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6:00: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外直接投資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 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及風險防范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及對經濟增長的促進效應分析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分析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 泰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及動機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現狀及問題探析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及存在問題淺析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與風險分析 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現狀及對策分析 我國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及前景分析 淺析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特點及對策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特點及原因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的國際比較分析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與前景分析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分析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現狀分析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分析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分析及對策 中國物流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并購風險分析及防范策略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3-09-09.
[8] 左妍冰.201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878億美元 首列世界三甲[EB/OL].http:///42071/2013/09/09/6871s4247359.htm,2013-09-09.
[9] 商務部.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Z].2013-09-09.
[10] 郭晉暉.對外直接投資“十連增”近四分之一企業虧損[N].第一財經日報,2012-08-31.
[關鍵詞] 對外 直接投資 問題
一、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
1.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與流量
從我國近幾年來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 雖然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但從總體規模上我國與部分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根據商務部的數據,截至2003年底,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凈額332億美元 ,相當于1990 年的13倍。2004年延續了對外直接投資的上升勢頭,中國2004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36. 2億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億美元。200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更是增速驚人。在5月舉行的第四屆東亞投資論壇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陳健在論壇上透露,該年一季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FDI) 為193. 4 億美元, 同比增長353%。
2.對外直接投資區域選擇
從投資區域結構看, 近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分布區域更為廣泛, 2006年我國對外投資合作業務已經遍及世界約2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 在亞洲的直接投資額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額的30%,在非洲的直接投資額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額的比例約為3%,在拉美國家的直接投資額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60%,拉美已經取代亞洲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梢哉f, 我國90%以上的對外直接投資投向了亞太地區, 相比之下, 歐洲其他地區所占份額極小。
3.對外直接投資主體與投資方式
近年來,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家逐漸放寬了對外投資政策,對外直接投資主體逐漸由國有企業主導向投資主體多元化方向發展。國有企業占整個投資主體的比重由2003年的43%降至2006年的26% ,而有限責任公司由2003年的22%上升至2006年的33% ,超過國有企業躍居對外投資主體首位,私營企業則位居對外投資主體的第三位。這表明有限責任公司和民營企業已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新生力量,投資主體結構進一步優化。另外, 跨國并購已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
二、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缺乏清晰的境外發展戰略,投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公司往往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完整的全球戰略,以世界市場作為角逐的目標,對再生產周期的各個環節實行國際化安排。而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未制定對外直接投資總體發展戰略。首先,我國有些企業從事對外投資不是生產經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而是帶有某種試探性、偶然性。其次,我國更多的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仍是擴大出口市場,增加出口創匯,而不是依據企業全球化發展戰略的實施計劃而進行投資的。這樣企業海外發展的持續性和全體布局性就較差,也將導致企業在全球市場的長期競爭中缺乏后勁。
2.企業缺乏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與核心產品是企業在市場中取勝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國還處在技術引進階段, 在關鍵技術上, 還難以與國外具有高新尖技術和成熟產品的企業抗衡。從總體上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的技術優勢不足。對許多引進的先進技術缺乏消化吸收, 創新能力不強, 特別是一些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仍然依靠進口, 甚至某些行業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根本沒有競爭優勢可言, 因而無力參與國際競爭, 甚至連國內的市場份額都難以保全。技術優勢的缺乏, 將是制約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長期性因素。
3. 缺乏高水平的跨國經營人才,經營決策和管理水平不高
在企業跨國經營過程中對企業挑戰最大的是人才競爭。國際市場環境變幻莫測,跨國經營要求企業家必須具有全球化的眼光,善于以全球的視角定位企業的未來和發展方向,精通國際競爭規則,具有豐富跨國經營管理經驗。但就目前而言,中國跨國企業中符合上述要求的管理人才數量十分有限,而且在競爭激烈的國際人才市場上,相當部分的本土管理人員從中國企業流失。
此外,我國海外企業人員隊伍總體素質和水平與開展跨國經營的需要相比尚有較大差距。
4. 投資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偏低
不僅投資總量上我國與國外存在顯著差距,從平均水平上來看,發達國家單一目的跨國投資的平均金額是以600萬美元,發展中國家為450萬美元,而我國境外企業中方投資100萬美元以下的占90%,500萬美元以上的只占23%。這種投資規模水平不僅遠遠低于發達國家,而且也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在投資規模上,目前我國的境外企業除了海爾、華為等少數企業外,大多數跨國經營企業投資規模過小,缺乏國際經營經驗,因而在經營中常常因資金、技術的缺乏而失去競爭力和投資機會,勢單力薄難以抵御風險。
5.市場信息掌握不充足,缺乏對投資項目的深入了解
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其他國家的投資環境,市場供需情況,行業競爭程度以及政府政策等等方面。如果我們沒有深入了解,考慮全面,那必將給企業的經營帶來許多麻煩。例如,TCL收購法國的湯姆遜彩電業務后,在對公司的整頓時需要辭退1 000多名員工,但因此舉違反了雇員方面的法律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得不將其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電視機利潤補貼到湯姆遜的業務中。
另外,還存在一些監管體制不暢、相關法律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ODI;對策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78
[中圖分類號]F8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2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我國對外投資也極為復雜。我國對外投資包含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眾多特點,因此其并不能僅僅只使用一個理論就能解釋清楚。所以我國對外投資要進行一個更加深入的研究,即以單獨地區為例進行分析。江蘇省對外投資一直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從2003-2014年,其對外投資流量已經從之前的0.67億美元上升至21.8億美元,存量則是由2.13億美元提升至52.21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已經達到73.19%與57.92%。但若將其數據同對外貿易與國內生產總值相比,江蘇省投資額仍然還是一種低水平狀態。直至2014年,江蘇省國內生產總值為全國總數的10.28%,進出口額則是全國進出口額的15.67%,外商直接投資為全國總數的26.96%,單江蘇省對外投資卻僅僅只有全國的3.69%。江蘇省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0.003 6,改數值遠遠低于國際上的平均標準,該現象則表明江蘇省對外投資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1 江蘇省對外投資數據分析與因素分析
1.1 數據分析
江蘇省的經濟發展在我國名列前茅,其對外投資自然也不甘落后。至2000年開始只有34個境外投資項目到2014年的505個投資項目,其對外投資數量突飛猛進,甚至已經達到全國的4.82%。在2014年江蘇省對亞洲的總投資額為18.67億美元,占該年對外投資總數的51.85%;在非洲的投資額為3.7億美元,占當前總投資額的10.28%;江蘇省在非洲所投入的資金為4.08億美元,該數據占當前總投資額的11.3%。
江蘇省在改革開放之后發展速不斷上升,逐漸變為發展最快的東部省市之一。江蘇省自身所擁有的優勢為其進行對外投資創造了條件。一方面,其位于東北部沿海地區,發達的對外貿易為其發展外向型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經濟的全球化;另一方面,由于其工業發展時期更早,產業聚集化更為明顯,強大的產業鏈條也為其在國外進行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由于產業聚集化的影響,江蘇省各個企業之間基礎設施共享的同時,也促進了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沿海地區的地理優勢,更加推進了其對外貿易的發展。僅在2014年,江蘇省的出口額就達到了3 126.2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16.47%。
1.2 因素分析
1.2.1 政策條件
我國對外投資所占比例第二大地區即為歐洲。歐洲在這幾年的時間中,都是江蘇省較大的出口地區之一,但對外直接投資的數額確實最近才開始上升。江蘇省對歐洲對外投資數額的上升其最主要的因素即為我國政策條件的變化。我國政策框架的轉變主要由以下三個不同的方面。
其一,我政府頒布“走出去戰略”后,還不斷對相關政策進行促進,進而使許多企業對外投資多面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這里所說的政策主要有派考察團進入到東道國中,加強東道國對我國企業的了解與擴大融資途徑等。
其二,我國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都會將社會環境與政治環境等因素考慮周到。由于我國對外投資的不斷發展,國際社會對我國的敵意也在逐漸增長。中國政府已經清楚了解到該問題,其主要使用多雙邊經濟磋商機制,不斷進行以推動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為主要目的的外交政策。
其三,外匯管理部門逐漸放寬外匯管理等規定,其根本原因為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改革相關。其放寬的具體內容即為頒布了《境內機構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規定》,使得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更加簡單,成本也越來越小。
1.2.2 環境因素
江蘇省對非洲的直接投資相對于前兩個地區來說較為復雜,其經常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律。從整體上來說,影響江蘇省對非洲直接投資最主要的因素為環境因素。在之前,由于非洲地區較為貧困,所以我國對其投資不多,進而導致非洲國家對我國經濟不夠了解與深入而產生排斥情緒,使得我國在其地區投資極為不穩定。就經濟角度來說,我國沒有與非洲國家建立較為完善的經濟關系。即使有的非洲國家與我國簽訂過戰略協議,但其內容相對其他地區國家來說也不夠完善。
2 江蘇省對外直接投資對策
2.1 強化企業自身形象,淡化國籍
根據現在的情況來說,大多數發達國家評價發展中國家時,會由于其自身的看法對后者在其存在企業內部治理制度與外部社會責任這兩個方面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偏見,認為當地的相關企業與社區會因此出現利益上的缺失,所以發達國家在評判發展中國家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一種嚴謹的態度。當然,除了上述的兩個方面以外,相關企業應在其基礎上對自身的形象進行強化與維持,進一步促使相關的偏見態度有所減輕或是消除。
2.2 明確政府職能,加強政策的科學性
完善清晰政府投資監管。江蘇省政府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需要轉變其之前的所扮演的角色,放寬對微觀行為的監督與控制。但當江蘇省政府遇到與國家相關的重大項目時,又必須要嚴格進行審查把關。若其遇到的是普通投資項目,其更多的是需要考慮投資企業的主觀意見,使企業以可行性作為基礎不斷進行研究,同時自身承擔尤其所帶來的對應風險,在這整個過程中,江蘇省只需要對其資料的合法性與真實性負責。
2.3 為“走出去”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加強與東道國之間的經濟外交。直至2014年底,中國已經和115個國家簽訂雙邊投資保護協議。在這些國家之中大部分都是發達國家與新興工業國家,簽訂協議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這些國家在我國的投資,但卻忽略了我國在境外國家的投資。該現象使得雙邊貿易協議僅僅只是我國政府單方面對其他國家進行保障,我國企業沒有得到其應有權益。所以我國政府應該改變其談判的地位,不僅要體現出我國東道國的身份,還要表現出母國身份,同時完善與對外投資有關的所有項目。
3 結 語
江蘇省位于我國東北部沿海地區。一方面,因其獨特的地理海洋位置,增進了同太平洋沿岸其他國家的溝通。又因其自主化的產品產業鏈之間相互聯系,互相依存,形成了良好的循環生產結構框架。再加上其擁有成熟的對外貿易優勢條件和聚集的工業群,這些因素都是有利于江蘇省對外投資的穩健發展。另一方面,江蘇省具有眾多的高等科技院校,為其的科技方面提供大量人力開發資源,加上信息化時代的開展以及江蘇省在貿易政治方面的優勢,大大地方便了江蘇省在招商投資方面資金的流動、有些大企業擺脫政府的管制,走市場化道路,這些都為對外和對內發展有重大的支持作用。通過兩方面有利因素,江蘇省在對外投資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使得江蘇省在對外投資方面相較于其他省份成本較低,在完善本文所提到不足之處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定能夠為其他省份帶來一些優質的投資渠道。
主要參考文獻
[1]侯靜如.我國技術獲取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2(11).
[2]黃清國.深圳對外直接投資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8).
[3]劉超.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問題與對策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2(3).
[4]陳恩,王方方,扶濤.企業生產率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相關性研究――基于省際動態面板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2012(1).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回歸分析;區位[中圖分類號]F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3)48-0040-04
隨著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投資區位的選擇顯得愈發重要。投資對象國的GDP、政府政策、基礎設施及行業現狀等因素,都會對對外直接投資效果產生一定影響。本文將在對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區位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影響其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以期為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提供理論參考。
1 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區位現狀及分析
由于數據采集方面的限制,目前只能找到2011年及以前年份的詳細的統計資料,因此,本文選取2006—2011年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數據作為樣本,以增強本文的可比性與可靠性。
根據《山東統計年鑒2012》公布的資料,截至2011年年底,山東省累計核準境外企業(機構)投資項目2758項,協議投資總額1000129萬美元,其中中方協議投資額累計824611萬美元,占協議投資總額的82.45%。2011年,全省新核準境外投資項目數372個,比上年增長3.3%,協議投資總額296066萬美元,其中中方協議投資額270922萬美元,占協議投資總額的91.51%;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74726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2.67%;對外勞務合作營業額72592萬美元;外派勞務人員48836人。從地區來看,2011年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仍然主要集中在亞洲,其協議投資總額為153361萬美元,占到2011年全年協議投資總額的51.80%,主要流向中國香港、日本、柬埔寨、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其次是北美洲,為51316萬美元,占協議投資總額的17.33%,主要流向美國和加拿大;排在第三位的是大洋洲,為39619萬美元,占協議投資總額的13.38%;投資額最少的是拉丁美洲,僅為9187萬美元。
從近幾年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出,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區分布呈現出進一步向發達國家和地區轉移的趨勢,2011年對外直接投資在亞洲及歐洲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對發達國家較為集中的北美洲以及亞洲的中國香港、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量有顯著增長。其中對北美洲的投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1年比2010年對外協議投資額上漲了115.07%。雖然在短期內我省對外直接投資區位結構不會發生大的改變,但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趨勢,開始逐漸從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向中國香港、韓國、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轉移。
2 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實證分析
針對山東省近年來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對象的變化,本文試圖通過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找出影響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進而發現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特點。
2.1 變量選擇與模型建立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本文認為對外直接投資區位因素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經濟因素、制度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經濟因素主要包括東道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市場規模、匯率等。制度因素包括東道國的經濟開放程度、政策連續性以及東道國與我國的貿易關系、外交關系、文化差異等。其他因素則包括我國在東道國的直接投資存量、東道國的地理位置等。
本文選擇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協議投資總額作為被解釋變量來衡量本省的對外直接投資狀況,用FDI表示;由于影響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因素很多,若每個因素都作考慮會引發多重共線性、數據難獲取等問題,因此本文只選取幾個重要的解釋變量,而將其他影響因素歸入隨機擾動項中。
解釋變量主要有:①東道國的市場規模,采用其國內生產總值來加以衡量,用GDP表示;②我省在東道國的直接投資存量,用TCDI表示;③距離,這里指我省與東道國之間的地理距離,表示為D,這里定義亞洲國家距離為1,大洋洲國家距離為2,歐洲和非洲國家距離為3,美洲國家距離為4;④貿易關系,將山東省對東道國的出口值和進口值加總的值作為變量,用Q表示。由此,可以建立如下模型:
為保證樣本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本文根據以下原則選取了20個樣本:一是經濟狀況、地理位置等方面大致均勻分布;二是山東省對其直接投資達到一定規模;三是變量數據來源可靠。根據《山東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山東省對這20個國家和地區的直接投資占當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量的75.3%,截至2011年年底,對這20個國家和地區的直接投資存量占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總存量的 60%以上。
2.3 檢驗結果
利用這20個國家或地區的數據進行模型的估計,最后得出的回歸結果為:
新方程的樣本可決系數達到了0.8089,說明回歸方程對樣本數據擬合得較好。而且通過ARCH檢驗,得到Obs×R-squared=0.5104
2.4 對檢驗結果的分析
從回歸的結果可以看出,東道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山東省在東道國的投資存量對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有顯著的影響,首先來分析東道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東道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與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呈正相關關系。這一結果與馬先仙用2001年的全國對外直接投資數據和劉建光、丁衛國用2000年的全國對外直接投資數據所作出的回歸結果正好相反,而與熊潔敏用2004 年的全國對外直接投資數據所作出的回歸結果一致,但是熊潔敏的回歸結果中,GDP的系數并不顯著。從本文的回歸結果來看,雖然GDP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了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已經呈現出向發達國家轉移的趨勢,但是對發達國家的投資仍然沒有占到主導地位。
結合本文所用的2011年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數據,以及以前一些學者的回歸分析,本文認為可以得到以下結論:首先,總體上山東省的對外直接投資已經呈現出了向發達國家轉移的趨勢,對發達國家的投資越來越明顯,在未來幾年里發達國家將成為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陣地,而這也符合我省的技術能力和投資經驗不斷提高的實際情況。其次,山東省對東道國的投資存量與其對外直接投資呈正相關的關系,這體現了存量投資對流量投資的影響,也就是說當山東省在東道國的直接投資越多,山東省就越傾向于投資該國家。這一方面是由于很多的投資項目并不是短期工程,一般為中長期的投資項目,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追加投資,從而構成了新一期的對外直接投資,與此同時還涉及一個投資的資金到位率問題,通常來說資金不會一步到位,而是分期投入,這也會增加新一期的投資;另一方面在對已有國家進行投資的過程中,企業積累了很多經驗,對東道國各方面的環境比較熟悉,甚至已經建立了企業自己的社交圈,選擇這些國家會使企業降低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又能很快地使工程項目進入運轉贏利階段,同時很多時候還會考慮到國際援助的因素,因此再次投資的時候就會傾向于這些國家。再次,山東省對東道國的出口與其對外直接投資呈負相關的關系,說明了山東省對東道國的出口對山東省的直接投資具有負效應。當今世界各國都或多或少地實行貿易壁壘政策,雖然近年來關稅壁壘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非關稅壁壘卻以各種各樣的名義在阻礙著國際直接貿易的發展,企業為了避開重重壁壘,就得另辟蹊徑,而到東道國直接投資就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選擇。另外,企業到東道國投資對于刺激其國內經濟的發展,緩解就業壓力,促進技術升級等都存在著很多好處,因此相比于出口,東道國更歡迎對其進行直接投資的企業。最后,山東省與東道國之間的距離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說明在現代社會交通、通信高度發達,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已經不是山東省選擇對外投資目的地的一個重要因素了。
3 對山東省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建議
從山東省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可以看出,目前山東省的對外投資還是以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為主,這主要是由于我省企業的現有技術水準還比較有限;同時,可以看到近年來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呈現明顯的上升勢頭,這也是企業技術水準提高和海外投資經驗豐富的表現。通過以上的實證分析,本文認為山東省企業在選擇投資對象國的時候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在現階段全球一體化背景下,抓住有利時機有針對性地對發達國家進行投資,能夠給企業帶來巨大商機。這主要是由于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發達,市場容量大,居民購買力較強,科技水平高度發達,投資環境優越,投資機會也會很多,這些有利的條件為企業進入其國內市場投資提供了先天的便利。
第二,繼續增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畢竟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山東省在技術和資金方面的競爭力雖有所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而且發達國家市場對外國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要求很高,某些生產要素的價格也偏高,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雖然此次的金融危機為山東省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契機,但是危機總是會過去的,從長遠來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個省份,在整體競爭實力還不是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情況下,要首先搶占發展中國家市場,尤其是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市場。山東省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資源不足,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經濟發展受到資源的約束。利用外國資源,彌補省內資源不足,是解決經濟發展的資源瓶頸的一種重要手段。由于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開采成本低,技術資金缺乏,而山東省的資源密集型企業正好有這方面的優勢,這也正好符合壟斷優勢論、內部化理論和國際生產折中理論的要求。對資源的投資可采取在東道國進行資源的開采和粗加工,再運回國內進行精細化深加工,這樣可帶動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
第三,繼續增加在投資存量較多的國家的投資,正如上面分析中提到的一樣,在投資存量較多的國家進行投資,可以有效降低企業運營周轉的時間和費用,企業在熟悉的社會環境中,從企業自身的交際圈中打開出路。同時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企業的投資對于促進東道國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等有巨大的提攜作用,企業應該抓住這次機遇,積極行動發揮各方面的力量,有效利用各國政府提供的各項優惠政策,增加對這些國家的投資,從而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四,基于國際金融危機對各國貿易政策的影響,適當地增加對國家避稅地,如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等的直接投資。企業在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等地區設立離岸公司的動機之一就是規避其他國家對產品出口的貿易壁壘,而金融危機導致主要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有上升的勢頭,同時發展中國家也在增加貿易壁壘。因此投資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等金融政策和公司管理制度較為寬松的國家和地區可以減少企業出口的阻力。
第五,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時,要結合不同產業的特點和發展階段,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投資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國際經驗表明,由于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層次性,一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格局也會相應地表現出層次性,山東省的對外直接投資亦是如此。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應該投向處于經濟發展較高階段的美、日、歐以及一些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勞動密集型行業可以投向一些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山東省的優勢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同時又可以在投資的過程中取長補短,提高資金、技術等方面的競爭優勢,提升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趙春明,何艷.從國際經驗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和區位選擇[J].世界經濟,2002(5):21-24.
[2]熊潔敏.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思考[J].特區經濟,2007(5):35-36.
[3]張如慶.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3):24-25.
[4]邱立成,王鳳麗.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宏觀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8(6):52-54.
[5]馬先仙.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1).
[6]謝綿陛.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戰略[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5(1).
[7]劉建光,丁衛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實證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6(10):55-58.
[8]方愛華.WTO 背景下企業全球運營的區位與產業選擇[J].中州學刊,2002(7):39-41.
[9]張新樂,王文明,王聰.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決定因素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7(5):23-24.
[10]曾小荷.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和區位選擇[J].國際貿易問題,2003(5):80-82.
1. 中國成為新興的對外投資大國。近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速,我國正逐漸成為新興的對外投資大國。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資金缺乏,堅持“引進來”戰略,給予外資超國優惠,從而大量吸引外資在我國投資建廠等。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我國出口能力的大幅增強同時伴隨著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我國經濟迎來騰飛,資金不再缺乏,改革開放初期存在的“外匯缺口”逐漸消失,國內有大量資金缺少好的投資機會,高儲蓄、貿易收支順差為我國對外投資準備了必要條件。2000年我國提出“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對外投資,在全球范圍優化配置資產。我國不僅在吸引外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在對外直接投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從改革開放初期不成熟的債務國發展為今天成熟的債權國。
2015年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愿景與行動指南,得到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國際產能合作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熱點,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對外直接投資一直保持迅猛發展。根據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的《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在對外直接投資流量方面,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1 456.7億美元,占全球流量的9.9%;相比于2014年的1 231.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8.3%,排名位居世界第二。在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方面,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10 978.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4.4%,名列世界第八位。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增長放緩,新興經濟體增速大幅回落,世界經濟普遍缺乏發展動力,全球投資增速顯著放緩,然而同期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卻大幅增長,由2006年906.3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10 978.6億美元,十年間增長逾10倍,平均每年增速高達31.94%。由于我國對外投資底子薄弱,起步較晚,全球份額仍然偏低。2015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存量25.04萬億美元,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占全球存量的4.4%,遠低于我國經濟總量的全球份額,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國別結構方面,我國對外投資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具有地緣優勢的亞洲各國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地,大多數年份在對外投資總額中的占比超過70%,其中香港是我國對外投資的重要中轉地。我國實行五位一體的新發展理念后,合理自用資源、生態友好發展被放在重要的地位,加強了與資源豐富、經濟互補性強的拉丁美洲國家的合作,近幾年,拉丁美洲逐步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第二大目的地??傮w上看,發達國家聚集的歐洲和北美等地,中國的投資一直較少,但2014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深化供給側改革,出于補短板的需要,我國加大了引進技術、提高質量和獲得品牌的步伐,對歐美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
在行業分布方面,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行業分布廣泛,出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對外投資的目的主要是保障生產必須的原材料和能源供給,提供對外貿易所需的商務服務和營銷網絡。自“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制造業成為我國優勢產能向國外轉移、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行業,制造業占比開始升高。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我國超過70%的對外投資集中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的份額提升到8.37%。
從對外投資規模和行業發展特征看,我國對外投資可以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起步階段(1980年~2000年),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主要處于引進外資的階段,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規模比較低,累計對外直接投資不足300億美元。第二階段為快速發展階段(2001年~2007年),2000年我國首次提出“走出去”戰略并上升為國家戰略,2001年我國加入WTO組織,兩者都極大的推動了我國對外投資的增長。行業多分布于門檻并不高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批發零售業。第三階段為超常規發展階段(2008年至今),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海外資產價格普遍偏低,我國企業到海外抄底購買資產增多。此外,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倡導國際產能合作,更是進一步促進了對外投資的發展。行業特征是歐債危機爆發后,中國企業抓住機遇擴大了對歐洲國家的投資,通過并購獲得一些國際品牌、國內急需的技術以及國外高端服務。
近年來我國對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增速顯著超過吸引外資的水平。2015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 356億美元,同比增長6%,位列全球第三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為1 456.7億美元,較同年吸引外資高出100.7億美元,首次實現直接投資項下資本凈輸出,我國在國際投資格局中的地位已經從單向引資大國演變為雙向投資大國。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穩步提升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和人民幣??際化的不斷推進,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將會繼續增長,資本凈輸出將成為新常態。
2.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受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等因素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總體呈現東快西慢、海強陸弱的格局?!耙粠б宦贰钡暮j憙蓚€維度,將同時提升向東和向西開放水平,助推內陸沿邊地區由對外開放的邊緣邁向對外開放的前沿,進一步形成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總人口約有44億,占全球人口的比例高達63%,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經濟總量的29%。這些國家經濟發展參差不齊,資源稟賦各具特色,互補性強,開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制約沿線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基礎設施落后。這意味著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量巨大,據亞洲開發銀行的預測,在未來10年中,整個亞洲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需要8.22萬億美元,而其自身只能提供4 000億美元的資金,整個資金缺口多達4萬億美元。
共商、共建、共享是我國《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的準則,我國明確提出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通過在“一帶”上建設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即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以及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在“一路”上從中國沿海港口沿南中國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以及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中國海到南太平洋加強互聯互通合作。
“一帶一路”上的投資熱點覆蓋了多個領域,從諸如港口的基礎設施到囊括諸多行業的工業園區,再到主要方向為能源電力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巴經濟走廊已成為中國同周邊互聯互通的旗艦項目。瓜達爾港作為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則是兩國簽署的20多項合作協議中的重中之重,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前往俾路支省主持了由中國投資的瓜達爾港開航儀式,我國從西亞進口的原油通過石油運輸線將縮短85%的路程。在新亞歐大陸橋上,中國與白俄羅斯共同建設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的中白工業園,已有華為、中興等15家公司首批入駐園區,投資金額超過20億美元。在大湄公河次區域,我國倡導“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新理念,加大投資,推動各領域合作,在能源供給特別是電力、油氣、新能源等方面加強合作。
實際上,從2015年以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增長非常迅速,以區域劃分,中國對東盟10國、西亞18國、南亞8國和獨聯體7國接受的直接投資存量都增長了10倍以上?!耙粠б宦贰背h提出后,得到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紛紛制定與之對接的發展計劃,隨著一批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的開工建設,沿線國家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的地位變得越發重要。我國在沿線20多個國家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建立了56個經貿合作區,同時為東道國增加了約18萬個就業崗位。近10年來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存量總額占比也由2006年的5.27%提高至2015年的10.14%。中國的直接投資受到了東道國一定程度上的認可,伴隨著投資、貨幣流通規模的擴大,中國和沿線國家的產品、服務、技術、資本源源不斷地進行交流。
3. 現階段我國直接投資面臨的難題。直接投資的規模擴大面臨國家風險的壓力?!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是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目標國,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突破口。沿線64個國家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差異較大,客觀上存在不容低估的地緣政治、宗教民族和經濟金融三大風險,換言之,許多國家的政治風險或國家風險很高。由于歷史和地理位置等原因,“一帶一路”國家長期處于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宗教和不同民族、種族沖突的暴風中心。自美聯儲宣布退出量化寬松政策以來,不少沿線國家出現了資本外流、貨幣大幅貶值現象,經濟金融脆弱性增加,加上長期困擾這些國家的貿易逆差較大、外匯儲備較低、財政赤字較大等問題。毋庸諱言,從投資者視角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家風險非常高,許多評級機構亮出了投資紅燈。
直接投資大而不強。無論流量還是存量,無論流入還是流出,從直接投資規???,我國都名列世界前茅,是名副其實的直接投資大國。但是從直接投資結構看,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行業分布廣泛,基本上處在國際產業鏈中低端,難以掌握金融、貿易交易的定價權,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具有直接投資大而不強的特征。2015年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比達到43.65%,排名第一;采礦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緊隨其后,占比超過10%;其后依次是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房地產業。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開展,基礎設施、國際產能合作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我國優勢產能向國外轉移,高端制造業輸出石頭強勁,對外直接投資開始從傳統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向制造業、批發零售業轉移,投資結構有所優化。這反映在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中,占比最高的三大行業分別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9.86%)、制造業(16.46%)、批發和零售業(15.83%),其后依次是采礦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采礦業在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中一直占據比較重要的地位,反映了我國經濟全球化、在國內外優化配置要素和資源的發展新理念。
對外直接投資大而不強,中低端行業分布使得我國的跨國公司難以在貿易中掌握定價權,難以選擇人民幣作為貿易計價結算貨幣,這就要求我國改善對外直接投資的結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針對國內,對外直接投資業要?M行供給側改革,推動對外直接投資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同時發揮直接投資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中的樞紐作用。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占比最大行業為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制造業比例偏低,應依托中國正在逐步強大的制造業,結合國際上的產能合作,做大做強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具體而言,對外直接投資既要以我國的優勢行業為主,輸出比較優勢較強的行業,還要在調整國內經濟結構的同時調整對外輸出的產業結構,通過直接投資占據對外貿易的鰲頭,掌握更多的國際營商話語權。
此外,從對外直接投資的區域分布來看,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超過2/3的對外直接投資都是投向政治穩定、開放度高、投資收益穩定的發達國家,歐洲、北美是投資者首選的目標,主要目的是實現產業內、產品內國際分工,獲得更加精細化的比較利益,這與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形成鮮明對比,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是服務于貿易、獲得發展所需的資源,因此主要集中在亞洲,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中亞洲占比達到76.43%,存量中亞洲占比達到72.14%。由于亞洲集中了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富有活力,風險叫發達國家更高,這樣的對外投資區域分布使得我國的對外投資收益較高,風險較大,由于我國投資的亞洲國家幾乎沒有主要國際貨幣,如果我國能夠充分發揮對外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擴大貿易定價權,就有機會在直接投資和貿易兩個渠道擴大人民幣的使用。
直接投資企業本身的跨國財務與管理經驗問題同樣值得關注。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發展相對落后,財務管理觀念相對淡薄,財務預算制度建立并不成熟,且海外子公司內部的財務管理更加難以進行規范。從管理方面來看企業領導也往往重視經營管理,忽略財務管理。對此,應該:(1)在投資前,應綜合考慮預期財務效應,從投資對象、財務預算、資金來源、投資成本的收回等多個方面進行財務的綜合管理和考量;(2)創新評價方法,尤其是在海外公司的財務管理上結合東道國具體情況進行財務評價方法的創新和改進;(3)強化信息披露。跨國公司要自覺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化程度,制定相關管理細則和實施辦法;在技術上可以建立母子公司的信息數據庫;跨國公司要加強治理,嚴格把關信息披露,防范其做出有損利益相關方利益、公司形象和國家形象的行為。
二、 外商直接投資與東道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我們仿照Borensztein和Gregorio(1998)文章里的方法,?M行FDI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根據文章中的模型,可以得到:
g=c0+c1FDI+c2FDI*H+c3H+c4Y0+c5A
這里g表示人均GDP的增長率。FDI變量由FDI的流量占輸入國GDP的比例來表示,人力資本(H)由公民受到中等教育的平均年限來表示,初始收入(Y0)由初始年份的美元人均收入表示,這里的A代表其他影響生產率的因素,這里由采用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來表示。
從OECD網站上得到了1970年~2014年OECD國家對發展中國家FDI的數據,然后從Barro和Lee網站上獲得了中學教育的平均年限(Average Year of Secondary Schooling)的數據作為人力資本數據,其他初始收入和政府支出等數據從世界銀行網站獲取。其中FDI數據本文進行了規模化處理,即將FDI和GDP的比值作為一個解釋變量,在對數據進行相應處理后做OLS回歸。得到結果如表1。
此時主要變量都是顯著的。
其中雖然FDI的系數為-8.804,似乎FDI對GDP增長的推進作用為負,但是交叉項FDI和人力資本乘積的系數為3.328,意味著只要人力資本大于2.65,FDI對一國的GDP增長就會產生促進作用,而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力資本要顯著大于2.65,因此我們可以斷定FDI的流入對一國GDP的增長有促進作用。
現階段中國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仍然較少,占其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比重很低。根據上面的實證結果,較發達國家對較不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會拉動較不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對其GDP增長率有正向的推動作用。我們可以預測隨著中國經濟繼續發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逐步增長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會對被投資國的經濟起拉動作用。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經濟增長;武漢市;協整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880(2011)03-0041-03
作者簡介:譚本艷(1975-),男,湖北宜昌人,經濟學博士,湖北大學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計量經濟學和世界經濟。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武漢市2010年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whsk10014)和湖北大學2009年青年項目(100-090207)的資助。眾所周知,對外直接投資能夠有力地促進投資母國的經濟增長。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就提出了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發展我國的跨國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主動地從全球獲取資金、技術、市場及戰略資源,并以此促進我國經濟增長。
一、武漢市經濟增長及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分析
(一)武漢市經濟增長現狀
為了解武漢市經濟增長的基本狀況,根據《武漢市統計年鑒——2009》及《2009年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整理了武漢市1978—2009年的GDP及GDP指數相關數據,繪制成圖1及圖2。
圖1武漢市GDP(1978—2009年)
圖2武漢市GDP指數(1978—2009年)
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自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市經濟保持了平穩快速的發展,從其GDP以及GDP指數來看,2009年武漢市GDP達到4560.62億元,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五,自1991年以來,武漢市GDP增長也始終保持在10%以上。其中第二和第三產業增長最快,第一產業增長速度明顯滯后。
(二)武漢市對外投資的現狀
根據湖北省商務廳統計的武漢市1988—2009年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數據,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的總體狀況、投資國家(地區)分布、行業分布如下:
1.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總體狀況
截至2009年底,武漢市在境外直接投資的企業累計達85家,投資金額總計16417.62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額15277.381萬美元,投資涉及10大類行業,分布在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見圖3)。
圖3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總額(1988—2009年)
從圖3可以看出,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總體呈增長趨勢,且各年度之間投資金額跳躍性較大的特點。其中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境外投資機會增多,投資成本降低,武漢市企業紛紛大力拓展海外市場,使得2009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額超過了前兩年的總和。
2.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區域分布
武漢市目前對外直接投資的85家企業遍布五大洲,其中亞洲37家、非洲18家、美洲12家、歐洲10家、澳洲8家(見圖4)。從對外直接投資金額的地區分布來看,在亞洲的投資總額為4252.17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3690.4萬美元;在澳洲投資總額為4288.53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4138.93萬美元;在非洲的投資總額為3865.48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3506.42萬美元;在歐洲的投資總額為2633.94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2588.9312萬美元;在美洲的投資總額為1377.5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1352.7萬美元(見圖5)。
從圖4和圖5可以看出,目前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而在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投資企業、投資規模都比較小。3.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行業分布
目前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包括信息技術、機械設備、電子產品、農產品批發貿易、建筑材料、礦產開發、化工原料、圖書出版、日用百貨及石油產品的零售批發(見表1)。
譚本艷侯彥如: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分析圖4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地區分布
圖5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金額地區分布
表1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行業分布狀況
投資行業投資企業數所占比例總投資額(萬美元)所占比例中方投資額(萬美元)所占比例信息技術1316.88%3334.7521.14%3232.7522.02%機械設備1114.29%1124.227.13%736.795.02%建筑材料1012.99%1192.467.56%1150.437.84%電子產品1012.99%1297.518.23%1291.28.80%農產品批發貿易1012.99%3083.2819.55%3008.4820.49%礦產開發810.39%333921.17%302020.57%化工原料67.79%1686.210.69%1569.4610.69%圖書出版56.49%145.8980.92%134.09120.91%日用百貨22.60%5203.30%487.23.32%石油產品的零售批發22.60%500.32%500.34%合計77100%15773.318100%14680.4012100%從表1可以看出,目前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進入最多的行業是信息技術業,達到13家,投資金額也非常大,分別占總投資額和中方投資額的21.14%和22.02%,這與武漢市在信息技術產業上擁有眾多人力資源、政策優勢因素密不可分;總投資金額最多的行業是礦產開發業,總投資金額占到武漢市投資總額的21.17%。值得注意的是,武漢市以礦產開發為代表的資源獲取型的對外直接投資在2008年新增3家的基礎上,2009年又新增3家,這6家企業中方投資總額達到2600萬美元,占到了2008—2009年武漢市對外投資企業中方投資額的34.4%。
二、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說明
為了考察對外直接投資對武漢市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以武漢市的地區生產總值為被解釋變量(GDP),擬以對經濟增長有重要影響的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OFDI)、進出口總額(IMEX)、固定資產投資(INVEST)和消費水平(CONSUM)為解釋變量。同時,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對上述變量取自然對數后建立線性模型(1)式。其中,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的數據來源于湖北省商務廳統計資料,其他數據均來自《武漢統計年鑒——2009》、《2009年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樣本時間跨度為1988—2009年。為了消除匯率變動的影響,對以美元為單位的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和進出口總額數據用當年的匯率轉化成了以人民幣為單位的數據。同時,為了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用以1988年為基期的消費物價指數(CPI)對上述數據進行了調整。
lnGDPt=β0+β1lnOFDIt+β2lnIMEXt+β3lnINVESTt+β4lnCONSUMt+μt(1)
(二)變量的單位根檢驗
由于宏觀經濟的時間序列數據常常是非平穩的,而對非平穩數據直接進行回歸分析,可能導致偽回歸現象,使分析結果失去經濟意義。因此,在回歸分析之前要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檢驗對有關變量的水平值和一階差分值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見表2。
表2各變量的單位根檢驗結果
變量水平值檢驗一階差分值檢驗檢驗形式
(C,T,L)ADF統計量P值檢驗形式
(C,T,L)ADF統計量P值lnGDP(C,N,1)-1.28620.6148(C,N,3)-2.76790.0837lnOFDI(C,T,4)-0.00690.9453(N,N,0)-8.65660.0000lnIMEX(C,T,4)-1.26400.6260(N,N,0)-2.81400.0074lnINVEST(C,T,4)-0.82360.7892(C,N,2)-2.59780.1098lnCONSUM(C,T,0)-1.52560.5014(C,T,2)-2.56310.1167注:檢驗類型中,C表示截距項,T表示含趨勢項,L表示滯后階數(滯后期根據AIC信息準則確定),N表示無該項。
表2的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模型(1)式中的5個變量的水平值均為I(1)過程,對應的一階差分值為平穩過程進一步支持這一結論。
(三)協整方程估計與檢驗
由于模型(1)式中包含4個解釋變量,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采用逐步回歸法(Stepwise least square)對模型(1)進行解釋變量的篩選,結果剔除了進出口總額(lnIMEX)變量。對剔除了模型(1)進出口總額(lnIMEX)變量進行估計,并經過自相關調整,結果如(2)式:
lnGDPt=-3.2714+0.0042lnOFDIt+
(0.217) (0.653)
0.2689lnINVESTt+0.9015lnCONSUMt(2)
(0.051)(0.001)
R2=0.99DW= 1.96Prob(F-statistic)=0.0000
可見,殘差的估計值為:
t=lnGDPt-(-3.2714+0.0042lnOFDIt+0.2689lnINVESTt+0.9015lnCONSUMt) (3)
對模型(2)的殘差t進行平穩性檢驗。如果殘差t平穩,則模型(2)式中的4個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否則,不存在協整關系。使用ADF檢驗對殘差t進行單位根檢驗,ADF統計量為-4.0405,對應的P值為0.0065,可見殘差項t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是平穩的。也就是說,模型(2)式中的4個變量是(1,1)階協整的,(2)式即為武漢市GDP、對外直接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水平這4個變量之間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四)模型估計結果說明
從協整方程(2)式的R2、DW、Prob(F-statistic)等統計量來看,(2)式較好地擬合了武漢市GDP、對外直接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水平之間的關系。從各個解釋變量的參數和t統計量來看,本文所重點考察的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的系數為0.0042,可見對外直接投資對武漢市經濟增長有正效應,但其t統計量對應的P值為0.653,在統計上不顯著??梢?,對外直接投資對武漢市經濟增長的正效應還不顯著,也就是說,對外直接投資對武漢市經濟增長應有的效應還沒有發揮出來。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水平的參數分別為0.2689和0.9015,對應t統計量的p值分別為0.051和0.001,高度顯著。這表明武漢市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水平每增長1%,武漢市的GDP可以增長0.27%和0.90%,也就是說,武漢市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由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水平的提升推動的。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實證分析對外直接投資FDI對武漢市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主要得出以下結論:1.武漢市經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特征,但三次產業之間的經濟增長不平衡;2.武漢市最近幾年的對外直接投資有了較快發展,但發展趨勢不夠穩定,對外投資的地區和行業較為單一;3.武漢市經濟增長主要是由投資和消費拉動的,但對外直接投資對武漢市經濟增長應有的拉動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根據上述結論,提出以下發揮武漢市對外直接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應的政策建議:1.武漢市政府部門應在高度重視境外投資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培育好境外投資的優勢產業、規劃好資源消耗型企業到境外投資、在境外合適的國家和地區建立湖北企業投資區、制定相關信息服務、資金扶持、協調管理等宏觀支持政策,進一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展對外直接投資。2.武漢市有條件的企業應該在加強對國外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比較優勢,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從而推動武漢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曹秋菊.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經濟增長的作用研究[J].江蘇商論,2007(1):95-96.
[2]鮑洋.對外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48-51.
[3]徐海濤,孫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及對經濟增長的促進效應分析[J].當代經濟,2007(8):112-113.
中圖分類號:F83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碼:1003-2738(2012)03-0174-01
摘要:面對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趨勢,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隨著我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對外直接投資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對于我國而言,只有把“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才能夠更好地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本文首先論述了當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問題,進而真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對外貿易;對策
一、新時期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問題
1.投資規模小,抵御風險的能力差。
對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而言,投資規模比較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外貿易投資主體的規模比較小,在國際貿易中參與直接投資的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實力不夠強大;另一方面是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資金實力不強,資金數量較少,無法與西方發達國家想比較。同時,正式由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規模比較小,這也就決定了對外投資主體抵御風險的能力弱。
2.對外貿易投資結構不完善。
首先,從對外投資的區域來看,投資的區域相對集中。這樣就容易造成了企業之間的競爭,客戶相互擠壓,導致了投資環境的不斷惡化,不利于對外投資貿易活動的穩定運行;其次,對外直接投資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金融業、零售業以及商品服務業,這樣行業在一定程度上都不遵循比較優勢原則,缺少學習FDI的動機;再次,從對外貿易投資的主體來看,國有企業是對外投資的主要力量,主體單一,不利于私營企業對外投資積極性的提升,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3.缺乏有效的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戰略。
在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對外貿易直接投資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完善的投資發展戰略。首先,企業對外投資具有試探性和偶然性。在當前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而不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交易;其次,對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而言,大部分企業進行直接投資的目的是進一步擴大出口市場,而不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實際進行直接投資的,這樣只是注重的短期效益,而忽視了企業和國家的長遠發展。
二、優化當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對策
1.優化對外投資戰略模式。
在當前的對外貿易投資中,沒有一定的規模,就不會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也就不可能具有較強的抵御風險的能力。首先,加大政府對投資的支持力度。相關政府部門要加大對對外投資的支持力度,進一步規范境外投資的市場秩序,為保證對外投資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重要的基礎;其次,制定完善的投資戰略。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實際,從長遠的利益出發,制定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投資戰略,保證對外投資工作的順利開展;再次,中國企業,特別是我國的一些大中型企業應該,應該把握國際貿易發展的動向,充分利用原有的國內規模優勢,運用市場的作用和國家的指導,使企業之間通過強強聯合或相互兼并等措施來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為對外貿易投資的順利開展提供重要的前提條件。
2.優化對外貿易投資結構。
首先,實現投資地區的多元化。為了克服當前我國對外貿易投資地域的集中化,我國的投資區域應該逐步向發達國家延伸,從而實現投資地域的多元化。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證對外貿易的穩定運行,保證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其次,在投資行業選擇上應該選擇利于產業結構調整的行業。第一,加大對高科技產業的投入,一方面能夠滿足我國產業結構對技術的需求,同時也是我國獲取先進技術的重要途徑。第二,積極向海外轉移技術成熟的產業,從本企業的實際出發,擴大出口的貿易總量;再次,要積極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一方面要積極發展國有企業在國際投資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要積極鼓勵更多的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從而實現對外貿易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
3.積極提高對外投資工作人員的總體素質。
首先,要積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完善人才的選撥、培訓和派遣制度,完善企業經營者激勵約束制度,吸納具有豐富國際經營管理經驗的海外和東道國人才為我所用,強化投資人員的綜合素質,為貿易投資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重要前提;其次,相關部門可以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國內院校和企業聯合辦學、國內專業培訓以及選派人員到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進行實踐鍛煉,實施跨國經營人才培養戰略,多層次、多渠道對從事跨國經營的人員進行培訓,以實施人才國際化和本土化戰略,集聚人才,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柴慶春.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既問題分析 [J].國際貿易,2008,(1).
[2]冼國明,楊銳.技術累積,競爭策略與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J].經濟研究.
[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課題組.中國企業國際化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