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14: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法律基礎知識的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中職院校;法律;教學探析
《法律基礎知識》是中職學校的一門基礎課程,培養中職學生學習和掌握法律基礎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提高辨別是非能力,成長為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公民。
一、教學要具有針對性,授課要講藝術性
教師在傳授法律知識的同時,要緊密聯系實際,以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為教學目的。實踐表明,法律課越能緊密聯系實際,就越受學生歡迎、效果越佳。因此法律基礎課要做到針對性、實效性,一方面教師應深入學生之中,使法律課與學生自身實際相結合。中職學生一般都文化基礎差,不愛學習,行為規范和自律能力差,敏感、好奇、容易沖動,同時自控力弱,缺乏足夠的支配力,法制觀念淡薄。面對這樣的群體,作為法律基礎課的任課教師,首先應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多方面采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事實說話,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另一方面法律課教學必須與現實社會緊密相結合,教師在授課時必須注意將教材的內容加以延續——例如“網絡犯罪”,這樣學生就會感到法律與他們的現實很近,就能較好的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如何使學生在學習法律基礎知識過程中能保持較高的學習情緒,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首先,教師要做到觀點正確、內容熟練、重點突出、口齒清晰。其次,要精心設計教案,使講課如同演劇,開場不久即有懸念,能吸引學生,集中其注意力,隨著課程往前進展,不斷有出現,令學生動情、喝彩或自發討論問題。這樣不僅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問題分析能力、臨場應變能力,而且給學生提供了師生之問、同學之間交流協作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善于配合、敢于表現、尊重他人等道德品質。
二、教學要體現自主獨立性和能動性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經濟法,教學,體會
《經濟法基礎》(以下簡稱“經濟法”)是中等職業學校會計、營銷等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是一門既有理論性又有實踐性的學科。旨在通過對經濟法基礎理論及其實際應用的研究和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基本制度、基本原則,培養學生運用經濟法理論及有關法律、法規分析和解決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培養既要精經濟又要懂法律的復合型人才的角度,結合筆者的一些教學經驗談幾點體會。
一、合理設置課程
經濟法的教學內容離不開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而目前中職學校所開設的法律基礎這一公共基礎課,一般在一年級下學期開設,而經濟法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卻一般在二年級開設,時間上產生間隔,這無形中破壞了這兩門課程的繼續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前后照應不上。
法律基礎的開設對日后學生學習和理解經濟法課程有很大的幫助,但這兩門課程應該有一個很好的銜接。經濟法課程應開在法律基礎課后,但間隔時間不宜太長。要同統計原理、會計原理等課程同步開設,以經濟類專業的必修專業課為后續。此外對不同專業和不同的教學對象應開設不同學時數的經濟法課程。
二、因材施教
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區分不同的授課對象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也應把握好不同的側重點。而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相同的教案輪流適用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忽視了不同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差異性。這樣教師就沒有做到將學生最需要的知識傳授給他們,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經濟法課程涉及的法律、法規眾多,在教學中不可能將全部的條文一一介紹清楚,因此教師必須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特征,有選擇、有重點的加以介紹。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應重點介紹各類市場主體、宏觀調控方面的法律;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應重點介紹合同法等市場運行方面的法律、法規。論文參考網。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不斷的改革教學方法,對每一章節的內容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布置,以提高教學質量。
三、恰當的教學方法
由于中職學校會計、營銷等專業的學生沒有接受過法學的系統教育,對于高度概括、原則和抽象的法律規范往往不易理解和把握,假如單靠教師一味的說教來講解,學生會感覺十分枯燥,無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但結合適量的案例會使教學內容豐富且生動。案例教學是將案例討論運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剖析典型案例,增強學生感性熟悉,加深對所學法律條文的理解把握,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是經濟法教學的一大特色。案例多是為了適應教學目標的需要,圍繞一個或幾個新問題,從四周的實際生活或者書刊報道中選取,在講授完理論部分后,結合所講內容,可以采用留思索題或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講評,由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案例教學將教學方式由單向轉變為雙向,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索新問題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跨世紀的合格人才具有深遠意義。論文參考網。
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積極探索其他新的教學方法,比如組織模擬法庭,通過控辯雙方的辯論,鍛煉學生對法律條文的實際運用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多媒體教室為載體,變黑板教學為電子課件教學,可以實現現代教育技術和現代化教育設施有機結合,在教師的主導功能下,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易于接受。經濟法教材中幾乎每一章都有幾個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較多,在黑板上書寫浪費大量時間,而采用電子課件教學可節省黑板上寫板書的時間,有利于開展案例教學。此外,法律知識日新月異,發展較快,電子課件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加大課堂上傳授的知識量和信息量,增長學生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六、評價考核采用多種方式
經濟法課程在許多中職學校屬于考查課,一些教師認為考查課就可以馬馬虎虎,寫篇論文或留些作業題就可以結課。其實不然,考核也是一種培養學生個人能力的途徑。閉卷考試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寫論文可以多查資料,擴大知識面。論文參考網。
為了督促學生學好經濟法課程,教師應該綜合運用多種考核方式,以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各章節的內容給學生布置思索題或作業題,組織學生針對一些熱點新問題開展討論,并圍繞討論題讓學生寫出專題論文,依據學生的作業和論文評定平時成績。這樣做可以調動學生查閱資料和思索新問題的積極性,增強對經濟法的把握和應用,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思索空間。學期末的考核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以選擇題、判定題、案例分析為主,用于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情況,促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和記憶,為日后的專業課學習奠定基礎。
經濟法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破除習慣做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由理論研究型教師向研究型與實務操作結合型的教師轉變,以提高教學的時效性。
一、經管專業經濟法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一)教學計劃與教案安排不盡合理
經濟法本身屬于法學專業高年級開設課程,經濟法教學一般需要完成憲法、法理學、民商法學、行政法學等前置課程后,才開設排課。在經管專業,不可能開設如此重多的前置學科,因此,使得經濟法教學顯得困難。課題上,往往需要花費較多時間講解專業法律術語,知識點分散繁雜,學生們業很難把握。目前,許多高校都對非法學專業本科生在大一第二學期開設了法律基礎課,而經管專業的經濟法課程,一般在大三開設,因此時間上可以提前一些,爭取能在大二第一學期開設經濟法,便于知識銜接。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轉變教案,設計課件過程時,往往不能夠根據專業區別,設計不同教案。不同專業間采用相同教案教學,將難以傳授最需要的知識給學生,不區分學生專業知識結構的差別,難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如果對經管專業學生采用統一的理論灌輸形式,全面系統講授知識點,將大大增加學生學習難度,也無法讓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2]。
對于經管專業學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律責任、基本的法律實務能力培養,能使學生通過學習法律常識,運用基本理論,分析、判斷、解決一些基本的經濟法律實務問題。
(二)案例教學與理論講解存在課時沖突
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通過對案例的編排與講解,進行案例教學為主導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作為對教學內容的深化理解方式,采用案例教學,需要學生們能對案例進行深入剖析與積極討論,才能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而不能流于形式。但是,經濟法課程本身的課時總量有限,如何針對缺少基本法律基礎的非法學專業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開展案例教學,并且還要能保證對基本法律理論留有充分時間講授,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矛盾[3]。過于重視案例教學,沒有足夠的理論課時,則學生們由于對基本法理、法條掌握不足,理解不透,就無法獨立分析、解析案例,從而導致案例分析或者不深入,或者偏離主題,或者學生們難以配合而冷場。如果詳解法理、熟講法條,可能會出現同學們在課堂上掌握,課后全部遺忘現象。講授型教學,還很容易降低學生學習熱情,逐漸失去課程學習興趣。
(三)課程成績考核方式有待改進
傳統方式下,經管專業經濟法教學方式主要為講授型,教師往往偏重于追求教學任務及進度的完成,而忽視受眾的真實需求。教師與師生間交流不充分,學生主要以被動接受的方式參與課堂,因此,在期末考試時,試卷也多以考核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而缺少對應用能力的考核。作為一種評價手段,經濟法考試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考核發現學習弱點,二是有利于教師測評教學效果,以便改進教學方法。
現階段的經管專業本科生經濟法考核手段,主要是閉卷方式,以考核對知識點記憶為主。試題卷普遍存著考試內容教材化,考核方式單一化,試卷結構公式化特征,因此,難以實現通過考核反映和發現問題,以反饋和調節教學形式與內容的目的要求。平時成績基本按照課堂出勤、課堂紀律、課堂提問等方式評定,這樣的模式,由于多種主觀因素的存在,也不具備客觀科學性??荚噧热莼臼强己私滩?缺乏對應用能力的重視。理論型試題考核,難以科學測評學生的理解力,實際案件處理能力,因此,應該強化對應用能力的考核方式。
二、經管專業本科生經濟法教學改革思路
(一)調整課程結構引導學習主動性
應該將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型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求知型轉變作為經管專業本科生經濟法教學改革的趨勢方向。要在課件內容上注重對經管專業學生的聯系性,將課程體系進行按需定制,重新設計,以實現針對特定對象的專題化、專業化教學。比如將課程結構分為基礎部分和專題部分,通過對基礎部分的專業學習,讓學生們掌握經濟法律法規的基礎知識,具備經濟法律基本常識,培養基本經濟法律素養。然后,通過對經濟法專題講座的形式,讓學生們能能深入地了解一些經濟法律事件,能對經濟法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產生認可和認知需求,以培養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并激發起自學熱情?;A知識部分,包括民商法的一些基礎理論,是學生的必修內容,也是培養經濟法基本素養的基礎條件;專題部分,則可以針對當前法律熱點,過往的經典法律案件,開展趣味性與引導啟示性的互動交流,要求做到在針對專業設計的基礎上,突出課程專題的應用性與理解性,專題性內容重點應落在商法部分。通過課程結構的調整和再設計,突出了課程的專業針對性。
由于經濟法課程內容較多,經管專業學生又欠缺法律基礎知
識,因此,使得課程授課時間總體講不夠充分,往往對課程的教學效果有著深刻影響。因此,除了在課程設計上面進行基礎知識、專題講座形式的結構改革,以重點突出,部分強化外,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自學,也是一種有效路徑。大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是大學教育的一個基本要求,通過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與引導,才能使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培養能力,補缺知識點。當然,針對自學行為,教師要給予適當引導,以使學生能將時間有效利用。 (二)堅持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法學專業本科生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生理論功底的培養,而在經管類學生中,顯然更應該加強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如何使經管專業學生在適當了解經濟法基本理論基礎上提高實際能力、應用能力,是教授課程的主要任務。因此,采用以案例講解方式,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應用、實際能力,通過大量精心設計的案例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對經濟法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應用,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在案例的設計上,要做到深入淺出,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可以先從簡單的,便于著手的小案例開始講解,然后逐漸增加案例的綜合性。對案例的分析,應該在課前要求學生能夠預習,讓學生有一定的準備時間,先把案例在課前發放給同學,要求學生在課外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辯論,形成一定的觀點,帶進課堂討論,以免出現冷場現象,降低案例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的方式是一種互動式教學,不在以教師的講解傳授為主導,而是以學生的辯論、交流、理解、學習、掌握為主導。通過將案例教學設計為經濟法課程教學的重要形式。對經管專業本科生開展案例教學,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近距離感受各類真實環境中的經濟法律問題,并分析問題,尋找方案,是一種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能夠鍛煉學生經濟法律意識,培育經濟法律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案例材料的收集、整理、選擇,是案例組織設計與教學講授的重點,如何根據各章節內容,收集整理恰當合適的教學案例,是開展案例教學的起點與關鍵點。沒有合適的案例,很難有良好的案例教學效果。課件案例的恰當與否,也反映著教師對經濟法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從現有資料中選擇案例,是一個看似簡單的任務,但是,由于經濟法律問題的共通性普遍存在,因此,要甄別尋找出針對性強,適合講解某個知識點的案例并非易事。因此,加強平常收集與整理,不斷進行案例補充與揚棄,并對案例背景進行優化組合,以保持精煉,突出重點,提高趣味性,緊隨時代性,還需具備示范性,具備普遍意義。
(三)積極探索經濟法課程考試方式創新
作為一種調節、管控、反映教學過程與效果的手段,經濟法課程的考試方式也很重要,在經管專業學生的考試形式上,應該進行積極的創新探索??荚噧热菰O計應該以能力測試為目的進行編排,主要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應用,要相應減少學會背誦的內容,少出名詞解釋,少出法條選擇,相應加強分析能力的考核內容,重點考核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另外,考核方法上,還可以通過對過程評價型方式,取代結果型考核方式,運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取代期末考試一考定成績的單一方式。采取重過程的形式,取代重結果輕過程的形式,有利于管控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果。過程考核點可以包括課堂互動能力,個人作業質量,案例分析能力等方面。
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摸索過程,需要堅持不懈、積極探索,由于經濟法律、法規會跟隨經濟社會問題變化而不斷調整,因此,對考核方式的創新要求比較高。本著以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為目的,可以具體將考核方式分為幾個部分共同組成??梢砸髮W生對布置的案例都能寫出分析報告,并參與成績評定;要求學生自己設計經濟法律案例策劃講解,對其效果參與成績評定;可以要求學生對某個經濟法律現象進行深度調研,深入分析,并要求學生撰寫研究報告,并進行成績評定。從最近幾年的教改思路與教學實踐來看,在注重素質教育提升的總體思路下,實踐性教學及其考核方式已經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改革形式被廣泛嘗試與推廣。但是,在經濟法課程教學與考核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考核方式仍然處于摸索階段,推廣的步伐尚屬保守。針對經管專業本科生,經濟法教學考試形式上,應該更多地采取開放式考核方法與手段,只有這樣,才能脫離理論教學的枯燥,才能培養出具備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大學生。因此,需要加強對經濟法課程的考試方式改革。
三、經濟法教學改革對教師的全新要求
經濟法教學的過程,是由教師設計主導,教學內容,又教師編輯安排,經濟法教學改革效果優劣,主要由授課教師的教學理念、講授方法、教學大綱等方面決定,因此,對肩負教學改革重擔的教師要求比較高。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學科,經濟法并無材,并且經濟法的課程機構包括法律法規、條例細則等等,并且法律調整的領域涉及工農商貿等各行各業,因此,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
教師在選擇教材時候,應該選擇實踐性教學內容設計豐富的優秀教材,或者通過收集素材,自主設計符合教育目的教輔材料。同時,教師組也應該強化相互學習,教師隊伍構建也應該有適合實踐性教學需求的教師成員參加。教師課余時間,一是要加強相關科研活動,以提高教學深度,另外也應該加強教學能力的學習提高,多備課,多準備實踐性教學素材。只有教師從理論深度上到知識面的廣度上都有全面提高,才能為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順利實施提供基本條件保證。
教師還應該經常性參加經濟法律實務,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同時,加強與律師事務所間的交流合作。教師應該時刻關注當前經濟法律熱點,保持知識的持續更新,做到理論時刻聯系實踐,知識不被淘汰。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要善于利用多媒體儀器,為教學環節提供豐富內容與展現渠道。教師應該開展網絡教學活動,通過將課程錄像上傳,建立網絡課程資源庫,為學生提供預習、復習的條件。通過網絡進行作業布置與修改,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建立經濟法律法規知識庫,以及相關資源庫、案例分析庫等,方便學生們自主提高。網絡教學資源的準備,還能為開展遠程網絡教育提供準備,以遠程網絡教育為主的開放式教學正成為現代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在課程教學改革中,經濟法課程應該加強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建設。
《經濟法》是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以往都以法學學生為授課對象而設計,這就給管理類專業的課程教學帶來了專業性問題。只有在全面分析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方案,才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一、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1.忽略專業差異性和教學受眾的特殊性。教學內容雷同在教學實踐中非常普遍,教師往往會忽略不同專業之間的差異,相同的教案輪流適用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很多情況下,教師努力追求全面講授課程,使得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與對本專業的學習之間出現斷層,對于各專業學生最需要的知識一帶而過,無法深入講解。正是由于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專業針對性,無論從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還是從課程安排時間上,都存在“全面性”特點,把相同的案例和教學內容當成包治百病的“萬能膏藥”。對于學生們而言,由于這種案例分析與本專業聯系不大,難以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便會《經濟法》課程失去興趣,教學效果欠佳。
2.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斷層。《經濟法》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涉及日常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學生才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但現實中的經濟法教學卻常常偏離上述基本原則。將絕大部分時間放在理論教學方面,忽視實踐教學環節,非常不利于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習。由于學生在學習該課程之前并沒有接觸過諸如《法律基礎》等法律類課程,僅僅依靠每周3個學時學習理論內容涵蓋廣泛的經濟法課程,給他們學習帶來不少困難,同時也讓教師完成教學計劃方面壓力倍增。
3.基礎理論講授與案例教學之間的比重不均。如何合理分配理論授課與案例分析之間的比重,這是教學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案例教學是一種公認的教學方式,但問題在于如果理論講解不夠透徹,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解不夠清晰,案例分析根本無從談起。在這種情況下,案例討論只能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討論過程中會出現冷場或者偏離案件主體的情況,而且由于教師個人分析案件的時間過多,學生同樣還是缺少自由分析的機會。
4.案例單一陳舊。目前《經濟法》課程的案例教學主要存在著案例單一陳舊的問題。在案例教學中,案例資料的選擇非常重要,如果信息量不夠豐富,不夠貼近現實生活,很難引起學生對相關理論和知識的思索,并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案例資料是否屬于當前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也是選擇案例資料時應予以充分重視的問題。
5.考核方法單一。由于《經濟法》課程的考核不受重視,因此考核方法比較單一。大多數教師采用閉卷考試的方法,以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為主,當然也有部分教師會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考查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但案例的選擇往往過于簡單,只要得出結論即可。這些考核方法無法達到全面考核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目的,也無法科學地評價教學效果。
二、解決問題的改革建議:
1.應區分不同授課對象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相同教材,也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差異性把握好不同的側重點,換而言之,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要因專業不同而異。在教學內容和教案設計方面,不能完全按照傳統的法學類經濟法教材的體系進行安排。而教材的內容往往過于廣泛,如高晉康主編的《經濟法律通論》分為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行為和、物權法、知識產權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公司法、破產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現代競爭法、稅法、銀行法等,內容多為對法律規定的簡單概述,內容雖然廣泛,但在客觀上加大了學生自學的難度,學生單純依賴課本很難真正理解和掌握法律制度的原理和內涵。筆者在教學中通常都會增加很多書本外的內容,同時著重講解各部門法的重點部分,以使學生充分理解、吃透基本法律原理。
2.對于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斷層以及基礎理論講授與案例教學之間的比重不均的問題,筆者主要通過案例教學解決。經濟法課程本身理論性較強,法律原理多,傳統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忽視了對學生自主思維和主動分析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突出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通過案例深化理論知識,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理論層面上升到應用層面,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表達和分析能力。但案例教學過程中首當其沖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選取案例。如果直接將真實案例引入教學,學生很難找到分析的切入點,無法將整個案例進行全面剖析,同時教師也很難把握課堂教學。因此適當精簡案例內容,并且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實際案例緊密結合,教學效果更好。
3.對于案例單一陳舊的問題,關鍵在于能否適時引入當前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遇到學生較熟悉的經濟生活問題時,直接給出經濟法案例,由學生獨立思考后作答,隨后再將法律條文解釋放在其后。如此一來,案例在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的同時,還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習理論知識。若遇到學生不熟悉的經濟生活問題,則需要事先講解法律條文,隨后引入具體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在這種情況下,案例都不宜過長,避免將過多時間放在案例介紹上,而使得分析環節過于薄弱。
4.對于考核方法單一的問題,除了通過采用閉卷考試的方法,還應將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納入考量范疇,即學生在分析具體案例過程中的創新思維和積極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學探討》 王華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9年5月號
[關鍵詞]經濟法課程;高職;教學改革;教學方式
高職院校是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而實踐中各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尚未達到“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也無法適應“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為例探討課程的教學改革,經濟法課程是經濟管理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課。開設該門課程的目的在于完善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在具備經濟和管理類專業知識和能力之外,還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增強風險管控能力,提升職業素養。掌握經濟法課程的學習內容,尤其是法律實務的掌握,對經濟管理專業甚至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面臨著諸多的問題,需要改革經濟法傳統的教學方式,探索構建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經濟法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法律基礎知識缺乏,導致教學效果與學習目標脫節
在法學知識體系中,經濟法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掌握必要的法學理論知識是學習部門法的前提。高職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并未開設相關基礎課程,因此在學習經濟法課程中,面對陌生的專業名詞和概念、理論和制度,需要教師進行講解,而如果教師對這些概念逐一講解,則又出現有限的課時與計劃的課程內容無法完成的矛盾。學生法律基礎知識薄弱,課時有限,加大了課程學習的難度,而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經濟法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又片面追求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理論知識,所以很難實現幫助學生掌握必備經濟法學知識的目標。
(二)忽視專業的差異性及“學情分析”,教學內容同一化
在經濟管理類專業不同方向都開設了經濟法課程,課程的安排一般都是在第一學年第二學期或者第二學年第一學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忽略了不同專業方向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及不同年級學生知識結構掌握和接受程度的區別,在課程內容和課程設置上,特別是教案和教學案例的使用上,都是“一份教案,一份教學PPT,相同案例”的相同版本。將相同的內容適用于不同的專業方向,導致學生無法將該課程的學習與本專業方向的課程聯系起來,從而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沒有注意到以上的差異,必然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三)理論教學比重過大,實踐教學缺失
教學部門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都為經濟法課程安排了一定比例和學時的實踐課程,但是在實踐的教學過程中,受到有限課時的影響和教學計劃是否完成的考慮,教師往往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此外,在實訓室的使用,任務驅動式教學中工作任務的項目化條件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學計劃中的實踐教學環節經常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實際的效果。經濟法作為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實踐教學的缺失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有限的法律知識難以深入理解和鞏固。
(四)教學模式方法單調乏味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單一的刺激容易使人產生疲勞和厭倦感。目前,經濟法課程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通過對教材中法律概念、原理、法律條文的講解為主,講授過程中穿插案例,仍然是圍繞教師和教材為中心。雖然講授法是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但是時至今日,如果不加以創新,會有諸多的不足之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主導地位,學生是被動參與,教學模式呈現“填鴨式”灌輸理論知識,缺乏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對于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學生沒有時間來思考、消化和吸收,應用則更無從談起。這種教學方式和手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機械地接受知識,則很容易造成課堂枯燥沉悶,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
(五)教學素材準備單一
經濟法課程教學素材主要以教材、教案和PPT為主,而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材的開發通常是依靠簡化壓縮本科教材而來,其主要的缺陷是過度關注學生掌握法學理論知識的系統性,而忽略了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出于和教材配套等原因考慮,教案和教學PPT等教學素材往往理論性過強,缺少培養職業能力所必需的一些例如合同示范文本、證據材料等典型素材。素材準備不充分,使得經濟法課程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也很難完成學生操作技能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高職經濟法教學改革的認識與思考
在高職經濟法教學過程中,既要保持經濟法學的理論體系,又要與學生自身專業相互銜接,并結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來開展教學活動,完成經濟法課程教學目標則亟需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素材準備等方面進行綜合改進才能得以實現。
(一)結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教學目標
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教學目標應該以實現這一目標為宗旨。教師的教學活動也必須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來開展,那么課堂的理論教學也應當以應用能力的培養來進行。教師講授的理論應當滿足兩個條件,即講授的理論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學習講授的理論知識后有助于解決實際問題。高職經濟法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掌握在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經濟法實務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要避免構建學生經濟法理論知識結構系統性的誤區,對于一些有爭議或者屬于學術探討研究對處理實踐問題意義不大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堂上應當盡量避免涉及。在這一課程目標的指導下,要對經濟法課程內容的理論部分進行刪減,有意識地做到詳略得到,保留與專業技能培養相關的理論知識,突出豐富實務操作技能培養所需內容。
(二)加強各專業方向的溝通與交流,展開學情分析,提高教學效果
在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方面,只有突出專業特色,通過差異競爭才能體現課程建設的成果。即使是同一門經濟法課程,因各專業方向不同的特點,在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與要求方面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備課過程中,應充分注意到以上差異,加強與教學團隊成員的溝通,熟悉不同專業方向之間的課程設置差異,并向專業課教師了解人才培養方案中知識和能力結構對經濟法知識的需求,并能將上述差異的部分在教學內容中有針對性的體現,突出各自的專業方向特點。依此思路,在經濟法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在針對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體系,增強課程的專業針對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但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對于經濟管理專業金融保險方向的學生,應重點介紹《金融法》、《保險法》等涉及金融保險行業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對投資理財方向的學生側重講解《公司法》、《證券法》等與業務相關的內容,并結合穿插與各專業相關的技術資格考試內容講解。這樣有所側重的選取教學內容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學到的經濟法知識能學以致用。
(三)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注重實踐教學的效果
經濟法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單純地依靠理論教學顯然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因此,在理論教學之外,應合理安排教學計劃,確保一定的實踐教學課時,并注重實踐教學的效果。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教師應統籌安排好教學實踐活動的每個過程,全程監控保證質量。教學實踐的形式,可以通過開展案例實訓、組織模擬法庭,參觀校外實訓基地、法庭旁聽等形式開展。例如,在講解《公司法》的內容時,為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組織學生模擬組建公司,在課程內容進行之前依據學生的意愿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視為股東,模擬成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各小組成員利用課外時間查閱資料,準備申請材料并完成在課堂上分組討論和陳述展示等環節工作的準備事項。設立公司需要經過哪些流程和準備哪些材料,公司章程如何擬定等事項,在完成資料收集的過程中使學生認真理解法律規定,并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和同學探討,向老師請教,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獲得初步的實踐經驗,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升了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的興趣。
(四)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核心因素。經濟法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導致非法學專業學生學習過程中感覺內容枯燥和理解困難。因此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在教學方法上依據不同章節的內容和難易程度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情境式教學法、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力求做到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重在選優、靈活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通過將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分解轉化成具體的工作任務,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工作任務交由學生完成,信息的搜集和項目的實施,完成任務的方案設計以及項目的實施評價,都有學生自行完成,教學模式由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教學,在問題動機的驅動下,使學生為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通過對共有的知識和學習資源的積極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教師全程指導,使學生圍繞任務展開學習,組織啟發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在完成學習實踐任務的同時,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的高智慧學習體系。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在法學各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廣泛應用。具體指在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擇典型案例,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來講解課程內容的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選擇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連的具有代表性和實效性的典型案例,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用學習的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運用案例教學過程中,變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為師生雙向互動,學生主動討論發言,最后進入全班討論,總結觀點,將學生的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識,發掘學生討論中的亮點,對學生的意見觀點進行補充和完善。案例教學法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大有益處。情境式教學法,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創設生動具體的特殊場景,讓學生以模擬身份處于高度仿真的環境中,以引起學生的態度體驗,調動其思維,模擬現實中該場景該人物可能面臨的任務和解決的方法。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正在學習的知識積極思考、理解、運用法律,嘗試再現某種場景來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方式主要有通過模擬法庭、模擬合同談判、法庭旁聽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促進其對教學知識的深入了解,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進一步增強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實踐性。翻轉課堂,指的是教師創建課程視頻,將視頻上傳至互聯網終端,學生可以在家中或課外時間觀看視頻中教師講授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并在網絡上與其他學生討論,回到課堂上師生再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并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方法。借助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主動、學生的參與度和教師的互動性更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經濟法理論知識錄成視頻上傳至互聯網,供學生課后學習,學生可以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和節奏,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分組討論、提問等方式檢驗學習效果,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視頻中的內容,讓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信息資源,加大探索性學習的比例,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五)根據專業特點,合理選用教材
針對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經濟法課程的定位是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具備一定的經濟法知識,能夠處理與專業工作相關的過程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務的能力。因此,在選用教材時應結合專業特點,選擇理論知識闡述清楚、案例針對性強、章節前有重難點提示適合經濟管理專業的高職教材。經濟法課程涉及眾多法律法規,每年國家都會根據經濟形式的發展對法律法規做出更新,因此在選用教材時應當選取比較新版的教材。此外,可以嘗試采用電子教材的方式,不再出版紙質教材,編者可以在網上直接出版相關的電子教材,只需要更新個別章節,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社會資源,并且提高更新速度。教師還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廣泛搜集實務素材和擴展閱讀資源,進行組合篩選整理,豐富課程教學素材,鼓勵學生發現新的觀點,探索體驗更廣闊的知識空間。
參考文獻:
[1]鄧滿.淺析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法律課程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2(24).
[2]左劍君.高職院?!督洕ā氛n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9).
[3]張言民.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探析[J].鄂州大學學報,2014(4).
[4]吳彩云.高職院?!督洕ā氛n程教學經驗及改革思路探析[J].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學報,2014(6).
[5]石鑫巖.關于經濟法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思考[J].經濟師,2015(1).
[6]薛妮.經濟法課程課堂教學項目化設計研究[J].高教探索,2014(7).
[7]楊俊瑞.淺論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方案設計[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
一、安全技術培訓調查的背景和的現狀
煤礦安全技術培訓是一項嚴肅、認真的安全基礎工作,搞好職工的安全技術培訓,努力提高煤礦職工隊伍的安全素質,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根本,也是維護職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證。強化煤礦安全技術培訓,是煤礦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體現?!吨腥A人民共和國煤炭法》規定:“煤礦企業應當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不得上崗作業?!薄睹旱V安全監察條例》也對煤礦企業提出了強制性開展安全技術培訓工作的嚴格要求。對在新體制下加強煤礦安全技術培訓、提高安全培訓質量提出了新課題。這充分說明了煤礦安全技術培訓工作由于行業的特殊性,比其它行業顯得更為重要。 據查閱資料統計,1981-1999年,全國煤礦職工死亡人數114878人,百萬噸煤死亡率為5.94。而同期美國煤礦死亡人數僅為1261人,特別最近三年煤礦死亡人數每年均控制在40人以下,1994年以后百萬噸煤礦死亡率一直保持在0.05以下。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如此嚴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員安全意識差、能力較低,構建和完善安全生產培訓體系,加強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培訓是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二、存在問題
從大量事故調查資料分析結果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造成的。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充分說明,強化安全生產培訓,提高人員安全素質是減少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長期以來,很多企業并沒有真正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者認識不深,理解片面,對安全技術培訓工作抱著敷衍了事和走過場的態度,沒有給予充分重視。
三、規劃措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煤礦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在不斷提高,國家的法律法規都在不斷健全和完善。為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杜絕“一勞永逸”的學習態度,樹立不斷培訓和努力學習的思想。為使安全培訓教育取得預期效果,必須注重培訓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同時考慮到煤礦行業的特點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制訂不同的培訓規劃措施如下:
1、 安全培訓內容 (1)法律法規教育。主要有法律基礎知識,如《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煤炭法》和《勞動法》等。 (2)煤礦安全基礎知識。包括井下各種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的性質和危害及防治辦法;采、掘、機、運、通各個環節中的工作常識、要領及安全注意事項,如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技術、爆破安全技術、“一通三防”安全技術、礦井提升運輸安全技術、礦井電氣安全技術、井下現場救護常識等。 (3)煤礦安全技術法規。主要包括《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規程執行說明》、《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礦“一通三防”責任制和各種《操作規程》及《作業規程》等。 (4)煤礦事故分析和處理。主要是案例教育,包括煤礦各種事故產生的原因、特征、發生發展過程、分析技術方法的理論和防治對策等方面。 (5)計算機、互聯網通信等方面的信息技術。 在具體培訓中,可根據培訓對象不同安排選用不同的內容。
2 、培訓形式 (1)入礦培訓。對象為新招收的工人,一般是脫產培訓,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時間為2個月。但在實際中很多礦并未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培訓,內容簡化,時間僅有一個星期左右,使得進礦的新工人剛一參加工作在安全方面的素質就先天不足,從而為以后的違章埋下隱患。 (2)現場培訓。對象包括經過理論培訓的新工人和對工藝、設備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種工作人員,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也可能長達數月之久。內容包括手工操作過程、工藝設備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維護方法等。 (3)脫產集中培訓。對象為在煤炭企業工作的各類人員,根據工作崗位和性質,可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和培訓周期。對特殊工種和各級安全監察管理人員,必須按規定進行上崗資格培訓和定期安全培訓,對其他工作人員也應進行定期安全培訓。 (4)在職培訓。對象為在煤炭企業工作,沒有時間或不需要進行脫產培訓的各類人員,如班前、班后安全培訓,利用會議間隙培訓,利用有關圖書資料自學等。
3、安全技術培訓措施
(1)對安全培訓設備與教學管理要兩手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軟。有些單位要么只重視更新培訓設備和教室的裝修,多媒體教室、實驗室、計算機房等一應俱全,但對培訓具體計劃和落實執行情況疏于管理,人員培訓缺少明確目標;要么只注意落實計劃和任務數,但由于設備陳舊,缺乏必要的教學手段,教室或專職教師不足,安全培訓流于形式,培訓的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
(2)加強監督管理,防止安全培訓變成走過場。為不違反《煤礦安全規程》等有關規定,許多單位也對 有關人員進行定期的安全培訓,但培訓模式和培訓內容比較單一,缺乏針對性,且只要參加學習就能通過考試,拿到合格證,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而且,由于生產比較緊張,全員培訓經常得不到落實,生產能手、技術骨干和單位正職等人員需要參加培訓時經常因為人手緊和工作繁忙無法參加,為了完成“任務”,只好指派他人參加。最后培訓部門和接受培訓單位的培訓任務指標雖然完成了,雙方皆大歡喜,但并未達到全員培訓的目的。
(3)增加安全培訓投入。如在安全培訓資金安排上,美國煤礦提取比例為0.02美元/t;文化程度方面,美國礦工高中以上占77%,其中大專以上占15%。相比之下,我國煤礦職工素質低,企業在安全培訓方面的投入也較低。為提高本單位職工素質,增強安全意識,減少各種事故的發生,就必須加大安全培訓資金投入,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安全的被動局面。
(4)加強和改進師資建設和教學方法。長期以來,作為安全培訓機構的專職教師往往沒有實踐經驗,專業技術課主要靠聘請生產技術人員來講授。雖然他們都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各種規章制度比較熟悉,但受時間和精力限制,難以保證培訓內容的系統性。表現在教學上,對培訓的具體方法研究較少,講授時具體技術法規講的多,理論和案例講的少,而案例教學是培訓中具有針對性能夠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一環,只有抽象,沒有具體,講授效果往往不盡人意,使安全培訓質量大打折扣。
關鍵詞 經濟法 現代教學理念 教學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1《經濟法》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我國高等院校開設經濟法課程始于20世紀80代初,經過學者們的努力,目前這門課的教學水平已達到一定的程度,并已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但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經濟法》課程設置跨過法理理論,學生接受難度較大
非法學專業的經管類本科學生缺少法理基礎知識,而經濟法內容本身晦澀難懂,直接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例如,筆者在講到“留置權”問題時,會講到“留置”必須要基于同一法律關系才可進行。學生到此就會有疑問:什么是法律關系?那么本身簡單的問題,因為學生沒有法理基礎,變成了難題。
1.2經濟法教學中的案例過于陳舊,無法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中案例陳舊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教師都存在一套課件一用很多年不更新。對于經濟法課程來講,更加應該重視與時俱進。因為經濟法作為與市場經濟聯系最緊密的部門法,它無時無刻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變動。很多法律條款也在隨之變動,例如,在《物權法》頒布實施以后,對于物權效力與合同效力之間的關系有了清晰的規定:物權效力不影響債權效力。教師在講授這些內容的時候,一定不能以過去的法律法規為依據,而要及時更新法律條款,舉最新案例。
1.3教學過程中學生缺少思考,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普遍存在
教師“一言堂”現象也是中國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一言堂,就是在課堂上,教師只顧按照自己的教案來講,而學生只要坐著聽就可以了。有些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甚至從不提問,學生不需要思考。古言之:“學而不思則罔?!边@樣的教學模式抹殺了學生對知識的思考能力,直接導致學習能力被剝奪。由此想到之前聽到的一個事例:中國優秀學生到國外進修,卻因不適應國外教學模式,而導致無法畢業。其實,這里面就蘊含了中國教學模式和國外教學模式的不同。同樣是傳授知識,國外的教學更加注重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學生有問題可以直接提出,有時候一個問題能辯論一節課。這樣的方式對于中國的課堂來講簡直不可思議。筆者認為,大學教學的本質應該是教會學生掌握一種學習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知識的輸入。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此,便可舉一而反三。
1.4教學浮于表面,只教其然,不教其所以然
在面對非法學專業學生時,往往教師和學生都有這樣的心理:淺淺懂一點就可以了。所以,往往出現了教師不往深處講,只浮于表面;稍講深一點,學生卻自動放棄學了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問題,就在于教師和學生都沒把《經濟法》這門課作為專業課來對待。而實際上,在市場經濟中,無論是會計、管理還是金融,不懂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根本無法運用專業知識開展工作。筆者常常跟學生講,你們要真正理解為什么要制定這樣的條款,你們才能把這個知識記得牢記得久。這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規定是什么,更要教會學生為什么這樣規定。例如,在講《公司法》中的公司的概念時,有兩個重點:一是公司是法人;二是公司要獨立承擔責任,股東僅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掌握這兩個點,那么很多與公司有關的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同為市場主體,公司和合伙企業為什么不同?
2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影響下的經濟法教學的應然模式
中國高校大學課程的教學模式基本都是課堂講授,即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記。教師普遍使用填鴨式的講授方法,單向灌輸多,雙向交流少,學生被動接受多,師生互動少,似乎學生只要熟記那些知識要點和內容就可以了。進一步說,學生自己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似乎都是為了考試這么一個目標。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課堂反應、理解程度及教學目的,使學生成為了只會死記硬背的工具,將學生思考和創新的能力扼殺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教育教學理念開始興起。在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育教學方法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認為教學的本質在于:將“教學”拆開來看,即相當于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兩個活動,并且這兩個活動是相聯系不可分割的。華東師大的施良方教授指出:從關注教師的行為的角度來說,“教”是教師引起,維持與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F代的課堂教學,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組織學生主動學習,實現學生的某些內在的發展與變化的過程。
3現代教育理念下的經濟法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3.1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經濟人”
市場經濟的法制性要求我們,未來的經營者應當具有法律知識。因此經濟法學的教育目標應該是培養具有扎實的經濟法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并能運用經濟法知識分析和解決經濟法律實務的經濟人。既然經濟法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經濟法人才,而現有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這樣的目標,那么,在現行教學方法基礎上進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3.2有利于梳理經濟法課程體系
在我國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尚未成熟,經濟法的基本體系也還沒有定型。目前出版的經濟法教材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內容龐雜。無論是48課時還是56課時,在有限的課時內要把教材所列的內容全部講完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還按傳統的教法來講,到最后不僅學生聽到厭煩,而且教師也會精力殆盡,教學效果當然不會令人滿意。因此,教師在規劃課程體系及重點難點上,也應當對教學方法作進一步的調整。
3.3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關鍵在于得法”。按照事物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經濟法有其特殊性,但在教學規律方面,與其他學科卻是相通的,教學方法也應當是可以互相借鑒的。高校教育中,課堂教學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環節。在經濟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傳授的是法治的理念與精神,而不是“填鴨式”的、“應試式”的教學內容。呆板的課堂講授忽略了學生的課堂反應,理解程度和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必然失去信心。經濟法教學應該重在過程而不是結果,應讓“過程”培養人。教師應該讓這個“過程”活起來,豐富課堂教學是目的,增加與學生的雙向交流與溝通是途徑。
4現代教育教學理念下的經濟法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教學模式的改革,其本質是對教學思想、教學觀點、教與學理論等根本性問題的深層次改革。
4.1課堂講授的改良
縮減教師課堂講授的時間,目的增加學生認識問題和討論問題的機會,從而解決單靠教師課堂講授不能解決的問題。經濟法內容多,教師面面具割都講的話,不易區分重點,學生也把握不了重點。如果教師能按教學大綱把應講的內容歸類,選取其中的一部分以提出問題為切入點,以研討為形式,教師與學生同步思維。這樣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從而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
4.2案例教學的改革
案例教學法在國外已實行多年,如哈佛商學院所有的課程中,約90%以上的內容必須采用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的理論,以實際情況為背景,對經濟和社會實體現狀進行深人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問題根源并提出解決的方案。通過這樣身臨其境的體會,深化學生對理論問題的理解,增強他們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教學案例需要教師精心挑選,既要有時效性,又要與理論知識緊密聯系,還要能引起學生共鳴。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應當多聽多看時政新聞,并將所見所聞進行篩選。
經管類學生,一方面因為缺少基本法學理論的學習和長期法學素養的熏陶,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具有法律基礎,普遍存在著入門難的問題,而且經濟法雖然是一T專業基礎課,但其本身涉及法律、經濟、管理等多方面知識,學生通常都缺乏相關知識的儲備,更難融會貫通加以應用。
(1)舉身邊案例。被列舉的案例可以是現實發生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根據教學需要對真人真事進行加工后的案例。筆者在講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消費者人身財產受到損害時,究竟如何維權,曾舉了個例子:假如學生小李在超市買了個暖壺,在使用中卻因暖壺質量問題出現炸裂而導致小李被熱水燙傷。這種情況小李作為消費者和受害者應當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這個案例雖然未必是真實的,但是確是放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環境里,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學生對這樣的案例非常關注,他們愿意去思考自己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么處理,也會關注合法的維權方式,因此能夠記憶深刻。
(2)學生自選案例講評。學生自選案例是鍛煉提升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重要內容。筆者曾嘗試給學生一個章節內容,讓學生自己來講。最先總認為學生會非常反感這種方式,但出乎筆者意料的是,學生對此興趣很高,不僅展現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講解能力,而且也挖掘了學生搜尋案例、分析案例的實踐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生對經濟法的學習熱情會隨之高漲,而且教師。
4.3小組討論:深化知識,鍛煉自學能力
即圍繞若干特定專題,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使學生面對面地交流溝通,激發思想碰撞,深化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有利于拓展現有的知識。以小組合作為基本形式的實踐共同體是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給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的機會,雖然自學并不是本科生的重要內容,但是一定程度的自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真理總是“越辯越明”。例如,筆者在某節課后曾布置作業,給定一個課題,要求以宿舍為單位,來進行材料搜集,最后由每一組派一名代表上臺講組內討論研究的內容以講授的形式講給其他同學聽。這種形式新穎,而且學生像教師上課一樣在臺上講課,不僅能感受上課的樂趣,更能將這部分知識記憶更深刻。
4.4實踐教學:情景模擬、模擬法庭等交替運用
情景模擬將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直接讓學生來模擬一定的情景,設計解決法律問題的方法。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動手設計來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比如在《公司法》一章中,學過公司法的人大概都知道,公司法程序性條款非常難記憶,如果沒有實際操作,很難記住。而且公司法授課過程也相對單調枯燥。因此,對公司設立的模擬,學生在設立公司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公司的設立條件和設立程序,還要設立公司的組織機構,以及資金、設備與相關人員等資源的配置。學生在無形之中就輕松掌握了這些法律知識,而且因為親身體驗過,也不容易忘記。另外公司的設立,由于工作量大,學生需要分組進行,在每一組里,各組員要分工合作,這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此外,格式合同與勞動合同的簽訂也可以采取情景模擬的方式來學習。通過情景模擬學到的知識以及模擬的經歷,學生會終生難忘。
在幾年的經濟法課程教學過程中,筆者深刻感受到學生對一門課程的喜愛,一方面取決于教師對待課程的認真程度,另一方面則是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度以及學生對課程探究的深度。學生在大學階段正處于專業、就業選擇的關鍵期,對一門課的喜愛可能會決定學生今后的職業走向,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有責任完善課程教學模式,以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與時俱進,教好一門課。
參考文獻
[1] 袁成龍.《經濟法》課程教學研究[J].改革與開放,2009(24).
[2] 李淑瑞.淺談高校會計專業《經濟法》素質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2010(4).
[3] [日]佐藤正夫.教學論原理[M].鐘啟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 [日]金澤良雄.經濟法概論[M].滿達人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