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5:59: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F205:F3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0-0435-02
一、什么是高標準基本農田
所謂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就是在我國當前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種適合于農村集中連片和生態良好,高豐收,設施配套、抗災能力強,與當地經營方式相配套的基本農田。開展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必須要以國家的政策為導向,以規劃作為積極的引導,因地制宜,統籌兼顧,進行個別化整治。在建設的過程中,還要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堅持生態環境與農業的數量和質量并重,并積極發揮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尊重農民的意愿,切合實際,聚合相關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內容主要有灌溉與排水、農田防護土地平整、田問道路與生態環境保持等5項工程。具體組織形式是政府主導,國土資源部門牽頭、企業競爭介入、相關部門配合,然后通過農民積極參與,老落實共同的責任。同時在“十二五”時期,國家又提出建成4億畝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的任務,這個任務非常艱巨,面臨在大家面前的挑戰也十分嚴峻,所以,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正好有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大地是人類生命的搖籃,也是人類祖祖輩輩得以安居樂業的家園。她為人類創造了豐富的文化財富和精神文明財富,也提供了無限的資源?,F代農業要發展,首先就要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繼續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切實做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既能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又不以犧牲后代的利益為代價。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面對糧食短缺,我們應該著眼于實際,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然后來建設我國的高標準基本農田。耕地作為糧食補充的重要途徑,其肩負的作用是不可輕視??梢哉f,基本農田的建設計幾乎是耕地中的精華,也是保證我國糧食供應的安全底線,它承擔著我國全部的糧食生產任務。但是,當前,由于我國可耕地的面積本來就十分有限,再加上,一些土地利用形態破碎、零亂,使得我們可作為耕地的土地利用效率低規劃中也提出,建設有利于項目區農民耕作技術及農業科技水平提高,該規劃設計項目區通過實施河道治理、排灌工程、土地平整、興建機耕道及生產便道工程,可使當地群眾受益,項目規劃設計實施后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這對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當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管理現狀
新時期,我國積極推進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規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基本實現了由田、路、水、林等綜合整治,幾乎有2億多畝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建成,其中糧食平均畝產提高10%-20%,生產成本也相對普遍降低10%-15%。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效益。
但是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目前正在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的企業或者個體,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算重建輕管?;巨r田建成后,很少認真研究過如何進行科學化管理,出現的直接問題便是不到兩年左右,水渠出現裂縫,當然更沒有人來進行維修;還有極少數農村,把高壓線上的線就偷走了,水泵也不敢放在井里??梢钥闯霎數赜行┤说乃刭|極低,影響著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如果在后期不進行管理,群眾根本得不到實惠。要想使項目成為“民心工程”,唯一的途徑便是加大農田建設項目,做好后期的項目實施管理工作。
四、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對策
1 提高管理的思想認識
據有關數據顯示,要經過1.2萬年到4萬年時間才能形成良好的土質,但是如果想隨意破壞還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所以,對于每個農民朋友而言,提高加強項目實施管理思想認識是十分有必要的。國家制定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指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后,必須要進行科學管理,不然,花費的大量金錢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灰燼。加強績效評價制度,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項目實施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加強和提高項目實施管理人員的文化素質和管理水平,因為只有在懂得管理技能和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做好科學、規范的管理,也才能在項目實施管理工作中運用農業新技術設備,新服務手段,來實現農業的穩產高收。而且,國家政府部門關于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項目建設管理工作,也先后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性文件,特別在今年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宣傳主題,其目的就是增強全社會的國家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民眾對土地的節約,促進科學發展,在建設已有的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項目實施管理中,要提高項目實施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讓化過的錢不要白化,切實把管理做徹底做下去,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2 加強法律監督,推動節約集約用地
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以法律約束是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問題的當務之事。尤其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多,城鄉二元化趨勢的明顯加劇,大片優質的耕地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所代替。面對這個現實問題,只有加強法律監督的力度,才能有效推動節約集約用地。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建立耕地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健全基本農田四級管護網絡,完善土地管理綜合監管平臺,形成查辦、監督等一體的法律體系。突出動態巡查,強化執法監察,嚴肅政紀法綱,嚴厲打擊非法占用耕地特別是占用基本農田的行為。不斷提高土地基本國策的意識,切實推動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確?!敖ǔ梢粔K、保護一塊”,進一步提升耕地質量。在改善耕地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科學安排建設預留區,強化土地調控管理和用途管制,嚴防寬打窄用、多圈少用、違規冒用等問題發生。積極引導新上項目和規模較小項目首先使用存量土地、閑置土地以及利用效率較低的土地,突出保障工業經濟、城市建設、民生事業等重大項目用地,不斷促進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3 搭建基本農田項目建設的新平臺
面對用地需求逐步增加和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現實壓力,積極探求與時俱進的基本農田建設的項目實施管理措施,搭建實現基本農田建設的項目實施管理保護工作平臺,項目承擔單位在基本農田的地塊處,設立公示牌、村保護標志牌、田塊標志牌等,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項目公告,利用各種媒體開展項目實施宣傳工作,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并在沿主要道路兩邊的基本農田地塊埋設基本農田區界址樁,以此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總量的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4 加強基礎建設的管理,提升隊伍素質
科學的管理,必須要有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國家制定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范(試行)》中強調了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隊伍的素質問題。因此,當地政府,應該把提高農民或者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的專業人員的基本素質放在核心位置,投入大量的資金,對他們進行業務知識的培訓,或者組織他們到別的基本農田去參觀交流,學習經驗,把有效的、科學的項目實施管理的經驗和方法,學到手,可以回到家鄉,再為其他農戶做經驗交流、和短期培訓。只要管理者的素質提高了,意識增強了,實現科學現代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意義正在于此。按照官方此前的計劃,到2020年全國應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這將為中國新增800億公斤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保障糧食安全
一直以來,我國中低產田的比重過大,糧食增產壓力很大。據農業部測算,在我國18.26億畝耕地中,高于當地平均單產20%的高產田約為5.5億畝,其余12.7億畝為中低產田,占比近7成,中低產田中易于改造的約為8.75億畝。要實現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目標,迫切需要下大力氣改造中低產田、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努力“藏糧于地”,挖掘糧食增產潛力和空間。
由低產田變高產田,帶來的不僅僅是糧食產量的增加,更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2013年,國務院批準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的專項規劃。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國農業綜合開發要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4億畝,完成1575處重點中型灌區的節水配套改造。每年要完成的任務高于近年來農業綜合開發每年建設高標準農田不足3000萬畝的水平,意味著今后建設高標準農田將有更大投入。
根據規劃,新增的4億畝任務中,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投入完成3.4億畝,通過統籌和整合農業、水利等相關部門財政性資金完成0.6億畝;完成1575處重點中型灌區的節水配套改造;畝均糧食生產能力比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前提高100公斤以上。
《規劃》實施后,畝均糧食生產能力可提高100公斤以上,直接帶動種糧農民畝均增收約200元,每年有3200多萬農民從中直接受益。
據了解,為了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13年以來,國家農發辦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布局。根據我國農業自然資源稟賦條件,以合理利用水資源為重點,統籌考慮土地、氣候和生物資源分布狀況,將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區域劃分為重點開發區、保護性開發區、限制性開發區,把高標準農田進一步向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重點開發區聚焦,兼顧生態資源環境有一定恢復能力的保護性開發區,嚴禁在生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差的限制性開發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
并且要求各省將土地治理項目的財政資金,進一步向糧食主產縣特別是谷物主產縣集中,繼續向《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確定的800個產糧大縣傾斜,主要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
2013年,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共投入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資金362.24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資金213.68億元。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共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2795.4萬畝。2014年,全國農業綜合開發預計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363.4億元,其中中央財政預計投入資金230億元。預計全國將建成高標準農田2700萬畝左右。
轉方式創機制
2014年起,農業綜合開發將實現中低產田改造項目與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項目并軌,統稱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適當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畝均財政資金投入標準。
據了解,各?。▍^、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畝均財政資金投入標準提高到以省為單位加權平均1100-1300元,比2013年提高了近10%。同時,允許將2003年(含)以前年度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區納入高標準農田項目范圍予以提質建設,其中1988-1998年(含)建成的項目區畝均財政資金投入標準1000元;1999-2003年(含)建成的項目區畝均財政資金投入標準800元。
另外,記者了解到今年財政部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將積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制定《關于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試點的意見》,鼓勵和支持從事糧食種植的農民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及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單獨申報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安排農業綜合開發資金2.02億元,在14個省支持169個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23.38萬畝。
2013年國家農發辦設立了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和“一縣一特”產業發展三類試點項目,要求以推進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制為主線開展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有效途徑,建立農民或農民專合社持股龍頭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
四川省作為首批試點省份之一,爭取到了5個試點項目共計中央財政資金4500萬元,并在破解“將部分財政資金作為農民或者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股份參股產業化龍頭企業”這一難題上進行了積極探索,成為在全國會議經驗交流發言的兩個省份之一。
根據《**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報送2021年度農田建設的通知》精神,深入實施藏糧于地戰略,著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加快推動農田建設項目建設,優化項目布局,統籌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推進河南糧食生產核心產區建設,為國家糧食安全窮實基礎。 結合本地實際,我縣2021年度建設高標準農田1.2萬畝,項目計劃總投資1920 萬元,項目涉及**鎮的趙奇村、程奇村、張奇村、蘇奇村、王奇村,辛村鎮的華伍級村、鄧伍級村、東賢孝村、南賢孝村、西賢孝村、武家門村共2個鎮11個行政村。經過縣、鄉鎮及有關專家會同區域內于部群眾進行全方位實地勘察和科學規劃,并廣泛征求各方意見,通過分析、評估論證,組織編制了《**市**2021年度1.2 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文件》,現將初步設計文件隨文呈報。
請予審定批準。
附件:《**市**縣2021年度1.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文件》
我縣自2012年列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以來,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即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為重點,現已在、鎮完成高標準農田面積11200畝,完成財政總投資1380萬元,完成主要工程量為:平整土方86萬方,襯砌渠道93公里,新修機耕道43.1公里,機耕橋4座,修筑田埂205公里,打機電井7眼、購置設備7臺套,維修電灌站2座、更新設備4臺套,并已通過上級檢查驗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縣里成立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小組,縣領導擔任組長,縣農發辦主任和、鎮黨委書記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對項目實施全過程的重要方案、重大事項和重要舉措等進行決策管理,協調部門之間關系,形成全縣一盤棋,共同合力搞開發的良好氛圍;二是建立項目庫。年初組織人員深入全縣各鄉鎮調查摸底,實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資料,建立項目庫,搞好項目儲備,及時組織人員到省、市跑項目、爭資金。2012年爭取到國家立項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項目中央財政資金930萬元;三是在項目實施前,派出工作人員深入到項目區村組,召開群眾座談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使項目建設盡可能滿足群眾意愿,并取得群眾的支持;四是在項目建設上,實行分工負責制,縣農發辦主任負總責,兩個副主任負主責,所分管的項目實行“包項目建設、包進度質量、包檔案建設、包驗收過關”的四包責任制。在嚴格質量方面,除我辦工作人員和監理人員監督外,我們還邀請了村、組的老黨員、老干部進行監督,確保每個標段工程都達到技術設計要求;五是注重開發項目的規?;?。為了凸顯農業綜合開發整體效益,首先,項目安排要求集中連片、規模開發,其次,開發效果達到高標準農田要求,即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排灌自如、旱澇保收,便于機械耕作。
三、2013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準備情況和下一步打算
我縣2013年度計劃沂江鄉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開發任務為建設高標準農田10500畝,財政總投資133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平整土方89萬方,襯砌渠道34公里,新建電灌站7座,維修電灌站8座,營造防護林8公里等。項目實施方案已得到上級批復,目前完成工程招投標,并與中標人簽訂了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計劃11月10日動工新建,爭取年底前完成所有標段工程土方任務,明年2月14日全面竣工,3月份縣級竣工驗收,4月份確保以優良工程迎接市級檢查驗收。同時,著手做好2012年度項目計劃編制的各項工作。
四、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是項目區鄉、村、組各級在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上要進一步加大力度。鄉、村、組各級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應高度重視并把它擺上重要議事、干事日程上來,特別是戶與戶、村與村之間的土地調整等一些矛盾、糾紛要積極妥善處理,同時還應積極組織群眾投工投勞,配合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各項工作;二是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協調工作。農業綜合開發工作需要各相關部門鼎力相助、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近幾年來各相關部門給予了積極配合、大力支持,但隨著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工作量越來越大,希望各有關單位和部門加大配合力度,共同把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做好,更大程度地造福于全縣農民群眾;三是加強自身建設。針對本辦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我縣應加大有關專業人員培訓的力度;四是配齊交通車輛。針對本辦交通工具偏少問題,建議有關部門批準購置工程管理車子一部,確保推進新形勢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順利進行。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以改造中低產田為手段建設高標準農田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的一大重要舉措,也是當前乃至今后“三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加強領導,加大部門溝通與協調,積極推進我縣整合資金建設高標準農田工作順利開展,我縣成立了由副縣長周世育任組長、縣發改委、縣財政局、農業局、水務局、國土局、縣農辦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專門辦事機構,辦公室設縣農業局,具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室內各項制度健全,并抽調6名工作人員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二、編制規劃、合理布局
我縣從發展思路、總體布局、方法步驟、資金籌措、責任要求等方面,對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進行了詳細規劃并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在規劃及實施過程中,按照“定好一張單、各炒一盤菜、共辦一席宴”的思路,堅持“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歸口申報、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原則,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監管、統一驗收”,變過去各涉農項目的“單槍匹馬”、“各自為戰”為集中連片、整體推進的集團作戰方式,真正做到共搭一個臺,同唱一首歌。一是科學設定項目區。堅持在農田基本保護區選擇項目區,依據土地資源潛力大,有一定生產基礎和良好生態環境等條件的片區,搞好項目區設定;二是工程合理布局。按照基本達到“土地平整、道路相通、溝渠相連、橋涵配套,農田作業機械化、農田防護林網化,農業設施現代化”的建設目標,結合項目區地形地貌、水系、村莊等內外部條件,進行項目區灌排、交通等工程的合理布局,充分發揮工程的全覆蓋作用;三是捆綁項目跟進。項目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后,集中捆綁各負其責,國土、農業、農業綜合開發負責土地平整,水利負責解決灌溉渠道“最后一公里”。
三、精心組織、注重實效
本著分工協調,部門配合,各司其職的原則。根據全縣整合資金建設高標準農田統一規劃和實施意見總體發展思路和工作要求,我縣集中統一制定了2011年度工作計劃,并在領導小組集中領導下,各職能部門采取分線進行工作銜接和項目申報,分塊運作實施,有效地發揮了項目資金最大效益,促進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整體推進和部門之間的共同發展,整合和建設工作取得了實效。
1、資金整合情況
2011年我縣積極組織項目編制與申報工作,爭取和整合項目資金共計3138.8萬元,其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資金745.8萬元,小農水資金1750萬元,種糧大戶糧田建設工程項目資金643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計劃面積2.1萬畝。
2、項目運行情況
我縣成立整合資金建設高標準農田領導小組后,縣政府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縣主要領導親自抓,縣財政、發改委、水利、國土、農業、農業開發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了方方面面齊抓共管的格局。領導小組成員經常就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尤其是資金整合問題進行研究、協調,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領導小組設有專門辦公場所,下設督查組、施工組、協調組、資金監管組,各組分工負責,為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我縣重點走好“三步棋”:一是落實項目責任制。按照“一個項目、一套方案、一個指揮部、一支隊伍、一抓到底”的要求,成立各個項目建設指揮分部,任務完成情況與指揮分部工作人員業績掛鉤,營造了互促互比的良好工作氛圍;二是實行交流互促。不定期組織各項目施工單位負責人、鄉鎮分管領導、村委會負責人和工程監理人員到各個項目工地進行學習交流、交叉檢查,督促先進,鞭策后進;三是狠抓現場監理。我縣采取專業監理與群眾監理相結合,在項目區選擇熱心集體事務、有責任心的受益群眾擔任義務監督員,對項目實施全過程進行監督,并賦予工程計量簽字權,形成政府、社會、群眾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有效抵制了“豆腐渣”工程出現。
3、資金管理情況
為了充分發揮資金的集聚效益,在資金管理方面,嚴格實行統一監管。一是對發改、農業、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國土等涉及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資金進行集中管理,統籌安排,重點投入,避免了資金使用的分散性與盲目性,突出了資金使用的“拳頭”效應;二是不斷完善財務制度,實行報賬制,做到專人管理、專戶儲存、專賬核算、??顚S茫鞑块T按照工程進度填寫資金申請計劃,財政分期分批下撥資金,并向受益區村民公布,接受監督。三是工程竣工后,財政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工程決算,審計局進行審計,強化資金監督檢查,實行跟蹤問效,確保建設資金落在實處,真正讓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4、工作宣傳情況
2009年,內蒙古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項目落實在7個盟市的10個旗縣,包括通遼市的科左中旗、奈曼旗,呼和浩特市的和林縣,鄂爾多斯市的達拉特旗等,總面積約20萬畝,總投資2.4億元。
高標準農田示范項目的建設,使項目區農業現代化裝備水平和農業綜合效益顯著提高。通過示Q范項目建設,項目區形成了“農田、灌溉設施、防護林、農田作業路、農機”五配套及“統一作物種類、統一機耕播種、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灌溉、統一機收”五統一的生產格局,大力推進了土地經營規模化、種植品種優良化、灌溉節水化、作業機械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現代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使項目區向現代農業方向邁進,實現了農業的高產、穩產、優質、高效。通過項目的實施,項目區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0萬畝,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3447.4萬公斤,年新增種植業總產值 5700.6萬元。
二、取得的主要經驗
(一)以科學規劃為核心
科學規劃是項目建設的核心,規劃設計標準的高低決定著項目建設水平的高低。各地按照“圍城沿路、靠近村莊、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總體思路,與當地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和生態環境規劃實現有機銜接,實現了規劃的科學性、實用性。通遼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劃委托給通遼市水利勘察設計院,同時旗縣農發辦抽調業務骨干協同參與,保證了工程規劃設計的專業化。在實際工作中,以旗縣為單位,按照灌區、流域和一定的行政區劃統一規劃,選擇土地資源潛力大,集中連片,可供多年連續開發的區域作為項目區。在單項工程規劃設計上因地制宜重點抓好主要建筑物布局規劃、項目區溝渠配套規劃、田間道路建設規劃、項目區林網建設前期規劃,所有項目區的井、管、線、林、路等單項工程都有規范性的設計圖紙,充分利用現代化辦公軟件,采用GPS定位,利用航拍和谷歌地圖,結合CAD制圖軟件進行規劃設計,做到現狀圖、林路規劃圖、管灌設計圖、井位圖、低壓線路圖、高壓設計圖、竣工圖等均出于一張基礎圖,使單項工程與整體工程內在統一,形成整體,提高了工程建設標準。
(二)科技推廣是關鍵
項目建設最終要服務于當地農民和農業生產發展,因此各項目區高度重視示范區的科技推廣工作,將高產新品種和先進實用生產技術集成組裝進來,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民現場觀摩學習,加大典型輻射帶動作用,確保示范區高效利用。敖漢旗重點突出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體培訓等三個方面的內容:(1)選用優質品種,以高產耐密型玉米浚單20、鄭單958、豫奧3等品種進行推廣;(2)推廣應用“一增四改”技術,即增加玉米種植密度、推廣機械化播種、測土配方施肥、大小壟種植、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等技術;推廣應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3)圍繞項目區農作物類型與特點、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的具體要求,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需要,切實加強應用性技術培訓、科技知識普及性培訓。在項目實施中,嘗試與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項目投資整合,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面積0.4萬畝,投入項目資金18萬元,用于地膜補助。同時,以示范區建設為載體,重點突出建好“科技示范戶”、“科技示范區”兩個關鍵環節,培育先進典型,加強科技推廣示范引導。
(三)在建設中強化管理
各項目旗縣在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建設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政策,嚴格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一是規范項目前期工作,嚴格把關,提高立項水平;二是嚴格項目計劃管理,嚴禁擅自調整變更項目建設計劃;三是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四是加強檢查監督;四是全面提高項目建設水平;五是進一步加強建成項目的運行管護,保證竣工項目持續穩定地發揮效益;六是嚴格實行縣級報帳制,項目資金執行專人管理、專帳核算、??顚S玫摹叭龑!敝贫?;七是加大項目資金檢查、監督管理,積極推行資金公示制。通遼市科左中旗、奈曼旗針對建設期短,項目工程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實行了由農業綜合開發部門、專業監理公司、項目區鄉鎮干部和群眾代表參與監督“四位一體”的項目工程監理機制。(1)農業綜合開發部門監督。開發旗(縣)農發干部在施工時期,堅持與基層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監督工程質量,實施現場管理。(2)專業監理公司監督。監理公司參與項目工程全過程監理,包括項目質量、數量、驗收、決算等,并定期提交監理報告和檔案資料。(3)項目區鄉鎮干部監督。每個項目區鄉鎮干部都安排專職干部參與施工管理,積極協調施工環境,現場監督工程質量。(4)項目區群眾代表監督。在項目村組選擇威望高、品行正、責任心強的老黨員、老干部、村民代表參與工程建設質量管理,使施工隊置身于群眾代表的監督。這種 “四位一體”的項目工程監理機制,充分調動了各方面參與項目建設管理的積極性,確保了工程質量和進度,為建設高標準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四)積極探索新的經營形式
隨著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如何實現由單戶分散經營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過渡一直是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熱點、難點。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在高標準農田示范項目建設中,逐步形成了三種合作經營模式:一是大戶承包,合伙經營。由有能力、懂管理、善經營的種植大戶牽頭,以噴灌控制面積為基本生產單元,以每年每畝300元承包、整合散戶土地,按照統一農田規劃、統一種植結構、統一機械作業、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組織銷售的方式進行管理、生產。二是農戶協商、合作經營。由暫時不愿離開土地,仍想從事種植業生產的農戶成立合作組織,以噴灌圈為單位組建合作社,由合作社選派有威望的社員統一管理。三是公司承包、規模經營。由公司承包土地,農民來公司打工,成為產業工人。農民在穩定獲得土地承包費的同時,還可掙得日工資50-80元。組織形式的變革,為項目區農民人均增加收入590元。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少數農民認識不到位
少數農民對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建設項目認識還不足,群眾籌資投勞難以落實,部分耕地難以調整。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建設資金由國家無償投入和群眾籌資兩部分構成,其中群眾籌資部分約占30%左右,其比例偏大,標準偏高,加上項目區群眾外出務工人員多,投勞折資嚴重不足。
(二)財政資金畝投入標準低
隨著開發建設逐步推進,全面推行膜下滴灌、滲灌等高標準節水技術措施勢在必行,但項目建設投資總量明顯不足,特別是項目建設的財政投資標準已明顯偏低。在同等投資情況下,自然條件差的新建項目區需要的工程比自然條件好的平川地區多,工程量和施工難度大為增加,而新建項目區的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實力不足,使得項目建設的資金缺口加大,遠遠不能滿足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同時,由于建筑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影響也很大,造成年初編制農發實施計劃時核定的項目工程預算與市場脫節,項目建設實施難度加大。
(三)項目管護運行制度不健全
新項目區配備了大量的儀器設備,基礎設施煥然一新,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的擴大、時間的推移,如何做好項目工程運行管護,確保各項工程設施能夠發揮長期效益已成為非常緊迫的一項課題。
四、今后工作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宣傳
要充分認識建設高標準農田對保障糧食安全,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作用,加大宣傳力度,不僅要向農民宣傳,還要向主管部門領導宣傳,爭取更多的政策、項目和投資。
(二)提高標準,降低門檻
根據各地實施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的經驗,現有投資標準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生產需要,建議適當提高投資標準。對一次性建設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面積規模,不強制要求連片面積萬畝以上,對有條件的、確需改造的中低產田項目區,連片面積達5000畝以上即可。
(三)加強建后管護,改變生產方式
制定項目建后管護制度,明確項目管護責任、管護內容和管護辦法。按照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簽訂《項目設施管護合同》。根據實際,對不同的基礎設施,采取不同的管護方式。如對水利基礎設施,由村委會統一管理,并根據所在位置,落實到直接受益農戶負責。建議增加公益工程(如機耕路和防護林)的維護經費,延長管護經費的報賬期限。
(四)因地制宜,科學開發
應參照有關行業標準,因地制宜、因區制宜確定建設模式和重點建設內容。比如中西部地區,風大沙多、干旱缺水,實現“水、田、林、路、機”綜合配套,重點建設內容應是節水灌溉、農田防護林和改良土壤,地面建筑物應與新農村面貌建設相吻合。
(五)整合項目,綜合資源
關鍵詞:土地整治規劃;實施評價;對策建議;蚌埠市
中圖分類號 F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2-03-0003-03
土地整治規劃首要目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其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為根本要求,加快農村土地整治復墾,著力加強耕地質量建設;以農田整治為重點,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積極開展城鎮工礦建設用地整治,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全面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水平,以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 上輪規劃主要規劃指標完成情況
蚌埠市上一輪土地整治規劃基期為2010年,規劃目標年為2015年,規劃期為2011至2015年。規劃范圍為蚌埠市行政轄區內全部土地,包括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懷遠縣、五河縣和固鎮縣,總面積為5 950.72km2。
1.1 全面落實補充耕地任務 全市實際完成可用于占補平衡新增耕地2 555.93hm2,年均新增耕地511.18hm2。
1.2 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全市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18 320.00hm2,平均耕地質量等級提升0.87,新增耕地1 100.00hm2,項目區新增糧食產能150 989 372.56kg。
1.3 有序推進城鄉建設用地整理 全市累計完成城鎮建設用地拆舊區總面積3 372.06hm2,增加農用地面積3 372.06hm2,其中增加耕地3 140.93hm2。
2 上輪規劃實施效益分析
2.1 經濟效益
2.1.1 增加耕地面積 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通過對閑置、廢棄、低效利用的農村居民點進行整理復墾,有效增加耕地面積;二是通過土地平整,歸并不合理和過于分散、碎化的農村道路、溝渠、田塊等有效增加耕地面積;三是通過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土地利用方式增加耕地面積。
2.1.2 提高耕地質量 主要表現在通過排水和灌溉工程保證了農田的灌溉率;農田林網建設工程增強了農田的防風抗旱能力;田間道路建設工程最大限度的滿足機械下田運作需求,提高了機械化水平;土地平整工程和土壤改良工程使耕作層厚度適當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地產出率較整治前均有較大提升。蚌埠市土地綜合整治后的耕地質量等級平均提高0.87。
2.1.3 優化土地利用布局 通過實施土地整治,根據農民的意愿將農民安置在新建的住宅小區或者就近的中心村、鎮中居住,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居民點用地粗放、布局凌亂的問題,提高了農村居民點用地集約度和土地利用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加強管理和統一規劃。特別是增減掛鉤項目,通過對農村建設用地拆遷復墾和城鎮土地開發建設,實現項目區內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目標。在不多占用耕地資源的情況下,城鎮工礦發展的用地需求得以保障,緩解了土地資源的硬約束。
2.2 社會效益
2.2.1 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通過土地綜合整治,一方面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和生產物資投入成本,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另一方面通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土地生產力,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洜I,當地農業產業結構得以優化調整,提升了農民增加收入的空間。
2.2.2 增加就業機會 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從而為農戶提供新的勞動場所,為農村剩余詼力提供就業機會,減少了勞動力的閑置;并且土地整理工程本身也吸納一定的社會勞動力,增加整個社會的就業機會,加速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起到社會保障的作用。
2.2.3 增加耕地供養人數 土地整理增加了人均耕地資源,提高了土地的基本生活保障能力。意味著農民基本社會保障程度得到提高。
2.3 生態效益
2.3.1 優化生態結構,改善生態環境 農田土地整治通常以項目為載體,最大限度的保護和發揮耕地的濕地、綠地等多種基礎性自然生態功能,采用生物、工程等技術,提高土壤肥力,減輕水土流失,控制耕地石漠化、沙化、鹽堿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強耕地生態涵養能力,農業生態系統得到維護,項目區內的水資源、植被、農業小氣候等環境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3]。
2.3.2 改善人居環境,美化鄉村景觀 建設用地土地整治通過對農村居民點、工礦廢棄地、采煤塌陷區的拆遷、復墾、整理活動,統一規劃、建設獨具當地特色的人居環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帶來了農村環境面貌的顯著變化。土地整治成為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的有效路徑和重要舉措[4]。
3 上輪規劃實施情況總體評價
3.1 補充了耕地數量,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2011-2015年蚌埠市實施耕地占補平衡項目332個,新增耕地2 555.93hm2;同時組織實施土地整治重點項目93個,總規模118 320.00hm2,新增耕地1 100.00hm2,投資規模15.76億元;通過綜合運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等,改良了土壤結構,提高了耕地質量;通過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升了耕地綜合產能。
3.2 優化了用地格局,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 通過持續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項目等工作,農村土地利用結構得到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更趨合理。2011―2015年,蚌埠市城鎮建設用地拆舊區總面積3 372.06hm2,增加農用地面積3 372.06hm2。優化了城鄉用地格局,促進了城鄉良性互動,推動了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城鄉統籌發展進入新階段。
3.3 維護了農民權益,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在做好地籍調查和權屬管理前提下,蚌埠市通過土地整治項目實施,引導農村集體土地有序流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加強了農田道路、水利、林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及農村居民點安置用房、道路、給水、供電、清潔、通信等公共服務設施的統籌配套,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3.4 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 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的排水和灌溉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林網工程和土壤改良工程,增強了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配套,提高了田間道路通達率和森林覆蓋率,控制局部地區的土地繼續退化,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同時部分土地整治后的區域內的耕作方式也由此發生轉變。通過采煤塌陷區綜合整治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加快了礦區生態修復,促進了區域生態環境保護。通過推動增減掛鉤項目的實施,出現2個集中,即農民住宅向大村和中心村(鎮)集中,農田向規模經營和適度規模經營集中。農村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對農田、農產品污染的范圍和深度。
4 上規劃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規劃目標較為單一 規劃目標側重于補充耕地,忽略土地的綜合整治和增產增效;為了片面追求新增耕地數量,沒有經過適宜性評價,一些不適宜整治的未利用地也被過度開發,部分新增耕地由于缺乏水源,缺乏配套的農田水利設施等,導致新增耕地產能較低,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5]。
4.2 指標設定不合理 如全市實際補充耕地是規劃目標的234%;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補充耕地是規劃目標641.56%等。
5 新一輪規劃修編建議
5.1 科學設定規劃目標 加大對土地整治規劃目標設定的科學分析,根據全市環境資源的承載力,合理確定各類土地整治目標和控制指標:一是完善補充耕地目標;二是調整農用地結構和布局;三是構建環境友好型土地整治模式;四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5.2 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新一輪土地整治規劃的重點,積極開展“十三五”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儲備庫工作,按照全域布局的工作思路,對符合條件進入儲備庫的高標準農田項目,逐縣逐年分解建設任務。懷遠縣是全市唯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應在資金和任務量上予以傾斜;同時設立1~3個生態高標準農田保護示范片或示范區,建立健全農田保護監管體系,以建設促保護,發揮農田保護示范區典型示范作用[6]。
5.3 優化城鄉土地資源配置 按照蚌埠市制定的城(礦)鄉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和建設“兩型”城市的要求,推進老城改造、棚戶區改造,促進城鎮低效用地再利用;積極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美好鄉村”;加大采煤塌陷區土地綜合整治力度,落實采煤塌陷區村莊搬遷任務,建設和諧礦區。
5.4 落實保障措施 強化規劃管控,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集約節約用地制度,持續發揮土地整治機制創新的示范作用;加強對土地整治規劃執行的考核工作;加大規劃期內土地整治項目的資金籌措力度,強化投入保障;積極引導基層政府和群眾的廣泛參與;培養土地整治專業技術隊伍等[7]。
參考文獻
[1]韓姝嫻.蚌埠市土地整治潛力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3,05.
[2]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Z].2012,03.
[3]徐煒.湖南省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后評價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3,10.
[4]張統生,李宏軍.新時期土地整治規劃的任務[J].資源與人居環境,2010,11.
[5] 潘凡等.關于土地整治規劃定位的思考[J].浙江國土資源,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