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28: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女生心理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在幾年的初中物理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女生在學習理科時都感覺十分吃力,其中又以物理是讓不少女生最感到頭疼的一門學科。造成大部分女生學習物理頭疼而且學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大多女生對學習物理感到害怕。因為她們還沒學習物理前就聽一些高年級的同學說物理難學,這就潛意識的給她們增加了一些心理壓力;第二、大多女生學物理時感覺自卑。在上物理課時常常發現自己想問題沒有男生快,沒有男生想得深和廣,于是就認為自己比男生笨,不是學物理的材料,或者認為自己缺少學物理的細胞;第三、女生思維特點與物理教學對思維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物理需要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而女生見長于具體的形象思維,從而使女生易產生思維障礙;第四、物理是一門觀察和實驗性較強的學科,許多物理現象要從實踐中觀察,在生活中親自體驗。而女生的觀察興趣和實驗動手能力明顯不如男生,通過觀察得到的物理知識少。以上幾種因素都是導致女生學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但我認為這些因素在教學中通過合理的引導都是可以改變的,女生通過兩年初中物理的學習,也是可以學好初中物理的。首先學習好物理的關鍵是培養女生對物理產生興趣,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是改變女生學習物理的思想態度,常言道,態度決定一切。在物理教學中我為了提高女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我常用男女生比賽的形式,激發女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采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她們的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從而讓它們能學好物理,進而來提高女生的物理成績。下面談談我在近幾年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消除女生學習物理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習物理興趣心理學家、教育學家一致認為:男女智力發展在總體上是平衡的,男女兩性的智力測驗平均分數沒有明顯差別,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女生都有一種“物理恐懼癥”。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說過:“恐懼能麻痹人的正常心理活動。”一部分女生由于成績不佳,又得不到鼓勵,長期沉溺于失敗的消極情緒中,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異常心理,認為自己不是“一塊學習物理的料”。因此,排除心理障礙激發女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使她們學好物理的必備前提。對此,我在教學中采取了如下幾點措施:
(1)建立相互尊重,愛護的師生關系,從“要我學物理”變成“我要學物理”的飛躍。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激發女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時代感覺喜歡哪一位老師,就對哪一門功課感興趣就能學得好哪一門學科。在第一堂物理課教學中我力爭用幽默故事,謎語,腦筋急轉彎,有趣的小實驗等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物理的熱情。給學生留下物理有趣好玩的好印象,讓學生喜歡物理這門學科同時也喜歡物理教師。這樣女生們會覺得與教師很近,于是消除了對物理的畏懼心理。同時我嚴格要求自己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尤其是女生,我總是給她們特別的關愛。女生在心理活動上往往比男生劇烈、敏感,好為一點小事煩惱,也易于因一句知心話而興奮。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注意多與她們交流感情,注意盡量多發現女生學習物理的優點,并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和肯定。充分調動女生興奮的神經,讓女生覺得學習物理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通過一些趣味性參與性較強的實驗激發她們的興趣,如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摩擦力”時,組織她們親自參與拔河比賽,賽后討論“拔河比賽”的勝負力學問題,使她們對物理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使女生真正的從“要我學物理”變成為“我要學物理”的質的飛躍。 (2)培養女生的競爭、參與意識,激勵她們上進,樹立學好物理“不服輸”的信心。由于女生大多性格內向,思想較為保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則注意培養她們的“敢想”、“敢做”,參與競爭的意識。激發她們樹立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不服輸”的信心。課堂上盡量對于女生多提問一些記憶性的問題,給她們以勝利的喜悅和成就感,引導她們參與競爭。經常組織女生參加物理課外活動,例如鼓勵她們參與“爭當小實驗家物理體驗活動”中去,讓她們在親自體驗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物理的樂趣。同時針對女生特點設計一些豐富多彩的實驗項目,讓其親自動手做實驗,從中觀察物理現象,感受物理知識的魅力無窮。常組織她們通過上網閱讀一些物理資料,開展“物理漫談”,讓她們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
二.關注女生青春發育期的特點,經常打氣促其奮進不掉隊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女生隨著年齡的增大,心理活動不穩定。在此期間女生的意志往往不如男生堅強,精力容易分散,隨著物理知識的加深,就會出現“掉隊”現象。這就類似于越野賽跑,在“疲勞期”出現時,若能及時獲得外界的刺激與鼓勵,則“疲勞期”會很快消失。為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注意對女生經?!按驓狻?,幫她們度過難關,促其奮進不掉隊,具體做法是: (1)充分發揮女生形象思維的長處,增加感知效果。男生多優于理解記憶和抽象記憶,而女生多偏于機械記憶和形象記憶,往往是先記住了某個定理后,再去理解它的含義。 (2)強化實驗訓練,提高實驗效果。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實驗課又是學好物理的重要手段,以往的實驗課多是男同學做女同學看,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對此實驗時把男女分開編組,促使女生自己也動手,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并引導她們自己分析觀察到的現象與數據,使她們在親自動手中不知不覺的接近“物理”。 (3)改變學習方法,多在理解上下功夫。教學中我發現男生、女生在學習方法上存有一定的差異。聽課時男生往往注意物理定律的說理與推導過程,而女生則多只注意結論,善于機械記憶,對定律的運用往往生搬硬套。對此注意引導女生在理解定理、定律上下功夫。指導她們看書時一定要弄清定理、定律的來龍去脈,推導過程。對課堂的提問、小測驗的題目往往也是男女有別,對女生多提問一些啟發性理解型的問題,這樣長期下去,收益匪淺。
關鍵詞:農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人才的培養與輸送始終離不開各階段教育的發展與創新。在我國現有的教育發展體系中,農村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初中階段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對其今后的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1農村初中女生心理發展的現狀及原因淺析
對于一些農村初中生而言,日常的教育教學受到學校教學硬件的制約,其接觸和認知新鮮事物往往只能通過教師的教授和講解,對許多新鮮事物的理解和認知相對片面和主觀。一方面,教師過分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學生在接受教育教學時的心理感受和體驗,加之學生面臨家長、平時學業及升學考試的多方壓力,內心的焦慮與壓力無法合理化宣泄和表達,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對初中階段的學生缺乏充分的了解,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女學生,表現為明顯的個體差異性,在情緒和品格方面也表現出較為顯著的特征,如內斂性、封閉性、不穩定性、兩極性、動蕩性、敏感性以及情境化等等。第三個方面,教育主管部門沒有重視對農村學生心理建康的教育,表現在學校沒有開設心理建康課,學校也沒有配備專職的心理教師,對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導和幫助,從而導致學生出現消極、厭學、排斥、倦怠等心理亞健康。
2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及其重要性分析
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相關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想認知水平和行為能力與成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就其發展程度而言,已經是一個有獨立思想、有豐富情感表達的有機個體。初中生心理健康有著較廣的內容范疇,落實為心理健康標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待:首先,有正常的心理活動、積極的心理體驗和心理感知能力,對外界事物的變化和刺激有本能的趨利性、自我保護性和適應性;其次,有著和諧的人際關系,能與身邊的親人、朋友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模式,形成自己的交際圈;最后,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待人處事有自己個性化的表達與合理化的處理方式,能自信面對困難與挫折。當下,初中女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其重要性和深遠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學生正確思想情感和觀念認知的形成,離不開良好的心理教育;其二,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觀的根本要求及體現;其三,農村教育的發展和未來與初中階段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關,農村教育是現階段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是全民教育工作最核心的部分。
3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實踐策略探究
3.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重視學生心理發展狀況: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有效滲透和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應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切入點,關注并重視學生心理發展情況。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應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不斷加強自我學習,堅持終身學習原則,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新的知識,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實踐新的教學模式和手段,致力于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教學氛圍;第二,教師應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教師應學會與學生談心、與學生成為交心的朋友,在學生面臨一些情感或心理困惑時,及時了解并疏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因果歸因觀;第三,農村教師在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經驗相對匱乏,學校領導可以為學生聘請專業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舉辦相關的講座或主題活動,普及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農村教師的職業認知水平。第四,教育主管部門應有長遠規劃,分期分批對一些年輕的骨干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培訓,鼓勵教師參加心理咨詢師方面的培訓與考級。落實并督促各級學校開足課程,建立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崗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3.2注重日常教學實踐,營造和諧、健康的教育環境:
教學實踐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運用,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教學環境中,不但牢固地掌握和內化了基礎文化知識,培養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自主合作的能力,同時還提高了自我效能感,培養了良好的心理素養。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思想導向性原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應以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為主,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幫助和關切,潛移默化地增進師生情誼;其次,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了解學生的薄弱環節,點撥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促使學生與教師形成共鳴;最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初中生對一成不變的傳統教學模式容易失去興趣,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找到教材與學生興趣的契合點,巧妙地進行教學導入和預熱,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培養最佳水平的學習動機。
3.3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形成多層次多角度教育合力:
現階段的農村教育在學生思想引導和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地實踐、探索和反思,需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反饋、相互制約,只有這樣,農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邁上新的臺階。首先,學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學校領導及相關管理層,應給予足夠的支持和幫助,如在教育資源配置方面、教育專項資金供給方面等,另外,學校教育還應該將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和諧、健康的校園大環境中感受到學校教育的美好;其次,家庭教育,主要指父母與教師的溝通和互助,“學生———教師———家長”三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與家長應定期溝通,如可以以家長會、家訪或家長沙龍等方式進行,尤其是初中女學生的心理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如女學生出現早戀等情感問題;最后,社會力量主要指相關的教育行政部門,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應制定更加詳盡、全面的規范和條例,如針對教師制定更加嚴格的考評制度,加強教育教學的信息反饋,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和體系,落實相應的教師職稱評定制度以及實施工資晉升等有效的激勵手段。結語:農村教育對全民素質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現階段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相對較差,學生的心理素養與綜合能力也相對局限。鑒于此,助力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和情感表達方式,幫助學生、引導學生、激勵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謝靜靜,劉曉晨.家庭在少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
[2]沈景亭,賀峰,楊金友,婁荷清,丁昕,邵曉平,金英良,吳秀娟,張訓保.沛縣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校醫.2016(10)
關鍵詞:性別差異;中學;地理教學
一、中學生地理學習中的性別差異
有研究表明,中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存在著性別差異,中學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兼具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男生自然地理的成績比女生好,經濟地理、區域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成績男女生相差不多。[1]而事實上,中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分別在學習興趣、感知覺、記憶力和思維品質方面有明顯的性別差異。[2]
(一)中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性別差異
在地理學習興趣方面,初中男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超過女生,而高中女生的地理學習興趣超過男生,之所以初中男生比女生有更高的學習興趣是因為他們對地理奇聞、各地的自然風光與風土人情和地理探險這些內容很感興趣,而女生因為對空間概念強的內容以及自然地理原理的學習存在心理障礙,因此,影響她們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二)中學生地理感知覺的性別差異
在地理感知覺方面,由于女性的感覺性較好,觸覺、嗅覺較敏感,聽覺能力較強,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女生一般“聽講”的注意力比男生強,當地理教師講述一些地理事實時,女生的注意力一般比男生要強。男性則視覺能力較強,在接受外來信息時,男性發達的視覺通道彌補了其它通道的不足。由于男生具有較強的視覺空間能力,當教師演示地球儀、三角儀和多媒體課件時,男生一般很興奮,注意力也很集中,特別是在地理野外考察中,男生對方向、路徑的識別能力較強。
(三)中學生地理學習中記憶力與思維品質的性別差異
在地理記憶力方面,一般男生的意義識記能力較強,對較抽象的地理原理、規律的記憶優于女生;而女生的機械識記能力較強,對于地理事實知識的記憶優于男生。在地理思維品質方面,男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比女生強,比較善于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而女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于地理概念的理解大多依賴于地理表象。
二、社會性別及地理性別角色認同的形成
社會性別(gender)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女性主義運動者提出的概念,它區別于生理性別(sex),是心理文化上的概念,屬人的第三性特征,是指在特定社會文化中形成的性別規范和性別角色及兩性的行為方式,是自然、社會和心理等多種因素整合的結果。[3]生理性別是性別差異形成的生物遺傳基礎,但其差異的形成更重要的還是受社會規范的期待和要求,社會依據一定標準賦予男女不同的性別角色,并希望其符合這種標準。一般認為,獨立、有主見、有進取心、堅強是男性的特點,而女性的特點則是溫柔、善良、感性。這些標準往往導致了男女兩性的差異。
性別角色認同是個體對自己作為男性或是女性所具有特征和行為的信念,是個體的性別特征自我形象,屬于個體自我概念的一部分。[4]可見,性別角色認同是貫穿人一生的信念,指導著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從人出生開始,父母在孩子性別角色認同形成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父母往往把男女兩性性別特征的模式化傳遞給孩子,在傳統性別觀念的影響下,大多數父母認為男性在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方面比女性要好,而女性的記憶力、閱讀和寫作能力比男性好,因此,父母給男孩的是復雜的、機械類的玩具,而給女孩的就是一些諸如布娃娃一類的玩具等。這意味著女孩在進入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對自然地理中空間關系較復雜的知識有學習障礙,這樣,學生對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就開始形成。
學校教育是傳遞社會性別規范的正式場所,而上述不同的性別觀念通過學校教育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教育孩子成為不同性別的個體已經是一般學校中“隱藏的課程”。通常情況下,教師和教材傳遞著有關各種社會性別差異的信息。如中學地理教材中人物的編撰主要是以男性參與為主。[5]同時,有關性別的各種看法經過師生互動,尤其是通過老師的獎賞和懲罰等行為傳遞給了學生,直接地影響學生的性別角色認同。雖然很多研究表明,兩性在智力和能力上沒有本質差別,[4]但許多學校仍然會依據性別來組織教學。如在科學課程的學習中,教師在對待男生和女生存在著差異,男生受到的關注比女生要多,男生有更多與老師互動的機會,能夠獲得更多的課程信息的反饋,而且有更多的表達自己想法的空間。這樣,持有傳統性別觀念的家長、老師就對不同性別的孩子的行為、認知的領域以及期望進行了分別的對待和培養,從而強化了不同性別的孩子各自的興趣取向。
三、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建構先進的性別文化
教師是推行性別公平教育最直接的傳播者、施予者和參與者。教師良好的性別意識的建立,將直接影響到一代人,乃至整個社會性別觀念的更新。地理學科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反映性別差異的學科,由于教師對男女學生學習語言的預定目標不同,導致教學側重點、教學效果的不同。種種明顯或潛在的區別對待,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使男女同學在學習中產生差別。
(一)避免地理教學中的性別偏向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在地理教學材料的選擇和呈現、課堂管理、課堂活動設計、師生互動以及反饋等方面要避免性別偏向。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因為男生的空間感和數學成績比女生好這樣的刻板印象,就給學生灌輸諸如“女生比男生聰明”這類的性別歧視的思想。地理教師要讓男女學生有同等的機會參與各種地理教學活動,在舉行地理辯論會的時候不能只讓女生當辯手,而在野外考察時,只讓男生當組長,這樣,性別刻板印象就無形中被強化了。在地理課堂上,教師要給予男女同學同等的注意,對男女生提問的次數和問題的質量要相當,反饋也要相當。
(二)嘗試改變中學地理教師的性別刻板印象
教師的性別刻板印象會給學生造成刻板印象威脅,在中學進行地理教學時,多數教師偏愛男生,覺得男同學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快,看問題較全面,也比較容易出成績,因而,這些特點也不知不覺中在課堂上表現出來,以至于一部分生反映,老師偏向男生,感覺很不受重視,從而對學習地理沒有信心。教師的外顯行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向學生傳遞這種觀念,而有的女生為了證明教師的觀念不正確,在學習中往往就會形成壓力,而在考試之前都會緊張、焦慮。導致男生學習地理真的比女生要好,從而強化這種刻板印象。
(三)改變中學地理教材中的男性化傾向
有研究表明,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地理》中,出現男女人物圖像數量比例失調的現象,對地理科學史介紹的都是男性科學家,在教材中人物指代通常采用男性,而編寫與審查人員也以男性為主。[5]從這幾點來看,在地理教材中存在性別差異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地理教材是中學生主要的學習工具,它的方方面面都會影響到學生的自我概念。學校教育對學生的發展最具可塑性,不能潛移默化的強化學生的性別刻板印象,因此,對中學地理教材的編寫要避免男性化傾向。
參考文獻:
[1]楊春麗.高中地理學習中的性別差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4.
[2]李家清.地理課程與教學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7.
[3]夏中義.大學人文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
關鍵詞:女生;物理;情感教學
一、高中女生學習物理的認識誤區及其原因
由于傳統社會觀念認為學好理科特別是物理需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女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普遍不如男生,因而,認為“女生學不好物理”。在長期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發現,這一謬誤影響了不少女生,使她們陷入“女生學不好物理是理所當然”的認識誤區,失去學好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誠然,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習物理很有幫助。 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女生學不好物理主要原因往往是對概念,定理、定律理解不夠造成的。況且,男女生在邏輯思維能力上的差別并不是特別大。
因此,許多高中女生學不好物理,進入物理學學習的誤區,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剛上高中的女學生在還沒有開始學物理時便在初中教師、家長、其他家庭成員或高年級學生口中聽到類似“初中物理都學不好,還想學好高中物理?”、“女孩子學物理反正是學不好的,別浪費時間了!”……這樣的話語,使她們無形中從心理上給自己設置了一個難以愈越的障礙,認為“女生學不好物理理所當然”,再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家庭智力培養的錯誤導向也使許多女學生不能知難而進。有的即使決心學好物理,也在這種心理影響下拉開了準備與物理“決一死戰”的架勢。也就是說,她們是在一種很不輕松的心理狀態下開始學物理的,而這種心理極易造成這樣的情況:其一,容易氣餒,如果遇到一次單元測驗不如意,便認為“花了那么多時間還沒學好物理,物理果真難學”;其二,容易厭煩物理,在以后的物理學習中形成惡性循環。
與上述高中女生學不好物理的觀點相反,我認為女生不但能夠學好物理,而且由于其特有的心細和堅忍不拔的意志,使女生在學習物理上更能獨領。在我們學校,我就接觸過許多對物理感興趣的女學生,她們中不少人思維活躍的程度比男生有過之而無不及,常常提前學習后面的內容;還有不少學生,她們雖然反應沒那么快,但其學習很有規律性,很能沉下心來聽課,復習、做作業,因“熟能生巧”而保持物理成績也同樣名列前茅。
二、情感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作為高中女生的少女,具有情感細膩豐富、脆弱易波動、對事物敏感、觀察入微等心理特點。結合高中女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采用各種情感教學技巧,以情感帶動她們進入物理學習的殿堂,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如在學習中取得進步,會感到愉快,美好的事物令人喜愛,丑惡的言行令人憎惡,面臨危險情況,會使人驚恐。這種愉快、喜愛、憎惡、驚恐都是人的情感的不同表現形式。
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緊密聯系著的,認識過程是產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礎。而人的情感又會反過來影響認識過程。積極的良好的情感激勵感知的積極性,提高認識的效果和保持的牢固性,加強想象與思維的生動性和創造性。反之,消極的不良的情感會影響認識的積極性,降低記憶和思維水平,產生消極的影響。
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氣氛,對教與學的成功具有極大的作用。教師精神飽滿,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積極配合教師上課,認真聽課,積極思維,踴躍發言,實驗課能認真完成觀察和操作任務,整個課堂氣氛是和諧、歡樂、嚴肅、緊張而有秩序的,教師和學生在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中顯示出積極的態度和高漲的情緒,這是積極的情感氣氛。積極的情感氣氛,指引和維持著師生的教學行為,排除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是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保證。
因此,情感在教學中占著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感是教學的目標?!叭S目標”理論指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達到知識、情感、價值觀三個方面的目標。(2)情感是教學的手段。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而以學習為享受,而人們在濃厚的興趣下所學得到一切常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愛因斯坦把興趣稱為“最好的老師”,布魯納認為“按照理想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其理由蓋源于此。(3)情感是成功的關鍵。毫無疑問,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學生(認識的主體)與教學內容(認識客體)的矛盾。即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這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和學生的主動參與。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理解興趣和愛好,要導致學生的理解興趣和愛好,即發生情感的共鳴與轉移,這既是成功的關鍵,也是優質教學的重要標準。
三、利用情感教學技巧引導女生學習物理的實例
1、創設情景,激感
所謂情感是指由人的主觀心理因素(認識、情感等)和客觀環境因素(時間、空、設備等)所構成的情與境的總和。每一個教育和教學過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發生放發展的,一堂課的成敗首先取決于學生聽講的情緒。
案例一:用生動的小故事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
講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時候,可以先介紹龜兔賽跑的故事。同時,提出啟發性的問題:“是兔子比烏龜跑得慢嗎?”學生作出否定性回答。再問:“那為什么烏龜卻先到達終點呢?這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為講述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設下伏筆。這樣一個引入,使這些女學生由心底里產生對答案的迫切渴望,激發起學生的強烈求和欲。
案例二:用實驗或問題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
講力有合成時,學生對“1+1≠2”很難理解。不妨讓兩個學生拉一條中間掛有一塊磚頭的繩子,當兩個用盡全力繩子也拉不直時,全班同學都笑了,就在這愉快的笑聲中,全班女同學都明白了“1+1≠2”的道理,教師再通過彈簧秤做定量實驗得出共點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就很容易讓學生接受了。
物理學與觀察實驗為基礎,精心設計的觀察實驗活動(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等)乃是課堂上創設學習物理情景最有效的手段。
2、感性體驗,調動情感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掌握女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針對女生的心理特點,采用相應的對策,就能取得情感教學的主動權。
第一,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導學生做思維實驗
女生具有情感細膩豐富,脆弱易波動,對事故敏感,觀察入微的心理特點。針對這一點,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導學生做思維實驗,增加學生的感性體驗。
案例三:
講解物體運動的s-t圖像和v-t圖象的關習題時,在分析每個物體運動的情況時,分別讓學生上臺演示或口頭描述出來。在我們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第二章的習題里,第五題就是這類題目中一個極好的例子,講解時,我讓學生自己分析烏龜和兔子分別做怎樣的運動,然后叫兩個學生分別扮演烏龜和兔子在講臺上表演,其他同學在下面評判。這樣做,學生在有了豐富的感性體驗之后,對抽象的s-t圖像和v-t圖象能夠想象出物體的實際運動情景,認識深刻了許多,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第二,適當表揚與批評,調動女生情感。
通常女生比較情緒化,常常喜歡一個老師她就會喜歡她所教的科目,繼而學得很好;反之,討厭一個教師她就會 討厭她所教的科目,繼而厭學、成績一落千丈。
利用這一點,可以這樣做:批改作業時,對不同性格的女生在作業本上留下“個性留言”。對容易自滿的女生,更“苛刻”一些,對于一些小錯馬上留言指出其粗心了。對不自信的女生,只要她們作業寫得工整了,或者比上次做對的多一些了,就在作業本上留下鼓勵和贊許的話語。這樣,以作業本為教師與女生溝通的橋梁,師生間的感情在這無言的對話中加深了,師生感情加深了,女生對學物理也就充滿了信心。
在物理教學中適當地采用情感教學,讓女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消除女生對學習物理的認識誤區與恐懼,提高女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興趣和信心推動女生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努力學習,獲得更好成績。好的學習成績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形成正向強化循環。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學生;心理健康;SCL-90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U Zhao-yi et al
【Abstract】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In Shehong, Sichuan, 1,300 students from the central towns of the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1, 2, 3-year was tested with SCL-90 test, and compared to the norm of the results of China's youth. Results: 33.1 perc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 more moderate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5.1 percent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xistence of obv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omatization, obsessive symptom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depression and other nine factors were below the national norm of young people group. The four factors of female relationships, depression, anxiety, and terro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boys.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close friend of the number.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L-90
【中圖分類號】R85.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8-0188-04
研究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偏執和敵對等癥狀方面[2-3]。因心理障礙等問題而退學的占退學總人數的30%-60%。目前研究大多只針對大學生而對中學生特別是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較少[3]。本研究采用SCL-90量表評定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將結果與中國青年組常模進行比較,以期為其他研究者和學校的心理衛生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對象及方法
1.1 對象:
四川省射洪縣地處四川中部,面積1497平方公里,人口104萬,06年國內生產總值88.5億元,縣域財政收入5.49億元,該縣是四川省丘陵地區經濟發展示范縣,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次研究對象為該縣縣城及其中心鎮的初中學生,在每個學校的每個年級隨機抽取一個班。共抽取9所學校33個班1300名初中學生。于2010年9-11月施測。
1.2 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SCL-90)[1]。
1.3 調查方法:
專業人員與班主任配合,利用上課時間實施測查,共發出問卷1300份,收回1296份,有效問卷1274份,有效率98%。其中初一學生307份,初二學生444份,初三學生523份。男生639份,占50.16%,女生635份,占49.84%。
1.4 統計方法:
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較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1274名初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總體結果總癥狀指數均分(總均分平均分):0.94陽性項目均數:51.44(其中≥2的項目均數為21.62,≥3的項目均數為8.44)陽性癥狀痛苦水平均分:1.56
2.2 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
從表1中可見:1274名初中學生中,有422名至少有一個或以上因子分≥2分,其中男生191人,女生231人;有65人至少有一個或以上因子分≥3分,其中男生26人,女生39人。經檢驗女生明顯高于男生。由上可知,有33.1%的初中學生存在各種中等或以上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有5.1%的初中學生存在各種較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2.3 初中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
將本次調查的初中學生在SCL-90九個因子上所得均分與國內青年常模進行比較(見表2),1274名初中學生軀體化、強迫癥狀、人系關系敏感、焦慮等九個因子的均分都顯著低于國內青年組常模,表明總體上本地區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對全國青年平均水平較高。從表3中可以看出,主要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強迫癥狀等方面,且女生更加明顯。
2.4 不同性別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分析:
被調查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如表4所示,男生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恐怖和偏執五個因子均分上顯著低于女生,特別是在人際關系、抑郁和恐怖三因子均分上顯著低于女生;其他無顯著差異。
2.5不同年級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分析:
初一、初二、初三學生在SCL-90九個因子上所得均分的比較結果見表5所示,初一和初二在九個因子上均有顯著差異;初一和初三在九個因子上均有顯著差異,但是初二和初三在九個因子上均沒有顯著差異。
2.6 不同師生關系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分析:
不同師生關系初中學生Scl-90因子均分比較如表6所示,表中顯示,自感與班主任老師關系好的學生的九個因子分明顯低于自感與老師關系一般、差的學生;自認為與老師關系一般的學生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抑郁、敵對、偏執及精神病性五個因子均分明顯低于自感與老師關系差的學生,與老師關系一般和差的學生在強迫、焦慮、恐怖三個因子均分上沒有顯著差異。
2.7 不同知心朋友數量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分析:
被調查者心理健康的知心朋友數量差異如表6,表中顯示,沒有知心朋友的學生在九個因子上的得分都顯著高于有4個及以上知心朋友的學生;沒有知心朋友的學生除了在敵對和恐怖兩個因子上于有1-3個知心朋友的學生沒有顯著差異以外在其他七個因子上都有顯著差異;有1-3個知心朋友的學生與有4個及以上知心朋友的學生在強迫、人際和抑郁三個因子上有顯著差異。
3 討論
過去有關大學生和中學生的健康問題的研究表明:有23.6%的大學生存在各種心理障礙,有5.2%的中學生存在各種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5]。而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有33.1%的初中學生存在各種中等或以上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有5.1%的初中學生存在各種較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一結果高于國內同一群體研究結果。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強迫癥狀、偏執等癥狀上。
有研究表明中學生的因子均分高于全國正常青年常模[4-5],本次研究所調查的學生各因子均分都顯著低于全國常模,也就是說本地區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平均水平高于全國青年平均水平。從統計中發現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占5.1%,這與相關研究的比例基本相符,而有中等程度心理問題的學生反而比以往研究結果高了。也就是說在總體水平提高的情況下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比例卻并未減少反而有所增加。由此可見,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出現兩極化的不平衡發展現象,這暴露出初等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面存在問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有的學校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將心理健康納入學校的教學計劃,或有計劃也沒有真正落實,出現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校間的不平衡。有的學校只重視中等成績以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忽略了部分調皮學生或差生的心理問題的個體輔導,致使最需要心理支持的學生群體沒有得到正規的心理輔導或心理治療,使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出現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個體間的不平衡性。
本次研究中,36.4%的女生和29.9%的男生存在各種中等或以上程度的心理問題,女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高于男生。主要表現為,女生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恐怖四個因子的均分顯著高于男生,這與女生的生理、心理發展及家長、學校對其的教育有關。
從國內外有關大學生和中學生的研究結果來看,在心理健康問題的發展上,有初中、高中至大學呈遞增趨勢。在本次研究中發現初一學生九個因子均分顯著低于初二、初三學生;而初二、初三的學生在九個因子分上均無顯著差異。由此可見,初二、初三較初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所增加,初三較初二卻沒有太多的變化。從總體上看,這與國內相關研究基本相符。
師生關系好的學生的九個因子分顯著低于師生關系一般、差的學生,師生關系一般的學生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抑郁、敵對及精神病性五個因子均分明顯低于師生關系差的學生。師生關系一般和差的學生在強迫、焦慮、恐怖三個因子均分上沒有顯著差異。本研究表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師生關系密切相關,所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
本研究中還表明,知心朋友多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高于沒有知心朋友的學生,知心朋友的多少從某種角度上反映出其社會化程度的高低,朋友越多,越易形成開放型人格,越利于健康心態的養成。這不但與父母的教養方式及其個人的成長環境有關,同時也與學校的引導教育有關。
參考文獻
[1] 王向東,王希林.心理衛生平定量表手冊(增訂版).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2004,31-35
[2] 曲力秋.香港青少年的心健康問題.青年研究,2003.2.44-47
[3] 趙靖平.低年級以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2):76-81
[4] 陳雪楓,劉科榮,宇斌.中小學生心理測評與心理檔案.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130-139
[5]季建林,夏鎮夷等.不同專業大學生SCL-90評定結果分析.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4(3):123-125
作者單位:629200 四川省射洪縣教育和體育局團隊體藝股1
629200 四川省射洪中學心理教研室2
關鍵詞:農村;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5-0070-02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打工謀生。有條件的把孩子帶在身邊上學,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農村學生留守在家或寄宿在學校就讀。未成年人長期與父母的分離不利于其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也會在心理上留下許多問題。研究表明“寄宿生與走讀生相比存在更多的焦慮及抑郁傾向、人際關系問題、性格缺陷、行為和學習問題”。[1]西部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相對落后,而西部農村經濟、文化教育狀況更是如此,農村高中學生的父母所接受的文化較低,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學的指導,加之經濟所迫,還要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因此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匱乏。甚至許多高中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就是留守兒童。到高三階段學習壓力加大,使其心理問題更加突出。有研究表明“高三學生SCL-90各因子分均顯著高于國內青年常模和中學生常?!?。[2]農村高中住宿生由于長時間生活在校園之中,而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欠缺,再加上沒有能夠提供心理輔導的場所和渠道,這就使許多住宿學生在感到心理壓力、情緒困擾時而不知道也無處去解決。廣大住宿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難以解決,必然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健康的成長,由此可見,妥善解決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問題應引起廣大學校教育工作者的密切關注。
二、影響農村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缺乏親情。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個體成長和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家庭不僅為青少年提供物質條件,還擔負著子女教育的責任。如果處于青年早期的高中生在自身身心成長、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問題上,家庭如果不能給予其解答和支持,就會在對自我的看法上、人際關系上出現一些偏差,不適應社會競爭。從心理方面來看,農村住宿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與其父母家人長期處于分離狀態,一般是其父母一個月才回家一次,甚至一個學期學生才去父母打工的城市相聚一次。而且一些學生從兒童時期就與父母分離,就沒有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依戀[3]指個體的人對某一特定個體的長久持續的情感聯系。一般來說童年晚期和青少年早期形成的依戀關系變化不大,會保持相對穩定性。因此童年時期形成的依戀關系到青少年階段繼續影響其與父母的正常依戀關系以及與社會交往的發展。
2.高考壓力。高考對農村學生命運的改變尤為重要,尤其是在西部落后地區,高考是一條為數不多的改變農村學生命運之路,也可以說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所以也使得農村學生面對高考感到更大的心理壓力。在性別差異上,女生相對心理問題更多,一方面主要是由于農村對女生的教養更嚴格,而女生自身對人際就比較敏感、比較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對自己的要求更高,所以更易產生自卑、抑郁等消極情緒;另一方面是由于女生的出路比男生更少,高考對女生來說顯得更為重要,所以在學習上感受到更多的壓力。
3.經濟壓力。從學生的經濟現狀來看,農村住宿高中生的家庭相對來說經濟狀況較差。有關研究表明[4]:經濟困難與心理健康呈負面相關。長期的貧窮和經濟緊張會降低父母的效能感,使父母挫折沮喪感更強,易發生婚姻沖突,對子女的要求和變化不敏感。這些對青少年的環境適應有消極影響,更易使青少年變得焦慮、沮喪,出現較多的行為問題,學業成就也較低。
4.學校的忽視。從學校教育來看,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片面重視升學率,且西部落后地區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缺乏,也使得這類學生在面對各類心理問題時,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關心,從而產生更為嚴重的后果。從教師的認知上看,部分教師對農村學生存有片面認識,覺得農村學生由于缺乏早期的教育、培養,沒有城市學生思維反應快、知識面廣,甚至缺乏禮貌,加之家長與老師聯系非常少,所以對這類學生主動關注的積極性不高并且不太重視,也不愿與他們在學習和思想上多交流,這也必然導致農村學生所獲得的社會支持減少。
5.學生自身因素。從農村學生自身的認識方面看,許多農村住宿學生比較自卑、缺乏自信,不敢主動與老師交流,也缺乏與老師溝通的技巧,在老師面前顯得焦慮、緊張、膽怯、害羞。這些也導致教師對這類學生的關注度不夠充分。在社會支持方面,農村住宿學生在主觀支持上欠缺,對支持的利用度不夠;且在面臨困難時不能積極主動地應對困境,較多地運用消極的應對方式,而較少采用解決問題等較成熟的應對方式,這也會導致其心理壓力增大。總之,由于家庭、學校、教師、社會環境等外部因素和農村住宿學生自身的因素,都使農村住宿學生在高中階段呈現更多的心理問題。
三、對農村高中住宿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1.發揮家庭社會支持系統的調節作用。研究表明[5]:社會支持總體及三個維度(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的利用度)與主觀幸福感總體、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之間存在中等的顯著正相關,與消極情感之間呈中等程度的顯著負相關。在個體的發展過程中,個體發展的生態環境是由若干個相互鑲嵌在一起的系統組成,其中家庭和同伴、學校是對個體發展起著直接影響的微系統。特別是家庭環境質量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自信心和同伴關系。因此家庭的情感氛圍、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會影響個體的發展。農村住宿學生父母應提供更多的精神方面的社會支持。農村住宿高中生的家庭相對來說經濟狀況較差。有研究表明[6]:學生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顯著的影響。同時,在成長中的青少年,經濟條件較差會對其社會適應產生消極影響,也會使他們出現較多的心理和行為問題。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如果社會各界能為貧困家庭提供經濟援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貧困家庭的家長也能夠對子女采取多鼓勵和適度的約束策略教育方式,會對生活在貧困環境中的青少年起積極作用,使得他們較少受社會經濟地位的負面影響。因此,農村住宿學生的父母應該有完整的責任意識,要定期與子女溝通,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表達對子女的關愛,特別是家長要加強對孩子心理的關注。
2.加強班級建設,為學生發展良好的伴群關系創造條件,培養農村高中住宿生的社會交往能力。一項關于南通市青少年的社會支持調查研究[7]的結果表明:青少年的社會支持主要源于非正式社會支持系統,核心成員依次為好朋友、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以及老師。由此可見,同伴、家庭、學校是青少年最重要、最直接的社會支持來源。特別是同伴關系在其成長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班級建設,為學生發展良好的伴群關系創造條件;有關研究表明[8]:青少年的朋友關系對于其心理發展水平和情緒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朋友,他們會表現得更熱情、積極、富有信心和勇氣,各種社會能力發展得也更好,也為日后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提供了基礎。
3.加強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班主任心理輔導應該立足于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探索自我、培養學生健康個性與情緒、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境、破解青春期的煩惱、重建積極的行為方式以及展現豐富的生活、精彩的生命。筆者曾在擔任高三班主任期間,把心理咨詢技術特別是團體游戲輔導廣泛應用于班級管理當中,特別是充分利用班會課,對所帶班級開展團體和個別輔導,引導其正確對待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增強其應對技巧的指導,學會采用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避免幻想、自責等消極的應對方式,提高耐挫力和應對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信、寬容、堅韌的品質,使他們能夠較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增強了耐挫能力,并能夠保持樂觀、平和、愉快的心境,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了他們人格的健康發展。進行心理教育,還可以通過共青團、學生會、心理社團等形式來進行。
4.設立學校心理咨詢機構,開設心理教育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發揮學校心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開展學校心理咨詢工作,開設心理教育課程。因為心理教育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是心理教育課程。心理教育課程是一種以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為目的的專門課程。普通課程中雖然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因素和成分,但是不系統不全面,也缺乏科學性。只有開設系統的心理課程,才能利用各種教育和心理手段改進學生心理的缺陷,發揚其優勢,培養適應現代社會所需的心理特征,形成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陳彥芳.寄宿生心理健康研究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8):97-99.
[2]王小康,黃路陽,季宏,朱壽安.西部農村高三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8,(3).
[3]張文新.青少年發展心理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134-136.
[4]袁浩.經濟社會地位、年齡與心理健康:一項基于上海的實證研究[J].社會.2011,31(1):159-194.
[5]宋佳萌,范會勇.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學進展,2013,21(8):1357-1369.
[6]占盛麗.從個人和學校視角看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1,(12):10-13.
1產生難學的思維障礙的原因
1.1心理壓力大
學習物理要求學生要有很強的分析、推理和論證的能力,然而在初中時期學生的這些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他們更善于理解一些比較淺顯明了的知識點,物理課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學生就會感覺有很大的心理壓力.特別是那些在小學期間學習很優秀上初中后成績下滑的學生心理壓力更大,有些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甚至會心情抑郁,最終導致學生形成思維定勢,認為物理很難學.
1.2不當的學習方法
很多學生在剛開始接觸物理時并不知道該如何科學、有效地學習物理,他們基本上都是延用小學時期學習數學的方法來學習物理,即上課聽老師講例題,下課模仿例題做課后習題.由于物理這門課程本身就和數學存在很大的差異,再加上初中的課程模式也和小學時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也是很不可取的,導致學習成績遲遲提不上來,長時間下去就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
1.3性別歧視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都認為女生的邏輯思維不如男生,不適合學理科,更不適合學物理.并且很多的物理教師對女生的物理學習能力也不是很認可,時常會有意無意地向女生們傳達女生物理成績差等不好的思想.種種這樣社會的歧視導致女生都認為物理很難學,對學習物理沒有足夠的自信心,有的女生甚至放棄了物理這門課程.
2消除物理“難學”的思維障礙的方法
2.1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指人對某個事物、某個活動或者某個人所產生的具有傾向性的、積極的情緒或態度,是人學習的最大動力.只有擁有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才會不畏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就很容易克服物理“難學”的思維障礙.
2.1.1積極引導,消除思維障礙,培養興趣
由于小學時期并沒有開設物理課,所以部分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在心理上一時接受不了,物理教師首先要對這些學生做一些心理上的輔導,使其盡快適應物理課堂.并且在教學初期上課節奏不能太快,盡量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適當放慢上課的速度,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掌握課堂上所講解的內容.多鼓勵成績稍差的學生,積極引導他們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增強其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從而培養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特別是對于性格內向、敏感的女生,教師應注意與其情感上的交流.上課期間多對女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并沒有性別歧視.
2.1.2改進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激發興趣
教學方法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當的教學方法經常會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從而使教學的效率達到最大化.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跟學生講:“牛頓第一定律是指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聽完之后,大多數的學生可能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但是如果教師換種方式,先從與學生日常生活結合緊密的現象入手,提出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然后闡述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最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與論證得出并表述牛頓第一定律,這樣設計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真正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含義.
2.1.3注重實驗教學,抽象內容形象化,引起興趣
任何物理定律的提出都離不開實驗,實驗是物理學形成的基礎.因此,從本質上講初中物理教學實際上就是實驗教學.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物理原理,還要培養學生依據原理做實驗的能力.初中時期學生的學習科目多,任務繁重,容易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正好物理實驗教學可以調節一下他們煩躁心情.如此一來,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升.再加上物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如果只靠自己的想象學習很難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識,所以實驗對學好物理至關重要.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親眼見證物理原理發生的過程,增強對物理原理的理解,從而記憶得更加深刻.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實驗進行拓展.例如,組織學生改造教材上的實驗,或者是對相似實驗進行對比等,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驗的機會.例如,在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別準備一個杯子和一個雞蛋,并在杯中裝適量的水,與此同時標記水在水杯中的高度,然后將準備好的雞蛋放入杯中,再將此時水的高度做一個標記,最后根據水量差計算出雞蛋的浮力.這樣不僅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來,親自感受到阿基米德原理發生的過程,還可以降低理解的難度,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阿基米德原理.
2.1.4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保持興趣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魚.”所以,要想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消除心理障礙,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學生尋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其自學的能力,從而使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迎刃而解,保持學習的興趣,進而防止心理問題的產生.因此,初中物理教師除了講授物理知識之外,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指導學生如何預習、復習知識點,如何挖掘教材中的重難點以及如何看懂課本中的圖片、注解和實驗案例等.同時,能夠理解并牢記教材中重要的理論、概念和公式.例如,在學習《功率》這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預習一下這一節課,了解一些有關功率的基本問題,如功率為什么用W表示,并找出自己認為的重點以及很難理解的地方,然后再上課時找同學來談談自己對功率的認識.這樣長時間下來學生們就養成了一個自己獨立學習的習慣,自學的能力也會慢慢提升,心里壓力就慢慢減輕了.
2.2堅持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除了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做一個引導者.所以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不應該死守傳統教育的觀念,對任何事都親力親為,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不斷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任務,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從而慢慢地培養了他們獨立探究的能力,不會在遇到問題時不知所措.
2.3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