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 10:39: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校作業管理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字 網絡情景學習,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協作式學習
【分類號】TP3-4
一、 前言
計算機不僅是一種工具,也是一種文化,工具是可選的,文化卻是必備的。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必須通曉計算機文化、網絡文化及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等。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高校開設最為普遍、受益面最廣的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著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顧實用軟件的使用和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前沿知識,為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和進一步學習計算機有關知識打下基礎,因此學好這門課對非專業的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二、存在問題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很多難題,諸如選課人數過多,學校要派大量的教師從事該課程的教學工作,投入很大,由于計算機基礎教學并未在大中小學中成為一個系列課程,師資力量、經費支持以及設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以計算機能力為基礎的信息基礎課程在全國各中學開展和實施的情況出入很大,這導致學生的層次高低不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與進度就得考慮這一情況,只能講授一些常規性知識,提高型或創新型知識就會讓很多學生吃力,就可能不能滿足一部分學生的更高要求,沒有了個性化教學,特別是實驗教學更是如此,很多問題有的學生很快就能領會,對一個專業教師而言,可能要從事幾個教學班級的這樣的公共課程教學工作,他們的精力也大都用在了公共課教學上,再加上專業課程教學任務,教師也很難再有精力從事教研科研工作。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都很重視這門課的開設,開發了諸如多媒體教案或者教學CAI系統等,并嘗試將因特網技術及其應用、多媒體技術與應用等引入課程內容體系,開發了課程網站和網絡資源建設,進而申報為校級或省級精品課程等等。但是目前開發的教案、課件或課程網站等很多存在一個通用的問題,即僅僅是信息技術與教學機械地結合,很多只是課堂內容的羅列和展示,沒有很好地達到在線交流、溝通協作、傳道授業解惑、使用友好、易于接受等機制,沒有有效地組織成一個以“教”和“學”為主的教學氛圍,缺乏網絡情景學習與課堂交互啟發模式。如何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創設一個基于網絡資源的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呢?在保證教學質量同時,又將教師從低層次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
目前我校情況尤為如此,學生計算機水平高低嚴重不等,選修人多而教師少,在課堂上教師只能按照中等層次的情況來選擇授課內容,基本型和拔高型的知識都是略微顧及,對基礎特差和特好的同學來說就不是很實用了,學生在課堂之外不懂得如何自主學習、在網絡浩瀚中找到有用信息。如何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全校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知識和操作技能,減輕教師任務,培養學生自主式和協作式學習能力[1],提高實驗課教學效果[2],引а生課后學習,創新當前教學模式迫在眉睫[3][4]。
三、課程組開放式網絡教學的探索
我們學校計算機課程組探索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網絡教學模式,即基于課程網站、實驗案例系統、作業管理系統、無紙化考試系統、學習沙龍等五大動能的遠程網絡“教”與“學”模式,實現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式和協作式的教學模式,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要求,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挖掘他們的創新和創造能力。
本模式將實現計算機文化基礎的開放式網絡教學平臺,如圖1所示,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圖1 平臺功能模塊圖
1、為適應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改革,積極開展遠程教育和開放式網絡教學方法的研究,開發課程教學網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教學網站要超越傳統的信息技術與教學機械結合的層次,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創建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通過基于網絡資源的情境探究學習,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新知識與自己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和差異,明確學習活動的方向和所要達到的目標。
2、為解決實驗課上資源共享、上傳作業等問題,開發基于MYSQL的作業管理模塊。作業管理模塊要實現新聞、資源共享、上傳作業等傳統功能,而且還要實現教師后臺在線批改、成績登記、實時考勤等新的需求,建設成開放式的網絡環境,滿足師生網絡交互。
3、為適應實驗課程教學,開發基于FLASH的實驗案例模塊,把實驗過程做成一個個生動FLASH,做成一個完善的實驗案例模塊,提高了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實驗案例要能夠把主要的操作、實驗案例等生動、準確地反映出來,要吸引人,要有交互性,系統要準確、生動,還可以選登學生的優秀作品等,最終形成一個完善的實驗案例模塊。
4、為解決全校學生課程考試人數多,批卷任務重等問題,開發基于WEB的無紙化考試模塊,學生能夠遠程網絡考試、自我測試,系統能夠自動批改等,解決了傳統考試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問題。無紙化考試模塊要能夠實現后臺題庫的添加、刪除、修改等,具有隨機自動組卷功能、自動批卷功能、遠程在線考試功能等,解決了多人考試快速批卷的問題。
四、結束語
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開放式網絡教學平臺實現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網絡教學模式,即基于課程網站、實驗案例模塊、作業管理模塊、無紙化考試模塊、學習沙龍等五大動能的遠程網絡“教”與“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教師資源和優秀學生資源,實現一個“教”、“學”與“測”,“問”、“答”與“協作”,“案例”、“作品”與“沙龍”并存的學習平臺,充分吸引教師和學生的參與,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實現差異性教學,突出學生個性,實現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式和協作式的教學模式,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要求,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挖掘他們的創新和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姍.協作式教學在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教學中的實踐.中國電力教育, 2009,(12) .
[2] 姜漓等.分專業分層次的“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研究[J]. 中國電力教育,2009,(11)。
1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信息技術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21世紀人類已經全面進入信息時代。
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中提出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良好習慣,發展興趣特長,提高學習質量;增強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智能終端諸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相繼走入師生手中并進入課堂,教學媒體也更加豐富,這說明我國教育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
2 伊犁州中職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位于祖國的西北邊陲,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伊犁州一共有近20所各類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一直做為各校的公共基礎必修課,學校也對該課程十分重視,比如派信息技術教師外出學習先進技術與教學理論,加大信息技術教學實訓設備的投入力度,鼓勵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等。
近年來各校信息技術課也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如任務驅動法、項目分解法、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等,2016年幾所學校信息技術相關教師還進行了信息技術課作業管理與評價改革相關課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這些改革仍然是課上進行知識傳授,課后也只是學生針對布置的作業進行簡單的知識內化,更有甚者,目前各校的信息化學習環境還不完善,學生課后作業大多局限于傳統紙質作業,只能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練習。所以,學校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只僅僅局限在有限時間的課堂上的改革。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筆者認為大膽進行課程教學改革,讓本專業學科的教學模式緊跟時代潮流、走在學校的前沿,是我們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更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3 翻轉課堂介紹
2011年,可汗學院和它所代表的翻轉課堂,迅速躥紅美國,并影響全球,成為全世界最熱門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創新的話題。所謂翻轉課堂的學習模式,就是在信息技術支持的信息化學習環境中,課程的授課教師通過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讓參與學習的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完成對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在課前環節完成之后,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通過相互協作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問題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4 伊犁州中職學校信息技術課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筆者曾以伊犁師范學校為實驗基地,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翻轉教學教改實驗。該校有三間現代化的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20M光纖接入國際互聯網,輔助電信及移動的無線網絡覆蓋。學生擁有智能手機的數量占95%以上,且學生已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綜上軟硬件條件,該校信息技術課程初步具備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實驗的條件。
下面筆者以《excel公式的應用》一課為例,詳細分析一下本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嘗試過程。
4.1 教材及課題的分析
本內容選自信息技術教程《計算機應用基礎(windows 7 及office 2010)》第四章第二節內容。Excel是辦公軟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件,是對數據進行管理與分析的常用軟件。本節內容主要講解的是excel的公式的編寫、公式的復制等知識,這些知識點是excel數據處理的基礎,也是excel應用最廣的知識之一,是學習Excel的一個重點。
4.2 學生學情的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的共性是對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比較被動,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excel相關知識偏理科,學生對理工科課程的學習能力很差。再者很多學生來自偏遠農牧地區,他們接觸計算機不久,技能基礎和個性差異大,但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這門課程有很強的興趣。本課設計的任務主要顧及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更注重實用性、生活性,并對學生的技能基礎和個體差異進行考慮。
4.3 教學資源的準備
教材中的案例通用性相對較強,針對性不足。所以筆者以自身教學經驗根據教學要求與目的重新組織了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具有特色的案例,將一部分經典案例錄制成微課,另一部分案例做為學生自我檢測的練習題。
所有資源按教學流程上傳至筆者提前創建好的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隨時在線觀看、下載或在線操作。下表是本節課的教學資源列表:
4.4 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實施
為了充分對各種教學模式進行比較,筆者將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實施設計成三種模式,對三個班進行了不同的教學實驗。
筆者在實施的時候,為所實驗的班級建立了無線網絡,并定期為學生開放了多媒體網絡機房,盡可能的創造了學生的網絡學習條件。
4.5 結果與反饋
第一種方案是典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的知識學習放在了課外,知識內化放在了課外與課內。這種方式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效果非常好。
第二種方案更適合于學生自主學能力不強及學習環境不足的教學模式,在課前學生能根據現有的條件盡量提前進行知識的自主學習,課中再根據情況自主進行一遍知識的學習并內化。這種方式能照顧大多數學生的學習,但對師生精力與時間耗費都較大。
第三種為傳統的教學模式,知識傳授及內化鞏固全在有限的課堂中,課外因無學習環境與學習壓力,學生基本不接觸本課程。整堂課學下來,所掌握的知識基本在一周以后忘記了大部分。
5 伊犁州中職學校信息技術課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優點分析
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兼顧不同程度學生,最大化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采用集中備課,盡教研組全力準備優質教學資源,不因教師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差異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部分中職學校教師在各部門兼職情況較多,對課堂教學不能至始至終全面投入精力用心上好每一堂課,使用本教?W模式可有效解決矛盾。
6 不足之處及影響因素
翻轉課堂的魅力在于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個別化的學習環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這種教學。這種模式更適合于計算機水平較高、學習的主動性高,有一定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
伊犁州中職學校學生人數與學校規模與各校信息化教學與學習環境建設還不匹配,影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關鍵詞 CMM2 實驗室資源管理 需求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公共計算機實驗室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場地,它主要承擔計算機基礎課程、少數計算機專業課程、計算機各類考試培訓、計算機畢業設計等。本文主要分析我校實驗室資源管理的現狀,提出了目前實驗室資源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實驗室管理調度不方便,管理工作量大,資源未能充分利用,設備使用管理混亂,教師課件、學生作業管理不合理等?;谝陨锨闆r,有必要使用CMM2需求管理方法進行系統的管理。
1CMM2的概述
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簡稱CMM,其前身是由SEI研究制定的一種評估軟件承包商能力的規則集。CMM2的核心是可重復級建立的項目級管理過程,可對項目的成本、進度進行跟蹤和控制。CMM2級的生產過程、標準、工作產品以及服務都被嚴格定義和文檔化,是基于以往類似項目的管理經驗來管理的新項目。它已經成為軟件開發和軟件管理的業界標準,對實驗室資源管理有指導意義。
2 KPA在實驗室資源管理的應用
2.1 需求的重要性
軟件需求是CMM2級中一個非常重要的KPA。其目的是為了在客戶和需求的軟件項目之間建立共識。這是軟件項目規劃和管理的基礎,需求變更依賴于配置管理的變更控制流程。
2.2 KPA在實驗室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在信息化教育普及的今天,計算機課己成為高校每位學生的必修課。眾所周知,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是離不開上機實踐。隨著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和辦學條件的改善,如何發揮實驗室的效能,最大限度地為教學服務。既要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又要減輕實驗室的管理工作,這是目前擺在高校的一個迫切課題。
3KPA的任務
對業務需求、用戶需求、功能需求等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
目前實驗室管理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調課不方便:實驗室在滿足正規教學任務時,手工排課管理員無法及時了解實驗室課程安排情況,易造成沖突,調課不便。
(2)工作量大:在上機過程中,管理員需隨時進行上下課檢查登記,特別是實驗室使用頻率高,微機臺數較多的情況下,更是忙做一團,需安排多人管理,造成管理混亂和費用增大的問題。
(3)對設備管理不到位:一個人管理多個實驗室,平時設備的維護、借出、報廢等情況登記不詳。
(4)對教師的課件,學生的上機作業保存管理等不合理,有時服務器空間占滿,導致服務器效能下降。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對CMM2級需求管理進行裁剪以滿足實驗室資源的管理。
3.1 實驗室資源管理獲取需求概述
結合CMM2級的理論為指導,專門開發的具有實驗室資源管理特色的軟件系統,包括:用戶管理,設備管理、課程管理的功能模塊。能夠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滿足學生和教師上課的需求,方便實驗室日常的管理與維護工作。
3.2 業務需求分析
前面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實驗室調課不方便,管理工作量大,設備使用管理混亂,教師課件、學生作業管理不合理等。對這些問題,需要根據實驗室的條件和需求,開發相應的實驗室管理系統。
3.3 用戶需求分析
用戶需求描述了用戶使用系統而完成的任務集合,用戶需求在用戶案例或方案腳本中予以說明。收集和分析用戶需求是不容易的,很多需求是隱形的,很難獲取,更難保證需求完整,而需求又是易變的,這就要求用戶和開發人員進行充分交流。
學生用戶需滿足查看課表(包括機房和時間),查看教師的課件,按學號班級保存作業。教師用戶需滿足查看課表、查看學生作業,保存課件供學生查看,教師填寫上課日志。管理員主要是設備維護和管理,根據課表按時開關機房,隨時調課。
3.4 功能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定義了開發人員必須實現的軟件功能,它源于用戶需求。它在開發、測試、質量保證、項目管理及相關功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非功能需求描述了系統展現給用戶的行為和執行的操作等,包括要遵從的業務規則、人機接口、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要求。
學生用戶要完成查看上機課表,查看教師課件,訪問自己的文件夾,提交實驗作業等功能。
教師用戶要完成查看上機課表,訪問自己的文件夾,上傳課件,查看學生作業,填寫上機登記表等功能。
管理員用戶要完成管理和維護設備,管理上機課表及設備使用情況,做好詳細登記等功能。
4 結束語
隨著軟件規模的增大,人們逐漸認識到軟件工程在軟件開發中的重要作用,需求分析是軟件工程重要的階段。CMM2級的需求管理被廣泛應用,本文主要根據我校實驗室資源管理的現狀,對CMM2級進行裁剪,并將其應用于實驗室資源管理過程。解決了實驗室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完善了系統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降低了軟件和硬件的設施成本和維護升級成本。
在“云服務”的環境下,院校的計算機專業不用再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計算機硬件設施的更新維護和軟件的升級安裝,學校只提供要求不高的計算機、安裝一般的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即可,同時,教師和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地使用到最新最優的軟硬件資源,構建自己的個性化學習環境,教師可以進行集體協作備課,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協作學習,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霸朴嬎恪边€能為學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數據儲存在云端,教師和學生無須擔心病毒的入侵和硬件的損壞導致數據丟失,改變了以往計算機實訓室管理的弊端。
2.云服務教學輔助平臺加強了教學的有效性。
目前在國內,除了百度百會、騰訊QQ等公司提供的云服務教學輔助平臺外,還出現了許多公司自主開發的云服務教育平臺,一般包括的功能有通告、資源共享、建立個性化教學環境、建立個性化學習環境等,主要強調了學生利用該平臺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實現以“學”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目前的教學計劃設置都是按照固定的班級、固定的課程,選修課程無設置或數量較少,不利于學生興趣和能力的發展。云服務環境下,高職院校也可以很好地實施“淘課”制度,相近專業設置不同的項目課程供學生選擇發展方向,增強了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云服務環境和微平臺的結合,能夠為微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提供有利條件。
3.學習環境更加開闊和個性化。
在云服務環境下,非正式學習在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中所占的比例將越來越大,云服務平臺上共享的資源足夠的豐富,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展開學習,并且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定制學習計劃和學習資源,“學”在云服務環境下真正占據了主導地位,實現了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在云服務環境下,學習方式和學習界面更簡單易操作,只要會上網,會使用瀏覽器,就可以進行學習。
二、“云服務”環境下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1.教學方法。
目前高職院校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導向教學法、分組討論法等,采用的多是“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這些方法只是在上課教師的統一調配下運行在課堂上,通常是以“教”為中心,不能很好地和學生的課下自主學習進行協作配合?!霸品铡杯h境下,教育教學的相關資源進行了整合,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基于云計算的教學輔助平臺,平臺能夠提供以任務驅動的協作學習方式,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系統,學生通過平臺可以隨時隨地地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目前省內已經有不少的院校開始使用諸如河南數字大學城等服務平臺來進行教學改革,平臺中可以創建課程、創建班級、對班級進行日常管理、作業管理、共享資料、交流討論等,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地共享教學資料、評價學生的作業,對學生的日常情況進行及時掌握,摒棄了學生手寫作業這種不適合計算機專業的古老做法,同時解決了學生相互抄襲的作業批改難題。在“云服務”環境下,可以對“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進行升級,采用“學-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學設計過程如圖1所示。在這個模式下,首先教師要通過平臺共享一節課的內容和教學目標,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進行學習,來完成一定的任務,提交相關的作業,同時通過平臺報告遺留的問題,教師通過平臺總結和解答學生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上能夠把握重點,對于學生都會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性講解,對于深層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過程性講解。學生通過平臺可以共同完成案例和項目的制作,討論相關的問題和知識點,共享自己的作品,達到團隊協作的真正目的。云服務平臺的運用提升了原有教學方法中“學”的占有比例,改變了過去上課過程中教師按照某種教學方法從頭講到尾,很難把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和知識水平層次,也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的情況。
2.教學手段。
高職院校采用的教學手段一般是多媒體教學,計算機專業尤為突出,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后,在多媒體機房進行上機實踐,有些學校尚且不能滿足一邊上課一邊實踐的硬件數量要求。對于課程上機實踐,教師通過“極域電子教室”等軟件將作業發給學生,學生做完后將作業提交至教師機,教師再進行批改,程序非常麻煩。同時,對于計算機專業來說,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更新換代迅速非常快,學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軟硬件的升級和維護,一旦不能及時更新,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也會使學生心里產生不滿情緒,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來說都有很大的影響?!霸品铡杯h境下,高職院校無須考慮這些問題,特別是計算機專業,只要提供滿足基本要求的計算機即可,即使是過時的舊計算機也可以重復利用,滿足邊講邊實踐的基本要求,并且利用云計算技術來儲存實踐需要的資源,通過云計算輔助平臺來發放、收繳和批改作業,簡化了教師和學生的工作程序。
3.教學內容。
在以前的教學環境中,高職院校學生完全受教于課堂教師,在學期之初,教師制定統一的教學計劃、統一的實訓指導書,教學內容和實訓內容對于每位同學來說是一樣的,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束縛,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云服務針對學科特點,根據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在它帶來的學習環境中,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定制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學習資源,而不需要所有學生都步調一致,學習同樣的內容,特別是針對計算機行業,每一種技術都對應著實際的一個工作崗位,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不同的技能課進行學習,以滿足實際工作發展的需要。云服務平臺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針對性、目的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云服務平臺實現了實驗實訓的虛擬化環境,能夠在平臺上安裝需要的軟件,利用虛擬化環境進行實際操作,使實驗實訓的訓練過程更加真實,基本能達到和實際環境一定的效果。
三、結論
關鍵詞:精品課程;網絡平臺;.NET;建設
1 引言
隨著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各學校將努力提高學生培養質量作為主要抓手進行改革。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實施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深化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系統工程。
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精品課程已經從傳統的靜態課程建設轉向互動式課程建設。對精品課程的目標從傳統的“以教為中心”轉換為“以學為中心”的建設。通過精品課程網絡平臺,可以使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更進一步的掌握。
本文通過從精品課程網絡平臺系統構架,系統功能設計,系統實現方面,介紹基于技術的精品課程建設過程,體現了.NET技術在WEB應用層方面的優勢。
2 精品課程網絡平臺系統構架
精品課程網絡平臺主要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能通過該平臺實現專業知識的傳授,因此必須按照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內容進行網絡平臺設計。圖1為精品課程網絡平臺的教學設計過程,通過該過程,明確了本網絡平臺的基本工作包括:網站的功能定位、使用者分析、課程內容的優化選擇與結構設計、課程內容表現與信息資源的選擇、網站在教學中應用方式的確定和評價方式設計等。
按照國家精品課程申報要求,課程網站至少提供該門課程的課件、案例、習題、實訓實習項目、學習指南等教學相關資料,總體要求是教學資源豐富。
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必須體現出職業性,通過精品課程網站,可以利用虛擬技術讓學生更加直觀面對知識,甚至可以直接動手操作。增加職業資格認證的內容,保證高職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有效提高技能素質的提高。
3 精品課程網絡平臺系統設計
根據平臺系統構件的分析,要滿足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以及其它兼顧要求,精品課程系統至少應該包括課程管理模塊、互動程序管理模塊、擴展程序管理模塊、用戶管理模塊、數據管理模塊、站點管理模塊,具體功能模塊圖如圖2所示。
各個功能模塊下面,可以在加入二級模塊。例如互動程序管理模塊下面,可以加入互動程序,包括BBS留言、在線答疑管理、作業管理、題庫管理、自動評分系統。通過互動模塊,可以讓教師通過該平臺與學生實現多時間段的互動,了解學生參與課程的情況。
4 精品課程網絡平臺系統實現
系統的開發平臺可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它很好的集成了框架,相比其他操作系統,使用廣泛、簡單、開發效率高。
網絡平臺成模塊化結構,可以提高重復使用率。利用進行編程。是微軟公司的ASP技術發展而來的活動服務器網頁的縮寫,ASP腳本直接嵌入HTML代碼,并且通過內置的ADO對象鏈接數據庫等,使動態頁面變得簡單。通過Dreeamweaver結合對網頁進行布局。
后臺數據庫采用SQLServer2005,它是一個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能夠支持企業級關系型數據庫的管理系統,能與windows操作系統緊密集成,具有方便易用的圖形管理界面,使用友好。
5 結束語
網絡平臺的建設突破了原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空間與時間之間的限制,可以更好的實現教學。按照本文的方法,已經成功開發和建設了院精品課程《電氣控制與PLC》,市精品課程《角膜接觸鏡驗配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反應良好。
[參考文獻]
[1]侯治富,金祥雷,谷樹嚴,等.精品課程建設目標及實現途徑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6(1):21-23.
關鍵詞:高職院校;財經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3-0061-02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校為實現其培養目標,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包括專業設置、課程模式、教學設計、培養途徑、實踐教學等要素。即回答“培養什么人”和“如何培養人”兩個根本性的問題,是對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途徑、培養方法等要素的綜合概括。
一、高職財經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培養目標定位不準,難以滿足社會需求
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圍繞市場和職業需求加以定位,而現實中財經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常常缺少市場調查,忽略就業導向,忽視人格本位德育教育、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準確和清晰,曲解學生從業崗位群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使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不一致,從而出現供過于求、又供不應求的假象。
(二)校企合作不夠深入,互惠互利機制不成熟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與企業簽訂了實質內容不強的校企合作協議,合作項目以接收學生頂崗實習為主,忽視了企業的需求,造成企業沒有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企業則認為只要簽訂了協議,就是對學校的支持,合作只是一種形式。所以,造成了校企合作形式化、表面化,校企合作的長效互惠互利機制并不成熟。而財經管理類專業由于學生實習崗位的零散性,致使校企合作更加艱難,加之管理崗位的機密性,學生只能跟崗實習,很難頂崗實習。
(三)培養模式缺少內涵,改革創新力度不大
多數高職院校沿用“2+1”或“5+1”人才培養模式的做法,只能說明學校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的時間為一年或一個學期,缺乏改革創新,體現不出如何工學結合、工學交替,如何頂崗實習,如何共用校企兩類資源。財經管理類專業由于頂崗實習單位只能接收少量學生協崗實習,所以人才培養模式更加缺乏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內涵,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表面化現象更加嚴重。
(四)課程模式比較傳統,內容脫離職業標準
由于財經管理類專業與工科專業相比有較大不同,課程改革出現了不符合國情、校情、專業的生搬硬套,造成了部分財經管理類核心課程改革效果不理想,甚至無法實施的局面。導致原有的課程體系已經打破,體現就業導向、職業能力的新課程體系卻沒有建立起來,教學內容重復,無章可循,無序可依,專業課程內容沒有對接職業標準,致使課程內容脫離財經管理工作實際。
(五)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方法手段相對落后
目前,各高職院校的財經類專業仍然延續著許多不可取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傳統注入式、滿堂灌、填鴨式教學等現象廣泛存在,把傳授知識視為教學的唯一目的,結果導致重教有余、重學不足,灌輸有余、啟發不足,理論有余、創新不足,嚴重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力,壓抑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把記憶當成接受知識的唯一途徑,不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六)“雙師”教師比較缺乏,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需要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做保障。要求專任教師要有較強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能夠勝任“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任務;要求行業企業兼職教師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而財經管理類專業的一些“雙師”教師是通過參加全國組織的統一考試而獲取“會計師”、“經濟師”、“注冊會計師”等職稱資格證書的“雙證”教師。這些所謂的“雙師”教師,一是職業資格證書與所教專業不完全對口;二是持證教師通過考試取得資格,基本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缺乏企業實踐經驗和職業崗位意識,自身動手能力不強。從企業聘來的兼職教師更是缺乏教學經驗,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高職財經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構的實踐探索
高職財經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觀念轉變為先導,以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平臺建設為保障,與企業合作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和專業核心課程,共用學校、企業兩類資源,共建校內財經管理類模擬實驗室,共同開展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逐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
(一)成立專業建設機構,真正發揮指導作用
學校在會計金融學院和現代服務學院的會計、會計電算化、會計與審計、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等專業中吸納行業專家、企業管理骨干和學校專業帶頭人與骨干教師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召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材體例論證會,討論財經管理類專業教學標準,協商財經管理類各專業的頂崗實習安排,組織安排專業調研,將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行業企業標準對接,指導構建工作過程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真正發揮指導作用。
(二)政行企校深度合作,打造人才培養平臺
學校現代服務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依托哈爾濱職業教育園區,以互惠共贏為原則,與海爾集團、哈爾濱煒倫申通快遞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合作,建立“校中廠”,開展快遞運營實訓、倉儲配送、運輸實訓、頂崗實習等形式的合作;與哈爾濱龍運物流園區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建立“廠中校”,開展企業員工培訓、學生頂崗實習、教師實踐鍛煉等形式的合作。會計金融學院會計類專業與哈爾濱軸承制造公司、哈爾濱醫藥集團公司等10家企業合作成立校企合作理事會,負責人才共育、師資共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校內外實訓基地,共同創建會計師之家、注冊會計師工作站。
(三)適應職業崗位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物流管理專業與海爾集團、哈爾濱煒倫申通快遞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合作,創新“工學交替雙循環”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型物流管理專門人才。即第一個循環以校內物流實訓基地為依托,實現“校內模擬的學訓交替”;第二個循環以校外實訓基地為依托,實現“頂崗實習的工學交替”。會計電算化專業與哈軸等企業合作,創新“崗證課融通、德能識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會計崗位的工作需求為基準,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專業等技術資格證書考試內容融入課程體系中,實現崗、課、證對接;道德培養、技能訓練、知識學習融為一體。
(四)對接管理工作過程,建設特色財經管理課程
財經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與工科專業有著較大的區別,往往以工作項目或完成任務的流程為導向開發課程體系。物流管理專業將崗位職業資格標準與課程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即將《物流師國家職業標準》、《采購師國家職業標準》、《倉儲從業人員職業資質國家標準》和《國際貨運員標準》的主要內容納入教學內容中,校企合作開發構建崗位能力漸進式的課程體系,共同建設“倉儲作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配送作業管理”、“運輸管理”、“采購管理”等5門優質核心課程。會計電算化專業按照市場調研分析的結果,借鑒國際會計認證標準,參照財政部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專業技術標準,引入行業企業崗位職業標準,構建基于會計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
(五)有效提升“雙師”素質,保證模式順暢實施
為了保證財經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需要專兼結合的“雙師”教學團隊做保障,為此,學校出臺激勵性政策,鼓勵教師在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同時,強化實踐能力提高。物流管理專業提出“打造具有高級物流師職業資格的專兼結合教學團隊”,中級以上職稱教師全部考取高級物流師職業資格,同時每年選派3名教師下企業掛職實踐,提高實踐能力。會計電算化專業提出“打造具有會計師職業能力的專家型教學團隊”,要求副高以上職稱教師都要成為企業財務顧問或專家。同時財經管理類各專業都聘請了高水平的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師,保證了財經管理類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順暢運行。
(六)建立學做一體環境,教學做練有機結合
學校按照財經管理類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堅持職業性、開放性、實踐性的原則,融入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要素,與企業合作共建實訓基地。一是引企入?;蛐F蠛献鞴步ㄐ确抡嫘缘臅嬆M實驗室、營銷模擬實驗室、企業管理模擬實訓基地等,做好學習區、實訓區、資料區的設計,做好相應的案例、模擬實訓軟件準備,讓學生在仿真崗位、仿真流程、仿真項目等環境中學習相關知識和訓練職業能力,達到“教學做練”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二是與企業合作在企業建立學生頂崗實習基地,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頂崗訓練職業能力。三是加大投入,建立業務管理信息系統,購買仿真實訓軟件完成相應的實訓任務。
參考文獻:
[1]孫百鳴,崔淑鑫,田瑞.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
平臺建設問題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9).
[2]王長文.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
技術教育,2011,(17).
關鍵詞:選修課程;VIS;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15/16-0041-04
課程開設背景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改革方案》提出:為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展需要,學校要構建體現多元開放、充滿生機活力、多層次、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同時,鑒于各級各類比賽中常設置有VIS(Visual Identity System,視覺識別系統)設計的賽項,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筆者開設了《CorelDraw與VIS設計》選修課程。
CorelDraw是一款矢量圖處理軟件,適合用于VIS中各個組成要素的繪制和后期VIS手冊的排版,所以筆者將課程命名為《CorelDraw與VIS設計》。
課程意義及目標
這是一門技術與藝術深度整合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審美情趣,提供給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平臺與機會。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逐步引導學生設計制作出一套VIS,從中掌握VIS設計的概念、原則、方法與制作技能,并掌握CorelDraw軟件的應用技巧。
課程的有效實施
《CorelDraw與VIS設計》選修課程共設18課時。課程采用“先見林,再種樹,最終形成自己的一片林”的理念開展教學。筆者首先讓學生欣賞全國、省級的各類比賽中優秀的VIS設計作品,了解整體課程理念及終將達成的學習目標全貌,再由淺入深地制作VIS中的應用項目,最終設計出VIS,并將之應用到各個應用項目中,編輯成一小套完整的VIS。
課程具體課時安排如下頁表。
課程第一章意在讓學生“先見林”,一睹該門課程的風采,讓學生了解CIS、VIS等相關內容,通過欣賞知名企業及全國賽事中優秀的VIS作品,了解整個課程的學習任務及目標是了解和體驗VIS設計完成的過程,并最終設計制作出一套非營利性組織或活動的VIS。
第二章讓學生逐步“種樹”,層層深入地學習利用CorelDraw繪制VIS的各個組成要素。這一章學生既要學習CorelDraw軟件的使用技巧,又要靈活地應用技巧繪制出VIS中部分應用物品,最終這些應用物品都將成為VIS手冊中的一部分。因此這一章在內容設置上,看似純粹地學習CorelDraw軟件,實則每一課時都是圍繞VIS展開,兩者相依相存,逐步深入。
第三章是一個提升,但也還屬于“種樹”的過程――給自己的樹設計制作一個獨特的標志。當學生掌握了CorelDraw的使用技巧,再來設計VIS中的標志,會更加得心應手,設計出來的標志也更具含金量。
第四章意在讓學生形成自己的一片“樹林”。學生將設計繪制好的VIS的各個組成要素整合在一起,編輯、排版、美化,形成一本簡單的VIS手冊,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呢?
1.CorelDraw與VIS自然整合
課程包含CorelDraw和VIS設計兩大部分內容的學習,要在18課時內有效地達成課程目標并非易事,筆者也是在不斷摸索中前行。課程開設初期,在CorelDraw軟件教學部分,筆者沒有緊緊圍繞VIS展開,課堂上用的范例、給的任務時而會與VIS無關,有些課純粹為了教CorelDraw而設,雖然當堂課也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對整個課程目標所起的作用甚微。那么如何將CorelDraw與VIS兩項內容自然而然地整合在一起,用盡可能少的課時完成新課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能不能用CorelDraw來逐步繪制VIS中部分組成要素?這樣每節課創作出來的作品將都是最終作品的一部分。后來逐步形成了現在第二章內容的設置,緊密圍繞VIS完成CorelDraw的使用技巧部分的教學。
2.概念與實例有機結合
概念總是抽象難懂的,但它并非現象而是本質。學生形成概念的過程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認知的飛躍。為了使學生掌握概念,教師就要從實例出發,讓學生從形象的實例中認識概念。例如,講CIS和VIS等概念時,筆者輔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VIS”及近幾年全國賽事中獲獎作品“快樂學習體驗中心VIS”“長沙梅溪湖VIS”等范例進行形象分析,學生便能輕松直觀地理解各個概念。
3.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
純粹的理論學習枯燥而又乏味,很容易將學生拒之門外,學生若能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理論知識,不僅課堂上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也都會得到提升。例如,1.3企業標志設計,看內容簡介似乎都是理論性的知識,但教師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標志讓學生據此進行分類,這樣學生既能切實掌握標志的分類,又能深入地了解教師提供的標志所蘊含的意義。課堂上還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個標志的草圖,并闡明創意,從而讓學生了解到每一個標志都蘊含著一定的內涵。
實踐需要理論來支撐,而用理論又可以反過來指導實踐。本課程CorelDraw軟件部分的學習,貌似都是技能的學習,只需會實踐即可,但倘若沒有基于理論的理解,學生就無法自如地應用于創作。例如,兩個對象之間的相交、相減、焊接、結合,假如學生不懂各功能的意義,每次都得試一試才可知道效果,那么勢必會導致事倍功半。又如,用貝塞爾曲線繪圖時,假如不理解貝塞爾曲線的原理,學生將難以畫出想畫的曲線。
4.基于網絡平臺開展教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給教學提供一種交互、開放、便利的環境,《CorelDraw與VIS設計》這門課程基于Web網絡多媒體教學平臺開展,讓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機結合。在平臺上教師可以開設課程、設立課時、上傳課堂資料、管理選課學生、管理和評價作業、管理測驗和查看測驗分析數據等。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欣賞和評價同學的作業、參與測驗、查看測驗結果及分析數據等。
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更具系統性、直觀性和交互性。網絡教學平臺不僅是一種工具還是一個教學助手,為學生鞏固知識、課后學習及探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圖1為網絡教學平臺課程章節截圖。
5.微課輔助教學
基于學生學得快,忘得快,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也為了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條件,筆者從互聯網上篩選了一些與本課程相關的微課,自己也制作了一部分重難點的微課,掛于網絡教學平臺上相應的課時下供學生自主學習。無論是通過網絡下載的微課,還是自己制作的微課,時長盡可能不超過5分鐘,微課名稱以知識技能點命名,微課內容精簡扼要,主題突出。如此,學生既能快速找到自己想學的微課,也能耐心觀看。
微課是一種非常好的輔助課堂教學的資源,但不建議教師在課堂上播放微課給全體學生看,畢竟課堂上有教師,那么珍貴的一個師生當面交流的機會,怎能被微課取代?微課可以查漏補缺,可以用于鞏固知識,可以是課堂學習的拓展與延伸,但無論怎樣,微課適合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要求,而非強制全班學生一起學。
6.模仿借鑒中創新
本課程要求學生不僅需掌握CorelDraw軟件的使用技巧,更要學習VIS的設計原則與方法,最終獨立設計出一套VIS。選修本課程的學生都是初學者,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地要欣賞、參考優秀的VIS作品。初學CorelDraw軟件,甚至還會模仿已有的VIS,照葫蘆畫瓢,模仿得越像越好。模仿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基礎的設計方法,提升審美能力,但僅限于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模仿中需有自己的感悟、提升、優化,在借鑒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思考,可以吸取參考作品的某些元素與風格,取其精華,再加入自己的設計理念,重新設計形成自己的作品,絕對不可抄襲他人的作品。
7.作業評價系統激勵教學
作業能有效地反饋教學效果,從學生的作業中能直接分析出課堂教學的成效,因此一個優秀的作業管理系統又是反饋作業強有力的平臺。本課程基于網絡多媒體教學平臺開展教學,在該平臺中包含作業管理系統,有教師布置作業、學生上交作業、作業統計、作品欣賞、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功能。
學生上交的作業都會以縮略圖形式在網頁上直觀呈現,學生可以相互鑒賞與評價作品,學生對其他同學的看法和評價是比較在意的,這樣一種直觀的展示方式,激勵著學生認真、努力、用心去學習與創作。作業管理系統能統計每次作業未交學生的名單,以便教師找學生溝通,了解情況?;赪eb的作業系統也方便學生管理自己的作業,可以下載、修改、刪除,整理,圖2、圖3為作業系統截圖。
課程實踐成效
選擇學習本課程的絕大多數學生切實體驗到了VIS設計的整個過程,了解了VIS設計的方法與原則,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那一片“小樹林”――設計出一小套VIS,多位學生還在省、市中小學電腦制作比賽中獲獎。
學生懂得了用CorelDraw設計繪制VIS,并能舉一反三利用CorelDraw來解決實際問題,如制作社團的宣傳海報、為運動會設計聯盟服、寢室文化節活動繪制插畫等。
結束語
《CorelDraw與VIS設計》這門課程內容及難度的設置符合高中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滿足了不同潛質的學生有選擇的多樣化、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本課程的學習,對有些學生而言,也許只是多學到了一些知識與技能,或者只是激發了他們這方面的興趣與愛好,但對有些學生而言,本課程的學習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甚至影響著他們的職業生涯,有一定的實用性與價值。學生通過課程的開展,將自己的想法有效地付諸實踐,讓創意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激發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丁劍超,王劍白.VI設計(電腦美術與藝術設計實例教程叢書)[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2]程.VI品牌形象設計(中國高等院校設計專業系列教材)[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3]陳青.VI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4]郭新生,張瑞娟.中文版CorelDraw圖形創意與制作實例精講[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