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 10:38: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設計及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根據翻閱的資料和自己的理解,談談教案與教學設計的幾點區別。
關鍵詞:教學設計;教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262-01
常常聽老師說:“教學設計就是教案”。其實教學設計和教案是有區別的。
根據翻閱的資料和自己的理解,談談教案與教學設計的幾點區別。
區別之一:概念和對應層次不同
教案又叫課時計劃,是以課時為單元設計的具體教學方案,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指導老師自己上課用的教學內容文本,也是考察一個教師備課的重要依據。從研究范圍上講,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
教學設計是把學習者作為它的研究對象,教學設計的范圍可以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程,也可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的解決。目前的教學組織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所以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中運用最多的一個層次。教學設計包括教案、學案、評價方式,甚至學生問題的創設、教具的應用等,所有與教學設計有關的內容都是。教學設計是一個泛化的概念。
區別之二:元素或組成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學目的,教學方法,重難點分析,教學進程,教具的使用,課的類型,教法的具體運用,時間分配等因素,從而體現了課堂教學的計劃和安排。
教學設計從理論上來講,有學習者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目標闡明、教學策略的制定、課件的使用分析及教學評價等元素,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討論比較多的是學習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三個主要元素。
區別之三:表現形式不同
教學設計使用表格的方式最多。教學設計,是準備課,特別是公開課等需要全面考慮的一份文檔,附件可能有電子類輔助。
教案就是教學的內容文本,是教學設計的最核心的部分。呈現形式一般地有表格式、課堂實錄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對教學目標、內容、環節進行備課。
區別之四:教學評價不同
教案在編寫過程中評價體現不明顯;教學設計則依據教學目標對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狀況作出準確而及時的評價,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環節。
區別之五:設計的出發點不同
目前,有的學校用固有的標準定期對教師教案進行檢查、評比,有的甚至將教師撰寫教案與年度考核、評優、晉級及有關福利待遇掛鉤。有些學校對教師編寫教案要求過細過死。如對教案編寫的格式、數量、外觀有嚴格要求,表面追求環節的完美、數量的多少、書寫的工整等。有些教師的教案基本上是從參考書或備課手冊上抄下來的,平淡無奇、不鮮活又不符合當時當地情況,尤其不能體現新課程理念。這樣的抄寫教案純屬無用功,既勞民又傷財。如何去完成“惜時增效”這一總體目標?
造成上述教師編寫教案中的問題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管理者的誤導,追求形式,浪費時間。
長期以來,各級主管部門,對教師編寫教案要求過細過死,導致廣大教師在制度約束下,陷入“教案八股”的編寫之中。據有關資料顯示,教研人員對345名教師備課情況調查結果表明,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只有20%的精力用于鉆研教材、了解學情,80%的精力用于書寫教案,或者叫抄教案,應付主管部門檢查。
2、視野狹窄,缺少創新。
除了管理上的誤導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視野狹窄、信息閉塞。相當多教師備課,尤其農村中小學教師,手頭只有一本教科書,一本課程標準,一本教學參考書。有的學校教師甚至手里僅有一本教科書,其他什么也沒有,各種教學資料奇缺,學科專業雜志基本沒有看見過。外出學習的機會沒有或很少。而業務鉆研不夠,知識結構陳舊,學科水平低,導致缺少創新能力。
教案改革勢在必行。首先領導陳舊的教育思想及滯后的教育理念得改。當前對教師教案應該重新考慮:1、取消數量、文字量的要求。2、不求規范求創新。3、不求形式求實用。4、重在看教學效果。其次,教案編寫要因人而異,動態管理。新教師,任教新學科的教師及其他教學能力不強的教師要備祥案,要指定專門的骨干教師跟蹤輔導;對能力較強的教師可備稍簡教案,還可以將課備在書上,備在老教案上,教導部門應加強隨堂聽課。最后各校要鼓勵教師教案創新,寫出有個性特點的教案。要編寫個性化教案,就要鼓勵教師博采眾長,發揮自己優勢,要研究教學個性,獨樹一幟,,自成一家。這樣,教學研究才有生命力,教師的發展才有前途。
目前教案編寫在“惜時增效、減負增效”大目標下如何體現“動、樂、愛、創”這一教學特點呢?
1、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無不以教育觀念的變革為先導,教育每前進一步,無不依賴教育觀念的突破。備課的改革也是一樣,教師思想上觀念上必須有所突破與創新,沒有教師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裝轉變,就不會有整個備課內容方法上的突破。部分教師在課改當中教案沒有創新,還未能跳出“導入——講授——鞏固——作業——小結”的思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舊模式,與其說是方法技巧的落后,不如說是教育思想陳腐,教學觀念落后。因此,可以說觀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就有什么樣的教學,所以,改革備課方法應先改革備課思想。
2、由靜態向動態備課轉變。
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基本上是教師按著“我教你學”思路來編寫教案,教學過程完全是由教師控制的。這種教學設計基本上是預設的、有計劃的,是可控制的。它是靜態的、單一的、細致的、單向的,每一個環節,活動內容、時間、學生發言、教師講什么都由教師課前進行設計。
新課程教學設計應“以學定教”。像裁剪師為每個人“量體定衣”一樣。教學設計應體現學生學習需求的教案,絕不等同于過去的“教案”。教學設計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多向互動,始終是在“發現問題(自學)——解決問題(質疑)——開發新問題(引導)——解決新問題(訓練)”循環中進行的。唯其如此,教學設計不應是對課堂情景進行面面俱到設計,只能做大體輪廓上的描述,應為學生留下更多空間,讓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得到充實完善。
具體地說,新課程教案設計,教師在課前可以進行比較粗線條的第一次設計,而隨著課堂教學的進行以及教學中不斷出現新情況,則應隨機應變,隨時調整教案,進行二次設計。
原先很多教師為了應付檢查常會照抄名師教案,沒有照顧學生實際,學生思路跟不上就生拉硬拽,將學生繩之以“案”。學生和教師都成了教案的“奴隸”?,F在可以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靈活掌握教學目標,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實際上學生的思路就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線索,教師只是引導學生前進。過去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現在應以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為己任;過去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今天我們陪著學生走向知識。
3、由經驗型備課向研究型備課轉變。
傳統的備課是一種封閉式備課,教師往往滿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備的教案,講的是自己知道的,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獨自鉆研教材,選擇自己熟悉的教法。十幾年、幾十年備課上課全憑自己經驗,這是一種老牛拉磨式的磨道循環。
如今新課程實施,備課應是開放式,備課內容、形式、方法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備課不僅備課內還要備課外;不僅備教材還要備教材之外,如:圖書、報刊、電視、電影、廣播、網絡、戲劇等,另外如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新聞、學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資源。
新課程下備課就是教研,備課就是課程改革。備課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活動,每一次新課程教學方案的設計就是對舊教學方案的否定與創新。教學設計推陳出新就是教學改革,因此時下教師備課應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概括起來新課程備課有以下幾個特點:①備課內容的開放性②備課方法的多變性③備課過程的反思性④教學設計的創新性
4、由個人備課向合作備課轉變。
新課程的實施使廣大教師認識到,如今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化身,學校也不再是文化的孤島,課程的優化整合要求廣大教師淡化學科之間的界限,與真實的外界生活接近,與學生、家長、社會實行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
新課程實施后,教師的合作備課顯得十分重要。新課程設計新問題多、困難多、矛盾多,靠一個人的智慧解決起來困難較多,如果靠集體智慧會提高備課質量而且節省時間。
具體實施中將各語文組教師整合在一起成立一個備課組,先集體學習,統一認識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再根據教材單元組合將語文知識點滲透于各單元中。在這個過程中,要做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確定每篇課文的重點、難點及作業難易度。確立了這些后備課組將整個備課任務公布出來,讓教師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挑選一個單元備課任務,認真準備,這樣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一可減輕教師備課工作量,二可發揮個人專長,效果非常明顯。
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意義
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多種要素構成的。教學設計是以獲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及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用系統的方法對這些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計劃,就是課堂教學設計。這樣的設計使諸要素之間聯結起來,有利于促進教學的系統化,有利于提高教師處理各種教學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師全面、客觀地認識教學,并不斷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梢哉f,課堂教學設計是改善課堂教學的一種更高層次的探索,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項必要工作。
英語教學設計就是英語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英語教學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英語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總體結構、具體環節及其有關層面,預先作出行之有效的策劃,是英語教師教育思想、思維流程和教學藝術的體現。教學設計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所謂科學,一是要求正確運用教育思想和英語教學原理,既切合教學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又反映英語知識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兩者相輔相成;二是要求這種思維流程順暢、清晰,富于條理性。思想正確性和思維邏輯性的有機結合,便是英語教學設計科學性的基本內涵。所謂藝術,就是要求英語教學設計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創造性,能極大地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滿足他們的學習欲望,形成師生之間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作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師,研究和掌握課堂教學設計,是抓好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
不論哪種學科,不論哪一種教學設計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個基本要素:教學任務及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對象、目標、策略、過程和評價五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程序是:
(1) 分析教學任務,闡述教學的預期目標;從學習的需求分析開始,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期望水平之間的差距。這樣以解決“為什么”及“學什么”和“教什么”的問題。
(2) 分析學生特征,教師在分析具體的教學內容,不僅要考慮課程、單元及課時的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更需考察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前,對于本課程中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具有什么知識和技能,即對學生初始能力的評定,了解學生的一般特征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和態度,即確定學生的起點狀態。
(3) 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分析學生從起點狀態過渡到終點狀態應掌握的知識、技能或應形成的態度與行為習慣;即學生通過學習應該掌握什么知識和技能。
轉貼于 (4) 確定教學策略,考慮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給學生呈現教材,提供學習指導;考慮怎樣才能實現學習目標或教學目標。解決“怎么學”和“怎么教”的問題,其中應考慮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應用,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或教學資源。
(5) 實行教學設計評價,考慮如何對教學的結果進行科學的測量與評價??紤]用什么方法引起學生的反應并提供反饋;對學和教的行為做出評價,在行為評價時,一方面要以目標為標準進行評價,另一方面評價提供了關于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從而對模式中所有步驟作重新審查,特別應檢驗目標和策略方面的決定。
教學設計與教案區別
教學設計有別于教學計劃和傳統的教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編者寫形式上。教案(是課時教學計劃)僅是實施教學的計劃安排,教案是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實際教學方案,是上課的重要依據。它的編寫呈現單向、線性狀態。教學設計則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對教學過程的解構和重構。課堂教學進程安排上,在以“目標——策略——評價”為主線安排教學進程的同時,出現了“活動——體驗——表現”這一新進程?,F代課堂教學更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觀察、運用、討論、質疑、探究中,在情感的體驗中感悟知識、學習知識,完善人格。教學過程更趨向于多維的、開放的形態。它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同時考慮教學的意圖、教學組織中活動的主體(學生、教師,還是由他們共同參與)、行為(探索、思考、討論、操作)和方式、媒體的使用、時間的分配以及對教學效果的預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單位時間內對于教學的活動過程是呈立體或網狀思考狀態,教學諸因素不是沿“教”這條單行線前行,而是在學與教中交錯朝著教學目標行進的。
(2)在編寫內容上。教案通常包括班級、學科、課題、上課時間、課的類型、教學方法、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課的進程和時間分配等。有的還列有教學媒體的使用、作業題、板書設計和課后自我分析等項目。教案主要考慮的是“教”的方案,而不是“學”的方案。教學設計則相當關注“學”的方案。教學設計對“學”有明確而具體的教學目標,著眼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客觀地評價和判斷自我學習效果。另外,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功能與傳統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僅僅只是上課的依據。教學設計,首先能夠促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同時在教學元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教師與學生雙發展的教育目的。為了實現這一功能,教學設計的自我評價是教學設計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時間上,教學設計分為了三個時間段,即課的準備的設計、課的實施中的再次設計(即興發揮和創造)、課后的反思性的設計修正。教學設計更加符合教學規律,容易取得最優教學效果,這一點教案是趕不上的。
(3)對于教學目標的理解和陳述上。兩者體現在目標的維度、目標陳述的主體、目標陳述的功能等方面的不同。教案中以教師為闡述主體,以教材教法為中心,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解決問題,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只考慮知識技能。教學設計則有較大的變化,教學設計是以教師和學生為闡述主體,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從教學目標設立的維度來看也更加全面,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教學設計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教師備課問題管理教師課前備課是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進行針對學生學情的提前精心預設,它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從備課管理中反饋來的信息是“不少教師備課不是為了教學,而是為了應付檢查”。這不能不說明我們在備課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問題在于:
1.教師及教案管理者對教案的功能認識不足。部分教師把寫教案當作是為了應付檢查,把備課等同于寫教案,“眾”師一案,不根據本班學生實際照搬教參和他人現成教案,教學過程依教案按部就班,組織教學的形式與措施單一。教案目標與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分離,教學總結與反思缺乏實效性。而教案管理中卻沒有測評反饋和矯正補救措施。使教案被嚴重功利化,學校為了檢查,教師為了應付檢查,因而忽視了教案自身應有的功能定位。
2.教案檢查流于表面,重形式,輕思考。許多時候,我們對教案的評價關注在“內容是否全面,格式是否規范,環節是否齊備,步驟是否清楚,結構是否嚴密,層次是否分明”上,使教案評價重形式或格式、輕實質或實效,重結果、輕過程,重“拷貝”、輕創新,重教參、輕學生,重教案、輕課堂,重書寫、輕內容,弱化了教學研討氛圍,影響了教師的自我反思、改進與提高。這些忽視備課的實質的檢查,曲解了備課管理工作的原意,也助長教師應付心理,同時降低了管理行為的權威。
3.備課活動疏于指導,備課能力和效率止步不前。學校教學過程管理的職責應該是督促與指導。教師應該在掌握教案的基本要求中,學會教學設計和教學準備。但我們往往只注意了備課管理檢查而忽視了對備課的指導。使不少教師依賴教參,依靠模仿來撰寫教案這一形式化的文本。至于其中的“為什么”和“如何”也多是囫圇吞棗。缺乏引領與合作,使教師們的備課能力與效率也止步不前,沒有因為加強備課管理而有所提高。
正應為我們在備課檢查中缺乏講求實效的精神,沒有尊重教師教學準備的特點,因而使我們的備課管理無法落到實處?;诖?,我們應該努力改進備課管理。
1.備課管理要著眼于師生發展。作為管理人員要為教師提供學習他人的機會。如為教師提供集體備課、相互聽課、教案交流等教研平臺。教案檢查與評價也應著眼于師生的發展與成長,而不是僅僅為了評出一個誰優誰劣來,關鍵是在評價教案的過程中,啟發教師真正從自己狹小的思維空間里走出來,提醒教師多反思自己,多借鑒他人之處,用他人之長來改進自己不足,為教師提供一個學習的過程。
2.備課管理要與教學檢查相結合。備課管理關鍵要看:有無教學準備;備課質量如何;如何進行改進。其觀察的關鍵在常態教學的質量,而不是教案文本。在教學檢查中即時地追加檢查教案,教師容易心悅誠服,而孤立地翻看教案,則會給教師不正確的暗示。對于平時教學過程落實得較好的教師,教案檢查可以放開些,如果要討論,則是討論他們教學準備的經驗和方法;對于教學認真,但教學過程不甚滿意的教師,則要分析討論如何有效備課,提高備課質量;而對于教學態度不甚認真,有可能教學準備不落實的教師,要關注他的教案,不能靠集中式的檢查,而應該采用突擊式的檢查,或課堂教學調研中進行追加檢查。
3.備課要求要因人而異,講求實用。只要備課能促進有效教學,備課的形式可因人而異。因不同教師的備課風格各不相同,大家需要在備課中解決的問題也不盡一樣,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教師所關注的教學能力也各有側重,所以備課要求必須要區分對象,分層要求,如對于經歷數輪教學、經驗相對豐富老教師來說,可要求其重視對教學設計的“螺旋式”改進,可以一些教學設計案例的交流來替代教案檢查,鼓勵其提煉教學風格。
4.重視教案的形成過程,加強備課的指導。沒有檢查的管理是空洞的,沒有指導的管理則是無效的。備課管理不能狹隘地把目標定在監督教師們的備課,而要更多地幫助教師學會備課的方法。朱作仁教授將備課活動的全過程“拆解”成:(1)熟悉課程標準;(2)人鉆研教材;(3)充分了解學生;(4)科學制訂教學計劃,編制教學目標;(5)合理選擇教學方法;(6)精心設計相關作業;(7)認真編寫教學方案等環節。我們要引導教師在備課中要有更多的實質性的思考,對待一些現成的優秀教案,應該持“積累”的態度,而非“拿來主義”。應該在教案中容納更多的思考和分析,容納教師自己教學行為與教學設計的考慮,而不是簡略的步驟和師生話語的預設。
1、當我們發現很多來讀書的學生基本上是只會計算機的皮毛,也就是只會開機、關機、上QQ聊天,而且還有很多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根本就不會計算機基礎應用。針對這鐘情況,我們在計算機教學設計上采用了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將計算機基礎課程分成一個個情境任務來完成。例如,情境一,初識計算機中的任務一,識別計算機各部件,任務二,計算機硬件設備的安裝;情境二,計算機系統安裝中的任務一,Windows(最新版本)安裝,任務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等等…。
2、這樣不管是會電腦的,不會電腦的學生都能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學到自己不會的知識和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教學設計也要求由淺入深,由簡到難,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也是從初識計算機到會基本操作,到設計更多、更復雜的任務,例如,學生會Windows操作后就要求掌握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在Word文字處理的應用中,教學設計同樣采用任務教學模式;從設計個人簡歷,到藝術小報的設計與制作再到畢業論文設計,逐步使學生掌握文字處理的各種操作技巧及方式。學生有任務做,上機課也會認真完成,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3、計算機基礎課程總體教學設計的目的是要求學生學會以下幾點:
1、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認知能力,2、學會計算機基本的操作系統的應用能力,
3、學會利用辦公系統軟件時進行操作的能力,
4、學會基本的網絡應用能力,
5、學會利用計算機來處理專業知識的能力。教學總體設計出臺有利于老師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課程教學也體現了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改進的重要性。要如何組織好課堂教學,首要任務是老師要備好課,要做好學期授課計劃及教案的編寫工作。
3、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案非常重要,要上好一門課,教案是關鍵
計算機基礎教案包括以下內容:授課時間、節次、班級、授課類型、章節、教學目的及要求、教學重點、難點、教學參考、教學方式、教學作業及總結,為了能更好的突出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為主這一特點,我們將教案中增加了: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和分析方法、授課思路、教學輔助手段、重點突出及難點解析、師生互動。特別提到師生互動環節,老師可以在上機實訓時,與學生交流這堂課中哪些掌握得較好,哪些還有待提高,哪些不會需要再重新學習;在上機課上,學生也會發現很新東西,也會與老師分享他們自己學習到的一些小巧門,把這些便捷的操作方法與同學生共同分享,也達到了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能把師生互動環節設計到教案中,更有利于學生操作能力的提升。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條件改件分析
1、目前是現代化、信息化的時代,教學課程授課安排上,要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老師不僅要寫好教學計劃、教案,還要自己制作好電子教案,也就是教學PPT的制作。上機實訓課程上,機房要配備良好的計算機硬件設備,安裝好計算機基礎課程所需的教學軟件,還應安裝良好的教學控制系統,能在上機課程中向學生布置電子任務,并監督任務的執行、完成、檢測等工作。這樣能保證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任務的順利實施。
三、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設計的改進分析,促進大學生學以致用
1、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設計從課程設計、教學定位、教學條件、教學實施,每一個環節的改進都傾注了老師們的集體智慧,當然到學期末,我們也會用成績,用作品來考核學生們到底學到了多少。所以教學設計改進中計算機考核測試也進行了逐步分析和改進。我們將平時上機成績占到了總評成績的一半,因為平時上機每節課老師都會安排任務,任務布置下來后,學生就要去完成它,學生制作完成任務的過程是學生自己去體會,去享受的,最終的結果是要將任務上交給老師檢測,看是否合格或更加優秀。
2、學生們在上機實課程中完成的作品,如個人簡歷表格,電腦藝術小報,我們都會將優秀的作品打印出來,張貼在學院的宣傳欄中,供大家參觀、評比。我們也會將學生們自己分組制作的PPT作品在班級、在學院范圍內進行評比,評比的目的是讓大家能相互學習,相互提高,這樣才達到我們教學的本來目的。對于期末上機測試,是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綜合測試,檢查他們這一門課程綜合能力的提升水平,當然能通過系統學習后,再參加全國的計算機等考試將更能讓學生的實踐能力有一個質的飛越。
3、學以致用,學了計算機就要會用,用到學習中,用到工作中;我們所教授的都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教學設計上肯定要以公共基礎性課程的安排為主,但也要結合學生自己所學的專業來鞏固他們的學習成果。例如,旅游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后,能制作有關旅游前沿、旅游資詢、旅游風景、旅游文化等相關知識的藝術小報,康復醫療技術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也能制作有關健康小常識、康復醫學知識方面藝術小報。學生即學會了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也學習了自己專業的相關內容,專業與基礎教學相結合,有利于大學生知識結構內涵的提升,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摘 要 賽課是目前考察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技能的一種主要形式,筆者通過對賽課全程參與和自我思考,總結了本次賽課的亮點、不足及對賽課教師的建議,以期拋磚引玉,引發大家對賽課的重視和思考。
關鍵詞 賽課 體育教師 教師專業成長
淮北市第一屆“天之驕”杯小學體育優質課比賽于2016年4月7日在淮北市第三實驗小學拉開帷幕。共有14個單位的15名小學體育教師參加了本次比賽,歷時兩天。筆者作為活動的評審專家全程參與了評審、點評等環節,現就本屆活動談幾點感想。
一、本次比賽的亮點
(一)教學內容豐富
15節課的內容涵蓋了11個教學內容(投擲、跨越式跳高、彎道跑、快速跑、立定跳遠、蹲踞式跳遠、前滾翻、竹竿舞、推鐵環、足球內側踢球、軟式棒壘球、五步拳)。同一教材內容所展示的教學技巧和設計因教師的特點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尤其竹竿舞、軟式棒壘球、推鐵環等教學內容,深得學生的喜歡。絕大部分的課都能夠圍繞主教材創新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呈現出許多創新的教學手段,反映出老師們在認真鉆研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
(二)教學方法多樣,教學情景創設富有創意
組織教法新穎、多樣,組織形式與教學目標聯系更加緊密,不僅使學生在情景中體驗到了樂趣,還學習了知識,得到了鍛煉 。如投擲手榴彈課的“炸沉日軍軍艦”的情景設置,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也讓在場聽課的教師為之震撼;“帶著理想去飛翔”,讓學生自由擲紙飛機引入投擲課教學;通過“小河”、“沼澤地”、“土丘”等障礙后去尋找千年人參的情景設置,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完成蹲踞式跳遠技術的嘗試和練習;利用不同姿勢的“畫彩虹”引出課的主體教學――跨越式跳高,利用展板圖示說明時,先將原來的動作要領用紙蓋住,在學生練習體驗、思考討論得出答案后再揭去“神秘面紗”等情景設置,都為課的精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一物多用”的有效體現
小體操墊貫穿跨越式跳高教學的始終,從一開始的準備,熱身操及坐姿、站姿、空中“畫彩虹”,到基本部分的跨越式跳高練習,“蓋房子” 游戲,均合理有效地利用小墊子作為踏板、坐墊、障礙、簡易跳高架等,實現了對小體操墊功能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充分利用,既提高了練習的密度,又充分展示了“一物多用”的奇妙構想。技巧前滾翻進行中,教師合理利用報紙,讓學生體會低頭時將報紙夾在脖頸處,讓學生體會滾翻過程雙腿要夾緊,將報紙放在雙膝之間進行滾翻練習。
二、本次比賽折射出的不足
(一)重上課,忽視了對教材的鉆研、對教案的設計與撰寫
部分參賽教師的教學內容表述不夠準確,如將“蹲踞式跳遠”表述為“助跑蹲踞式跳遠”。還有的教師教學目標設定明顯不合理,重難點的表述不夠準確。如將快速跑的教學重點定為“雙臂的協調擺動”,技巧前滾翻教學重難點順序顛倒等。在所有上交的參賽選手的教案中,僅有5篇教案有較規范的教學設計說明,僅有6篇教案是較為詳細表格式教案。
(二)重視自己教學的預設,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能力的預判
體現在示范面的選擇、學生個體的兼顧等方面。如投擲課中,教師的示范面存在嚴重問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及直觀性教學的實際,教師坐了很多遍示范,但學生由于和教師站位的不同,致使學生無法直接模仿練習。教師在課堂上也沒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彎道跑教學中,教師由于分組的需要將三名學生分在了組外,每次進行分組練習時都能看到三個學生“無助的表情”,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教師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并沒有及時發現。
(三)隊伍調動頻繁,講解不夠精煉,對時間的把握欠缺
本次比賽由于是借班上課的緣故,15節課中有5節課,教師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有兩節課教師提前5分鐘就結束了。究其原因,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師均是因為講解的時間很長,沒能切中要害。
三、對參賽教師的建議
(一)加強對教材的研究
要想上好課,首先需要備好課,備課的教案就像蓋房子需要的設計施工圖紙。體育課堂教學設計同樣需要按圖索驥,這是體育教學最起碼的要求。通常所講的體育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學時教學設計說明、教案兩個部分。一般的體育課教學,教師需要根據單元計劃準備教案,而公開課、展示課、示范課、教師技能比賽中的教學設計,則需要同時提供學時教學設計說明、教案兩個部分內容。所以要在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做好教學設計和教案的編寫,要根據教材的需要選擇設置教學情景,而不是選定了情景教學之后再進行教材的“填入”式設計。
(二)合理設置重難點
正確確立教學重難點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所在,重難點確立的方法:第一,依據教材內容本身定重點;第二,依據學生,即因人來確立難點;第三,結合目標來把握和突破重難點。
(三)把控好課的節奏
在課的節奏上,注重精講精練、精講多練,體現以學生的學練為主來提升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加強教學組織語言的設計和構思,重視教學術語的規范及講解語言的精煉和有效性。
一、課題實驗構想
本課題實驗擬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以學案教學為抓手,融合寧晉縣基層學校較為成熟的教學模式,采用分工協作備課的方式,完成繁重的備課任務,達到創新教學設計模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目的。
為保證課題實驗的有效性,課題組將精心篩選教研整體水平高的學校作為實驗基地。利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做出一套完整的學案資料;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第二年做好學案的反思完善工作,使學案教學模式趨于成熟;第三年爭取在全縣大面積推廣,提高教師授課水平,提升教學質量。
二、實驗過程的做法與控制
1.構建學案教學設計思路
經過反復學習研討,我們構建了“1234”學案教學設計思路?!?”即一個對接,課標與課堂教學對接,每一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及教學設計必須在研讀課程目標的基礎上確立?!?”即兩個體現,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即三個倡導,倡導創設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倡導教學預設留白,倡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即四個板塊:自主學習,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突破重點鼓勵質疑,能力遷移練習鞏固,全面提升。
2.建立教案編寫與使用制度
為保證學案編寫的質量,我們成立學案編寫領導小組。將學案編寫的任務合理地分配到學校,建議采用周備課方式,要求備課組分工協作提前一周備課,學校統籌安排半天的時間對已備好的學案展開研討,形成通案,教師上課前對通案進行二次加工,突出個性化。同時,要求實驗學校的教師在使用學案的過程中,針對學案設計、學生反饋等做好教學反思,為下一輪學案的修改完善積累素材。
為保障學案教學的有效實施,加大過程性指導力度,及時糾正教師在學案編寫及使用中的問題,課題組定期深入實驗學校參加學案研討活動,采用推門聽課的形式觀察教師的學案使用情況。在調研中,發現部分教師將學案作為教案的代替品,當堂下發后,未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便照搬學案講授。針對這一問題,課題組研究制定了學案使用原則:①下發學案后,必須留給學生充裕的自主學習的時間;②授課前,教師必須批閱學案,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3.完善教師備課評價機制
為解除參與課題研究的學校與教師的擔憂,教育局研究決定,取消參研學校及教師的教案檢查,試行“兩結合兩檢查”的教師備課評價機制。
“兩結合兩檢查”,即學校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授課效果與教學反思并檢查。學校評價與學生評價分數權重均為50%。學校評價方式為檢查教師授課效果及教學反思,具體為:學校成立以正職校長為首的評價小組,每學期聽教師1節公開課、2節推門課,量化打分,權重為70%;學期末隨機抽取兩篇學案的教學反思,評閱打分,權重為30%;兩者相加即為學校評價得分。學生評價即學生依據教師平時的授課效果打分,采取等級制(優秀、合格、不合格),按優秀率×100計分。
新的教師備課評價機制注重過程性評價,兼顧終結性評價,對教師授課的評價更趨于合理化,避免了以檢查教案評價教師備課效果的低效機制。
三、課題研究的成效
1.學校教研氛圍濃起來了
在課題研究的帶動下,基層學校更加重視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關注課堂教學的研究,逐漸形成了濃郁的教研氛圍。校本教研從做樣子、走形式轉向了重內容、看實效,形成了校長、教師齊心協力抓教學、搞教研的喜人局面。
2.課堂教學活躍起來了
“1234”學案教學依據新課改理念建構,凸顯了主體性(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導學性(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探究性(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層次性(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開放性(有可供學生完善的留白處)、創新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民主性(師生可共同參與)、實踐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學案教學的實驗打破了單一而沉悶的灌輸式教學,自主、合作、探究的民主開放式課堂教學逐漸遍布我縣各個學校。
3.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