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26: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合同管理規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具體風險點描述
(1)向客戶指定系統內單位或利益關系人單位承攬設計、施工。(2)在供電方案制定、審核等環節“吃拿卡要”。(3)外部工程招標采購及工程分包不規范。(4)未按規定時間完成受理、方案審核、驗收送電。
1.2防控措施
依據《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國家電網公司“三個十條”》和《國家電網公司業擴報裝管理規則》等相關制度,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1)嚴格執行落實“三不指定”各項工作要求。①公示業擴報裝服務流程、收費標準、合格施工及設計單位名錄等信息;②加強宣傳,轉變思想觀念,適應售電市場改革的新形勢;③對相關問題責任人嚴肅問責。(2)依據公司業擴供電方案編制有關規定和技術標準要求,根據現場勘察結果、電網規劃、用電需求及當地供電條件等因素,經過技術經濟比較、與客戶協商一致后,擬定供電方案。供電方案變更,應嚴格履行審批程序。(3)嚴格按照國家、行業技術標準和公司規定,組織開展竣工驗收工作,一次性出具書面整改意見,幫助客戶落實整改措施,嚴禁執行差別化驗收標準。整改完畢并經驗收合格后,在規定時限內完成送電。
2客戶工程項目方案制定、工程驗收等環節,涉嫌“吃拿卡要”
2.1具體風險點描述
(1)多頭受理、業擴報裝流程各環節間缺乏有效監督制約。(2)供電方案制定不合理或隨意變更。(3)利用他人戶號為客戶辦理新裝用電業務。(4)泄露客戶用電工程相關信息。(5)放寬或提高驗收標準,未組織竣工驗收或驗收不合格就送電。(6)附加協議與供用電合同相關條款沖突。
2.2防控措施
依據《國家電網公司業擴報裝管理規則》《國家電網公司供用電合同管理細則》《員工服務“十個不準”》和《國家電網公司關于印發〈進一步精簡業擴手續、提高辦電效率的工作意見〉的通知》等相關制度,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1)受理階段,嚴格客戶房屋或土地使用證明、身份證明、產權證明等資料審查,杜絕多頭受理情況。(2)嚴格依據公司業擴供電方案編制有關規定和技術標準要求,根據現場勘察結果、當地供電條件等因素,經過技術經濟比較、與客戶協商一致后,擬定供電方案。供電方案變更,應履行審批程序。(3)加大營配貫通數據運用,利用SG186后臺數據庫稽查和信息化手段,清理冗余數據,逐步消除“有戶無表、有表無戶”現象。(4)加強內部管理,規范工作行為,對泄露客戶個人信息及商業秘密的單位、個人實行責任追究。(5)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開展竣工驗收。①竣工檢驗時,應按照國家、電力行業標準、規程和客戶竣工報驗資料,對受電工程進行全面檢驗。對于發現缺陷的,應以受電工程竣工檢驗意見單形式一次性告知客戶,復驗合格后方可接電。②驗收重點項目應為:線路架設或電纜敷設;高、低壓盤(柜)及二次接線檢驗;繼電保護裝置及其定值;配電室建設及接地檢驗;變壓器及開關試驗;環網柜、電纜分支箱檢驗;中間檢查記錄;電力設備入網交接試驗記錄;運行規章制度及入網工作人員資質檢驗;安全措施檢驗等。(6)嚴格按權限及要求擬定供用電合同,嚴格執行審批和會簽程序。
3臨時用電辦理不合規
3.1具體風險點描述
(1)不按規定收取、退還臨時接電費或違約金。(2)違規延長臨時用電期限。(3)不按規定裝設電能計量裝置。
3.2防控措施
關鍵詞:公司內部制度;法律制度;銜接互動
中圖分類號:D922.291.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6116(2012)03-0099--06
一、對傳統民間法與國家法二元結構論的突破
所謂公司內部制度,是指公司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行業特點,在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指引下,以規范化制度文本的形式確認和調整公司內部關系,是公司內部適用的各種規范性文件的總和。公司內部制度建置好比是“公司立法”行為,即以成文化形式針對內部“人”和“事”的建規立制,確立穩定而普遍的行為依循之準則,從而形成一定的“規范秩序”,實現公司的規則之治。公司的這些制度規范具有強制性,員工應當尊重和遵守它們,違反規則的行為會導致懲罰性后果。西方法律多元化學者認為,如果說強制性規則的存在意味著一種“法律秩序”的存在的話,那么企業中就當然存在著這種秩序。作為一個社團性組織,企業的存續和運營必然要求其為自身創設具有強制性的、所屬人員一體遵循的規則,用以判定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違法”的。如此就形成了企業內部的“法律秩序”,每一個企業也就成為一片擁有真實“法律秩序”的領地。這種觀點的價值在于,它指明了公司內部制度同國家法一樣但卻在不同的層面上,發揮著規則化治理和型構社會秩序的功能。事實上,它們不僅僅具有規則的效力,而且各國法院一般都承認合法制定的公司內部制度可以成為司法辦案的依據,為法院所采信,決定個人的權利和義務。但不能就此認定它們為法,因為法與非法之間應當有明確的界限,并非所有成文規則都具有國家強制力而可稱之為法,也并非可以作為司法辦案依據的就都是法,在法律缺失時,政策、習慣、道德也可以作為司法依據,但它們顯然不是法。這里所謂的“法律秩序”只是一種比喻用法。公司內部制度是一種民間社會規范,是城市生活中的商事自治規則。
作為民間社會規范,公司內部制度同國家法的關系突破了傳統民間規范與國家法的二元結構,呈現出各自獨立而又互相聯動的上下位階規則系統的新范式。公司內部制度同傳統民間社會規范相比有諸多不同特征,比如它產生于陌生人社會而不是熟人社會,它是一種制度設計而不是自然生長形成,它表現為系統化的成文規則而非不成文規則等等。但最具有現實意義的一個區別在于它同國家法形成銜接關系而不是沖突關系,盡管現實中存在對法律的規避甚至背離,但銜接與協調是其必然的主導關系。中外學者的諸多研究都表明,傳統民間社會規范常常游離于國家法之外,甚至經常呈現緊張乃至沖突關系,原因就在于傳統民間社會規范的形成是獨立于國家法的一個自然過程,因此沖突在所難免。而現代公司的內部制度已然深深地嵌入了法制的框架之中,是在法律許可下的一種制度建設,在內容和程序上要受到法的指引。
公司內部制度相對于國家法而言,既具有嚴格的從屬性,又具有廣泛的自主性,這是由公司內部制度既要受到法律調控這一法治原則、又必須自主調處內部關系這一公司自治原則所共同決定的。其中,從屬性是首要的,如果違背法的規定將直接導致公司內部制度的無效;自主性是必要的,否則公司將喪失存在的商業價值。澳大利亞學者艾蘭(carleton K.A11en)曾提出作為附屬立法一種形式的自治立法說,很好地說明了這種雙重特性。他認為社會中還有大量的法人,它們存在于政府系統之外,并被授予了為自身制定細則的權力,這就是附屬立法的另一種形式自治立法。這些法人制定的規則具有明顯的自治性,因為它們僅直接對特定法人成員產生效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規則需嚴格地受制于司法審查。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股份公司的章程。
這里的從屬性,是指國家法對公司建立內部制度授予創設權或者作出強制性約束,違犯相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輕則導致制度因違法而無效,重則公司可能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實際上,公司面臨的制度規范由內外兩個方面構成——制度環境和制度安排。制度環境是公司的外部制度,是指社會存在的、用以調控生產生活和利益關系的規則體系及其結構,包括基本的政治、社會和法律規則。制度安排是公司的內部制度,是在特定領域內約束人們行為的一組規則,是公司自身的制度選擇,它至少應當具備兩大目標:一是提供一種結構,二是提供一種機制,制度的規范結構和規則機制共同構成制度的形式和實質。在法治社會中,公司的外部制度環境主要是法制環境,公司的內部制度安排是在法制的許可和指引下展開的,兩者應當協調互動,共同構成規范公司活動的制度保障?!叭绻f體現市場經濟要求的法律制度是市場經濟主體走出自身而參與市場經濟時所須遵照實施的基本規則,那么,企業自身的那些使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具體化的制度規范,則是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在進入市場經濟領域之前所應遵循的初始化的制度規范,和企業在走出市場經濟領域之后而修繕自身時所應接受的規制?!?/p>
這里的自主性,是指在守法遵規的前提下,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意志、理念和判斷不受干涉地進行制度建設和創新。公司自主“立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法人自治精神的基本體現。法治經濟尊重私域社會中主體合法的自由意志,保護私權利的自主行使不受非法干涉,遵循任何私權若非法律特別禁止即可為的原則。作為市場主體的公司應當也必須享有充分的自主經營權,其中包括自主制定內部制度的權利,只要法律沒有明文禁止或者作出規定,公司就可以自行進行制度建置甚至制度創新。
當然,公司不同類別或者不同職能部門的制度建設所受到的法律規制的力度是不同的,這取決于該事項可能對于市場和社會產生的影響程度。在公司某些領域,法律的強制性規范較多,法律精神側重對公司的監管;在有些領域,法律規范以任意性為主,法律精神在于為公司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法律服務。若根據兩者聯系的程度不同,大致可以分為緊密型、適度性和松散型三種銜接模式。
二、公司內部制度與法的緊密型銜接
在法人治理和人力資源領域,銜接關系是第一位的,因為前者涉及公司的權益分配與制衡,從而影響到市場生態環境;后者涉及人的基本權利,因此公司內部制度安排面臨從緊的外部制度環境。
(一)法人治理制度
作為公司內部制度的“憲法部門”,法人治理制度與法發生最為緊密和直接的關聯。就像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問題,憲法部門是法的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的部門法一樣,法人治理制度也規定了公司的根本問題,即組織結構問題,其核心在于設計公司的利益制衡機制,即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之間責、權、利的分配與構成,從而確保公司經營處于正確的軌道上,成為公司權益分配的依據和經營管理的基礎。因而法人治理制度居于公司內部制度體系中的基礎地位。然而,公司對治理制度的內容是不可以隨意規定的,因為它們的內容將影響市場主體的地位、性質、交易安全和內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分配,因此國家各層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對此多有規定。實際上,國家法與公司制度的銜接最初也產生于公司治理領域特別是公司章程。
現代公司治理制度的宏觀框架應以本國公司法的規定為主要依據。公司法以強制性規范規定公司基本的機構設置及其權限劃分。比如,公司章程是公司中的憲法,為各種治理規則之首,各國公司法都規定了公司章程中的必要記載事項,公司章程不得通過約定排除或變更這些規定。我國對于上市公司的章程有更為嚴格的規范,如《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備條款》等規章,對章程內容的框架設計做出專門指導。在章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我國《公司法》、德國《股份法》、美國《示范公司法》等都提出基本要求,公司章程需要確認和細化這些法定內容。當然,還有大量的其他治理制度,如公司治理準則、股東大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獨立董事制度、董事會秘書工作制度、監事會議事規則、總經理工作制度、投資者關系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我國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對此都有各種專項規定。
(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由于涉及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如人身權、勞動權、社會保障權等,因而公司在勞動關系和勞動條件等主要方面受到較為嚴格的法律制度約束。在法治社會,人力資源制度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它作為生產要素的規則化表現上,也體現在它具有重大的法治意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自經濟大蕭條后,政府開始放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并通過法律手段對公司行為進行引導和監管。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公司內部率先受到法律規制的就是人力資源管理。因為勞動關系不僅是公司和商業的問題,也是民生和社會問題;不僅關系到國家經濟的發展,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文明。如今世界各國對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都非常關注,尤其是在英美和歐陸的福利化國家,非常注重對公平就業、雇員的權利、薪酬福利、辭退限制、職業安全與衛生、退休金管理、社會保障以及其他勞動關系、勞動條件問題給予立法和司法保護。比如,就勞動關系而言,各國勞動法從企業勞動制度的建設義務、建立程序、備案或申報制度、勞動者周知義務等方面對人事管理制度予以直接規制,同時通過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的內容對公司制度的內容進行確認從而形成契約化的間接規制。如今,是否能夠在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形成合理、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已經成為檢驗政府和政黨執政能力的基本標準之一。
盡管經過20世紀后半葉以來的不斷發展,發達國家在勞動就業方面的法律制度已經較為完善,但是國家法畢竟是解決社會一般問題的具有普遍性和穩定性的規則,法律法規對勞動者的保護措施必須經由企業這個媒介予以有效實施才能實現,紙面上的法必須經由企業轉化為現實中的更具操作性和針對性的規則才能產生實效。因此,公司人力資源制度承擔著高度的法治化要求,公司必須嚴格根據相關規范性法律文件和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規則文本,把國家的法律原則具體化為合法用工和保護員工的日常管理規則。以我國為例,任何公司制定人力資源方面的制度,都需要熟知八個方面的法律依據,包括勞動就業、勞動合同、勞動報酬、工作時間與休假、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勞動安全、社會保險??梢?,公司能否合法合理地制定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不僅關系到公司的人力資本效用,也關系到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有效實施,勞動爭議的有效解決,進而關系到員工和公司合法利益的實現,經濟和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三、公司內部制度與法的適度型銜接
財務領域和生產領域涉及金融安全和民生安全,公司相關制度既有同國家法對接的一面,又有較大的自主空間。法律對企業內部制度的指引主要在于設定業務標準,比如會計標準、質量標準、內控標準等,對于如何具體實施和運作,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自主地進行制度安排。
(一)財務會計管理制度
公司財務會計處理原本屬于自主經營的內部管理事務,公司如何具體操作則與法無涉。但是會計實務的多樣化不可避免地導致公司財務信息的混亂,會計師聽命于公司管理層而在賬面上調整資本價值的事例屢見不鮮,因此法律的介入成為必要。這一轉變同樣始于西方世界的經濟大蕭條之后。松散混亂的財務會計實務、虛假的會計信息被認為是導致30年代美國資本市場崩潰和經濟大蕭條的原因之一。經濟危機爆發后,紐約證券交易所對當時企業會計事務中的一系列弊端提出了激烈的批評。為了平息社會各界對會計職業界的不滿,穩定市場秩序,國會于1934年頒布了《證券交易法》,整肅公司的會計行為。該法賦予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制定有關會計規劃的權利。實踐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制定權授予了職業團體,由它們制定會計準則。由此,英美法系國家逐步形成了在國家法認可和支持的條件下由職業團體或民間機構制定并會計規范的做法。在大陸法系國家,則主要通過立法來規定企業財務會計的行為規范。
在當代商界,“財務指標成為法律確認的監管標準”。這是由于企業生產經營的社會化聯系日益廣泛,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的金融秩序;也由于企業的會計操作直接決定了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否,財務會計活動記錄往往是國家征稅的依據,同時它又直接涉及不參與企業管理的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還由于企業之間也需要運用相同的會計語言進行經濟交流。因此,會計制度不僅僅是公司內部事務,更是必須由政府加以規范、指引和管理的目標和對象,國家有必要對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提出基本的業務準則。各國企業,在建立財務會計管理制度體系時,都需要遵循大量的法律、法規,做到財務會計合規操作,否則企業將受到處罰,至少也會在解決糾紛的司法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跨國企業、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國際交往等需求日益增多,國家在制定企業財務會計規則時還必須考慮同國際慣例的接軌。
公司財務會計職能部門的業務可以分為財務和會計兩大塊,兩者在性質上有所不同,所以與國家法的銜接程度也不同。財務屬于公司理財行為,只要不違反國家金融法的規定,公司可以在相當大程度上自主地制定財務管理制度。會計側重記錄功能,其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監督,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賬”,法律監管趨于嚴格,各國公司在建立會計管理制度時都需要遵循大量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做到合規操作,否則將受到處罰,至少也會在解決糾紛的司法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我國《公司法》設有專章“公司財務、會計”,規定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方面的一般原則;《會計法》對企業提出了建立會計內部監督制度及其應當符合的法定要求,此外還有一系列財政部的非常細化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需要公司遵守。
(二)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管理制度
這原本也屬于公司自主管理事項,如何管理、用什么樣的標準管理,取決于市場競爭環境、公司的長遠發展目標和商業倫理道德。但是隨著生產過程越來越關乎工人的人身安全,產品質量越來越關乎公眾安全健康,隨著資本利益同公眾利益之間出現矛盾并且不斷激化,進而演變為社會公共問題,各國開始致力于尋求如何以最佳方式發揮政府在產品質量監管中的作用。毫無疑問,市場機制和法治模式是最有效的途徑。20世紀后半葉以來,各國對企業生產和產品質量的立法規制蔚然成風,多數國家制定了全面的法制體系和標準來規范企業的生產,國際行業組織制定的ISO系列質量認證體系也獲得了多國法律認可。國家通過引導和監督企業建立健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流程,從源頭上確保產品符合基本質量要求。
國家法對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的調整范圍,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是,為企業提供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要求的原則性框架和基本指向。在國家法這個框架之中應當填充什么樣的具體制度,由企業根據自己生產和產品的特點自行設計和執行。二是,從給企業設定法律責任的角度提高企業違法成本,促使企業運用包括制度化管理的手段來保障產品質量,履行社會責任。
由于生產和產品質量管理涉及多方面問題,制定這部分的管理制度也需要細分為幾個方面,才能形成健全、完善的生產和產品管理制度體系。在這些方面中,有些同國家法的銜接要求不突出,比如生產部門的組織和權責規則不存在法律依據問題,物料采購管理方面的規則一般應重點注意《招標投標法》,倉儲和物流管理一般應重點注意《消防法》。而另些則由于其關涉基本人身權利,或者具有外部效應,與社會群體利益有關,因此國家法不僅提出公司應當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而且對公司制度可能涉及的內容還提出具體的法定要求,公司必須在全面了解國家法的規定的前提下,建立相關管理制度。比如,在安全生產和生產設備管理方面,公司應注意《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產品質量管理方面,公司管理制度應當符合《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標準化法》及其配套的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
四、公司內部制度與法的松散型銜接
市場營銷、技術研發、行政總務等領域主要屬于企業自主經營、自主創新的范圍,只要企業遵守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和社會公共秩序的相關法,就可以極大地享有自主進行制度安排的權利,外部制度環境較為寬松。
(一)市場和營銷管理制度
這部分管理內容一般分為市場、銷售和售后服務三大方面,是公司直接參與自由競爭的市場行為,在不擾亂市場競爭秩序、不侵犯公眾權益的前提下,國家法原則上不進行過多干預。企業在制定相關管理制度時,只需注意不同《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法律相抵觸即可。當然,對于特殊產品,國家法會有特別規定。比如在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為了保護嬰幼兒的身心健康,促進母乳喂養,國際有關組織和我國都了規范性文件,禁止企業進行有礙母乳喂養的市場營銷行為。經營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企業,在制定市場推廣和銷售管理相關規則時,不得違反1981年第34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WHO Code),我國已經成為守則的簽署國;不得違反我國《食品廣告暫行規定》(1998)和《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1995)。此外,中國廣告協會2008年的《奶粉廣告自律規則》,也是相關企業應當自覺遵守的行業規則。
(二)技術與研發管理制度
高科技企業通常都設立獨立的技術和研發部門,一般公司則可以獨立設置也可以在生產部門下設技術和研發機構。如何組織和進行技術研發工作,是公司自主創新問題,法律的任務在于對知識產權進行合理保護,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公司在這一領域制定的管理制度,應當重在管理和激勵,并且不違背《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
(三)行政和總務管理制度
這部分管理事項比較繁雜,相關的規則文本也很多,比如辦公室管理規則、公文處理規則、會議管理規則、檔案管理規則、車輛管理規則、辦公用品管理規則、保密管理規則、安全保衛管理規則、消防安全管理規則等無以盡數。由于這部分內容主要屬于公司自主的行政管理事項,國家法無須干涉,公司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可以自主決定本公司的內部行政管理制度。當然,仍然有一些法律需要公司引為注意。比如在制定檔案管理規則時,需要了解我國《檔案法》(1996年修改)和行政法規《檔案法實施辦法》(1999年修改)的規定。
房地產開發商從有投資意向開始至項目建設完畢出售或出租并實施全壽命周期的物業管理,大都遵循一個合乎邏輯和開發規律的程序。一般來說,開發項目的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即投資決策分析、前期工作、建設階段和租售與資產管理階段[1]。商品住宅開發設計管理階段與住宅項目開發流程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一、商品住宅設計管理的內容及流程
目前我國商品住宅設計管理的工作內容主要有如下十三項具體內容。1,管理研發。制定設計管理規則和程序,制定工作標準及圖紙審查標準,圖紙管理及原始資料存檔的流程,外部合作伙伴的儲備工作。2,技術研發。探討產品組成,產品檔次及相應的規劃設計要素和配置,探討新設備和建材的選用,探討符合公司要求的人性化的設計細節,對已開發項目進行技術總結。3,合作單位的協調管理。設計顧問的遴選工作,監督顧問履行合約及階段付款的操作。4,全程規劃設計管理。協調組織顧問公司的工作,建立組織顧問例會制度及技術例會制度,全程跟蹤,解決和協調規劃設計階段的技術問題,圖紙的審查、設計變更管理。5,工程管理服務。制定設計進度,符合工程進度計劃并監督執行情況,協助完成招投標技術標工作,協助確保產品質量,現場設計交底及驗收配合,解決工地現場問題,提供設計變更信息,協助竣工資料的編制和經驗總結。6,采購咨詢及招投標配合服務。確定采購標準與招投標過程,配合顧問準備技術標,參與答疑,撰寫評標報告。7,市場及銷售咨詢服務。提供銷售合同所需的圖紙和面積預測,提供設計變更信息,配合銷售培訓的相關工作,配合銷售圖冊的相關工作。8,配套報審服務:協助督導設計院,提供相關圖紙,協助征詢工作。9,在項目開發過程中,確認技術要求、進行可行性研究、方案審查、圖紙會審。10,收集和提供項目工程設計參數與要求,負責委托工程設計,收集與管理設計單位資料。11,提出合理先進的建筑設計方案、應用先進的建筑技術及材料,收集與匯總技術資料。12,對設計單位提供的擴初設計及施工圖紙進行審查,并組織圖紙會審或技術交底以確保設計之可行性及實用性,并符合有關法規的要求。13,編制和完善公司內部設計標準程序文本以提高公司效率和服務質量水平,及時通報項目管理中涉及共性的設計經驗以提高整體設計管理水平。
二、房地產公司設計管理與設計單位設計管理之間的比較研究
房地產公司的項目管理是使用各種管理手段,通過對項目各項活動所展開的管理工作而為實現項目目標的管理活動。房地產公司設計管理的任務是通過將項目經營計劃和產品定位、將設計任務有效傳達到設計單位,并對多家設計單位進行協調和管控,完成設計技術文件并移交到相關部門,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設計單位的項目管理是以單一項目為考核評價單位,設計單位的設計管理的任務是為了完成設計技術工作任務而進行的單位內部管理協調工作。設計單位設計管理者的目的是按時以及在預算內完成項目,并且該項目可達到滿足委托人需要的質量標準。
房地產公司設計管理者工作的范圍不僅包括對圖紙設計質量和進度的把控,更多的從企業內部需求、從成本和市場、多家合作設計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上對設計單位的設計管理者起到管控作用。同時在企業內部各開發環節中起到溝通和銜接的作用,確保所開發項目按時竣工并交付使用。設計單位設計管理的范圍僅限于本單位設計人員、設計成果和甲方對項目的成本、進度、質量、人力等要求,設計管理的重點則是質量和進度管理。
房地產公司設計進度管理服從于整個項目經營計劃目標,需要把控所有合作設計單位的設計進展情況。房地產公司的設計管理進度目標通常是合作設計單位制定設計進度的基礎,設計單位設計進度管理上更多的關注于完成圖紙設計過程中,本設計單位各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協調和進度安排。
房地產公司設計質量要把握所有合作設計單位的設計成果,不僅高質量完成合約范圍的技術任務,還要確保各合作單位技術成果的準確銜接,通過多家設計單位圓滿完成整個項目開發的所有設計工作。設計單位的設計質量管理僅限于本設計單位任務范圍內或與甲方簽訂合約中所涉及到的業務范圍,更多的關注每個專業的技術細節,確保技術文件的準確性。
房地產設計管理人員通常被要求具有建筑設計或工程設計等相關專業背景,能夠順利將房地產開發公司的營銷語言轉化為設計任務書并指導設計單位翻譯為形象的工程語言,同時具備成本、市場、工程等綜合專業技術經驗,具備良好的協調能力、創新能力、應變能力, 具備管理知識經驗。設計單位設計管理人員通常被要求是在本行業內具備豐富專業經驗和資歷,能夠綜合解決專業技術問題,協調各專業設計人員,同時作為乙方代表與甲方進行溝通的專業性人才。
三、設計合同管理
設計合同管理就是根據項目設計工作需要,選擇適合的合作設計單位或顧問單位,簽訂設計合同,并依據合同約定的工作內容、工作進度和責權利關系對合作方的設計過程進行管控的過程。
實施全面的合同管理,主要應做好如下工作:
1、提前做好合同管理方案,完善合同內容。2、明確責權劃分。3、在設計合同執行中,加強對進度、質量和成本的把控。4、限制合同轉包或分包。
四、設計進度管理
設計進度管理在地產開發項目中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設計管理人員按照項目設計流程、項目開發周期和設計內容要求等編制設計進度控制計劃,并以此作為設計工作進度控制的目標,對設計工作的全過程進行經常檢查、對照、分析、及時發現實施中的偏差和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調整進度計劃,解決發現或發生的問題,保證設計計劃目標實現的過程。
設計管理人員應在項目前期策劃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根據項目開發總體進度要求、設計的工作量、工程復雜程度,制定項目設計工作計劃。
五、設計質量管理
設計質量管理就是在嚴格遵守技術標準、法律法規基礎上,正確處理和協調技術、成本、資源、設計條件、業主要求等制約因素,使設計成果能夠更好滿足項目所需功能和使用要求,能充分發揮項目投資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地創造出經濟和社會價值。設計質量管理貫穿于概念設計、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深化設計、以及現場施工過程中的產品監控全過程。
設計質量控制的要點如下:
(1) 明確設計質量控制目標。設計管理人員在設計開始前要認真編制好有關的設計指導文件,如設計任務書、設計指引等。設計質量控制目標的具體描述對設計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所以,目標文件的語言必須明確、具體。
(2) 確保審核設計成果時使用的基礎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 引入競爭機制,組織設計招投標,選擇綜合評估后最適合項目的設計單位中標者承擔設計任務。
(4) 設計過程中設計管理人員要進行設計跟蹤,定期審查設計文件[2]。
六、設計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貫穿于整個開發項目的全部過程和每個方面,從項目策劃開始,到項目設計、現場施工、招投標、直至竣工驗收、交付業主使用,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成本管理工作。設計成本管理就是在房地產開發項目的規劃設計各階段,通過制定規劃設計成本管理方案和目標,并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在規劃設計工作中對規劃設計成本管理方案和目標進行實施和控制,以實現節省項目開發建設成本的目的。規劃設計對項目建安成本的影響,在方案和初步設計階段大約為70-80%;施工圖階段大約為10-20%,項目招投標和開工建設階段大約只有10%左右[3] 。
在商品住宅設計成本管理中,由于項目實施過程中眾多復雜的因素,設計成本管理不僅要求在設計階段合理控制造價,更要求在招標過程中,對各單位各部門進行協調共同控制項目造價。
參考文獻
[1]劉洪玉.房地產開發.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工程項目 財務風險 控制
1、成本管理的風險控制與對策
成本管理的風險控制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問題。要規避投資成本管理的風險開發商首先應明確投資成本的構成,要建立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特別是要制訂企業《成本管理制度》,對各成本細項進行全程跟蹤監控。房地產開發企業中投資成本的確定來源于項目可研報告中“投資總成本表”。單項投資成本是限額成本,是指導各單項資金流出的極限標竿。在預測各單項資金流出將突破極限標竿時企業應及時進行分析評估,建安工程成本控制與對策:建安工程成本是許多開發商在實際操作中最難以有效控制的科目。建安成本之所以難控制根本原因有兩點:其一開發商未真正建立起成本管理體系,相應成本管理制度不建全。其二實施成本管理阻力巨大,強大的阻力來自于工程技術人員特別是技術管理人員。質量、工期、成本三要素中質量和工期目標是為大家所認可的,唯獨成本目標在執行中有抗,性究其原因是未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舊國企吃“大鍋飯”思想依然嚴重,本位思想嚴重或有私心作祟,總認為實行成本管理限制了其管理權限,“無權”或“權少”了,說話不算數無威信。于是就以工作效率底、影響工程進度為由繞開或變相繞開甚至不執行成本管理制度,豈不知這樣后果的代價是巨大的,“管理出效益”成為空談。成本管理提倡全員管理,提倡團隊精神,提倡嚴格按照成本管理制度規范化的活動。為此,工程成本管理應引起開發商的高度重視。提倡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工程項目建立起“限額設計、倒逼成本”的指導思想。對頻繁變更工程應重視“價值工程”的應用,應重視與建筑承包商的談判技巧,對建筑承包商“低中標、勤簽證、高結算” 技巧應有充分對策準備。這其中包括“施工合同”條款的研究和預防產生糾紛的措詞。合同管理是許多開發商進行風險管理的“真空”地帶。開發商要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要改變合同一人洽談、一人簽約的危險現象,技術經濟人員、法律顧問應在合同洽談初期介入進行有效的風險控制。
非工程成本中的銷售費用控制,開發商應重點對廣告成本費用和售樓部裝飾費用進行監控。售樓部裝飾內部招標管理,特別是要加強廣告費用使用的管理,就目前社會情況廣告界存在著巨大“黑洞”現象。要解決這個問題,開發商同樣應著眼于管理制度的完善,將銷售費用控制納入成本管理體制中,是否遵守“游戲規則”才是決定管理成敗于否的關鍵所在。
非工程成本中的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控制重點目標應是財務融資計劃的管理,合理的融資計劃應根據項目施工進度進行安排。為此,開發商應高度重視投資資金需求計劃的安排,正確編制項目現金流量表決定了融資計劃是否合理,同時亦體現出資金使用效率和經濟性。成本管理成敗主要是人的因素,只要開發商牢固樹立成本管理思想,義無反顧推行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在投資管理中的風險是可以避免的。
2、公共關系的風險控制與對策
開發商與建筑承包商關系的風險控制對策主要是將此風險控制體系納入成本管理制度中來防范風險。要注意施工單位的投標策略、施工中的索賠策略以及強化現場施工管理。特別是現場施工管理許多開發商認識不足,現場技術力量薄弱甚至于記錄施工日志不完善,不善于運用管理技巧來規避“現場簽證”帶來被索賠的風險。開發商應重視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素質和品德素質,增強技術素質的提高,運用“優勝劣汰”原理強化管理。
開發商與購房者關系危機的風險控制同樣是管理的問題。首先開發商應真正樹立“顧客是上帝,信譽是生命”誠信經營的思想。建立IOS9000系列體系,嚴格按照IOS9000系列的指導思想進行規范經營。開發商控制與購房者關系風險重點應注意“購房協議書”“認購協議書”等條款的措詞上。對協議條款應仔細斟酌,應避免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的協議條款出現。要慎重處理如收取商品房預訂(定)金、保證金等極易引起糾紛的活動。要樹立品牌意識,不斷加強公關人員、銷售人員的素質培養特別是要徹底改變銷售人員只會售房,不會看圖、不會解釋顧客提出的疑問。銷售人員履行告知義務、恰當地解釋和富有感染力的宣傳是樓宇成功銷售制勝的法寶,也是開發商規避公共風險最佳途徑。
開發商與公共媒體關系危機的風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開發商要善于和媒體交朋友,要真誠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開發商要懂得運用公共媒體這個平臺,充分進行社會溝通、展示企業的風彩。開發商運用這個平臺一方面展示了自己,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同、認可,同時也為企業鎖定自己的目標顧客,尋找到發展商機,為準確市場定位奠定了基礎。許多成功的開發商都有這方面的體會。為此,開發商應十分重視與公共媒體的關系。有條件的開發商可以定期與媒體舉辦一些公眾研討活動,研討內容可以涉及如:房地產發展趨勢、建立綠色環保社區、住宅產業革命、住宅需求與發展等社會公眾關心的主題,還可以與媒體舉辦專題的征文比賽、房地產知識競賽等。開發商與公共媒體的良好合作關系是開發商規避與公共媒體關系風險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開發商展示自我宣傳企業形象最好選擇,這種企業形象宣傳效果是任何廣告宣傳無法比擬的。
3、控制策略
通過對上述風險控制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房地產開發企業面臨的風險是多方面的,并且風險的來源大多數是人為的原因。為此,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重視風險控制的同時應注重建立合理的組織架構體系;建立企業戰略發展規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企業發展預測、預警機制;建立良好的協調和制約監督機制同時提高企業營銷策劃、規劃設計、技術創新、工程管理能力。房地產開發企業是完全有能力規避風險、控制風險的。技術管理人員失誤的風險。避免技術管理人員的失誤風險管理者首先著重應對工程技術人員綜合素質考察,專業技術水平、道德品質是關鍵,注重工作能力而不是學歷。對于工程技術人員要專業明確、職責分明。要避免工程技術人員什么都管的管理弊病,特別是從事現場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應十分注重工程項目質量、進度和工程項目的時時監控,不宜分心關注如內部材料采購、施工議標、合同訂立等問題。因為如內部材料采購、施工議標、合同訂立等屬操作性、政策性、專業極強且最容易產生糾紛、產生許多問題、最不易控制的敏感性項目。對于上述敏感性項目管理者應通過制定管理規則、發揮各專業優勢互補以專題論證解決。為此,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考慮組建“技術經濟部”專業進行上述復雜項目及合同的管理。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成本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分析
建筑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就是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所消耗的人力、機械、材料和費用開支進行的監督、指導、協調和限制,除將各項生產費用控制在計劃成本之內外,還應該進一步尋求最大程度的成本節約,確保項目成本目標的實現。要做好建筑施工單位成本管理,就必須做好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工作。
(1)從項目部管理手段的角度出發,就是因為項目部在材料采購、入庫、消耗等各個環節管理混亂,沒有明確的管理制度,造成采購人員在采購過程中有意舞弊,從中牟利,使用人員不能做到節約使用材料,從而造成大量浪費。
(2)項目部人員缺少合同管理能力,在材料購買合同、分包合同等簽訂中,因為合同知識不足,不認真等原因,簽訂條款不合理,項目部處在不利地位。
(3)目前施工企業雖然實行了項目經理負責任,但大多數國有或國有改制的民營企業實際上也沒有真正對項目實行責任成本考核,沒有具體的操作性強的項目經營預算和成本分析。
2.建筑項目成本的管理內容分析
2.1 人工費管理
按照預測單價,分解出人工費,在實施過程中加強管理,防止人工費超出指標。如人工費有節余,可獎勵責任人或責任小組,在做人工費控制的過程中需要做到:配置具用熟練技能的工人;根據施工進度、技術要求合理搭配各工種工人的數量;注意各施工環節的搭配,減少工時浪費;減少零散的用工。
2.2 材料費管理
材料費控制在質量合格的情況下,主要是量和價的控制,材料用量要嚴格把關,不得超數量;材料價應貨比三家,選擇價格低者,不得超出投標材料價格。如價格上漲超出了投標文件規定的“不調整單價的幅度”時,應做好材料價格的原始記錄,保存憑證,通過正常途徑,向業主提出賠償“工程造價增長預留費”;材料費控制應嚴格執行進、出庫制度;進庫要驗收、記賬;出庫要登記數量、用途、領用人。
2.3 機械費管理
機械費的控制上限不得突破投標報價確定的機械費總額,在對機械費進行控制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嚴格執行機械的保養程序,減少不必要的修理費;合理配置機械。根據工程進度需要,配備適當型號的機械,以滿足施工要求;減少油耗,制定機械油耗指標,按照指標要求供給油料;配備技術素質高的機械手,降低人為損壞的幾率。
2.4 現場管理費管理
現場管理費是與工程施工直接相關的成本,貫穿整個施工過程,直到保修期滿為止,現場管理費的控制過程匯總需要做到:做好雨季、冬季施工的準備工作,預防因突然的自然環境的變化而影響施工;嚴格按照施工規范、技術標準、質量要求施工.各個專業應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對于不按照操作規程作業,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由執行責任人負責;防止質量事故發生。質量事故會增加返工費、停工費、返修費、事故處理費等。
3.建筑工程施工項目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2.1 成本管理體系建立
建立完整可行的施工項目成本管理體系,對工程項目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控制。成本管理體系是施工企業建立健全企業管理機制,完善企業組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成本管理體系是企業搞好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基礎。建立成本管理體系的目的是通過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來規定成本管理活動的目的和范圍,企業需要應用價值鏈的思想來分析價值鏈上每項活動的成本驅動因素,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規則和處理流程,同時還要兼顧好預防道德風險和提高效率的關系。
2.2 PDPC的運用
PDPC法是指為完成某個任務或達到某個目標,在制定行動計劃或進行方案設計時,預測可能出現的障礙和結果,并相應地提出多種應變計劃的一種方法。這樣,在計劃執行過程中遇到不利情況時,仍能按第二、第三或其他計劃方案進行,以達到預定的計劃目標。PDPC法概念圖上統籌多路計劃,選擇不同的施工隊使用不同的成本組合完成任務。這樣通過尋找新的、更好的、更省的、效益更高的技術方案,達到優化方案,降低成本的目的。利用PDPC法,從全局和整體掌握系統狀態以做出全面判斷,按時間順序掌握系統的進展情況。在施工項目成本管理中,用PDPC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恰當地提出所有可能的手段或措施,在實施過程中碰到困難時,迅速采取相應對策。
2.3 成本控制與沖突處理
沖突是指人們由于某種抵觸或對立狀況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異。沖突與差異是否真實存在沒有關系。只要人們感覺到差異的存在,則沖突狀態就存在,施工計劃在執行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管理沖突。采取切實有效的策略解決沖突。當沖突過于激烈時,項目經理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來減緩和削弱沖突。該建設工程項目經理在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通過相應的解決沖突的策略,順利地解決了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的各種沖突,減少了不必要的返工、修復、施工停滯的現象,科學地指導了項目的施工活動,避免了質量成本和時間成本的浪費,最終達到了項目成本控制的目的。
結語
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在其成本控制過程中,存在項目成本管理水平不高,成本控制的途徑和方法落后,施工成本管理不細的問題。建筑施工企業對施工項目必然要實施有效的監控,尤其要對其管理的績效進行評價,以保證企業利潤。而施工項目成本管理理所當然地成為施工項目管理績效評價的客觀、公正的標尺,同時還為建筑企業對項目的考核和獎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煤炭 知識產權 保護
一、知識產權對煤炭企業的作用
現代化的煤炭企業是以高新技術的開發實施為基礎,具有高智力投入、高資金投入和高風險的特點,只有加強對高質量勞動成果的保護,才能有強大的動力機制,促進煤炭企業迅速發展,現代化的煤炭企業離不開知識產權制度。
1.知識產權為煤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理念。當今是知識經濟的時代,而知識經濟的核心是高技術。在這種背景下,煤炭企業只有具備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當前,我國煤炭企業進入了整合重組,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煤炭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要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就必須在技術進步、技術創新上多做文章,來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技術創新與進步必須要更多地依靠知識產權制度來保護。
2.知識產權為煤炭企業的發展確立了激勵機制。知識產權制度用賦予知識產品創造者一定的專有權,使權利人可以獨占市場,這樣不僅能夠收回發明創造付出的投入,而且能夠取得比其投入更多的回報,從而繼續新的發明創造,這樣不僅改善煤炭生產的作業環境,提高企業科技化水平,增加企業效益,而且直接影響發明創造人的經濟收益。因而,知識產權成為激發人們發明創造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機制。
3.知識產權能夠促進新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知識產權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把保護和鼓勵技術發明的商品化和產業化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專利法規定,對發明人的獎勵和報酬,重點不在發明完成后,而是在技術發明產業化以后,從其創造出來的效益中提取。專利制度的這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技術創新,迅速應用于生產實踐,避免了技術的閑置和浪費。
二、煤炭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
1.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權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國外,企業已把知識產權當作企業發展的“命根子”,千方百計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然而,我國不少煤炭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作用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很多企業在研究開發、生產經營中不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科研成果研究出來后,不是去申請專利,尋求法律保護,而是進行成果鑒定,,公開成果,造成新穎性的喪失,進而也喪失了申請專利的權利。
2.知識產權流失嚴重。一方面煤炭企業科技人員的流動造成知識產權的流失。科技人員流動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勞動擇業自由的體現,也是實現科技人才和技術資源優化配置的一項重要措施。然而,由于企業管理的缺陷,加上科技人員法律意識薄弱,不少科技人員在流動過程中,不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的管理制度,把本企業的關鍵技術或商業秘密當作提高自己“身價”的法碼和資本,攜其“跳槽”,導致知識產權流失;另一方面企業忽視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導致知識產權流失。知識產權價值是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無形資產評估卻未受到企業應有的重視,相當一部分企業在評估企業資產時,沒有包括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有些企業即使對知識產權進行評估,往往也是低評,遠遠低于知識產權的實際價值,從而造成知識產權的流失。
3.知識產權管理薄弱。強化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是美、日等發達國家企業的通常做法。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比,我們的差距很大,煤炭企業尤甚。目前,大多數煤炭企業沒有專門設置知識產權事務機構,有些煤炭企業雖然設有專門負責處理知識產權事務的機構,但管理人員比較少,知識層次不高,保護意識也不強。另外,很多的管理機構并沒有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管理規定,更談不上靈活地運用知識產權戰略來促進企業發展了。
三、完善煤炭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對策
針對煤炭企業知識產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建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完善:
1.增強煤炭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1)大力宣傳煤炭企業所面臨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形勢,增加知識產權保護的使命感和危機感。通過宣傳,讓企業明白我國煤炭工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及與其他企業的差距,克服盲目樂觀和因循守舊的思想,增強憂患意識,從而以強烈的責任感去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氛圍。
(2)大力宣傳“知識產權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命根子”的觀點。增強煤炭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通過宣傳,使其認識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本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從而使廣大職工積極投身到知識產權保護活動中去。
2.建立有效、嚴密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1)細化知識產權機構的職責,完善知識產權內部管理制度。煤炭企業的內部應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制定專門的責任制度表,明確機構內每個成員的分工和職責,由專人負責專利的申請、商標注冊、科技成果登記、技術資料的加密歸檔、處理知識產權的侵權、糾紛等工作;完善包括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成果歸檔制度、技術合同管理制度在內的一系列知識產權管理規則,切實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在當今的形式下,煤炭企業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越來越頻繁,尤其要加強技術合同管理制度,在轉讓科技成果,進行技術交易時應當嚴格按照《合同法》有關的規定,簽定技術開發、轉讓、咨詢、服務中介等合同,并且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有關知識產權歸誰所有、如何使用以及由此產生的利益如何分配等事項。
(2)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激勵機制,完善知識和技術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對為企業知識產權建設作出貢獻的人,企業要落實國家的有關獎勵政策,從物質上和精神上給知識產權創造者予獎勵,特別是對于為煤炭企業的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的科技人員及管理人員予重獎,可采取一次性重獎、效益提成、技術作價入股等多種形式,給他們在工作待遇、生活待遇上予以回報,真正做到多勞、多貢獻多得,從而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者的積極性,使他們自覺保護本單位的知識產權,維護本單位的合法權益。
(3)建立利用知識產權文獻的設施和制度。專利文獻具有反映全球范圍內已知技術水平、最新技術動態、未來技術發展趨勢以及競爭對手經營戰略的重要功能。所以說企業利用專利信息,不僅可以了解本技術領域世界科學技術的現狀和水平,還可以預測技術發展的趨勢和動向。故此,煤炭企業應該訂閱專利文獻,并搭建網絡平臺,利用互聯網資源對本部門相關領域知識產權的動向予以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3.制定并實施知識產權經營保護戰略
(1)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構建自己的知識產權壁壘
一是開展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故此,煤炭企業要鼓勵技術創新精神,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新技術開發研制成功后,盡快實現新技術的商品化。二是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手段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對于假冒、欺騙行為以及侵犯知識產權人正當商業秘密的行為,可以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加以保護,如本企業的工作人員泄露、出賣技術秘密等行為。
(2)在企業的產、供、銷的各個環節要進行專利檢索
煤炭企業在新技術開發前進行專利的檢索,可以避免重復開發,也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節約開發時間和費用。同時通過專利的檢索,對于那些依法已經到期或者未交納專利年費等原因失去專利權的那部分專利,可以免費共享。煤炭企業在采購和進口機械設備的零部件或技術轉讓等環節應該進行專利檢索,以避免侵犯他人的專利權。
4.加強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高速公路公路養護管理對策
1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特點及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的特點
(1)實施養護作業的強制性。高速公路在國家綜合運輸網絡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決定了對高速公路的養護應當是建立在法律法規基礎上的強制性養護。
(2)高速公路養護對象具有廣泛性、全面性。高速公路的養護對象:道路、橋涵及沿線附屬設施,交通工程設施、綠化環保設施、生活服務設施等全面的綜合系統工程養護。
(3)養護作業方式的機動性與時效性。與一般公路養護相比,高速公路的養護更注重快捷機動、實用高效,養護工藝、操作規程程序的科學性,養護作業實施時需特別設置交通安全管制區段。
(4)養護技術的專業性和復雜性。高速公路的養護除需要具備機械化、專業化外,還必須具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科學配套與有效實施。在養護檢測手段上,必須具備現代化綜合檢測手段和設備。
1.2我國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養護管理體制不夠科學。目前我國高速公路的養護管理與一般公路的養護管理基本一樣,大多仍采用事業型的管理體制,不能反映高速公路社會化大生產的市場價值規律要求;養護經費來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適應高速公路管理企業經營性要求,這些問題已嚴重影響了養護技術水平的提高與管理機制的創新。
(2)養護運行機制落后“,重建輕養”思想嚴重。對養護管理強制性要求,缺乏足夠的科學判斷和認識及有效的法律監督與約束,主要表現為對養護責任及事故追究滯后或不到位,監管不嚴,處罰過輕;對養護資金投入不足,對科技進步重視不夠,尚未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和機制。
(3)缺少養護定額與規范管理。缺乏針對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特點的全國性或地方性統一的養護定額與技術規范以及實施細則,養護工程費支出缺乏嚴格的考核標準,隨意性較大;養護質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養護的“好路率”指標,不能滿足高速公路全方位養護的客觀要求。
(4)養護管理人員總體素質普遍偏低。缺乏專業化技術養護隊伍和管理隊伍。
2我國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發展對策
2.1改革養護管理體制
(1)高速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是指養護管理權限劃分及養護管理機構設置、管理層級結構和人員配置的一系列管理規則、秩序及規范所構成的管理結構體系。
①建立集中統一的高速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管理與技術管理領導權必須高度集中,必須實施嚴格的分級管理,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驗收、資料統一管理與歸當管理。
②從制度和機制上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大力培育并開放高速公路養護市場,真正實現管養分離。實現養護管理用人機制和用工方式的全方位社會化,通過招標選擇資質等級高、信譽高的施工隊伍,建立養護工程的競爭機制,養護工程實現從計劃任務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轉變,以適應高速公路養護工程特點。
③建立專業化的養護隊伍。只有人員精干、技術全面、訓練有素、機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備的專業化養護隊伍,才能完成高速公路各種突發事故的搶修工作。
④實現養護工程的決策,由經驗型向專家系統型的轉變。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數據庫,充分發揮路面管理信息系統(PMS)、橋梁管理信息系統(BMS)及養護維修工程專家決策系統的主導作用;采用國際通用的服務類行業星級評價標準,對高速公路的使用能力與服務水平進行綜合評價。
2.2建立科學的養護管理法規體系
(1)按照《公路法》的條款內容,建立相關配套法規,完善法規的具體實施細則。
(2)加強政府對公路行業的監管力度。明確經營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養護、維修義務和責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費、經營權力。
(3)對新建高速公路的設計與施工,明確規定有關養護管理方面的具體要求。強制設計中的養護管理技術可行性,制定相應的公路養護方案,強調公路施工缺陷維修期施工單位養護的責任與義務,采用法律與經濟手段進行約束。
2.3養護管理技術發展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統促進公路養護管理現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將空間信息數字化,并使這些信息可視化,為公路養護和運營提供大量、及時、準確的數據信息,為公路交通的發展、科學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
(2)利用高科技檢測技術促進工程質量監測和公路養護智能化,通過利用高精度傳感器、衛星掃描等先進技術,實現人工檢測向自動化檢測發展,由破損類檢測向無損檢測技術發展,使公路質量的檢測、評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養護更加合理經濟。
(3)吸收國外高速公路養護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長公路使用壽命。
(4)養護機械發展對策養護機械化是公路現代化的必不可少的保障,養護機械化是實現高速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務水平的關鍵。高速公路養護的主要特點是追求高效率、高質量、高效益,這要求養護機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動化程度高、作業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點。實現養護機械化,除了部分引進國外先進的大型綜合養護機械外,必須不失時機的搶抓目前我國高速公路大發展的機遇,立足養護機械的國產化,不斷提高公路養護機械的裝備率、配套率和技術水平。
(1)學習、引進國外先進的機電液一體化技術、電子顯微技術。開發節能、高效、低噪聲、低污染且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養護機械;研究開發故障自動監控系統,提高養護機械的安全性、舒適性和易操作性。
(2)養護機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發展,提高機械的使用效益,適應高速公路安全、快捷的作業要求。
(3)引進國外先進的CNC加工設備和工藝技術,提高養護機械的制造技術和工藝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及機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長使用壽命。
3結語
高速公路的作用及特點決定了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的重要性與特殊性。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的養護管理,是擺在公路管理部門及經營企業面前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正確樹立“公路建設是發展,公路養護也是發展,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必須發展”的觀點,是我們從事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根本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