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6:00: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三農工作重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三農”工作需抓大顧小
方法問題制約“三農”工作
一些地方在抓“三農”工作中,只顧埋頭苦干,不注意方式方法,結果往往是浪費了資源,空耗了精力。有兩種錯誤的方法值得警惕。
其一,抓整體不注重具體,缺乏操作性。這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力求“高”。目標高遠,不顧本地區情況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不顧市情、縣情盲目照搬照套外地經驗;二是力求“大”。習慣于“運動式”地抓“三農”,一項工作全民參與、轟轟烈烈,表面上每個部門都在抓,但實際上職責并不明確,沒有抓總牽頭部門,沒有細化目標和驗收標準,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三是力求“全”。工作部署面面俱到,既沒有重點也體現不出亮點。這些都是當前基層“三農”工作方法上存在較為普遍的問題。這使一些地方“三農”工作的舉措僅僅停在口頭上,寫在文件里,無法落實到行動上,不僅浪費了資源,也空耗了精力。
其二,抓一點不計其余,缺乏統籌性。一是部門缺乏協作性。不僅農口的農林水牧漁等部門工作上互動少,而且農口之外的部門在涉農工作上也缺乏與農口部門的互動,以至于“你敲你的鑼”、“我唱我的戲”,造成工作互不協調、各不配合。二是農業、農村和農民三項工作之間缺乏互動。在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時,缺少系統的思維和聯系的觀點,結果往往是解決一個老問題,而產生一個或多個新問題。比如各地在成功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問題的同時,又帶來了農村田地無人耕種、土地難以流轉、留守兒童健康和教育問題突出等諸多新難題。三是“三農”與工業化的矛盾問題。許多地方把財力、人力、注意力都放在推動工業化進程上,不僅市縣講工業化,連鄉鎮這樣的農村基層政府也在埋頭搞工業化。四是城鎮化帶來的“留守”問題。農村中的“精英”大量涌向城市、集鎮,留守的都是所謂的“386199部隊”(婦女、兒童、老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面臨著生存的危機。
抓“三農”工作需要辯證法
克服形而上學的最好辦法,就是辯證系統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必須善于運用辯證的思維、系統的觀點來把握“三農”工作。
“三農”工作的統一性和差異性,決定抓“三農”工作既要堅持整體抓也要堅持分開抓。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者是一個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有機體。將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一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整體,去謀劃、去推動,才能真正抓住“三農”工作的主動權。作為一個整體的“三農”,并不是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簡單疊加,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相互之間各有特性。不僅彼此的工作重點、工作對象不同,而且工作規律也不一樣。抓農業不等于抓了農村,抓農村不等于抓了農民。如果我們在工作中片面地側重某一個方面,就會像盲人摸象一樣,整個工作視野停留在小圈子里,造成局限性、孤立性。
“三農”工作的聯系性和多樣性,決定抓“三農”工作既要注重內涵又要顧及外延。農業是農民從事的主要事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是農民開展農村建設的資金來源;農村是農民工作生活的家園,是農業生產的土壤,它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環境和條件;農民是農村、農業的主體,是農村的建設者、農業的生產者。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單個個體事物而存在,同時又獨自對外發生復雜多樣的聯系。抓“農民”問題,就不能僅僅局限于農村和農業,而應站在更廣闊的視野中,跳出固有思維,可以把農民轉化為職工、商人、經紀人、市民;抓“農村”問題,決不僅僅是解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問題,還有一系列諸如農村環境整治、村鎮建設、鄉村組織建設等問題。
“三農”工作的系統性和聯動性,決定抓“三農”工作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各司其職?!叭r”工作部門的區別,僅僅在于業務主管部門、工作牽頭部門、相關涉農部門,各部門在“三農”工作中都有各自的職責,缺一不可。例如,組織部門負責組織建設,如何配備好鄉(鎮)和村委領導班子、發揮鄉鎮黨委政府的效能、調動村級組織的積極性等,都是重要課題。農工部作為“三農”工作的主管部門,不僅要制定本區域“三農”工作發展規劃,還要協助黨委、政府做好“三農”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尤其是要協調、統籌涉農部門的工作,工作量大,責任重。因此,在“三農”工作中,各部門都要調動起來,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參與的工作局面。流通行業要負責帶動農產品銷售,科技部門要負責科技推廣,教育部門要注重提高農民工素質等等。
在實際工作中抓大也要顧小
抓大,主要是抓“三農”路線方針政策和原則的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比如統籌城鄉發展,統籌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政策,比如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勞動力轉移等方面的政策,比如“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以及“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反哺農業、回報農民”的投入政策。
抓大,重在抓部門、工作和上下的協調。比如農業建設,需要農口的農業、林業、水利、水產、畜牧等部門的協調,需要農口內扶貧、移民、綜合開發、農墾、土地等部門的配合,需要財政、發改委、工商、物價等綜合部門的支持和參與。比如農村建設,需要協調規劃、建設、土管等部門,農村社會事業建設,需要協調文化、教育、衛生等部門。總之,抓大,就是要抓重點工作,抓關鍵環節,抓各級干部,抓工作典型。
顧小就是要細化和分解各方面的工作,比如農業建設方面的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常規農業與特色農業、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等,還要抓防火防汛防蟲,要抓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
顧小就是要抓群眾工作,要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既要抓在村的人口和勞力,也要抓外出務工的,既要為群眾解決發展經濟方面的難點,也要為群眾生活上的困難分憂,包括子女上學、農民看病、打官司等問題。
首要任務是“穩糧”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確定,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是2011年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會議提出了確保穩住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提高單產,加快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快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等一系列工作重點。
“糧食產量‘七連增’,很大程度得益于這幾年播種面積恢復性增加,今后播種面積增加的空間很小。氣候條件和自然災害也有不確定性,農業抗災奪豐收任務繁重?!鞭r業部部長韓長賦說。
韓長賦表示,2011年繼續推動強化生產大縣獎勵政策,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等農產品市場調控政策。繼續推動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機化發展的政策措施。
“農業部將增加粳稻生產,積極引導農民擴大玉米、雜糧等短缺品種種植面積。大力推廣防災減災、穩產增產、節本增效等關鍵技術,著力提高單產和品質?!表n長賦說。
重要信號:加快水利建設
系統部署今后一個時期水利發展與改革,是這次會議傳遞的一個重要信號。這意味著中央開始著手解決水利等影響全局的薄弱環節和重大問題。
水利部部長陳雷表示,要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高度對水利工作進行科學定位、統籌規劃、全面部署,凝聚全社會力量,形成治水興水合力,為推動水利跨越式發展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
2010年,我國干旱、洪澇、山洪災害覆蓋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災害損失之重,為1998年以來之最?!昂闈碁暮︻l繁仍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農田水利建設滯后仍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标惱渍f。
據陳雷介紹,“十二五”期間,水利部將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強水利重點薄弱環節建設、加快解決民生水利問題、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進水利改革。加大投入,夯實農業基礎
此次會議提出,2011年三農投入要做到“三個重點、三個確?!报D―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用于農業農村的總量、增量均有提高;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重點用于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偭亢捅戎剡M一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重點投向農業土地開發、農田水利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足額提取、定向使用。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說,“三個重點”進一步明確了中央支農資金的投入方向,而“三個確保”則表明了支農資金如何落實到位的具體手段。這些表述體現了國家支農政策的連續性、協調性和針對性。
宋洪遠解釋說,這些表述進一步明確了支農投入的重點和方向,在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同時,更加注重強農政策,大幅度增加生產性投入,并突出政策的針對性。
征地力保農民權益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擴大征地制度改革試點。
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此次會議有關耕地問題的表述,根本立足點是嚴格保護耕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這位負責人說,目前在四川、廣東等地設立耕地保護專項資金的試點,對農民每年給予每畝200元到500元的補貼,為我國探索構建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創造了鮮活經驗。
據介紹,國土資源部門將抓緊落實“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的措施,縮小征地范圍,提高補償標準,落實同地同價原則,保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
到2010年9月,我國已有28個省份公布實施了新的征地補償標準,補償水平普遍提高了20%至30%。今后,各地將建立征地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當地人均收入增長幅度等情況,每二至三年對征地補償標準調整一次。
這位負責人分析,在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面,陸續選擇天津、重慶、沈陽等11個城市作為新一輪征地制度改革試點城市。重點在縮小征地范圍、完善征地補償機制、拓展安置途徑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征地補償安置長效機制。
“菜園子”“菜籃子”“菜攤子”都要抓
此次會議提出,下大力氣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加大銷區就地生產和就地供應力度。同時,大力改善農產品流通和市場調控,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產品營銷網絡。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解釋說,農業部2011年將推動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切實落實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設好“菜園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給能力。
農業部還提出,“十二五”時期將重點建設標準化、規?;?、專業化生產基地,扶持批發市場、冷鏈系統、質量安全檢測站點建設,促進“菜籃子”產品有效供應和質量提升。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常曉村表示,今后將鼓勵更多的流通企業參與“農超對接”,到農產品基地直接采購,擴大農超對接政策效果,提高訂單農業比重,繼續支持建設產地預冷等冷鏈設施,完善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
加大氣象服務,提高防災能力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建設,強化農業發展基礎支撐。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表示,2010年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農村防災減災和農業生產面臨風險不可低估。氣象部門將加強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矯梅燕說,今后努力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重點加強農村地區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預警廣播平臺建設,力爭實現至少有一種手段能將氣象預警信息送達到農村每一個地區,延伸到每一個村鎮,傳遞到每一位農民,實現氣象信息的“進村入戶”。
2013年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圍繞縣委縣政府“四新”建設目標,貫徹“自主創新、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以科技富民強縣為宗旨,構建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全縣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目標任務
(一)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爭取上級科技計劃項目2項;申報省市科技進步獎1項。
(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家;建好科技型企業2家;培育產學研合作示范企業1-2家、知識產權試點企業1家,開發新產品2-3個,高新技術總產值增長10%。
(三)抓好科技興農工程。培育科技示范鄉鎮3個,村4個,戶10戶。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15項以上。
(四)增加企業科研經費投入。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聯系,力爭企業投入研發經費逐年增加。
(五)加速奶業、筍竹林、藥材和草山開發。辦好1個奶牛、飼草科技示范點;建好1個筍竹林示范基地。
(六)防震減災工作和知識產權保護更趨法制化、規范化。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1-2所;完成專利申請12件以上。
(七)信息化建設。繼續辦好科技服務熱線、《科技信息》和科技網站,科普工作有新的亮點。
(八)科技特派員工作。選派20名以上,社會與經濟效益明顯。
三、工作思路
(一)圍繞一個中心。圍繞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這一中心,以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轉化為主線,加強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實現科技資源的集成。
(二)突出一個重點。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大力推廣先進成套的農業技術,加快現代種植業、養殖業的發展。著力推廣農產品和農村資源加工技術,提高農村勞力科技素質,加快相關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和應用。
(三)實現一個結合。實現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需求,促進科學技術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的有機結合,推動縣域經濟結構升級,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品競爭力。
四、具體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把抓科技進步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和正確政績觀的重要內容,強化黨政領導的科技意識,提高我縣科技工作在黨委、政府工作中的地位。
(二)以項目為抓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支持,組織實施一批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優勢項目,支持企業開發高新技術新產品。二是針對我縣特色產業,為農民提供一系列配套技術,推動主導產業的發展。三是牽線搭橋,鼓勵企業與高校開展科技合作與交流。四是建立激勵機制,支持企業和個人開展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和專利發明。
(三)狠抓農村科技推廣工作。以促進農業優質、高產、高效為目標,以新品種培育、高效種養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為重點,搞好科技示范鄉鎮、村、戶建設,引進推廣示范以奶業、竹業、菜業、藥業為主的新品種、新技術。加強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促進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牧民致富奔小康。
1 以項目形式組織高校和科研單位直接介入科技扶貧和技術推廣工作
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具有很強的公益性。一項科研成果的取得既耗時,又費力,但往往不能給科研單位和人員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在當前現實條件下,農戶經營規模超小型化,又無力自主研究和引進開發高新技術,政府必須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民的科技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本領。應該以項目形式組織高校和科研單位直接介入科技扶貧和技術推廣工作。要從信息、技術、資金、政策等方面支持科研單位和龍頭企業,聯合廣大農戶,引進、培植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組織實施良種產業化、農業標準化等一系列科技興農工程,引導農民發展適銷對路的名優特產品、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
2 建立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以提高成果轉化效率
農業生產方式從分散經營逐步向專業化、規?;?、集約化方向轉變,發展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需要大量的科研成果精品和高水準的專業化技術服務。目前在各種形式的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園區中,大量農業生物技術、無公害食物生產技術、工廠化農業生產技術、智能農業生產技術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得到廣泛開發、應用、示范和推廣,為園區所在地區的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技術、新信息,展示了現代農業新的經營方式和理念,培育了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但還必須加強各地農業科技示范園的規劃和建設,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引導和促進農民主動采用新產品、新技術,以優良的農業工程設施和有效的經營管理手段,廣泛吸引國內外高素質的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業科技項目到園區進行科研、中試、示范、培訓和推廣,盡快形成一批適合當地和周邊地區自然資源、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有利于農業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實用農業高新技術項目,加速傳統農業改造。
3 建設農業信息技術服務網絡
我國金農工程是1994年12月在"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上提出的,目的是加速和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立"農業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建立農業信息網將極大地促進農業科研和生產的發展。首先,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將會大大促進農產品的流通,減少農業生產與產品銷售的中間環節,使生產者得到更多的實惠。第二,網絡化將會對農業宏觀上實行穩定均衡生產提供保障。為了穩定均衡生產,農業呼喚社會化的網絡,需要加強宏觀管理者與農民的聯系,加強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市場流通、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部門等的信息聯系。第三,網絡化將會大大促進最新農業科研和農業技術在生產中的推廣應用。第四,網絡化還有利于農業的減災和防災、農作物病蟲害和畜禽疫病測報與防治。對主要農作物的長勢與產量、水旱災害、病蟲草害、海洋漁業、農業資源、生態環境等進行監測、速報與預報。
4 建立與市場相適應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以提高科技應用能力和擴大示范與引導為重點,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載體建設。加快建設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機構、農業專業技術服務組織、農業技術市場和其他形式的涉農服務中介機構,通過技術信息、產品信息和市場信息等交流、引進和推廣先進技術,促進農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模式為技術應用型農業科技載體模式。農村現在有大量的農機站、植保站、畜牧獸醫站、農業技術專業協會、農民協會、合作社、農業技術推廣站、經營管理站,主要為農民及時提供新技術、新品種等科技信息,提品產銷等市場信息,有的甚至承擔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示范、推廣和其他科技服務工作。要進一步擴大成果擴散型農業科技載體的數量和規模,提高載體吸納和應用成果能力。要推動農民專業技術服務組織建設,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對農民專業技術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承認它們的地位,規范其行為,從科技成果轉化法制化角度出發,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把農業專業技術服務同農業科技信息體系建設結合起來,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技術中介服務,促進成果轉化,滿足技術供需雙方的利益需求。要培育和發展科技型龍頭企業,建立起規范的企業化運作機制,提高產業規模和實力,在農戶與市場之間建立起穩固的利益連結機制,不斷發展和壯大農業科技產業化,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5 促進農技推廣部門成為農業最新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
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入,科研單位提供科技成果逐步由無償向有償過渡,而農民的整體素質較低,對市場的反應和決策能力較差,沒有抵御投資風險的能力,接受成果的有償使用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如果推廣部門、科研單位、農民三者以一種有效的形式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三方投資、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無疑將會極大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農技推廣部門的工作重點應放在產前和產后服務上。農業生產逐漸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市場機制賦予農技推廣工作新的內涵,農業生產不僅需要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需要預測市場的決策能力、開拓市場的銷售能力。隨著農民的經營內容日趨多樣化,這就需要農村推廣部門組織指導農民產前生產什么,積極開拓產后市場,并在產中主動聯合科研單位,向市場提供高質量的產品。當前農村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產業化經營,在產前信息指導,產后組織銷售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和組織管理工作,推廣部門應抓住這個機遇,調整工作重點,成為農民的小生產與需求的大市場之間的橋梁。
參考文獻
〔1〕戴聰等.談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技推廣工作的任務與對策.農業科技管理,1998,(8)
省林業廳:召開廳黨組會議,學習傳達郭庚茂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認清發展形勢,理順發展思路。一是加大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為糧食生產提供生態屏障。把農田防護林建設與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相結合,高標準完成林網建設,實現農田林網標準化,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綠化網絡,提高平原林業的生態穩定性和綜合效益。二是加快林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壯大林業經濟。積極推進林產品深加工,大力扶持和發展一批林紙、林板、家具和編織等重點木材加工龍頭企業,發揮國家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三是調整優化林業結構,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按照 “精品、優質、高效”發展方向,通過合理布局,建立木本糧油、優質果品、名貴中藥材等特色經濟林基地,推動經濟林產品上水平上檔次。四是加快林下經濟發展,促進興林致富。以基地建設為載體,加大林下經濟開發力度。五是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激發林業發展活力。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全省集體林地家庭承包率達到75%以上,規范林權流轉,將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省供銷社:供銷社黨組高度重視,迅速對學習貫徹郭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行安排部署。一是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講話精神實質。召開黨組中心組擴大會議、機關全體干部職工大會、全省供銷社系統企業改革發展高級研修班等,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逐字逐句認真研讀郭書記講話精神,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二是圍繞中心,進一步完善綜合改革的統籌謀劃。根據分工方案,結合全省供銷社系統改革發展工作會議要求,全力搞好為農服務,牽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大力發展村級綜合服務社。加快推進綜合改革,重點推進基層社、市縣聯合社、社有企業、機關和事業單位四個層面的改革與發展。每個縣級社都要建立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再生資源四大配送中心和經營服務網絡,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三是狠抓落實,著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加強項目建設,服務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搞好農資供應,保障農業生產,培育新型經營服務主體,提升為農服務的規模和水平,促進農產品市場交易。
省畜牧局:召開局黨組擴大會議、副處級以上干部會議、全省畜牧工作座談會,學習傳達郭庚茂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完善畜牧產業化集群、生態畜牧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畜禽屠宰管理體制改革、畜牧業信息化建設等改革發展的具體措施,制定專門分工方案,明確責任單位和聯系人,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一是研究編制發展規劃。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和相關省轄市溝通,組織編制《河南省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發展專項規劃(2014-2020)》、河南省肉牛肉羊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河南省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河南省秸稈飼料化發展利用規劃。二是積極培育蘭考畜牧產業化集群建設。加強與農業廳、扶貧辦等部門的協同配合,進一步完善項目臺賬,共同搞好畜牧業試驗示范。三是大力發展畜牧產業化集群。促進各生產要素向集群高效聚集,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構建畜牧業投資擔保體系。積極培育新型市場主體,提高全省畜牧業的產業化、組織化水平。四是促進肉牛肉羊產業發展。加快發展生態循環畜牧業,發揮“三山一灘”飼草飼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牲畜。五是加快推進畜牧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重點進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畜禽屠宰管理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三項改革”,扎實開展畜牧業投融資機制、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農牧結合機制、畜禽保險機制“四項創新”,增強畜牧業發展活力。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定的戰略目標,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優化賬戶服務,加大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力度,暢通農村支付結算渠道,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支付服務效率和質量,推進城鄉支付服務一體化發展。
二、工作目標
切實發揮支付結算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發展適用于農村地區的非現金支付工具體系。堅持以點帶面,加快非現金支付工具推廣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努力滿足農村多樣化支付服務需求。具體分三步走,年達到中等示范縣標準;年、年在實現標準目標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村支付環境改善工作向縱深發展,繼續推廣擴大非現金支付工具使用范圍,非現金支付量比年增長25%,拓寬農村地區銀行機構內部清算網絡覆蓋面,實現全部網點能夠以電子方式辦理跨行支付業務;農村地區年輕人均持卡一張,持卡消費額占社會零售商品總額達到12%以上;受理銀行卡的商戶增長20%。力爭三年內,全縣農村支付結算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我縣年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努力達到以下目標:
(一)初步建立起有利于實施各項惠農政策的銀行賬戶服務體系,積極為農村個體經濟組織開立銀行結算賬戶,提高銀行結算賬戶在農村普及率,促進非現金支付業務的發展,實現非現金支付量增長8%。
(二)50%的縣域銀行機構網點接入大、小額支付系統,30%的縣域銀行機構網點開通全國支票影像系統,初步建成農村地區銀行機構內部清算網絡,開通以電子方式辦理跨行支付業務的試點。
(三)農村地區50%的成年人口人均持卡1張,持卡消費額年增長20%,50%的國家和省級各項補貼通過銀行賬戶和銀行卡發放。
(四)ATM、POS機具在縣域的布放數量分別增加17臺和82臺,達到20臺和100臺,個人網上銀行增加4190戶,企業網上銀行增加250個,手機銀行增加1400個,轉賬電話增加438個,銀行卡增加45808張,受理銀行卡的商戶年增長20%。
三、組織機構及職責
成立縣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縣長任組長,人行、各金融機構、縣農工委、財政、工商、國稅、地稅、工信局、就業局、廣電局、公安局等部門主管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人行綜合業務部,主任由人行縣支行主管行長李彥平擔任,成員由各相關部門業務負責人組成。
領導小組負責對縣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改善工作的組織領導,深入基層檢查指導、協調,及時解決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每季度召開推進情況總結匯報會議,通報各金融機構進展情況,總結分析遇到的具體問題,針對實際情況調整工作思路,作出解決問題的決策,建立推進工作考核機制。
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監督指導各機構落實領導小組提出的各項決策,做好改善具體工作的引導工作,監督指導考核各金融機構進展情況。
各金融機構嚴格按照工作目標考核,制定具體落實方案,主動與相關部門聯系,積極拓展銀行卡業務;采取切實多樣形式加大非現金支付工具宣傳力度,增強宣傳效果;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人力、財力和技術支持;定期向支付服務環境改善工作辦公室報告工作開展情況,反映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措施和意見。
縣農工委切實履行服務農村、服務“三農”職責,發揮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中的職能作用,積極助推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縣財政局積極協調預算單位做好非現金支付工具使用。
縣工商局切實履行其職能作用,在對企業、單位、個體工商戶經營交易的監督管理中積極加強引導,配合做好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改善推進工作。
稅務部門積極加強對納稅人使用非現金支付方式納稅的宣傳與引導。
工信局、就業局做好支付服務工具宣傳引導,指導企業主動參與非現金支付工具營銷活動。
廣電局負責做好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推進過程中相關工作的宣傳報道。
縣公安局會同縣人行積極牽頭建立銀行卡犯罪信息交流機制,指導金融機構做好銀行卡犯罪防范,加大打擊力度,依法保障銀行卡良好使用環境。
四、實施步驟
(一)充分調查論證,謀劃實施方案。3月前,縣人行及各金融機構深入農村地區部分市場進行實地調查,深入企業,充分了解企業支付結算業務需求;
(二)周密組織探討,研究制定方案。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3月份分別召開人行行長辦公擴大會議、金融機構相關人員參加的聯席會,組織研討、完成實施方案的制定;
(三)年6月底,各金融機構將ATM、POS機投放增量達到計劃的40%-45%;
(四)動員全轄力量,營造濃厚聲勢。8月初,組織召開全縣動員會議,布置實施方案,分步組織落實;組織金融機構重點加大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工具宣傳力度;
(五)年9月底,各鄉鎮要結合各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非現金支付工具的推廣力度,確保農村支付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七)年12月底,完成確定目標。
(八)年1月至年12月,在實現近期目標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村支付環境建設工作向縱身發展,繼續擴大效果,確保遠期目標順利實現。
五、工作措施
充分發揮金融機構自身優勢,以處于經濟優勢地域為拓展突破口,以皮革、板材、拆車、蔬菜四市場為農村地區支付結算主要拓展市場,培育支付示范點,通過在試點增加設備投入,調整、充實業務技術人員,推動試點非現金支付業務正常開展,以點帶面,逐漸拓寬市場。
(一)加強統一領導,各部門協調聯動,由縣政府組織推動,各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改善推進協調、配合工作。
(二)劃分村區域,量化任務目標,明確責任。根據金融機構各自優勢,明確工作重點,縣聯社、郵政儲蓄銀行、農業銀行重點針對農村地域拓展非現金支付服務建設,一是優化基層網點支付服務方式、業務人員配置,提高服務水平;二是培育優勢地域,加大ATM、POS機具和轉賬電話等硬件設施的投放力度。其他金融機構根據業務拓展需要選取重點區域,安裝自助設備,加大電子支付產品在農的營銷力度。
(三)切實做好宣傳工作??h人民銀行協同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各金融機構,加大聯合宣傳力度,精心籌劃,通過新聞報道、專欄介紹、現場演示、播放專題片等形式,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立體化的宣傳攻勢,逐步提高農民對居民非現金支付工具使用習慣。在條件適宜的鄉(鎮),選擇一家銀行機構設立“宣傳服務站”,指導服務站,確定宣傳項目及具體內容,定期開展宣傳活動。以服務站為依托,形成輻射面。建立農村地區支付結算業務宣傳長效機制。一是在金融機構營業窗口設立常年咨詢臺,由專人負責接受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業務咨詢;二是開展“集中宣傳月”活動與送金融知識下鄉相結合,把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使用知識送上門,提高農民對各類支付結算工具的認知度;三是選取重點村鎮中有影響力的企業和個體戶作為重點宣傳對象和聯系人,引導和帶動使用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
(一)信貸規模成倍擴張,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至本年末,全市貸款余額萬元,同比增加萬元,增幅為%。其中“三農”貸款余額萬元,三農貸款占比%,同比增加萬元,增幅為%;貼現貸款萬元,同比凈增萬元。全年累放各項貸款萬元,同比多投放萬元;全年累收各項貸款萬元,同比多收回萬元。當年貸款投放居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連續三年共投放額達到億元,支農力度逐年加大,有力地促進了城鄉經濟發展。(二)清收盤活效果明顯,資產結構日益好轉
至年末,全社累計收回不良貸款萬元(其中收顯性不良貸款萬元,收隱性不良貸款萬元),賬面不良貸款年末余額為萬元,占比%,同比減少萬元,比20*年末的65.8%下降了%;正常貸款中非正常貸款萬元;抵債資產余額萬元,處置抵債資產萬元。20*年、20*年、xxxx年度,全社新增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到期收回率分別為96.7%、95.19%、%,連續三年保持在95%以上,信貸資產結構明顯改善。
(三)創收渠道不斷拓寬,經營效益逐年提升
至本年末,各項收入萬元,其中貸款利息收入萬元,同比增加萬元,增幅%,貸款利息收入實現了大幅增長的良好勢頭;中間業務收入萬元,同比增加萬元,增幅%;各項支出萬元,同比增加萬元。收支扎差實現賬面盈利萬元,同比增盈萬元,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信用社增盈、政府滿意”的“四贏”良好局面。
(四)授信建檔全面鋪開,增量擴面工作縱深推進
近年來,本市的傳統農業日益提質,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工業發展迅速,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全市信用社仍然堅持以投放農業貸款為主,全面開展信用農戶、信用鄉鎮、信用村組的評級授信工作,全力支持新農村建設。
至本年末,全市共評定信用村170個,信用戶9.53萬戶。累計建立農戶經濟檔案達11.5萬戶,比年初增加萬戶,建檔面從年初的85%上升到100%。全市已累計發放貸款證9.53萬本,比年初增加萬本,當年發生信貸關系的農戶建檔面基本達到100%,檔案內容登記情況逐網步完善詳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余額分別達萬元和萬元,分別比年初上升萬元和萬元;累計創建信用鎮14個,信用村290個,其中今年創建21個。
二、信貸工作主要措施
今年,xxx聯社以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全面實施“鋪天蓋地”、“頂天立地”兩個工程,切實把握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以增強業務品種、完善業務功能為重點,深入開展走進農村、走進企業、走進社區活動,與時俱進地改善支農服務,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準確把握市場定位,明確服務“三農”工作重點
我社始終堅持以農為本、為農服務的辦社宗旨,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主題,準確把握市場定位,不斷強化支農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方式,加大信貸支農力度。xxxx年末農業貸款余額萬元(20*年末農業貸款余額17958萬元、20*年末農業貸款21794萬元),增幅為%。今年以來,我社多次召開信貸支農工作會議,組織信貸人員深入各鄉鎮、村戶,進行調查研究,了解農民的實際收入狀況和資金需求狀況,通過調查,摸清了農戶和個體私營企業的資金需求和農村信貸市場的潛力,拓展了農戶延伸貸款、農戶聯保貸款方式,加大了信貸投放力度,把小額貸款市場準確定位在“三農”上,切實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
(二)強化服務措施,信貸服務功能日趨完善
1.加大支農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對信用社的認知度。今年來,我社開展了多種宣傳活動,利用報紙、墻體廣告、新聞媒體等,廣泛推介小額農貸,真正實現了宣傳上的“鋪天蓋地”。同時,各信用社在營業室前、主要路口張貼宣傳資料,信貸員充當宣傳員,通過講解貸款政策、手續和條件,增強了農民的貸款意識,把講信用、有技能的農戶作為聯系對象。信用社加強對貸款條件、程序、權限和聯系方式等內容的宣傳,提高了貸款透明度,為符合條件的貸戶能夠提供快捷、高效的信貸服務。
2.大力實施“鋪天蓋地”工程,做好農戶評級授信工作。
我社依靠市、鎮(鄉)政府和村委三級力量,積極開展了“信用鄉鎮”和“信用村、戶”的評定工作。對評定出的信用戶、信用村、按照貸款利率定價制度,給予了貸款優先、利率優惠、服務配套等優惠政策。同時建立健全了農戶經濟檔案,建檔面100%。通過加強對貸款條件、程序、權限和聯系方式等內容的宣傳,提高了貸款透明度?!靶庞么?、戶”評定工作的開展改善了農村信用環境,提高了全市信用社信貸資產質量。
3.簡化放款手續,積極發放小額農貸。今年以來,我社大力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對符合條件的農戶發放貸款證,實行了“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貸款方式。在全市農村,農戶持貸款證、身份證和印章可直接到各轄內信用社營業柜臺辦理貸網款業務,簡化了貸款審批發放手續,提高了辦貸效率。至年末,全市各信用社授信頒發小額信用貸款證9.53萬本,當年累計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34379萬元。
(三)創新貸款方式,不斷開發新產品
1、開辦“新農樂”支農貸款新品種,提供全方位服務。今年來,通過不斷調整貸款投向,擴大信貸范圍、額度、周期,延伸授信領域,積極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企業循環貸款、助學貸款、農村青年創業貸款”等信貸新品種,為他們提供一條龍服務,滿足了廣大農村市場需求,有力地支持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做大做強小額農戶貸款。進一步延伸小額農貸的對象、金額、期限和服務,全市農戶和農戶小額年內累放4.53億元,比上年增加2.29億元,增幅為1*.23%。
二是做實農戶聯保貸款,滿足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今年,我社通過走訪15個鄉鎮,近290個村組,并向江北三鎮的棉產基地、東片的果林開發、棉紡加工以及南片鄉鎮的畜禽養殖等特色產業鏈給予8000萬元的資金扶持,為他們提供技術、資金、信息一條龍跟蹤服務。
三是推行勞務輸出培訓貸款,幫助農村青年早日脫貧致富,全年共發放外出務工人員貸款1000萬元。
四是推行打工回鄉創業貸款,鼓勵成功人士回鄉創業辦廠,全年共發放返鄉人士創業貸款1200萬元。
2、做好做優做活中小企業貸款,滿足工業興市和縣域經濟發展資金需求。推行“飛龍工程”、“成長之路”系列貸款新品種,努力做活“企業+農戶”貸款、做大社團貸款、做優中小企業抵押循環貸款、做強物流企業擔保貸款,極力扶持一批信譽好、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涉農龍頭企業發展。三季度,正值農村旺季收購季節,我社通過調查了解,發放旺季收購流動資金貸款近7000萬元。如對橫溝市、大垸、小河、團山等棉產區投放倉單質押貸款3000萬元,對新廠鎮龍頭企業恒利棉貿、含芳酒業、茂祥棉貿有限公司投放授信企業貸款1500萬元,聯社營業部與財政局聯系開辦了興業擔保貸款近400萬元、與勞動局聯系發放小額創業擔保貸款200萬元。重點扶持“湖北裕豐制衣有限公司”、“新廠含芳酒業”等64家優秀民營企業。真正使xxx的林木加工、棉花紡織、種植養殖、民辦教育等支柱產業逐步起步、發展、壯大和跨越。今年,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只要符合貸款條件,我社都大力支持。
一是主攻優良客戶,建立健全貸款營銷機制。認真落實分層次攻關工作要求,加強與地方黨政溝通,捕捉信息來源,為貸款營銷工作提供依據,在時間上、速度上贏得主動。
二是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為農服務龍頭企業的投入力度。加強與農產品行業協會的經常性聯系,及時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及信息,為信貸支持提供可靠保證。
三是按季節周期確定投放期限、按授信等級確定投放金額,極力推行企業循環貸款,全年共投放1200萬元。
(三)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地制定信貸考核體系和考核指標。
根據上級聯社考核要求,今年我社在制定各項信貸考核指標時,充分考慮了各基層社的實際情況,在年初任務下達前,對各基層社信貸任務的完成可能性充分進行調研,使下達的指標任務恰當合理。
1、在分解農業信貸投放任務時,做到了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一是先布置各社做好“三農”貸款需求調查,再結合各社近幾年來的農貸增長水平等變化指標,科學合理將任務進行分解;二是在下達不良貸款清收盤活任務時,著重分析了各基層社的不良貸款狀況,掌握不良貸款清收盤活的可能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增加了全員完成任務的信心和決心。
2、在考核方法上,一是突出以市場營銷為主題,一線員工績效工資實行產品計價;二是進一步改進了對信用社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辦法,使考核內容更加科學合理。月度考核按月上墻公布,嚴格實行末位排名制度,社主任例會制度,采取紅牌通報獎勵,黃牌通報批評。年度考核增加獎勵因素、對重要指標實行單項獎勵,以此促進了我社信貸業務的不斷發展。
(四)規范信貸操作管理流程,全面提升信貸管理水平。
一是規范貸款五級分類。為真實反映信貸資產質量,揭示信貸資產實際價值和風險程度,我社把貸款五級分類工作和信貸基礎管理工作緊緊結合在一起,按月進行填報;二是建立大額貸款管理系統,對百萬元以上貸款進行定期監督檢查;三是規范信貸系統與會計系統的操作流程。使“操作崗、管理崗、監督崗”形成三線分離、相互牽制的內控體系,使信貸資產質量得到適時監控、動態管理,更加科學地反映了信貸資產質量和內在風險程度;信貸基礎資料管理得到進一步完善,規避了貸款法律風險,降低了貸款損失;提高了信貸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也了解基層信貸人員業務水平;貸款客戶財務逐步規范,配合程度提高。
(五)不斷完善信貸內控制度,強化信貸風險監控力度
一是進一步完善了信貸文本制度。今年,為加大改革力度,切合本地實際情況,聯社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辦法和制度,規范了《xxx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倉儲實物質押管理辦法》、《xxx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農戶聯保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試行)》等十多個信貸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操作崗、管理崗、監督崗”的職責要求。
二是加大監控檢查力度,有力地打擊了違規違紀行為。今年上半年,在信貸投放上由于一度追求量的突破,少數信用社出現了冒名貸款、壘大戶貸款、假抵押或抵押不實貸款現象。為此,信貸管理部排專人進行內部檢查和外部核對。一方面對內成立了冒名貸款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結合案件專項治理活動,在全市開展為期三個多月的冒名貸款綜合治理活動,活動分“自查上報、突擊檢查、問題整改、跟蹤督查,復查回訪”六個階段進行,檢查面達100%,全社共自報和檢查出冒名貸款3529筆,金額7828萬元,其中已限期整改筆,金額萬元,已督促清償筆,金額萬元,并對人進行了罰款、限期清收、停薪停職收貸、停崗等處罰措施,極大地震懾了違規違紀現象,有力促進了“貸前、貸中、貸后”的監督管理,信貸操作,違規放貸現象明顯減少;另一方面,我社針對審核貸款資料時發現的假抵押、調換他項權證逃避債務的現象,多次與房管、土地、海事、林業、工商部門協商,至函并達成協議,對已辦理的他項權證進行勾對,并由調查人、審批人、經辦人、資料保管人進行書面承諾,明確職責,嚴格按流程辦理。全市審核并退回假證貸款資料三份,處分信用社主任1人,挽回經濟損失近100萬元。
三是繼續加大對基層信用社常規檢查力度,開展經常性的現場監管和非現場監督,對到期貸款實行催收警示,“三收”階段,實行按日監測制強化督導,按月通報進度,確保了增存、增效、貸款到期即收。將定期和不定期、全面和非全面檢查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大對違規貸款的處罰力度,糾正信貸管理中的薄弱環節。6月份,我們對全市上半年的信貸工作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的大檢查,及時發現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其間共查出違規貸款筆,金額萬元。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下發了整改通知單,限期整改,并登記整改臺帳,跟蹤整改情況,至年末,已整改到位%,全年累計處罰責任人56人次,其中,撤職處分主任4人。
三、信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信用社貸款催收和到期即收意思不強,不能及時發現存量貸款潛在的風險,從而形成新的不良貸款。至年末,全市信用社逾期貸款萬元。
2、違規貸款時有發生,存量貸款潛在風險依然存在。少數社對信貸授權授信管理運作不規范,違規操作時有發生。另外,部分信用社對超出其授權授信的貸款需求不從主觀上控制,貸款壘大戶仍有發生。
3、信貸管理制度仍然不夠健全,信貸管理模式亟需改進。今年以來,雖然我們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信貸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規范了信貸管理行為,但從銀監部門檢查的情況來看,我們的信貸管理制度和信貸管理模式尚需進一步健全,如:信貸人員按勞分配、按績取酬的考核辦法要更加合理、貸款五級分類以后對不同類別貸款的處置辦法還未制訂、信貸人員盡職要求也未制訂、貸款風險預警機制尚未形成等。
四、xxxx年工作打算
針對今年信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社將繼續圍繞改革工作重點,從信貸管理入手,規范信貸操作行為,進一步加大信貸支農力度,大力清收盤活不良貸款,實現信貸資產良性循環。
(一)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有步驟開展信貸工作
為確保來年全市信貸工作順利開展,信貸管理部將認真按照市聯社要求,認真測算各社指標,及早制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每月制定工作計劃,突出各階段工作重點,確保工作實施到位。建立信貸員月例會制度,使基層信貸人員知道要做些什么,如何去做,科室人員知道要查哪些,如何去查,使得整個信貸工作上下環環相連,忙而不亂,有條不紊。通過例會的集中交流、學習、討論,尋找差距,分析原因,不斷提高信貸管理工作整體水平,提高辦事效率,使信貸管理工作始終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開展下去。在實施過程中,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六個”嚴格定規范。即:嚴格貸款程序,杜絕逆向操作;嚴格貸款條件,把好貸戶準入關;嚴格貸前調查,摸清貸戶底數;嚴格貸款責任,實行終身負責;嚴格貸款審批,確??茖W決策;嚴格貸款手續,把好資金“閘門”。
五個”堅持清思路。即:堅持正確投向,合理發放貸款;堅持立足社區,支持縣域經濟;堅持小額分散,擴大農戶貸款面,弱化風險、站穩農村市場;堅持放開質押、提倡抵押、控制保證,優化貸款結構;堅持效益第一,加大營銷力度。
“八個”加強促效益。即:加強貸后管理,防范資金風險;加強檔案管理,為業務發展服務;加強貸款考核,提高管理效果;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加強制度建設,規范管理行為;加強社政協調,優化管理環境;加強手段創新,提高管理效率;加強稽核監督,保障管理規范。
(二)加大為農服務力度,搶占貸款市場占有份額
一是繼續加大對“三農”貸款的投放力度。強化為農服務意識,積極推廣農戶聯保貸款、小額信用貸款、助學貸款,逐步嘗試開辦商品房按揭貸款,切實解決農民貸款難,緊緊扎根農村,努力擴大小額信貸零售業務的市場份額。
二是緊抓沿江開發的契機,重點支持個私經濟發展。對產品適銷對路、經濟效益好、保全措施到位的私營企業,特別是一些新入工業園區的個私企業,只要其產權明晰,手續齊全,我們將集中信貸資金,為其提供各類信貸服務,促使其上規模、上檔次,將企業做大做強。
三是加大對優良客戶的授權授信額度。在xxxx年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行業、性質及產品的市場前景、技改投入等實際情況,對xxxx年度企業授信額度和信用社權限進行合理的調整,確保企業正常經營。同時,對符合授信條件的在農業貸款科目管理的個私企業,也給予一定貸款授信額度,視同授信企業管理,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
(三)創建社會誠信環境,大力清收不良貸款
一是積極開展信用村(鎮)創建活動。把信用村(鎮)創建工作緊緊與創建金融安全區和誠信社會環境結合在一起,通過創建活動的不斷深入,逐步提高社會信用觀念,感受誠信帶來的好處,減少逃債、賴債行為,化解信用社不良貸款。
二是解放思想,積極探索清收盤活新思路。我們將改變以往的不良貸款清收盤活思路,針對不同借款人或企業形成的不良貸款,分析其形成原因,尋找有效資產或還款來源,緊追不放,采取一切合法手段,最大限度減少貸款損失。
三是加大貸款三查力度。明確清收責任,嚴禁向高風險企業和個人投放貸款,同時改變以往那種重放輕收的思想觀念,加大貸后檢查力度,及時發現貸款風險擴大趨勢,杜絕新的不良貸款發生。對因不盡職行為造成新的不良貸款發生,聯社將加大對責任人員的處罰、賠償力度,確保新放貸款的安全。
四是嚴格考核。將清收盤活不良貸款與信貸人員工資收入直接掛鉤,通過清收盤活不良貸款的絕對額來兌現收入,改變以往那種按任務完成比例兌現收入的方法,從而突出了信貸人員對清收盤活工作的貢獻。
(四)進一步加強信貸管理內控制度建設
一是進一步擴大農戶經濟檔案的建立面。在確保存量貸款戶的經濟檔案建立完善的基礎上,有計劃、有步驟對轄區內有貸款需求和可能有貸款需求的農戶進行測評,收集農戶信息,掌握農戶經濟需求真實情況,做認真細致的貸前調查,及時投放貸款并建立一整套經濟檔案。
二是對照銀監部門的具體要求,制定和完善信貸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同時,逐步改變信貸部的工作模式,加大信貸檢查、管理力度,把信貸檢查、輔導貫穿到日常工作中去,并組織1到2次信貸大檢查,對全市信貸工作全面檢查,上門核對,發現問題及時查處,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是加強對重點企業及項目貸款的監控。信用社應明確專人管理,監督企業資金使用,定期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聯社將組織信貸人員對重點企業進行全面調查,掌握企業運行質態,分析信貸資產風險度,為信貸決策提供依據;嚴格控制向集體企業及產權不明晰企業投放貸款,對風險較高的存量貸款,要逐步退出,保證信貸資金安全。
(五)結合貸款五級分類,強化信貸業務培訓
一是每季度進行一次全面的貸款五級分類。以客戶經理為首,帶領區域內信貸人員對貸款客戶共同調查、分析,使信貸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的業務知識水平。
二是執行信貸人員月例會制度。加強對信貸人員政治覺悟及業務素質的培訓,不斷強化合規經營和盡職意識,分析典型案例,教育信貸人員要不斷用知識來充實自己,學習兄弟社先進管理,找出存在的差距,糾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