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中歷史近代史知識點
時間:2023-06-13 16:20: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歷史近代史知識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歷史;情感滲透;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99-01
新課程理念提出教師應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理念,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出發,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構建一種逐層遞增的情感心理結構的課堂教學體系,實施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提升??梢钥吹?,作為一門不可或缺的人文學科,歷史學科的真正價值主要就在于塑造精神、健全品格以及樹立信仰。歷史教學應當貼近現實生活,面向廣闊的社會,以便于調動起學生的情感,激發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因此,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滲透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但是,在歷史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當中,情感教育卻并未切實的得到應有的重視,初中歷史教學的舞臺上對"填鴨式"、"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加以沿襲,這便使得歷史教學變得十分乏味、枯燥,學生的情感體驗嚴重缺乏,在學習中無法切身的感受到歷史的智慧,甚至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開始逐漸的厭倦了歷史的學習。所以,初中歷史教師應當響應課改的號召,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注重并加強情感滲透,采取有針對性的滲透策略,從而更好的發揮出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
1.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滲透的重要性
近些年以來,隨著學生個性的日益凸顯以及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往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開始變得越來越難以被廣大學生所認可與接受,所以,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滲透就必須切實的得到廣泛的應用和充分的重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十分重要,而且相當必要。
1.1情感滲透有助于學習的驅動。學生的學習作為行為的一種,同樣也是由內部動機所產生和激發的,該動機也就是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內驅力和源動力,可以正確的引導學生知道為什么而學習,可以說明學生想要學什么,可以證明學生的努力程度,進而將適當的學習行為加以激發,促使該行為指向相應的目標,并且為該目標的達成而持續的維持學習行為。由于學習動機所發揮的作用,學生便會表現出高漲的學習積極性、認真主動的學習態度以及渴求知識的強烈愿望,因此,學生的學習離不開熱情,教師如何將學生求知的強烈欲望和極大熱情激發出來,進而促使學生主動自覺的置身于學習中,是十分重要的。而當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如何有效的維持學習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的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及興趣予以激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可以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
1.2情感滲透有助于情感的完善。情感教育可以推動思維的養成,可以健全人格,而思維的發展反過來又能夠促進學生情感的完善,因此,初中歷史教學尤其要滲透情感?,F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均有著相當快速的發展,較之前相比,學生的生活環境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這便使得許多學生無法理解近代歷史和古代歷史,無法理解那個時代的奮斗目標與時代精神,因而只是讓學生簡單的記憶教材中內容,不僅缺乏科學性,而且是毫無意義的。與此同時,新時代的學生有著多樣化的知識獲取渠道,有能力采用先進技術亦或是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得到知識,然而,靜態的知識如果缺乏情感的有機融合,就會對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產生阻礙,要想情感的目標實現,學習生活就必須融合情感。
2.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有效策略
2.1加強情感體驗,推進情感教學。體驗指的是通過親身實踐或者親身經歷來產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而歷史情感體驗則是教師跨越空間與時間,創設教學情境,利用各種各樣的資源,設身處地的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式的歷史情感體驗,以此不斷的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與歷史現象的理解。大量的時間充分的表明,采取強化情感體驗的課堂教學方式,是情感教學得以實施的重要途徑。從形式上來劃分,歷史情感體驗主要包括間接體驗與直接體驗。首先,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來使學生對情感加以直接體驗。正是因為初中生有著相當強烈的表演欲望,借助于學生的表演,來對當時的歷史場景加以再現,使學生感受當時情境下的具體情感,通過角色扮演的途徑,學生就能夠更好的學習及掌握態度、情感、價值觀以及問題解決的策略。
2.2寓教育于練習,發揮歷史教育功能。新課標明確規定,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不但要發展學生的認知,還應當關注技能與知識,關注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度、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而對于價值觀與情感態度的培養,既要借助于相應的情感教育和課堂教學,又要在認識、接受和學習的前提下予以提高、鞏固。所以,命制與探究基于情感態度的試題,不僅是歷史教育功能得以發揮的重要渠道,還是新課程改革得以推進的迫切需求。制定情感型試題,并非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有著較強復雜性的一個命題過程,在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在每一個環節緊扣情感教育。
2.3培養審美情感,深化教學內容。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來對學生的審美情感加以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并且還是教學內容得以深化的重要手段,特別是中國近代史的相關內容。歷史教師都知道,許多高中生均普遍的不喜歡近代史,而較為青睞于古代史的學習。談及中國近代史,學生首先就會感到知識點繁瑣,條約過多,難以記憶,最重要的是學生認為中國近代史是記錄中國人民災難和屈辱的一部歷史。正是由于屈辱,學生才不愿意深入的加以學習。實際上,中國近代史中也有著許多美好的典范,其不單單是屈辱史,更是探索史、抗爭史,期間有著大量可歌可泣的事物和人物涌現。過去的歷史講授法僅僅重視讓學生獲得知識,而這樣的講述則會使學生感到過于籠統,信服感缺乏,而教師如果能夠對情境創設出來,將學生的思維帶入當時的時代場景中,并對其中的深刻內涵予以挖掘,那么便可以提升悲劇至民族情感的美學層面上,這便是促進歷史教學的有效途徑,并且也是化悲為美的歷史教學藝術。
總之,情感滲透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中歷史教師應當立足于歷史教學現狀,積極的開辟出多樣化的情感滲透途徑,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素養與學習水平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 歷史 策略 意義
一、初中歷史課程概述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育己越來越難適應社會進步和時展的要求了,表現在:教學觀念陳舊,教學結構單一,統得過多,管得過死;過于強調學科本位和知識的完整體系,教學內容“繁、難、偏、舊”,脫離社會及學生生活的實際。
就歷史學科而言,目前在課程的內容和結構上多采用時序和主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安排,其中初中歷史主要以專題的方式開設,這既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讓他們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大致面貌有個基本的了解,并與之平常的生活相聯系,形成初步的歷史觀;又使得初中歷史課程打破了學科界限和知識的專業性,避免了專業化、成人化的傾向。新的課程標準將所有的內容整合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等六大學習板塊,每個學習板塊下又分為若干學習主題。
傳統的歷史教科書通常由四個部分組成:課文、注釋、插圖和習題。其中課文是主要部分,其它的則是輔助部分。舊教材的整體編排有一個最明顯的特點:正文內容枯燥,讀來索然無味;擴展的知識大多顯得干巴巴的,不夠豐滿;插圖少,只作為點綴而存在。這樣一來,整個教材便顯得毫無生氣。而這次投入使用的新教材在“課文”的改革方面,多開拓出了很多新類型。如教材在講述正文之前,都會先來一段饒有興趣的導言,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人教版的教材則首次出現了“自學課”,在正文之前提供一些史料,并提出相關的問題及學習要求,以培養學生獨立自學的能力。又如,在課文的敘述中采用大小字結合的辦法。大字敘述主體,小字則細化局部,以增加學生閱讀時的情趣。
總之,歷史課程已經向“多元”、“開放”、和“彈性化”的方向發展。新的初中歷史課程結構主要體現了綜合化的特點,它有助于改變過去的課程結構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嚴格遵循學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學科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脫節的現狀,加強了歷史課程的綜合性。
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實施方案
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已經不那么強調教師的講授。但是,歷史教學終歸要講授,講授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由于新課程的實施,教材的深度、難度加大,要想上出高質量的歷史課,單靠授課技巧和直觀性的教學情境是不可能的。
⑴系統整合教材,需要清晰的思路
清晰地思路需要了解現狀、分析現有的教材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之道和改善之處;清晰地思路需要從實際出發,掌握教材的難點和知識點,才能在教學上對癥下藥,凸顯有效性和生動性,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⑵系統整合教材,要做到時效性和客觀性的統一
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要盡量還原歷史原貌,補充歷史事件材料,用實際的案例來解釋說明理論性比較強、不易理解的概念和事件。如什么是中國經濟結構、如何變動,需要還原當時的歷史背景(包括中國和西方國家的狀況),讓學生客觀的學習歷史。再如,要補充當時的日本國內的情況和中國當時的現狀,增加具體歷史人物的生活細節,讓學生客觀的對待以上歷史事件,做到時效性同客觀性的統一。
⑶系統整合教材,應結合熱點、回顧歷史,注意學生的興趣培養和愛國情操培養
當前中美經濟摩擦,如何尋找歷史上中美經濟的關系、其內在關系和規律?又如事件,歷史上的是一個什么情況,如何評判日本人的貪婪和無理,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熱點和歷史的交匯、興趣和愛國的互動,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系統的整合教材,注意學生的興趣和愛國情操培養。
因此,只有系統整合教材,才能做到有效教學,培養學生的務實精神和正確的歷史觀,增加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培養愛國情操,做到時效性和客觀性的統一。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教師鞭辟入里的分析,激情奔放的表述,學生不可能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如果沒有老師恰到好處的點撥,縱橫捭闔的概括,學生的思維就不可能由膚淺到深入;如果沒有老師富有開啟智慧的思想、方法的灌輸和引導,學生就不可能成為具有創新品格的人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不僅要講,而且要富有智慧地講、充滿激情地講、有的放矢地講,除了要講基本理論,基礎知識以外,還要講價值取向;除了要講學習方法、解題思路以外,還要講信念的引領;要講得學生陶醉其中,沉浸其里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誘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在教師春風化雨般的語言中讓學生的知識、能力、智力、品格潛滋暗長。
三、初中歷史課的意義
初中歷史活動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習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對于初中歷史的學習而言,亦是如此??梢哉f,歷史活動課的開展就是為了增加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其在歷史的學習上有極大的動力。很大程度上來說,初中歷史活動課程達到預期的效果,取決于能否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
初中歷史教學的宗旨是“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歷史課程是人文學科的基礎課程之一,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課程的綜合化改革可以說是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
綜上所述可知,初中歷史課程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以及激發學生的人文、歷史等方面的情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歷史課堂學習的過程也是師生共同學習發展的過程。學生也要思考一下這樣的課堂對于自身的影響,只有這樣,歷史活動課才會開展得更加地有意義。
參考文獻:
[1]朱紅.對初中歷史活動課的實施策略的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0,(15).
[2]劉艷芳.淺談初中歷史活動課的開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0,(28).
關鍵詞: 初中歷史 情境教學 創新
采用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能夠準確切合初中生的學習認知模式,初中生往往無法在課堂上快速集中注意力,抽象思維能力差,情境教學能夠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的弱點,激發學習興趣,發散學習思維。在初中歷史實際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有效踐行情境教學。
一、聯系實際,教學相長
教學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生直接感知的,關系相關性高的事情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要想有效創設歷史教學情境,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生活,把歷史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歷史,在歷史中感悟生活。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秦王掃六合》教學過程中,歷史教材上并沒有直接給出六國統一的直接現實性意義和長遠意義。因此,我聯系生活實際,并且緊密結合教材上的知識點和思考題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在班級上創設六個貿易市場,每個貿易市場都采用不同貨幣,然后讓貿易市場之間進行“國際貿易”。學生紛紛表示,貨幣不同,語言不同,以及文字不同讓“國際貿易”無法進行,學生逐漸開始認識到秦王掃六合的意義所在,包括直接現實性意義和長遠意義。這個活動看似很小,卻把歷史知識點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給乏味的歷史知識點添加了一劑催化劑,活化知識點,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知識點并能靈活運用。
教師應當聯系時政熱點進行歷史教學,指引學生關心了解當下國內國外發展的大事態。將歷史與實際糅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思考歷史現實問題,發散歷史思維,賦予歷史時代氣息。
二、設置情境,靈活教學
要想取得初中歷史教學的初步成功,首先應當讓學生發現和感知不能理解的東西,讓他們直面問題所在。初中歷史教師應當主動創設歷史問題情境,設置創新批判現實的歷史問題,那么如何設計歷史問題呢?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假設設問法
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假設歷史上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沒有發生,或假設中出現的重要人物沒有出現,對將會發生的歷史結果作出批判性評價或思考,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問題。比如,如果沒有秦始皇,那么六國是否能夠得到統一。如果沒有,那么中國的革命形勢又將如何發展。
(二)直接設問法
直接設問法是歷史教學中運用較多的方法。教師在日常歷史教學課堂上,可以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直接評價。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學過程中,我會直接設問:“為什么中,中國會失???”“為什么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直接設問法就其發問方式具有許多優點,比如能夠直接將學生帶入歷史教學情境,快速幫助學生吸收歷史知識點。
(三)辯論設問法
教師在歷史課堂上應當對特定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客觀評價并闡述理由,并讓學生闡述各自觀點,進行爭辯,最后教師進行觀點總結,這種方法直接有效,教師可適當采取措施,深化教學。
(四)現實設問法
歷史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師在歷史課堂上應當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歷史知識或接受的歷史觀點解決現實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思考臺灣海峽在何時形成,歷史上臺灣海峽與大陸的聯系,引導學生感知統一的重要性,以及和平交往的意義所在。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視野將會越來越寬闊,歷史思維得到充分發散。
三、角色扮演,深化教學
一些初中歷史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在課堂上一味采取講授式教學方法,老師講歷史教材知識點,讓學生記下來。由于知識點乏味無聊,課堂上往往出現教師講課,學生開小差的情況,課堂氛圍沉悶。因此,我在課堂上開展歷史人物角色扮演的小游戲,給學生編排歷史小品,爭取讓學生體會歷史人物的感情變化,融入歷史世界中。
四、多媒體教學
教學多媒體是能夠將歷史情境直觀反映在學生面前的教學工具,它具有由遠而近、循序漸進的特點。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做到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因此,教師應該深入貫徹多媒體教學措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歷史地圖認知教學方面,多媒體教學具有較大優勢,目前歷史教材中的地圖教學所采用的主要是插圖、掛圖方式,比較抽象。而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展示動態地圖,生動形象。
五、實物展示,轉化教學
為了更好地貫徹歷史情境教學,實物是較好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一些直觀的歷史照片、歷史視頻給學生看,幫助學生更好地、直觀地認識歷史,了解歷史,正確看待歷史,這極其重要。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訪問附近的革命前輩,詢問歷史事跡,并了解人們生活、思想的變化。
以上歷史情境教學措施的目的是營造出更好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使學生達到最好的學習境界。初中歷史教師應當深入貫徹情境教學措施,根據教學實際經驗,靈活變化教學方法,不僅要準確切合新課程教學標準,而且要緊扣歷史教材內容,聯系實際生活,深化教學,幫助學生獲得更強的歷史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中考復習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初中歷史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記憶量大,因而死記硬背曾一度被當做最好的復習方法。那么,開卷考試的新形勢下,我們怎樣才能學歷史,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績。
1擬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一般地,應擬定三輪復習計劃:(1)梳理教材,掌握基礎知識。以課本為綱,輔以復習材料,按照“單元――課題――框題――目題”的順序,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同時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教材的整體線索有一定的了解。解答學生提出的學習上的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加強落實,在檢測和練習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不留知識疑點,對知識的把握達到“準、全、牢、熟”。(2)抓重點、難點,搞專題,提能力。經歷了第一階段的復習,學生掌握了較多的基礎知識,但知識是零碎的、孤立的。 本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打破教材體系,歸類復習,比較對照,縱橫聯系,培養能力,從宏觀上把握了歷史特征、歷史線索,由點到線、到面,構建起整體歷史知識網絡,獲取規律性的知識,做到融會貫通,形成知識體系。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通過列表、編寫提綱等多種形式再次鞏固。注重扶優補差,設法縮小差距。 對“學困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分層、個別補漏。充分利用手邊資料加以練習。每月進行全級統一的月考,對有進步的學生進行公榜表揚,重視宣傳工作。(3)強化訓練,查漏補缺,做好考前輔導。練習各種題型,加強靈活運用,理論聯系實際,選典型題練習。從考前心理、答題技巧上加以指導
2夯實基礎,形成知識體系
在復習中,怎樣夯實基礎知識呢?筆者認為要做到“從整體著眼,從局部入手”?!皬恼w著眼”就是要從宏觀上把握整冊書。具體的方法是先讀目錄,分清教材有哪些單元,每個單元的中心內容是什么,每個單元有哪幾篇課文,這些課文之間有什么聯系。從“從局部入手”就是要從微觀上掌握每個知識點。具體辦法就是詳讀每篇課文。要注意每課有哪些子目,每個子目的中心內容是什么,各子目之間有什么關系,課文中有哪些歷史圖片、地圖、文字資料、表格和注解。這些圖片和資料中包含哪些歷史信息。此外,在復習過程中還要加強識記訓練,背書要做到“放大”,有針對性地背。“抓小”就是要背課本上清楚標明的或者是隱含的第一、最、轉折點等零散而又重要的知識點,要背有明顯特征的小知識點;“放大”就是不要用太多的時間去背大段的課本上的內容,至于其它資料上大段的內容,也沒必要去背,但要記住大段內容的標題,考試時遇到類似的題目知道到何處去找就行了。
3找考點,明要求,重學法
對于任何一個考點,都要能在最短時間內在教材中找出來。從操作步驟上說,可以分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確定該考點是哪一學年所學。具體說中國史中清朝以前是初一內容,以后是初二內容,世界史是初三內容。其次是選定教材,根據每冊教材的前后斷代進行,應熟練化、自動化。最后是根據目錄精確定位。打開相應教材的目錄,快速確定該知識點是屬于那一課,并立即定位。從教法上說,主要從兩方面加以訓練:一是根據目錄查找考核點的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教材劃分為各個單元;二是訓練學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競賽,也可定量限時筆答;出題時要考慮好分布與跨度。
另外,還要弄清考試的基本要求,考什么,怎么考。只有對這些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在歷史復習中不打無準備之仗。對歷史中考,我研讀了近兩年同時期的歷史試卷,能幫助我們更好理解考試說明,從實踐層面上告訴我們考試究竟考什么、怎么考。筆者在研究的試卷的過程中發現其有如下幾個特點:難易適中,雖然是開卷考試,但如果對教材內容不熟悉,查找資料也難;綜合性強,側重同類知識的歸類比較和歷史發展線索的整理;突出重點問題,對于重點問題的出題頻率和角度頻繁出現。所以,通過對試卷的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在進行歷史教學時,必須將知識教深教透,很多內容不僅要講清是什么,還要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想到用什么方式讓學生掌握,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 歷史 中考復習
2004年初中歷史教學的新課程改革在我縣己全面展開,本人很有幸從2004年起教授七年級歷史并帶領學生參加了新課改后的首次中考,并在2007年中考中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績。中考過后我仔細的分析了中考歷史試卷并結合我之前所采取的中考復習方法,發現在新課改下,我所采取的復習方法既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2008年中考即將到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復習效率以及如何在初中歷史復習中體現新課改所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所有九年級歷史老師和學生共同關注的問題。因此我將我在新課改下如何開展初中歷史復習的幾點方法做一些簡單的小結,以期拋磚引玉。
一、巧安時間,四輪驅動
按照新課改的課時安排,在三月中旬新課即將結束,并由此進入復習階段,到六月底中考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這三個月的時間可以說是備戰中考的關鍵時間,可以這么說,中考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三個月的復習時間。所以這段時間是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并有所作為的時間。因此我在這三個月的時間內安排四輪復習;即一輪夯實基礎,二輪分清重難點,三輪專題復習,四模擬訓練。其中,第一,二是重點所用時間也最長,大約從三月中旬到五月中旬,近兩個月。這是因為中考歷史的命題范圍是中國古代、近現代史,世界古代、近現代史及安徽歷史共七本書,如果平時對基礎知識沒有系統的掌握,想在短暫的時間內答好試題,難度很大。所以我在第一二輪復習的過程中應以書本知識為主,并相應的提出重難點。而且有時一二輪復習應交叉進行,做到既要講面也要講點,點面結合。同時把重點應放在八年級、九年級教材上。
經過兩個月的知識梳理,一二輪復習之后,使大部分學生對歷史的發展脈胳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基礎知識有了基本的掌握。在這個基礎上,我準備三輪專題復習和四輪模擬訓練。這大概要一個月的時間,從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在專題復習中,我把整個初中歷史分成若干專題,每一節課講授一個專題,注意有深有淺又強調平衡發展。在模擬訓練中,我把平時收集到的比較好的題目和歷年中考題目合成試卷對學生進行訓練,在訓練中找出問題,發現不足,然后再加以改正。當然我有
時是三四輪交叉進行的,這樣,既避免了簡單講解歷史知識的枯燥,又可以滿足考生躍躍欲試想練兵的心理。經過這樣的四輪復習,使學生既對整個初中的歷史書本知識有個大致的掌握,又使自己得到了鍛煉,從而在考試時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二、分層復習,面向全體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保證。教學質量也是教師形象的體現。這一點,就算在推行素質教育和實行新課改的今天也是我們教師時刻牢記的。而教學質量的內涵極為豐富,其根本就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有效發展。但是由于種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一個班級的學生水平存在著參差不齊的情況,因此在歷史復習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采用分層次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而提出不同的要求。具體來說:做到要讓優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飽,后進生消化得了。對于優生,重在學習方法的指導,知識靈活運用的引導,贊賞鼓勵其超越教師;對于中等生,則贊賞肯定其克服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挖掘其潛力,力爭擠入優等生行列;對于后進生,則要挖掘其閃光點,激發興趣,培養自信,遵循循序漸進原則,起點低一點,坡度緩一點,步子慢一點,鼓勵及時一點,力爭向中等生轉化。
在課堂的復習和練習的過程中,更要分層次要求學生,時刻關注他們的全面進步。針對中等生,后進生課堂復習要重視基礎知識的系統性,針對優等生課堂復習則要有知識點的拓展性。同時在課堂題目的練習中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水平的差距,既要滿足優等生求知的欲望,又要考慮到后進生的水平承受能力。通過對歷史復習練習形式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力爭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鞏固和提高。例如,我在復習美國歷史上的兩次資產階級革命時,面向全體學生,我主要講解兩次革命異同點的比較,強調指出美國歷史是由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思考探究題:列寧在《給美國工人的信》中指出:現代的文明的美國歷史,是由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開始的。請根據相關史實回答下列問題:
(1)這里所說的“戰爭”指的是哪次戰爭?為什么說它是“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
(2)美國近代史上另一場戰爭又是哪一次?它在美國歷史上產生了什么影響?
通過這個問題,讓那些學有于力的學生認真思考,來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激發起他們的思考興趣。這樣,通過這個題目既考查了中等生,后進生,又考慮了優等生。
總之,通過以上措施,就真正的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真正做到了“一個都不能少”。
三、時政熱點,時刻關注
縱觀這幾年的歷史中考試卷,無論是傳統的試卷還是去年新課改下的歷史中考試卷,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和過去一年所發生的時政熱點緊密聯系著。例如,2007年中考試題第15題,考到中非合作論壇,這就和2006年11月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有著緊密的聯系??上攵?,
中考對時政熱點的關注, 以前是,現在是,那么以后呢?我想也應該有著聯系的。歷史最主要的作用是給今天的人們提供經驗和教訓的。每當一件國家大事發生時,我們都能從歷史中找到它的經驗和教訓。所以,我在歷史復習的過程中,針對近一年來所發生的時政熱點以及我在復習過程中遇到的與此相關的試題,我會有意識的加以收集和整理,然后以講義或試卷的形式發給學生。這樣做可以達到以下作用:1:使學生的歷史知識得到鍛煉,2:增強學生對時政熱點的掌握程度。當然,在時政熱點的復習過程中,應本著精而少的原則,不要一點一點的羅列,而要精選出中考有可能考到同時與書本知識有緊密聯系的熱點,從而給學生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2008年中考在即,這就要求我們以貼近生活實際的眼光,關注日常所發生的時政熱點問題,可以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多種媒體關注社會,關注世界,關注時代的發展變化,再聯系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分析和比較,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模擬考試,增強信心
考試有利于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情況,可分為單元考試、學期考試和模擬考試。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中考前的模擬考試。為了進行中考前的最后沖刺,教師應在中考前精心設計出2—3套針對性很強的診斷性、總結性、模擬性中考試題,讓他們實戰演習,這樣做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應考心理及狀態,又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復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所發現的問題,在最后的時間內幫助學生改正,力爭做到“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為此,教師在模擬考試后應及時批改分析,講解試卷。我在此點上,我一般做到三步:第一步,認真做一遍試卷,設想學生會在那些地方會出現問題,存在錯誤,這樣我做到了心中應有數;第二步,認真閱卷,并在閱卷后,認真分析學生答題情況,哪些題目學生準確率高哪些題目錯誤率高,從而在分析試卷時做到有的放矢;第三步,確定分析試卷的重點,疑點和難點。當然,這要建立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分析題目時應抓住三點:1.講錯誤率比較高的題,對易錯、易混和模糊的知識點應反復強調;2.分析錯誤的原因;3.講解錯誤題目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去年的中考模擬試卷中有這樣一題:試舉出中日歷史上發生沖突的事例。結果很多同學的答案相同,都十分肯定的指出是:和。其實答案還有一個是戚繼光抗倭。于是我在分析試卷時強調:1:這是很多同學都做錯的,以減輕學生的壓力,增強信心2;指出錯誤的原因:你們忽視了中國古代史3:經驗:在以后做題時要注意知識點與知識點的聯系,比如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聯系。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的聯系等。通過這樣做,既幫學生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又掌握了一個答題的技巧,從而更加增強了對于考試的信心。
總之教師通過認真組織模擬考試,并有針對性地分析試卷,同時著重在心理素質的調節上下功夫,力爭讓學生快快樂樂復習,輕輕松松迎考。
最后,我想說的是在初中歷史復習的過程中,各老師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無論怎么講,要提高歷史復習課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深鉆教材,了解學生,考慮方法,注重條理,做到既全面把握,又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既要面向全體學生,照顧一切,又要承認學
生間的差距,分層復習;既要注意知識點與知識點的銜接,使之條理化和系統化;又要緊密聯系實際,關注熱點;既要強調中考的難度,又要增強學生的迎考信心。總之,我們在歷史復習中,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中考質量,一手抓新課改的要求和精神,從而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學歷史教學》
一、學習歷史的記憶方法
1.興趣記憶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歷史感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有了力量的源泉。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呢?培養學生的興趣可以從多方面人手。例如,可以用生動的故事培養學生的興趣。在講歷史課時,教師要經常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生動的故事往往能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認真學下去,達到應有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
比較法是歷史教學常有的重要方法,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學生就會馬馬虎虎、張冠李戴。
3.聯想記憶法
有人說歷史很好學,不過就是死記硬背,那樣就大錯而特錯了。學習歷史時,我們可以由一個事件聯想到另一個事件,由一個時間聯想到另一個時間,從而達到學習鞏固知識的目的。
4.歸納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合在學習新知識時,更適合復習。中國近代史是民族屈辱史,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在學習完《》以后,我們就應該進行一下必要的總結歸納了。條約的內容一般就是圍繞著割地、賠款、通商來表述的,我們可以歸納出《》、《》這三方面都有。只有《》與眾不同,它沒有通商口岸,而且在眾多的條約中,它的賠款數額最大。我們可以歸納出三個條約對這個社會的影響進一步加深,使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我們還可以歸納出英國和日本都單獨分別挑起了第一次和,同時他們還都參與了。
5.時間記憶法
歷史教材的時間很多,學生記憶起來有很大的困難。掌握了時間記憶法,學生能把握時間的脈搏,對歷史的年代分期有一個清楚的脈絡,能準確地來做排列歷史時間的試題。
6.數字記憶法
數字歸納記憶是將所記憶內容加以歸納整理,找出知識內容的特點按規律強化記憶。
以冀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為例,教學時筆者采用“一二三四”數字記憶法。具體方法是:一條主線,即以中國是怎樣一步步被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為主線;二次運動,即運動和;三個條約,即《》、《》、《》;四次戰爭:即、第二次、中日、。
初中歷史的學法很多,這是筆者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但“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學生要根據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要學會使用好課本
初中的歷史比較簡單,但要想學好卻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歷史新教材,課本知識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課本的基本結構。一般說歷史課本的每一課通常分為幾部分內容,大字部分是該課的主要內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點都在這一部分,因此同學們應該對該部分進行精讀,著重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要學會分析這一部分哪些是重點,那些不是重點,哪些內容是要求一定要記住的,哪些內容屬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點,才能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對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此外,課本有些內容是用小字印刷的,這部分內容不是課本的主要內容,編排的目的是為了增大同學們的知識面,不一定要記的,但是同學們可以閱讀,最好結合課本的大字部分來看。有時候我們要理解教材的內容,就要借助這些小字部分。還有一部分內容,它們不屬于閱讀的范圍,但他們卻有助于知識的提高和思維的拓展,這部分就是課本中涉及的練習題。
三、要學會“閱讀”
要學好歷史,就要學會陜速閱讀教材,才能取得課堂的主動權。做到這一點,同學們就能學得輕松自如,并逐漸掌握閱讀技巧。上課時,老師帶領大家讀書學習,通常老師已經有層次性、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問題來啟發我們大家什么內容須詳讀精思,什么內容要略看了解,什么問題要邊讀邊想,什么問題要讀后再想。因此同學們要跟著老師給你的啟示,尋找知識的縱橫聯系、前因后果等,同時大家也要養成圈點批注、做簡要讀書筆記等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課文中絕大部分針對歷史名詞、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資料補充,部分不帶星號的引言或插圖等,只要快速掃描略看即可,而諸如歷史事件的起因、進程、影響,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人物,重要的歷史資料、歷史插圖等重難點知識,就要求大家詳細閱讀、認真思考。這樣天長日久的訓練,同學們不僅會合理利用、科學分配課堂時間,還能養成快速讀、會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為日后自學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做到“善思”和“樂思”
《論語》里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本褪且覀冊趯W習中做到學思結合。愛思考、會思考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同學們要在課堂上利用老師給的思考機會,培養多種思維能力。層次一,要會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問題,逐層深入,學會順著歷史線索尋找事情的前因后果,以此訓練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層次二,要鼓勵自己標新立異,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以此訓練我們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意識。
關鍵詞:歷史教學;素質;農村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5-0110-02
一、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特點
農村,尤其是偏遠的農村,由于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相應的歷史博物館及歷史文物設施較為稀少,因此,農村的孩子對于歷史這門學科了解很少。另外,由于教材的改革,目前的農村只有在初中教學中才有歷史課程,這兩方面的原因形成了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獨特特點。
1.學生興趣濃厚。初中的教學對象以14~15歲少年為主,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思維最為活躍、興趣廣泛、好奇心勝。而從未接觸過的歷史教學內容,極大的滿足了他們那份好奇心、那份豐富的想象力,對于歷史學科充滿濃厚的學習興趣。
2.知識內容豐富。由于從未接觸過,所以什么內容對孩子們來說都是新奇的,課堂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在大大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每節歷史課都能學到豐富的知識。
3.老師講解為主。由于大多數農村初中教育院校缺少現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導致都是以歷史老師的課堂講解為主要教學方式,學生只是安靜地聽取、記憶老師講解的知識點,再輔以查閱課外書籍,或者收看收聽有關報道來學習歷史知識。
4.課堂為主要學習場所。一方面,大多數農村沒有歷史博物館和歷史文物遺跡;另一方面,限于經濟條件,農村的初中院校無力組織師生去外地觀看歷史博物館和相關歷史文物遺跡。因此,農村的初中歷史教學還是停留在課堂講解上,通過展示歷史影像照片或者老師手書版畫的形式給學生進行講解。
二、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2001年我國頒布了新課改通知,開始了教育改革,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展素質教育,使得我國的教育行業取得了很大發展。眾多農村初中教育院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變革,比如師資力量得到提升、信息技術的加以應用、新型教學設備的建設等,整個教育水平上升了一個大臺階,取得了不小效果??墒怯捎趥鹘y應試教育思想以及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1.新型教學設備沒有得到合理應用。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而新型教學設備的維護費用比較高昂,再加上缺乏專業的設備調試人才,以致很多農村初中院校配備的新型教學設備,都是鎖在實驗室或辦公室里,擱置一旁,或只是簡單的操作一下,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
2.歷史教學流于表面講解,缺乏創新。限于不能參加歷史博物館及相關歷史文物遺跡的實地觀察,只是以歷史老師的課堂講解為主,造成不少歷史老師只是簡單的將歷史教材讀解一遍,教學內容枯燥、單一,缺乏知識的創新。
3.學生以死記硬背為主,缺乏靈活性。沒有實地的觀察,以歷史老師的課堂講解為主,造成學生只能拿筆記下老師所講內容,然后死記硬背,把老師講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時間以及相關歷史影響、意義等強記下來,缺乏知識應用的靈活性,不了解歷史思考問題的方法,對于同性質的歷史事件缺乏分析能力,只會照搬記住的歷史知識。
4.偏離歷史教學的本質。推行素質教育以來,我國教育界普遍倡導,開展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多樣化教學方式??墒窃趶V大農村初中教學中,尤其是在傳統思想認作副課的歷史教學中并未得到重視,依然是以考試分數為最終目的。歷史教學是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主要課程,在人文素質教育中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農村初中歷史教育偏離了素質教育歷史教學的本質,依然片面的追求分數,導造成學生對歷史知識運用能力的缺失,歷史思維的欠缺。
三、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
農村是我國人口分布最多的聚集地,占據我國五分之三的人口,因此做好農村的教學工作對我國實施“科教興國”人才戰略有著重要意義。農村初中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它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階段,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農村初中歷史教育作為現代農村初中教學中問題較為突出的學科,我們必須要做好它。
1.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合理利用教學新設備。強化師資隊伍,提升教師的辦學、教學能力。尤其是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于一些老教師來說都是“一竅不通”,新來的老師也是一知半解。要加強新型教學設備使用技能的培訓教育,開展教師補習班,通過專業人士的講解提升教師的教學設備使用技能,合理的利用教學新設備,提高課堂講學效率。組織課外實踐,提升學生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沒有歷史博物館和歷史文物遺跡,但是歷史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歷史事件的調查互動,比如中國近代史部分的,可以找村子中的年長者進行提問,收集課本上沒有的史料,加以分析、整理提升自己的歷史知識,并嘗試給自己的調查結果做結論,最后由歷史老師做評測。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歷史知識,還增長了學生的歷史探索、歷史史料收集以及對史料進行分析總結的歷史思維能力。
2.加強思想培訓,回歸歷史教學本質。加強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思想的培訓,打破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錯誤觀念,推行現在的素質教育觀念。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為出發點和根本,合理設置歷史課程和歷史知識點,做好備課工作,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參與師生互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問題的調查活動,并輔導學生進行歷史調查結果總結,在歷史調查中提高人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歷史知識運用能力。
3.建立有效的教學規范章程。建立有效的教學規范章程,通過規范的章程明確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各項內容,使課堂教學有章可循,達到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教學目標的雙贏。
4.家長互動教學。完善的歷史教學不應該只是停留在課堂上,尤其是在廣大農村,教育資源本來就相對短缺,因此,農村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努力發掘各項教育資源。通過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讓學生家長開展互動教學,讓學生在家里通過家長的輔導進行額外的歷史知識補充,這也是提升歷史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
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相對比較落后的地方,限于經濟、文化等條件影響,師資、教學設備、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都存在一些不足,造成新時期推行的素質教育取得的效果甚微。但是我們不能氣餒,產生敷衍的思想,相反,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積極參與對外界的交流,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努力開發各方面的教育資源,主動與領導進行溝通,開展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改革,這樣不僅使我們農村初中歷史教育的問題得到解決,教學質量得到提升,而且我們農村的整個教育水平都可以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費為群.質疑·聯想·求證——初中歷史教學的突破口[J].上海教育科研,2012,(5):81-82.
[2]薛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3,(1):55-56.
[3]陳章燦.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活動課[J].職業時空,2009,5(12):137-138.
[4]葉愛明.關于初中歷史教學的幾點建議[J].中學教學參考,201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