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28: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研課題的步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科研課題;選題原則;選題步驟;選題要求;資源查找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3-031-1
一、什么是研究課題
研究課題就是對問題作出科學的方法判斷及回答。問題是構成課題的主要因素,提出問。題就是課題研究的開始。課題也來源于問題,課題中含有科研性的問題。究課題就是把某一領域內具有普遍性,規律性的特定問題,而且有明確集中的研究范圍,目的和任務,能夠普遍反映某種現象,并可以通過用科學的方法對其進最后行研究加以解決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什么是科研選題
總的來說,科研選題就是從戰略上選擇科研的主攻方向,確定研究課題的過程和方法。沒有課題就沒有探索的目標和方向。選題的過程也就是對探索者未知世界或已知世界重新詮釋的方向,目標,模式的確定過程。它直接反應著科研工作者的學術研究水平及其精神境界。大到國家一級的科研規劃,小到科研單位或研究者個人的科學研究活動。要想取得較大的成功,選題策略不可忽視。選題的當,方向對頭,可以捷足先登,后來居上,突破一點,帶動全盤;而選題策略失當,方向有誤,得不償失,甚至虛擲光陰,勞而無獲。把握方略,是成功選擇科研課題的根本要領。
三、選題原則
科研課題選題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一)需要性原則。此原則是指選題要面向實際,著眼于社會的需要,將求社會效益,這是選題的首要和基本原則,體現了科學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則。這里所謂需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根據社會實踐的需要,尤其是工農業生產的需要,這是它的社會意義;二是根據科學本身發展的需要,這是它的學術意義,或二者兼有。
(二)可行性原則??尚行栽瓌t是指在選題時要考慮現實可能性??尚行栽瓌t體現了科學研究的“條件原則”。一個課題的選擇,必須從研究者的主、客觀條件出發,選擇有利于展開的題目。如果一個課題不具備必要的條件,無論社會如何需要,如何先進,如何科學,沒有實現的可能,課題也是徒勞,選題等于零。
(三)合理性原則。合理性原則是指選題不但要考慮是否滿足社會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具有實用價值;確實可行;而且還要看課題本身是否合理。所謂合理性原則,也稱科學原則。比如教育科研課題題目的選擇就必須遵循教育及與之相聯系的各種事物的客觀規律,必須充分認識研究的客觀條件。應該通過對教育的歷史,現狀的分析,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各方面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等形成課題,切記主觀想象,盲目選題。
(四)創新型原則。創新性原則,即價值原則。就是指選題要有新穎性、先進性,有所發明、有所發現,其學術水平應有所提高,以推動某一學科向前發展。選題要有先于時代的導向,目光應落在改革和發展的前沿領域。對某一領域的老課,題,則應善于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以新的視野去研究。即使是選擇一些驗證性研究課題,也應力圖有新的發現。只有富于創造精神的課題才有真正地生命力。
四、選題步驟
(一)確定研究范圍。選題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研究范圍,即確定研究什么。研究范圍通常由研究者根據自己的興趣來確定。不要以為范圍越大越好,小范圍的東西往往可以研究得更加深入及透徹。
(二)提出問題。確定研究范圍只是確定了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礎上,還要圍繞確定的范圍提出問題。問題提的越多,找到適合的選題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提出問題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了解該研究領域的動態,這就需要深入了解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況。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現場調查和專家咨詢等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了解有關的科研課題發展史實,課題研究水平與今后發展趨勢,摸清進行研究的主客觀條件。
(三)課題論證。論證應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1.問題是否適宜作研究課題?它要考慮4個特征:即是否屬于某個領域的問題?是否此問題具有普遍意義?有沒有明確的研究范圍和任務?問題能否通過研究得到解決?2.問題是否適宜作研究課題?它需要考慮4個特征:即:問題是否有價值?問題是否有創新?問題是否有科學性?問題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上述兩個問題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說明這個問題才是適合自己的好課題。
五、選題要求
1.明確所研究的主題和研究領域。
2.充分把握所研究主題的內涵。
3.要有創新意識與成分。
4.清楚掌握研究設計的邏輯。
愛因斯坦說:“對于科學研究來說,最重要的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正確的提出問題?!闭_選題,即一個好的科研題目要符合科學原理,符合研究者的自身條件(學術水平,地位;科研設備,經費隊伍);在成果應用范圍內要處于領先地位;要能解決生產,科研等領域的實際問題。
六、資源查找
資料查找主要有以下幾種:1.工作經驗總結;2.新理論、新發現帶來不少科研課題;3.時代變革與歷史傳統式科研課題的永恒源泉;4.認清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社會服務和積極發展科學文化;5.考慮自己的專業特長與優勢;6.結合自己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周林.教師研究簡論[J].教育科學簡論,2000,(3).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陳必發.成功選擇科研課題“三性”[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3).
計劃為先,制定方案
教育科研是促進學校改革和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教育活動離不開研究和探索活動,教育的改革與完善更需要科研。作為一名科研負責人,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要學會發現人才,量才用人,合理分工,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理想境界,以此提高科研課題實施的整體效果。為此,課題組從教育、教學、學校建設等方面制定了相關的課題研究計劃,確定了課題研究的方向,制定了細致的步驟和措施。
運用個性理論,創建專項課題研究小組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世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毖芯恳潦迹瑢W校課題核心組從學校教學工作的不同學科領域中選擇了工作積極主動、思想活躍、不怕困難勇于創新的老中青三代教師作為科研骨干參與到科研課題的研究中。研究小組成員從年齡、能力、性格、知識等方面形成優勢互補,發揮群體的智慧,提高教師整體教研水平,從而以點帶面推動學校整體課題工作實施的進程。
明確的研究目標,是提升課題管理能力的保障 在參與小學“書香博雅型”校園建設的課題研究中,明確了研究的階段、目標,制訂了每一個階段重點研究的內容和實施計劃。如下:
一是研究目的。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明確“書香博雅型”學校的辦學思路、辦學目標、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形成明禮、善思、博學、強健的校風校貌,找到“書香博雅型”師生的成長途徑。
二是研究內容。開展“書香博雅型”校園環境建設的研究,從校園環境、設施建設、專業教室的進一步建設和改造,為師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進行環境育人的教育;以“書香博雅型”課程的建設與實施的研究為依托,尋找師生的成長途徑,主要從兩方面入手,具體為,通過國家級課程校本化的研究,開展 “書香博雅型”校本課程的建設與實施的研究。
三是實施計劃。啟動階段:組織隊伍,確定中心成員,成立科研小組;問卷調查,梳理摸底,學習研討,制定方案;撰寫課題申請報告。實施階段:第一步,進行小學“書香博雅型”校園環境建設,包括硬件設施的建設、書香文化氛圍的創設,制度的制定;第二步,以“書香博雅型”課程的建設與實施的研究為依托,尋找師生的成長途徑,其實現方式為滲透書香育人理念的課堂教學方式的探索,特色課程和社團的成立,教師研究進程及成果的交流反思,開展系列化主題活動,如科研專家講座和學生、教師悅讀活動等;第三步,中期總結。提煉總結階段:收集實驗研究資料;展示實驗研究成果;組織撰寫實驗研究論文、總結;撰寫課題實驗研究報告。
組織管理,責任明確
如圖中可以看出,在制定研究內容、課題研究的負責人和參與教師上,學校根據教師不同教育教學工作的方向和專長,使教師在課題研究中能夠充分發揮專長,也為提升教師科研管理能力提供了空間。
領導先行,引領溝通
波特爾、勞勒和哈克曼曾指出:個性調節職工對組織所作的反應,一個職工對某種工資制度、某種特定的領導作風、一定的交往形式、某種非正式群體內的團結(內聚力)或某種戰術變革所作出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反應,都將取決于需要、期望、興趣、價值觀和態度這樣一些個性特征。一個有成效的組織,為了最大限度地調整他們組織內的大多數職工個人與組織之間的關系,就要盡量適應這種不問個性的需要。因此,在課題的研究中,領導的身先示范、部門的溝通協調、科研教師的情緒引導和鼓勵支持成為了教師提升教育科研管理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
身先示范,榜樣引領 作為學校的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的中心組負責人,為教師做好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課題的研究中,不能只做課題的報告者、設計者和指揮者,把課題研究的種種內容加諸到教師的身上,而應該以積極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的身份融入研究之中,身體力行的引領和幫助教師參與到課題的研究中,為他們開展課題研究提供有效的幫助。如:科研課題計劃撰寫的專題培訓,為教師開展課題研究領航;特色推進會的中心組研討,為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指明方向;深入行政組聽會,為教師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指導把脈。在專家引領、領導深入指導的過程中,全體教師課題在研究中能夠勇于面對困難,大膽前行。對于課題研究的抵觸情緒逐漸降低,學校的課題研究的風氣日漸濃郁。
【摘要】
綜合設計性實驗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起很重要的作用。加強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該文通過實例,介紹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如何結合教師的科研課題來提高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質量,為構建創新性實驗教學模式探索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關鍵詞】 教學改革 綜合設計性實驗 科研課題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對實驗教學重視不夠,強調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映射,忽視學生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驗證性實驗多,聯系實際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少,實驗內容陳舊,同時各門課按自己課程的要求安排實驗,實驗之間特別是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之間缺乏相互聯系與協調,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學習與訓練難以形成方向與專長。這勢必削弱了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抑制了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欲望,綜合與創造能力得不到培養。為此,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要重視本科教學的實驗環節”,“開設一批新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從我院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建設中,圍繞如何通過結合科研課題來提高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質量這一課題,進行綜合設計性實驗教改探索。
1 綜合設計性實驗選題原則
綜合設計性實驗作為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應著重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設計性實驗的選題過小或過于簡單會失去設計性實驗的意義,難以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反之,題目選擇的過大或實驗指標過高,會使學生無從下手、望而生畏,從而喪失信心和勇氣,也不能達到設計性實驗的目的。選題的一般原則是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理論教學內容,兼顧學科發展現狀與趨勢,選擇適當的題目,具體講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1 難易適中性原則設計性實驗題目的難易程度要適中,大多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通過查閱資料和教師的啟發性指導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同時要考慮實驗題目的層次性,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實驗題目的選擇上有一定的余地。
1.2 可行性原則確定實驗題目不僅要考慮理論上的可行性,還要考慮實驗條件的可行性,盡量選用實驗室已有的儀器設備和通用性的儀器設備。
1.3 探索性原則選題應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進一步為學生提供思考和創造的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查閱資料和動手、動腦而有所創新。
1.4 綜合性原則題目的選擇要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應用,達到進一步鞏固和掌握的目的,同時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1.5 安全性原則不僅要考慮學生人身的安全,還要考慮儀器設備的安全,同時要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2 結合科研課題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思路
根據教師申報的科研項目,選擇合適的科研課題,由課題主持人對課題按技術和功能進行細分,分解為若干個系列綜合設計性實驗題目,學生以5~6人為1個小組選擇其中的某個實驗題目進行查閱資料,并在此基礎上明確實驗原理,寫出實驗內容、方法、步驟,列出所使用的實驗儀器設備。教師根據學生提交的實驗方案,審查其合理性、可行性,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學生再根據修改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學生完成綜合設計性實驗后,對實驗得到的數據和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得出實驗結論,寫出研究報告,展示成果。最后由教師組織進行答辯,給出成績與評語。
3 結合科研課題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優勢
3.1 有利于調動教師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很多實驗研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教師又擔負著沉重的教學任務。如果把這些內容與學生實驗結合起來,就可以減輕教師的一些負擔,使他們能全心全意地指導和監督實驗全過程,避免出現任何差錯。另外,一般開設的開放性實驗的困難在于教師不能隨時到位進行指導,但若與教師自己的科研課題結合起來的話,教師就不會計較工作量的大小而盡量把工作做好,從而保證隨時到位對每個學生進行指導。
3.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其科研興趣由于學生做出來的數據有實用價值,從而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責任心,他們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于實際,經過認真操作實踐后,其基本技能得到很大提高。同時,由于是開放式,學生根據需要安排實驗時間,對影響實驗結果的關鍵環節可反復進行,從而會有更深的理解,使其綜合素質得以進一步提高。
3.3 有利于培養團結協作精神項目設計往往多人協作完成,結合科研課題進行綜合設計性實驗,這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從資料的查詢、項目的分工到實驗的操作都要求學生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都具有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每個學生都應熟悉整個科研項目的設計構想,知彼知己,明確自己的設計定位,在較完整理解實驗目標的基礎上有效開展綜合設計性實驗。
3.4 有利于開展科學道德教育
由于實驗進行得認真與否和教師的試驗結果有直接關系,所以容易發現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是否弄虛作假,編造數據,并針對這種現象進行科學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道德水準,實現“教書育人”。
4 實驗改革設計實例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導致耐藥菌種類越來越多,耐藥性不斷增強且播散迅速,甚至出現多重耐藥,一些表面看起來輕微的感染因缺乏有效藥物將可能致人于死地。因此,監測院內感染耐藥菌的發展趨勢,探討耐藥機制,對預防和控制耐藥菌的擴散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申報了“醫院感染細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課題。結合該科研項目,我們將其按技術和功能進行分解為:①臨床標本病原菌的分離培養;②細菌L型的檢測;③抗生素敏感試驗;④β-內酰胺酶的檢測等幾部分,供學生進行綜合設計性試驗。
4.1 臨床標本病原菌的分離培養
病原菌的分離培養既是了解醫院感染細菌分布的重要步驟,也是分析各種細菌耐藥情況的先決條件。要求學生從醫院檢驗科收集糞便、尿液、膿液、血液等標本,通過自制的培養基進行細菌的分離培養,并對所分離到的細菌通過形態染色、培養特性、生化反應以及用特異性診斷血清做玻片凝集反應來進行鑒定。另外,經費充足還采用PCR、基因探針等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或免疫標記技術鑒定細菌。
4.2 細菌L型的檢測細菌L型是指細菌在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種細胞壁缺陷型細菌,其用常規方法培養不能生長,但在高滲環境中能夠存活并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尿路感染等疾病,故檢測細菌L 型對臨床診斷及合理用藥顯得尤為重要。將收集到的尿液或血液標本接種在自制的普通培養基、血平板和L型培養基上進行培養,其中對L型培養基應逐日在低倍鏡下觀察,發現“油煎蛋”樣或“顆粒型”菌落即涂片,革蘭氏染色及細胞壁染色鑒定。
4.3 抗生素敏感試驗
各種致病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且在治療過程中,細菌對藥物的敏感性又常發生改變而產生耐藥性,所以測定細菌對藥物的敏感性,在臨床治療中選擇用藥上具有重要意義。將分離出的致病菌接種在自制的培養基上,然后貼上含一定濃度的自制青霉素、鏈霉菌、紅毒素等藥物紙片,觀察不同藥物紙片在培養基上抑菌圈大小,并與標準菌株進行對照,從而判定細菌對藥物的敏感性。另外也可通過試管稀釋法、打孔法來觀察細菌對藥物的敏感性。
4.4 β-內酰胺酶的檢測
β-內酰胺酶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所產生的一種鈍化酶,其能裂解青霉素和頭孢菌素等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β-內酰胺環,使其變成無抗菌活性,從而表現為產酶細菌對這些抗生素耐藥。因此,檢測β-內酰胺酶可判定該菌對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分離出致病菌后,根據文獻采用法酸度法、碘測定法或分光光度計法,檢測細菌β-內酰胺酶的含量,從而判定細菌對青霉素等抗生素是否產生耐藥性。上述實驗涉及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學生應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一些新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從選題的新穎性和難易程度而言, 都比較適合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該課題中涉及到的細菌形態學檢查方法(取材,涂片,染色,鏡檢)、細菌分離培養技術(培養基制備,細菌接種,生長現象觀察)、藥敏試驗、細菌生化反應、PCR技術等學生通過實踐完全有能力掌握,并且通過完成這些實驗可培養學生的無菌觀念,增強職業責任意識。
5 教學體會
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以教學為主的同時確定一個穩定的研究方向,開展科學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獲得許多與教學相關的信息,并可以把這些信息及時反饋到教學中去,充實和豐富了醫學微生物學實驗的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又不斷有新問題出現,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我們去搞科研,這就自然形成了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使基礎課教師既能同時上實驗課,又能讓學生參與一些科研工作。
雖然中國的醫學研究生教育正在逐步接受歐美先進國家的一些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努力符合國際市場對知識結構的要求,但是,從總體而言,目前國內基礎醫學研究生人才培養大部分仍然沿用傳統的“問題解決為學科知識服務”的醫學教學模式,將知識能力的學習與問題解決之間的主從關系顛倒,教育理念陳舊,為學生構筑的知識、能力體系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醫學研究生教育的需要。在大多數高校的醫學研究生三年的教育中,第一學期甚至第一學年仍然是在課堂中學習理論知識,第二年才開始研究課題的尋找、設計和實施。而在課題設計階段,由于研究生培養時間相對緊迫,他們參與的科研課題往往是在導師的指定下選定,甚至有些導師把已經設計好的課題、項目標書直接拿給學生,基本不需要學生自己尋找。然后在課題實施階段,教育教學形式相對單一,過分依賴團隊師兄弟之間實驗方法的學習,機械按照已設計好的方案執行課題研究,缺少導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使得研究生在整個課題設計、實施階段,不了解科研的基本程序,不知道如何提出和解決新的科學問題。最后,在課題成果評價階段,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是以文章為衡量標準,忽視對科研思維、解決問題能力等“抽象”指標的評價。這樣一來,三年的基礎研究學習并沒有讓學生真正體會自主學習并提高思維能力,而是在完全被動的環境下完成學業,學習積極性不夠,科研精神不夠,科學信息獲取及利用能力不足,無法主動融入課題研究之中,只是簡單的機械重復,這樣的學習效果很難使學生去面對今后工作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所有這些存在的問題都制約著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教學”這一新興的教學手段為有效改善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契機,如何在網絡的環境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潛能,成為問題的焦點所在。
2網絡環境下的PBL教學模式
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以信息加工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之中,通過學習者之間的合作來學習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其精髓在于通過橫向跨學科整合性的主動學習過程,使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科研課題的實踐過程本身就是對一個個科研問題的探討、分析、解決的過程。雖然國外有教育學學者對PBL教學方法在本科生中的實施仍然存在疑慮,但是大家一致認為PBL在醫學研究生教育領域的運用是可行的。多項以醫學研究生為調查對象的研究發現,采用PBL教學方式具有明顯優勢:①PBL模式可以科研課題的研究相對簡單化、系統化和邏輯化;②PBL模式是基于具體的科研問題,較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相對抽象枯燥的醫學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③PBL模式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④順應國際教育發展的PBL模式更有助于挖掘和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批判思維等高層次的思維能力。隨著網絡教育成為教學中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如何利用網絡優勢開展PBL教學成為目前關注和研究的熱點。高校網絡信息基礎設施的普及和資源獲得的便利與豐富,為PBL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網絡環境下的PBL教學模式打破了時空局限,大幅度擴大和提高PBL的教學人群、資源和靈活性。
3網絡環境下PBL模式
在基礎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中的應用對于碩士研究生這一相對特殊的學習群體而言,由于網絡教學能為他們提供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機界面,能提供超文本結構組織的大規模知識庫與信息庫,可以使研究生的學習積極性、獨立性與主動性獲得極大提高。因此,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于研究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十分重要。
3.1科研課題選擇、設計階段課題設計是醫學研究的關鍵,也是論文質量的保障。根據本課題團隊的經驗看,在整個科研課題的選題及設計階段網絡環境下的PBL模式,是文獻獲得的重要渠道,是加強團隊成員間的互相學習的有效手段,是學生課題調研的重要保障;同時,可以讓導師獲取更多的想法,碰撞出新的科研思維火花。導師在整個課題設計的過程中,要明確研究目的,以研究生為主體,量體裁衣,加強師生間的教學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而網絡環境正是開展相關科研活動的重要保障,也是用最少的人、物、時間取得高效性科研成果的有力手段。因此,首先導師圍繞最初設計的科學假設,提出引導性問題,設置多階段問題層層深入,或者是給出課題相關的經典文獻,并通過網絡遠程傳輸問題及文獻,讓研究生在文獻的引導下,進一步收集其他文獻及資料,解決課題設計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經過問題-文獻-產生問題-文獻-討論-解決問題的PBL具體模式,讓學生已有的舊知識與即將自主學習的新知識之間搭起橋梁,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掌握相關的研究進展。同時,鼓勵碩士研究生參與撰寫科研立項申請書。通過科研項目立項申請書的撰寫,研究生可以更加熟悉問題的選擇及設計的全過程,為將來獨立承擔科研項目奠定扎實的基礎。
3.2科研課題實施階段科學問題一旦具體化,就需要設計一系列獨立有聯系的實驗步驟,整個過程就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發放之后,導師應該組織學生,通過實時交互(網絡聊天室)或非實時交互的方式(BBS站點、QQ等),對于問題解決進行引導、啟發和初步探討,同時有效掌控學習過程,討論的內容包括問題中涉及的基礎概念、實驗方法以及學習者自己對于解決該問題的初步假設等。討論的目的是團隊成員通過相互協商確立團隊總體及個人的研究目標。為了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索以達到最終獨立研究的目的,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習者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網絡環境下的PBL利用網絡打破時空局限,不再是團隊成員之間研究方法的單一傳承,而是將研究生參與的人群、資源、學習的靈活性大幅度擴大和提高。針對研究目的和要求,網絡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信息,鍛煉學生篩選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可以增強小組成員之間的共享及協作,形成自己的觀點,不斷完善解決問題的方案。
3.3科研課題總結、評價階段雖然目前尚無針對醫學研究生PBL模式教學的統一質量評價體系,但是依照本課題團隊的經驗,在完成問題的分析后,團隊定期召開研討會,多次反復進行總結和反思。首先,學生帶著各自自主學習的結果展開討論。導師為學生提供專業網站和獲取文獻資料的可靠途徑,以問題促進思考,以討論完善思維,并對學生的科研情況適時引導點撥,以確保結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判斷討論是否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其次,可以從研究結果和整個研究過程的知識獲取、思維能力、協作技能、研究結論等方面進行評價。網絡環境下學生的PBL學習研究過程可以得到準確的記錄,因此評價方式也應多元化,可以設計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口頭陳述、書面報告、項目論文撰寫等多種評價方式。網絡工具為教師評價信息的獲取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最后要進行總結和反思,表揚學習者取得的成績,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成為自主學習者,同時指出不足之處及改進的方向。整個過程中,學生獲取信息、收集資料的能力得以鍛煉的同時,提高了對研究對象及科研資料的分析、思考、對科研活動的過程及結構的表達能力,論文撰寫能力也在該教學模式中得到鍛煉。
一、課題的選擇:
1、**市教育科學研究規劃工作,每五年根據全國、省、市教育科學規劃和本市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編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指南》。(以下簡稱《課題指南》),確定我市教育科學研究的主攻方向、重點項目和主要內容。
2、各學?;騻€人的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應根據《課題指南》的要求,結合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及各自的學術優勢加以確定,努力反映課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所選課題應當研究目標明確,理論或實踐價值大,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內容有層次且具體,研究的方法運用恰當規范。
**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按其重要性分為重點課題和立項課題;按課題選擇的來源分為招標課題(根據《課題指南》選擇的課題)和自選課題(根據學校和個人的情況選擇的《課題指南》以外的課題)。
3、學校和教師個人要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特別是重點中學、實驗小學、示范幼兒園等單位都要有市級以上的研究課題,其它有條件的學校也要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并積極申報縣(市)、市級以上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的申報:
4、**市教育科學規劃辦依據《課題指南》,在五年規劃的第一年,發動、組織全市教育系統所屬部門、單位和教育工作者申報國家、江蘇省、徐州市、**市的教育規劃課題;在五年以后的其它四年內,視課題研究情況決定是否進行課題的滾動發展(一般中間滾動申報一次)。
5、國家、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申報人,必須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凡不具備此條件的,須由兩名且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專家或教育科研人員書面推薦。市、縣級教育科研課題的申報,對申報人不作專業技術職稱上的要求限制。經學校及縣(市)教育主管部門同意,均可進行市、縣級教育科研課題的申報。申報人應為課題負責人,即該課題的實際主持者,并在課題研究中擔負實質性研究工作。每項課題只能有一名負責人,一名負責人同一時間內只能負責一項課題。所負責的課題未完成者,不得申報新的研究課題。
6、凡申報教育科研規劃課題者,應對申報課題的意義、價值、該課題現有的研究現狀,完成條件、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進行詳細的論證和設計,在此基礎上填寫《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申請評審書》一式四份(一份所在單位留存、一份由我市教科研管理辦公室留存、兩份報市級以上規劃辦留存)。申請人所在單位要對該課題申請書全面審核,簽署明確意見,并加蓋公章。縣(市)教育系統所屬單位和個人申請的課題,由本地區教育科研管理機構負責審核,并集中報市規劃辦。
三、課題的評審:
7、初審。市規劃辦按照第5、6條的要求對申報的課題進行資格審查和初步篩選。
評審市縣級教育科學規劃立項的課題的基本標準是:課題對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應用價值或理論指導作用;立論依據充足,研究內容和目標明確具體研究方法和步驟切實可行;課題負責人及主要參加者具有相應的知識基礎和研究能力,具備按計劃完成該課題的條件。對優秀中青年骨干申報的課題給予積極鼓勵,并適當優先考慮立項。
8、課題的評議和審定以會議方式進行。在評審中按照《課題指南》,遵循基本標準,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充分發揮學術民主,采用無記名投標形式表決。各學校評審組通過的課題報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審定和批準。
9、發文。經國家、省、市、縣批準的規劃課題,由相應的課題管理部門發文統一公布,并發給各課題負責人資格證書。凡立項課題,均列入“**市教育科研檔案”,其負責人及主要參加者可優先得到科研咨詢和培訓。
凡未經**市課題管理辦公室注冊申報的教育科研課題,均不納入統一管理。
四、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
10、**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管理采取“突出重點、分級管理、分類指導”的工作方式。省級以上的課題、市級規劃課題中的重點課題,由市規劃辦會同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直接管理;市級立項課題、縣級課題,由縣級教科研部門會同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實施日常管理。校級課題由各單位自行管理。
11、規劃課題負責人及主要參加者所在單位,應對該課題研究加強領導和管理,在時間、人力、物力和經費等方面予以支持、保障。對有關人員考核時,參加課題研究的工作情況、研究成果應作為重要考核內容之一。
12、**市教研室對課題負責人及主要參加者進行教育科研方法培訓,并發放《**市教育科研培訓證書》,以提高研究者的管理水平和研究能力,促進課題研究深入開展。
13、規劃課題在研究進程中,教研室可應有關單位、個人的請示提供科研咨詢指導,組織同類相關課題的協作研究,幫助解決在課題研究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14、加強立項課題研究的階段報告和檢查工作。課題負責人應于每年十二月底前提出本年度研究工作報告、階段性成果(論文、研究報告等)和下半年度研究工作計劃;并附所在單位意見。教研室將采取多種形式,對規劃課題的研究工作進行階段性檢查,并于次年初綜合檢查結果和各課題年度報告情況,向市教科規劃領導小組及有關部門、單位上報。
15、建立課題立項變更申報制度。經批準立項的市、縣級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因故需對研究方案、參加人員作重大調整或終止研究的,必須由課題負責人及其所在單位書面申明理由,經**市課題管理辦公室同意后逐級上報,并作出繼續研究、重新立項或終止立項的審批意見。否則,研究的課題不予鑒定結題。所批準的市級課題其課題承擔人連續六個月以上無正當理由毫無研究進展,經督促仍無研究進展的,視為自動終止課題研究。市級課題將由市規劃辦集中公布予以取消。
16、加強對立項課題的過程管理。管理的內容包括各個規劃課題的進展狀況、課題的各個方面變化情況、研究課題的階段性成果、研究的變更情況等?!?*教育》將辟出專欄供課題研究者研究成果,以供研究同仁查閱。
17、研究課題完成后,課題負責人應向本人所在單位、縣及市規劃辦提出結題申請。
18、課題研究的經費及其管理。市級教育科研經費的籌集和使用本著“重點資助、多方籌集、專款專用”的原則,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市教育局對于解決我市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方面重大課題給予資助,資助的數額視課題研究程度和重要成果而定。研究經費的使用范圍主要用于該課題研究所需的出差、調查、實驗、資料、參加會議等費用。
五、課題研究成果的鑒定:
19、凡完成一輪實驗周期的實驗課題,都必須在完成后對成果組織鑒定。課題負責人及其所在單位應及時提出申請驗收報告,剝皮州市課題管理辦公室,以便幫助組織有關鑒定事宜。
20、課題鑒定前,被鑒定者應提前一個月提供如下一式五份資料:
①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申請評審書;
②課題研究總結報告;
③本課題研究最終成果及其附件。
21、課題鑒定時,被鑒定者要現場提供以下資料:
①課題的開題報告,研究方案及論證報告;
②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申請評審書;
③課題分年度實施計劃和執行情況小結;
④課題研究的背景資料目錄、收集的專題資料輯錄、各種調查、實驗、訪談等原始研究資料和記錄、學術研討活動等的記錄;
⑤課題研究的各方面階段性成果,最終成果及鑒定所需用的成果鑒定書(表格)、該課題的進一步研究或推廣意見;
⑥其它有助于說明課題研究績效的材料。
22、立項課題成果鑒定,一般由市、縣規劃辦及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共同組織。鑒定主要采取專家評議方式,包括會議評議和通訊評議。會議評議,通過召開鑒定會,組織專家結合現場考察對成果進行集體評議,當場作出結論;通訊評議,采用通訊方式,組織專家對成果分別進行書面評議,然后形成意見。鑒定所需經費,由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從本單位教育科研經費中支取。鑒定組專家人選市級以上課題由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和縣、市規劃辦共同商定。每個鑒定組一般由五—九名具有相關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業組成,這些專家應至少來自三個單位,包括三名或三各以上徐州市教育科學學術委員會成員。
縣級以下課題由課題負責人向所在單位通過縣課題管理辦公室共同商定成果鑒定辦法:鑒定組成員參照市級以上課題鑒定組組成辦法降一級標準組成。
23、鑒定組專家應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方法,深入審查課題的論文報告和實情績效,對照課題申請書預期達到目標,對成果作出客觀、公正、全面的評議,由鑒定組長形成鑒定組集體意見,填入《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成果鑒定書》,并由鑒定組所有專家簽名。
24、鑒定完成后,課題負責人應將完整的成果、研究工作總結報告、成果鑒定書(原件)各一份送交市縣規劃辦備案。
25、驗收合格并具有重要學術意義或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優先在《**教育》雜志上發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自己提出的課題得到上級認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開題報告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后,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課題實施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說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課題開報告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對于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一段時間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梢哉f,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范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
1.1提高科研能力,培養探索精神創新能力是長學制醫學生當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美國杜波大學在本科生教學中亦開展這種導師制科研項目的培養方式。教授萬科特和奧雷維克孜指出:學生從事科研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時間管理技能。每周一次的結果進展匯報,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對科研項目的組織能力。撰寫科研報告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長學制醫學生更應該參與導師制科研,促使長學制醫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1.2培養協作能力,增強團隊意識長學制醫學生科研通常以團隊形式開展的,他們經常會與博士生、碩士生進行合作。合作經歷可使他們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和協作的能力,使他們了解在實施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亦培養他們在以后的社會工作學習中的團隊意識。
1.3參與導師制科研項目的實施辦法在導師的指導下,首先查閱文獻,做開題報告,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思維方法;然后由年輕教師和研究生對他們進行基本實驗技術培訓,為下一步實驗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進入正式實驗階段,要求每周匯報實驗結果,提出實驗出現的問題,與導師、青年教師及研究生一起討論解決方案,極大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培養他們團結互助白求恩式的協作精神;在訓練階段還安排每個學生做1-2次seminar,進行英文文獻講解,啟發學生批判性思維,指出文獻的優缺點;科研技能培訓結束后,每位學生根據自己參與的實驗項目完成論文的撰寫工作及學習心得。
1.4開題報告導師初步給予科研方向,一般與導師的研究生課題方向相似,方便后期實驗開展;指派研究生或青年教師與科研實習的學生組成項目小組,查閱文獻,為學生講解制作開題報告幻燈片需要的相關內容;最后通過課題組例會大家討論課題的創新性、可行性,并制定下一步的實驗計劃。在準備開題報告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掌握科研課題的進程,明確進行科學研究的目的,并通過制定實驗計劃,使學生明白在科研課題開展中對時間的統籌安排,為他們在未來工作崗位上開展科研工作打好基礎。
1.5基礎實驗技術培訓項目立題完成后,由導師指派年青教師對科研實習學生開展基礎實驗技術培訓。首先采用課件講解的方式,使學生了解實驗中實驗試劑的秤取、配制及藥物濃度的計算,講解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及注意事項,介紹相關實驗的原理,明確實驗步驟以及實驗操作各步驟的目的。然后通過示范使學生了解動物實驗操作的規范和流程并講明注意事項,避免在后續實驗中被動物抓傷。最后對關鍵實驗進行預實驗示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書本走到實踐中,熟悉實驗技巧,為后續的實驗開展打好基礎。
1.6實驗結果匯報安排固定時間進行階段性實驗結果匯報,及時根據實驗進展調整實驗設計。通過結果匯報的過程,使學生明確自己在這段時間的成績,找出實驗的不足,實現自我提高,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1.7文獻講解在實驗過程中查閱文獻,找到與課題最相關的文獻進行講解。通過對文獻的講解,了解他人實驗的步驟和設計,并在講解文獻過程中學習通過文獻閱讀為自己的課題提供思路。
1.8論文撰寫實驗結束后,根據實驗結果以及實驗說明的科學問題撰寫論文,培養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了解科技論文的組成,掌握描述結果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據結果展開討論并最終得到結論。
2大學生創新研究計劃
以吉林大學設立大學生創新研究計劃研究項目為載體,以機能學科群為培育基地,對科研有興趣、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形成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知識結構和能力發展要求的專業科研訓練項目和活動方案,為學生參與科研實踐和發展創新能力提供實踐平臺。同學們通過直接參與科研組的研究工作,了解相關的前沿知識,掌握學習方法,鍛煉操作能力,形成嚴謹學風,并培養自身批判性的思維及創新能力,為進一步求學和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3自主設計實驗
以白求恩醫學班為實驗對象,繼續開設和完善自主設計實驗,進一步提供同學們動腦、動手的機會,彌補命題實驗的缺陷。配合seminar,使同學們從選題開始,親自實踐科研工作的流程,主動解決所遇到的困難,為同學們今后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
4專家名師科學前沿講座
每年邀請國外相關領域的著名教授講學,通過報告會向學生講授與學科有關的知識或新的研究進展,以擴展他們知識。前沿講座最重要的作用可促使學生了解學科領域的前沿知識,掌握最新的研究動態。通過聘請國內外專家與學生進行近距離的學術交流和探討,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學科前沿,并在學術交流和學術碰撞中拓展視野,產生靈感。
5專題討論
及時掌握國際相關領域科研動態,是創新性培養的重要部分,因此,在科研訓練中引入專題討論(seminar)的目的就是發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素質,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semi-nar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逐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對新知識、新領域的探索興趣。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通過自己去尋找、收集、整理資料和組織討論等,了解科學研究方法,并在整個學習過程學會探索、創新,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