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25: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產業規劃的方法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全球知名的咨詢機構畢馬威認為,要實現數字化轉型,傳統企業的核心要點是在云上完成這次數字化的產業升級。
畢馬威將整個數字化轉型共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嘗試階段,擴展階段,服務化階段以及智能化階段。每個階段的跨越都代表著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一次升級。
在國內,8月10日,云服務平臺阿里云首次“雙中臺+ET”數字化轉型方法論,借此推動諸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阿里云研究中心主任田豐認為,阿里巴巴的技術與方法論均誕生于解決互聯網技術挑戰,完善于企業數字化轉型。
“如果說阿里巴巴體現了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代表,那么雙中臺+ET的這套黃金組合是其中的關鍵。如今這些架構與方法論也成為央企、企事業單位擁抱互聯網,走向數字經濟的有力助手?!碧镓S說。
據了解,為了應對挑戰,阿里巴巴技術團隊進行了諸多創新。包括在2009年成立阿里云并自主研發大規模計算操作系統飛天?,F在,云計算支撐了每年雙11屢創新高的交易和支付峰值。
2015年,阿里巴巴開啟了企業架構調整——在“業務中臺”模式下,前端業務部門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調用平臺上的產品技術模塊,從而快速搭建新業務場景。
1 休閑農業的特性
1.1 休閑農業與居民收入、消費增長的相關性
休閑旅游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活動,伴隨國家社會文化生活水平的發展,它日趨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消費生活。阿爾文?托夫勒認為,人類社會第五次浪潮應是娛樂業和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活動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密切關系。休閑農業既是農業發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休閑旅游的組成部分,農村休閑旅游成為旅游者優先選擇內容之一。
1.2 休閑農業定位的可變性
產業定位實質上是涉及產業歸屬的問題。一般來說,產業歸屬、核心競爭力和運營模式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其中產業歸屬最為重要。確立休閑農業的產業定位,可以明確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向,深化休閑農業的內涵。休閑農業屬于新興產業,內涵不斷發生變化,隨著產業的積累,功能發生改變。因而,休閑農業的地位具有十分明顯的可變性。
1.3 休閑農業的繼承性
休閑農業是將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以及傳統的民族習俗等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將農業生產和旅游業的結合,以鄉村為經營空間,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以田園景觀和自然資源為依托實現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者的有機統一。休閑農業中休閑包括了休閑生活、休閑行為和休閑需求等。休閑農業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全新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利用農村設備與空間,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經過規劃設計與建設,使其成為一個具有農業經營特色的經濟區域。
2 休閑農業生態景觀規劃的基本原則
休閑農業為兼具農業、旅游業及服務業的新型產業,與傳統農業有很大的區別。因此,休閑農業生態景觀的規劃不僅應關注景觀的開發價值,還應關注景觀土地的利用問題以及當地居民的短期利益,更強調其給人類帶來的長期效益和可持續性。這決定了休閑農業景觀生態規劃是一個綜合性的方法論體系,其內容包括景觀調查、景觀生態分析、景觀綜合評價、土地利用規劃、景觀生態設計等各個方面。綜合有關研究成果,筆者要做好休閑農業生態景觀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
2.1 以堅持綠色環保生態意識為前提
自然的生態系統是休閑農業生態景觀所依賴的環境基礎,其自然特征應予以充分重視和保護,避免過多的人工改造,而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如連片的農田帶可以開發為農田觀光、農耕體驗等;多種類的經濟果林與蔬菜園區則可開發紀念果林、中小學生科普教育等;而一定面積的天然或人工水面則可開發為水上游樂項目、垂釣等。同時還應把綠色環保等生態意識貫徹到景觀的規劃活動中。如堅持不使用農藥、化肥,替代以生物除害、有機肥料等手段,營造純綠色的生態景觀。
2.2 以實現整體最優化利用為基礎
要把休閑農業生態景觀作為系統來規劃和管理,實現整體最優化利用。無論從觀光、休閑功能的角度還是景觀生態功能的角度講,休閑農業生態景觀的斑塊都應和自然的廊道、基質共同構建景觀的整體性和美學功能,以形成良好的旅游景觀基礎。為此,應建設高效生態系統,實行土地集約經營,保護集中的景觀要素,營造具有宜人景觀的環境氛圍,塑造環境優美、與自然系統相協調的景觀作為旅游資源,吸引旅游者前來觀光、休閑等。
2.3 以景觀空間配置多樣化為準則
休閑農業生態景觀可能的組合要素有草地、耕地、林地、道路及水體等,其規劃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一定的景觀空間配置結構的多樣化,既要有顧景觀的生態功能,又要有美學功能,最終實現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和旅游觀光活動的協調、平衡發展。景觀多樣性是指景觀單元在結構和功能方面的多樣性,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存在并與異質的土地條件相適應,才能使旅游景觀的美學效果達到最高水平,另外,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并存,才能構成異質性的景觀格局,形成具有不同旅游功能的旅游景觀,使旅游景觀的穩定性達到一定水平,從而保障景觀功能的正常發揮。
3 休閑農業生態景觀規劃的方法
在實踐中,景觀規劃的主要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歸結為是適應地方物種個體生態需求而對斑塊和廊道的設計。基于生態原則的休閑農業景觀規劃是一種多層次、多目標的整體性規劃方法,包含了針對各種目標層次的方法手段,這些方法彼此共容、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鄉村景觀規劃的方法論體系。
3.1 完善景觀結構的方法
通過劃分、調整來完善鄉村景觀的基本結構元素,串聯起景觀系統的各個環節,使其成為一個穩定的系統。景觀結構是景觀功能存在的基礎,只有保證景觀結構的完善才能實現景觀功能的高效發揮。但鄉村景觀結構往往由于人為的影響而顯得十分不穩定,因此,相應的景觀規劃方法就是補充景觀結構的薄弱環節,使其更加完善而獲得穩定。
3.2 生態工程方法
生態工程最直接的成果就是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因而可以廣泛應用于休閑農業景觀規劃建設的方方面面。生態多樣性能形成一種綜合的“ 棲息環境”,這種棲息環境具有豐富的層次結構,能自行生長、成熟、演化,并抵御一定程度的外來影響力,即使遭到破壞,也有能力自我更新、復生。建立在這種棲息環境上的景觀就是自我設計的景觀,它意味著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觀資源的永續利用。
3.3 景觀風貌設計方法
從功能上劃分,建筑景觀屬于文化支持類的景觀,是純人工建造的。要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保持親切的家園感,就要考慮鄉村外貌與建筑景觀的總體布局,創造優美的景觀風貌。
相應的規劃方法,是根據鄉村的地理位置、性質規模、現狀條件、美學要求,提出對鄉村建設藝術布局的總體構思,確定建設藝術的骨架。設計特別要體現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一和諧,建筑既要保持本地區特色,還要體現一種群體之間的、統一的總體美。休閑農業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景觀的生態特征。在景觀整體優化的基礎上,進行景觀分類,對不同的景觀單元按照景觀功能進行規劃,最后配置出理想的景觀格局,最終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休閑農業景觀生態格局。
4 結論
作者:印紅旗 單位: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公共課教學部
我國的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主要包括經濟運動理論與勞動分工地域理論、區位論及人地關系基礎經濟地理學理論、規劃區域理論、可持續發展與經濟地理區域理論等。陳才將經濟地理學分支總結為經濟地域條件、要素成分理論、能效理論、體系與形式理論、開發及組織理論等。經濟地理學雖然同區域經濟學存在差異,但是兩者同時包含,互相滲透。經濟地理學還涵蓋貿易分工、增長極、發展梯度、產業體系、專業化與集群產業等分支理論。當前,針對經濟地理學的實踐研究,可從具體方式、方法論與研究模式等層面進行細化討論。經濟地理學相關方法論,包括傳統哲學理論、經驗主義理論、人本思想與結構體系理論等。其主體研究模式應作用于整體分析研究流程之中,指導實踐操作與程序。具體涵蓋實地調查、實踐研究、文獻統計、對比、探討等,同時還包括釋疑探索、描述剖析、縱貫分析、個案證實、抽樣分析與普查實踐等設計模式研究。
當前,我國針對經濟地理學的實踐研究手段,包括定量定性分析、非線性研究、仿真模擬、耦合研究、尺度衡量、現代化計算機研究等。經濟地理學在我國的應用主要涉及規劃開發、區域條件、經濟結構、發展調控等領域。另外,隨著研究范疇的持續擴充,經濟地理學還逐步滲透至區域差異、資源分布、地域環境、生態條件、金融狀況、創新發展、產業聚集與轉移、統籌管理、政策調控等實踐領域。[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地理學獲得了快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為經濟地理學的研究、發展創設了廣泛的實踐領域。十六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進一步樹立了可持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明確了我國開發西部、振興東北區域老工業基地、繼續推進中部崛起的發展目標與戰略,這對于經濟地理學的發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學者們研究地緣關系、世界經濟地理學、區域經濟地理學與學科建設,明確了其理論性質與具體實踐任務,這標志著我國經濟地理學逐步走向成熟發展階段。
經濟地理學在我國經歷了半個世紀的實踐探索,逐步創立了相對完善、統一的學科體系,為我國區域調控與經濟建設貢獻了力量。早在上世紀90年代,陳才便預言了經濟地理學未來的發展趨勢,強調經濟地理學體系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應注重過程控制,開展多層次探究、多視角研發,其理論體系應體現開放系統特征,提升可操作性。同時,研究方式應由單一模式逐步向豐富、集成、規范性發展,各類研究實踐應體現良好的協調性,使研究理論、思維模式、實踐方式起到對整體學科的科學推進作用?;谠撃繕耍洕乩韺W應在地球科學體系框架內繼續向地理信息體系與現代經濟學領域拓展延伸。其學科體系應與經濟學、地理學實現持續的交互融合發展,引入動態模型體系,實現模型的周邊化、系統化、產業化。同時,應創建新型貿易理論、產業原理、增長發展理論、網絡體系理論、綜合體系理論、增長發展模型、動力發展理論、產出投入經營理論,形成多學科的相互滲透,促進經濟地理學的發展。隨著溫室效應與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加劇,人類社會生態環境的保護,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同時,環境危機也對各個國家的經濟地理發展、資源建設開發、產業規劃、空間布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該背景之下,社會經濟區位體系會受到時展、社會經濟增長、環境生態安全保護的集成作用影響。在上述三維目標的綜合作用下,現代經濟地理學將創設以此為目標的空間理論,并繼續朝著該方向推進。環保理念的逐步形成,進一步推進了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擴充了經濟地理學的內涵。
隨著循環地毯經濟、環保城市、低碳金融產業的研究在我國的逐步開展,現代社會開始向低碳模式轉型。為滿足當前經濟模式的發展要求,經濟地理學勢必會探尋適宜的學科體系、方法模式。伴隨經濟格局的優化調整、區域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們應重視其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宏觀與微觀調控、綜合理論拓展延伸、全球性發展,等等,該類問題需要我們深入探析,拓展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前景??傊鎸Χ嘧兊膶嵺`環境,經濟地理學的發展面臨著廣闊的機遇與嚴峻的考驗。只有樹立戰略化目標,探究發展現狀,明確學科發展趨勢,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地理學理論體系,才能實現該學科的優質發展。
關鍵詞:擬建項目評價 三維結構體系 評價流程
中國的高科技園區之路,是從1988年起步的,那年5月國務院批準設立了第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其后歷經近25年的發展,高科技園區通過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努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實現了持續高速的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增長點之一,是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然而伴隨國家與地區間競爭的加劇,外在資源與政策的優勢已越來越不明顯,如何繼續保持高速、良性的循環,并可持續發展成為所有園區尤其是企業主導型園區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1.擬建項目評價的必要性
上海張江高科技產業園區就是一個典型的企業主導型的園區,由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來全面承擔園區的綜合開發和管理。其核心業務是進行園區土地開發建設、園區服務、管理和產業孵化。即將“生地”變成具備建設條件的“熟地”和廠房、研發樓、辦公、商鋪、住宅、酒店公寓等物業。在此過程中,開發企業一方面通過自身的“生產”活動來“制造”并向市場提供其核心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則通過招商引資、產業孵化等“經營”活動來為其產品和服務創造有效需求。在園區的開發建設過程中企業如何科學的引進并建設項目,成為有效實現企業戰略和園區發展目標的關鍵。而對開發項目進行合理的評價有利于項目決策科學化,促進項目投資規范化,并能對園區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伴隨園區發展的不同階段,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對擬建項目的評價也在不斷的優化。
園區開發啟動初期,為了從無到有形成產業規模,開發企業對項目的引進沒有選擇的條件,對擬建項目也不進行專門的評價,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采取的策略是所有開發項目一起上,通過規模效益吸引產業客戶,企業追求的是開發速度;園區開發進入到加速期后,產業規模逐漸成形,在與其他園區差異化競爭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產業特色,此階段企業對擬建項目開始進行評價,但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挑選有利于主導產業發展的項目入駐園區,采取的策略是在政府的有效指導下,根據產業項目的需要進行開發建設;當園區開發步入成熟期,外在資源與政策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園區的發展主要靠開發企業內在的良性循環予以支持,此時的策略是在政府有限的支持下,通過對擬建項目進行符合階段性特征的評價,控制開發節奏,選擇正確的項目進行合理開發。因此,這個階段對擬建項目的評價工作進行科學研究成為必然,是提升管理水平的一種體現。
2.擬建項目評價的基本思路和原則
對園區擬建項目進行整體評價是一項結構復雜,涉及因素眾多的系統工程。雖然此前也有過對入園項目的評價、擬建項目的各類專項評估等,但大多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評價多采用對比法或專家打分等過于主觀和單一的方法?;魻柸S結構是美國系統科學家霍爾在1969年提出的系統工程三維結構,為解決大型復雜系統的規劃、組織、管理問題提供了一種統一的方法,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應用,國內學者也在許多的研究將其運用到各個領域。
因此,針對目前園區項目的多屬性的特征,本文嘗試從霍爾三維結構出發,結合國內學者李金海提出的項目評價方法論的三維結構,針對園區擬建項目的特點構建一套具有針對性的擬建項目評價框架,并以此框架為基礎形成具體的評價體系,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進行合理評價。
3.擬建項目評價三維框架的具體內容
3.1維度分析
時間維是指在擬建項目評價中按照實際需要將評價過程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初評、再評和終評三個階段。但整個過程在項目評價全周期中均屬于項目前評價的范圍。
邏輯維是指在項目評價的各個階段中具體的評價過程,在此框架中各階段過程是基本一致的,分為確立評價對象;明確評價目標;確定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處理;選擇評價模型;得出評價結論。其中,初評是對項目信息的基礎處理,評價過程相應簡化,在確立評價對象和評價目標后,確定評價標準,對比基礎信息即可得出結論。
知識維是指為完成上述各階段和各步驟所需要的知識和各種專業技術。由于此次評價具有的復雜性、綜合性特點,在不同階段其涉及了多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而且每個步驟和階段根據具體問題不同,評價的具體內容也有不同。主要側重于產業評價、經濟評價、風險評價、社會效益評價、環境評價等方面。
3.2評價方法確定
項目的多樣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特點決定了項目評價方法的多種多樣,由于項目不同評價階段的評價目的、評價對象、評價內容和選用數據參數的不同,其項目評價方法也各不相同[4],因此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對園區擬開發項目的正確評價十分關鍵。
在研究中通過引用國內學者李金海的三維結構項目評價方法論中的結論,針對不同階段不同的評價內容,選擇了適用于本評價框架體系的評價方法。包括了定性評價的專家評議法、定量評價的經濟分析法、系統評價的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
3.3評價流程
綜合考慮園區開發項目的產業特質以及評價內容的多樣性,以三維評價框架為基礎,以多項目選優或者單項目方案選優為目的,形成了分階段評價的具體流程:初評階段,對所有入園項目基礎信息進行整理及對比分析,檢驗產業、規劃、環境和能耗等方面的法規符合度,初步篩選出符合園區要求的產業項目;再評階段,對通過初評的項目信息進行歸納匯總,并構建產業性評價體系從經濟價值、戰略協同性和發展潛力等方面核查項目實施的必要性,運用層次分析法和同行評議為項目評分,最終分為戰略性項目、市場性項目和待定項目三類;終評階段,針對戰略性項目和市場化項目分析其實施可行性。前者屬于必須實施類項目,因此采用經濟分析法衡量實施后的財務情況,在經濟不可行的情況下啟動財政補貼程序;后者則采用綜合性評價體系從經濟效益、風險水平、產業影響、土地利用水平、其他效益等五個方面核查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并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并為最終決策提供優先排序。
4.結束語
時值“十二五”開局之時,國務院批復同意張江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繼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高新區后的第三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如何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成為張園未來發展的關鍵。在此重要的時期要實現園區目標和企業戰略,更需要通過合理評價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直接的、最終的依據,選擇產業先進,建設可靠,運營可行,經濟有利的項目予以實施。由于評價框架的建立是基于對現有評價的整合、改進,因此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同時以三維結構為基礎進行分階段評價,可以使得評價內容與評價方法更具有針對性。因此,對園區內擬開發項目構建三維評價框架有效的指導了園區開發項目的前評價實踐。
參考文獻:
[1]李金海.法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2]白思俊.王項目評價方保強,項目評價與項目中評價[J],工業工程與管理,1999,4(3),37—39
[3]李金海.劉輝.趙峻嶺,評價方法論研究綜述[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04,(2)33:131
[4]蘇義坤,王海飆,袁正國,楊世靜,李秀民.工程項目評價三維結構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3):34
總得來看,中國現在的品牌建設與管理任務主要落在企業和廣告公司身上,而基于廣告公司本身特點和目前環境原因,造成了幾乎全面依靠傳播來建設、管理品牌的局面,這種做法不可能造就一個穩固的品牌,因為傳播僅僅是品牌建設和管理的終端層面工具之一,若干現實事例中為何這樣傳播等似乎沒有足夠的支撐。企業也好,廣告公司也好,仍沒有把品牌建設與管理看作是企業經營的重要行為,因為各方面現實或歷史原因,企業追求短期利益的思想,對品牌認識的不夠,造成市場的就事論事、此事按此法的決策不夠系統規范,而事情進行中或結束后,又往往會感覺到迷茫和浪費。企業對于智慧、知識服務業的認識有偏差,以物為重的思想占很大成份;同時因為缺少科學實效的方法論,若干知識服務機構水平較低,不同程度地傷害了企業的信任和期望。專業、規范的品牌建設與管理服務還未形成一個較大較好的市場,在勢上不夠到位。但是,不可否認,國內企業和知識服務機構在品牌建設與管理的路上已付出了太多的辛勞和汗水,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國企業的營銷戰略將如何調整和規劃?品牌整合傳播將如何演進和提升?營銷渠道將如何科學架構?網上營銷又將如何與傳統營銷融合,實現贏利?中國的本土廣告公司應承擔提升本土企業在品牌,品牌管理、銷售管理、形象傳播等若干市場行為水平的責任。當“品牌價值說”在80年代末期成為熱門話題時,當市場日趨成熟化、消費者日趨理性化時,人們逐漸發現品牌意識、認知價值、顧客忠誠度和強有力的品牌個性與關聯度是市場競爭中必不可少的利器,品牌已成為企業能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的資產。為此,在品牌管理上,品牌管理&形象傳播作為構筑一個新型管理指標的方法論,正致力于開展品牌資產的研究和實踐應用。客戶經常會問,“在品牌管理及傳播上,你們有什么新的東西?”。作業理念中,就方法論而言,其實是什么新的東西也沒有,HERO信奉的是“拿來主義”,取各家之長,進行價值的綜合是我們的方法論。因此,在HERO的作業理念中,你會發現麥肯錫公司的價值評估工具、哈佛邁克.波特的競爭戰略與價值鏈理論、科特勒的市場營銷管理、智威湯遜的“品牌全營銷規劃”以及奧美的品牌管家之道等均為HERO所借鑒。同時,將他們與中國市場的特點緊密結合,去深刻理解和實踐品牌是企業、人、產品、符號的理論,從而將品牌所有者與品牌管理者乃至第一線的市場人員和消費者的價值驅動聯系起來。
雖然中國企業業已經認識到了品牌的價值,但在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方面,尤其在和品牌管理公司合作方面仍然存有很多問題,在這些方面確實存在著一些低效和爭論,就品牌管理公司方面來說,存在著作業方式、人員素質、作業質量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客戶在選擇品牌管理公司服務時要仔細慎重,選好自己的合作伙伴;從客戶方面來講,客戶普遍存在觀念和作業程序認識上的問題,很多客戶對廣告、咨詢的認識比較片面。同時客戶不能在觀念上接受長期合作的理念,缺乏真誠合作的伙伴概念,他們有時爭功近利,認為你給我作服務,就應該立即見效,缺乏品牌長期投資與經營建設的理念。并且由于部分客戶存在“有錢就是老大”的思想,不肯接受廣告咨詢公司建議,對于產品和品牌缺乏相應的長期戰略,擔負不起建設品牌的責任。所有這一切,必須在未來有所改變,否則對于中國廣告咨詢業與企業都沒有益處。中國已經加入WTO,企業會逐漸承受更大的市場壓力,原來有的產業保護機制沒有了,原來的市場壁壘拆除了,所有這一切會使客戶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便其觀念的轉型。如果一時不適應,則會使其茫然而不知道如何面對市場競爭,所以專業性的品牌管理與傳播公司在這個階段將大有所為。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沒有人因購買了IBM的產品而被解雇,這是因為IBM所提供的服務是最好的保證。這就是品牌的力量,品牌存在于任何領域,不同層次的企業都可以采用品牌戰略,品牌傳播肩負著企業神圣的歷史使命,是企業營銷的最高境界,品牌管理公司和客戶應該共同扛起品牌傳播的大旗,實現共贏。從專業理論上界定品牌執行了四種主要功能:品牌的識別功能,品牌的信息濃縮的功能,品牌能夠保證給消費者提供他所期待的安全性利益的功能,第四個方面是附加價值的功能。在品牌建設和管理過程中,這四個因素在不同情形下其重要性會有一些改變,但必須存在。這里強調一點,即識別差異是品牌中心內容,舉個例子說明,寶馬意味著強的工作性能,而沃爾沃則意味著安全可靠。
行業信息化
最佳咨詢服務獎
作為神州數碼智慧城市戰略的重要承載者,神州信息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為行業客戶提供應用軟件開發、專業技術、系統集成、金融自助設備等服務。神州信息的智慧城市研究院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方法論和完整的框架體系。
神州數碼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神州信息) 隸屬于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神州數碼)。神州數碼于2000年從原聯想集團分拆成立。
作為神州數碼智慧城市戰略的重要承載機構,神州信息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為行業客戶提供應用軟件開發、專業技術、系統集成、金融自助設備等服務,旨在幫助客戶打造強勁的競爭優勢,提升業務價值。
企業優勢和特點
領先的行業地位:作為神州數碼IT服務業務的主要承載機構,神州信息在中國IT服務市場的出色表現,使神州數碼連續多年位列中國IT服務市場份額之榜首。
IT服務標準的先行者:作為專業的整合IT服務商,神州信息一直走在服務標準化、產品化、品牌化的前列,以自身實踐引領中國IT服務產業走向標準化之路。
2008年,神州數碼前瞻地推出“銳行服務”,實現清晰的服務定價、可衡量的服務質量和可考核的標準。
2009年,神州數碼以負責任的行業領導者的姿態持續參與了國家信息技術服務標準的研究制定、驗證及推廣試點等一系列工作,為我國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和逐步走向成熟貢獻了自身力量。
客戶信賴的合作伙伴 :經過近30年的IT服務探索與實踐, 神州信息已成為金融、通信、政府、制造和流通等領域機構最為重要的IT服務合作伙伴之一。神州信息的客戶已遍及中國經濟的多個領域,所服務的客戶達數萬家。
全面的服務資質:神州信息及其下屬各子公司獲得的國家認證資質包括: 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企業資質一級、 安防工程企業一級資質、 CMMI 成熟度等級三級證書、 信息安全服務安全工程類一級資質證書、 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ISO 20000體系認證、 ISO 27001體系認證、 ISO14001體系認證、高新技術企業等。
用戶反饋
關鍵詞:生態優先;生態敏感性;用地適宜性;GIS
1 相關理論綜述
城市用地適宜性評價,是根據城市發展的要求,對可能作為城市建設的用地的自然條件和開發的區位條件所進行的工程評估及技術經濟評價。用地適宜性評價常用的方法是多因子加權疊加法。1969年,麥克哈格在其代表作(Design with Nature),以環境科學知識為基礎,分析各種環境因子并劃定區域中具有高自然度的環境敏感度地區,在先期評估階段即依城市發展或公路規劃等不同的需求,經疊圖技術分析換分出適宜性高低地區[1]。
經歷了以環境破壞為代價的發展時代,保護生態安全已成為當前我國城鄉規劃中的重要前提。俞孔堅提出了生態基礎設施和“反規劃”理念,將城市的生態基礎設施比作城市的市政基礎設施,需要規劃具有前瞻性。而“反規劃”的方法論一改傳統城市規劃著眼于建設用地的視角,從恒常不變的生態基礎設施出發,規劃和完善非建設用地[2]。生態優先原則是指:將對保持區域基本的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系統及保存生物多樣性有重要意義的生態景觀資源加以保護并優化的基礎上進行城市規劃和建設。無論是生態基礎設施、生態安全格局都體現了城市規劃與建設中生態優先這一原則[3]。
傳統用地適宜性評價忽略了生態敏感性和生態安全格局等生態因素。其柵格加權疊加、不同的分級方式也容易造成評價結果失真,使生態優先原則沒有得到完整體現。
2 基于生態優先理念的用地適宜性綜合評價
贛湘合作試驗區湘東園位于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老關鎮,地處江西湖南兩省交界處。在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背景下,產業園的發展要更加注重保護環境,保障區域生態安全,避免走以環境破壞為代價的發展模式。湘東園規劃面積約100km?,區域內現有國道G320,浙贛鐵路、滬昆高速等重要交通設施。最低小海拔高程為45m,最大海拔高程為300m,高差約255m,整體坡度緩和,屬于低丘緩坡地貌。區內有萍水等重要水系流經,自然生態本底豐富(圖1)。
2.1 研究思路
本次研究首先從老關鎮低丘緩坡的自然地形條件出發,以高程、坡度為地形評價因子,再從產業發展路徑出發,引入交通、區位條件等因子,形成開發建設視角下的用地適宜性評價。接著構建由地形地貌和水安全格局組成的生態敏感性評價模式,通過比較合區,將規劃區劃分為不同生態敏感性分區。以生態敏感性評價的結論,修正完善基于產業發展路徑的用地適宜性評價結果,形成生態優先理念下的用地適宜性評價(圖2)。
2.2 基于產業發展路徑的用地適宜性評價
在產業園發展初期,用地選擇主要考慮靠近現狀產業基礎,便于提供生產配套服務;靠近對外交通設施,便于物資集散;靠近城鎮中心,便于提供生活配套服務?;谝陨系漠a業發展路徑,本次用地適宜性評價選取地形地貌、交通條件和區位條件作為評價一級評價因子。在二級評價因子中選取對產業布局起關鍵作用的因子,交通條件有G320、滬昆高速,區位條件從生活配套因子(老關鎮區、湘東區中心城),生產配套因子(醴陵東富工業園、萍鄉陶瓷工業園)全面考慮規劃區用地適宜性。參考相關研究成果確定各單因子的分級及賦值標準,將不同量綱的因子轉化為適宜性等級(表1)。借助Arcgis空間分析模塊對各評價因子柵格化處理(圖3),通過加權疊加和分類得到規劃區基于產業發展路徑的用地適宜性評價結果(圖4)。
2.3 生態敏感性評價
生態敏感性是指在不損失或降低環境質量的前提下,生態因子對外界壓力或外界干擾適應的能力[1]。本次評價針對生態環境問題的形成機制,分析生態環境敏感性的區域分宜規律,明確不同生態敏感性地區的空間范圍。
2.3.1 評價因子與賦值
受基礎資料收集的限制,生態敏感性評價從地形地貌敏感性、水敏感性進行評價。地形地貌敏感性包括高程、坡度敏感性,水敏感性包括地表徑流、現狀水系、低洼易澇敏感性[2],共五個因子構成本次生態敏感性評價模型。根據相關研究成果及專家打分,確定各個評價因子的分級及賦值標準。與加權疊加方法不同,水敏感性評價通過二級評價因子之間比較合取疊加的方法,兩兩比較后取生態敏感性較高的柵格值作為比較后新生成的柵格的像元值(表2)。這種方法避免了同等地位的因子因為加權疊加和分類方法的不同產生的評價結果失真(圖5)。
2.3.2比較合取
采用比較合取的方法,將水敏感性和地形地貌敏感性進行比較,取生態敏感性較高的像元值作為新柵格的像元值,得到生態敏感性評價結果??梢园l現較高敏感區和高敏感區為規劃區內地表徑流和重要山體,并形成連續的生態斑塊,是規劃區生態廊道、禁建區適合的選取對象。
2.4 生態優先理念下的用地適宜性綜合評價
在生態優先的原則下,對基于產業發展路徑的用地適宜性評價結果進行修正完善。將生態高敏感性和較高敏感性區域歸入特別不適宜建設區,即Ⅶ類用地??紤]到柵格疊加的過程中產生過多的零碎用地,是評價結果的“噪音”,即干擾信息,應整理合并。此項工作可借助Acrgis10.0中消除(elimination)工具完成(圖7)。
經過修正后的用地適宜性評價按從高到低分為六級。其中Ⅰ、Ⅱ、Ⅲ類用地為適宜建設用地,用地地勢平坦開闊,交通區位條件良好,生態敏感性較低,適合成片開發建設。Ⅳ類用地為有條件限制建設用地,地勢稍有起伏,生態敏感性中等,有低丘分布,在維持現有地形特點、保護原有植被格局的前提下采用低沖擊開發模式,減小對原有生態格局的影響。Ⅴ、Ⅵ類用地為不適宜建設用地,分布在區內主要山體和地表徑流、現狀水系等區域,生態敏感性高,地勢較高,坡度較大,可打造城市山體綠地、濱水公園,作為生態廊道重要戰略節點保留[1]。
3 結語
本文在生態優先理念的指導下,以生態敏感性對傳統用地適宜性評價進行修正,對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構建生態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但受基礎資料收集和規劃編制重點的限制,本文在生態敏感性評價因子選取上不夠完善,權重分布和分級標準有些仍依賴規劃師主觀經驗判斷。這也有待于生態敏感性評價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優化。
參考文獻
[1] 馬燁,張昀,馬小晶. 基于生態安全視角的用地適宜性評價方法――以株洲楓溪生態城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12(6):23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