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6:00: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景觀規劃與建筑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景觀設計師的職業定義是運用專業知識及技能,從事景觀規劃設計、園林綠化規劃建設和室外空間環境創造等方面工作的專業設計人員。他們從事的主要工作包括:景觀規劃設計;園林綠化規劃建設;室外空間環境創造;景觀資源保護。它的專業及核心是景觀與風景園林規劃及設計,其相關專業及知識包括城市規劃、生態學、環境藝術、建筑學、園林工程學、植物學等等。其實在國外,景觀建設已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景觀設計已成為人居環境科學的一部分,形成了教育、注冊、培訓、執業和繼續教育等一系列完整的職業制度,也聚合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優秀的領軍人才。而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發展初級階段,城市建設方興未艾,而物質生活日漸富足的普通老百姓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極大地促進了景觀建設的蓬勃發展。
我國的基本建設工作程序,明確了景觀設計的企業資質核準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景觀建設的健康發展。我國的大部分景觀建設項目的設計也由相應的設計單位完成。由于設計單位的人力資源需要,促使我國的大專院校紛紛成立了景觀設計專業,而該專業又長期包含在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及園林設計諸專業設計之中。好話不多說,既然有這么好的就業平臺,那么現在我國大學里的景觀專業是否能為我們提供足夠的專業技能呢?那就讓我們走進兩所大學,去看看他們特色的景觀設計專業吧。
同濟大學 景觀學系
同濟大學是國內最早開設風景園林課程、創辦風景園林專業的高校之一,該系隸屬于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前身為風景園林系,1990年代曾更名為風景科學與旅游系,2005年正式命名為景觀學系?,F設有景觀學本科專業及景觀規劃設計專業碩士點和博士點。
景觀學系具有48年辦學積累,與建筑學、城市規劃構成三位一體的學科優勢,形成以國際現代景觀學為辦學核心導向,融合建筑工程、農科、管理的獨樹一幟的景觀學教育體系。2005年,在國際景觀規劃設計師聯盟(IFLA)等學會組織的協助下,景觀學系主辦了有99所院校機構參加的首屆國際景觀教育大會。
為了培養中國景觀規劃設計人才,為培養面向整個國土、城鄉生態保護與人居環境建設,培養掌握生態與環境保護建設、景觀環境規劃設計、景觀生態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景觀建筑設計、景觀資源保護、旅游開發管理等方面知識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該系已形成圍繞景觀資源、規劃設計、工程技術三大領域的課程體系,主要課程包括景觀規劃設計理論、景觀規劃設計、景觀資源學、景觀生態學、風景區規劃原理、建筑設計、中外園林史、園林植物應用、城市綠地規劃、種植設計、城市規劃、景觀建筑與園林工程學等。
景觀系在課程設置方面,形成了圍繞景觀資源規劃設計、工程技術三大領域的課程體系,主要課程包括景觀規劃設計理論、景觀規劃設計、景觀資源學、景觀生態學、風景區規劃原理、建筑設計、中外園林史、園林植物應用、城市綠地規劃、種植設計、城市規劃、景觀建筑與園林工程學等。
南京林業大學 風景園林學院
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前身可追溯到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造園研究室。創始人陳植教授是我國杰出的造園學家和現代造園學的奠基人,1956年城市居民區綠化專業創建,1980年園林專業恢復招生, 1999年4月,風景園林學院正式成立,是我國南方地區第一所風景園林學院。
風景園林學院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本土行動、現代思維”的規劃設計人才為辦學理念。目標定位為建成以風景園林為優勢,景觀建筑設計、城市規劃為特色,國內領先、國際有一定影響力的學院。目前學院設有風景園林系、城市規劃設計系、景觀建筑學系等三系及五個研究所和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辦公室。其中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學院現有園林、城市規劃、城市設計、景觀建筑設計、景觀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和方向,園林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據《2010中國大學評價》,南京林業大學園林專業在全國110所開設園林本科專業大學中名列第二。景觀建筑設計專業為江蘇省高校首設專業,景觀工程專業方向為全國首設專業方向。
風景園林學院的辦學特色是以園林專業為基礎,重點培養學生從事景觀建筑設計、景觀工程設計以及相關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城市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場地規劃與設計、建筑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景觀建筑設計專業將對全國的城市和環境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為可持續發展的城鄉環境建設做出貢獻。
本科階段重在培養掌握景觀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設計方法,獲得景觀設計師基本訓練,具備基本的設計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開發能力,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高級景觀工程技術人才,也是進一步深造的基礎型人才。以景觀建筑設計系列課為專業主干課程。其中包括:美術、畫法幾何與陰影透視、景觀設計初步、建筑學概論、景觀生態學、建筑技術概論、城市規劃原理、中外建筑史、中外園林史、景觀設計初步、景觀規劃與設計、景觀藝術及設計原理、景觀規劃設計I、II、III、IV等。
看到這里,或許是第一次聽說景觀設計專業的同學,是不是也略懂一二了呢?最后,還是找個業內人土聊一聊吧,歡迎筆者的神秘嘉賓張同學:
筆者:畢業院校?學歷?是否有美術功底?
張同學:2007年畢業于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專業,2011年畢業于東北林業大學園林設計碩士專業,上大學前沒有學習過美術,上大學后課程設計中有美術課程。
筆者:本科期間的課程讓你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
張同學:本科期間課程學習主要圍繞風景園林理論與技術和園林植物展開。并且由于學校地處東北,所以我們學校的園林專業還特別注重寒地城市環境特點及植被特點,注重多學科理論與技術的交叉融合。但是這些課程都以基礎知識為準,培養專業基本素質還是足夠的,但若要學到更專業更前沿的知識,我認為研究生的階段的教育很重要。
筆者:畢業后就業情況如何?你對目前的工作滿意嗎?覺得未來發展潛力如何?
張同學:本科畢業的時候我們班就業率有80%以上,另外選擇出國深造或讀研,本科生大多去房地產企業,研究生畢業以設計院居多,我現在就職于深圳一個甲級設計院,外企?,F在每天的工作很充實,壓力也很大,主要是不斷地學習國外的新思路新設計,因為畢竟這個行業在國內還是較新,國外有很多可以參考的東西。當然這份工作收入尚可,在深圳碩士畢業的話一般設計院底薪都有6000以上,目前來看發展前景不錯。
關鍵詞:城市 景觀 規劃管理 設計理念
1 城市景觀規劃中存在的問題與差距
1.1 我國城市景觀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1.1未能建立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針對于我國的城市景觀規劃來說,目前,其管理仍然未能建立一個真實有效的管理體制以及運行機制。作為一個政府職能來看,城市景觀規劃中管理的地位還是不夠強大、比較脆弱,有很大一部分地區的城市景觀規劃管理都沒有對行政執法這一主體地位加以明確,在一定程度上,在城市景觀的調控方面,政府都沒有形成一個應該有的綜合主導、調控能力機制??梢哉f,我國的城市景觀規劃在專業的設計、管理工作尚沒有引起大家真正、廣范圍的重視,致使在其中的一系列設計理念、規劃的程序與方法以及設計的水平上,整體都呈現出水準不夠成熟的現象,差不多等同于國外20世紀70、80 年代的水平。
1.1.2 法規制度不夠健全。目前,我國還未能針對城市景觀的規劃以及管理確立一個明確的法律地位,致使其嚴重缺乏切實可行并有效的法律依據,從而使城市景觀規劃工作無所適從。具體而言,城市景觀規劃還未能被納入正常程序的法定管理之下,缺乏有效易操作的法律依據條文。在現在施行的城市景觀規劃當中,一旦規劃的大體要素被確定之后,也就是做建筑設計的時候,建筑師就只把紅線范圍之內的主體建筑設計放到考慮的范圍之內,而對所用地點的周邊景觀、要實現的功能以及所做用途都不夠重視、缺乏科學、系統的研究,致使在城市空間以及建筑體量兩者之間缺乏一定的整體協調性。若想要有效支撐以及規劃景觀設計的要素,就必須要求城市設計的導則具備一定的法定效力,否則,城市景觀規劃就會變得軟弱無力。
1.1.3缺乏專業人才、經驗不足。在城市景觀規劃這個行業之中,要說其最缺乏的,無外乎就是設計相對應的教育體系、管理體系以及認證體系,間接的就是相對應的景觀設計的專業技術、管理人才供應不足。我國的城市景觀規劃長時間以來,因為城市景觀規劃這一市場管理太過寬松,存在有待整治的市場分割以及壟斷問題,在現今的計劃市場經濟條件之下,均是以實用、經濟,有時在可能的情況之下會注重美觀這一原則為指導思想,可以說城市規劃太過遵循傳統、固有的模式,其理論以及方法研究都嚴重滯后,直接導致打入國際市場領域的經驗嚴重缺乏。
1.1.4規劃不夠整體化、系統化及科學化。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在美學、科學和人性化、與自然環境和諧方面欠缺考慮,存在視覺上追求宏觀、尊貴氣派及堂皇的形式美等現象,景觀規劃的內容需要補充和完善。景觀規劃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程度較低,專家參與規劃決策和公眾參與的機制尚未建立,景觀規劃實施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對城市景觀規劃的可持續發展缺乏統籌考慮,比如,景觀的總體規劃、區域規劃、特定區域規劃等。
2 完善城市景觀規劃相應的對策
2.1 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為了起到引導、主導城市景觀規劃能夠正確、易操作的進行作用,政府相關的部門要制定出各具體方面的城市規劃法規以及其設計依據,并加以確定。若想要城市的景觀規劃能夠具備一定的科學性以及嚴密性,就必須對實踐中的設計提出必須遵循的具體要求,絕不能投機取巧,不能僅僅顧著自己眼前的那么一點利益,不重視大局。作為政府主管、調控部門,不管是出于職業道德的考慮,還是對城市景觀規劃質量水準的負責,政府在操作中,都必須對法律條文的地位以及控制指導起到自覺維護的作用。
2.2 健全法律制度、強化規劃理論研究
目前,基于我國城市中,景觀規劃設計管理的現實情況,徹底的變革長時間以來都是以行政命令為主要指導的管理方法是城市景觀設計管理的主要改革前進方向。應該以建立健全法律機制建設以及整體的完善市場經濟機制作為出發點,合理的運用科學發展觀,根據公開透明、公正以及公平的原則,改革市場機制的審批制度,規范景觀規劃設計的實施管理,與此同時,構建民主嚴謹、科學具體的景觀規劃體系,重視景觀設計構思,比如多樣與統一、主從與重點、對比與和諧、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尺度等,重視人和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關系,創造人人滿意的城市文化景觀,從而徹底實現城市永遠的可持續發展。
2.3 培養人才,轉變觀念、適應時代要求
首先,我們應該加快對城市建設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培育以及引進的步伐,從各大高校的招生、教育入手,圍繞建筑、園林、景觀、美學、自然人文、動畫設計各個相關學科開展,根本上創造市場人才供應機制。其次,針對于設計規范以及標準來說,必須密切的結合我國國情,廣泛有效的借鑒國內以及國外城市景觀規劃的成功經驗,就景觀規劃的要素和守則,組織全國相關專家做出規定,以此作為城市景觀規劃和設計的依據。再次,對于景觀規劃市場來說,要嚴格的對城市景觀規劃的單位資質加以強化管理、整治,全方位的引進市場競爭制度,建立一個完善、可靠的市場準入機制,以便更好的形成規范有秩序的城市景觀規劃大市場。為了營造優良的城市空間氛圍,在設計的大環境概念指導之下,要把城市景觀的整體要求作為首要考慮點,設計出要與景觀規劃的場所、底蘊文化相協調的建筑,徹底改變只是唯建筑主導的傳統陳舊觀念。
2.4 重視藝術、文化的表達
城市景觀的規劃囊括了人類物質和精神這兩大方面的演變經驗,也即是說,其是一種人類的文化行為表現形式。城市的設計者要做的和在做的職責其實就是能夠把我們的歷史文化傳統正確的繼承與發揚出來,這就需要城市景觀來體現,城市景觀不僅是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還需要自然風貌的保持、人工工藝的融合、意境的展現,從而塑造成一個鮮明的具備協調文化語境、環境、人類的建筑有機結合體。過去的城市景觀都有著一套屬于自己的文化意義上的專用含義或是說代名詞,比如北京城。優秀的文化傳統示人就是通過城市的景觀規劃表達出來,人們必須明白人類得以生存的基礎是自然的綠色,而民族精神得以延續的基因就莫過于文化的綠色。
3 結論
從文中可知,不論是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水準的日漸提高都對城市景觀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要求。基于我國城市景觀規劃的現實情況,一方面就是需要政府加快腳步研究制定、出臺以及對專門用途的法規、技術標準機制加以完善;另一方面需要相關的專家學者廣泛的借鑒、吸收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城市規劃成功經驗,在符合我國實際情況之下,建立一個城市景觀規劃可操作的理論體系,從而更好的促進我國城市景觀規劃質量的不斷提升,克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創造出一個真正具備中國特色主義的城市景觀。
參考文獻
1 朱駿,游俊霞,黃衛東.城市景觀規劃中的文化脈絡與地域特征——以杭州市余杭創新基地生態核心區景觀規劃為例[J].中外建筑,2010(7)
2 張水英.淺論城市園林綠化景觀的規劃設計[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14)
3 阮立陽.論當代城市景觀規劃設計[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9(18)
4 張艷梅.淺談城市景觀規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12)
5 劉靜.發展中的現代城市景觀規劃設計[J].福建林業科技,2003(2)
【關鍵詞】 城市規劃 因素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環境惡化、特色缺失等一系城市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城市景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在我國,城市景觀規劃管理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城市景觀”從全新的意義上闡釋著城市物質形態空間,應該怎樣建設我們的“城市家園”,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
一、城市景觀的內涵
景觀是人們通過視覺、知覺,對景物產生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反映,可分為自然景觀、人工景觀和人文歷史景觀。由此可見,景觀是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城市景觀指在城市范圍內的視覺總體,是實體環境所反映出來的城市形象,是人工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結合體,其構成要素有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以及人文要素。其中自然要素包括城市的地形地貌特征、典型氣候、植被、水體等;人工要素包括建筑、廣場、街道、公園綠地等,其中建筑應當是它構成的主體;人文要素包括不同城市人們獨特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社會生活等。由此可見,城市景觀的形成是城市規劃師、建筑師和風景園林師共同塑造的結果,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歷史的積累和文化的積淀。城市景觀是人們歷史生活場景的印記,又是人們的精神寄托所在,更是現代生活的空間和系統。不同的社會生活對環境的不同需求導致了景觀的多元化:從形式層面上到意義層面上隱藏在形象結構中的內在文化含義,都呈現出多彩繽紛的多元景象。
二、我國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目前的發展現狀
我國城市景觀規劃管理現狀城市景觀規劃管理是城市規劃管理的一部分,是指政府通過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管理措施等手段,對城市建成環境的公共干預,主要是針對城市形態的建立和發展及城市景觀形成的公共價值領域。但是目前城市的景觀管理還存在著不同的問題。
1 落后的景觀規劃設計制約了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管理的發展。西方的城市景觀設計思潮大體經歷了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和正在討論的新現代主義的過程,呈現出一種紛紜復雜的現象。而在我國,景觀設計明顯落后于西方國家。過去長期停滯不前,從事景觀設計的所謂景觀設計師也僅限于風景園林、環境藝術、建筑學等半路出家的人員,符合專業要求的設計、施工力量遠遠不足,城市的景觀環境管理遲緩滯后。
2 控制措施的不明確抑制了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管理的發展
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是城市景觀控制的指標體系??刂苾热葜饕墙ㄖ芏?、高度以及容積率,還包括建筑形式、色彩、風格等城市景觀方面的要求。有了控制性詳規,對城市景觀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這些控制性詳規只注重指令性指標忽略了指導性指標,一些規劃管理者的素質水平和喜好往往制約了設計方案的發展,單憑幾個數字指標的控制遠遠不能滿足我們對城市景觀的要求。景觀規劃大多處于被動管理,他們對景觀實施的主體追求是經濟利益。以城市景觀構成為目的的控制規劃還沒有普及實施,急需我們從景觀的角度來制定我們的城市規劃,創造一個良好的城市景觀環境。
3 城市化妝式的景觀規劃設計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目前中國大地上的"城市美化"風起云涌。建大廣場,修寬馬路,做雕塑,搞噴泉,席卷大江南北,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這種城市"化妝"浪費了大量的寶貴的資金,喪失了城市的特色,造成了空氣污濁,水體污染,生態平衡破壞。
三、完善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措施
1 以控制性詳細規劃為控制依據
(1)以城市設計為控制依據
城市設計對城市景觀規劃的控制作用非常明顯,它將很多元素元素綜合在一起并取其優勢,對城市的地塊街道有重點的整體綜合設計。城市設計要考慮城市形態的結構組織、城市的自然與人工環境、城市整體特色、歷史文物的保護、城市中心區、商業區、工業區等重要區段劃分,加入了形體對人的感應、社會環境意識行為對人的感應等人的感受因素,還有地塊內道路的結構關系、時空結構、文脈聯系,形象符號系統、微觀運動體系等對人的影響和作用。
(2)實現城市景觀規劃控制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合理定位
城市景觀規劃設計不能只做綠化和美化的表面文章,要保證城市規劃建設的整個過程必須貫入景觀設計的思想,具體體現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等都要有城市景觀規劃與設計思想,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城市景觀規劃與設計的作用,取得最佳效果。
2 城市景觀規劃設計要遵循的原則。
(1)民眾參與的原則。民眾對環境質量的高度認識和強烈參與意識,是發展城市設計控制工作的強大動力滿足人的活動要求。
(2)滿足個性化的人的需求。城市景觀規劃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的活動要求,創造舒適宜人的空間環境和建設各項設施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為主,在符合人性化的尺度下,提供合宜的設施和設備,并考慮外觀美,以增加環境視覺美的趣味。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要反映人類的夢想,一種新的美學觀和價值觀必須符合人與自然的友愛關系。遵循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把人視為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真正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友愛的我們的城市景觀規劃和設計要遵循生態原則。
3 制定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管理機制
(1)制定城市景觀規劃設計法規,強化城市景觀規劃控制的法律地位,運用城市設計的方法,考慮自然環境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對城市空間環境作出統一規劃,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生活質量和城市景觀的藝術水平。
(2) 建立景觀規劃設計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成立適合于城市景觀發展的規劃設計機構,不斷壯大景觀規劃設計隊伍。政府一方面要提供更加寬松的條件,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景觀規劃設計機構的管理,切實提高我們的景觀規劃設計水平。
城市景觀規劃管理作為城市規劃管理的一部分,要靠一系列的運行機制來實施,其中法律與行政機制是根本保證,通過我們的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利用行政手段落實到建設項目中去。
參考文獻
[1] 劉文忠.中國當代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理念的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6.(1):134 - 135.
植物是景觀的核心部分,中央提出任何建設項目都要將生態和環境放在首位,植物景觀在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凸顯了出來。在高校的景觀規劃設計中更是如此。本文闡述了植物配植在高校景觀規劃設計中的重要性,結合高校規劃和建筑設計的特點,總結出在高校景觀規劃設計中植物配植的原則及配植模式,旨在為高校景觀的規劃設計提供參考,提高人們對高校植物景觀規劃設計重視,促進高校建設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植物配植 景觀規劃設計 高校 生態文明
中圖分類號:TU-0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5)02-0126-02
十九世紀美國風景園林學奠基人、著名風景園林師奧姆斯特德首先提出了景觀規劃設計這一概念,它涵蓋了建筑藝術與園林藝術;同濟大學劉濱誼老師在其著名的景觀規劃設計三元論中指出,現代的景觀規劃設計應涵蓋三大方面即:景觀環境形象,環境生態綠化,大眾行為心理。由此可見,隨著經濟的發展,景觀規劃設計越來越關注生態與環境,造景植物的合理配植成為景觀規劃設計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隨著高等院校的蓬勃發展,高校作為主流文化的導向,它的建設和發展是社會發展各個階段的縮影,如何利用植物營造優美和諧的校園景觀,如何促進植物與人、植物與建筑、植物與環境的融合,已成為高校景觀規劃設計的重點。
一 植物配植在高校景觀規劃設計中的重要性
黨的十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可見,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未來。高校作為各類文化激流交匯的場所,作為傳播文化、傳承文明的組織,應借助人才培養、科研、社會服務和引領文化的優勢,在推動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提高師生建設生態園林式高校的意識,讓高校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鋒力量。
高校的任何建設項目均要求將生態和環境建設放在首位。這樣,在高校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植物景觀的重要性更是凸顯出來。硬質景觀是高校景觀規劃中所必須的,它可以改善環境,服務師生,提高資源利用率,但它并不具備生態效益,若硬質景觀過多反而會增加熱島效應,使高校失去生機和活力。因此,硬質景觀的規劃應要掌握一定的比例。高校的景觀規劃建設在滿足人們視覺享受的同時更應重視環境的改善,以和諧的生態環境促進高校景觀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在進行景觀規劃設計時,要重視植物景觀的營造。植物維持著自然界的碳氧平衡,有降溫、增濕、減塵、涵養水分等作用,植物在景觀規劃設計中應占有盡量大的比例,這也是評價高校環境建設的一個重要指標。
二 高校景觀規劃設計中植物配植的原則
園林植物是高校景觀規劃設計中最基本的材料,如何合理的選擇與規劃利用是在進行景觀規劃設計時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這就要求高校景觀規劃工作者在進行園林景觀規劃時首先要做好各方面的調查工作,要充分了解高校整體或局部的綠化任務,了解師生的需求,以近期為主,遠期結合考慮的原則,實事求是地做好綠化植物的選擇,做好景觀規劃方案,避免盲目。高校景觀規劃設計中的植物配植可遵循以下原則:
1 適用性原則
我國地域廣闊,有著不同的氣候帶,也有豐富的植物資源,不同區域適宜生長的植物不同,不同的海拔也有著不同的植物景觀,植物景觀規劃的核心就是“師法自然”,即在進行植物配植時悉心請教大自然這位老師。
我國各個高校處于不同的地域,在對高校進行景觀規劃設計時應注重校園所處的地理氣候特點,選擇適合該區域生長的植物進行造景。體現造景植物的適用性,選擇高校所屬區域的優勢種,首先勾畫出高校景觀規劃設計的外輪廓線條。如低緯度高海波地域可選用冷杉、水杉等杉類植物,處于熱帶、亞熱帶的高??蛇x用榕屬植物等??傊坝^規劃設計者要重視鄉土植物的應用,不能單純地追求藝術效果而忽略植物的習性要求。
2 科學性原則
高校植物景觀規劃的科學性要求規劃者根據高校的性質特點、地理位置、環境條件等因素,深入了解適合上述因素的植物資源,能充分發揮園林綠化多種功能的植物種類。兼顧各高校的類型及性質,滿足綠化植物的綜合功能,適當的選擇已馴化的外來樹種以增添校園特色,注重喬灌花草、攀援植物的搭配為所營造的人工植物群落提供豐富的素材,常綠、落葉、速生、緩生樹種的合理搭配以體現高校景觀的多樣性。另外,在進行高校景觀規劃時要充分挖掘植物的內涵,結合校本特色在打造良好景觀觀賞度的同時構筑深刻的人文意境,突出高校校園文化。
3 藝術觀賞性原則
高校植物景觀規劃同樣遵循著繪畫、造園藝術的基本原則。即統一、調和、均衡、韻律。
統一原則可體現在高校基調樹種、骨干樹種及一般樹種的規劃。在對高校植物景觀進行統一規劃時,首先應確定幾種鄉土樹種作為校園的基調樹種,形成統一的基調。如電子科技大學普遍選用銀杏樹作為行道樹,四川師范大學則主要選用香樟作為行道樹。同屬樹種的選擇同樣可體現高校景觀基調的統一,因同屬植物之間有一定的相似性,能產生統一感,它們的合理搭配可以既生動又和諧統一,基調樹種的選擇可凸顯一個校園的特色。而高校的各個區域因其功能的不同也可選擇不同的主景樹種,如武大的櫻園、梅園等。高校景觀規劃中的一般樹種則表現在種類多但量少,色彩斑斕,起變化的作用,在變化中求統一,可體現一所高校的活力。
調和原則即協調和對比的原則。在進行校園景觀規劃設計時要注意相互聯系與配合體現協調,也要用差異與變化產生對比效果。調和的植物景觀使人平靜、舒適,如教學區域內宜采用該種手法造景,而對比的手法讓人形成興奮、熱烈、奔放的感受,適合高校的學生活動區域。在對高校建筑物周邊進行植物配植時,要注重體量、重量、視覺等比例的協調。如在行政辦公樓、教學樓等高校的主要建筑物四周可用冠徑較大的樹木與其協調,林下可用矮的色彩不同的灌叢形成色塊,體現變化的節奏。而植物色彩的搭配可參照色彩構圖,紅、黃、藍為色彩三原色,它們中任何一種與其他兩色搭配都能組成互補色,我國造園藝術中的“萬綠叢中一點紅”就是鮮明的例子,這樣的植物配植可產生跳躍、新鮮的對比效果。在校園景觀規劃設計中合理搭配植物色彩,可突出造景主題,突出校園特色。
均衡原則是在進行景觀規劃設計時植物配植的一種布局方法。采用均衡原則進行植物配植的校園景觀可顯得穩定、順眼。如高校各主道上樹形、高度一致的行道樹,校園廣場上整齊的樹陣都是規則式均衡的植物配植,而在學生休閑活動區域的園路兩旁分別種植大喬和數量較多,單株體量小的花灌則是自然式均衡的植物配植。
韻律和節奏的原則是指在對高校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應在植物的配植上有規律的變化,產生韻律感。如校園中灌叢色塊高低不同的配植,行道樹中落葉與常綠的重復運用,這樣延徑行走時就不會感到單調,會感到有韻律的變化。
三 高校植物景觀規劃設計中的幾種模式
在高校的規劃建設中,常常將學校分為幾個功能區,各個區域的功能不同,植物造景的模式也不盡相同。
1 整體、開放模式
整體、開放的植物配植模式主要體現在校園的入口景觀中。高校入口至主體建筑之間的空間往往是人流、車輛集散地,入口景觀因突出校園風格、文化特色,高校的入口景觀對所在城市形象都影響甚遠。因此,基于這些特點,高校的入口的植物配置應簡潔、明快、自然、烘托主題,突出高等院校的文化氛圍。若高校入口所在位置比較寬敞,入口處應設重要景點為主景,避免一覽無余,所植植物應注重橫向與豎向的對比,配植植物應低矮、整齊。
2 簡潔、大氣模式
簡潔、大氣的植物配植模式適合于高校的主體建筑物區域、如圖書館、體育館等。高校的主體建筑一般位于中心景觀的中軸線終點,是景觀中的焦點,而這些區域的植物造景使主題建筑“隱”于其中或其上,與主題建筑相融合。故該區域的植物選擇不易太復雜,以簡潔為主,植物群落簡單,層次分明,若要種植行道樹或樹陣,則應選擇高大、冠幅較好的大喬,以烘托主體建筑物的大氣。
3 優美、安靜模式
高校的教學科研區域的景觀適用優美、安靜的配植模式。該區域的植物造景應營造優美、安靜的環境,不能影響室內的采光。植物配植采用自然式布局,可運用水景、修建花架、亭廊、坐凳等,各種園林小品與植物景觀相結合。以紫藤、三角梅等攀援植物或較高大的臘梅圍繞花架以創造幽靜的環境;以雀舌黃楊、金葉女貞、紅葉石楠、冬青等常綠灌木高低配植形成半封閉的的學習空間;以高大香樟、大葉女貞、天竺桂等喬木與校園大道、運動場等區域連接過度,形成防塵、防噪的空間。
4 簡單、有序、流暢模式
學生生活區域、公共活動區域的植物配植易用簡單、有序、流暢的模式。該區域環境安靜、衛生,硬質鋪裝比較多,人流較為集中,學生活動頻繁,對該區域的管理強度較大,所以該區域不易配植珍稀植物。易采用自然式與規則式相結合的配植方式,可砌筑花池,其內種植低矮修剪整齊,形狀統一的花灌木,較寬敞的區域可種植冠幅較大的落葉喬木,這樣在提供大量綠色的同時也不影響建筑物內的通風透光,學生在大樹下活動時還能遮陽、乘涼。
5 整齊、開敞模式
體育館館、運動場的景觀規劃可采用整齊、開敞的模式??梢源罅康牟萜杭案叽髥棠拘纬蓞^域的基調,突出該區域的特色,起整齊統一的作用,周邊配以四季能交替開花的小喬或矮灌以尋求景觀的變化,這樣能為體育館、運動場創造出熱烈、運動的氛圍,具有內涵的模紋花壇的配植亦能賦予景觀意義深刻的情感。
四 結語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高層建筑;關系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任何建筑都處于某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市景觀大系統中,其本身就是城市景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具備一定的城市景觀屬性。建筑必須與城市景觀相和諧,城市景觀需要建筑畫龍點睛,建筑與城市景觀應該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參照、相互協調,以實現建筑組群、建筑單體與城市景觀、環境的共生和融合。
一、城市設計與高層建筑的關系
1、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相互制約
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在現實中表現出相互制約性。因為建筑師和城市設計工作者的工作狀態一般相互分離,缺乏有效溝通。雖然同屬設計領域,但兩種設計行業的分工細化和跨越式發展過程中,摩擦也愈發頻繁。
城市設計是城市建設的宏觀藍圖,其設計成果需要建筑設計的實踐努力,城市設計的宏觀控制還是要落實到微觀空間具體布局。而建筑設計成果的評判標準,為滿足與周邊環境的融合度要求,最終也要擴展到更廣闊的外部空間范圍。我國幅員廣闊,各地經濟發展不均衡,城市化的擴張速度也不同。種種原因導致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步伐紊亂,如城市設計控制了城市的發展方向,但無法直接干涉建筑物的設計,往往阻礙了城市設計成果的實現?;蛘呤墙ㄖO計個性突出,但周邊設備設施不配套,也會阻礙建筑設計成果功能的實現。
建筑設計要服從于城市設計,就要以城市設計的政策框架為前提。城市設計可對其設計范圍內的用地進行必要的綜合調整,要求建筑物的交通組織融入城市設計的交通體系等等,都限制了建筑設計空間大小和阻礙其開發運行,加大了建筑設計的復雜性。
2、城市設計和高層建筑設計相互促進
從藝術設計層面來講,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同屬于藝術設計,遵循形似美法則,都是對空間形式和順序的探索。從城市設計的發展歷程來看,城市設計是從建筑學派生出來的一個分支,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之間呈現出一種嬗變關系,即由二者發展沖突產生的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推進狀態。
城市設計沒有直接設計建筑,但對建筑的位置、布局、功能和風格等提出合理的控制及引導要求。建筑設計在城市設計藍圖中,在有限的空間資源完成建筑師的設計理念,對城市整體環境起到建設性的作用。城市設計為把握城市整體形象,其涉及的范圍廣泛、內容繁雜,涵蓋城市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內部建筑物的尺度、比例、色彩、造型、空間布局等。但建筑物的具體設計和建設過程還需要建筑設計師來操作,從這一點來說,建筑設計是城市設計的組成部分,并且城市設計將不同建筑物進行聯合、建筑物與環境進行結合,最終達成宏觀控制和引導作用。
二、高層建筑在城市規劃中的作用
1、建筑的整體功能,決定了城市的不同功能區的劃分
城市總體規劃中需要合理確定城市功能區,《雅典》中將城市功能劃分為居住、交通、工作、游憩,而城市功能實現,均要依賴于建筑功能來體現,建筑的有機組合,也可以形成新的功能。居住建筑作為城市居住區基本組成單元,在建筑設計中巧妙構思,合理組織居住流線,有助于城市居住區功能優化。
2、建筑的安全性,決定了城市整體的安全級別
經過汶川大地震、玉樹泥石流等幾次全國性的特大自然災害,目前城市安全擺在了突出的地位。城市防震等級需要建筑的安全性來體現,建筑設計中,對于建筑結構的考慮,需要尊重居住者的安全要求,建筑防火、建筑防水、建筑防震都是在結構設計時需要重點考慮的,我們的建筑設計師要明白,在設計建筑的時候,不僅僅要考慮建筑外形的藝術美感,同時需要考慮建筑的安全性,這也是對一個合格建筑師職業道德的要求。城市規劃中,關于抗震防災的相關要求,要合理的建筑設計來完成,這樣看來,建筑設計更像是規劃的承載者。
3、建筑的藝術效果,決定了城市整體的風貌景觀
建筑的藝術效果與城市的整體風貌息息相關,城市規劃中有專門的城市色彩規劃、城市風貌規劃、城市景觀規劃以及城市設計。作為規劃,只能從宏觀上規定城市景觀的基本風格和局部片區的城市設計意向,具體城市的整體風貌很大程度上需要建筑來體現。景觀也并不是與建筑相對立的城市構成元素,優秀的建筑往往成為了城市景觀的重要構成之一,諸如:悉尼歌劇院的設計,建筑仿生形態設計,為悉尼市增添了生態的相關元素,成為悉尼市的標志性建筑,城市的最為重要的地標建筑。建筑的風格有助于形成城市的整體意向,諸如宏村的相關徽派民居村落的建筑形制的保留,為宏村的旅游發展戰略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持。城市景觀規劃離不開建筑設計,好的景觀設計理念需要通過建筑設計來具體落實。
三、正確的處理建筑與城市之間的關系
1、建筑設計應服從城市規劃
隨著經濟發展,城市不斷的在形成、發展,城市中的人口越來越多。目前城市發展方向,主要是提高對空間的利用為基礎。并將道路、綠化、建筑、人文風景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組成。城市空間能帶給人對這個城市最真實的感受,所以我們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必須考慮到對城市空間的利用。使城市空間與建筑空間相互協調,以促進環境的和諧,這就城市規劃的作用。
建筑設計不僅僅是對單個建筑物體的設計,還牽涉到場地設計問題。場地設計是為滿足一個建設項目的要求,在基地現狀條件和相關的法規、規范基礎上,組織場地中各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統、室外活動設施、綠化景園設施、工程系統)之間關系的設計活動。其根本目的是通過設計,使場地中各要素和諧?,F階段為了促使建筑和場地相互和諧,我們會通過高科技的模擬成型手段,對建筑設計和場地之間的比例進行模擬,已達到建筑和場地的和諧發展。城市規劃對場地設計要具備如下的要求:必須體現,城市的總體規劃對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和發展布局上進行規劃,使其對場地的影響更直接。在規劃的細節上要體現一定的控制性,每個建筑的規劃設計中都要突出具體性,場地的設計和控制性的土地使用中,以及場地布置要遵循城市規劃中的細則要求,并且能對改變的環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尤其要對:土地使用范圍、建筑結構、建筑覆蓋率、建筑高度等根據設計紅線進行控制,以滿足城市在規劃道路、場地時不受局限。為了達到這一要求就會產生對設計的構成的決定性影響。
2、立足建筑設計,做好城市規劃
建筑是城市的基礎,所以說城市規劃對建筑的設計起到指引作用,要通過規劃將建筑的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在建設設計中我們要考慮以下的問題:
(1)合理處理環境,將城市在區域規劃的設想與建筑設計風格進行整體規劃,保證建筑與建筑之間可以遙相呼應,尤其在立面結構和外觀顏色選擇上,都要相互協調。在造型上,建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造型,但是這種造型要以周圍環境協調,要盡量通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來進行外觀設計。
(2)風格,建筑要符合一定的社會風格,這種風格包括人文、地理、歷史等多種文化形式,在體現中要做到直接、明了。也可以用抽象的方法延續歷史的痕跡。
結束語
在設計領域中,城市設計與建筑是兩個有著共同交集的設計集合,它們在許多理論和觀點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二者在城市建設中,處在不同層面,擔當著不同角色,各自有著不同的利益,往往會產生矛盾。只有認真研究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相互合作,實現建筑、環境、城市一體化的現代化城市設計。
參考文獻
當今的建筑工程設計類學科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四大類,分別為規劃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筆者認為這四大設計學科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相通性,這里簡單談一談建筑設計與景觀設計的共通性。
1.設計基礎的共通性
無論你從事哪類建筑建筑工程設計學科,都必須學習相同的設計基礎課,包括平面構成學、色彩構成學、立面構成學、形態構成學。
2.表達方式的共通性
在設計方案思考過程中,都需要掌握素描、速寫、水彩等必要的繪畫技能,在后期方案的繪制上都采用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大樣圖、節點圖,個別地方采用軸測圖等表達方式。在軟件上雖然有少許差別,但都使用AUTOCAD\3DMAX\SKETCHUP\PHOTOSHOP等繪圖軟件。
3.空間規劃上的共通性
說到空間,就不能不說總圖。好的總圖正是一個真正的景觀設計的開始,一個建筑師、一個建筑的學習者應該在總圖上有清醒的景觀意識,并能謙遜地與植物學家、農學家以及其他相關的水利、地質、能源專家協作,這樣才能引導出一個相對健康的景觀設計的雛形。有了一個健康的雛形,有了一個系統的構筑思維,地形才能得到尊重,資源才能得到保護,生態環境才能得到優化,景觀之美也就賦韻其中了。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在總圖規劃階段,建筑師已經根據建筑的功能、朝向、私密性等規劃出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私密空間,以及各類空間之間的必要過渡。景觀設計師在承擔本專業的設計內容時應充分理解建筑在整個規劃中的作用和定位,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建筑。
4.藝術層次構造上的共通性
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看法”問題, 其重要的說法 :“To see and to be seen ”。在中國園林中,這一點體現得尤其充分。窺視是景觀設計的重要手法,許多好的攝影作品都是窺視的杰作,景觀設計中框景、借景的手法說白了就是占便宜。在其層次處理上就會清晰的顯示出前景、中景和遠景。建筑設計在造型設計上首先規劃基地環境,這就是控制前景,其次控制的是整體體量和外觀形態,這就是中景設計;最后把建筑與周邊環境融合后分析間到的就是建筑的中景。
5.藝術哲學上的共通性
按中國的看法,道學與景觀設計是有無之間的辨證關系,中國人做的就是關系:生活與道路的關系,疊水與交通的關系,休憩與橋梁的關系,橋梁與水和山體的關系,橋梁與對面房子的關系,村落與亭子的關系,鋪地與當地材料的關系等等。中國的景觀設計就是用道家思想在有無之間、不經意之間形成的,不是施工圖能畫出來的,是匠人們因材、因地一點點兒弄出來的,好的景觀是科學的,同時也是藝術的,當然,也必然是技術的。一部中國 建筑史就是就是一部道家與佛教文化發展的歷史,在長達20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都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在設計過程中更過的考慮環境、文脈、關系以及物象之間對話的可能性,并且,用這些常用的語匯來表達我們的設計。
6.結語
簡而言之,建筑設計與景觀設計各有其設計特性,然而因其在藝術基礎、藝術哲學、方法論與世界觀上表現出來的共性,使二者在藝術形態與構成上有著千絲萬縷的共性,二者是同一事件的不同階段。
參考文獻
[1]杜汝儉,劉管平.《園林建筑設計》.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 東南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節能;內容;原則;新技術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前言:進入二十一世紀,在建筑設計領域,綠色環保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節能建筑、綠色建筑相繼出現并逐漸成為當代建筑的主題,綠色建筑設計將朝著更為先進化的設計方向發展,并通過人類的技術革新活動建筑設計的不斷發展。
1、綠色建筑設計內涵
在綠色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一般會將人、環境和建筑三者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這樣可以充分的利用天然環境和人工方法為人們創造一個和諧的居住環境,同時也能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率降至最低。綠色節能設計能更好的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在此基礎上也能使能源、土地及材料等資源得到高效利用,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對住宅的影響。綠色建筑來的設計目標是在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前提下,合理的運用的生態原理和方法,使人、建筑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能夠協調統一,尋求創造生態建筑環境的途徑及設計方法,更好的體現人、建筑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設計和美學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人工與自然美相結合的關系。
2、在綠色環境設計過程中,應該對自然和環境影響進行整體估算。
一般這種估算在建筑初期,其成本相對低廉,然而到后期其運營成本就會很高;強調節能環保,也就是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其要求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其中節約資源是指節約土地資源、節約能源資源、節約水資源、節約建筑材料資源,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是目前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面臨的主要問題。要想更好的保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是需要節約資源,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環境污染,才能更好的保護環境。滿足建筑的根本功能需求,就是在保證使用者最基本的健康需求的同時,也不能也犧牲環境為代價,而強調節約。也不能為了更好的滿足使用者健康需求而過度的浪費,一切資源應該適度且高效利用自然資源。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加大綠色建筑科技含量,如智能建筑,通過智能的手段不斷的使建筑系統、功能、使用效率上都有所提高;建筑要與自然和諧共生,而不能延續之前高污染、高消耗治理模式,應該發展綠色建筑,使其更好的適應現代化城市生態環境發展需求,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也不至于給子孫后代生存帶來威脅。因此,綠色建筑是以實現人、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3、綠色建筑設計原則
在綠色建筑過程中其是以資源利用率要達到最高、對環境影響最小和對生態環境最好為原則進行設計。因此,綠色節能建筑是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建筑設計資源利用率達到最高原則就是對各種建筑資源高效利用,盡可能的節約能源。這里的資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及各種建筑資料等;對環境影響最小原則就是在在建筑過程中應該避免水、空氣和土壤污染。在選用建材的時候盡量選擇本地建材,這種建材不僅對環境影響小,同時也能減少運輸對環境的影響,也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在選擇建筑材料的時候,應該盡量選擇那些可以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即便建筑材料拆除,也可以循環利用。在建筑的時候,要盡可能在原有建筑的基礎上進行建筑,這樣能更好的提高使用壽命;對生態環境最好原則就是對人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健康都有益,具體來說,就是以人為本,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也要兼顧其他物種,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同時,也要使其與生態環境保持平衡的關系,以保證可持續發展順利進行。
4、建筑生態景觀設計
對于生態景觀設計是建筑環境創造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進行建筑景觀設計過程中,應當把景觀看作是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生態系統的復合體,通過借助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來進行處理,使其在滿足人類需要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滿足自然生態的需要,并盡可能恢復已破壞的生態系統,成為注重生態的景觀。傳統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都是環境要素的視覺質量,而“生態景觀設計”是通過兼顧環境視覺質量和生態效果的綜合設計。其中的操作要素與傳統景觀設計類似,但設計中既要考慮當地水體、氣候、地形、地貌、植物、野生動物等較大范圍的環境現狀和條件,同時還需要兼顧場地日照、通風、地形等具體條件和需求??梢哉f,建筑景觀生態問題的妥善解決,有賴于對景觀生態系統更加深入而系統的科學研究,有賴于更先進和可靠的地理信息系統和分析技術及其與景觀生態規劃的結合。(目前景觀生態學定量分析基礎上的景觀規劃還遠沒有成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景觀生態規劃還剛剛開始),更有賴于一種新的生態景觀規劃與建設理念及思路的形成,即重視景觀的整體個態效應,同時將人類視為影響景觀的重要因素,從整體上協調人與環境、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從而最終實現建筑生態景觀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5、綠色節能理念在建筑能源系統設計的應用體現
5.1對于建筑結構風環境的設計
建筑物布局不好就會使建筑區的局部氣候產生惡化。需要建筑師和規劃師重視起再生風環境問題以及風環境問題。室外良好的風環境表現在,在冬天有很大的風速時人們不會出現舉步維艱的現象,在炎熱的夏季里也能做到室內的自然通風。為了做到以上兩點內容,就需要在建筑結構規劃設計工作中不單單去考慮設置盛行風的簡單屏障,也要充分地了解分析小區里的流動氣流情況,在設計初期就需要建筑設計大師規劃設計好。不能只把建筑結構的規劃設計重點放在建筑平面功能的布置方面,不能只憑借經驗來分析考慮高密度建筑群、高層建筑群氣流流動情況對小區居住人們的影響。要能夠自然通風,這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環境調節方法。
5.2、對于護的結構布置設計
建筑結構外窗、外墻的圍護結構布置,由于當地不同的主導風向造成了不同的滲透情況,也有不同的外表面對流換熱系數,日間接收太陽輻射狀況以及夜間背景輻射狀況也不同,這都要在設計工作中充分考慮到。夏天的熱輻射情況、陽光直射情況直接關系到建筑結構的熱環境,也能夠影響到人們的心理感受.為了讓建筑結構接收的輻射熱量以及陽光直射量減少,就需要在建筑結構懸挑、外形設計、凹凸變化上進行圍護設計??梢愿鶕數氐膶嶋H氣候的實際情況以及地理條件,精確計算出單體建筑同建筑布局間的相對關系,分析建筑群遮陽、日照、自然采光,查看能夠達到遮陽、日照方面的要求。
5.3、建筑結構的防噪設計
控制綠色建筑理論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還應該體現在防噪系統設計工作上,把主要交通干線同建筑群相互隔絕開,避免主要交通干線傳來噪音。同時也需要做好污染控制設計,使建筑物有了良好的內部空氣質量,借助于合理的綠化工作、組織建筑群周圍的氣流流動工作,使建筑物內的空氣品質得到提高.設計的初期,需要建筑設計技術人員深入現場測試、調研,查看當地污染、噪音能否滿足標準,當不能滿足標準要求時,需要借助于相應措施進行補救。當建筑物內噪音超標時,通過錯開設計的玻璃窗來降低噪音。
6、綠色節能設計中新能源技術的應用
6.1太陽能節能技術
太陽能能源作為一種新型的能源已廣泛的應用在生活中,在建筑中的應用也是比較常見的。太陽能是目前為止建筑設計中最有潛力的能源,同時也是建筑設計中值得推廣的節能設計之一。由于我國是太陽能比較豐富的國家,這就為太陽能的應用提供了方便。目前,太陽能主要應用在最為常見的太陽能熱水器上,這種熱水器在農村中應用的比較廣泛,由于農村的房屋層數較低、房屋間距較大,可以充分的獲得太陽能資源,使得太陽能熱水器發揮了太陽能最大的作用。此外,也將太陽能輻射轉化為熱能光熱進行應用,將太陽輻射光子的光能轉換為電能的光電應用。如果將龐大的太陽能資源充分的利用上,不僅可以緩解能源短缺問題,還可以利用太陽能進行全面的取暖。
6.2地熱節能技術
地熱作為一種可再生的能源,在建筑中應用的比較廣泛,主要用于與房屋建筑相關的地熱地源熱泵技術。主要是以地源能或地熱尾水作為熱泵,夏季可以作為制冷的冷卻源,冬季可以作為采暖供熱的低溫熱源,實現采暖制冷供生活熱水,從而替代傳統的采暖供熱模式,是改善城市大氣環境節約能源的一種有效途徑,是我國地源能利用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6.3風能節能技術
研究表明地面超過50~100m高度的風力資源都可以進行開發利用。我國作為風能比較豐富的國家,利用風能技術來緩解能源緊張問題,是最佳的選擇。目前,風能主要應用在電力上,這種清潔能源不僅能減少環境污染,還能為綠色建筑提供綠色電力。
6.4生物能節能技術
生物能節能技術主要是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其能量來源主要是直接或是間接的從植物中獲得。在可再生能源中,屬于一可再生碳能源。這種能源可以直接轉化為常規的氣體燃料,與風能相似的功能是將生物能直接運用到綠色建筑中的空調系統中,也可以將其轉化成二次能源。
7、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態環境、環境保護及節省能源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人性化的建筑內部環境能給使用者帶來一定舒適感,但是舒適感也依賴于照明、空調、通風等高耗能設施。然而在滿足人們舒適度的前提下,又可能增加能源消耗,這種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能源和環境危機,嚴重時會使生存發展和安全保障受到威脅。綠色節能建筑是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實現建筑的基本功能,在節能設計標準下進行相應設計,在使用過程中降低建筑消耗,可以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對環境沒有危害的一種建筑,是可持續發戰略在建筑領域的集中體現。
參考文獻:
[1]潘梅青,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與綠色建筑設計的結合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2).
[2陳亮,綠色理念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體現與實踐「J]建筑界,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