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6 00:30: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藝品行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化妝品工業是全球化的最好注腳,如今它的發展勢頭已經足夠讓所有關注它的人士進行新的評估和梳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化妝品行業每年的銷售額都保持了30%左右的增幅,眾多國際著名品牌化妝品全都進入中國,有的在中國建廠,有的是定牌加工,有的是產品進口。
從產品結構看,我國的化妝品市場與世界各國相似,以護膚產品為主。護膚產品約占36%,美發產品約占31%,美容產品約占18%,在可預計的將來,我國市場將仍以護膚品為主導。化妝品目前在國內的銷售渠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商場形象專柜及超市專柜、貨架銷售;
2、 區域商及終端渠道銷售;
3、 化妝品專賣店及化妝品連鎖超市;
4、 美容院銷售及整店輸出銷售模式。
專賣店的產生和發展
專賣店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獨立化階段、專業化階段、成熟化階段三個階段,不同的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1. 獨立化階段
最早開設店鋪的是手工工匠,后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專門從事店鋪經營而不從事商品生產的商人出現,獨立化的專業商店開始出現。
早在路易十三時代,就有一些游商告別浪跡生涯,在城市中開小店鋪,與工匠為鄰。到十七世紀,受商店自身規模、店主的經營能力和當時商品豐富程度的限制,一般商店都以主要經營一類主要商品為主。
2.專業化階段
十八世紀,西方零售業的主要形式是雜貨商店,常采取物物交換和賒銷的形式,提供日常所需用的物品。十九世紀上半期,是西方專賣店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但大多以小店鋪為主。城市的發展,使城市居民產生了對特定產品的選擇性需求,各類專業化銷售應運而生。
隨著工業化浪潮的興起,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大有變化,專賣店隨之發生了分化。一部分成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專業店,例如:肉店、面包店、鞋店、帽店和食品雜貨店;另一部分成為滿足人們新潮消費的精品店,例如:時裝店、珠寶店、首飾店、香水店、化妝品店等。
3. 成熟化階段
隨著零售業發展多樣化,百貨公司、超級市場等大大小小不同形態的商店愈來愈多,商品種類也琳瑯滿目。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脫穎而出成為賺錢的關鍵,集中銷售專一領域的商品、提供相關深度產品的新型專賣店,適時抓住了市場的脈搏獲得很大發展。
從營銷學的觀點看,專賣店是大型賣場中的產品經過市場區分之后再加以細分化的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專業商品向高檔化方向發展。提起專賣店,在人們腦海中已不是肉鋪、菜店和糧店,而是時裝店、香水店、電器店等,甚至有的專家將滿足人們日常需要的商店排斥在專賣店之外。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后,大型百貨商店為了與各類自選市場競爭,放棄了過去價廉貨全的特色,開始突出專業化,并提高商品檔次,重點經營女用飾品和裝飾用品,每個商品部都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專業商店。這樣使百貨商店走出了困境,但使專賣店受到極大沖擊,特別是一些世界級名牌時裝專賣店,品質牌單一、顧客有限,只好靠開拓其他高利產品維持經營,這也是許多時裝店老板兼做香水生意的重要原因。
綜觀海外高收入國家和地區,各類不同專賣店已存在多年。我國國民收入逐年增加,專賣店的前景亦隨之拓展攀升。
而隨著商品經營形態轉變,坐在雅致的服飾店內享受悠閑的下午茶已成為趨勢;咖啡店內各種精美的擺飾也都成了待價而沽的商品。諸如此類采取多元化經營且各具巧思的復合店,已逐漸取代傳統單調而缺乏規劃的商店。
專賣店的定義類型
專門經營銷售特定商品,這些商品具有極強的關聯度,或者同一個品牌的商品,或者一個系列專門的商品的商店,其特征為,非常講究店面裝飾,給人以精品的感覺。
專賣店必須具有這樣幾大特征:
1、著眼于特定顧客群的需求。
2、商品成系列、緊湊,且有品質保證。
3、實施特色經營,講求個性化。
4、與顧客有較強的聯系,并能加以控制。
5、專業化的服務包括提供購買建議、實施概念營銷、售后服務等。
6、售貨員有豐富的商品知識,有較強親和力。
專賣店主要有以下類型:
1、貴重品專賣店。包括專營鐘表、皮革、金銀首飾、手工藝品商店。
2、耐用品專賣店。包括專營電視機、電風扇、電冰箱、洗衣機等電器商品商店。
3、規格型號要求嚴格的商品專賣店。包括專營五金、電料、藥品的商店。
4、花色品種選擇性強的商品專賣店。包括專營棉布、絲綢和服裝的商店。
5、生活用品專賣店。包括專營糧、魚、肉、煤炭等商品的商店。
6、信息類產品專賣店。這類專賣店特意列出來主要是因為這類專賣店隨著IT產業的發展,發展極為迅速,像電腦專賣店、軟件專賣店與各種耗材專賣店。
化妝品專賣店的興起
中國的專賣店模式大約是從1980年前開始操作的,它在日本運作得非常成熟,比大百貨渠道做得還要好,來到中國以后,這種經驗慢慢的被逐步移植。專賣店作為一個嶄新的銷售渠道出現。
在中國,化妝品專賣店還是一個新業態,所占市場銷售份額微乎其微,70%的化妝品仍然是通過商場專柜或超市貨架的形式來銷售的。
專賣店在中國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這種新的模式卻有著強盛的生命力,勢必會對傳統的化妝品專柜造成越來越大的沖擊。在屈臣氏、莎莎等國際化妝品連鎖專賣在國內市場進一步推進的同時,“嬌蘭佳人”在全國范圍內的大動作激起了鯰魚效應,眾多國內品牌紛紛自建渠道,廣東和江浙部分中小企業也紛紛跟進,大力開拓化妝品連鎖專賣店渠道。
專賣店的興起使許多傳統的商、經銷商不敢小覷它的實力,他們紛紛進行轉型,以直營店或供貨渠道與專賣店結盟合作,直接導向終端。
炙手可熱的化妝品專賣店的地位發生重大變化,但其生存和發展的壓力并沒有減少。在與商超大型賣場爭奪客源、搶占市場份額的同時,化妝品專賣店還要面對同行之間本區域、跨區域的競爭,謀求自己的發展之路。
從化妝品專賣店整體的發展趨勢來看,現有的生存狀況得到極大的挑戰。由于品牌結構和層次的豐富、化妝品專賣店的公信力、品質得到較大的提高,消費者對化妝品專賣店的認可度、忠誠度、信任度也得到極大的提高。
顧名思義,作為專賣店,就要體現一個“?!弊帧=洜I者就要在“?!弊稚舷鹿Ψ?,一方面以專業的美容咨詢,專業的皮膚護理來抗衡商場超市的沖擊,另一方面可考慮形成精細化的品類專賣店,如彩妝專賣、眼部用品專賣、男士化妝品專賣等。
化妝品專賣店現狀與特性
經過十幾年的培育和發展,我國已成為亞洲第二大、全世界第化妝品市場,行業內品牌化競爭格局已經形成,日益成為集產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1980年代中期化妝品專賣店蓬勃興起,并于1990年代中期達到鼎盛時期,然而1990年代后期開始,由于大賣場、連鎖超市等新型終端的強勢擠壓下,化妝品專賣店生存空間日趨狹窄。并面臨新的危機:比如消費多極化導致客源流失,比如惡性競爭和劣質服務引發顧客信任危機。
于是,化妝品專賣店面臨發展征途中新的轉折點:單體化妝品專賣店和連鎖化妝品專賣店將面臨向具有“服務品牌”的品牌專賣店轉變。規模比較龐大、網絡比較健全的大型化妝品專賣店將逐步擠占單體化妝品專賣店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經銷商自有品牌和獨家專賣品牌也在專賣店,特別是連鎖專賣店中,成為爭奪市場的一個重要角色。由于許多化妝品連鎖專賣店有著自己比較龐大的銷售網絡、較強的銷售能力,他們在實現由普通專賣店向具有“服務品牌”專賣店的轉變,需要提供不可替代性的產品和服務,以保護和鞏固自己的市場。
目前在中國化妝品市場上,中高端市場基本上被外資、合資企業所占據,本土企業無一入圍。歐萊雅、寶潔、資生堂、雅芳等幾家國際巨頭形成了寡頭競爭之勢,這其中又數歐萊雅的市場份額最大、實力最強。僅剩的低端市場則由幾千家本土中小企業瓜分。
化妝品專賣店模式未來的發展空間
目前,國內化妝品企業的專賣店經營比重極小,只不過剛剛起步,化妝品專賣在國內市場潛力仍然深厚,存在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在企業的組織形式上,今后我國化妝品連鎖專賣店將發展到各種零售業態上,如:百貨商店、超級市場、專賣店面、商業街、商業中心地區、倉儲商場會成為化妝品企業發展的強大力量。根據不同的目標顧客設立不同層次的專賣店。
化妝品專賣店在我國會有長足發展。它們會在化妝品的品牌、經營方式、規范服務等方面形成自身的風格。其中一部分精品店、名品店會進入到大型百貨店中設址;化妝品專賣店將進一步向個性化的發展。隨著化妝品專賣店的擴張,今后要不斷的增加化妝品專賣店的網點,逐步擺脫地域概念、規模擴大、集中程度提高,出現一批優質的、服務好的化妝品專賣店面。體現化妝品專賣店的層次感、時尚感,引領時尚變化的潮流。
隨著化妝品國際化的競爭,化妝品行業越來越快的變化,在化妝品企業的規模擴張過程中,化妝品連鎖專賣的發展速度非??欤绕涫谴笮途邆鋵嵙Φ幕瘖y品企業,通過連鎖專賣店的營銷方式發展速度最快,業態創新成為化妝品企業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任何零售業態的產生和發展都取決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和技術條件。盡管我國各種業態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等不斷完善,以及我們對各種零售業態內涵的逐步理解,使這些業態完成本土化的過程,再加之國外規范化的零售業態的示范效應,我國的各種零售業態必將逐步走向規范化。專賣店經營模式的引入化妝品行業是一種大膽的探索,專賣店的營銷方式將成為眾多化妝品未來業績增長的重要參考,專賣店的經營模式將成為化妝品行業的主流模式。未來的化妝品專賣店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存在,是值得大家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有一點可以肯定:越具有技術創新優勢的業態,越有可能成長為主導業態。
關鍵詞:企業發展模式;中小工業企業;核心能力;白云區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白云學院校級課題:“廣州市白云區中小工業企業發展模式研究”(BYKY201428)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2月21日
一、前言
2015年廣州市白云區公報顯示:當年白云區生產總值1,538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0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34.4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70.57億元;全區三次產業比是2.2∶21.7∶76.1。是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100.4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8.0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786.2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086.11億元,三次產業比為1.26∶31.97∶66.77;白云區生產總值占全市比例8.5%,而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筑業)增加值占全市比例僅5.77%,第二產業發展程度達不到全市平均水平。再來看一下工業,該年廣州市工業三大支柱產業規模以上汽車制造、電子產業制造業和石油化工制造業完成總產值9,119.25億元,增長8.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8.7%;白云區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33.64億元,增長7%,其產值主要來自電器機械、家具制造、通用設備制造,欠缺能迅速拉升產值的前述三大產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白云區多年在全市生態環境中墊底,區內河流污水橫行,鮮存有可飲用水源,社會管理和生態環境堪憂。
二、企業發展模式理論及研究方法
(一)企業發展模式理論闡釋?!鞍l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它不僅表現為量的擴大,表現為資產的增值、銷售額的增加、盈利的提高、人員的增多;而且表現為質的提高,即經營資源性質的變化、結構的重構、支配主體的革新等,表現為企業創新能力的增強、環境適應能力的提升、企業總價值的提高等?!澳J健敝甘挛锏臉藴蕵邮健0l展模式一般指企業在特有的歷史、經濟、文化等背景下形成的發展方向以及在體制、結構、思維和行為等方面的特點。
國內學者關于其類型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李黎(1997)認為外資競爭條件下民族工業企業的發展模式從資本積累的角度可以劃分為二種,自我積累式和借殼積累模式,并進行了深入論證。周煜(2008)認為全球價值鏈下,中國汽車企業發展模式有合資、自主創新等。佟鈴(2012)博士論文梳理了國內外關于民營企業發展基本理論,界定了民營企業、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等基本概念,特別對比分析了國內民營企業發展的幾種典型模式,即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江模式、中關村模式和三城(海城、興城、諸城)模式;20世紀80年代后珠三角的鄉鎮企業乘改革開放東風,“三來一補”、“三資”企業蓬勃發展,以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而獲得“世界工廠”的稱號。我國著名社會學家實地調查后提出了“珠江模式”,與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共稱三大鄉鎮企業發展模式。王學力(2010)則更深入地分析了廣東中小企業發展模式,認為“依附發展”模式務必要向“自主發展”轉型;大量廣東中小企業主要依賴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融入跨國公司全球化布局,具有典型外向型特征,多數處于全球產業鏈中低端,甚至屬于無核心技術、無產品品牌、無銷售渠道的三無企業,即典型的“依附發展”模式。在供過于求的轉型時代,基于原始技術創新的自主發展模式是中小企業轉型的必然選擇。掌握產業關鍵、核心、共性技術,不斷增加企業技術含量和科技創新,使之成為企業成長的內源性動力,這是自主發展模式的實質所在。
(二)研究方法。調查問卷是用于獲取第一手資料的最普遍的工具,一項調查結果是否能達到預定的要求和目的,以及所收集到資料的可靠度和完善度取決于問卷的設計、發放和結果分析。本問卷題目由幾位研究者參與設計,幾次討論通過審核;問卷發放為現場填寫、回收,研究者附近就是白云區江高鎮私營經濟區,有幾十家工業企業生產,包括歐派櫥柜、廣鋁集團、秋鹿服飾、紅蜻蜓鞋業等知名企業,具備企業調查基礎。平時校企合作、學生實習、共建黨支部等不少機會讓雙方有交流經驗,企業對學校發展比較支持。本問卷設計包括問卷標題、問卷說明、問卷正文、受訪管理者基本情況等四個部分;正文部分包括企業基本情況、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企業創新發展模式等內容。具體內容包括:受訪管理者的信息,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職位、從事行業或者任職時間;受訪管理者對企業發展的認知,企業近三年收入、利潤、企業名稱、資本金、固定資產,企業生產狀況、專利、研發投入;其他開放式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對工業企業發展模式的政策、反饋、想法等。實際調查情況大相徑庭,研究人員帶領學生進入到企業調研后阻力重重,每份問卷能回答一半已經相當不錯,根本無法取得企業經營數據。因此,在調查20多個企業后感覺結果跟調查目的相差甚遠,不得不轉到其他研究方法。國家、省、市、區每年都定期公布經濟社會發展公報、年鑒、統計報表,這些二手數據具有成本低、易獲取、迅速等優點,不足之處是相關性低、處理難、實效性低,綜合比較還算可靠和實用,因此本課題充分運用文獻研究法、對比法、扎根研究等等。
三、廣州市白云區中小工業企業發展現狀
白云區位于廣州市區中北部,面積達795.79平方公里,僅次于花都,位列各區第二。據公報顯示,2015年白云區工業增加值294.77億元,同比增長7.3%。全區工業生產穩步增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47.6億元,增長7%,位列各區第九。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產值526.28億元,同比增長8.5%,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2.1%。小微型工業企業產值312.2億元,增長9.2%。民營工業企業產值641.25億元,增長7.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產值386.2億元,重工業產值447.5億元,分別增長4.4%和13.4%。輕、重工業產值比重比例為46∶54。工業集聚效應明顯,民科園一核四園增長較快,合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79.19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核心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0.9億元,下降3%;白云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2億元,增長1.3%;居家用品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2.08億元,增長1.3%;神山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4.03億元,增長2.1%;白云電氣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70.3億元,增長14.9%。高新技術為工業發展增添動力,全區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65.1億元,同比增長9.2%,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1.8%。分行業看,包括家具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五大主要行業實現產值465.18億元,同比增長8.7%。
四、廣州市白云區中小工業企業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工業企業資源消耗大、區域生態環境處于絕對劣勢。多年來,工業企業粗放式發展,資源消耗大,對周邊環境污染大。自2013年以來廣州市公布的環境生態榜單中,白云區連續3年墊底或居倒數位置。該生態榜單根據空氣達標率、地表水水質、噪聲水平、投訴數量、污染事件曝光數量進行了統計,特別是空氣達標率和地表水基本反映了區域生態環境狀況。白云區本身處于城鄉接合部,省市級規劃乏力,加上外來人口非常集中,生態環境紊亂度極高,地表水污染極嚴重,肉眼所至基本看不到清潔河涌。白云區工業五大行業比如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都是極其污染環境的,其工業生產排放物就是污染地表水和空氣的來源。這五大行業企業或多或少都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一些影響,不符合國家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二)工業產業結構不合理。首先,白云區三次產業比是2.2∶21.7∶76.1,第三產業占比高達76.1,甚至貌似比廣州市三次產業比1.26∶31.97∶66.77更合理。實際分析下來因為第二產業占比低,發育不良,反映政府對工業企業轉型升級重視程度不夠。其次,白云區工業號稱五大產業,包括電氣機械、家具、通用設備、有色金屬加工業、醫藥等年度實現產值440.4億元,一方面這五大產業與廣州市三大支柱產業汽車、電子和石油化工不沾邊,另外這五大產業并不適合做大做強,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技術含量低,這從白云區大型工業企業數量少可以看出來。由于白云區公開資料有限,研究者查閱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2008年白云區工業企業5,856個,數量居全市首位,占全市工業企業總數20.8%;產值692億元,只占全市工業總量5.43%;工業經濟規模僅高于荔灣區、海珠區和從化市;而大型龍頭企業更是缺乏,只有廣州市白云電氣集團一家產值超100億元的企業,達131億元;10~100億元有5家;5~10億元有9家;大中型規模企業的數量太少,不太容易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
(三)中小工業企業生態位低,知名品牌少。工業科技創新與全市相比差距明顯。根據2008年普查年鑒,白云區共有3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科技活動,占工業企業總量的0.7%;規模以上工業法人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5.1億元,代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R&D經費支出2.83億元,兩者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專利申請量為142件,其中發明專利為43件,占全市總量的6.65%和6.31%??萍紕撔轮饕性陔姎怆娮印⒃O備制造和化工制品行業;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0.4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75%。白云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24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4,732家,規模以下企業占全區企業總量的98.75%,這些企業科技生存壓力大,基本沒有科技投入,其特征就是數量多、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多數產品處在價值鏈的低端。平均每個企業完成工業產值1,181萬元,人均產值24.5萬元,成本高、產出低,缺乏核心競爭力,知名品牌少,非常容易被取代。
(四)中小工業企業得到關注少,占有資源少。首先中小工業企業多數投向產能過剩行業。民營企業沒有特殊關系很難得到政府關照,在土地、設備資源競爭方面沒有優勢。由于其經營風險大,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導致融資難,成本高。有關數據顯示,占企業總數98%以上的中小企業只有20%的銀行信貸額,金融資源嚴重不足。在人才資源方面,白云區聚集了大量規模較小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這些企業勞動者的學歷層次低,普查資料顯示,2008年底白云區工業共有從業人員28萬人,具有初中以下學歷是從業人員的主體,共有14.46萬人,占全區總量的51.6%;而具有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的有4.22萬人,占15%,高中學歷的為33.4%,研究生以上學歷占0.43%。中級工是技術工人的主體,占比58.55%;中小企業從業人員素質更低,制約著中小企業發展。
(五)中小工業企業發展環境堪憂?!盎ヂ摼W+”時代渠道轉型中小工業企業生存壓力大,外部環境對其影響更大。近年來,廣東包括制造業在內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惡化,政府支持乏力。首先,整個廣東省中小企業稅費負擔重。2012年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微型工業企業應繳稅收1,585.64億元,同比增長8.1%,較平均增速快3.5個百分點,省監測的1,324家中小企業應繳稅收同比增長30.3%;其次,針對中小企業的各項行政事業收費多,企業受外界干擾多;再次,企業經營成本高,投資環境變差。企業成長需要當地環境提供自身必需的質優價廉的人、財、物等資源,然而工資上漲,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使企業用工成本增加。
五、優化對策
(一)發展新型低碳、循環經濟工業模式。工I是能源消耗大戶和溫室氣體排放大戶。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與環境約束,白云區工業企業只有加快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理念創新,綜合采用低碳技術創新、低碳管理提升和循環經濟、低碳文化建設等發展模式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首先,作為白云區五大主要行業的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家具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都需要進行技術改造,逐步減少固體廢棄物和污水排放,最終實現無污工業。其次,需要引進大型高新技術企業,提高產業技術含量和產值,同時改變不合理的工業結構。白云區民科園一核四園應盡快向生態園區、循環經濟區轉換,實現片區生態發展,再帶動全區生態化發展。
(二)優化工業企業生態位,加大教育投入。首先,要加強對企業生態位和生態位重疊理論的研究。寬生態位表示企業適應范圍大但適應效率低,這樣的企業可以尋求多元化的優勢;窄生態位則表示企業環境適應高但適應范圍有限,這樣的企業應尋求專業化的優勢。當前白云區中小工業企業大多是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生態位窄而且重疊度高,企業產品相似,所需求資源相似,市場競爭激烈。因此,各類中小企業應集中力量瞄準目標客戶,充分運用藝術、個性化設計,進行差異化生產;其次,工業化和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兩大推力,白云區城鎮化率只有54.8%,還有巨大潛力。發展教育可以繼續推動、深化。教育才是真正的產業升級關鍵,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職業教育,全區要大力推廣12~15年的義務教育。產業轉型最為重要的就是加強對勞動力的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發展職業教育,校企對接,讓職業課程內容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相適應,為全區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打下良好的人力資源基礎。
(三)改變中小企業社會弱勢地位,公平獲取資源。首先,區政府要對中小工業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減稅降費,在民營企業投資渠道上要打破國家、地方諸多限制,對社會資本采取一視同仁的態度,逐步放開并公平競爭;其次,學者們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已經有很多研究成果,希望政府真正采納并實施。比如,中小企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全方位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開辦中小銀行,拓寬融資渠道等。人才方面政府要鼓勵他們進入中小企業,對合法雇傭員工,解決社會就業的企業要嘉獎或者免稅、減費的專門政策。支持企業創新員工激勵制度和方法,更多采用員工持股和股票期權等,讓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用事業和感情留人。企業可以獲取更多土地、資金、技術等發展資源。
(四)拓展生態位寬度,扶持大型企業成長。白云區大中型企業少,產業集群和專業鎮缺少龍頭企業,產業協同和關聯效應不強;需要重點培育一批引領區域品牌產業發展的中大型企業。除需要重點支持年銷售額達130億元的白云電器集團外,還需要培育一批10億元~100億元的企業,也可以引進國內外優秀高新技術企業,多頭并進協同發展。支持企業重點投向工業設備、技術、人力而不是廠房、土地。大型企業產值高、經濟帶動能力強,而且科研投入高,擁有專利技術多,生態位也更寬,企業復合競爭力更強。
(五)改造傳統優勢產業,形成企業核心能力。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具、皮革、工藝品等是白云區傳統行業,充斥大量中小企業。生產方式視角下非耐用品的產品種類多而產量少,適合中小企業,比如法國和意大利的服裝、制鞋、木工、飾品很有名。因此,這些企業依靠技術積累、創新、專利形成自己的有競爭力的核心零配件、產品很重要。這些行業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市場穩定,如果依靠技術、設計和精心制造,通過二次創業塑造一大批高端品牌,將是企業和國家的幸事。引導企業逐步增加R&D經費投入,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政府為傳統產業技術創新提供公共平臺,引導企業開發中下游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利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一些關鍵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和新的增長點。
綜合上述分析,筆者認為廣州市白云區中小工業企業、生態環境保護還處在發展之中,存在不少題,需要業界和政府、社會去關心和關注,共同努力克服困難。
主要參考文獻:
[1]廣州市白云區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廣州市白云區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年鑒.2008.
[2]李黎.外資競爭條件下民族工業企業的發展模式[J].經濟研究,1997.12.
[3]周煜.全球價值鏈下中國汽車企業發展模式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