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6:00: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評估的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錢七虎院士在中國地下工程安全風險管理進展、挑戰及對策中指出隧道工程建設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方向,包括開展基于大數據技術的TBM/盾構施工的分析與控制研究,以及數字隧道向智慧隧道的發展,提出智慧隧道“智”體現四個方面:透徹感知、全面互聯、深度整合、智能服務。
巖土工程施工工序復雜、工種繁多,施工事故不僅與設計、操控有關,還與地層、地下水、環境等因素相聯系,造成很多事故機理難以完全摸清,且在風險評估過程中,由于人類本身經驗的相對缺乏、風險評估的時間不充裕,或者風險管理實施者主觀的不確定性等原因,可能造成風險因素識別不全面、風險評估可參考性不強、風險對策不合理等后果,從而使得風險管理達不到其原定的目標,甚至失效。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人類以前的風險評估經驗,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訓,神經網絡、(BR( (ase-Based Reasoning,案例推理)、RBR( Rule-Based Reasoning,規則推理)等智能化分析工具應用于巖土工程施工安全評估能夠很好地解決風險評估過程中時間、經驗不足的問題。
華中科技大學的劉博基于案例(((BR)和基于規則((RBR)混合模式設計地鐵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庫的結構化模型,其搜集了國內外(國內為主)71個地鐵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典型案例的表示形式、內容特征及統計規律,并通過對特征的相似性、案例庫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分析,論證歷史案例重用的可行性。葉婷婷等將案例推理的原則應用到構建集成情境的地鐵施工安全動態辨識知識庫中,運用案例推理和專家識別的方法構建知識庫的主要運轉方式,分別運用案例推理、專家識別實現知識庫自動識別器、人機識別器的運轉,并通過雙方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實現知識庫運轉。李興高針對泥餅等盾構掘進中典型事故,基于典型事故掘進參數數據,利用BP神經網絡實現故障識別和分析,對于泥餅故障,文獻選用了扭矩、推力、推進速度、閘門壓力、出土溫度作為神經網絡的輸入指標,以事故發生與否作為輸出指標。
林鵬研發了一種在混凝土壩區為工人提供安全保護和各種服務的實時隧道定位系統,基于該系統,實現在線、實時跟蹤、智能識別功能,還具有工人緊急呼叫、跟蹤歷史和位置查詢等功能,現場應用表明,該算法可靠、準確(3-5米精度),可提供實時定位服務。
關鍵詞:電網規劃;風險評估;可靠性
中圖分類號: U665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我國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 電網建設規模不斷擴大, 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問題日益成為用戶和電力部門共同關注的焦點。近年來, 世界各地多次爆發的大規模停電事故給人民生活、社會安定帶來了巨大沖擊, 保證系統的可靠供電成為電力部門的首要任務.
本文將風險評估理論應用于電網的規劃設計,提出了對電力系統事故發生概率和事故后果進行綜合評估的模型和算法。通過工程案例應用分析,論證了風險評估方法在電網規劃設計中的可行性和實用性, 為發展和完善傳統的電網規劃設計方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一、引入風險評估的必要性
目前電網規劃設計研究大多數集中在滿足未來負荷需求的基礎上,確定待建輸電線路的數量和位置以使總的投資成本最低這樣一個問題。在這種規劃設計思路指導下,規劃設計人員將根據未來電源和負荷的預測情況,構建合理的電網框架結構,并通過常規的短路電流及穩定校驗等電氣計算,最終確定所采用的規劃設計方案。這種規劃設計方案的比選原則,主要考慮了初投資等電網規劃中的經濟性問題,對系統的可靠 性則 普遍 采用 N-1安全準則校驗,并且僅考慮預想事故發生后的靜態安全約束。因此,必須在電網規劃中對事件發生的概率和后果進行綜合評判,這里將引入系統風險的概念。風險和可靠性存在若干相通的含義,分別描述同一事實的兩個方面。更高的風險意味著更低的可靠性,反之亦然。風險定量評估的目的在于建立表征系統風險的指標,即能夠綜合考慮失效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這些事件發生后果的嚴重程度。顯然,一種可行的選擇就是在工程規劃、設計、運行和維修中引進風險管理,以使系統的風險水平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二、風險評估模型和指標計算
對電網規劃方案的風險評估,可采用狀態枚舉法或蒙特卡羅模擬法。蒙特卡羅模擬法便于處理負荷的隨機變化特性,計算量幾乎不受系統規模和復雜程度的影響,但其計算時間較慢;而狀態枚舉法一般用于元件失效概率較小或者運行工況較為簡單的情形。由于在電網規劃設計階段,更著重于各個規劃方案之間的橫向比較,而對模型和參數的準確性要求不高;另一方面規劃設計出的方案往往具有較強的承載風險能力,因此本文采取在應用上更為靈活的狀態枚舉法進行系統規劃方案的風險評估,同時制定合理的簡化原則以降低計算的復雜程度。
2.1 風險指標計算方法
基于潮流過負荷校驗的風險指標計算是指,利用n-r預想事故掃描(潮 流 分析)確定系統的失效狀態(線路過負荷或者節點低電壓),進而進行風險指標計算。具體方法和步驟如下:(1)建立多級負荷水平根據系統年負荷預測曲線,將負荷水平劃分為若干等級并形成相應的分析案例。對每一級負荷水平案例分別進行風險指標計算。(2)利用枚舉技術選擇并確定系統狀態系統狀態概率按下式計算:
其中:P(s)是僅考慮元件停運事件的系統狀態s的概率;nd為在系統狀態s中不可用的元件數;n為系統元件總數;Ui、Uj是元件i與j的與停運相關的不可用率:
式中:λi為元件與停運相關的失效率(失效次數/年);μi=8760/MTTRi為 元 件i與 停 運 相 關 的 修 復 率 (修 復 次 數 /年 );M T T R i為元件i的平均停運時間(h/次);fi為元件i的平均停運頻率(停運次數/年)。在實際計算中,fi和MTTRi均可由歷史統計數據獲得,λi由式(2)經變換后求取:
(3)預想事故分析針對給定狀態進行潮流過負荷/節點低電壓校驗。如果系統存在過負荷線路或低電壓節點,則記錄該狀態為一個失效狀態。針對過負荷的線路,調整系統中各發電機的出力以消除過負荷,如仍然存在過負荷的線路,根據各負荷節點潮流靈敏度確定需要削減的負荷量。①計算系統和分項風險指標根據各級負荷水平下分析結果計算風險指標。
①負荷削減概率PLC
其中:Fi是多級負荷模型中第i個負荷水平下系統全部失效狀態的集合;NL是負荷水平分級數,由實際負荷數據確定;Ti是第i個負荷水平的時間長度(h);T是負荷曲線的時間期間全長(h),通常為一年。
②期望缺供電量EENS(MW·h/年)
其中,C(s)是狀態s的負荷削減量(MW)。
③期望負荷削減頻率EFLC(次/年)
其中,m(s)在不考慮降額狀態時即為系統元件的總數。
④負荷削減平均持續時間
ADLC(h/次 )
式(4)~(7)適用于各個母線、分區或整個系統的指標計算。對于母線/分區指標,Fi是只涉及到與某一母線/分區負荷削減相對應的系統失效狀態集合;對于系統指標,則是與任意母線負荷削減相對應的系統失效狀態的集合。
2.2 風險指標計算簡化原則
(1)預想事故重數簡化
隨著預想事故重數(r)的增加,系統枚舉狀態的規模也急劇增大,嚴重妨礙了風險指標的有效計算。為此,采取如下簡化原則:1)假定位于不同區域的線路故障關聯性很小,從而忽略其后果分析,即只考慮位于同區的多條線路同時發生故障;2)對于3重以上事故,假定其發生概率趨近于零,從而可忽略其后果分析,即不再計入風險指標計算當中;3)如果一個r重事故掃描的判定結果為失效狀態,則假定與該事故相關的(r+k)重事故掃描的判定結果均為失效狀態,且負荷消減量相同,從而忽略其后果分析。
(2)負荷水平等級簡化
事實上,在進行多級負荷水平的風險評估時,應針對負荷曲線上的所有負荷水平分別進行分析,再根據負荷水平持續時間進行指標匯總,但負荷水平的多樣性將直接導致計算分析規模的擴大。
三、電網規劃設計的風險評估應用
首先,在明確的規劃設計準則和清晰的規劃設計目標指導下進行電網規劃設計;其次,根據現有電網進行風險評估后的結果與相關的技術分析以及規劃時間跨度內的負荷水平與發電規劃,再結合電網運行人員的長期運行經驗,提出有針對性地強化電網的有效措施,制定可行的規劃設計方案以滿足未來電網可靠性要求;最后,借助于風險評估工具對制定的每個規劃設計方案進行可靠性預測分析與經濟分析,最后依據總的投資成本最小或成本效益比最大的原則確定最佳規劃設計方案。
四、結語
本文將風險評估理論與電網的規劃設計相結合, 提出了綜合電力系統故障發生概率和故障失效后果進行系統風險評估的模型和算法。通過對電網規劃設計方案風險指標的計算, 實現了在電網規劃設計中量化處理可靠性問題的目標, 進一步完善了傳統的電網規劃設計方法。
參考文獻
[1]孫強,張運洲,李雋,王樂,曾沅. 電網規劃設計中的風險評估應用[J].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 2009(06)
關鍵詞: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特征;案例分析;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4-0174-02
風險導向審計作為一種重要的審計理念和方法,隨著國內外審計失敗事件的爆發,受到行業內外新l的關注。在我國,2006年2月15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正式,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開始了我國審計模式向風險導向審計的轉變。本文通過對現代風險導向的審計模式及其內涵進行詳細分析,可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有效克服傳統審計模式普遍存在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端。運用案例分析進一步說明了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重要性,增強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提高了審計質量這一說法的說服力。為了適應當前審計環境的諸多變化及注冊會計職業迅速發展的需要,風險導向審計在我國開始被推廣應用,最后本文提出了相關實施前的準備措施。相信隨著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逐漸發展和完善,其將在注冊會計師職業界得到普遍的認可,并得以積極地運用。
1 風險導向審計的內涵和特征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是指審計師通過對被審計單位進行風險職業判斷,評價被審計單位風險控制,確定剩余風險,執行追加審計程序,從而將剩余風險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種審計方法和技術。隨著社會上對注冊會計師的訴訟案件的不斷增多,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應運而生。在審計系統中其大膽引用戰略理論與系統觀念。試圖從企業的戰略分析著手,通過戰略系統分析一環節分析一剩余風險分析一具體審計目標的分解一實質性測試的時間、范圍和性質的確定的思路將被審計客戶會計報表錯報風險與企業經營風險分析緊密地結合起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全面、動態的考慮風險因素,是提高工作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的有效手段。與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相比,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將審計學、系統理論和經營戰略結合起來,更加重視企業面臨的風險,獲取審計證據的領域也更加廣泛。
與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相比,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具有如下9個主要特征。
(1)重心前移:將審計重心從以審計測試為中心轉移到以風險評估為中心。(2)風險評估重心轉移;從偵察管理層舞弊的角度出發,審計師審計的重點是發現管理層舞弊,評估重點是固有風險,但固有風險不可直接評估,所以審計師直接評估固有風險和初步控制風險的聯合風險。(3)風險評估方式改變: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所采用的現代風險評估不再直接對審計風險進行評估,而是從經營風險評估人手。(4)風險評估結構化;使風險分析從零散走向結構化??紤]了多方面的風險因素,便于做綜合風險評估。(5)分析性程序成為風險評估中心。分析性程序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風險評估中最重要的程序。審計師將現代管理中的分析工具充分運用到風險評估中去,不僅包括財務數據的分析,還包括非財務數據的分析。(6)審計師專業知識結構改變。由于審計重心轉移,風險評估采用的各種風險縫隙方法大量借鑒了現代管理知識,審計師不僅要精通審計知識,還要掌握常用的現代管理學分析工具。(7)審計測試程序個性化;針對風險不同的客戶、客戶不同的風險領域,采用相應個性化的審計程序。(8)“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審計效率。(9)審計證據范圍擴大: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審計師擴大了取證范圍,從一般員工處或供應商、銷售商等獲取審計證據,這是針對管理層舞弊的有效偵察措施。業內人士和專業咨詢人士的意見也可作為對審計師審計專業判斷的補充。
2 案例分析
Rubbermmd曾是美國全球領先的塑料制品生產商,產品包括儲藏罐和垃圾箱等。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該公司連續數年的年均增長率超過14%,且連續三年被“財富”雜志評選為“美國最受歡迎的企業”。
對Rubbermaid進行戰略分析后發現,該公司對原油價格的波動非常敏感,因為塑料制品的一個重要原料是樹脂,而樹脂是通過原油煉制的。但Rubbermaid沒有采取任何控制原材料風險的措施一既沒有集中采購,也沒有與供應商簽訂長期購買合同。而實際上,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樹脂消費商之一,以其采購規模,完全可以通過談判獲得很優惠的價格。但該公司沒有利用集中采購所能賦予它的定價能力,而是在全球12個地方分別采購。當原油價格上漲時,它只能把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客戶。
該公司也未能有效管理與最大客戶沃爾瑪的關系。沃爾瑪拒絕接受價格上漲。并把Rubbermaid的產品放在靠里的貨架上,而將Ruhbermald的低價競爭對手Sterlite的產品置于位置最好的貨架上。
該公司另一個戰略方面的問題是制定的增長目標太高一試圖維持14%的年增長率。實現目標的困難給管理層形成巨大壓力,而這一點對于內控環境十分不利。同時,它在歐洲的擴張也遭遇挫折。
基于這些情況,審計師可作出合理的財務業績預期:銷售增長放緩、銷售毛利收窄、利潤降低、研發費用需要增加等。假如出現與預期不一致的情形,如這一年的銷售毛利反而比去年增加等,審計師就要打個問號。同時,審計師可能估計它會通過降低產品質量來降低成本,以達到業績目標,這就需要對成本結構進行分析,看它有沒有改變產品配方來壓縮成本;如果它產量過大而銷售又不利,它的庫存應該會增加,還有資本結構方面,它在歐洲投資失敗,這些資本是否作為壞帳沖銷掉;等等。通過這樣一步步的分析評估,審計師可以判斷出該公司風險較高的領域。
從上述案例不難看出。經營風險審計是以風險評估為重點,而不是像傳統的審計方式那樣,以審計測試為中心。審計平臺的擴大對審計師的現有知識結構提出了挑戰。可見,風險導向審計就是分析研究企業在哪些方面的風險沒有防范好、它對企業財務報表可能有什么樣的影響,然后再通過相互印證的證據來判斷報表是否是真實和恰當的。
3 推動我國應用風險導向審計相關建議
(1)提高實行風險導向審計需具備的注冊會計師執業素質。注冊會計師應具備與客戶所在行業及企業相關的知識結構。如:行業生產經營特點、經濟技術指標及行業政策、企業的經營戰略、經營環境、經營風險,等等。注冊會計師在盡多掌握行業知識、企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實現注冊會計師隊伍的優化組合,改變會計師事務所單一財會型人員的結構,注重聘用一些法律、工程技術、計算機等非會計審計專業的人才,并對項目審計小組進行科學配備,審計執業中,注冊會計師必須堅持職業懷疑態度,堅持強制審計程序的嚴格執行。注冊會計師協會和會計師事務所都應建立計
算機網絡,擴大及方便注冊會計師對各行業政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以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2)健全法律法規制度。提升注冊會計師法律風險意識。研究表明,注冊會計師是當前會計、審計制度執行最主要的法律主體。加大對注冊會計師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與處罰力度,以強化注冊會計師的法律風險意識。
(3)進一步強化支持風險導向審計的網絡化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要推動社會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在政府、銀行、協會及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之間連網,實現資源共享。會計師事務所本身也應建立龐大的數據庫,按類別、行業收集、存儲、更新注冊會計師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所需要掌握的會計和審計準則內容以及客戶所在行業、企業戰略,成功、失敗審計案件介紹等信息,以不斷拓展注冊會計師的知識結構t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4)健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夯實風險導向審計的制度基礎。一個企業內部控制的好壞,與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高低直接相關。應從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著手,在優化公司治理框架下,從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運行、評價、改進四個環節建立與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強調高級領導層的控制責任,關注對全部風險的評估,重視日??刂苹顒?,抓住內部審計監督評價環節,才能不斷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推動風險導向審計的運用。
4 結論
企業風險 管理 風險評估
一、收集風險管理初始信息
實施全面風險管理,企業應廣泛、持續不斷地收集與本企業風險和風險管理相關的內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歷史數據和未來預測。應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職責分工落實到各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
(一)在戰略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戰略風險失控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
至少收集與本企業相關的以下重要信息:國內外宏觀經濟政策以及經濟運行情況、本行業狀況、國家產業政策;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的有關內容;市場對本企業產品或服務的需求;與企業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本企業的實力與差距;本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投融資計劃、年度經營目標、經營戰略以及編制這些戰略、規劃、計劃、目標的有關依據。
(二)在財務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財務風險失控導致危機的案例
至少收集本企業的以下重要信息:負債、或有負債、負債率、償債能力;現金流、應收賬款及其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資金周轉率;產品存貨及其占銷售成本的比重、應付賬款及其占購貨額的比重;制造成本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盈利能力;與本企業相關的行業會計政策、會計估算、與國際會計制度的差異與調節等信息。
(三)在市場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忽視市場風險、缺乏應對措施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
主要收集與本企業相關的以下重要信息: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及供需變化;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資供應的充足性、穩定性和價格變化;主要客戶、主要供應商的信用情況;稅收政策和利率、匯率、股票價格指數的變化;潛在競爭者、競爭者及其主要產品、替代品情況。
(四)在運營風險方面,企業應至少收集與本企業、本行業相關的以下信息
產品結構、新產品研發;新市場開發,市場營銷策略,包括產品或服務定價與銷售渠道,市場營銷環境狀況等;企業組織效能、管理現狀、企業文化,高、中層管理人員和重要業務流程中專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經驗;期貨等衍生產品業務中曾發生或易發生失誤的流程和環節;質量、安全、環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發生或易發生失誤的業務流程或環節;企業風險管理的現狀和能力。
(五)在法律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忽視法律法規風險、缺乏應對措施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
至少收集與本企業相關的以下信息:國內外與本企業相關的政治、法律環境;影響企業的新法律法規和政策;員工道德操守的遵從性;本企業簽訂的重大協議和有關貿易合同;本企業發生重大法律糾紛案件的情況;企業和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情況。企業對收集的初始信息應進行必要的篩選、提煉、對比、分類、組合,以便進行風險評估。
二、進行風險評估
企業應對收集的風險管理初始信息和企業各項業務管理及其重要業務流程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辨識、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三個步驟。
(一)風險評估應由企業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實施,也可聘請有資質、信譽好、風險管理專業能力強的中介機構協助實施。
(二)風險辨識是指查找企業各業務單元、各項重要經營活動及其重要業務流程中有無風險,有哪些風險。
(三)風險分析是對辨識出的風險及其特征進行明確的定義描述,分析和描述風險發生可能性的高低、風險發生的條件。
(四)風險評價是評估風險對企業實現目標的影響程度、風險的價值等。
進行風險辨識、分析、評價,應將定性與定量的方法相結合。定性方法可采用問卷調查、集體討論、專家咨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業標桿比較、管理層訪談、由專人主持的工作訪談和調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統計推論(如集中趨勢法)、計算機模擬(如蒙特卡羅分析法)、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事件樹分析等。
進行風險定量評估時,應統一制定各風險的度量單位和風險度量模型,并通過測試等方法,確保評估系統的假設前提、參數、數據來源和定量評估程序的合理性和準確性。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定期對假設前提和參數進行復核和修改,并將定量評估系統的估算結果與實際效果對比,據此對有關參數進行調整和改進。企業應對風險管理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實施風險辨識、分析、評價,以便對新的風險和原有風險的變化重新評估。
三、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企業制定風險解決的內控方案應滿足合規性的要求,堅持經營戰略與風險策略一致、風險控制與運營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則,針對重大風險所涉及的各管理及業務流程,制定涵蓋各個環節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對其他風險所涉及的業務流程,要把關鍵環節作為控制點,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一)建立內控崗位授權制度
對內控所涉及的各崗位明確規定授權的對象、條件、范圍和額度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超越授權做出風險性的決定。
(二)建立內控報告制度
明確規定報告人與接受報告人,報告的時間、內容、頻率、傳遞路線、負責處理報告的部門和人員等。
(三)建立內控批準制度
對內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項,明確規定批準的程序、條件、范圍和額度、必備文件以及有權批準的部門和人員及其相應責任。
(四)建立內控責任制度
按照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的原則,明確規定各有關部門和業務單位、崗位、人員應負的責任和獎懲制度。
(五)建立內控審計檢查制度
結合內控的有關要求、方法、標準與流程,明確規定審計檢查的對象、內容、方式和負責審計檢查的部門等。
(六)建立內控考核評價制度
具備條件的企業應把各業務單位風險管理執行情況與績效薪酬掛鉤。
(七)建立重大風險預警制度
對重大風險進行持續不斷的監測,及時預警信息,制定應急預案,并根據情況變化調整控制措施。
(八)建立健全以總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
大力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建設,形成由企業決策層主導、企業總法律顧問牽頭、企業法律顧問提供業務保障、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法律風險責任體系。完善企業重大法律糾紛案件的備案管理制度。
【關鍵詞】制藥企業;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起源于美國,是美國進行企業管理的科學方法,20世紀風險管理逐步發展成為一門學科。質量風險管理作為風險管理在發展過程中的衍生分支,其關注點是對產品或工藝質量風險的有效控制,2005年人用藥物注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ICH)了《Q9 質量風險管理》,指南系統地闡述了質量風險管理的原則、范圍、應用步驟以及潛在應用領域等,其目的是提供一套系統的風險管理方法。ICH Q9提供了風險管理原則和工具,并被我國明確納入2011年3月1日生效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中。
一、風險管理簡介
1 風險管理基本原則:根據ICH Q9的要求,藥品質量風險管理應當遵循以下兩個基本原則:
1.1 對質量的風險評估應以科學知識為依據,并最終與保護患者相聯系;
1.2 質量風險管理程序投入的水平、形式和文件應與風險水平相當。
2 質量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質量風險管理是對藥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全過程進行質量風險的風險評估、控制、溝通和回顧。有效質量風險管理的4個階段為:質量風險評價(包括質量風險的識別、分析和評估)、風險控制(包括質量風險的減低和接受)、質量風險溝通和質量風險回顧。
2.1 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是對危害的識別、對危害相關的風險的分析和評價,是質量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作為風險評估中明確定義風險的輔助,以下三個問題通常會用到:
a) 什么可能出錯或發生故障?
b) 出錯或發生故障的可能性(概率)有多大?
c) 因出錯或發生故障而產生的后果的嚴重性?
風險評價有以下三個步驟:
d) 質量風險識別:解決“什么可能出錯,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e) 質量風險分析:對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的定型和定量的過程。
f) 風險評估:將已識別和分析的風險與給定的風險標準進行比較。
2.1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包括對風險降低和/或接受的決策。一般會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a) 質量風險是否超出了預定的可接受水平?
b) 如何降低或消除質量風險?
c) 利益、質量風險和資源之間的平衡點是什么?
d) 對已知風險的控制是否會引入新的質量風險?
質量風險控制主要包括質量風險降低和質量風險接受兩部分:
a) 質量風險降低:當質量風險超過預定的可接受水平時,質量風險降低的重點則是降低或避免風險的過程。質量風險降低包括為降低損害的嚴重性和發生可能性所采取的措施。
b) 質量風險接受:是指做出接受質量風險的決定。
2.1 風險溝通
質量風險溝通是指風險決策人和其他人員分享交流的過程。風險管理過程任何階段可進行溝通,溝通的信息可設計質量風險的存在、屬性、形式、可能性、嚴重性、可接受性、控制、處理、可探測性或風險的其他方面。
2.2 風險回顧
風險管理是質量管理的持續性過程,應當定期進行回顧,以確認相關風險評價和控制步驟是否有效,總結新的只是和經驗。風險回顧應以風險等級為基礎。
二、質量風險管理的方法學及其應用
ICH Q9中不完全列舉了一些風險管理工具:基本風險管理建議辦法(流程圖、檢查表等)、故障模式的效應分析(FMEA)、故障樹分析法等。
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為:危害的可操作性分析、預先危害分析、風險排序和過濾、支持性統計工具。
藥品生產的各領域根據特點采用這些風險評估工具,且不同工具的結合使用可以更加靈活的增強風險分析和管控的有效性,而無論使用何種方法,都依賴于分析人對所分析主題和對象的詳盡了解和有效溝通,各工具以科學理論分析、經驗數據積累等為基礎引導思路的有效進行,從而形成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
案例實證分析
以注射用無菌產品在潔凈環境下生產過程為例,運用魚骨圖和故障模式的效應分析方法進行風險評估。
3.1 風險評估
a) 以無菌藥品生產過程為主線,作出如下分解:
人:人員技能、人員健康
機:設計、確認、使用、維護
料:供應、放行、使用
法:工藝流程、執行切合度
環:環境控制、環境監測
以上5個提示因素為提綱(也是魚骨圖),逐級進行分解:例如人員技能還可細化為培訓、人員執行力;人員健康還可細化為體檢、病情上報制度等,每一項目可按照討論主題復雜性依次拓展,從而完善風險分析的要素。
b) 根據魚骨圖,進行風險詳細識別、分析和評價
風險系數定義
嚴重性(S):分數1、3、6、10,分別代表低、中、高和極高
可能性(P):分數1、2、4、8,分別代表低、中、高和極高
檢測度 (D):分數1、2、4、6,分別代表高、中、低和極低
ORF: 總風險= S* P* D
總風險評估系數:
ORF
6≤ORF
ORF≥80,風險水平高,風險不可接受,或需要整改
3.2 風險控制
根據風險評價結果,對于風險不可接受或有待改善的項目,采取措施減少風險可能性,增加可檢測性,從而降低風險,使其處于可接受水平。采取的措施可能引起變更控制程序,同時重新評估變更引起的風險,避免變更引發其他不可接受的風險。
對于風險嚴重性極高,例如可能引起病人死亡、廠房爆炸等極其嚴重后果的,應采取一切手段,避免發生。
3.3 風險溝通
風險評估應根據評估對象組建風險評估團隊,團隊內以及團隊和風險相關人應進行風險溝通;
風險識別和評價以充分有效的風險溝通為基礎,風險識別的項目和風險評分是風險評估的重要因素;
風險評估可借鑒風險評估團隊的理論和經驗,基于日常分析、偏差、變更、自查等總結;
風險溝通貫穿于整個風險評估過程,及時真實的了解實際運行狀況。
關鍵詞:設備狀態評估;風險評估;重要性;問題分析
Abstract: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power from a seller's market to the buyer's market today, on the power equipment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power supply departments over the years have been performed only for time based maintenance mode. This periodic maintenance mode in the next few years will likely continu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network enterprises. Society for electric energy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Power industry is facing increased pressure. How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power supply,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increase the amou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to decrease person synergism will is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faces a problem, is also currently the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are actively exploring the subject.
Key words:Equipment condition evaluation;Risk assessment;Importance;Problem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C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 設備狀態評價
1.1 設備狀態評價對象
設備狀態評價的對象并非所有設備.對供電企業而言.需要評價的設備必須是實施設備狀態檢修的設備。對無法實時監控或沒必要進行狀態檢修的設備.狀態評價顯然是不必要的。按照電壓等級(通常為1mkV)與供電部門的劃分.設備評價的對象主要可以分為輸變電設備與配電設備.兩類設備的評價工作分開進行.并且由供電企業中的輸網與配網部門分別負責。其中,輸變電設備主要包括:油浸式變壓器
(電抗器),SF5交流斷路器,組合電器,真空斷路器,隔離開關,電磁式電壓互感器,電容式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并聯電容器,電力電纜,架空輸電線路,繼電保護裝置,自動裝置,測控裝置.遠動工作站 當地后臺.網絡通信,協議轉換器(通信管理機),GPS衛星時鐘.逆變電源:而配電設備主要包括:配電變壓器,柱上真空斷路器.高壓開關柜,SF6組合電器,配電室,箱變,電力電纜線路,架空配電線路。以上設備均是重點評價對象。
1.2 設備狀態評價的重要性
隨著技術的發展,設備狀態監測與信息采集的成熟為供電企業的狀態檢修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狀態參數能夠準確及時得到的前提條件下,狀態檢修工作開展的難點即落在了作為檢修決策基礎的設備的狀態評估。設備狀態評估作為聯系狀態檢修兩個主要部分―― 信息處理與決策的橋梁.如何使用設備檢測的各項數據對設備當前所處狀態做出即時,準確,符合下一步決策要求的綜合評價在整個狀態檢
修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評估質量的好壞關系到檢修計劃的精準性與電網的安全性,因此適合當前供電企業的評價方法的研究應得到足夠的重視
2 設備風險評估的重要性
風險指未來狀態和結果的不確定性。一般來說,風險是指不好的結果產生的不確定性,機會是指好的結果產生的不確定性。設備的風險評估則是對設備在各個狀態下運行,對供電企業、用戶乃至整個社會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的評估,最終達到使以上三方充分了解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及其發生概率,最終將不確定性轉為可控的確定性的過程,供電設備風險評估既是供電企業自身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檢修決策的必要支撐,因此風險評估的精確程度也將大大影響檢修質量,從而影響供電企業效益。
對于供電設備狀態檢修而言,其包含的風險種類很多,可以有設備風險。財務風險,維修風險,管理風險等等。這其中,處于最重要地位的是設備風險。其他風險都可以看作是由設備風險引起的,因此評估的主要內容就是設備風險 設備風險不單純是設備發生故障時設備自身遭受的損失,它還和設備故障后導致的其他后果有關,比如說因絕緣油泄漏導致的環境污染,部件爆炸對人身產生的傷害和系統減供等嚴重后果。因此進行設備風險評估時,不但要了解設備自身的相關信息.故障歷史記錄,還要了解設備在電網中所處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這樣才能完整反應設備風險大小。
此外。與設備狀態評價有所區別,設備狀態評價的依據主要是設備在線監測所提供的客觀數據,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評價的依據的客觀性與真實性:而設備風險評估的主要依據是設備狀態評價的結果,因此正確的設備狀態評價結果成為影響設備風險評估結果的關鍵
3 設備風險評估工作概況
目前.對于普遍適應的風險模型其參數包含的內容非常復雜繁多 對于輸變電設備而言,風險模型中各參數的計算可以進行一定的簡化。按照《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設備狀態評價導則》規定,其中設備資產由設備價值、用戶等級和設備地位三部分組成:資產損失程度由成本、安全和環境三部分組成。設備的狀態評估過程主要由信息匯總與計算兩部分構成。
風險評估所需要的初始信息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1)設備狀態評價結果(設備狀態評價分值);
(2)設備故障案例(設備故障、損失程度及可能性):
(3)設備相關信息,包含設備臺帳、電網結構及供電用戶信息。
其中,平均故障率主要由設備缺陷導致,是設備狀態檢修中主要的基礎數據之一,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總風險的大小。目前各供電企業最主要采用的是由EATECH公司提出的計算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ISE是指設備狀態評價分值,K為比例系數。C為曲率系數,P為設備故障率,最終得到一個取值在0-1區間的概率。資產損失程度主要有成本損失程度,環境損失程度與安全損失程度組成.資產評價有設備價值,用戶等級與設備地位三部分組成。計算方法均是加權平均計算
最終的風險計算模型則是某時點上三部分數據的乘積。
4 設備風險評估目前存在的問題
4.1 評價方法簡單
由于現行的方法中存在大量確定的參數,參數不隨設備或公司的實際情況變化,因此導致了一種極力簡化,使用固定參數的評價方法,雖然步驟簡單,但該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提供信息量少的特點,說服力有限。
4.2 數據獲取難度大
由于部分數據,如設備的相關信息與歷史記錄等數據等單一的地區供電企業很難得到,因此導致企業往往會放棄風險評估的某個方面,導致評估的不全面性。
4.3 與檢修工作脫節
由于供電設備風險評估方法本身并非源自狀態檢修,而是源自經濟學中的風險研究,因此大量的計算與安全性穩定性無關的經濟數據,不僅使得風險評估過程冗長,更使得風險評價工作與檢修決策脫節 對檢修工作支持有限。
4.4 對檢修決策支持有限
精度低與不全面的風險評估報告往往無法反映現時設備狀態下的真實風險,并且評估結果本身所能提供的數據對檢修決策往往影響有限,因此無法有力支持檢修決策的制定,使設備風險評估的效用發揮較小。
5 結束語
總之,設備狀態評價存在著缺乏實時性與精確性,評價結果單一等問題,使下一步的風險評估工作開展難度大。而風險評估存在著自身復雜并且模型與實際脫節的問題,導致對檢修決策的制定支持力較小。因此設備狀態評價與風險評估成為供電企業開展設備狀態檢修的短板,需要在理論與方法上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 才新.輸變電設備狀態在線監測與診斷技術現狀和前景田.中國電力,2005,38
(2):1-7.
將上一層次的某一元素作為判斷準則,由專家根據該準則對下一層次相應元素按T.L.Satty的9標度法兩兩比較,建立判斷矩陣A,以建成的高校學生宿舍樓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層次分析模型)為基礎,通過比較各因素之間的重要性,構造出比較判斷矩陣。根據層次分析法構造判斷矩陣的原理,假定目標Ak與下一層中的因素B1,B2,…,Bn有聯系,則判斷矩陣應如表1所示。判斷矩陣中的bij表示對于目標Ak,因素Bi與Bj比較相對重要性的數值標度。標度在本文中所代表的含義如表2所示。由于評估指標體系中各個要素的重要性程度是不同的,對每層各元素間的重要性比較,多通過咨詢專家對每個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并對其的重要性進行打分。
各指標的權重計算
根據專家打分確定各層次指標相對上層因素的判斷矩陣,并計算矩陣的特征值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即為我們所求的各層指標相對上層目標的權重。本文利用求和法計算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W。其計算步驟為所得到的特征向量就是各評估因素的重要性順序,也即是權重的分配。
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由于風險評估指標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而不同的人對事物的判斷又存在模糊性和差異性,因此,專家打分及加權平均等方法獲得的重要性判斷矩可能存在一些偏差。每一個判斷矩陣都具有完全的一致形式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只能要求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使AHP法得到的結果基本合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評價過程中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一次性檢驗。一致性檢驗按照下式進行一般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則就需要調整判斷矩陣,直到滿意為止。
運用層次分析法對高校學生宿舍樓火災風險評估
1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模型
通過對近些年高校學生宿舍火災案例的研究,本著科學性、可行性、可比性的評估指標建立原則并征詢相關專家意見建立了以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建筑物自身狀況、火災危險源三個因素為一級指標的高校學生宿舍樓火災危險綜合評估體系,見圖1。
2宿舍樓火災風險評估指標權重計算
根據第2節所述,對專家進行問卷調查,采用9標度法得到各級指標的相對重要度值,再利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出高校學生宿舍樓火災風險評估體系各層指標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見表4~表7。計算得到各指標權重后,按照一致性檢驗方法進行一致性檢驗,上述各層次指標的判斷矩陣均通過一致性檢驗。
3評分標準
由專家根據實際情況和實踐經驗,確定高校學生宿舍樓火災風險評估指標的評分標準,如表8所示。根據以上高校學生宿舍樓火災風險評估方法計算所得分值,可對高校學生宿舍樓火災風險進行相應分級,見表9。
實例應用
某大學7號學生宿舍樓始建于1997年,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一級建筑,整個大樓成“L”形,南北向長51m、東西向長100m,大樓寬度為16m。該大樓共六層,總占地面積2200m2,每層建筑面積1084m2,總建筑面積6500m2,入住約2000名學生。根據所建立的指標評估體系,通過專家評估,各指標平均得分結果,根據評估情況可計算出該宿舍樓火災風險S=5.066,介于[5,7)之間,屬于中等風險等級,見表10。
結論
本文從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宿舍樓自身狀況和火災危險源三個方面著手建立了高校學生宿舍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探討了火災風險評估方法,給出了高校學生宿舍樓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評估打分標準,并通過應用舉例對高校學生宿舍樓的火災風險進行評估,較為客觀地評價了高校學生宿舍樓發生火災的潛在危險性等級。在影響高校學生宿舍樓火災風險的指標中,消防教育與應急演練機制、消防安全制度執行情況、居住人員消防素質的權重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