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春季傳染病及預防措施
時間:2023-06-18 10:39: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春季傳染病及預防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學目的:
通過本次班會的教育,希望更多的學生朋友了解傳染病的發生,學會如何應對傳染病,對于疾病的癥狀加深認識,加強學生的衛生意識,可以讓學生不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為自己的健康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春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你們知道有哪些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嗎?它們是怎樣傳播的?春季常見的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哪些?這次班會,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
二、介紹春季常見傳染病的種類和癥狀及傳播途徑。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癥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后,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癥狀。傳染源主要病人或帶菌者,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長的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發于小年齡段兒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臨床癥狀可概括為三、三、三,即前驅期3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干、上肢、下肢;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素沉著。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疾『罂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5歲幼兒發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傳播的主要途徑有: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三、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
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地處理。這是預防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
3.保護易感者
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和個人的衛生。
四、預防傳染病,我們該這樣做。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并統一銷毀。
7. 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六、總結: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所以必須重視疾病的預防工作,早發現、早隔離,不要拖延疾病的治療時間,減少疾病的廣泛傳播。
【春季傳染病防控教育主題班會方案二】
一、活動目的:
1、春季是各種傳染病多發季節,避免傳染病在校內發生。
2、讓學生了解傳染病的預防知識,進行預防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的預防教育。
3、增長學生的衛生知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
二、活動過程:小學生預防春季傳染病主題班會教案
1、全體起立,唱國歌。
2、輔導員宣布主題班隊會正式開始。
3、主持人講話:
同學們,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傳染病的多發季節。我們為了學生的健康,開展本次班隊會,希望同學們能更多地了解有關傳染病的知識。
4、觀看《構建無結核病的和諧校園》的影片。
5、向學生進行傳染病的宣傳教育。
(1)手足口病的預防及防護措施
(2)結核病的預防與控制
(3)麻疹病的預防及防護措施
6、小組討論:
如何從身邊做起,如何講好衛生,如何預防各種傳染病。
7、發出倡議
同學們,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大家講好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一定就會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春季防病主要是預防傳染病、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另外慢性病的復發或加重也是不容忽視的。
傳染病
統計資料表明,春季是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必須重視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預防。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嚴重時可引起死亡。按規定接種麻疹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有效措施之一。如果身邊有人得了麻疹,要避免與其密切接觸。如自身麻疹疫苗接種史不詳,應到有關單位進行補充免疫。萬一發生麻疹,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隔離治療。
手足口病
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一般在5~7月出現流行高峰。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現為發熱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重癥病例早期可能沒有皮疹,但可出現頭痛、精神差、肌陣攣、嘔吐等臨床表現,也可出現嘴唇青紫、呼吸困難等癥狀。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于2~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好發于冬春季,易在學校、托幼機構等暴發流行。其主要臨床特征為腮腺腫大,也可侵犯、卵巢、中樞神經系統,發生嚴重并發癥。一旦患了流行性腮腺炎,要進行隔離治療。
流行性出血熱
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鼠類等嚙齒動物攜帶的漢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本病男女老幼均可感染,全年均可發病,有春季和秋冬季兩個發病高峰。本病臨床癥狀主要有發燒、出血和腎臟損害3大特征,發熱患者高燒可至40℃。
水痘
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水痘為原發感染表現,其典型特征是瘙癢性水皰疹。帶狀皰疹是體內潛伏病毒復發感染的反映與表現,多發于成人、老人和免疫缺陷的個體。水痘全年均可發生,傳染性很強,幼兒園、小學等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適時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的有效措施。
禽流感
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損害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禽流感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病毒隨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體的血液,器官組織、飲水和環境以及衣物、種蛋等傳播,造成環境污染,亦可經過消化道和皮膚傷口而感染。
人禽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1~7天,出現早期癥狀與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發熱、流涕、咽痛、咳嗽等,體溫可達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結膜炎等。
紅眼病
紅眼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眼病,春夏冬最流行,主要通過接觸傳播。發病后雙眼會突然發紅、多眼屎、刺痛、怕光、經常出現流淚現象、早上起床睜不開眼睛。
預防紅眼病需要注意個人衛生,不用臟手揉搓眼睛。如發現有患紅眼病者應立即隔離,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具也應該隔離消毒。
結核病
是由結核桿菌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傳染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也可侵犯腦膜、腸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顒悠诘呐啪ㄒ簿褪翘低科栃曰蛘咛蹬囵B陽性)肺結核病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結核病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黏膜接觸,但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結核病多為緩慢起病,長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熱、夜間盜汗、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癥狀,女性有月經紊亂。嚴重的患者可有高熱、畏寒、胸痛、呼吸困難、全身衰竭等表現。肺結核患者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帶血絲。結核桿菌侵犯腦膜、腸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可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消瘦、腹瀉與便秘交替,還可有血尿、膿尿、脾大、貧血以及婦科疾病的癥狀等。
機體對結核菌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如幼兒、老年人、營養不良、塵(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陽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體是需要重點防范結核病的人群。
過敏性呼吸道疾病
春季也是過敏性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季節,必須重視這類疾病的預防。
【防范疾病】哮喘
武警總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高紅梅說,眾多的呼吸道疾病中,以哮喘最多見,嚴重者可致命,因此哮喘防治最重要。
【預防措施】
1.室內注意防塵螨
螨蟲是引起國人哮喘的首要變應原, 塵螨廣泛分布在被褥、床墊、床單、枕頭、布沙發、地毯、毛絨玩具中。
對策:過敏性哮喘者的居家環境最好不要有地毯、布窗簾 、絨布沙發,尤其是寢具要注意,塵螨最怕干燥,建議要趁著陽光充足的好天氣曬被子、枕頭,平均兩個星期曬1次。中央空調是真菌寄生的良好場所,推薦窗式空調,與外界空氣直接交換,還要及時清洗空調濾網。
2.室外注意防花粉
花粉易造成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哮喘。春季外出踏青,應避免靠近花叢,注意戴口罩。
另外,化學刺激物、煙草煙霧、勞累、憤怒或恐懼等極端情緒以及一些藥物,如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體類消炎藥以及β受體阻滯劑(用于治療高血壓、心臟病和偏頭痛),也可引起哮喘發作。要避免以上因素,需要保持心態平和。有哮喘史的人,在春季高發季節,要隨身攜帶一支氣霧劑(萬妥林、喘康速、舒利迭等)以備急救,并要經醫生指導,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方法不正確,不僅無效,還會延誤急救時間。
【防范疾病】老年慢性氣管炎
由于花粉刺激等原因,老年慢性氣管炎特別容易在春季發作。
【預防措施】
1.防寒保暖,別讓感冒露頭??
做好防寒保暖,遇到氣候驟變時,及時添衣,嚴防受涼。寒潮到來時最好不外出,以減少不利氣候對人體的影響。處于病情緩解期的患者,可定期進行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注射,減少感冒發生,減少急性發作次數。
2.開窗換氣,室內保持空氣濕潤
室內經常通風換氣是預防老慢支復發的重要措施。室內空氣濕度相對較低時,必須適當增加室內的空氣濕度(措施有灑水、室內晾濕毛巾或使用加濕器等),使空氣濕度達到60%左右。
3.預防過敏,少吃魚蝦發物
避免有害粉塵和氣體的刺激??諝庵杏行┓蹓m和氣體能引起支氣管炎發作,如棉花纖維、發霉的谷物粉塵、含有螨蟲排泄物的房塵。在粉塵較多的場所宜戴口罩,掃地宜用潮濕拖把等。過敏體質的人更應注意遠離過敏原,飲食上少吃魚類,尤其是帶魚、黃魚,還有蝦、蟹等,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
慢性病復發或加重
春季萬象更新,氣溫忽高忽低,機體的新陳代謝機能也隨之旺盛,但氣候變化異常,春寒與春暖交替出現,也是一些慢性疾病的復發期或加重期。
【防范疾病】腦梗塞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腦梗塞的發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尤其春季天氣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大,因此腦梗塞又進入高發時期。
【預防措施】
首先應定期體檢,早期發現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及血脂異常等;其次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煙、戒酒,飲食注意低鹽、低脂、低糖,注意規律生活,保證充足的睡眠,同時應參加一些適合自己的健身活動;當季節交替時,由于中老年人,特別是體弱多病者,多半不適應氣候的變化而容易患病,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時高,所以要特別小心。
【防范疾病】冠心病
每年2~4月份是心肌梗死的一個發病高峰期。主要是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時風時雨,常使原有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或惡化。
【預防措施】
防寒保暖,預防感冒。
【防范疾病】腎炎
春季是感冒的多發季節,對腎炎患者來說,感冒不僅引起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炎癥,而且極易導致腎炎復發。
【預防措施】
防寒保暖,預防感冒。
【防范疾病】精神病
春天是精神病的高發期,每年三四月份是發病的高峰,故民間素有“菜花黃,癡子忙”的說法,即使是老病人也極易復發。因此,在春天應特別注意預防。
【預防措施】
保證充足的睡眠,遵醫囑正規治療,發現有情緒異常者,應及時就醫。
特殊天氣――“回南天”防病法
在我國華南地區廣西、廣東、福建、海南等一帶,每年三月份都要迎來一段時間的“回南天”,它帶給人們最大的感受就是潮濕,家里地板、墻壁上水霧蒙蒙,衣物無法晾曬干。在這種潮濕、悶熱,陰霾的天氣里,很容易引起4類疾病。
關節炎
一些長期患有關節炎的患者,尤其是老人,對“回南天”比天氣預報還要靈驗。調查發現,90%的關節炎患者對氣候變化敏感。這是因為,空氣中的濕度上升,可使關節腫脹、疼痛加重,誘發或加重原有的關節疾患。
【預防措施】
首先是注意防濕,如果居住或工作的環境比較潮濕,要注意做好防潮工作,例如,濃霧天氣時要關好門窗等;其次,適度運動,每天最好抽一個小時左右做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保持周身氣血的流暢。有明顯濕重癥狀者,可嘗試到正規的醫療場所拔火罐或做溫針(將艾段套在針灸的針柄上燒)治療;第三是飲食調理,可以在煲湯時適當加入一些藥材,如薏米、木棉花、云苓、淮山、扁豆、蓮子、蒼術等。此外,在乍暖還寒、陰晴不定的日子尤其應注意保暖。
急性胃腸炎
“回南天一來,空氣十分潮濕,細菌、真菌、花粉、病毒、塵螨、霉菌繁殖迅速,是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各種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而慢性支氣管炎首當其沖?!苯髦绣踞t院呼吸內科主任鄧清水介紹,潮濕的天氣還容易引發消化不良、腹痛泄瀉等胃腸道疾病。
【預防措施】
1.很“潮”的天氣里,要避免到戶外活動,否則,一旦感冒,病程會較長。
2.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注意不可在出汗時吹風,謹防外邪侵襲機體。
3.飲食方面多吃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吃高熱量、高脂肪、煎炸的食物。濕氣太重,身體條件許可的人,也可適當吃些辣椒,幫助消化,增加食欲,從而有助預防在潮濕的時候出現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的現象。
為了有力地保護全校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學校發展,維護學校穩定,將常見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依法納入科學、規范、有序的軌道,形成工作常規,根據省、市、縣有關加強學校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的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學校傳染病防治措施及應急預案.
一、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報告制度
傳染病在本地發生、傳播后,各點值班教師每日八點前向醫務室通報宿舍人數及健康狀況.
2、確保飲食飲水安全,做好消毒保潔工作.
學生宿舍進行全面大掃除、及消毒工作,不留死角.宿舍做到每日清掃,辦公室、寢室定期進行消毒.
3、利用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傳染病防治及健康教育的宣傳.
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宣講對“傳染病的防治方法,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4、做好對住校生的健康監護工作,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學生或管理教師在家中出現風疹、流腦、麻疹、流感等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就醫并向學校請假,不得帶病上學、上班.經醫院診斷排除傳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課、上班.
6、學生或管理老師在宿舍內出現傳染病,要求其立即戴防護口罩、手套,到學校隔離室休息,請醫務人員作初步檢查,需轉醫院治療的立即轉傳染病醫院.學生出現傳染病癥狀的,班主任要立即通知其家長,由家長陪同去醫院,家長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教師護送去醫院(護送人員都要穿好防護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職工出現傳染病,也要求戴防護口罩、手套,初步檢查是傳染病的立即轉送定點醫院并通知其家屬,家屬不能到校的由校領導及工作人員護送去醫院(護送人員都要穿好防護服,戴口罩、手套).
7、學校對傳染病人所在寢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傳染病人密切接觸的學生、管理老師進行隔離觀察.防止疫情擴散,迅速切斷傳染源.
8、傳染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任何同學、同事前往探望.
9、發現傳染病人后,應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學校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
二、具體傳染病的防治措施
1、甲肝的防治
(1)、通過健康教育課,增強學生健康意識,使學生了解甲肝的傳播途徑,各種臨床癥狀,預防措施等.從而能切斷甲肝的傳播途徑.從根本上預防甲肝型肝炎的傳播.
(2)、加強宿舍的衛生檢查,尤其是對廁所等易造成甲肝傳播的途徑進行定期檢查,廁所里保證水龍頭有水供應.
2、風疹的防治
(1)通過健康教育課,增強學生健康意識,使學生了解風疹的傳播途徑,各種臨床癥狀,預防措施等.從而能切斷風疹的傳播途徑.一旦發現風疹堅決予以隔離治療.
(2)加強宿舍衛生的管理,保持寢室通風透氣,寢室清潔.
3、沙眼的防治
(1)、通過健康教育及講座等,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平時注意用眼衛生.
(2)、如發現沙眼患者,應及時指導.
4、腮腺炎的防治
(1)、通過健康教育課,增強學生健康意識,使學生了解腮腺炎的傳播途徑,各種臨床癥狀,預防措施等.從而能切斷腮腺炎的傳播途徑.
(2)一旦發現腮腺炎患者,應予以隔離治療.
5、水痘的防治
(1)、通過健康教育及講座等,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2)、如發現水痘患者,應及時指導用藥.
三、應急預案
1、加強宣傳教育
利用多種形式加強對肺結核、沙眼、風疹、麻疹等傳染病的防控宣傳工作,充分利用科普宣傳材料,板報等宣傳春季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使全體師生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正確認識傳染病對人類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預防各類傳染病的傳播.既高度重視,又不能盲目恐慌,一定樹立必勝信心.
宿舍要經常保持通風換氣,干凈衛生.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傳染病的關鍵,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
2、制定、落實防治措施
(1)、學生或管理教師在宿舍內出現傳染病,要求其立即戴防護口罩、氣墊手套,到學校隔離室休息,請醫務人員作初步檢查,需轉醫院治療的立即轉傳染病醫院.
(2)、在宿舍內發現有傳染病的學生或教職工,應在第一時間內送學校醫務室進行隔離觀察,并馬上打“120”電話,送定點醫院診治.
(3)、學生或管理老師在家中出現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就醫并向學校請假,不得帶病上學、上班.經醫院診斷確認康復后才能回校上課、上班.
樹立“預防為主”、“健康第一”的思想
可以把“大學生健康教育”課和體育課一樣納入到必修課的計劃中去,或者提高其學分比例,采取強制措施或條件引導普及健康教育,同時擴大衛生知識的普及率。大學生可以學習掌握必要的衛生知識,逐步建立起符合健康要求的個人行為,改變各種不良習慣,樹立講衛生的良好道德觀念,自覺遵守學校衛生制度,使學校衛生工作得到普遍的支持。
通過健康教育可以使大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各種必要的健康信念,使他們進一步了解健康的意義和價值,逐步加強生活自理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加強大學生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提高自我的生活質量,實現優化后代,強盛民族的美好愿望。老師可以在健康傳播中采用人際傳播、大眾傳播、組織傳播及自我傳播的方式,運用健康傳播技術,如:語言教育方法、文字教育方法、形象化教育方法、電化教育方法等,講授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標準以及學習衛生、運動衛生和食品與營養健康知識,指導學習熟悉對主要的傳染病、性病、艾滋病的預防措施,掌握常見病的防法和用藥基本知識,并通過實際演練,提高學生應用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救與互救的技能。
定期運用健康測量標準的指標進行高校評估檢查
健康測量是將健康概念及與健康有關的事物或現象進行量化的過程,即依據一定的規則,根據被測對象的性格和特征,用數字來反映健康概念與健康有關的事情或現象。依據健康測量指標來考評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水平。
用知識的疫苗來提高大學生自身的免疫力
教師在授課中要取得較好的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傳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課堂上要重視師生互動而不能只是單向的、說教的教學方法;要善于調動起學生積極性,使課堂氣氛熱烈。首先師生要溝通、理解、信任與尊重,保護對方的隱私;第二,對周圍環境、人群健康情況應有所了解,不管是回答咨詢、專題講座、授課、座談等都應針對性強、有的放矢、使對方產生興趣、共鳴;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如對非醫療專業的學生使用了很多醫學術語,對方理解不了醫學術語的含義,也是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的,同時需要具有科學性。
通過講授衛生知識,使大學生意識到他們目前的不健康行為方式;使學生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過努力改變不良行為,在內容上盡量貼近生活,使之刻骨銘心的記憶在腦海中受益終身。
春季傳染病預防工作和健康教育相結合
通過健康教育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各種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做好學生的常見病預防工作。認真落實晨檢和疫情報告制度。要健全并落實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一旦發現傳染病患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應在第一時間報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上級主管部門并落實有關防控措施;各高校要加強發熱門診的值班力量、加強與衛生部門的疫情信息溝通,做到對傳染病患者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治療。
加強人群聚集場所的管理。要加強教室、宿舍、圖書館、食堂等人群聚集場所的通風與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在已發生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的地區、學??筛鶕嶋H情況減少或停止大型室內集體活動。
開展呼吸道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教育活動,落實1小時校園體育鍛煉時間。要在春季開學后,以各種形式開展1次預防流感、肺結核、水痘、手足口病等為重點的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對家長的宣傳工作,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要采取切實措施、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鍛煉時間,增強學生體質。
深入開展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加大監管力度,明確工作責任,健全工作制度,落實工作措施,切實提高學校食品衛生安全水平。春季開學前,要對寒假期間閑置未用的飲食飲水設備、設施及餐飲用具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潔、消毒,消除衛生死角,排除安全隱患;對上學期剩余的食品原料、調料等要進行認真的檢查,清除過期變質食品原料和調料確保食品采購、貯存、加工、出售等各個環節達到衛生標準和要求,堅決防止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發生。
春季傳染病預防措施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并統一銷毀。
7. 注意個人衛生,不隨地吐痰;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常見傳染病知識一、麻疹
麻疹是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傳染性強,易感者接觸后90%以上均可發病。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癥、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為特征。人類對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任何年齡均可發病。
麻疹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容易引起肺炎、心臟衰竭、腦炎等多種并發癥,如病情嚴重可危及病人生命。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每年全球仍會發生4000萬例麻疹,隨著計劃免疫工作的開展,麻疹發病率迅速下降。與計劃免疫前的1978年相比,麻疹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95%以上。小年齡組兒童得到疫苗保護,發病下降,但8個月以下的嬰兒和青壯年發病成為高發人群。從20xx年麻疹發病明顯回升,20xx年麻疹發病達到20xx年來的最高峰。特別是流動人口發病較多。20xx年出現外來打工人員集中的企業及學校等集體單位病例明顯增多現象。
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屬副粘病毒科,不耐熱,對日光和消毒劑均敏感,在一般室溫條件下僅能存活2—3小時,卻能耐受低溫和干燥,-15一-70℃可保存數年。在前驅期和出疹期內,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離到麻疹病毒。
臨床癥狀病毒進入體內經10-14天潛伏期,出現象感冒的前驅癥狀:發熱、眼紅、怕光、流淚、流鼻涕、咳嗽、厭食及嘔吐,發熱2-3天后部分患者頰部粘膜相當于下部磨牙的外側出現白斑點,即麻疹粘膜斑,對麻疹的早期診斷有決定性意義。發熱第4天開始出皮疹,先自耳后,頸部漸及面部由上而下蔓延,約3天皮疹出齊,出疹時高熱,前驅期癥狀更明顯。若無合并癥,皮疹出齊后依出疹順序逐漸消退,同時體溫降至正常,流淚、流鼻涕等癥狀消失。皮疹消退后皮膚留下棕褐色斑痕及小量脫皮。整個過程約10-12天。
流行特征麻疹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患兒從接觸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傳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當患者咳嗽、噴嚏時,病毒隨飛沫排出,直接到達易感者呼吸道或眼結膜致感染;也可經被污染的書籍、玩具等日常用品感染。麻疹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最多。近年來隨著疫苗的使用,兒童發病總體呈下降趨勢,8月齡以下兒童及成人發病增多。
麻疹的預防
1、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手段。
2、在麻疹流行期間,盡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減少感染和傳播的機會。
3、要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居室要定時開窗通風,每天最好能通風1~2次,每次可持續1~2小時以上,家中的被褥、玩具等要經常晾曬或消毒。
二、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出疹性傳染病。風疹病毒大多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風疹臨床表現:初期出現咳嗽、噴嚏、流涕、咽疼、頭痛、低燒等上呼吸道癥狀。上述癥狀出現1~2天內,即開始出疹,皮疹是淺紅色,稍稍隆起,分布均勻。一般由面部延及軀干和四肢,往往第一天疹子即布滿全身,但手掌,足心大都無疹。耳后、枕部及頸后淋巴結腫大,耳后淋巴結腫大是風疹的一個特點。大約4~5日皮疹即消退。全身癥狀幾乎與皮疹同時消退。
感染風疹病毒的危害:患風疹后多數病人癥狀不重,但孕婦妊娠前4個月感染風疹病毒,可造成胎兒先天畸形,對胎兒和嬰兒危害極大,常見的損傷有白內障等眼部損傷、耳聾、智低、小頭畸形等;還可致胎兒早產、流產、死胎,危害極大。
小兒耳聾、白內障及心血管損傷,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的三聯癥(CRS)。CRS并不都是出生后就顯示出來,有的幾年后才發現一些相關癥狀,因此孕婦感染風疹,應對小兒應進行長期隨訪觀察。
風疹的發病風疹多發于春季3~5月份,各年齡組均可發病,近年來隨著疫苗的使用,小年齡組兒童發病得到有效控制,大年齡組兒童尤其成人發病較多。隨著各大中專院校開學和各大集中用工企業單位的招工,人員流動較大,可能引起風疹疾病的傳播。近年來每年均有風疹爆發疫情,爆發均都來自人群較集中的學校、企業。
怎樣預防風疹
注射疫苗:接種疫苗可增強免疫力,我國已經將風疹疫苗納入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8月齡免費接種。其他各年齡組風疹易感者均應到接種點接種疫苗。育齡期婦女應提前接種風疹疫苗,但接種后3個月內不得懷孕。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和A組柯薩奇病毒(CoxA)、??刹《?Echo)的某些血清型。
各年齡組均可感染此病,但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患者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
手足口病可以經消化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亦可因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尚不能明確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手足口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全年均可發生,一般5-7月為發病高峰。托幼機構等易感人群集中單位可發生暴發。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控制難度大,容易出現暴發和短時間內較大范圍流行。 手足口病潛伏期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為7-10天。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砂橛锌人?、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患者無發熱,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一般預后良好;少數病例,特別是EV71感染患兒,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神經源性肺水腫、循環障礙等,病情兇險,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遺癥。
目前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以支持療法為主,絕大多數患者可自愈。
預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做到飯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加熱后再食用;盡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盡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注意搞好孩子營養的合理搭配,讓孩子休息好,適當曬太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注意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曝曬,經常對孩子居住的房間進行通風換氣;家長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孩子身體狀況的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表現,應盡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觀察與治療;托幼機構應每日對玩具、用具等進行清洗消毒,減少間接接觸傳播;加強醫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內交叉感染。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常見的急性傳染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其中以冬春季為多。
水痘傳染性極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染,亦可因接觸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嬰幼兒多見,集體兒童亦為易感人群,托兒所、幼兒園、小學校等容易發生局部暴發流行。水痘的平均潛伏期14—21天,多為15一17天。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傳染性很強,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于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偶見成人患者(多發生在軍隊和高校)。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以冬、春兩季較多,一次患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再次得病者極少。
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易感者接觸病人后約90%會傳染發病,病初癥狀較輕,可出現微熱,全身不適。發熱的同時或1—2日后,軀干皮膚、粘膜分批出現和迅速發展為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臟器,還可并發皮膚感染、肺炎、腦炎等。
本病一般預后良好,極少數人出現嚴重并發癥。部分病人恢復后體內可潛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誘因可引起復發成為帶狀皰疹。
水痘的主要預防措施:保持皮膚清潔,多臥床休息,多飲水;飲食以易消化、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為宜,避免酸性食物,忌辛辣、刺激、海味食物;避免抓破水皰,會引起皮膚感染;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冬春季節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學校每天晨檢,發現水痘患者應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必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干燥后方能復學;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五、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傳播迅速、流行廣泛,抗原易變異,人群的特異性免疫狀況不穩定。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對人類威脅較大。
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1~3天。起病多急驟,癥狀變化較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癥狀為主,呼吸道癥狀輕微或不明顯。發熱通常持續3~4天,但疲乏虛弱可達2~3周。通常急性起病,有畏寒、高熱、頭痛、頭暈、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癥狀,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淚、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少數病例有食欲減退,腹痛、腹脹、嘔吐和腹瀉等消化道癥狀。一般預后良好,常于短期內自愈。嬰幼兒、老年人和合并有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后較差。個別患者可并發副鼻竇炎、中耳炎、喉炎、支氣管炎、肺炎等。
流感的主要預防措施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打掃居室衛生要先灑水后清掃;盡量少到或不到人群密集、空氣不流暢的影院、網吧等場所,減少感染機會;個人要注意合理飲食,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加強體育鍛煉,勞逸結合,提高機體免疫力;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季節之前對人群進行流感疫苗預防接種,可以減少接種者感染流感的機會或者減輕流感癥狀。一旦發生流感,主要是加強護理,必要時給予對癥處理,防止出現并發癥。
六、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相當于中醫學所稱的“大脖子病”、“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好發于春季。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易在學校、托兒所、幼兒園等兒童集中的地方暴發流行,亦可感染高校大學生中的易感者。 流行性腮腺炎的癥狀:其癥狀為腮腺非化膿性腫脹及疼痛,伴有發熱、倦怠、肌肉酸痛、食欲減退,嘔吐,頭痛,常見并發癥為不同程度的腦膜腦炎。多數患者可無前驅期,以耳下部腫、痛為最早癥狀。1~2日后,腫脹的腮腺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蔓延,2~3日達高峰,局部疼痛,張口或咀嚼時更明顯,表面灼熱,頰內腮腺管口可見紅腫,頜下腺及舌下腺亦先后受累。腮腺腫脹4~5日后減退,全病程約1~2周。
預防策略:
1.疫苗接種:疫苗注射流腮發病后無特效療法,而應用腮腺炎減毒活疫苗進行預防接種,是控制其流行的最有效的手段。
2.個人衛生習慣: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盡量減少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必須出門時,應戴口罩;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煉身體、多喝水;若有發熱或出現上呼吸道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有利于早期診治呼吸道傳染病。
治療與護理:患了腮腺炎后,要與患者隔離,以免傳染。要隔離至腮腫完全消退為止?;颊哂眠^的食具、毛巾等可煮沸消毒,患者的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這樣既能使居室內空氣新鮮,又可以達到消毒目的。重癥患者因高熱,精神及體力都很差,應當臥床休息以減少體力消耗,有助于康復,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發病時,患者常因張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劇,因此,應給患者吃富有營養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軟食,不要給患者吃酸、辣、甜味過濃及干硬食物,因為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紅腫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劇,要多給患者喝水,這樣有利于退熱及毒素的排出。應注意口腔衛生,飯后及睡覺前后用淡鹽水漱口、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齒上的食物殘渣,防止繼發細菌感染。
七、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也稱“流腦”。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腦的早期癥狀像感冒,如發燒、頭痛、流鼻涕、渾身乏力等,持續時間非常短,在經過幾個小時或1~2天后,患者皮膚和口腔粘膜、眼結膜開始有出血點等敗血癥表現。出血點小如針尖,大則成片狀出血斑。病情嚴重時,會有頸項強直、頻繁嘔吐(嘔吐呈噴射狀)、畏光等癥狀,甚至出現昏迷。以往我國流腦的流行菌株一直以A群為主,但近年來B、C群引起的病例有增多跡象,尤其C群已成為某些地區發病的優勢菌株。人群易感性增高、人口流動、寒冷、居住擁擠等為流行的危險因素。
發病年齡:流腦各年齡組均可發病,5歲以下兒童由于抵抗力差較易感。近年來隨著疫苗的使用,大年齡組兒童尤其成人發病增多。
傳播途徑及發病時間:腦膜炎雙球菌隱藏于患者或帶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過咳嗽、打噴嚏、說話等由飛沫直接從空氣傳播,進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流腦以冬、春季發病較多,一般11月后發病率開始上升,2~4月達到高峰。
流腦的危害:10%~20%的重癥病例將留有長期后遺癥,如智力障礙、聽力損傷等。 流腦的預防:
1.接種流腦疫苗。預防流腦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多價流腦疫苗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世界衛生組織提倡使用A+C雙價流腦疫苗。目前煙臺市流腦免疫程序為6、9個月分別接種一劑次A群多糖體疫苗,3歲、6歲分別接種一劑次A+C多糖體疫苗。接種后保護率達90%左右。
2.經常開窗通氣。學校、辦公室或居民家中應做到每天開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鐘。在開窗時,要避免穿堂風,注意保暖。
3.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如勤洗手、淡鹽水漱口、打噴嚏時用手絹或紙巾、不隨地吐痰、不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以減少傳播和感染的機會。
4.流行季節,應避免大型集體活動和集會活動,盡量少去或不去車站、碼頭、農貿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如去人員擁擠的場所,應戴口罩。
5.注意合理膳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體質。飲食上注意攝入足量維生素,多吃富含優質蛋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確保營養平衡。體育鍛煉的時候要關注氣候變化,注意保暖,合理安排運動量。
6.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發現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咽喉痛、頭痛、噴射嘔吐等癥狀的病人或可疑病人應及時隔離,并及時送醫院診治,同時應做好個人防護。
7.預防性服藥。盡管接種疫苗有好的保護作用,但從接種疫苗到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需要10~14天時間。因此對于流腦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來說,建議服用利福平進行預防,劑量:成人600mg/12h;兒童10mg/(kg•12h),每天2次,共服2天。密切接觸者指同吃同住人員,包括家庭成員、托兒所,幼兒園、學校里的同班者及處在同一小環境中的人群。
八、人禽流行性感冒
人禽流感首先發現于20世紀末。據不完全統計,1996年至今,人類至少出現了8次人感染禽流感事件。20xx年10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最新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自20xx年底以來,共有121個病例,62人死亡,但仍然沒有確定人傳人禽流感發生。WHO信息顯示,所有病例集中在東南亞的印尼、越南、泰國及柬埔寨等四國。其中以越南的91個病例,41人死亡最為嚴重,其次是泰國的19個病例,13人死亡。
禽流感是一種由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感染。此病毒自然存在于鳥類的消化道中,一般不發病。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兩種。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鳥類,呈現羽毛明顯凌亂,食欲減退,停止產蛋,雞冠呈紫色,病征開始出現后迅速惡化,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可高達80%以上。
大部分的禽鳥類都會感染家禽流行性感冒,家禽流行性感冒也可傳染人類。水禽類如水鳥、鴨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帶原者,而陸禽如雞、火雞、鴕鳥感染則造成大規模死亡。目前研究調查數據顯示,H5N1禽流感病毒已漸跨越宿主障礙,而感染到豬、馬及貓科動物(貓、虎、果子貍等)。
各領域人員傳染病預防:(一)一般民眾
1. 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
2. 避免生食禽類制品(包含蛋類及相關產品),且食物需煮沸
3. 避免到生禽宰殺處所
4. 選購有中華農業標準( CAS)優良食品標示之禽畜肉類及其相關制品
5. 勤洗手、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6. 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
7. 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結膜炎等癥狀,并有禽鳥接觸史、疫區旅游史,請戴 口罩盡速就醫,并主動告知職業及工作內容、旅游史等。
(二)禽畜業者
1. 接種流感疫苗
2. 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等類流感癥狀或眼睛發炎的現象,禁止接觸禽畜
3. 與禽畜接觸時需穿著長袖、不透水的工作服,并需配戴厚橡膠手套
4. 配戴平面口罩,避免留在空氣不流通的工作場所
5. 穿不透水(如橡膠、聚氨酯材質)的工作鞋
6. 建議使用護目鏡
7. 時常以肥皂清潔雙手,工作結束時雙手需消毒
8. 每日早晚測量體溫
9. 業者的家屬亦應密切監測健康狀況
10.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等類流感癥狀或眼睛發炎的現象,需戴口罩立即就醫, 并主動告知職業及工作內容
(三)出外旅游
1. 盡量避免前往流行地區
2. 如果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癥狀,則旅程延期或取消
3. 在旅途中避免接觸(包括喂食)禽鳥,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
4. 不要到販賣生禽場所,盡量避免到鳥園、農場等地方參觀
5.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食
6. 旅途中若出現發燒、咳嗽等癥狀,應戴上口罩,立即告知領隊,并盡快就醫
(四)防疫人員
1. 接種流感疫苗
2. 與禽畜接觸時需穿著長袖、不透水的工作服并戴厚橡膠手套
3. 密合配戴N95 口罩及護目鏡
4. 穿不透水(如橡膠、聚氨酯材質)之工作鞋
5. 工作結束后,妥善處理防護設備后,立即洗手、沐浴、更衣,且雙手需消毒
6. 實行自主健康管理、每日早晚測量體溫
7. 接觸者的家屬亦應密切監測健康狀況
8. 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等類流感癥狀或眼睛發炎的現象,需戴口罩立即就醫, 并主動告知工作內容
(五)學校
1. 暫停戶外教學中接觸禽鳥之行程
2. 學校若有鳥園應暫停開放,并定期消毒
3. 避免共享毛巾
4. 教導學生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
【關鍵詞】 呼吸道傳染疾?。活A防;控制;流行病學特點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642-01
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指的是病原體自人體的咽喉、鼻腔、氣管以及支氣管等呼吸系統侵入、感染,從而導致的一系列具有傳染性的呼吸系統疾病。它主要是由細菌、病毒、衣原體以及支原體等病原體引發的,例如,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結核桿菌、腦膜炎球菌等等。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包括有: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腦、風疹、麻疹、肺結核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本文選擇2011年02月――2013年02月以來,我疾控中心接收到的上報呼吸道傳染疾病患者400例,對他們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比較和探討呼吸道傳染病的臨床特點,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自2011年02月――2013年02月時間內,我疾控中心接收到的上報呼吸道傳染疾病患者400例?;颊吣挲g大約在5歲-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26±7.48歲;女性患者218例,男性患者182例;住院時間大約為2d-48d,平均住院時間為20.3±4.1d。臨床表現中,發熱患者有389例,占總數的97.25%,其體溫波動大體在37.8℃-41.3℃之間;呼吸急促患者有95例,占總數的23.75%;咳嗽患者有358例,占總數的89.50%;嘔吐、腹瀉患者為74例,占總數的18.50%;重癥伴低氧血癥患者有11例,占總數的2.75%。經過臨床診斷顯示,400例患者均符合呼吸道傳染病標準。
1.2 方法
1.2.1 隔離措施 當患者確診為呼吸道傳染病后,要根據病情的實際需要予以隔離,如急性傳染病要立即進行隔離治療。確診區的患者可以多人共用一個病房,但疑似病區的患者必須實行單人單間,以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感染。要明確的劃分出各個病房的清潔區、污染區以及潛在污染區,并設立相應的緩沖地帶?;颊弑仨毰宕魍饪瓶谡?,且全部活動必須在病房內進行。同時,還要實行嚴格的探視制度,以控制病情的傳播。
1.2.2 藥物治療 醫生要對患者進行仔細、全面的檢查,并根據實驗室結果研究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醫護人員要及時、正確的給予患者藥物治療護理,并對其實施心理干預,以確?;颊吣軌虮3至己?、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1.2.3 消毒措施 要嚴格、仔細的對患者接觸的物品進行消毒,主要包括有:物品消毒(即用300mg/L含氯消毒劑對相應物品進行擦拭消毒)、空氣消毒(即勤開窗透氣,保持病房中的空氣流通)、防護用品消毒以及正確處理醫療廢物等。
1.3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軟件對400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臨床病癥及治療情況進行統計學處理。當P
2 結 果
2.1 患者的臨床病癥特點比較分析 經統計顯示,本次抽檢的400例呼吸道傳染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例數和女性患者例數之間的比較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疾病的發病人群多集中在18歲以下人群(166例,41.50%)和60歲以上人群(149例,37.25%)中,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呼吸道傳染病具有發病速度快、傳染性強、傳播范圍廣等特點,一旦爆發,就比較難控制,因此,必須及時的做好預防和控制工作。經過研究分析顯示,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發病人群為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以及(41.50%)以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37.25%),這主要是由于這兩類人群的身體抵抗能力較差,容易被病毒入侵感染。其發病的季節多集中在冬、春兩季(81.75%),并且多以流行性感冒(29.50%)和肺結核(27.25%)等疾病為主。因此,在疾病發生時,要及時的做好消毒、隔離、防護等預防措施,并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實施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從而有效的控制呼吸道傳染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芹.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以及防治要點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06):1301-1302.
[2] 田生科.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及預防與控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34(08):1113-1115.
[3] 彭玉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及其防治原則[J].中國農村醫學,2012,01(24):1036-1037.
關鍵詞雛雞;病癥;防治措施
儀征市地處寧鎮、揚寧、鎮揚三角中心地帶,全市2/3的地區為丘陵山區和緩崗平原區,農副業發達,廣大農村有春季養雞的傳統,但雛雞易發生各種病害,而廣大農民缺乏識別和防治的知識,往往造成雛雞大量死亡,極大地影響了農民養雞的積極性[1]?,F將春季雛雞常見病癥狀識別和防治措施總結如下。
1雞新城疫
雞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多于春、夏兩季發病,雛雞比成年雞易感性更高[2]。
1.1主要癥狀
雞新城疫潛伏期一般為3~5d,根據臨床表現和病程,可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種類型。最急性型:病雞常無任何癥狀而突然死亡,多見于此病流行初期,流行快速,死亡率高。急性型:病初體溫高達44℃,突然減食或停食,雞冠和肉垂呈紫黑色。精神萎頓,離群呆立,垂頭縮頸,雙翅下垂。冠和肉髯暗紅色或黑紫色。嗉囔內常充滿液體及氣體,呼吸困難,喉部發出咯咯聲;腹瀉,糞便呈黃綠色,混有血液,糞便稀薄、惡臭,一般2~5d死亡。慢性型:病初癥狀與急性型相同,出現神經癥狀,腿、翅麻痹,運動失調,頭頸向后或向一側扭轉,伏地旋轉,一般10~20d死亡。
1.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雛雞的抗病力,同時嚴格隔離消毒,切斷病原傳播途徑,大、中型雞場應實行“全進全出”制,嚴格檢疫制度。二是采取免疫接種。安全區,一般1~3日齡雛雞可用Ⅱ系疫苗滴鼻或點眼,8周齡時用Ⅰ系疫苗剌種或肌注;疫區或受威脅區,1~3日齡時接種Ⅱ系疫苗,3周齡時接種Ⅰ系疫苗,10~13周齡時再用Ⅰ系疫苗接種1次;緊急預防可用Ⅳ系疫苗肌注。早期病例可采用高免血清治療,效果較好。雞群一旦發生此病,應立刻封鎖雞場,徹底消毒環境,緊急預防接種;死雞、墊草、糞便應深埋或燒毀。
2雞白痢
雞白痢是由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3]。2周齡雛雞多呈急性敗血癥型;20~45日齡雞呈亞急性型;成年雞多為慢性或隱性感染。
2.1主要癥狀
小雞怕冷、食欲停止、下白痢,白糞似漿糊狀,周圍沾滿石灰色的稀糞。隨著病情的發展,白痢更明顯,拉屎時因為肚子痛而發出尖叫。發病雛雞多在出殼后1~2周內死亡,5~10d雛雞死亡率高達50%~80%。
2.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強管理。雞場或養雞專業戶應嚴禁引進病雞和病雞種蛋,堅持自繁自養原則。病雞及帶病雞污染的雞舍、飼槽、飲水器、孵化器具等,應根據不同對象選用2%福爾馬林,或氫氧化鈉,或漂白粉等消毒藥嚴格消毒。育雛室應保持清潔干燥,溫度適宜、穩定。二是藥劑治療。雛雞出殼后,一般可用0.01%~0.03%高錳酸鉀溶液飲水1~2d;5kg飼料中加入土霉素或四環素3g,連續飼喂6~8d;也可采取每300羽雛雞用40萬單位青霉素加清水1kg,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飲1次,連飲3~5d。
3球蟲病
每年5~9月為球蟲病流行季節,潮濕的雨季為暴發期,一般以15~50日齡的小雞發病率最高,死亡率可達70%~90%。
3.1主要癥狀
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見于幼雞,病初患雞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飲欲增加,嗉囊積液;腹瀉,糞便有白色絲狀或肉色血塊,逐漸消瘦,最后出現痙攣現象或昏迷狀態而很快死亡。慢性型多見于較大日齡雞或成年雞,病程較長,病雞生長緩慢,羽毛松亂。
3.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清潔干燥,育雛期或中雞期最好推行網養,以防飼料和飲水被糞便污染。藥物預防可從8日齡開始,用0.04%球蟲凈或增效磺胺類藥物拌料喂雞,每3~5d為一個療程,隔15d再用同樣的方法給藥一個療程,可達到良好的預防效果。二是藥劑治療。土霉素或金霉素,每羽每天6~8mg,拌料飼喂5~7d;磺胺脒,按0.4%比例拌料飼喂,連用5~10d;磺胺二甲嘧啶,按0.04%比例拌料飼喂,連喂3d,停喂3d,再喂3d;青霉素,8~10萬單位/羽,肌注,1次/d,連用2d。
4雞傳染性法氏囊炎
雞傳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4]。2~15周齡雞易感,其中3~5周齡雛雞最易感。發病快,發病率高,死亡集中在幾天之內。
4.1主要癥狀
早期厭食、呆立,羽毛蓬亂,畏寒戰栗等,繼而部分雞有自行啄肛現象。隨后病雞排白色或黃白色水樣便,周圍羽毛被糞便污染。急性者出現癥狀后1~2d內死亡,死前拒食、羞明、震顫。病雞耐過后出現貧血、消瘦、生長緩慢、飼料利用率低。
4.2防治措施
對種蛋、孵化全過程,育雛各階段進行全面消毒,保證雞場各生產環節的衛生。消毒藥以次氯酸鈉、福爾馬林和強堿效果較好。應用傳染性法氏囊炎弱毒疫苗D,分別在雛雞的14日齡和32日齡進行飲水免疫,或進行滴鼻、點眼免疫。
5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各品種、年齡的雞均可發病。以雛雞最為嚴重。
5.1主要癥狀
呼吸困難、伸頸張口呼吸、咳嗽,有時伴有啰音、流鼻涕,特別在夜間聽得更清楚。隨病程發展,全身癥狀加重,精神萎靡,食欲減少或廢絕,羽毛松亂、怕冷,常擠成一團。2周齡雛雞常見有鼻竇腫脹,流出黏性鼻液,眼圈周圍濕潤,常流眼淚并逐漸消瘦死亡,死亡率可達25%以上。
5.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強日常管理。降低飼養密度,避免雞群擁擠,注意溫度、濕度變化,避免過冷、過熱。加強通風,防止有害氣體刺激呼吸道。合理配比飼料,防止維生素,尤其是VA的缺乏,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二是藥劑防治。對呼吸型傳染性支氣管炎,首免可在7~10日齡用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弱毒疫苗點眼或滴鼻;二免可于30日齡用傳染性支氣管炎H52弱毒疫苗點眼或滴鼻。對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可于4~5日齡和20~30日齡用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弱毒苗進行免疫接種,或用滅活油乳疫苗于7~9日齡頸部皮下注射。對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變異株,可于20~30日齡、100~120日齡接種4/91弱毒疫苗或皮下及肌肉注射滅活油乳疫苗。治療可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擾素注射并加丁胺卡那注射液100mL/500只,加2mg地塞米松注射液30mL/500只,加利巴韋林注射液30mL/500只,混合肌注。
6雞痘
雞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病。
6.1主要癥狀
干燥型:在雞冠、臉和肉垂等部位,有小泡疹及痂皮。潮濕型:感染口腔和喉頭黏膜,引起口瘡或黃色偽膜。皮膚型雞痘較普遍,潮濕型雞痘死亡率較高。2種類型可能同時發生,也可能單獨出現。
6.2防治措施
可在l1日齡和20日齡分2次翅下刺種預防治療,可用鹽酸嗎啉雙胍片,每只雞1~2片,2次/d,連用2d。對白喉型的,可喂服成藥“喉癥丸”,每只雞2粒,拌飼料喂1次,連喂2d。對皮膚上的痘痂,可用5%碘酊消毒,口腔內用碘甘油涂,或涂以硫磺、雄黃等量合劑粉。
7參考文獻
[1] 甘芳.雛雞常見疾病的防治[J].新農村,2004(1):19.
[2] 付友山.雛雞常見病的主要預防措施[J].新獸醫,2006(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