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6 23:57: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術道德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當前高校學生知識產權意識淡薄
知識產權意識是人們關于知識產權的思想、觀點、知識、心理和情感等的總稱,它是知識產權制度的內容、形式等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它體現的是人們對知識產權法和知識產權法律現象的主觀心理感受和認知把握狀況。知識產權意識是一個多層次、多領域、多種成分的復雜體系。不同層次主體的意識,對知識產權制度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立法者、司法者、執法者以及律師的意識固然重要,廣大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的強弱和正確與否,對于知識產權制度價值的實現作用也是顯著的。提高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是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公民知識產權意識寫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為提高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2004年11月,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指出,要在高校普及知識產權教育,高校要在《法律基礎》等相關課程中增設知識產權方面的內容,并積極創造條件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單獨開設知識產權課程,以提高廣大師生的知識產權素養。《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亦明確要求,在高等學校開設知識產權相關課程,將知識產權教育納入高校學生素質教育體系?!?013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指出:“鼓勵引導高校加強知識產權專業建設,開設知識產權相關領域的輔修課程,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但由于相當一部分高校對知識產權意識培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并不重視,所以我國高校的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工作雖然不能說是空白,但是力度確實極其有限。這直接導致了當前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筆者所在的課題組,為對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以及學術道德狀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進一步研究二者之間的有機聯系,選取了山東省部分大學的在校研究生(不包括法學專業)為調查對象,在山東高校中進行了調研。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學生對知識產權的總體認知水平不高。學生中總體上認為自己對知識產權知識相當熟悉的僅占3.1%,認為自己對知識產權知識有些了解的占35.0%,略有耳聞的占55.3%,幾乎毫無所知的占6.6%??梢姰斍案咝Q芯可闹R產權知識普遍比較貧乏。
2.高校學生中與知識產權相關學術道德失范現象比較普遍
學術道德失范行為作為一種世界性現象由來已久,近年來在我國愈演愈烈。高校作為科學發展的火車頭,文化創新的策源地,其學術道德失范現象更成為一個突出問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圣先生認為:包括北大在內,沒有一個高校的教師沒有發生過抄襲剽竊問題的,沒有一個高校的學生不存在抄襲剽竊情況的。郭世佑先生則認為“凡是在我國學術界存在的學風不正與學術失范現象,無論是低級錯誤,還是‘高級’錯誤,在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中,都不難找到可以對應的根據。”可見,高校學生中學術道德失范現象比較普遍。通過文獻分析可以歸納出當前高校學生中廣泛存在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主要有:1、抄襲、剽竊他人學術成果;2、偽造或者篡改調查、實驗數據;3、論文署名搭便車及不知情的掛名;4、一稿多投、多發;5、不當注釋等。筆者所在課題組的調查顯示,當前研究生在學術論文撰寫及發表或完成論文作業中,87.4%的同學曾有抄襲行為;32.3%的同學曾有修改、偽造實驗或調查數據行為;63.7%的同學曾引用他人觀點而不注明出處;35.8%的同學曾沒有參加創作在他人作品上署名;18.0%的同學曾一稿多投。上述數據顯示,排在前三位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分別為“抄襲(剽竊)”、“引用他人觀點而不注明出處”、“沒有參加創作在他人作品上署名”。而這三者都和知識產權緊密相關,既是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同時又是違反知識產權法主要是著作權法的違法行為。所以,筆者認為知識產權意識缺乏是當前高校存在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重要原因。
二、當前的學術道德建設研究忽略了知識產權意識因素
國內外有關學術道德問題和知識產權教育的研究較多,但是,把知識產權教育與學術道德建設二者結合起來研究的則很少,幾乎是空白領域。已有研究偶有提及,也往往是一帶而過。筆者認為,當前學術道德研究忽略了知識產權意識因素。檢索相關文獻,可以發現,計算機之父、英國科學家查爾斯.巴比吉(1791-1871)在1830年發表《對英國科學衰落的思考》一文,最早對學術不道德行為做了研究。國內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的關注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以鄒承魯院士為主的科學家的聯合推動。2000年以后,學術道德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相關研究逐漸增多。隨著國內關于學術不端前期研究的逐步積累以及對其關注越來越多,相關的論文、專著和譯著數量快速增加。分析已有研究不難發現,關于研究生存在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原因,當前學者們一般從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如傅立民、孫中華認為,“造成當前研究生學術失范的不但有個人因素,也有制度原因,更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學術政治化和經濟化是社會大環境,學術共同體內部激勵機制的功利化和約束機制的弱化是社會小環境;而部分學生學術價值偏離和道德失范既是學術失范的結果,也是學術失范的原因。”關于主觀因素,學者們一般認為主要是“研究生個體價值觀念扭曲,誠信意識缺失,學習目的功利化”。更多的學者則歸因于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首先,是探尋制度性因素。如評價機制不合理,學術規范制度不夠完善,監督制度缺位等。其次,是社會環境因素。如整個社會誠信氛圍的不足,社會環境的急功近利以及官本位等傳統意識的影響。我們認為,知識產權意識缺乏是當前高校存在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重要原因,當前學術道德研究忽視知識產權因素是一重要缺陷。
三、加強知識產權法制教育,重建高校學術道德
既然知識產權意識缺乏是當前高校存在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重要原因,為重建高校學術道德,就必須大力培育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如何培育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呢?根本在于教育。知識產權意識不能自發形成,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實現知識傳授和觀念教化的雙重目的。知識產權法制教育是提高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重要途徑。所以,知識產權法制教育應當成為高校學術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提高學校對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
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全國12所重點高校進行的知識產權教育情況調查不難發現,大部分高校對知識產權普及教育不夠重視,甚至認為它可有可無。重點高校尚且如此,其他普通高校就更可想而知了。因此首先要提高學校領導的知識產權意識,使其認識到知識產權法制教育對于重建高校學術道德的重要作用,加強其對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
(二)明確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目標
學術道德視野中的知識產權法制教育,不同于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養教育的博大精深,屬于通識教育范疇,具有自身特殊性。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目標應設定為:通過傳授必要的知識產權基礎知識,使大學生初步了解知識產權制度,認同知識產權的私權屬性,牢固樹立知識產權意識。
(三)關于教學內容。
確定教學內容時應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努力實現針對性、普及性、實踐性、新穎性的統一。具體講,在內容選擇上,首先,應注意針對性,重點突出學術道德相關的著作權保護制度。其次,不必求全求深,應以普及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精神為主。最后,在內容表達上,應深入淺出,并大量引入案例,以案說法,增強吸引力。
(四)關于教學方式。
根據教學內容和對象特點,教學方式應突出靈活性、多樣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并注重實效??煽紤]選擇多種方式,如列為必修課、選修課、開設專題講座、經常舉辦知識競賽、問題答卷等。
(五)關于師資隊伍。
一、研究生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1.道德教育內容與研究生的現實生活相脫節,缺乏創新
目前的研究生道德教育對研究生的具體生活問題關懷不夠。一般認為,研究生年齡較大, 具有較強的自理能力和處事能力,對研究生的生活具體問題不需過多關心。而在實際中,一 些研究生因為人際關系、學業壓力、婚戀、就業等問題,影響了科學精神和學術熱情,已成 為影響研究生健康成長的突出問題。道德教育離不開現實生活,而道德教育的目的又直接服 務于人的生活,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2]。研究生的道德教育應回歸生活,關注 研究生的 生活世界和精神成長。此外,研究生道德教育內容過于陳舊,與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要求 不符合,創新性不夠。道德教育的內容需與時俱進,不斷拓展,不斷創新。
2.道德教育方法簡單,影響實效性
當前研究生道德教育仍然沿襲了傳統的“美德袋”式的集體灌輸,道德教育方法簡單陳舊 。 這種方法忽視了研究生的主體性和內在需求,忽視了道德情感的體驗、道德實踐,不能 激發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研究生的能動性,因此,道德教育是低效的。
3.導師的育人作用發揮不足
許多高校領導者意識到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實際中導師在研究生 道德教育中沒有充分地發揮育人作用。一方面,許多導師往往身兼數職,事務繁忙,由于研 究生擴招,所指導的學生較多,其中一些導師缺乏良好的品質和責任感,對研究生的學業關 懷不夠,更無暇顧及研究生的生活狀況和道德現狀。另一方面,一些導師只重視研究生的專 業素質的培養,而對研究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忽視了研究生的道德教育。
4.道德素質評價方式單一,不利于道德養成
研究生個體道德素質評價往往是以考試分數來評定,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道德教育的實踐 意義,是很不科學的,不利于研究生的道德養成。道德素質的評價,不僅僅是考試成績,還 必須與研究生的平時行為相結合,進行綜合評價,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研究生的道德素 質表現。
5.道德教育環境不容樂觀
研究生道德教育環境可分為外部社會環境和內部校園環境。目前研究生道德教育環境不容 樂觀。一是外部社會環境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社會思潮滋長,尤其是市場 經濟的負面影響,功利主義傾向較重,對研究生的道德價值觀產生了很大影響。二是受社會 大環境的影響,不良風氣、不良思潮也在校園中滋生,校園中存在一些不文明 的 道德行為,一些高校缺乏濃厚的學術氛圍,尤其是學術道德失范現象突出,影響了研究 生的學術成長。
二、加強研究生道德教育的對策
1.順應社會發展,創新道德教育內容
道德教育內容,是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道德教育目標和道德教育對象的思想實際來確定 的。研究生道德教育應適應時代要求,順應社會發展,根據道德教育目標,把握研究 生特點,豐富和完善研究生道德教育內容。
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傳統道德教育、社會基本道德規范、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 德、環境道德、學術道德等內容的教育,尤其是事關研究生生活實際問題和影響研究生學術 成長的具體問題,應有針對性地指導,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要認真學習 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針對部分研究生惡意拖欠學費、考試作弊、學術失范等現象,加強誠 信道德觀教育。
另一方面,要創新道德教育內容,開拓研究生道德教育新領域。一是網絡道德教育。研究 生接觸和利用網絡的時間較多,在研究生中,開展網絡道德知識教育、培養網絡道德意識、 規范網絡道德行為非常重要。二是生命倫理教育。研究生自殺、他殺和暴力事件等生命傷害 現象時有發生,這不僅影響了高校的安全穩定,也與構建和諧社會極不協調。對研究生進行 有關人生意義、生命價值與尊嚴、生命道德、生命倫理等方面的教育非常必要,要引導研究 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既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也要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
2.強調“以人為本”,改進道德教育方法
傳統的道德教育方法以說教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道德認知的主體內化過程。道德 教育應“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道德教育的目的,強調道德教育過程中人的主體意識, 讓 學生成為道德教育的主動參與者、體驗者、實踐者。研究生道德教育應使研究生成為道德教 育的主體,不斷改進道德教育方法,探索符合研究生特點和適應時展的新方法,提高道 德教育的實效性。
(1)改革課堂教學方式,變“知識灌輸"為“交流互動",變“被動接受"為“主體內化"。目 前,高校研究生道德教育注重集體灌輸,課堂人數眾多,缺乏交流互動。應改變集體大課的 方式,減少課堂聽課的學生人數,加強師生交流互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道德要求內化 為道德品質。
(2)引導研究生進行自我教育。作為教育方法,自我教育是指個人對自己的自覺教育, 是一種教育者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的教育方式[3]。引導研究生通過體驗、反思、 自勵、自 省等方式進行自我教育,將道德規范上升為做人的內在要求,將做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 人作為一種自覺追求。
(3)注重社會實踐。充分發揮研究生會及研究生社團的作用,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 豐富的學術、科技、文體等活動,加強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組織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 動。
(4)搭建網絡教育平臺,拓展道德教育空間。利用校園網絡,建立道德教育專題網站, 宣傳道德知識,倡導文明的道德行為。通過校園論壇,加強師生交流,解決研究生的疑難問 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
3.加強師德建設,發揮導師教書育人作用
研究生導師對研究生德、智、體、美發展負有全面責任,他們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 學識學風等方面都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人師表。導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 ,在 傳授知識、指導學業的同時,更要關注研究生的道德品質,關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長。因此, 要高度重視育人隊伍建設,造就一批道德素質高、學術造詣深的高水平導師隊伍。一是要做 好導師的遴選和資格審查工作,明確導師育人的具體要求和應履行的職責,把道德素質作為 導師入選審查的重要條件,遴選出德才兼備的研究生導師。二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 提高導師自身的道德水準,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以自己的學者風范、學識修養、治學精神 、道德品質、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三是將道德教育納入導師的職責范疇,把道德教育工作作 為導師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建立獎懲制度,切實落實道德教育工作,真正發揮導師既“ 教書”又“育人”的作用。
4.關注個體成長,構建道德素質評價體系
研究生道德素質評價是研究生道德教育評價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構建研究生個體 道德素質評價體系,有助于全面、正確地認識研究生道德教育效果,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 究生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依據,提高研究生道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要確立合 理的評價標準,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正確的評價方法,努力使評價結果客觀、公 正。研究生個體道德素質評價是對研究生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 意識、道德行為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全面反映研究生個體的道德素質狀況,評價不僅要引導 研究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更為重要的是要關注研究 生 個體的生活世界,引導他們處理好經濟、家庭、婚姻戀愛等方面的問題,促進研究生健康成 長。
5.營造和諧氛圍,優化道德教育環境
道德教育環境對研究生道德素質的養成會產生重要影響。改善和優化道德教育環境,是 實施研究生道德教育,培養研究生道德品質的重要舉措。針對研究生道德教育環境存在的問 題,要努力營造外部和諧的社會環境和內部和諧的校園環境。一是黨和政府要關心研究生的 健 康成長,關注研究生的道德教育問題,支持研究生道德教育工作。和諧的社會是全人類的共 同追求和奮斗目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道德環境。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和諧社會建設, 為研究生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社會各部門如宣傳、新聞、出版等要宣傳研究生道 德教育工作,各級政府要配合高校,優化校園周邊環境。二是要改善優化校園道德教育環境 。加強校園硬件環境建設,努力營造道德氛圍和人文氣息,發揮校園環境隱性道德教育功能 。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做好道德宣傳工作,崇尚良好道德品質,倡導健康文明的道德行為 ,開 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形成濃厚的學術氣氛和優良的校風學風。重視網絡環境對研 究生的影響,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凈化網絡環境。引導研究生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創造和 諧的校園人際環境。
參考文獻:
[1]傅世放.研究生道德素質培養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校;學術誠信建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4-0158-02
在高校中開展廉潔誠信教育一直是學者們和有關部門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在2007年出臺的《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誠信教育的意見》中就指出:大學階段廉潔教育的目標和主要內容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和主導,加強法制和誠信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組織學習黨和國家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引導大學生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信念,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自律意識,增強拒腐防變的良好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廉潔自律、愛崗敬業的職業觀念。
高校是進行科研工作和學術活動的重要場所,因而學術道德教育,特別是學術誠信教育,便成為高校廉潔誠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有許多學者對于如何進行高校學術道德建設作出過論述。有的學者認為,造成學術道德失范的因素有很多,如社會和學者個人的因素、教育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等,因此加強高校的學術道德教育是一個社會工程,需要學者、學生、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有學者指出,新時期加強高校學術道德建設,應該正確處理學術自由與學術責任、學術自律與學術他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這三組關系。有學者分析了高校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認為主要有五個,即:學術制度尚不完善、忽視學術道德教育、學術評價有失公正、學術管理體制缺陷、獎懲機制不夠健全。還有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人性格中的缺陷制約了當前我國的學術道德建設,部分學者過度講求“入世”,導致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抬頭;過度服從權威,導致科學研究中批判精神的缺失。
近年來,高校中學術道德失范、學術失信的事件多有發生,這一問題的解決任重而道遠。本文將在分析高校學術失信的原因的基礎上,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優秀部分,提出一些措施,來加強高校學術誠信建設。
1 高校中學術誠信缺失的表現、危害及原因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開展學術研究和創新的必要前提。在高校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學術研究的主體。他們中任何一個群體的學術誠信缺失都會對高校產生危害。學術誠信缺失,主要是指違反學術規范的行為,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形式。
1.1 抄襲剽竊嚴重
對前人結果的適當借鑒是學術創新的基礎,但過度的“引用”就有可能成為抄襲剽竊。有些大學生在完成論文時,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而只是從學術刊物或知網上東拼西湊,移花接木。陳沖和郭琛暉于2010年在16所高校進行了一項研究生學術誠信狀況的調查,在754份有效問卷中,有564人表示自己曾在論文中引用他人成果中的資料而有意沒有注明來源;有508人承認自己曾有拼湊作業的行為,占總人數的67.4%。除了學生,有些高校教師也加入到了抄襲行列中,如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志偉被舉報博士學位論文大段復制他人成果,雷同文字數高達40%以上。
1.2 學術交易泛濫
有些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不求上進,不上課也不完成作業,等到要交作業時,就花錢向愿意出賣自己成果的人購買,甚至出現了專業替人考試,替人寫論文的“”。校園里、網絡上,隨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小廣告。還有一些學術機構,無視學術規定,以“版面費”為幌子謀取經濟利益,使一些學術造假者有機可乘。
1.3 惡意侵占他人成果
在有些團隊完成的科研項目中,常常只有少數幾個人認真參與整個過程,但最后獲得的成果卻被要求和濫竽充數者共同署名,這種署名失范的現象多有發生。有些教師以自己“專家”、“導師”的身份被批準獲得科研項目,但卻讓自己的學生或其他人來做,成果卻歸自己所有。更值得擔憂的是,學生們似乎已慢慢習慣這種不成文的規定。
學術誠信缺失對學生、教師、高校甚至是社會都會產生影響,它所帶來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1)挫傷科研和創新的積極性。
無論是高校教師還是學生,想要在學術上有所收獲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經歷過一個積累的過程,才能取得質量較高的學術成果。然而有些學者為了評獎評職稱,通過不正當手段,可能短時間內就能獲得多項“研究成果”。同時,部分高校將的數量和科研立項的數量作為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標準,這也會挫傷那部分認真研究學術的人的積極性,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2)對大學生形成正確人生價值觀產生影響。
人生價值觀就是人們對人生價值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它在人生觀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深層次上影響、制約和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人生價值評價是依據一定的價值標準,通過個人心理活動、群體意識傾向和社會輿論,對自己或他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行為進行衡量、分析和判斷的過程。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這一階段,他們的智力和思維能力都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但同時也容易走入盲目、偏執的誤區。在學校中,看到學術失信的事件時有發生,一些心智尚不成熟的學生就會把它當做一種習慣,形成一種不正確的人生價值。
(3)對社會風氣產生不良影響。
學校一直被認為是一片凈土,而教師也被當作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高校頻頻發生學術失信的事件,會讓公眾改變對高校的看法,而產生一種負面效應,弱化人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真理的追求。同時,在學生畢業走向社會后,他們將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學術誠信的缺失也會助長不良的社會風氣。
高校學術誠信缺失并不是某一個人的個體行為,而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①社會因素。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經濟體制的轉變也會導致思想文化的多樣性。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經濟利益常常被用來衡量學術的水準和價值。因此,學術界中的有些人急于追求功利,迫切地想要獲得成果,忘記了科學研究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另外,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專門針對學術失信的法律法規。也就是說,學術失信者也許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但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因而使得這種行為有機可乘。
②學校因素。
當前高校里的道德觀教育主要包括集體主義教育、社會公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而忽視了學術道德教育。“在高校的德育中,對于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的教育還是個盲點,學校和導師更注重學生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術道德的教育?!绷硗?,雖然有些學校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文件來規范學術研究,但很多學生甚至是教師沒有很系統地學習,導致他們因為缺乏認識而出現失信行為。
2 儒家文化對高校學術誠信的啟示
“道德教育始終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的。道德教育所秉持的核心價值觀念,以及這種觀念的合理性,只能在一定的文化母體中找到根據?!比寮椅幕珜КF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墩撜Z》是儒家文化最經典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誠信思想有豐富的內涵,對于加強高校的誠信教育有積極地啟示。
第一,要做到學術誠信,首先要做到誠信做人。誠信做人事誠信做學問的基礎和前提,學術誠信問題實質上是道德誠信問題。誠信既是個體在社會上生存的基礎,也是與人相處的基本要求?!墩撜Z》中指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大車無r,小車無,其何以行哉。”也就是說車無r、不能行走,人無誠信則難以立足?!吨杏埂分杏羞@么一段話:“誠信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闭嬲\是事物的發端和歸宿,沒有了真誠就沒有了事物,所以君子以真誠為貴。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奔丛谂c朋友的交往中,只有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才能取信于人。高校師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誠信,才能在學術和研究上自覺踐行誠信。
其次,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環境里形成和發展的,環境狀況對人的思想品德狀況有著重要的影響。孔子認為環境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他指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保ā墩撜Z陽貨》)。荀子在《勸學》中寫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也就是說人能被環境所熏染、所同化。無論是社會、校園還是家庭的環境、風氣,都會影響高校學生對待學術的態度。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清正廉潔的環境更易使大學生受到感染,不斷增強自己的誠信意識。想要營造出這樣的環境,加強高校學術誠信的制度建設和監督管理必不可少。首先要重視和增強學術誠信教育工作。高校中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講座、知識競賽、案例分析等,引起大家的關注。其次,要有針對性地制定適合人文、社科、工學、醫學等不同領域的學術規范,并且要詳細說明和切實可行。再次,要做到獎懲分明,對于認真研究,遵守學術規范的要鼓勵,而對于失信者則要依據條例進行處罰教育。
再次,大力加強師德建設,充分發揮教師在開展廉潔誠信教育中的引導和示范作用??鬃釉唬骸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保ā墩撜Z子路》)放在高校的環境中也就是說,當教師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學生也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教師自身不端正,那么縱使三令五申,學生也不會服從。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持久的。因此,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傳授學術誠信的觀點和態度,更要自身作出表率,不抄襲剽竊,反對學術失信。
參考文獻
[1]李廣文.高校學術道德建設正確處理好三種關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02):85-86.
[2]郝俊杰.高校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透析及防治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1):54-56.
[3]許遠遠.論中國傳統文人性格影響下的高校教師學術道德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11,(05):94-96.
醫學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前、中、后期科研誠信缺失的原因
醫學研究生教育期限大多數為三年,第1年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考試獲取學分;第2-3年進入課題組進行科學研究、撰寫論文、畢業答辯。因此,盡快完成學業、通過論文答辯、獲得學位證書成為研究生階段的三大愿望。然而,這三大愿望合力的結果導致研究生在短期必須得出創新性成果。當研究生經過數月的課題研究得不出肯定結果,不能在相應期刊雜志上,或僅得出一些陰性結果或重復性結果,不能達到創新性科研成果的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獲得文憑,應付導師和學校的檢驗,加之自身素質不高,缺乏思想道德修養,部分研究生便鋌而走險,通過捏造實驗數據或隨心所欲地篡改數據、編造學術論文。可見,涉足科學研究后,過大的壓力會導致科學研究后期科研誠信的缺失、學術腐敗的出現。學術規范教育不全導致科研誠信缺失在我國大多數高校的研究生課程中僅僅開設科學社會主義、自然辯證法、等理論知識,并未開設如在科研中如何誠實做學問、如何尊重他人科研勞動成果等學術道德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課程,也沒有系統地設置對學生進行科研誠信、學術規范的教育;研究生在讀期間接觸最多、聯系最為密切、影響最大的導師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受生師比例的影響,導師常忙于自己的教學科研、行政和其他事務,對有關科學精神、學術誠信等問題僅僅給予強調或提示,沒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4]??梢姡谘芯可囵B過程中,學術規范教育不全亦會導致科學研究的中、后期科研誠信缺失。
應對醫學研究生科學研究過程中科研誠信缺失的有效途徑
加強科研道德素質教育,營造誠信氛圍研究生階段的素質教育不應局限于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科研道德素質教育、誠信教育作為重要的德育教育內容,貫徹到研究生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切實強化科研道德意識、誠信意識。從研究生的工作、學習、生活等細節抓起,把科研道德素質、誠信素質落實到一言一行上,提高研究生科研道德水準和自控能力,杜絕他們在科研、學習過程中因思想偏差而引起的學術失范行為。將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貫穿研究生科學實驗、科研活動、論文寫作等各個環節,與日常管理相互滲透,確保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工作的連續性;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科學精神、科研道德,運用身邊典型事例引導研究生,營造講科研道德為榮、不講科研道德為恥的誠信氛圍。制定切合實際的畢業考評體系,緩解科研壓力研究生畢業考評不以發表文章數量為依據,采用根據不同研究領域,制定研究生學術的要求。如研究生畢業后不是繼續從事科研工作,則不必要做發表學術論文數量的硬性規定。另外,醫學研究多數是以動物實驗為基礎,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多數是要進行造模、干預、處理等步驟,研究周期較長,倘若在學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確有困難的,可以適當放寬要求,不要強行要求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發表學術論文的篇數。但是,為了謹防放寬要求后的鉆空子行為,還可以制訂其他的補充實施細則。例如,可以要求研究生在畢業之前提供詳實的研究數據和在學期間的研究報告,以便未完成的研究能夠在后人的介入下繼續進行;也可以從研究課題的整體出發,由課題組成員共同發表影響因子較高的論文,而不是由單個研究生發表個人研究的那部分不完整、不成熟的研究成果。通過制定合乎實際的畢業考評體系來緩解科研壓力,使醫學研究生樹立勇于對自己的研究結論負責、誠實守信的科研誠信理念。合理設置科研誠信課程,發揮導師作用在研究生課程設置中開設學術規范課程,使學生明確哪些行為是學界倡導、允許的,哪些行為是為學界禁止,是違反學術研究、學術評審、學術獎勵基本要求的越軌行為,樹立起良好的學術道德底線;開設學術論文寫作規范課程,舉辦有關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規范的講座,讓研究生掌握專業領域的基本寫作、引文和注釋規范,使研究生基本掌握學術規范常識,了解哪些行為是學術不端與失范行為。充分利用導師與研究生接觸和交流最廣泛、最頻繁的優勢,以科研為契機,開展每周與研究生科研談話一次活動,了解研究生的課題進展、科研思路以及學習生活情況;用導師自己的治學態度、道德修養、敬業精神等為研究生學習的榜樣[5];要求導師從研究生書寫開題報告、到論文中期檢查、論文交流、論文盲審、直至論文答辯全過程對研究生的誠信意識進行指導,培養研究生在科研中學會治學和做人。
作者:宋峰 鄭茂 郜亮 華芮 張原媛 周海峰 單位:山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一、引言―大學生科學道德現狀探究
所謂科學道德指的是進行科學研究者在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對于大學生而言,科學道德則包括兩方面內涵:一是大學生面對科研和學業應該具有的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精神,樹立端正的科學道德觀;二是大學生在科學活動中要遵從基本的科學道德規范。自覺做到誠實守信,抵制學術不端行為。
受思想文化多元化和思想觀念多樣化的影響,大學生科學道德缺失現象日益嚴重。作為未來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的中堅力量,努力提升大學生科學道德水平,大力加強大學生學術規范教育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構建貼合大學生實際的科學道德量化評價體系可以有效約束違反科學道德行為的發生,潛移默化中培養大學生科學道德素質,為最終形成良好的校園科學道德氛圍和學術規范風尚起到促進作用。
二、構建大學生科學道德量化評價體系的意義
1、客觀反映大學生科學道德水平,為大學生科學道德養成起到監督和導向作用。
作為科學工作的初學者,大學生對于科學道德的內涵尚未有深入理解。對違反科學道德的行為缺乏判斷力和鑒別力導致學術示范現象屢有發生。通過構建大學生科學道德量化評價體系,將原本較為抽象的科學道德評價標準具體量化,客觀反映大學生科學道德水平。學生在獲取評價結果后,可以正確對個人科學道德水平做出評價。進而明確目標,改進方法,主動地糾正相關行為,提高自身科學道德水平和修養。
2、及時反饋大學生科學道德信息,為大學生科學道德教育提供依據及反饋。
在大學生科學道德教育被日漸重視的今天,作為大學生科學道德教育主要倡導者,輔導員在進行科學道德教育的同時要不斷獲取學生對此類教育的相關反饋,根據學生反饋對教育教學方案做出適當調整。為了取得更好的實時反饋效果,特制訂大學生科學道德量化評價體系來滿足高等教育一線工作者的需求,通過對大學生科學道德行為的具體量化,系統收集大學生科學道德相關信息進而對被測評對象進行考察,通過得到的評價結果和相關資料對大學生科學道德現狀進行綜合評估及分析。根據以上結果采取不同手段對學生進行進一步引導和教育。同時在教育過程中通過接受評價體系的反饋確認教育效果以便進行修正。
3、綜合反映大學生科學道德水平,為構建“學術誠信型校園”、“誠信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構建并結合實際實施大學生科學道德量化評價體系,有助于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正確的科學道德教育。真正做到將學術不端行為扼殺在大學校園里,讓作為未來科研工作中堅力量的當代大學生養成“誠信科研,誠信做人”的行為準則。將大學生科學道德量化評價體系的成果和資料放入學生檔案,伴隨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保持科學道德記錄及綜合評價的持續性。為構建“學術誠信型校園”、“誠信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三、大學生科學道德量化評價體系的研究方法選擇及討論
目前,針對大學生科學道德量化評價體系的研究主要存在兩種思路:一是注重評價的內容,通過枚舉法對評價內容進行羅列,相對較為繁瑣;二是思路一的基礎上對枚舉法羅列的評價內容進行篩選歸類,通過引入適當評價方法對大學生科學道德做出最終的評價。
使用枚舉法對構建大學生科學道德量化評價體系的評價內容進行歸類總結,可以將評價內容分為兩個大類:科學道德行為和科學道德認知。其中科學道德行為可以分為學習過程道德行為、學術成果道德行為,而科學道德認知分為科學道德觀、科學道德意識、科學道德態度和科學道德意識四方面。
針對目前的評價體系,結合評價對象特點及評價體系自身要求選擇科學的綜合評價方法。備選的評價方法包括:模糊評價(專家打分法)、SPSS因子分析法、加權平均法、聚類分析法等。對于科學道德行為(學習過程道德行為、學術成果道德行為),學校各部門已有相關記錄,只需確定明確標準進行統一評價。設定科學道德量化評價的初始分值為100,根據相應評價標準確定評價內容所占分值,進行評價時若發現違反科學道德的行為,根據其程度進行扣分。得到個評價內容的相關分值之后對其進行加權平均,最終得到學習過程道德行為分值、學術成果道德行為分值。
對于科學道德認知(科學道德觀、科學道德意識、科學道德態度、科學道德意識),無法確定統一標準,進行具體量化較為困難。采取互評形式,讓彼此最為了解的同學通過朝夕相處獲得的了解進行互評的模糊評價法(專家打分法)較為科學。模糊評價法是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總體評價的方法。其結果清晰,系統性強能較好地解決模糊的、難以量化的問題,適合邊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問題的解決。在同學互評打分算法中,首先需設定四個評價等級,暨優秀(100分)、良好(80分)、合格(60分)、不合格(40分)四等。選取參評個人的同班同學10人組成評價小組,大學生科學道德所屬評價等級進行評價,選擇某一個等級人數所占小組總人數的比重作為該指標對應所屬等級的隸屬度,這樣就得到大學生科學道德認知的一個隸屬度向量。使用求出的隸屬度向量與各等級相應分數相乘并進行求和運算,最終得出科學道德認知分值。
在得到科學道德認知分值和科學道德意識分值及其相應權重之后,對所得數據使用加權平均法進行加權求和,得出大學生科學道德量化評價的最終結果。
四、大學生科學道德量化評價體系的實踐和運用
1、建立大學生科學道德檔案
通過建立大學生科學道德檔案,可以客觀反映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科學道德表現。大學生科學道德檔案將客觀、公正、全方位的記錄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術表現,包括:作業完成情況、論文撰寫情況、學術活動出席情況、考試誠信情況等。盡管大學生科學道德檔案只是一個簡單的檔案,但它不僅是學生科學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學術失范行為的動態反映。
2、建立大學生科學道德數據庫
高校作為大學生現階段開展科學研究、接受科學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對于學生的科學道德現狀及相關資料負有收集、整理、評價的責任。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并根據統一量化標準進行科學評價,進而將得到的學生科學道德數據整理建立大學生科學道德數據庫。該數據庫在對學校相關部門及用人單位開放的基礎上同時對學生開放,可以實時查詢本人的相關科學道德數據,以保證數據庫精確、嚴肅、真是、權威。
研究生思想教育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承擔者,本文將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新時期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做出了新的思考。從理論層面深入探討提高醫學研究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可行性,從思想層面積極引導醫學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實踐層面嚴格督促研究生以良好醫德為準則,將思想教育落實到臨床學習工作中。力圖促進臨床研究生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必經途徑,在繼續教育中起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為吉林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院,自2012年開始實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培訓并軌的培養模式,此次并軌的最大優勢是參與培訓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在達到畢業條件并培訓合格之后可獲得四證(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漆t生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畢業后即可行醫,大大提高醫學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益。然而,住院醫師大多是剛走出校門的本科生、研究生,他們對前途充滿信心,思想活躍,工作積極,渴望成才。但他們對當今社會出現的各種不良思潮、錯誤觀念缺少應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強對住院醫師的思想道德教育,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倫理觀,顯得更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視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機結合,經過兩年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導
1.思想教育學習討論會
傳統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單一、枯燥且脫離實際等缺點,通過近年來的探索,我院積極開展以討論會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結合教育部臨床專業研究生培養以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相關文件精神進行教育引導,定期開展思想教育相關主題的學習討論會,以小組分組討論形式開展,系統討論醫德醫風、醫學倫理等方面思想教育問題和體會,研究生也可以結合自身體會進行學習交流,師生互動,不斷明確醫德醫術的重要性,嚴格要求自己,醫術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斷完善,態度上積極熱情。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將良好的醫德醫術內化為自覺遵守的準則,在平常學習工作中不斷踐行。
2.入科前集中培訓
我院對進入臨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實行集中培訓,近年來,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針對醫德醫風、專業素質、科研能力等多個方面。通過集中的學習和活動使他們明確醫生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提高自身思想道德與倫理道德水平,加深對基層醫療工作的認識和了解,努力將自己培養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醫學事業接班人。培訓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3]:(1)醫德醫風教育:促使研究生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對本職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熱情和責任感;(2)臨床實踐技能培訓:掌握相關的臨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盡快適應臨床工作,得心應手,樹立自信心;(3)醫療法律法規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覺遵守各項醫療規章制度。
3.醫學道德教育課程
將思想道德作為一門研究生必修的醫學道德教育課程,挖掘誠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闡述醫德失范的真實案例,并在學習結束后對研究生進行理論考核,考核主要從社會公德、集體主義、職業道德、醫學倫理、醫患處理等方面進行,滿分100分,結果上報研究生辦公室從理論層面對其領悟程度進行考查,針對思想道德考試不合格的同學進行進一步深刻教育。借助這種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視學術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二、導師的監督指導
1.導師言傳身教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導師的思想道德、處世哲學、治學態度以及成才經歷都會對研究生產生影響。導師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不僅要在學習和生活上關心自己的學生,還要的是在思想上對他們加強引導。我院積極在研究生入學前組織研究生導師參與德育課程的教學,提高導師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還把它作為遴選和考核導師的重要指標,強化了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為研究生樹立高尚醫德高超醫術的榜樣,對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師生交流會
研究生導師應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進行交流,加強溝通,關注研究生思想動態,針對研究生生活和學習上的困惑進行指導教育,并定期舉辦師生經驗交流討論會,近幾年,我院共舉辦院級師生交流會5次,參與人數約800人,會上師生之間暢所欲言,在鼓勵研究生加強臨床技能,樹立良好醫德,促進良好醫風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3.學術實踐活動
導師定期組織研究生參加醫學專業學術實踐活動,例如:填寫活動內容通過這些活動,調動研究生鉆研醫學的熱情和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術習慣,在不知不覺中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強自身道德修養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沖擊,講求利益,名利并重的價值觀正在逐漸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醫院是救死扶傷、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業,臨床科室直接服務于病人,與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在臨床研究生教學中始終貫穿:在對病人實施醫療服務中,要求高尚醫德與精良技術的結合,在診療工作中要求高度負責,一絲不茍的精神[5]。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養,舉辦了多次講座和座談會,深入到學生的中間,了解與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況,建立道德修養評價標準,有針對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斷自省,不斷總結自身不足。只有鍥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醫學高峰,只有秉承踏實認真、兢兢業業的態度,獻身醫學事業,才能成為一名白求恩似的醫務工作者,傳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強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導及導師的監督指導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覺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歸根結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過研究生內化為自我要求、自我約束,才能真正達到目的,實現從他律到自律升華。近年來,我院進行關于醫學研究生醫德醫風自我管理的講座2次,著重于將良好醫德規范內化于心,并將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備良好醫德醫術的合格醫師,這正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真正意義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體系
1.出版相關學習教材
相關醫學教育工作者應結合當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臨床專業研究生并軌的特點[7],參與出版相關思想教育的學習教材2本,作為管理者、導師和研究生的學習依據和理論參考。
2.成立考核小組
成立了相關考核小組,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包括,針對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機制,定期對相關規范化培訓的研究生進行學習教育,并組織考核評估,對表現優異的研究生給予表彰,對表現不佳的給予繼續教育,努力使其達到教育的目標要求。
五、效果與體會
1.結果
我院通過規范系統的學習、評價、教育、反饋,對提高研究生醫德醫風、醫學倫理、思想政治,自我修養等方面水平有積極作用。通過組織多次講座,加強與研究生、導師之間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發現和解決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切實的踐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徑,在促進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2.體會
完善的臨床醫學應是一門技術與人文相結合的醫學,而醫學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離不開醫學思想道德教育。醫學研究生是未來醫學科研、教學和醫療工作的骨干力量,對其醫學人文素質應該有著更高的要求。多年來我院一直努力探索醫學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發揮管理者、導師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促成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效銜接,為國家醫療衛生事業輸送越來越多的優秀醫學人才。
作者:徐廣軍 劉忠玲 孫小雪 汪麗 單位: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參考文獻:
[1]陳旻敏.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的可行性探討[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國棟,劉新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趙美玉,李強.臨床醫學生實習期間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時玉平,李純輝,付偉,麻吉河.研究生學術道德、學術誠信教育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淺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醫學倫理教育[J].繼續醫學教育,2011(25):11-14.
關鍵詞:高校教師;學術失范;師德建設
學術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職能之一,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除了日常教學之外,學術研究亦是其主要的職責之一。近幾年高校知名教師學術失范的現象屢屢發生,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作為高校教師,其言行舉止對學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高校教師在學術方面的嚴謹性亦會對將來有志于從事學術研究,乃至高校教育的學生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然而目前有一部分高校教師為了評職稱、賺取科研經費,致使其在學術研究方面懈怠甚至嚴重失范,不僅對社會發展研究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同時也在學生中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在當今物質橫流的社會中,如何加強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減少和杜絕學術失范已成為一個熱議的話題。
一、高校教師學術失范的表現
學術失范,主要是指個人或者團體,為了自身利益而違反相關的學術道德、法規和國家法律的行為。當今高校學術失范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學術剽竊,學術抄襲和學術造假。學術剽竊主要是指,在進行學術研究的過程中,個人或者團體為了自身利益,以隱秘的方式竊取對他人的學術成果或者學術觀點當作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或學術觀點。當前高校的部分教師,為了評職稱而大量的參與學術研究發表學術論文。當時為了能夠更快的發表學術作品,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評上職稱,部分教師鋌而走險,采用剽竊他人學術成果的不道德行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學術抄襲主要是指,個人或者團體為了自身利益,大段引用他人的學術成果并不加引用,不表明文章來源的行為。目前在學術界學術抄襲現象比較嚴重,部分教師為了避免被檢測出來,而大量抄襲外國文獻。由于語種不同的關系,翻譯抄襲國外文獻難以被檢測出來,加上部分學者抱著不一定會有人查看到外文文獻的僥幸心理,更加大膽的抄襲外文文獻。學術造假是筆者認為當前學術界較為嚴重的行為。學術造假主要是指,個人或者團里為了自身利益在學術研究過程中,蓄意捏造研究數據、研究記錄、研究結果等違規行為。目前我國人文科學類的研究,大部分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兩種。眾所周知,很多學術研究是要根據不同研究方法,消耗大量的時間收集和整理訪談資料。而部分教師在做科研的過程中為了節省時間而縮短調研時間,捏造數據、編造訪談內容等,甚至出現調研沒有完成,而研究報告已經形成的現象。在大學中,這類學術造假事件不易被發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縮短科研時間,從而可以很快進入另一個科研項目。
二、導致學術失范的原因
如果學術失范僅僅是出現在個別的高校教師中,我們可以去批判教師個人的師德問題,但是當學術失范在高校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那么就不得不引發人們去思考各種的原因。
(一)制度因素
1.缺乏相應的懲罰制度
目前針對高校教師學術失范問題并沒有相關的懲罰制度。近幾年曝光的學術失范的教師,并沒有因為學術失范問題對其職位等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大部分的曝光,也沒有談及該高校老師的應受到的相應懲罰。沒有相應的嚴懲制度,導致部分高校教師鋌而走險。
2.量化科研考核體系的弊端
作為高校教師而言,不僅要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還要完成一定的科研指標。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定、項目評審、年度考核績效等等,與學術科研有著莫大的聯系。而在沒有相應懲罰制度的情況下,為了能盡快的獲得較高的職稱評定,或在年度考核出彩等,高校老師鋌而走險,走上學術失范的道路。
3.教師的薪酬福利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國并沒有一套規范教師薪酬福利的制度。隨著市場化的推進,老師之間的薪資差異亦越來越大。據有關研究,“大學教授收入最高的10%與收入最低的10%,差距達到5.9倍,副教授為4.5倍。若不做分組,就同一職稱個人收入差距更大,教授最高者是最低收入者的15倍,副教授之間是23倍,講師是25倍?!雹儆械慕處煂⒖蒲许椖靠闯墒琴嶅X的一種手段,一方面科研可以帶來一定的收入,一方面科研對職稱評定和年度考核、獎項評定等都有一定的益處,利益的誘惑讓部分高校教師走上了學術失范的道路。
(二)社會因素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推進,貧富差距激增,高校教師雖然在社會上的地位很高,但是收入卻不樂觀。市場導向,讓人們在更重視物質的追求了漸漸淡化了對求真的渴望。受“拜金主義”思潮的影響,整個社會風氣都在向物質利益看齊。加上房價居高不下,這讓很多高校教師望而卻步,尤其對于剛剛步入高校教師行列的青年教師而言更是如此。為了能夠增加收入,并獲得相應的支撐,不停的申報和承接科研項目成了為最好的途徑。由于承接的科研項目過多,很多老師忙不過來,因此在科研研究的過程中往往出現很多學術失范的問題。包括數據造假、編造訪談資料等等。
(三)教育因素
在高校教育過程中,高校教師并沒有專門針對學術失范的問題對是對本科或研究生進行教育。甚至部分高校碩博導師本身對學術科研就不嚴謹,而這種行為又會對研究生和博士生產生一定的影響,以致部分研究生和博士生也在無形中參與到一些學術科研造假的項目中去。這種學術不嚴謹的態度和學術失范的行為對研究生和博士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以至于他們對學術失范本身視而不見,對科研態度不嚴謹。
(四)個人因素
學術失范雖然與制度、社會、教育有著莫大的聯系,但歸結到個人層面,與當今學術界道德異化有著莫大的聯系。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教育下一代的偉大角色而言,歷史賦予了其莫大的使命,也意味著教師將承擔較大的責任。受“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教師的思想和行為也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當代教師與傳統教師相較,前者可能更加注重個人利益、個人頭銜等,而忽略了傳統的師道———“傳道、授業、解惑”。即導致部分高校教師為了追求物質和名利,而不擇手段,重視科研學術為其帶來的名與利卻不重視科學和學術的嚴謹性,給社會和學術界帶來嚴重的損失,同時也無形中對下一代學生散播了不良的學術風氣。
三、如何加強當代教師學術道德建設
(一)制度方面
1.建立健全當代教師學術管理體制
建立健全高校教師學術管理制度,嚴懲學術剽竊、學術抄襲、學術造假等學術失范的高校教師,并建立相應的懲罰機制。只有嚴格的制度規范,才能警醒高校教師,要嚴守教師學術規范,嚴守教師的師德,不能越過學術道德底線。
2.建立健全學術評審機制
當前我國并沒有一套嚴格的學術評審機制,對高校教師的科研成果進行評審,正因為這方面的漏洞讓不少高校教師鉆了空子。只有建立一套強有力的科研評審機制,在科研成果展示上進行嚴格把關,才能減少或杜絕教師學術剽竊和造假的問題。
3.完善教師薪酬管理制度
大部分教師走上學術失范的道路,與生活所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香港,各所高校中大學教師年薪過百萬,屬于“高薪族”。而我國內地教師的工資較之卻相差甚遠,甚至很多高校教師還要為生計而奔波。這也說明我國對于高級知識分子并不重視。當前我國應當針對大學教師制定一套完善的薪酬體系,讓高校教師可以安心生活。當高校教師不再為生計奔波,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之后,才會將更多的時間專心于科研之上。
(二)教育方面
1.加強道德教育
在完善學術管理體制的同時,要加強高校教師的學術道德教育。高校教師所培育的學生,在日后會走向各個不同的崗位,其中不乏會從事高校教師職業的。筆者認為,在高校教育中除了要加強高校教師本身的學術道德教育外,還應該加強高校學生的學術道德教育。要一代人傳一代人,將學術道德的風尚傳承下去。
2.加強學術規范教育
在本科院校中,對于學術規范方面的教育是比較缺乏的。很多學生在讀完本科后甚至讀完研究生后,依然不知道該如何寫論文,對學術規范更是不甚了解。而對將來可能還會走上高校教師崗位的他們而言,不了解學術規范,就可能會走上學術失范的道路。因此必須加強高校教師學術規范教育,讓高校教師切身明白科研對社會,對社會群體的重要性,從而讓教師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遵守教師道德規范,嚴謹科研。
(三)個人方面
從個人方面來講,教師自身應當要清醒的認識自身的職責和使命。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應當要真正能做到克己復禮,注重自我道德修養建設。在不斷提升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當注重個人的師德建設和修養,更多地將正面的信息傳遞給學生。
作者:韓瀟霏 單位:三亞學院社會發展學院
參考文獻:
[2]朱力.失范范疇的理論演化[J].南京大學學報,2007(4).
[3]陳小平.學術不端行為辨析[J].教育文化論壇,2011(3).
[4]庾光蓉,徐燕剛.我國高校學術評價制度的缺陷與改進思路[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