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27: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麗的鄉村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記得有一位知名專家宣稱中國是一個國家四個世界,我國的北京、上海等都是現代化的大都市,高樓大廈林立,但是我國同時還存在很多農村,其水平跟非洲差不多,有的甚至比非洲還要落后。我國目前與發達國家最大的區別并不在大城市,如果拿北京與巴黎相比,北京人就很自豪,因為他們認為巴黎太小了,只相當于北京的朝陽區那么大,北京比巴黎更繁華;去過新加坡的北京人也特自豪,因為他們發現這個國家還沒有北京的海淀區大。單純從大都市來看,中國的現代化程度跟發達國家相比差別并不大。但是我國的農村,如果你到歐洲去、到日本和韓國去、到美國去,會發現這些發達國家的農村與城市差別很小,甚至比城市美麗多了。許多發達國家的鄉村是一個能有鄉愁的地方,是讓大家流連忘返的地方,是周末駕車去了就不想回的地方。但是我國的鄉村如果你去了會產生去了再也不想去的想法。以北京郊區為例,記得我曾去過北京海淀區后山鳳凰嶺的農村,離中關村也就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你就會感覺鄉村沒法去。為什么?因為當你一進入農村的鳳凰嶺,手機信號就不正常了,一直時斷時續的。道路也差很多,進入鄉村的路一般都高低不平,基礎設施很不健全。發達國家的鄉村剛好反過來,不少是美麗如畫。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時并不是一直都在大都市,而是選擇到鄉村去會見,這樣做是對最尊貴客人的禮儀;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會見最親密的外國總統時,也一般會選擇到他的克勞夫農場去。這也是為什么發達國家很看重鄉村,把鄉村變得特別美麗,而我國農村居民大都逃離鄉村的主要原因。
制約我國鄉村不美麗的主要障礙是什么?我認為有十大障礙,其中宏觀政策層面的障礙有六條,村莊層面的微觀障礙有四條。我也確信在未來的20年里,中國鄉村建設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如果我國下一步發展重點轉向鄉村,把原來被遺忘的角落慢慢建設起來,20年之后我國鄉村一定會是另外一個景象。當我國的農村建設得比城市還要美的時候,中國可能會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了。
中國鄉村不美麗的宏觀政策障礙
國家宏觀政策層面的障礙直接決定了資源的投放。宏觀層面的障礙有六條,具體包括:
1.村莊房產不準在村莊外交易,這等于把鄉村發展建設的咽喉給扼住了。
我國農村的“三塊地”改革試點已經鋪開,遺憾的是,農村村莊的房屋還是規定只能夠允許在村莊內交易。其實村莊內每一家都有房子,誰還肯買別人的房子?這樣的一個規定基本上堵死了農村房屋的價值提升,使鄉村房屋變成了沉睡的資產。其實我國整個農村的村莊所占有的建設用地,跟所有城市建設用地的規模與面積差不多。我國的城市建設用地上的房屋為城市居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效應,而農村居民雖然擁有同樣大小的土地,但基本是還屬無產階級。因為農村的房屋基本上是不可交易的,沒交易基本上就難產生任何經濟價值。
記得20多年前,當時我準備畢業留校當老師時,不少人告訴我,你很有可能面臨20年內一直沒有獨立房子只能住筒子樓的困境,因為不少已工作十幾年的老師還是住在筒子樓。沒想到畢業兩年之后學校就分給我一套房子。這又是為什么呢?其實是我趕上了好時候,當時國家在推進城市的房改,允許城市居民可以進行房屋交易。而此之前居住的房屋都是單位分配的,無法從外部購買,也不準買賣,這樣導致外來資本無法進入城市房地產市場,只能等著分房子。那時候的城市房改其實就是把原來壟斷的不可交易房地產打破,允許各種社會資本進入到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允許城市房屋進行交易,城市居民就可以買房子了。有了房子的城市居民現在都變成了有產階級,北京四環內的家庭如果有十幾套房子,就可能變成億萬富翁了。如果規定城市的房產不可買賣交易,城市居民的資產估計要大大的縮水了。城市居民之所以能成為財富階層,基本上得益于城市房子不再是單位的壟斷,是可以進行買賣交易的。但是很遺憾的是,我國農村的土地是所謂的集體所有,相關規定農村的房屋只能在集體組織內部進行交易。這個規定把很多大量城市居民退休了想到農村買房養老的后路給斬斷了,也導致農村村莊房屋建設沒有外來資本投資,農村人的房子沒法進行交易、沒法進行買賣。舉一個簡單的反例,北京的中軸線一直往北的小湯山附近,有個村莊叫鄭各莊,這個莊村書記二十多年前膽大包天,把村莊一部分土地拿來建了房子交易,現在這個村莊就變成北京市最美麗的村莊了。這樣一個脫離原來臟亂差,把村莊改造成現代化的都市村莊,美麗如畫,卻被界定為非法。為什么是非法的呢?因定相關的規定說農村人在自家村莊土地上建的房子就是小產權房,不能進行交易,不給產權證。
因為我國有一個這樣的政策,農村的土地如果想建設房子,必須被征用,然后交給城里的開發商,跟農民沒有任何關系。如果這樣的制度不改,基本上把社會資本往農村房屋建設村莊建設流的這條路給堵死了。這是我國目前鄉村不美麗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基本的問題與障礙。這個障礙是目前美麗鄉村的最大障礙,等于把所有城市居民、外來想到農村投入的路給堵死了。目前這個路開了個小口子,也有的地方偷偷在做,做的地方農村不少變得美麗了。最近一兩年我到了很多地方,鄉村建得美麗的地方基本上都在打球,都在偷偷搞。如果不允許城市居民到農村買房,把這個路給堵死了,農村想變美麗就比較難了。不過還好中央最近已經開了一個小口子,正在對農村的宅基地進行試點改革。也許以后農村建設用地可以像城市建設用地一樣,同權同利同價進行交易。如果某一天農村建設用地真正向城市建設用地一樣入市的話,拿出一塊進行建設,我國鄉村一定會有很大的變化。
他一度擔心失傳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兒調”,現在正逐步發揚光大,每晚在村中心廣場上排練的就有近百人。
作為傳承人,他打心底里高興。
“兒調”因山歌唱詞中有“兒”而得名,包括生活歌、山歌、情歌、對歌、號子等類別和難以計數的曲目,具有悠久的歷史。目前,它僅存于石柱縣境內,并和當地民歌相互融合,形成了“土家兒調”。
過去,由于唱它的人少,市場化難度大,幾近失傳。
轉機緣于政府的適時介入。從2013年起,石柱縣每年投入資金用于“兒調”的發展與傳承,并在部分小學建立了傳承基地進行課堂推廣,既保護了文化遺產,又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兒調”是重慶廣大鄉村文化繁榮的一個縮影。
當下的重慶新農村,隨著群眾文化“村村有組織、戶戶能參與、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常年不斷線”的目標確立,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正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新景致、農民生活的新內容和表達歡愉之情的新方式。
那么,在這些新的景致、內容和方式背后,重慶的鄉村文化繁榮又有著怎樣的“源動力”?
新觀念――農民的自信舞出來
深秋夜涼。
重讀年初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這些字眼,溫暖著在主城一家文化單位工作的李靜雯的心。
李靜雯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老家,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天山堡。這片寧靜鄉土在歷經環境整治、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精準扶貧等蛻變后,煥發出別樣生機。
鄉村的夜,不復記憶中的寂靜。
每當夜幕降臨,天山堡村中心的小廣場上,就會亮起明亮的燈光。待音樂響起,早已梳妝打扮好的農婦和土家漢子便在小廣場上匯聚起來,隨著節拍翩然起舞。
他們的臉上,帶著從未有過的從容和自信。
“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鼻宕断拗裰υ~》里的場景,莫不如此。
“幾年前,村民健身就用傳承下來的擺手舞代替壩壩舞了,現在參加的人越來越多。”李靜雯說。
前段時間,李靜雯回了一趟老家。她發現,隨著村民生活條件的好轉,他們的文化娛樂形式有了很大改變,“看電視、打麻將的少了,健身、跳舞的多了,特別是對文化的傳承更加重視了”。
2015年6月,酉陽縣土家擺手舞大賽舉行。大賽現場,絢麗的服飾、動人心魄的音樂、生動的舞姿,無不展現著酉陽美麗鄉村中村民幸福生活的情景。
“同樣是舞蹈,但它和壩壩舞不一樣?!痹诶铎o雯看來,二者雖然都可以看作全民健身的一種形式,都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但擺手舞的繁榮則更多體現的是一種鄉村文化的繁榮和村民的精神面貌,以及社會各界對巴渝文化的傳承。
“舞蹈是一種展現美的形式,只有充滿自信,才能用肢體表達美?!蓖高^酉陽擺手舞,重慶市文化委員會公共文化服務處處長文科看到了村民日益增長的文化自信,以及背后所顯現出來的鄉村文化生活的繁榮。
新方式――文化的鴻溝填起來
用舞蹈來健身,曾是城鄉文化差異的重要標志。
早起或晚飯后,外出跳一段,是很多城市居民的選擇。
在過去的農村,早起干活,為生活奔波,晚飯后早早熄燈就寢。鄉村的文化生活,相對單調乏味。
當農民唱起“兒調”,跳起擺手舞,意味著什么?
“城鄉一體化?!蔽目频幕卮饠S地有聲。
過去幾年,重慶共建成“美麗鄉村”近1000個,村文化服務中心、健身廣場、農家書屋、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等更是數不勝數。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正不斷向農村延伸,城鄉差距日漸縮小。
當“美麗鄉村”建設讓全市農村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之時,一個個散落在鄉間的村文化服務中心則承載著文化的音符,漸成重慶農村百姓不可或缺的脈動。
“在‘兒調’、擺手舞里看到的是農村文化繁榮和農民的自信。而在村文化服務中心里,看到的則是當前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城鄉文化建設因為自信而日益縮小的差距?!蔽目普f。
當村莊的文化、歷史、特色、名人得到重視,并被挖掘和整理,陸續搬進村文化服務中心,這種鄉土文化自信也隨之激發。
“包括‘新鄉賢’‘最美家庭’等以農民為主角的評選,都能讓農民的自信迸發出來。”文科認為。
“先祖由湖廣于大元入川,故土造就了祖輩們的勤勞與淳樸。蘇氏族譜有宗規十七則明令載有‘耕讀當勤、賦稅當納、鄰里當和’家訓……”
這是永川區何埂鎮倉寶村蘇祖才老人將“家風家訓”搬進村文化服務中心為村民講課時的場景。
2015年4月,永川區啟動“新鄉賢”文化建設,年近七旬的蘇祖才老人成為913名“新鄉賢”之一。
在一年多時間里,老人通過講傳統文化、家風家訓等,給村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在永川區,913名“新鄉賢”,成為鄉村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時任永川區委書記熊雪說:“這股以農民為主角的新生力量,是縮小城鄉文化差異、提高農民文化生活質量,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傳播繁榮農村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p>
新路徑――多元的供給足起來
2016年7月的最后一天,作為“文化下鄉”的一部分,榮昌區“送電影下鄉”惠民活動來到古昌鎮沖鋒村。
傍晚7點30分,村子中間的一塊空地上擠滿了人群。
區里的數字電影放映隊給村民帶來了經典影片《湘江北去》《西柏坡》,以及科教、政策類影片《走進農村合作醫療》。
“年輕的時候沒有電視,能看場露天電影就是最好的享受了。沒想到今天還能重溫看露天電影的感覺?!?2歲的村民李洪萍滿臉喜悅。
這樣的喜悅,讓重慶市文化委副巡視員謝賓頗為自豪:“農村復興,當從文化復興開始。物質要富裕,精神更要富有?!?/p>
據謝賓介紹,在全市,這樣的農村數字電影放映隊還有721個,他們豐富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鄉鎮綜合文化站有1025個,它們為農民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場所依托和組織指導。農家書屋在全覆蓋的基礎上,又新建了100家數字農家書屋。
“‘文化下鄉’和村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只是文化生活的一方面?!敝x賓說,“農民有了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的社會公共文化供給才會越來越重要。我們應不斷豐富農村的公共文化供給,以提供更多樣的文化選擇?!?/p>
前不久,秀山縣鐘靈鎮陳家壩村的村文化服務中心來了幾位縣里的書法家,村民們每天都會去找他們學習書法。
“秀山是書法之鄉,我們不會書法怎么行?!庇写迕癖硎?。
從2016年起,梁平縣金帶鎮雙桂村的農家書屋每天都會向村民開放,養生保健、農業科技等多種讀物都可在這里借閱。
“看書的人挺多,接下來村里會考慮再增加一些書?!贝寰C合服務專干李茜茜說。
如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閱讀,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正在廣大農村基層落地開花。
新呈現――美麗的鄉村活起來
當文化的清泉流進鄉村時,鄉村變了模樣,村民也變了模樣。
銅梁區涪江邊上的高樓鎮,數百農民忙時種田,閑時舞火龍。他們不僅莊稼種得好,而且把火龍舞遍了大半個中國,并舞出了國門。
永川區自啟動“新鄉賢”和“最美家庭” 等以農民為主角的文化建設以來,農村的矛盾糾紛和量直線下降,社會風氣更加和諧美好。
近年來,開州區長沙鎮也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相繼建起了長沙廣場、濱河走廊、桔林公園等休閑健身場所。
“我們雖然住在農村,但享受的是城市待遇 ,住樓房,逛市場,出門就有小廣場,健身器材、休閑廣場一應俱全。”村民們很是高興。
長沙鎮的轉變是重慶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自2013年以來,重慶圍繞大力發展鄉村經濟、美化鄉村環境、豐富鄉村文化、構建和諧鄉村四個方面下功夫,努力建設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市、區縣兩級示范村近1000個,形成了點上有特色、面上有規模、整體大變化的“美麗鄉村”發展格局。
2016年8月27日傍晚6點,開州區長沙鎮齊圣村。
[關鍵詞]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十三五”;福建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272
近年來,鄉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各地美麗鄉村建設呈提升轉型態勢。2016年起,中央財政按照每村每年150萬元,連續支持兩年,計劃“十三五”期間全國建成6000個左右美麗鄉村,如何進一步推進鄉村建設提質增效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
1南平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效
黨的十以來,就建設美麗鄉村、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要求。南平市緊跟上級部署,圍繞“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按照“彰顯閩北特色、抓好典型示范”的思路,積極推進“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建設。
11規劃領軍,美麗鄉村與城鎮化實現無縫銜接
建設美麗鄉村與新型城鎮化道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南平市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就提出要堅持把中心村鎮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和承載點。“十三五”規劃中進一步明確:“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建設閩北特色美麗鄉村,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有效銜接,促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由此可見,“統籌城鄉一體”“科學規劃建設”等仍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詞。
2013年9月,南平市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美麗鄉村的若干意見》。四年來,科學規劃建設美麗鄉村為“就地城鎮化”打下堅實基礎。以延平區為例,2013年制定下發《延平區建設美麗鄉村八年行動計劃》,明確按“八個好”標準,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展開。在因村制定規劃方面,力爭做到“一村一規劃、一村一特色”,如樟湖香山村、太平南溪村、夏道洋坑村等地,對房屋進行立面和平改坡改造,融入閩北傳統建筑元素,形成良好的整體建筑風貌。在凸顯村莊特色方面,強調“顯山露水、透綠見景”,如西芹鎮高坪村、漿甲村,以自然景觀原貌為基礎對村容村貌進行升級改造,實現村莊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在不搞大拆大建方面,堅持將“宜小不宜大,宜矮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藏不宜露,宜土不宜洋”的理念貫穿美麗鄉村建設全過程,如茫蕩鎮寶珠村、王臺鎮溪后村重點保護歷史建筑,做到修舊如舊,充分展現當地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
12因地制宜,探索美麗鄉村建設的多重模式
強調指出:“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因此南平市建設美麗鄉村,還根據不同村莊具備的不同特點打造最合適的建設發展模式,而不是一味地“濃妝艷抹”“大拆大建”。
一是與造福工程相結合。延平區來舟鎮游地村原來受自然條件限制,存在“行路難、就業難、讀書難、就醫難、交流難、娶妻難”和“山邊民房溜方危險”的“六難一險”問題。村兩委與村民代表商議后,提出“借造福工程建新村,整村異地搬遷”的想法。經科學規劃設計,建成集環保綠化于一體、總投資1600多萬元、占地47畝、可融納177戶村民居住的造福工程。搬到新村后,村民就業有保障,小孩讀書有條件,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0年的2840元提高到2015年的15997元。二是與災后重建相結合。2010年“6?18”特大洪災過后,延平區確立了37個集中重建點,集中重建3448戶。太平鎮儒羅村作為災后重建村之一,堅持高標準規劃、設計、建設新村,完成多項工程建設項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2014年被評為市級美麗鄉村示范點。三是c衛生整治相結合。政和縣松源村石圳自然村過去遍地垃圾,在松源村支委、婦代會主任袁云姬的帶領下,成立了由十個婦女組成“石圳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學習借鑒村莊整治的先進經驗做法后,短時間內清理了堆積30多年的垃圾山,修復古井4口、古水渠1400多米,新建石砌溝渠5000平方米,并逐步形成“婦女黨員帶頭、建設理事會主導、村民共同參與”的美麗鄉村衛生整治模式。目前,石圳已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鄉村旅游業隨著環境整治不斷發展壯大。
13產業帶動,打開美麗鄉村建設的嶄新思路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建造山清水秀、路潔房美的新農村,更要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注重農村特色產業發展,通過產業帶動促進經濟發展,變“輸血”為“造血”。
目前,發展特色產業與重點項目也已成為南平市建設美麗鄉村重要途徑之一。松溪縣大力開展“七個一”工程,推進農村工作品牌化、特色化發展。祖墩鄉劉源村充分利用生態茶園優勢,堅持規劃先行,在龍源茶莊科學布局建設了停車場、休閑娛樂體驗館、農產品展示中心、百竹園、果蔬農場等功能區;同時,使用防腐木建成了部分棧道、觀景臺、觀景亭等設施,打造田園水岸景觀;此外,還在設計中融入文化元素,注明百竹園中各類竹種在古詩詞中的出處,提升文化品位。目前,劉源村已建成功能協調配套、要素完整、特色鮮明的生態茶旅線路,優美的田園風光讓冰心研究會會長、著名作家王炳根先生由衷地發出“松溪美鄉村,中國瓦爾登”的贊美。
2南平市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南平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鄉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要取得長足發展,還需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21農民主體意識不強
美麗鄉村建設,農村是主戰場,農民是主力軍。當前仍有一部分村民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政府必須一手包辦,對發揮自身主體作用建設美麗家園的認識缺位,工作中“上面急、下面望”的現象普遍存在。農民希望政府能夠將建設工作一攬子包到底,但全市共有1600多個行政村,若村民的主體作用不發揮、依賴思想不打破、等靠心態不消除,只靠政府的力量,美麗鄉村建設難以持續深入。
22鄉村建設特色不足
目前一部分村莊的建設缺乏“特色之美”。在建筑風格方面,有的棄土隨洋,只是簡單地以城市小區為樣板,將村莊建成小規模的“城市森林”,表面上看起來頗有成效,但展示不出閩北民居的特色、體現不了傳統文化的特征,留不住美麗鄉村的“鄉愁”。在產業發展方面,部分村莊經過改造提升后,環境面貌明顯改善,但經濟發展模式仍沒有轉變,后續發展比較困難。南平市農村土地、山林資源豐富,種養殖點多面廣,但特色農業的專業合作社覆蓋范圍小,運作不規范,農業龍頭企業產業鏈條短,帶動能力弱。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村莊沒有主導產業,沒有經濟支撐,鄉村宜居環境和持續發展難以保障。
23長效機制尚未建立
“三分建、七分管”,美麗鄉村建設既要重建設,也要重管護;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但有的地區對于美麗鄉村建設還停留在重建設輕管理的階段,滿足于“新房蓋好了、道路修好了、公園建好了”,在村容村貌的后續維護和村民精神文明水平的發展提高等方面,尚未建立長效機制。在制定村規民約、建設精神文明等方面更是不足,村級組織尚未形成管理意識,村民尚未形成維護意識,“垃圾隨意倒、雜物亂堆放、家禽遍地養”等“臟亂差”現象出現回潮,甚至陷入“治理―反彈―再治理―再反彈”的怪圈。
3“十三五”期g加快推進南平市美麗鄉村建設的對策
“十三五”期間,南平市將實施鄉村建設“五個一”工程,著力打造一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到2020年,形成100個“可看、可學、可推廣”的美麗鄉村示范村。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進一步轉變思想,創造特色,創新發展。
31政府牽頭,村民做主
村民才是村莊的主人,政府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應當是“服務員”而不是“包辦人”的角色,要繼續試行“以點帶面”“以獎代補”等政策,積極探索建立政府牽頭、專家參與、社會投入、村民做主的決策機制,從而真正讓村民的思想實現“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延平區西芹鎮高坪村后坪自然村,2013年美麗鄉村建設伊始,采取政府包攬的形式建設鄉村,規劃設計過于依賴專家意見,不注重村民的想法,導致工作推進難度大。2014年,通過認真總結、轉變思路、移交決定權,鼓勵村民參與前期規劃設計,村民的主人翁意識積極調動起來,干部工作干勁足,群眾參與熱情高,建設工作持續推動,井然有序。2015年,高坪村被評為福建省首批鄉村旅游特色村。
3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村莊在建設過程中要留住“鄉愁”,必須結合自身特色,培育地域之美、文化之美和產業之美。一要注重村落保護。把保護、傳承和利用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載體。堅決避免大拆大建,大搬大遷,盡可能以原有的村落形態和植被綠化,科學合理地進行本造,在改變鄉村舊面貌的同時還原農村“土”特色。順昌縣大干鎮來布村,依托千畝竹林,建成8千米長、25米寬的竹林漫道,打造射箭場、大圣迷宮、尋圣橋等游樂項目,既美化了鄉村風貌又發展了鄉村旅游,實現村落與自然的和諧,風光與產業的交融。二要注重產業提升。要加快推進農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提檔升級,盡快形成農村特色產業,以品牌理念經營美麗鄉村,從而促進當地百姓增收致富。政和縣鐵山鎮東澗村,充分發揮土地平坦、交通方便的優勢,引進千畝花卉基地項目,通過“支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領村民創業增收,三年時間內人均收入翻番,東澗村也由有名的“無資產、無資源、無資金”的“三無村”變為美麗的花海新村。
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農信社,在金融助推全州“美麗鄉村”建設中如何擔當;如何“做值得尊敬的百姓銀行”;如何在服務“三農”較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實踐和探索,給力美麗鄉村、建設美麗家鄉,是黔西南農信社一直在探索和實踐的問題。
“三進村寨”
美麗鄉村并不遙遠
金融服務進村寨。金融服務是美麗鄉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促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銀監部門要求各金融機構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務便利度,實施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和富民惠農創新“三大工程”。省聯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制訂了《貴州省農村信用社支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在黔西南州,農村地區尤其是邊遠地區金融機構網點稀少,ATM、POS機等現代金融機具匱乏,當地農民辦理存取款業務往往要花半天甚至更長時間,跑幾十里路到縣城或鄉鎮銀行網點,這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針對這一現狀,黔西南農信社按照人民銀行、銀監部門和省聯社要求,積極延伸金融服務渠道,大力實施“金融服務進村寨”工程,以州委州政府確定的“美麗鄉村”建設為重點,加快網點戰略規劃和布局,積極推進網點轉型,通過新設網點、增加支農聯絡員和布放“農信銀”機具等方式,進一步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
截至目前,全州農信社在行政村、自然村、特色村加快ATM機和“誠者信合村村通”工程建設,營業網點達到174個,今年5月實現“誠者信合村村通”工程行政村全覆蓋。同時,分步推廣網上銀行業務,延伸服務渠道,使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打通金融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信貸資金進村寨。在美麗鄉村的建設規范中,“村容整潔環境美”是重要的指標,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石漠化地區的黔西南州,農村舊房、危房占很大比例,僅靠政府專項資金扶持很難在短期內達到整治要求。對此,黔西南農信社根據黨委政府的總體部署和安排,加大對農村舊房、危房改造和石漠化治理的資金扶持,在人民銀行增加信貸規模和支農再貸款的支持下,已投放89.63億元信貸資金支持農戶生產生活,其中投放9.48億元支持農戶舊房、危房改造及新房建設;集中資金支持了一批真正的富有產業、學有條件、樂有場所、美有品位、看有形象、說有經驗、學有榜樣、比有規模的精品示范新村。貞豐縣長田鄉細汆村,在上級撥款和農信社信貸支持下,共完成村組道路硬化、綠化、太陽能路燈等19個項目,包括交通類7個,水利類1個,環境類7個,文體類2個,其他類2個,受益農戶368戶1560人,為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進一步為細汆村的“四在農家”發展吹響了號角。
農民要致富,產業是支柱。美麗鄉村要發展經濟,信貸支持無疑是重要的“助推器”。作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黔西南農信社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探索金融創新,突出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等項目,在確保支持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結合各地自然資源和市場多樣化需求,大力促進產業鏈發展,以綜合配套小額貸款、農戶貸款,支持農戶開展蔬菜、茶葉、中藥材、精品水果等特色種植業發展,完善“公司+農戶+基地”的農業產業化模式,帶動農戶增收。普安聯社投放2015萬元貸款,支持龍吟鎮北盤江村228戶農戶發展種植蜜柚、板栗以及養羊、鄉村旅游等產業,助力北盤江村全面建成庫區移民小康示范村。
黔西南的萬峰林、雙乳峰享譽全國,在飽覽美景的同時,行走在沿途鄉村,一家家農家樂餐館、小旅館鱗次櫛比,玲瑯滿目的旅游商品讓人眼花繚亂。近年來,依托旅游業的興旺和崛起,全州農信社投入旅游產業貸款1.02億元,加快推進鄉村旅游點的升級改造,以旅游業推動“農家樂”、“農家旅館”等服務行業發展,對接鄉村旅游市場。興義農商行主動對接鄉村旅游市場,積極探索信貸資金營銷方式,出臺《信貸支持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支持農戶鄉村旅游發展。同時,為加強鄉村旅游貸款的管理,制定了《鄉村旅游貸款管理辦法》,對鄉村旅游貸款品牌進行重新完善,從評級授信、貸款發放、風險防控、管理收回等方面進行了措施細化。興義市納灰村充分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文化優勢,在國家撥款和農信社金融支持下,大力發展文化旅游、觀光旅游、避暑旅游,逐步形成“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品農家菜、干農家活、購農家貨、享農家樂”等一系列極具黔西南特色的鄉村旅游模式,走出一條獨具興義特色的鄉村旅游產業富民之路。
信用工程進村寨。為有效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全州農信社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大力推進信用工程建設,進村入戶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組)、信用農戶”評定,并對信用農戶實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簡便手續的政策,有效調動了鄉(鎮)、村、戶珍惜信用、參與信用評定的積極性,進一步夯實了金融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目前,全州已創建農村金融信用縣一個、信用鄉(鎮)56個、信用村587個、信用組4549個。通過信用工程創建,大力營造守誠信、講和諧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在全州凸顯“鄉風文明身心美”。
深耕細作
美麗鄉村收獲更多
在促進鄉村更美、農戶更富、信用更好、產業更強的同時,黔西南農信社在助推美麗鄉村建設中收獲良多。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目標實現。通過“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促進了現代農業和特色產業發展,幫助了農民增收,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全州農信社將農戶的信用情況與貸款的可得性和利率優惠結合起來,農民以低門檻的資金投入到生產建設中,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通過“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幫助農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讓廣大群眾感受到農村信用社是農民的銀行、自己的銀行,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此外,通過“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動各行社干部職工進村入戶,主動上門服務,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持續推進
美麗鄉村有大作為
為促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黔西南州政府制定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力爭用5~8年時間,建成生活宜居、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的美麗鄉村,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黨的十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同時提出將加大項目資源整合力度,優先向“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鄉村傾斜,資金要集中投放沼氣建設、農民培訓、農技推廣、農村清潔工程等方面的各類項目。
如何抓住政策機遇,積極通過機制和服務創新,金融助推美麗鄉村建設?黔西南農信社將從以下幾方面積極作為:
在形成合力上求突破。進一步增強與全州各級黨政、相關部門協調配合,整合各方資源,努力實施好建設美麗鄉村的相關項目,力求“形成合力,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格局。
關鍵詞 農業面源污染;現狀;清潔田園;意義;對策
中圖分類號 X592;X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3-0247-02
多年來,中國農業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農業一樣,走的是一條主要依靠石化產品支撐的“石油農業”路子。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生長激素等化學產品,對農業增產起到了重要作用,為解決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支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由此帶來的土壤板結、地力下降、面源污染、環境惡化和食品安全等問題日趨凸顯。
1 農業面源污染現狀
目前,全國農作物單位面積的化肥使用量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上限的2倍,農藥使用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全國土壤普查資料顯示,全國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由20世紀50年代的3%左右降至不足1.5%,其中有11%的耕地低于0.6%。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鹽漬化加重,耕地質量退化?;?、農藥過量使用的另一個不良后果是土壤和水體污染。2010年完成的第1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農村污染排放已占全國的“半壁江山”,農村排放的化學需氧量占全國的43%、總氮量占全國的57%、總磷量占全國的67%。在廣大農村,一方面依靠高投入的石油化工產品,消耗了大量礦物資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大量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等有機肥源被棄之不用,既浪費了資源,又加重了面源污染。據測算,田東縣每年產生農作物秸稈100萬t以上,其中用作農村生活燃料、能源、食用菌基料、還田、編織等只占少數,大部分被廢棄在田間地頭、道路和河溝兩側或在田間直接焚燒。由于化肥、農藥等化學品過量投入,部分農產品有害物質殘留超標,以致消費者食物中毒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另外,農業生產垃圾難以有效處理。如地膜使用越來越多,其殘留率也越來越高,成為影響農業生產和生活最主要的問題。
2 原因
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薄弱,環境理念的公眾化程度不高。生態文化為社會提供了一種寬容、和諧、互利的文化理念,而目前大部分農民功利型思維方式以及由此所確立的價值觀念較深。這種價值觀反映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表現為不承認自然界自身內在的價值,否認人類與自然的統一與和諧,把人類和自然割裂開來。僅僅把自然界視為資源庫和垃圾場,對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的無節制開發和掠奪,造成了環境問題和生態失諧。同時,傳統道德觀念中人情世故的思想,使得發展民眾力量進行的環境保護、監督、舉報、監察等活動很難有效展開。小農意識導致農民整體環保意識的缺失,缺乏全局觀念,村民參與環境保護的程度低,尤其是當環?;顒咏o自身帶來一些不便或需放棄一些眼前利益或要進行一些必要投入時,大多數村民往往會選擇放棄。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藥、化肥、塑料薄膜等農業投入產品的使用數量越來越多。但是,不少農民群眾在使用農藥、化肥后,隨地亂扔農藥瓶、化學包裝袋、廢舊塑料薄膜和秧盤等廢棄物。這些廢棄物污染農田和水體,破壞土壤理化性狀,造成農業面源污染,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3 開展清潔田園活動的意義
清潔田園活動是“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的三大任務之一,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是一場在廣闊田野上掀起的“綠色革命”,是新農村建設內容的豐富和擴充,是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的重要組成。它將全面改變農民群眾陳舊的生活習俗、落后的生產方式和迂腐的生態理念,轉變傳統生產中不符合現代農業和生態文明要求的發展方式。2013年,農業部啟動了“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進美麗宜居村莊示范建設。農村環境整治已成為群眾評價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標尺,成為當前全區動員、全民參與、全社會共同行動的大事。
富而思潔,富而思美。破除陳規陋習,推廣秸稈、農藥瓶、化學包裝袋、廢舊塑料薄膜、秧盤等生產生活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既不同于單純的農村衛生工程,也不同于單一的環境整治措施,而是一項重民生、順民意、惠及百姓的德政工程,一項鞏固治理成果、永葆鄉村美麗的工程。清潔美化家園,讓鄉村水更清、地更綠、天更藍,農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自然提高。營造清潔、整齊、優美的城鄉環境,是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是創建綠色、生態的重要抓手,是加快發展的重要內容,對群眾是民心工程,對發展是環境工程,對干部是作風工程,也是一項培養干部作風、磨練干部意志、提升隊伍素質的作風工程。推進“清潔田園”活動就是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重要部署的具體行動。
4 推進清潔田園的對策
4.1 以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引領清潔田園活動
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把“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強調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與自然生態的保護相協調,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要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平衡為代價,發展不僅要與現有的自然條件相適應,也要顧及子孫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1]。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和農業生產經營者養成良好的生產習慣和“田間地頭順手撿”的自覺行動,自覺拒絕亂丟生產廢棄物的行為。堅持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為主,充分發揮村民的主動性、積極性[1-2]。
4.2 提高人口素質
人是清潔田園的主體,是主動者、實施者。人口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實現清潔田園的程度。事實證明:一個國家或地區文明的程度同人口素質是成正比的。清潔田園活動要求人們具有豐富的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知識,樹立新的道德觀、倫理觀,這就對人口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的根本途徑和有效手段,教育能大幅度提高人口素質,培養科技、法律人才,為建設清潔田園提供智力支持。農業部門應向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者發放或張貼農業清潔生產技術資料,定期開展農業清潔生產技術大培訓,從源頭上減少農業生產垃圾產生量,減輕農業面源污染[3-4]。
4.3 集中開展“田間地頭順手撿”行動,推動清撿垃圾向綜合循環利用轉變
可采用“戶撿、組收、村運、縣(鄉)處理”等為基本模式。從重到輕、由點及面,從人口密度大區域向人口稀少區域推進,從規模生產地帶向分散生產地帶推進,從村莊周邊地塊向遠離村莊地塊推進。提倡人人動手、村村推動,撿出一片凈土,撿出一片凈地,撿出干部為民服務的好作風、聯系群眾的好感情,撿出清潔優美、生態文明的好民風[5]。邊遠鄉村,根據條件狀況可自建簡易生產垃圾填埋場,就地處理;城區附近的村莊,可將生產垃圾直接運輸到縣城垃圾填埋場處理。按照統一規劃、分批實施的原則,每個鄉村選擇1~2個村莊開展試點,逐步推廣。試點村至少招聘1名生產垃圾清運員,常年清運生產垃圾;根據農田的面積和種植農作物情況配置適當數量的生產垃圾箱,由縣政府統一招標定制、發放到位,實現生產垃圾袋裝化,并逐步實行分類收集;根據農田面積和種植農作物實際情況,每3.33 hm2水田建1個堆漚池,規格為每口池容積6 m3;生產垃圾清運方式可采取委托代運或鄉鎮統一安排清運。
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的生產基地以及標準示范園、重點區域田間地頭等要做到沒有遺留農藥、化肥等包裝物,非用膜季節不存在可隨手清撿的塑料薄膜。
4.4 堅持和諧美麗目標,全面推進新農村示范建設
一是做足生態文章。通過挖掘和保護生態、經營生態,多方培育生態理念,把鄉村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效益,把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使清潔鄉村和新農村建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二是充分發揮基層作用?!懊利愢l村”建設要想全面順利地推開,必須發揮基層黨員干部的示范員、幫扶員、協調員、管理員的作用,主動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化解干群矛盾,形成示范帶動效應。三是提升“造血”能力。通過清潔田園、美麗鄉村的建設,不僅給鄉村一個美麗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地抓好鄉村經濟發展,不斷提升鄉村自身的“造血”能力,提升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6]。
4.5 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等工作
從源頭抓起,從田間地頭抓起,將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納入標準化管理,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安全控制[7]。
4.6 建立活動長效機制,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一是加大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建設,大力推廣產業鏈條加環、田間生態種養、化肥農藥減量控害、秸稈綜合利用、農牧結合互利等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技術。二是大力推廣綠色植保技術,重點推廣以“三誘”(誘蟲燈、黃蟲板、性誘劑)技術為核心,配套以螨治螨、天敵控制、生物防治等綠色植保技術,降低農藥用量,減少農藥流失。三是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努力覆蓋主要農作物,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用量和流失。四是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擴大應用范圍,尤其要覆蓋規?;⒓s化農產品生產基地[2]。
4.7 建立督查、激勵和經費保障等制度
農業部門負責牽頭,工商、質監、公安配合開展農業生產污染源頭大整治,加強對重點區域農資市場進行執法檢查,依法查處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行為;建立清潔田園激勵機制,對清潔田園做得好的鄉鎮、村屯,通過以獎代補和項目安排優先等方式給予支持;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適當收取垃圾處理費,主要用于保潔員工資等長效機制建設(具體收費標準和方式,各村屯可因地制宜自行商定);縣財政建立引導資金,實行“以獎代補”,以保證清潔田園活動的順利實施;清潔田園的建設成效納入縣(鄉)鎮、村的年度考評內容[8-9]。
5 參考文獻
[1] 姜春云.以生態文明引領農業、農村發展――關于建設生態化現代農業和農村的探索[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7-12.
[2] 廣西農業廳.在八桂田野上掀起一場“綠色革命”――深入推進“清潔田園”專項活動的思考[EB/OL].(2013-05-17)[2014-01-07].http:///web/2013-05/380632.htm.
[3] 郭會平,李艷芳,張素珍.農村生態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以石家莊生態文化建設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4):7641-7642.
[4] 郭會平,楊新燕,郭惠玲.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生態文化構建的若干思考[J].現代農村科技,2010(12):56-57.
[5] 李偉華,吳慧.周口市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及防治[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2):99-101.
[6] 羅貴文,騰燕媚.百色市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J].廣西農學報,2013,28(1):81-83.
[7] 徐玉蓮.青海省湟中縣農村農業面源污染與防治對策[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3(1):67-71.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推進,鄉村日益成為全球化、市場化、現代化規則指導下的在建和待建的社會工程,人被這些工程剝離。
工業化的導入,原來田園牧歌被打破,青山綠水被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破壞。再也沒有什么綠色食品,市場上賣糧食、蔬果,絕大部分都是工業化農業的產物,為了提高產量,什么藥都用,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當國人哀嘆與自己所出處的危機四伏的食品安全環境時,他們不明白,食品的污染,根源于農業的工業化。在以工業化程度作為現代文明標志的驅使下,大量的農藥、化肥的使用,以及各種各樣的石化原料添加變成了農業增產的唯一手段,而相對應的,這些化學物質通過食物鏈到了人類的身體。
更可怕的不僅僅是“環境的污染”還有“人心的污染”?,F代化的價值觀導入了鄉村,鄉村無形的消失每天都在發生,鄉村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正被完整置換,消費主義導入農村,青少年一代開始追隨現代化的潮流,農二代三代不再回鄉,他們以爭做城里人為榮,以待在鄉下為恥。年輕一代已經很難用“淳樸”這個慣常使用的詞來形容了,鄉村人的精神世界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變動。鄉村不可愛了,鄉村凋敝了,鄉村消失了……
雖然這幾年,政府對農村的政策有很大的傾斜,但不可否認,鄉土社會正在淪陷,中國的大后方正在失守,后方無人,田地坍塌,浩浩大軍正在加入城鎮化的浪潮,中國流動了起來。鄉土中國變為流動中國。每年的春節,可以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大遷徙。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出現像現在的中國所遭遇的情景,春運一票難求,中國在流動漂泊,但一年圓滿,必須要回到家的港灣,回到日夜思念的家,尋求庇護與療傷,尋求根的滋養,以便來年蓄勢待發,再踏征程。每年春節過后,中國再次流動起來,中國大地上會涌現一批特種部隊——“613899”部隊(“61”指兒童,“38”指婦女,“99”指老人),生存在金字塔底層的泥土之下。但毫無他法。這就是現在的中國現實,中國城鄉之間的收入、醫療、社會保障、教育、就業差距巨大,要活下去,就得背井離鄉。城鄉二元分治格局分化嚴重,分配制度嚴重不公,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成為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源頭。有人不由發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感嘆。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首先要讓鄉村美麗起來。鄉村的“美麗”,不僅僅指環境,更是指人的文明程度,包括人的心靈。建設美麗鄉村,讓中國農村的發展跟上時代的腳步,成為美麗富足、生態宜居、生活幸福的“世外桃源”;讓農村成為另一種生活選擇,讓傳統的優良品德代代相傳?,F代城市的生活壓力大,很多人都變得非常浮躁。賺錢成了唯一目的,而賺錢又只是為了買房、買車,在城里過上像樣的生活。很多人都為此感到身心疲憊。當你忍受不了城市生活的時候,其實還有一種生活選擇,就是在農村里生活。在這里,你不用為車子、房子而煩惱,不用為加班而勞累,也不用為在餐館里吃到地溝油而擔心。退休后的人也可以選擇回農村安享晚年,因為農村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生活節奏都更加適合老年人生活??偠灾?,美麗鄉村將是中國人的后花園、心靈的港灣。
泰寧縣際溪村的“耕讀李家”,臺灣團隊駐村做鄉建,如今已成效初見。記得去年旅博會上見到“耕讀李家”的展臺,一包米、一罐蜜、一套“耕讀”主題的蓋章戳……土特文創,饒有巧思,“鄉村”被包裝的有品又可愛,探到城里人眼前,萌萌地勾引,一看就是“萌島呆灣”的風格。
尤溪縣桂峰村,《海峽旅游》 “村跑”過的地方,雖然已是空心化嚴重的深山老村,卻仍舊氣質姝艷,尤其春夏之交、花季猶在的時候。去年村跑,村卷們跑過石板路,跑過小橋,跑上后山,林中小徑濕潤,掉落的白色桐花鋪了一地,五顏六色的跑鞋踏過,攪動起花香與泥土味。這是外來人與鄉村相逢時,最意外的驚喜,它沒有經過任何人工的設計、建設,它就是鄉村原本有的內容,游客有幸,在那個時間、那個角落,不經意窺見,真實性加強了它美的可貴。而這渾然天成、落花閑水的村野一刻中,鄉村是有尊嚴的鄉村,并且異常飽滿:一幀畫面,調動出的是一整套關于鄉村,關于鄉村與人、與自然的文本。
就如同采訪編輯回憶起在大田縣東坂村,無意間撞上當地人做平安,“人情之美很感染人”,“夜晚在村里散步,燈光下的梨花桃花,溪流聲影,很特別”。燈光下的梨花桃花是很自然的東西,溪流聲影也是很自然的東西,但這些東西,因其真摯,恰恰最能夠打動城里來的人。好的鄉村旅游設計,不是要人工去制造花海桃源,而是要將村落中原本就有的,自然的、天然的、美麗的東西包括進來,要設計一種游客與它們“相遇”的方式、“相處”的方式,而這種設計,恰恰是最環保的,最不需要大動干戈去搞投資建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