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28: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區會計工作職責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 高職會計 企業轉型升級
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融資、償債壓力增大,大量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問題。企業的轉型升級需要財務的深度參與,對財務會計類崗位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面向中小企業會計崗位的高職會計教育如何適應企業的轉型升級?在專業同質化日趨嚴重的現在,高職會計學生如何形成自身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這值得我們深思。
一、企業轉型升級對會計人才能力的要求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企業的經濟事項日趨復雜,企業日常的記賬、算賬和報賬等基礎工作已被電腦取代。而財務內部控制、資本運作、投融資管理、風險管控等逐漸成為企業會計工作的主要內容。企業對單一從事會計核算的人員需求逐漸減少,而對既懂核算又會管理的復合型會計人員趨之若鶩。具體而言,復合型會計人才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具體如下:
(一)管理類職業通用能力
基于學科角度,會計是管理學的分支;基于工作角度,會計工作屬于企業管理范疇。作為會計人員必須要具備管理類職業通用的能力,主要有:
1.學習能力。在經濟轉型期,與會計專業相關的法律政策更新迅速,經濟管理的新思維、新理念也要求會計人員必須重視加強自身業務的學習。作為復合型會計人才,除了精通會計知識外,還需要通曉市場規則、金融、法律、內部控制、信息技術等相關學科知識。在新舊知識的更新中,要求會計人員具備終生學習能力。
2.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包括與人溝通合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在經濟轉型期,企業內部的經濟事項日益復雜,會計業務牽涉到各個部門,會計人員需要積極參與經營決策、風險管控等工作。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善于表達、勤于溝通,準確、及時地把會計信息和自己的觀點傳遞給相關部門。在企業外部,會計工作會牽涉到銀行、工商、稅務、海關、社保等政府部門,在與這些部門打交道過程中,會計人員的溝通合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顯得至關重要。
(二)會計專業能力
會計專業能力包括會計核算能力、職業判斷能力、財務管理能力。
1.會計核算能力。會計核算能力是指利用已有的會計政策和制度,審核、填制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填制報表,納稅申報等常規會計事項的處理能力。這是會計人員的基本功,要求會計人員做到規范、及時、準確、完整,但工作缺少創新。
2.職業判斷能力。職業判斷能力是指會計人員能夠根據法律法規和會計慣例等標準,充分考慮企業經營環境及企業自身特點,恰當選擇公認會計原則,如實表達經濟業務事項的能力。職業判斷在會計領域無處不在,是會計實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3.財務管理能力。財務管理能力是指會計人員作為決策者,參與企業的投融資管理、風險評估、財務預算等工作,評價單位的財務狀況及其經營活動,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恰當的解決辦法,為企業提供決策依據的能力。該種能力的取得有賴于企業經營管理、公司治理、財務管理、金融、稅收、法律等相關知識與經驗的積累。
在這三項能力中,會計核算能力通過學校的反復訓練培養,會有明顯的提升。而職業判斷能力和財務管理能力有賴于實踐的反復錘煉,學校教育可以為其提供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思維方法。
二、企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高職會計畢業生對接的崗位分析
依托區域經濟、圍繞市場所需,實施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生存的生命線。筆者對溫州會計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調查。
溫州現有12萬多名會計人員,其中84%集中在企業。溫州企業以中小規模企業為主,中小企業的特點是一人多崗,需求復合型會計人才,不僅會算,還要善于管理。中小企業對會計要求:會計核算、成本管理、納稅籌劃。另外對高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調查統計得出:本科及以上的會計專業畢業生主要去向是行政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大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而這些單位的門檻一般也要求是本科及以上。我們高職及中職的畢業生的去向則是中小企業、記賬公司,大型民營企業(駐外會計)。溫州企業中12萬多的會計人員其學歷91%為專科及以下。目前中職生和專科生比例相當,因此我們的培養目標還應與中職區分。溫州企業的會計崗位主要分為2個層次:一是屬于技術型的初級會計崗位,如出納、會計員;主要的工作職責是處理貨幣資金業務、協助主辦會計進行會計核算等。二是屬于技能型的主辦會計、財務經理、財務總監。財務經理、財務總監主要的工作職責是資金運作與籌劃、預算管理、內外財務關系協調等。根據崗位工作內容,財務經理和財務總監所需能力離高職學生還有差距。主辦會計主要的工作職責是企業經濟業務核算、報表編制與分析、納稅申報與籌劃、成本管理、局部財務管理與分析;這部分職責要求和高職生的能力是相符的。因此我們將技能型人才培養核心崗位鎖定為主辦會計。具體企業、崗位定位見表1。
三、高職會計畢業生核心競爭力的構建路徑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近幾年在提升高職會計畢業生核心競爭力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本文就該校一些較成功的做法,歸納如下。
(一)圍繞市場需求和區域發展,科學定位人才培養方案
1.采用“雙層次三方向”人才培養模式。高職會計教育同質化非常嚴重,如何在市場競爭中培育特色,做到因材施教,人盡其才,同時又符合企業的需求,這是人才培養方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根據前述分析,中小企業會計崗位大致分為技術型和技能型兩類,同時考慮到中小企業注重會計核算、稅務管理、成本管理的情況,可以采用“雙層次三方向”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主辦會計分為納稅籌劃、成本管理2個方向,把出納、會計員作為技術型的核心崗位,列為高職學生的適應崗位(具體見右上圖)。面對著企業的轉型升級,高職會計教育也需要轉型,以素質為核心,能力為本位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
2.設置方向課程。在專業課程開設中,除了傳統的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課程外,還需要根據各方向不同,開設方向課程,主要課程見表2。
本專業采用“工學交替”的方式安排教學,在第一至三學期安排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的學習,第四學期安排校內和校外的專業實習。在第四學期末根據學生的意愿和各專業課成績對學生進行方向分流,學生分別選擇會計核算、納稅籌劃、成本管理方向的課程。在第五學期,學生就自己的方向課程來提高理論與實踐,第六學期為畢業綜合實踐和頂崗實習期。
(二)專業教學實施中做到“四融合”
1.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本專業采用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具體又分為3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虛賬虛做”?!疤撡~虛做”指的是課程內的實訓。以“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先收集與課程知識點聯系緊密的實務案例,后引導學生就相關案例進行充分討論、分析。通過分析、引入理論知識,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后進行稅額計算。根據學生的作答結果,對發現的共性問題進行講解。最后要求學生完成會計處理、納稅申報工作?!疤撡~虛做”主要體現了本專業的學做合一。
(2)第二階段為“虛賬實做”?!疤撡~實做”指的是校內仿真實訓,實訓項目來源于真實案例,經過教學改造,實訓用的相關票據跟實際基本一樣,教學組織仿企業分崗位安排,強調團隊獨立完成。學生通過實訓,完成了“會計憑證――賬簿――報表”整個會計核算流程工作,在實訓中,還穿插了納稅籌劃、成本決策、資金管理、財務分析等業務。通過“虛賬實做”,全面訓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縮短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了生產與實訓合一 。
(3)第三階段為“實賬實做”。“實賬實做”指的是校內真實實訓,學校一方面引進會計師事務所,企業真賬,讓學生進行實戰實訓;另一方面發展企業訂單班,為名企提供人才,確保實訓與服務合一。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已和中盛、智聯等會計師事務所開展了合作,在會計工作室了50多家企業的賬,和中國路港集團、溫州宏豐股份公司舉辦了財務人員訂單班,通過“實賬實做”,讓學生接觸到了實務真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賬三做”是個遞進的過程,學生在熟練核算技能的同時,提升了管理分析能力,整個學做合一融“核算技能”與“管理分析技術”能力提高為一體。
2.教學工作與學生工作融合。教學工作與學生工作融合體現在學生技能訓練與第二課堂活動的融合,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實習結合。
(1)學生技能訓練與第二課堂活動融合。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必須要掌握一些基礎技能。如:計算能力(小鍵盤錄入、計算器訓練),書寫能力(數字書寫和漢字書寫、財經應用文書寫),點鈔能力(手工點鈔、機器點鈔、假幣識別),會計核算能力(填制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填制報表,納稅申報),電算化能力(財務軟件的操作、辦公軟件的熟練操作)。學生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來完成這些技能的考核,為了提升學生的技能,學校有針對性的在早、晚自習時間安排技能訓練。將技能訓練與第二課堂活動融合后,學生充分的利用了時間,提升了會計技能;同時,系里推出了技能通過率抵減“第二課堂活動”的次數政策,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練習會計技能的興趣。
(2)專業實習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結合。為引導學生進企業、進鄉鎮、進社區,結合專業特長,廣泛開展技能訓練、社會調研、創業實踐、科技推廣、環境保護等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綜合素質。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每年暑假都會布置內容為“三進一留”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叭M”,即鼓勵大學生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開展專業實踐和社會服務;“一留”,即鼓勵大學生留學校,開展技能訓練、創新研究和創業實踐。要求各系采取相對集中的原則,由系部專業教師帶隊指導,進企業開展集中專業實踐活動;并填寫每周工作任務和撰寫實踐心得。在專業實踐內容安排上,要求一年級學生以認識實習為主;二年級學生以專業實習為主。按學校的政策,會計專業學生被安排到會計相關崗位,由專業教師帶隊,以10-15人為一個團隊,完成暑期專業實踐。
3.會計專業與金融專業銜接融合。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財會系下設會計專業和金融專業,兩個專業實訓內容有交叉,為此,對兩個專業的部分實訓進行了融合。在會計專業實訓環節中,由金融專業學生模擬銀行給企業開設賬戶,負責歸類整理企業外來的原始憑證,并放到企業財務票據暫存柜中。會計專業學生去模擬銀行辦理日常銀行結算業務、貸款、貼現融資等對公業務,打印對賬單等工作。通過兩個專業的實踐銜接融合,共同提升實踐技能。
4.校企融合。會計專業以就業為導向,緊密聯系行業、企業,與溫州會計學會、會計中介組織、路港集團等采用多種形式加強校企合作(詳見表3)。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念根植于專業內涵,形成了長效機制。
(三)打造“三能”素質的師資團隊
與會計專業相關的法律政策更新很快,經濟管理的新思維、新理念也要求會計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業務的學習。同時作為高職會計專業教師,實訓指導能力非常重要,同時合作企業經常會有一些財務問題,需要教師幫助解決。為此,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三能”素質教師建設要求,所謂“三能”教師,要求教師既能做好理論教學、實踐指導,同時還能為企業做科技研發、提供咨詢服務。為了提升會計專業教師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能力,院、系專門出臺文件,鼓勵教師從事教科研活動,教師通過國內外訪學、專業技術培訓、專兼職的下企業鍛煉、每2周一次的教科研交流等舉措提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水平。
(四)開發適合高職學生和區域性特點的實訓教材
以現代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單位為主,收集各個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以及與之相關的原始憑證,充分考慮經濟業務的特點,選擇會計核算流程,進行會計業務模擬實務演練。在設計業務時充分考慮:
1.設計業務“陷阱”。在設計原始憑證時,結合實際案例,有意識的編造一些問題憑證,如支票日期大小寫混用、數字錯誤,發票不規范,收據和發票的選擇等。通過這些有問題的原始憑證,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對這些問題引起足夠的注視,提升學生職業判斷能力。
2.常規業務和特殊業務相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不一樣,在教學時,應該因材施教,常規業務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完成,而對一些優秀的學生,除掌握常規業務外,可以增加一些特殊業務。如在資金緊張時,要求學生做融資方案;在接受客戶訂單時,做訂單決策;在利潤分配時,做稅收籌劃;讓企業的非常規業務在模擬實訓中有所體現。
(五)改革學業考核評價
以往的高職會計教學多強調形成性評價結果,往往以考試分數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定量評價,注重結果,忽視過程。隨著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深化,考核評定方法也需隨之發生變革。考核方式應該多元化,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變原有的階段式考核為過程考核,改變考核內容,突出考核會計職業勝任能力,培養學生會計崗位技能。擴大評價主體,評定學生成績時,除了上課教師外,還參考了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企業人員對其的評價。學校在制訂會計專業學生成績評價標準時,更多的聽取了企業的聲音,畢竟,用人單位對其的評價是比較務實的。
隨著經濟的起底回升,企業的轉型升級對復合型高職會計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高職會計教育必須契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以企業需求的會計人才為導向,找準學校專業定位,通過教學改革、師資團隊建設,典型教材編寫,學業成績評價改革等方面探索培養適用當前經濟發展需要的會計人才,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朱葵陽,朱向軍.企業轉型升級視野下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財會通訊,2011,(08).
2.胡玲敏.經濟轉型升級視角下高職會計專業特色建設[J].會計之友,2010,(09).
關鍵詞: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內涵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9-0129-03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就是指由具備會計信息化相關學科知識、技能,愿意為建立基于會計工作過程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和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擔責任的少數教師所組成的教師群體。這種教學團隊的特色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教學團隊的合作包括成員之間、團隊之間、團隊或個人與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二是團隊的教學研究與改革,緊緊圍繞有高職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行業要求和標準而展開;三是團隊科研以科研成果轉化為企業界接受并應用于生產的應用型科研為主。到目前為止,幾乎每所職業院校均建有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所以開展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內涵建設的研究對提高會計電算化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至關重要。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
團隊內涵建設的科學含義
國家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要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內在要求,根據國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同時,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并且逐漸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工作學習經歷和科技開發服務能力,引導教師為企業和社區服務。逐步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體系,研究制定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任職標準和準入制度。重視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边@個就是高職教學團隊內涵建設的最科學、最權威的定義。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內涵建設就是按照這個科學定義,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開展具有高職特色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內涵建設。
《意見》同時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所以,在高職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學科體系的教學模式,這就要求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實行團隊合作。眾所周知,會計崗位工作是團隊工作,所以要建立一個基于會計崗位工作過程的教學團隊,才能引導教師開展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是為第三產業輸送財務會計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這決定了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綜合性,所以,教師個體和師資團隊應具備綜合性。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內涵建設一定是綜合性建設,教學團隊必然是綜合性會計專業人才的集合,這個綜合性內涵建設得當,教學團隊發揮出來的作用一定大于團隊教師個體的并集。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的建立,若團隊沒有內涵只能是有名無實,團隊就沒有活力和凝聚力,團隊個體之間和團隊之間就不能實施互補,就沒有分工協作,也就不可能實現預期的共同目標。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
團隊內涵建設的普遍問題
(一)教學團隊劃分標準定位不明確
目前,大多數高職學院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的成立沒有劃分標準,均以會計電算化教研室為基礎,這就把會計電算化教研室與會計電算化教學團隊視為等同關系。由于會計電算化專業在校生普遍較多,教師人數一般都有三四十人,所以,教學團隊人數過多,這與“少數人”的組建原則不符。事實上,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面向的崗位群主要有企業內部會計崗位群,如會計、出納、倉管、成本核算;企業外部會計崗位群,如往來會計、稅務會計;面向會計事務所的崗位群,如內外審計助理等。所以,對于教師隊伍比較大的會計電算化教研室,建議以崗位群為劃分標準成立若干個教學團隊,團隊之間是互補的關系。
(二)教研室工作職責與教學團隊職責不清晰
對于以會計電算化教研室為基礎成立的教學團隊,往往教研室主任就是教學團隊負責人,導致了教研室工作就是教學團隊的工作,造成了教研室工作職責與教學團隊職責混淆,教學團隊工作只能作為學院或系(部)行政領導的擺設品。教學團隊負責人應該是專業帶頭人,教學團隊工作實施以專業帶頭人為核心,以教研室為載體,動態組合、校企互通的組織模式,專業帶頭人主持本團隊的教學改革、課程改革及管理工作;要充分理解“教學團隊≠教研室”、“教學團隊≠教師群體”、“教學團隊的學術權威>教研室的行政權力”這三個關系。
(三)內涵建設缺失,脫離校企合作
現有的會計電算化教學團隊多數是會計電算化教研室為基礎成立的教學團隊,團隊中缺乏企業一線的會計主管或財務經理這一類能工巧匠,難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導致團隊難以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