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14: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庭教育調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教育的前提;調查問卷;分析;家庭教育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薄耙尕瀼攸h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p>
新時期德育應該包含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即:學會做人,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學會勞動,具有動手操作和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以及認識社會問題的能力;學會創造;學會生活;學會適應社會;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具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合作意識。而針對天真爛漫的孩子,德育啟蒙不能是枯燥無味的說教,也不能是簡單的走形式,更不能嚴厲地制止孩子不能這樣或不能那樣。那么如何通過家庭開展幼兒教育?
一、調查的目的
為了全面掌握我園幼兒家庭教育的基本情況,筆者通過《幼兒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對回收的問卷認真的統計、分析、總結,希望通過分析,了解家庭教育的現狀、尋找家庭教育問題產生的根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以此為依據,讓教師更科學、更有效、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
二、調查的情況
調查時間:2011年3月調查對象:幼兒園的家長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調查樣卷:125份(有效問卷121份)調查內容:《幼兒園幼兒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被調查者文化程度:從初中到本科不等問卷的編制與處理:問卷共有25題.其中選擇題有23題,主觀題有2題。問卷處理是以年級為單位進行統計,統計每題相同答案的份數、以及占所有問卷的百分比.最后繪制成《幼兒園幼兒家庭教育現狀的統計情況》。
三、結果與分析
(一)數據分析
1.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方面存在共識。例如,“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哪個對孩子更重要”的選項中,認為“一樣重要的”占96%:“家庭教育中哪種教育角色起的作用最大”的選項中.選擇“父母”的占94.4%:“您認為家長與孩子應是什么關系?”選擇“朋友的關系”的占84.6%。
2.家長的教育觀念有所偏差、教育方法也有分歧。例如。“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最讓你煩惱的是什么”的選項中,選擇“任性、不講道理”占32.17%,選擇“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占40.24%。
選擇“沒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占21.22%,選擇“沒有責任心”和“動手能力差”的占4.25%,選擇“自卑不擅長交往”和“家長缺乏耐心”的占2.12%;又如?!澳阒饕扇∧男┐胧┡囵B孩子”的選項中,選擇“給孩子講故事、講道理”的占45%.選擇“和孩子一起參加親子教育活動”的占18.33%.選擇“給孩子看有關音像、書”的占21.66%.選擇“讓孩子參加特長班”的占7.35%.選擇“其他”的7.66%。
(二)問題分析
1.家長對家庭教育只是思想重視,而行動忽視。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受到成長因素、工作等各種主觀、客觀原因的限制,沒有真真正正開展有效的家庭教育。也沒有完全肩負起教育幼兒的責任。
2.家庭教育對幼兒的期望過高。家長對幼兒期望過高,是調查數據反映出來的另一個重要問題。
四、如何展開家庭幼兒教育
1、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
良好的個性品質可以推動幼兒積極地與周圍環境中的人與物交往,有利于幼兒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師應密切觀察孩子們的日?;顒?,對于幼兒的誠實行為及時給予表揚,發現孩子的勇敢舉動,及時給予鼓勵。當孩子對于某種活動失去信心時,教師應循循善誘地耐心指導,使他們提高自信心,獨立完成活動任務。當孩子心情郁悶時,要幫助他們尋找原因,克服心理障礙,重現往日活潑開朗的陽光笑臉;當孩子自私任性時,教師要耐心幫助他們分析現狀,告訴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教育他們要與同伴一起活動,一起分享游戲的快樂,使他們懂得凡事不能只顧自己,要多想一想別人。
孩子們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還應貫穿在日常教學和各項游戲活動之中。在與幼兒交往的過程中,教師應做有心人,發現孩子們有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例如圖書角內有人喊:“誰把新書撕爛了?”“是子涵嗎?是陽陽嗎?到底是誰?”孩子們在互相猜測的過程中,產生了糾紛與爭執。教師問明情況之后,自言自語道:“多可愛的書呀!誰把你弄傷的?也許是小朋友不小心碰傷你的,你能原諒他嗎?”然后,教師告訴孩子們,書是人類的好朋友,它能教給人類好多知識和本領。書里還講了誠實的孩子大家都喜歡,只要做錯了事情勇敢地承認,大家就會原諒他,還會與他交朋友。這樣吧!是誰把書弄壞的,就來和老師一起把它修好吧!這時,子涵小心翼翼地來到老師面前:“對不起,是我不小心撕壞書的,我不敢說,怕小朋友不和我玩了?!蔽腋吲d地說:“沒關系!你勇敢地承認了錯誤就是好孩子,老師和小朋友都會原諒你的。以后看書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愛惜圖書呀。來!我們一起把書粘好吧。”通過這件事情,不僅使子涵一人受到了教育,全班小朋友也深受教育。我想:從此以后,不會再有人不敢去承認錯誤了,他們一定會做一個誠實、勇敢的好孩子。
2、指導家長正確開展家庭教育。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普遍家長都認為家庭教育是課堂教育的補充,作用在于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這種思想是錯誤的。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形式與內容
(二)調查的結果
1.家庭教育弱化。調查分析發現,我鎮有相當部分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模糊,他們片面地認為:孩子上學了,其思想、學業等方面的責任已轉移到學校老師,老師是孩子的成長責任人,從而忽略了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學了,子女的大部分時間仍然是在家中度過,況且,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結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3.家長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據調查了解,一些家長無視自己對子女的榜樣作用,在家中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 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導致家庭氣氛、家庭環境、家庭習慣差,對子女的成長十分不利。
4.教育內容與方式、方法有待改進。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家庭中,家長只注重給予子女物質上的滿足,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認識水平的教育,忽視對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采用反詰、譏諷、用別家孩子優點與自家孩子缺點進行比較,甚至實施粗暴教育辦法來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對子女教育投入比較重視。調查發現,不少農村學生家長為了子女教育舍得投資,對子女學習需求盡量給予滿足,他們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為了孩子日后能夠出人頭地。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正在轉型,農村學生家庭經濟、結構等狀況有了較大變化,一些農村家庭教育觀念仍較落后、教育方式方法不當、經濟環境較差,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還對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教育觀念比較落后。一些家長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認識不到位,家庭教育觀念未轉變,他們受新讀書無用論和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所影響,對大、中專畢業生雙向選擇就業政策不了解,特別是對部分普通高中、職校學生,畢業后外出打工與初中畢業外出打工,所得回報與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導致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關心。
(二)苦于教子無方。雖然一些學生家長也覺得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較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學習方面,更感到無計可施,教子無方已使他們為之煩惱。
(三)家庭教育環境相對較差。一些學生家長由于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對子女的影響,他們在教育方式上帶有很強的隨意性,并且個人言行不一致,失信于子女,難以在家庭教育中樹立威信。尤其是,當前獨生子女較普遍,大多數處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和庇護,物質的滿足和行為的自由放縱,使家庭教育形同虛設。
三、強化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
(一)加大對家庭教育意義的宣傳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長的港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為此,各級政府及教育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教育的宣傳,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使廣大群眾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會營造重教善育的社會氛圍。
(二)創設和諧的家庭環境。良好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家庭生存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學生家長,除了加倍地對孩子生活上、學習上的關愛外,還必須加強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構建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并重視個人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創設一個有利于子女生存發展的家庭空間,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僅是學校、教師的責任,更是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只有學校與家庭、教師與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本著這樣的初衷,我們對全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旨在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增強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教育的意識,形成育人整體合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
2、調查對象:全校學生家長(家長到會率98%)
3、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采取以班級為單位集中問卷,共發出問卷1000份,收到有效卷987份,無廢卷。
三、結果與分析
(一)家庭狀況:
1、家長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為本科學歷的占16.7%,大專學歷占34.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8.7%。
(二)家庭教育現狀:
1、家庭教育投入情況:
(2)時間投入:每月經常陪子女去新華書店的(不少于2次)的占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時以上的時間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占37.5%說明家長對孩子教育比較重視,但經濟的投入明顯高于與孩子共處的時間投入。家長對孩子的關心還是不夠,實質性付出太少。
2、家庭教育方法:
(2)教育子女的途徑:以生活經驗、隨時隨地教育為主的站96.8%,3.2%的家長從書、報、電視中獲取教育方法。
(5)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掃地、擦桌子、整理東西)占58%。
(6)93.6%的家長不給孩子零花錢。
說明家長對孩子進行素質培養的觀念、方法日漸成熟,普遍認識到正確的教育觀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勵為主,方法越來越多。但仍表現出對孩子智力學習重視的傾向。
3、 特長培養情況:
63.2%的家長讓孩子參加青少年活動活動中心的樂器、書法、英語、繪畫輔導班。
說明家長對培養孩子的興趣專長較為重視,興趣的選擇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家長對孩子特長培養的投入較多。
4、 家校聯系情況:
100%的家長希望每學期與老師溝通1次以上,聯系方式一發短信、打電話、利用網絡、寫便條、上門家訪為主。
說明家長對子女學習的關心程度較高,對家校合力的重要性認識到位;同時也反映出家長把教育寄希望于老師、學校的心理。
四、措施與對策
1、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家長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建議通過家長學校等途徑,不斷接受新知識,接納新的教育觀念,提高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2、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建議家長多學一些管理孩子的方法,對孩子要尊重,但不是聽之任之;要管教,但不是獨斷專橫。對孩子管理要把握好一個度。細心觀摩孩子,發現有異常要及時想辦法給以處理。
三十年前的那幾年對我們來說是具有特殊意義的。1979年,黨的成功舉行,之后,我國開始進入改革開放的偉大變革時期;1979年,我國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第一批610萬孩子領取了獨生子女證;1981年,全國第一所家長學校在上海市虹口區長治中學誕生,從此揭開了我國對數以億計的未成年人家庭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序幕。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人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發展起來的一代新人,在他們身上印刻著改革開放留下的烙印?,F在,“80后父母”已成為幼兒園家長的主體。三十年來我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實踐為我們積累了富有成效的指導經驗,家庭教育的研究獲得的成果為廣大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端正教養態度、改善教育行為提供了依據。但是,學校和社會對“80后父母”的負面議論較多。三十年來,對獨生子女的研究持續不斷,但研究的關注點從上世紀80年代側重獨生子女的個性心理和教育問題,轉移到90年代的獨生子女的社會化問題,2000年以后轉入獨生子女的婚姻家庭和社會適應問題。[1]近年來,已經為人父母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對自己子女的養育方式問題首先在社會學界被提出,并進行了研究[2][3][4][5][6]。
但是,學校和社會對“獨生父母”的負面議論也較多。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從出生年代看,“80后父母”的家庭教育的水平真的不如“80前父母”嗎?從生育數量看,“獨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真的不如“非獨生父母”嗎?同時涉及到的問題是:幼兒父母的出生年代與獨生狀態之間存在交互作用嗎?進一步需要解決的是:產生這些問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二、研究設計
(一)基本概念
1.幼兒獨生父母。本研究報告中的幼兒獨生父母,是指本人為獨生子女的幼兒的父母。研究中將幼兒父母分為父母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幼兒父母、父母中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幼兒父母和父母雙方都不是獨生子女的幼兒父母三類。
2.幼兒80后父母。本報告中的幼兒80后父母,是指本人為1980年后出生的、幼兒園在園的幼兒父母。研究中將幼兒父母分為80后出生的幼兒父母和80前出生的幼兒父母兩類。
(二)調查的對象
從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11個省級行政區的46所幼兒園選取在園幼兒父母為調查對象。
(三)調查的內容
以對象的基本情況和家庭教育狀況為調查的主要內容,具體包括反映幼兒本人、幼兒家長和幼兒家庭特點的基本情況30項;家庭教育50項,其中包括“教育責任與投入”、“家長的教育觀念”、“家庭成員間的配合”、“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家園的互動和合作”等5個部分各10個項目。
(四)數據的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調查數據。在通過幅度校驗和邏輯校驗后對數據進行了整理,然后采用“有交互作用的雙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幼兒父母出生年代和獨生狀態對家庭教育水平的影響進行雙變量方差分析。[7]
三、研究結果
(一)總體趨勢:80后父母的家庭教育總體水平低于80前父母,其中80后非獨生父母問題最大
1.描述性的比較
分別計算不同類別幼兒父母家庭教育水平的平均數并進行直接比較后發現:(1)與“80前”父母相比較,“80后”父母的總體水平較低;無論是父母雙方都不是獨生子女的“雙非獨”幼兒父母,還是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單獨”父母,或是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雙獨”父母,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平都較低。(2)與“雙非獨”父母相比較,總體看獨生父母特別是“單獨”父母的平均水平較低;但是,如果考慮出生時代的話,80前父母中“雙非獨”父母的水平高于“單獨”父母和“雙獨”父母;而80后父母中“雙非獨”父母最差“,單獨”父母其次,“雙獨”相對較好。
2.差別的方差分析
采用“有交互作用的雙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幼兒父母出生年代和獨生狀態對家庭教育水平的影響進行“雙變量方差分析”。[8]將分析結果編制成表3和圖1。由表3和圖1可發現:(1)“80后”與“80前”幼兒父母的家庭教育平均水平的差別具有顯著性意義(p=0.000);(2)“雙非獨”、“單獨”和“雙獨”三類獨生狀況不同的幼兒父母之間,家庭教育平均水平之間的差別并不具有顯著性意義(p=0.257);(3)幼兒父母的出生年代與獨生狀況對家庭教育水平具有交互作用,這種交互作用具有顯著性意義(p=0.047)。綜上所述,(1)幼兒父母出生年代的組間差別顯著,80后父母不如80前父母;(2)幼兒父母是否獨生子女的組間差別不顯著;(3)幼兒父母的出生年代與是否獨生子女之間的交互作用具有顯著性意義。結果顯示,六類幼兒父母中,80前非獨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最高,80后非獨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最低;出生年代由80前過渡到80后,非獨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的下降幅度明顯。
(二)不足的方面:80后非獨生父母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家庭成員間配合和家園互動合作等方面不如其他幼兒父母對80后非獨生父母與其他幼兒父母的教育責任、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家庭成員間的配合和家園互動合作等五方面家庭教育水平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并將分析結果中具有顯著性意義的結果編制成表4。表4數據表明:與其他幼兒父母相比,80后非獨生父母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家庭成員間的配合和家園互動合作等四方面的平均水平較低。
(三)具體的表現:在全部50個家庭教育具體項目中,80后非獨生父母有8個項目明顯不如其他幼兒父母以是否80后非獨生父母為自變量,以家庭教育五個方面涉及的50個具體項目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將分析結果中具顯著性意義的部分編制成表5。由表5數據可以發現:(1)全部50個項目中,兩類幼兒父母之間的差別具顯著性意義的有25項;(2)其中22個項目表現出非獨生父母的不足;(3)22個80后非獨生父母的弱勢項目中,差別比較明顯的項目(以平均數差別達0.2為標準)有8個,它們分別是“:家庭應擔負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而不應推給幼兒園”“、為孩子選購衣物要講究實用舒適而不追求價格貴”“、家長教育孩子應更看重以身作則而不是簡單說教”“、在早期教育中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培養智能更重要”“、當祖輩與父輩兩代家長發生教育分歧時,應以父母意見為主”“、家庭中應以父母對孩子的親子教育為主,祖輩對孩子的隔代教育為輔”、“對孩子不過度保護,帶孩子外出不必老是牽著孩子的手不讓自由”及“對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和活動,更關心孩子是不是開心而不是教了什么”。
(四)產生的原因:學歷層次、職業層次、收支狀況和業余活動等處于劣勢,可能是造成80后非獨生父母家庭教育水平較低的主要原因以幼兒父母是否80后非獨生父母為自變量,以反映幼兒、父母和家庭特點的前置變量為因變量進行卡方檢驗。將分析后具有顯著性意義的結果編制成表6。
表6數據表明:與其他幼兒父母相比,80后非獨生父母的特點有:
(1)幼兒性別:孩子是男孩的比率更高,面臨的教育問題可能更多。
(2)獨生子女:孩子是獨生子女的比率較低。
(3)學歷層次:初中及以下學歷的比率較高而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率較低,較低的學歷層次會影響對家庭育兒知識和方法的接受。
(4)職業層次:從事農業勞動的比率較高,而工人、職員與一般干部、專業技術人員和機關企事業單位領導的比率者較低,較低的職業層次會影響社會交往和接觸現念的機會和范圍。
(5)戶籍情況:本地非農業人口較少,而本地農業人口、外來農業人口和外來非農業人口都較多。
(6)業余時間的主要活動:平時忙家務的多,而忙事業進修和忙孩子的較少;忙孩子的父母中忙輔導孩子功課的較多,而忙著與孩子玩耍的較少。
(7)家庭結構類型:單親家庭和隔代家庭較多,而主干家庭較少。
(8)家庭收支狀況:家庭收支比較富余的少,而沒有剩余的較多,經濟狀況通過對父母活動的影響間接影響著父母對子女的教育。
四、我們的認識
(一)在幼兒家庭教育研究和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領域,要注意防止一個傾向掩蓋另一個傾向。在重視對幼兒獨生父母的家庭教育進行研究的同時,應該關注新的形勢下80后非獨生父母的家庭教育的目前狀況、存在問題和產生原因的研究;在加強對幼兒獨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導的同時,應該針對80后非獨生父母的問題和特點進行家庭教育分類指導。
關鍵詞:外來民工家庭調查參與解決對策
一、學區調查。了解民工子弟就學情況
位于東海之濱的石浦是國家級群眾性中心漁港,這里的居民大多從事漁業和水產加工業。隨著海洋捕撈、加工業、旅游業、餐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來自安徽、四川、江西等省的大量民工涌入石浦。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2月,石浦鎮外來人口達3.6萬,占當地人口的42.6%,給石浦的建設帶來巨大動力,對促進石浦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尤其是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據了解,隨父母來石浦的適齡入學的民工子女,除了少數到鎮內僅有的一所民工子弟學校就讀外,絕大多數都是進了石浦的各所公立學校就讀,并且比例還相當高,占城區小學學生總數的18.96%,地處城鄉結合部的延昌小學和番頭小學高達28.6%和77%。
番頭小學近年來接受外來民工子弟就讀的學生呈快速增長的趨勢,按目前發展的勢頭,明年的比例將會繼續上升。
二、原因分析。理清家庭教育存在問題
1 民工的職業大多以體力勞動為主,收人較少。這些民工主要勞動是上船捕魚、進冷凍廠打短工、踏人力三輪車、水產城拉車、從事建筑等。他們主要租住在城郊村鎮居民原有的舊屋中,存在著“兩低一差”現象:文化程度低、對子女教育重視程度低、經濟條件差。
2 外來民工流動性大、隨意l生強。由于農民工本身特有的流動性質,農民子女在入學問題上的輕率態度也極大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一方面學校的教學質量受到極大影響;另一方面又使教育資源陷入極其被動的境地。如去年12月份,學生進出頻繁,有個班級跟家長回老家一下走掉10余人。臨近學期結束,又有20多個民工子弟要求插班,嚴重沖擊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
3 外來民工子弟存在行為習慣差、衛生習慣差、學習成績差等問題。外地生大多生活條件不好,其父母知識水平相對較低,個人素質也不高,疏于管教,很多孩子都成了“問題學生”,如打架、偷盜、亂拿亂翻、不遵守課堂紀律、作業不能完成,給學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不能適應新環境、心理素質差。在和部分民工孩子的談話中發現這些學生不太愿意與老師和同學交往,不愿袒露自己家庭的真實情況,不喜歡老師同學到其住所,在人際關系上羞怯、不合群。當問到學習情況時總低著頭,細聲地作答,缺乏自信,具有嚴重的自卑心理,從而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適應新環境,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5 家教方式簡單粗暴。外來民工在家庭教育中采取的方式、方法如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對孩子實施打罵式教育的占51.2%,當孩子一旦養成不良的習慣時,家長往往采取比較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如吊起打、罵、不給飯吃或趕出家門。上個學期一個六年級的學生被家長趕出家門,在外整整流浪了三天。
三、對癥下藥,轉化民工家庭教育方式
由于番頭小學地處中國水產城旁、石浦城鄉接合處,學校1128位學生中有756位來自外省籍民工。他們干的是最臟最累的活,住的是最小最破的房,身處弱勢地位,活在社會底層,雖在城市之內,卻在體制之外??上攵襁@樣的家長,當他們站在學校老師面前,那種忐忑,那種誠惶,你一定能想象得出。面對學生這樣的家庭現實,學校關工委分析后認為,要讓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首先應該提高家長的自信心,讓他們敢于參與,主動參與,樂于參與,于是在教師會上提出“以平等的原則和家長交流”的口號。
(一)親情鏈接,讓家長敢于參與
和諧的教育,離不開家長與孩子的親情交流。教師應該成為學生與家長感情溝通的劑。因此,校關工委想方設法,總是在創設消除家長與孩子代溝的平臺,因為愛是永恒的主題。
1 讓家長讀懂孩子。為了解決學生學習習慣方面的頑癥,校關工委協同教師把學生一天在校的學習活動拍攝下來,然后邊向家長播放邊點評,讓民工家長直觀地明白怎樣的學習規范是正確的,自己的孩子又是怎樣在學習的,在家應該怎樣要求孩子。
2 讓孩子知曉家長。每年的“三八”節,校關工委都會以“母愛”為主題開展活動。每年的十一月開展“崇孝美德”教育月活動,提出了“五個一”的活動方案,即,給父母寫一封感恩的信、幫父母做一件家務、送一張自制的賀卡、當一天的家庭小主人、幫父母捶一次背。這天學生用真情、用行動回報母親、回報長輩,在接受愛的同時,學會關愛、學會付出、學會回報,懂得孝敬、懂得體諒、懂得真情。
3 小手大手牽著走。番頭小學是浙江省綠色學校、寧波市交通安全“五進”宣傳示范單位、寧波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先進集體。學校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始終堅持“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片社區”的方略,以學生為媒體,拓展教育的維度,發揮教育的輻射功能。如校關工委和政教處在學生看了“關愛生命,安全出行”的教育片后,共同組織學生開展了“我給父母寫封信”活動,同時在法制教育和環境教育中分別開展了“我與父母同學法”、“家庭綠色承諾”等活動。由此,學校的教育,形成了家、校、生互動的格局,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
(二)平等待人,讓家長樂于參與
【關鍵詞】家庭教育投資 投資回報 短期回報
一 引言
1.調查背景
在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知識和文化素養的增長和進步,而且賦予人們更高的生產和生活能力??梢哉f,接受什么樣的教育,造就什么樣的人生。高層次的教育不僅惠及受教育者自身,而且更造福他們的家人和后代。國家教育投資因各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而呈現較大的差異,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國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也越大。相比較而言,我國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遠低于發達國家,甚至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教育經費供給不足與教育需求膨脹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僅有政府進行教育投資的行為越來越不能滿足教育需求的現實情況,家庭進行教育投資,顯示出社會必要性。針對中國而言,也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在歐洲和美國,人們雖然對于孩子自立意識的培養給予了特別的關注,但大部分的教育花費還要依靠父母的教育投資。據英國教師和家長協會稱,“擇校風”已經成為英國教育制度目前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為了能夠在擇校大戰中贏得先機,讓自己的孩子上一所有名氣的公立學校,英國家長每年在這些學校周圍購買房產的花費高達8億英鎊。在印度、韓國等一些國家,花在孩子教育上的費用可占到家庭月均生活費的50%以上。許多學生幾乎在放學后,就要立即趕往各種科目的補課班。父母在補課費上的投資每年都在激增。事實上,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的分配、收入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家庭教育投資意識逐漸增強,家庭教育投資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和家庭投資的首選方向。如何理性地對待家庭教育投資,更好地提高教育投資的回報,是學生和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投資時較難準確把握的問題。因此,研究家庭教育投資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調查對象及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對象是甘肅省蘭州市各階層的學生和家長。通過對甘肅省蘭州市221戶家庭中學生和家長的調查,希望了解蘭州市家庭教育投資的現狀,了解制約蘭州市家庭教育投資的主要因素,進而分析影響投資回報的主要因素,以利于對蘭州市家庭教育投資的誤區進行改進,試圖為提高蘭州市家庭教育投資回報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方法,爭取使蘭州市家庭教育投資真正切實高效地為該地區的教育發展起到其應有的重要作用。
3.調查方法
第一,問卷調查。一是調查問卷的設計。問卷分為兩類,一類為學生問卷,主要調查參加過高考的學生關于家庭教育投資的看法和心理活動;另一類為家長問卷,主要調查家庭經濟狀況及教育投資占家庭收入比例及家長對教育投資的想法。對比兩問卷可得出學生和家長對教育投資的不同看法和意愿。二是問卷發放和回收情況。分別向學生家庭發放學生問卷和家長問卷各227份,其中,收回有效的學生問卷221份,相應的家長問卷223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97.8%;從收回的有效問卷看,被調查者的填寫符合要求,所反映的情況較為符合客觀實際,問卷回收信息客觀有效。
第二,個案訪談。在調查期間,與部分參與問卷填寫的家長及學生進行了交流,了解了他們做出教育投資各種決定的原因及心理活動,以及對問卷問題做出選擇背后的原因和想法,以便進行后續分析。
二 蘭州市家庭教育投資現狀
在對結果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考慮到不同成績的學生對教育投資可能持有不同的看法,為分析其中的關聯,本次調查從收到的學生問卷中按學生高考成績(一本線以上,一本線到二本線之間,二本線到三本線之間,三本線以下)將學生分成四類,整理得出參與調查的四類學生人數分別為:22人、39人、28人、132人。
1.被調查學生高考成績分布(見圖1)。
圖1 被調查學生高考成績分布圖
2.年生活費
在221份有效的學生問卷中,有36名學生的年生活費在5000元以下,110名學生的年生活費在5000~10000元之間,59名學生在10000~20000元之間,其余16名學生在20000元以上。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被調查學生的生活費水平分布圖
3.教育投資占家庭總收入比例
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大都愿意為孩子進行教育投資,教育投資占家庭總收入比例逐年增長。他們可以省吃儉用,甚至可以“砸鍋賣鐵”來滿足孩子的教育投資。小到請家教、報輔導班、買教輔書、參加英語、鋼琴等能力提高班、特長班等,大到為孩子擇校、送孩子出國留學但不少家長隨大流盲目投資,缺乏理性考量,跟風、攀比心理比較嚴重。通過了解,可以大致看出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見圖3)。
圖3 被調查學生教育投資占家庭收入的比例
三 短期家庭教育投資回報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以受調查學生的高考成績作為短期教育回報的衡量標準,所謂短期指從學前班到高考結束這一階段。高考成績越高,視為家庭教育投資回報越大。不少家庭通過讓孩子參加補習班等各種方式進行教育投資,短期目標都是希望孩子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績。根據調查分析,影響短期家庭教育投資回報的因素主要有四點。
關鍵詞:職業學校;家庭教育;調查
作者簡介:陳丹輝(1951-)女,福建省福州人,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高級講師。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1-7518(2008)06-0055-05
家庭是學生重要的成長環境,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家庭教育情況以及學生從中形成的思想、情感和體驗,是職業學校進行家庭教育跟蹤指導研究的必要前提。為了填補職業學校學生家庭教育跟蹤指導研究的空白,十五教育部重點課題《家庭教育跟蹤指導實驗研究》設立了《職業學校家庭教育跟蹤指導實驗研究》的子課題,并于2004年9月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分家長問卷調查和學生問卷調查兩種。家長問卷調查的樣本學校共11所,其中中專學校4所(北京市園林學校、北京市儀器儀表工業學校、北京市汽車工業學校、西安鐵路運輸學院);職業高中學校7所,其中地處北京市城近郊的職業高中4所(宣武區第三職業高中、海淀外語電子職業高中、海淀藝術職業學校、豐臺職教中心學校),地處北京市遠郊區縣的職業高中3所(懷柔第一職業學校、延慶第一職業學校、順義第一職業學校),接受調查的學生家長總計1312人。學生問卷調查的樣本學校共13所,其中中專學校5所(除上述4所學校外還有北京市外貿中專學校),職高學校8所(除上述5所外還有地處石景山區的黃莊職業高中學校)。樣本學校每校任選不同專業四個教學班的2004級新生作為學生樣本,總計1839人。
兩種調查問卷均由課題組編制,于2004年8月中旬下發至樣本學校。調查由樣本學校課題小組組織在2004級新生入學時實施,時間多在8月底或9月初。調查問卷回收后由樣本學校組織計算機錄入,子課題組于2004年9月下旬將各樣本學校的數據匯總,并用EXCEL電子表格進行統計分析。
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1)家長和學生問卷在對學生家庭基本情況的反映上數據相當一致,形成相互印證;(2)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由于學生的戶口類型不同、家庭結構不同、家長的文化程度不同而顯示出不同的特點。因此,本報告綜合使用兩種調查的數據,在反映家庭基本情況時側重使用家長問卷的數據,在反映學生情況時側重使用學生問卷的數據;并且對樣本進行不同的分類,以便在全樣本情況報告的同時通過比較反映各類樣本的特點和各個分類間的關系。
一、職業學校學生家庭的基本情況
數據的分類比較突出顯示了城鄉居民戶口和農民戶口樣本之間的不同特點(見表1),:與居民戶口的學生相比,農民戶口的學生中男生多,年齡大的多,不是獨生女子的多,住在遠郊農村的多,與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多,家長為低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的普通勞動者的多,唯有非常態家庭的比例要比城市居民戶口的學生低。
按家長文化程度進行的分類比較還反映了學生性別、年齡、是否為獨生子女、居住地與家長職業、收入之間的相關關系:家長的文化程度越高,職業與收入水平相應越高,家庭的居住地越靠近城市中心區,學生為獨生子女的比例越高,同時學生年齡趨低,而女生比例趨高。
將這上述調查結果與北京市中學生的家庭概況相比較,可以認為,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在經濟收入、職業、文化教育等方面均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其中居住地遠離城市中心區、整體生活水平在各類家庭中最低的農民家庭占近半數的比例。(見表2)表2
二、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生活及其教育影響
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除了家長身教、言教的形式以外,還包括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家庭勞動活動以及家庭環境氣氛對孩子形成的教育,后者雖然未必是家長有意進行的教育,但它們在孩子成長中產生的實效卻不可低估。本調查在涉及家庭對職業學校學生進行的有意教育的同時多方面反映了家庭對學生這種無意教育。
(一)家庭的物質條件及教育投入
問卷從基本信息交流設備、娛樂設施和學生學習設備條件等方面對樣本學生家庭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職業學校學生家庭的生活質量和教育投入的特點。
樣本學生家庭中電視、電話等基本信息交流設施擁有率均在90%以上,家用電腦擁有率超過30%;小汽車擁有率達20%;娛樂設備方面,上世紀末流行的VCD/DVD、收錄機、組合音響等擁有率多在半數以上,但近年出現的錄像機、MP3等現代化設備擁有率還較??;在專為學生在家學習提供的物質條件方面,專用書桌達74%,而專用書報一般在40%以下。
比較各類設備的擁有率可以發現,在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中,家庭生活和娛樂設備的購置率(一般在半數以上)遠高于學習設備的購置率(一般在40%以下)。
由于收入水平和居住區域生活內容、生活方式的不同,不同類型學生家庭的物質條件有比較明顯的差異:農民戶口學生家庭的設備條件總體比城市居民戶口家庭差,家長低文化的家庭比高文化家庭差,這種差距在新時興的現代化信息、交通、娛樂設備方面更大一些。
(二)家庭生活的教育影響
職業學校學生家庭的物質條件較為有限,但是家庭給予學生的教育影響卻不能說是低水平的。職業學校學生在家里與家長一起進行的活動有生產勞動、日常生活、休閑娛樂、學習交流等等多方面內容。數據顯示樣本家庭親子之間經常一起“干活兒”的約占40%,經常一起處理生活事務的占60-80%,經常一起休閑娛樂的占10-40%。不同類型家庭的活動內容有所不同:農民家庭中生產勞動占53%,而城市居民家庭這一比例僅占34%;城市居民家庭外出游玩占39%,而農民家庭只占25%。有些休閑娛樂形式內容形式不很健康如“打麻將、打牌”在樣本家庭總體中占14%,農民家庭比例略高于居民家庭,高文化家庭在此項上的較高比例也值得注意。學習活動在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生活中比重有限。大多數(80%)學生家長在業余時間習慣看電視。只有47%的家長習慣于讀書看報,而這一習慣在居民戶口家長中達65%,在農民家長中只有28%。70%以上學生認為家庭中的親子共同活動相當頻繁。
樣本學生課余在家里67%“做家務”,61%“休閑娛樂”,42%進行“課外學習”。其中農民子弟更多地承擔家務勞動(高出居民子弟8個百分點),而較少休閑娛樂(低于居民子弟37個百分點);進行課外學習的僅30%,低于全體平均數11個百分點,低于居民家庭學生20個百分點。當家里有事時26%學生“經?!北患仪筇幚硪庖?,68%“偶爾”被征求意見,只有不到10%的學生從不被征求意見――其中多為家長初中以下文化的家庭(占10%以上)。
對于成長中的學生來說,這些家庭活動未必是家長有意安排的教育活動,但是他們卻在其中通過與家庭成員的交流,通過親身體驗,通過對成人的觀察、學習和模仿養成了勞動習慣,學習了待人接物,形成了自我意識,角色自信和情感體驗,完成重要的學習和發展。大多數家長認為,在自家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相處愉快,互相關心”(84%)或者雖然“關心不夠”,但相處仍不失“平和”(14%)。孩子在家里對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比較關心”,“能為家人服務”(76%);“回家主動干家務活”(56.5%)。在這些方面,農村家長對學生的評價要比城市居民家長的評價更高,“為家人服務”方面高出6個百分點,而“主動承擔家務勞動”方面高出12個百分點。
樣本學生自己也這樣表達自己的家庭生活體驗:85%的學生感到“家庭成員間相處愉快,互相關心”;60%余樣本學生在家庭中自認為是“被寵愛呵護的對象”(在這一點上農民戶口學生并不比與居民戶口學生比例低);近30%學生自認為是家庭中“能夠參與議事的重要成員”,這在“家長為初中以下文化”的家庭中比例反而高一些。近60%學生認為父母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農民家庭在這一點上高于居民家庭12個百分點);10%學生甚至視父母為“最崇拜的人”。
雖然統計數據同時表明在家庭生活影響下,樣本學生中30%不能主動承擔勞動,24%不能關心家人、為家人服務,近10%感到自己是家庭中“可有可無”或“多余的人”,對父母缺乏信任和親近感――這些多發生在非常態家庭中,家長為初中以下文化的家庭次之,但是總起來看,在家庭生活中多數學生形成了正確的角色意識,養成了良好的基本品質。
三、職業學校學生家庭的有意教育
(一)家庭的期望與教育態度
當學生進入職業學校、面臨新的學習時,樣本家庭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普遍抱有較高期望。66%的家庭期望學生上大學甚至接受大學后教育,38%希望孩子有工作能獨立生活,16%期盼孩子將來能幫助家庭改善經濟狀況,35%家長希望孩子至少“平平安安不給家里惹事”。不同類型的家庭中,農民家庭期望孩子升學的比例低于居民家庭15個百分點,而期望孩子日后能幫助家庭改善經濟狀況的高于居民家庭10個百分點;非常態家庭的期望值居于居民與農民家庭之間;對于孩子的升學,家長文化程度越高,期望值也相應越高,母親高中以上文化的家庭期望孩子升學的比例最高達90%。與學生家庭生活的現狀相比照,不難體會到家長和家庭的期望中不僅有對孩子未來的企盼,還有對家庭生存狀況改善的憧憬。
為了這樣的期盼,除極少數(不足5%)的家長有意擺脫家教責任外,絕大多數家長相當重視自己的教育責任。但是,他們當中有的(近30%)過分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有的(近10%)對孩子的發展要求過低,教育觀念存在著一定問題。
(二)家長的教育方法與實效
對于家庭教育,學生普遍希望家長采用民主的方式方法,比如“給孩子講道理”(62%)“和孩子討論”(57%)“點到為止,聽其自然”(27%)“從側面暗示,提醒”(25%)等等,但是事實上,樣本學生小時候做錯了事能夠得到家長“說服教育”的僅占半數,另有20%會挨打,近50%會挨罵;在家庭懲罰中,父親動手的多些,而母親多為嘮叨。進學校以后,學生在取得了較好成績時90%能夠感受到家長的贊許和鼓勵;但是在學習成績不理想時,近40%會受到嘮叨責備甚至打罵,犯錯誤時嘮叨責備甚至打罵的更是超過40%。另外有近10%的學生表示,無論學習成績如何父母都“無動于衷”“不聞不問”――這在非常態家庭中相對比例最高。
在教育途徑方法方面,樣本家長中選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的只有35%,選擇“對他做對了的地方及時肯定”的只有24%,選擇“盡可能不讓他接觸不好的人或不利的事”只有21%,而看中“對他的缺點及時批評”的卻有48%,通?!俺燥埖臅r候進行教育”的占13%等等。發生矛盾沖突時,73%的家長“要求孩子必須聽家長的”,35%家長力求通過其他人或其他方式解決,而8%家長企圖通過家庭暴力手段解決。有近20%的家長錯誤地認為小孩做了錯事“不用管,長大就好了”。
種種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家長們對于學生的成長十分關注,抱有殷切期望并力圖教育幫助,但是許多家長長期采取的方式方法卻缺乏科學性,簡單而粗暴。因而,取得的管教效果比較有限,親子之間的溝通并不順暢。數據反映,樣本學生中有30%不愿意把學校的情況說給家長聽,其中10%的學生“回家就自己呆著,不太與家長說話”,甚至“不能問,一問就頂牛”。對于家庭的期望,只有22%的學生表示完全認同,47%只是基本認同,另有21%學生不認同或不很認同(其中非常態家庭學生占比例最大),近10%的學生則以“沒想過”表現出對家庭期望的漠然(其中非常態家庭學生占最大比例)。有17%的學生明確表示“家長管不了我”(其中非常態家庭所占比例最高)。這種親子溝通不暢嚴重影響了家庭教育的繼續展開和取得實效。
(三)家庭教育的困惑
職業學校學生家庭教育的問題不僅僅是教育方法的問題。絕大多數樣本學生感到家庭生活和睦愉快,感到自己被關愛,感到父母值得信任,是因為在家庭生活中時時感受到自己被關注、被愛護、被教養,學生從這些關注、愛護、教養中獲得了歸屬感和安全感。但是,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學生需要的教育內容讓家長越來越難以應付了。家庭教育的問題不僅在家庭中導致了親子之間的矛盾,而且導致了家長之間的矛盾,甚至整個家庭矛盾。
調查顯示,當前學生感到家長關注和監控并與之形成矛盾的問題主要有學習(52%),花錢(29%)、上網(22%)、業余愛好(22%)、交友(20%)、交異性朋友(18%)、做家務(13%)等等。各類家庭在對學生的關注程度上不分伯仲,只是關注的重點各有不同:居民家庭親子間在學生的學習問題上矛盾更多,低文化低收入家庭“花錢”問題更突出,高文化家庭受困于學生上網,非常態家庭最敏感于孩子“交異性朋友”。
面對問題與矛盾,學生普遍希望家長“講道理”有效地解決問題,但是從調查反映的教育實效上看,家長常常沒有為學生提供所期望的“道理”。家長不能滿足學生需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長大了,進入職業學校了,家長感到對學生“不太了解”。比如不了解學生“現在的學習成績如何”(53%)、“在學校與什么同學交往”(45%)、“平時會為什么事心煩”(39%)、“在學校生活是否習慣”(36%)、“在校外與什么人交往”(28%)、“專業是學什么的”(25%)、“是否有異性朋友”(22%)等等。不僅不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許多家長還感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急需解決許多問題,比如“不知道他(孩子)心里想什么”(54.30%)“不知道對這么大的孩子該教進行什么教育”(47.02%),“對這么大的孩子不知道該怎么教育”(44.18%),“和孩子之間不能有效地交流溝通”(28.67%),“對教育孩子喪失信心”(3.50%)等等。家長受困于這些問題,顯然難以為學生提供滿意的家庭教育。
家長在家教方面的力不從心是他們自身的處境和自身素質所決定的。從本調查對家長文化程度、職業、生活區域、生活內容的了解可知,多數家長雖然期望孩子在職業學校學業有成,但他們自己沒有職業學校的學習經歷;家長中雖然多數希望孩子上大學,但是他們自己并沒有上過大學;他們雖然希望孩子找個好工作,但是他們中的多數并不在現代化企業中任職,也并不具備通過競爭找到“好工作”的個人優勢;他們為孩子的上網、交友、攀比花錢所苦惱,但是他們中的許多人自己沒有接觸過電腦和網絡,沒有親身面對孩子從家庭走出來后遭遇的物質世界和人際關系……??梢哉J為,家長們雖然根據自身的社會經驗發現了孩子成長中的問題,但是他們并不擁有教育指導已經長成半大人了的孩子應對當前的學習、上網、交友、個人發展等等問題的知識準備和經驗。家長的這種尷尬處境僅以年齡產生的“代溝”來解釋似乎不夠,應該說還涉及傳統與現代、農村與城市等文化差異的問題。
(四)家長對家教指導的需求
由于陷入家教困境,95%的樣本家長希望得到學校的有關指導,雖然其中5%表示懷疑學校能否提供這樣的指導。在聯系學校的方式上,70%的家庭習慣于參加家長會,或者被動地等待老師來聯系。能夠主動與學校和老師聯系溝通的僅占26%,這在低文化的農民家庭中甚至不到20%。
對于學校的家長會,47%的家庭主要由母親參加――雖然家庭中一般由父親全面負責孩子的教育。有近10%的家庭表示出席家長會有困難――困難主要是“工作忙”,其次是“家離學校太遠”的問題。
四、調查結論
(一)當前職業學校學生及其家庭、家庭教育的特點
1.當前的職業學校學生是高中學段學生中的一個不同于普通高中學生的特殊學生群體。他們中的多數是由于中考落榜才走進職業學校的。從基本情況看,這一群體當中獨生子女比例較低,居住在郊區農村地區的較多,農民戶口的較多。
2.職業學校學生的家長大多為就業水平、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均較低的普通勞動者。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大多屬于社會中經濟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均較低中下層人群家庭,其中的農民戶口家庭主要分布在遠郊農村地區,家庭結構較為完整體,傳統的多代人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占多數;居民戶口家庭多分布在城區或郊區城鎮中心區,非常態家庭的比例較高,約占14%。
3.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雖然物質條件有限,但是家庭中的生活教育、勞動教育、親情教育和環境教育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形成了良好的基本素質。家庭對學生的個人發展普遍抱有較高的期望,然而由于家長和家庭自身條件的限制,家庭教育的觀念有失陳舊,教育方法有失簡陋,教育內容逐漸不能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家庭教育逐漸陷入困境。至今雖然有極少數家長無心管教或者無暇管教,但是絕大多數家長仍愿意承擔自己的教育責任,他們希望學校幫助自己了解孩子,幫助自己掌握教育孩子的知識,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4.當前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生的家庭以及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復雜,內部類型多樣,主要類型有城市居民家庭、郊區農民家庭、非常態家庭、家長文化程度不同形成的不同類型等。各個類型之間情況差異顯著。同時,由于各個職業學校之間有相對特定的生源群體,因而職業學校校際之間的家庭教育情況也相應存在較明顯的差異。
(二)職業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的研究以及職業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有必要注意的問題
1.當前職業學校的學生多來自我國社會中中下層人群的家庭,學生及其家庭的生存狀況處于相對弱勢,受教育情況也處于相對弱勢。盡管他們也有強烈的發展需求和愿望,但是這些弱勢使他們的學習發展造成困難。職業教育責任就是幫助“城鄉人民能學到有效就業并從而走上豐衣足食生活道路的本領”{1},因而,我們在研究和工作中應該充分理解當前職業學校學生、家長、家庭的弱勢處境,充分體諒這種弱勢處境給他們自身發展帶來的困難,充分肯定他們給與學生的基本教育,充分尊重他們發展自身的權利和意愿,以為他們提供適合的教育為己任,努力推進研究與工作。
2.雖然家庭對于孩子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但是,正像學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一樣,家庭教育也不可能代庖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孩子長大了離開家庭步入社會,逐漸成長為社會的人,其間需要的教育幫助是家長局限在家庭生活中難以提供的。課題研究以及職業學校的家教指導工作應該充分估計家長和家庭在學生的職業學習方面由于無知、無能而導致的家教無力,應該充分認識自己在學生各方面教育上必須承擔的主要責任,不對家長提出過高的家庭教育要求,重在幫助家長了解面對社會的孩子和孩子面對的社會,幫助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一起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3.當前社會中十六七歲未成年人的學習發展問題是整個教育都需要研究的難點問題,而不僅僅職業學校學生的家長為之困惑,本課題題目是“家庭教育指導”,但是如果我們對學生教育的問題沒有深入調查和研究,沒有形成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那么我們拿什么來幫助家長了解孩子,怎么能求得家長對學校教育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怎么能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呢?因此,本子課題的研究必須注重全面調查學生學習成長面臨的問題,注重研究學生的教育問題。
4.本次調查已經反映出職業學校學生客觀存在著增強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自信、掌握學習方法、養成道德品質、糾正不良習慣、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等等學習需求,但是在職業學?,F行的課程教學設計中,這些需求卻沒有被切實安排落實。由此可見,雖然是“家教指導研究”,發現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卻首先在課程教學的整體改革。沒有職業學校課程教學的整體改革,僅靠家教指導工作,不可能解決學生和家長的教育問題,因而本課題的研究應該盡可能地將自己融入學校整體的課程教學改革之中,與課程教學的其他方面形成協作,共同促成并分享深化改革的成果。
本調查勾勒出了當前職業學校學生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基本輪廓,反映了其中的一些特點和規律,為本子課題后續研究的展開打下了基礎;此外,本調查也為職業學校課程教學的相關研究提供了資料。子課題將在這一基礎上深入推進自己的研究,取得更多更大的研究成果。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