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20: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庭教育常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值。
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的成績,至少保持中等以上。而現實是,總有一半學生處于中等以下。也就是說,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家長,已經提出了一個不符合現實的期待。至于這份期待,是否與孩子的發展水平相適應,似乎被忽視了。
要讓一半的家長承認,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也許就在那中位數以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坦白地說,如果我孩子成績掉到中等以下,我的小心臟也受不了。所以,為了爭取那一半的機會,“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父母焦慮的根源。
因此,許多家長從小就把孩子送進各種輔導班,以確保學習水平處于中等以上,能考上一本大學,其實說到底,是教育資源與學生發展尚不匹配。
也有的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出國,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小別離》就反映了這類家長的心態,他們相信國外的教育不會只拿一把尺子,衡量如此多樣化的人類。那么,對于正在國內接受教育的孩子來說,成績分為三六九等是正常的,父母一定要接受這個現實。就比如對于必須要經篩選機過一遭的蘋果,果農們怎么辦?一定是順其自然。
對于這個回答,可能至少有一半的家長不喜歡。因為他們正努力將孩子從中位數以下,拉扯到中等以上水平??墒牵硇詠碚f,孩子身上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先天發展因素,家長是無法改變的。這些先天因素,不僅包括智商,還包括孩子所繼承的個性等非智力因素。家長必須認識到后天教育的局限性,回歸教育常識,回歸平常心。既不阻礙孩子發展,也不拔苗助長。
因為關于兒童發展的另一個常識是,大多數孩子的智力水平沒有很大的差別,大家都在某一水平上下浮動。如果家長能回歸常識,尊重常識,很多家庭教育中的焦慮,其實可以迎刃而解。
有家長向我訴說,自己孩子如何難養,從來不好好吃飯……孩子果然體型瘦小。仔細觀察父母,也是同樣的體型。我反問道:你的胃口如何,小時候是不是也這樣。家長點頭稱是,還不忘加一句:所以,要讓他多吃呀,不要像我這樣。生活中,像這樣一定要與常識對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家長,又何止在吃飯這一點上。
有的家長寧愿將孩子交給父母和保姆帶,也不愿親力親為,不是也在違背常識嗎?孩子連話還不會說,就被送去教育培訓機構,要培養所謂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領導能力。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家長相信,培訓機構更了解你的孩子,更呵護你的孩子。這符合常理嗎?
當下,很多家長的教育選擇,已經被外在的社會壓力裹挾,離教育常識愈行愈遠了。
敬畏教育常識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四個常識。
第一,家長對孩子既不要無所作為,也不要相信教育可以改變一切。
第二,父母在孩子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對孩子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學了多少知識,而是誰在陪他成長。
第三,家庭教育的重點在于,以家長的自我完善,帶動孩子的發展。
第四,不要迷信別人的家庭教育方法,所謂成功的家庭教育都是結合孩子的個體來實施的,并不具備可復制性。
這四點做到了,你的孩子不一定成龍成鳳,卻一定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就像今年在里約奧運會火了一把的傅園慧,即使沒有金牌,也能招致千百萬人的喜愛和尊重。因為她盡力了,并且不斷超越自己。對這樣的孩子,誰會焦慮呢?
當下,在教育中無所作為的家長大大減少,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長大大增加,這是家庭教育的進步。以我的觀察,在這一進步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家長轉而相信,教育的力量似乎是無窮的。而常識是什么呢?
為了幫助家長理清焦慮的源頭,我經常會讓咨詢的家長先寫下他們對孩子的期待。然后夫妻一起回憶過去,寫下孩子未出生時心中的期待。再分別寫下對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以及工作時的期待……最后讓家長寫下的是,當你行將入木時對孩子的期待。很容易看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的期待在不斷增多。從出生時的身體健康,到幼兒園時的聰明伶俐,再到上學時的名列前茅,工作時的高收入。一直寫到最后,家長才意識到,其實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家長就可以放心而去。
是的,家長最終的期待,不過就是孩子出生時那小小的愿望。
是什么使家長的期望值日益膨脹?很多家長談到了社會環境、競爭壓力等。我以為外部因素之所以能起如此巨大的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家長對教育常識沒有敬畏之心,以為教育無所不能,以為家長在教育中無所不能,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所以,許多家長為了能陪孩子寫作業,一直在培訓班跟讀。
親愛的家長,雖然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可是,你也該知道,種下去豆子,是不會變成瓜的。這就是常識。有些家長又要困惑了――這樣說,是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干預過多嗎?又錯了,我只是提醒家長,克服焦慮的第一要務,是敬畏常識,懷有一顆平常心。
回歸平常生活
那么,在教育中,家長干預的力度如何把握?我以為有些孩子發展得很好,特別自律,根本不需要干預;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一點,需要干預的力度就大一點。
自從我女兒求學離家,家里變成空巢,就有幾個朋友提出要把孩子托在我家來養,但被我拒絕了。朋友們認為,我既懂理論,又有實踐,教育孩子成果斐然,不接受他們的孩子,明顯是資源閑置。
我只是告訴他們,不是不愿意幫忙,而是這樣做有違我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我堅信父母在孩子發展中的作用是沒人可以替代的。尤其是,父親角色的缺失將會帶來諸多問題。
暑假正是放榜季。碰到我的很多高中同學,都在談論孩子們的高考。成績好的幾個孩子,父親的工作相對比較安穩清閑,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多。相反,一些特別能干身居要職的同學,孩子的成績卻不是很好。大家總結下來,能干的同學因為工作忙,很少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溝通也不暢,所以孩子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我深以為然。平常咨詢中也經常碰到這樣的家長,個個人中龍鳳,忙于事業,卻把陪伴孩子的機會拱手讓給祖輩、保姆、培訓機構。等意識到與孩子的溝通出現問題時,一般已到了孩子青春期,再來彌補困難重重,悔之已晚。是的,未成年的孩子每一步發展都是關鍵期,父母豈能錯過。
若是我們能敬畏父母陪伴這一重要常識,那么,無論你多忙,你的職位有多高,你的事業有多偉大,你也會重視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時光。
國內的研究發現,在家吃早飯的小學生比不在家吃的,學科平均成績高出5―8分??吹竭@里,有些家長已經在心中竊喜了。是的,我們很重視家長陪伴,媽媽還專門辭職照顧孩子。先別忙著高興,請對照我所列的第三個常識,“身教勝于言教”,就會對全職媽媽這個工作有所警惕。因為全職媽媽基本上把孩子當成生活的重心,而過度關注也會對孩子發展造成巨大壓力。
記得我曾有兩年的自由時間,主要在家寫論文。我的這種生活狀態,讓女兒很不習慣。她先是不解:你為什么不去上班?再是擔心:你是不是找不到工作?然后是不滿:你整天在家盯著我,煩不煩?
是的,當我從職場回歸家庭后,由于社會生活面狹窄,所有的聰明才智都不由自主用到了孩子身上。我會關注她書桌很亂,劉海太長,也開始有時間仔細看她的考卷……少不了各種建議、評判以及批評接踵而至。
我開始把家庭當作新職場,以過來人的經驗,以為女兒好的名義,指點她這樣、那樣……一步步地入侵她的私人空間。從小自由自在長大的女兒,哪受得了這等束縛。她的話一針見血:媽媽,你看看自己現在的樣子,標準的家庭主婦,我將來可不要像你這樣。
全職家長可能在陪伴上具有優勢,但如果把孩子當成生活的重心,那就讓孩子失去了一個好的榜樣。
國內外的各種研究都說明,父母的榜樣力量對孩子發展的影響十分強大。英國學者歐文通過問卷的方式,詢問年齡在11-16歲之間的中小學生,“在社會中,學生的領導榜樣是誰?”79%學生的答案都是“父母”。
可見,父母的榜樣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的原理,家長的焦慮會讓孩子焦慮,甚至在孩子身上起到放大作用,也是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在決定做全職父母之前,需要好好權衡一下得失,家長是否已經做好應對各項教育常識的準備。
接受孩子的獨特性
在我接觸的家庭教育案例中,比較有挑戰的是如何認識“每個孩子是獨特的”。不得不說,這是常識更是個技術活,需要家長不斷精進,才能逐步成長為優秀家長。
好友住在美國,要了二寶,懷胎10月,正在給老大過生日時,忽然腹部有了動靜,趕往醫院后,醫生和護士都很希望她能再挺一會兒,要給老二一個和老大不一樣的日子。但生孩子哪能憑個人意志決定,最后她在23點43分時生下老二,令醫生極為遺憾。
而在中國,若兩個孩子是同一天生日,是多么令人高興的事。這折射出了家長一個基本普遍的心理預期:孩子們應該是一樣的。反映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就是家長們堅信孩子是可以比較的:我的孩子為什么不能和鄰居家的一樣好呢?研究也發現,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相比,高居“令孩子們最反感的家長行為調查”榜首。
可見,“每個孩子具有獨特性”,可以說是當下家長們最不愿意接受的教育常識。
怎樣認識孩子的獨特性?很多家長對獨特性的理解,一般局限在孩子的個性特征上。事實上,就智力發展方面而言,雖然人的智商是按照正態曲線分布,但即使孩子的智力水平差不多,發展方向也可能截然不同。
從對智力研究的歷史看,智力最初被解釋為以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的一種整合的能力。隨著人們對智力認識的不斷深入,心理學家提出了智力是由不同因素構成的,是多元的。
后來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具有七種智力:1.語言智力,即有效地運用詞語的能力;2.邏輯數學智力,即有效地運用數字和合理推理的能力;3.人際智力,即快速地領會并評價他人的心境、意圖、動機和情感的能力;4.自知智力,即了解自己從而做出適應性行動的能力;5.音樂智力,即音樂知覺、辨別和判斷音樂、轉換音樂形式以及音樂表達的能力;6.身體運動智力,即運用全身表達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其中包括運用手敏捷地創造或者轉換事物的能力;7.空間智力,即準確地知覺視覺空間世界的能力。
后來,加德納添加了自然主義智力,即能夠對自然世界的事物進行理解、聯系、分類和解釋的能力;存在主義智力,它涉及對自我、人類的本質等一些終極問題的探討和思考。所以在他的理論中目前共有9種智力形式。
可惜的是,這些在學界比較普及的問題,似乎并不為家長所知。暑假時碰到一位商界大佬,不斷地向我訴說著她以前學生時代的不幸,因為那時她成績不好,是老師眼里的問題兒童,現在卻在商界做得十分成功。
我說,只是因為你的智力發展方向與其他人不同而已,所以不能說學習不好是因為那時你笨,每個人各有特長而已。大佬聽完我介紹的多元智能理論,恍然大悟。
如果家長們能掌握這方面的知識,相信對孩子獨特性的認識也會有所增強,也就不會簡單地將兩個孩子進行單項比較。要知道,比較給孩子帶來的壓力與焦慮,有時可能是致命的。而以我的觀察,很多即使各方面都優秀的家長,也難逃拿孩子進行比較的誤區。
有個真實的案例。一位計算機博士媽媽有兩個孩子,老大從小到大一貫優秀,上的是美國常青藤學校;老二一開始上學,就跟不上班級的課程。這讓博士媽媽幾近崩潰。
一位管理學教授,女兒聰穎萬分,三年級已經精讀了古今中外名著,學校課程對她而言味同嚼蠟,因此去學校上課成為孩子的一大負擔。媽媽也是焦慮萬分,因為她對孩子要求不高,只希望孩子能像同齡人那樣簡單快樂。
我看到了他們焦慮的根本,是排斥獨特性心理在作祟。
所以,當孩子怯怯地又拿著一張不及格的卷子來請你簽字時,請你先不要怒發沖冠。
請記得他的獨特性;請記得他對你的唯一性;請記得你縱有三頭六臂,但常識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
一、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學校要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教結合,和諧育人的德育工作體系。使家長經常交流和進一步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家長及時了解當代教育的動態,并且參與到對子女的教育中來,提高教育的效果,為建設小康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及未來社會培養新型人才。
二、工作目標要求:
1、通過家長學校的教學形式,使廣大家長明確黨的教育方針,了解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了解學校教育規律、辦學思想和校規校紀;認識家庭教育的意義、作用,增強家庭教育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學習與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有效的教育方法,為子女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2、開展主動與家長溝通的活動。本學期,每位主要學科教師需進行家訪,提倡科任教師聯合家訪,要求家訪前做好準備,讓家訪真正起到實效。各班本學期必須與80%左右的學生家長取得聯系,交流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填寫好家訪記錄。
4.采用多種形式,豐富家長學校的活動內容,開展行之有效的家長學校授課活動。如以《當代家庭教育》為教材開展授課活動,開展聆聽窗外聲音等活動,努力使家長學校起到統一家校教育思想和行為的目的。
5.夯實家長學校的管理基礎,做到參與全員化、評選優選化,使家庭、學校、社會協調配合,以科學發展觀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是基礎教育,又是終身教育,它對一個人的啟蒙、成長、成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人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意志性格的形成都離不開家庭。家長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孩子,家長的人生觀、日常道德規范、待人處事都會對孩子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社區家長學校,以提高了全體家長科學教子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傳播科學育兒的理念和方法為目的,開展家庭教育?,F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社區家長學校工作以XXX理論、XXX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優化家教為主題,以落實家庭教育目標為主線,以提高家長素質為重點,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配合,形成合力,努力提高家長科學教子的能力和水平,培養四有新人。
二、主要任務
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觀,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加強家庭與社區的聯系;向廣大家長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向家長介紹不同年齡兒童及青少年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及營養常識、教育方法;指導家長為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三、教學目的
通過向家長講授兒童教育學、心理學、衛生學、營養學等有關家庭教育知識,介紹現代教育理含,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長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自覺性、計劃性和科學性,把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教學內容
1.以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為陣地,深入開展社區家庭教育。
2.在成立家庭教育講師團的基礎上,對轄區內018歲兒童、青少年家長及與教育孩子有關的家庭成員開展教育活動。
為真正把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落到實處,特成立雙安初級中學家長學校,隸屬學校校委會管理。它以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長教育子女水平為目標載體,以家長業余學習為主要形式。家長學校的宗旨是合力培育高素質社會建設的勞動者,逐步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水平,為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鋪平道路。
二、主要任務
1、注重家庭教育的系統性。舉辦家庭教育知識講座,幫助家長掌握初步的教育知識。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組織教材,安排教學計劃,并特別注重把德育、智育、體育相關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對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常識和年齡特征內容的講授,以及對新形勢下教育子女方法科學配合等方面的講解。
2、注重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克服教育子女的弊端行為。
3、注重家庭教育的實踐性。幫助家長從教育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和家教水平,整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教育。
三、組織機構
1、家長學校校務委員會設校長一人,主任一人,委員若干人。校長是家長學校的領導者和組織者,由雙安中學熊天橋同志擔任家長學校校長。
2、成立家長學校委員會。由雙安鄉婦聯領導和各村主要負責人、家長代表及有關人員組成。其主要任務是貫徹執行家長學校的辦學宗旨,討論決定提高辦學水平等有關重大事項。
3、家長學校委員會下設辦公室,配備一至二名具體辦事人員。其主要任務是負責管理家長學校的教學活動及有關事務。
4、學校建立三個家教班(初一至初三各年級一個)。由年級組長或指定人選擔任班主任,各家教班有班委會(由所在年級的學生家長委員會組成)。
5、xx初級中學家長學校在業務和行政上接受縣少兒工委、縣教育體育局指導。
四、目標管理
1、堅持辦學思想,端正辦學態度。每學期有工作計劃和總結。
2、必須配備一支有強烈事業心和較高教學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
3、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做到有計劃地教學,每學期授課不少于兩次,每次不少于5課時,聽課人數達80%以上。開展家教知識宣傳,辦宣傳專欄二至三次。
4、家長入校后,其素質和家教水平均有提高,能初步掌握育人方法的家長達80%以上。
5、建立健全家長學校管理制度、考試制度、考勤制度、評比制度、檔案資料管理制度等各種規章制度。建立學員花名冊及學習、活動效果登記冊,先進學員登記冊等檔案表冊,由教務處統一另檔保存。
6、重視總結經驗,促進家長學校向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牧區寄宿制;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
當前,牧區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管理、發展,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牧區寄宿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下面,我就以我校的實際談談對寄宿制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點認識和看法。
我校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東臨天祝藏族自治縣,西接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北部自東向西與涼州區、肅州區、嘉峪關市、玉門市等市縣區毗鄰,南部與青海省的門源回族自治縣等縣相連,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所完全中學。學校始建于1957年,也是一所牧區寄宿制中學,服務轄區以康樂鄉、皇城鎮、大河鄉、祁豐鄉、白銀鄉、馬蹄鄉、明花鄉7個鄉鎮為主。學生來自農牧民家庭,家庭背景較為復雜,家庭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因此,住宿學生在健康成長過程中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最好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應是成長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然而,由于我縣為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很多學生家長文化層次低,再加上長期在離家很遠的牧場放牧,他們無力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認為孩子有學上,有飯吃,就不會有什么心理問題。再加上父母離異、父母外出打工、父母無責任心等,直接導致了住宿學生心理上出現了障礙。
在我們肯定基礎教育的巨大成就時,也不應忽視它的不足,只片面強調學校的知識傳授,而對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相對放松或缺乏。由于對心理教育認識的缺乏,再加上社會上的其他因素,很多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問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難于應付挫折。青春期會出現閉鎖心理、情緒情感激蕩、早戀,并在行動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同時這些孩子缺乏與父母的溝通、交流,這些都是住宿學生與家庭教育斷層而導致的結果。而這種缺失從小學帶到初中、高中,現象更為普遍,情況更為嚴重。如果這種家庭教育不及時填補,將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成為空談。
住宿生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學校和教師便是學生接觸最多最廣的,因而住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管理密不可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學生的心理問題便突出表現于學校生活當中。從我校的寄宿生來看,發現教師操的心、出的力都特別多,但效果不明顯。如班主任常常不定期到宿舍去關心住校生的生活;值日老師每天都會查寢,看住校生是否按時就寢;節日期間有些住校生因路途太遠不能回家,班主任去和他們一起過節等。由于缺失家庭教育已經造成學生的心理壓力及心理問題,如果在學校教育中只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升學率,而忽視心理健康教育,會使學生的心理矛盾更加集中、更加突出,從而使其心靈受到無形的傷害。鑒于家庭和學校在教育學生中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本人認為對寄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開展輔導課,對寄宿生進行心理輔導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一個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將來才可能是真正有用的人才。在新學年,可在初一、高一新生進行“少年軍?!庇柧氝^程中開展一堂心理輔導課,輔導的內容應涉及心理常識、青春期常識教育,人際交往指導教育,幫助學生正確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個別新生要進行摸底調查,對不同家庭、不同民族、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心理方面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同時,在我們進行集中和分散輔導中,還應有各種心理講座,內容涉及青少年心理變化、人際交往、健全人格、理想信念等。在講座中,要突出典型心理問題歸類疏導,激勵學生健康發展,讓學生獲取更多的心理發展規律,積累知識,形成良好的品德,從而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
2. 建立心理咨詢室,為個別寄宿生進行心理輔導
由于牧區家庭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的心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學校要解決學生的各種困惑,就必須設立心理咨詢室,為個別學生提供傾訴的平臺,對他們的各種問題進行疏導、啟發、接納、交流、理解等方式,逐步排除個別寄宿生的心理問題。
3. 建立家校聯教制,引導家長關注寄宿生心理健康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情況。建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或進行家訪,通過溝通,了解寄宿生的心理狀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同時針對牧民家庭思想觀念落后,學校應積極引導家長注重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心理變化提供寬松、民主的家庭環境。
4. 實施“孝德教育”,引導寄宿生樹立健康心理
青少年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思想行為偏激,易沖動,不能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不利于己而有害于人”的行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孝敬父母是子女最基本的道德。對父母的孝,是對一切人關懷的開始?!坝H親,仁也?!边@就是說,孝是仁行的基礎,仁愛的精神蘊于孝德之中。作為子女而有孝德,是“家和”的基礎;將孝德推延,去愛他人,這是“人和”的基礎。一個不愛自己父母的人,很難去愛別人;一個不會關心別人的人,也很難能與他人和諧相處,尤其是在學校這個大家庭里生活,要和班里的同學相處好,更要和宿舍的同學相處融洽,這樣才能安心地學習、生活。學校是我們學生的第二個家庭,在學校教育中,使學生養成“入則孝,出則悌”的道德習慣,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促成“我愛人人,人人愛我”的良好人際關系,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價值觀,使他們的心理在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中和諧發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開展了安全手抄、班級板報、主題班會評比活動等多種渠道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營造安全教育氛圍,使學生耳濡目染,時刻提醒學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四、組織全校師生開展了安全教育知識競賽,考察了學生對安全常識的掌握情況和面對突發事件如何應對,從考察中可以看出學生們已經把安全知識銘記在心。
五、把安全教育融入家庭、融入社會。廣泛發動學生向家長、鄰里進行安全常識宣傳,使安全教育成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六、嚴格執行制度,要求班主任按時到各點簽到,做好學生的考勤工作,防患未然,確保學生的安全不出紕漏。
七、請當地工商部門配合我校對學校周圍攤點和小賣鋪進行問詢和排查,防止攤主向學生出售過期、霉變等“三無”食品。
八、對校園監控、防盜器、消防設備、用電線路、體育設施、食堂等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九、加大對值班領導執勤力度,嚴格上、下學門口值班、維護校門口的交通,保障同學們的安全,提醒學生注意路途安全等。
1.缺失的家庭教育
完全缺失型,完全缺失型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都缺位,導致這種狀況可能是父母雙亡、父母外出務工、被父母遺棄等情況。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也許是寄養在親戚家,也許是生活在社會福利機構,他們嚴重缺乏血緣中最直接、最濃烈的親人的關愛和教育,享受不到普通家庭的天倫之樂,當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茫然失措,一旦有類似于父母的“關懷”出現在身邊時,他們便不顧一切想要抓住,而這樣的心態很容易被利用引誘,最終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
2.不當的家庭教育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經濟發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家庭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甚至于有的父母將培養孩子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然而,形形的家庭教育類型中,不恰當的家庭教育反而會使孩子背離初衷,走向家長和社會期望的反面。
①過分關注型,過分關注型家庭教育意指父母將孩子作為生活的中心,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過于關注,有強烈的控制欲。在分數至上、成功是目標的觀念下,這樣的家庭越來越多。有的家長,會將自己沒有實現的人生目標強加在自己孩子身上,也有的家長全然不顧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盲目跟風,給孩子報這個興趣班、那個特色班,他們往往要求嚴苛,不容孩子有任何“越軌”,讓孩子小小年齡卻失去了童年的嬉戲打鬧,感受到的只有競爭的壓力、生活的枯燥。都知道“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馬,花盆里育不出萬年松”,這樣逼仄壓抑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久而久之會產生自閉、不合群、煩躁不安、消極等心理情緒,甚至會離家出走,到外面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氣,更有極端者會做出違法犯罪的舉動。也有的家長,他們的過分關注表現出來的是對孩子的百依百順。他們太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不容許孩子受到任何的委屈和傷害,只要能讓孩子高興的事,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去做。這樣產生出來的“小皇帝”必定會自私自利、唯我獨尊。上述種種,都會為未成年人犯罪埋下隱患。
②放任不管型,放任不管型家庭教育意指父母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只是把孩子養大,不管不顧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其他問題。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單親、重建、父母忙于其他無暇顧及孩子的家庭中。這類家庭教育與完全缺失型家庭教育又有所區別,完全缺失型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父母缺位,而放任不管型是父母在,但卻沒有履行教育的職責。這類父母只養不教,在家庭里形成一種冰冷的怪異的氣氛,他們對孩子冷漠、不關心,更談不上有溝通和交流,于是,當他們迷茫、有困惑時,就會走出這個家,去投奔能帶給他“熱情”和“能量”的伙伴。不論是缺失的家庭教育,還是不當的家庭教育,都會對未成年人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家庭是一個人從“自然人”過渡到“社會人”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是每一個人的啟蒙教育,也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力補充。
二、改善家庭教育的幾點建議
1.轉變觀念,快樂育人
中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有一句口頭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言下之意,家長對孩子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孩子的前途。那么,究竟怎樣的前途才是家長們期望的呢?圖書市場、各類媒體充斥的“成功學”,應該就是這部分家長認為的前途,他們把孩子以后能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成名成家、能當官、會掙錢當成奮斗目標,并將這種觀念灌輸給孩子,且貫徹到生活和學習實踐中。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讓家長們奮不顧身地投入到你爭我趕的競爭中,這樣的情緒營造出來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在家里無法休憩、無法放松,他們的時間和空間都被占有,慢慢地,孩子也會“傳染”到這種情緒,弄得自己緊張兮兮,達到極限便容易情緒崩潰,產生偏激的行為,走極端。所以,家長一定要轉變觀念,擯棄世俗“成功論”。
要保護好孩子的童年,給孩子深切的關愛,而不是嚴苛的要求,因為經過愛的滋養的孩子,即便成年后遇到挫折和困難,他也更容易站起來。尊重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權利,尊重他自己的興趣愛好,留給孩子閑暇時間,適當引導,不要妄圖控制孩子,他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也不是家長未完心愿的繼承者,他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個人。如果家長能以這樣的理念來實施對孩子的教育,那么,這樣的家庭就是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也是自由輕松的,孩子生活其中,會健康而且快樂。這不正是當孩子降臨在這個世上之初,我們每一位家長最大的愿望嗎。
2.提高素養,輕松育人
大部分的家庭重視家庭教育,但實施教育的家長素養卻有待提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法律素養。未成年人違法,絕大部分是不懂法而犯法。家長作為未成年人社會化的啟蒙老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家長自己知法、懂法、守法,并將法律常識和意識灌輸給孩子,會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因此,提高家長的法律素養是當務之急。第二,道德素養。在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理念下,家長們往往忽視了對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這本身也體現了家長德育的欠缺。更有的家長,自身人品不正,甚至有違法犯罪行為,這樣的家長,無疑給了孩子最壞的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加強和提高家長的道德素養是改善家庭教育重中之重。第三,文化素養。各方面的調查數據顯示,未成年犯罪者父母的文化水平偏低,一般只有中小學文化程度。當然,文化程度和文化素養不是一碼事,但也會有相當的關聯。
前不久,新聞媒體報道成都某女孩考上大學,其父固執認為讀書無用,不給錢交學費。這就是文化素養的問題。作為父母,應以身作則,勤學上進,為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積極健康的榜樣。家長要明白,教育是慢的藝術,學校不只是教孩子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孩子都具備學習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讓他們今后踏入社會具有可持續發展力。家長自身也要不斷學習,真正實現“學習型家庭”,只有豐富和拓展了自己,才能與時俱進,融入到孩子當中,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3.加強合作,協同育人
【關鍵詞】家庭環境幼兒社會性社會性學習
(安康學院校級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項目編號:2013AYQDRW04)
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以及收養關系構成的。其特點主要有:第一,以婚姻、血緣關系為紐帶。第二,家庭是一種初級社會群體,其成員之間有較多的面對面的交往,有直接的互動與合作。第三,與其他社會關系比較,家庭關系最為密切、深刻。家庭教育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式,由于組成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不同于其他的社會關系,它對于幼兒行為習慣的指導便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義。
一、家庭教育對幼兒社會性學習的特點和影響
(一)家庭教育主要是一種隨意性教育
其主要方式是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兒童出世首先接觸的是父母,社會施于他的影響,也首先是通過父母和家庭來體現和實施的。有些是家長有目的地進行, 如家長教孩子說話、識字、生活常識、社會規范等,但有些則是無意中進行的,這些教育主要通過家長的一言一行來實現的,如家長生活方式、交際方式、人生價值觀甚至一些性格表現都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傳給孩子,對他的社會化起到深刻的影響。
(二)家庭教育是一種參與性教育
家庭教育這種社會化因素與其它社會因素相比,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在于它的參與性,子女成人之前,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中度過的,長期的共同生活,使得家庭成員之間互相了解,父母從子女的言行舉止中便可以把握他們思想活動的脈絡,這就容易做到因材施、因勢利導。另外,家庭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除了具有社會關系以外還有血緣關系,這就使教育帶上了親切感,又具有權威性。
(三)家庭教育是一種基礎性教育
教育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基礎很重要。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如果父母以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來影響孩子,孩子長大就可能成為具有獨立工作能力,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如果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與社會的期望相悖,那么父母給孩子的影響在子女以后的社會化中也是很難改變的。
(四)家庭教育具有長期性和連續性
孩子出生以后便生活在家庭之中,即使長大成人也離不開家庭,離不開家庭成員的相互影響。正因為家庭教育的長期性和連續性,使它成為終身教育的基礎。即使個體完成了自己的基本社會化過程,學會了基本社會生活技能,了解了基本社會規范,家庭仍是繼續社會化的場所。因為社會化貫穿人的一生,有許多新的技能和規范需要他們去學習掌握。
(五)家庭教育一般具有繼承性和延續性
每個家庭都有家風,所謂家風就是指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習慣和生活作風等,家風是家庭和世代繁衍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家風一旦形成,會成為一種頑固的習慣勢力,不僅影響當代的家庭成員,還會影響許多代。這是家庭教育的繼承性和延續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另外,這種繼承性和延續性還表現在興趣、愛好、技能、職業等方面。子女在父母的熏陶下,逐漸產生某種興趣,繼而子承父業,世代相傳。這是個人社會化受家庭影響的一個突出表現,也是家庭教育的特點。
二、家庭教育與兒童社會化
(一)讓兒童在家庭中學習社會知識
初生嬰兒除了吃喝拉撤的本能外,其他社會性生活能力,不經教育就會一無所有,因而父母不得不從吃飯、穿衣、走路開始教育。吃飯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它也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用筷子夾菜,用桌子放菜,請客人上座等家長都要教給孩子。從孩子自己吃飯到招待別人吃飯,從吃飯知識到吃飯禮儀孩子都是有意或無意學習的。孩子如何走路,如何坐立,如何穿衣,都要由家長首先教給兒童。
(二)讓兒童在家庭中接受社會規范
人們通過社會求生和發展,與他人交往,因而必須懂得行為規范。家庭是個體最先進入的人際群體和社會組織,兒童在這個組織中首先認識和接受生活規范。例如,在家庭中,倫理道德規范是社會規范訓練的主要內容。兒童往往從實際的家庭生活中學習父母子女的禮節,學習兄妹之間的倫理規范,甚至從父母活動中自覺或自發學習接受夫妻生活的一些準則。此外在父母和親友的指教下,兒童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學到一些待人接物的交往規范。從而家長在家庭中要對兒童進行必要的訓練,使其接受各方面的有益的社會規范。
(三)讓兒童在家庭關愛中領會社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