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 10:39: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效溝通的定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技術交流,無論是在企業外部、還是在企業內部,每天都在發生。
對外,工程師與客戶溝通需求,與外協企業、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技術人員溝通技術信息;售后人員向客戶描述應用注意點等。企業內部,工程師需要與部門內外的人員進行大量的技術交流:向采購描述外協件的技術要求、向制造部門的工藝或加工人員描述制造及裝配關鍵要求、向質檢人員描述設計關鍵。
技術交流在產品的不同階段都非常重要,企業有賴于準確、高效的技術交流制造出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當前,雖然多數設計工作都已由三維軟件完成,三維模型也已成為產品表達的核心。但多數技術交流目前仍以二維圖紙為媒介進行,如同以二維設計工具進行產品設計。用二維表達三維產品的各種弊端在技術交流中也同樣暴露無遺。
基于二維圖紙進行的技術交流,首先需要設計工程師將三維模型投影為二維圖,而后交流雙方都需要解讀二維圖,將二維圖在各自頭腦中重新構建為三維模型,即需要從三維到二維,再回到三維。這不僅延長了流程環節、增大了工作量,而且交流麻煩,不符合人們常規的認知習慣,不直觀,對交流雙方要求高,且易于出錯。
如果各個交流環節也可以以三維模型為媒介,那么就會有效地避免上述問題。另一方面,三維模型當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比如形狀、尺寸、公差、材料、零件號、裝配關系、技術要求和材料明細表等。如果忽視三維模型的內在價值,就仿佛智能手機只被用來打電話,或者互聯網只被用來查電子郵件一樣。因而直接進行以三維模型為基礎的技術交流、指導生產制造也變得順理成章。
一、SOLIDWORKS 技術交流解決方案
SOLIDWORKS 一直致力于幫助用戶以三維數據媒介進行數據交流,提供了豐富的技術交流解決方案,以充分挖掘三維數據的內在價值,讓有關產品的技術交流更加方便。eDrawings Professional 可讓設計工程師通過瀏覽三維模型、動態查閱圖紙等快速、高效地交流產品設計信息;SOLIDWORKS Composer 可以讓用戶基于三維數據快速、準確地創建圖形化的內容,從而讓用戶可以清晰、準確地介紹產品,尤其是讓非技術人員通過直觀的三維展示可以輕松理解產品的技術信息;SOLIDWORKS Inspection 可以將工程圖快速轉換為質檢用的尺寸序號圖,并生成質檢報告,可以幫助用戶節省接近90% 的時間。
SOLIDWORKS MBD 是技術交流解決方案中的新成員,隨SOLIDWORKS 2015 的正式,可以讓工程師拋開二維圖紙,并直接在三維模型上表達所有工程信息,將幫助用戶開啟技術交流的新時代。
二、SOLIDWORKS MBD 介紹
SOLIDWORKS MBD 是SOLIDWORKS 用戶的無圖紙解決方案??梢宰孲OLIDWORKS 用戶在三維模型中定義、組織及產品制造信息(Product ManufacturingInformation,PMI), 并以行業標準的三維PDF 和eDrawings 等格式來三維模型。
通過三維模型來表達產品制造信息, 將極大簡化企業運行流程、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減少各類錯誤。SOLIDWORKS MBD 支持多種行業標準, 如ASMEY14.41、ISO 16792 等。
通過SOLIDWORKS MBD,在三維模型上可以定義的產品制造信息包括尺寸、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焊接符號、注釋及元屬性等。
所定義的產品制造信息,還可以通過類似二維圖紙中的視圖及不同的顯示設定,將所定義的產品制造信息清晰、簡潔地展示給用戶,甚至可以在旋轉模型時動態地顯示和隱藏三維注解信息,如圖1 所示。對于細長零件,還可以使用斷開視圖來表達。
如果用戶計算機未安裝SOLIDWORKS,可將包含產品制造信息的三維模型輸出為eDrawings,并使用免費的eDrawings Viewer 查看?;蚧谧远x的PDF 模板,將三模型為PDF 文件。瀏覽PDF 不需要安裝額外的閱讀器,只需要使用免費的Adobe Reader 即可查看,這將極大降低溝通的成本。
用戶可以自定義三維模型輸出的PDF 模板,包括調整模板布局、調整三維視圖、縮略圖及文本描述等的位置,添加公司標識、嵌入文件元屬性或加入BOM 表格等,用以滿足制造、質檢和采購等不同部門對不同交付物格式的要求,如圖2 所示。
無論是在eDrawings Viewer 還是Adobe Reader 中,用戶都不僅可以查看二維的信息,如工程注釋、材料明細表及豐富的元屬性(零件號、材料及審批信息等),還可以對模型進行多項操作,如移動、縮放、旋轉和測量等,以更準確地理解設計信息。
三、以SOLIDWORKS MBD 進行技術交流的優勢
SOLIDWORKS MBD 內嵌在SOLIDWORKS 設計軟件中,并可以在直觀的三維模型中定義各類工程信息,因此使用SOLIDWORKS MBD 進行技術交流,具有以下獨特的優勢。
(1)SOLIDWORKS MBD 可以更有效地保證數據一致性。省略了二維圖紙,先前需要在圖紙和模型兩處表達的信息,現在全部集中于三維模型中,真正實現了數據源的唯一。同時所有元屬性,也可以由企業的產品數據管理軟件驅動。這樣通過軟件做出的屬性修改,可以自動更新到三維模型中。因此SOLIDWORKS MBD 可以極大地避免由于數據不一致帶來的溝通錯誤。
(2)SOLIDWORKS MBD 可以方便下游部門或合作伙伴的應用。通過SOLIDWORKS MBD 可直接在三維模型中定義產品制造信息,并直接將三維模型傳遞至下游部門或合作伙伴。SOLIDWORKS MBD 同樣支持中間格式,如果用戶不方便發送帶有特征的原始模型,也可考慮將三維模型轉換為中間格式后再添加產品制造信息,如圖3 所示。直接傳遞包含PMI 的三維模型,對于內部的下游部門,可以避免由于圖紙更新不及時導致的各類問題。對于外部合作伙伴,再也不用根據二維圖紙重新進行三維模型的構建,產品的開發周期可以大大縮短。
(3)SOLIDWORKS MBD 的輸出物更易于理
解。在eDrawings Viewer 或Adobe Reader 中打開SOLIDWORKS MBD 輸出的eDrawings 文件或PDF 文件,選擇大小尺寸或公差等標注,對應的幾何元素即會高亮顯示;對于裝配體,在材料明細表或裝配樹中選擇一項,模型區域對應的零部件也會高亮顯示,反之亦然。工程信息非常易于讀圖者理解,可以有效避免產生歧義,如圖4 所示。
同時,無論是eDrawings 文件還是三維PDF,文件更小,更便于傳輸。
(4)SOLIDWORKS MBD 可以方便讀圖者的反饋。
讀圖者使用eDrawings Professional,可以直接在相應圖形區域直接添加評述文字。如果以PDF 格式進行輸出,只要在定義模板時,在模板中預留反饋區域,讀圖者就可以在PDF 中直接表達設計反饋意見,如圖5 所示。因此以SOLIDWORKS MBD 進行技術交流,可以讓讀圖者更方便地發表反饋意見,同時也更便于設計者查閱,避免通過郵件或多余文檔再進行額外的描述。
四、結語
SOLIDWORKS 提供了完備的基于三維的技術交流解決方案,讓企業內外部所有相關人員可以享用三維帶來的好處,進行直觀、有效、高效的溝通。
隨著大電源、大電網不斷發展,電源與電網的相互影響日益增強,調度機構對并網電廠的管理工作面臨著新形勢。為了提升源網協調能力和智能調度水平,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本文從構建源網協調溝通管控模型和安全管理體系、源網多場景的生產協作、源網數據資源的共享和互聯互通、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支撐智能集約化管控、構建和諧的源網關系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應用實踐。
【關鍵詞】源網協調 四川源網協調 源網安全 源網協調智能安全管理
1 概述
近些年,隨著經濟發展用電需求劇增,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廠的大量接入,使得電力供應、需求的兩端發生了變化,為電網運行和調度管理提出了挑戰,面臨著能量管理和運行控制上要求更加協調、同步,網源間的信息交互上要求更加全面、及時,從電力生產到并網環節的安全體系要求更加統一、健全、安全、智能;因此大電源大電網和智能電網新能源背景下的“網源協調”面臨著一系列的智能化技術需求和管理的挑戰。本文介紹如何通過源網生產業務協作、安全智能管控要求以及安全體系的研究,構建有效地安全管理體系和機制,建設源網協調安全管理智能平臺,實現調控中心對發電廠的集約化管理以及構建和諧的源網關系,確保電網安全經濟有效的運行。
2 研究背景
四川統調統分電廠較多,由于電廠投資主體多、電廠的規模大小不一、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調度技術裝備普遍落后、源網協調管理缺乏有效手段、調度執行力弱,如何加強管理和保障涉網安全,是對電力公司的嚴峻考驗;此外隨著生產規模與調控數據的不斷增長,給源網協調管理帶來一定新挑戰;從電源側來看,部分電廠存在調速器參數入庫率低、參數整定不規范、驗導則執行不到位、復核性試驗未定期開展等問題,可能引發電網系統性安全風險,加強并網電廠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因此通過研究構建全面、科學、合理、安全智能的管理體系,實現各種數據之間的及時溝通協作和規范管理,同時建立高效、便捷的管控平臺,實現對電廠進行集約化管理,提高調控的管理水平。
3 源網安全智能管理研究成果
3.1 研究內容
分析源網調業務的組織范圍、人員結構、人員之間的溝通協作流程,相關制度規范和調度管理機制,業務信息和數據范圍,動態和靜態的數據管理要求,對交換的業務進行統一的規范,完成構建源網之間交互的管理體系和業務模型,打通電網與電廠之間的溝通渠道,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制定相應數據分類、信息分類的標準規范。研究利用自定義平臺實現電廠端與電網端各類文件的傳輸以及相互之間的通訊。并通過自定義平臺滿足隨時定義報表、定義傳輸數據類型等業務需求;實現對并網發電廠的全面集約化管理。
3.2 研究成果
3.2.1 源網安全智能管理體系的應用
四川源網協調安全智能管理體系的應用不僅建立了有效的溝通管理機制、促進兩者之間交流的多層次化、智能化,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智能管理的科學、規范、合理化。具體管理體系的管理模式如下:
(1)調控中心的端的管理方式。調控中心設立源網協調總體接口負責人,職責范疇為溝通、協調日常事務,和審核相關重要文件和通知以及工作要求,考核工作完成情況,同時建立和維護調控中心的基礎數據資源。調控中心每個業務部門設置業務聯絡員,由每個業務部門資深業務專責承擔,負責源網協調專業的業務管理工作。
(2)電廠端的管理方式。電廠端的人員有1-2名調度業務聯絡員,且必須是企業內部人員、工作相對穩定,其主要職責范疇負責對接所有源網協調業務快速響應。電廠端專人維護基礎數據資源如通訊錄、定制單、各項源網協調技術設備的相關參數,必須及時更新實時維護,以確?;A數據資源準確、全面。相關源網協調的工作完成情況均納入發電廠運行管理考核中。
3.2.2 構建源網協調安全智能管理支撐平臺
依托信息化技術手段完成構建安全智能管理平臺,成為調控中心與電廠之間安全、智能化、雙向交互的公共的通道和平臺,實現上下之間順暢的業務協作溝通交互,采集下達專業業務數據、生產信息等數據,在采集聚合專業業務數據后可以與現有的業務系統進行分享和融合。
3.3 源網協調創新點與突破
(1)對于電網和電廠集約化、智能化、立體化、安全化、一體化的管理平臺,目前國內外均處于空白狀態,該領域的管理模式探索和規范的建立屬于突破性的創新。通過源網協調安全管理智能平臺的建立,實現了源網之間一體化的管理,優化了源網之間的業務管理方式方法。
(2)通過自定義平臺思路和柔性架構的體系,可以適應各種業務場景變化。自定義平臺可以滿足各種場景數據交互需求,業務人員通過定義采集數據和邏輯規則實現各種數據采集和報表要求,并可自動實現對數據統計匯總。
(3)數據標準統一規劃統一管理,覆蓋面和有效性均大幅提高。通過電廠實時修正相關基礎數據動態數據等,電網可及時掌握電廠的相關變化,并確保準確性和實時性。
(4)突破傳統的溝通方式,構建立體有效的溝通管理模式和體系。平臺提供的實時溝通功能,較原有模式在效率上有極大提升。
4 結束語
通過構建安全智能管理體系和機制,提高了對并網發電廠的集約化的管控能力;動態建立并網發電廠和調控中心的基礎數據和公共資源,為源網協調以及集約化管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資源的保障;通過自定義平臺實現定期和不定期的生產業務數據的采集和自動分類統計分析,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協作管理的效率。通過構建調控中心與電廠之間安全、智能化、雙向交互的集中管控平臺,調控中心實現以運行管理、參數管理、技術管理三個方面對電廠進行集中管控。
參考文獻
[1]辛耀中,石俊杰,周京陽,等.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現狀與技術展望[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5,39(01).
作者簡介
張弛(1974-),女,四川省人,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龐曉艷(1968-),女,現為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高級工程師。
王彥灃(1981-),男,四川省綿陽市人,大學本科學歷。主要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工作。
鐘甜甜(1981-),女,湖南省人。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經濟學。
醫院信息化中,項目的進度管理為信息項目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國內大型三甲醫院紛紛建設新院區,以擴大醫院的規模及影響力,服務更多的民眾。2011年3月,惠州市大亞灣區政府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合作在粵東地區建設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公立非營利性綜合醫院。項目擬通過2年的籌備,在粵東地區建成一座現代化規模的、具有“中山一院高水平”的新院區。因此,該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同步展開。
2現狀與問題
新院區的信息系統建設主要包括醫院信息化弱電基礎設施、醫院硬件及工作站、醫療信息軟件三大部分共80余個子項目,由當地政府全額投資完成。項目擬于2013年初醫院試業時正式上線使用,2013年底醫院正式開業時完成交付。從整個醫院信息化建設項目而言,本項目存在以下問題:①項目工期緊、工作量大、任務繁重,供應商多,項目干系人組成多,項目的時間進度控制難度大。②從醫療信息化的發展規律來看,醫院信息化建設非短期之功,可行性分析與論證、立項、招標、選型、合同、實施等全系列過程下來,事務性工作量大,流程繁瑣。③信息系統建設的過程要求嚴謹,需求調研、分析、設計、實施,環環相扣。④信息化各個環節均為醫院試營業及開業的基礎設施條件,關系到醫院開業全局的進程。因此,如何高效地推進新醫院信息化的建設工作,如何有效地控制信息化建設的進度,是擺在醫院信息化籌建過程中的難題。
3難點分析
項目進度管理是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各階段的進展程度和項目最終完成的期限所進行的管理,包括使項目按時完成所必需的管理過程。其基本過程主要包括活動定義、活動排序、資源估算、歷時估算、制定進度計劃及進度控制等。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項目工程建設在預定時間內完成并交付使用??v觀該新醫院信息系統項目的建設實施過程,本信息化項目在進度管理方面有如下難點:①項目子模塊多,共80余個子系統;②項目實施的范圍較廣,參與科室多,需求復雜;③項目由數個不同的供應商承建,存在較多的接口與先后次序,控制過程復雜;④項目的干系人多,溝通量大,溝通不到位易構成潛在的項目進度風險;⑤項目的實施周期短,只有將近2年的籌備時間,而且要求新醫院試業時一次性同時上線。⑥項目建設的要求高,當地政府、中山一院、新醫院及群眾的期望值高。因此,項目進度控制的難度可想而知,同時項目進度計劃的拖延會影響醫院整體開業整體進程。
4進度管理的管控方法
在項目的整個實施過程中,醫院項目團隊充分分析了項目當前的內部與外部環境、需求、目標與約束,采取了項目進度管理的方法論,對項目全過程進行了有效的進度管控,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確保了項目的如期上線。
4.1活動定義
活動定義是指通過工作分解結構(WBS),將項目工作分解為一系列更小、更易管理的活動,并將其識別、歸檔的過程。在新醫院信息化項目中,我們首先通過收集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定義范圍、創建工作分解結構(WBS)、核實范圍、控制范圍的一系列范圍管理過程,對醫院信息化項目進行了WBS劃分。將整體信息大項目,按照WBS的分解原則劃分為弱電基礎設施、硬件及工作站、醫療信息軟件三大類,共80余個子項目。進而,根據項目啟動、規劃、執行、監控、收尾5個項目管理過程組的內容,對各項目過程進行工作任務分解;最后,再按項目管理8/80原則,將單項任務再分解到最底層的WBS工作包,形成項目進度管理的輸入———項目活動定義清單,并采取文檔形式使用列表型結構進行記錄,實現項目組內共享。
4.2活動排序
活動排序為識別與記錄項目活動間關系的過程。它通過分析項目活動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確定活動的先后依賴順序。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我們根據活動定義清單,采用前導圖法(PDM)對活動進行分析排序,形成了項目計劃網絡圖,并檢驗活動定義清單中各活動的先后順序。
4.3活動資源估算
活動資源估算是估算執行各項活動所需的人員、物資、設備或用品的過程。它包括決定需要什么資源、資源的數量、何時使用資源執行活動。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由于經驗參照值的欠缺,我們先采用自下而上估算法對項目活動資源進行一次估算;再采用專家估算法,邀請了院本部專家對各項目所需要的資源進行二次估算,形成了各項工作包(活動)的活動資源需求表,進而匯總成為資源需求總表。
5結語
關鍵詞:資源估算 進度控制
一、精細準的項目的活動定義與活動排序
活動定義是制定進度計劃的基礎,為了保證分解的活動能夠全面覆蓋,根據需求分析說明以及WBS進行項目工作的分解和定義,將工作分解為具體的工作包并形成活動文檔清單。在活動定義的同時,為各活動的控制點建立了相應的里程碑,其中包括:需求開發、系統設計、實現與測試、系統驗收四個里程碑,這樣就使得后續的項目控制行為有了連貫的基礎。工作包確定后,需要依據計算機系統集成項目中的各項業務分析、業務分解以及業務之間存在的依賴關系,對分解后的業務功能進行優先級排序,并繪制出活動進度網絡圖PDM。 在活動定義和排序過程中,應組織技術和業務專家的全面參與,如有必要還應邀請甲方干系人參與,對項目的各項業務進行全面、準確地進行分解和排序。項目精細準的定義以及科學合理的排序,為制訂進度計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合理進行各項資源估算和技術難度估算
資源估算和技術難度估算是進度管理中的關鍵一環,是制定項目進度計劃的基礎。資源包括技術、時間、人工、工具及相配套的設施。為保證有充足的資源和時間去完成,應按照項目需求說明書以及數據字典和工作包的分解,邀請團隊所有成員以及技術和業務專家參與,技術和業務專家對每一個具體的工作活動提出需要的資源條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估算,對每一層下面具體的工作所需資源進行估算,最后將所有資源進行匯總。在進行資源歷時估算時采用樂觀估算A、悲觀估算B、正常估算M進行三次估算,并使用PERT公式[(A+4M+B)/6]再進行計算。在關鍵的鏈路應估算并預留足夠的資源。關鍵的技術的估算是在確定了需求之后重點考慮的問題,關鍵技術如果得不到解決,項目的進度難以得到保證、成本失控,甚至項目終止。對關鍵技術進行科學合理地估算之后,在關鍵的技術接口安排經驗豐富的人員,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管理儲備,避免關鍵技術而影響整個工程進度。
三、隨時監控項目進度,按需進行進度糾偏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根據WBS,編制了項目進度計劃甘特圖,并分配相應的資源,在各關鍵活動指定負責人,確定每項任務的時候都確定該任務的工作量、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持續時間,通過查看甘特圖就可以較好地把握項目總體的進度績效。同時要讓每個項目組成員都知道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和時間進度表,根據自己的任務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計算機系統集成項目多個進程同時進行,計算機系統集成項目中的監控和調控工作將十分重要。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應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監控,從多方面精準地掌握工程的進度。監控工作進度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工作日志。工作日志要求項目成員(尤其是關鍵節點)的工作做詳細記錄.對自己的工作進展做出結論,向項目組匯報。在工作日志中,不得使用“差不多”、“大概”、“完成了90%”、“基本完成”… 等模糊字眼。而是采用某任務“已經全部完成”、或者“90%的工作全部完成”或者“再過1 天全部完成”…等方式。各工作節點的成員對自己做出的日志負責,項目經理隨時了解項目進度,為調整項目計劃提供客觀基礎。
在進度出現偏差時,應盡快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調整。在偏差計算時,應結合成本的掙值科學合理計算。在監控中發現進度有了偏差,進行計算確認后,及時糾偏。如在進度監控中,發現使用成本超支,進度滯后,應盡快找到關鍵問題,增加高效的人員和關鍵技術,以控制進度,但在進度控制的同時,注意成本的控制,成本控制不好,將直接影響下一步的進度。如在進度監控中發現進度超前,成本節約,不應歡欣高歌,而是應盡快找到此現象的成因,注意是否因關鍵工作包沒有正確識別、范圍有無縮小、工作質量是否達標,對進度、成本、范圍進行一致性確認,最終找到問題所在。根據經驗,很多時候進度超前和成本節約并存時,不是好的工作現象,而是范圍的變更和工作包的確認偏差問題導致,如不能得到及時監控和糾偏,質量將得不到保證,進而影響工程進度,從而導致項目的最終成本超支、進度失控。
四、進度控制重點關注關鍵路徑
進度控制是計算機系統集成項目進度管理中最為重要的工作。進度得不到控制,項目的范圍、成本、質量均得不到保證。進度的控制是貫穿整個項目生命周期的。在項目的各個階段,均應制定合理的進度計劃,對進度計劃進行監控,及時找到進度偏差成因,并采取相應有效的糾偏方法。在進度控制的過程中,應重點關注關鍵路徑的進度。關鍵路徑是整個工程的核心,關鍵路徑上的資源若得不到及時供給,關鍵技術得不到支持,關鍵路徑延期,從而導致整個工期的延時,并可能浪費很多其他鏈路資源,導致成本嚴重超支。
五、資源沖突的解決方法
在如今的信息時代找到一個授課內容相同的教案已不是難事,但是在課堂“被應用”的成分少之甚少,“自己寫在教案上的話有時并不會在課堂上被應用”,看“名”師的公開課,一節課就像是一座冰山,被我們肉眼所見的并不一定是最為核心的,“誰的課創設的情境好,誰的課設計的練習精”,被感官所率先記憶的并不一定是教師課堂的核心要義,備課應該不是以課堂教學環節為線索來拼湊,拼在一起不一定是好的,七拼八湊又難免東施效顰四不像。下面我以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談談如何有效備課。
一、目標解讀
(一)課標解讀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p>
(二)教材解讀
1、分數的定義:
定義一: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1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定義二:兩個自然數m、n(n不等于0)相除的商,叫做分數。
定義三:兩個自然數m、n(n不等于0)之比,叫做分數。
定義四:形如(n為大于1的自然數,m為自然數)的數叫分數。
2、教材內容的呈現:
(三)概念解讀
概念: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數的基本性質”是自然數情況下商不變性質的延伸。
“分數的基本性質”引起了分數表示的不唯一性。這些數構成一個由無限多個分數構成的等價類,其中的每兩個分數彼此相等,
而其中約分、通分的過程其實就是分數計數單位的改變過程。一個分數是一個“等價類”,其中最簡分數具有某種代表性,卻不能代替一切。彼此相等的分數,各有各的用處。自然數的相等,就是自己和自己相等,一個自然數只有一種表示法;分數則不同,同一個分數可以有很多種表示法。分數的相等性質,是分數的一個重要特征。
二、教學研究
(一)已有學情的分析
“數學課程應當讓學生感到親切(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在備課初應了解學生已有哪些知識基礎、能力基礎和經驗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立足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我在引入環節出示了兩道算式喚起學生對舊知“商不變的性質”的回憶。例:
(二)學習方法的引導
1、通過直觀模型(具有一定結構的操作材料的直觀材料)的操作,如小棒、計數器、長方形或圓形圖、數直線等,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2、通過把面積、形狀都相等的正方形紙,用不同的對折方法表示與這張紙的相等的分數,并逐步呈現多個分割圖,對想象能力較弱的學生建立直觀形象,為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搭建了很好的腳手架。
3、通過線段模型建立幾何表象。線段的單位是抽象的“1”,與圓形、三角形相比較抽象,但是仍然是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感知分數的含義 。例:
這是數軸的雛形,在學習自然數的時候,已經用過這樣的表示方法。由此可見,分數是填在自然數之間的新數,位置在兩個相鄰的自然數之間,和后續的比較分數大小、約分、通分也都可以呼應。同時,線段模型是“圓模型”的半抽象化,可以充當分數的“份數模型”向“除法的商”定義過渡的幾何載體。
(三)課后習題的選編
在數學教學中,教學的高效與練習的成效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不僅要從“教”的角度來設計好的練習內容,還應從“學”的角度來安排好的練習方式,只有有效、高效的練習,才能達到理想的練習效果,真正做到“減負提質”。 例如我在課后練習中設計了既要充分考慮全體學生學習能力的基本練習,如判斷正誤,說明理由:
討論: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加上或減去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對嗎?
又要考慮到面對學有余力學生的拓展練習,如你能找出大于又小于的分數嗎?這樣的分數你能找出多少個?
最后,還要綜合考慮知識的縱向溝通。本課中老師充當了“魔術師”的角色,課始讓學生經歷從÷ 變形為―(分數線)的過程,從“商不變的性質”引入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探究,課末再次讓學生經歷從―(分數線)變形為:(比號)的過程,從“分數的基本性質”引入對“比的基本性質”的探索,使前后內容融會貫通,知識脈絡清晰明了。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只要心中有教材,心中有目標,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法,必能將課堂中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演繹得富有智慧和充滿藝術。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虛擬團隊 績效 溝通
進入21世紀以后,由于組織工作性質變得更加復雜化、動態化和全球化,所以許多企業越來越多地采用虛擬團隊這種組織形式。虛擬團隊是繼虛擬企業、虛擬組織概念后產生的一種 “以項目為中心”的動態、柔性、高效協作的人力資源組織模式。虛擬團隊由于其特有的優勢而體現出其競爭力,然而,組建了虛擬團隊并不就意味著獲得競爭優勢和成功;相反,虛擬團隊的成功比傳統面對面團隊的成功更加困難。相關研究指出,虛擬團隊的失敗率大概為20%~50%,虛擬團隊要想充分發揮自身的“虛擬”優勢并贏得成功,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本文從提高虛擬團隊績效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虛擬團隊的基本概念
迄今為止,學術界對虛擬團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對虛擬團隊的表述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1)虛擬團隊常常是面向具體項目的團隊,其成員分布在不同地點,而且可能來自不同的組織;(2)虛擬團隊是自我管理的知識型團隊,由分散在各地的專家組成,團隊的形成和解散都是為了完成具體的組織目標;(3)虛擬團隊是地域和(或)組織分散的群體,他們利用遠程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結合的方式來共同工作以完成任務或目標。
盡管學術界對虛擬團隊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對其典型特征的描述是一致的,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以項目為中心;(2)成員具有互相依賴的任務、共享的目標、責任、共同對團隊結果負責;(3)成員通常是跨地域和(或)跨組織分布的;(4)成員更多地是分散工作而不是同處一地;(5)團隊溝通主要依靠技術而不是面對面交流;(6)團隊共同解決問題和作決策;(7)團隊成員通常少于20人。
虛擬團隊是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高度發展背景下的新生事物,它代表了工作團隊發展的一個趨勢,相對于傳統團隊而言,它具有獨特的優勢:(1)聯接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更好地運用分布式的人力資源而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2)溝通方式主要采用電子方式進行遠程溝通,提高了信息處理的數量和速度;(3)團隊任務多數是臨時性的,便于根據問題或者項目的需要而靈活變化。然而由于它自身的一些內在特征, 比如團隊成員沒有共同的工作經歷,以及由于溝通渠道的限制而造成信息抑制,從而給虛擬團隊的有效運行帶來了許多挑戰。由于虛擬團隊出現的歷史不長,對于如何提高虛擬團隊的績效,理論家和實踐者都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思路,此類問題仍然需要不斷思考和改進,因此探索虛擬團隊的績效管理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影響虛擬團隊績效的因素分析
作為一支高效團隊,斯蒂芬?P?羅賓斯認為它具有以下八個基本特征:(1)明確的目標。團隊成員清楚地了解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目標所包含的重大現實意義;(2)相關的技能。團隊成員具備實現目標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能夠良好合作;(3)相互間信任。每個人對團隊內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確信不疑;(4)共同的諾言。這是團隊成員對完成目標的奉獻精神;(5)良好的溝通。團隊成員間擁有暢通的信息交流;(6)談判的技能。高效的團隊內部成員間角色是經常發生變化的,這要求團隊成員具有充分的談判技能;(7)合適的領導。高效團隊的領導往往擔任的是教練或后盾的作用.他們對團隊提供指導和支持.而不是試圖去控制下屬;(8)內部與外部的支持。既包括內部合理的基礎結構,也包括外部給予必要的資源條件。
Lurey和Raisinghani提出的虛擬團隊效能模型考察了影響虛擬團隊績效的4類因素,即群體因素(規模、相似性、構成、凝聚力),任務因素(類型、復雜性),情境因素(組織文化、時間壓力和獎勵結構)以及技術因素(如溝通工具的選擇等)。他們的研究把影響虛擬團隊成功的因素概括為兩大類:團隊內部驅動因素和團隊外部支持因素,前者包括任務特征、團隊選拔過程、團隊成員關系、團隊內部管理等因素;后者包括薪酬激勵體系、領導風格、工具與技術應用、溝通模式等因素
王重鳴、鄧靖松認為虛擬團隊有其特定的任務情境,而有關任務特征的變量是影響虛擬團隊績效的關鍵變量。因此,必須針對具體的任務情境,選擇不同管理方式才能有效促進虛擬團隊的績效。績效不僅是一種結果,更是一種過程。只有加強團隊互動過程的管理和監控,才能有效改善團隊的績效。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把影響虛擬團隊績效的因素歸納為:(1)虛擬團隊的領導素質水平;(2)虛擬團隊成員的選拔與配置;(3)對團隊和成員的激勵;(4)績效考核體系的設計;(5)團隊成員間的溝通;(6)對團隊成員的培訓;(7)團隊文化的建設。以下本文將對這七個影響虛擬團隊績效的因素進行分析,探討提高虛擬團隊績效的途徑。
三、提高虛擬團隊績效的對策分析
1.虛擬團隊要有高素質的領導
由于虛擬團隊的工作方式比較松散,因此領導對于虛擬團隊績效高低的作用顯得特別重要。虛擬團隊中有效的領導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能夠幫助團隊成員明確團隊使命和任務目標、分配任務;(2)及時提供有關目標達成和任務進度的反饋,促進團隊的溝通,協調成員之間的進度;(3)能夠利用各種團隊訓練培養團隊成員的信任感和凝聚力,增強團隊成員的信心。
2.合理配置虛擬團隊的成員
虛擬團隊的人員配置要適應虛擬團隊任務的要求,貫徹因崗設人的原則,根據虛擬團隊的任務目標,確定所需的人員。在選拔團隊成員時還要注意,成員除了需要勝任各自崗位的工作,還需要很強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因為虛擬團隊的工作不僅僅是個體工作的累加,而是全體成員工作的協同。
3.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
虛擬團隊是一個差異性極強的團隊,團隊成員會因為價值觀、立場、視角以及專業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在共事當中產生很多差異和不一致,這些沖突本身不是壞事,一定程度上一個團隊里有不同的聲音,可以激發靈感,增強團隊的創新性和靈活性。但是不管沖突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其沖突水平一旦超過一定標準,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最終將會導致對立,同時也會導致內部分裂、各行其事的不合作局面。因此在虛擬團隊激勵中,應該采取“團體激勵”機制,可將物質激勵與整個團隊的績效目標掛鉤,把團隊共同的目標轉變為具體的、可衡量的、現實可行的績效目標,從而提高團隊的合作水平,減少惡性沖突、充分利用良性沖突,達到明確團隊共同目標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里不是把物質獎勵作為虛擬團隊奮斗的目標,而是通過它的訊號作用,在成員的心目中將整體績效目標進行強化和放大,不至于讓有的團隊成員僅盯著自己的目標,而忽視整體目標。
4.建立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
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是相輔相成的,相互影響的??冃гu價是激勵的基礎和依據,激勵機制使得績效評價的影響得以實現。而兩者的設計都必須以公司的戰略目標、團隊的共同目標為指導,為某個時期的長期、短期目標的實現進行規劃、實施,達到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作用。作為整個團隊,為了促進團隊之間的人際協調和通力合作,薪酬不僅要考慮個體勝任力及個體績效上的一些差異,還應該考慮將團隊的績效作為績效考核的標準,即團隊成員的部分薪酬是基于團隊績效的。
5.拓建溝通平臺
虛擬團隊的績效依賴于溝通方式的多樣性和溝通媒介的豐富性,例如僅使用單一的電子溝通工具無法克服跨時間、滿足同步實時溝通的需求,而采用多種電子溝通的渠道能夠讓團隊成員更多的相互交流和管理、共享信息,從而提高虛擬團隊成員的滿意感及團隊的最終績效。為了保障虛擬團隊的績效,在建設虛擬團隊的溝通平臺時,需要綜合考慮以上兩個因素,首先是增加溝通的渠道,例如email、網上即時溝通、電話、視頻會議等,必要時還需要增加面對面的溝通。其次是增加溝通媒介的豐富性,比如采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溝通的可視性并增強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此外,還需要保證溝通平臺運行的可靠性并選擇通用的溝通技術,以確保團隊成員能夠運用合適的網絡溝通技術實現有效交流。
6.強化技術培訓
虛擬團隊是自我管理的,團隊成員只擁有完成各自目標所需的技能,而其他的新技能需要培訓。而要提高虛擬團隊的績效,需要對團隊成員進行必要的培訓。但是由于虛擬團隊的特點,對虛擬團隊成員的培訓難以實施,因為虛擬團隊是快速組建的,沒有充足的時間把團隊建設為熟練的高效團隊。因此在實施培訓時,虛擬團隊必須充分評估不同地域的團隊成員在技術上的優勢和劣勢,取長補短,并且評估技術上、經濟上的可行性,力求用最低的成本達到最大的效益。并在培訓的過程中不斷評估培訓的效果,以促進虛擬團隊提高團隊績效、完成團隊目標。關于培訓的方法,一種方法可采用即時培訓,即隨時評估需要更多新知識、技能和經驗的領域,并制定和實施培訓方案。另一種方法是團隊會議,團隊會議使得團隊成員有機會共同確定問題并找出解決方案,從而改善團隊的績效。由于虛擬團隊是新生事物,可以借鑒的普適方法較少,團隊成員可以在實踐中不斷總結適合于自身的培訓方法,促進成員快速掌握所需技術。
7.建設良好的團隊文化
由于虛擬團隊的成員來自不同的組織或者部門,成員各自的背景差異帶來了不同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往往會產生文化沖突。為了消除文化沖突問題,需要采取各種文化塑造的練習來提高團隊成員對于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通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溝通交流和培訓,使虛擬團隊成員相互理解和認可彼此的文化差異,尊重他人的行為習慣。因此在虛擬團隊的運行過程中,需要注重營造互助協作的工作氛圍,培養團隊成員的主動性和開放性,在明確各自角色責任的基礎上,主動和其他成員分享自己的知識和信息、共享團隊的資源,并為其他成員提供幫助。
虛擬團隊文化的建設要特別注意培育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信任的建立和維系是虛擬團隊管理的核心問題,相互信任是虛擬團隊運作的基礎。然而,由于虛擬團隊成員缺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信任關系既難以建立又容易失去。當別人不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的時候,相互猜疑、虛擬欺詐等問題更容易產生;此外,虛擬團隊是一種臨時性團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越大,成員之間的信任度就越低;最后,虛擬團隊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使得道德風險難以避免,從而影響合作伙伴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因而在虛擬團隊中有效建立和維系信任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的協同效應,是虛擬團隊文化建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四、結束語
[關鍵詞]快速信任;臨時團隊;建立機制
[中圖分類號]C9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2)40-0028-02
1臨時團隊
知識經濟時代,以團隊的形式協作完成各項任務已相當普遍。臨時團隊是由于完成臨時性任務組建的。最早研究臨時性組織的Goodman等人將臨時團隊定義為:因完成復雜任務,一群技術人員在一定時期內一起工作。這個定義是通過對當時拍攝電影或戲劇所形成的臨時性系統的研究得來的。后來一些學者從團隊的臨時性、臨時團隊的時間控制等角度對其進行了定義和研究。臨時性團隊通常具有臨時性的特點,團隊成員間相互依賴,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團隊目標。
2快速信任理論
基于對臨時團隊的思考,特別是臨時團隊任務完成的時間緊迫性,學者們提出了快速信任(Swift Trust)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提出也就是最近十年左右的時間。由于臨時團隊具有“臨時”性,除非以前有合作經歷,否則成員間往往是不太熟悉甚至是陌生的。即使以前有合作經歷,也容易導致情感因素的產生,如果這些情感因素是積極的,那對團隊目標具有積極作用。然而,如果由于以往的合作,在認知或情感上產生了消極的想法,那無疑對團隊目標的實現會產生消極影響。加上臨時團隊的成員往往具有專業和技能的獨特性,如果不能在短期內建立信任關系,團隊溝通與知識的分享,特別是隱性知識很難在團隊中進行。
由于臨時團隊有明確的時間限制,需要團隊成員在工作上相互依賴,形成緊密的關系才能高效地達成團隊目標。因此,臨時團隊的成員往往不能通過長期的相處過程來建立普通信任,因為傳統的觀點認為信任的建立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一個歷史依賴的過程。而臨時團隊的特點決定了為保證團隊目標的達到,必須通過在合作之初建立快速的信任,而不是通過共事的經驗來判斷誰可以相信(Meyerson,Weick & Kramer,1996),這樣才能使團隊成員互相融合才能使團隊工作盡快開展。因此快速信任的研究往往與臨時團隊的特性緊密相連。
Meyerson等(1996)將快速信任定義為:“某種集體理解和集體關聯的特殊形式,可以控制臨時組織的不穩定、不確定、風險和預期問題?!?/p>
團隊快速信任與以往研究的信任相比除了在建立的時間上比較短外,還與普通信任存在一些差異性,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
Meyerson等(1996),快速信任是基于集體感知關聯的,而普通信任是建立在個人感知和他人能力計算上;快速信任強調過程和任務的同時基于團隊成員的角色期待,受諸如環境、任務等的影響,具有依賴性,普通信任是對個人善意和誠信的預期,基于交往經驗;快速信任主要存在于臨時組建的團隊,普通信任主要以相對穩定的組織和團隊為背景。
3快速信任機制的建立
臨時團隊快速信任的建立對于臨時團隊目標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個體層面和團隊層面兩個方面探討快速信任機制的建立。
3.1個體層面
在臨時性團隊中,成員如果要建立快速的信任關系是受到個人感知的影響。Jarverpaa、Knoll & Leidner(1998)提出信任者的信任傾向是影響團隊快速信任的因素之一。如感知一個人值得信賴,就會去信賴。
快速信任的建立還受到對被信任者善意和真誠的預期。預期一個人品性端正,誠實可靠,自然會傾向于建立信任關系。Meyerson等(1996)年也提出團隊快速信任是基于對團隊成員能力和真誠扮演某個關鍵角色的預期和感知。同樣,預期某個人具有善意,那么就會傾向于去交流。
“我們之所以愿意去相信工程師是因為我們信任工程學,我們相信工程師受到的良好的訓練,能很好運用工程學,實現工程學的有效原則”(Dawes,1994)。同樣,我們在項目中有多個學科的專家和具有一定特長的成員,他們協作的基礎在于彼此相信各學科的專家、技術能手能夠利用各自的專業知識為整個團隊以及團隊成員提供良好的服務??焖傩湃蔚慕⑦€基于個人能力,一個在團隊中具有可靠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成員更容易受到其他成員的信任。
臨時性團隊成員角色的扮演以及團隊成員對角色的期待,加強了快速信任的建立,并克服了達成團隊目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建立基于能力、善意、真誠的團隊角色,讓團隊成員愿意并且信賴加入團隊的成員的能力、善意以及真誠性,從成員個體感知以及預期出發,去相信他人,樂于溝通交流分享,才能更好地促進團隊目標的達成。
3.2團隊層面
3.2.1團隊共識的建立
基于臨時團隊是建立在任務基礎上的,以任務為導向,快速信任的建立也必須基于團隊活動的展開。因此可以在臨時團隊成立之初通過實施一定舉措加深團隊成員對團隊目標及任務的理解,讓成員對團隊目標有共同的認識,促使他們快速進入各自的任務角色,融入為同一目的而奮斗的大家庭中。并且,這一共識還需要在臨時團隊過程中通過溝通、激勵等手段不斷強化。
3.2.2團隊文化的建立
團隊文化對于任何一個團隊都是非常重要的。建立良好的團隊文化有助于團隊成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要注重團隊文化的塑造,培養開放、坦誠、平等以及易于溝通的團隊氛圍,使團隊成員在盡快融入團隊角色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價值觀與團隊價值觀相融合,從而有利于快速信任的鞏固與提高。
3.2.3建立公開的團隊沖突解決機制
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對于臨時團隊來說,任務的依賴性以及創新性都可能導致團隊中沖突的產生。積極的沖突有利于團隊的發展,而消極的沖突則不利于團隊目標的達成。沖突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引導沖突朝有利于團隊績效的方向發展。因此,建立公開的沖突解決機制,建立沖突快速解決的平臺,不僅可以有效地管理團隊沖突,有利臨時團隊中快速信任的快速建立及鞏固,更有利于團隊知識的學習以及共享。
參考文獻:
[1]錢焱,劉洪論構建臨時團隊的快速信任機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71-75
[2]王惠東,祁紅梅,惠靜薇團隊快速信任理論研究現狀及展望[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6,27(1):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