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 10:39: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學匯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 有關數學的45條建議 (08-06)
· 談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學生智慧 (06-15)
· 論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01-22)
· 探討學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自主作用 (01-22)
· 探析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初中幾何教學中的應用 (01-22)
· 關于數學課堂討論的點滴體會 (01-22)
· 論師生互動在中學數學教育系統的地位和作用 (01-22)
· 談批改數學作業應重視發揮批語的作用 (01-15)
· 談數學導入教學策略 (01-15)
· 探析中學數學素質教學中的情境教學 (01-15)
· 淺析數學課堂探究性學習問題設計 (01-15)
· 談師生互動在中學數學教育系統的地位和作用 (01-15)
· 談新課標下高一新生如何學習數學 (01-15)
· 談如何培養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解題能力 (01-15)
· 探討如何培養數學應用的能力 (01-15)
· 談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徑 (01-15)
· 探析概率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 (01-15)
· 談多媒體技術在“微積分”教學中實踐后的思考 (01-15)
· 淺談“怎樣學好平面幾何證明” (01-15)
· 概率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 (01-13)
· 探析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徑 (01-13)
· 探析數學情境教學創設問題 (01-13)
· 談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及其培養 (11-24)
· 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11-20)
· 談新課改下數學教學中的疑慮和存在的問題 (11-20)
· 淺談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的支撐 (11-19)
· 探析高職數學課程考試模式的改革 (11-18)
· 談在高等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 (11-07)
· 如何提高數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率 (09-23)
·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技能分 (09-06)
· 如何培養數學應用的能力 (08-28)
· 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08-11)
·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語言 (08-07)
· 三對角系統并行算法的研究概況 (08-07)
· 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關鍵問題探討 (07-28)
· 數字語言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07-26)
· 普高熱下的《高等數學》教學初探 (07-26)
· 數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策略 (06-13)
· 試論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05-28)
· 數學家庭作業分層 (05-28)
· 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04-25)
· 淺議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數學教學 (04-16)
· 淺議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 (04-16)
· 淺談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 (04-13)
· 職業高級中學數學教學方法初探 (04-01)
· 對優化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思考 (01-16)
· 淺議新課程標準下高職數學教學 (01-15)
· 中考數學復習策略 (01-15)
· 淺談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 (01-14)
· 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11-27)
· 公務員招聘模型 (09-12)
· 談談“暴露式”的數學教學過程 (08-25)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生活情境
小學數學中的生活化教學,即為授課環節施教者對班級學生實施科學組織,引領受教者于知識探究的過程中,感受生活中所蘊含的知識,生發出借助所學數學知識對現實問題予以解決,并領悟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內涵,進而更好地輔助個體發展。
一、借助生活情境,營造小學數學授課氛圍
1.現實生活蘊含無窮數學知識,知識又可以更好地為生活服務,進而將受教者的創新水平不斷提升。施教環節,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典型的生活元素,巧設授課情境,令小學生置身于親切可感的氛圍中,掌控學習自,但是應當注意的是,設置生活情境的時候,教師應當著眼于本區域小學生的生活基礎,致力于將數學知識和生活情境有效的銜接起來,思及兩者關系中的相似性或者相對之處。小學生在跟隨教師進行有效的課堂知識學習之后,懂得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不僅僅能夠借助生活情境鞏固文本知識,還可以借助這種有效互動形式,令小學生探索知識的愿望得以滿足。
2.形象化的數學知識,令小學生更為輕松地認知文本知識。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明晰小學生內心的需求,結合其知識構成水平,注重形象化的傳輸數學知識,由此,便可以令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轉換了形象可感的內容,便于小學生的認知解讀。小學生盡管生活閱歷不多,理解知識的能力有限,但是作為現實中的一個個體,他們也能夠置身生活情境感知數學知識的存在,并逐漸學會借助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因此,數學施教環節,教師妙設生活情境,自然會令小學生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熟悉之感,帶著極大的探索興趣投入其中。
3.感知數學知識對于個體發展的意義,把握數學理念及策略。對于實際問題進行應對的重要舉措就包含數學知識這一手段。比方說,當今社會“房奴族”幾乎遍布于社會的很多領域,房子的購買方案是否正確,直接關乎個體的切實利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便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多種教輔用具,將現實中的購房情境和數學教學融合起來,令小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中的存在價值。置身于數學氛圍,小學生感受到數學對實踐的指導價值,便會逐步感受到數學理念,掌握探究策略,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
二、融入生活元素于小學數學授課的措施
1.明晰受教者的生活情境
小學階段的受教者,其接觸到的生活內容并不多,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設置生活情境的時候,應當洞察學生內心世界,其興趣點所在等,進而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巧設出來。
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將生活情境設計的原則進行如下匯總:其一,著眼小學校園,關注學生生活。比方說,小學生較多參與的扔沙包、丟手絹或者踢足球等活動中,均蘊含著一些快慢、多少等數字化問題,教師便可以作為數學課堂中可以巧妙引用的元素;其二,關注社會當中的生活。和小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包含書店、餐飲或者游樂場等公共場所,而這些場所當中,不管是入場券的價格還是具體物品的類別等,教師都可以將其和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在課堂上再進行情境再現,令受教者參與其中,在數學教師的引導下,積極進行知識探索。
(二)升華生活內涵
數學有著較強的系統性及邏輯性特征,可以說對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眾多實際問題,都能夠借助數學知識予以相應的解決。著眼于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及小學生的認知特征等,小學生理解這種相對抽象化的知識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巧設生活情境,施教者應當著眼于學情特征,將現實基礎上的,有效情境創設出來,繼而挖掘受教者探索的潛質,在循循善誘中令其探索數學知識的技能水平不斷提升。
比方說,化抽象為簡單化,需要教師積極進行知識匯總及探索,小學生低年級的學生運算“169+99、177-102”類似問題的時候,常常感覺頭疼,即便教師講授給其借助“169+99=169+100-1”以及“177-102=177-100-2”這樣的運算公式可以將運算簡便化,但是很多小學生卻存在運用上述方法的疑惑,此時,教師便可以將生活中購物“付整找零”或者“付整加零”等現象運用到教學當中,將抽象化的數學解題方式轉換為形象化的生活情境,從而令小學生置身在親切可感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對生活實踐的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將生活化教學策略實施于小學數學授課環節,施教者在制定教育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學情,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興趣及能力,引領受教者將學得的數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不斷提升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婁阿鳳.如何在低段數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2011,(05).
關鍵詞:教學設計;小學數學;協作建模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373-01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協作學習模式已成為普遍應用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實際協作學習時卻出現缺乏明確的分工等問題,使得協作建模的學習模式的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相差甚遠,甚至帶來了負面影響。為了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與新課改后的教育新要求相適應,急需加大對協作建模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的合理應用的設計。
一、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應用協作建模的特征
獨立思考探究、協作探究環節是協作建模的協作前、協作中兩個階段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設計出的協作建模結構,能夠練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整體,對學生的協作溝通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對數學內在規律、新概念更好的理解、掌握。
1、協作前的設計
協作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基礎就是獨立思考,教師對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的學習任務應當在協作學習開始之前完成好,如分給每位學生相應的任務卡片,保證在思考環節中每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了有效的確立。而且在教學設計中應用協作建模形式,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疑惑記錄在卡片上,從而在小組協作中進行交流。而教師在設計這些卡片的時候應當保證卡片上問題的答案有多個,增強卡片答案的開放性,從而對學生思維的發散發揮積極作用,增強器角色意識,對學習不自信、成績不理想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增強也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2、協作中的設計
學生對自我認識、自身思維的調整,逐漸形成數學理論概念的重要環節就是協作建模,而進一步深入獨立探究就得到了協作環節,在協作學習中重要的學習平臺就是協作環節,在協作環節中能夠集聚所有學生的智慧,還可以提供相應的條件給學生更深層次的挖掘知識[2]。其特點主要表現為:對協作學習的各組數據的記錄采用表格的形式,并將匯總數據表格發放給每個小組,讓每組的學生匯總、整理探究數據,然后對關鍵數據進行記錄,找出數學內在規律,同時在表格記錄的數據中還可以看到每位學生的觀察記錄、意見,對學生主體意識、成就感的增強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于促進學生探究興趣的提高;在協作建模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提出明確、具體的任務,然后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相應的數學概念,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也是帶著目標進行,有助于促進協作探究效率的提高。同時學生在談論中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架構之后,對學習數學學科具有極大的幫助。
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應用協作建模的案例分析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應用協作建模教學模式時需要設計五個重要內容,即教學過程、教學難點、教學重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接下來以“最小公倍數”這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知識點為例,對應用協作建模而做出的數學教學設計進行深入分析。其中教學難點為在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對最小公倍數、公倍數進行理解;教學重點為讓學生對最小公倍數、公倍數的具體含義進行理解;教學目標為讓學生對最小公倍數、公倍數進行理解,并要求學生在找出兩個自然數的最小公倍數時可以使用最簡單的方法;教學的內容為小學五年級數學教科書中最小公倍數。而具體的教學過程則分為五個環節,即擴展延伸、構建模型、協作探究、獨立思考、問題情境,如表1所示
通過這種數學教學設計,可以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找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以及全面發展。
總結: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到采用協作建模的形式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對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從而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 孫 穎.小學數學協作建模學習及其任務設計策略[J]. 教育導刊,2010,09:79-81.
[2] 黃 月,崔光佐. 利用認知建模深化解析小學數學問題[J]. 電化教育研究,2015,02:104-110.
關鍵詞:數學 復習課 教學
小學數學總復習是小學數學教育的一個核心環節。上好復習課,使復習課更好地服務于素質教育,是完善和發展課堂教學改革十分關鍵的一步。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及學結所得淺談如下幾點:
一、復習課的意義
小學數學復習課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一定的份量。根據小學數學內容具有邏輯性、嚴密性與系統性的特點及人的遺忘規律,復習課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由于學生通過學習,知識在大腦皮層留下暫時聯系的痕跡,但是過了一定時段,這些痕跡又會逐漸模糊,產生遺忘;同時學生由認識事物的表面現象到認識事物的本質,進而認識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系,這個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必須有個反復;另一方面,由于教材不能完全根據知識本身的系統編排,而是考慮兒童年齡及認知結構特點編排的,許多知識是在不同的階段甚至在不同的年級分散出現的,所以就要把這些分散的知識通過復習課有機地結合,并加以整理、概括、歸納、匯總,以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如果各個知識之間互不聯系或聯系甚少,這些知識就不能有序地保存在記憶里,只有注重從不同角度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并組成有機整體,才能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與技能,促進小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復習課是指教師專門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消化、理解、鞏固和綜合運用,并溝通知識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形成知識網絡,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達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任務和目的的授課形式。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回憶和鞏固的過程,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整理、歸納,使知識系統化、整體化,并建立自己的知識網絡的過程。而復習已學的知識并建構起知識網絡,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這是復習課的一個重要目標。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說,獲得梳理知識、建構知識網絡的能力和形成建構的意識顯得尤其重要,這種能力和意識是在自主整理、主動建構的過程中獲得的,并通過交流、提升、精講點撥等,以完善知識結構,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模式
1、“理練結合式”復習課
整理和練習是復習課教學的兩個主要環節,根據教學內容、整理和練習的順序、主次的不同,考分為以下三種不同的“理練結合式”的復習課型:
一是“先理后練型”,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先放手讓學生整理知識,由學生個體或學習小組回憶、再現所要復習的內容,通過討論交流,捕捉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并利用文字、圖表等表現形式,將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溝通,形成網絡。在知識通過整理得以系統化、結構化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
二是“邊理邊練型”。它是指知識的整理與練習交替進行。即體現知識的梳理過程,又使基礎知識和能力得到訓練,復習過程扎實緊湊,但需要注意理和練的過程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還應該注意知識梳理匯總分與合的關系,及時溝通知識版塊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是“以練帶理型”。是指通過練習帶動復習整理,在練習與整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總結、提煉思考方法、解題規律等。這種課型要特別注意避免上成練習課,要把解題思 路,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理作為教學主線貫通始終。這種教學模式突出理和練的有機結合,課堂容量大,教學針對性強,注重培養學生的梳理知識的方法和能力,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學習能力。
2、“實踐活動”式復習課
主要通過開展一些綜合實踐活動、游戲活動,促進學生進行梳理知識和應用知識,教師則通過學生在活動中的所使用的數學方法來判定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情況。此課型操作重點是讓學生說出自己在活動中利用了哪些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貫通知識之間的聯系。比如:學完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后,就組織學生對本班教室墻壁粉刷涂料做預算方案,學生們通過自主咨詢、了解市場行情,自主測量、自主設計、自主計算,不僅熟練掌握和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而且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積極情感。
3、“解決問題”式復習課。
主要特點是圍繞一個主題、以問題解決為中心,貫穿全課。它的模式是:創設問題情境――探索解決問題方法――反思整理所用知識――綜合實踐應用。這類模式的最大優點是教學素材現實又生動,問題性強,學生學習的勁頭高,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極大的體現了數學的價值,符合數學課程標準中“學有用的數學、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理念。
4、“實際應用”式復習課
這一類復習課的主要特點是,全部學習素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學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圍繞一個主題、以問題解決為中心,貫穿全課。它的模式是創設問題情境――探索解決問題方法――再現和整理所學知識――提高、發展、創新。
這類模式的最大優點是教學素材現實又生動,應用性強,學生學習的勁頭高,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數學的價值得到了極大的體現,促進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情感體驗,課堂效果好。
5、“兩段、五環節”式復習課
“兩段”即課前自主整理復習和課上內化鞏固復習兩段。
“五環節”即:
一、提出目標要求、自主整理復習;
二、小組合作交流、完善知識結構;
三、全班交流提煉,共筑知識網絡;
四、組織分層練習,全面內化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知識探究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并且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相互影響和融合在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方面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
一、激發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創設自主學習空間
現代教育理念下,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教育是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重點,這同時也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應用的主要目的之一。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首要的就是想方設法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進行刺激,并且為小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空間。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數學知識的魅力來打動學生,刺激、引導小學生對充滿魅力的數學知識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必須要對數學知識進行充分的挖掘,讓小學生感到數學學習是有趣的。這就要求教師做好相關的備課工作,從小學生感興趣的點出發、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小學生自主地開展數學知識學習。例如,在學習“循環小數”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的“循環小數”的例子進行引入,如常見的交通指示燈的循環變化、四季的循環變化等,讓小學生對“循環小數”這個改變有一個具象的認識,然后提問:“你能找找身邊還有哪些循環小數的情況嗎?”或者是給學生出具一組數據,讓小學生說一說哪些是循環小數,刺激小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思考。其次,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為小學生留足自主學習的空間,很多教師認為小學生“坐不住、好活動”,沒有辦法靜下心來進行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掌控著教學活動的開展,這實際上是一種認識誤區,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發展水平比較低,但是遇到感興趣的東西會集中精力進行學習,教師要認知到這一點,通過刺激小學生的興趣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留給小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小學生開展真正的“自主”學習。
二、促進溝通交流,引導小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教師在引導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應當按照相關的教學計劃,組織小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開展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地將學習活動由過去的“個人競爭模式”轉變為“小組團隊合作競爭模式”,這不僅能夠讓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力量,而且能夠讓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獨特的成就感,在強化某個知識點記憶、提升小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大數”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以“說出盡可能多的大數”為主題,讓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充分地討論、交流,并且匯總小組學習結果,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成果匯報、知識總結等,并且對小組學習表現進行充分的肯定和公正的評價,引導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集體智慧的魅力和合作學習的意義,從而為小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和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開展教學實踐,鼓勵小學生動手探究
與過去的教學方式相比,“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小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培養,探究是小學生主動內化知識的過程,與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法相比,探究使小學生更加深入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具備開展教學實踐的意識,根據教學活動安排,給小學生留下創造、創新的發展空間,鼓勵小學生開展動手探究。例如,在學習“時、分、秒”這節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小學生開展探究,因為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這部分知識,而且大部分的小學生都掌握了“識表”的能力,能夠較為準確地讀出時間,因此,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小學生進行探究,探究“鐘面上有多少個數?”“有多少個大格、小格?你能嘗試地說一說兩者之間的等量關系嗎?”等,當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組合合作,提高探究效率和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實現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目標。本文論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和方法,教師要從整體角度出發,綜合應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程玲紅.構建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策略[J].新課程(上),2016(9):40.
[2]祝莊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A].百川利康(北京)國際醫學研究院,2015:2.
關鍵詞: 網絡環境 自主探究 小學數學 學習模式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在教育領域中,網絡技術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網絡技術的應用具有明顯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因此,教師要在網絡環境下構建自主探究的小學數學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1.網絡環境下構建自主探究的小學數學學習模式的重要意義
在網絡環境中,小學數學學習在學習方式上得到了改變。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掌控教學的節奏,學生會被動地跟隨教師學習數學知識。而在網絡環境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為學生提供指導,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分析、猜想等環節進行探究式學習,這對于學習數學知識是非常有利的[1]。數學是學生小學階段需要重視的科目,是為之后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礎的保證,它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網絡環境下,自主探究性數學學習主要有以下三個優點:首先,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生在不斷探究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會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并最終找出解決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其次,學生學習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網絡中會有許多與數學知識相關的知識,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就會主動學習,在信息收集、分析,直至最后的驗證環節,會獲取巨大的成就感,從而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最后,學生的學習空間拓寬了。傳統的數學教學局限于課本知識,不利于學生探究性學習,網絡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學生一旦利用了這些資源,學習空間就更大了。
2.網絡環境下構建自主探究的小學數學學習模式的方法策略
網絡環境下構建自主探究的小學數學學習模式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創設情境―構建知識―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做出總結這幾個環節來實現的。以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課本中的《認識物體和圖形》為例。
2.1創設情境
網絡對于學生而言,具有較大的吸引力,教師可根據這一點,在課前導入部分應用網絡技術,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2]。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要通過掌握數學規律解決同類型的數學問題。因此,教師通過創設情境為學生模擬一個相對真實的環境,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墩J識物體和圖形》是小學生進行幾何圖形學習的基礎,學生要了解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基本物體的特征,并可以自行分辨。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機器人――小叮當(播放視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投入學習中。
2.2構建知識
在創設情景完成后,教師就要指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非常重要,完整的知識體系是學生探索學習的基礎,當中會涉及數學的規律和概念等,是為之后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的重要依據。在構建物體和圖形的知識框架時,為學生提供一些魔方、骰子、化妝品盒子等物體,讓學生感知物體的表象。
2.3提出假設,驗證假設
提出假設和驗證假設可通過分組的方式進行,教師提出假設,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問題進行驗證。在此期間,要注意兩點:第一,限定小組討論的時間。對于較簡單的問題,教師留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就不宜過長,否則會造成課堂混亂。第二,在方案選擇時,教師不能自行選擇,要通過分析匯總,并與學生進行溝通篩選方案。為了驗證問題,學生要通過實踐驗證最初假設的問題,并且要確保計算和證明方法的有效性[3]?!墩J識物體和圖形》在此階段,要讓學生對已有的魔方、骰子、化妝品盒子等物體進行分類,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評價學生的分類是否合理。
2.4做出總結
總結歸納是最后一個環節,即對整個課堂學習做個概括,便于學生完善知識體系。通過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驗證等環節,得出最終的結論。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完整的思考方案和解決流程?!墩J識物體和圖形》在總結環節,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說出每一種幾何物體的特征,并以多媒體的方式展示出這節內容的知識結構。
總而言之,在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從根本上實現了轉變,自主探究的形式讓教學效果更突出。教師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環節中,要通過創設情境,構建知識,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做出總結等一系列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兵.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4,17:28-29.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課改理念教學模式一、優化小組合作,巧抓教學時機
1.主體意見不一,搶抓協作機會
小學生活潑好動,有一種不怕失敗敢于競技的主觀意識,他們希望個人見解得到他們的贊許,可是又匱乏一種有條不紊的表達觀點的能力,假如出現不統一的觀點,則常常處于沒有實質性的爭辯之中,缺乏理性的支撐,思考過于膚淺。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將有意義的爭執中心分布給小組,具有統一觀點的小組成員發揮協作精神,在與反方觀點的辨析中生發對問題答案的正確認識。比方說,在講解《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課堂主導以明確的將“平均分”的觀點傳達給課堂主體,可以策劃這樣一個環節:假如將圓切成兩部分,每一部分就一定是該圓的1/2嗎。這樣班級之中就會出現兩種觀點,教師可以將其分成兩個團隊,規定團隊成員經過研討之后,確立自己的觀點成立的依據,然后各自由相關的代表發言,述說本組觀點。其中的一種觀點的持有者將手持的圓均分為兩等分,表述說:“很明顯,我手中的圓被兩等分之后,每一份可就是其中的1/2。”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從手中的圓紙上拿下任意的一塊紙,對大家說:“這片紙難道等同于圓的1/2?”最終,雙方協商得出相應結論。所以,有效的小組合作,能夠提升學生的協作水平,強化競爭觀念,提升對數學的學習效率。
2.面對開放題型,巧設寫作情境
“開放型”的問題,其解析方式也是比較多元化的。但是個體思考問題的能力誠然是有限的,不容易從很多方面入手考慮問題,這就需要網絡各方觀點,有效解決問題。比方說,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長度為16cm的鋼絲能夠分成幾種寬度與長度都為整厘米的長方形?顯然,長方形兩組相對的邊長長度是一樣的。那么該題實質上是引發課堂主體思考8可以由哪幾組數值構成。在預設了思維活動時間之后,我們就可以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個體分別表明自我觀點,并且網絡他人觀點,繼而實施小組觀點交流,教師再因勢利導,引領學生學會自我思索,表達觀點以及聆聽他人觀點的良好習慣。
二、發揮小組合作,注重實施進程
1.優化分組,合理構建
“學習合作小組”是在學習中發揮合作優勢的有效方式,其構成方式是發揮協作學習收獲效果的直接關聯要素。它常常由四到六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依據課堂主體的學習水平,各異的接收以及理解知識的水平,把其劃分成“快準皆佳”“快但不準”“雖慢卻準”“慢卻不準”四個形式。將學習小組與座次布置實施優化組合,使得四個特點的學生大致均分到各小組之中,而且也要結合學生的性別以及性格的差異,發揮尖子生的才能,鍛煉中等生能力,幫助學困生進步,從而優化課堂分組,優勢互補,提升班級整體數學水平。
在進行小組協作的時候,也能夠依據現實情境,靈便的改變分組形式,比方說同桌之間,前桌與后桌之間等形式。
2.制定規劃,明晰職責
優化小組協作的關鍵就是明晰協作目的以及個體權責。小組建立之后,選拔一名成績相對優異,樂于幫助他人,有協作意識,較強的口語表述能力以及組織水平的學生擔任小組長。
在明晰權責時,交由課堂主體掌控權責分配。但是,假如各自角色確定之后,就要保證在一定時間內各司其職。通常各個小組中成員的角色要在約單月調整一些,這就能夠使得小組個體都能夠鍛煉到各種權責,感受到不同角色的存在價值,進而更好地學會換位思考,促進協作的順利實施,最大限度地挖掘以及發揮學生的閃光點。
三、落實小組合作,探究實施策略
小組協作需要以理論為指導,在實踐中踐行合作理念,最大限度的發揮探究的效能。以下是筆者匯總實際教學中的經驗,談幾點進行小組合作的方案。
1.參照集體成效,客觀評價成績
長久以來的評定機制,側重的是學生個人在整體中的成績水平。在成績評價中,對比成績高低,實際上這樣的機制存在著很大弊端,抑制了很多學生的進步。我將評價機制實施在小組成員的時候,側重的是小組與小組的評比,弱化學生個體的評比,以小組評分制代替個人評分制,評定的根據就是小組的整體成績,構成一種以小組成員的協作,促進小組之間競技的形式,體現一種合作模式。進而使得教師以及同學的激勵惠及跟多的學生,使其沐浴在成功的快樂之中,繼而個體在原有成績基礎上,得到相應的進步。這樣的評定形式,有助于提升協作水平,也有助于教師擺脫教育的競爭的桎梏,體現一種更為科學的評價機制。
2.師生有效互動,教師準確引導
協作學習既是學生的學習形式之一,又是老師授課的組織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協作的效用,需要教師的準確引導。所以,教師應當積極地融入到學生之間的協作中,在小組之間進行咨詢答疑,洞悉小組協作的進展以及成效,做到了然于心。對于小組協作中顯現的相關問題予以有效的引導,輔助學生提升答題技藝,成功答疑。例如,將明晰的小組協作環節告知任務操作不順暢的小組;對協作表現比較優異的小組進行贊揚;對協作中與主題相偏頗的小組給予引導等。在教師的有效參與下,小組之間的協作能夠更為順暢的進行,將協作長效的進行,做到切實落實知識點的目的,提升學生互助,師生合作的水平。
在學習中運用合作的方式,小組成員或者小組遵循著相同的學習任務,在明晰的權責分配上實施彼此協作的學習方式,從而有效地匯總參與個體的觀點。小組合作在課堂授課環節彰顯著多元化的參與主體之間的協作,扭轉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師生互動脫節的現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水平,有利于完善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秦儉.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探索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04).
\[2\]劉霞.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