校擴招,整個高等教育行業都面臨著師資短缺的問題,高校人才競爭日趨激烈。而民辦高校的發展前景不明朗成為其對教師引進的主要瓶頸。盡管近年來在國家“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指導和各級政府的推動下[3],民辦高等教育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是民辦高校的發展面臨公辦院校的挑戰:公辦高校歷史悠久,擁有人才、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的優勢,同時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己經形成自己的品牌,在生源爭奪戰中處于優勢。生源的質量直接影響畢業生的質量,沒有優秀畢業生,民辦高校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品牌,進而影響到學校的發展。
(二)育人方面存在的問題
1.發展平臺缺失
高校教師是一個高知識分子的群體,他們在需求上更偏向于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看重的不僅僅是工資,更看重發展前景。學校應該給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但是,民辦高校更多重視的是教師創造的經濟效益,而沒有給老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忽視教師的自我價值實現的愿望。比如多數民辦高校受到自身發展定位以及資金方面的限制,普遍存在科研激勵不足的情況。眾所周知,多出科研成果不僅是高校教師需要承擔的一項重要職能,更是其不斷學習、追求自我實現的主要途徑之一。缺乏良好的科研環境,既無法吸引人才,更無法留住優秀人才。另外,大多民辦高校也沒有給教師提供應有的培訓學習的機會,教師只能靠自己提升自己,學校不重視人力資源的培訓開發,這些不僅制約了民辦高校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而且難以培養教師隊伍的忠誠度。
2.培訓名不副實
培訓,尤其是知識型員工的重要需求。因為知識的更新,要求知識型員工不斷學習、深造,提高和更新已有知識,更好的工作。民辦高校教師現有的培訓非常少,一般都是崗前的內部培訓。培訓質量和效果都不好。對于在職深造的教師,民辦高校往往沒有任何經濟支持,而且在工作時間也絲毫沒有支持,這種形同虛設的培訓體制,根本不能滿足教師的需求,需求得不到滿足,就無法激勵教師。而且就是這極少的內部培訓也是由領導決定,沒有做任何培訓需求調查,沒有針對教師需要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同時培訓結束后,也不做任何培訓效果評估,培訓的激勵作用沒有體現。
3.缺乏職業發展的規劃指導
由于民辦高校與民營企業很相似,教師可以被看成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打工者,所以民辦高校教師的工作不像公辦大學的教師那樣穩定,這樣使得許多年輕的專任教師只把在民辦高校工作作為跳板,而不想在民辦高校長期發展,一有機會就跳槽走人。民辦高校沒有針對這些情況,對教師進行相應的職業發展指導,幫助他們尤其是年輕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學校在各種資源利益的分配上往往傾向于高職稱、高學歷的教學科研隊伍,導致年輕的教師對自身的職業前景感到迷茫,缺乏對崗位和自身的認同感,缺乏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嚴重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留人方面存在的問題
1.激勵方式單一,缺乏必要的精神激勵
由于民辦學校的考核制度比較嚴格,對教師采取末位淘汰的制度,教師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地重復備課、講課、批改作業等工作,又有較大的工作壓力,所以他們容易會產生很強烈的職業倦怠感。職業厭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壓下的一種身心疲憊的狀態,厭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種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盡的感覺[4]。在教師離職原因的調查中,職業倦怠也占了一定比例。這是由于民辦高校對教師的激勵方式比較單一。激勵主要表現在績效考核激勵、薪酬激勵等物質激勵方面,而忽視校園文化、情感激勵等精神激勵對教師的激勵作用。
2.教師參與程度低,缺乏歸屬感
在高校的管理過程中,教師是一個重要的參與角色,所以高校管理應該講究民主,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教學質量,也使得老師有很好的歸屬感,進而很好地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但是,大部分民辦高校的家長制作風十分嚴重,投資者個人說了算,而且常常朝令夕改,缺乏穩定長效的制度,管理混亂。對于教師,其發表意見的渠道很有限,即使是征求意見也是走形式,教師不能真正的參與管理。而投資者聘用的各級管理者,也順著投資者的意思辦事,維護投資者利益,不愿教師參與各種管理,忽視教師的各種聲音,民辦高校更重行政工作和學生的安全問題。教師積極性受到打擊,工作沒有激情,導致教師對學校的發展漠不關心,缺乏歸屬感。
3.績效考核體系不科學,獎罰有失公平
大多數民辦高校都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但績效考核本身存在許多不足,如重定量考核輕定性考核、考核指標定的過高等,都挫傷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還有,學校的獎懲不太公平。學校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評價,往往只是根據學生的評教而定。而學生的評教,只是在一張表上打分。有時有的同學根本就不認識老師,就對教師下結論:好或差。這顯然不公平也不合理。而學校對教師也沒加考察,就根據學生的意見下結論。
四、民辦高校教師有效激勵機制的構建
民辦高校與國內公辦高校相比,具有很強的辦學自主性。民辦高校應該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在借鑒國內外高校經驗和激勵理論的基礎之上,構建具有民辦高校特色的教師激勵機制, 即建立一種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兼顧、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吸引、培養、留住優秀教師。
(一)加大物質激勵力度,注重精神激勵機制作用
1.加大物質激勵力度,建立物質利益驅動機制
(1)構建具有競爭優勢和吸引力的薪酬激勵機制
獲取薪酬是人們為組織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動機之一。在教師工資制定標準方面,民辦高校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民辦高校教師的薪酬和工資水平在社會上和人才市場中很有吸引力,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另外,要注意體現薪酬激勵機制的差異化,不能局限于以往單一貨幣形式的薪酬體系,因為高層次的人才更渴望知識的更新,追求自身的發展,進行必要的學習和深造是他們非常迫切的需要。如果把培訓和深造納入進來,建立一種混合型的薪酬激勵機制,對高校人力資源來講無疑更合理、更有吸引力、激勵作用更大。
(2)完善民辦高?,F有的福利保障體系
民辦高校為了加強社會保障激勵,一是當地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相關部門要在區域范圍內將民辦高校教師的編制、社會保障等合法權益落到實處,努力搭建教育人事制度同社會保障機制接軌的橋梁。二是該學院的出資者和管理者要轉變觀念。要認識到依法建立符合民辦學校自身特點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穩定教師隊伍的有力措施之一,是學??沙掷m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加強與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保障系統中各個環節的協調與溝通,主動按照法律、政策的規定如期如數地為教職工繳納養老、醫療、失業、生育、住房等方面的社會保險。
2.注重精神激勵機制作用,增強民辦高校教師歸屬感
(1)參與激勵
由于民辦高校的性質,民辦高校教師認為自己是“打工者”,與學校就是純粹的“雇傭關系”,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是學校的主人,缺乏積極參與學校管理的主動性。因此,民辦高校在構建激勵機制時要想方設法鼓勵教師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學校教學、管理、科研等各個領域的工作。
一是倡導“學校是我家,發展靠大家”的理念,使教師樹立主人翁意識,把自己的具體工作和促進學校發展的責任聯系起來,樹立使命感,消除雇傭思想,與學校共命運、同榮辱。
二是要保證主人翁的權利。制定制度明確并保障主人翁的權利是學校發展建設中的重大問題。要積極提倡集思廣益,民主討論,比如通過座談會、討論會、意見征詢等形式,讓廣大民辦高校教師在劃定的職權范圍內有較大的建議權、自和決策權,充分享受民利,從而產生認同感、歸屬感、滿意感。
三是維護主人翁的利益。只有當教師得到了應該享受到的各種權益時,才能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盡到主人翁的責任。通過參與激勵,教師多方參與本身也是增強合作、增進理解、降低管理成本的過程,無疑會大大減少制度執行的阻力。
(2)情感激勵
所謂情感激勵就是從關心、理解、尊重、信任的角度去啟迪人的心靈,激勵人的主人翁責任感及其無窮的進取精神和創造力[5]。它主要被管理者運用,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組織做出更多的貢獻,實現組織目標。“士為知己者死”的古語,說出了人們對情感的重視與忠誠。在“人本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今天,情感激勵更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管理方法,也是最經濟的激勵手段。與公辦學校相比,民辦高校教師更渴望情感的溝通與交流,更渴望來自外界的尊重和認可。為此,民辦高校在構建激勵機制時要做到:
一是把關心教師的工作、成長、生活與學校發展結合起來。管理者必須深入了解教師工作和生活的情況,能積極有效地解決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打消教師的不安與顧慮,而且還能夠激發其工作熱情。在為教師的發展提供良好空間的同時,把教師個體職業目標的實現與組織目標的實現有機結合起來。加強與教師的感情溝通,尊重和關心教師,讓教師體會到學校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關心、各級組織的溫暖,會大大激發教師對學校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是營造良好的民主氛圍尊重民主,發揚民主,體現教師存在的價值。比如領導者應尊重教師的意見表達、無論教師意見正確與否,切忌公開批評,即使不能采納,也要肯定其主動性,如果建議是正確可行的,則要公開表揚、獎勵。
三是通過樹立正面典型,發揮榜樣的力量,產生良好的激勵引導作用。以此提高教師的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端正學術與教學的價值取向。
(3)文化激勵
文化是大學區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的身份,是大學的靈魂。一所大學如果缺乏深刻的文化內涵,永遠不可能成為卓越的大學。一所大學如果僅有現代化的大樓而沒有文化的浸潤,不免淺薄,不可能擔負起傳承文化、創新文化的使命。如果民辦高校只注重硬件建設,不注重文化建設,就無法引進和留住人才。
因此,民辦高校要對專任教師進行校園文化激勵,以優秀的校園文化來影響、管理專任教師,挖掘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自覺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民辦高校要對專任教師進行尊重激勵,充分認識到尊重專任教師的重要性,樹立起“尊師重教”的思想,并把這種思想滲透到日常管理中,主動關心專任教師的工資待遇、職稱、進修培訓等,并在他們結婚、生病住院、孩子出生、結婚、老人去世等這些重大紅白事情發生時,能派人及時到場表示慰問、慶賀,從而使他們有一種歸屬感,增加他們對學校的感情,激發他們的責任感、事業心。
(二)短期激勵機制和長期激勵機制相結合,突出激勵機制成長性
1.短期激勵
短期激勵指能實現短期內激勵教師工作勤奮,帶來更多產出的激勵,一般以一個學年為限,對教師一段時間的勞動效果與努力作出的回報,既包括物質激勵也包括滿足教師的精神激勵。短期激勵的常見形式有:績效加薪、一次性獎金(科研、教學獎金)、個人激勵計劃、團隊激勵方案(如提供以分院或教研室為單位外出調查學習的機會)等。短期激勵需要建立嚴格的考核體系,并要設立多種檔次,拉開貢獻者的差距,因此短期激勵具有很強的激勵性。
2.長期激勵
民辦高校在進行教師激勵管理時要注意突出激勵機制成長性,除了提供優厚的待遇和好的工作條件外,還需要創造更多機會讓教師不斷提升知識和技能,不斷滿足教師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的需求,從而真正有效地激勵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真正穩定、壯大和激勵教師隊伍,保持人力資源的持續競爭優勢。
(1)培訓發展激勵
民辦高校的師資流動性強,師資結構不穩定這是普遍現象,如何盡量減少人才流失,培養自己的骨干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培養教師的歸屬感,增強凝聚力將是學校進行改革的必然之舉。
首先,在學校引進人才之初,對新入職的教師進行入職培訓,這種培訓既包括一般性的培訓,即向新入職的教師介紹學校的發展歷史與現狀、學校的辦學理念與價值觀、學校的組織結構與規章制度、學校的績效評價體系與薪酬制度等,使新入職的教師了解學校的各方面情況,增加對學校的認同感;同時也包括專業性培訓即對新入職的教師進行職業道德與教育教學方法的培訓,使他們對即將面臨的工作有個整體認識,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更好地適應以后的教學工作。
其次,要經常、持續地采用多種形式對在崗教師開展在職培訓,提高在崗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①在理論上,民辦高校應當注重給教師提供適當的學習提升機會,應鼓勵和支持他們進修所學的專業課程,為他們提高學歷層次提供相應政策支持,以便為他們評定相應職稱打下基礎。此外,學校應鼓勵、支持專任教師積極申報、承接各級部門的相關研究課題,積極為他們創造外出學習進修和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的機會,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素養,增加其晉升職稱的機會。②在實踐上,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和合作,強化教師本身的實際操作能力,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出臺相關制度規定,鼓勵教師參與企業運行的相關工作或活動,到企業掛職鍛煉,也可以多多邀請企業的能工巧匠來校研學,增強整個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
(2)職業生涯激勵
所謂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的工作經歷,特別是職業、職位的變動及工作理想實現的整個過程,呈現了適應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的發展歷程。尤其民辦高校以青年教師為主,他們大都處于職業成長的投入期,往往是投入多,成果產出少。同時也由于學校受到經費等條件的限制,青年教師外出參加學術交流的機會較少。再加上缺乏名師指點,青年教師更是常常在職業成長方面處于困惑和迷茫中,不知道應該在什么方向用力,怎樣用力。
因此,青年教師對職業成長的需求是最為迫切的,民辦高校管理者對青年教師這種需要必須高度重視,加強教師職業生涯的規劃和管理,可與教師共同制定教師職業發展計劃,使個人職業發展目標與組織目標相一致,并采用目標管理,注重事前的目標設計和事后的結果評估,使工作長期富有挑戰性。
五、總結
民辦高校作為一種新的辦學體制,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一支強有力的主力軍。而師資是民辦高??沙掷m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有構建有效的教師激勵機制,才能保證民辦高校吸引、培養和穩定高素質、高層次的人才,提升學校品牌價值,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燕.淺議民辦高校教師的激勵現狀分析[J].科技信息,2013(3):167-168.
[2]鄧春.教師激勵機制的構建——以民辦高校為例[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2(3):
83-85.
[3]唐小惠.論民辦高校教師的薪酬激勵機制[J].企業家天地,2012(12):58.
[4]梁人友.對民辦高校教師的激勵建議[J].人力資源,2012(6):70-71.
[5]李念良.民辦高校教師激勵機制構建的幾點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5):
(一)我國高等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的實踐
國內教育界從20世紀90年代初對全面質量管理問題開始關注,試圖通過全面質量管理解決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引發的生源質量差別較大、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等問題。原國家教委根據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從“八五”期間開始對我國高等教育全面質量管理進行了專題研究,教育部從1995年開始對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進行教學合格評價和教學質量評估,為各類學校教育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摸索和積累經驗。20世紀90年代末,按照國際海事組織慣例和航海業的質量管理要求,一批對外合作交往密切的航海類高校如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等,紛紛引入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原則和管理方法,按照IS09000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并相繼通過了IS09000質量認證。一些民辦學校和職業學校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如廣東東莞東方明珠學校,作為一所民辦基礎教育學校,1999年在全國中小學中首家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國際認證,并以此為切入點實施學校全面質量管理,逐步涉足高等教育,進而提高了自身的競爭力。一些高校的某個部門或某個學院,如蘇州大學的后勤集團,也紛紛選擇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來改善和提高自身的質量管理水平。此外,部分高校積極借鑒全面質量管理的“三全”理念來提高質量管理,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運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和模式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證明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使高校更加注重市場需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更加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增強了學校的服務意識;持續質量改進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調動了全體教職工的質量意識,大幅度提高了教學質量和社會效益,增強了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的滿意度。
(二)我國高等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現狀
關于全面質量管理在高等教育的應用研究中,國內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面質量管理引入高等教育領域的背景、高等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與內涵、高校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內各領域(招生、教學、就業等)的實施模式與途徑、全面質量管理在高校中的實施困境等方面。圍繞以上方面,學者們從不同的研究視角進行了論述。葉翠和余佶成指出,在高校教學管理活動中,運用PDCA循環程序,構建高校教學全面質量標準體系、運行體系和監控體系,可以使教學質量不斷改進和持續提高〔5〕。朱永江在對全面質量管理基本內涵進行概要闡釋的基礎上,借鑒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重新審視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理念,并對如何構建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進行了探討,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培育持續改進的質量文化;建立文件化的質量標準;集成系統化的質量信息;開展常態化的質量評估;確立規范化的質量責任;健全專門化的質量管理機構〔6〕。宋之杰等指出,將全面質量管理引入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是改善研究生素質、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并提出了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方法,主要從過程管理、全員參與、客戶滿意和成本管理四個維度進行〔7〕。雖然,學者對全面質量管理思想提出諸多適合我國高等教育現狀的改進意見,但實際應用措施并不鮮明。
二、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
國內學者基本上是在理論層面進行宏觀研究,缺乏關于我國高等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的實證調查研究以及對數據的整理分析過程。全面質量管理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應用多強調學校的內部管理和學生在校期間的教學過程,忽略了畢業生離校之后的質量控制,其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還非常欠缺,研究也局限于本科教育和學術型研究生教育領域,沒有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納入研究的范疇,這些都是未來高校全面質量管理亟待研究的問題。因此,針對專業學位教育應盡快啟動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一)專業學位全面質量管理過程各環節的具體內容
1.專業學位教育市場需求定位專業學位市場需求定位可從專業學位教育市場需求的主體、培養服務對象的行業領域等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定位,可以進一步規劃培養院校自身定位,這是提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依據,也是實施專業學位全面質量管理的最終目的。2.高等院校專業學位培養定位高等院校都擁有自身的定位標準,大體分為研究型、研究教學型、教學研究型、教學型等四類,但就專業學位教育而言,目前的高等院校分類并沒有具體化。專業學位教育主要依托于培養院校的應用型學科、專業、師資隊伍,以及對相關行業的人才貢獻率。因此,高等院校專業學位教育應結合高校應用型學科、專業的條件與優勢,確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學位學科結構、人才培養層次與規模以及應用型人才就業渠道與服務領域等。3.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定位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應結合高校自身定位,突出學科、專業優勢,根據行業領域需求進行培養模式的設計,其中包括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是否與行業需求相適應、課堂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手段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突出案例教學、管理制度和論文評價標準是否符合應用型培養需求等。4.專業學位教育教學實施過程監控專業學位教育教學實施過程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執行過程,其實施情況直接關系到專業學位教育的教學質量。教學過程主要包含教師與學生之間,即教與學之間的服務關系,以及應用型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實施過程應貫穿專業學位教育教學全過程,一般培養周期為2至3年。5.專業學位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與畢業生質量跟蹤反饋專業學位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高度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是專業學位人才培養定位、教育教學工作水平和學位授予質量的最終保證機制,評價結果直接影響專業學位教育的改進。畢業生質量跟蹤反饋系統將高等教育與行業用人單位直接銜接,其跟蹤反饋結果直接影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供需關系。在專業學位教育中,全面質量管理的各環節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在運行過程中是交叉且協作的。專業學位教育在全面質量管理實施中既要分析行業市場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也要分析高校自身學科、專業優勢,同時考慮學生的學習訴求和職業修養提升需求,才能兼顧各方面的評價分析,為提高專業學位教育水平提供參考,從而提升高校師生、高等教育管理者以及質量管理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提高專業學位教育質量。
(二)高等教育應用全面質量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