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 10:39: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宏觀經濟研究的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日,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提出的“2007年中國經濟將在高位增長后回落”等較“悲觀”的形勢判斷,引起專家們的激烈討論。
今年宏觀形勢已成定局:專家對今年宏觀形勢的判斷顯示出驚人的一致,他們認為,今年宏觀形勢總體上非常好。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劉元春用這樣一些指標描述了“好年景”:“2006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約10.48%,消費物價上漲了1.5%,固定投資增速為27%,社會消費增長13.6%”。他說,總體上,2006年宏觀經濟依然保持了高速、平穩的樂觀局面。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王一鳴用“總的狀況是非常好,今年尤其好”來形容今年的經濟情況。他說,今年的宏觀經濟指標應該說是歷史上最好的,而且這種狀況持續了四年,經濟非常穩定,“可以說我們甚至超過了美國新經濟那一段持續的繁榮期”。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辜勝阻用投資來“透視”宏觀經濟情況。他說,今年我國整體投資中,有69%的投資是由非國有資產實現的,“這個變化是非常大”。另外,雖然今年預測投資增速為27%,但是,這個指標在西部是34.4%,東三省是42%,東部是41%。他認為,從區域角度看是一個好的現象。
經濟高增長面臨拐點
雖然對今年經濟走勢異口同聲,但專家在對2007宏觀走勢判斷上卻表現出迥異的看法。
劉元春指出,由于下半年出臺比較猛烈的宏觀調控措施,可能使得整個經濟開始在高位進行回落,預計2007年GDP增長率為9.25%,宏觀經濟將結束本輪經濟周期的繁榮階段。
對此,王一鳴不能完全贊同。他認為,經濟增長雖在高位運行,但并未較大偏離多年來形成的軌道。下半年GDP增長雖有微弱回調,但這使經濟增速離我們預期的目標更接近。王一鳴說,“我覺得2007年將會有所回調,但會不會有這么大的回調?我覺得可能還不會?!?/p>
人大教授吳曉求也認為,我國從2001年開始,至少能夠保持15年的快速增長。他說,“在更長一點時間內,保持10%的增長速度是完全可能的?!?/p>
對2007年經濟增長情況,中國人民銀行一位人士認為,不僅要關注增長速度問題,更要關注GDP是如何創造出來的。這位人士說,數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數字怎么得來的。比如說,房子蓋了拆、拆了蓋,兩次都要計入GDP,但是,這并沒有促進國民福利的提高。這位人士說,GDP高速增長,可能使資源過度消耗,而目前這種增長方式,也沒有很好地積累起國民財富。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教授從2007年財稅的角度展望了2007年我國的經濟情況。他認為,在正處于轉型時期的中國經濟中。政府力量比較強。2005年我國政府支出規模突破52000億,占到GDP的30%。因此關注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特別重要的是要關注政府的支出。加上最近3到4年之內,政府赤字規模大體上維持在3000億左右。他說,“隨著GDP的增長,財政赤字的規模不變,實際上就隱藏了GDP的擴大?!?/p>
經濟航母要過幾個雷區
有專家提出美國經濟和我國經濟的相關性很高,“統計認為,這種相關性約為1”,也就是常說的“齊漲齊跌”。
王一鳴說,各方面預測,美國經濟將在2007年回落。辜勝阻認為,美國經濟下滑可能會導致我國出口下降,從而使我國經濟回落。而王一鳴卻認為,即使美國經濟下滑,也并不能說現在已到政策調整的臨界點。
投資問題一直是宏觀經濟調控的把手之一。一位專家指出,今年電力過剩很可能導致2007年成為高耗能產業大發展的一年。王一鳴也認為,我國目前的一些投資,正在為新一輪產能過剩奠定基礎。他舉例說,去年我國鋼鐵產量已達3億噸,但最近杭州、北部灣、廣東都還在籌劃,新的鋼鐵項目,而且這些項目規模都較大。另外,地方搞電廠的積極性仍然非常高,“可能會形成新一輪的電力過剩的局面”。投資速度偏快,會造成產能過剩,從而給經濟帶來了風險。他提出,解決投資增速快的問題,需要通過加強市場準入。
匯率政策從哪里走是宏觀經濟的熱點。王一鳴認為,匯率機制如何調整,如何平衡貿易等將成為2007年調控的重點之一,“擴大每日波幅、漸進升值”是很好的。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教授認為,人民幣匯率有升值的壓力。他說,除了升值以外,還可以考慮改革強制結匯制度,購買戰略資源,以及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等。
關鍵詞:總債務;宏觀經濟波動
一、 引言
經濟波動一直是宏觀經濟研究的重要問題??v觀世界經濟發展情況,從1929年美國泡沫經濟引發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再到2010年歐元區成員國爆發的主權債務危機,不難發現幾乎每一次的經濟危機都是與債務相關的。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經歷了長期的高速增長,與此同時,債務規模飛速擴大。我國總債務率從1997年的80.6%一路升至2013年的170.8%,總債務率年均上升7.4個百分點,債務累積速度不可謂不快。特別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后,我國總債務率都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抬升。近些年來,由于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總產出又表現出下行的跡象,2008年實質GDP同比增長率從第一季度的10.6%下降到第四季度的6.8%。基于這種現象,那么我國總債務的快速增長對我國宏觀經濟波動具有什么樣的影響?影響程度有多大?影響機制又是怎樣?宏觀經濟水平對總債務又有怎樣的影響?中國政府面對這樣的情況又該采取什么樣的政策?
本文其他部分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獻綜述;第三部分是結論及政策建議。
二、 文獻綜述
國內外學者對債務水平與宏觀經濟波動關系問題已做了較多的經驗研究。通過對已有的文獻進行梳理,發現國內外學者對于債務水平與宏觀經濟波動的研究是從三個方面開展的:
(一)家庭債務與宏觀經濟波動的研究
Cynamon and Fazzari (2008)認為不斷積累的家庭債務,為宏觀經濟的增長提供了一個實質性的刺激。之外,Mian and Sufi (2009)對美國縣巿級的截面數據進行分析,認為家庭債務是解釋宏觀波動性的重要原因。Yun K. Kim(2011)構建了一個VAR模型考察了美國的債務增長率和GDP、GDP凈值之間的關系,認為在短期內,總收入和債務之間存在著雙向并且積極反饋的關系,但是在長期中,家庭債務和總產出之間存在著消極的關系。Rajashri Chakrabarti(2011)考慮到模型本身固有的缺陷,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對美國2007年間家庭債務與儲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經濟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家庭部門就會減少消費增加儲蓄,消費者對整個信貸供應都持以悲觀態度,以致于經濟停滯不前。Stephen G Cecchetti(2011)不局限于對美國債務與經濟的研究,視角轉向全球?;?8個OECD國家1980-2010年間的家庭債務、非金融企業債務以及政府債務的數據,采用索洛新古典增長模型分析了三種債務與GDP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債務與GDP之間存在著一個閥值,只要超過這個閥值,債務就會成為經濟增長的累贅。Finn E. Kydland(2012)構建了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探討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住房在經濟周期中的動力影響,研究發現:住房投資促進宏觀經濟的發展,非住宅投資阻礙經濟的發展。郭新華(2012)發現家庭債務和宏觀經濟波動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家庭債務增長1 個單位,GDP 相應增長0.03個單位,在短期內家庭債務增加促進經濟增長。
(二)企業債務與宏觀經濟波動的研究
一些學者采用DSGE模型的方法進行研究。Bernake(1999)and Carlstrom(1997)假設企業都是風險中性者,構建了一個包含企業違約均衡的DSGE模型研究企業債務與經濟總波動的關系。Iacoviello(2005)and Gerali(2010)在Bernake的基礎上構建了包含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來考察它們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金融摩擦同時影響家庭債務水平和企業債務水平,最終影響到宏觀經濟波動。另外一些學者采用相對常規的方法來進行研究。Ogawa(2003)提出,對于企業來說,高債務負擔會阻礙企業的發展速度和投資增長,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Hein(2006)在Lavoie(1995)的研究基礎上,考慮了企業債務利息在neo-KaleckinAlan增長模型中的作用,研究了長期利率的變化對經濟增長與宏觀經濟穩定的影響。Charles(2008)探討了在neo-KaleckinAlan增長模型中,企業債務可能會造成金融不穩定。
(三)公共債務與宏觀經濟波動研究
Mickel(1991)考察了美國公共債務利息支付的影響效應,研究表明:公共債務規模擴大會導致更多的利息收入向高收入家庭轉移。You and Dutt(1996)把經濟增長、公共債務、收入分配等變量,納入到其構建的后凱恩斯模型中,考察了公共債務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研究發現:公共債務的增加可能會提高工人的收入,且公共債務對收入分配差距的確切影響取決于政策實施時的外部環境。Ramos and Roca-Sagales(2007)采用VAR模型,考察了財政政策的收入再分配效應,研究結果表明:公共支出和直接稅有助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而間接稅會擴大收入分配不平等。Nisreen Salti(2011)利用面板數據,考察了公共債務的收入再分配效應,結果表明國內公共債務的增長與基尼系數的上升有著很大的關系。
對國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回顧,發現學者關于債務水平與宏觀經濟波動研究方法和內容上都取得了突破,從簡單的VAR模型到當下最主流的DSGE模型,從分離開單獨研究到結合一起來研究。但是他們的側重點都在各種債務類別與宏觀經濟波動的研究上,對于總債務水平與宏觀經濟波動的研究涉及較少。在對國內相關研究成果的梳理上,發現目前關于總債務水平與宏觀經濟波動的研究成果幾近空白,可能性原因是我國債務發展時間較短,學者忽略了其對宏觀經濟的波動影響,又或者是有學者進行了嘗試,但是由于數據獲取以及模型方法方面都存在著困難,因而進展緩慢。
三、 政策建議
面對日益嚴峻的債務問題,政府應當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從源頭上厘清各種債務的風險類型,用政策來規范各種借貸行為;第二,制定債務風險防控標準,保證債務規模合理適當增長;第三,有選擇、有差別的區分借貸類型,不能一概而論,讓借貸行為程序化、規則化。(作者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春吉,孟曉宏. 中國經濟波動—基于新凱恩斯主義壟斷競爭模型的分析[J]. 經濟研究,2006,( 10) : 72 - 82.
[2] 劉斌. 我國DSGE 模型的開發及在貨幣政策分析中的應用[J]. 金融研究,2008,( 10) : 1 - 21.
[3] 劉斌. 中央銀行經濟模型的開發與應用[J]. 金融研究,2003,( 4) : 1 - 12.
[4] Christiano L J,Motto R,Rostagno M. Financial Factors in Business Cycles[R]. Unpublished Manuscript,North western University,2007.
【關鍵詞】經濟周期;經濟增長;通貨膨脹
一、引言
宏觀經濟學主要討論經濟社會中總體經濟的運行,一國經濟運行主要包括三大類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經濟波動問題和經濟政策問題。經濟的增長主要是指社會中勞動力的收入增加,創造就業機會。經濟的波動問題主要是指存在的工人失業問題和物價上漲的通貨膨脹問題。經濟政策問題主要是指政府能否對經濟出現的波動進行干預,通過制定相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熨平經濟的波動,從而改善經濟的運行。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相互聯系和補充,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的內容是以微觀的個體活動為研究對象,在社會資源總量既定的情況下,個體在進行經濟活動目的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研究個體的所采取的行為,根據經濟活動的后果說明市場機制如何實現社會中各種資源的最優配置。宏觀經濟學是從宏觀層面在社會中資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情況下研究經濟中各相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個體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所采取的經濟行及其造成的后果,主要對市場機制下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問題。微觀經濟學是基于價格理論,通關觀察商品價格的波動,利用個量分析的方法對個體經濟行為進行研究。
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側重討論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問題。宏觀經濟學主要依靠的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研究的方法是總量分析。宏觀經濟學主要包括三類經濟模型,其中分析經濟增長的模型,以及反映經濟波動的長期總供給和總需求模型和短期總供給——總需求模型。經濟增長模型研究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經濟社會中資本的歷史性積累和技術進步,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各國增長率差異造成的原因,以及分析要素投入的積累和技術進步對提高生活水平產生的影響??偣┙o—總需求模型主要研究經濟社會中物價的波動對產出造成的影響,總供給水平是指經濟社會在資源和技術條件不變的條件下,經濟能偶生產的商品產出量??傂枨笏绞墙洕鐣ι唐废M、政府進行投資、政府采購以及商品出口的需求水平。長期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的,與社會中價格水平無關,取決于生產能力提高,其中價格水平取決于總供給曲線和總需求曲線的相互作用。短期中總供給曲線是水平的,是指在技術水平一定的情況下,就業機會充裕,不存在失業,經濟社會提供商品的數量保持不變。
二、宏觀經濟周期與理論經濟
周期是指國民收入波動獲經濟總量波動,總體經濟活動存在交替型的擴張和收縮的過程。在現代社會中經濟周期的波從主要衡量指標是經濟增長率的上升和下降,而不是經濟總量的上下起伏。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主要包括四個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在繁榮階段經濟得到不斷提升,通過發展到達頂峰。衰退階段主要是指當經濟社會達到繁榮階段的頂峰時,經濟社會趨于平衡的狀態,當經濟處于收縮階段時,才是正是處于經濟的衰退階段。在周期中蕭條階段,經濟出現急劇的收縮和下降,經濟活動很快從最高點下滑到最低點。
在復蘇階段,經濟活動開始由低估逐漸上升,經濟中的活動量不斷提高,隨著經濟活動的不斷進步經濟周期慢慢趨向繁榮。經濟增長理論一國國民收入增長的理論,代表國家總產量的增加,戰后經濟增長理論主要分為三個主要時期:第一個時期是20世紀50年代,這一時期主要研究內容是建立各種經濟增長模型,主要包括哈羅德-多馬模型、新古典增長模型和內生增長模型。第二個時期是20時期60年代,這一時期主要定量分析研究各種要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需求經濟增長的途徑。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之后,主要研究經濟增長的極限。
三、宏觀經濟中的通貨緊縮和膨脹
通貨緊縮是指經濟社會中流動的貨幣供給量小于社會需求量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下跌。從本質上而言,通貨緊縮屬于貨幣現象,通貨緊縮在實體經濟中主要反映在總需求相對于總供給的偏離,即實際經濟增長率相對于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偏離。當實際增長率持續小于潛在的經濟增長率時,總需求持續小于總供給,經濟就會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通貨緊縮往往與經濟衰退相伴隨,主要表現在投資的機會減少和投資所帶來的邊際收益降低,屬于實體經濟的現象。
因為投資收益降低造成銀行信用的緊縮,信貸增長缺乏動力,貨幣供給量增長持續下降,消費者的需求和投資積極性降低,企業生產能力降低,非自愿失業增加,社會中消費者的收入繼續放慢,經濟市場發展較緩慢,因此通貨緊縮也是一種普遍的經濟現象。通貨膨脹主要是指社會中一般物價水平的普遍提高,因為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超過為支付商品流動所需要實際貨幣量,進一步引起貨幣的貶值現象。紙幣發行量不能超過所代表的金銀貨幣量,一旦超過所代表的金銀貨幣量就會出現貨幣的貶值進而引起貨幣價值降低,物價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在金銀流動的經濟社會中不會發生,只有在紙幣流動的社會中才會可能出現。因為金銀貨幣本身具有儲藏價值的功能,由于本身具有使用的價值,因此可以自發地調節流動中的貨幣量,從而使得金銀貨幣供給量與商品流動所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因為紙幣不具備儲藏價值,自身也不具備價值,當紙幣發行量過多,從而超過市場中金銀貨幣量,從而出現貨幣貶值,物價水平持續上漲出現通貨膨脹現象。
參考文獻
[1]鐘春平,田敏.預期、有偏性預期及其形成機制:宏觀經濟學的進展和爭議[J].經濟研究.2015(05).
[2]陳雨露.重建宏觀經濟學的“金融支柱”[J].國際金融研究.2015(06).
關鍵詞:宏觀經濟因素 企業 財務困境風險 影響
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財務困境風險,要想將風險系數降到最低,確保企業的安全、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就風險影響因素作深入而具體的研究。傳統研究主要關注的是企業的財務信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宏觀經濟因素這一非財務變量成為企業和相關學者重點研究的對象。在充分的理論分析基礎上,結合實證分析,才能進一步明確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作用,為企業的風險防范工作和安全經營提供重要保障。
一、宏觀經濟因素對企業財務困境風險影響的理論分析
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財務運作均是在大的經濟背景當中,必然受到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而其財務健康程度和財務困境風險是否受到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就需要首先通過理論層面的假設論證和分析。
對于整體經濟環境而言,如宏觀經濟環境惡化,則居民收入下降,購買力降低,企業的業績也就相應下滑,且銀行放貸難度加大,企業出現財務困境風險的概率也就越大。由此可假設整體經濟環境與企業財務困境風險為負相關的關系。具體來看,以宏觀經濟因素中貸款利率和實際GDP增長率兩個主要因素進行針對性分析。
首先,就貸款利率來看,如貸款利率越高,企業在相當的市場基礎和條件下,其借貸成本也就同步上升,債務負擔也就更加厚重。在出現經營不善情況時,無法進行及時的資金償還,財務困境也就同步來臨?;诖送茢啵杉僭O出貸款利率和企業財務困境風險之間存在關聯性,且應為正相關;其次,如GDP增長越快,則市場經濟繁榮,人們的購買力上升,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均保持較高水平,收益較大,資金的流動性也就更強,財務困境風險發生率越低。由此可假設,GDP增長率與企業財務困境風險呈負相關。基于此理論分析和研究可得出,實際GDP增長率和貸款利率兩個主要的宏觀經濟因素均對企業財務困境風險產生巨大影響。
二、宏觀經濟因素對企業財務困境風險影響的實證分析
為確保相關研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應在完成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實證分析,綜合判斷宏觀經濟因素對企業財務困境風險的影響。
選取我國非ST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實證研究樣本,將該公司前一年的年報數據作為數據分析對象,并選取該公司的財務變量和非財務變量作為預警指標。財務變量包括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現金流量、成長能力等方面的財務比率,非財務變量則為消費者物價指數、GDP增長率和M1年度增長率、加權平均一年其貸款利率。綜合面板數據,以面板Logit模型作為分析和計算模型。經過模型估計結算,最終得出了非財務變量中的實際GDP增長率和一年期貸款利率。
就非財務變量中實際GDP增長率和一年期貸款利率而言,二者是宏觀經濟因素中的兩個重要因素。一年期貸款利率在研究中的參數估計值為正,置信水平為5%時十分明顯,由此得出一年期貸款利率和企業財務困境風險存在相關性,且相互關系為正相關。在研究當中,實際GDP增長率參數估計值結果顯示為負,同時其置信水平在1%時十分明顯,則其與企業財務困境風險為負相關的關系。綜合可知,宏觀經濟因素中貸款利率和實際GDP增長率對于企業的財務困境風險有著顯著的影響。
綜合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的結果,可總結出,宏觀經濟因素對于企業財務困境風險的影響顯著,且貸款利率和實際GDP增長率與企業財務困境風險分別呈正相關和負相關。
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對宏觀經濟環境的有效策略
(一)時刻關注宏觀經濟環境
關注貸款利率變化情況,當利率提高,則相關貸款業務應進行適當延緩,從其它途徑實現資金的籌措。關注GDP增長率,如增長率較高,則在應在分析市場狀況的基礎上,適當擴大生產和銷售。同時,將宏觀經濟環境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參考指標。
(二)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機制
基于以上研究,為確保經營的安全性,防范財務困境帶來的巨大風險,就需要在注重自身財務狀況的有效管理的同時,時刻關注宏觀經濟環境。最為關鍵的一點,即建立起企業的財務危機預警機制?;谑袌稣{研和企業財務管理分析結果,及時發現財務狀況,并針對危機因素制定及時的處理措施,盡可能避免財務困境。
(三)重點關注關鍵性指標
重點關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關鍵性指標,使得企業在進行財務風險預防工作上能夠把握重點,最大限度地避免關鍵指標造成的財務困境風險。如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等。在此基礎上,做好企業信用管理和資金回收利用,實現經營效率的提高。
四、結束語
在綜合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之后,可知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財務困境風險有著巨大影響,且主要體現在貸款利率和GDP增長率上。為了避免企業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除做好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外,還應當時刻關注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情況,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機制,抓住關鍵性指標,才能將宏觀經濟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使企業走上安全、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盧永艷.宏觀經濟因素對企業財務困境風險影響的實證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3,05:53-58
[2]過新偉,胡曉.公司治理、宏觀經濟環境與財務失敗預警研究――離散時間風險模型的應用[J].上海經濟研究,2012,05:85-97
——以簡單國民收入決定動態模型為例
丁琰鋆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摘要:經濟仿真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經濟研究方法。目前運用經濟仿真實驗來輔助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已經具備了可行性。在運用經濟仿真實驗輔助教學時,要做好教學目標分析、教學知識背景準備、實驗模塊制作準備等前期準備工作,在此基礎上,按照引入問題——演示實驗模塊——學生自主學習——組織學生進行協作和討論——進行強化練習等步驟來實施實驗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他教學方法的一些不足之處,適應高等教育在新形式下對教學新要求的需要,符合授課對象的認知規律,也適應初級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特點。
關鍵詞 :經濟仿真實驗;初級宏觀經濟學;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30
經濟仿真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經濟研究方法,它是指以現實世界中的經濟環境和經濟人行為的特點為原型,將經濟系統抽象成為程序模型,在計算機中進行運算,模擬現實經濟運行的方法。仿真技術應用于教育中,是仿真技術發展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現在,各個學科的教學都有相關的仿真教學軟件和實驗室。但是,目前在我國經濟學教學中,應用的仿真實驗的還不多,主要局限于證券市場、議價行為、拍賣行為、公共產品、演化經濟理論和產業組織理論等方面,特別是對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運用仿真實驗的研究還非常缺乏。筆者認為,經濟仿真這一嶄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1運用經濟仿真實驗輔助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的含義和可行性
1.1運用經濟仿真實驗輔助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的含義
運用經濟仿真實驗輔助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就是一種根據初級宏觀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建立模型,運用計算機技術及軟件進行基礎性模擬分析,以此來輔助教學的方法。運用經濟仿真實驗輔助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有兩點需要明確:
第一,運用經濟仿真輔助經濟學教學與經濟實驗輔助經濟學教學有顯著區別。經濟仿真與經濟實驗都是當前經濟學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經濟實驗所要做的主要是在可控的實驗環境下,針對某一經濟現象,通過控制某些條件(假設)來改變實驗的環境或規則,并觀察實驗對象的行為,分析實驗的結果,以檢驗、比較和完善經濟理論并提供政策決策的依據。經濟實驗的特點是以真實的人作為實驗對象,因而在實驗中可以涵蓋人的一切特性,只要實驗規則設計得當,在實驗中可以基本復制真實經濟環境中的人的行為特點,因此,它比較適于組織一些與人類智能與偏好相關的微觀經濟實驗。相比之下,經濟仿真理論的重點是如何在計算機中模擬經濟系統的復雜性。與人腦相比,計算機具有高運算速度和高存儲容量兩大特點,所以在經濟仿真模型中可以實現一些多主體多周期的大型實驗,尤其在宏觀經濟研究領域和假設較為嚴格的理論模型方面,更顯優勢。這就決定了運用兩者輔助經濟學教學也存在顯著的區別:經濟實驗更適合用于在微觀經濟領域,利用實驗室模擬經濟環境,讓學生充當經濟中的參與人,從而親身體驗經濟學教材中所分析的各種現象,此時學生會對所教授的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而經濟仿真實驗則更適合用于在宏觀經濟領域,利用仿真軟件,對采集的現實經濟運行的數據或模擬設計的數據進行整理、建立模型并加以分析,從而深化對宏觀經濟理論(模型)條件、結構及結論的認識。
第二,運用經濟仿真實驗輔助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與運用仿真實驗輔助應用經濟學教學有顯著區別。運用仿真實驗輔助應用經濟學教學屬于讓學生了解實際中的實務流程性質的“模擬系統”等類型的實驗教學,此類實驗教學是在計算機上裝有各種實際中使用的系統,其作用是讓學生了解實際中的實務操作流程,例如,外貿仿真教學、會計仿真教學等。而運用經濟仿真實驗輔助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主要目的不在于模擬實務操作流程,而在于將經濟數學模型轉化為經濟實驗模型,通過對模型結果的分析深化學生對模型的認識。
1.2經濟仿真實驗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
目前運用經濟仿真實驗來輔助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已經具備了可行性:第一,宏觀經濟模型可以用經濟仿真的方法在計算機上得到實現。宏觀經濟模型是否能夠用經濟仿真的方法在計算機上得到實現是經濟仿真實驗能否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運用的前提條件。第二,隨著經濟管理學科也需要實驗的理念得到認同,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室建設經歷了較快的發展,這為開展經濟仿真實驗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條件。第三,師生計算機操作水平和英語水平快速提高,這使得高校師生只需要經過短時間的訓練就完全可以熟練地使用簡單的經濟仿真軟件,這也為將經濟仿真實驗引入教學提供了可能。第四,軟件資源豐富且開發和操作簡單。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軟件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仿真軟件不斷的升級更新,更加智能化、真實化的軟件不斷涌現。目前可供使用的的經濟仿真軟件也十分豐富,較為流行的有Swarm、Repast、Ascape、LSD等。初級宏觀經濟學中的模型大多比較簡單,一般而言,實驗模塊的制作可以由任課教師獨立完成。某些相對復雜的實驗模塊的制作可以由任課教師與專業人員的合作來實現的。而且,這些軟件大多操作簡單,在教師制作好經濟仿真模塊后,學生對仿真模塊進行參數設置的實驗程序也十分易于掌握。
2運用經濟仿真實驗輔助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的步驟
本文以簡單國民收入決定動態模型和乘數—加速數經濟周期模型為例,說明怎樣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使用經濟仿真軟件LSD5.9進行實驗教學。
2.1實驗教學的前期準備
2.1.1教學目標分析
在進行實驗之前,要首先對初級宏觀經濟學課程及各教學單元進行教學目標分析,以確定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圍繞“主題”展開整個教學設計,并確定經濟仿真實驗在學習當前“主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本案例中,學生應掌握國民收入決定的基本方法、均衡條件以及影響均衡國民收入的因素,理解這些因素的變動對均衡國民收入的乘數效應以及乘數效應發揮作用的條件。
2.1.2教學知識背景準備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這一章內容較多,大約需要9個課時才能完成,而一般而言,一個完整的經濟仿真實驗應該控制在連續的3個課時之內,因此,在進行經濟仿真實驗之前,教師可以先花6個課時的時間對基本理論進行簡單講解,為學生開展仿真實驗奠定理論基礎,主要內容包括:①均衡產出的概念;②凱恩斯的消費理論,主要是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概念及其關系;③兩部門經濟中均衡國民收入與產量水平的決定;④總需求變動與乘數效應;⑤三部門經濟中均衡國民收入與產量水平的決定;⑥四部門經濟中均衡國民收入與產量水平的決定。在學生完成了上述理論準備后,再將其帶入實驗室進行經濟仿真實驗。
2.1.3實驗實施的軟硬件準備
實驗實施的軟硬件環境要求不高,在普通機房、電腦安裝windows98及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統,安裝有LSD5.9版本即可。
2.1.4實驗模塊制作
教師首先要通過初步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將有關宏觀經濟學理論轉化為經濟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運用合適的經濟仿真軟件將經濟數學模型轉化為便于操作的經濟實驗模塊。以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決定動態模型為例,其基本方程為:
yt=ct+itct=α+βyt-1
其中,α為自發性消費,β為邊際消費傾向,0<β<1。國民總產出yt取決于消費ct和投資it兩項支出之和,其中,消費ct取決于上期的收入yt-1。在該模型中,設定邊際消費傾向β的不同取值將會得到不同的經濟運行表現。
利用LSD5.9創建一個新模型。根據基本方程,編寫模型程序(見圖1)。在編寫好模型程序后,進入lSDBrowser界面,建立對象“economy”,并對模型中的基本元素分別進行設定(見圖2)。其中,變量有y(滯后一期,因為在模型的計算中需要用到上一期的產出)和c,參數有i(投資在本模型中是外生變量,可以視為參數處理)、alpha(自發性消費),beta(邊際消費傾向)。
然后,在LSDBrowser界面中,定義變量和參數的初始值,并設置模型運行的期數。此時,教師可以設定i=1,alpha=1,beta=0.5(見圖3),運行期數為25(見圖4)。
最后,運行該實驗模塊,數據記錄和總產出時間序列圖像截圖如圖5和圖6所示。可以看到,除了可以保留計算過程中所有變量在每一時期的數據以供分析之外,LSD軟件還提供了非常直觀的變量時間序列圖。教師可以利用圖形分析該模型運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經濟運行的特點。
2.2實驗教學環節設計
2.2.1引入問題
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對這個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以便能有足夠的求知欲望和成功的渴望支持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能主動想辦法來解決問題而不輕易放棄。同時,教師將學生按照座位相近隨機分成4~5個小組,以便在仿真實驗過程中進行協作和討論。
2.2.2演示實驗模塊
教師將已經制作好的實驗模塊進行解釋和演示,以幫助學生理解實驗過程和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
2.2.3學生自主學習
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已經獲知怎樣設定模型初始條件并觀察運行結果。此后可以讓學生對模型進行自由探索。通過親自嘗試來獲得對該模型展示出來的經濟運行情況的感性認識。
2.2.4組織學生進行協作和討論
在學生能夠熟練控制實驗模塊之后,教師應該提出這樣幾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第一,隨著國民收入的不斷的動態調整,國民收入最終在何處達到均衡?第二,在邊際消費傾向β取不同值的時候,國民收入的大小和演變趨勢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為了回答這兩個問題,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習小組分別布置一個beta的不同取值(例如,設定beta=0.2、0.4、0.6、0.8),讓學生通過修改模型參數值,獲得新的模型運行結果,觀察在新的參數條件下模型的運行結果與教師所演示的初始模型結果有何共性,有何差異,并根據觀察的結果對教師布置的兩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最終教師要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講解。
圖7~圖10分別展示了4組不同參數值所得到的運行結果。通過比較分析,應該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第一,總需求變動會引發的國民收入進行不斷的動態調整,最終將達到國民收入的均衡值,這一均衡值滿足:
,而且,邊際消費傾向beta越小,國民收入趨向均衡所需要的時間越短,而邊際消費傾向beta越大,國民收入趨向均衡所需要的時間越長;第二,邊際消費傾向beta的不同取值將對均衡國民收入產生重要影響,beta值越大,乘數就越大,均衡國民收入就越大,beta值越小,乘數就越小,均衡國民收入就越小。
2.2.5進行強化練習
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舉一反三。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以下練習,供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第一,在稅收外生的情況下,三部門和四部門國民收入動態模型的基本方程是怎樣的?利用LSD5.9進行仿真實驗,觀察運行結果,并進行解釋。第二,在稅收內生的情況下,三部門和四部門中國民收入動態模型的方程是怎樣的?利用LSD5.9進行仿真實驗,觀察運行結果與稅收外生時的差異,并進行解釋。學生通過修改模型結構和參數可以得到不同的經濟運行結果,教師應該引導他們比較這些結果的差異,并引導其進行解釋,以此來糾正原有的錯誤理解或片面認識,最終達到深化理解模型的目的。
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他教學方法的一些不足之處,適應高等教育在新形式下對教學新要求的需要,符合授課對象的認知規律,也適應初級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特點。
參考文獻
(一)購買力平價理論
最早的均衡匯率理論是購買力平價理論。購買力平價理論的核心是:名義匯率的變動應與同一時期兩國物價水平的變動成比例,以保持實際匯率的穩定。也就是說,實際匯率(均衡匯率)是不變的,物價的波動可以通過名義匯率的波動抵消。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各國的實際匯率都在經常變動,這與購買力平價理論所宣稱的實際匯率不變恰恰相反。后來一些經濟學家逐漸意識到,均衡匯率可能是一種動態的均衡,它會隨著本國勞動生產率、貿易條件、FDI、經濟開放程度等基本經濟要素的變化而變化,按購買力平價理論進行匯率評估,可能會導致錯誤。
(二)基本要素均衡匯率理論(FEER)
基本要素均衡匯率理論(FEER)最早由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JohnWilliamson于1983年提出,這一理論為80年代以來的美元、日元、馬克等貨幣之間的匯率協調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首先宏觀經濟均衡的核心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均衡:CA=-KA而經常項目(恒等式的左邊)主要包括國內總產出(或總需求)Yd·國外總產出(或總需求)Yt、實際有效匯率q等。
FEER主要對基本經濟要素進行了分析,但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這些理想的均衡經濟條件很難達到其理想狀態,因此FEER測算的是標準化的匯率。FEER作為標準化匯率的特點并非是對該方法的否定,因為這僅僅反映了在優良經濟條件組合時對匯率進行校正的目標。
(三)自然均衡匯率理論(NaturalRealExchangeRate)
自然均衡匯率理論(NaturalRealExchangeRate,簡記為NATREX)由JeromeL.Stein在1994年系統提出,其均衡狀態可以描述為:I-S+CA=0
其中,I表示投資,S表示儲蓄,CA表示經常項目差額。模型假設經常項目受匯率變動的影響,而(I-S)是獨立于匯率的,即實際匯率不影響(I-S)。只有當經濟達到長期均衡狀態即基本經濟要素Z和實際資產的存量保持不變時,NATREX才能恒定不變。由此得到均衡匯率由投資I、儲蓄s、凈資本流動(I-s)的存量以及基本經濟要素Z來決定。在現實中,基本經濟要素會不斷發生變化,結果導致NATREX不斷趨向新的均衡點。具體方程形式為:
(四)發展中國家均衡匯率理論(ERER)
SebastianEdwards(1989)提出了適合發展中國家的均衡匯率模型。他的均衡匯率模型充分考慮了發展中國家宏觀經濟中最顯著的特征,例如,外匯管、貿易壁壘、平行匯率(通常指黑市匯率)等因素。Edwards(1989)第一個提出了可用于發展中國家的均衡匯率理論(ERER),并對巴西、哥倫比亞、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發展中國家貨幣匯率進行了實證研究。借助計量經濟學的發展,Elbadawi(1994)提出了更為科學的發展中國家均衡匯率理論(ERER),該模型在應用上更具合理性,得到的結果一般也更精確。
二、人民幣均衡匯率模型的構建原則
人民幣匯率模型的建立,關鍵的問題是如何確定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因素,其次是模型的可檢驗性和可操作性問題。因此,我們要解決這些問題,應確定如下的建模原則:
(一)系統性原則
宏觀經濟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匯率作為一個宏觀經濟變量,它與許多宏觀經濟變量有著各種復雜的聯系。因此,運用匯率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系統分析方法,選擇人民幣匯率決定的主要因素。
(二)客觀性原則
匯率決定模型中變量的選擇,應以經濟運行中的客觀存在為基礎,預期變量的選擇不僅要符合嚴格的邏輯驗證,還必須經過實證檢驗。
(三)可操作性原則
模型的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模型的表達形式和變量個數,顯然,變量越多,變量之間的關系越復雜,反之則簡單。從宏觀經濟管理的角度來看,為便于金融監管,人民幣匯率模型中的變量不宜過多,匯率模型基本能反映匯率與其他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即可。
(四)實用性原則
建立人民幣均衡匯率的目的是為了管理匯率,便于匯率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高金融監管的效率,因此,無論在變量的選擇、定量分析,還是在技術處理上,模型都應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
三、Edwards人民幣均衡匯率模型的改進
Edwards(1989)和Elbadawi(1994)提出的針對發展中國家均衡匯率問題的ERER模型,發展中國家研究均衡匯率的基石,充分考慮了發展中國家的一些特征,例如實行外匯管制,存在貿易壁壘,存在平行匯率等。雖然它未能很好地解決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問題,但是它的理論意義遠大于此,它所蘊涵的思想是我們構建人民幣均衡匯率模型的重要理論基礎?,F實條件往往更加復雜,如存在貿易壁壘(出口退稅、進口征稅)、資本項目實行管制等,因此需要建立人民幣均衡匯率的ERER改進模型。
該模型基于ERER模型,并根據中國情況進行改進:
1.中國市場上存在三類商品:出口品(X)、進口品(M)和非貿易品(N)。本國生產出口品和非貿易品,同時消費進口品和非貿易品。
2.本國國民既持有本幣資產(C),也持有外幣資產(F)。私人部門積累著一定數量的外幣。
3.存在雙重匯率,固定的名義匯率E適用于商品交易,τ用于金融交易(受國際匯率影響)
5.政府和私人均不能向國外借債。
8.起初假定資本管制完全有效,不存在國際資本流動;最后該假定被放松:存在有限的資本流動。
基于以上假設條件下,可以推導模型。
國內資產組合:
人民幣均衡匯率研究對于完善我國匯率理論,指導匯率調整和匯率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人民幣連續升值的背景下尤為重要。對Edwards人民幣均衡匯率模型的不斷改進可以為今后進一步的研究提供鋪墊,期待建立和完善一個更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曉亞.匯率決定理論研究[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10).
[2]Samuelson,Paul.“Theoreticalnotesontradeproblems.”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64,46(2):145-154.
[3]EdwardsS.RealExchangeRates,DevaluationandAdjustment:ExchangeRatePolicyinDevelopingCountries[M].Cambridge,MA:MITPress,1989:15-82.
[4]盧鋒.“體制轉型與匯率演變——人民幣實際匯率長期走勢研究之三”.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中文討論稿》.2006,4.
[5]張曉撲.人民幣均衡匯率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69-100.
關鍵詞:宏觀經濟管理 “十二五”中期 問題 對策
政府作為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主體,如何正確認識“十二五”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期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宏觀經濟管理方式對其加以解決,對我國“十二五”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目標在2015年最終得以實現,并提升我國整體經濟實力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宏觀經濟管理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關系的分析
(一)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之一是確保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實現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宏觀經濟管理實現的目標之一,也即宏觀經濟管理是手段,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宏觀經濟管理最終要實現的目的。這表現為以下方面:
第一,在控制國家經濟總量平衡方面。經濟總量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全部經濟活動總成果的數量反映。最能夠反映宏觀經濟活動的指標是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宏觀經濟管理的短期目標主要是保持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基本平衡,以實現國民經濟的穩定運行和均衡增長。這恰恰符合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要求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在區域間平衡的目標。
第二,在國家經濟結構方面優化。經濟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內部各個相關因素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及其數量對比關系,一般包括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等。宏觀經濟管理的中期目標是國家通過宏觀經濟管理的手段,調整不合理的國民經濟結構,以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以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市場結構的平衡作為判斷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標準。這表示兩者的目標具有統一性。
第三,在國民經濟全面發展方面。宏觀經濟管理的長期目標是通過對國民經濟長期發展的戰略性引導,消除阻礙國民經濟長期發展的隱患,推動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在促進并保證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這意味兩者的最終目的保持一致。
(二)宏觀經濟管理手段符合保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加以保證實現。宏觀經濟管理的手段從本質上符合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要求,這表現為以下方面:
第一,在計劃手段方面。計劃手段是宏觀經濟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被解決是無法通過市場機制完成。政府必須要對區域經濟的協調做出短期、長期以及宏觀方面的計劃。宏觀經濟管理的計劃手段符合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要求。
第二,在經濟手段方面。宏觀經濟管理是通過間接管理的方式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間接管理,就是不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而是通過市場,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對影響國民經濟總體運行的各主要經濟變量施加影響,利用市場的傳導機制,來引導和制約微觀經濟行為,保證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實現(徐泰玲,2004)。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國家宏觀經濟層面的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宏觀經濟管理的手段,以間接的方式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發揮作用。
第三,在行政手段方面。行政手段是行政機關依據被授予的管理宏觀經濟的行政權力,通過制定和下達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方式,來干預和管理國民經濟的各種措施。行政機關采用宏觀經濟管理手段能夠在短時間內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應對突發性的宏觀經濟問題。區域經濟協調涉及到各區域經濟的利益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通過行政的方式加以調節,打破行政壁壘。
我國“十二五”期間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依靠投資拉動的方式仍未改變
2011年期間,我國投資高增長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較快,投資低增長地區的經濟增長明顯慢于其它地區。投資高增長地區是指2011年不包括農戶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在30%以上的11個地區(遼寧、吉林、湖北、重慶、寧夏、黑龍江、海南、甘肅、新疆、貴州、青海)。這些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2%。投資低增長地區是指2011年不包括農戶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在20%以下的地區,由上海、北京、廣東和浙江組成。這些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2%(潘 ,2012)。
2012年前三季度,東北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內生增長動力不足。遼寧經濟增長9.3%,投資拉動經濟增長26.52個百分點;吉林經濟增長12.1%,投資拉動經濟增長31.93個百分點;黑龍江經濟增長9.6%,投資拉動GDP18.19個百分點(丁曉燕等,2013)。2012年前11個月,中部地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71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22%。社會消費品零銷總額37060.3億元,同比增長15.54%。西部地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015億元,同比增長25.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44.1億元,同比增長15.57%。2012年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主要得益于投資的拉動,說明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對投資依賴較強(肖春梅,2013)。
(二) 中西部地區人口空心化問題嚴重
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雖然生育率相對較高,但因為大量的人口流向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導致人口增長趨緩。人口外流是導致中部人口"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從人口分布的變化看,西部地區人口的發展趨勢依然是“孔雀東南飛”。大量勞動人口離開中西部地區,奔向東部發達省份,就是因為東部發達地區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蔡泳,2011)。 “十二五”初期,安徽、四川、湖南、河南、湖北、貴州、江西、重慶、廣西壯族自治區等?。ㄊ小^)成為我國人口凈流出最多的省份。其中,中部和西部人口凈流出分別為5407萬人和2106萬人,中西部地區人口空心化趨勢比較嚴重,80%左右的流出人口是務工經商。由于大量成年勞動力到省外務工,中西部地區部分?。ㄊ?、區)工業企業普遍遭遇招工難問題,有些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因工人短缺而出現開工不足。由于人口分布在短時間內難以調整,中西部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優勢將被削弱(李平等,2012)。
(三)區域間產業轉移仍然面臨障礙
2010年以來,我國先后建立了皖江城市帶、廣西桂東、重慶沿江等5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2012年國家又批設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示范區、蘭州新區和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中西部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呈現園區共建、產業鏈式、產業集群等方式。然而,這依然是存在諸多問題,表現為:第一,是產業同質化和落后產能異地生根現象凸顯。各地圍繞產業轉移展開異常激烈的招商引資競爭,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不僅表現在省與省、甚至地市更小的范圍內重復建設。由于產業轉移關系到區域利益,東部沿海地區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將產業轉到省外,而是鼓勵企業到本省落后地區設廠生產。第二,承接產業轉移的區域存在配套建設不完善,工業園區配套條件較為薄弱,地方政務環境較差,物流成本較高。這無法充分使被轉移產業在其區域在較短時間內轉化為產能;第三,承接產業轉移的區域有重走東部地區以犧牲生態環境而換取經濟利益老路的勢頭,環境受到污染,生態環境破壞的現象開始出現(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課題組,2013)。
解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存在問題的宏觀經濟管理策略
(一)政府應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依靠投資拉動的宏觀經濟管理策略
政府應以擴大消費、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發展第三產業作為解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依靠投資拉動問題的途徑,具體為:第一,提高區域經濟協調市場化。區域經濟協調市場化要求打破區域間人為的市場封鎖,建立法律體系完善、市場機制健全、平等競爭環境的協調互補的大市場,以確保生產資料、消費品等自由流通,最終提高消費拉動國家經濟的增長率。這要求政府消除行政性的貿易壁壘,增育不同類型、具有互補性的區域市場;第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使產業優化升級。政府要以技術創新以基點,整合區域內的產業資源,建立優化區域產業布局的引導機制,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以培育經濟增長點。政府應在本區域現有產業基礎上,通過財政激勵等方式,引導本地企業依靠科技創新走產業優化升級道路,增強現有產業的生產率;第三,加大發展第三產業的力度。第三產業是借助于第二產業生產率的提高以及社會化的分工而興起的,其發展有利于擴大社會主體的消費性支付,提高消費在拉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比率。這要求政府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同時也應做好對勞動力的技能培訓。
(二)政府應對中西部人口空心化的宏觀經濟管理策略
中西部政府在應對人口空心化問題采用宏觀經濟管理措施時,應當堅持“留下來”和“引進來”的戰略?!傲粝聛怼笔菍⒈镜貐^年富力強的農民工以及有文化、有創造力的年青人留下來。“引進來”是將非本地區的優秀人才吸引過來。這包括以下政府應當采取以下的宏觀經濟管理措施:第一,中西部政府應當開放戶籍,增加農民轉為市民的比例,使其享有城鎮的公共服務,并根據城市經濟能力,不斷提高其待遇水平;第二,引外來優秀人才在中西部地區工作,鼓勵優秀人才到重點開發和優化開發區域就業并定居,以產生人才流動的聚集效益。這就要求中西部政府在公共衛生、子女義務教育、就業扶持服務等繼續加大財政方面的支持力度,力爭中西部地區的城市與東部地區的城市在醫療、教育、衛生、文化、交通等方面差距的減少;第三,切實加強義務教育、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增強本地勞動力的技能與本地區產業發展所需要人才的融合度。
(三)政府應對產業轉移仍然面臨障礙的宏觀經濟管理策略
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管理的主體應當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應當堅持產業技術選擇適度、產業承接與吸收能力并進以及保護生態環境這三項基本的準則。中西部政府在以生態文明理念的指引下,選擇最適合本地區條件的產業和相關的技術加以承接,并本土化承接轉移過來的產業以及相關技術;第二,中西部地區政府應當為產業的轉移提供良好的經濟發展軟環境。中西部地區政府應當建立或者完善市場交易安全制度、信息公開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第三,中西部政府在承接產業轉移時應當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引導轉移的產業與本地區產業的優勢互補。這是解決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同質化現象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實現“杠桿增長戰略”,提高產業競爭優勢;第四,東部發達地區政府應當鼓勵當地優勢產業向中西部地區發展。這其中主要的措施是中西部政府和東部發達地區的政府從宏觀經濟管理的策略出發,建立優勢互補的一體化經濟區。
參考文獻
1.徐泰玲編著.宏觀經濟管理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4
2.潘 主編.中國地區經濟監測報告(2012)[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3.丁曉燕,徐卓順.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態勢評析及對策分析[M],.梁昊光主編,楊維鳳,游靄瓊,王德利副主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12-201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4.肖春梅.2012年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趨勢分析[M].梁昊光主編,楊維鳳,游靄瓊,王德利副主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12-201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5.蔡泳.警惕人口分布空心化[J].中國改革,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