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14: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經濟企業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網絡管理會計(Web Management Accounting);信息經濟;企業管理會計
一、信息經濟及其對企業經濟行為的影響
從20世紀末至今,世人最關注的莫過于互聯網的產生?;ヂ摼W的產生標志著信息經濟的真正到來。信息經濟是嶄新的經濟,它是以因特網為基礎設施,以信息技術為先導技術,以電子商務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的經濟,它具有信息化、全球化、網絡化的特征。信息經濟的到來對企業經濟行為有如下影響:
(一)企業生產要素的變化
傳統經濟下企業的生產要素是土地、勞動、資本。這些要素都受到數量的硬約束,都是稀缺性資源。而信息經濟下企業的主要生產要素是知識(信息)。從實踐角度看,知識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報告中認為知識包含4個方面的內容:事實知識(Know-what)、原理知識(Know-why)、技能知識(Know-how)和人力知識(Know-who)。知識和實物的勞動產品不同,知識具有外部性、非重復性、可復制性、可共消費性、可學習性和可繼承性、不確定性等性質(夏先良,2001)。這些性質是相互依存的。
(二)企業生產工具的變化
傳統經濟下企業的生產工具主要是自然力、牛、馬等牲畜,人力、手工工具或機器等;而信息經濟下企業的生產工具主要是由現代信息技術組成的網絡生產工具體系。這些網絡生產工具體系帶給信息經濟社會的生產自動化、辦公自動化,獲取信息、發出信息網絡化。由于下列計算機技術應用到企業生產中,如: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M(計算機輔助制造)、FMS(柔性制造系統)、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等,企業生產由鋼性生產發展到柔性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
(三)企業生產交換方式的變化
信息經濟的交換方式主要是以電子商務為主要交換手段。由于電子商務主要是利用比特而不是利用原子來完成交換方式。信息經濟的交換空間趨向全球化。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經濟的交換主體、交換內容也趨向全球化。
(四)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
隨著經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企業的組織結構也應從M型組織結構轉向E型組織結構。M型組織結構是以勞動量劃分(工作橫向分擔)、權力鏈劃分(決策縱向分擔)為特征,體現企業組織的規模精干、職責分明、專業化分工的等級制結構、職能制結構、事業部結構的企業組織結構。M型組織是鋼性組織結構,沒有好的組織敏捷性,組織變革的速度慢。E型組織是一個外向型的生態系統組織。它是一種體現快速、靈活、整體協調和創新的“無邊界組織”的企業組織結構?!盁o邊界組織”是一種邊界靈活,沒有界限,能夠使資源、信息、觀念和思維自由而快速流動穿行的組織。它將消除四種硬性的組織邊界:縱向的權力邊界;橫向的職能、紀律、業務邊界;對外的企業與供應商、客戶、政府的邊界;跨國的國家、文化、市場體制的邊界。E型組織能夠隨環境變化而調整組織結構且有權變的敏捷性和高效的變革速度。
二、企業參與信息經濟需要構建網絡管理會計
企業要參與全球化經濟競爭,就必須融入到整個全球信息網絡之中。全球信息網絡組織是一個由活性結點的網絡聯結構成的有機組織系統,是基于信息的網絡化創新組織。信息流驅動網絡組織動作,組織協議保證網絡組織正常運轉,而結點組織成為網絡型企業① (林潤輝、李維安,2000)。信息流是網絡組織的血液,它帶給網絡組織營養與能量。信息的溝通與共享是保證網絡型企業及其網絡組織創新與發展的基礎。因此,信息經濟下的企業要轉變成為網絡型企業,網絡型企業的集成管理需要實時的集成信息。企業就必須具備與全球信息網絡進行信息交流、溝通的條件和能力。網絡管理會計是以電子商務的基礎為企業集成管理提供集成決策信息的信息系統。因此,企業參與信息經濟需要構建網絡管理會計。
三、網絡管理會計: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管理會計革命
除了沒有改變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決策信息的決策支持信息系統的性質外,網絡信息技術對管理會計的沖擊不僅僅是利用計算機等技術來取代管理會計工作(信息的收集、分類、處理、分析和報告等工作)的手工勞動,而是基于因特網技術基礎上的現代信息技術所帶來管理會計工作(信息的收集、分類、處理、分析和報告等工作)及其所涉及到管理會計工作的主體、客體、服務對象、工作內容、工作載體、工作方式等管理會計內容的變化。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管理會計是網絡信息技術所帶來的管理會計革命。具體如下:
(一)管理會計工作目標的變化
目標是系統存在的前提?;诰W絡技術基礎上的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企業發展方向,也改變了企業管理會計發展目標:信息經濟下企業管理會計工作目標是為企業價值可持續增值提供決策信息。
(二)管理會計工作主體的變化
在傳統企業里,根據分工原則,企業管理會計工作主體一般是企業內的某個具體部門和某些人員,如財務部門和某些財務人員。在由現代信息技術裝備下的現代企業里,根據集成原則,企業管理會計工作主體一般是具體從事業務工作的人員,他們不僅是業務工作的決策和執行人員,同時也是業務信息的收集、分類、處理、分析和報告的人員。
(三)管理會計工作服務對象的變化
傳統企業的管理活動從功能層次上可分為決策層、控制層、執行層;由于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技術的運用、企業采用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管理活動功能層次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管理活動的決策功能、控制功能、執行功能日趨一體化,可以由執行單元(如工作團隊)來完成。因此,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工作服務對象從為單純企業決策層提供信息到為企業所有從事業務工作的人員服務。
(四)管理會計工作內容的變化
傳統企業管理的重心是以土地、勞動、資本等物質資源的有效配置。傳統企業管理會計工作內容主要是提供物質資源有效配置的信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心是以提供促進知識資源為主、物質資源為輔的企業資源最優配置、有效利用,企業網絡管理會計工作內容主要是以提供促進知識資源為主、物質資源為輔的企業資源最優配置、有效利用的信息。
(五)管理會計工作對象的變化
傳統企業管理會計對象是企業經濟活動所體現的現金流。但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現代企業,由于經濟活動的現金流是體現在以電子商務為基礎的比特流上。同時,現代企業的經濟活動不僅表現為企業內部的現金活動,而且表現為戰略聯盟企業的現金活動。因此,現代企業的管理會計工作對象主要是以基于戰略聯盟企業電子商務現金流的基礎上的信息流為對象。
(六)管理會計工作載體的變化
傳媒是信息的載體,通訊是信息傳送的渠道。傳統企業管理會計工作載體是傳統的傳媒業,它一般包括傳統的印刷媒體(如報紙、雜志和書籍、宣傳資料)和電子媒體(電視節目、廣播節目、電影、錄像和音像制品)。隨著信息、通訊和傳媒等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通訊和傳媒等行業出現了相互交融的過程,即信息、通訊和傳媒的產業融合?,F代企業管理會計工作載體是相互交融的信息、通訊和傳媒。
(七)管理會計工作方式的變化
傳統企業管理會計工作方式主要是依次經過信息的收集、分類、處理、分析和報告等幾個環節。但是,基于網絡技術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下,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工作把信息的收集、分類、處理、分析和報告等統一到企業業務網絡體系之中,伴隨著企業業務工作過程而進行。
四、網絡管理會計的內容框架:企業管理會計網絡化的運行規律
隨著經濟全球化、知識化、網絡化、社會需求個性化的發展,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了實現企業數字管理,企業需構建用來支撐企業數字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網絡管理會計。網絡是一組相互連接的節點(Nodes)(曼紐爾?卡斯特,2001,P570)。管理會計系統是為協助企業管理者規劃和控制企業的各種經濟活動提供信息。管理會計工作包括收集、分類、處理、分析和報告信息(羅伯特?S?卡普蘭,安東尼?A?阿特金森,1999,P1)。本文認為,企業網絡管理會計是基于相互連接的節點上進行收集、分類、處理、分析和報告信息并為協助各個節點上的管理者規劃和控制企業的各種經濟活動提供信息。這里“相互連接的節點”特指因特網。信息經濟下企業網絡管理會計的內容框架②是:以企業價值可持續增值為目標;以基于戰略聯盟企業電子商務現金流的基礎上的信息流為對象;以有效配置、有效利用的知識資源為內容;以REA會計為基礎;以分層次的網絡計算為依托;以相互融合的現代通訊和傳媒為媒介;以信息的分布式實時處理為手段;以價值網絡鏈分析為工具;以企業現代經營管理思想、方法和現代網絡技術為平臺;基于SCM、ERP和CRM基礎的集成系統;向以分散性為特征的各層決策者提供決策信息的戰略管理會計。
(一)以企業價值可持續增值為目標
隨著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表現為以追求可持續創造企業價值的價值管理。信息經濟下企業是主體制企業,企業的目標是企業價值可持續增值最大化。從某個意義上說,管理會計的目標就是對企業管理目標的具體化和數字化。網絡管理會計目標就是對企業可持續創造企業價值進行具體化和數字化的過程。因此,信息經濟下企業網絡管理會計目標是以企業價值可持續增值為目標。
(二)以基于戰略聯盟企業電子商務所體現的現金流基礎上的信息流為對象
管理會計的對象是管理會計的生長點,也是管理會計學科性質的界限。企業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經濟活動中所體現的資金活動。
信息經濟也是商品經濟,所以,信息經濟下的企業管理會計仍然是以現金流量為對象的。但是,信息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經濟業務都建立在基于網絡(因特網)的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之上,電子商務是指實現整個商業過程中各階段的交易活動的電子化。因此,在信息經濟下,企業的資金流、價值流是統一于信息流之中。所以,企業的資金流也是企業活動的信息流。
(三)以有效配置、充分利用的知識資源為主要內容
企業管理會計的內容隨著企業管理的重心轉變而轉變。企業管理就是對企業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在信息經濟下,土地、勞動、資本,知識(信息)都是企業生產資源,但土地、勞動、資本等物質資源的重要性逐漸被知識(信息)等知識資源所取代。由于知識代替了自然資源、勞動、資本而成為企業最有戰略性資源,企業的管理重點就轉變為對知識有效的識別、獲取、開發、使用,以及企業組織知識的共享、轉化、創新等的管理。信息經濟下,企業管理表現為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企業管理。因此,網絡管理會計就是以有效配置、充分利用的知識資源為主要內容。
(四)以REA會計為基礎
會計一體化(主要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一體化)是會計界一直為之探索的課題。會計一體化的首要條件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實現真正的“同源分流”。從理論上說,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同源分流”(胡玉明,2000),但現實經濟中沒有得到真正的實現。本文認為,真正的“同源分流”應該是:“同源”應該是指同樣的經濟數據,“分流”應該是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應用相同的數據處理方式以產生不同用途的信息。在網絡管理會計產生之前,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數據還不能算是真正的“同源”,只能算是次級“同源”。真正的“同源”應該是“用來產生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數據的數據”是統一的。在信息經濟中,網絡管理會計是以REA會計(Resources, Event, and Agents,REA)為基礎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數據來源于同樣的業務數據庫,實現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同源分流”,體現著會計一體化的基本特征。
(五)以分層次的網絡化計算為依托
由于信息經濟下企業是一個全球化、網絡化、層次化的戰略聯盟型經濟組織,企業要實現企業資源的最優配置、有效使用,就必須有分層次的網絡化計算的企業管理會計為前提。從內到外看,企業分層次的網絡化計算依次為工作組計算、企業集成計算、企業間計算等網絡計算(如圖1)。
工作組計算,它是指根據企業業務流程的重組而承擔基本業務流程的工作組(工作團隊)為基本計算單位來收集、分享、保存和傳遞企業業務流程的信息。
企業集成計算,它是指在企業組織集成化的基礎上利用網絡技術對企業各個工作組計算進行整合、集成為企業各個決策單位的決策提供整個企業動作的交互(相互作用)的和統一的情景(信息)。
企業間計算,它是指在構建企業聯盟(擴展的企業架構來調整企業外部關系)的基礎上,利用企業間信息共享網絡技術,來消除企業間的壁壘,為各個聯盟企業提供決策信息。
(六)以相互融合的現代通訊和傳媒為媒介
傳媒是信息的載體,通訊是信息傳送的渠道。隨著信息、通訊和傳媒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出現了信息、通訊和傳媒等相互交融,統一發展的趨勢,也就是信息產業融合。因此,在信息經濟下,網絡管理會計是以相互融合的現代通訊和傳媒為媒介。
信息、通訊和傳媒的相互融合是“采用數字技術后原來各自獨立產品的整合(Yoffie, 1997)”。在數字融合之前,通信、計算機、傳媒存在著不同的分割市場而且功能各異,數字融合之后,通信、計算機、傳媒等領域相互擴散相互融合,如:計算機開始有通訊功能而電話開始有程控功能,從而導致三者間的邊界消失。通信、計算機、傳媒的融合標志是互聯網,電信網、計算機網、有線電視網之間的“三網合一”為互聯網,語音、視像和數據可以在同一網絡上發送。
(七)以價值網絡鏈分析為工具
在工業經濟下,企業外部價值鏈和企業內部價值鏈是二維空間內線性的價值鏈。企業的價值分析是運用價值鏈分析為工具的。在信息經濟下,企業外部價值鏈和企業內部價值鏈是三維空間內非線性的價值網絡鏈。因此,企業的價值分析是以價值網絡鏈分析為工具的。
在信息經濟下,企業處在一個“企業共生網”下,企業與企業的聯系超越和拓展了原來的價值鏈的范圍。原來的直線價值鏈很難使企業的視線超越前面的視野之外,這“就好像在一輛大卡車后面駕駛,很難看清前面的路一樣(潘飛,2001)”。因此,在信息經濟下,企業是處在整個企業群之內。從現金流量角度看,企業外部的現金流量是非線性的現金流動網。企業內部的活動是由許許多多工作團隊組成,這些工作團隊的活動已經不是按過去的線性的業務流程來安排的,而是根據企業經濟活動情況而相機組建的。因此,它們的現金流量也是一個非線性的現金流量網。
(八)以信息的分布式實時處理為手段
從工業經濟的管理會計向信息經濟的網絡管理會計轉變的過程中,企業管理會計的信息處理手段發生了時間、空間的轉變:從時間上看,網絡管理會計的信息處理從事后的定時分批的數據收集、處理,轉向事中實時的數據收集、處理;從空間上看,網絡管理會計的信息處理從部門集中的數據收集、處理轉向異地分布式的數據收集、處理。也就是說,網絡管理會計的信息處理是信息的分布式實時處理。
(九)以企業現代經營管理思想、方法和現代網絡技術為平臺
1.網絡管理會計是以企業現代經營管理思想、方法為管理平臺
網絡管理會計建立在企業經營管理的管理平臺之上,它融合了企業適時生產、敏捷制造、全面質量管理、供應鏈管理、客戶管理等現代企業經管管理的思想、方法。
2.網絡管理會計是以現代網絡技術為技術平臺
網絡管理會計是建立在現代網絡技術的平臺之上。企業現代網絡技術的基本構成可因分類標準的不同而不同。
(十)基于SCM、ERP和CRM基礎上的集成系統
信息化下,企業是一個全面集成的數字化企業,它通過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實現產品設計數字化、制造設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從而使企業成為具有協作性、學習型、虛擬化、敏捷化、精益化的企業。企業數字化管理需要數字化、集成化、協作化的企業管理會計信息。這就要求網絡管理會計系統對管理會計信息工作流進行數字化、集成化、協作化的管理。
網絡管理會計信息工作流管理的軟件必須對企業內部、外部的電子數據傳輸(EDI)集成化管理監控的軟件。因此,企業網絡管理會計的信息軟件系統必須是基于SCM、ERP和CRM基礎而集成的軟件。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是指客戶關系管理。它主要包括銷售過程、市場活動、售后服務三大模塊。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指供應鏈管理。SCM主要有如下功能:供應商管理、采購管理、產品設計、生產計劃、物料管理、訂貨管理、存貨管理、運輸管理、倉儲管理等。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指企業資源計劃。從軟件角度看,它是企業進行有效利用和管理企業整體資源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ERP不僅把MRPⅡ的范圍擴展到設備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而且把它們整合到一個統一的系統中。
(十一)為以分散性為特征的各層決策者提供決策信息
企業管理會計是企業決策系統的信息支持系統(余緒纓,1999),它是管理會計系統為協助企業管理者規劃和控制企業的各種經濟活動提供信息(羅伯特?S?卡普蘭,安東尼?A?阿特金森,1999,P1)。隨著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會計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信息經濟下,網絡管理會計主要是為以分散性為特征的各層決策者提供決策信息。
(十二)網絡管理會計是戰略管理會計
隨著工業社會向信息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從經營管理向戰略管理轉變。在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戰略管理更是超越傳統偏重競爭而忽視合作,向合作競爭演化的深度和廣度發展。企業管理會計也從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的管理會計向為企業戰略管理服務的戰略管理會計轉變。網絡管理會計是戰略管理會計。
【參考文獻】
[1] F.A.Hayek,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5(September),519-530.
[2] 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3] 夏先良.知識論[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
[4] 林潤輝,李維安.網絡組織――更具環境適應能力的新型組織模式[J].南開管理評論,2000(3).
[5] 羅伯特?S?卡普蘭,安東尼?A?阿特金森.高級管理會計[M].1999:1.
[6] 韋沛文.信息化與會計模式革命[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66.
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類型之一。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煤炭企業的生產和管理隨著國外先進采掘技術的進步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逐漸向著高度集約化和規?;⒋笮突姆较虬l展,勞動形式也由傳統的密集型向著比較先進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方向轉變。當前比較先進的煤礦企業基本實現了:一個礦井、一個采區和一個工作面的“三一式”集約化生產形式的轉變。在煤炭企業的管理模式上也隨著當代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信息技術以及現代通訊技術和檢測技術的發展逐漸向著自動化、信息化、高效化和集團化以及國際化的多元化管理體制創新的方向發展。但是同國際先進國家比較而言,我國的煤炭企業建設和管理依然比較落后。再加上煤礦企業自身的生產受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復雜性以及諸多不可預知的影響因素的限制,如何建立可行、高效的煤礦企業管理體制,快速推進我國煤炭企業的規模化生產和現代化管理,成為了煤礦企業發展的難題。
2 我國煤礦企業管理體制分析
2.1 創建學習型管理體制
管理的精髓在于通過不斷的學習進行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創新。學習型既包括管理者要改變傳統的心智模式,實現自我超越,建立系統性思考模式和組織設計大局觀,同時,還要注重管理效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學習型管理體制的核心。建立以學習型為主的煤礦企業管理體制,可以拓寬煤礦工作管理人員的思路,加強煤礦企業的創新能力,使企業的發展能夠同社會的進步相一致,也是煤礦企業發展同社會發展相結合的重要途徑之一。
2.2 煤礦企業管理體制的組織再造性
所謂的煤炭企業管理體制的組織再造,實際上就是要改變煤礦企業的傳統管理體制的模式,通過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現代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個具有現代管理理念的符合信息化時代模式的組織架構。其主要內容包括對于煤礦企業管理內部層級結構的供應鏈組織和虛擬組織的改變和再造。具體的措施可以通過開展業務管理方面的“穩固主線,激活輔線,開放三線”的管理模式革新,既可以保證企業的主線專業化經營,同時還可以分離搞活輔線,進一步保證企業的高效管理和市場化主導運營。組織的再造既包括對于煤礦企業的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和完善,還要考慮到對于新架構內管理人員的精簡,從而實現在新的管理體制中降低人工管理費用的同時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靈活性。
2.3 煤礦管理體制的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
對于我國煤礦信息化管理和數字化建設的工作,國內相關煤炭政府事業組織也都提出和建立了相關的意見和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推進煤礦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提高煤礦企業的管理創新能力,通過對于國內外信息的溝通和交流,汲取先進的管理知識,提高國內煤礦行業的整體先進性水平。在實際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管理體制的實踐過程中,可以通過建立全光纜式的通訊信息網,將煤炭企業的礦區、運輸目的地(車站、港口等)和電廠之間以光纜建立起數字信息傳輸系統,實現煤礦生產、運輸和能源保證的自動化和信息化管理。數字平臺的應用可以實現管理全程的語音化、數量化、圖形化、視頻化和調度信息實時化的綜合性管理,即可以實現對于煤礦生產過程、管理過程和銷售過程的全面控制管理,又減少了人力資源的利用率。當前市場上應用比較普遍的ERP系統在煤礦企業的管理應用中可以對企業的礦井安全、生產操作和經營管理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和控制,更加便于管理人員對于企業的生產和管理作出正確的決策。煤炭企業管理體制的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管理是傳統煤炭工業同現代工業的良好接軌過程,是煤礦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促進煤礦企業管理體制的信息化,也是實現煤礦行業信息化建設和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
2.4 煤礦企業管理體制的安全性管理實踐
煤礦企業管理體制建立的根本在于安全,安全管理是煤炭行業的最重要環節。在煤炭企業管理體制的內容中安全管理的定義是以風險預測和防控為核心的一系列安全管理的活動。在煤礦生產管理過程中首先要保證基本的人員操作的規范化,做好零失誤;其次,做好設備故障的及時檢修和系統缺陷的檢測和完善工作,全面封堵安全管理漏洞,實現煤礦企業生產的人、設備和環境的根本安全保障,減少煤礦生產事故帶來的人員傷亡事件的發生。煤礦企業安全管理體制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風險分析管理和人員操作安全管理可控制,同時還涵蓋了煤礦企業的組織管理和安全文化管理。只有確保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才能在根本上做好煤礦安全管理的防控工作。諸如在實踐中利用現代通訊技術對于井下瓦斯的智能監測,采用視頻技術對于重點工藝生產環節的實時監控,都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煤炭行業健康、穩定、安全發展。
2.5 煤礦企業管理體制中的精細化管理實踐
煤礦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體制是一種良好的工作意識和方法,也是需要企業重點培養的工作習慣。所謂的精細化管理實際上起源相對比較早,在英國的產業革命時期就已經提出來了,直到20世紀中期,日本的豐田汽車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體制的成功運用,正式開啟了企業精細化管理的序幕。其基本的指導思想為“人人參與,鼓勵提出合理化建議”,本質在于通過不斷的改善和優化杜絕浪費。精細化管理體制在煤礦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對其高危性的生產行業特征而言,有著更為特殊的應用意義。首先,煤炭資源是一項不可再生能源,精細化管理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資源的利用效率,延伸煤礦的生產壽命;其次,精細化管理是煤礦企業實現生產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只有著眼小處,防控整體才能進一步增加煤礦的生產安全系數;再次,精細化管理可以提高煤礦企業員工的勤儉節約意識,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企業管理;數字化轉型;重構
1數字化轉型形勢下的企業管理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進入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發展時期,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引發了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了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推動了國內外制造企業在商業模式、管理運營組織方式、研發手段和生產制造等方面的轉型和創新,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企業管理面臨著全面的數字化重構[1]。
2產品實現過程的數字化重構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首先面臨的是產品設計研發和制造的數字化,要圍繞核心產品,以數據驅動及流程牽引,構建產品實現過程端到端數字化能力。在產品實現過程的數字化重構中,首先要以用戶體驗驅動的場景思維,開展產品規劃并將其數字化;其次要構建數字化的產品管理流程,建立多維度的產品成熟度評估指標體系,指導產品規劃和年度計劃;第三要采用MBSE(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設計方法,構建精益研發體系;最后在生產制造過程中,以PDM(產品數據管理)和MES(制造執行管理)的一體化打通產品實現過程數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在復雜系統產品的數字化研發中,采用MBSE設計方法和與之相適應的數字化協同研發平臺是其中的關鍵?;谀P偷南到y工程設計方法,用數字化建模代替傳統的文檔化設計,以產品的數字化模型銜接系統設計中涉及的機械、電子、軟件各專業,覆蓋需求分析、方案設計、詳細設計各階段,串聯集成聯試、試驗、驗證各環節。數字化研發平臺整合專業設計工具,落地各類設計規范、技術規范,管理標準組件庫和模型庫及參數庫,支撐各專業人員在統一平臺上協同工作,完成產品的數字化模型并不斷迭代優化,最終形成復雜系統的數字孿生,從而全面實現產品設計研發數字化。如圖1所示。
3運營管理過程的數字化重構
企業運營管理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動,目標是通過優化配置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獲得最大的投入產出效率,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落地。企業運營管理過程,圍繞企業經營目標,涉及項目、合同、計劃為主線的核心業務管理,以及人、財、物等關鍵資源管理。企業運營管理過程的數字化,包括戰略管理的數字化、關鍵資源管理的數字化以及核心業務管理的數字化三方面。戰略管理數字化,是指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戰略管理、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的閉環,通過數字化的戰略規劃模型、指標化的目標體系和量化的績效考核手段,有效保證企業戰略規劃的落地[2]。關鍵資源管理數字化,是在人、財、物等關鍵資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礎上,通過數據整合、數據治理形成數據資產,采用各類分析模型實現數據智能應用,挖掘數據價值。核心業務管理數字化,是圍繞合同執行、項目執行、計劃執行全過程,打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業務線條,實現各環節全要素的數字化管理。企業運營管理過程的數字化重構,并不僅僅是實現傳統意義上的企業管理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是以業務流程優化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種信息,實現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在這一過程中,流程是核心,軟件系統是工具,而數據是軟件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副產品。企業管理的數字化重構則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產物,是通過數字技術的深入運用,構建一個全感知、全聯接、全場景、智能化的數字世界,進而對傳統管理模式、業務模式、商業模式進行創新和重塑。企業運營管理過程的數字化重構,就是要實現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業務數據化是指建設專業信息化系統,實現企業業務管理的數據化,通過管理要素內在的指標化(亦可稱為模型化),達到業務數據可利用、可分析、可改進,實現更為精細的運營。數據業務化是指建立數據中臺,形成數據資產積累,支持數據治理與數據服務,結合企業業務發展,設計數據服務應用。企業運營管理過程的數字化重構,在理念上以全面數字化為核心,在應用場景設計上以基于數據的智能應用為目標,在系統構建上以建設統一數據底座為重點。因此,企業運營數字化管理平臺或系統,具有一體化、集約化和智能化的特征,采用業務、數據雙中臺的技術架構,具備柔性調整、橫向擴展的能力,實現運營管理過程的一體貫通,管控要素的集約體現,以及基于數據的智能分析。
4供應鏈的數字化重構
產品實現過程和運營管理過程的數字化重構主要從內部視角進行數字化企業的塑造,但競爭的壓力要求企業數字化的視角放大到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供應鏈的數字化重構,從宏觀層面看,與產業布局密切相關,關系到法律規則和技術標準的互認,以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從微觀層面看,企業要通過數字化技術應用,降低全鏈的成本,提供高效的協同機制,合作提供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供應鏈數字化重構首先在底層信息基礎設施構建方面,要采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智能便捷的數據采集、機器人物流以及人機互動和數據集成,實現供應鏈在物端的數字化;其次,構建數字化的供應鏈管理平臺實現采購供應過程、內部外部協同作業的數字化,通過數字化平臺能快速確定物料定位,明確采購內容與數量,確認外協訂單和技術要求,通過云端平臺的方式,實現多工廠、多工序、集團云、共享云等多個層次與級別的聯系與連通,從更高的層次和更寬的視角來進行供應鏈協同作業、業務處理以及監測與運行。最后,能夠基于大數據的分析,實現采購預測和計劃的數字化、供應商管理和評估的數字化,以及供應鏈風險控制和輔助決策的數字化。
5企業管理的數字化分析
通過對企業管理核心過程的數字化重構,企業管理各項管理要素實現了全面的數字化,以數據為核心的分析應用成為最迫切的需求。但以往的信息系統建設以實現業務流程處理信息化為出發點,缺乏整體數據資源規劃,缺乏統一平臺支撐數據獲取、數據管理,數據應用較為分散,數字化的成果不能很好的利用。企業管理的數字化重構需要構建統一的數據基礎設施,覆蓋數據采集、數據治理、數據管理、數據分析、共享服務等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應用業務活動。企業統一數據基礎平臺總體架構如圖2所示。通過構建統一數據基礎平臺,面向企業管理各方面的數據分析和智能應用得以實現。包括戰略全景分析和企業價值鏈分析等。通過各類數字化工具,利用管理信息系統作為驅動,就能夠對企業的內外部的價值進行大數據分析,能夠對市場需求以及營銷風險的數據進行科學的預測,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對企業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趦r值鏈數字化分析,設計端對端的完整工作流程,使企業管理更加智慧化[3]。
提升質量效益策略有兩個重要支撐,一是過程化管理,通過提高過程質量、提高過程協同效率,達到提升產品質量;二是數字化決策,通過看得見的數字,進行質量改進、質量經營決策。而這兩個方面,在傳統的質量管控模式下,很難實現。
1.1供應鏈質量協同工作效率低
現代制造企業大多是由多級供應鏈協同構成,企業在采購產品檢驗、加工裝配、過程監管、售后服務等環節的故障信息,需及時地反饋給供應商,這些信息是供應商進行質量改進的重要依據。
1.2質量管理信息平臺不健全
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檔案、質量報檢、跟蹤記錄等信息以紙質的形式呈現,傳送于各部門各單位,未進行集中、系統的管理。這給質量信息的統計分析造成很大的困頓;也給質量信息的共享、查詢和追溯造成很大不便;造成質量管理信息分散,溝通不暢,偏差性大,內部受控難以保障,外協加工的精確度難以保證。
1.3成本的壓力凸顯產品質量亟待改進
質量改進是企業持續優化產品質量,降低總成本的關鍵手段。若改進過程缺乏數據支撐,則改進方向將難以明確,效果難以驗證。如何規范地進行質量改進,降低成本壓力,確保改進閉環,在提高供應鏈整體水平的同時,降低企業外協外購件的質量損失。
2基于信息化管理優勢制造業質量管理模式轉變
目前,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制造和數字化管理是制造業企業信息化主要手段。而制造業研究最廣泛、應用最深入、效益最明顯的領域是設計數字化。企業運用CAM、CAD、CAPP等軟件平臺,實現了設備設計過程與裝配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縮短了產品研發周期。企業管理系統由研發、生產、質量三大體系組成。研究和開發適合企業發展戰略的質量信息系統,實現企業數字化質量管理,是當前中國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3構建信息化質量管理平臺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高
3.1質量信息化平臺的建設目標
3.1.1建立質量信息的集中管理平臺
通過構建質量信息平臺,收集客戶質量信息、設計產品信息、在線信息、售后服務信息、問題反饋信息等,實現產品全過程質量信息的采集、跟蹤、儲存和應用,數據能夠有效、精準、全面地為管理者和決策者提供質量效益與成本評估分析有力支撐。
3.1.2建立質量持續改進平臺
通過搭建質量管理信息化平臺,傳統的質量管理模式得到改善,一個基于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質量管理工作平臺,以設備研發生產、外購外協件采購、制造至售后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為主線,實現關鍵質量管理工作的在線處理及網絡化協同,提高質量事件處理的規范性,提高作業處理效率,在線跟蹤質量活動改進效果,促進質量的持續改進。
3.1.3建立質量經營管理決策平臺
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吸收了先進的質量管理思想及分析方法,以采集基礎數據和過程數據的根基上加有序管理,實現多臺計算機聯網技術輔助、應用統計分析工具和動態跟蹤的報表定制功能,為企業管理、目標決策提供詳實、精確的分析報告,為質量經營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
3.2實施質量管理信息化可有效提升經濟效益
新技術、數字化趨勢催生管理變革
當前,我們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一個技術井噴的時代,一個日新月異、充滿變革的時代,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沒有任何時候比當前更能體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諸多新興技術中,智能化無疑代表了當前技術發展的趨勢,是現代通信與信息技術、工業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的集大成者。
智能化已經滲透到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能源、交通、醫療、公共安全、建筑、基礎設施等行業迎來了深刻的變革,社會的發展催生了智能化技術的快速應用,智能化技術的進步又推動了社會形態的演變。
企業管理從泰勒的科學管理開始進入現代管理時代,歷經諸多演化和變革。企業形態從獨立的個體組織,到上下游價值鏈整合,到平臺化演進和生態關系的構筑,其組織形態和內部管理架構一直在演變。任何管理思想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和產生的時代背景,在工業化高度發達,社會分工益發精細,企業發展和社會、環境之間的聯系益發緊密的今天,要求企業管理者深刻認識價值創造的本質,以及探索應該用什么樣的思維方式、管理系統和工具方法來應對這樣的挑戰。工業時代以生產線、價值鏈為代表的線性思維在推動企業規模發展的同時,導致了大量內外部的問題包括環境問題、社會問題和企業管理問題。近年來,平臺化、生態化等新型社會理念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新觀念,企業管理者必須運用復雜系統管理思維應對快速變化、多維交織的時代挑戰。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深度應用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信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已經為企業鋪就了數字化的康莊大道。在互聯網上,阿爾法狗已經證明了人工智能在某些專業領域能夠超越人類最優秀的選手,這昭示著在企業領域,智能化亦將創新變革傳統企業的方方面面,包括企業管理變革。
IT/OT/MT技術融合推動智慧企業誕生
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代表了工業革命的四個階段,我們看到在信息網絡和信息技術推動下,信息技術應用已經從單點應用向多技術集成和跨領域融合邁進,信息處理大步向知識挖掘和創造演進。
在兩化融合應用方面,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促進了各類工業系統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的發展。智能機器人、數控機床、智能工廠、智能電網、智能電站等新概念和技術的應用已經預示了大的方向和前景,其意義在于實現工業系統層級的智能化。
現代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的融合不僅促進了工業系統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管理技術的發展。而現代管理技術也越來越依賴現代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的進步。
信息技術(IT)、工業技術(OT)、管理技術(MT)三者融合,使企業在社會組織系統層面,通過將工業系統、企業組織、流程體系、人等要素的有機組合而發生深刻變革,流程體系、制度建設、集團管控等管理概念在新技術、數字化的趨勢面前即將發生深刻的變化,層級制、管控型的組織范式將讓位于扁平化、自主決策的的新型組織范式,超大規模的企業組織管理挑戰將因內部生態化、動態組織而大大簡化流程,信息技術的高度應用將大大提升自主決策的效率,從而實現一種更高效、智慧的企業組織形態和管理模式,本文稱之為智慧企業。
在日趨激烈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面對信息技術革命的又一次沖擊,企業的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對企業內外部信息的處理能力和對數據價值的發掘能力之上,企業必須突變求生,才能迅速有效地處理大量信息,沉淀“知識資本”,打造“智慧企業”。
智慧是“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的能力”(引自《新華字典》)。此處所指的智慧是一個相對概念,是在信息化發展到了一個較高階段的歷史背景下提出來的,其含義是通過傳感、網絡、數據處理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深入應用,使社會生產、生活以更便捷、更高效、更健康、更環保、更安全、更可持續的方式向前發展。
我們通過業界同仁的若干描述可以一窺智慧企業的概念:
所謂智慧企業,是指以企業內外部數據為基礎,充分利用ERP、CRM、BI等信息化系統建立集企業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工作流于一體的網絡平臺,能將海量的云數據變為信息,將信息加工成知識,再從知識中提煉出智慧,最終轉化為“道”的企業。(清華大學博士:吳鏑)
智慧企業是利用智能科學的理論、技術、方法和信息、通信及自動化技術工具,通過智能感知、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挖掘、專家系統等手段,實現企業核心I務智能化(工業企業實現產品智能化、研發設計智能化、生產過程與機械裝備智能控制)、經營管理、決策和服務智能化、企業各種資源獲得智能調配和優化利用,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業務工作流的高度集成與融合,實現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的企業。智慧企業是數字化企業、信息化企業發展的結果,是高度現代化企業,信息化與產業化深度融合的企業,是具有創新力、生命力和競爭力的企業,是有智慧的領導和職工可持續發展和基業常青的企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六所研究員:龔炳錚)
智慧企業體系框架設計的核心和建設目標是打造智慧的企業管理能力,根據企業屬性不同,發展環境和條件不同,各有其適應的對象和階段,智慧企業管理模型可分為以下兩類。
模型一
特點:層級管控與自動管理相結合。
適應對象:集團管控型智慧企業建設的初級階段,國有或有特殊要求的企業。
模型二
特點:企業自動管理。部門圍繞各種人工智能腦發揮科技研發、服務保障、戰略規劃等作用。
適應對象:單一生產型企業、小型企業、集團管控型企業的高級階段等。
關鍵路徑
在企業從當前企業向智慧企業轉型過程中,重點是要建立基于數字化的采集能力和構筑分層的以智慧為導向的業務能力。
在轉型過程中其核心關鍵路徑是建立數字化模型和支撐數字化模型的采集、傳輸、存儲、應用和服務的智慧技術架構。其關鍵路徑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業務量化
通過科學設定標準、量化工作任務,實現精益化企業管理;運用智能設備和物聯網技術,實時采集、傳輸、處理各類信息數據,實現對企業各種要素的動態感知。
統一平臺
運用無邊界網絡技術、云計算技術、移動互聯技術,創建員工協同工作、數據實時交換、信息實時處理的信息化基礎平臺。
集成集中
通過整體規劃、系統整合、數據集中、集成運行等策略,消除業務系統分類建設、條塊分割、數據孤島的現象,構筑企業級統一服務平臺。
智慧協同
在相關數據、平臺、應用的支撐下,實現人、系統、設備之間的高效協作;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實現自動風險識別和智能決策管理。
關鍵技術
“云大物移智”(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構建企業神經系統和大腦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技術是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進展。云計算作為一種概念,既代表了計算機科學層面對計算資源進行虛擬化和自動化資源調度的專業技術,同時又代表了以云計算技術構建的各類云服務平臺,包括公有云、私有云等,本文特別強調,云計算在企業層面表征了企業在未來數字世界里的數字化服務的抽象,是企業在數字世界的數字實體。
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或稱巨量數據、海量數據;是由數量巨大、結構復雜、類型眾多數據構成的數據集合。大數據技術是數據科學的前沿技術,是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
大數據反映了人類測量、記錄和分析世界的渴望,忠實地反映了世界中各類對象的狀態、行為記錄,故也承載了這些狀態和行為后面的各種相關性和規律,通過合適的大數據分析和應用,可以獲得極大的現實價值。
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有助于企業獲得某種智慧的能力,借助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促進企業實現快速的業務決策、持續的業務優化和良好的風險應對。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技術。是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一種網絡技術,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物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均具有豐富的應用,是企業對象數字化的重要手段,在智慧企業的建設過程中,將極大豐富數字化信息采集能力。
移動互聯技術
移動互聯技術是在傳統互聯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無線通訊網絡和智能移動終端實現更廣泛范圍內的信息溝通、工作協同和業務應用的一系列技術。尤其是在智能手機/平板等終端爆發式增長后,大量的移動應用被開發出來,極大延伸了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
通過移動終端,原本必須在PC端處理的各種信息,可以隨時隨地在移動互聯網的支持下實現信息計算,進一步加大了人們溝通、協作的效率。同樣也為企業在業務運轉,員工溝通和協作,外部信息共享等多個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人工智能技術
人工智能是對計算機系統如何能夠履行那些只有依靠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任務的理論研究,例如,視覺感知、語音識別、在不確定條件下做出決策、學習、還有語言翻譯等。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人工智能在計算機領域內,得到了愈加廣泛的重視。并在機器人、經濟政治決策、控制系統、仿真系統中得到應用。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已經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形成了積極的影響,就如機器人和汽車解放了人類的四肢一樣,人工智能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人的大腦。
在企業的各類涉及人的規劃、決策、預測、評估等業務過程中,通^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將有助于實現更加快捷、高效和準確的業務邏輯。
智慧企業實踐的核心是實現企業管理自動化
智慧企業不是傳統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它是在企業實現業務量化的基礎上,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工業技術和管理技術高度融合,從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具備自動管理能力的企業組織形態和管理模式。
智慧企業實踐的核心是形成企業智慧管理能力,在數字化技術支撐下,實現企業管理自動化。在企業數字化基礎上,基于扁平化、平臺化組織架構,在自動化流程機制下,重點解決企業在規劃、預測、評估、決策等環節的管理自動化問題,通過打造分層級的“單元腦”、“專業腦”和“決策腦”實現自動預判、自主決策、自我演進。
自動預判:企業風險識別自動化。指企業通過業務量化,采集并生成大數據,應用最前沿的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實現企業各類風險全過程識別、判定,并自動預警。
自主決策:企業決策管理智能化。指企業針對自動預判的不同層級的問題及風險,運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由企業各類“專業腦”自動生成應對問題及風險的方案,提交企業“決策腦”進行決策。
自我演進:企業變革升級智慧化。指企業隨著各類原始數據和決策數據的不斷累積,通過記憶認知、計算認知、交互認知三位一體的認知網絡,實現自我評估、自我糾偏、自我提升、自我引領。企業逐漸呈現出數據驅動的管理形態和人工智能的特點。
結語
一、企業成本的經濟內涵
成本概念是成本管理的基礎,企業應當合理地劃分費用和成本的界限。國內外關于成本的研究指出,傳統的成本概念具有片面性,只局限于產品的生產過程,而現代企業的經營活動是以產品設計、生產、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為中心的一個完整性系統,因此,傳統的成本理念已不能囊括其真正的經濟含義。成本管理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的成本。因而成本的含義是由它所服務的管理目標決定的。
二、降低企業成本的經濟意義
1.降低企業成本是增加利潤的有效途徑之一。成本控制措施得當,企業利潤就有可能成倍增加。利潤上去了,企業就能大刀闊斧地利用資金進行再生產、再投資,使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并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發展狀況。在員工福利方面,利潤的增加也會使員工的福利待遇提高,從而有效地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
2.降低企業成本可以節約資源并增加收入。目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著對現有資源沒能充分利用、資源浪費較嚴重的現象。企業可以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成本控制目標管理,準確測算生產加工定額,使物料消耗控制在定額以內,從而降低企業成本,同時把剩余材料資源經過加工銷售,增加企業收入。這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還遏制了資源的浪費。
3.降低企業成本能夠提高市場競爭力。成本在整個企業的經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一個成本水平較高的企業,將會因為成本的原因而喪失市場競爭力,出現虧損,甚至倒閉。因此,降低成本能夠提高企業競爭力,也被多數企業用作為擊敗競爭對手的重要手段。
三、企業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成本管理意識薄弱。我國各企業均存在成本管理意識薄弱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這一環節。企業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沒有足夠的重視,多數的管理者依賴財務人員去管理成本,只看重財務報表中的數字,以此來控制整個企業的成本。雖然某些企業確實達到了一定的目標,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但是這種事后控制的做法缺乏全局觀念。歸根結底,成本核算還是不能代替成本管理。
2.成本數據嚴重失真。兩種因素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即人為和非人為因素。一是部分企業管理者因個人私利或小團體利益等不良動機,任意調整成本資料,惡意篡改數字,造成企業虛盈實虧;二是收集原始成本數據的時間不夠及時。目前我國多數企業還沒有達到全部管理信息系統化的地步,最初的成本數據是由下至上一級級匯報,而不是生產人員在獲得數據的第一時間直接輸入系統。在這過程中就容易造成數據流失,致使財務人員難以依靠真實的數據來編制報表。
3.成本獎懲激勵制度不健全。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存在一種偏差,認為成本、效益都應該由企業領導和財務人員負責,而把各部門、車間的職工只看做是生產者。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成本的高低,對企業的發展有隱性且深遠的影響。
四、降低企業成本的有效途徑
從某種意義上講,成本決定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業逐步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企業管理者要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強企業的競爭力,迎接各方的挑戰。
1.在目標成本管理的基礎上,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將各項目標成本指標融入各項業務預算和財務預算之中,使企業的成本消耗做到“量入為出、先算后花”,強化了成本的事前控制;同時,輔之以嚴格的考核政策,必將使企業的成本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功效掛鉤,實行全面考核。以產品目標成本及其指標分解體系為標準,對內部各單位的實際成本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加以嚴格的獎罰制度,實行“成本一票否決制”是目標成本管理的關鍵一環。通過考核,把每個員工的工資收入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3.減少目標不明確和不必要的項目和任務。方向正確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樣。制定目標成本時首先要考慮企業的贏利目標,同時又要考慮有競爭力的銷售價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產全過程,費用發生在每一個環節、每一件事情、每一項活動上,因此,要把目標成本層層分解到各個部門甚至個人。
4.精細化管理。沒有數字進行標準量化,就無從談及節儉和控制。伴隨著成本控制計劃出臺的是一份數字清單,包括可控費用(人事、水電、包裝、耗材等)和不可控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原料采購、利息、銷售費用等)。在例會上,相關部門需要對超支的部分做出分析。從原材料、電、水、印刷用品、勞保用品、電話、辦公用品、設備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制成本的方法。
關鍵詞:安全生產;品牌服務;市場營銷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2-0-01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已經逐漸同世界接軌,導致了國內不少煤炭企業所面臨的競爭比以往更甚。而煤炭企業的企業管理也日益顯示出其重要作用,更是關乎我國煤礦企業在世界經濟浪潮中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作為煤炭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管理是一項科學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至今為止仍未能完全發揮其獨特的優勢。因此,要提高煤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就要大力發展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創新企業管理方式。本文主要從煤炭企業管理的現狀、煤炭企業管理的不足以及如何加強煤炭企業管理這三方面來對我國煤炭企業管理改革進行深入的分析。
一、我國煤炭企業管理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煤炭行業也躋身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支柱行業之一,而煤炭企業同樣也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煤炭企業追求市場占有額的競爭日益激烈,在這種環境下,許多的煤炭企業意識到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表現在:1.有許多的煤炭企業已經跳出了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在借鑒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同時,構建了合乎自身發展的企業管理模式;2.許多煤炭企業的企業管理工作都實行了科學的市場營銷策略、相對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使得傳統的靜態企業管理與動態市場機制相結合,加強了企業管理適應市場的能力;3.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煤炭行業進軍國際市場,許多煤炭企業引入并借鑒吸收國外同行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并逐漸開始更加深入的研究國際市場。
二、當前我國煤炭企業管理的不足之處
近些年來,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由于煤炭企業自身的不懈努力,使得煤炭企業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畢竟我國煤炭企業探索現代企業管理方式的時間比較短,行業管理弊端也仍然存在,使得我國煤炭企業在企業管理方面仍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1.在進行企業管理過程中對財務管理認識不到位。目前,我國的煤炭企業中,大都以技術性管理人員居多。企業管理相關專業人員較少。伴隨著煤礦企業的發展,導致了相當一部分企業高層領導以及部分職工的認識誤區,他們更加贊同“技術創造企業效益、企業管理目的就是增加產量,提高效益,企業管理與財務管理無關”的說法,一些煤炭企業在進行企業管理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落后財務管理方式,從而導致了煤炭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財務管理較為松懈,嚴重影響未來煤炭企業的發展規劃;2.煤炭企業管理手段較為落后,企業管理質量不高?,F階段我國大多數煤炭企業由于企業管理手段仍然處于計劃經濟時期,所以不符合我國煤炭市場化的發展。導致了煤炭企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各級下屬機構的管理制度形同虛設,違章違紀現象極為嚴重。安全生產意識仍然需要加強;3.企業管理部門的管理理念較為落后,不能適應市場變化。部分煤炭企業僅僅將提高產量作為考核企業的唯一指標。企業管理中市場競爭元素較少,忽略了煤炭周邊產品的開發以及市場營銷等戰略部署。企業管理中的創新意識不夠,沒有學習或創新的動力,對于煤炭價格下降、淡季銷路走低的問題不能夠提出可行性的企業管理方案。面臨煤炭市場的激烈競爭束手無策,最終可能走向被市場淘汰的方向。
三、煤炭企業管理改革方案
根據以上對我國現階段國有煤炭企業管理出現的問題的研究,結合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本文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企業管理改革方案:1.煤炭企業管理要加強財務管理力度,強化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任何一個企業的最終目標都是要在生存的同時,使其達到利潤最大化,以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煤炭這個最終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企業的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是制定發展目標的前提。要想實現利潤最大化,必須強化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所以煤炭企業要推行資金集中營運管理以及資金審批制度,杜絕煤炭企業中存在的各種資金調配不合理現象。充分的發揮煤炭企業的結算中心的職能,運用先進的會計電算化平臺進行科學的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還要加強煤炭企業的材料物資的管理,制定審批領用制度控制擠壓浪費的現象。并且還要進行對標降本工作,從各個方面做好財務管理工作,促進企業管理規范與改革的發展。2.優化煤炭企業管理手段,提高企業管理質量。煤炭企業管理手段的優化需要從企業管理理念、人力資源優化、生產技術優化等多方面進行。對于企業管理理念優化來說,煤炭企業要將企業管理的重點轉移到適應市場變化,由重視產量向重視安全生產、品牌服務、市場營銷的方向發展。由單一的煤炭產品生產向向電力、機械、化工等與煤炭相關的各個領域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由市場單純競爭向競爭合作相輔相成的方向發展。對于煤炭企業人力資源優化,就要從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與企業發展戰略的適應性、弘揚企業文化,推廣企業的核心價值、完善企業激勵競爭機制、建立績效考核制度、創新人才招募形式、完善人才招募制度這幾個方面入手。對于生產技術優化就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計算機資源進行采煤技術開發、煤炭礦山數字化??偠灾覈禾科髽I的企業管理手段優化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等優勢,實現企業管理的集成化、現代化,保障企業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馬忠德.煤炭企業調結構轉方式促轉型發展的路徑選擇[J].中國能源,2010,32(08).
[2]周婷,劉家俊.關于企業管理與管理創新的哲學思[J].科技創業月刊,2007,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