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20: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安全風險辨識評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1+4辨識評估工作
按照安全生產標準化要求及時開展辨識、評估工作,將50項年度辨識評估結果及時補充到雙重預防信息系統中,開展了復工復產前及春檢停電檢修期間單回路供電2次安全風險專項辨識,每次開展專項辨識評估后,將辨識出的重大風險及管控措施補充完善至年度辨識評估報告中,并將風險辨識評估結果應用于指導作業規程、操作規程以及安全技術措施等技術文件的編制和完善。并在井口顯著位置將礦井17項重大安全風險進行了公告,在井下各工作面及主要要害場所對重大、較大等主要風險內容進行了公告。
(二)員工不安全行為重點管控工作
強化人的不安全行為管理,完善了員工不安全行為制度和員工不安全行為表,以信息系統為收集渠道,通過員工績效考核、經濟處罰、零故障月獎勵等多種激勵手段,糾正人的不安全行為,共錄入了不安全行為24條。通過對發生的各類不安全行為制定針對性矯正措施,實行分級管理。
(三)崗位風險辨識工作
強化崗位風險辨識工作,修訂完善了班前會崗位作業危險源辨識制度。為了樹立安全風險意識、落實各級各層人員管控責任,切實把風險辨識、管控工作落實到基層、區隊、班組,特從創新班前會機制入手。在認真抓好員工日常學習崗位危險源辨識的基礎上,創新學習形式,采取在班前會上提前組織員工進行崗位危險源自述,提高安全意識。班前會組織各崗位人員結合自己當班的崗位實際,進行危險源辨識,詳細敘述崗位上存在的風險及需要采取的管控措施,按要求做好相關記錄。
(四)月度、旬度定期檢查
結合年度和專項辨識評估結果定期開展了月度(每月25號)、旬度(每月5、15、24號)安全檢查分析,落實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現場實際,識別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區,針對管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整完善管控措施,并將檢查分析報告及時上傳到信息系統。
(五)現場檢查
建立了安全風險點臺賬,針對風險類別和等級,繪制出了安全風險四色圖,將風險點逐一明確了管控層級,落實具體的責任部門、責任人和具體的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并制定了月度安全風險管控計劃,通過現場跟蹤落實安全風險管措施的執行情況,來實行安全風險閉合管理。
(六)教育培訓
組織各崗位工對年度和專項辨識評估結果、涉及本崗位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進行了安全培訓學習,并分批進行了考試,考試人次達225人,考試成績全部合格。各部室、區隊每月自主培訓2次雙重預防基礎知識,各區隊每班學習一條崗位風險內容。
具體的改進措施及下季度工作計劃
(1)持續開展安全風險專項辨識評估工作,辨識評估后對年度辨識評估進行補充完善,對新辨識出的安全風險專項辨識評估結果在應用中體現,并充分運用到日常安全生產工作中,確保各項管控措施落實到實處。
安全性評價與安全風險管理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兩者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以系統安全工程理論方法為指導,實施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基于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的閉環過程管理(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秶译娋W公司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實施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企業安全風險管理的基礎是企業安全風險評估、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發電廠安全性評價等”??梢哉f安全性評價是安全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安全風險管理的一項具體手段。
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針對供電企業生產設備、勞動作業和作業環境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三個方面可能引發的危險因素,以防止人身事故、特大和重大設備(電網)事故及頻發事故為重點,采用危險評估的方法進行查評診斷。供電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規范以防止人身傷害和人為責任事故為主線,評估企業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狀況,評判企業安全風險程度。從安全風險管理應用對象和方法來說,安全性評價更多地針對電網結構、輸變電設備、二次系統等“物的不安全狀態”實施評估分析和控制,而安全風險管理是以“人的不安全行為”為重點,實施評估分析和控制。
安全事故的發生,歸根結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所致,這些因素的存在就是安全風險、就是事故隱患。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辨識和控制這些隱患和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失控導致事故發生。實施安全風險管理,建立風險預控機制,是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規避和化解安全事故風險、提升企業安全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徑。
2開展安全風險管理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應做好教育培訓。教育培訓是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基礎工作和重要內容。通過培訓使各級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弄懂學會風險管理的基本知識,理解風險管理的意義、作用、內容和流程,提高自身安全風險分析和識別能力。
應開展作業風險辨識。以防控人身觸電、高空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和誤操作等典型事故風險為重點,組織開展輸電、變電、配電和調度等專業領域典型作業項目的危險因素邊式,通過建立靜態風險數據庫、典型作業風險辨識范本庫和編制標準化監督檢查表,落實風險控制措施。
靜態風險識別是指設備及工具材料、工況環境方面的危險因素,一般變動不太頻繁,相對于人的作業行為而言是靜態的,可以進行系統的辨識,并建立風險庫進行動態維護,此風險庫的建立,為具體作業前辨識作業環境、機具與防護存在的風險提供基礎資料。
態風險庫”框架。輸配電檢修、運行按每條線路建立“設備與環境風險庫”;變電檢修、運行按照每座變電站、每個設備間隔分專業建立;工器機具、防護設施按照保管單位建立。
識典型作業風險辨識范本庫。辨識范本是反映各專業某項作業涵蓋作業準備及作業過程可能存在的所有危險因素及其對應典型控制措施的文本,采用表格形式。作業風險辨識項目和辨識內容分公共部分和作業部分,公共部分主要辨識人員素質、作業組織、工期因素、氣象條件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制訂典型控制措施;作業部分以作業流程為主線,辨識作業中各流程存在的危害因素,制訂典型控制措施。
編制現場標準化安全監督檢查表。現場標準化安全監督檢查表主要針對現場作業管理、防止各種事故發生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作業現場標準化安全監督檢查表的運用,為管理人員開展作業現場標準化的安全監督檢查提供基礎資料,減小不同人員檢查效果的差異。
應開展風險評估、預警及干預,改進風險管理工作。
“風險評估”是對企業整體、局部的風險程度做定量或者定性的估測,評價風險等級,確定可接受的風險等級標準,為持續改進提供科學依據。
3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在作業現場中的運用年,奎屯電業局按照新疆電力公司的工作思路,成立了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組織,制定了安全風險管理總體方案和工作計劃,將作業控制作為開展安全風險管理的切入點,以作業現場為核心,針對作業過程中人身事故和人員責任事故風險,深入開展作業安全風險辨識和防范工作。以防控人身觸電、高空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和誤操作等典型事故風險為重點,使風險控制工作與已執行的“兩票”、標準化作業指導書、安全、施工方案等各種風險控制手段有機結合,按照“突出現場作業、強化班組應用”的原則,在變電檢修、變電運行、輸電檢修、輸電運行、配電檢修、配電運行個專業開展了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工作。
穩步推進風險管理工作??碗姌I局通過召開次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推進會及次風險管理系統培訓,各單位、工區利于安全日活動或召開安全風險專題會,組織本工區、班組員工對辨識手冊進行培訓,通過各級培訓,使各級員工正確處理好風險管理與現有危險點分析、標準化作業、安全性評價等之間的關系,結合日常安全工作,學會自覺運用風險管理的方法,達到發現危害、控制風險、預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個專業建立了靜態風險庫、典型作業風險辨識范本庫和標準化監督檢查表庫。每次工作選取典型作業風險辨識范本中典型控制措施,調用相應的靜態風險數據庫控制措施,對措施措施明確責任人和控制時段,形成作業風險分析表。對風險數據庫未形成或某項靜態風險存在尚不清楚時,通過補充現場勘察等手段進行辨識,采取控制措施進行補充。根據“作業風險分析及控制表”中的控制時段要求,各責任人在開工前一天落實完成準備階段的控制措施;標準化安全監督檢查表與現場作業息息相關,按照各級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作業現場到崗到位管理規定的要求,針對到位監督的作業項目,到位人員對照“標準化安全監督檢查表”進行監督檢查,并記錄監督情況。通過對每個作業項目不斷積累經驗,動態維護,推動安全監督工作。
整合常規安全管理工作。風險管理是在安全性評價和危險點分析預控基礎上的拓展、改進和整合。奎屯電業局在開展風險管理工作同時,結合“三個不發生”百日安全活動、反違章斗爭、隱患排查及安全大檢查活動,把具體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和監督工作中,通過自查、專項檢查,不斷總結持續改進;將風險管理和標準化體系管理結合起來,結合該局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完善不斷細化風險管理規范,學結風險管理先進經驗,提高風險管理水平。#p#分頁標題#e#
開展風險管理必須結合生產一線實際。只有與生產實際、一線實際相結合,將安全科學理論與生產實踐、經驗教訓相結合,才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安全問題,取得實效。在編制辨識范本和進行風險評估的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采納一線管理者和生產者的意見、建議,吸取以往事故案例的寶貴經驗教訓,注重作業現場和過程管理與作業方式、事故類型等實際情況相結合。
開展風險管理必須注重實用、簡便、高效。復雜繁瑣的過程和方法,不但不會有助于安全工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走向形式主義的極端。在開展風險管理試點工作中,把設備自身健康交由生產保證體系完成,安全監督體系則集中精力做好人身安全防范;提供參考標準,避免由于工作負責人業務水平不高、現場經驗不足或工作疏忽而造成的重要危險因素遺漏、控制措施不到位;開發運用系統軟件取代傳統的現場書面化勾打分,始終強調作業前風險評估的結果,即重要危險點的控制措施落到實處并加以監控。
開展風險管理必須加強責任制建設。風險評估和檢查只是風險管理的手段,發現的安全隱患只有及時整改或控制,才能達到確保安全的最終目標。風險管理要成為一個體系并長期運作,除了要求領導高度重視外,對流程各個節點的責任確定也十分重要。這些節點上的有關人員對待風險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將直接決定該項工作的成敗。對這些人員而言,風險管理工作的推廣不僅有可能增加其工作量,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他們習以為常的工作方法,因而,必須明確他們相應的責任要求和考核要求。
關鍵詞:海上原油 過駁作業 風險辨識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我國原油進口量近幾年持續攀升。根據英國路透社發表的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進口原油量已攀升至3.08億噸,同比2013年增加9.45%。在我國原油進口各類運輸方式中,海運一直占據主渠道地位。但是,海運進口原油的快速增長受到深水油碼頭數量不足和油輪大型化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制約。發展海上原油船對船(ship to ship ,STS)過駁成為舒緩三方矛盾的主要對策之一,具有節約油港口資源、節省遠洋油輪停港時間等優點。
與進港船岸原油輸送相比,海上原油STS過駁所面臨的船舶碰撞、火災爆炸、人身傷害等事故風險也更高。通過提前辨識過駁作業中的風險因素,并針對性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風險,可以大大降低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保障過駁作業安全。然而,如何全面、系統、科學地識別過駁作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目前行業內尚未形成系統的、規范的方法,給過駁企業的風險管理帶來諸多不便。下面結合海上原油STS過駁作業實際情況,遵循全面、系統、科學的原則,結合現有風險辨識分析技術,提出適用于海上原油STS過駁作業的風險辨識方法。
海上原油STS過駁作業風險辨識現狀
國外關于海上原油STS過駁作業風險辨識方面多集中在劃定風險辨識范圍。被MARPPOL公約附則Ⅰ第八章推薦為最佳實踐導則的《船到船過駁指南:石油》(2005年,第四版)第三章明確了風險評估的四項基本內容,風險辨識、評估、控制措施和突發事件處理。Nikolaos P. Ventikos將過駁影響因素劃分為船舶及其特性、人員、設備、總控制人、其他外部因素等五個方面。國內關于海上原油STS過駁作業風險辨識的研究也并不多見,主要針對風險要素的分析上。高春元從硬件、軟件、環境、人、公司管理和行業指南、政府監管和法律規章等六個方面識別長三角海域原油過駁風險因素。劉卓基于原油過駁可能發生的火災/爆炸風險和海上溢油風險,將錨地原油過駁風險源歸納為過駁人員、過駁設備、船況、船員和自然條件五個方面。
國內外現有研究成果可以為確定海上原油STS過駁作業風險辨識的范圍和內容提供較為豐富的信息參考,但全面性和系統性略顯不足,且均未給出規范、簡明、實用的風險辨識方法,無法滿足過駁行業內安全管理的需要。
海上原油STS過駁作業安全風險辨識
對海上原油STS過駁作業安全風險的辨識遵循全面、系統、科學、實用的原則,根據其自身的作業流程和特點劃分辨識單元,從工程管理的5M要素(人/機/料/法/環)出發明確風險辨識對象,探索提出適用海上原油STS過駁作業的風險辨識方法。
1、風險辨識方法的選擇
安全風險辨識與評估的方法有很多種,如頭腦風暴法、系統分析法、經驗判斷法、預先危險性分析、事件樹分析、安全檢查表法等。這些分析方法都是各行業在實踐經驗中不斷總結出來的,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適用范圍。一些常規風險辨識方法過于依賴評價人員的自身素質和經驗,在辨識過程中難免會有疏漏。而某些風險辨識方法如事件樹分析等,由于專業性太強,又不易被管理人員或操作人員掌握。在海上原油STS過駁風險辨識過程中確保風險辨識的全面性和實用性是非常重要的。
結合原油過駁作業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幾種常用方法各自的特點,最終選擇了比較常見的系統分析法、頭腦風暴法和安全檢查表法相互結合用于構建適用海上原油過駁的風險辨識方法。
2、風險辨識單元的劃分
海上原油STS過駁單次作業時間一般從十幾小時到幾十小時不等,作業流程包括若干階段,涉及作業活動種類也較多,流程不同階段及不同作業種類所面對的風險及受各種風險因素的影響也存在差異。將過駁作業過程看成一個整體,按照其自身特點劃分為多個風險辨識單元,有利于辨識工作有條理無遺漏進行,確保辨識的全面性和有條理進行。辨識單元劃分有多種方法,一般按照工藝流程、活動種類、有害因素類別等進行劃分。考慮過駁作業工藝流程簡單清晰、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特點,選定按照過駁作業的基本流程劃分辨識單元,同時明確各個單元所涉及的作業活動種類。
我國的《原油過駁安全作業要求》(GB/T 18819-2002)將過駁流程分為“靠泊原油輸送離泊”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包含若干不同的活動類別。根據過駁流程劃分一級辨識單元,包括靠泊作業、過駁作業和離泊作業三大單元。根據各單元所包含活動種類劃分辨識的二級子單元,包括船舶駛近操縱、系泊操作、軟管連接操作、原油輸送操作、軟管拆卸操作、解纜操作和船舶離航操縱等7個子單元。風險辨識單元劃分結果如圖1所示:
3、風險辨識對象的確定
海上原油STS過駁作為一種施工作業活動,其活動安全受到多方面要素的影響,這些要素即是風險辨識的對象。全面系統分析風險辨識對象,確定其內容和結構,對風險辨識工作全面、系統、有序開展有重要作用,風險辨識才能有的放矢。
關于風險辨識對象的劃分,可以按照對象屬性分析,也可按照功能、用途或需求進行分析。本文參考安全管理的“5M要素”,根據屬性劃分風險辨識對象的范圍,包括人員、設備、材料、方法和環境五大方面,并對各個方面再進行了細化,劃分二級類別和更小的子類。
3.1人員
風險辨識對象的人員分類依據任務種類的不同分為指揮管理人員、操作執行人員、監督檢查人員和協作輔助人員等4個子類,每個子類又按照具體職能的不同劃分了若干細類(見表1)。
3.2設備
風險辨識對象的設備依據功能的不同分為過駁船舶、系泊設備、原油輸送設備及其他設備等4個子類,子類內部依據作用的不同劃分了若干細類(見表2)。
3.3材料
風險辨識對象的材料包括作為過駁對象的原油,以及用于平衡油艙壓力的惰氣,在此不做細類劃分。
3.4方法
風險辨識對象的方法主要指活動的方式或程序,經常是風險辨識中比較難分解和容易疏忽的方面。依據方法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分為靠系泊方法、原油過駁方法、離泊方法及其他方法等4個子類,子類內部依據具體內容的不同劃分了若干細類(見表3)。
3.5環境
風險辨識對象的環境根據其屬性分為氣象環境、水文環境、地質環境和其他環境等4個子類,子類內又劃分了若干細類(見表4)。
通過明確辨識對象并形成類別結構,方便以下風險辨識工作規范、全面、有條理地開展。
4、風險辨識方法的構建
基于以上確定的風險辨識對象,結合行業相關制度、標準和規范等的具體要求,為每個風險辨識單元逐一建立適用的安全檢查表。在過駁作業活動前和活動中,根據相應的安全檢查表,有步驟、分條理逐項檢查,以確認在安全方面是否存在缺陷、隱患和不足,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為了更直觀的說明可建立的表格的模式,現已船舶駛近操縱單元為例,選擇此單元涉及的五類辨識對象中可能存在的部分風險形式構建風險分析檢查表的示例(見表5),在具體應用中,辨識人員可以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進行修正。
結語
風險辨識是海上原油STS過駁作業風險評估和風險防控工作開展的基礎和前提。目前現有的分析方法為過駁作業風險辨識提供了系統分析和科學分析的思路。在我國海上原油STS過駁作業安全風險分析還未引起行業充分重視的情況下,探索提出一種適用的風險辨識方法能夠為行業內相關企業完善自身過駁風險管理提供思路和結構的參照。但由于時間有限,本文所構建的方法還未進行實例驗證,實用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參考文獻:
[1]國家石油和化工網.2014年中國原油進出口盤點.http://.cn/news/hyfx/2015-1/144924.shtml.2015.03.20.
[2]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 & Oil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Marine Forum, “Ship to Ship Transfer Guide (Petroleum)”, Witherbys Publishing, Fourth Edition 2005.
[3]Nikolaos P. Ventikos, Dimitrios I. Stavrou. Ship to Ship(STS) transfer of cargo: Latest development sand operational risk assessment[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Vol.63(2013),pp.172-180.
[4]高春元.長三角海域石油過駁風險分析[J].中國水運,2006.02.
[5]劉卓.錨地石油過駁安全評價與對策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3.
[6]張進春,吳超等.基于壓力-狀態-響應的項目風險辨識方法研究――以某油氣長輸管線建設項目風險辨識為例[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16(12):40-45.
[7]張亞東.高速鐵路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安全風險辨識及分析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3.
【關鍵詞】煤礦安全生產;風險;控制
一、煤礦生產危險源辨識
危險源辨識是風險評估的前提。危害辨識的充分與否直接決定了風險評估效果。危害辨識就是對煤礦所要評估的單元或系統、工作活動和任務中的危害的識別,包括人、機、環和行為的各種危險因素,并根據風險預控管理的要求,分析其產生方式。
(一)從危害因素入手
煤礦生產中產生危險或有害物質因素主要指:瓦斯、礦山壓力、沖擊地壓、礦井涌水、自燃煤層、各種運行電器和機械設備及各種粉塵,它們會直接或間接導致瓦斯煤塵爆炸事故、頂板事故、礦井涌突水事故、礦井火災、電力傷亡事故、機械傷亡事故、煤矽肺病等災害及疾病,給礦井、職工安全帶來損害,應積極預防和控制。
(二)從作業環境、設備裝備入手
1、礦井生產的所有電器設備,是否具有防爆、防潮、防腐蝕、防粉塵、耐磨的技術特點。
2、是否采用阻燃電纜和阻燃皮帶;是否使用各種保護及連鎖、閉鎖齊全裝置;是否完善用電制度及用電標準;是否加強設備運行檢查、維修。
3、是否使用相應礦允炸藥,并按標準爆破作業,防止礦井爆破引發瓦斯爆炸。
4、是否對有毒有害氣體、礦塵及噪音進行防治。
(三)從管理因素上入手
管理上的漏洞是產生一切危險源的源頭,是人類在煤礦生產中最主觀、最難克服的危險源。在辯識其他危險源同時,必須查找本礦安全管理漏洞:
1、管理制度是否齊全。
2、質工程是否到位。
3、管理過程落實是否到位。
二、煤礦不安全生產的控制
煤礦生產安全風險很大,我們必須構建一套以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為基礎,以風險預控為核心,以不安全行為管控為重點的安全管理方法――風險預控管理體系。
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就是運用系統的原理,對煤礦各生產系統、各工作崗位中存在的與人、機、環、管相關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全面辨識、分析評估;對辨識評估后的各種不安全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管控標準和措施,明確管控責任人,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時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險源數據庫,使各類危險源始終處于動態受控的狀態。
(一)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對風險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確定特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損失的范圍和程度,其結果通常伴有風險的排序。風險評估的目的在于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的風險能被有效的鑒定、理解,并提出對策,將風險最小化,達到合理可容忍的水平。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的基本方法有:前期風險評估、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定量風險評估、安全檢查表分析、事故樹、工作安全分析等數十種方法。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應貫穿于煤礦從可行性研究開始到衰減期的全過程,并選擇職工易于理解、易于操作的方法,確保全員參與及不斷提高職工風險意識。
通過風險評估、可以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在風險評估過程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的人員參與了危險源的辨識,了解了危險源可能造成的后果及風險程度,使每個員工都知道本崗位存在哪些危險源,按照什么樣的標準去作業才能控制和消除危險源,避免危險源造成嚴重后果,大大增強了員工的安全意識。通過風險評估,可以找出安全管理的重點。通過對危險源的風險評估和分級,找出礦井可能產生的重大風險,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其進行日常重點嚴格的安全管理,確保這些重大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二)不安全行為控制
1、強化安全教育培訓
安全教育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我們不僅要重視上崗前的三級安全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把安全教育培訓貫穿于施工全過程,不僅特殊工種培訓重要,全員教育也重要。通過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法規教育提高員工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增強安全意識,規范行為;通過生產技術知識和崗位培訓,提高職業技能,避免工作差錯和操作失誤;通過安全態度和安全思想教育,消除員工頭腦中對安全的錯誤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個性心理,端正安全態度,提高搞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和責任心,從而避免不安全行為。
2、加強安全現場管理,嚴格落實各項獎懲制度
根據煤炭企業的特點,以控制不安全行為為目標的安全管理,宜采取激勵與強制相結合的方式。要通過嚴厲的安全獎懲來樹立安全至高無上的權威,尤其是對因違規違章導致的安全事故、重大惡性事故,不遷就照顧,不講情面,按責任大小當罰則罰,當重罰則重罰。同時,對那些為實現安全生產作出貢獻的員工,特別是對制止事故發生起到重要作用的員工,要力宣傳其先進事跡,在經濟利益上給予大額度資金獎勵。
3、改善作業環境
井下作業條件艱苦,作業空間封閉,不利于噪聲能量的釋放。對于噪聲大的工作崗位如采煤機司機、泵站司機、綜掘工作面、壓風機房),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采用隔聲、吸聲裝置,個人可佩戴耳塞、耳罩等,不同于地面工廠。確保瓦斯抽放系統、防塵系統、防火系統、排水系統、礦井通風系統的完備性。如礦井通風的目的是供給礦井新鮮風量,沖淡并排除有毒、有害氣體和礦塵,保證井下風流質量和數量符合國家安全衛生標準,創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防止各種傷害和爆炸事故,保障井下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護國家資源和財產。因此對礦井通風系統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性高、技術先進合理和經濟效益高。其主要表現為系統簡單、網絡結構合理;能保質保量穩定的向用風地點供風;主要通風機與網絡特性相匹配,風機能高效、經濟地運行;具有較高的防災抗災能力;有利于礦井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
(三)生產系統控制
主要規定了煤礦采、掘、機、運、通等生產活動,特別是防突防瓦斯、防滅火、防治水等系統的管控要求,其作用是將煤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以及安全質量標準化的標準全面貫徹到生產各環節,實現動態達標。
(四)建立預控保障機制,嚴格監督制度的落實
煤礦安全生產責任制是煤礦的各級安全生產管理者落實黨的安全第一的方針和有關煤礦法律法規的責任制度,是企業的一項最基本的責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實,使黨的安全生產方針和有關煤礦法律法規在現場得到正確答案,它使每一個管理者明確了安全管理責任,增強了安全管理的責任心,能夠真正做到依法辦礦、依法管礦;業務保安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是煤礦的專業部門和個人根據部門和個人專業的范圍,在制度上確保專業范圍安全生產的責任制度,如果部門業務保安做得好,每一個人在崗位上都能夠按章作業,每一個專業都能夠得到安全生產,那么全礦也就做到安全生產了;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制度是落實“預防為主”的重要基礎工作,它要求每一個專業和部門在一定的時間周期進行生產現場的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工作,各專業和部門在一定的時間內根據排查出的事故隱患,制定措施,落實時間、資金、人員、責任,限期整改,并進行驗收,使事故隱患真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事故責任追究制是發生事故后對事故責任者根據責任的大小進行責任追究的制度,它促使煤礦管理者增強責任心,使管轄范圍內的安全工作達到標準要求,實現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關鍵詞:橋梁工程;安全;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K928.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評估內容
靈璧縣2013年危橋改造工程共15座小橋和1座中橋,主要內容包括鉆孔灌注樁施工、承臺施工、墩臺施工、蓋梁施工、支座墊石、梁板預制及安裝、橋面系及附屬工程施工?,F以陳埝橋(中橋)為評估對象,其他小橋參照
1、自然條件:地形及氣候特征:靈璧縣位于安徽省東北部,地處東經117゜17′-117゜44′,北緯33゜18′-34゜02′之間境內地勢低平地形緯北高南低呈西北東南傾斜,氣候特征具有明顯的季風性質,
2、地質條件:詳見各橋地質勘探報告。
二、總體風險評估
1、評估內容:橋梁工程施工安全綜合體風險評估主要考慮橋梁建設規模、地質條件、氣候環境條件、地形地貌、橋位特征及施工工藝成熟度等評估指標。
2、評估方法—指標體系法。各指標風險賦值;建設規模=A1,地質條件=A2,氣候環境條件=A3,地形地貌=A4,橋位特征=A5,施工工藝成熟度=A6,總體風險大小R= A1+ A2+ A3+ A4+ A5+ A6.
總體風險分級標準
3、具體評估
(1)建設規模A1:陳埝橋單跨LK=20米,橋長L=80米,對照評估指標屬L< 100米或LK
(2)地質條件A2:根據圖紙地勘報告分析地質條件較好,基本不影響施工安全因素,分值0-1,取A2=1.
(3)氣候環境條件A3,氣候條件一般,可能影響施工安全,但不顯著,分值2-3,取A3=2
(4)地形地貌A4:靈璧縣屬于平原區,地形寬緩較為平坦,分值0-1,取A4=1
(5)橋位特征A5:靈璧縣2013年危橋改造工程均為小橋和中橋,通航等級7級及等外,分值0-1,考慮工程施工和交通相互影響,特別是人員操作不慎,取A5=1
(6)施工工藝成熟度A6,目前橋梁施工工藝已經成熟,分值0-1,但考慮施工企業工程經驗取A6=1
靈璧縣2013 年危橋改造工程(陳埝橋)總體風險評估R=A1+A2+A3+A4+A5+A6=7分,風險等級屬于Ⅱ級,為中度風險橋梁工程。
三、 評估程序
1、風險源辨識:風險源辨識是風險評估的基礎,包括質量收集、施工作業程序分解、安全事故辨識三個步驟。
(1)資料收集應先進行現場踏勘,收集風險評估相關的基本資料,主要包括:類似工程事故資料,本工程相關設計及施工文件,工程區域內水文、地質、氣候等資料,施工圖設計文件、施工組織設計、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等,工程區域內建筑物資料,上階段風險評估資料,其他相關資料。
(2)施工作業程序分解:
(3)安全事故辨識—建立風險源普查清單
施工作業程序分解后,通過相關人員調查、評估小組討論、專家咨詢等方式,風險評估單元中可能發生的事故,并形成風險源普查清單。
安全事故辨識——建立風險普查清單
2,風險估測
(1)風險估測方法
1)、風險估測是在風險辨識、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定性與定量的方法,估計和預測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的過程。
2)、一般風險源的風險估測,采用 LEC法,以相對風險等級來確定。
3)、LEC法:L為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E為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C為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風險分值D=LEC。
(2)風險分析
根據公式D=LEC就可以計算作業的危險程度,并判斷評價危險性的大小。其中的關鍵還是如何確定各個分值,以及對乘積值的分析、評價和利用。
四、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總體措施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以下風險接受準則
一般風險源控制措施
一般風險源控制措施可根據有關技術標準、安全管理規程來控制
一般風險源對應的觸電、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起重傷害、火災等事故風險控制措施可簡明扼要明確安全防護、安全警示、安全教育、現場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即可
2) 本工程一般風險源主要包括承臺施工、蓋梁施工、支座墊石施工、梁板預制和橋面系施工,具體防控措施:
① 嚴格按高處作業有關規定施工,做好臨邊防護設施的安裝,并張貼警示標牌,高處懸空或臨邊作業人員必須按要求佩戴和正確使用安全帶方可進行作業,高處作業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穩,工具應隨手放入工具袋內,上下傳遞物體,禁止拋擲,禁止在未固定的物體上行走或作業,嚴禁酒后高空作業,嚴禁工作期間相互打鬧,施工人員應從規定的通道上下,不得攀爬腳手架或直接從高處下跳,惡劣天氣必須停止施工。
② 設備傳動部位必須安裝防護裝置,定期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嚴禁違章操作,無證人員不得上崗。
③按要求配備漏電保護裝置和接地或接零保護裝置,配備滅火器,電工作業時必須一人操作一人監護,作業人員必須穿絕緣鞋,停電驗電后掛停電檢修標識牌再作業。每天對現場用電設備、設施、線路進行巡視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停電檢修并維護,
3 重大風險源控制措施
本工程重大風險源包括鉆孔灌注樁、墩柱施工,架橋機施工等,其風險防控措施有:
1)制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
2)向全體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形成文件,
3)施工現場必須設防護和安全標志,必要時設專人值守,嚴禁非施工人員入內
4) 下雨、大霧、大雪、大風等惡劣天氣必須停止施工。
關鍵詞:風險評估,評估方法,初步設計,安全,風險,地鐵。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1、前言
廣州地鐵9號線,以飛鵝嶺為起點,到達既有線路3號線北延線高增站平行換乘。線路全長約20.119km。9號線全部為地下線,共設1個出入線、9座地下車站、9個區間。車站主要采用明挖順筑法施工,區間主要采用盾構法施工,區間附屬工程則主要采用礦山法(局部明挖法)施工。
當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且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一是發展速度快。1965年始建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北京、上海、廣州開始加快建設步伐。截至2011年8月,國內36城市,在建線路1370多公里,總投資約1.2萬億。僅用20年時間,我國的上海、北京和廣州市的運營里程已全部躍升世界前十位。以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為例,高峰期7條線路、200多個工點同期建設,其中深、大基坑數達90多個,施工范圍遍布廣州十大區域。這也勢必突出了安全的重要性。初步設計安全風險評估作為降低工程建設風險的安全管控手段之一也體現出了其本身的必要性。
國外少數發達國家開展風險評估方面的研究較多,并已在工程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其規章、制度和標準比較完善,為國內城市軌道交通開展風險評估工作提供了基本理念和方法。但由于國情、風險特點不同,其研究成果不能直接應用于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風險評估。
2004年11月27日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風險管理專業委員會的正式成立以及2005年6月主辦的全國軌道交通與地下工程技術風險管理研討會將會推動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
廣州市在國內率先開展風險評估和管理的工作,各條新線建設均委托專業咨詢單位開展了初步設計階段安全風險評估或施工準備期及施工階段安全風險評估(二/八號線延長線、三號線北延段、五號線、六號線)、采用“四新”安全風險評估等工作。委托專業咨詢單位進行安全管理體系評估工作。
目前,已開展安全風險評估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寧波、西安等城市,正在實施的有合肥、南寧等城市。
國內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城市針對初步設計風險評估開展了研究與實踐,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國內不同城市的建設管理模式及風險特點不同、風險認識不一致、做法不統一,尚未形成統一的操作方法和技術標準,初步設計風險評估有待進一步規范或加強。
2、評估方法及流程
廣州地鐵9號線風險評估方法主要采用了專家調查法、風險調查法、檢查表法和模糊數學綜合評判法等。其中選擇在國內多年從事地鐵及地下工程科研、設計、施工、管理的專家。共發放專家調研表50份。
通過這次風險評估試點應用研究,制定了適合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風險評估流程。應遵循如下流程:
(1)相關資料收集、整理與研讀;
(2)選擇合適的方法劃分風險評估單元;
(3)選擇適合的風險源辨識方法,對風險源進行辨識;
(4)選擇一種或幾種適當的風險評估方法,對辨識出的風險源進行風險估計;
(5)結合當地工程地質、周邊環境及施工工法特點,制定合理的風險分級標準;
(6)進行風險評價,并提出相應的風險處置對策。
廣州地鐵9號線風險評估,在成立了組織架構后與多方合作與溝通。除收集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外,還收集了該線路共18個工點的巖土工程初步勘查報告、初步設計圖紙及總說明等工程技術資料。風險評估小組分別于2011年6月初、10月底先后組織了3次廣州地鐵9號線全線的現場踏勘,將實際情形與書面資料進行對照和確認,從而獲得了第一手資料,直觀認知并辨識建設項目選址與周圍環境、相關規劃的協調性。通過現有資料對辨識出的風險源進行風險估計劃分出四個等級。
工程風險等級根據常見的施工方法,綜合考慮初步設計方案(工法)的可靠性、不良地質作用、工程周邊環境的易損性、工程及其與周邊環境的空間關系等因素綜合確定。將初步設計工程風險等級由大到小分為特別重大(一級)、重大(二級)、較大(三級)、一般(四級)四級。
3、評估應用與分析
這次評估針對廣州地鐵9號線的地質環境情況經過風險單元劃分、風險源辨識、分級標準、風險評估方法等進行專題評估,得到具體工點的風險等級見下表:
表1 廣州地鐵9號線工點評估風險等級統計表
經評估后得到,一級風險工點2個,二級風險工點1個,三級風險工點7個,四級風險工點5個。選擇一個特別重大工點的其中一個風險點為例說明評估的分析及結論建議過程,如下:
(1)特別重大風險(一):廣州北站~花城路站區間下穿武廣客運專線、京廣鐵路,對路基沉降要求很高,盾構如何安全通過該段而不對鐵路正常運營產生影響,成為了本區間一個難點。
分析:區間基本垂直下穿武廣客專4條股道及兩側站臺,對武廣客專有影響的里程范圍為DK2169+655.263~DK2169+710.263,下穿京廣鐵路6條股道及站臺端頭處雨棚。其中武廣客運專線為時速350km的高速鐵路,軌道全部采用雙塊式無砟軌道,現已開通試運營;京廣鐵路為時速160km的干線鐵路,采用碎石道床、普通砼軌枕。區間下穿武廣客專、京廣鐵路段長度約100m,下穿鐵路段區間隧道頂距離地面8~9m,區間隧道主要穿越中粗砂層、隧底基本位于基巖面附近。武廣客專及京廣鐵路均為國家I級干線鐵路,考慮武廣客專為高速鐵路,同時區間隧道距離鐵路股道距離較近,需保證鐵路運營安全及區間隧道施工安全。設計風險極大。
建議:區間下穿武廣客運專線、京廣鐵路時,沉降控制要求高,設計施工風險極大。建議在初步設計單位預審查的基礎上,由建設單位組織相關參建單位與行業專家,對下穿武廣客運專線、京廣鐵路的初步設計方案進行審查,并優化完善,同時,所形成的下穿方案需與武廣客運專線的權屬部門進行協調與溝通,以確保下穿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重大風險(二)
(3)較大風險(三)
(4)一般風險(四)
4、風險評估的效果及意義:
①通過風險評估與分析、自查、預審查等手段,有效辨識與分析了工點初步設計風險,提高了對工點初步設計風險的認識。②通過針對工程重難點所開展的專題、專項研究工作,提出了應對措施,為施工圖設計優化提供了依據或參考。③評估結果將優化或補充設計,提高設計安全水平,從源頭上規避、減少和控制了初步設計階段在認識上的不足而引起的風險。④初步設計文件將影響到工程施工招標,充分考慮風險防范措施的招標圖紙將會給工程施工費用帶來一定的保證,從而避免了施工單位在投標時因風險防范措施考慮不足而給工程施工帶來的安全措施費用不足的隱患。
此外,通過初步設計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也將普遍提高了工程參與者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管控能力。在我國目前的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行業,技術管理層的人員具有相對穩定性和極富創造性的特點,這一階層對于工程的整體安全水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通過各層參建者的安全風險評估知識的普及,對于工程建設行業的整體安全形勢極為有利,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5、結論
⑴初步設計評估在地鐵9號線的應用中提出針對性的工程措施與建議,提高了施工圖設計階段的工程設計安全水平,為規避、減少和控制由于初步設計階段在認識上存在一定不足而引起的工程自身及工程環境風險提供工作參考,有利于領導決策和安全生產的科學化、系統化和規范化管理。
⑵初步設計評估結果使得各參建單位都將更直觀明確的把握到建設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施工中能夠重視風險并對風險點有準對性的規避。
參考文獻:
(1)地鐵設計規范(GB 50157-2003)
(2)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99-2003)
(3)鐵路隧道設計規范(TB10003-2001)
(4)盾構法隧道施工與驗收規范(GB50446-2008)
(5)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99)
(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
(7)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02)
(8)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范(YB 9258-97)
(9)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 50086-2001)
(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
(11)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02)
(12)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暫行規定鐵建設[2007]200號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風險、風險識別、風險評價、工作要素法、矩陣法
一工程項目風險的定義
工程項目投資建設的過程,實際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因素、風險叢生的過程。特別是針對一些大型項目,若投資決策失誤和風險預防控制不利將帶來災難性的損失。無論是業主、承包商還是金融機構都在實踐活動中加強了對風險的認識。在學術界,項目風險管理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有關風險辨識和風險控制的方法相繼涌現,對風險加以分析、評價與控制,已經成為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風險的基本含義是損失的不確定性,這也是決策理論學者常用的風險定義。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曾定義風險為“項目實施過程中不確定事件的機會對項目目標產生的累積不利影響結果”。
而建設項目是以形成固定資產為目的,在一定的建設時期內,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需要在預定的時間內達到要求的規模和質量的標準的一次性任務,與普通項目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
投資巨大;
建設周期長,工作環節多;
整體性強、涉及面廣、管理上的協調工作量大;
具有固定性、一次性;
自然和人為的制約條件多。
因此,建設項目的風險就是指消極的不確定性因素對建設項目目標實現的影響。建設項目的目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通常指質量、進度、造價、安全等。
建筑工程施工是圍繞生產建筑產品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這種活動具有獨特的過程,由一系列相互協調和受控的活動組成。而作為工程管理分支的建筑項目風險管理的具體特點表現如下。
工程風險管理對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要求較高。
工程風險發生頻率高
工程風險的承擔者具有綜合性
工程風險造成的損失具有關聯性
從上述特點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項目從其籌劃、設計、建造到竣工后投入使用。整個過程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無論是工程建設項目業主,承包商、咨詢商還是建筑設計方,材料設備供應商,都面臨著不可回避的風險。這些風險若得不到準確的預測和合理的處置,項目的預定目標將難以順利實現,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重視風險管理是建筑工程項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建筑工程項目風險辨識
1)風險辨識方法
風險辨識包括確定風險的來源,風險產生的條件,描述其風險特征和確定哪些風險會對本項目產生影響。風險辨識的方法較多,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有: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情景分析法(Scenarios analysis)、核對表法(Checklists)和面談法(Interviewing)等。
由風險辨識的個別性可知,兩個不同的建筑施工項目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工程風險。因此,在建筑施工項目風險辨識過程中,花費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風險調查是必不可少的,這既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建筑施工項目風險辨識的重要方法。
風險調查應當從分析具體建筑施工項目的特點入手,一方面對通過其他方法已辨識出的風險(如初始風險清單所列出的風險)進行鑒別和確認,另一方面,通過風險調查有可能發現此前尚未辨識出的重要的工程風險。
通常,風險調查可以從組織、技術、責任及環境、經濟、合同等方面分析擬建建筑施工項目的特點以及相應的潛在風險。風險調查并不是一次性的。由于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的、完整的循環過程,因而風險調查也應該在建筑施工項目實施全過程中不斷地進行,這樣才能了解不斷變化的條件對工程風險狀態的影響。當然,隨著過程實施的進展,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少,風險調查的內容亦將相應減少,調查的重點也會變化。
對于建筑施工項目來說,僅僅采用一種風險辨識方法是遠遠不夠的,一般都應綜合采取兩種或多種風險辨識方法,才能取得較為滿意的結果。
2)風險辨識過程
在實踐工作中對建筑施工項目風險管理上,有各種各樣的風險,其中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風險最大。而安全檢查表就是一種非常實用且經濟的安全風險辨識方法,它實際上就是實施安全檢查和診斷項目的明細表,是我們上文所說的核對表法在建筑施工項目管理中的一種具體應用。它是運用已編好的安全檢查表,進行系統的安全檢查,辨識工程項目存在的危險源。檢查表的內容一般包括分類項目、檢查內容及要求、檢查以后處理意見等??梢杂谩笆恰?、“否”作回答,同時注明檢查日期,并由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同時簽字。安全檢查表法的優點是:簡單易懂、容易掌握,可以事先組織專家編制檢查項目,使安全檢查風險辨識做到系統化、完整化。缺點是一般只能做出定性評價。
3)風險辨識結果
風險經過辨識后通常應對風險進行分類,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處理對策,以便在項目計劃、監控及執行過程中進行管理,綜合上面的兩種分類方法,根據實踐施工管理經驗,結合施工項目管理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將風險主要分為將風險分為環境風險、過程風險和決策目標風險三類:
環境風險(Environment Risk),主要指由于項目所處的外部環境因素對其產生影響的因素。具體的形式有:自然風險、經濟風險、社會風險、法律風險等。自然風險較易理解,主要指惡劣的自然條件帶來的風險。政治風險是指在國際工程中,國家間的關系發生變化等。
經濟風險表現為宏觀經濟形勢不利、市場不景氣、投資環境差、原材料價格不正常上漲、通貨膨脹幅度過大、稅收提高過多、投資回報期長、資金籌措困難等。
過程風險(Process Risk),是指項目包括規劃、設計、施工、運行和后期維護在內整個壽命周期中所面臨的風險。如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的風險、項目規劃設計階段風險、項目實施階段風險、項目完工階段風險、項目后期維護階段風險等,而每一個風險子系統有相關的風險因素:
技術風險:工程項目技術風險是指技術條件的不確定而引起可能的損失或工程項目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主要表現在工程方案選擇、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等過程中,在技術標準的選擇、分析計算模型的采用、安全系數的確定等問題上出現偏差而形成的風險。管理風險:工程項目非技術風險是指在計劃、組織、管理、協調等非技術條件的不確定而引起工程項目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這些管理風險也包括項目管理和運作模式所帶來的參建方(業主/項目法人、工程承包方和工程咨詢方/設計方/監理方)必須承擔的合同風險、組織實施風險、項目決策風險、締約和履約的風險等。
決策目標風險(Decision Object risk),是指對項目實現目標有影響的風險因素,如項目進度風險、質量風險、費用超預算風險、環境安全風險、信譽風險等。最常見的就是進度風險和質量風險。前者指工程項目進度不能按計劃目標實現的可能性。根據工程進度計劃的類型,又可分為分部工程工期風險、單位工程工期風險和總工期風險。而質量風險是指工程項目技術性能或質量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而通常質量事故的出現,則被認為是質量風險的發生。
上述的劃分方法比較全面、分層次地把握了項目的風險類型,從而為風險辨識和評估提供了較好的定位視角和跟蹤方向,也更貼近于建筑工程實際。
三建筑工程項目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是指通過科學分析和定量計算方法來估計和預測某種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程度,同時根據行為主體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偏好,對各種風險的綜合效果進行處理。風險評價是把風險數據轉化為風險決策信息的過程,是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之間的橋梁。
風險經過辨識后,對每個已辨識的風險都要確定級別,稱之為風險優先級,優先級可以通過風險強度指標與風險發生可能性確定。而風險強度指標和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主要依靠施工管理人員的經驗和歷史資料來確定,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風險強度:
高――如果沒有采用規避及降低風險的策略,項目目標難以實現。
中――如果采用規避及降低風險的策略,項目處于風險之中。
低――項目現在不處于風險之中,但是值得注意并要主動緩解風險。
風險可能性:
高――如果沒有采用規避及降低風險的策略,在項目完成中會間斷項目的關鍵步驟。
中――如果沒有采用規避及降低風險的策略,在項目完成中會進入項目的關鍵步驟。
低――除非延期超限,項目完成都不處于風險中。
項目優先級可以采用表1的矩陣方式確定:
其中:
A―必須采用規避及降低風險的策略和詳細的應急計劃
B―采用規避及降低風險的策略和簡要的應急計劃
C―合理采用規避及降低風險的策略
D―視為項目假設
對建筑施工項目的風險因素進行優先級排序后,針對一些重大風險可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評估,為將來制訂風險應對對策提供依據。
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