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26: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宏觀經濟動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經濟運行;貨幣政策;動態調控
Abstract:Confronting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macroeconomy,the central bank needs to realize the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based on the change of macroeconomy. The paper probes deeply into the mechanism of dynamic optimization,then incorporates the theory with the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the macroeconomic situation,monetary policy,the dynamic optimization
中圖分類號:F82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2265(2009)08-0037-05
一、前言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主要職能是要根據經濟運行態勢的變化,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利率等,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并最終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并且,貨幣政策的特點在于側重短期總量調節,熨平經濟波動。由于經濟活動的波動是一種常態,面對經濟運行態勢的復雜多變,中央銀行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判明造成波動的原因,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采取靈活審慎的調控政策,及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操作,實現貨幣政策的動態調整優化,為經濟運行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上個世紀60、70年代西方國家普遍出現了經濟的“滯脹”局面,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把它歸因于凱恩斯主義“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并據此提出了“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但實際經濟運行總是復雜多變的,經濟波動也并非弗里德曼所言總是輕微的,因此在實踐中如何奉行“規則”是一件令人感到困惑的事情。由于現實世界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任何規則都不可能為每天具體的貨幣政策操作提供確切的量化指導,它仍需要依賴于貨幣政策決策者們的審時度勢和敏銳判斷。誠如格林斯潘(1997、2003)所強調的:一定程度的相機抉擇對于貨幣政策操作是不可避免的;自從貨幣供應量與最終目標的穩定性關系遭到破壞以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操作,不可避免地,是變得更加復雜和相機抉擇了;正式的利率規則最好是僅被視作一種輔助的政策參考。
近年來,我國宏觀調控形勢復雜多變,通脹與通縮之間往往僅是“一線天”。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內外均衡矛盾的凸現、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以及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變化等等,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經濟活動中的復雜性、不確定性超過以往。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貨幣政策的具體操作也將不可避免會變得更加復雜和相機抉擇。根據經濟運行態勢的變化,適時適度把握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實現貨幣政策的動態調整和優化,是經濟發展對我國貨幣政策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從理論上探討了貨幣政策的動態調控機制,并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動態調控模式進行實證分析。
二、動態調控機制的理論分析
(一)貨幣政策的動態調控機制
設經濟系統為:
其中 為目標變量,如通貨膨脹水平、產出等系統的內生變量; 為系統的內部狀態變量,如目標變量的滯后變量、前瞻性變量以及消費、投資等其他內生變量; 為貨幣政策的工具變量; 為擾動變量。
設為的目標值,則貨幣政策的任務就是通過工具變量的操作在理想的時間段內實現目標變量的實際值趨近目標值,即:
一般情況下不僅要求實際值趨近目標值,還要求在實現的過程中盡量減小目標變量的起伏與波動,因此貨幣政策的目標函數可表示為:
對于如何通過工具變量 的選擇來實現貨幣政策的目標,一種選擇是只考慮輸入和輸出的關系,而不考慮經濟模型的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
最初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者就認為,試圖搞清楚復雜的經濟運行只會徒勞無功,因此貨幣主義者用一個“黑箱”將貨幣政策的具體傳導掩蓋起來,并提出排除其他一切因素的“單一”規則貨幣政策。但誠如托賓所指出的,市場經濟的特征在于不確定性,如果不顧經濟運行態勢的變化,一意孤行地堅持固定的“單一規則”,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1979年美聯儲貨幣主義實驗的不成功充分說明,規則型貨幣政策同樣需要反饋機制,需要根據經濟運行態勢的變化而相應調整。
按照現代控制理論,圖1輸入-輸出關系的表達僅是對經濟系統的不完全描述,因為它沒有考慮黑箱即經濟系統內部的具體情況,因此也就難以對經濟系統進行有效的調控?,F代控制理論要求深入到系統的內部,對系統的動態變化即狀態變量進行精確刻劃,如圖2所示:
按照現代控制理論的狀態空間描述,經濟系統可簡單表示為:
其中為狀態向量,狀態向量刻劃了經濟系統的內部行為,其組合構成或影響系統的輸出向量即目標向量。
設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為,并假設經濟系統(4)-(5)是可控的,并且是漸進穩定的,即陣特征根全具有負實部。此時根據經濟控制論①,可以給出一種最簡單的調控方法,即當輸入變量(政策工具變量)等于常向量時, 也將趨于常向量,從而也將最終趨于常向量。即:
,從而
由于,可求得:
只要 滿秩,則對于給定的常向量目標
必可找到輸入向量 ,最終實現政策的調控目標。
但是雖然終將趨于,但在逼近的過程中,不僅所花的時間可能很長,而且起伏也可能很大。如果 陣的特征根在左半復平面并靠近虛軸,那么在逼近 的過程中將會劇烈起伏。按照現代控制理論,優化的調控策略是采用反饋策略,實現政策變量 是狀態變量的線性反饋,即根據系統狀態的變化適時調整政策變量,即:
此時經濟系統(4)-(5)相應成為:
將(7)式代入(6)式,有:
根據(9)式,當陣的特征根均在復平面左半部時,狀態變量 最終將趨于常向量,此時
,可求得:
從而只要 滿秩,就可選擇政策變量: ,使得 時, 逼近最終目標 。
相比于“單一”控制策略 ,反饋調控規則
第一,當陣特征根不全在復平面左半平面時,經濟系統(4)-(5)不是漸進穩定的,此時采用“單一”控制策略將不能實現最終調控目標。而采用反饋調控規則使得系統的特征根成為的特征根,這樣就可以通過調整反饋系數來改變
的特征根值,進而最終實現系統的漸進穩定。
第二,通過調整反饋系數來改變 的特征根值,可以調控在逼近過程中的波動幅度。
第三,采用反饋調控規則可以更好地實現經濟系統的動態均衡。古典經濟學認為市場機制的自動調節可以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但問題的關鍵在于要花多長時間。在實際經濟運行中,由于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復雜多變,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往往也處于動態變化當中,故而忽略時間因素的靜態均衡一般難以反映經濟現實。因此,根據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的變化,適時調整政策變量,注重在時間變化過程中動態均衡狀態的實現過程,可以更好地實現經濟系統的動態優化。
(二)存在干擾變量時貨幣政策的動態調整優化
從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來看,由于從工具變量到最終目標之間的鏈條較長,面臨的不確定性較大,這使得經濟系統的參數值或難以精確估計,或隨著時間的變遷,系統參數值也處于動態變化之中。從實際經濟運行來看,經濟結構總是處于動態的變化之中,同時,模型當中連接政策工具和狀態變量的參數以及各變量間的影響關系也可能是不穩定的。此時即存在著干擾變量,設干擾變量為,則經濟系統(4)-(5)相應成為:
存在干擾變量時調控的思路在于:一方面考慮系統狀態變量的變化,同時密切關注目標變量的實現情況,即目標變量的實際值與目標值之差( )。設目標變量的實際值與目標值之差為 ,,則
隨時間的累計量為:
此時調控策略在于實現政策變量為系統狀態變量 和目標變量 的線性反饋,即:
如果干擾變量是常向量,或者有明確的變化規律,那么在一定時間之后可以實現經濟系統的魯棒調控(robust control)②。但在實際經濟運行中,由于經濟運行態勢等的復雜多變,對于干擾變量很難預先和明確認定,因此調控策略(12)式一般也沒有顯式解。這樣就更加凸顯了貨幣政策動態調整優化的必要性,即根據狀態變量以及實際調控效果( )的變化情況審時度勢和靈活把握,努力增強貨幣政策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靈活性。
由于干擾變量的存在,在實際貨幣政策調控中,各國中央銀行一般都不會一次調控到位而是多次漸進調控,實行平滑操作(smoothing)。誠如Sack(1998)、Sack和Wieland(2000)所指出的,由于貨幣政策效應的不確定性、關鍵宏觀經濟變量存在測算誤差以及相關結構性變量的不確定性,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決策并不能保證都是正確的。利率平滑操作能夠使中央銀行觀察到每一次政策調整以后宏觀經濟變化的新情況,獲得更多的有關產出和通貨膨脹的新信息,在新的經濟運行信息集內決定政策調整的時機和幅度。
三、中國的實證研究
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確定以貨幣供應量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但貨幣供應量與價格水平之間的密切關系只是一種長期趨勢,短期內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其相關性總會存在一些波動。因此,貨幣供應量中介目標的調控機制是動態的,即需要根據經濟運行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從我國現實來看,每年政府或央行會根據對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率的預測確定一個大致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目標。但由于實際經濟運行是動態變化的,因此中央銀行在實際操作中不可能完全拘泥于最初的目標設定,而是根據經濟運行的具體狀況以及最終目標的實現情況靈活調控。判斷貨幣供應量與最終目標以及其他狀態變量的動態關系,可以通過協整檢驗來驗證。對于狀態變量,可以選擇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作為代表變量,最終目標變量為國內生產總值和通貨膨脹率。
(一)貨幣供應量 與相關狀態變量的協整關系檢驗
選取2000年1月―2008年9月期間的貨幣供應量 同比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同比累計增長率和工業增加值同比累計增長率的月度數據③。根據Engle和Granger(1987)的研究,檢驗因變量和解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等價于檢驗回歸方程的殘差序列是否是一個平穩序列。因此,可以先求出回歸方程,再通過ADF檢驗來分析殘差序列的平穩性,進而判斷因變量和解釋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是否存在。
首先對貨幣供應量增長率 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為:
(21.49)(7.49)
對上式的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1:
檢驗結果顯示,殘差序列在1%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接受不存在單位根的結論,因此可以確定殘差序列是平穩序列。檢驗結果表明,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長期存在比較穩定的關系,協整向量為(1,0.17)。
再對貨幣供應量增長率 與工業增加值增長率
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為:
(13.85) (3.37)
對上式的殘差序列 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2:
檢驗結果顯示,殘差序列在5%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接受不存在單位根的結論,因此可以認定殘差序列是平穩序列。檢驗結果表明,貨幣供應量增長率 和工業增加值增長率 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協整向量為(1,0.21)。
(二)貨幣供應量與最終目標變量的協整關系
由圖3可見,自1995年以來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長率與通貨膨脹水平(CPI)及經濟增長率(GDPV)之間存在著比較明顯的趨同關系。進一步,可以使用協整方法來檢驗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和通貨膨脹之間是否存在比較穩定的長期關系。ADF檢驗表明,三個序列都是I(1)序列,符合進行協整檢驗的條件。使用Johansen協整檢驗方法進行分析,結果如表3:
根據檢驗結果,跡檢驗認為有兩個協整向量,最大特征值檢驗認為有一個協整向量,這可能是由于協整方程的定義而導致的。但其結果都表明存在協整關系,即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長率與通貨膨脹水平及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貨幣政策是一門實證性很強的科學,不同條件、不同環境下貨幣政策的性質、特點和作用不盡相同,經驗主義的分析方法對于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行是遠遠不夠的。所幸的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已經使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越來越具有科學性,從最優貨幣政策的一般性原則,到利用模型對貨幣政策沖擊進行模擬,中央銀行家們對于貨幣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同時,我們也應充分認識到,盡管有了這些進步,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還遠非機械式的程序化工作。面對經濟運行態勢的復雜多變,中央銀行必須將一般性科學原則與具體決策實踐相結合,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采取靈活審慎的調控政策,實現貨幣政策的動態調整與優化。
自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行使中央銀行意義上的貨幣政策調控職能以來,我國的貨幣政策便一直處于不斷摸索的過程當中。隨著我國貨幣政策的不斷完善,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理性選擇、貨幣調控方式的間接化、貨幣調控手段的市場化、貨幣政策決策的前瞻化,以及與貨幣政策相關的制度建設和機制完善等等,都為我國貨幣政策決策的科學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我國經濟、金融運行所發生的巨大變革,以及在開放條件下國外經濟、金融形勢的動蕩不定也不斷給我國的貨幣政策提出新的挑戰,諸如如何判斷現實經濟是冷是熱、怎樣才能既防通貨膨脹又不導致通貨緊縮等等,這些實際挑戰都不是一般性科學原則所能夠準確回答的問題,它仍主要依賴于我國政策決策者們的審時度勢和敏銳判斷。在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之下,增強我國貨幣政策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靈活性,把握好調控的重點、節奏和力度,應著重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強對經濟形勢的分析,準確判斷造成經濟波動的根源。經濟活動的波動是一種經常性狀態,面對這種波動,重要的是要判明造成沖擊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準確把握貨幣政策的尺度,對于何時降低利率,何時提高利率,何時實行政策的松緊搭配等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加強對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測。貨幣政策的效應具有滯后性,如果中央銀行等到已經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時才采取行動,必然容易使經濟在過熱和衰退的循環中來回波動,加大經濟振幅。所以,央行在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過程中,不能采用“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而是必須要具有前瞻性。
第三,通過提高貨幣政策的透明性,加強與公眾的有效交流與溝通,努力提高貨幣政策的預期引導效應。從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的實踐來看,由于經濟運行態勢復雜多變,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之間往往僅是“一線天”,不僅加大了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有時也使得公眾難以形成穩定的預期,而公眾預期的不穩定本身就有可能成為經濟擾動的因素之一。在這種復雜的經濟運行態勢之下,如果中央銀行能夠較好地穩定和引導公眾預期,那么用小的政策變化就有望實現調控經濟運行的宏觀目標,同時也可以降低政策調整本身對市場的沖擊程度,減緩經濟波動,引導經濟運行平滑過渡到中央銀行所期望的狀態。
注:
①此節經濟控制論的內容具體可參閱張金水:《經濟控制論――動態經濟系統分析方法與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12.
②參閱張金水:《經濟控制論――動態經濟系統分析方法與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12.
③數據取自國家統計局網站、《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季報》和《中國經濟景氣月報》相關各期。其中每年一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根據工業增加值增長率按比例近似計算而得。
參考文獻:
[1]謝平,羅雄.泰勒規則及其在中國貨幣政策中的檢驗[J].經濟研究,2002,(3).
[2]周小川.中國宏觀調控形勢的變化與貨幣政策操作[J].中國金融,2005,(8).
[3]李念齋.中國貨幣政策研究[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
[4]Sack,Brian.Uncertain、Learning and Gradual Monetary policy,FRBSF,1998.
[5]Sack,Brian and Wieland,Volker.Interest-Rate Smoo-
thing and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A Review of Recent Empirical Evidence,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00.
[6]Greenspan,A.Rules vs. Discretionary Monetary Policy,Remarks Presented at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Stanford University,5 September,1997.
[7]Greenspan,A.Monetary Policy Under Uncertainty,Remarks Presented at a symposium sponsored by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Jackson Hole,Wyoming,29 August,2003.
[8]Taylor,J.B.Discretion versus Policy Rules in Practice,Carn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39:195-214,1993.
一、傳統宏觀經濟學教學范式及其缺陷
傳統宏觀經濟學整個理論體系與政策實踐的核心表現為IS-LM模型及其基礎上的總供求模型。例如,多恩布什和費希爾稱IS-LM模型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帕廷金認為它是凱恩斯的“主要信息”,托賓和索洛稱為經濟學專業的“受過訓練的直覺”。因此,IS-LM模型曾經長期居于西方宏觀經濟學的支配地位,并成為經濟學家討論宏觀經濟政策的普遍框架。傳統IS-LM模型的基本內容在于兩個關鍵要素和一張圖。兩個關鍵要素是:產出(收入)是由需求決定的內生變量;利率是影響產品需求(C+I)及貨幣需求的內生變量[1]。經過??怂贡硎龅摹锻ㄕ摗匪l展起來的傳統IS-LM模型的一個簡單形式如下:L = L(r,y),i = i(r),i(r) = s(y)
其中L為貨幣需求,均衡時L=M,M為貨幣供給。i為投資,s為總儲蓄,y為收入,r為名義利率。由于固定價格假設,變量的名義值與實際值是一致的。因此,一方面IS-LM模型可以視作收入決定模型(包含了供給面),另一方面,IS-LM模型也為分析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在決定AD中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個簡單框架,模型集中關注的是利率在聯系兩個市場中的作用。IS-LM模型的一張圖如圖1:其中IS代表IS曲線,LM代表LM曲線。通過兩條曲線的交點就可以決定經濟的均衡狀態E,所對應的就是均衡收入y*與均衡利率r*,它是經濟在實現產品市場供求一致與貨幣市場供求一致下得到的均衡利率。IS曲線的移動可以體現財政政策,LM曲線的移動可以體現貨幣政策,因此,總需求管理就可以通過IS-LM圖形中曲線的移動來分析經濟狀態的變化和預測內生變量的變動方向。傳統IS-LM模型具有如下作用[2]:
(1)教學作用。它是分析經濟的實際與貨幣部門相互作用的最簡單模型,并且可以使用上述的一張圖使經濟分析與政策分析的含義直觀化,宏觀經濟學家與廣大公眾(記者、官員等)更易交流。可見,IS-LM模型具有比較高的收益/成本比。
(2)對經濟理論的詮釋作用。IS-LM模型在同其他理論比較中能夠澄清某一宏觀經濟理論的解釋,因而成為古典經濟學、凱恩斯主義、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新凱恩斯主義等各流派辯論的共同基礎。
(3)描述性作用。IS-LM模型可以代表、解釋或預測某種經濟的績效,進而發展出了政府和企業進行政策評價與經濟預測所使用的非加總宏觀經濟學計量模型,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4)規約性作用。利用IS-LM模型來選擇一定時期績效最佳的政策方案。正是在這些影響下,IS-LM模型成為絕大多數入門和中級宏觀經濟學教材的核心。國內出版的教材也沿襲了這一思路。老師們在課堂上講授IS曲線、LM曲線的含義及代數形式,并使用IS-LM圖形分析經濟政策的效果。
然而,這種傳統教學范式已經受到經濟學界的猛烈抨擊。激烈的爭論和研究表明,傳統IS-LM模型存在著根本的致命的缺陷:
第一,模型的短期靜態性質。它使用充分信息下靜態的同時均衡框架來處理不完全信息下的動態調整問題[3],這使得再次反饋過程與初次發生過程變得同等重要。這會造成對實際的動態時序經濟行為的錯誤認識[4-5]。事實上,經歷了歷史時間、遭受了一系列沖擊和結構變遷之后的經濟體系,其反饋過程只能部分為經濟個體所認知。IS-LM模型沒有引入時間和經濟變量的滯后效應,因此有必要以動態時序分析取代IS-LM模型。
第二,模型的確定性。傳統IS-LM沒有考慮宏觀經濟世界中不確定性(尤其投資方面)和預期的重要影響,因此就不能體現宏觀經濟的結構不穩定性。許多原凱恩斯主義者和后凱恩斯主義者都認為這是凱恩斯貢獻的真正本質,而不確定性和預期同均衡概念完全不兼容且相沖突。
第三,模型的邏輯不一致性。一個表現是IS曲線作為流量均衡同LM作為存量均衡的不一致[6],另一個表現是傳統IS-LM模型缺乏微觀基礎。它是總量的特設關系,而不是從明確的理性主體的最優化行為推導而來。而按照盧卡斯批評,IS和LM曲線代表的函數在經濟政策規則變化時并非保持不變。因此模型的政策評斷往往不可靠。
正是這些因素導致傳統IS-LM模型逐漸衰落,大多數宏觀經濟理論和經驗研究已經不再使用IS-LM模型。IS-LM模型有時出現在宏觀經濟學教材中,但只是作為建構總供求模型中總需求曲線的一個階梯。IS-LM模型“死了”還是繼續“活著”?筆者對國外流行的中初級宏觀經濟學教材作了一個初步調查(見表1):可見,盡管把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糅合在一起的薩繆爾森式的新古典綜合在宏觀經濟學教材中居于支配地位,但IS-LM教學范式已經不再流行。因此,國內的宏觀經濟學教學者應該注意到這種轉變。這是對自己的知識結構更新的一種體現。由于國內教材普遍更新較慢,老師就有義務不再傳授陳舊的IS-LM模型。更進一步來說,在權威期刊上的理論研究與研究生宏觀課程教學都很少同IS-LM模型相關了。據筆者所了解,察覺到這種轉變的教師還比較缺乏。許多教師仍然在用IS-LM圖形來討論宏觀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政策含義。這種教學現狀的原因可能在于IS-LM模型的相對簡潔性及教學慣性。
二、宏觀經濟學教學新范式:動態一般均衡或新IS-LM模型
既然這樣,課堂教學是否應該完全拋棄IS-LM模型呢?如果拋棄傳統的IS-LM模型,宏觀經濟學教學還剩下什么?筆者的教材調查表明,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總供求模型和經濟增長理論仍然是宏觀經濟學教學的中心環節。問題在于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同微觀經濟學嚴重脫節,宏觀經濟理論與微觀經濟理論是兩張皮,缺乏比較嚴密的邏輯關聯;另一方面,初中級的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同高級宏觀經濟理論及專業性的宏觀經濟研究也是脫節的。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前沿研究給出了兩個緊密聯系的新動向:相當多的經濟學家主張宏觀經濟學應當有一個適當的微觀基礎;主流的意見則主張為宏觀經濟學提供理性最大化的微觀基礎。這種動向在近年來達到高峰。目前已經形成一個動態一般均衡的宏觀經濟研究框架,具體表現為從拉姆齊模型到新新古典綜合的發展。事實上,新新古典綜合以另一種面目使得傳統IS-LM模型借其擴展形式得到復活。因此,IS-LM模型還沒有死。
大體上,動態一般均衡是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中關于私人所有權經濟所有時刻的整體動態系統的簡稱。它是一般均衡、理性預期與代表性主體的結合。動態一般均衡以市場作為協調機制、在各種約束條件下(偏好、預算/資源約束、稟賦、可得技術與信息、制度)最大化理性代表性主體的當前和未來期望福利的現值總和(因而是一種涉及現在和未來變量的跨期決策行為),結合所有市場上的市場出清(一般均衡)條件,經濟行為可以被簡化為幾個定義了經濟運動定律(laws of motion)的微分或差分方程。這樣就可以從微觀層面的個體動態最優化來解釋總量現象,如經濟增長、經濟周期、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影響。
DGE的基本原理在于持有下述信念:宏觀經濟建模應從微觀經濟主體作出的選擇出發來加總成經濟整體,所以必須重視個體對其經濟環境實際或預期變化的反應行為。DGE體系中,經濟主體在約束條件下連續不斷地最優化以致經濟總是處于某種短期均衡形式之中,只要給定可獲取的信息,人們應能作出對自己有利的最優決策,并且不會犯持續的錯誤。也正是在此意義上,行為是理性的。如果出現錯誤,被歸因于信息差距,如對經濟未預料到的沖擊。經濟的最終運行趨勢是一種長期均衡。它是當所有的過去沖擊通過經濟體系已經完全發生作用下的最優經濟運行路徑。它可以是各變量均為常數的穩態,也可以是主要宏觀經濟變量具有相同增長率的平衡增長路徑。
然而,動態一般均衡框架涉及微觀方程或差分方程、動力系統與最大值原理及動態規劃等復雜的數學工具,因此并不適合宏觀經濟學的初中級學者。筆者所主張的是,在傳統IS-LM模型的基礎上,使用動態一般均衡方法對其加以擴展,這就是由新新古典綜合發展起來的新IS-LM模型或最優化IS-LM模型。新IS-LM模型的一個代表來自McCallum(1989: 102-107)[7],為McCallum and Nelson (1999)重述[8],形式如下:lnyt= a0+a1(lnPt-Et-1lnPt)+a2lnyt-1+ut
(菲利普斯曲線)lnyt= b0+b1[Rt-Et(lnP t+1-lnPt)]+vt
(lS曲線)lnMt-lnPt= c0+c1lnyt+c2Rt+ηt
(LM曲線)其中y為實際產出,P為一般價格水平,R為名義利率,M為名義貨幣供給。a0,a1,a2,b0,b1,c0,c1,c2為參數,ut,vt,ηt分別代表總供給沖擊、總需求沖擊和通貨膨脹沖擊的零均值隨機變量。
顯然,新菲利普斯曲線提供了對經濟體系的供給行為的說明,新IS曲線和新LM曲線則提供了對經濟體系的需求行為的說明。新的總供求模型同理性經濟人的跨期最優化行為協調一致。這一點同來自傳統IS-LM模型的總供求方法明顯區分開來。新IS-LM模型具有了早期凱恩斯主義所缺乏的微觀基礎因素:價格調整成本,價格調整的不同步性,前向預期價格設定,壟斷競爭。價格水平已經內生化了,它是受外生沖擊和貨幣政策規則影響的內生變量,結合貨幣供給規則,即使個別價格有短期粘性,價格水平在短期和長期都會對貨幣存量的外生持久變化作出反應。
新IS-LM模型的參數來自效用函數、生產函數及價格調整過程的結構性參數,已經充分考慮了政策變動對理性主體的預期的影響,因此模型大體上可以經受住盧卡斯批評。這就使得使用它討論宏觀經濟活動的決定和貨幣政策設計的研究文獻日益增加。
把新IS方程結合泰勒規則,可以得到一條宏觀經濟政策(MP)曲線或總需求(AD)曲線[9-10]。它表明產出缺口與超過目標的通脹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因為當通脹率上升超過目標通脹率時,中央銀行會提高名義利率。提高幅度大于通脹率上升幅度,以使當通脹率上升時,實際利率也上升,這就會減少投資和凈出口,降低實際產出。MP曲線的移動來自通脹率以外其他因素的沖擊,如政府采購、貨幣政策、國外出口需求、稅收、消費者信心的變化。
模型中的新菲利普斯(NPC)曲線則代表經濟的總供給行為,或稱通貨膨脹調整(IA)方程。對于通貨膨脹調整(IA)方程,通脹率是前定的,因為它取決于滯后的GDP缺口而非當前的GDP缺口。因此它是一條用來表示在任意時點上經濟中通脹情況的水平直線。當實際產出高于潛在產出時,IA上移,反之則相反。因通脹預期和原材料價格變化而移動,因此可以反映粘性價格和粘性工資的現實經濟狀況。
我們把向下傾斜的MP曲線和水平的IA曲線結合起來,就得到了一個解釋經濟波動及宏觀經濟政策的新模型,如圖2所示。這個模型可以較為精確地描述貨幣政策的實施原理。例如,初始經濟處于長期均衡E0,如果沒有外部沖擊,這個經濟就是通脹比較穩定的經濟。當一個外生的需求沖擊使得MP0右移到MP1,則實際產出會超過潛在產出,從而通脹率會上升,因此IA上移,中央銀行就會提高名義利率以使實際利率上升來應對通脹率的上升,直到經濟達到新的長期均衡E1。這時產出回到了潛在產出水平,但穩定通脹率更高了。如果中央銀行認為新的穩定通脹率過高,則它可以通過泰勒規則來使MP左移以實現目標通脹率。
上述見解常常被稱為宏觀經濟學新共識(NCM)。它是對新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主張與貨幣主義的政策主張從理論到實踐的一個綜合。這種綜合表明,在短期,壟斷競爭市場結構產生的名義剛性和真實剛性有效地增加了產出水平波動對總需求沖擊的持續性??傂枨髮Ξa出和就業能夠產生實際影響。在長期,總需求沒有實際影響。均衡的自然失業率由勞動市場的結構性特征、工資談判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決定。
新共識認為,貨幣政策使用利率工具能夠在短期穩定產出與就業,但長期只能影響通貨膨脹。貨幣是中性甚至超中性的。
因此,新共識提升了貨幣政策作用而降低了財政政策作用。在貨幣政策工具中突顯了通貨膨脹的決定作用。通貨膨脹可以影響短期產出并決定名義利率,但不能影響潛在產出水平。由于貨幣存量內生決定,因此新的貨幣政策無法控制貨幣供給,但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節利率來有效地實現低通貨膨脹率和經濟均衡。當然,貨幣當局對實體經濟活動的長期影響是有限的。它只能影響長期通貨膨脹率,但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是重要的。把通貨膨脹作為新貨幣政策的目標就成了自然的選擇。這種政策稱為“通貨膨脹定標(inflation Targeting)”。它要求由獨立的中央銀行來執行(從而保證政策的可信性),預先公布一個能實現經濟長期均衡的通脹目標值,然后通過泰勒規則來調整實際通貨膨脹與目標之間的偏差。這種政策目前已經在各國得到相當程度的實踐。
[關鍵詞] 真實商業周期理論 隨機動態一般均衡模型 技術沖擊
一、引 言
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Kydland和Prescott創建了真實商業周期理論(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過去25年間,其主要結論是技術沖擊(Technology Shocks)是引發經濟周期的決定性因素,宏觀經濟周期波動是經濟主體對經濟情況變化的最優反應,政府不應該執行熨平經濟周期的財政、貨幣政策,而應該著力于經濟長期發展、對經濟有長期效應的政策。近年來,國內學者在RBC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陳昆亭和龔六堂(2004) 在基本RBC模型中引入人力資本,考慮內生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利用率來研究中國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形成。黃賾琳(2005)構建三部門實際經濟周期模型來考察中國宏觀經濟波動的周期特征及財政政策的效應問題。從方法論的角度講,RBC理論對宏觀經濟學的影響是深遠的,特別是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框架,更是成為了宏觀經濟學家分析經濟現象的基本框架。
二、標準真實經濟周期模型
在經濟中生活著大量的同質消費者,每期他們擁有1單位時間,并可以將時間分配成勞動(Work)和休閑(Leisure)兩部分,擁有K0單位生產性資本,其折舊率為0<δ<1。中央計劃者(Central Planner)通過選擇{Ct,Nt,Kt}∞t=0來最大化:
max E0βtU(Ct,1-Nt):(1)
s.t. Ct+Kt+1≤F(Kt,Nt,At)+(1-δ)Kt : (2)
其中,Ct是消費,Nt是勞動時間,Kt是資本,At表示技術,假設技術外生,服從一定的分布,經典設定為1nAt=ρ1nAt-1+εt,εt~N(0,σ2)即1nAt服從一階自回歸(AR(1)),εt為對技術增長率的沖擊,即技術沖擊。其中ρ表示技術沖擊的持續性。
通過中央計劃者問題,得到關于Ct,Nt,Kt,的三個一階條件(First Order Conditions):
UC(Ct,1-Nt)=λt3: (3)
UN(Ct,1-N)=λtFn(Kt,Nt,At): (4)
λt=βEtλt+1(FK(Kt+1,Nt+1,At+1)+1-δ): (5)
(2),(3),(4)和(5)共同組成了均衡系統(Equilibrium System),通過解這一均衡系統就可以解出{Ct,Nt,Kt}∞t=0的動態最優路徑。由于此均衡系統為非線性系統,無法求出解析解(Analytical Solution),經濟學家通過參數校準后的均衡系統在穩態點進行一階線性展開(Log Linearization),并將均衡系統在計算機上進行數值模擬(Numerical Simulation),以得到具體的均衡路徑。
通過觀察上述RBC模型,我們發現,其模型設置是如此簡單,沒有政府(轉移支付、國債、稅收),沒有貨幣(價格、通貨膨脹率),沒有金融部門(Financial Sector),沒有外國部門(進出口、匯率),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模型經濟(Model Economy),其對真實經濟卻有著驚人的吻合。
從圖1和圖2兩張圖的對比中,我們發現,用美國數據校準后的標準RBC模型從矩(Moment)角度相當好地(相對如此簡單的模型設置和如此復雜的美國經濟而言)擬合了現實經濟。
三、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框架
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礎是標準新古典增長模型(Standard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研究經濟波動的模型最初是增長模型中借鑒過來,一般而言,波動和增長是兩個獨立的領域,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也主要是為經濟波動研究所用。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和一系列技術工具,為經濟學家研究經濟波動提供一塊共同的實驗地。在基本的模型框架內,研究人員可以根據經濟原理、數據來修改局部的模型設置,然后進行數值模擬,與現實經濟進行比較,從而判斷此種修改設置是否有效地提高了模型對經濟的解釋力度??梢哉f,其分析框架為宏觀經濟學所做的貢獻,不亞于凱恩斯主義者的IS-LM分析框架。
四、總結
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已經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框架,并且這一框架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內逐漸成為主流研究框架。RBC及理論,盡管其無法解釋部分典型經濟事實,其認為技術沖擊是驅動經濟周期的最重要的波動源也存在很大爭議,但是其提供均衡分析框架――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對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影響不亞于凱恩斯主義者的IS-LM模型??梢哉f,不掌握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以及一系列技術工具,已經很難研究現代宏觀經濟學。
參考文獻:
[1]陳昆亭 龔六堂 鄒恒甫:什么造成了經濟增長的波動.供給還是需求――中國經濟的RBC分析.世界經濟,2004第4期
[2]黃賾琳:中國經濟周期特征和財政政策效應――一個基于三部門RBC模型的實證分析.經濟研究,2005第6期
宏觀統計經濟學是將統計學以及宏觀經濟統計兩個學科的內容進行綜合,從而有機結合而成以計量經濟學為核心的,并且以宏觀經濟學為研究對象的獨立學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具備不同的歷史意義。在國家計劃經濟的時代,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主要是為了計劃管理,通過研究國民經濟的發展,而對下一階段的發展進行指導[1]。在現代的市場主義經濟的環境下,已經建立起優化管理、量力而行已經統籌兼顧的統計分析思想,在研究的過程中,主要包含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及統計學的概念。經過了國民經濟重要指標階段、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發展階段,現階段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已經進入了微觀統計與宏觀統計一體化的階段,在現階段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具備電算化的功能,為國民經濟以及個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指導?,F在以及發展成為以統計作為核心以及以宏觀經濟為軸心的經濟學體系,對于中國的經濟學的發展研究以及分析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主體內容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統計測量的理論以及方法,主要對于國民經濟進行統計分析。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主要是從國民經濟的角度出發,對于國家的宏觀統計進行分析統計,在統計過程中宏觀,依照宏觀經濟學原理以及統計指標,采用計量經濟學為主要的研究方法[2]。
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發揮在那,宏觀經濟統計分析表現出更多的獨立性。在現階段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中,主要表現出全面性以及獨立性。全面性的表現在于對于國民經濟以及個人經濟進行綜合分析,而獨立性是基于統計方法不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并不僅僅包含國民經濟的核算體系,在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中,宏觀的經濟活動是主要的研究對象,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研究,現在已經發展成為研究國民經濟、部門經濟以及微觀經濟的各個層面統計分析方法。廣義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包含有對國民經濟每個層面的研究,并且包含統計分析的方法。通過將宏觀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證分析結合,形成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的指導,為宏觀經濟運行的檢測與盤提供科學的依據[3]。
3、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方法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以為既包含宏觀經濟學與計量統計學的相關概念,因此在研究中,包含有統計分析的方法、也同時包含對于宏觀經濟的探索性方法以及統計模型方法。在統計分析的過程中,主要以統計指數分析、因素分析、彈性分析以及多遠時間序列分析為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標準是以科學的統計計量的方法,對于宏觀經濟進行分析統計,在所選用的宏觀經濟的指標中,建立宏觀經濟的模型,同時對于宏觀經濟的指標進行準確的估計[4]。
在對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研究中,需要采用統計學分析的理論與方法,分析中需要相應的統計技巧。在對宏觀經濟的統計分析中,采用多種統計方法建構描述性的統計分析,從探索性的統計分析中,建立直觀的分析體系,從而將回歸意義多元化應用于宏觀經濟的統計分析中。而且隨著網絡化的發展,從網絡化得到的統計分析數據中,可以對統計的變量以及多層次的對象進行統計學分析。研究中采用“從小到大”的研究思路,通過數理統計,對宏觀經濟中的多個層面進行統計分析,實現宏觀經濟的全面、動態的分析。
4、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體系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目標是針對國家宏觀經濟、部門經濟以及宏觀經濟的多層面的為研究目標,通過對經濟進行研究,從而采用科學的統計方法得到相應的研究結論,為國家的經濟政策作出指導。作為政府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包含對專題的統計分析以及制度化的統計分析,通過科學化的統計方法,對于宏觀經濟進行動態以及靜態的統計[5]。
在進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1)全面性原則,通過采用系統化的宏觀經濟統計數據,對于宏觀經濟的每個層面進行全面性分析。
(2)靈活性原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每個時期的國民經濟發展的不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呈現出不一樣的內涵。因為研究的對象既包含宏觀經濟的主體,也包含政府的經濟目標。
(3)系統性原則,在研究中,需要對宏觀經濟進行系統性的分析研究,采用科學的統計方法,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工作者進行服務。
(4)多樣化化原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中,需要采用多種調查研究的方法,因為宏觀經濟包含的層面相當豐富,為了保障統計數據的全面性與可靠性,需要采用如抽樣調查、問卷調查以及典型調查等多種調查方式結合使用,必要時需要補充調查。
(5)發展性原則,在進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中,需要采用現代化的統計分析方法,可以對多得到的統計數據進行科學性的分析,防止傳統研究的不足。同時采用現代化的統計手段,能夠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快速分析,節約統計分析的時間并且彌補由于調查數據不足的缺陷。
4、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方向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而且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能夠使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得到良好的應用發展。從國內外的研究以及結合我國的發展實際來看,我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方向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4.1 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統計分析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具備實踐性與科學性,在現代社會中,能夠對信息進行合理地額分析以及應用,就可以對某一領域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科學的預測與分析。大數據時代的科技發展,使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數據來源、分析方法都呈現不一樣的特點。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順應大數據時代的潮流,將多種統計分析方法應用于宏觀經濟分析中,能夠使政府對宏觀經濟的把握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大數據時代的特征是網絡化與公開化,通過實物量統計并且結合科學的核算系統,能夠對于關于國民經濟的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構建出能夠對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進行指導統計分析模型,并且預測發展的趨勢。
4.2 創新型國家為目標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隨著國家的發展目標而呈現不同的特點,創新型國家的概念是我國的重點發展方向,對于創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應用于創新型國家的發揮概念中,能夠對創新能力等進行定量分析,從而驅動國家創新能力的發展。
4.3 宏觀經濟空間統計分析
在大數據時代,通過將地理信息等相關信息納入到宏觀經濟的統計分析中,構建出多方面的全面化的分析系統,從而使相關的統計分析更加的科學化。宏觀經濟空間統計分析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與空間聯系起來,使相應的發展與分類更加的有序,并且促進有序化管理。
關鍵詞:房地產周期宏觀經濟波動
房地產經濟周期指房地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出現的擴張和收縮交替反復運動的過程。是指在房地產業發展過程中,伴隨時間推移而出現擴張與收縮的交替循環過程。
一、房地產業周期中不同階段的特征
一般來說,房地產業周期可劃分為復蘇、繁榮、衰退、蕭條四個階段。
(1)復蘇階段的特征是:有效需求逐步增加,交易量回升,房價止跌回升,購房者多為實際用房者,房地產業投資者信心開始恢復,房地產業投資不斷增長,房地產的檔次不斷升級,不斷推出具有誘惑力的賣點,并醞釀新一輪的繁榮。
(2)繁榮階段的特征是:交易量急劇上升,房地產業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房地產價格拉升,并逐步達到頂點,房地產的用家爭先恐后地買房,房地產業的投資功能被非理性地擴大,炒家十分活躍,整個市場呈現購銷兩旺的火爆局面。
(3)衰退階段的特征是:房地產交易量減少,雖然價格不斷調低,但難以激起購房者的欲望,購房者普遍保持觀望心態,價量低迷,房地產業投資嘎然而止,市場逐步萎縮。
(4)蕭條階段的特征是:房地產交易量銳減,產品嚴重供過于求,房地產價格達到冰點,但市場仍然冷冷清清,房地產業普遍面臨市場需求嚴重不足和資金鏈斷裂雙重壓力,房地產業重新洗牌,一些缺乏競爭力的房地產企業擺脫不了困境,最終黯然出局。
二、房地產業周期波動研究的理論基礎
1. 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框架下,經濟波動通常有許多潛在的原因:如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改變,對投資需求的沖擊、貨幣需求函數的變化等等,并且還包括對總供給的各項擾動因素。經濟周期的主要傳導機制為經濟變量的剛性或者粘性。根據這些分析,凱恩斯提出了反周期的相機抉擇政策,認為政府在經濟波動的過程當中,應當積極采取宏觀調控的財政政策。
薩繆爾森于1939年最先對凱恩斯周期波動理論進行了動態化的完善和調整,引入了收入和消費變動對投資的加速作用,分析了外部擾動通過投資乘數和加速數的傳導過程。在此之后的凱恩斯主義波動理論有多方面的發展,包括卡爾多的非線性動態增長周期模型、哈羅德―多馬德動態增長周期模型、希克斯的非線性乘數―加速數模型,但對引起經濟波動的外部沖擊和對沖擊進行強化的內部傳導機制的認識沒有顯著變化。
2.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發展起源于對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進行批判的過程中,并引導了為宏觀經濟學尋找微觀基礎的潮流。理性預期和市場出清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起點,盧卡斯在這個基礎上試圖解釋宏觀經濟波動,他的周期模型主要試圖闡明兩個問題:經濟波動的初始根源是什么?波動的傳導機制又是什么?盧卡斯認為,貨幣因素是波動的初始根源,貨幣供給的沖擊引起經濟波動。波動的傳導機制是信息不完全,由于當事人無法獲得完全信息,不能準確判斷價格變化的實際情況,從而導致了產量的波動。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的學者們轉向經濟中的實際因素,用實際因素去解釋宏觀經濟波動,這就是所謂的真實經濟周期理論。他們認為波動的根源是經濟中的實際因素,其別值得注意的是技術沖擊。至于傳導機制并不唯一,主要包括消費者的跨期閑暇替代和盧卡斯所提出的信息不完全。
3. 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共通之處在于:緩慢的名義量調整是被事先假定的,而不是推導出來的。但是它的發展在于強調了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從一些名義變量不完美性的源頭出發進行分析,使得分析的結論更加具有說服力。 在20世紀90年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主要關注名義沖擊的真實效應,并認為如果名義不完美性對于總量波動是重要的,那么必然是微觀經濟層次上的小的名義不完美性對宏觀經濟有大的影響。關于名義剛性的微觀基礎的許多研究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的。
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波動理論雖然對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進行了多方面的拓展,但是關于引起經濟波動的外部沖擊并沒有多大變化,凡是引起總需求或者總供給變化的因素都有可能通過經濟系統內部的傳導機制進行強化。不同之處在于,傳導機制從名義變量剛性細化成為更加根源的因素,主要是市場的不完全競爭。
三、房地產周期波動與宏觀經濟波動的互動關系
房地產周期波動與宏觀經濟總的發展態勢密切相關,可以從兩個不同層面分析房地產周期與宏觀經濟周期的關系:
隨著經濟發展階段不斷上升,房地產經濟景氣與宏觀經濟景氣的相關程度逐漸提高。 從經濟周期不同階段的展開過程來分析,房地產周期作為宏觀經濟周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擴張階段,雖然晚于宏觀經濟周期進入擴張階段,但因其復蘇速度快,故早于宏觀周期進入復蘇階段;當宏觀經濟進入繁榮階段時,房地產周期可能已經進入衰退階段,并且在收縮階段持續的時間可能要長于宏觀周期。
當宏觀經濟復蘇后,房地產投資與開發也隨之上升,但因物業開發的時滯效應,使得房地產復蘇稍晚于宏觀經濟的復蘇。在房地產經濟開始復蘇后,在宏觀經濟持續增長的帶動下,房地產需求不斷上升,但由于房地產供給短期剛性,加上在保值增值心理影響下,于是導致房地產價格全面上升;與此同時,隨著房地產價格上升,房地產開發商資產相應快速膨脹,在銀行提供大量按揭的情況下,經過投資乘數等作用,結果導致房地產經濟周期比宏觀周期更快進入繁榮階段。由于房地產周期的繁榮期更早來臨,加之沒有宏觀經濟那種各行業之間相互消長的綜合影響,因而房地產業通常比宏觀經濟先期進入衰退現象。當宏觀經濟進入衰退后,房地產經濟出現更為猛烈的下降過程,房地產價格大副下降,房地產交易也大大降低,房地產商品空置率明顯提高。經過明顯的產業緊縮之后,房地產經濟進入相對持續時間較長的蕭條階段,直到宏觀經濟緩慢復蘇,才慢慢走出蕭條期,重新進入新一輪的經濟周期。
四、企業應對市場周期波動的幾點措施
1、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管理體制,能夠對企業科學的制訂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戰略計劃。
就土地儲備而言,戰略目標的規劃應堅持“適度提前”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在房地產市場處于低迷階段更應該注重增加土地儲備,以便滿足市場恢復高漲時的大量土地需求。②應深入研究城市發展規劃和不同地段的開發價值,從多種渠道獲得土地資源,保持良好的儲備結構。這就要求房地產企業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與發達的信息平臺,能夠第一時間獲得土地信息并合理分析土地潛質,積極參與招標、拍賣工作,爭取獲得成本低、潛質好的土地。③區位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土地儲備策略。選地的時候要特別注重重點區域,重點區域存在重要的商機,但并不是每個企業都有機會競爭到重點區域的土地。因此,在實際操作當中,還應注意一些不被人們重視,卻存在巨大潛質的土地,如政府規劃方向、工業園區外搬等。
2、在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上,要按市場經濟機制的要求,同時與宏觀經濟調控機制改革相協調,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制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房地產宏觀調控機制,強化政府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機制。
3、在房地產宏觀調控力度上,要恰當合理,避免力度過大或力度不足造成大幅波動或惡性發展。要依據產業發展現狀,實施反周期反向調控操作,適度緊縮與適度擴張交替推行,緊縮型與擴張型調控手段混合運用。
4、在房地產宏觀調控時間上,可以根據周期預警系統的先行景氣指標,及時實施調控,以免來不及或急剎車帶來巨大的社會震蕩。
五、結語
房地產業的周期波動不僅關系到房地產業本身,而且對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要求我們認真研究、探求、運用房地產業周期波動的規律,更好地提高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謀求銀行穩健經營,帶動房地產投資消費,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輝、陳守東、才元:中國房地產周期實證研究[J].長白學刊,2008(4).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短期 波動
一、宏觀經濟學總體范圍并不大
宏觀經濟學單從字面上看好像涵蓋很寬泛,但是從理論上講,宏觀經濟學并不是宏大的包羅萬象的經濟學,它只是宏達的經濟學學科體系中的一個很具體很窄的經濟學分支。經濟學是個巨大的學科體系,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對經濟問題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其具體表現之一就是經濟理論研究本身的分工和經濟學學科的進一步專門化和細分化,新的經濟學分支不斷出現,而宏觀經濟學不過是其中的一支。隨著科學的發展經濟學分支越來越多,每個分支的研究就越來越細。每個經濟學分支都是從某一特定的側面對客觀的經濟活動的一種研究,這種研究分工有助于理論的深化。
宏觀經濟學作為對社會經濟的宏觀的考察,其對象也相當具體,其面也非常的窄,它只關注經濟過程中的那些“短期的”、“總量的”的問問題,其他重大問題并不在它的研究視野之內,不能要求宏觀經濟學來解決其特定研究范圍之外的一切基本經濟問題。
可見,宏觀經濟學作為一個經濟學分支知識從一個特定角度的研究,用馬克思理論就是“片面的深刻”。當然如果每一個特定學科都從一個側面達到對經濟現實認識上的“片面的深刻”,那所有經濟學學科分支的總和就是對經濟總過程各個側面的整體認識的全面深刻了。
二、宏觀經濟學是短期經濟學
經濟學分為長期經濟學和短期經濟學。這個期限的長短不是按照時間的絕對長度決定的,而是依照所觀察經濟活動的特性而對研究視角所做的一種劃分。所謂長期指的是在該該時期內由于固定資產、自然資源、生產技術、人員素質和制度觀念等短期內難以改變的生產要素發生了變化而導致經濟規模的改變。短期指的是在此期間內生產上所發生的變化不足以改變生產規模,而只是在既定長產規模不變條件下產量的一定變化。
對經濟活動的長期分析和短期分析都是不同的專門的學問,形成不同的經濟學。增長經濟學、供給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等都是以經濟的長期活動作為分析對象的,而宏觀經濟學是一種“短期理論”,它的著眼點是經濟的短期波動,而不是長期增長。經濟增長理論則屬于一種“長期理論”,它研究的是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問題和何種長期增長率最優的問題。與此相關的是“發展問題”。所謂發展問題其實是增長問題在發展中國家的特例,它比一般的增長問題更加具體也更加綜合,一般運用發展經濟學進行解釋。所謂發展經濟學,就是在經濟學各種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具體應用于發展中國家的一套理論,不僅僅涉及到宏觀經濟學。在經濟學理論研究中把一些本屬于增長理論、發展經濟學研究的“長期問題”與宏觀經濟學發生混淆的想象并不鮮見。
從“短期分析”角度來界定宏觀經濟學,很多問題的學科性質便一目了然。比如定位于說明短期經濟波動的宏觀經濟學旨在解釋產量為什么波動以及怎樣波動,實際總供給與潛在總供給的比較關系以及實際總供給如何圍繞在總供給波動等,與此有關的問題就都屬于宏觀經濟學范圍,這些問題包括價格總水平波動、總需求變化、匯率升降等對產量的影響。而社會生產能力或資源規模的變化,如技術進步、制度改進、素質提高等影響長期經濟增長的因素都屬于“動態理論”的研究范圍,并不屬于宏觀經濟學的研究范圍。
另外,由于短期內影響實際供給的各個變量基本上是給定的,從供給方面很難說明產量因何波動和如何波動,而總需求是短期內可以變動的,各個行為主體在既定制度條件和物質條件下為爭取自身利益而采取的行動,決定總需求及其構成的變化,并進而影響總供給,構成解釋總供給變動的主要因素,總供給就是由總需求和前定價格決定的,并隨著總需求的變動圍繞潛在總供給而波動。因此,宏觀經濟學的短期分析主要應該是需求分析。
三、宏觀經濟學屬于“治標經濟學”
在關于宏觀經濟問題中存在著一些學科把握上的不準確。在研究宏觀經濟學時應該看到,宏觀經濟學是短期經濟學,而體制改革、深層原因、治本之策等都不是在短期內所能解決的問題。經濟制度或經濟體制在整個經濟運行過程中具有最基礎的地位,它決定著人們的經濟行為,決定著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決定著經濟的長期發展和穩定。但是長期以來,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學在內的研究,一般都把制度假定為既定的。制度經濟學則不同,它是把制度因素本身作為研究對象而發展起來的現代經濟學分支學科,它專門研究經濟制度對人們經濟行為的決定性作用以及制度本身發展變遷的規律。
具體而言,宏觀經濟學作為短期經濟學,主要任務就是治標的。另外即使體制改革完成了,各項制度完善了,也仍然會存在宏觀經濟的波動問題,價格總水平的變化、人們對未來的不同預期、需求的升降等因素,仍然會帶來總供求的變化和總產量的波動。就是說宏觀經濟運行本身是個短期問題,良好的體制或制度條件不能消除宏觀經濟的波動,期望用長期政策解決短期問題,無疑于南轅北轍。
雖然每年都會產生數量驚人的宏觀經濟研究論文,但是,坦率地說,我們對宏觀經濟本質的了解仍然膚淺和矛盾。學者們在方法論層面莫衷一是,從未達成一致的看法。在此背景下,閱讀斯諾登的名著《現代宏觀經濟學:起源、發展和現狀》,了解宏觀經濟學思想從發韌到如今的觀念分歧,不僅必要而且必須。
毫無疑問的一點是,宏觀經濟學始終圍繞凱恩斯的思想展開。凱恩斯是一座界碑,后來者不是順著凱恩斯指出的方向繼續向前,就是朝著反方向而去,卻都離不開這個參照路標。目前,主流的宏觀經濟學研究可以分成兩大流派:一支是新凱恩斯主義;一支是新古典主義,又被稱為真實經濟周期學派。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方法論基礎。前者從經驗出發,歸納總結當下經濟的背后邏輯;后者則從邏輯出發,試圖從簡單假設中演繹出復雜現實。
經濟學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興起一股公理化浪潮。阿羅與德布魯證明了一般均衡理論,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許多學者據此認定,宏觀經濟學也應該重建微觀基礎,使它能與微觀經濟學完美對接,一同構筑系統性的經濟學框架,變成真正的科學。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即在這個背景下逐漸興起。
經過幾代經濟學家和數學家的共同努力,真實經濟周期理論日臻完善,已經能夠為貨幣功能、經濟政策以及經濟周期的產生原因作出解釋,為“看不見的手”作出有力辯護。與之相比,新凱恩斯主義學派始終未能建立起有說服力的微觀基礎,也不能同發展迅猛的微觀經濟學相互銜接,恐有空中樓閣之虞。
然而,有一個重要領域,卻被新凱恩斯主義學派占了上風:失業。凱恩斯理論為大規模失業的現狀提供了許多有力的解釋,如工資剛性、菜單成本、內部人歧視等,都已為實證研究所證實。而在真實經濟周期理論的框架中,堅持“看不見的手”會協調各個市場出清,由于搜尋等原因導致的臨時失業總會被消除,這一點卻未能獲得實證研究的支持。
因此,盡管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在大學教學中極受歡迎,但是,在實際政策研究時,它還不能完全壓倒新凱恩斯主義的分析范式。兩套話語已經暗暗較勁了許多年。本輪經濟危機降臨,表面看來,對真實經濟周期學派的打擊更大,因為它很難有效解釋宏觀經濟何以如此嚴重地偏離均衡。但是,這一派學者也可能這樣看問題,邏輯推演永遠不會錯,如“一加一等于二”一般。問題只可能出在“人是理性的”這一前提假設上。偏離了這個假設,就已不再屬于經濟學家所應關心的領域了。
好在還有很多經濟學家不會這樣撇清干系。宏觀經濟學者的主要使命是研究和解釋宏觀經濟,而非畫地為牢,圈起一塊自娛自樂的理論小天地。故而本書作者沒有一味沉溺于新、舊凱恩斯主義與真實經濟周期兩大學派之間的恩恩怨怨。他力圖在更寬廣的思想傳統中,把握宏觀經濟系的發展動態。奧地利學派自然而然地進入了作者的視野。
與奧地利學派相比,新凱恩斯主義與真實經濟周期理論的分歧,大概只好算是兄弟之爭、內部矛盾。奧地利學派主張的是完全另一套觀念。奧派根本就反對均衡概念,強調要把宏觀經濟視做一個動態、演化的復雜過程。當主流學派的經濟學家,還將宏觀經濟的希望寄托于保持增長、消除波動時,奧派學者干脆認為,經濟周期才是經濟活動的常態,由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推動,絕不可能消除。經濟增長是經濟運行中的特例,只是一輪一輪周期性繁榮的特定階段。
隨著經濟發展和研究手段的進步,經濟學者中很容易出現“致命自負”的現象,認為能夠解決經濟中的盲目行動,也可以將創新轉換為“研究與開發”,使之日?;⒅贫然鸵幏痘???墒?熊彼特早就指出,被規范化的創新便已不是創新。那些幾乎沒有風險的“創新者”,如那些用復雜衍生產品拖垮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們,身上又怎么可能擁有真正的企業家精神?而正是這些精神的匱乏,使得宏觀經濟失去活力,不知不覺陷入泥淖之中。
本書作者并不想引導我們追逐宏觀經濟學的前沿進展,這才能充分注意到各個學派之間的沖突和緊張關系。我們讀書也應時時反思,經濟思想發展與經濟發展一樣,不可能單向度地進步,只能在辯論和競爭中循環反復,默默深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