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 10:38: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案例分析法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目前,我國的醫學護理教育尚沒有醫療風險教育課程,而護士屬于高風險職業,培養我國醫學生特別是護理專業學生的風險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護人員避免醫療風險的一個有效方法[1]。我校于2013年開設了《護理風險管理》選修課,這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為了加強學生理論與臨床實際工作的聯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于2015年第2學期引入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在課堂中將具有針對性和典型性的案例靈活運用,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開發學生的潛能,以此增強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多種教程中[2]。案例分析法在《護理風險管理》課程中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抽取2015年第2學期選修《護理風險管理》課程的學生,共計140人。學生均為護理本科生,均為全國高考統招生,學制4年,其中男生5人,女生135人,年齡21歲~24歲(22.4歲±0.5歲)。
1.2方法
1.2.1教材及教學內容教材參考田玉鳳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第1版《臨床護理風險防范》。教學內容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感染科5個科室臨床護理風險防范,教學課時數共為30學時。1.2.2案例分析法教學的實施1.2.2.1分組將140人分為14小組,每組8人~12人。由組內成員選出1名組長,負責組織、協調組內學習。上課以小組為單位安排座位,便于組內討論。1.2.2.2案例準備案例貫穿于整個課堂始終,它的選擇至關重要。授課教師根據各個科室常見的護理風險問題,選取臨床真實案例并做適當修改,使案例標準化,既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又能使理論聯系臨床實際,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應用基礎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1.2.2.3案例討論案例討論是案例分析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教師將整個討論環節分為3部分。首先,給予案例并提出問題;其次,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學生可以借助教材、學校圖書館數據庫等工具查閱資料;最后,每組派一位代表陳述答案和理由,持有異議的小組以辯論的形式試圖說服對方,通過組間辯論獲得最佳答案。討論期間每個同學都是參與者,可以提出不同意見。教師作為指導者和幫助者,起調控和鼓勵的作用,以確保教學的順利開展。1.2.2.4教師總結教師針對案例討論情況,對遺留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同時總結本次課的重點和難點,理順本次課的內容,加深同學對本章節內容的理解。1.2.3期末考試形式采取案例分析的考核形式,學生可以借助教材、以往的學習筆記、查閱網絡資料等進行答題,綜合考查學生應用基礎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2.4案例分析法教學效果評價在查閱大量案例分析教學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問卷,主要調查學生對案例分析教學效果的評價以及對案例分析考核形式評價,包括9個條目,每個條目設贊成、中立、反對3個選項。于考試結束后,以無記名方式進行現場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140份,收回有效問卷14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結果
2.1案例分析法教學效果評價(見表1)絕大部分學生對案例分析法的應用表示認可,其中121人認為案例分析法的應用效果很好,占86.4%;14人采取中立態度,占10.0%。2.2案例分析考核形式評價認為本課程適合使用案例分析考核形式的134人,占95.7%,中立的3人,占2.1%,反對的3人,占2.1%。
3討論
3.1案例分析法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次調查結果表明,86.4%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本課程總體效果很好,對案例分析教學模式總體持肯定態度?!蹲o理風險管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的應用性學科,通過課程培養醫護人員的風險意識是規避醫療風險的一個有效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案例分析法促使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有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案例討論過程中組間辯論使學生置身于多種觀點中,有利于學生在討論中學習他人良好的思維方式和觀點,創造了良好的互教互學的氛圍,且最終以團隊的方式解決,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3]。另外,教師也反饋應用案例分析法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2突破傳統考核方式,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由于《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學科,更適宜采用重視過程和思辨能力的半開放型考核形式。從專業特點和課程目標出發,側重考核學生理論聯系臨床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分析考核形式受到了學生的廣泛肯定,95.7%的學生對這種考核形式表示認可。表明突破傳統考核模式,應用靈活多樣,貼近臨床的新型考核形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而且有助于改變“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消極學習態度[4]。
4小結
案例分析法是近幾年教育學家較為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經過我校在《護理風險管理》課程的應用已發現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盧錫芝.護理風險管理課程設置探討[J].現代護理,2006,12(17):1661-1662.
[2]解丹.案例分析法在急危重癥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3(30):163-164.
[3]陳海燕,尹志勤,李菊芳.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在小兒液體療法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2B):537-539.
世界一體化的趨勢給我國的法學教育帶來了無限的發展機遇,同時帶來了新的挑戰?;趥鹘y的課堂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代法學教育,所以有不少學者呼吁重視對判例法的研究,強調在高校法學教學中采取案例分析法,著重培養提高法學專業學生的理解及實際操作、運用法律的能力,這對我國當前高校法學教育及教學改革非常必要。因此,本文擬就案例分析法做一探討,以期對我國的法學教育有所裨益。
一、傳統的法學教學方法之反思
傳統的法學教學方法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一邊聽一邊記筆記,手忙腳亂,作為對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道的秉承,其與中小學 “填鴨”式教學方法的本質并無差異。其中課程的講授也主要是“注釋法學”,圍繞法律概念展開;法學教育被當作真理的傳授,而非激發懷疑和批判精神。
這種以邏輯推理和抽象概括為主的課堂講授法,過于強調教師對法學知識、法學原理的單方面宣講和灌輸,在教學關系中教師是整個活動的中心,相反學生的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他們被動地、策略式地聽課和記筆記,參與教學互動和發表意見的機會很少,因此其主動參與意識和積極探索竟是沒有被調動起來。久而久之,這種“教唆式”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養成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遇到問題總是期待教師的講解和答案;學生的課外學習往往也以課堂筆記中考試的重點內容為中心來展開,從事策略式學習,于是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便難以真正養成。
二、英美法系國家的“案例分析法”之評析
高等法學教育是以培養大多數法學應用型實務人才和少數研究型理論人才為目標,通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來實現法律的傳播,實現依法治國,實現用法執事,實現法律變革;通過研究型人才的培養,實現法律理論研究,針對法律實踐研究其變革。法學教育的基本目標是,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法學教育的基本目標就是培養應用類法律人才。因此,為了適應法學教育的目標,法學教學方法必須做出相應地改善。
從當今世界范圍來看,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學教育以案例分析法為主要教學方法,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學教育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方法,兩種教學方法的發展和運用與兩大法系的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英美法系,判例法是正式的法律淵源,因此在教學中往往把案例看作是一種可以從中闡明法律理念的、經過推理歸納的原始經驗材料,認為研究法律要尋根溯源,而法律的源頭就是已經判決生效的案例匯編,由此導致案例分析的廣泛采用。案例分析法近年來在英美法系雖也受到一些批評,但其具有的明顯優點是應該正視的。運用此方法有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推理、表達等能力;有助于學生掌握從事法律專業工作的技巧。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學教育在性質上屬于一般的學科教育,將法律作為一門科學來教導學生,而非美國式的法律職業教學。與美國法律院系學生在入學第一天就閱讀案例,并且注重案例事實的情況不同,大陸法系國家的學生首先要對整個法律制度的結構加以系統學習。大陸法系的教學方法是成文法原理的自然派生物,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律規則比較抽象,體系嚴密,結構完整。與此相適應,其教學也注重對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加以闡釋分析。在教學方法上,強調教師的系統講授,旨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注重對法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推導。所培養的學生理論功底扎實,基礎知識全面,研究能力較強,但欠缺法律實務技巧。
在英美法系國家,“案例分析法”實質上應稱為“判例教學法”,因為英美法系國家是實行判例法的。但筆者認為,在我國的法學教育中,這種教學方法照搬不得。因為我國不是實行判例法的國家,我國的法學教育也不是大學畢業后的職業教育,法學教育制度、法律制度與英美法系國家相關制度的差異使得此種方法的移植不具備條件,因而不可采取“拿來主義”。
我國的法學教育和法律制度與英美法系差別較大,而與大陸法系接近,因此我國傳統的法學教學方法也以講授方法為基本形式。此方法單一死板,缺少師生之間的反饋和交流,對學生的實際技能訓練不夠。因此,人們將目光更多地轉向了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學法,但因我國的法律教育制度與法律制度本身的特點,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學法是無法照搬的。比如美國的法學教育是一種大學后的專業教育,學生的來源和構成與我國不同。我國的法律教育主要是在高中起點的生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尚不具備基本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沒有打下法學理論基礎的功底,直接運用案例分析法導入教學內容是根本無法完成教學內容的。中國沒有判例法制度,在講授有關法學課程時,有的教師也講一些案例,但這是為了證實所講原理的正確性,是為了貫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案例分析法。在我們的課堂上更多的是對于法的精神和法律理論的總結、學習和研究,在此基礎上,才是對學生進行法律實際運用的教育。因此講授方法是真正能使我們這樣的成文法國家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學習內容有機結合的有效方法,它能使教師在單位時間內充分闡述法的思想和精神,讓學生面對面地聆聽教師的思想和觀點,并能在課間與教師進行交流。課堂講授存在的問題不是方法本身的問題,而且人們對這一方法的掌握不力、運用不當,或者說這一方法是一種運行空間較大,故相對較難掌握的教學方法。
三、“改進的案例分析法”之展開
法學課程(理論法學除外)的實踐性很強,教師不能只教會學生“紙上談兵”。為此就要對傳統的法學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在“傳統的案例分析法”的基礎上,實行“改進的案例分析法”,即在每門課程的授課總學時中,單獨拿出1/4左右或更多的學時,在法學理論環節講完后,另行安排案例分析課和實踐教學環節,而不是上課時講一些證實理論的案例。因為只有系統學習完法律理論后,才能全面分析案情,才能更接近于實戰。實行此種教學方法,教師要預先把案例材料交給學生,讓學生預先了解案情并查找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在學生有了一定準備后,教師對案例進行分析、講解,學生對案例進行研討,以此引導學生從實際案例中學習、理解和掌握法學知識、法學理論以及對法的應用、操作技巧。除此之外,還要采用模擬法庭、庭審旁聽等實踐環節教學,以使學生學會法的使用、操作技巧。模擬法庭主要是操練學生的實戰演習能力,庭審旁聽是要學生看別人怎么做,以吸收他人在庭審中的經驗和教訓。
由于案例、模擬法庭、庭審旁聽既涉及實體法,又涉及程序法,所以要求教師既要懂實體法,又要懂程序法,而且講解時也要實體法、程序法都要講,這樣才有真實感,才能增強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當然,實施案例分析必須具備小班授課的客觀條件。目前,我國有些法學院系的招生數很大,大多每班30人左右,往往采取多班合并上課的做法,在這種情況下,開展案例分析是很困難的,即便勉強為之,效果也不理想。因而實施案例分析必須實行小班授課。
由于案例分析和實踐環節占用了約1/4左右的課時,理論講授的課時被壓縮,這就對講授法學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任課教師對所授法學課程全面熟悉、理解和掌握,熟悉該門課古今中外的理論觀點,掌握該門課的理論前沿,有高度的概括能力。這樣講起來才能有理論、有實踐、有廣度、有深度,學生愿意聽,聽后記得深、記得牢。此外,為了加快課程進度,教師最好使用多媒體教學,節省板書等時間,以使在單位時間內給學生以大量的信息,保質保量地完成所教法學課程的理論講授。
四、“改進的案例分析法”之現實意義
案例分析法是教師利用案例形象地說明理論知識,使學生通過案例的分析研究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學法。它有助于推動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法學人才,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的法制建設。具體來說案例分析在法學教學中具有以下意義:
第一,案例分析補充了教材內容,豐富了課本知識。法學學科除了實踐性很強,理論性也很強,教師如果也是用理論講理論,學生會覺得難以理解并產生厭倦情緒。因此,加入相關的具體、生動、形象的案例,學生易于具體地、感性地牢固掌握有關知識。
第二,案例分析法能把過去傳統的“重教輕學”的教學模式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模式,啟發學生思考,激發他們的思維積極性,使課堂教學變得形象、生動、活潑,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在強烈的學習興趣下掌握有關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案例分析法能提高學生的素質。案例分析法給學生提供一種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模擬實踐機會,案例學習的最后結果往往是要找到解決法律問題的一個或一套方案,學生為了得到這樣的答案,就會認真分析案情,找到法律上的爭議點,搜索出相關的法規,確定應適用的法律,最后做出終結性的判斷,并概括提煉出自己的基本意見。課堂討論時,學生如同律師在法庭上辯論那樣,陳述自己的觀點,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了充分法律化的思維操練,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第四,案例分析法也增進了師生間的交流。由于不是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生動形象的案例學習,學生聽課的興趣盎然。加之與學生共同討論,對教師來說,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不再是一種精神負擔,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享受。有時課堂討論還不夠,課后會有學生主動找到教師討論,這在不知不覺中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
關鍵詞:案例分析法 市場營銷學 應用
案例教學的著眼點在于學生創造能力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發展,而不僅僅是獲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規則。通過案例教學可掌握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獲得知識。在市場營銷教學中開辟專門和針對性的案例分析課,以學生為主導,由教師來引導,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網絡和圖書館這些學習環境,啟發學生運用營銷原理和營銷方法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營銷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現代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的價值取向,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一、“案例分析法”是實現市場營銷教育模式上的創新
“案例分析法”教學是“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一種,重點強調的是對人的關鍵能力的培養。由于“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能力,并極大地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廣度,同時“行為引導型”教學法能更早地讓學生接觸到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它,對職校學生來說很有針對性,因而受到師生的廣泛歡迎。目前“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已逐漸取代傳統教學中“視理論為基礎”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模式,而成為職校多數教師鐘情及探索追求的新領域。
市場營銷學的研究盡管起步比較晚,但在廣大營銷學者的努力下,已正日漸成熟和完善。在國內的市場營銷學教材中,內容的編排基本上包括兩大部分:抽象的市場營銷原理部分和具體的營銷方法部分。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的常見教學方法是在授課的過程中,以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教授和營銷方法的介紹為主,輔以案例的簡單介紹和說明。我們常常聽到學生在學習這門課時抱怨說這門課太抽象、太枯燥,不解決實際問題。再加上教學中有些老師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教育方式,只注意課堂上的灌輸,不關心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使學生漸漸失去對市場營銷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在認真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優秀成熟的法學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總結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特別是2001級電子商務班開始使用的美國人編寫教材《市場營銷學》后,摸索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鞍咐治龇ā迸c教師授課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的“舉例說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是指在教學中開辟專門的案例分析課,以學生為主導,由教師來引導,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圖書館等,通過相關信息獲取和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啟發學生運用營銷學原理和營銷方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商業營銷問題。
在教育界大力倡導教學改革的今天,單純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營銷學教育的需求,如今市場營銷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營銷人才。因此,在營銷學的教學中,除了要對學生進行理論的教授外,更要注重學生分析和運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市場營銷學作為一門應用學科,也應向這一目標看齊。這是一種教學模式上的創新。
二、“案例分析法”教學法在《市場營銷》課中的實際應用
與其它學科教育一樣,市場營銷學教育也應教會學生以下三點:其一,最基本的市場營銷理論知識;其二,市場營銷學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觀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三,獲取市場和營銷信息資料的方法,駕馭運用市場和營銷信息資源的能力。后兩者對學生今后一生的工作至關重要,而要實現這種能力的培養,則必需在進行課堂理論講授的同時,運用大量的案例分析課來實現這一目標。在課時安排上,案例分析課應占有較大比重。作為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案例分析課的具體步驟如下:
1. 案例的設計及準備
案例教學法的課前準備工作是教學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智力。教師在上案例分析課之前,應將收集到的典型案例介紹給學生。這些案例應是與課程結合緊密的、有代表性的且相對較復雜的案例,如:娃哈哈的誕生、發展、壯大被稱為一部“從零到二十世紀的傳奇史”,柳州佳用從一個小店鋪到日用零售連鎖老大,寶潔公司品牌失敗案例,樂華彩電渠道變革失敗等案例。這些案例既體現出企業在營銷中的成功方法和失敗的原因,又能引起我們對市場營銷學理論和相關營銷方法的思考。這些案例及相關資料,一般可要求學生在課前仔細閱讀,認真分析并做出判斷,同時教師還要在課前提出相關的問題,并提供廣泛的參考文獻目錄。給學生分組,引導各小組根據提出的問題,利用業余時間查找相關資料、分析方法和原因,在小組內自行組織討論匯總。這些查詢活動學生可通過上網及查閱圖書的方式得以實現。這樣學生成了教學中的主角,而教師則轉換為教學的、引導者服務者。
2. 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
在案例分析課上,教師始終扮演的是經驗豐富的“引導者”的角色,而不是純粹的“教師”角色。因此案例分析法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獲得相關的市場營銷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主動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去實踐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判斷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更需要以自己的行為去主動發現和探索,而不是教師對市場營銷的有關定義和原理進行“填鴨式”的灌輸。因此,在案例分析課上,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出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一般不輕易對某一問題下結論,而是通過巧妙的提問,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有效地控制好討論的主題跟節奏?!鞍咐治龇ā苯o學生提供一種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實戰演習的機會,每一位同學都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會像真正的營銷人員那樣認真分析,查找營銷成功的方法和失敗的原因,從案例中悟出營銷原理和營銷方法,加深對營銷知識的掌握。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集體討論的碰撞,各人的見解逐漸形成統一的意見,除了對市場營銷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外,還產生了新的思維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思維和技能訓練。實踐證明,基于這種方法在教學中的獨到的優勢和特點,深受同學們的歡迎和喜愛,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很高,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3.課堂評估總結
討論完畢后,教師將每一個人的發言串聯起來,最后進行點評和總結,或者通過從案例討論中引申出一定的結論,當然可以讓學生總結。要講明案例中的關鍵點,各小組的工作方法和獲取信息手段等,并指出討論中存在的不足和長處,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準備。在總結中,還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論,強化以前討論的內容,提示后續案例,充分肯定參與者的成績,給參與者以鼓舞。
結束語
在案例分析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教和學的過程。學生在學習和分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通過信息資料獲取工作和小組討論,不但可以訓練學生在工作中與其他同學協調、合作的能力,還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思維,并對提高自學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強自信心等方面有很大的好處。
實施案例分析教學法,推動了教學革新,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學習的良好環境,它不但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知識進行綜合演練,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地展示現代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的價值取向,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輝.論技工學校的創新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4年第16期.
[2] 諶章俊.試論“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開展[J].職業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優化策略
組織管理優化——松脫部件監測系統涉及核物理、振動、信號、管理等多門學科知識,目前松脫部件監測系統在國內各核電廠管理模式不一,歸口管理部門各異。從專業化角度而言,應根據工作特點,明確分工,專業工作交由專業人員負責處理,各部門各司其職,協調配合方可實現工作效率最高、工作質量最優的效果。對于多部門共同參與的管理,需要劃清各部門的工作職責,理順工作流程,避免出現職責不清的局面。制定一個清晰工作流程,可以使各部門按照流程開展工作。在流程制定好后,需要進一步明確流程接口人,并設立可替換角色,以增強流程的銜接性,保證流程通暢。精細化管理是現代企業追求卓越的手段之一,豐田汽車就是依靠精益的生產方式這一創新性管理方法趕超歐美競爭對手[2]。對于系統的精細化管理,無論是系統報警、檢修,還是日常巡檢、清掃應做到事事有記錄,保證其可追溯性。精細化管理的在技術管理優化中尤為重要。流程作業可以解決專業人員的分工協作問題和挖掘精細管理的潛力,明確的分工可以提高流程的效率和提升精細管理的質量,精細管理可以在明確分工的范圍內集中一點提高專業人員的解決問題能力,精細管理的記錄可以使得流程作業始終保持信息完整。明確分工、流程作業、精細管理三者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利用自身內在動力優化管理,提升整體管理質量和效率。技術管理優化——核電廠的松脫事件與和電廠的堆型、結構、設備有關,因此具有自身特點。對于具體核電廠而言,松脫部件監測系統管理只需要關注電廠自身松脫事件特點即可,這利用統計分析法可以總結出電廠的松脫事件特點。利用統計分析法,掌握電廠的松脫事件特性后,可以對松脫事件進行快速判別,基本可滿足管理要求。案例分析法是增強工作者能力、深入調查事件的重要方法。松脫監測系統的誤報警較多,在發生報警后,進行案例分析,并總結出事件的特點、起因,一方面有利于對報警事件的準確快速判斷,另一方面也可從源頭預防一些報警事件。建立案例樣本,豐富案例數據庫,有利于系統的優化管理。技術支持專業化優化選擇——松脫部件監測系統的信號復雜,分析工作者需要經長期的培訓和大量實踐經驗,核電廠難以培養出此類人員。而松脫部件監測系統開發人員具備此類能力。電廠專業化支持是一種創新的商業化運作的新體制、新模式[3]。因此,核電廠需與松脫部件監測系統技術支持單位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一旦出現電廠難以分析的事件,由專業技術支持單位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迅速對事件進行評估分析,以保證電廠安全運行。
應用實施
部門分工:松脫部件監測系統由于其專業性較強,且要求電廠對報警進行快速響應分析,因此將歸口管理部門由運行部門改為技術部門更為合理。松脫部件監測系統相關部門,運行部門只負責報警監測和機組狀態控制,維修部門只負責系統設備維修,計劃部門只負責根據技術部門要求協調各部門工作安排,技術部門總體負責日常運行管理、報警分析和與支持單位溝通。技術支持單位只負責系統報警分析支持。日常管理:如圖為技術部門日常巡檢和報警處理的流程。將定期巡檢和報警處理合并至一個工作流程,有利于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習慣,減少工作人員的人因失誤。在查詢系統各區域事件后,要求工作人員應用統計分析法,對事件類型進行統計,并進行對比分析以達到精細化管理要求。在登記檢查情況時,應用精細化管理理念,制定了詳細臺賬記錄表,臺賬記錄表如表1所示。在臺賬記錄表中將主要的信息和操作均已列出,并要求工作者將當前信息和操作在表中寫明,同時預留了備注欄,工作者可以將自己認為需要說明的情況登記,最后需要對當前狀況進行評價,并留下工作者姓名,以便日后調查分析。松脫部件臺賬記錄表放置在系統的機柜中,工作人員在完成工作后,立即進行登記??焖賵缶憫簽榱丝s短報警響應時間,技術部門開展精細化管理,為操縱員制定快速報警響應流程,報警響應流程如圖2所示。在流程中,應用明確分工和流程化理念,操縱員只需關注技術部門要求操縱員關注的區域即可,不需要關注全部區域信息。操縱員按照流程響應,記錄技術部門要求其提供相關信息,不需要做任何分析,所有分析工作將由技術部門來執行。在報警分析處理后,應用案例分析法,要求系統管理者進行案例分析,將報警的相關數據和分析結果,與典型報警特點進行對比,歸類存檔。通過長期的案例分析,系統的報警特點就逐步顯現,處理經驗就將逐漸豐富,應對手段日趨成熟。
應用效果
1.分步教學法的應用及其步驟分析
學生需要以教師的具體要求為基礎,帶有創造性的進行實踐設計與訓練(此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發揮輔助操作只能);最后,教師需要選取學生練習當中的典型案例(可包括成功的案例、以及失敗案例),對這部分案例進行單獨分析(可采取的分析方法包括學生自述、學生互評、教師講評等方法)。
通過在人物形象設計過程中,對分布教學法的合理應用,能夠更加關注的接受能力較慢學生的知識吸收情況,使學生均能夠通過自身的能力,完成同等難度的人物形象設計任務。
2.案例分析法的應用及其步驟分析
在人物形象設計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應用案例分析教學方法的方式,使學生對于人物形象設計課程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更大的激發,同時,此種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在人物形象設計過程當中的創新性能力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在人物形象教學課程當中,教授一些典型、成功的人物形象設計案例。
以眼妝課程為例,教師可以收集整理時下流行趨勢引導下,比較典型的眼妝設計圖案,分析設計方案與人物整體造型之間的關系,從而是學生能夠著眼于人物特點,以此為中心的開展形象設計工作。同時,在案例分析法的作用之下,學生需要完成教師所規定的操作任務,并將此環節中學生所表現出的操作任務完成程度、完成質量等指標作為學生綜合成績考核過程中的關鍵評估指標。
3.多媒體教學法的應用及其步驟分析
在人物形象設計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善于應用各類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需要采取電子教案與多媒體課件資源充分結合的教學方式。除向學生闡述形象設計的操作要點以外,還應當盡量通過視頻展示的方式,將形象設計中具體的操作步驟以及要點呈現在學生面前。借助于此種方式,使學生能夠對人物形象設計的全過程有一個充分的認知,同時,也可實現對學生人物形象設計過程中,創造性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結束語
當前存在于高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高校人物形象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度較大,大多另行擇業,真正從事該專業的人才數量比較有限;另一方面,整個社會范圍內對于人物形象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極大,且多以創造性、復合性人才為主。
關鍵詞 : 刑事訴訟法 特點 課堂教學 目標 方法
刑事訴訟法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是高等學校法學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和必修課程,其在整個教學計劃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本課程的教學,應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并根據其特點和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重點突出,精講多練,方法多樣,粗細有別。
一、刑事訴訟法學科的自身特點
刑事訴訟法是研究刑事訴訟程序的法律學科,其教學除了象其他法學學科一樣具有一定的理論性之外,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另外,刑事訴訟法屬于程序法,涉及到的是程序上的法律關系,而不象刑法、民法等涉及的是實體上的法律關系。但也正是由于此點,使得對刑事訴訟法的學習看似簡單,實際上相對于實體法來講更具有抽象性。特別是對于本科學生從中學直接到大學,缺乏社會閱歷和經驗,對訴訟程序更是缺乏直觀性的認識,對刑事訴訟法的理解往往不如對刑法、民法等實體部門法理解的好。在對刑事訴訟法的教學和學習中,該學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不容忽視。由于刑事訴訟法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對犯罪如何追訴,其關乎著基本人權問題,所以,立法和司法都對刑事訴訟的程序進行了繁雜和精密的設計。這就導致了有關刑事訴訟的法律規定不只局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典中,還有大量的規定以最高法和最高檢司法解釋的形式存在,甚至司法解釋的內容已經超過了刑事訴訟法典本身。因此,在刑事訴訟法的教學和學習中就不能只關注刑事訴訟法典,更多的還是要看司法解釋。由于涉及規定眾多,又很分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刑事訴訟法進行教學和學習的難度。
二、刑事訴訟法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
針對刑事訴訟法學科的自身特點,對于法學本科生刑事訴訟法的課堂教學主要是要達到以下目標:
(一)使學生掌握和了解刑事訴訟法基本理論,提高學生法學理論素養
刑事訴訟法課堂教學以刑事訴訟法典及刑事訴訟法學相關理論作為該門課程教學的最基本的內容。通過對訴訟基本理論的講授,既可以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具體訴訟制度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學理論素養。與此同時,還可以有選擇性地講授教材提及的國外刑事訴訟基本理論和原則,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擴大視野。
(二)以素質教育為主,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使學生熟練掌握刑事訴訟具體制度和程序。刑事訴訟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務性,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既要有基本原理的提示和講解,更要有案例分析和討論。在刑事訴訟法的課堂教學中,只有走一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法條與案例相結合的道路,才能有效提高學生運用所學律知識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三)把刑事訴訟法教學和學生的就業、考研聯系起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現今的司法考試、刑訴法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甚至還有公務員考試,都會考察刑事訴訟法。對于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在其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因此,刑事訴訟法授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按照司法考試的要求,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答題能力。特別是對于司法考試考察法條細致的特點,在教學中要使學生關注知識的細節,關注法條的細微差別,使學生養成一個認真細致、嚴謹的做事習慣。當然,這樣進行教學也對刑事訴訟法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研習教材,還要研究歷年來司
法考試刑事訴訟法試題。對于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由于其對刑事訴訟法的考察偏重于理論,所以刑事訴訟法授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講授法條,分析案例,還要有選擇性地教授國內外的訴訟理論,介紹專業前沿問題。至于公務員考試,由于其對刑事訴訟法的考察比較簡單,而且刑事訴訟法在其中所占比例通常很小,因此,對于涉及刑事訴訟法的有關公務員考試試題,授課教師只進行簡要提示即可。
三、刑事訴訟法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
(一)講授法
講授法可以說是所有法學學科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于刑事訴訟法教學亦是如此。講授法有其自身的優點,比如法律知識的傳授、法律思維方式的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是依靠講授法完成的。但講授法也存在弊端,就是容易使課堂教學演變成“填鴨式”或者“滿堂灌”式的教學。所以,刑事訴訟法授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是自己單純地講授,要經常啟發學生的思維,進行適當地提問。這樣才能避免“填鴨式”、“滿堂灌”式的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理論學習不枯燥。
(二)案例分析法
所謂案例分析法,簡單的說就是一種舉出案例,讓學生運用法學專業知識進行分析的教學的方法。在刑事訴訟法教學中,運用案例分析法,一方面可以克服傳統的講授法易帶來的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思維不活躍等現象;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的法學教育是第一學歷教育,所以學生在學習中主要學習的還是一些基礎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制度,而采用案例分析法,在教學中進行案例的穿插教學,則可以有效增進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在刑事訴訟法的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畢業后也能迅速適應司法實踐中的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所以案例分析法在刑事訴訟法教學中的運用不同于在刑法、民法等實體法教學中的運用。最重要的區別體現在,刑事訴訟法的案例分析往往采用的是辨析程序對錯、尋找程序錯誤的形式,其通常不會涉及到對實體法律關系的分析。
(三)比較法
比較法是指通過對比、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一種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在刑事訴訟法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比較就是對我國的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法進行的橫向比較。因為三大訴訟法都是程序法,在一些基本原則、具體制度和程序上具有相同、相通性。所以,在法學的部門法體系中,刑事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最具可比性。此外,還經常運用比較法教學的,就是以96年刑事訴訟法修訂為界,對新、舊刑事訴訟法進行的比較。至于中外刑事訴訟法的比較,由于受限于國外刑事訴訟法課程的開設時間,所以,此類比較在中國刑事訴訟法的教學中并不經常用到。
(四)圖表法
圖表法是將教材有關知識經過整理、總結,制成各種圖表,用于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此種方法在刑事訴訟法課堂教學中,主要運用于對具體制度的講授。如,對刑事訴訟的期間進行總結時,為了方便學生記憶,也常采用此方法。
參考文獻
關鍵詞:SPOC;“管理溝通”;教學模式
隨著經濟建設的需求,學者們指出當前課堂教學模式急需改革,必須把握管理類課程特點,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但缺乏有影響力的探究成果,更沒有SPOC模式的探究。本文將以“管理溝通”為例,探討其SPOC的教學模式。
一、國內外SPOC研究現狀
1.國外SPOC研究現狀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的簡稱。
國外有幾個著名的SPOC研究案例:①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SPOC實驗及推廣;②2013年,哈佛大學對三門課程進行了SPOC實驗;③麻省理工學院的MOOC課程進行SPOC實驗;④“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全球校園”的微型SPOC實驗。
2. 國內 SPOC研究現狀
MOOC熱潮才剛在國內高校鋪開,比較著名的是康葉欽對SPOC做了詳盡的跟蹤研究和深入評價。
3. SPOC的意義
SPOC被稱為在線教育的新時代,它彌補了MOOC的不足,常常僅僅把MOOC作為學習的視頻材料,然后對其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促進學習者思考、挑戰、內化以至產生新知識。
二、“管理溝通”課程特點和教學現狀
1. 課程內容和特點
“管理溝通”具有管理類課程的本質特征:科學和藝術的綜合體。它從實踐中產生的,它不僅是對物質的管理,還受社會、文化、宗教等軟因素以及人本身的影響。
2.教學現狀及主要問題
“管理溝通”在我國是一門正在推廣的課程,教學現狀及主要問題表現為:①本土管理溝通案例缺乏;②傳統管理類課程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不適合本門課程;③期末一考制度不能正確檢驗學生的收獲。
三、“管理溝通”SPOC教學模式設計
1. SPOC教學模式主要內容
(1)教學形式設計:教學采用實體課堂教學為主,主要完成案例分析、課堂答疑、知識點總結、學生情景操練、課堂測試等內容;采用大學城空間教學為輔,包括學生案例的提交、課后作業布置與提交、視頻學習、課堂測試成績公布、學習和練習素材分發與下載、線上交流和學習等。
(2)課前設計:①學生參與備課并將案例上傳至空間;②將教師已有的MOOC視頻上傳至空間。
(3)課堂設計:學生在課堂上唱主角。學生在課前已經觀看了MOOC視頻和學生的案例,實體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已經吸收了哪些知識、哪些還沒有被吸收,在課上與學生一起處理作業或其他任務。
(4)評估設計:網絡平臺共享多種測試成果,激勵學生做得更好更完美。本項目以多個主題的階段性學習和展示的結果的總和作為期中成績的評定,包括演講錄像(10%)、辯論(10%)、談判(10%)、宣傳小冊子(10%)、商務報告(15%),再加上前面提到的三個案例的選?。?5%)和平時出勤(10%),期末還需撰寫對這門課程的感想和收獲以及建議(20%)。
2. 研究方法設計
(1)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管理類課程用得最多的方法。這里的案例分析法更多地是指在實驗過程中每班特別選取5個學生作為案例分析對象給予特別的關注。
(2)觀察法。由于過程考核貫穿始終,因此,觀察法在本實驗里將會最多用到。
(3)單組實驗法。對于一些需要小組討論的主題,每班學生會被分成 8組,每組4~5人。
(4)問卷調查、訪談。問卷調查主要了解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從而改進,從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三個維度對8個小項進行調查。
四、SPOC教學模式實施評價
當今網絡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已經大于其他任何一種方式,中國學生沉迷網絡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堵不如疏,SPOC教學模式的方方面面的設計運用到學生喜歡的網絡來完成,互聯網資源的豐富、共享性和網絡的吸引力都能保證本課程設計的實施可行性極強。
總之,以互聯網絡為平臺,建立SPOC型混合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翻轉”傳統課堂學生的角色和任務,以符合我國管理類課程特點和要求,能切實提高學生商務和管理溝通能力,豐富我國“管理溝通”和其他管理類課程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蔣建武.從MOOC到SPOC ――基于大學城空間的教學實踐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