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6:00: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生社會實踐信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是我國中學教育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中國夢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而思想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必修課,對于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思想政治覺悟具有重要作用。過去的教育包括現在的教育大部分是應試教育,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輕視了實踐的重要性,而中國夢教育是對歷史的總結與概括,歷史是鮮活的、生動的,從而有效地避免了枯燥的理論說教式教育,能激發高中生積極學習思想政治知識和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積極性。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關鍵在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高中生作為青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富有朝氣、富有創造力、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群體,是推動整個社會不斷前進的重要力量。實踐告訴我們,贏得了青年,就贏得了未來與希望。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偉大中國夢,需要加強對高中生的思想教育,使他們認真學習理解中國夢的內涵,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升華社會主義思想認識,并且在平常學習生活中理論聯系實際,勇于樹立與實踐科學發展觀,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自覺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奮斗。
二、當前高中生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應試教育問題明顯當前高中生思想教育過于強調應付考試的內容,忽略了思想教育實踐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高中生思想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原則,因而部分高中生對教育內容不感興趣,缺乏學習積極性,為了考試而被動學習。
(二)教育方式方法缺乏靈活性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方式過于單一,習慣于應試教育,硬性灌輸,形成了“我說你聽”的說教式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疏導教育和實踐教育,把高中生思想教育等同于科技知識的教育,沒有形成學生依據自身興趣和社會發展需要而主動接受教育、參與教育的局面,使學生經常處于被動地位,缺乏教育的靈活性。
(三)教育缺乏針對性現今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普遍存在理論灌輸、被動接受現象,沒有與高中生的自身發展水平相結合,針對性較差,實效性不強。高中政治課本中的案例同樣存在于小學、初中、大學的政治教材中,缺少專門針對高中生心智發展水平而設計的內容,所以高中生學習的某些內容與其面對的現實存在一些反差,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對知識失去學習興趣,認為所學內容意義不大,從而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
三、在高中生中加強中國夢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緊扣中國夢內容,加強中國夢教育“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這個夢想表達了國家的追求、民族的期望和人民的意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中國夢是一個“家國天下”的夢,從上學就業到住房求醫,家庭美滿、事業前進、價值實現……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而高中生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是國家的接班人,是美好未來的創造者和享有者。用中國夢統領高中生的思想行為,培養他們艱苦奮斗、腳踏實地的精神,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成長為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二)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國夢教育黨的十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實現偉大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就是中國夢要實現的國家價值目標,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給人民帶來幸福生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中國夢要實現的社會價值目標,中國夢就是要實現社會公正、人人自由、人人平等;“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就是中國夢要實現的個人價值目標,人是實現中國夢的主體,中國夢的目標內容離不開塑造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文明公民。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現與中國夢的實現緊密相聯。
四、在中學生中開展中國夢教育的基本途徑
(一)充分發揮高中政治課的主渠道作用,加強中國夢教育高中政治課是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高中生思想教育的課題,也是開展中國夢教育的課題。所以,要將基本理論同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相結合,進一步加強高中政治課的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推動中國夢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入學生頭腦。要把知識的系統講授與實踐育人相結合,改革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進一步提高高中政治課的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的教育,還要強調實踐的重要性,理論聯系實際,用實踐升華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從而加深高中生對中國夢的認識。
(二)努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推進中國夢教育柏拉圖說:“應該尋找一些有本領的藝術家,把自然的方面描繪出來,使我們的青年們像住在風和日暖的地帶一樣,四周一切都對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優美的作品。”〔4〕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心靈素質、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有深刻的影響。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對高中生的中國夢教育,需要豐富的校園文化的影響。比如班級文化、宿舍文化、體育文化等,將中國夢巧妙地植入到校園文化中,將中國夢精神展現在校園網、校園海報、宣傳櫥窗、宣傳橫幅中,利用豐富詳實的圖片資料和優美的文字表述,通過健康的信息傳遞,提升校園文化品質?!?〕通過這些方式方法,讓高中生隨時隨地都能接受中國夢教育,使中國夢理念形象化、生動化、生活化,引導高中生自覺地把個人夢想和中國夢緊密聯系,激勵高中生自覺加強專業學習,積極投身到中國夢建設事業中。
(三)廣泛運用網絡媒體加強中國夢教育網絡媒體具有成本低、建設快、范圍廣、傳播內容豐富等特點,網絡在以高中生為主體的青少年中普及率高,是在高中生中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的有效途徑。在校園中,利用好校園網、QQ、人人網、微博、校報、校內廣播、海報專欄等,積極開展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鼓勵高中生學習、交流中國夢的理念與精神,深化高中生對中國夢的認識。
90后一代的優點很突出,缺點也很明顯。他們掌握了豐富的知識,特別是書本知識,視野廣闊,但社會實踐不夠。他們在獨立性和感情豐富性方面遜于80后的孩子。如果再不重視學生社會實踐,整個90后一代人都會受到影響。
(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90后一代青少年的九大特征:充滿自信但較為脆弱;富有理想但不甘平凡;重視維權但時常受限;消費自主但習慣攀比;渴望同伴友誼但矛盾較多;喜歡學習但負擔較重;主動使用媒介但容易失控;親子關系緩和但溝通不暢;親近老師但對老師要求偏高。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全國少工委辦公室)
老師
90后高中生樂于表現自我,健談,看事物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做事情一般僅憑興趣。在吃苦、勤奮方面付出得不夠。接受知識是快餐式的。對問題不愿意花時間去獨立、深入思考。
(肖節長長沙市實驗中學歷史老師)
90后高中生見識比較廣,很陽光,也很有想法。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吃過很多苦,所以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知所措。
(謝應龍長沙市實驗中學化學老師)
90后高中生個性張揚,每個人都對事物、社會現象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可以用群體雕塑來形容80后高中生的話,那么90后高中生就是一座座獨立的個人雕塑。
(馮兵廣州市執信中學高三老師)
家長
真不能理解現在的孩子,簡直沒法溝通。我女兒寫的日記想偷看都沒用,根本看不懂?!拔摇辈徽f“我”,偏偏說“莪”,“謝謝”說“3Q”,這還是我最近才弄明白的。
(陳女士46歲女兒讀高二)
我的孩子就是一個矛盾體。他對外面的人很熱情,但對家里人冷漠;他有好奇心,愛學習,但只喜歡在網絡上學習,不喜歡聽老師講課;他心里有煩惱愿意在網上和陌生人說,卻不告訴父母和老師。
(張先生43歲兒子讀高一)
媒體人士
要明白什么是90后,就不要將90后叫90后。要理解90后,就不要把“徹底理解”作為目標。90后的邏輯很多人表示無從理解。大可堅持你的邏輯,在90后面前堅持你的意見,但沒有必要將邏輯性用來攀比、譴責與嘲笑。準備迎接多元社會吧。
你必須明白他們生于信息化社會。你知道的未必超過百度,你隱瞞的未必在論壇上就看不到。在信息相對透明的這個時代,與其端起架子,不如與孩子來一場辯論。
若要和90后談理想,必須自己先有理想;若要批評90后,就要先批評自己。動物園外手舞足蹈的無知游客,豈不是比猴子更可笑?
關鍵詞:財經素養;高中生;思辨能力
一、高中生財經素養和思辨能力的關系
財經素養和思辨能力這兩者都是一名高中生應該具備的能力。高中生在本階段的學習中,財經素養不僅能夠緩解學習壓力,更是對思辨能力的培養有重要作用。高中生在思辨能力上的要求主要側重于語言上的能言善變,而高中生即將要告別父母走進大學校園,在迎接大學這個小社會的過程中,要求高中生具備一定的理財能力。高中生可以合理利用自己手中的資金,對這些有限的資金合理安排,試著購買相關理財產品等,使得資金能夠增值。在購買理財產品的過程中,就需要學生思考可能面臨的風險和可能的增值,這就需要高中生發揮他們的思辨能力辯證看待,同時也能促進思辨能力的發展。[1]所以,提升財經素養的過程中,還能提高學生應對可能會出現風險的能力。因為金融系統比較復雜,對高中生的能力是一種挑戰,有利于高中生平衡自己的沖動心理和擔責意識。提升財經素養也能提升高中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創造性,從事提高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同時,學生也能憑借本身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實現財經素養培養的目的。財經素養培養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辨能力的發展。反之,學生的思辨能力也對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提高作用,從而也能有利于財經素養的培養。
二、高中生培養財經素養和思辨能力的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高中生對比初中生來說更加具有獨立性,主要體現在經濟上的獨立。高中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需要自己決定日常的生活開銷,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具備處理財務問題的能力。學生要想提高財經素養,就需要掌握好自己的生活費用,不僅對每個月的生活費能夠做一個花銷計劃,對生活和學習上的開支能夠簡單做一個分類,按照計劃開支自己的生活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辨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應該在計劃生活費開支的時候,不斷的思考探索,采用適合高中生自己思維方式的理財方法,養成理財的好習慣,提升理財能力。
(二)在課堂上學習。由于高中生特殊的學生身份,大部分知識還是需要在課堂上,跟隨教師的安排來學習,財經素養和思辨能力也需要在此過程中得到培養。學生可以通過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課的時候,慢慢學會培養自己的思辨能力。也可以通過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關于財經素養知識的演講比賽、辯論賽等,來提高自己的財經素養。學生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知識,不僅要敢于拼搏,更要在這個過程中去思考,通過思考來提高自己的財經素養和思辨能力。例如,學生可以在上數學課的時候,通過教師講授的解題方法,找準切入點,試著用其它方法解決當前的問題。在學習函數的時候,要能夠通過觀察所有函數的變形式,找到所表現出來的原始公式。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2]
(三)善于利用情境在實踐中學習。任何一種能力的養成,都需要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財經素養和思辨能力的培養同樣如是。學生培養財經素養的目的就是能夠增強自身在實際生活中的財務處理能力。學生在學習之余,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自己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增加學習的機會。應該利用有限的條件,通過觀看財經頻道的相關財經新聞,增加對社會上財經狀況的了解。在此前提下,鼓勵自己走出校園,盡量在社會實踐中體驗了解實際社會的財經狀況。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自身內心體驗,激發學習動力,也能夠促進自身思辨能力的發展。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財經新聞,了解當下國內外基本的財經狀況,從而掌握到最新的財經消息。學生在通過觀看新聞的時候,有利于思辨能力的發揮,思辨能力也會在各種新聞的交替出現中的到提升。
結束語
高中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是學習的范圍不應該局限在高考的應試科目中,更應該學習一些比較實用的技能。財經素養和思辨能力在高中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拓寬知識面,也能促進對其它應試科目的學習,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所以,高中生需要注重對財經素養和思辨能力的培養與學習,促進自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楚曉琳,劉文權.如何理解與開展財經素養教育——訪“中國財經素養教育協同創新中心”專家[J].大學(研究版),2017,(01):4-23.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微型課程;教學;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325-01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科技時代、信息時代已經紛至踏來,并且已經合稱為科學信息時代。而高中信息技術科目,作為培養新時代信息技術人才的基礎科目,地位也越來越重要,而微型課程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更加助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創新發展,同時,微型課程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已經成為了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也是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重要課題。
一、微型課程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應用的設計原則
抓好高中信息技術的微型課程教學,制定好信息技術實踐教學方案是前提,沒有好的方案也就無法指導好的教學,這一點是無可非議的,下面,就高中信息技術微型課程教學提出三點原則性的建議,推動信息技術微型課程向前推進。
1、要注重實踐性。既然開展的是微型課程教學,當然就要把實踐放在第一位。這里談到的信息技術微型課程教學,已經不單單停留在“老師授課指導、學生們則在電腦前按要求操作”的簡單教學層面上,這僅僅是微型課程教學的一個層次而已,在這個教學層面中不能再拘泥于一些傳統的、粗淺的、常識性的信息知識,而是要在知識的難度和廣度上予以加深,這樣才能讓學生們在有限的實踐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另一個層面就是帶領學生們參加社會實踐,到企業、到機關事業單位的實際工作中去,看一下各種電子軟件在實際工作中是如何操作的,哪些是十分常用的,在信息技術微型課程制定中是不是還存在知識盲點。
2、要注重實效性。高中信息技術微型課程教學的實效性主要包含著兩個方面,一個是教學的實效性,另一個是操作的實效性,兩個實效性既是獨立的,又是統一的,二者在相輔相成中是互相促進和推進的。所以,在實施高中信息技術微型課程教學的時候,無論是知識點的分配、還是教學步驟的安排,都要科學地兼顧好教學知識和實際操作本領的融合,不能特別突出哪一點,更不能偏廢另一點,只有把這一原則把握好了,才能真正做到高中信息技術微型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力爭在每一次實踐微型課程教學中都能取得雙贏。
3、要注重實用性。服務于社會,應用于社會,在就業和社會競爭中取勝,這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最終目的和目標。信息技術微型課程教學也是如此,必須要與時俱進地跟上信息技術發展的潮流,摸準信息技術的發展脈搏,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增加學子們在實踐活動中和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率,這是硬件,也是微型課程教學長治久安發展的必經之路。為讓高中生尋求更廣闊的信息技術應用平臺,高中信息技術微型課程教學要更加注重實用性。
二、微型課程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應用
微型課程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中,必須講求有張有弛、有尺有度,讓微型課程更有效地推動信息技術教學和學習。
1、抓知識吸收,讓微型課程增強學習動力。高中信息技術在實施微型課程教學時,最初會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之下,完成一些工作和教學任務,天長日久,學生們就會形成自己獨特的自學和創新學習能力,對有些已經學習和尚未學習的知識,都會因為具備了較強的微型課程學習能力而迎刃而解,并且實現所學知識的有效吸收,并且在既定學習范圍之外,又涉獵了很多領域的知識,從而確保微型課程教學應用后,放寬了學生們的眼界,提升了學生們的能力。
2、抓科目興趣,讓微型課程增加學習積極性。在高中信息技術微型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這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更是一個享受成功的過程。而在高中生學習微型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學習興趣、學習能力都會全面提升,最終喜歡上微型課程教學,一發不可收拾。在興趣和動力中學習,必然能獲取更大的成功。從而確保微型課程教學應用后,高中生信息技術成績全面提高。
3、抓教學和學習能力,讓微型課程強化技能應用。在高中信息技術微型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一旦得以成功應用,高中生的信息技術本領增強了,也就具備了生存的本領,特別是時下社會中,對具有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的人才可謂是供不應求,需求量很大。那么,就可以看出,一旦高中生具備了這一能力,也就多了一項生存的本領,“藝多不壓身”,如果廣大高中生能夠在微型課程學習上下功夫,在信息技術本領上精益求精,那么也就實現了微型課程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應用后,高中生增加了一項生存、發展的本領。
4、抓人才培養,讓微型課程打造知識成功坦途。培養優秀人才是每一項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宗旨,也是最高宗旨,高中生也不例外。在微型課程教學過程中,必然會有優秀的、拔尖的人才脫穎而出,那么這一時候各大高中就要想方設法地為這一類為數不多的學生創造機會、打造平臺、重點培養,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人才。那么,也就是說,微型課程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成功應用,將培養出更多的、優秀的信息技術人才。
三、總結
隨著科技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高中信息技術科目教學地位越來越高,信息技術在國家教育中越來越受重視,信息技術微型課程的教學方法還會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予以推陳出新,將有更多的微型課程教育教學方法被推廣??梢灶A見,微型課程教學作為信息技術教學中相當成功的教學方法,必將隨著信息技術的教學歷程更加完善,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信息技術微型課程教學的鉆研中來,進一步推廣和應用,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科目的教育教學成功,讓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科目登上一個又一個新的、更高的臺階。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育;環境教育;融入
由于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類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能力持續提升,因而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浪費大量自然資源。環境問題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各國紛紛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也以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各國逐步形成共識,積極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增強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同時以環境教育作為保護與改善環境的關鍵性舉措。高中生物教育也亟待有效納入環境教育,因而必須在將資源、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概念及相關內容融入到高中課程中,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一、環境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高中生物課程的要求
高中生肩負著保護和維護環境的重要責任,但是,如今高中生普遍缺乏環保意識,對保護環境的興趣不高。所以,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提出:在高中生物課程的教育下,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科學的精神態度,積極強化創新思想,提高自身民族責任感與使命感;正確理解科學的內涵,掌握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系,對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有準確的把握,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可持續發展觀。
(二)有利于素質教育
培養素質教育,能促使人們的道德水平、知識水平、身心素質等都得到提升,素質教育是一門基礎性教育。素質教育貫穿在初級教育到中級教育的整個過程的始終。特別是高中教育階段,素質教育具有至關重的作用,而高中階段屬于一個過渡階段。環境教育就是通過教育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融入環境知識,樹立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的知識與技能,基于正確的思想觀念展開社會實踐活動。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全體公民的道德水平,而環境教育旨在培養人們的環保意識。保護環境充分體現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在高中教育階段,素質教育至關重要,因此,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納入環境教育也十分關鍵,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進一步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因此,融入環境教育有利于推動發展素質教育。
二、高中生物教育中融入環境教育的方法
(一)課堂講授法
課堂講授是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在這一陣地中能將概念、原理、知識與技能傳遞給學生。適當將環境教育融入到課堂中,能促使學生對環境教育理論部分的概念有個整體的了解。例如,簡述生態系統組成部分;列舉各個生態系統;闡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與食物網;解釋生態系統有效的自我調控能力。比如,一條河流本身就是一個生態系統,有萬萬千千的生命存在在這個系統內部。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實際上就是一個最簡單的生物鏈,如果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則會導致其中一個物種滅絕,進而導致其余兩類物種的徹底消失。河流自身有凈化的功能,污染程度較輕,在一定時間周期內其自身能完成清潔凈化,然而這個污染必須掌握一定的度,若污染過度,則會嚴重削弱其自凈系統的功能,河流不可能再恢復到以前,會嚴重污染河流中的生物和植物,人們食用的水產食品也會出現問題,進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命。
(二)生物實驗法
學生的最大特點就是能積極地進行舉一反三,基于學習繼續良好地運用,因此,在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和了解生物知識和環境知識的基礎上,使其了解生物知識為其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并積極思考,運用已學知識使自己想法成為現實。此時,教師可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條件,使學生動手實踐,指導學生到生物實驗室驗證自己的想法,經過試驗讓學生正確掌握學習方法。例如,在對“光合作用”這一內容進行學習時,教師可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經過親身實踐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先將綠葉撕成碎片,接著添加石英砂、無水乙醇、碳酸鈣等物質,再對其進行研磨,獲得最后的提取物,接著繼續做光譜實驗,經過實驗現象驗證綠葉組成成分與比例和課本所述相同。在此期間,能了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機理:光能經過綠葉中的哪些轉換,綠葉吸收何物最終形成何物。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人們的生活受到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進行思考,并思考當前嚴重的大氣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生活實踐法
教育效果的成功不但需要專業的理論知識教育,而且必須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進而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更準確地掌握理論知識,指導學生認識周邊的環境,接著結合理論知識深入了解生物學科的內涵,幫助其將來進一步學習生物知識。比如,高中生物中學習“基因工程的應用”這一知識熱菔保教師先使學生了解該工程時當前人類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的興趣,積極搜集與了解有關信息,進一步對這一工程的利弊進行探究,最后總結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如果個別同學有心,則可以深入到農民群眾中,了解雜交水稻與轉基因水稻的異同點,轉基因水稻產生的初衷是為了防御害蟲,還未能達到良好的長效結果,導致后期應用農藥來防治害蟲更甚。因而使學生對轉基因技術的不足有更深的了解,充分意識到自然規律的不可抗性,人類必須和自然和諧相處,在保證對自然不產生危害的前提下實現人類的需求。生物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習環境知識與理論知識,以此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思考視角,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育中融入環境教育,不僅能增強學生環保觀念,還能貫徹落實我國素質教育的理念與方針。所以,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積極融入環境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并具有戰略性意義,是增強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重要途徑,并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趙丹.高中生物實施環境教育的探索[D].遼寧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前進與發展的與安全與動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當今教學發展的主旋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和行為,是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我們又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營造創新教育氛圍
每個學生都具有潛在的創新才能,要把這種潛能轉化成現實中的創新力,就要努力營造濃厚的適宜創新教育的氛圍。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睅熒g建立親密融洽的關系有利于學生產生創造的勇氣和信心。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和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較適宜的“氣候”和“土壤”。傳統教育往往過多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用統一的規范來管制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發揮創造才能,就必須要克服那些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要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他們,創造出適宜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本身比較枯燥,特別是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上英語課簡直是上刑場。因此我們首先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積極心理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激活他們的思維,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激活他們的求知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庇⒄Z教學首先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愛學樂學的基本情感,教師要加強教學內容與形式的趣味性、藝術性。
三、鼓勵學生質疑
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鼓勵學生質疑,質疑是學生創新意識的具體表現。任何緊張的學習活動最集中的表現,就是學生能進行獨立的探究活動,任何探究活動都主要是從“疑”開始的,只有腦子里有了要解決的疑問,才可能有積極解決疑問的思考活動。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每一教學步驟都應多設信息溝,層層遞進,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或語言材料,設計適量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或讓學生從同一來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養學生積極求異的思維能力。設計此類思考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論既調動了學生積極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語言內容,又訓練了他們從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經過實踐與探索,學生在課堂上思路開闊,思維活躍,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方法還有游戲法,競賽法。做游戲能活躍課堂氣氛,深受學生的歡迎。輕松、自由的氣氛使學生消除緊張,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開動腦筋主動探索知識,從而發展創新思維。通過競賽、迅速聯想來訓練學生快速的發散思維和求同思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所有的嘗試教學須以合理性、趣味性、生動性、實效性為原則,能多角度、多通道調動學生感官,要有助于激活學生思維,有助于激發興趣,要讓學生參與進來,而不是教師唱獨角戲。要啟發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能動性。指導學生積極學與練,在學中發現,在練中提高能力。教師的教學應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指導學生學習,學生的自主練習實踐是必不可少的。
四、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
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打破了原來單一的教學格局,教師應將多媒體技術有效融入我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因其具有形象、生動、直觀等特點,能夠把抽象思維與直觀思維有機結合起來,提高高中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使抽象的英語教學直觀化,創設讓高中生樂學、想學的教學情境,有助于他們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開闊高中生的視野,為他們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課,讓高中生在活動中不斷創新
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挖掘他們的潛能,是高中英語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顒诱n的組織和開設應該有效體現這一特點,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課,讓高中生參與社會實踐,提高高中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通過把所學英語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鍛煉高中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英語活動課的形式要力求多種多樣,教師要圍繞培養高中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選取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努力提高高中生解決與探究問題的能力,著重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高中生在活動課中獲取英語知識,進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高中英語課教學要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擔負起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的責任。我們要充分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創新意識,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課,進而有效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關鍵詞:思政學科;高中生;責任;教育;途徑
當今高中生責任意識的缺失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學校、家長和高中生都要認識到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性,為培養21世紀有責任感的優秀人才而努力。
一、高中生責任意識的內涵及其時代價值
1.責任的定義。
黑格爾認為:“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責任這樣一種意識?!彼沿熑闻c道德聯系在一起。可這樣理解,在責任的基礎上形成道德,而責任又通過道德品質來體現。
《現代漢語詞典》中有關“責任”的定義是:一是份內應做的事;二是沒有做好份內應做的事,因而應該承擔的過失。前者一般指應盡的職責,后者一般指應付的責任。從一定意義上講,責任與義務、職責等同。責任體現個人對家庭、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應當履行的職責和承擔的責任。
2.培養高中生責任意識的內涵。
教師在培養高中生成才的過程中,不僅要教給知識,更要培養他們做人、處事、為社會盡責的能力和素養。高中生應形成的責任意識包括:具有較強的民族自豪感,吃苦耐勞,積極準備為社會做貢獻;關心集體,團結協作,樂于助人;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遵守規范;努力學習,拼搏進取,對己負責;鍛煉身體,提高修養,培養能力;誠實可靠,寬容待人,自控自律。
3.培養高中生責任意識的時代價值。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座右銘。當今社會,知識和信息的發展對人才和素質提出了新要求,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培養有責任感、全面發展的學生。責任意識是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強大力量,是人才培養的必備要素。
(1)責任意識的教育已成為各國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在美國,學校和家長都非常重視高中畢業典禮,以此作為孩子成人、走向社會的標志和起點。所以畢業典禮非常隆重,每個學生大約有十幾位包括家長在內的親友來參加畢業典禮,在學校的畢業典禮后,每個家庭還要組織家庭聚會來慶賀孩子高中畢業和長大成人,送有紀念意義的成人禮物。讓孩子明白和記?。核扇肆?,要對自己完全負責了。
(2)提高高中生的責任意識,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如前所述,道德和責任緊密聯系,不可分割。責任是道德的根基,責任意識是道德評價的重要依據。要塑造未來社會全面發展的公民,要推進道德的進步,就要牢牢抓住公民特別是高中生責任意識教育這一重要環節。
(3)責任不僅表現為社會責任感,而且表現為自律意識、義務意識。養成高中生責任意識不僅對國家、對個人同樣重要:責任感是高中生求學階段奮發努力、不斷進步的強大動力;是他們走向社會努力攀登、貢獻社會的重要保障。當今,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學會合作,學會創新,走上社會后才能適應需要,繼續終身奮斗,拼搏進取,責任意識是伴隨他們終生發展的素養。
二、高中生責任意識的現狀及其原因剖析
1.高中生責任意識的現狀。
不可否認,高中生中普遍存在責任缺失的現象,他們中的大部分往往沒有處理好自由與責任,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明明學習是高中生應盡的責任,課堂走神、不認真聽講,課后作業拖拉,甚至不交的現象比比皆是;極少數人能夠做到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自覺學習,大部分都是將時間白白浪費掉,或者沉迷于漫畫、游戲、小說、上網等等。因為學業緊張,高中生在家很少做家務,很少關心父母,有的人把父母的付出當作理所應當,很少向父母表達感謝;即使有心孝敬父母,也缺少實際行動,比如記不住父母的生日,不會為父母做飯等。遇到困難不會從自身尋找原因,不懂得自我批評,不會擔當,不會為別人考慮,經常把責任推給他人,容易對家長、老師產生不滿情緒……在很多情況下,高中生對社會,對他人有正確的認識,但缺乏實際的行動和擔當。
2.高中生責任意識淡薄的成因剖析。
高中生責任意識的現狀確實令人擔憂,而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1)首先是追求成績第一。我國曾長期處于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的殘余根深蒂固,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讀書看作升官發財的直接途徑。現在,許多家長把升大學作為子女的唯一出路,特別是高中生的家長,更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績高就行,忽視子女的品德修養和責任意識的教育。
其次是呵護過度?,F在的孩子又都是家庭的獨生子女,上至祖父母、外祖父母,下至父母,孩子是家中至寶,是家庭的核心,在生活方面對子女百般呵護,唯恐不周,過度溺愛,沒有原則地滿足子女的一切要求,對子女的缺點和毛病視而不見,在不恰當的家庭教育的影響下,很多高中生養成了自大的心理,自私自利,只要享受,不懂得關心父母和他人,導致責任意識的缺乏。
(2)學校教育進退兩難。學校是幫助學生形成責任意識的主要渠道。在知識經濟浪潮的洗滌下,教育體制更側重于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面對升學的巨大壓力,當今高中教育過度重視應試教學,輕視道德情感的教育,在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方面顯得有心而無力。而一旦學校忽視學生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質的培養,高中生極易形成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價值觀,很難樹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意識。另外,許多高中仍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書本講授、課堂討論等方式,重說教,輕實踐,使得高中生對責任的理解局限在書本和課堂上的感性認識,缺乏親身體驗的理性認識,責任意識就很難養成。
(3)社會環境的負效應。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影響著人們的“義利觀”。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有的人產生了“重利輕義”的傾向,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在高中生中誘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滋生了唯利是圖、損人利己、欺詐勒索等重私利,輕責任的現象。一些社會不良風氣不僅污染社會環境,對價值觀、人生觀尚在形成之中的高中生侵害更大。
三、培養高中生責任意識的途徑
1.家庭教育的正確引導。
有位少年在一次踢球時,不小心把鄰居家的窗玻璃打碎了,需要賠償,他如實地告訴了爸爸,爸爸借錢給他,一年后,他靠自己的辛勤努力把錢還給了爸爸。這個少年長大后當上了總統,他就是美國前總統里根。里根敢于承擔責任,對自己負責,責任意識之強顯而易見。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中國,家長會怎樣做?孩子又會怎樣做?當然是家長幫子女賠錢,根本不會想到要讓子女還錢,子女也不可能要向家長借錢。高中生責任意識的培養首先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幫助。家長要轉變教育理念,改變教養方式,把高中生們丟失的責任意識找回來。
2.學校教育的有效促進。
責任意識是比知識和分數更重要的東西。作為高中生責任意識培養的主陣地,學校要把培養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意識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通過課程改革來加強德育,通過榜樣激勵、感恩教育、學生自評、互評責任意識、參加獻愛心、青年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等方式促進高中生責任意識的發展和完善,讓他們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加強集體觀念,接觸社會,了解國情,進而樹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高尚情操。
3.社會環境的積極熏陶。
培養高中生的責任意識需要社會環境的激勵、熏陶。為此,黨和政府要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和廉政建設,樹立先進典型,打擊社會不良風氣;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愛國情感。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引導學生關注祖國、關注未來,學會對自己、對國家和對未來負責。
總之,高中階段是學生一生中的關鍵時期,要想讓他們成為社會未來發展的棟梁之才,亟須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等多途徑進行引導和幫助,以提高高中生的責任意識和責任感,這樣才能使之在今后更好地融入社會,奉獻社會,實現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匡玲.培養高中生社會責任感的實踐與思考[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庫,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