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5:59: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部教育數字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出版社在教育數字化推進中的尷尬
在資本、互聯網企業熱火朝天地布局在線教育領域,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時候,一直在教育出版領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傳統教育出版社卻在自己曾經擅長的領域少有發聲,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
傳統教育出版社之所以在教育數字化的進程中裹足不前,主要還是對教育數字化的前景(或者說“錢景”)看不清楚,不敢貿然進入。我國的基礎教育雖然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但是也存在著如下的自身特點:①高度的組織化,學生的學習行為很大程度上限制在學校、課堂內部,沒有更多的課余時間來進行在線學習;②學生學習壓力很大,無論教育數字化形式上多么絢爛,但對學生來說,與課堂學習和考試一樣,都很痛苦;③終端消費者(學生)沒有自主選擇產品的權力,主要是被動接受教育部門、學校和家長的選擇,而學校和家長對不能夠立竿見影提升考試成績的數字資源沒有多大興趣。
我國基礎教育的上述特點決定了在我國進行教育數字化成本非常高,首先產品本身質量不但要高,更要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需求,因此內容建設和平臺搭建的費用高昂,而且營銷上也必須要針對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進行整體營銷,溝通和營銷成本很高,利潤相對微薄的傳統教育出版社很難支撐。目前在內容、平臺、硬件等領域占有市場先機的大多是互聯網公司,傳統教育出版社基本上沒有發言權。
充分認識出版社在教育數字化推進中的位置
大多數教育出版社已經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數字化進程中所處的落后態勢,也深刻認識到發展教育數字化根本不是討論“做不做”,而是要深入研討“如何做”的問題,但是在投身教育數字化大潮的進程中,教育出版社一定要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有充分的認識與分析。
教育出版社進行教育數字化的劣勢主要表現在:①觀念上嚴重滯后,總以為按照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紙質教育圖書將繼續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對新興的教育數字化缺乏足夠認知和重視;②缺乏互聯網思維,普遍缺乏對用戶需求和體驗的尊重和了解,缺乏基于大數據統計和分析的精準營銷;③缺乏資金、機制和專業人才,教育數字化過程中的內容制作、平臺建設、銷售推廣等環節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專業化的人才儲備,而傳統教育出版社無論是現有儲備還是吸引力等都存在很大缺陷。
但傳統教育出版社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也有許多優勢:①作為我國教育出版行業的主力軍,傳統教育出版社比新進的互聯網企業更加熟悉我國的教育生態環境,更了解學生需要什么,教師需要什么,這在教育數字化進程中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②無論數字出版發展到什么程度,無論是呈現方式如何新穎,對于用戶來說,內容始終是第一位的,這些恰恰是傳統教育出版社經過多年積累的最大優勢;③傳統教育出版社在紙質圖書時代就與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學校、新華書店、民營書店等進行了長期的合作,在了解教育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建設了暢通的線下銷售渠道。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這些線下銷售渠道依然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④傳統教育出版社積累了龐大的紙質圖書用戶群,這些用戶資源是未來數字資源的最好入口,是出版社的寶貴財富。
明確出版社在教育數字化推進中的路徑
明確了自身在教育數字化進程中的優勢和劣勢,教育出版社必須在教育數字化的進程中采取適合自己的道路,包括產品研發、技術實現、營銷推廣和實施步驟等各個方面。
1.必須堅持以內容建設為核心
傳統教育出版社最大的優勢就是內容,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必須繼續堅持以內容建設為核心。傳統教育出版社內容優勢的最大部分就是經過國家教育管理部門審核通過的教材和教輔內容,既包括依據中小學課程標準編寫的課程標準教材,也包括圍繞這些教材編寫、經過教育部門審定上目的配套同步類核心教輔,更外延至其他經過各級教育部門審定通過的中小學教學資源(如二類教材等),這些資源經過了各級教育部門的嚴格審定,在內容的科學性、適用性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傳統教育出版社必須繼續充分發揮這些內容的競爭優勢,挖掘這些內容的內在價值,做好這些內容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無論是衍生新的產品,還是進行數字資源庫的建設,都離不開這些核心內容的建設。人民教育出版社的32字數字出版方針中就重點強調了“核心穩健”,其實就是強調人教社核心的中小學教材資源,人教社的數字資源建設要圍繞著核心產品開發。
2.實行自主研發與外包相結合的技術模式
教育數字化進程中的技術環節包括了平臺搭建、內容建設和具體產品開發等諸多環節,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傳統教育出版社在技術環節處于明顯的弱勢,因此,要更多地尋求外部技術合作,實行自主研發與外包相集合的模式。筆者認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滿足基本需求的技術就如當年的印刷和排版技術一樣,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熟練“工種”,已經不是決定產品成功與否的最關鍵因素,出版社大可不必在此領域糾結過多,可以多多采取與專業技術公司合作的模式,將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內容呈現方式的構思上,目前市場上已經有眾多的技術公司可以將出版社的需求完美實現。金星教育集團2015年新版的《教材全解》圖書增加了教師微課和實驗演示環節,增加內容的呈現方式其實就是小視頻,從技術的角度來說,很容易解決,關鍵是增加哪些微課,在實驗中給學生演示哪些內容,因此,工作重點顯然還是在核心內容的建設方面。在平臺建設中也是如此,隨著國家政策和財力的大力支持,眾多學校的三通兩平臺工程已經初具規模,極度缺乏內容,出版社在進行數字化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教育部門的平臺建設標準和進展,和教育部門多多溝通合作,爭取以優質內容介入區域化教育平臺的建設。
3.充分重視線下渠道的銷售推廣
傳統教育出版社在紙質圖書時代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用戶資源,這些用戶資源既包括教育管理部門和教研部門,也包括新華書店系統和民營書店系統。在現階段我國基礎教育集中管理程度還非常高的情況下,教育數字化的進程必須和教育管理及教研部門進行有機結合,數字產品必須通過教育管理部門的批準方可進入學校和課堂,因此在數字產品的推廣進程中,教育出版社在高度重視線上推送方式的同時,必須對系統營銷給予高度重視。同時,巨量的紙質圖書的學生用戶更是寶貴的“入口”資源,在營銷過程中也要充分發揮紙質圖書的入口優勢,將現階段仍舊占有優勢的紙質圖書與數字資源有機結合,為線下圖書用戶提供更多的線上增值服務,以追求增強用戶粘度,同時也可以將線下用戶引流到線上,實現線下線上共同發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兩年前已經開始在紙質圖書鋪設二維碼和點讀信息,用戶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得更進一步的增值服務,同時很多用戶也會在使用線上資源的過程中接觸出版社的其他數字資源,成為出版社數字資源的潛在用戶。
4.步驟上堅持以增值服務為切入點,循序漸進
傳統教育出版社在進行教育數字化的進程中還必須需要調整心態,切不可還以教育出版社的老大心態自居,必須明白競爭對手已經從原先實力相對薄弱的非教育類出版社變成了擁有雄厚資金和技術實力的互聯網企業,競爭的領域也從原先的內容、營銷轉化為包含技術、資金等領域的全方位競爭。筆者認為,在目前的落后態勢下,教育出版社最忌諱貪大求全,訂立與自身實力差距太大、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絕大多數出版社并不具備人教社那樣的核心教材資源和雄厚資金實力,卻要像人教社一樣建設工程浩大的“數字校園”,恐怕就很不現實,因此在數字化進程中不妨以自身的成熟核心教育圖書為切入點,開發為其提供增值服務的數字產品,這樣既有內容的先期儲備,又有紙質圖書用戶的“入口”優勢,還兼有為紙質圖書用戶提供增值服務、促進紙質圖書銷售、積累數字資源等多重效果。通過這樣的逐步積累,循序漸進地為將來的數字化產品開發打下基礎,這樣的實施步驟看起來保守,但是對絕大多數教育出版社來說是相對穩妥、切實可行的。
[關鍵詞]中職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校企共建
一、引言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信息教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制作、儲存和共享成本下降,同時可大大提高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效率。數字化教學資源一般是指將傳統的教學資源經過數字化處理,被現代教育手段所利用的教學資源,例如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手機APP等。數字化教學資源按照利用方式,可大致分為幻燈片、音頻資源、視頻資源和網上教學資源。與傳統的教育教學資源相比,數字化教學資源具有呈現方式多樣化、傳播方式多樣化、教學資源儲存類型多樣化等特點。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育不同于傳統的高中教育,中職教育的對象是即將進入社會參與工作的受教育者,因此中職教育的目的除了讓學生學習高中基礎課程,例如語文、數學、物理、英語和化學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根據社會企業的崗位、技能需求,有目的性地培養學生技能。因此,良好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對中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校企共建為主要途徑,建立以就業為目的的中職數字化教學資源實踐體制是我國中職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我國中職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現狀
我國有很多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和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也很多。在巨大的市場驅動和政府政策激勵下,我國的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2011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由教育部支持建設的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有28個;教育部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司開始“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項目建設,將46所高職院校、29所中職學校作為第一批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除了國家層面的職業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項目外,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同時出臺相關政策激勵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項目建設。雖然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受到了省、市、校等各級教育部門的重視,但是數字化教學資源中心的建設并沒有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職業教育學習方式的改變、改善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成熟的體系指導。在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科學、成熟的體系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應該或者說必須在體系的框架下進行,從而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主體的相互協調。我國的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主體主要有國家層面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職業學校、個人和企業單位層面的。各開發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造成數字化教學資源總量大,但是總體水平不高,而且資源內容重復率較高,各層次開發主體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目的不一致等問題。第二,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機制不健全。資源的共享問題是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瓶頸。在缺乏共享機制的情況下,各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自發或有組織地低水平重復開發PPT課件、視頻等教學資源的現象不可避免。職業教育教學內容與通識教育教學內容相比,標準性較強,個性化較弱,因此,對教師而言,教學資源的共享性更強。對學生而言,盡管網絡已非常普及,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比較豐富,但由于沒有良好的教學資源集成和網絡學習平臺,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狀況并不令人滿意。第三,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利用率不高。促進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根本目的。職業院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數字化教學資源普及的重要手段。目前,中職學校教師和學生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深度不同,大多數中職學校教師已經普遍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但是教學資源大多是教師自己設計的富有個性特色的教學資源,而學?;蛘呤∈屑?、國家級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訪問率較低,造成教學資源閑置。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生獲取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渠道有限,對如何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進行學習缺乏有效的指導。第四,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針對性不強。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術需求。目前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大多是高校教師根據教科書轉化的,理論性太強,甚至有些職業學校的教學資源到目前為止還是以理論考試為目的,致使學生在面對企業招聘過程中表現得比較被動。由上述可知,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前景是好的,驅動力也是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體制也會在不斷的探索中不斷完善。通過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宣傳和政府激勵,數字化教學資源利用率也會不斷提高,共享機制也會不斷成熟。
三、關于校企共建中職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思考
企業需求是職業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參與是保證職業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有效手段。筆者結合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發展現狀,對校企共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實踐進行了如下思考。
(一)制訂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技術標準
職業學校需要與企業合作制訂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技術標準體系。企業和學??梢赃x擇以國家數字化精品課程為平臺,共同學習研究《國家示范性職業院校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資源開發技術規范》《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標準體系》《國家精品課程教學錄像上網技術標準》等技術標準,共同研究中職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體制建設。
(二)共建課程體系
首先,中等職業學校應組建專門團隊深入到企業當中,通過問卷調查、專題訪談和現場考察等方式,了解和調研企業崗位和技能需求,為職業學校課程體系改革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等提供參考依據。其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企業崗位調研結論,按照技能需求和學生技能形成的規律進行職業分析和教學分析,以真實的工作任務或典型的產品作為項目載體,修訂以課程體系為精髓的人才培養方案。最后,確立課程體系。邀請由行業企業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從行業標準崗位需求職業標準等技術層面對方案的可行性予以論證,兼顧中高職銜接和校本課程特點,確立能力本位職業導向的課程體系校企合作共建課程標準。
(三)制訂數字化教學資源課程標準
職業院校在設置課程標準時應該以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為判斷依據,在課程評價體系中引入企業工程課題,爭取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避免出現“死讀書,讀死書”的尷尬現象。學校應該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需求,與企業有經驗的工程師共同探討教學方法,使開設的課程和建設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能夠適合學生,滿足企業需求。課程三維目標應該堅持以崗位需要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技能為核心,以專業素質為目標,爭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用、學有所長,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和創新能力,構建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結構,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四)指導數字化教學資源運用
企業工程師不僅要參與到中職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過程中,在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運用上也要給予指導。企業可定期安排工程師對中職學校的教師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運用指導培訓,指導教師如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最大程度上發揮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作用,同時提高教師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的創新意識,最終通過數字化教學資源實現培養學生注意力、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有效挖掘學生潛力。
參考文獻:
[1]韓冰,顧京.淺析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現狀[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6):14-16.
[2]石光耀.區域推進中職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74-77.
關鍵詞 國培計劃;幼兒教師;數字資源庫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06-0011-03
Accelerating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moting Information Projects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Wang Guan
Abstract National Training Plan has been implemen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since 2010. It is a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2011, specialists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elected and decided some potential comprehensive higher schools and a few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s as National Training Plan schools, such a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etc. In view of implementing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nd ensure the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 national training plan; kindergarten teachers;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Author’s address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Xuzhou, Jiangsu, China 221116
“國培計劃”全稱為“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是教育部、財政部于2010年開始實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根據《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教師〔2010〕4號)、《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教師〔2011〕5號),2011年經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評審和遴選,確定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和北京大學等有實力的綜合性高等學校和為數不多的幼兒高等??茖W校作為幼兒教師“國培計劃”學校,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就是其中之一。
“國培計劃”的啟動宗旨,主要是提升幼兒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使幼兒教師學成后回到崗位,把新知識、新理念用于本地幼兒教育事業,努力提高當地幼兒教育水平,在幼兒教育教師隊伍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作為國培學校,如何結合實際,圍繞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與素養、教育理論與新知識、教育實踐與新技能、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等培訓中的重難點,不斷創新和完善各類項目培訓模式,注重優質培訓課程資源的開發整合和加工利用,有針對性地做好項目規劃設計,豐富和優化培訓資源,加速幼兒教師“國培計劃”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推進幼兒教育信息化工程,是“國培計劃”的當務之急。
1 構建幼兒教師國培計劃網絡管理平臺
信息網絡管理平臺技術給幼兒教師培訓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突破了傳統教師培訓的時空限制,改革了培訓手段和方法,創新了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培訓的新模式,建立起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載體的開放型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體系,形成了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素質的動力機制,并為幼兒教師終身學習提供有力支持和服務。信息網絡管理平臺的豐富信息,可以實時互動,教師通過登錄平臺,隨時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與其他教師交流研討,發表自己對教育教學問題的見解,為打造學習型幼兒教師隊伍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學習資源和支持服務。網絡管理平臺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網絡管理平臺是基于寬帶IP網絡(含互聯網、內部專網等)創建的虛擬機與安裝、配置虛擬機操作系統,并進行系統安全與優化調整;協調解決系統之間的互聯和互操作性問題,將各個分離的設備、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關聯、統一和協調的系統之中,使資源達到充分共享,實現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提供優化的綜合統籌設計,達到系統整體性能最優,即實現全系統具有高效率、性能勻稱、安全性高、可擴充性和可維護性的系統。利用實時通訊、流媒體等技術建設網絡教育培訓平臺,將充分打破時空、地域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大大促進學校等在職及繼續教育的蓬勃發展,有效擴大教育受眾面,對改善幼兒教師人員知識結構、提高“國培計劃”的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管理平臺有基本模塊和擴展模塊,基本模塊包括職業道德與素養、教育理論與新知識、教育實踐與新技能、專業發展與行動研究、教師培訓與園本研修等5個領域,及教研資源、考核評價系統、學員管理、輔導教師管理、學習服務系統、輔導備課系統、論壇模塊、信息、平臺管理等工具;擴展模塊包括網絡考試系統、在線課堂模塊、課程開發工具、繼續教育管理統計系統等。
2 建立規范科學的幼兒國培計劃數字化資源庫
“國培計劃”數字資源庫是指利用網絡信息科技手段,對幼兒教育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最終建成互動化、多媒體化的共享式資源倉庫。其數字化資源由兩個要素構成,即數字化硬件教育資源和數字化軟件教育資源。所謂數字化硬件教育資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計算機、投影儀、視頻展臺、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等數字化設備。數字化軟件教育資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軟件、課件、視頻、音頻、網絡課程、軟件標準、數字化期刊數據庫等,一般包括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動畫、數字圖書館、數字錄像等幼兒教育信息資源,其組成模塊如圖2所示。
2.1 靜態幼兒教育教學信息的采集與存儲
靜態幼兒教育教學信息主要有幻燈、投影片、文字、圖片、檔案材料、常規的教育教學管理軟件、各學科素材等,它們的來源比較廣泛。
幻燈片、投影片一般采用PowerPoint制作,多適合于幼兒課堂中的文字、圖像、表格,在制作時選擇“空白演示文稿”,制作人員通過精心構思,建立適當大小的文本框,選擇增強視覺效果的背景及大小適中的文字,還可以結合幼兒教育的教材制作出色彩豐富的圖像,從而得到一幅幅圖文并茂的插圖。這樣可以解決幼兒教師在教學中為突破某個知識點急需的“素材片”“插播片”,而且制作方法靈活,制作出來的教具美觀實用。將制作好的幻燈片設置特定的索引標記,存儲到信息資料庫中,通過服務器的主頁可隨時訪問。
現有的一些圖片、文字資料(如教學參考、優秀論文、優秀教案等)也要進入到信息資料庫中,主要是通過數碼相機、掃描儀進行處理,并借助于OCR識別軟件進行印刷文字的識別,對于圖片掃描時先預覽定位,再進行劃區掃描,以免占用空間。掃描好的文件要設置索引標碼進入信息資源庫。
有些學科素材可以從VCD碟片上尋找,也可以從市面上出售的素材類光盤中獲得,如動畫片、科普片及動物、植物、水果蔬菜、花卉等適合幼兒教育的素材,都可以通過采集整理,存入信息資料庫。
2.2 動態的音、視頻幼兒教育教學資料的采集與存儲
幼兒教育教學動態信息資料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于一體。音頻、視頻、動畫的采集與存儲可用多種方法來完成。聲音可用話筒及錄音機直接把信號通過聲卡輸入到計算機中,形成wav文件;也可以從市面上正規的專賣店挑選購買CD、VCD等光盤,從中采集出適用于制作課件的背景音樂或適用配音朗讀的效果音樂,進行剪輯,加混響等處理。視頻圖像是真實的場景、人物,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可以通過屏幕捕捉動態圖像的方法,利用專門的軟件完成。音像資料以及衛星接收的實況,傳統的方法是用錄像帶存儲,這樣管理繁瑣,且受保存環境及保存時間的限制,有許多局限性,再加上模擬信號本身的缺陷,使音、視頻資料不能高效發揮功能。通過非線性編輯系統和多媒體點播系統處理后,將音像資料存儲在服務器中,不僅實現音像資料無損、高質,而且使用檢索方便。用多媒體點播系統將聲音和視頻信息資料利用高質量的數字壓縮系統進行量化采集、存儲,將常用的音像節目存儲在服務器中,供學校使用;對一些不經常使用的節目,用刻錄機刻錄成光盤存儲。非線性編輯系統還可以將音像節目進行藝術加工、特技處理,添加背景圖案、字幕、三維動畫、淡入淡出等各種效果,為教學信息資料庫提供豐富多彩的資源。教師可以在課件制作室、電子備課室利用資源庫中的素材,創作開發出一些優秀的多媒體課件、課件片斷、動畫、教學范例、精美教案等,再充實到資源庫中。這樣經過不斷的充實與完善,資源庫的內容將更加豐富,在教學中將發揮更大的效益。
2.3 網絡數字化圖書館收集、存儲和使用
國家“十五”重點項目數字圖書館,是采用先進的B/S技術,對有價值的圖書資源進行數字加工、集成、存儲,形成電子文獻運行在高速網絡上的知識海洋,它可跨庫檢索數字化信息資源群,包括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各種論文試題庫、教學文獻等多種形式的知識資源,是近年來圖書館借助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形態,為幼兒教師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教學參考資料和學習資料,促進信息資源的合理流動,實現廣泛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
3 健全資源共享質量保障服務體系
資源共享質量保障服務體系是實施“國培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訓學校必須從組織管理、質量監控、目標服務等方面建立科學、系統規范的保障機制,才能使幼兒教師“國培計劃”順利實施,從而達到高效的培訓質量。
加大投入、推動發展是“國培計劃”教學資源建設的保證,特別在資源庫建設的初期,不但必須有一定經費投入,還要有科學完善共建共享的制度,以制度創新來實現教學資源的區域構建,使教學資源能及時吐故納新,提高教育資源檢索的效率與準確度,提升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綜合能力和總體水平。
“國培計劃”數字資源庫構建代表了幼兒教育素材庫的發展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管理平臺會更加完善,幼兒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料會更加豐富,從而給幼兒教師提供終生培訓學習的平臺,讓全國幼兒在同一陽光下成長。
參考文獻
[1]何克抗.把脈中國教育資源建設[J].中國遠程教育,2003(8):16-20.
時間轉眼已到2013年,人類社會已完全步入信息時代,尼葛洛龐帝所提出的“數字化生存”正從概念變成現實,網絡、終端、信息安全、存儲、高性能計算、大數據、搜索、虛擬現實、數字出版、人機對話等各類技術的發展已經讓我們感到,我們正處在考驗想像力的時代,信息技術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社會的每一個方面,同時,在教育領域,一場轟轟烈烈的信息化建設浪潮正在改變著現代教育的環境,信息技術的每一點進步對教育的影響都越來越直接,越來越深刻。
為應對信息技術對教育所帶來的變革,2012年,教育部適時提出了“三通兩平臺”建設構想,并將其明確寫入“十二五”規劃?!叭▋善脚_”,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2013年5月,教育部又提出“十二五”期間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標和標志工程是“三通工程”,并對各省“三通工程”任務落實提出了年度指標要求。江蘇在教育部提出“三通兩平臺”建設構想后加快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進度,2012年12月組織召開了全口徑的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了全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三通兩平臺”重點工作,更是把“教育云、云教育”作為我省教育信息化和各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核心理念。
如果把“教育云、云教育”比作公路交通的話,“教育云”解決的是交通路網和交通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問題,而“云教育”解決的是交通路網中跑什么、如何跑的問題。
“教育云”
教育云的本質與云計算以服務為導向的特性無縫契合,使得選擇云計算作為基礎架構變得順理成章。教育部已明確要以云計算技術為手段,提倡以整體規劃、區域示范為原則,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公共服務平臺,逐步建成覆蓋全國的教育資源共享服務體系。
教育云目前尚無統一定義,業界普遍認可的一種解釋是云計算在教育領域中的遷移稱之為“教育云”,是未來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架構,包括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需的一切硬件計算資源,這些資源經虛擬化之后,為教育機構、教育從業人員和學員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該平臺的作用就是為教育領域提供云服務。
結合云計算服務的技術本質,教育云的綜合服務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和數據即服務(DaaS)。其中IaaS提供包括處理、存儲、網絡和其他基本的計算資源,通過虛擬化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PaaS提供部署在云計算基礎設施上的各類教育平臺;SaaS將為教育提供各種應用程序,用戶可通過各類設備訪問;而DaaS則把教育大數據中潛在的價值發掘出來,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服務。此外,根據云所服務的對象不同,教育云也可分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公有云一般提供通用性的服務,其服務對象也比較廣泛,可以是各級別教育機構甚至是教師個人;私有云一般由某個教育機構自行構建并為其自身服務;混合云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綜合。
無論教育云打上什么樣的“烙印”,它的本質都是以云計算為基礎,深度整合各種資源、系統、服務,按需向教育用戶提供租用或免費服務,滿足各類型用戶在學習、科研、管理、生活、娛樂、社交等方面的需求。用戶只要擁有網絡和終端設備,就能夠像使用水、電、氣一樣,隨時隨地按需享用教育資源。
“云教育”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上曾批評部分教育部門和學校領導在教育信息化實施過程中“重建設輕應用”“重硬件輕資源”,同時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把信息化建設的工作重點放在提升應用層次和水平上,并積極探索信息化應用模式創新。云教育的理念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云教育是指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及其他與教育相關的人士,在統一平臺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該平臺上實現教學、管理、學習、娛樂、交流等各類教育活動,使得教育過程完全實現信息化。簡單地說云教育就是圍繞著教育云而開展的教育工作。
[關鍵詞]教師教育;教育信息化;信息素養教育;高等師范院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4.035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4-0128-05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eacher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Take 20 Higher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ies for ExamplesQu Nan Zhang Fang Yan Yashi
(Library,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
〔Abstract〕Combining with NETST-2008 of the United States,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al Technqiue Ability Standard of Chin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of American,the paper which takes 20 higher university libraries as example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of Chinas mainland higher normal university and aims to explore some of the strategies on the futur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of higher normal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Keywords〕teac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higher normal university
2002年,教育部《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指出: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提高國民的信息素養,培養信息化人才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根本。教師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凹訌娊處熃逃畔⒒ぷ饕呀洺蔀槭澜绺鲊M行教育改革,實現科教興國的最實際和最迫切的行動之一。[1]”
教師教育可以分為職前和職后兩部分,其中職前部分是教師教育的重要工作范疇,職前教師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為教育系統提供和培養合格的教師隊伍。在我國,通常把職前教師稱之為師范生,并主要由師范院校來承擔培養工作[2]。在信息化背景下,職前培養、在校培養已成為當前世界師范教育改革的重點[3],并受到了世界各國教育部門的普遍重視。
1 中美教師教育技術標準介紹
美國是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也是應用和開展教師教育信息化較早的國家。美國國家教師教育認證委員會在其教育類學校系科認證的專業標準中,明確要求從教育類學校或系科畢業的新專業教師應該具有能有效地將教育整合到教學中的能力[2]。
美國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ntem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1ogy in Education,以下簡稱ISTE)也提出職前教師應該通過他們的專業培訓,學會大量教育技術,應該擁有充足的機會在教學中探究創造性技術的使用[2],該協會于2000年和2008年先后頒布了,《面向教師的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NETST)正式版和修訂版,NETST-2000強調教師應該了解技術和能夠使用技術,而NETST-2008則將這一焦點拓展到數字化時代的教師如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和高效生活能力的提升,強調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成為高效的數字化學習者與數字化公民,從而使學生能夠面對數字化世界的各種挑戰[4]。轉貼于
NETST-2008包括5類維度20項指標,5類維度內容為[4]:(1)促進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創造力;(2)設計、開發數字化時代的學習經驗與評估工具(教師能夠設計、開發和評價整合了現有數字化工具和資源的真實學習經驗以優化學生的情境性學習,從而使《面向學生的國家教育技術標準》2007(NETSS-2007)標準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得到發展);(3)樹立數字化時代學習與工作的典范;(4)提升數字化時代的公民意識與素養為學生樹立典范;(5)參與專業發展、提升領導力。
我國教育部于2004年12月也頒布了我國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該標準研究和借鑒了西方發達國家的相關標準,其中包括NETST-2000,以及國內的相關研究成果,該標準包括4個能力素質維度14個一級指標,其中4個能力素質維度是[5]: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與態度;教育技術的知識與技能;教育技術的應用與創新;應用教育技術的社會責任。
我國標準中多次出現“應用教育技術”,表明我國標準對于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強調無處不在,這和NETST-2000有相似之處,而NETST-2008的焦點則在于運用技術的終極目的——促進學生發展,還要促進教師自身發展[4]。8年時間里,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的變革使NETST-2008完全超越了NETST-2000的視野。據我國標準的頒布也5年有余,NETST-2008無疑為我國標準的修訂調整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
2 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是教師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標
關鍵詞:數字化;信息化;網絡環境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5)19-0072-02
自2012年國家召開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確定“三通兩平臺”建設目標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及各地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大幅加快。截止2014年底,寧夏中小學校80%實現了寬帶互聯網絡接入、60%中小學的班級安裝了多媒體信息化教學設備、20%中小學的教師開通了網絡學習人人通空間。大武口、惠農區、賀蘭縣、靈武市等縣區的所有學校實現了互聯網光纖接入“校校通”,轄區所有學校的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信息化教學設備并網絡連通,實現了網絡教學資源“班班通”,所有教師每人配備了1臺計算機設備,學校基礎信息化教學設備和網絡建設已全部完成。下一步,這些地區的學校將進入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階段。
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和利用。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校園的時間和空間,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達到提高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能力。
那么具體到一所學校該如何實施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筆者根據長期從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經驗,認為寧夏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不要面面俱到、全面實施,而應講究策略、重點突破,具體如下。
一、掌握國家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針政策
掌握國家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針政策的目的,是為了學校在建設數字化校園的工作上少走彎路、避免重復建設和資金浪費。按照國家“三通兩平臺”建設的整體安排部署,教育資源平臺和教育管理平臺由國家和自治區(省)級建設,中小學校不進行教育資源平臺和教育管理平臺的建設。目前,寧夏已初步建設了“寧夏數字化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正按照國家要求進行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免費為寧夏中小學校提供數字教育資源、教師個人學習空間、學校綜合服務空間、優質教育資源交易等服務。同時,按照教育部的安排,建設了“寧夏教育數據中心”,全面部署教育部的各項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目前已部署了學生學籍系統、學校安全信息系統、學前教育管理系統、學生資助管理系統等6項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其他教育管理系統也在逐步安排部署之中。
掌握和了解了國家以及自治區(省)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針政策和內容,學校在實施數字化校園建設時,一方面可避開國家或自治區計劃建設的項目,避免重復建設和資金浪費。另一方面,在國家和自治區教育信息化建設整體規劃下,實施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不僅可以少走彎路,還可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的政府資金支持。例如:學校在數字化校園建設時,就不再進行教育資源平臺、個人學習空間、行政辦公OA等系統的建設。
二、量體裁衣,數字化校園建設要有針對性
盡管中小學校具有太多的共性特點,但就每個具體的學校而言,學校與學校之間依然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性特點,因此,制定學校數字化校園實施方案時,學校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特點、特色、優勢和長處,以及不足之處。中小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重點、有針對性,其重點是發揚學校的優勢和特色,使其亮點更亮。例如:興慶區回民二小的辦學特色是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他們在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點依然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即實施“數字化(魔方)科技體驗中心”建設項目,以體驗教學為主,融入電磁、聲光電、力學、能源、人工智能、自然等新奇趣味元素,使學生通過實物與多媒體鮮明的感官刺激,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通過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進一步擴大學校的優勢,使學校的亮點更亮。因此,學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重點要放在完善校園網絡內外部環境、圍繞課堂教育教學、圍繞學校最具特色的亮點工作而開展。而在大數據存儲、與其他學校相比共性特點較強的教學管理應用方面,就要考慮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有可能統一建設和部署。
三、以一線教師為中心,開展數字化校園建設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發展的助推器,同時也是數字化校園的直接使用者和應用者,數字化校園應用工作開展的好壞,關鍵在教師。所以,學校開展數字化校園建設,必須以學校教師的實際為基礎,廣泛征求和聽取他們的意見與建議,尤其是一線教師的意見。只有這樣,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才更貼近實際,建成后的效果才最好。以固原市實驗小學為例,該校在第一次設計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方案中,面面俱到、包羅萬象,后經學校教師專題討論商議后,學校對方案進行重新調整:以發揮學校優質師資優勢(學校擁有“塞上名師”1名、自治區級骨干教師4名、固原市級骨干教師4名)為中心,在完善學校內部網絡環境的同時,重點建設名師工作室和學校數字化微課堂教室,以發揮骨干教師引領示范作用,用數字化手段不斷提高本校教學質量的同時,通過網絡幫扶固原市山區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這樣既可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也可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廣泛服務的作用。
四、數字化校園建設要面向學校實際,具有可操作性
數字化校園建設不是務虛、不是理論研究,而是實實在在的務實,用信息化手段、用網絡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實際效果。此類問題具有普遍性,學校開始實施數字化校園建設之初經常容易出現此類問題。例如,某中學,千人左右學生無住宿生(全部走讀),學校沒有公車、有1間會議室等等,而在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實施方案中,卻看到以下建設內容:住宿學生管理系統、車輛管理系統、會議室管理系統等等。這種典型脫離學習實際情況、盲目準備建設的案例,在實際工作中、尤其是在現階段經常會遇到,因此筆者在此加以強調: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一定要結合學校的實際,不要貪大、貪全。希望其他學校加以注意,避免出現類似問題。
五、數字化校園建設要向企業學習,嘗試校企合作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教育中的新興學科——網絡教育應用也隨之產生。文章對網絡教育應用的概念、形式及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網絡教育應用的發展趨勢,以推動網絡教育應用更好地發展。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網絡教育引起教育界的巨大變革。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迅速增長的學習需求與匱乏的教育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單靠傳統的教育機構是不可能滿足如此巨大的學習需求。這就要求家庭、社會、教育部門以及非教育部門都要能提供學習機會,并參與教育活動,也就是要構建一個學習化的社會,使人們能夠在任何時刻都能自由地進行學習。但是,傳統的教育受時間、空間和人力、物力的限制,難以達到學習化社會的要求。而網絡教育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討網絡教育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形式及網絡教育應用的現狀,從而指出網絡教育應用的發展趨勢,推動網絡教育應用更好地發展。
一、網絡教育應用的概念
1.網絡教育應用學科的形成
隨著網絡教育實踐的逐步深入,人們對網絡教育的現象和規律的研究也越來越多。1996年6月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教育多媒體/超媒體及教育電子通信”國際會議上,396篇大會論文中,有關網絡教育應用的文章就有40多篇。此后,歷次計算機教育應用領域的國際會議無不以“網絡教育”作為會議的主題,各種國際性期刊也相繼設專刊進行討論。關于網絡教育應用的研究迅速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在這些不同層次的研究中,研究者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對基于網絡的教學與學習進行了討論,探索了基于網絡的學習環境、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設計、開發了一些基于網絡的學習系統和教學系統。1997年2月,美國教育技術出版社出版了由德克薩斯大學教育技術學專家Khan主編的《基于網絡的教學》(Web-Based Instruction)一書,該書分5個專題匯編了59篇關于網絡教育研究的理論文章,這標志著網絡教育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在國內,教育部“九五”重大教育改革和研究項目《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確定了《網絡教育應用》是教育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這標志著網絡教育應用課程在中國的正式形成[1]。
2.網絡教育應用概念
網絡教育應用是研究網絡教育的現象和規律,以期對網絡技術應用于教育過程提供全面指導的一門學科[2]。它是網絡技術、教學論、學習論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門邊緣學科,涉及到計算機科學、通信技術、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等諸多的學科領域,體現出了明顯的跨學科性,它從屬于教育技術學。它的研究內容包括網絡教育環境下的教師、學習者、網絡教學與學習過程、網絡教育資源和網絡教育支撐系統設計與開發、網絡教育的教學模式和網絡教育的評價等。因此,從網絡教育應用的研究內容來看,網絡教育應用是為了促進學習而對網絡學習資源和網絡學習過程進行設計、開發、應用、管理與評價的理論與實踐[3]。
二、網絡教育應用的形式
在國內,網絡教育應用的形式主要有校園網、地區/區域教育網、國家教育網三種形式。
1.校園網
校園網是指在校園范圍內,將計算機以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連接起來,同時具有進行教學、管理和信息服務等功能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它主要以學校各部門的應用硬件(如多媒體網絡教室等)系統為基礎,將各個分離的硬件系統連接成一個有機的信息交流硬件平臺。在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與管理信息的支持下,通過學校管理信息平臺、校園通信平臺、網絡教學平臺、教育資源平臺,實現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和管理。
2.地區/區域教育網
地區/區域教育網是通過寬帶骨干網連接教育部門內部網和校園網的城市/地區內數據傳輸網絡,它以網絡技術為依托,以各種信息設施為支持,以教育軟件和資源為基礎,以實現現代化教育和管理為目的,為區域教育提供全方位應用服務的信息化環境。城域教育網的建設是對區域教育的全新規劃,對于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將起到巨大的作用。
3.國家教育網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已相繼建成了國家級的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絡,并相互連接成覆蓋全球的國際性學術計算機網絡,從而為廣大教師、學生以及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網絡環境,從根本上改變并促進了他們之間的信息交流、資源共享、科學計算和科研合作,成為這些國家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促進了這些國家教育和科研事業的迅速發展。
三、網絡教育應用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網絡教育始于1994年教育部實施的“中國教育科研網示范工程”,目前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在高等教育領域,1998年9月教育部批準清華大學、湖南大學、浙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作為現代遠程教育首批試點高校,開始了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網絡遠程教育。隨后,1999年清華大學等31所高校建立網絡學院。2000年教育部啟動了“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計劃在2年內重點規劃建設300門基礎性的網絡課程,并以網絡課程建設帶動課件庫的建設,以課件庫的建設推動網絡課程的建設。到目前為止,經教育部批準,全國已經有67所高校開辦網絡教育試點,網絡教育在線學生數正呈逐年增加的態勢。在基礎教育領域,全國已有近3000所中小學組建了校園網,上萬所學校組建了網絡化電子教室。為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要求,教育部在《關于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3],要在10年的時間里全面、逐步普及信息技術必修課;要用5-10年時間,使全國90%左右的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聯網,使每一名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教育資源。
四、網絡教育應用的發展趨勢
1.開發數字化的網絡學習環境
信息時代的學習與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發展密切相關。信息技術以數字化為支柱,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工作者教學過程后,使得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學習方式都向數字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形成數字化的網絡學習環境、數字化的學習資源和數字化的學習方式。開展信息教育、培養學習者的數字化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創建數字化的網絡學習環境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和網絡教育應用的必然趨勢。
2.研究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不能再一味套用傳統的班級授課教學模式,所以研究網絡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也是網絡教育應用的一大發展趨勢。比如研究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協作學習教學模式、問題對話型教學模式、探究型教學模式等。未來學校的院墻將逐漸模糊,特別是中小學網絡教育的發展模式將不僅體現在課堂中,會更多地體現在課堂之外,學生會在校外、在家中上網,在復習功課和寫作業時,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
3.研究網絡教育應用中對知識的管理
在目前的網絡教育應用過程中僅僅將學習材料和教學素材提供給教師和學生使用。從知識管理的角度來看,恰恰是許多教師重新整合材料的經驗才是最寶貴的,而在目前的網絡教學平臺構架中并沒有涉及到這些知識的發掘、共享與應用,沒有考慮教學知識交流環境的構建。所以,對知識的管理方法研究也是加快網絡教育應用發展的有效途徑。
4.研究基于網絡的教學評價系統
目前的教育評價多采用總結性評價,僅以學期結束時的一次考試或相關的調查問卷作為評價的依據。這種方式所存在的片面性已為大眾所認同,針對性的改革措施也逐漸提出并實施。但采用長期的形成性的評價手段來進行評價,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續的跟蹤觀察來收集、統計相關信息,這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難以實現。而網絡以其強大的交互性、時空的開放性、數據收集管理的方便性、個性化的信息交流以及快捷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使設計開發長期的形成性網絡教學評價系統成為可能,這也是教學評價系統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從而促進網絡教育應用的發展,最終實現教學最優化。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網絡教育應用在我國已經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了,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它也存在著不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弄清楚網絡教育應用的現狀,找出它所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它以后的發展趨勢,這對于進一步提高網絡教育應用的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海波.我國網絡教育應用現狀及對策探析[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2] 武法提.網絡教育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中國教育信息化技術規范,http://celts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