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20: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防汛風險評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最近幾年,水利部門根據水利工作的實際狀況,在對治水經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總結的過程中,提出要轉變過去的水利發展道路,堅持走可持續發展水利道路,建立水利現代化的發展道路。隨著水利事業的不斷發展和變革,水利信息化構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逐漸轉變成為水利現代化的主要力量。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中的一期工程城市水資源的監控管理,水利電子政務的相關項目和大型灌區信息化試點等重要工程的順利完成,水利信息化基礎設備也在不斷的健全,對業務的使用能力也在逐漸加強。防汛抗旱,城市水資源的監控管理,水利電子政務和全國水土保持監管信息體系等業務也開始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在水利信息化基礎構建和業務不斷拓展的過程中,相關的保證水利信息化安全的體系也逐漸形成。
2強化水利網絡信息安全的解決措施
網絡和信息的安全隱患問題,使得水利信息化的發展受到阻礙,所以要及時的進行預防,綜合治理和科學管理,逐漸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加強其中的保護能力,保證水利信息化的持續運行。
2.1加強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規劃包含了技術、管理和相關法律等多個層面的問題,是穩定網絡安全、物理安全、資料安全和使用安全的關鍵因素。信息安全規劃不但依賴于信息化的管理,還是信息化形成的重要力量。在信息安全管理的過程中,信息系統安全構建和管理要更加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和目標性。
2.1.1以信息化規劃為基礎,構建信息化建設
信息安全是在信息化規劃的基礎上,對信息安全進行系統的整理,是信息化發展的主要力量。信息安全規劃不但要對信息化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更好的發現信息化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還要根據信息化規劃以及信息化發展的主要戰略和思路,有效的處理信息安全的問題。
2.1.2構建信息安全系統
信息安全規劃需要從技術安全、組織安全、戰略安全等方面入手,構建相關的信息安全系統,從而更好的保證信息化的安全。
2.2日常的運維管理
2.2.1注重網絡的安全監控
網絡的飛速發展使得水利網絡安全和互聯網安全關系更加緊密。所以,注重互聯網安全監控,從而及時的采取相關的安全防護措施,是現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內容。
2.2.2安全狀態研究
網絡信息安全是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中,需要定時對網絡安全環境進行整體的分析,這樣不但可以發現其中的問題,還可以及時的采取相關的措施進行改正。安全態勢主要是利用網絡設備、主機設備、安全設備和安全管理工具等策略來進行信息的處理,通過統計和分析,綜合評價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并且對發展的狀態進行判斷。
2.2.3信息安全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過進行風險評估,可以及時的發現信息安全中的問題,并且找到積極有效的解決措施。安全風險評估的主要方法是:(1)對被評估的主要信息進行確定;(2)通過本地審計、人員走訪、現場觀看、文檔審閱、脆弱性掃描等方法,對評估范圍中的網絡、使用和主機等方面的安全技術和信息進行管理;(3)對取得的信息資料進行綜合的分析,判別被評估信息資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風險;(4)從管理體制、管理措施、系統脆弱性判別、威脅研究、漏洞和現有技術等方面,根據風險程度的不同,分析和管理相關的安全問題;(5)根據上面的分析結果,建立相關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2.2.4應急響應
所謂的應急響應就是信息安全保護的最后一道屏障,主要是為了盡量的減少和控制信息安全所造成的嚴重影響,進行及時的響應和修復。應急響應包含了前期應急準備和后期應急響應兩個部分。前期應急準備主要有預警預防制度、組織指導系統、應急響應過程、應急團隊、應急器械、技術支持、費用支持等應急措施,并且定時進行應急演練等。后期應急措施主要有檢查病毒、系統防護、阻斷后門等問題,對網絡服務進行限制或關閉以及事后的恢復系統等工作。通過兩個部分的不斷配合,才能更好的發揮應急響應的重要作用。
2.3教育培養
人是信息安全的主要力量,其中的知識構造和使用能力對信息安全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強化信息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及時的進行信息安全教育,提升人們的信息安全意識,從而有效的減少信息安全問題的出現。
3總結
對于地鐵隧道工程施工風險管理含義的解釋,國內外許多專家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提出了各自的解釋。角度不同,對風險管理內涵的定義也就不相同。綜合各種含義之后,可以得出以下定義:地鐵隧道工程施工風險管理主要是指在對潛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之后,從中發掘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隱患,同時建立相應的風險評估模型,對存在的風險進行專業的估測,尋找對工程施工帶來的潛在安全隱患,從而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并從中選擇出最佳設計方案,來應對潛在的風險,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給工程帶來的損失。另外,風險管理的本質是事先對工程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預測,并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2.地鐵隧道工程施工風險管理流程
要加強對地鐵隧道修筑過程中潛在風險的預防,必須要建立一套內容充實、分工明確、體系完備的風險管控流程,依據建立好的流程就能夠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控了。地鐵隧道工程施工流程如下:首先,明確地鐵隧道工程的特點,依據本身的特點簽署工程保險;其次,對工程風險分析的方法進行明確,然后對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識別時要與業主以及施工單位進行詳細的探討,之后建立明確的風險因素清單;第三,依據清單對風險進行量化,然后建立起風險評估模型;第四,建立模型之后,要對風險進行初步的評估,如果潛在的風險不利于工程的施工,或者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難以預料的事故,首先應該減緩風險,如果風險不足以造成施工過程中的事故發生,那么就可以對剩余的風險進行評估了;最后,經過評估之后,將能夠預測的潛在風險尋找出來,然后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3.地鐵隧道工程施工風險管理措施分析
前面分析了隧道工程施工中風險管理的內涵以及管理的流程,明確了以上相關知識后,就可以對工程施工中的風險進行管理了。下面結合某地地鐵一號線的建設實際,來探討進行隧道施工風險管理的措施。
3.1隧道施工風險管理門得建設
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和上海鐵路局聯合聯合組成課題組,在對一線技術和管理人員進行詳細調查后,提出了“風險管理門”的概念(RiskManagementGate)。根據對一線施工管理人員進行調查問卷的結果,可以將隧道建設中潛在的風險分成3類:技術、管理、地質情況。其中,技術方面又可以分成施工準備情況、洞口部分的施工、開挖情況以及監控測量幾個部分;管理方面只有施工管理一項;地質情況則包括膨脹性圍巖地段的施工、涌泥突水地段的施工以及巖爆情況和瓦斯層的施工幾個部分的內容。通過對這幾個方面的風險進行分析,可以將施工的過程分成7道風險管理門,這7道風險管理門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施工準備階段、操作階段以及完工階段。
3.2隧道施工風險管理研究
建立了風險管理門之后,就明確了施工的各個步驟,同時就可以依據相它對潛在的風險進行分析了。某市地鐵一號線是連接老城區與新城區的主要地下交通線之一,全場25千米。根據地質勘查結果,地鐵一號線的施工條件比較復雜,施工中不僅會穿過粉土、粉砂、粉質粘土等底層,同時還穿過幾座重要的文物保護建筑,這樣就加大了施工的難度,如果不能對潛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很容易會造成文物建筑損壞等后果。
3.2.1潛在風險辨識
進行風險辨識是進行風險管理的首要工作,應該由相關的專家和施工單位共同組成風險辨識小組,結合搜集到的資料,并仔細的分析當地的地質特點以及地下環境,對風險進行辨識。根據本市地鐵一號線的具體情況,將風險分為基坑施工潛在風險、盾構施工潛在風險以及管網施工潛在風險等三個方面。其中,基坑施工潛在風險主要有基坑開挖土體是否具有穩定性、基坑開挖對周圍文物建筑的是否具有破壞性以及雨季防汛風險;盾構施工風險主要有盾構進洞階段的風險和出洞階段的風險;管網施工潛在風險主要有施工對天然氣管、污水管和雨水管等帶來的風險、管線改移、懸吊的安全風險以及地下水對地鐵站帶來的風險等。
3.2.2潛在風險評估
辨識完潛在的風險之后,要對這些風險進行評估,進而制定應對措施。通過對某市地鐵一號線進行風險評估,地鐵某段的潛在風險依據對不同風險因素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是不同的。通過對這些不同點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進而制定風險應對措施。
3.2.3潛在風險應對
在對風險辨識以及評估完成之后,就可以依據得出的風險因素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根據某市地鐵一號線實際存在的風險因素,可以制定以下應對措施:(1)本車站的基坑比較寬,開挖的也比較深,因此可以使用長大內支撐體系來進行支撐,等到結構混凝土的強度應該達到80%以上后才可以將支撐拆除。(2)本地區的地質條件比較差,地下水位比較高,很容易出現地下水噴涌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將地下水降低到坑以下30m,在降水的同時,務必確保收到良好的降水效果,另外還不能損壞周圍的建筑物。(3)強化施工監測力度,在施工中要及的通過監測獲取工程進度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從中預測出施工的下一過程可能要出現的風險因素,以便及時的制定計劃,盡可能的減少風險因素給施工帶來的不良后果。
4.結語
班組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治理”活動總結
每年的6月份是全國的“安全生產月”,今年“安全生產月”的主題是“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為確保今年“安全月”活動貼近實際、取得實效,根據公司《關于印發2019年“安全月”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風機班緊扣活動主題,結合工作實際,決定在全班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治理”活動。
此次活動將圍繞班組夏季多發、高發的火災、電擊、壓力容器爆炸、?;纷苽?、泄露以及防汛事故隱患展開,通過排查糾正可能引發事故的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及時消除事故隱患、防范化解降低安全風險。活動由六部分內容組成:一是在東西兩壓縮空氣站、氮氣站點進行空氣壓縮機、儲氣罐安全隱患排查,重點檢查儲氣罐罐體以及安全閥等安全設施及附件的安全狀況;二是在兩循環水站、中央空調機房進行電氣設備隱患排查和值班室生活電器隱患排查,重點排查設備電器電路是否存在線路老化、漏電以及其他可能導致電擊事故的情況;三是進行消防設施隱患排查,重點排查站點消防器材是否配備到位、器材是否有效、檢查保養記錄是否完整等;四是進行壓縮機冷卻油脂以及工業除藻劑等危化品儲藏隱患排查,堅決杜絕由于儲藏不善可能導致的?;沸孤逗铜h境污染事故發生。五是進行汛期事故隱患排查,重點檢查操場排水泵工況情況以及地勢低洼站點防汛沙子的配備情況;六是開展高空作業、除藻劑投放作業規范活動,防止由于違章作業導致人身傷亡事故發生。
為保證活動順利開展,班組預先組織全體人員進行了相關事故隱患識別及風險評估,并對排查治理活動的方式方法進行了明確規定,相信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班組全員的安全意識將得到進一步增強,穩定向好的安全形勢也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2019年6月9日
關鍵詞 平均徑流量;除險加固;洪水分析;水文水利計算成果
中圖分類號TV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99-0051-02
本文以板橋河水庫為例,板橋河水庫是一項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城鎮生活供水的中型水利工程,1957年12月開工建設,1959年3月竣工投入運行。根據灌溉用水不斷增加的需要,曾先后于1963、1978、1987年三次進行加固擴,總庫容已達7940.0萬m3。
1 相關研究的發展狀況
隨著人類水事活動的增加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獲取了最大化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關注其所承受的風險。水利工程投資大,工程艱巨,工期長,項目技術復雜,不可避免的在建設和管理過程中會受到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比如說,防護區內的經濟發展水平,防洪效益的大小、洪水的頻率以及財產的增長率等等。這些隨機的因素都可以讓工程項目的預期值和經濟效果產生一定的誤差,也就是說存在這經濟效益方面的風險。
風險決策或者是風險分析的結論,與在進行經濟風險分析時所采用的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在這一方面有不少學者進行了相關討論,也得出了一些比較有益的結論。隨著熵理論和矩分析方法的日漸完善,近年來,有學者將風險評估和概率論、信息熵結合了起來,構建了最大的熵風險評估模型。
與新建水庫工程相比水庫除險加固項目有所不同,與續建、擴建、改建項目雖有類似,但實質上也是存在著一定差異的,所以其總體效益難以按建設階段劃分, 其經濟評價有一定的特殊性按照增值投資對應增值效益對水庫除險加固項目進行經濟評價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一般來說水庫的除險加固項目一般只能夠按照全部產出和全部投入進行整體經濟評價。在國民經濟評價的過程中,在項目的投入部分要把水庫的除險加固建設期離析和投資計算在內。而在產出的效益當中,不僅要考慮直接的經濟效益,對于消除工程安全隱患等所間接獲取的經濟效益也要進行考慮。
社會效益以及其他經濟效益是除險加固工程的主要效益。如果誰能夠有效地對洪水進行控制,那么水庫所產生的主要效益就是防洪效益,其通過消除災害間接的帶來了效益,并不是水庫直接創造的財富,其主要體現在加固后提高了防洪的標準。對于水庫的防洪效益,目前一般采用頻率分析法進行計算,也就是通過對除險加固前后水庫所發生的同頻率洪水所造成的下游淹沒損失情況進行比較。而其他經濟效益主要包括,初估增加的蓄水量及因此而增加的灌溉、發電、防洪、供水等相關效益。
在工程使用期內,工程效益分析會設計到洪水隨機組合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問題。當前的水利工程經濟評價,沒有考慮到眾多因素的隨機性和市場的變化,所采用資金的時間價值的靜態分析。
與水庫建設項目的風險評估過程相比,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風險評估過程基本相同。但是因為很多病險水庫缺乏資金和相關的基礎資料,要想和新建水庫一樣擁有詳細的資料進行風險評估的具體分析是不可能的。所以,構建一套簡化的、便于推廣和操作的風險評估體系,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和理論意義的。當前,對于水庫除險加固效益的風險評估研究,我國仍處于探索的階段。
2 問題的提出
本文案例水庫壩因1956年底興建攔河壩后,河段為人工渠道,較為順直,長為200m,河床為紅粘土土壤較為穩定。板橋河水庫位于板橋河下游,板橋河屬珠江流域南盤江水系甸溪河三級支流,發源于師宗縣鴨子塘山一帶,河流自東北向西南穿谷渲泄而下進入板橋河水庫。水庫壩址以上本區控制徑流面積107.6km2,主河道長26.0km,河道平均坡降6.264‰,流域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呈狹長形分布,流域平均寬度僅3.1km,其形狀系數0.12。河流水系發育單一,屬中山地貌,地形變化不大,谷嶺相差也不大。徑流區植被較好,多為云南松,林間有灌木雜草,人類活動影響主要集中于下游河谷一帶。但是壩腳局部在庫水位達到正常高水位時形成了流土和管涌,雖然多次對這一隱患進行了處理,但是并沒有得到根本上的解決,造成了水庫的運行只能在低水位,這給防汛工作帶來很大壓力,也為水庫效益的正常發揮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下游的耕地以及人口的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此外,該水庫溢洪道、土壩均屬于二等建筑物,該水庫防洪標準根據現行規范應該為五千年校核、百年設計,實際沒能達到防洪標準要求,因此必須進行除險加固。在除險加固設計中水庫的水文水利計算,遇到了以下兩個主要問題:一是洪水資料的缺乏代表性,以此為基礎所推求的設計成果缺乏可靠性,必須要進行進一步的合理性分析;而是原設計值與多年平均徑流量相差較大。
3 多年平均徑流量
該水庫原有設計所采用的是1969年~1999年的徑流系列資料,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37億m3。本次加固設計中為30年的徑流系列資料,多年徑流量減少了18.2%以上,少了0.25億m3,為1.12億m3,這是必須要首先進行澄清的一個重要問題。
累積均值曲線按照實測徑流系列資料進行了繪制。通過曲線圖我們得出,均值隨著徑流量系列的增加更趨于穩定。通過實測徑流系列資料所繪制的累積曲線,我們得知該系列資料有枯水段,也有豐水段。同時對降雨量也進行了比較,由于本河流域沒有氣象站,因此只有板橋河水文站擁有一部分降水資料,水庫附近的水文站擁有30年降雨資料。1990年以后,水庫加強了水文資料的觀測,水位、出流量、降水量、E601蒸發量觀測資料齊全,精度較高,且經省水文水資源局匯編可供使用。根據1990年至1999年水庫水文資料,還原入庫徑流量系列。1990年至1999年期間的入庫徑流量系列包含了竹箐河水庫蓄水,矣維隧洞引水量的影響,所受人類活動影響程度基本相同,資料的一致性較好。從以上兩點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本次除險加固設計成果具有可靠性,徑流系列資料非常具有代表性,原有的設計則因為系列短,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具有較大差距的成果。
4 洪水方面分析
在本次的水庫除險加固中,洪水的計算系列資料從1974-1999年共為20多年,其中1998、1982年為歷史洪水年,通過洪水調查得知相關數據。從理論頻率曲線以及經驗頻率曲線計算成果分析,該水庫的洪水資料雖然有20余年,但是大型洪水資料相對較少,百年中只有1980年一年的洪水資料,并且還是通過相關的洪水調查得到了資料,所以推球的頻率曲線誤差較大,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為了進一步證實本次計算成果的合理性,對流域內的各種因素相互影響關系,根據水文氣象要素具有的地區上分布規律的相應特點,并且通過對氣象成因以及暴雨的特性進行分析得出,珠江流域、南盤江水系、甸溪河天氣系統以及地貌基本相似,暴雨特征基本一致,各河流之間無高山阻隔,因此珠江流域、南盤水系、甸溪河等地理性質基本相似的相鄰河流有關的設計7d資料、洪水進行了綜合性分析,點繪出了lgW7-lgA,lgQp-lgA關系曲線。洪水在此地區分布從曲線上看具有一定規律性,本次的設計成果與這一規律符合,所以,我們可以認為該成果是合理的。
在對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工程時,會受到很多不良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在加固建設時是不可避免的,是必須要遇到的。如防洪的大小、加固時洪水的發生頻率,進行防洪建設的區域經濟情況等因素,這些因素對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建設影響非常大。這些隨機性較強的因素隨時都可以對防洪除險工程的預期值產生影響,會出現與預期值偏離的現象,這種現象被稱為經濟效益風險。傳統模式下對經濟進行評價時,沒有對這些隨機事件進行考慮,只是對效益與費用的平均值進行分析,這邊使得傳統模式下的經濟評價出現誤差,從而影響了最終的工程效益。
對于目前的水庫除險加固經濟效益分析,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本文只是對當前的水庫除險加固經濟效益評價方法進行簡單的分析與介紹。通過對經濟方面的資料整理,將相關的風險分析理論應用在水庫的除險加固經濟效益分析上,因而構建了相應的關于水庫風險加固經濟效益的功能函數,最終達到對水庫除險加固效益的評估模型的建立。此模型的建立,對提高水庫風險加固決策的準確性與科學性,確保工程投資企業的利益,使得工程完工后的效益值與預計值的誤差最小。
5 結論
綜上所述,水文水利進行計算時,所采用的方式是統計原理和方法,通過統計原理對洪水流徑進行計算,從而獲得了洪水的變化規律。從理論上分析,若對實測資料進行延長處理,那么推求出的結果將會越準確,越切合實際。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所能觀測到、分析到的資料是有限的,所以資料的長短是不可以人為的,是相對的,并且伴著一些隨機的事件發生,所觀測到的水文資料是否能夠作為工程的參考,是否符合實際的工程情況,要通過分析、審核、調整等工序對其進行整理,最后符合實際情況,為水利工程的設計提供一個可靠的資料。
參考文獻
[1]郎金慧.沙河集水庫除險加固后的運行與管理[J].冶準,2009(1).
[2]李觀念.淺議水庫大壩除險加固工程[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7).
[3]歐陽永忠.對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2009(9).
(一)加強預案動態管理,根據市級部門預案與專項預案的修訂進展情況,及時做好相關區級預案的修訂跟進工作,使區級預案與上級相關預案配套銜接,使預案適合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對已修訂或調整過的各類應急預案,做好分級備案工作,并按政務公開的要求推進應急預案的公開化。(各街鎮、各應急管理工作機構負責)(二)對已制訂各類應急預案進行一次梳理,已過時限或按要求需要修訂的應急預案,要及時組織人員進行修訂,經評估、演練或實際處置中發現不適合的部分要及時調整,提高預案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各街鎮、各應急管理工作機構負責)(三)做好所屬行業、基層單位預案完善修訂工作的指導和督促檢查,健全并做實基層應急預案。(各街鎮、各應急管理工作機構負責)
以創城工作為抓手,抓好風險隱患排查治理。
(一)以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區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為抓手,由各部門對全區存在的各類風險隱患進行全面摸排調查和分析整理,對一些特別重大、重大突發性事件的危險源、危險區域進行風險預測和評估,加強檢查監控,制定整改方案,按照分級負責的要求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和整改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抓好整改,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常態機制。(各街鎮、各應急管理工作機構負責)(二)明確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嚴格落實企業法定代表人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危險源、危險區域調查、登記、風險評估,建立備案制度和按照國家規定及時向社會公布的工作。(區安監局、區環保局等負責)(三)組織防汛能力調查評估。開展防汛墻、區域除澇、城鎮排水、道路下立交、軌道交通、民防工程、防汛應急能力等七個專項能力評估,并針對薄弱環節,研究落實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區水務局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四)依托城市管理聯勤和網格化管理平臺,將應急管理工作納入城市綜合管理“大聯勤”范疇,形成長效機制,并逐步形成和完善應急工作領導問責制。(區應急聯動中心、區應急辦負責)
推進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繼續實施應急重點項目。
(一)繼續做好應急管理“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建設實施與推進工作。做好區氣象災害監測評估與應急管理平臺、市強對流預警中心分中心等平臺的上線工作,提高監測預報水平、健全氣象災害的預評估機制。(區氣象局負責)(二)繼續推進應急物資儲備,明確各部門物資儲備分工,加強儲備基地建設,確保在發生突發公共事件時的一些必需的生存生活用品、專業應急物資、應急救援裝備等能夠保障到位;推進區紅十字備災物資庫和倉儲物資管理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區經委、區紅十字會、區相關應急管理工作機構、各街鎮負責)(三)開展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制定關于推進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實施意見;完成新城主城區與安亭、南翔、江橋地區及四個新市鎮應急避難場所布局和實施規劃的編制;開展應急避難場所情況調研,擴展應急避難標志設置場所,制定本區應急避難場所啟用方案。(區民防辦、區規土局、區綠化市容局、各街鎮負責)
提高應急演練水平,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一)著力推廣應急預案在各個層面的演練,提高應急預案的演練率,結合區內重點或熱點工作,由區應急辦聯合相關部門組織一次綜合性應急演練,各部門、各街鎮要根據自身特點;年內至少選擇一項預案針對一個課題進行專項演練,通過演練進一步增強預案的實戰性和操作性,提高相關部門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和處置能力水平。(區應急辦、區應急聯動中心、區應急救援支隊、各應急管理工作機構、各街鎮負責)(二)完成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組織開展衛生應急所涉及項目的裝備列裝和人員培訓演練;繼續開展衛生應急大練兵活動;做好安全生產應急資源普查;摸清區內應急機構、應急專家等信息,掌握區域內企業的應急隊伍、裝備、物資數據等情況。(區衛生局、區安監局、區應急辦負責)(三)深化“110”應急聯動工作,落實聯動單位責任制,提高應急聯動效能;強化應急救援“3+X”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全區重大演練,加強對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業務指導,組織開展應急救援隊伍的聯勤聯訓;公安、衛生、環保、安監、民防、交通、建設、氣象、供水、供電、供氣等部門及各街鎮要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充實應急裝備,加強日常訓練與培訓,提高完成任務的能力。(區應急辦、區應急聯動中心、區應急救援支隊、相關應急管理工作機構、各街鎮負責)
開展應急管理宣教培訓,普及應急知識。
(一)以“5.12”防災減災日、國防教育日等重要節點為契機,組織開展集中宣傳活動;擴大宣傳受眾面;結合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區”、安全小區、社區民防建設等工作,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應急知識宣傳的良好氛圍,多種形式普及民眾應急常識。(區民防辦、區民政局、區衛生局負責)(二)在村、居委層面繼續推動災害信息員職業資格培訓,做到工作常態化,培訓全覆蓋,健全突發事件災情損失的統計公布制度,做好突發事件災情損失向社會公布等工作。(區民政局負責)(三)完成民防進樓組、進家庭三年行動計劃第三年的工作任務,計劃完成全區11萬余家庭應急包的發放、培訓以及1萬余個樓道應急疏散指示牌的制作和安裝,進一步鞏固社區民防建設成果。(區民防辦牽頭,區民政局、區社建辦、區紅十字會協辦)(四)開展專業領域應急知識培訓。開展各級各類應急干部培訓,強化提高應急業務素質;加強校園安全教育,提高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校園安全防范管理水平;開展消防網格管理人員消防業務、農民工安全生產知識培訓;組織教育安保人員、住宅修繕工程從業人員、食品生產從業人員、建設系統相關人員應急管理和相關安全知識培訓。(區教育局、區消防支隊、區安監局、區房管局、食藥監局、區建委等負責)
我市是受氣象災害影響嚴重的地區,臺風、暴雨、大風、雷電、干旱、冰雹、大霧、高溫、寒潮等氣象災害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以及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影響。為切實提高我市氣象災害防御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意見》(〔2007〕49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意見》(浙政辦發〔2007〕99號)精神,現就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
(一)加強氣象災害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執行《**市氣象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組織有關部門加強氣象災害綜合監測預警體系的統籌規劃,加快氣象災害應急預警工程建設。建立完善雷達、自動氣象站等天氣觀測網和雷電、船舶自動氣象站、梯度風、能見度站、酸雨、大氣成份、土壤墑情等專業氣象觀測網,建成以提高中小尺度天氣監測能力和氣候變化監測水平為主要目的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漁農村、沿海(海上)、地質災害易發地區和災害多發區域的氣象災害及次生災害監測預警工作。加強氣象數據計算能力和移動氣象應急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建立網格化、分災種的氣象預報預警業務系統,提高重大氣象災害的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增強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警能力。各地在建設災害防御設施、水利設施、大橋、標準化漁港、大型工程等基礎設施時,要統籌考慮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設施建設。
(二)加快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系統建設。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工作,規范氣象信息的與傳播,拓展氣象預報信息系統功能,建立覆蓋面廣、響應及時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體系。完善緊急異常氣象短信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社會公共媒體、有關部門和行業內部信息渠道的作用,及時各類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號和簡明的防災避災方法。要加快**氣象影視中心建設和**海洋氣象廣播電臺的升級改造,準確、快速、全面地向公眾和海上作業船只各類氣象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各地、各部門要加強氣象預警信號燈塔、氣象警報系統、氣象電子顯示屏等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設施建設。要擴大公眾手機氣象災害預警短信傳播范圍,建立鄉鎮(街道)、村(社區)委會和敏感行業(單位)氣象預警信息接收機制,確保手機、聲訊電話、網絡、廣播電視等傳播通道的暢通。機場、車站、碼頭、學校、旅游景點等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應設立電子顯示屏等設施,及時向公眾提示災害性天氣警報信息。
二、進一步增強氣象災害應急防范能力
(一)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各級政府要制訂和完善臺風、暴雨、雷電、高溫熱浪、干旱、大風、大霧等氣象災害專項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政府統一組織、部門聯動協作、社會共同響應”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機制。要加強預案的動態管理,經常開展預案演練,提高預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理順完善部門聯動和應急處置的程序及辦法,提高處置突發氣象災害事件的能力。各有關部門特別是氣象災害敏感行業要積極發揮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作用,加強氣象災害及其衍生災害的防范應對工作。
(二)加強氣象災害普查和防御規劃工作。各級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認真開展氣象災害普查和重點區域、公共場所、人群密集場所的災害隱患排查,制定整改計劃,落實整改責任和措施,并建立氣象災害信息管理系統。開展各類氣象災害的風險區劃和重大建設項目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要結合當地氣象災害特點,編制和實施以臺風、暴雨、大風為重點的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加快氣象災害防范應急基礎工程建設。
(三)積極推進氣候可行性論證。各級政府要針對臺風、風暴潮、雷電、地質災害等災害強度增加、損失加重的實際情況,提升防風、防洪、防浪、防雷、防滑坡工程建設標準,切實提高氣象災害的綜合防御能力。各級氣象主管部門要依法開展對城市規劃、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重點領域或區域發展建設規劃的氣候可行性論證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城建部門要聯合氣象部門,建立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機制。在編制城鄉規劃、有關專項規劃和審批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時進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并將氣象主管部門審核批準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報告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以避免和減少氣象災害、氣候變化對重要設施和工程項目的影響。
(四)切實加強雷電災害防御工作。各級政府要建立完善防雷減災管理工作體系,加強防雷設施建設,嚴格落實防雷裝置定期檢測、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制度。建設單位應當依法安裝建(構)筑物的雷電防御設施。氣象部門要加強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管理,加強檢測,加強對重點工程、危化物品生產儲存場所及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等建設項目的雷擊風險評估。強化漁農村防雷減災工作,建立和完善漁農村建筑的防雷技術規范。
(五)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水平。各級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人工影響天氣火箭作業體系,落實相應的經費、編制。要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和隊伍建設,完善作業規范和操作規程。要充分發揮人工增雨在防災減災、干旱、水資源短缺和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三、進一步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防御的保障體系
(一)建立健全基層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防汛抗旱、防雷、人工增雨、災害救助等各類氣象災害應急救援綜合隊伍和專家隊伍建設,完善氣象災害防御技術裝備,提高隊伍素質,不斷增強應對各類氣象災害的能力。學校、醫院、車站、碼頭、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要明確氣象災害應急聯系人,確保能夠及時準確地接收和傳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組織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各鄉鎮要明確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分管領導,設立鄉鎮(街道)、村(社區)氣象協理員,有條件的鄉鎮政府和街道要設立氣象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站,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及時傳遞和幫助群眾轉移等防災避災工作。要積極推進氣象災害防御志愿者隊伍建設。
(二)增強氣象災害防御科技支撐能力。加快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增強氣象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引進高性能計算機系統、中小尺度預報模式,推進氣象開放實驗室、氣象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等建設。高度重視氣象災害防御和氣候變化應對的科研工作,不斷加大氣象災害防御技術研究的投入。加強相關部門、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合作,圍繞臺風、旱澇、暴雨等氣象災害防御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組織科技公關,加快氣象科技成果的應用推廣。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增強科技對氣象災害防御的支撐能力。
(三)加快推進氣象災害防御法制化、標準化建設。各級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防御管理規章、辦法,健全氣象災害以及防御技術標準和規范,加強重要氣象設施的統籌規劃。氣象主管部門要加強**區域內氣象探測活動的監督、管理,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將各類氣象探測設施納入全市氣象觀測網絡總體布局,要嚴格按照氣象技術標準及規章程序從事氣象業務活動,并按規定向氣象部門匯交所獲得的氣象探測資料。
(四)加大氣象災害防御資金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建立持續增長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投入機制,并把所需資金列入年度預算。(下轉第20頁)(上接第50頁)要落實氣象重點工程建設和運行經費,進一步加大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應急指揮、氣象基礎設施建設、防災減災工程等重大項目的投入力度。
四、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宣傳教育
(一)全面落實氣象災害防御工作責任制。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切實加強領導和組織協調,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責任制。同時,要進一步健全防災減災工作協調機制,形成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協作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防范應對氣象災害的格局。
一、安全生產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安全考核,促進安全責任層層落實
我局始終將安全責任落實放在首要位置。一是堅持安全生產分析匯報制度和聯責制度。局領導班子始終堅持“安全生產情況匯報周例會”和“調度早會”制度,使各級領導干部直接、全面地掌握全局安全生產動態。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與基層單位安全聯責制度,開展基層員工面對面座談活動,將安全生產壓力層層傳遞,落實到每個員工身上。二是完善安全生產獎懲考核。完善《安全生產獎懲規定實施細則》、《安全日考核辦法》、《安全生產綜合管理考評暫行辦法》等制度,建立覆蓋全局的安全績效精益積分考核機制,將安全績效與月度、季度、年度獎金掛鉤,充分調動了單位和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去年年底還首次實施了員工安全生產風險金考核。三是開展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和宣貫。今年國慶后結合“安全周”活動,全局職工開展了安全規章制度學習宣貫,使廣大職工明確自己的安全責任。今年針對《電力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條例》,我們開展了專門的分析,大力實施宣貫,結合電網和安全生產實際,進一步梳理和完善安全生產工作重點,落實事故防范措施,杜絕考核事故的發生。四是嚴格落實領導和管理人員到崗到位。從局安全第一責任人做起,局各級領導直接面對基層廣大職工,親自下班組參加安全活動,實施重要施工項目的領導干部到崗到位和同進同出,確保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形成了領導干部和廣大職工共同關心安全、關注生命的良好氛圍。
(二)落實宣傳培訓,促進安全素質全員提高
根據全員安全素質“人人過關”培訓計劃,我局通過實施這一系列分層培訓步驟,達到全員安全培訓、“人人過關”的目的。5月份參加了參加省公司組織的內訓師培訓;7月份組織各單位部門管理人員、生產班組優秀技術骨干開展了全員安全素質“人人過關”培訓,并對現場授課進行視頻攝錄。8月份,視頻教學內容在我局考試系統中上掛,各單位相關領導、管理人員和生產崗位員工通過觀看視頻錄像或集中授課等形式進行學習。9月下旬,在局培訓中心開展了全員安全素質“人人過關”及安規考試,至9月底,已開展全員安全素質“人人過關”考試對8596名。
今年的安全月期間,我們還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組織開展“生命第一、安全發展”征文評選、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營造“人人講安全”的氛圍;組織班組事故案例學習,送安全知識到現場,現場安全知識抽考、抽問,提高員工事故防范意識;統一開展了“電力安全生產宣傳咨詢日”活動。今年我們還開展了心肺復蘇法的取證培訓,共辦班50多期,全局有多人通過了培訓。
(三)強化安全管理,促進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在管理層面,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到崗到位制度,制定“到崗到位標準”和“到崗到位管理規定”,把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到崗到位納入生產控制流程,每周制定到崗到位計劃,嚴格考核管理,確保每個生產現場責任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在生產一線,全面開展變電檢修、變電運行、輸電線路、電網調度專業準軍事化管理工作,組織開展準軍事化宣貫、訓練和實戰演練。將準軍事化與生產作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結合,極大提升了我局生產管理標準化、規范化和精益化水平。6月份,我局生產系統準軍事化管理通過省公司驗收。通過落實到崗到位和推行準軍事化管理,使施工現場管理更加規范,規章制度執行更加到位,員工精神面貌更加振奮,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四)做好設備和運行管理,促進電網設備安全運行
認真宣貫《電力事故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條例》,開展專業性評估工作,梳理電網存在的薄弱環節,結合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積極開展電網安全風險預控工作,通過流程化管控,積極推進現場到崗到位和安全生產基礎的夯實,全面保障了全社會安全可靠用電。
認真開展了輸變電設備專業化巡視和狀態評估,全面應用紅外熱像檢測、油中溶解氣體分析、超高頻局部放電檢測、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等狀態檢測手段,集中對220千伏及以上主設備進行帶電檢測,完成了余公里輸電線路直升機巡線;加強“紅線”設備管理和消除工作,共消除紅線設備46項;專項開展了電氣化鐵路相關設備安全檢查、電纜防火隱患排查、輸電線路重要跨越隱患排查;完成白沙變及逍林變主變10kv開關柜更換等易發熱設備整治。在今年電網最高負荷突破900萬千瓦的情況下,迎峰度夏期間電網仍然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我們認真部署防止惡劣天氣的各項措施,今年還成功應對了頻發的雷暴天氣和“梅花”超強臺風等惡劣氣象。
(五)推行精益生產,促進電網建設有序推進
針對今年依然繁重的生產任務,我局通過推行精益生產,加強計劃剛性管理,合理安排運行方式,既保障電網建設順利推進,又保障了施工安全。1至9月,建成投產了220千伏屯山變等一大批項目,基建工程累計投產變電187萬千伏安,配合軌道交通、鐵路樞紐北環線、穿好高速和象山跨海大橋等重點工程建設,累計投產線路96.58公里;完成了莼湖主變增容、寶山、孔浦、鳳陽變消弧線圈改造等技改工程累計14項,并完成了江南變2號主變更換搶修等臨時任務。今年,電力安全文明設施配送中心正式掛牌成立,負責對地區110千伏及以上輸變電工程進行安全文明設施配送,目前有標示牌、孔洞蓋板、成品保護等安全設施30類、數量2500個左右,具備1個220千伏、2個110千伏變電站的全所安全文明設施配送能力。這也是浙江省電力公司首個安全文明設施配送中心。
(六)開展風險評估,促進安全風險不斷降低
根據“安全風險管控年”活動要求,在省公司《安全風險辨識評估與控制實施辦法》基礎上,結合我局的實際情況,制定風險管控各項管理制度,扎實推進風險管理。一是開展電網風險評估。按照我局電網風險評估管理辦法,當檢修狀態 不滿足“n-1”時,通過開展風險評估,提出存在的電網風險等級,落實運行、檢修、線路等專業風險控制措施,保障電網的安全運行。我們對于四星及以上風險的項目,召開專題分析會,確保風險控制措施得到落實。由于國務院頒布了《電力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條例》,日前,我們召開專題會議,對電網風險等級進行了修訂,使其更加符合“條例”標準。二是開展專業風險評估。以防誤操作、防人身和設備誤碰、防電力設施破壞為重點,分運行、檢修、線路三個專業開展風險評估。在實施中,我們力求去繁求精,切合實際,對原危險點預控內容進行了整合,使廣大員工容易操作又有實效。同時檢修專業還開展了承載力分析的探索應用。三是開展縣級供電局風險管控試點。根據省公司的要求,鄞州供電局開展了縣級供電局風險管控試點。通過改進手段,不但將三級反違章檢查納入風險管控體系,通過反違章稽查來監督風險管控措施的執行,而且增加了安全風險措施庫的積累功能,使系統安全風險措施庫的數據得到不斷地補充完善,同時深化班組安全風險評估功能,將生產班組分為綜合類和作業班組分別評估,并將外施協作隊伍的班組也逐步納入到班組安全風險評估體系中。
(七)完善工作機制,促進隱患問題有效整改
作為國網公司、省公司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樹典型、傳經驗”工作重點推廣單位,我局以建機制、查隱患、抓治理、防事故為主線,從隱患排查、評估、治理、防控等環節,總結提煉出具有指導作用和推廣價值的工作經驗,推動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再上新的臺階。一是完善隱患定義。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作為安全生產重要問題的綜合督辦,著手開展了國網公司隱患范例的修訂工作,同時我們還開展了縣級供電局“障礙隱患范例”的編制。二是強化工作機制。明確了隱患排查治理的專業部門主體責任,成立了以專業小組為核心的隱患排查治理網絡組織,建立以專業職能部門為核心,由安監部門綜合協調的隱患排查治理機制。三是明確隱患報送流程。開展了“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克服了原系統中無法體現隱患排查治理流程的缺點。并以“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系統報送和填寫要求表”的形式,明確了各個環節的填寫內容和報送要求。提出了障礙隱患的概念,開展隱患分級控制。四是完善隱患制度建設。重新制定了“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管理辦法”。規范了隱患排查治理的例會通報。每季的安委會上進行通報,每月的局務會議上進行報送情況數據分析,每月的安全分析會上進行詳細通報,并且每季均有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通報下發各單位。制定了《電業局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評價考核實施細則》,對部門、基層單位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實施考核。9月份,國網公司事故隱患管理專責人員現場交流會在召開,我局在會議上作了典型經驗發言,獲得了大家一致好評。今年,我局報國網安監系統的隱患有26條被省公司錄用,已整改22條,其余將在年底前完成整改。
(八)創新管理機制,促進無違章活動深入開展
積極探索反違章管理,按國網公司和省公司反違章要求,及時修訂了《電業局安全生產反違章工作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考核力度,重點突出了“26條違章”的考核和聯責考核。完善了《反違章工作同業對標考核辦法》以鼓勵班組自查自糾、支持基層單位加大違章查處為出發點,使同業對標機制更加科學合理,提高了各單位反違章自查的積極性。推廣、建立了現場安全員制度,確保每個較大施工現場有人監督、有人負責、有人指導。同時通過考核手段逐步提高一線生產人員的安全技能素質,使生產現場逐步規范。利用科技手段通過gps定位系統的實用化應用,大大提高了反違章工作效率。通過變電站圖像監控系統、移動式圖像監控系統和無線視頻系統使用到反違章稽查工作中,使全過程、全時段、全方位和遠程安全監督成為現實。截止11月底,各單位開展反違章檢查39764場次,與去年同期比較,自查次數基本持平,查到違章2130次,增加了44%;違章記2286人,增加了33%;記3648分;增加了14%。通過同業對標和聯責考核等制度的實施,班組自查自糾現場自查次數和違章查到次數均有明顯提高,班組開展反違章檢查38714場次,同比提高了19%,查到違章1519次,提高了70%,說明反違章傳遞到了基層和班組,充分體現了班組自查自糾的目的。也能從源頭上遏制了違章行為的發生。
(九)健全應急體系,促進應急能力不斷提高
通過組織預案修編、開展應急演練、完善應急體系建設,初步建立了事故發生時的快速應急響應機制。在應急預案方面,根據國網公司新版應急預案要求,我局22個預案通過內部和外部審核,完成了預案和電監辦備案。各縣級供電局也開展了預案的修訂工作,爭取11月完成。同時我們還開展了現場處置方案的編制和基層單位“一事一卡一流程”試點,確保預案內容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應急演練方面,作為省內最早開展城市大面積停電社會聯動應急演練的單位之一,今年6月28日我們在慈溪率先開展省內縣級城市大面積停電社會聯動應急演練,演練取得了圓滿成功。我們還配合政府部門開展了軌道交通事故、水資源事故等演練,基層各單位也進行了規模不等的迎峰度夏、防汛抗臺、反事故等演練,全局的應急演練已成體系。在應急體系建設方面,建立包括安監、生產、調度人員為主的應急網絡平臺,進一步明確應急物資類型,開展了應急物資調研,積極參加市政府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著手開展應急管理建設三年規劃,為進一步深化應急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十)加強電力設施保護,促進線路設施安全運行
一是大力開展電力設施保護宣傳。以“保護電力設施,珍愛生命財產”為主題,創新思路,拓展載體,著力開展預防山火、風箏與施工安全的電力安全知識公益宣傳。今年來共計投入140萬元,通過電視、廣播、電影下鄉、警示牌、標語、分發宣傳資料等形式,著力推動電力安全知識進社區、進學校、進工地活動,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電力安全法制意識。二是努力提升電力設施技術防控水平。在紅外報警、電子圍欄、圖象監控、防震報警及110聯網報警系統、24小時保安駐守等基礎上,加大投入,大力推廣普及低壓線路防盜報警裝置安裝。三是深入完善警電、政企協作機制,構筑電力設施保護堅強防線。依托電力治安聯絡室,強化對盜竊破壞電力設施案件的打擊處理。深入開展電力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對可能危及電力設施安全運行隱患做到早發現、早控制、早處理,對一 時難以整改隱患,密切各級政府的溝通協調,確保隱患可控、在控、能控。3月31日圓滿完成主城區相距110千伏大河變電所僅28米的高樓爆破作業。四是強化義務護線隊伍建設。積極實施舉報獎勵制度。今年以來計獎勵各類有功人員20人次,計1.3萬元。
(十一)強化專業管理,促進安全基礎進一步牢固
一是加強營銷安全管理,完成了131家重要用戶的供電安全和隱患排查專項督查工作,完成了第三醫院主變過熱等7項重要用戶供電隱患的整改。制定用戶容量管理辦法,對全市專變用戶超變壓器容量運行情況進行了普查,發出整改通知書78份,對2家用戶進行了處罰,目前51家用戶已辦理了增容手續。二是持續嚴抓信息安全工作,組織開展信息安全持卡檢查、信息機房專項督查、信息安全突出矛盾和問題排查治理等多項活動。針對桌面終端信息安全,不斷完善安全掃描評估機制,實行一周進行兩次安全掃描預警制度,對未達標的單位進行通報和考核。三是開展“三個一”農村用電安全活動,制訂局農村私拉亂接用電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方案。組織開展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專項安全監督。四是組織召開外包管理工作會議,研究當前發包管理存在的問題;組織開展外施隊伍安全管理抽評,推行亮黃牌制度和末位通報制度,不斷提高外施隊伍的安全管理水平。五是加強消防、交通管理,加大消防四個能力宣貫和培訓,保安人進行“三要六步”達標培訓,加大交通安全監管,舉辦車管人員業務培訓、安裝gps和etc并強化進行專業安全檢查,制訂駕駛作業準軍事化細則。
二、下階段安全生產工作重點
下階段,我局將繼續以“安全風險管控年”活動為主線,把“不發生人身事故、電網事故和責任性事故”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全力確保電力供應,認真做好迎峰度冬各項準備,努力圓滿完成全年安全生產任務。
(一)進一步夯實安全管理基礎。將“安全風險管控年”活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班組“三無”活動與實際工作相結合,逐層落實責任,筑牢安全基礎。認真組織秋季安全大檢查問題整改,對查出的問題逐項整改到位,確保檢查成效。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制定隱患技術標準和范例,落實部門責任,規范排查流程,全面體現事故隱患管理辦法各項要求,為我省和國網系統隱患排查治理樹立典范。大力開展飛行檢查,堅持安全生產重大貢獻獎勵,加大事故、違章考核成本和處理力度,從根本上遏制違章行為發生。強化生產一線準軍事化工作,積極開展“三無”班組建設,推行安全知識現場考問制度,加強員工安全技能培訓,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和素質。
(二)全力確保電網安全。當前,電網面臨基建、檢修生產的高峰,需要大量的關鍵設備停役,電網安全運行存在較大風險,為保障電網穩定運行,我們將重點做好兩個方面工作:一是深入開展風險評估,完善運行、檢修、線路專業項目風險評估機制,重點做好四星及以上風險控制和措施落實,做好變電所防全停技術措施,確保電網安全運行。推行作業風險庫和作業風險控制措施卡,開展單位、班組的安全承載力分析,保障現場施工安全。二是完善電網事故應急處理流程,完善應急預案,加強反事故應急演練;加強繼電保護及二次安防管理,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積極做好保供電工作,對重要活動保供電方案制定專項事故預案,防止重要場所停電對社會造成重大影響。
(三)努力防止檢修施工期間人身、設備事故
受迎峰度夏、節假日和保供電等因素影響,年度電網檢修有效時間較短,加上受項目審批、物資招投標等因素影響,不少基建、技改工程集中在下半年開工,勢必造成基建、檢修生產任務安排過于集中。對此,我們需要防控檢修施工期間人身、設備事故發生。首先健全檢修計劃、指標管理、設備管理“三位一體”和生產、基建、調度“統一協調”工作機制,做好與基建、市政、改造、大修工程有機結合,統籌考慮停電計劃,嚴格計劃剛性管理,合理安排項目實施,提高輸變電設備的可靠性。當電網安全與工程進度、檢修安排、新設備啟動、負荷平衡存在突出矛盾時,必須堅持“安全第一”原則不動搖。其次加強施工現場管理,深化落實到崗到位制度,要求各級領導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實際,加強現場監督指導,遇有重要檢修停電工作或較大作業運行操作,有關領導和管理技術人員要與職工同進同出,保證施工現場各項安全措施有效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執行到位。
(三)圓滿完成年度各項生產和電網建設任務。四季度計劃投產220千伏項目2個、110千伏項目12個,合計變電容量__萬千伏安、線路133.85公里,電網建設任務相當艱巨。一是抓好項目全過程節點管控,督促各單位及時落實解決投產項目政策處理受阻點,做到建設流程各環節無縫銜接。二是抓好重點工程安全投產工作。四季度迎來220千伏曲池、北侖電廠送出等一批涉及比較復雜運行線路停電改接項目的施工高峰,將加強施工單位安全責任制的落實,制訂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確保這批項目安全、如期建成投產。三是主動與各部門、單位銜接,提前做好項目預控,合理安排項目投產時間,加強施工及停電作業環節的安全、質量管控,在安全的前提下全面“633”電網建設目標(即儲備變電容量600萬千伏安,開工300萬千伏安,投產300萬千伏安)。
三、20__年安全生產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結合“三集五大”建設推廣工作,將“不發生人身事故、電網事故和責任性事故”作為首要任務,緊緊圍繞“防止短板,彌補弱項,保持優勢”來開展各項工作,以夯實安全生產監管基礎為核心,以提高執行力建設為抓手,黨政工團齊抓共管,按照“三個百分之百”和“四不放過”要求,全面梳理流程,強化責任到位,嚴格措施落實檢查,嚴肅事故、違章考核,精細管理,深化風險管理和隱患治理工作,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可控、能控、在控”的能力與水平,為實現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開好局,持續推進企業“本質安全”建設。
(二)安全生產工作重點意見和措施
1、加強“五大”體系安全工作組織領導,嚴格體系過度階段安全管理,落實責任,確保過渡期間安全監管“不弱化、不缺位、不空擋”,建立、修訂與五大體系相適應的安全監管規章制度,分析并嚴控人員調整、生產管理模式調整、生產注意力不集中等引發的風險,落實管控措施,努力加快安全生產工作機制建設,先立后破、統籌兼顧,切實加強安全監督管理。
2、結合《電力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條例》,對《電業局電網風險評估管理辦法》中風險等級劃分進行修訂。依據《電網事故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建議報告》,梳理電網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風險防范措施建議。做好電網檢修方式、臨時方式和過渡方式下的安全穩定分析校驗,按要求開展好電網風險預控工作。合理安排生產任務,明確特殊運行方式的審批、報備工作。加強調度管理和設備運行維護。積極推進技術監督和入網檢測工作,確保設備入網質量。
3、深化隱患排查治理 工作。一要完善隱患排查的報送流程,推進隱患報送系統應用及核查。二要落實人員、資金、時限對安全隱患進行認真治理,對一時不能整改到位的隱患落實風險控制措施。三要進一步完善并落實隱患的評定和考核機制,每月局務會通報安全檢查發現問題整改完成情況,加大重復發現問題的考核力度,集中研討“通病”,對整改不力、整改率不高的單位嚴格考核,確保有安全風險的隱患及時整治。四要持續推進縣級供電企業“兩清理”和送電線路安全標識排查工作,努力減少誤碰設備、誤登桿塔等責任事故的隱患。五要加大電網老舊、多病設備的改造力度,及時反饋新入網設備運行隱患信息。
4、認真組織開展城市電網安全性評價工作。本著“貴在真實,重在整改”的原則,優化查評專家組,集中力量全面開展查評工作。對電網、調度及二次系統、電氣一次設備、安全供電、風險管控及應急管理等方面組織開展專業化查評工作,對現存的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進行系統梳理,結合隱患治理工作,有計劃地落實規劃發展、建設改造、調度運行、生產維護等整改治理和預防預警措施。
5、嚴格違章稽查和到崗到位制度。一是持續完善反違章常態工作機制。繼續加強保證體系和班組的反違章自查自糾工作力度,提高安全稽查業務指導水平。組織開展明察暗訪及飛行檢查,持續開展反違章稽查專題月活動,每月一個項目類別,每周一種違章現象,按“四不放過”要求嚴查、嚴打。充分利用各種形式,通過多媒體手段開展違章糾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二是加強工作計劃剛性和到崗到位管理。進一步鞏固,“年計劃、季分析、月平衡、周協調”工作機制,加強設備計劃停役管理,減少可能引起事故隱患的檢修方式出現。在日常計劃管理中,盡量做到變電與線路結合,一次與二次結合,基建與檢修結合,杜絕重復停電。
6.強化發包及外包安全管理。嚴格資質審查,修訂外包安全管理辦法,組織開展外包隊伍抽查和安全管理評價,對資質較低、能力不強、發生重大違章或事故未遂的、連續亮黃燈的進行警告直至清除。資質作假及不滿足要求的堅決予以清退。加大外包工程的監管力度,推進主業直接外包管理模式轉變,要求外包隊伍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入網作業人員安全素質,加大現場安全監管力度,加大違章作業成本。切實加強現場監理、驗收等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