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26: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職業困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來詢者背景資料
張某,男,省屬高校大學三年級學生,專業為高分子材料物理。從大二起修雙學位,第二學位為工商管理。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學生會外聯部部長,材料物理專業0802班班長,環境保護協會會長,校學生會宣傳部副部長。
2.第一次咨詢:建立咨訪關系,了解測試情況
2.1個人陳述
從小在都市環境中長大,高知家庭出身,有較廣泛的知識面,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有較強的人際協調能力和領導能力。在本專業(高分子材料物理專業)的學習方面比較優秀,協助老師承擔過本專業省級課題?,F今,在現代工業、國防和高科技領域對高新材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新材料的研發成為熱點生涯規劃,因此本專業的前景可觀。由于對管理學科有濃厚興趣,在大學二年級開始選修雙學位:工商管理。雙學位是用周末時間授課,還有學生會的工作要做,因此大學三年生活過得相當忙碌。但在雙學位的學習中獲得了很多樂趣,懂得了許多純工科類學生無法接觸到的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經濟學方面的知識,與材料物理專業的學習比較起來,完全是個兩個不同的世界,雖然以前有樸素的“管理學”理念,但始終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只是在從小到大做學生干部的經驗中獲得一些管理的方法和行為的方式。
無論是父母還是自己都覺得年齡還小,將來肯定要考研究生繼續讀書深造,一般而言,要決定考研究生的專業方向最遲要在大學三年級確定下來,因為需要一段時間準備,尤其是專業課的復習。但目前困惑的是:有位材料物理方向的導師主動要自己去考其名下的研究生,是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但覺得自己的興趣點好像不是呆在實驗室里做研究,所以感覺兩難,很迷茫。是應該繼續研究自己的本專業高分子材料物理,還是往經濟管理方向發展?
2.2自我探索
為引導張某探索和了解自身[1],咨詢師依次給該生做了如下測試。
2.2.1 16PF人格測試
張某的測試結果如下表
因子名稱
標準分數
等級分數
因子名稱
標準分數
等級分數
A 樂群性
10
3
B 聰慧性
10
3
C 穩定性
8
3
E 恃強性
9
3
F 興奮性
10
3
G 有恒性
8
3
H 敢為性
9
3
I 敏感性
4
2
L 懷疑性
2
1
M 幻想性
2
1
N 世故性
9
3
O 憂慮性
2
1
Q1 實驗性
5
2
Q2 獨立性
5
2
Q3 自律性
8
3
Q4 緊張性
【關鍵詞】學生求職者;求職困惑;四步求職模型;模型研究
一、引言
近年來,應屆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千千萬萬學生爭取好企業的一兩個崗位,可見應屆生找工作是很困難的。學生實際技能與社會需要嚴重脫節,很多高校教師連企業的門都沒進過,無法為學生提供接近用人單位要需求的訴求的經驗等。應屆生求職是學生步入社會開展職業生涯中一個非常主要的環節,是一個長期且持續的過程。筆者通過與若干企業一線HR采訪,一方面,短時間內這些學生求職者是無法很好了解自己,導致求職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缺乏清晰的職業規劃;另一方面,由于本科學習專業的問題,在就業選擇時發現自己的專業跟自己想干的工作不一致,產生求職困惑。因此,本文通過研究本科應屆生求職困惑提出“四步求職模型”來解決此問題。
二、本科應屆生的求職困惑
通俗地講,應屆大學生求職表現出來的困惑是各不相同的。筆者通過企業一線HR的采訪,提出應屆生求職困惑:第一,很多學生都不知道自己畢業之后到底要干些什么。對外在的行業、企業一知半解,沒有興趣去分析;對自身能力、個性及興趣等不知甚解。第二,部分應屆生是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其他專業,但企業又認為該學生不是專業科班出身,連面試機會都沒有。第三,在面試之前需要準備一份簡歷。對大部分應屆生來說,大學四年并沒有很多經歷和技能可在簡歷上展示。企業又需要通過簡歷來篩選候選人,認為沒有亮點的簡歷也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三、本科生的四步求職模型
通過分析并總結本科應屆生的求職困惑,本文提出“四步求職模型”為本科應屆生的求職尋找解決方案。如下圖:
第一步,了解三業與探尋自我。一般而言,本科應屆生是從大三下學期才開始尋找工作,要在大四第二學期初完成就業,因此打算就業的同學則需要形成就業計劃。那么,學生求職要了解行業、企業和職業,進行外部定位;冰山模型及其他測試工具對自己進行探尋,經過內部和外部的定位形成就業計劃。
第二步,掌握就業渠道與機會。形成自己的就業計劃后,應屆生則需要掌握就業渠道與機會。企業對應屆生校招比社招低,這也決定了作為應屆生的就業渠道與機會是不同的。應屆生可以通過線上渠道如就業指導中心、校園宣講會暨招聘會等和線上途徑應屆生網、專業招聘網站如無憂,智聯等相結合來明確就業意向,但特別提醒應屆生去企業前要對招新明辨真假。
第三步,設計簡歷與準備面試。面對千千萬萬的企業崗位,應屆生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之后則需要進行簡歷設計和面試準備。本文認為應屆生去面試前要分析企業的招聘信息,通過逐一分析企業的招聘信息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提煉有效信息,形成簡歷。在面試前,可以通過模擬面試和網上資料等多方面準備企業面試。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面試,最后能夠收獲offer。
第四步,offer決策與實習適應。一般情況下,獲得企業offer后,學生求職者會被要求去實習。通過實習過程,學生求職者與企業進行雙方選擇。在進行offer決策時,應屆生一方面要考慮自己與就業計劃匹配的企業;另一方面可與其他人商量如家長老師等,最后最初抉擇。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研究本科生的求職困惑和采訪部分企業一線HR發現本科生應屆生基本上是從大三下才開始考慮就業的問題。“缺少清晰職業規劃”“大多不知道興趣是什么,也不知道到底想做什么”等問題在求職過程常常出現中。
本文認為通過“求職四步模型”解決本科應屆生在求職過程的困惑。通過第一步的就業計劃讓職業規模更清晰,能夠知道自己的職業走向;第二步第四步應屆生可突破就業與專業不對口的問題;第三步可以解決簡歷和面試的問題。因此,應屆生的求職過程可參考此模型。
參考文獻:
[1]王云彪,張義勇.劉海順.21世紀全國高職高專通識課規劃教材?大學生實習與就業指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 大學生;戀愛心理;心理困惑;類型;原因;對策建議
大學生談戀愛是一個較為普遍的校園現象。在校大學生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9-23歲之間,從生理上看,他們已開始進入性成熟階段;從心理上看,隨著生理的成熟,心理上的成人感更加促使他們對愛情的渴望。這個時期的年輕人追求愛情是正?,F象。有學者調查統計,大學生中有55.2%的涉足過戀愛。[1]在安徽某高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22.48%大學生正在談戀愛,有16.76%的學生正在準備談戀愛。在對待談戀愛的態度上,有43.43%的學生支持談戀愛,有51.99%的學生對談戀愛無所謂,有4.59%的學生反對談戀愛。在接待學生來訪咨詢和網上咨詢中,有近40%的問題與戀愛有關。由于戀愛困惑而產生一些心理問題,甚至會影響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與學習。本文結合調查結果對大學戀愛困惑心理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教育策略,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一、大學生戀愛困惑的類型
1、戀愛中的動機困惑
調查結果中顯示有11.9%談戀愛的學生明確表示不會和戀愛對象結合,學生戀愛中的動機困惑主要有:(1)內心空虛。大學與中學的學習不同,大學是自主學習,中學則是被動學習。所以,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后認為大學生活無聊,成天無事可做,想通過談戀愛來打發時間。(2)從眾心理??吹絼e的同學都有了對象,覺得很不錯,還有的認為“大學不談戀愛會留下很多遺憾”。(3)攀比心理。同學之間有已經戀愛的,沒有談戀愛同學容易產生心理不平衡,看到別人成雙成對,心里很羨慕。有的同學認為自己條件并不比別人差,如果自己沒有,就很沒面子。(4)玩樂游戲。大學生正值青春發育成熟期,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渴望,一些大學生把談戀愛作為尋求刺激和新鮮感的一種方式,甚至通過頻繁換交往對象,來尋求自我滿足感。
2、戀愛中的抉擇困惑
大學生在談戀愛過程存在著抉擇困惑,主要有:(1)友情與戀情。兩人本是異性好朋友,但是由于交往過密等原因,分不清是友情還是戀情。(2)學習與戀情。一些大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談戀愛后發現,戀情的維護需要時間和精力,擔心繼續下去會影響學習,耽誤學業;如果斷絕關系又舍不得。(3)道德與戀情。戀愛中的人,渴望與對方親密接觸,又擔心傷害了對方或者被對方傷害。(4)現實與戀情。有的已經有戀愛對象,但是在大學里又遇到感覺不錯的,不知道如何選擇;異地戀愛的兩個人相隔很遠,雖有精神寄托,但是距離使他們進退兩難。
3、失戀
大學生由于失戀而產生的問題很多,有些大學生失戀后拒絕和任何異性的接觸,但是內心深處又渴望被別人關懷,很矛盾。有的在遭受失戀的打擊之后,在失戀的痛苦中不能自拔,通過逃課、上網等方式尋求自我安慰。
二、大學生戀愛困惑心理的原因分析
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困惑是在生理、心理、家庭和社會環境的交互影響下產生的。
1、個人原因
異往有利于大學生的情感穩定和心理補償。但是,有些同學卻分不清異往和戀愛交往。[2]在異往中,缺乏交往技巧,不能正確處理友誼與愛情的關系。有些大學生把戀愛當成一切,一旦戀愛受挫,認為一切都沒有意義,甚至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如自殺等。究其原因,這些大學生雖然生理上已經成熟,但是在心理發展不夠成熟,耐挫力低。
2、家庭教育原因
當代大學生都是“90后”,一方面不少學生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自我為中心,心理脆弱,個性強。另一方面,很多是留守兒童長大的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父母關愛,在與異往中我行我素,容易產生矛盾與困惑心理。
3、社會環境原因
首先,學生進入大學后處于半獨立狀態,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間。其次,大學追求個性發展,校園環境寬松,使他們對戀愛行為的顧慮減少。第三,大學校園是一個男女生集體群居的地方,是一塊容易滋生愛情的水土。第四,同學中戀愛風氣相互影響,戀愛心理互動感染,增加了戀愛行為的內驅力,但這種內驅力并非完全建立在理智的層面上。第五,大量的影視和網絡信息中有關情愛的宣傳,刺激、誘導著大學生戀愛心理的萌動。
三、處理大學生戀愛困惑心理的建議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對于大學生談戀愛的現象,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不允許,但是不提倡不反對不代表不教育不引導。所以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主題班會、心理健康櫥窗、心理健康網站、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方式進行宣傳。要讓學生認識到戀愛不是擺脫內心空虛與寂寞的手段,也不是同學之間相互攀比條件,更不是游戲。所以要理智對待愛情,不盲目追求,理性對待大學生談戀愛的利弊,樹立健康的愛情觀。[3]
2、指導學生與異性相處
異往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異性朋友正常交往不僅有利于學習進步,而且也有利于個性的全面發展。正確處理與異性間的關系,要做到自然交往、適度交往、真實坦誠、留有余地。[4]特別要正確對待比朋友親、不及愛情的第四類情感。
3、正確處理戀愛和學業的關系
戀愛是人生的一個必經階段,然而學業是成就事業的基礎,大學生在學校主要任務是學習,應當把學習擺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協調好戀愛與學業的關系,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己的能力,才能維持雙方的戀愛關系。[5][6]無論是在戀中是已經失戀,都不能以荒廢學業為代價。對失戀的學生加強心理疏導,發現異常時及時報告老師或與心理老師聯系。
4、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對學習生活進行合理規劃
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很多學生在學校感到空虛,無事可做,對大學的生活沒有積極的規劃,總是想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無聊之余就想通過戀愛方式來解決,虛耗大學時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同時應加強學風建設,形成認真學習的良好風氣。
【參考文獻】
[1] 劉志翔,毛丹.大學生戀愛同居現象的新特點及對策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05.142-144.
[2] 張兆延.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戀愛問題及教育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10.23-26.
[3] 馬V.當代大學生愛情觀現狀及教育對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1.153-154.
[4] 向莉.當代大學生戀愛狀況及其引導[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5] 朱柱,史紅選.大學生的戀愛認識誤區及思考[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7.01.98-100.
[6] 卜望飛.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戀愛觀教育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職業生涯的規劃應該貫穿整個大學期間,但是大部分學生卻在畢業時才開始考慮職業規劃,大學入學后,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各種考試,對社會需求、市場變化關注度不夠,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目標,更沒有把個人的興趣愛好和所學專業相結合。對于自己將來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適合做什么一概不知。大部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已認識到現在的就業形勢,但仍有一部分就業心理很不成熟,如:攀比心理,不想正視現實;觀望心理,舉棋不定;迷惘心理,職業的定位不準。
2輔導員所存在的問題
輔導員作為高校就業體系中的基礎環節,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開展。首先就是對就業指導工作的認識不足;在就業指導工作上缺乏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就業指導的形式、內容比較簡單。
3輔導員要充分發揮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
3.1提高輔導員的思想認識和自身素質
目前,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中大部分比較年輕,缺乏工作經驗,對就業指導的相關知識沒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時候就不夠充分。所以這就要求輔導員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要了解國家最新的各項就業政策,并學會分析當前就業形勢,可以給學生提供就業的第一手資料,做好相關的解釋工作,加深大學生對國情的認識和了解,增強大學生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所以這就要求學校要健全職業指導的學習機制,豐富輔導員就業指導知識,提高輔導員的就業指導能力,充分發揮輔導員在就業指導中的作用。其次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就業工作。
3.2明確目標、從基礎抓起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指出:要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中重點是就業能力。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從新生進校起就要教育、幫助學生朝著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目標而努力學習奮斗。輔導員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溝通技能、人際交往技能、團隊合作技能、專業技術運用能力、領導力、決策力等綜合能力等。學生就業能力提高了,就能在就業中增加一塊砝碼。
3.3幫助大學生調整就業的觀念和心態、準確定位
據相關調查,相當一部分的用人單位曾明確表態,部分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過分強調自我實現;期望值過高;過分重視工作的崗位、工作環境和待遇等。因此我們大學生必須要調整自身的就業觀念,積極適應不斷變化的就業環境。對于那部分不急于找工作,不主動聯系工作,對就業不重視的同學,我們要加強與他的溝通,不斷幫助學生調整就業的心態,腳踏實地、誠實守信才是學生在就業中應有的心態。輔導員還要加強創業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鼓勵、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這樣就能為社會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從就業到創業,是中國大學生就業觀念的一個根本的轉變,也是傳統職業價值觀的一個根本轉變。
3.4求職技巧的指導
輔導員對學生的家庭情況、個人能力、性格愛好等最為了解。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在學校老師中聯系最多的就是輔導員。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求職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5心理困惑的疏導
1.對就業期望過高而產生的困惑
當前正在進行的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是旨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充分發揮大學生聰明才智的積極變革,大學生非常歡迎這一改革,然而,如果青年大學生看不到改革需要有一個過程,不能實事求是地對待改革,要求過急、過高,過多地從個人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就會使他們出現擇業的障礙。這種對改革期望過高的心理便會使畢業生出現擇業上的困惑。
2.社會不正之風帶來的困惑
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競爭機制的引入,按理應該是平等競爭,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走后門,憑關系,看情面辦事等社會腐敗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正常就業。有的大學生認為:“競爭為不正之風開避了新的途徑”;也有大學生認為:“‘雙向選擇’滋長不正之風?!鼻嗄甏髮W生對能否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或持否定態度,或表現出憂慮和不安。
3.自我意識誤差所造成的困惑
自我意識在青年中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充滿了矛盾,畢業階段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矛盾明顯地表現為自我評價呈顯著的兩極性,一部分人盲目的自信,自我評價偏高,一部分人盲目自卑,自我評價偏低。自我評價偏高的人自詡天之驕子,時代寵兒,這部分人理想色彩甚濃,對未來充滿了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自我評價偏低的人,他們中有的是在校期間各方面表現欠佳,自認為臨到最后自己無須圖什么好的印象,反正不會到理想的單位就業,因而對自己采取放縱的態度。
4.學習目標上的“空白帶”帶來的困惑
畢業生心理實際中,學習已不再是大部分人的熱點,一部分人一時間沒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不再是那么關心,如果說前段時間,許多人還把單純報考研究生作為自己明確的具體的學習目標的話,那么這時,連這一點學習目標也沒有了,出現了目標設置上的暫時空缺。一方面覺得四年的學習很快就要結束,心理上有一種自省,后悔當初沒有抓緊時間,另一方面,又覺得臨近畢業再來抓緊學習,似乎為時太晚,干脆玩個痛快,因而產生了一種心理,有了放松感。這種對待學習緊張感與放松感的交織心境,就構成了畢業階段大學生心理上的一個困惑。
5.宣泄意識得不到滿足下的自我困惑
畢業階段大學生心理沖突中,孤獨感占據了重要位置,由于內心的極度焦慮,宣泄意識得到加強,他們普遍渴望宣泄,尋找一吐為快的契機,達到自身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由于他們缺乏對周圍人的信任,不愿輕易打開自己的心扉,暴露自己真實內心世界。所以,他們在與周圍的同學交流時,總是躲躲閃閃,含糊其辭,有的甚至編造謊言,借以掩蓋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種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周圍人在心理上的“敵意”,使這階段大學生的社會認識也發生了困惑。
畢業階段大學生的這種心態還表現為他們對校系領導、教師和輔導員的不信任,從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在面臨畢業時,大部分學生是希望接近教師和干部的,但實際中真正的交際卻很少。這種在心理上愿意接近,實際行為上又很少接近的心理反差,無疑會加深畢業生情感的壓抑和內心的焦慮。這種心理反差帶來的消極影響,有時還表現在同窗好友的關系上??梢赃@樣說,低落的情緒,壓抑的情感,人為地造成自我心理封閉,是畢業階段大學生又一個重要的心理困惑。
6.自卑心理帶來的困惑
在求職擇業中,一部分大學生面對突至而來的畢業就業,面對不可避免的職業選擇,存在著較重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現在:①在職業選擇中畏首畏尾,表現怯懦,甚至不敢與招聘代表洽談;②在學校公布的社會需求中有符合自己要求的單位,因為有別人報了,自己就不敢再報;③在“雙向”選擇中未被單位錄用,情緒一落千丈,悲觀失望;④消極等待,聽天由命。
二、大學生求職困惑產生原因
大學生求職困惑的原因很多,既有社會改革帶來的社會因素,也有學生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因素,更有自身價值觀念的沖突等多方面原因。這里主要談以下幾個方面:
1.深刻的全方位的社會改革、開放帶來了急劇的社會變遷,而急劇的社會變遷又帶有一定的不平衡性,由于受傳統觀念和心態的影響一下不適應急劇的社會變化是學生困惑的主要原因。
2.在與社會有巨大距離的象牙塔里,青年大學生建構了自我美好的空中樓閣。然而,當他們走出象牙塔里,即將就業時,更多地看到的不是改革的光輝,而是重重的社會問題.社會上,以權代法,行賄受賄,拉關系走后門等歪風邪氣大量存在,這些對學生的消極影響是不可低估的。他們抱著美好的愿望和要求行事,而現實給他們的往往是打擊。
3.一些畢業生極力推崇自我,相信自我奮斗和自我成功,要求自我解放,不僅要設計自我,還要設計社會,但由于社會實踐經驗知識不足,這種設計往往是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想出來的,很少考慮社會政治、經濟、自然和人的因素在設計中的作用和影響,于是,設計方案被實踐沖垮了,理想的花環破碎了,從而陷入難以自拔的困惑。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建立健全的競爭機制,使每個競爭者都有均等的機會,在公平的社會條件下進行競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競爭者的積極性,但是,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的不公平現象,使人產生強烈的不公平感。
三、解決問題的出路
1.要深化高校改革.教育面向社會,就業面向市場,以增強學校辦學活力,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學校要通過提高教學質量,強化管理,優化服務提高知名度和競爭力,要改變招生、培養、就業及使用脫節的狀況。
2.有待社會環境優化。由于社會風氣不正而難以實行平等的競爭,多數來自農村的學生和一般工人、居民家庭的學生很擔心由于沒關系、沒門路而找不到工作。加之目前改革實踐中暴露出來的某些不深入、不配套,尤其以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為前提的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不完善,給學生的壓力很大.
3.要加大就業咨詢指導力度。畢業生就業指導與咨詢工作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必須從關系到學校的聲譽和發展的高度認識畢業就業指導和咨詢工作。
首先是正確而全面地掌握就業政策,進行就業政策指導;其次要構建一張覆蓋全國的畢業生就業信息聯系網,建立富有特色的層次多元化和區域多元化的就業網絡。第三要建立一個就業需求信息庫,進行擇業就業技巧指導;四是建立心理咨詢與人才(思維)測評機制,進行心理咨詢與人才(思維)測評,為畢業生及時化解就業心理障礙提供服務。
4.引導畢業生主動應對市場。使他們解除就業心理障礙,及時調整心態。充分了解自身的優勢,以自信去戰勝自卑,但是也不能自視甚高,而要以平常心去對待就業過程中的喜怒哀樂。今天的社會,是改革開放的社會、知識競爭的社會、科技迅速發展的社會,畢業生自身必須適應社會的需要,將自己的需要與祖國、人民和社會的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及時實現自身社會角色的轉換,實現社會化。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針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測定,通過對其主觀和客觀的認識與理解,通過一定的愛好、興趣、特征、個性等來不斷加深對自我認識了解,從而對自己未來的道理進行設計、實施。
2、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及心理特征及狀況
(1)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校心理教課教育一般包括對大學生的正確自我認識和客觀自我評價、能夠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等。
(2)學生心理特征: ①焦慮心理。面對社會環境復雜多變的環境,一部分剛步入高校的學生從被動學習方式轉為主動的學習方式,對學習的認識和改進學習的方式方法不明確,對加強改進自我學習的意識還清晰,出現了焦慮和緊張感,甚至是無所適從,沒有目標和動力。 ②自卑心理。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未能考入正式的本科院校,從而感覺到自己比別人差,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波動,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來自偏遠的山區和農村,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靠父母辛苦勞動賺的,而有的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富裕,炫耀性的高消費,使得這些貧困學生產生了自卑感。 ③迷茫心理。 由于高職院校大學生處于人生特殊時期,經歷少,精力足,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處理有時候還不得當,存在著片面化和誤區。在看待問題上,存在著富有幻想和理想化,閱歷少,出現了對未來的迷茫和不安,從而產生了不平衡心理狀態。 ④交往困惑。由于有的學生自身存在孤僻性格,不愿想和別人交往,不想把自己心聲與別人表達,還有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聽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從而在交往和溝通上存在困惑和問題。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
1、加強了適應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當前在高職院校學生當中,許多心理異常問題存在,比如膽怯、焦慮、逆反、功利、自私等問題,同時在大學生當中也出現了片面追求利益、追星族,攀比風氣盛行,這些消極的心理狀態必須要以合理的健康積極的心理教育加以改正,加強身體素質,加強認知、感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素質,掌握好自己的心理狀態,通過積極的心理鍛煉,不斷提高適應能力和滿足感。
2、實現了自我減壓和自我挑戰
當前社會生活節奏快,人們面臨的生活壓力比較大,有些面對壓力出現了躲避、逃脫,不愿意面對等復雜的心理情緒,有的出現了積極偏激的思維和行為,阻礙了人生觀、價值觀的正常發展,對正確的認識和適應職業發展具有不利影響,因此必須加強自我調節和必要的放松鍛煉,通過一些心理健康調節法,比如:呼吸訓練、視覺化訓練、放松神經鍛煉等來不斷調節和適應性管理。
3、強化了科學的職業生涯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能夠發揮個人專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同時對不斷加強心理承受、承擔,不斷突破自我,通過發展自己的愛好、興趣,個性來助推發展。首先,強化了個人的理想志向。志向反映了個人的情趣、理想和人生價值觀念,職業規劃管理首先就是要突出理想志向。其次,強化了職業路徑的選擇。我想往哪條職業生涯路線發展?是在心理適應基礎上來實現的職業路線思考,通過心理不斷訓練來做出科學的路徑。最后,強化了職業規劃的計劃和實踐措施。在確定職業路徑之后,實踐是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心理教育培訓來實踐工作、教育、訓練等方面的措施來做具體的計劃和明確的路徑。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創新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1、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來指導大學生增強職業發展能力。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職業觀念和就業觀念,不斷提高學生了解和適應職業環境,提高在職業環境里的自我認識能力,職業探索能力,職業狀況了解能力,把自己所學專長應用到職業管理當中,達到學以致用能力。
2、開展心理咨詢和測試,提高適應職業發展的能力
在職業規劃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對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也會存在不解和困惑,這就需要專門的輔導教師進行專們指導,通過一些團體訓練、交談、專門軟件輔導,及其應用網絡技術等方式來解決存在的問題,提高適應職業發展的能力。同時對大學生開展合理的、科學的心理測試,來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了解的能力,從而實現自我管理的手段和目的。
3、強化職業培養的鍛煉,增強適應職業的信念和勇氣
職業培養的鍛煉不僅對大學生適應職業能力提供很好基礎,同時有提升適應職業的自信心,首先,高職院校要開展相關的模擬培訓,通過專門的人員管理模擬培訓,把大學生組織起來,利用好相關的信息技術,來創新職業模擬的技術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理解職業、發展職業的能力。其次,高職院校要通過勤工儉學方式來不斷提升學生適應職業的管理。通過在大學生生活區、娛樂區來開展公益鍛煉崗位,不斷讓學生感受適應職業的能力。最后,高職院校要加大實習基地和鍛煉單位,來通過社會鍛煉適應職業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線。黨和國家對于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給予了高度關注,教育部2009年3月下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要求高校提高對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認知,并從10個方面作了具體規定,以期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都開展了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將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析。
一、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意義
(一)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一書中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進行了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階級、政黨、社會群體遵循人們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規范,對其成員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實際,筆者認為,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以大學生的發展為最終價值追求,以就業指導、就業服務、就業管理、職業生涯規劃等為手段和載體,以思想引領、政治引導、心理輔導為核心,以提高對就業理想認知為直接目標,從而促進大學生職業選擇、職業發展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
(二)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探析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就業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就業工作的相互關系,有助于明確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所具有的必要性和實質作用。運用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和成果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在走向社會生活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健康的就業心理素質和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二、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認知度不足
1.對大學生就業思想變化的認知不足。大學生的價值觀正在接受者強烈的沖擊,加之90后學生不愿主動與人溝通的普遍性性格特征,這種矛盾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面對這樣的變化,教師大多數還是依靠傳統形式進行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其結果是很難走進大學生思想變化的深處,難以得到教育的效果。
2.對全員就業教育觀念確立的認知不足。在高校中,專業從事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數量少,專業有限,面對學生的困惑時,難以給出精準的判斷和回答。部分專業教師只負責課堂上的教學工作和課下的科研工作,甚至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的就業和專業教師毫無關系。這種教育觀念,將給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嚴重的損失,不利于學生正確合理的形成就業觀。同時,學生家長和社會在教育過程中參與度低,沒有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和合力。
(二)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化和科學性不強
1.教育經驗化、模式化,缺乏科學化、專業化的指導。長期以來,只是單方面的對受教育者采取模式化的方式灌輸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對受教育者的個體接收能力沒有進行科學的判斷和評估。教育形式大多采取集體式的方式,內容老套貧乏,形式單調,很難做到對學生的個性化地指導,教育效果甚微。同時一些教師習慣照搬教材,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沒有調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不能根據就業實踐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一些教師對就業政策理解不透徹,對學生詢問的無法解答或者給予模凌兩可的答案,不能解決學生在就業政策上的困惑;一些教師缺乏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專門訓練,當學生因就業而產生的各種觀念上或心理上的困惑時,無法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2.教育重技能,輕思維,呈現現實化、功利化的趨向。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過程中,面對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趨勢和就業工作的巨大壓力時,就業指導的內容也往往偏重于就業技能和就業務實。雖然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仍以傳遞就業政策和指導學生如何收集就業信息,提升就業技能為主,很少從職業觀、擇業價值取向、擇業心理等方面進行長期的、系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導致大學生職業持續發展指導的嚴重匱乏。這種針對性不強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遠遠不能夠滿足當前大學生的自身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沒有發揮出在就業工作中應當起到的作用,大學生的思想以及心理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三、多途徑提升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工作隊伍專業化
針對現狀,必須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優化隊伍結構。建立由思想政治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專職院系書記和就業主管人員組成的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隊伍,輔以專業教師、外來專家、學者,開展高校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承擔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的主要任務;輔導員、班主任、專職從事學生管理的行政人員負責對大學生開展經常性的職業指導和心理咨詢;就業主管部門負責政策指導,提供就業信息,開展招聘活動,幫助推薦就業;聘請心理專家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心理教育和輔導;邀請社會成功人士講學,拓寬大學生的社會視野,讓大學生更深刻地了解社會、認識社會。
(二)管理體制規范化
首先,成立專門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機構,對全校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整體部署,設立就業指導課教研室,保證就業指導經費充足到位,人員配置科學合理,制定全校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總規劃,監督各院系依據總規劃結合專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落實,并及時進行反饋和調整。
其次,各院系根據不同專業實際情況,指定工作人員專門負責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采取多種措施,規范和健全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體制與工作機制。
(三)教育過程全員化
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學校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同時應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優化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實現教育過程的全員化。就業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與家長有效溝通的長效機制,主動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通過家庭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就業形勢、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還必須重視社會環境的影響,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主動認識社會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社會要通過政策導向,配合高校為大學生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就業環境,促進大學生積極就業。
(四)教育機制系統化
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要貫穿大學生就業的全過程。在大學生學習的每一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融入大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不斷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1.初期的職業定向教育和職業體驗教育。在學生入學之初,在進行專業知識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在充分了解自身、職業以及社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之間的關系,合理調整擇業預期,確定擇業目標。當學生進入二年級學習階段時,應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加深對職業特點的了解,提高實踐應用能力的同時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及時修正職業生涯規劃。
2.中期的職業選擇教育。學生進入三年級后,應針對學生面對不同的職業選擇所產生的困惑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進一步分析自身職業方向,調整職業生涯規劃。在此階段,尤其要重視對大學生進行國情和形勢教育。高校通過開展就業主題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教育,幫助學生更深刻了解世情、國情和社情,正確看待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以及對自身進行正確定位,合理調整就業預期,為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3.后期的職業定向教育。在大四階段,學生已對未來職業有了大概方向,因此,應側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另外還可開展畢業系列活動,強化情感教育,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首先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敬業愛崗、忠于職守,熱愛本職工作,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過硬本領;其次,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最后,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