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非公有制經濟與民營經濟
時間:2023-06-15 17:14: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非公有制經濟與民營經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綜合分析陜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縱向比,增速加快;橫向比,差距不?。豢窗l展,潛力很大。如何進一步發掘潛力,創新機制,走出一條具有陜西特點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之路,是當前必須破解的重大課題。
面臨的機遇
今后幾年,根據陜西經濟欠發達而又具有后發優勢的省情,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升傳統產業、實施全民創業,必將為非公有制經濟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城鄉勞動力就業創造更多的機會,為全省干部群眾創業發展提供更多的途徑。
政策環境進一步寬松堅持貫徹平等準入、公平待遇原則,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隨著國家有關政策的落實和政府職能從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制度性和體制正在逐步消除。陜西首富神木縣改革行政審批制度,規范收費標準和程序,簡化注冊手續,規定受理后必須在兩日內辦結。2006年底,該縣個體工商戶已達8840戶,民營企業1256戶,上繳稅費總額19.2億元,民營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60%以上。
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十一五”規劃提出發展先進制造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發展第三產業,需要大批個體私營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來創業,充分發揮其特有的長處。隨著區域產業轉移不斷加快,沿海發達地區很多企業到西部地區尋求發展,也為內地民營企業的做大做強創造了條件。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化,一批國企陸續退出競爭性行業,又為民營經濟發展拓展了新的領域。隨著鼓勵“走出去”政策的實施,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出口貿易和對外合作的范圍更大,參與國際分工的機會也更多。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需要民營企業的廣泛參與改革開放以來,個體私營企業隨著原始積累的初步完成,迅速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的主要推動力量?!笆晃濉逼陂g,陜西省繼續實施“關中率先發展、陜南突破發展、陜北跨越發展”戰略,并在15個縣開展“擴權強縣”試點,擴大經濟管理權限,大力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無疑為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已經形成了較好的基礎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省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隨著數量增加、規模擴大,發展模式和途徑出現了新的變化,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特別是集中在西安、寶雞等國家級高新區的科技型民營企業,優勢明顯,潛力巨大,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陜西省已經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為今后的大發展積累了一些經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發展的思路
圍繞擴大發展、壯大實力,今后應著力抓好以下四個重點:
大力培植民營骨干企業。要堅持增量優化與存量調整相結合、資本運作與科學管理相結合,引導有一定實力的民營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兼并、重組、合資、合作等方式,實施低成本擴張,集中力量扶持其壯大規模,提高素質,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積極發展特色經濟。要鼓勵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傳統工藝、產品比較優勢大的個體戶和中小民營企業加快發展,通過專業化生產、為大企業進行產品配套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名、優、特、新產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民營企業。
加快發展產業集群。要圍繞壯大縣域經濟,充分開發特色資源,發展個體戶和民營企業,盡快形成特色產業集群。要把擴大發展個體戶和民營企業同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按照規劃,合理布局,統籌開發,搞好基礎設施和市場建設,吸納更多的個體戶和民營企業向小城鎮集中。要從調整陜西省經濟結構、轉化特色優勢資源的需要出發,支持個體戶和民營企業擴大招商引資,有選擇地承接東部地區和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逐步形成幾個有實力、有影響的產業集群。
提高民營企業家的整體素質。不但要引進一批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解決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短缺的問題,改善民營企業家隊伍的結構,而且要制定民營企業家的培訓規劃,有計劃地選送一批經營管理人員到國外機構、高等院校和大企業進行系統培訓,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要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構建陜西省中小企業職業經理人市場。要引導民營企業家增強誠信意識,重信譽、守合同,真正做到以質量占領市場,靠信用贏得客戶,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措施與建議
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需要各級管理部門乃至全社會進一步創新觀念、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環境,規范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率,盡快建立健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法規、資金支持、社會服務、社會保障體系。
創新觀念,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建設西部強省的突破口來抓。要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陜西省經濟工作的戰略重點,納入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制定鼓勵個體私營企業發展的產業指導目錄,努力開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形式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新局面。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所有制結構變動的總體趨勢,把促進民間投資增長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作為調整結構、加快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產業升級、地區布局優化的關鍵環節,加強總體指導和綜合協調,更多地運用市場經濟的辦法引導與促進民間投資,調控與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全面落實公平待遇,制定鼓勵發展的規章和政策。抓緊制定并頒布支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條例或辦法,進一步明確非公有制經濟可以進入的領域,切實簡化審批事項和程序,降低創業門檻,為所有創業者廣開“綠燈”。要清理現有文件和規章中有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規定和條款,明確規定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行業和部門,都應向民間資本開放;凡是對外商開放的投資領域,都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凡是實行特殊優惠政策的領域,其優惠政策同樣適用于進入該領域的民間資本。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社會事業各領域,進行投資參股、并購重組,允許出資人可以貨幣出資,也可以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出讓土地使用權、高技術成果等非貨幣形式出資,等等。
推進科技創新,提高非公有制經濟整體素質。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支持科研機構、大專院校與民營企業聯合建立技術創新機構和技術服務平臺,推動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聯合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要鼓勵民營企業積極采用國際先進標準進行生產經營,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提高技術水平,積極推廣企業信息化,積極推行質量和環保體系認證。要把民營企業的節能減排列為重點,使主要行業的物耗、能耗、環保和安全指標基本達到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爭創國內先進水平,追趕國際先進水平。通過科技進步,增加科技含量,轉變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增長方式。
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一要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資金支持,爭取省上有關部門重大項目投資的支持。二要積極爭取省政府建立中小企業發展資金,每年由省財政從非公有制經濟上繳稅金增長部分拿出一塊,從其他渠道籌集一塊,建立不少于1億元的省級中小企業扶持資金,投入形式主要采取貸款貼息、資本金注入方式,以此帶動銀行和社會的資金投入。三要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鼓勵支持成立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搭建企業與金融部門對接的平臺,積極爭取銀行支持。大力推廣區域內企業互助擔保或融資等措施,解決企業短期融資問題。四要鼓勵具備條件的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高科技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和股票上市,擴大直接融資規模。五要加大金融機構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力度,切實改進金融服務,擴展授信小企業范圍,放寬抵質押品范圍和擔保條件,依據發展需要增加信貸投入。
〖關鍵詞〗 民營經濟 發展
一、江西民營經濟的現狀
激活民間發展經濟的潛能,就是激活民營經濟發展經濟的潛能。民營經濟指非政府投資的經濟實體,包括集體、個體、私營、聯營和非國有控股企業。從全國來看,民營經濟對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增加值和吸納勞動力方面甚至超過了國有經濟。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省,民營經濟已經唱起了主角。民營經濟天生具有與市場經濟接軌、融合的特點,對中國經濟轉軌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意識:民營經濟已不僅是補充力量、生力軍,而是經濟發展的方面軍,不久的將來還要成為主力軍。
江西省的人口與浙江省相當,但民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狀況遠遠落后與浙江省。江西省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數量只有浙江省的24.35%,工業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分別為浙江省的14.12%和17.28%。即使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我省也處于中下水平。
江西民營經濟的發展滯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原因源于民營企業的內部治理和外部環境兩方面。不良的外部環境是制約江西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方面。不良的外部環境主要是指有關政府部門對民營經濟的認識和管理落后于、甚至違反民營經濟發展的要求。但這個并非主要來自省、市一級政府,而是來自中層和基層政府有關管理部門。有人把這種情形概括為“上熱下冷中阻梗”。 省、市地方政府大多都想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上熱),但江西民營經濟的發展不盡人意(下冷),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層和基層政府有關管理部門對民營經濟的阻滯(中阻梗)。江西省的GNP長期大于GDP,存在資源的凈流出問題。究其原因,除了省外一些地區相對優良的投資環境吸走了一部分資源和勞動力外流外,本省的“中阻?!币矓D走了不少資金。民營企業內部治理的問題則主要在于:很多民營企業忽視了本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
二、 江西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1、開放產業投資領域的問題
,禁止民營企業進入的行業主要有: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使用稀有資源的工業,以及產品會帶來公害的行業。限制民營企業參與行業就更多了。另外,民營企業對外經貿方面也有諸多限制:“準入”開拓國際市場的只是一般國際貿易,而且實行審批制,應有進出口經營權;至于服務貿易、技術貿易、引進外資等開拓國際市場的行為還嚴禁民營企業“準入”。所有這些禁止和限制的規定,有的可以說是似是而非,有的則是缺乏一個明確的適用標準,導致不同時刻、不同地區、不同的部門,對于某個市場或行業民營企業能不能進入,回答常常是不一致的。
近幾年,民營企業投資增幅回落,與民營企業投資領域有限是有關系的。為促進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當務之急是要向民營企業開放更多的產業投資領域。
一些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一些過去是壟斷性的產業,如電信、電力,近年來,由于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也逐步變成了競爭性產業,它們放松了政府管制,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我們應借鑒它們成功的做法,加快開放這些投資領域,應一視同仁對所有類型的企業包括民營企業開放。
2、融資問題
民營企業的融資難一直是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頭等問題。根據世界銀行所屬的國際公司(IFC)對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調查顯示,我國民營企業在創業階段幾乎完全依靠自籌資金,90%以上的初始資金都是由主要的業主、創業團隊成員及其家庭提供的。在創業之后,追加擴張投資時,民營企業繼續主要依靠內部渠道,企業留存收益和主要業主的投資占融資總額的比例在1995年和1998年至少分別為52%和62%;在外部融資渠道中,非正式渠道、信用合作社和商業銀行所占的比例大體相當;外部股權,包括公眾股權以及公眾債權市場所起的作用不大。IFC的調查結果還表明,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銀行在民營企業融資方面,無論是創業資本還是后續投資,所起的作用總的說來要小。江西省這方面的數據還無法得到,但相信跟全國的情況差不多。
從的角度來看,由于信息不對稱狀況的不斷改善,企業的成長過程也是資金供給渠道不斷拓寬的過程。比如,在企業初創階段,由于既沒有抵押能力,又沒有信用記錄,只能依賴于內源融資和有限范圍的直接融資;企業的繼續成長,企業有了抵押能力和信用記錄,提高了企業內部信息的透明度,這時,企業融資主要依賴于銀行貸款與商業信用;當企業從中小型變成了大型企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所面臨的不確定性程度降低,有較高的信息透明度,銀行可以對其提供中長期信用貸款,同時在直接融資上,企業能夠在公開市場發行股票和債券。
3、法律地位與法律保護問題
多年來,我省民營企業與全國一樣,存在著法律地位不夠和私有財產法律保護不充分的問題。如我國憲法明文規定:“社會主義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而對民營企業僅規定:“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梢姡瑖覍λ接胸敭a缺乏與公有財產同等的憲法保護。又如,我國刑法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占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論?!倍鴮γ駹I企業的雇員非法占有企業的財產,并不作為“貪污罪”處理,只能做經濟糾紛處理,不利于民營企業財產的保護。民營企業法律保護不足還表現為私有財產地位的不確定性。由于缺乏法律保護,難以根治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等侵害民營企業權益的事件發生。經濟學的理論告訴我們,當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時,所有者就缺乏穩定和樂觀的預期,從而遏止投資積極性。
4、政府管理與服務的問題
當前,民營企業管理體制不順表現在兩個層面上。從宏觀層面上來看,一些民營經濟特別發達的地區仍然象全國其地區一樣,設置基本上一致的經濟管理機構,如鄉鎮企業局管理鄉鎮企業、工商局管理個私企業、經(貿)委抓全面、計委主管宏觀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這種管理體制未必合理,容易形成“計劃經濟的管理體制來管理市場經濟”、“苦樂不均”等弊端。從微觀層面上來看,政府有關部門對個私營經濟的管理既有交叉、又有漏洞。首先,“一個崽、八個爹”,令企業無所適從,并且容易出現“有利爭著管、無利沒人管”的現象,其次,管理部門及其人員眾多本身就是企業的負擔,管理部門就是靠向企業收費來維護生存的,再次,由于歸不同部門管理可以享受不同的優惠政策,歸鄉鎮企業局管理的企業可以優惠得批地,歸民政和教辦的企業則享受不同的稅收優惠等,這使得不同的企業處于不同的競爭起跑線上,防礙了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而且企業進一步發展可能由于隸屬于不同的部門而大受。因此,要深化民營經濟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各地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徹底改變用計劃經濟的管理手段、管理來管理市場經濟的做法。在完善個體民營企業管理體制、管理方法方面、一些地方做了積極的探索,創造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如江蘇無錫市由工商、鄉鎮、稅務、衛生、環保等部門聯合建立了個私營經濟“一站式”服務機構。還有些省市探索建立不按企業的所有制性質,而按企業規模進行管理的綜合機構,以統一政令和管理。這些都是值得借鑒的,同時還需要統一政令和管理。這些都是值得借鑒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深化。三、促進江西民營的對策
(一)明確導向、理清管理思路。
1、 在政策制定上發揮政府導向作用。在一個地區或一個行業,要明確在國家宏觀決策、的指導下,結合本地區的資源特點,或是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到地區經濟中來,與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或是實現公有制經濟在某一行業的戰略性退出。在經濟形態選擇方面,要明確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實際水平,或是側重鼓勵發展勞動者與所有者結合緊密、個人投資與家庭投資結合緊密、經營者與從業人員關系緊密的個體工商戶;或是鼓勵發展經濟應更加顯著、在吸納下崗員工再就業和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方面效應更加突出的非公有制。既又合理地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的不同形態在本地區的分階段發展和有行業側重的發展。
2、在管理思路方面強調資源優選和優化配置,促進提高地區經濟的整體競爭實力。政府在管理思路上要完全破除以往的所有制框架約束和地域資源約束,在資源選擇和配置方面注意吸收外部優質資源,構成不同地區優質資源在本地區內的優化資源,構成不同地區優質資源在本地區內的優化配置,形成強大的資源合力;要改變以往單純從經濟效益指標出發,忽視環境保護指標和社會綜合效應指標的做法,不僅鼓勵發展符合生態指標要求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經營活動,更要鼓勵其產品、技術或服務有利于凈化環境、消除污染、形成能源替代或資源再生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此基礎上制定吸引外部地區優質資源進入或與本地區優質資源結合的具體措施,切實加強本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總體實力。
(二)重視制度創新,寬松經營環境。
1、減少市場準入方面的限制。取消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注冊資本額度調整、經營規模和經營負債等方面不公平的限制性約束,使非公制經濟組織在依法獲得行業經營資質方面、享受納稅人資格條件方面、接受外部審計方面、注冊資本變更方面真正獲得同等的待遇。同時,建議調整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時要求的年度商品銷售額限量標準、延長商品銷售額達標時限(如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確認期延長,由一年改為三至五年;將年度商品銷售額標準適當調低);對處于初創階段的各類性質的中小企業不強制性要求他們進行年度外部審計,以減少企業不必要的費用開支;在企業負債經營方面統一遵從國際企業經營的慣例,不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設立歧視性規則,創造利于他們平等生存和快速成長的空間。
2、 改革現行的年檢制度。在現有法規約束的情況下,改變政府要求企業性質和政府部門的不同要求分別申報年檢、接受審核的做法。采取由所有企業一次性在指定部門進行相關資料的統一備案,供各部門分別調用,政府各部門根據其關注的不同提取資料,完成年檢的方式。各類性質的經濟組織一律平等,取消為某些快速通過年檢建立的“綠色通道”,堵住某些部門借年檢收費的渠道,消除個別部門與個人為謀求私利而刁難非公有制企業的現象,切實減少經營者的經濟負擔的心理負擔。在具備修改、完善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的條件時,通過對有關法律法規的修訂,減少行政干預的力度,刪除目前可導致有關部門主動介入,了解企業經營事務、不斷核實其注冊登記內容的年檢制度條款,將市場監管部門的工作重點轉向對不法案件的查處、市場秩序的市場信用的維護上來,切實懲治有違法經營行為的企業和個人。改變目前存在的有關部門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為假想敵、側重了解其內部事務、越位監管的現狀。
3、 規范行業管理行為。行業管理要堅持對不同所有制類型的經濟組織一視同仁,但對處于不同經營質量水平的經濟組織的經營者個人可區別對待、在管理上有不同的側重。如對初涉特定經營活動的從業人員可堅持實行資格培訓、持證上崗的要求,而對具備一定經營資歷的人員則主要側重于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和經營行為的監督檢查,改變現階段不分經營者資質水平和所提供服務水平,在持證上崗和技術培訓方面一刀切,強制要求經營者或員工接受服務或培訓,不必要地增加一些經濟組織和經營者個人實際費用負擔和占用其經營時間的做法。
(三)設立特定園區,改善場所條件。
1、 合理安置拆遷商戶,維護其合法經營權益。承諾并落實安置原有可利用資源被重新分配、原資源使用者在重新分配過程中不再具備參與分配資格(如城鎮改造、原有市場取消而失去必要經營場所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及個體經營者;為那些資源重新配置后難以承受資源使用成本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或個人再次提供地理位置改變,但相對價格低廉的經營場地資源。
2、 引入外部投資,優化資源配置。為吸納外部優質資源,鼓勵其與本地優質資源合作并共同發展提供場所條件,并有利于聚合為高企業提供輔產品、為經營規模較大企業的產品經營提供配套服務的相應資源。推動不同區域和不同行業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之間的合作與發展。其主要目標可以是那些在其家鄉初期創業成功,為熟悉整體市場規則,有利于跨地域引進高素質人才,迅速擴大經營規模并加強企業競爭實力而希望在異地成功實現二次創業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或個人。
3、 提供發展空間和配套服務,壯大企業實力。政府應注意為那些已出現新的土地資源或場所條件要求,迫切需要經營上規模、產品與服務上檔次、但無法在原經營所在地滿足其發展要求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服務。及時為其提供發展空間和配套設施方面的公平待遇與合理條件。以利于減少社會資源的無謂損耗,促進提高該經濟組織在所處行業內的競爭能力。
1、《統計年鑒,2001》,《江西統計年鑒,2001》
2、《我國民營企業的新發展》 呂政 郭朝先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02.1
3、《中國民營經濟需要什么環境》 朱厚澤 《發展》 2002.1
4、《民營經濟:概念、貢獻、融資困境及解決思路》 張慶亮 《財貿》 2002.2
一、把握民營經濟的法律定位,轉變傳統觀念,不斷增強為民營經濟服務的意識。
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憲法伴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也幾次修訂,每次修訂大多牽涉到相應的經濟問題,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1982年憲法首次承認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并明確了個體經濟的合法地位。1988年修憲,對私營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明確,1998年的憲法修正案中把私營經濟定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20多年的努力,民營經濟的合法地位進一步得到確認,從而使民營經濟從體制外的“另類”進入體制之內,由不合法到合法,從“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終于被社會認可,并逐漸成為支撐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從民營經濟法律地位的變化和近年的發展情況看,筆者認為,檢察機關應當解放思想,轉變傳統的觀念,重新審視和理解民營經濟的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的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支持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力量。盡管民營經濟占有社會資源的比重僅有三分之一,但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已經占到三分之二。因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符合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因而始終保持了頑強的生命力和發展勢頭。民營經濟不僅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也為解決現實經濟中的諸多矛盾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而且作為新的體制因素,日益成為推動市場化改革的主要動力。長期以來,在對待民營經濟的問題上,檢察機關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思維定勢并常常外化為觀念上的“歧視”。主要表現為:將其視為微不足道的成分,頂多是極少數的“大款”經濟,終歸比不了公有經濟,社會地位不高;認為民營經濟發展潛力不足,只是作為社會經濟的補充力量等等。在實踐中,檢察機關(還包括許多國家機關)表現出對待民營經濟與對待公有經濟截然不同的態度,在保護和服務等方面關注公有經濟比民營經濟明顯要多等,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民營經濟的信心和發展。
因此,檢察機關必須全面落實十六大精神,將服務大局、服務經濟作為開展各項檢察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對于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的問題上堅決貫徹“三個同等”,即給予同等對待、同等保護、同等服務,尤其要改變對待民營企業的傳統觀念,擯棄對待民營企業與己無關、無所作為和“差別待遇”的落后想法,明確為民營經濟服務也是為社會、為人民、為整個經濟建設服務的重要思想,義不容辭地擔當為其服務的重任。
二、加強溝通,深入調研,及時調整為民營企業服務的方向和重點
檢察機關在觀念上的轉變只是為民營經濟服務的前提條件,已如前述,下一步應考慮如何依托檢察職能為民營經濟服務、怎樣搞好服務的問題。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們為國有企業服務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主要是因為檢察機關所轄的貪污賄賂案件絕大部分出自國企,彼此間聯系緊密,但對服務于民營企業而言,因接觸少,沒有業務往來,所以如何服務尚需探索。因此,檢察機關必須腳踏實地,加強與民營企業的溝通聯系,深入調研,確定服務的方向和重點。
基于此,檢察機關轉變工作作風,積極“下訪”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如下幾種方式可以參考:一是適時召開為民營企業服務座談會,聽聽企業的心聲。這一點,我們的反貪部門已經進行了實踐,今后在以往的基礎上,應當擴大座談會雙方范圍,檢察機關除反貪部門外,增加民行、控申、起訴、和瀆職等科室負責人參加座談,企業方邀請大、中、小規模企業的代表,力爭作到廣泛性。二是在檢察機關的辦公室成立專門與民營企業聯系的機構,負責對民營企業的調研,聽取它們對檢察機關的建議和意見,及時向領導和各相關部門反映,作為為民營企業提供服務的重要依據。三是檢察機關定期組織召開由相關部門參加的情況分析會,將民營企業遇到的問題和需要給予幫助的內容列為議事重點,給予必要的關注,共同尋求解決的途徑。
事實上,這樣一來可以實現“雙贏”的目標,即為服務于民營經濟打下牢固的現實基礎,也可以相當程度地改變檢察機關的工作作風,促進檢察隊伍素質的不斷提高。
三、嚴打犯罪,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法制環境
民營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政策支持、法律的認可,還需要一個充滿公正氣氛、和諧穩定的良好法制空間。檢察機關為民營企業服務必須從檢察職能出發,不能脫離、也不能超越,否則會因噎廢食,得不償失。檢察機關承擔著法律監督、打擊犯罪等職能,這為民營企業服務提供了新的著力點。從某種角度看,檢察機關打擊犯罪也是一種很好的服務方式,即嚴厲打擊侵犯民營企業權益的各種刑事犯罪和違法行為,維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創造一個利于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法制環境。
筆者結合檢察職能,認為檢察機關在打擊侵犯民營企業權益的案件中應當作到三個優先:
優先立案。主要指檢察機關對于民營企業符合受理條件的舉報、控告、申訴的案件和對不服民事行政案件處理而申訴的案件要優先立案,決不拖延。
優先查處。尤其是有的國家行政執法部門在和民營企業打交道中利用職權實施賄賂犯罪和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等屬于檢察機關管轄的瀆職犯罪案件要優先查處,決不手軟。
優先監督。檢察機關承擔著法律監督的職能,對于由公安機關管轄的涉及民營企業的商業賄賂、挪用資金等案件要實行優先監督,對公安機關應立案而不立案、違法辦案等進行全面監督,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利。
此外,檢察機關還要作到規范執法、文明辦案。檢察機關在辦理涉及民營企業的案件時,要嚴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嚴格執行辦案紀律,做到文明辦案、公正執法,并在辦案別注意民營企業的聲譽和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首先要時刻為民營企業著想。對于涉及民營企業的刑事案件除非確屬必要,不要著檢察制服、開警車到民營企業中去調查取證。其次辦案要考慮經濟大局。檢察機關在辦理涉及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者和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犯罪案件要掌握原則,運用強制措施時要充分注意對整個企業的影響,確保不會出現“查辦一起案件,跨掉一個企業,下崗一批職工”的現象,確保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第三是把好宣傳關。選擇好角度報道涉及民營企業的案件,確保企業的產品信譽和企業形象不受影響。
四、發揮優勢,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務,協助民營企業走上法制化的建設軌道
民營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大潮中的生存和發展除了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外,企業內在質素的作用也舉足輕重。根據哲學的觀點,內因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所以,企業內質,包括人的素質修養、規章制度建設等如果不盡如人意的話將會嚴重威脅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作為司法部門之一的檢察機關掌握著豐富的法律資源,并且深喑預防和打擊犯罪之道,在為民營企業服務上,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取己之長補企業之短”幫助民營企業完善規章,走上法制化建設的軌道。
隨著社會主義法制進程的不斷加快,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漸完備,客觀上要求民營企業必須依法發展、奉公守法,這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保障。綜觀民營企業發展狀況,不同程度的存在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欠缺等問題,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導致了諸如簽定合同被騙虧損、人才無序流動侵害商業秘密、非法經營致使企業倒閉的案例并不鮮見。檢察機關應當針對民營企業發展中的以上種種問題,采取適當的法律服務措施:
首先,主動送法到企業。
將涉及民營企業的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各種案例等定期輯錄成冊以《民營企業法律指南》為名,不定期向企業發放;贈送《檢察日報》等專業報刊雜志培養民營企業法律意識;組織專人提供相關的法律咨詢等。
其次,協助搞好企業人員的法律培訓。
民營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必須強化法律意識,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識這是不爭的事實,檢察機關應當以講法制課等多種方式協助其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不僅傳授與企業發展緊密相關的法律常識,還要引導企業樹立用法律維權的觀念,讓他們明確檢察機關查辦瀆職案件、受理控告、申訴、舉報等職權范圍,必要時尋求檢察機關的保護。
[關鍵詞]民營企業;融資問題;企業轉型
[中圖分類號]F2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1)02-0099-02
民營企業是指非國有、國營的企業,包括個體、私營企業,民營科技企業,鄉鎮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這四種企業是民營企業的主體,它們之間雖然有交叉、重疊,但基本概念比較清楚,構成了民營經濟的支柱。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已經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2009年,在全國城鎮資產投資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資本投資占44.6%,三資企業投資占7.3%,民營經濟投資占48.1%。截至2009年底,在我國注冊登記的企業主體中,私營企業占75%。由于中小型企業中的少數國有企業依托國家政策支持,并不缺乏融資途徑,而民營企業卻因種種原因,融資困難。
2005年2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非公經濟36條”,內容包括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提高自身素質、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稅金融支持、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加強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指導和政策協調等36條。2010年3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這一系列政策措施將使民營企業在推進自主創新和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確。對于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參與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也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一、 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
當下,我國的現實融資環境不能滿足民營企業快速發展、調整轉型的需求。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還是商業銀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的方式以抵押、擔保為主,信用貸款非常少。民營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只能彌補流動資金缺口。而民營企業往往正處于初期快速發展和轉型時期,需要長期限的資金以進行設備引進、技術改造和廠房設施建設。許多企業為了發展,往往不得已動用流動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和基礎建設,結果加劇了流動資金緊張狀況,很可能將導致其最終破產??傮w而言,目前的融資環境無法滿足民營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二次創業和進行技術改造的資金需求,這也大大制約了民營企業的規模擴張。
同時,大多數民營企業依靠非正規渠道融資。在融資難問題已經成為民營企業嚴重阻礙的情況下,許多民營企業開始進行自行融資來給企業擴張和轉型提供血液。他們的初始資本絕大多數來自于主要所有者以及他們的家庭和朋友,許多民營企業家都是冒著傾家蕩產的風險創業。還有一些民營企業通過民間借貸等手段來獲取公司的發展資金,甚至是通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來籌措資金。
現行發行債券、上市融資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導向對民營企業發展造成了制約。例如《保險法》、《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養老基金條例》等法律規定限制了保險基金、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養老基金進入風險投資領域,阻礙了風險投資業的資金籌集渠道,造成了風險資金籌集來源單一。另外,我國還缺乏行業協會,沒有統一的協調監管機構,缺乏一套固定發展模式,加之中央銀行信貸資金中也沒有專項貸款,國家財政支出中對租賃業沒有任何投資,從根本上制約了融資租賃的發展。
二、 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一) 金融體制和金融體系的特點導致民營企業融資難
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追求經濟效益的經營宗旨造成其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額度遠遠達不到民營企業的期望。國有商業銀行的運行機制導致對民營企業服務難:國有商業銀行長期擔負著為國有經濟提供金融服務的任務,把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基礎、支柱、大型企業等作為服務重點而對民營企業普遍采取所有制歧視;國有商業銀行經營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對民營企業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營企業提供貸款;同時銀行大多喜歡大額貸款而忽視額度小、頻率高的民營企業貸款。即使商業銀行愿意向民營企業發放固定資產貸款,但由于投資項目審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銀行擔心長期貸款帶來的風險,不愿意向民營企業開放基礎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貸款,因而民營企業最多也只能獲得一年之內的流動資金貸款,很難獲得長期的資金貸款。
另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集權式經營模式的推行限制了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隨著銀行股份制的改革,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條件下,銀行對于貸款的條件將會越來越苛刻。另外,商業銀行經營的首要原則是贏利,管理目標是實現所有者權益的最大化,因此贏利為其主要目標。提高贏利水平,就要在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在擴大負債規模的基礎上擴大資產規模,合理安排資產結構,提高生息性資產比重;同時,在滿足貸款和投資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負債結構,降低籌資資本,減少不必要的成本開支。中小民營企業盡管借款數額小、期限短,但在銀行的每筆業務流程完全相同,而對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與向國有大中型企業提供貸款的手續完全一樣。
(二) 民營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導致其融資難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雖然在形式上是有限責任制,但真正實現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公司僅是少數,絕大部分民營企業難以擺脫家族控制的模式。家族企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企業家的個人能力,導致企業未來的發展存在很多變數。事實上,相當大一部分企業家的素質較低,導致民營企業沒有足夠的能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各方面管理混亂,具有科技含量低、抗沖擊能力弱、發展前景不明朗、家族排外性強等特點。另外,絕大多數民營企業不能公開上市交易導致沒有權威性的信用評級機構對其進行信用評級,民營企業財務不健全也使得投資者不能夠得到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所以經營者的管理水平以及企業的發展前景很難被投資者知悉。
三、 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策略
(一) 加快民營企業轉型,提高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民營企業要有長久的生命力,必須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企業的家族化管理進行改革,加強對企業內部的管理,做到一切事務都有據可循;增強企業的信用意識,建立良好的企業信譽,重新樹立民營企業的整體形象,使企業能夠得到更多的資金來源;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要恰到好處,不應盲目追求做大做強。同時民營企業家要樹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市場預期。
(二) 完善融資體系,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不同規模的企業有不同的資金需求,一個完善的資本市場應能覆蓋不同發展規模的企業,滿足各類企業不同數量的融資要求和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方式,以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所以應該盡快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資本市場以適應不同規模企業的融資需求。
(三) 設立中小企業產業投資基金、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創業基金
建設投資、創業基金的作用是降低中小企業投資人投資風險,為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保證。創業基金注重企業的長遠效益,投資期限較長,能為中小企業提供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目前,我國的基金發展基本上具備了設立中小企業產業投資基金、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創業基金必要的條件。設立創業基金要選擇管理水平較高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充當基金管理人。同時應大力發展證券交易處所的場外交易市場,以解決創業基金投資股權的轉讓困難問題,提供投資的退出機制或增強其流動性,吸引投資者,增強中小企業的資本金實力。
(四) 建立多種形式的中小企業銀行
首先,成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我國缺乏專門的中小企業銀行,為此應設立中小企業政策性和商業性銀行。政策性銀行主要解決中小企業在創業過程中和固定資產方面對中長期貸款的需求,對需扶持的中小企業發放貼息和低息貸款。商業中小企業銀行,可由城市合作銀行、城鄉信用合作社或聯社改制而來,充分發揮這些區域性銀行對當地經濟情況比較熟悉的優勢,為中小民營企業服務。其次,大力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中小金融機構擁有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服務的信息優勢:中小金融機構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機構,通過長期的合作關系,中小金融機構對地方中小民營企業經營狀況的了解程度逐漸增加,有助于解決存在于中小金融機構與中小民營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縣域;民營經濟;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96-01
一、當前縣域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縣域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不優化
1.法制環境不健全,民營經濟的合法權益保護存在問題。盡管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一再得到肯定,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于民營經濟的認識存在誤區,使民營企業在與集體和國有企業競爭中處于不公平地位。由于目前國家沒有較完備的保護民營投資權益的法律、法規,各地區只有依靠地方性規章予以保障,缺乏統一而明確的法律界定,因而對縣域民營經濟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經濟糾紛的處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民營企業的利益受損現象屢見不鮮。
2.管理執法部門作風急需改善。有的執法部門(包括上級部門)為了某種利益將“執法”變成“執罰”,以各種名目收費。有的則對民營企業吃、拿、卡、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同時民營企業審批程序仍很繁瑣。通過調查發現,私營工業企業,從考察、立項、審批、籌建、運營到產品投放市場,關卡達二十余個,涉及對民營經濟收費(稅)的單位38個,收費(稅)項目四十多項,正常辦理需要3個月,如果不順利,則時間更長。
3.硬性環境亟待改善。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跟不上民營經濟的發展。近幾年由于經濟增長較快,各地方普遍出現了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現象,成為制約地方經濟增長的瓶頸,對于民營經濟的發展也不例外,因此對于硬件設施的投入需加大力度,改善基礎設施環境,也可以采取措施引導民營投資積極參與,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
(二)以家族式企業為主的民營經濟隨著規模不斷擴大,管理機制問題逐步凸現
1.家族式民營企業在人力資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裙帶之風,績效評價不公平,壓抑了家族外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工作積極性,不利于管理和技術人才的引進。民企雖然可以利用親朋好友的可信度來降低企業內部“交易成本”,但是隨著“關系”資源的枯竭,再增加這種資源成本就會很高。
2.縣域家族式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決策隨意化,對企業的發展難有長遠規劃。在碰到需要做出重大決策的時候,民營企業往往要么憑借自己的經驗,要么跟別人學,缺乏符合市場和自身條件的長遠規劃,還處在小農經濟“莊稼人不要問,人家種啥咱種啥”的初級階段。全國工商聯在國內21個城市做過一次抽樣調查,大多數民營企業在決策中竟然以新聞報道、道聽途說作為自己的決策依據。
3.在一些縣域家族式民營企業中,由于公司治理結構薄弱,導致公司財務狀況復雜,賬目混亂,企業信用狀況堪憂。
(三)民營企業主的素質亟待提高
從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整體看,普遍存在規模小,檔次低,布局分散,生產規模小,品種單一,科技含量低,粗放式經營,效益低下等情況。個私企業人才缺乏,經營機制落后。為有效提升民營企業素質,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在民營經濟從業人員中,具有大中專文化的占0.75%,高中文化的占31%,其余的均為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文化素質低下使他們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瞬息萬變。同時,民營企業技術人才十分匱乏。私企很難得到技術精良的工人,因為國企能提供較為有保障的崗位和社會保障,包括住房、戶口和醫療等,而私企相應的激勵措施有限。
二、當前發展縣域民營經濟政策建議
(一)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要由政府牽頭,成立個私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為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擔保。要加強民營企業信用建設。民營企業要提高自身素質,建立健全會計制度,樹立企業良好信用,爭取銀行信任和資金支持。要建立信用中心以及征信機構,采集和整合民營企業的信用數據,評定民營企業的信用等級,促進民營企業的信用建設。
(二)破解民營企業素質偏低難題
首先要創優管理體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引導民營企業實現“三個轉變”,即不斷由家族管理模式向現代企業管理模式轉變,由傳統企業制度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由個體分散經營向集體、規模經營轉變。加強企業管理,走出“創業――守業――敗業”的怪圈。要引導民營企業突破所有制結構、地域界限、行業分類,實行強強聯合、優勢擴張和資產重組,組建民營經濟的“航空母艦”。要幫助民營企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私營企業資本與人才資源、知識資源合理配置的合作模式。
(三)優化四大環境,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一是優化政策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和規范阻礙限制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和政策規定,在市場準入、土地使用、社會保障、品牌保護、投資政策等方面,給予民營企業以國民待遇。二是優化經營環境。規范行政執法體系,切實加大對“三亂”和“吃拿卡要”等干擾民營經濟發展的人和事的整治力度。對民營經濟大戶、大型專業市場實行掛牌保護,維護民營業主的人身、財產和經營安全。三是優化信用環境。建立信用公開、信用評價、信用懲誡制度,打造“信用我”,嚴格按承諾對民營企業、民營業主兌現各項優惠政策,以良好的信用環境帶動民間資本投入,吸引八方投資。
參考文獻:
[1] 唐明良,宋華琳.行政法視野中的民營經濟與政府規制改革[J].法治研究,2007(2).
[2] 黃文夫.走向21世紀的中國民營經濟[J].管理世界,1999(6).
[3] 武中俐.社會資本與民營企業[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一、切實轉變觀念,改善金融服務,加大融資金力度。農村信用社要充分認識民營經濟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支持和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作為農信社的主要服務對象,作為自己的“黃金客戶”和“衣食父母”,要從長遠利益出發制定信貸政策,遵循平等、自立、公平和誠實守信的原則,與民營企業建立互惠互利、良性互動的信企關系,加大貸款營銷力度,增加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入。要深入民營企業調查研究,透徹分析和掌握資金運行情況,經常聽取民營企業主對農信社金融服務的意見和要求,積極主動與政府及有關部門聯合,通過銀企協調會、恰談會、項目推介會等多種形式,搭建信企合作平臺,推動信企共同發展。
二、改進信貸管理運行機制,強化金融服務和授信制度。一是設立為民營企業的專門機構,專門研究、制定和督促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制度、辦法和措施,明確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目標,并進行定期考核。二是制定和實施適合民營企業特點的授信制度。將信用等級評估擴大到民營企業,對民營企業的授信條件不看其經營指標,重在考察其信譽及還款能力,科學確定民營企業授信審查指標,在信貸風險可防的前提下,方便民營企業及時得到貸款。三是適當放寬民營企業貸款的期限和額度。根據民營企業的生產周期、市場特征及資金需求,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額度,防止脫離企業生產和流通的實際需求,人為延長貸款期限和額度,給企業增加利息負擔和貸款困難。四是努力改進服務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證貸款安全、風險可防的前提下,盡量簡化貸款審批手續,減少審批環節,實行限時承諾制,在收到貸款書面申請后,應盡快予以答復和解決。五是積極創新金融產品,發揮農信社點多面廣、信息靈通的優勢,在結算、銀行卡、提現、財務管理、咨詢評估、投資理財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金融服務。
三、規范民營企業經營行為,強化信用意識。民營企業應增強信用觀念,加強規范管理,全面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對信貸資產的吸引力,應自覺堅持誠實經營,履行守信,提高企業的資信度。同時,應突破家族式管理,建立起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規范財務會計報表行為,以良好的信譽和規范的經營行為贏得農信社的信任和支持。
[關鍵詞] 民間資本 公共服務 障礙 市場準入
我國的公共服務長期處于政府獨家提供的壟斷狀態,國有壟斷格局因阻礙有效競爭而帶來低效率、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達不到民眾的期望,以及國家財政負擔沉重等問題。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滯后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隨著公共服務民營化改革的深入,公共提供的低效率使民間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成為必然。因此,如何激活民間資本,使其充分服務于公共產品的提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民間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障礙的成因分析
我國民間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的市場準入問題是中國經濟體制由計劃向市場轉變的產物,是東方傳統與世界經濟文明接軌的產物,是國家力量與市場經濟主體自然發展至一定程度的產物。因此,有其特殊原因。
1.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市場準入障礙
目前,我國公共服務領域仍屬于政府主導型,政府或者國有資本擁有者掌有充分信息,民間資本則是處于信息劣勢的交易一方。由于轉型期中國社會公信力的極大損害和社會信用體制的缺失,民間資本在進入自己不熟悉的市場時,常常會因此蒙受損失,長此以往,即便是政府明令放開的市場,民間資本也無心經營,更妄論未解禁的市場。如此,則不僅造成了社會心理意識方面的準入障礙,更加劇了體制環境的準入障礙。信息不對稱對民間資本市場準入的另一影響在于程序準入。我國的市場準入程序頗為復雜,除相關法律的規定外,各個具體行政部門另有規則,在程序準入中,國有資本因為與行政部門同屬國家而有天然優勢,對于外來資本,國家則有明確而簡化的準入手續,只有民間資本要獨自面對復雜的法律條款和各層人事關系,為獲取程序準入方面的信息往往增加大量的交易成本。
2.二元經濟傳統對民間資本市場準入的抑制性
同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有著深厚的二元經濟傳統。在這一典型經濟結構的形成過程中,中國的民間資本始終未能占據主導地位,反而是外來資本和買辦資本支撐著中國近代的工業化。從某種角度講,當前的經濟環境與當時的情況有類似之處。如何改變民族資本在外來資本和國家資本夾縫中的弱勢地位,仍然值得深思。中國二元經濟的產生,伴隨著濃重的封建色彩,卻又排斥民族資本的發展。由于長期處于被壓制狀態,民間資本有著諸多先天不足的缺陷。此外,由于社會中長期存在著“傳統”和“現代”兩個發展水平迥異的部門,滋生于“傳統”部門的民間資本在進入“現代”部門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來自意識形態、技術水平,以及市場準入手續辦理過程中個別人的“尋租”行為等方面的阻礙,民間資本要順利地進入政府主導型的市場,不得不付出更大努力。
3.壟斷是阻礙民間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的重要原因
從表面上看,目前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領域已沒有明顯的障礙,但是一些壟斷部門或壟斷集團,從部門利益出發阻礙民營經濟投資基礎領域的現象也是嚴重存在的。如這些部門和集團在項目審批、資金優惠政策選擇、項目設計施工、原材料供應、項目投運后的維護等,都向系統直屬企業傾斜。尤其是自然壟斷行業,不僅民營企業難以進入,就是非本行業的國有企業也難以進入。市場準入的限制和行業的壟斷,加至有關政府部門的尋租行為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民營企業的投資與發展空間。
4.民眾對國企的慣性偏好也是造成民間資本市場準入障礙的原因
由于國有企業特殊的產權制度,使其經營行為并不像民營企業那樣具有十分突出而惟一的商業性目標,給人們的感覺不像民營企業那樣“惟利是圖”。同時,由于體制的原因,人們事實上已經將國有企業信用等同于國家信用,在民眾的心目中,國有企業以國家為背景,經營具有更強的穩定性,不會輕易破產倒閉。因此,在民眾的心目中,國有企業較之民營企業具有更好的信譽,尤其是在經濟落后,民營企業數量少、規模小、信譽低,市場經濟運行秩序還沒有建立健全的西部地區,更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實施政府投資退出,改由民營資本來替代提供相應的商品和勞務,人們自然會擔心他們的交易安全和利益保障。當一個地區沒有形成廣泛接納和認可民營企業的社會氛圍時,民營資本進入并在其中經營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排除民間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障礙的對策
民間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涉及到政治、法律、社會等各方面的改革。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夠充分發揮民間資本進入的種種優勢,并將一些弊端弱化,乃至最終加以克服。
1.放寬行政約束,為民間資本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
非公有制經濟和民間資本要公開、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離不開政策的引導、支持和調節。要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進一步開放非公有制經濟投資領域,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都應該允許非公有制經濟從事生產經營;凡是外資經營的領域,都應向民間投資開放。為此,應當積極改進政府的管理工作。各級政府都要把促進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本著積極引導、熱心服務、依法監管的原則,采取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民間資本健康發展;要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減少程序,提高效率,盡快建立民間投資項目登記備案制度。
2.解除金融財政約束,促進金融財政與民間資本的結合
一是政府可直接出資注入某一項目,吸引民間資本參與;要加強國債投資與民間投資的融合,鼓勵民間資本采取聯合、聯營、入股等方式進入國債投資的基礎設施領域;二是為部分民間資本提供貼息,以較小的代價調動數額巨大的閑置資金,提高民間投資的收益率;三是對于一些風險高的行業,財政可出資組建擔保基金,為民間資本介入這些行業提供有限擔保或全部擔保,以分擔風險;四是建立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一方面要大力扶持民營企業上市籌集資金,利用直接融資手段,進一步壯大民間資本實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多層次的證券市場,盡快推出“創業板市場”,并在運作中以支持成長型民營中小企業為主要對象。最后,還應當大力發展私募基金、民營風險投資基金,盡快出臺《投資基金法》、《風險投資法》,推進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規范股權交易行為。
3.消除社會環境約束,創造基本的體制環境促進民間投資的發展
創造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其核心應是縮小政府直接投資范圍,全面放開民間投資實業的領域限制。國家應對投資領域進行分類界定,比如,可以將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項目按有無收益來確定其經營屬性,并分類為非經營性項目和可經營性項目,再根據項目的經營屬性、類別及等級等來決定項目的投資主體、運作模式、資金渠道及利益歸屬等。其中,經營性項目政府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招、投標,把融資、建設、管理及運營一體化地交給投資方自行決策,風險和權益分別由投資方承擔和享有。這意味著,除了國家政策、法規限制開放的少數關系到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行業領域,今后,所有經營性領域將逐步全部向社會資本開放。尤其是如水務、公交、燃氣、供電、環保、收費公路、供水、供氣、供熱、軌道交通,以及文教衛生體育等經營性基礎設施,經營性社會事業項目等,各種資本都有機會參與投資興建。
除此之外還應當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政策、法規宣傳,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一是加強投資硬環境建設,花大力氣改善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二是優化投資軟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與投資有關的土地、戶籍、就業、稅收等法律法規體系;三是大力推進行業協會等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著力建設信息咨詢、市場中介等服務機構;四是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同時,強化社會信用文化的建設,營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環境。
4.健全民營企業信用體系
這可從以下方面入手,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財務的透明度,提高其信用水準;完外部環境,包括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積極發展民營企業信用評級機構,建立科學的民營企業信用評級機構;建立社會誠信體系,使企業樹立起講信用的觀念;成立擔保機構,為民營企業向銀行貸款提供擔保,提高民營企業的擔保能力。
5.強化民間投資監督機制,培養成熟的民間投資主體
民間投資主體的自身素質與民營企業的成敗緊密相關,為了提高民營企業的自身素質,必須提高現有投資主體的素質,并且積極培養潛在的投資者,才能使民營經濟獲得快速、健康的發展。
首先,應立足于提高現有投資主體的自身素質。目前,我國私營企業的業主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識淡薄,對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差,有的業主還拋棄行業道德,偷工減料,制假售假。在這種狀況下,所制售的商品難以滿足消費要求已經提高的消費者的需要,投資就難以進一步擴大。因此政府要嚴格法治,令違法亂紀者受到應有的處罰。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還可對現有私營業主進行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為了解決目前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規模不經濟、低水平重復建設、市場過度競爭,以及環境污染和資源嚴重浪費等問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協調發展,政府應該把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列入長期發展計劃,通過傳達國家的方針政策,定期指導性條例,相關的行業標準和行業發展趨勢,以引導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使其在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競爭中得到穩定發展。
其次,積極培育潛在的投資者。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過多褒揚安分守己、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等道德操守,不鼓勵甚至反對勇敢應對風險、合理追求個體利益的社會行為。因此,學校要在德育教育中,糾正這一偏差,把風險精神作為勇敢的應有之意加以褒揚和培養。從目前我國民間投資的地區分布,也可以看出風險意識對民間投資的作用。民間投資在東部地區比較集中,而中西部相對較少,出現這種局面,不僅僅是東部條件好,還因為東部地區人們具有較強的風險投資意識,而西部有太過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的包袱,反而束縛了人們的頭腦。雖然單一的公有制局面在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但作為觀念形態的公眾意識的進化在社會快速轉型期往往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長期以來,國民風險意識不強,敢于履險、追求成功的能力差的情況尚沒有得到應有的改善。尤其是我國現有的勞動用工制度不統一,事業單位工作較穩定,而企業員工則隨時面臨下崗的危險。這種“雙軌”制使得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在求穩心理的作用下集中在政府、國企、事業和高校等單位而不愿去冒風險投資創業。機會的喪失,不僅是個人的遺憾,而且是社會的悲劇和人力資本的極大浪費。因而,筆者認為教育部門要注意培養人們的風險意識和承擔風險的能力。
此外,還應該建立良好的法律框架,建立和完善為民間投資服務的金融組織體系,以及建立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等措施??傊朔耖g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的障礙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隨著公共服務民營化改革的深入和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民間資本將會在公共產品提供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婷婷:投資政策忽視民營經濟[J].民營經濟與科技,2007[06]
[2]林秀珠,論我國城市基礎設施融資的現實選擇[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6[05]
[3]汪翔紅:促進民間資本進入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