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20: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技治理現代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四中全會、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和市委七屆八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牢牢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總要求,以解決縣域內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落腳點,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持的社會治理體系。
在全面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中,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依法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確保我縣城市公共環境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以提升黨員隊伍素質為中心,開創“城市守護者”黨建品牌,深入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以黨建引領市域社會治理,整合各方資源公平公正、務實高效進行城市管理。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圍繞提高城市發展質量,優化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聚焦全面小康城市品質,科學合理規劃,突出時代、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原則,牢固樹立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
三是堅持依法治理。堅持依法規范、執法為民,堅持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過程全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明確城市管理和執法職責邊界,制定權力清單,落實執法責任。
四是堅持科學管理。明確城市管理執法的領域,具體實施范圍,增強城市管理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協調性,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違法違規行為。
五是堅持創新發展。整合城市管理資源,優化管理流程,逐步推行城市管理數字化的原則,加強政策措施的配套銜接,強化部門聯動配合,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有序推進相關工作。
六是堅持社會共治。制定相關公共政策和管理服務政策,加強公眾監督,公開辦事內容、程序、制度,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堅持開展城鎮居民衛生意識教育、環境意識教育和文明意識教育,提高廣大居民整體素質。
七是堅持科技創新。為城市治理和決策提供支持,加快推動云、網、端等數字基礎科技方式,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治理、民生服務深度融合結合,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三、總體目標
推動城市管理的數字化、精細化和智慧化,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城市管理具有較為完備的社會治理體系,具有解決社會治理中重大矛盾問題的資源和能力,有效的將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在城市管理方面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
通過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到2022年,基本實現市域社會治理理念、目標、布局、體制、方式、政策、能力現代化。頓利通過中央、省委審核驗收,獲得“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稱號。
四、工作任務
創建試點城市工作任務包括“共性、區域特色、特色和負面清單”四個方面,其中,城建中心共涉及共性工作任務中3個板塊、8項重點任務、15項分解任務、23項基本要求:
1.治理體制現代化板塊:4項重點任務、6項分解任務、16項基本要求。
2.工作布局現代化板塊:2項重點任務、3項分解任務、3項基本要求。
3.治理方式現代化板塊:2項重點任務、3項分解任務、4項基本要求。
五、實施步驟
創建試點城市歷時三年時間(2020年—2022年),城市建設服務中心按照上級工作部署,積極開展工作,確保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工作有序開展。
(一)城市建設服務中心按照《市創建全國首批市域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縣實施方案》要求,成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小組。
(二)是根據《市創建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縣任務分解表》,結合本單位工作職能和特點對實施范圍明確的工作事項進行全面的梳理,圍繞分解目標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流程。
(三)是按照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全面實施創建,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組建相應機構或專班,制訂工作方案、政策意見和相關配套措施,為全面創建試點城市提供助力。
(四)是嚴把工作進程,實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按照任務分解階段制定的落實措施和思路,全面實施創建,針對創建遇到的問題開展專項調研,遇到難以解決問題要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反映,報領導小組研究解決。
(五)積極配合上級創建試點城市考核辦法、工作月調度季通報等制度,根據時間節點形成匯報材料,進行工作匯報;根據上級部門督查檢查意見,針對問題和不足及時整改,確保全面完成工作任務。
(六)要根據中央、省委和市委政法委驗收辦法、評分細則等文件要求,對各項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全面查漏補缺,就創建試點城市完成情況進行總結、自我考評、材料歸檔,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自評得分情況,全面做好迎檢準備。
六、保障措施
2007年,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的時間日益臨近,工商銀行的綜合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全行以建設現代化商業銀行為目標,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完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努力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制度。我行的信息化建設將緊密圍繞全行的工作重點,突出"安全、發展"兩大主題,加大技術創新和管理改革的力度,以安全生產運行為核心,大力推進全功能銀行系統開發,優化生產運行和應用研發體系,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機制,以高度集成的技術平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信息系,統服務,推動全行金融產品創新和經營管理再造的進程
(一)2007年科技工作重點
1、大力提升生產運行質量和管理水平,保證全行生產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推進兩大數據中心整合工程,建立全行集中的主機核心業務生產運行體系。
2、確保按計劃完成全功能銀行系統2007年版本的開發和投產任務,實現國際業務、牡丹卡、會計核算、網上銀行等業務應用的新突破;深入開發信貸管理應用,加快電子銀行平臺的集約化建設,加強網上銀行與柜面業務兩個平臺的互通;拓展海外分行業務系統功能,實現境內外業務聯動。
3、系統整合科技資源,優化科技體系架構;完善科技治理機制、進一步提高科技管理的規范化、信息化水平;進一步加大對科技人員在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培訓力度,增加總行直管科技人員數量,壯大總行管理的產品研發人員隊伍。
(二)工商銀行信息化建設規劃
根據工商銀行確定的今后一個時期的改革目標和基本任務,我行信息化建設到2007年末,建立滿足我行經營管理需要、具有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水準的信息科技體系,全面發揮信息科技的優勢,推動我行向現代化商業銀行的根本轉變。
1、全面完成數據中心整合工程,形成高度集成的信息處理平臺,把全行生產運行管理提高到國際先進水平,保持生產系統的穩定運行。
2、建立完善的產品研發體系,實現全功能銀行系統整體,功能的應用,使其成為滿足我行競爭需要的、具有國際一流業務和技術水準的業務處理系統。
3、架構功能強大的數據倉庫,建立集及時反映、經營監測和決策咨詢為一體的信息管理系統,推進全行經營管理的全面升級。
關鍵詞:大數據 政府治理 能力 探究
自我國改革開放后,城鎮的建設和社會的經濟思想在不斷的發展與提升,導致大規模人口增加,并使群眾的服務要求開始變得豐富多樣化,因此,這就需要政府的治理能力來妥善管理,然而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給政府提供了機遇。隨著我國黨會提出的政策: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發共享。這一指導意的提倡,它意味著大數據的戰略思想在我國正式實行。
一、大數據的應用在現代化政府治理中發揮的作用
(一)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想要一個好的政府治理方案,就必要有一個好的決策,它在政府的治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今社會事務的復雜化和信息的缺乏,導致政府在決策方面總會有失誤的判斷。則大數據利用數據的融合、數學模型和仿真技術對信息進行分析和占有,從而提高政府的決策能力。大數據的應用能顯現出政府的公共事務和內在事務之間的關聯性,為決策科學合理的方案作出重大貢獻,增進了政府決策的科學性。比如:鄭州市流動人口信息平臺的建立,不僅掌握了社會人口形態變化,還為城市發展的重心提供了信息基礎。
(二)為政府簡政放權和職能轉變保護架航
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包括: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和推進簡政放權兩點。大數據的發展應用不僅簡短了政府對社會經濟管理間的距離,還提高了行政審批的效率,比如河南全省為了減少政府提供社會服務環節,降低社會成員公共服務的成本,實行了“新農合管理系統”,極大的推進了社會保障服務的流程優化。
(三)為政府管理精準化提供支撐
政府可以運用高科技技術對大數據的運行進行合理的管理,可以把市場的一些檢測裝置或企業的生產經營等數據聚集一起進行分析,在進行統一的公示,提高政府有針對性的監管能力和服務,同時也警告了那些有不良行為的企業單位,因此大數據能有效的解決社會中復雜的管理信息,使得協作部門實現了管理信息的交換與共享、管理政策的統一。推進了政府管理由粗向精細化的轉變。
(四)為政府治理模式轉型創造條件
大數據的到來,它標志著政府管理的改革,其主要包括:模式、結構、體制以及流程等方面的改革,主要表現在社會數據大量的涌現。從工業社會的科層制到電子政務在到如今的互聯網政務,這一過程體現了高科技智能化平臺推動了政府的大改革,同時大數據還可以從資源的共享、智能的決策等方面來改善政府的治理效績。進一步的促進政府信息的公開以及數據的優化,從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二、大數據在稅收治理中的應用
稅收在在政府的治理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因此應用大數據來為稅務部門進行稅收分析時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的分析出稅務部門的海量信息,比如:“發票”、“繳稅”、“申報”等信息。由于如今納稅人的數量和經濟稅源的逐漸增加,嚴重造成了稅務部人少事多的現狀,然而大數據的應用能更好的幫助稅務人員實行服務決策、征管等,從而促進了現代化稅收治理體系。
稅收體系從建立到登記這一過程中,稅收部分應要充分的掌握全部記錄信息以及對一些納稅人的滿意程度調查信息,然后再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分析和預測出一些行業或者單一的納稅人的習慣、愛好、意愿等重要信息,從而做到有針對性的服務策略方案,以滿足更多納稅人的服務要求。
在稅收征管中運用大數據的技術。可以從更寬的視野方面來獲取數據,不僅包括納稅人的自行申請信息,還包括了海關、銀行、電商交易等第三方信息,通過涉稅數據的分析,可以及時捕捉稅失的流失點,從而落實管理措施。同時大數據還可以解決一些跨域區和關聯性納稅人的管理難題。
三、加強大數據應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探究
對于目前來說,由于一些數據的不共享性和編碼的標準不統一性,這一問題對大數據的運用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同時還給一些跨區域和跨部門的數據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以國家需要建立統一規范的大數據標準。比如對于企業和一些社會組織而言,可以利用機構代碼來作為為基準,以企業的信息、銀行賬號以及稅務登記號與組織的機構代碼等歸集信息,建立y一的標準編制
對于個體戶人民來說,可以以自身的身份證號為基準,在將自身的社會保障號、識別號以及銀行卡號與身份證歸集,從而建立一個國家統一的數據庫,其中包括“銀行賬號、居民戶籍信息、車輛財產的信息、醫療衛生、社會的征信體系、教育就業”等民生數據庫。從而使政府能更好的掌握企業和個體戶人民的核心數據。
四、結語
政府作為公共管理的主體,是需要充分運用大數據來提高服務能力與市場的檢察行政,以此來推動政府的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根據本文對大數據在現代化政府治理能力的應用敘述,它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經濟與政府的治理能力,因此對于現代化政府來說,大數據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解華朝,劉超捷.大數據在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行政與法,2015,(02).
[2]陳之常.應用大數據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北京市東城區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5,(02).
[關鍵詞]信息化 檔案管理 建議
在當今信息時代,檔案管理的現代化已成為檔案管理的發展趨勢。作為新時代的檔案管理者,在思想意識上要超前,不僅要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還要學會建立各類檔案數據庫,將檔案信息輸入到計算機。方便快捷的查詢方式,讓以往查詢檔案繁瑣復雜、效率低的情況成為過去式,檔案現代化成為辦公自動化和管理現代化的有力支柱。
一、信息化背景下檔案管理遇到的問題
(一)缺少真正懂行的決策者
一般來講,信息化的建設是存在人們思維潛意識中觀念的轉變,文書檔案的信息化建設亦是如此。決策者如檔案管理部門的領導,尤其是分管檔案的信息化建設領導,在檔案信息化管理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領導的信息化程度會直接影響檔案信息化的成敗。然而,就目前的我國有關檔案部門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檔案部門領導未達到要求,所能識別的信息化技術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思想的禁錮又懶于接受新知識,更談不上進行專項研究了,這就導致了決策上的不科學。
(二)缺少信息化專業人才
整體來看,文書檔案的信息化管理部門中不但復合型人才短缺,而且也存在管理部門、機構的不合理,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檔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大批的專業化信息人才來滿足工作的需求,但現在的體制還遠遠未達到,和其他部門相比,文書檔案部門的社會地位以及現有資源都處于一種劣勢。比如,很多在單位兼職的管理人員面對繁鎖的工作,使得他們沒有時間去研究關于檔案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基于這方面的原因,檔案部門難以引進復合型人才,而內部原有的檔案信息人才的流失無一不加劇了檔案部門信息化人才的匱乏,特別是在中小城市,這種的現象尤為突顯。另外,有關檔案管理部門也缺少規范有序的培訓機制,這種現象也是檔案信息化管理中人才短缺的又一原因。
二、信息化背景下檔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完善文書檔案的信息化管理機制
在文書資料檔案管理現代化的進程中,工作應該與時俱進,了解和采用新的方法來加強對文書資料的管理。在實際的工作中,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檔案資料規整工作,應對文書資料的檔案電子化后遇到的新問題,不斷地提高文書資料的檔案管理科技水平。電子文件具有體積小、信息容量大、檢索快速的長處,但也有安全問題的缺點,如可以篡改原稿致使無法識別,對硬件和軟件的依靠性強等;紙質文件的長處是真實性和可靠性,但也存在信息存儲量小,占用空間較大的缺點。傳統的檔案管理中的長處仍需發揚,同時改革傳統的辦公檔案管理中落后的治理方法、技術。我們不妨開放思維,利用文書檔案的數據信息,使用新的方法來指導文書資料檔案治理的現代化,完善管理機制,把傳統的辦公檔案管理方法和現代化的辦公室檔案管理方式緊密結合。
(二)提高相關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加強治理職員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學習和實際操縱技能,幫助他們更快地掌握信息化技巧。另外,檔案管理職員還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只有不斷地擴充新知識,才能輔助自己提升檔案管理的綜合能力。只有提高老員工的實際操作技術,才能更好地融入當今現代化的檔案管理工作,使相關文書檔案的管理職員盡快適應現代化的現狀,從而更好地為單位乃至整個社會服務。需要提前制定可行的相關培訓計劃及目標。根據業務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循序漸誘、因人而異,內容涉及職員的崗前培訓、專業查找等。跟隨信息化的步伐,傳統的檔案治理方法已經無法跟上當今工作信息化的發展需要,文書管理相關單位需要培育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檔案管理職員,以應對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三、結語
除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查找效率,文書信息化管理還方便各類管理分析和決策工作,能充分地發揮信息化技術在文書檔案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提高相關有效資源的利用。在文書研究過程中,文書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在涉及到的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需要高度重視文書檔案信息化的現代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從而實現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昕.信息化在檔案工作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27).
[2]林華.信息時代如何做好檔案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0(21).
關鍵詞:權力之善;國家治理現代化;工具理性;價值理性;正義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7)05-0039-04
權力是人類政治生活的中心范疇之一,是主體為了支配特定資源,使客體服從自己并按照自身利益訴求方向行動的一種強制性力量和社會影響力的總和。在倫理學維度,作為相對客觀存在的權力是能夠進行道德評價的,是有著善惡之分的。權力之善是指權力的設置或運行有益于實現國家和人民利益訴求的政治現象,表征著權力的合法性與文明性。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國家管理形態的升華,是改變過去政府單一主體治理范式,主張依靠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協商解決社會利益沖突、保障社會秩序良性運行,實現國家善治的政治實踐活動。從本質上看,權力之善與國家治理現代化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關聯與契合。一方面,權力之善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引導張力,規約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路徑。另一方面,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權力之善的生成場域,為權力之善創設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當前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分析權力之善與國家治理現代化之間的關聯契合,對于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實踐有著十分重要的導向價值。
一、權力之善的內在意蘊
權力之善是指權力的設置或運行有益于實現國家和人民利益訴求的政治現象,表征著權力的合法性與文明性。權力之善范疇的提出,是人們對現實權力政治生活的反思。權力是社會契約與人們同意的產物,具有人民性與公共性。但是自從私有制與國家產生以來,權力逐漸異化為統治階級的統治工具,其工具理性不斷顯現,而表征著公共利益與人民性的價值理性卻不斷式微。權力拜物教儼然成了人們政治生活的常態性存在,日益壓迫與奴役大眾。權力之善正是人們對以往權力政治生活的省察,是對權力的道德屬性的確認,是權力價值理性的復歸。
首先,權力之善是權力內在道德屬性的彰顯。權力之善是相對于權力之惡而存在的,是權力對于國家和人民的正向有利影響。這種權力之于他者的正向作用,本身就是權力之道德屬性的彰顯與體現。對于權力是否具有道德屬性,政治思想史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古希臘時期的柏拉圖與我國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家都秉持一種倫理政治觀,認為權力具有道德屬性,權力與道德是同一的,理想的權力政治生活能否現的關鍵在于權力主體的德性張揚與否。以馬基雅維利為代表的近代政治思想家否認權力的道德屬性,認為政治權力不能受道德的影響,否則將不能實現政治目標?,F代行為主義政治學家堅持“價值中立”的原則,認為政治研究應該以經驗證據為依據,而不能受到個體的價值判斷影響,反對將權力與道德等建立關聯,認為權力與道德是兩條毫不相干的平行線。但事實上,“道德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從來就與一定的政治思想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它除了直接影響權力外還可通過經濟影響權力。從這個層面而言,至少說明權力與道德是密切相關的,而不是非道德主義的,更不是反道德主義的。”[1]權力從來沒有與道德割斷聯系,即便是在工具理性泛濫的階級社會,權力依然要發揮一定的道德屬性作用。權力產生之初就蘊含著一定的道德屬性,即要行使社會公共管理職能,為社會共同體服務。從權力起源的角度審視,權力的根本道德屬性應當是人民性,意味著權力源自人民的權利讓渡、人民的同意。權力應當為人民利益服務,而不是凌駕于人民之上。權力之善是權力人民性的政治倫理表達,是權力內在道德屬性的確認,表征著權力的以人民利益為導向的運行方向。
其次,權力之善是生活政治的表征。生活政治意味著政治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回到其原本的生活向度。權力之善是權力內在道德屬性的確認,也是權力回歸生活世界,更好地實現人們自身價值的政治倫理范疇。權力之善即是生活政治的表征,反映著政治的生活世界向度。自從私有制、階級產生以來,人們對于政治的認識,越來越趨向于工具理性層面,將其解讀為一種政治統治工具,從而忽視了其價值理性。這種片面的工具化的理解,使得政治與權力的價值理性日益式微,權力拜物教成為了權力活動的外在表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世界日趨疏遠。事實上,從政治的原初發生機制來看,政治源于生活世界,原本就是人們的一種生存與生活方式。亞里士多德曾這樣界定政治,“我們見到每一個城邦(城市)各是某一種類的社會團體,一切社會團體的建立,其目的總是為了完成某些善業――所有人類的每一種行為,在他們自己看來,其本意總是在求取某一善果?!@種至高而廣涵的社會團體就是所謂‘城邦’,即政治社團(城市社團)?!盵2]人本質是一種政治動物,時刻需要在政治生活中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梢哉f,政治來源于人們的生活世界,是為了人們更好地、幸福地生活而產生的。從本質上看,政治是人的一種生活與生存樣式,人在政治活動中能夠體認到自身的價值與意義。權力是政治活動的中心范疇,而權力之善則意味著政治權力的設置或運行朝著有利于國家和人民的方向,是對權力內在道德屬性的確認與彰顯。權力的本質道德屬性是人民性,意味著權力活動的根本價值取向在于人民,在于實現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文化訴求。權力實現人民物質和精神文化訴求的過程,也就是向生活世界回歸的過程,是不斷弱化權力的政治統治功能,回歸其原本的社會公共管理與服務職能的過程。從這個層面上看,權力之善是生活政治的內在表征,是價值理性的復歸與張揚。
最后,權力之善是權力合法性的表現向度。權力合法性是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之一,關涉到權力活動的正當性與文明性,表征著權力活動被民眾認同的程度??淇苏J為合法性是對于統治權力的承認問題。李普塞特認為權力合法性是“政治系統使人們產生和堅持現存政治制度是社會的最適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3]是對于統治權力的一種價值評價范疇。哈貝馬斯認為,“合法性意味著,對于某種要求作為正確的和公正的存在物而被認可的政治秩序來說,存在著一些好的根據。一個合法的秩序應該得到承認。合法性意味著某種政治秩序被認可的價值――這個定義強調了合法性乃是某種可爭論的有效性要求,統治秩序的穩定性也依賴于自身(至少)在事實上被承認。”[4]可以說,權力之善,是權力合法性的一種表現向度,構成了權力合法性的一種新的來源。在一般意義上,基于社會契約論的西方政治學認為權力的合法性源于程序的民主與人們的同意。沒有程序上的民主和人民同意的權力不會得到民眾的政治認同,不具有合法性。但是在西方代議制民主的現實政治實踐中,基于人民同意的民主往往成了少數政治精英的專屬統治工具。他們在選舉之前從各個方面討好民眾,試圖取得民眾的同意,以便取得權力。但在他們取得統治權力之后,卻導致了政治精英的專權與國家治理的衰弱,這就是代議制民主的權力合法性危機,也是所謂民主政治的弊端。在這種民主政治的實踐中,權力并沒有沿著理想設計的道路來運行并實現民眾在選舉之前的種種期待,結果權力之善不但沒有實現,甚至成為權力之惡。這就使得我們反思傳統權力合法性的來源問題,在民主與同意之外,應當有第三種來源,那就是權力之善。權力之善是通過善治表現出來的,“善治是通過政府履行其職責表達出來,是通過良好業績表達出來的,是通過滿足了人民的合理期望表達出來的。在這種意義上,善治是一種實質的合法性,而政府通過滿足人民的愿望擁有統治的合法性?!盵5]民主和同意是一種程序或形式上的合法性,而權力之善是從國家治理結果來評價權力是否實現人們預先設想,是否實現國家治理善治的一種實質合法性。從政治實踐維度看,權力合法性是民主與同意的程序合法性與基于權力之善的實質合法性的統一。
二、權力之善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引導張力
權力之善本質上屬于政治價值范疇,而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政府、市場與社會等多元主體利用公共權力協同處理國家事務,以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實踐過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實踐,離不開權力之善這一政治價值的引導,權力之善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引導張力。權力之善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實踐訴求,表征它的政治價值向度,是其原初動力。同時,權力之善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種軟實力,有利于增強國家的軟治理水平。
首先,權力之善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實踐訴求??v觀人類政治實踐歷程,由于人的天然的合群性本能,人類結成共同體以實現共同利益是一個主流趨勢,也是西方社會契約論的一個基本演繹邏輯。國家是人類社會各種共同體形態中的重要代表,是人們訂立社會契約的結果。從最初的古典國家開始,國家這一由人們訂立契約形成的共同體就影響與形塑著人類的社會生活,且形成了不同的國家管理-治理形態。從國家管理到國家治理,從政府單一治理主體到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治理主體形態的演變,表征著人類國家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本質上,不管是實施國家管理的古典國家,還是推行國家治理的現代民主國家,盡管其經營國家的具體路徑不同,但政治目的s是趨同的,即為人類社會經濟社會發展創設良好的秩序環境。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就是為人類政治社會生活釋放更多空間,創設更好的發展秩序環境。
“政治實踐是政治主體為實現自身政治利益而運用政治中介手段能動地改造客觀政治關系的物質活動,是人類實踐活動立體分化的必然結果?!盵6]國家治理現代化本質上是一種政治實踐活動。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政府、市場與社會等多元主體,運用公共權力這一政治中介工具協同治理國家具體事務,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政治實踐活動。這其中公共權力處于核心的中介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國家治理現代化就是公共權力的完善過程,是不斷克服自身異化,摒棄工具理性而不斷聚焦價值理性的過程,也即實現權力的善治過程?!皬氖澜绺鱾€國家發展的實踐來看,現代國家的使命體現為協調沖突、化解矛盾、維護團結、創造秩序,其力量體現為公共權力及其運行。實際上,社會成員是通過建立使公共權力得以確立和運行的制度體系,進而建立現代國家。于是,人們實際感知的現代國家主要是公共權力以及運行公共權力的組織與制度,即國家治理體系?!盵7]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將國家治理寄托在代表國家的公共權力上及其完善優化上。而公共權力的完善與優化意味著公權力要有利于實現國家和人民利益,也就是實現權力之善。
其次,權力之善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種軟實力。權力之善是權力有助于實現國家與人民利益的現象,是權力之道德屬性的彰顯。權力之善表征著權力的合法性與文明性,是實施柔性軟治理的價值取向,是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一種軟實力。從本質上看,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協同處理國家事務,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政治實踐活動。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僅意味著經濟、科技、軍事等客觀性硬實力的提升過程,更是一種以道德、價值與文化為代表的軟實力的增量過程。所謂軟實力是與國家綜合實力中的硬實力的對應性因素,與傳統的經濟、軍事等顯性客觀實力要素不同的是,其主要依托于精神、文化與道德等因素實施柔性軟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中,以思想道德與價值為代表的軟實力能夠彌補傳統國家管理的局限,實現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軟治理。權力之善意味著權力之價值理性的回歸,其能夠通過道德、價值等柔性要素約束權力使之向著有利于國家與人民的正向方向運行。
在前國家治理形態中,其占主導地位的政治組織體制是科層官僚制。整個政府權力部門被分為一層層的權力層級,分工十分明確。部分思想家認為只要按照這種嚴格設置的權力層級運行,權力就一定會向著正向的善的方向運行,實現政府治理目標。但是,在經過長期的政治實踐之后,政府效率低下、權力腐敗等一系列權力惡的問題隨之而來,迫使人們不得不反思科層官僚制。權力是否需要道德與價值等柔性因素的導引?美國政治學家弗雷德里克森認為:“公共管理者的工作還要接受一種深層次的道德取向的指導。要想充分地體現公共行政的精神,我們必須真誠地關愛公民并與公民一道工作;我們必須關愛和相信我們的憲法與法律;我們既要對良好的管理充滿激情,也要對正義充滿激情?!盵8]國家是建立在一定歷史文化基礎上的政治共同體,具有自身獨特的精神、文化與價值。縱觀世界各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歷史,如果某一國家忽視精神、道德與價值等軟治理形態,不能實現權力之善,就不能有效完成國家治理使命,甚至會出現國家治理的危機。
最后,權力之善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動力。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本質是一種政治實踐活動,是政治主體通過公共權力這一中介工具來改造政治客體,實現一定政治目的的活動。政治實踐活動具有主體能動性,是為了實現政治主體的政治目的而開展的,不是盲目隨意的。政治主體的政治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著政治主體的政治價值。政治價值是“一個與實踐相聯系的概念,是人們基于對政治生活實踐的全方位把握而設想的或者用以指導自身政治生活實踐的觀念”。[9]政治實踐本質上是政治價值的實現過程,反映了政治客體對于政治主體的滿足關系,是政治實踐的原初動力。權力之善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種政治價值,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微觀活動需以權力之善為實踐依準。權力之善構成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動力。
權力之善對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引導作用機制是通過善治實現的,善治是權力之善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善治是“政府與非政府主w為使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利用一定的手段,通過一定的機制,根據一定的原則,相互協作,相互溝通,共同管理公共事務的社會管理過程與價值取向”。[10]善治意味著政府能夠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合法、公正與有效的政策,使政府權力的設立、運作趨向公正與文明。同時,善治表征著國家治理主體的回應能力的提高,政府等國家治理主體能夠有效回應人民的利益訴求,而不是拖延或忽視人民的利益要求。本質上,善治不僅意味著國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更標志著政府能夠更有效與快速地回應人民權利訴求,為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國家治理善治開展的過程就是權力之善的實現過程,更是權力的善與文明實現的動態過程?;跈嗔χ频纳浦卫砟顚б鴩抑卫淼膶嵺`方向,成為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內核與動力源泉。
三、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權力之善的生成場域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本質是一種政治實踐活動,權力之善是一種歸屬于觀念上層建筑的政治價值。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政治價值在引導政治實踐的同時,也受一定社會的政治實踐及其目的影響。國家治理現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權力之善的生成場域:一方面,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權力治理實施的過程,是摒棄工具理性而重新張揚權力價值理性的過程,即權力的正義返魅過程;另一方面,國家治理現代化意味著社會整合能力的優化提升,為權力之善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態條件,是權力之善的生成過程。
首先,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實施權力治理的過程,是權力管理的優化提升,有助于權力之善的形成。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通過公共權力這一中介協同處理國家與社會有關事務,以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實踐活動。其中,公共權力處于中心地位,國家治理現代化事實上也是權力的現代化過程,是從權力管理范式向權力治理范式的轉換。權力治理標志著權力運行的文明化。在前國家治理形態下,國家權力主體對于權力的運用是以維護統治與加強管理為主要目的。權力的運行方式是粗暴的,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社會大眾的權利,是不文明的。而權力治理則表征著權力的文明運用,“要求國家權力的授予、配置與運用以國民之根本利益和幸福美好生活為目的,以調動全體國民參與治理之積極性為基本力量源泉,以取得最大可能之合意、協調為基礎?!盵11]同時,權力治理意味著權力是合法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在現代國家的民主實踐中,由于工具理性的泛濫,對于權力的治理是以規制與監督為主,政治實踐旨在實現權力的合法性。這種實踐范式造成了權力的單一價值傾向,忽視了權力的價值理性及其合目的性。權力本身是一種中介工具,其目的當以實現國家和人民利益訴求為基準,政治實踐不能單一為了佐證權力的合法性而存在。權力治理意味著權力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統一,合法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要求權力的運用需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化需求,實現多種價值的整合與平衡??傮w上,權力治理有助于實現權力的文明化、合法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這本身就是權力之善的內在意蘊。實施權力治理的過程,就是權力之善不斷生成與實現的過程。
其次,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正義返魅的過程,也是權力之善的生成過程。歷史上世界各國的現代化過程是一個理性附魅的過程,以工具理性為主的現代化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理性附魅下的政治實踐為現代國家建構了強大的制度體系,使民眾獲得了高水平的生活內容。但是,這種工具理性引導下的社會也產生了物流橫流、道德滑坡等社會治理危機。這使得人們反思這種理性附魅的國家管理形態,于是以正義為主體的價值理性重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罢x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價值一樣?!盵12]正義應當是國家治理的首要價值取向,重新喚起國家治理中的道德關懷,而不能以單純的經濟增長等各種指標為圭臬。
“工具理性與政治組織結合以后,不斷突破國家和個人行動的界限,讓國家作為統治權力的抽象體現者,去維護一種脫離情感、價值的社會秩序。……價值理性旁落造成國家本身的異化――從公共利益的維護工具異化為‘利維坦’式的怪物。”[13]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現,必須讓正義、平等與文明等政治價值回歸政治生活世界,摒棄國家管理形態中的工具理性,重建國家治理的價值理性與公共性本質。正義返魅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重構,也是權力之善的形成過程。權力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中介工具,正義返魅首要的是權力的正義得以回歸。權力的正義是權力的道德屬性的彰顯,是權力合法性的表征,也是權力價值理性的復歸。權力的正義返魅表征著權力之善的不斷生成,是權力文明建設的精神內核。
最后,國家治理現代化蘊涵著社會整合能力的優化,為權力之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態條件。權力如果能夠向著有利于實現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正向方向運行,則權力之善就會生成。反之,權力之惡則會出現。通常情況下,人們對于權力之惡問題的理解會從權力政治本身出發,如專制政治制度產生權力之惡等。這種思維范式本身沒有問題,從政治發展史看,權力之惡產生的大部分原因的確是專制政治體制。但從政治實踐維度審視,權力之惡產生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國家治理能力滯后,特別是社會整合能力落后?!八^社會整合,也稱社會一體化,是指通過對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的協調與調整,促使社會個體或社會群體結合為社會生活共同體的過程?!盵14]社會整合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治理主體的社會整合能力優化提升的過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就是社會整合水平提升的過程,其為權力之善的生成創設了良好的政治生態條件。
自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以來,經濟社會領域中的權力腐敗、權力尋租等權力之惡問題頻出,人們從政治體制、個體道德、市場經濟等方面進行了深刻反思,卻相對忽視了國家治理中的社會整合問題。從改革開放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至今,我國仍然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新舊社會整合機制仍然處在交替階段。“新舊社會整合機制的長時段交替意味著對國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執政者缺乏對新形勢下的新情況的經驗和準備,從而使得國家治理能力無法迅速得到提升。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執政者無法很快地建立起新的社會整合機制。”[15]新舊社會整合機制交替產生了一個時間差,出現了權力規制的空白區域,權力腐敗等權力之惡現象就利用這一漏洞頻繁出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社會整合能力的提升過程,意味著國家能夠更加有效地回應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能夠有效彌補社會轉型期出現的制度缺位,使得權力能夠更好地實現國家和人民利益,最終實現權力之善。
參考文獻:
[1] 唐土紅.權力之善何以可能――權力與道德關系之鏡像探析[J].理論與改革,2011,(5).
[2]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3.
[3] [美]西摩?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會基礎[M].張紹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5.
[4] [德]哈貝馬斯.交往與社會進化[M].張博樹,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184.
[5] 姚大志.善治與合法性[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1).
[6] 陳懷平,劉吉發.政治實踐:基于實踐哲學的分析[J].人文雜志,2010,(5).
[7] 任勇,肖宇.軟治理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價值、內容與機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雙月刊),2014,(2).
[8] [美]喬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張成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04.
[9] 張方華.政治的價值性與政治倫理訴求[J].云南社會科學,2009,(1).
[10]熊衛東.社會風險與政府善治[J].河南社會科學,2014,(7).
[11]江必新.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的權力管理新思維[J].中國法律評論,2014,(4).
[12][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1.
[13]范逢春.道德祛魅、理性附魅到正義返魅――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哲學解讀[J].社會科學研究,2014,(6).
論文摘要:由于傳統的水利建設理念與現實的矛盾越來越大,各種不合格的水利建設工程嚴重的破壞了我國的生態環境的穩定,洪災、水資源的惡化及缺乏等都影響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為進一步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需要,在全面認真總結舊水利建設理論好壞的同時,發展新的水利建設理論,全面實現我國水利建設的現代化發展。文章就我國水利現代化發展及我國水利建設新理論的形成展開探討。
隨著近年來強調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先進的思想理念,我們在深刻總結傳統的水利建設舊理論的同時,發展新的水利理論,促進我國水利建設的現代化發展,滿足當前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水資源的需求。本文針對當前我國的水利建設觀念還比較落后,分析我國水利的現代化發展狀況,實現我國水利現代化事業存在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及為適應水利現代化的發展需要,新水利理論應運而生。
1 實現我國水利現代化事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1 實現我國水利現代化發展事業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水利建設事業同國際上發達國家先進的水利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管理工作水平相對比較落后,管理人員的選拔不嚴格,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受傳統水利建設理論影響,思想觀念仍比較陳舊,河流的斷流、湖泊的干枯等都是因為人類不合理的侵占生態用水導致了生態退化,大量的圍湖造田、森林開墾等人類活動也嚴重地破壞了生態平衡,這些都是由于在觀念上存在局限,傳統的水利建設理論中更多的強調人類自身的發展需要,而忽視了人也是流域生態系統的一分子;與國際上先進的水利建設水平相比,我國仍需要不斷努力提高水利技術裝備水平,采用先進的水系生態修復技術,提高效率。
1.2 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我國水利現代化的發展
全面實現我國水利事業的現代化發展,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水利現代化建設計劃方案,做好水利的管理工作,流域管理部門要重視管理人員的選拔工作,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注重人才的培養。規范管理體制,健全水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采用先進的流域管理技術,重視綜合治理流域的管理思路,預防和治理相結合的策略,最終實現流域的可持續發展;這都要求我們轉變思想觀念,回歸自然,人與河流和諧相處,大力宣傳人與流域和諧共處的觀念,使流域生態系統保持穩定和平衡;強化技術規范,大力發展先進的水利技術,更新水利修復設備,不斷提高水利建設施工技術水平,保障水利資金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監督機制,實現我國水利現代化發展。由于當前我國正加快經濟發展,我國水利現代化建設也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以防為主、治為輔、防治相結合的策略。根據地域的不同,制定符合當地發展需要的水利現代化計劃方案,分階段綜合治理,提高效率,加大資金的投入,發展我國水利事業,實現人類社會與水域生態系統的和諧共處。
2 我國水利新理論的形成及發展方向
2.1 實現水利現代化發展推動水利新理論的形成
20世紀我們在建設大型水利造福于人類的同時,各種生態環境惡化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由于大量的不合格水利工程的建設,流域的水循環系統遭到破壞,出現短路的現象,破壞了地表水的平衡,導致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水庫、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建設也影響了水域生態系統的連貫性,導致食物鏈中的某些環節遭到破壞,物種急劇減少,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被破壞;防洪工程的建設在杜絕了洪災的情況下,也阻止了洪水泛濫區與河流之間的水循環工程,導致洪泛區的生態活動難以進行;對流域水資源的開發速度超過它的再生速度,過量的開發地下水資源,引起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地表植物的枯萎、地面下沉等嚴重的后果;流域一般都具有自我凈化的能力,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超出了環境的自凈能力范圍內,環境的總體質量下降,流域的物質循環受到阻礙。這都要求我國發展新的水利理論,實現我國水利的現代化,維護生態的平衡穩定。
2.2 我國水利新理論的發展
為實現我國水利建設的現代化,水利新理論應運而生,在總結傳統理論優缺點的基礎上,充分體現高科技、現代化的管理思想。傳統的舊水利理論是以改造大自然、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為主要指導思想,以力學知識作為支撐,在這種思想下的水利建設工程嚴重的破壞了水流域的循環系統。水利新理論在總結傳統理論優缺點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社會、經濟、技術和生態等因素對水資源的影響情況,發揮水利在流域可持續性發展過程中重要作用。水利新理論跨出傳統水利理論的局限,將流域觀念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在重視流域的物理特性之外著力分析流域的社會及自然特性。在研究流域的水文規律的基礎上,從天象、地象及生態整體上觀察水域情況。同時,不可忽視人類活動在其中的影響。順應水利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水利新理論在綜合分析水域的自然特性、水文狀況以及社會特性,實現流域范圍內的社會可持續發展。
3 總結
21世紀的新社會,人們要求建設現代化的水利工程,在總結傳統的舊水利建設理論優缺點的基礎上,發展水利建設的新理論,平衡國家經濟迅速發展與維護流域生態平衡穩定需要之間的矛盾,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水利新理論的指導下,充分體現我國水利事業高科技和現代化的管理思想,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慶元.江蘇水利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D].河海大學,2001.
發展實體經濟
[精彩標題示例]
筑牢實體經濟強國基石
激活實體經濟這池春水
[精彩開頭示例]
一國強盛之本在于實體經濟,這本是普遍共識。然而,這幾年實體經濟面臨的困難和壓力卻不?。哼\行成本居高不下、資金周轉捉襟見肘、市場需求疲軟、投資回報率下降等等反映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整體狀況欠佳。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無疑為發展實體經濟鼓了氣,壯了膽。
[精彩結尾示例]
總之,在全球經濟深刻調整,我國實體經濟面臨諸多挑戰的情況下,只有搶抓機遇,進一步深化改革,積極營造健康的市場競爭機制和環境,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實體企業治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才能真正促進實體經濟的穩步發展,夯實我國經濟發展基礎。
人工智能
[精彩標題示例]
1.為人工智能鋪就發展快軌
2.人工智能,新起點上再發力
[精彩開頭示例]
1.科技創新有自身的規律,而順應規律的助推,對于產業發展的作用不容忽視?!缎乱淮斯ぶ悄馨l展規劃》提出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這一規劃的出臺,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爭奪科創前沿高地吹響了沖鋒號。
2.人工智能稱得上是當前科技界和互聯網行業最為熱門的話題。無論將其稱作“下一個風口”“最強有力的創新加速器”“驅動未來的動力”,還是關于它會不會比人更聰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種爭論,都在說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來了黃金發展期。與以往幾十年不同的是,這次人工智能的,是伴隨著生活和工作的應用而來,它是科技進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廣泛的生活場景。因此也有科學家認為,“我們或許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精彩結尾示例]
1.故事才剛剛開始,從基礎研究、技術發展,到未雨綢繆建立人工智能相關的倫理規范,人工智能的未來面臨著無數挑戰和變化。“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未來”,人工智能的前景無限美好,值得我們為之全力奔跑。
2.歷史上,當第一臺蒸汽機車問世時,有人駕著馬車與火車賽跑,譏笑火車沒有馬車快。如今,人類早已跨越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山巒,正行進于智能化的快車道。為人工智能發展鋪就一條堅實的軌道,我們一定能擁抱屬于自己的時代機遇。
文化泛娛樂化
[精彩標題示例]
文化娛樂化助推文化粗鄙化
電視文化“泛娛樂化”需堅守底線
[精彩開頭示例]
作家馮驥才接受采訪時談到,“中華文化正在粗鄙化”。國門洞開后,超級市場、麥當勞、好萊塢、NBA、肥皂劇、歌星、影星、球星等商業元素伴隨著西方的商業文化傾刻間蜂擁而入。商業文化的“快餐式”屬性在網絡、電視等強勢媒介的助推下,促成了文化的“娛樂化”“眼球化”,并成了當下文化的一個“標簽”。標簽作用的深化加速了文化的粗鄙化。重塑中國文化的自尊和自信,不能忽視文化的粗鄙化,更不能任其“逍遙自在賽神仙”。
[精彩結尾示例]
電視文化的受眾面廣,娛樂節目的影響力大,這就更需要堅持追求精神品質的境界,堅守文化娛樂的底線,切實剝離那些濫俗的東西。擯棄浮躁跟風心態,驅散熒屏文化中的“霧霾”,給予觀眾藝術的熏陶、精神的向往和人文的慰藉,多為社會注入向上的感染力。藝術產品用什么力量培育文化植被、建設文化生態、滿足廣大觀眾的精神訴求,已成為我們必須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題。
加強環保督查提升環境治理能力
[精彩標題示例]
1.讓環保約談“談”之有效
2.環保督察,催生轉型升級“化學反應”
3.環保不力不能止于“督查”
[精彩開頭示例]
示例一
“千秋勝負在于理”。環保督查雷厲風行的背后,是新發展理念的引領,是綠色發展的深入人心。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用環保倒逼產業升級,實現經濟“強身健體”,越來越多的地方學會“算大賬”。
示例二
保護好一方山水,造福百姓,遺澤子孫,乃是地方政府義不容辭,責無旁貸責任。然近年來,環境問題不時引發公眾焦慮,當環保局長屢屢成為質疑焦點,“邀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請環保局長喝黑水”成為熱點新聞時,環保局長“匿名舉報”的尷尬,環保部門“看得見管不到”的無奈,再次折射出,環保問題光靠環保部門的確獨木難支。
[精彩結尾示例]
示例一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環保督察絕不是一陣風,也不是最終目的,問責是為了督促各地根治環境污染的民生之患,回應綠水青山的民心之盼。人人都做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踐行者,才能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
示例二
藍天,大地,青山,綠水……我們從經濟發展中得到很多,我們也為經濟發展付出很多;我們懷念從前,我們更希望未來可以回到從前。從督查開始補救,從當下開始轉變,生命的健康、民眾的期盼不容許再有讓位,“美麗中國”的建設必須落實于行動。
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精彩標題示例]
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跨越新時展關口
3.創新驅動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4.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精彩開頭示例]
示例一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由此可見,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經濟基礎。
示例二
在中國人的腦海中,最初“現代化”的構想,就是指的經濟領域。但是,塊頭大并不代表身體強,經濟的體量大也并不代表結構合理。經濟體系現代化,關鍵在“體系”二字。中國經濟,正在從“長體重”向“強體質”轉變。
[精彩分析示例]
示例一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融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方方面面中。必須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示例二
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意味著更加科學高效的發展方式。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是資源和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的大規模投入,這是很難持續的。2012年以來,我國勞動力的數量已經開始下降,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投資的邊際效率出現下降,依靠資本投入推動增長的難度加大。與此同時,資源和環境的約束也越來越強。
[精彩結尾示例]
示例一
在時代進步中解放思想,在理念轉變中埋頭苦干,新發展理念必定能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帶來的問題提供答案。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讓新發展理念貫穿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全過程,推動我國發展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
環境污染防治
[精彩標題示例]
1治污需做好“發展加減法”
2.治理污染,不諱疾方可得善醫
3.治污不能只靠政府
4.“向污染宣戰”還需雷霆手段
[精彩開頭示例]
示例一
近年來,人民對環境越來越重視。從最早提出霧霾、PM2.5等關鍵名詞,再到現在將PM2.5等列入日常生活考慮之中,這無疑說明了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周圍生活環境和自身身體健康的關心,同時也體現了政府、部門對群眾關心關注問題的重視。治理環境污染,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是圓夢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是中國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示例二
長期以來,一些地方跳不出“GDP至上”的陷阱,為了經濟數字好看、財政收入有靠,招商引資撿到籃子里都是菜,不惜出臺犧牲資源環境的土政策,讓污染企業大行其道,成為備受呵護的“香餑餑”。在這樣的治理生態下,環保部門要么無所作為,要么也加進去分一杯羹,滋生出以罰代管、靠罰養人的罰款經濟。治污,亟需做好各地發展的加減法。
示例三
以往,或因擔心引發恐慌,或是怕被追究責任,有些地方對于環境污染的習慣性做法是“捂蓋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導致嚴重后果。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不斷改善民生,讓人民越來越幸福。建立在過度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基礎上的發展不僅不可持續,而且,是明珠彈雀,得不償失。
[精彩結尾示例]
示例一
環境“疾病”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治理大氣污染任重道遠,尚需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為了改善生存環境,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在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中貢獻力量,為實現“美麗中國”而打好攻堅戰、持久戰。
示例二
無論如何,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每一家企業、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治理環境污染,只有用用雷霆手段,方顯現菩薩心腸。治理污染,就得靠“通電高壓線”般的制度設計、靠零容忍的堅決態度、靠動真碰硬的鐵腕執行,如此,才能凈化我們的呼吸、守護我們的家園。
示例三
能不能把環境擺在正確的位置,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檢驗著治理者的能力。不管是遙遠山村的生態悲劇,還是城市里的“呼吸之痛”,都在警醒我們,“向污染宣戰”亟須落實為行動,做好“發展加減法”,更需要從現在做起、從眾人最期盼的地方做起。
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
[精彩標題示例]
1.完善社區治理,打通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2.社區治理,要“破”更要“立”
3.健全社會治理,別忘了基層
4.社區治理要有鄉土氣
[精彩開頭示例]
示例一
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移風易俗只是農村治理方方面面的其中之一,如今農村還有很多不好的東西需要摒棄,比如宗族勢力、迷信思想;也有很多好的理念需要進一步植入,比如法治、誠信,這些都是一個“破”與“立”的過程,極為不易。無論哪個方面,都需要從農村的特殊性出發,需要站在農民的角度研究問題。
示例二
古語云“打樁還需根基硬”,基層,是鍛煉培養干部的主陣地,是融洽黨群干群關系的大平臺,從基層選拔德才兼備、群眾公認優秀干部,將大批后備干部、年輕干部放到基層一線進行培養鍛煉,是事業發展、隊伍建設的主要途徑。
[精彩分析示例]
示例一
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簡單,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很難,社區基層治理注定是一個“老大難”——“老”在千年遺風,“大”在千家萬戶,“難”在除舊布新,尤其是我國農村地區有著濃厚的人情味兒,很多風俗不單單是金錢上的事情,而是代表著鄉親鄰里間的人情世故。如果只是看到了婚喪嫁娶的奢靡,忽視了其承擔的人情維系功能,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卻沒有“結合群眾感受干工作”,這顯然難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示例二
從總體上看,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在“管”和“用”上面還存在著突出的問題,重“建”不重“管”、重“驗”不重“用”現象突出,有效利用普遍不夠。有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淪為驗收和檢查的“秀場”。不少地方政府積極投入資金建設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在驗收達標后基本處于閑置狀態,或被其他事務挪用和擠占?;鶎庸参幕A設施建設適用度不夠,缺乏科學合理的制度規范。部分基層文化機構的設備設施陳舊簡陋,建設中的制度性保障不平衡。
[精彩結尾示例]
示例一
“破”并不意味著徹底摒棄,“立”也不是要完全另起爐灶,“破”的是糟粕,同時應該保留精華,我們相信,未來伴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扎實推進,廣大農村地區還會不斷面臨“破”與“立”。盡管如此,只要我們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工作始終沾滿泥土氣息,農村基層治理機制必將不斷成熟,廣大農村也會更加和諧美麗。
示例二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非一時之功,功未必在當下。因此,在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和均等化的過程中,基層的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基層建設的重點,管理也要隨之提高?;鶎庸参幕?,就是要建的好、管的也好,如此,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才能更持久。
共享養老
[精彩標題示例]
為養老插上“互聯網+”翅膀
多方合力共促養老事業發展
[精彩開頭示例]
1.“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重陽節之際,一首《當你老了》,刷屏朋友圈,戳中無數人淚點。每個人終會老去,當“銀潮”迎面而來,如何安放2.2億多60歲以上老年人的夕陽人生,是人們在感動之后,不得不思考的時代命題。
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孝敬父母,天經地義,可如今,在父母身邊盡孝道,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先生曾經論及,與美國的“接力模式”相比,中國的養老可歸為“反饋模式”,即親代撫養子代、子代贍養親代,這可概括為“養兒防老”。然而,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父母與子女天各一方已屬常態。對于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來說,侍奉父母確有難度,更遑論“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如何讓“通訊錄里的父母”安享晚年,成為全社會的一道考題。
[精彩結尾示例]
1.“打造銀絲下的春天”,這是全社會的責任。老年是人生命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我們期待,隨著養老模式更多元、社會保障更有力,我們的未來一定更有可塑性,“銀絲下的春天”將變成現實。
2.“你陪我長大,我陪你到老”。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即便有他人的精細照料,即便有可貴的夕陽友誼,親人的呵護卻是永遠不可替代的溫暖。遠離父母的游子,不妨通過互聯網,與父母視頻通話,道上一聲問候,與他們一起細數年華。在“流動中國”里,這也是“互聯網+養老”的題中之義。
弘揚企業家精神
[精彩標題示例]
1.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激發市場蘊藏活力
2.時代呼喚優秀企業家精神
3.弘揚企業精神點燃時代引擎
[精彩開頭示例]
1.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要深度挖掘優秀企業家精神特質和典型案例,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示范作用,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在深入推動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企業家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由此呈現出的企業家優秀品質精神也已形成一股厚重的正能量,并以充滿活力的姿態推動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2.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發揮好企業家的主觀能動作用,是保持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仡櫜憠验煹?0多年改革開放歷程,正是一大批企業家挺立潮頭、勇于創業、不斷創新,推動改革與開放不斷深入,成就了“中國奇跡”。如今,我國經濟面臨“三期疊加”的挑戰,市場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單個企業的穩增長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全局穩增長的基礎與保障,企業家對經濟大勢的正確把握與妥善應對成為企業穩增長的關鍵,而在這個過程中,尤須激發企業家精神。
[精彩結尾示例]
1.“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中國改革進行到今天,人們認識到,市場經濟具有深刻的倫理精神內涵,企業家精神是其中重要內容。以法治呵護企業家精神的成長,也就是通過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規則,護佑中國企業行穩致遠、根深葉茂。
2.感召力、更富中國特色的優秀企業家精神。我們要加強優秀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傳承,在全社會倡導加快形成弘揚企業家精神的共識和合力,加強優秀企業家培育和黨對企業家隊伍建設的領導,確保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的各項舉措盡快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越是攻堅克難,越需要激發市場主體主動作為的精神。企業家精神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不僅能促進創業與創新精神的高漲、營造開放健康的市場環境,更能激發一個民族的創新活力,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人是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要素;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人的思想、激發人的活力。只有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政府把該放的權放足放到位、該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讓企業家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才能讓“中國奇跡”攀上新的巔峰。
知識付費
[精彩標題示例]
知識付費是消費升級的必然
[精彩開頭示例]
示例一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一位北大經濟學教授的網絡專欄,擁有超過17萬付費訂閱者,價值近3500萬元。而這僅僅是眾多網絡付費內容中的九牛一毛。在崇尚分享精神的互聯網時代,為優質內容付費已漸成趨勢。
示例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仿佛一夜之間,知識經濟的春風就呼啦啦刮起來了。喜馬拉雅FM、得到、問咖、值乎、分答……一大波知識付費平臺走紅。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當前我國知識分享市場已初具規模,2016年知識領域市場交易額約為610億元,同比增長205%,使用人數約3億人。
[精彩結尾示例]
示例一
知識付費的內容創作越來越傾向于精英化、專業化。創作者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還需要有很好的表達能力,能夠把某一領域的知識進行結構化講述。隨著各大平臺引入重量級專家、提升產品質量和線上線下互動,知識付費也將不再過分依賴打賞,價格將越來越走向市場化。惟如此,知識付費才能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