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9 16:21: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內部審計的理解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網絡環境;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B
一、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
在這個網絡不斷發展的時代,網絡在各個領域中都已廣泛應用,在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中已經不可或缺。對于傳統審計工作,網絡技術在其各個方面也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我國內部審計開始建立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體制的逐步改革,企業集團不斷涌現,內部審計在企業集團中開始出現。我國的內部審計起步晚、發展時間短,但發展是比較快速的,一大批具有豐富財務知識的專業人才為了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快速發展而從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并為此不斷探索??傮w來說,我國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的發展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企業總數中所占比重在90%以上,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30%,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中小企業規模有限、資金少、經營范圍小、受到傳統體制及宏觀經濟的影響比較大,因此,中小企業在財務會計和審計管理方面存在著與當前的市場經濟不適應的情況。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的中小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因此,加強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的管理,對于減少財務支出,提高經濟收益,增強中小企業整體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網絡環境下的審計風險及防范
在網絡環境下,被審計單位的會計系統運行的效率可能會得到提高,同時也可能會導致新風險的產生。1983年,AICPA了第47號審計標準說明《審計業務的審計風險和重要性》,其中提出了新的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
(一)固有風險
固有風險是指在內部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影響下,不考慮內部控制結構,企業的賬戶、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誤的可能性。在審計過程中,固有風險具有獨立性和客觀性,不同因素對固有風險的影響不同,是因為與其敏感關系不同。防范固有風險,我們需要:加強安全控制,防止數據的濫用、篡改及丟失;完善軟件設計,增加審計線索;改進錄入技術,減少錯誤。
(二)控制風險
控制風險是指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上出現了錯報或漏報,但其內部控制機構卻未能及時發現或防止的可能性。它獨立存在于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可以設定控制風險的計劃估計水平,但無法降低控制風險。防范控制風險,我們需要:提高網絡操作的效率效果,避免軟件出現錯誤;建立與銀行之間的網絡連接,避免數據出現不一致。
(三)檢查風險
檢查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未能發現某一認定存在的錯報的可能性,這種錯報連同其他錯報是重大的。注冊會計師的工作直接影響其實際水平,但是由于注冊會計師在有限的時間里全面地測試數據是不現實的,這就增大了檢查風險。防范檢查風險,我們需要:采用統一的格式存儲文件,便于審計師審查文件;設計一個檢查程序,使其能夠針對性地降低檢查風險。
三、網絡環境下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內部審計是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我國中小企業完善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的內部審計起步較晚,仍有諸多問題存在于實際工作中,導致內部審計的作用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發展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一)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
在我國,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大多是由企業管理人員領導的,導致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得不到保障,這也是造成內部審計工作成果收效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內部審計同時接受利益需求完全不同的兩個階層的領導并同時為他們服務,這使得內部審計機構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最終,內部審計機構往往會偏向于與其有相同物質利益需求的階層,因此,內部審計很難在獨立客觀的角度上對財務狀況進行真實合理的評價。同樣,內部審計在受國家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的同時還要接受本單位的行政領導,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人員無法自主地開展工作,這就使內部審計逐漸失去了權威性。我國中小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十分不合理,大多由企業的管理人員領導,有些中小企業甚至不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使內部審計得不到應有的權力和地位,無法有效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進而無法保證內部審計風險的有效規避,這就等于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下,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和內部審計的工作人員對內部審計的理解都是比較片面的。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認為內部審計僅僅是檢查內部的經濟問題,因此內部審計工作未能深入到經營管理的領域。有些管理人員將內部審計工作與會計稽核工作相混淆,有的甚至將內部審計與經營管理對立起來,從而對于內部審計機構與其工作人員實行合并設置,甚至有會計負責人領導內部審計機構的情況出現,致使內部審計機構得不到其應有的地位。同時,某些內部審計的工作人員也不能正確理解自己的工作性質及工作地位,沒有認真的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不能發揮出內部審計工作的積極作用。他們對內部審計的理解都是不準確的,內部審計工作在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方面與增加收益方面都具有巨大潛力,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些,而且不愿意支持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使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無法真正的發展起來。
(三)工作人員素質較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對于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原來單純的財務、審計人員已經無法適應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如今的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足夠的財務、審計方面的知識和與他人溝通的技巧,還應當精通中小企業中各項相關業務方面的知識。然而目前來看,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由于現在內部審計方面的專業知識還不夠系統,因此,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是從財務部門中被挑選出來的,這些人中很多都沒有接受過系統專業的內部審計實務培訓,缺乏足夠的經營管理方面的經驗,并沒有能力適應當今社會中小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同時,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偏低的狀況還影響了他們在中小企業中的地位及收入,內部審計的工作性質又容易被其他員工所誤解,使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往往會感到工作開展困難,最終致使內部審計工作人員逐漸失去工作的積極性,因此,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素質偏低極大地阻礙了內部審計的快速發展。
(四)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目前,我國具備為數不少的內部審計相關法律法規,但可操作性都比較低,不能發揮出法律法規的指導作用。因此我國缺乏一套科學完整的內部審計準則來指導內部審計的實際工作,對于內部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還需要不斷的完善。我國內部審計準則與國際內部審計準則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無論是在具體內容上還是總體框架上,我國都需要吸納國際內部審計準則中先進的并適合我國國情的部分,來逐步完善我國的內部審計準則。同時,我國在內部審計的制度化、規范化方面仍需繼續努力。
四、解決網絡環境下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問題的建議
在網絡環境下,我國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到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與發展,而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著不小的比重,因此,解決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問題對于增強我國中小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以及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合理完善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
內部審計機構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各個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設置適合本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大多缺乏獨立性及權威性。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大多由企業的主要管理人員直接領導,使得內部審計工作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要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增強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由中小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主動進行設置,并推行由政府委派內部審計人員的制度,這樣不僅能夠做到向管理人員及時的提出問題及建議,還能夠提高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中的地位。堅持這獨立性與權威性原則,不僅能夠改變如今普遍存在于中小企業中的內部審計機構形同虛設的局面,還能夠將內部審計機構的定位從平行于其他各部門的管理體制向更完善、更高地位的管理體制轉變,是改變內部審計工作現狀的根本決策。
(二)加強對內部審計的理解
中小企業中管理人員對內部審計理解的準確程度決定了內部審計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揮作用的大小。而目前來說,多數人對內部審計的理解都是很片面的,這就使內部審計無法發揮出其真正的作用。
加強管理人員對內部審計的理解,應當多加宣傳《審計法》以及內部審計準則,讓更多的管理者認識到,內部審計在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它能夠增強企業的自主性、幫助中小企業適應當今社會的市場競爭。同時,內部審計協會也應當采取一定的宣傳手段,結合國際上的先進技術,為中小企業提出改進的意見,做好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參謀和顧問。
通過宣傳,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就會加強對內部審計的理解,走出誤區,充分的意識到內部審計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正是內部審計的存在,才使企業的管理經營有了保障。這樣,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才能為內部審計機構提供足夠的人力及技術資源,成為內部審計工作發展的巨大推動力,而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施行提供保障。
內部審計人員也應當認真執行工作,及時向管理人員匯報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建議,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執行。同時,內部審計人員還應定期接受培訓,不斷地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以便更好地協助管理人員進一步提高本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使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三)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
隨著內部審計的發展,原有的人才結構已經無法適應如今的內部審計工作需要,只有精通財務與審計方面知識的人才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聘請精通相關各方面專業知識的專門人才或技術人員,要多方面考慮未來內部審計發展方向。
原有的內部審計人員也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把綜合素質提升起來。由于內部審計的不斷發展和相關專業知識的不斷更新,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不斷吸收新的知識、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始終保持足夠的專業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國際上的各種先進的內部審計技術,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綜合應用到本企業的業務中來。
另外,我國應當根據國際審計師協會的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資格考試辦法盡快推出注冊內部審計師資格考試制度,并規定只有獲得這個資格的人才才可以從事內部審計工作。
(四)加強內部審計的制度建設
近年來,我國出臺的有關內部審計方面的制法律法規也有不少,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及實施條例、《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及《中國內部審計準則》等,但是這些法律法規遠遠無法滿足現代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實際需要。
我國需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完善內部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內部審計制度的可操作性,盡快制定一套全國統一的內部審計準則,在內部審計的實際工作中起到具體、全面、科學的指導作用。我國的中小企業應當在企業內部根據這些法律法規及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并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法律教育,使他們嚴格遵守國家內部審計制度,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性。
[參 考 文 獻]
[1]劉強.計算機系統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硅谷,2009(10)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 內部審計 需求 有效性
1引言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對于內部審計的需求與期望亦越來越高,使得內部審計提升其在組織中的地位及職能時將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但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內部審計職能仍與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有效的關聯性。認識到這些挑戰的內部審計部門,必須立足于從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出發,及時評估與利益相關者期望的關聯性,調整審計戰略和審計計劃,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并實現價值增值。
2利益相關者期望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2.1公司治理的相關主體及其對內部審計的需求
2.1.1內部利益相關主體及其對內部審計的需求
管理層是公司治理的主要推動者, 早期的有關內部審計著作就把內部審計比喻成“管理層的耳目”,它要求內部審計人員要以廣泛的業務技術為基礎,關注風險、評價經營效率并激勵組織行為。在我國,管理層主要是要求內部審計為組織提供價值增值服務。
2.1.2外部利益相關主體及其對內部審計的需求
外部利益相關者則是指雖然不與公司發生直接商事關系,但客觀上影響公司或受到公司影響,公司必須對其承擔一定社會責任的利益主體,如債權人、監管機構、社會團體等。公司披露的信息是利益相關者了解公司情況并進行決策的主要信息來源,為了保護他們的利益,必須要嚴格監管信息的披露。這不僅有利于保護利益相關者利益,防止虛假信息的產生,也有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梢姡獠坷嫦嚓P者對內部審計需求主要在于提供并確認信息。
2.2內部審計服務于利益相關主體的有效性
2.2.1內部審計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重要措施
由于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委托關系,使得所有權與管理權相分離, 只有企業建立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才能使各利益相關者均能獲得公允、真實的會計信息。相對獨立的審計,可對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內部審計師不僅可以約束管理層的會計信息編報權力,還可以督促管理層披露真實充分地的會計信息,以此來緩解管理層與所有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2.2.2內部審計是強化企業風險管理和戰略控制的重要手段
為了防范管理風險的不斷增大,公司應當在其公司治理體系中建立全面的內部審計制度。在1999 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做出了全新定義,所以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面向未來的工作重點。作為內部審計人員,要有綜合性思維、戰略性目光及時發現和降低這些新風險的影響,通過自己的長項為風險管理獻計獻策。只有這樣才能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3滿足利益相關者期望的內部審計的改進
3.1要與高級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保持一致
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是內部審計的傳統服務對象,隨著企業風險的不斷變化和提升,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期望也隨之變化。內部審計需要不斷關切利益相關者關注的價值,甚至參與到組織的戰略討論中去,了解報告的相關內容和背景,在明確高級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的興趣和期望后制定相應的策略,同時在執行過程中不斷的對計劃進行調整,這不僅能幫助內部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兼顧各方的需要,還有助于綜合性報告的提出。
3.2要更好地與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和匯報
要在審計委員會的章程中明確闡明審計委員會的職責和作用,以及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支持。要讓董事會成員確信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加強董事會與內部審計人員之間的溝通并定期向董事會成員匯報工作,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為董事會理解和解決問題提供專業咨詢服務,確保風險的良好管理。
3.3要進一步提升內部審計的勝任能力
金融危機之后,利益相關各方的期望不斷提高,這就需要內部審計提供更加專業的意見,要求內部審計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性,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使得核心服務對象無法忽視內部審計所提供的建議,幫助企業博得利益相關者公眾的信任,為企業實現目標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
4內部審計改進過程中需要的支持
4.1協同支持。內部審計的成功依賴于各方的支持,內部審計部門只有和企業內部各方協同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第一,為了保證內部審計的運行,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需要對內部審計形成一致的意見,形成一份“使命聲明”。 第二,要實現風險管理三條防線的相互協同。其中業務單位是第一道防線,風險管理部門是第二道防線,內部審計則是第三道防線。只有企業風險管理的三條防線對于利益相關者各方的期望形成一致的理解,實現有機動態的協同,內部審計才能在風險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4.2人力支持。隨著諸如環境保護、社交媒體和網絡技術方面的風險領域的不斷擴張,內部審計的構成需要內部審計部門之外的人才支持。由于這些風險領域的專業性較強,使得傳統的內部審計人員很難做到“樣樣精通”。解決問題的兩條途徑分別為:將內部審計崗位作為培訓機會提供給重要崗位員工,然后再讓他們回到原來的崗位;或者將專業性較強的業務外包給企業外的專業團隊來完成。
4.3技術支持。內部審計想要實現從傳統的價值保護到價值創造的飛躍轉變,需要內部審計不斷學習和運用新技術以適應新的風險領域和利益相關者期望所帶來的變化。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和審計技術方面的支持。
5結論
綜上所述,內部審計雖然面臨著更加復雜多變的風險形勢,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機遇,使其從控制角色轉變到改善組織風險管理的更具有挑戰性的角色。隨著利益相關者對內部審計的期望日益增長,使得內部審計不但能有效掌控風險,還能就廣泛的風險和控制提供深刻的見解和建議。
參考文獻:
一、企業內部審計執行力的現狀分析
(一)內部審計執業環境不佳企業內部審計的環境是企業內部審計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是影響企業內部審計活動和完成職能任務的綜合保障。西方內部審計的產生是在財產所有權與管理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隨著企業經營機制轉換、管理方式變革及內部職能分解,基于加強經營管理的內在需要而形成和發展的,這也是內部審計賴以存在的客觀基礎。而我國的內部審計的發展始于1985年,當時提出建立內部審計只是為了盡快完善審計組織體系,補充國家審計力量。在此背景下的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實際上是一種行政命令的產物,形成了片面強調外向及作為國家審計基礎而存在的內部審計模式,這種模式的內審機構沒有真正被企業所接納,而是視其為找毛病、挑刺的機構,大大降低了內審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使其很難正常開展工作。這種審計模式實際上導致了人們對內部審計在性質認定上的模糊,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的執行力。至今不少企業及其管理當局對內部審計很不理解甚至有抵制情緒,使得內部審計難以融入企業整體經營管理之中,導致了內部審計工作很難正常開展,更談不上履行其監督評價職能及開展咨詢活動,從而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內向的作用。這樣,不僅不利于內部審計的健康發展,而且使之越來越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職業規范體系不完善西方的內部審計實行行業自律管理,由內部審計協會制定準入要求、職業后續教育計劃、內審準則、注冊內部審計師考試及注冊條件,有一套成熟的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職業規范體系。而我國的內部審計協會雖然已經成立二十年有余,但由于內部審計的行業組織還不十分健全,內審組織之間尤其是內部審計業務組織與內部審計行業組織的聯系還不密切,行業規范還不完善,評價內審對象的行業標準缺乏統一的尺度。再加之我國內部審計的行業自律管理處于發展階段,在行使行業管理職能上存在著不同層次的條塊分割,各地方內部審計協會除以團體會員的角色完成上級協會要求的部分工作以外,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要求和標準。且內部審計職業界缺乏一套健全合理的審計準則。這樣就導致內審人員在執業時感到茫然,無所適從,不僅削弱了內部審計整個職業的執行力,而且不利于協會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三)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不高在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時代,龐大的信息實現了高度集成與共享,像息化系統的復雜性使審計的對象更為廣泛、審計的線索可視性減少、審計的技術和方法發生改變等,加之現代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的業務變得異常復雜。而內部審計是一種集查錯防弊、興利以及增加企業價值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這種綜合性決定了對內部審計人員復合型的高素質要求,不僅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備一定的財務會計、審計知識,還要求內部審計人員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具備管理、法律、金融、工程、技術、信息等多個學科方面的知識。而目前,內部審計人員大多是從會計“轉型”為審計,業務單一,技術不精是審計隊伍人員現狀的一個“軟肋”。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習慣用會計的眼光和思路審視、查找問題,不能擺脫或高于會計業務的傳統審核做法。由此,審計開創不了新局面,審計效能低下、審計質量不高、查處問題不透、處罰力度不大的現象時有發生,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審計工作向廣度和深度的發展。另外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的理論功底薄弱,沒有洞察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對知識經濟和現代審計意識較陌生,不能很好地從經營、管理、機制、體制、法制、專業技術等高度和角度去評價微觀審計中的問題,不能用聯系的、發展的、宏觀的視野和觀點去評價客觀經濟事務,發表真知灼見。
(四)內部審計范圍小,多限制于財務審計西方國家內部審計已進入風險導向階段,其內部審計類型豐富,主要以管理審計為主,以財務審計和遵循性審計為輔。我國多數企業內部審計依然停留在財務導向階段,較少涉及業務審計、管理審計。雖然有些企業涉及經濟效益審計,但在內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與西方管理審計相比仍有一定欠缺。目前我國內部審計工作排列在前三位的集中在財務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這說明內部審計范圍大多局限于財務審計,而后二者更多的是借鑒政府審計的做法而展開的,其關注的重點大多在財務會計報表和相關經濟指標,因此在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加強對風險的應對、增加企業價值方面還存在欠缺。
二、我國內部審計執行力的強化對策
(一)樹立“服務型”內部審計思想我國“行政規定式”的內部,審計模式在其設置上帶有很大的強制性,從一開始就被誤解為一個監督和挑刺的機構,這使得企業對內部審計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根本就視內部審計不存在。企業內部的這種情況嚴重減弱了內部審計的執行力。要使內部審計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內部審計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樹立“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文化,使企業從被迫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到主動要求設立內部審計機構。要真正發揮內部審計的執行力,就必須為內部審計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執業環境。但良好執業環境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重點發揮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力量,逐漸減少政府的力量。畢竟內部審計的本質是企業內部的一個組織機構,政府干預過多會引起企業的逆向心理。
西方國家的內部審計從誕生開始就將其目標定位在側重于為內部經營管理服務,屬于“服務導向型”。我國政府也逐漸意識到這一點,在修訂后的《審計法》中,明確提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
和企業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審計法對國有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進行規定已不符合現實,涵蓋不了內部審計行業管理的范圍。此外,適應轉變政府職能的需要,今后審計機關不宜直接管理內部審計機構,主要是指導、監督和管理內部審計協會,促進內部審計協會對內部審計機構實行行業自律管理。為了進一步明確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的關系,明確內部審計協會的法律地位,《審計法》還規定,國家機關、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以及其他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工作由內部審計協會實行行業管理。審計機關對內部審計協會進行指導、監督和管理,對內部審計機構的業務質量進行檢查和評估。政府由直接對內部審計進行管理轉變為對內部審計師協會的發展進行指導,可以真正發揮內部審計師協會在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內部審計師協會應主動出擊,利用一切渠道來宣傳內部審計的性質、作用以及對企業的意義,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內部審計的傳統認識,糾正人們對內部審計的誤解,為內部審計營造一個良好的執業環境。
(二)推進內部審計職業職業化的目的,是將獨立審計管理機制、經營模式引入內部審計,使內部審計更具活力。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不僅是對我國傳統內部審計的一次革命,也為我國企業制度創新,建立健全科學、合理、有效的內部制約監督機制提供了一個契機,對企業和內審從業人員產生“雙贏”的局面。
第一,對于企業而言,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趨復雜的外部環境,為了增強競爭力及抗風險能力,企業在重要合同、投資決策、財務規劃等諸多方面都非常需要內部審計的支持與服務。職業化的內部審計人員能夠不斷開辟新的業務領域,向內部控制、經濟責任、公司治理、決策程序、風險管理等更廣范圍、更深層次延伸與拓展,從而為改進組織經營、提高運營效率、強化風險管理、實現價值增值服務。
第二,對于審計人員個人發展而言,職業化也有著重要意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員工不是企業的不動產,而是在社會上流動的資源。職業化程度高的行業的員工在人力資源市場競爭中更能立于不敗之地。以另一角度看,獨立性問題一直是公眾對內部審計發揮職能的疑慮所在,若能在公眾眼里樹立起“職業顧問”的形象,則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由于鑒證服務所帶來的公眾對內部審計獨立性的質疑,從而獲得社會公眾的認可。
(三)將內部審計的相關知識納入高管人員培訓課程縱觀各高校和培訓機構的培訓高級管理人員如MBA、EMBA,課程中有運營管理、財務管理、會計、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戰略管理等,唯獨沒有內部審計。雖然內部審計組織協會稱內部審計有增加企業價值、改善組織運營之功效,但由于內部審計課程并沒有出現在這些課程中,對參加培訓的高級管理人才缺少了一定的說服力。因此內部審計師協會要努力將內部審計的知識納入高管人員的培訓課程,這樣才能逐步提高企業對內審的認識水平,增強內部審計在組織中的生存力。
【關鍵詞】 醫院內部 審計 對策
1. 醫院內部審計概述
所謂內部審計,是指為對本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審核及評價,而在單位內部建立起的獨立的評價和考核活動。與外部審計相比較,內部審計有其獨有特征,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醫院的內部審計是指醫院的審計部門從內部出發對醫院財務收支的合法性、真實性以及盈利性進行考察評價的活動。
醫院內部審計作為內部考評機構,具有雙重任務,一方面要監督評價醫院的生產經營活動是否合法合規,對違規行為及時有效糾正,促使其合法合規;另一方面又要對上級領導負責,促進醫院管理向科學化、正規化轉變,以提高醫院整體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醫院內部審計對于加強醫院控制管理具有重要地位,加強內部審計有利于醫院完善內部管理,提高醫院財務工作的透明度。近年來,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醫院經營體制逐漸向市場化邁進,醫院內部審計要適應適應形勢發展,必須積極主動參與醫院各項經濟活動,對于醫院各項經濟活動要認真地監督、評價、考核,對不合理現象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充分發揮醫院內部審計在管理控制方面的作用。
2. 我國醫院內部審計的職能
醫院內部審計既要對單位的日常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控制,又要對上層管理者負責,保證醫院正常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并提高經濟效益。展開來講,醫院內部審計具有以下職能:
2.1監督控制職能
內部審計部門需要對被審計部門進行監督控制,以實現對單位資產完整性的保護,并對單位日常經營活動效益進行監督,考核醫院的制度決策的落實情況。比如內部審計部門要對醫院管理層遵循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評價,內部審計人員要對醫院財務收支情況的真實性、完整性進行考核。并監督檢查醫院的相關支出是否符合醫院財務制度規定的范圍,醫院的藥物采購、醫療收費等情況是否符合醫療衛生部門的審核批準。及時檢查醫院相關制度和會議精神的落實情況,并對落實效果進行評估。
2.2全面檢查醫院財務及相關業務信息
內部審計部門要對醫院的各項財務活動逐層逐項確認,必要時對個別項目單獨確認,以保證單位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醫院支出合理合規。要檢查醫院各項資金的使用情況,考核專項資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合規,有沒有超出規定范圍,對監督檢查情況及時提交報告,督促財務及相關業務部門整改提高。
2.3評價醫院經濟活動的效益
對于被審計部門的經濟業務,在進行內部審計時,尤其要注重考核其效益,分析評價醫院的投入產出比以及達到的效果,并對各業務部門在經營活動中是否完善保護單位的資產一項進行評估,提出審核意見。
2.4評估醫院經營業務是否符合相關法規制度規定
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及時、清楚地了解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評估其是否符合國家醫療衛生法律規定,是否符合醫院中長期規劃目標。
3. 我國醫院內部審計存在的不足
3.1內部審計意識淡薄,對內部審計工作缺乏重視
較多醫院缺失內部審計理念,缺乏對內部審計制度的重視,對內部審計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將內部審計制度僅僅當做紙面上的文件,應付了事走過場,缺乏實效,使本應發揮的效用沒能及時有效的發揮。對單位的內部審計制度建設,缺乏主觀能動性,忽視執行效果。
3.2內部審計制度執行有偏差或不力
在一些醫院內部審計過程中,僅僅限定在對財務會計和內部牽制方面的內部審計,缺乏對單位整體風險的管理,忽視了對單位其他過程環節的審計監督。退一步而言,即便是在醫院財務會計方面的審計上,由于單位性質及管理模式的不同,以及管理層在風險控制方面理解的差異性,導致單位在內部審計執行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尤其表現在組織結構、采購與付款、貨幣資金、固定資產管理等方面,這些都大大降低了內部審計制度效率,使執行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有效發揮內部審計應有的職能。
3.3缺少完善的激勵獎懲機制
目前,部分醫院中存在著會計、審計崗位權責利不明確的現象,缺乏科學、合理、完善的激勵獎懲機制,這不利于醫院財務、審計部門和員工的工作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醫院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對內部審計工作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
4. 強化我國醫院內部審計的對策
4.1增強醫院內部審計意識
醫院管理層對于單位的內部審計建設和執行負有主要責任,管理層應當明確第一責任人角色,充分認識內部審計在醫院管理運行中的重要作用,積極主動去強化單位內部審計體系建設。管理當局應當明確本單位的發展目標,并按照高效科學的要求,合理設置審計崗位和人員,發揮內部審計的管理作用。并明確工作流程和規則,將內審制度傳達到全體人員,使全體人員都成為單位內部審計的參與者和監督者。同時要轉變對內部審計的片面理解,并努力創建良好的內審氛圍。這些都需要單位管理層強化自身對內部審計的重視,進而引領員工學習內部審計規章制度。
4.2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水準
醫院的內部審計人員要提高自身專業素質,依據會計法規和制度對會計事項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判斷。另外,醫院內部審計人員人員要熟悉單位業務,及時發現并糾正醫院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不合理現象。
4.3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完善各部門職能分配
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使各個部門都成為內部審計的參與者和監督者,以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依據制度嚴格審核各項經濟活動,并對違規現象及時總結。要明確各部門在成本控制中的職責權限,賦予相應的權利,將成本控制與部門個人考核相結合,督促其切實履行好職責。
4.4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以及職業責任的總稱,屬于自律范疇。醫院可以通過加大培訓力度,使內部審計人員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國家相關政策和單位內部審計制度,增強責任意識和法律觀念,提高職業道德和審計水平,以正確行使職權。另外加強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單位要積極營造良好職業氛圍,倡導職業道德,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樹立典范;完善職業道德評價體系標準,切實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建立監督機制,加強約束;并建立激勵機制,促使員工遵守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 喬莉.論醫院內部控制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1(05).
[2] 甘培燕.當前醫院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會研究.2010(14).
關鍵詞:大數據;電力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信息技術
1大數據時代下電力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重要性
1.1信息時代的必然要求
隨著企業的規模擴大,業務量增長較快,傳統的內部審計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當前電力企業的實際需求,而信息技術則為內部審計工作帶來新的機遇,使用信息技術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可以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內部審計質量。因此電力企業實現內部審計信息化是信息時代的必然要求。
1.2實現內部審計全面性
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必須要保證覆蓋企業的所有業務內容,傳統模式下的內部審計工作的覆蓋面較窄,而且所反映的問題全面性不足,導致內部審計工作難以有效發揮其作用。電力企業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內部審計,借助信息手段處理大量的數據信息,實現內部審計的全面性。
1.3提升內部審計的準確性和效率
內部審計需要對電力企業經濟業務的運行進行監督評估,通過內部審計信息化能夠減少人工處理數據中的失誤,內部審計信息化能夠更加精確的處理數據,而且電力企業利用內部審計信息化管理系統,為內部審計員工提供了信息查詢平臺和交流平臺,提升了內部審計工作效率。
2大數據時代電力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2.1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意識不足
在大數據時代下,大多數企業都提高了對信息化管理的重視程度,并將信息技術運用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全面提升內部管理質量。但是針對目前電力企業的現狀來講,企業對信息化管理的重視程度較高,并且將其運用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基本滿足信息化管理的相關需求,但是從整體情況來看,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意識仍然較為薄弱。企業管理層較為重視經濟效益的提升,忽視內部審計工作,從而導致在進行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其投入的精力較少,另外,由于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需要企業投入較多的成本,而且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收益,反而會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導致企業內部審計意識薄弱。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缺乏信息化理念,未能正確認識內部審計信息化的重要性,導致其仍然堅持使用傳統的內部審計方式進行工作,較少使用大數據技術。
2.2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信息系統不完善
完善的內部審計系統是電力企業實現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基礎,內部審計信息系統包括硬件基礎設施和軟件。建設信息系統的硬件基礎設施需要電力企業耗費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電力企業在系統建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這些成本是否能夠在系統建設完成后投入使用過程中得到回報還未可知。而且內部審計系統中需要開發多種功能,必須要滿足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需求,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電力企業的內部審計系統功能有待完善,信息系統不能完全滿足電力企業的需求。
2.3內部審計人員信息技術水平較低
在電力企業未開始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之前,內部審計人員只需要擁有較高的審計專業知識即可,但是在內部審計信息化的要求下,內部審計人員的能力素質不足以支持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由于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推進,傳統模式下的內部審計人員面對更為嚴格的要求,不僅要掌握審計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信息技術,能夠熟練應用信息技術展開工作。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只有少部分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做到同時掌握審計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術,其他內部審計人員僅僅在審計知識方面占據優勢,對信息技術的理解較為匱乏,導致內部審計信息化進程較慢。
3優化電力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3.1提升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意識
電力企業在提升對內部審計信息化重視的同時,需要樹立正確的信息化審計意識,明確在大數據時代下,電力企業落實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端正內部審計人員以及其他員工對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態度,使其積極配合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打破傳統審計模式的局限性,接受并嘗試內部審計信息化,從而為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提供優質的基礎環境。電力企業的管理者必須要改變以往“輕審計,重效益”的管理觀念,提高對內部審計的重視,將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點,在內部加大對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宣傳,使員工更加深刻的理解內部審計信息化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從而促使相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積極使用信息技術和平臺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3.2完善內部審計信息系統
內部審計信息系統是電力企業實現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基礎,首先,電力企業需要在系統建設前期進行科學規劃,明確內部審計信息系統所需的硬件設施和軟件,并配合成本管理對購買軟硬件設施耗費的成本進行控制,保證企業能夠以最低的成本購置高質量的軟硬件設置,滿足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的需求。其次,電力企業需要明確內部審計工作的相關內容,并且與軟件公司的開發人員進行溝通,確保內部審計系統能夠全面覆蓋企業的審計工作,實現內部審計的全面性。最后,內部審計信息系統開發完成之后,需要進行多次測試,確保系統能夠穩定運行,同時電力企業可以與軟件公司保持良好合作關系,以便于后期對系統進行更新維護以及升級。
3.3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
電力企業針對現階段內部審計人員的實際情況,應當制定科學人才培養計劃,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差異化培訓,對審計專業能力較強,信息技術水平較低的員工加強信息技術培訓,對信息技術水平較高,審計能力較低的員工加強內部審計專業培訓,通過差異化培訓縮短員工之間的差距,從而更好的服務于內部審計工作。電力企業還可針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工作建立獎懲機制和考核機制,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進行考核,對表現較好的內部審計人員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反之則進行懲罰,以此來提升內部審計人員對培訓學習的積極性。另外,電力企業也可根據內部對人才的需求,招聘內部審計人員,并且要適當提高招聘條件,確保為企業引進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從而優化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結構,加快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
(一)關于風險導向審計定位的困惑。中國內部審計協會自2006年開始正式提出“內部審計轉型”這一倡議以后,全國不少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的內部審計機構,都不同程度地開始實施內部審計的轉型工作。這帶來的問題是,原來一直開展的財務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不是都要轉型,就成為一個令人困惑的事情。因為,可能存在以下三種不同的理解:第一,建立一個以風險評估為主要工作內容的內部審計模式;第二,在原來內部審計工作體系中,增加風險導向審計的門類,財務審計等原有的審計形式繼續保留;將原來的財務審計等審計形式進行改造,添加風險導向的額外的審計程序。在這三種理解中,事實上,只有第一種理解才是準確的。
(二)應當建立“適度”轉型的觀念。在建立以風險評估為主要工作內容的內部審計模式以后,在內部審計運行中,風險導向審計與原來的有關審計形式仍然是并存的。從時間上看,風險導向審計所占的比例,隨著時間的推后,會越來越多。有一種可能,風險導向審計可能成為內部審計的唯一內容。在西方國家列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中,風險導向審計已達到了空前絕后的繁榮程度。而這種繁榮帶來的一個顯著問題是,西方國家的許多企業,在將財務審計外包之后,上市公司的各種財務舞弊事件層出不窮。“安然事件”后,在美國華爾街所發生的一系列財務造假事件,再一次告誡人們:外部審計并不能解決財務造假的全部問題,而實際上,內部控制更為重要。這就促成了美國國會在2002年頒布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404條款為美國改革企業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企業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并且由企業的管理層進行評估以及由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盡管在該法案中并沒有對內部審計應當審查財務報表提出要求,但是,強化審計委員會的財務控制職能,也體現了對財務審計的某種要求。這意味著,過度的風險導向審計可能會走“回頭路”。在近幾年,被媒體曝光的或者被追究責任的一些國外的造假公司,其財務總監幾乎都在抱怨他們沒有對財務資料進行審計的權利。這種情況應當引人深思。即:在我國,實現完全轉型的風險導向審計,可能放棄財務審計或者經濟責任審計等傳統的審計形式,這是不考慮國情以及內部審計行業情況的做法,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顯然,在我國國家審計的審計覆蓋面還比較小的情況下,一味推行全面的轉型,是不切實際的,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同樣,如果完全都不實施轉型,我國內部審計的整體水平將無法提高,也無法在國際化的背景下與國外同行進行交流,將產生發展嚴重滯后的局面。因此,至少在目前,我國企業在實現內部審計的轉型時,應當建立“適度轉型”的觀念。
(三)內部審計轉型在個體上的差別化應當是一個趨勢。有一種認識是,所有企業都應當快速實現內部審計的轉型,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企業的規模、性質、業務特點以及管理基礎等方面千差萬別,實施“一刀切”式的內部審計轉型,是一種盲目的、不計后果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是,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適時分步驟實施風險導向審計。高風險企業(如:金融企業,房地產企業等)應當盡快實現內部審計的轉型;大型企業應當在下屬企業試點獲得經驗后推行風險導向審計;對于中小型企業,則應當結合企業的實際,在適當的時點上,針對重要業務或者高風險業務,開展局部的風險導向審計。
二、風險導向審計下的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
在傳統的觀念中,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美國COSO委員會1992年所的報告《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也能夠比較清晰地反映這種關系。在COSO委員會2004年所的《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中,內部審計又增加了多個風險評估的內容。那么,在風險導向審計的模式下,內部審計如何處理與內部控制、風險評估的關系呢?
(一)內部審計屬于內部控制而又高于內部控制。在《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內部控制的“五要素”就包含了“監控”這一要素,其中,也有內部審計的成分。從工作屬性角度看,內部審計也的確解決企業的“控制”問題,能夠實現內部控制的目標。在傳統的理解上,人們也通常將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一部分來看待。而另一方面是,內部審計擁有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授權,并將評價內部控制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我國的內部審計準則中,也有多個具體準則涉及到這個內容。如,《第5號:內部控制審計》,《第21號:內部審計的控制自我評估法》。內部審計既屬于內部控制,又評價內部控制,實際上這并不矛盾。如,會計工作即包括會計核算,又包括會計監督,由會計的一部分去監督另外一部分,這并不奇怪。因為,它表明了內部控制通過內部審計實現了自我免疫。從這個意義上看,內部審計即屬于內部控制又高于內部控制,至少超越了控制系統中的其他部分。問題是,在內部審計處于這樣一個特殊地位的情況下,它對內部控制的評價有沒有“獨立性”?如果沒有獨立性,這可能意味著這個“評價”是沒有意義的?;趦炔繉徲嬙谄髽I中并沒有經濟資源支配權的情況,斷定內部審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應當是沒有問題的。
(二)內部審計應當從風險管理走向對風險管理的審計。在傳統意義上,內部審計是以財務審計作為主要內容的。后來,股份公司大量出現,產生了對信息公開的要求,這時,在內部審計對外缺乏應有公信力的情況下,才出現了聘請注冊會計師實施公司財務審計的現象。顯然,一旦審計外包,內部審計的財務審計功能將可能蛻化。問題是,如果沒有財務公開的要求,內部審計從事財務審計工作并沒有什么不妥。目前,由于相當一部分企業按照有關要求聘請注冊會計師實施了審計,因此,內部審計的轉型――實施風險導向審計,才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內部審計需要進行風險管理審計的情況下,如果企業沒有風險管理專門機構,或者沒有其他的機構進行企業風險管理的統一組織與協調,這時,內部審計機構將考慮承擔此項任務。這意味著,內部審計機構應當一肩兩任,既要從事風險管理的組織與領導工作,又要對風險管理進行評價。顯然,第一項工作并不應當屬于內部審計的工作。在《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中,建議采用的組織構架是:企業由首席執行官作為風險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內部審計機構對風險管理進行評價。在企業風險管理的體系中,內部審計整體上處于從屬地位。
(三)內部審計應當實現從內部控制審計到風險管理審計的跨越。在實施風險導向審計的條件下,對內部控制的審計,不能僅僅局限在傳統意義上。過去對內部控制評價,主要是為審計實施實質性測試提供手段,而這種評價本身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實施風險導向審計以后,風險管理的體系已經融合了過去的內部控制的內容。在《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中,核心內容仍然是內部控制的內容,而且其保留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60%以上的內容。其中的“四大目標”有三個是內部控制目標,“要素”有五個是內部控制要素。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怎樣理解風險管理,都不能脫離內部控制這條主線。同樣,內部審計的轉型,從傳統的財務審計為主,到風險導向審計,內部控制的概念可能弱化了,是以風險管理的視角來考慮過去的內部控制問題,由于將控制對象的所有不利后果理解為“風險”,將有利后果理解為“機會”,既要預防“風險”,又要把握“機會”,比以往的內部控制僅僅控制不利后果的“風險”,而不去考慮“機會”,無疑前進了一大步。
三、企業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構架設計
一旦實施風險導向審計,這將意味著內部審計工作內容的拓展。傳統的內部審計流程,在實施風險導向審計后有許多方面顯得不太適應。以會計流程為依托的財務審計流程,它的資料獲取比較簡單,而風險導向審計則面臨業務范圍不清、部門分工不明、流程規范缺失以及組織體系零散等問題。設計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構架應當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制度為先導。在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一場革命,這場革命可能引起原有組織結構、權利格局和人員崗位及其職責的改變,如果沒有必要的制度進行規范,將可能使風險導向審計處于無序狀態。這里的制度應當是一個體系,最高層次是以單位名義制定的風險管理制度,其次是以部門(如內部審計機構)制定的專業性的規章,再次是依據前述規章制定的有關作業規程。在這個制度體系中,應當明確內部審計機構的組織地位,特別是授權在尚未設立風險管理部門的條件下,由內部審計機構負責進行有關事項的組織與協調。
(二)以機構為依托。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當建立風險管理機構,這是一個比較規范的組織形態。我國和大多數國家的金融機構,基本上都設立了風險管理專門機構,這對于加強風險管理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在這種狀態下,內部審計機構可以以評估風險管理作為重要工作,而不必考慮更多的風險管理的組織與協調問題。在設立專門機構以后,對各個部門的風險管理崗位設置也應當提出要求,配備風險管理專員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從機構到人員,將形成一個網絡狀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三)以流程為指南。對于內部審計機構而言,在風險管理評估方面,應當設計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流程,這個流程應當嵌入到風險管理的相關業務之中。該流程應當依據業務的類型設計,應當是一個立體的三維結構:第一維是風險管理的“四大目標”,第二維應當是風險管理的“要素”,第三維應當是三級組織構架(企業整體層級,部門層級和崗位層級)。在三維的立體結構下,風險導向審計所嵌入的各個具體業務,都應當分階段分業務環節進入這個系統,并且實現對風險管理過程的評價。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業務各個環節的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控制制度
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執行的現狀
到目前為止,財政部針對當前會計及相關工作中最為薄弱的環節,按照分批分步的方式,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和6項具體內部控制規范,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初步形成?!秲炔繒嬁刂埔幏丁疽幏丁穼炔靠刂频亩x、目標、原則、方法和內容等基本問題都做出了規定,是制定后續規范的基礎與依據,該規范的出臺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隨后,我國又頒布了六個具體規范,體現了從會計控制入手,突出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等環節,并向其他管理環節延伸的控制思路。
以上規范自開始實施以來,從制度源頭上為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建設提供了保障,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改善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綜觀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現狀卻不樂觀,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環節、實施環節和監督反饋環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企業內控制度制定環節存在不足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會計控制認識不足,對內部會計控制的建設持冷漠態度,以傳統經驗代替規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根本沒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有些企業雖有建立,但在內控制度的制定環節,還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對企業經營的某個或某幾個關鍵點進行控制。在當前常見的企業分口管理制度下,企業內部的管理形成條塊分割,這樣的內控制度設計沒有滲透到公司的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沒有覆蓋到所有的部門和崗位,未能實現立體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風險預防監控,內部控制建設不成體系,步入了內控建設的另一個誤區。
(二)企業管理者越權現象比較嚴重
由于體制等原因,我國較為嚴重的“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導致了“內部人控制”現象,很多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濫用職權或對經濟活動進行越權干預的現象比較嚴重,崗位設置及權限、審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環節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相背離,這是造成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失效,進而導致舞弊行為發生、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三)會計人員素質有限
一方面,有些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水平不高,缺乏應有的辨別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無法適應內部會計控制所需的知識層次,影響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另一方面,部分會計人員雖具有足夠的專業技術水平,但出于個人利益驅動無視會計職業道德,對單位領導及其他業務經辦人員的違規行為視而不見,對發現的內部會計控制的漏洞,不僅沒有主動提出建議對制度加以完善,反而直接參與貪污、挪用公款、盜竊資金等違法違紀活動。會計人員的這種專業素養和道德素質無法滿足投資者及企業發展的要求,制約了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使內部控制流于形式。
(四)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發揮有限
在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過程中,內部審計既是控制活動的一部分,又是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未能履行其應有職能。首先,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夠。我國企業大多實行的是單一的廠長經理模式,這就導致內部審計不能監督上級,高層管理者是實質上的“自由人”。同時,對受廠長、經理直接領導的其他職能部門也不易進行監督,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嚴重受限。其次,對內部審計的職能理解存在偏差。有關人員,包括內部審計人員自身在內,經常將內部審計的職能簡單理解為會計監督,而且過分強調“查錯糾弊”,忽視了“防錯防弊”這一職能,未能發揮其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的作用。再次,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相當部分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視和支持,內部審計部門力量薄弱,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這些都是阻礙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