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5:59: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就業趨勢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環境下,正確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對未來職業發展的工作環境,現狀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對未來會計行業發展的趨勢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變得尤為重要。尤其針對會計專業,歷來是一個高溫不下的熱門專業。很多大學生對會計的了解僅存于校園的灌輸,對真實的社會狀況了解仍是留于皮表,一頭霧水。
一、男女典型思維方式差異
(1)男人是單一思維,女人則是多重思維。男人往往每次只思考一件事,而女人則會同時考慮很多件事。換言之,男人比女人更專注。
(2)男人的邏輯思維更強。女人往往充滿感性地思考問題,遇到問題時更注重自己內心的感受。而男人可以“關閉”他們的情感,理性且邏輯地解決問題。
(3)男人思考得更慢。大多數女人很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感,所以能很快做出反應。而男人并不是這樣,在作出決定之前,他們需要時間來思考、認真咀嚼。
(4)男人更擅長分析。在大多數情況下,男人比女人更擅長分析問題,他們天生有種能力,可以清晰地看出事物的本質、辨別真偽,他們仿佛是一個局外人,能更冷靜地觀察形勢。而女人往往被自己的感情所左右,這會使她分心,從而使對事物的看法出現偏差。
(5)男人更一針見血。男人可以很輕松地洞悉到問題的核心,相比之下,女人雖然可以發現主要問題,卻不知道它確切是什么。
二、會計行業職業特點及職業發展前景
會計行業的職業發展已不僅僅局限于人們原有的觀念---基礎做賬,隨著企業管理的不斷完善,電算化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會計的從業方向也越來越多樣化。例如:做會計信息系統實施專家或ERP專家――側重于企業信息化,和財務管理,財務會計信息化,了解會計和財務軟件。理財顧問或財務顧問――側重對企業實踐進行策劃,指導,輔助,咨詢。財務總監,基金經理或CFA(財務經理),內部審計師或內部控制經理,CPA或合伙人或會計師事務所,風險經理或保險經濟人等。
三、不同職位適合的人群
隨著會計職業的多樣化,對從業者的要求不僅僅存于原有的細心,謹慎,經驗多。更要求從業人員思維謹慎,知識面廣泛,決斷力強,從宏觀角度看問題,比如從事內部控制,財務總監等工作。根據上述分析,不難發現男性通常邏輯思維,判斷力,分析能力較女性強;在做企業預算,財務決策會更加果斷,理性思維控制,判斷更加客觀。所以一些CFO,事務所合伙人,財務高層通常男性居多。但由于一些基礎財務工作較穩定,較枯燥,機械性比較強,所以在性格和作風上要求工作踏實,忠實可靠,穩重細心。因此,出納及基礎財務人員為女性居多,偏愛那些規章制度明確的工作環境。
四、建議
據ACCA官方2011-2014年會員數據表明:女性占會員總數的63%左右,男性僅占23%。所以女性會計從業者仍是較多。其原因主要是會計行業的穩定性。例如會計人考上公務員或被招進高校做老師,有穩定、壓力小的優勢,亦或不用面臨像做市場,銷售的從業者的業績壓力。而在女性從業者居多的環境下,財會類院校也為女生居多,其他學校的會計專業生也是如此。所以面臨如此大的競爭壓力,通過我向專家學者調查,給出的建議進行總結,希望對即將畢業進入社會的大學生提供幫助。
(1)首先,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作為學生,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應該關注自我素養的提升,積極主動的學習,掌握專業基礎知識;
(2)同時,隨著會計市場的不斷擴大,要注意與時俱進,掌握國際會計、商務慣例,具備必要的國際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以拓寬自己的視野;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積累一定的相關知識,如現代管理知識,審計、稅務等,并充分利用自身性別的能力優勢,逐步把自己鍛煉成為應用型和管理型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
(3)明確職業目標,做好職業規劃。明確的職業目標,既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動力,也是大學生就業準備行為的方向。做好職業規劃,不僅可以增強女大學生在校學習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就業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幫助女大學生真正了解自己,為自己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會計學專業的女大學生,應該結合就業環境及自我優勢,盡早確定大學畢業后是考研,還是就業,做好職業規劃。
(4)客觀面對性別的因素所產生的差異。女性往往比較感性,而男士們相對比較理性,女士們往往更注重細節,而男士們卻可能在宏觀方面考慮更多。既然如此,那么一方面在選擇工作時,可以適當揚長避短,發揮耐心細致的優點,另一方面,可以在平日里多注意培養自己的理性全局思維。
(5)增強自信心。選擇職業的道路上也作出更多的犧牲, 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面對競爭時努力學會更加大度更加坦然的面對競爭。
五、總結
本文先對會計的職業發展前景及職位特點,不同男女思維方式進行介紹,并分析不同職位適合的性別;再根據已搜集的數據,調查問卷及個別專家觀點得出結論;最后表明了我個人觀點及建議。希望通過這些分析和探討,能夠為會計專業大學生的擇業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管理會計 績效預算 財務分析 決策支持
2014年10月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開始,到2016年6月財政部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得到不斷推進,為我國的企事業單位提供了很好的戰略管理思路。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的與財務會計并列的會計分支,其前身是預算會計與成本會計。
實務中,管理會計更多應用于企業,服務于企業高管,但其提出的績效管理、戰略管理同樣適用于高校。隨著高校辦學資金來源的多元化,教育經費投入與辦學規模的擴大,高校經濟活動也日益復雜化,高校已經從外延式發展轉向內涵式發展,這對高校財務管理及提供決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的財務工作正逐步從核算型轉向分析型、管理型。而目前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還存在不足,不能完全達到這些要求,應用管理會計的理論方法,則能彌補不足,提升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和決策,滿足高校發展的需求。
一、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預算是學校戰略管理具體落地的工具之一,但高校會計在實際工作中對預算的管理和控制較弱,難以發揮預算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
1.高校對預算的編制流于形式?,F在很多高校是采用增量預算法來編制預算,即由學校各單位在年初自行申報當年的收支計劃,再由財務處依據上一年的數據用“增量”的辦法審定,最后上報學校黨委會通過后執行。這種方法簡單但不夠嚴謹,項目沒有經過充分的論證,如果預算基數不合理,那繼續增量則不科學,也缺乏戰略性導向,無法從學校整體層面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2.對預算的執行缺乏制約和監督。很多高校并沒有對預算建立起一套獎懲控制機制,對于節約預算經費的部門沒有獎勵措施,對于預算經費超支的部門也沒有相應的懲罰。這使預算執行單位容易有“不花白不花”的心態,擅自擴大開支標準和范圍,造成資源的浪費。
3.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預算評價體系。現實中很多高校只重視預算的投入情況,而不重視對預算執行結果的反饋。在工作中僅對預算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并通報,對于預算經費的使用是否達到了既定的效果并沒有考核評價,使得高校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不能得到準確反映。
(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公立高校屬于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對于成本管理的動力不足,再加上高校會計偏于財務會計,高校較少進行成本管理。
1.成本管理意識淡薄。高校有其特有的歷史使命和社責任,它不以盈利為目的,因此并沒有壓低成本獲得利潤最大化的壓力。再加上高校的主要資金來源是財政撥款,下撥給高校的資金是無償使用的,這也導致高校沒有成本核算的內在動力和意識,資金的利用效率不高。
2.成本核算難以操作。高校提供的產品是教學和科研服務。服務性的產品難以計量,自然也沒有利潤指標,無法準確計算投入與產出的關系。特別是高校大量的行政管理費用屬于間接費用,難以在成本對象即服務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在高?,F有的會計核算基礎上難以操作。
3.成本數據不準確。雖然2014年開始實行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試行)》對高校經濟業務的核算基礎進行了部分權責發生制的修正,但我國高校會計核算基礎還是以收付實現制為主,已發生但尚未支付的教育成本無法進入賬務系統,因而財務報告提供的成本數據并不準確。
(三)財務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財務分析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提供高校的綜合財務狀況,還能為高校的管理和決策提供支持。但在實際工作中,高校的財務分析尚有不足,無法滿足高校管理者的信息需求。
1.財務分析趨于簡單化。一方面,財務分析方法過于簡單,很多高校在進行財務分析時都是以比較分析法為主,忽視了對其他分析方法的應用。另一方面,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有限。財務分析的數據來源于高校財務報表,但報表提供的是學校整體的匯總數據,做趨勢分析和比率分析時尚可,但做比較分析時只是總量上的簡單比較,對于引起數字變動的深層次原因沒有挖掘,財務狀況的變動也難以判斷是由哪個部門、哪種原因引起的。
2.僅做事后分析,缺乏事中的控制性分析和事前的預測分析。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都是在會計年度結束之后開始的。它側重于對年度財務決算報表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停留在對歷史數據的統計和分析上,而對于未來高校發生的各項業務活動沒有進行財務信息預測,無法對學校的資源進行科學規劃,也沒有對進行中的事項進行分析控制,起不到內部監控和預警的功能。
3.財務分析重“量”不重“質”,忽視對財務以外的信息進行分析。高校的財務報告是會計理論的產物,有其局限性,如同一經濟事項在不同的會計理解下可以有不同的會計處理,因此財務分析的原始資料不能僅靠會計報表,還要結合實際工作情況來取證。但目前高校的財務分析報告較少結合業務部門的信息數據,起不到改善業務流程的作用,不利于高校提升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優勢。
(四)決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參與決策是管理會計的職能之一,高校會計參與學校決策的程度近年來也在逐漸提高,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1.會計參與決策的能力不強。我國高校會計長期以來都是以財務會計為主,是傳統的審核、記賬、出報表式的“賬房先生”會計,對財務信息的管理也都是事后的記錄、分析和總結,較難實現對單位經濟活動的事前預測,也難以利用財務數據對高校進行高度精細化管理,為管理層提供財務決策支持。
2.決策對成本考量不準確。決策的目的在于選取一個最優方案,這個最優方案可以多角度衡量,從會計角度來說是價值最大化,因此很多決策都是基于成本的決策。但是,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在做決策時所依據的成本仍是傳統的財務會計成本,對成本的測算沒有考量貨幣的時間價值。
3.會計為決策服務時缺乏戰略觀。高校的決策應有利于學校戰略目標的實現。但現實中,在進行方案選擇時,財務人員提供的信息支持更側重于研究經濟上的可行性,較少體現高校的戰略目標,沒有從整體層面上結合內外環境對方案進行評估分析,缺少全局性、長遠性的視角。高校會計在經濟評價中,方案的取舍所依據的是凈現值、內含報酬率等財務指標,但高校管理者在做決策時,除了考慮經濟效益外還應考慮政治、社會等其他因素。
二、在高校財務管理中應用管理會計的新思路
(一)在預算管理中實行績效預算
2015年公布的新預算法提出了績效預算的概念,這也是管理會計的應用方法之一,有利于提高效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1.科學編制預算,加強預算管理。高校在編制預算時,對于一般預算,需科學測算各部門下一年度的人員經費與辦公經費,綜合應用零基預算法和滾動預算法等方法來編制,增強相關性。對于專項預算,則要體現高校的戰略性導向,做好戰略分析,聯合學術委員會和各相關部門及專家一起論證,避免資金分配不合理造成的資源浪費。高校應把預算管理與學校戰略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建立起以預算編制為起點,預算問責為終點,中間涉及預算執行、預算調整、年度決算、績效評價、績效報告等環節的封閉式預算管理鏈條。
2.加入績效目標,引導部門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各預算單位要根據年度工作計劃,申報績效目標,通過主管部門審核后將績效目標列入預算方案。預算方案經預算管理部門通過后,與各部門當年需完成的績效目標同時下發,這意味著將資金的撥付與資金使用的責任同時下達到校內各單位各部門,有利于引導各部門節約資源,提高效率,完成既定目標。
3.注重預算結果反饋,建立評價體系。在預算執行中需注意預算分析,如進行差異分析、對比分析等,目的是通過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提出相應的改進性建議。在預算考核時應結合各部門的主要職責來設計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做到科學合理,量化可考,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以后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并納入整體績效考評系統,對預算單位執行人進行問責問效。
總之,將績效管理理念貫穿于預算管理的各環節,納入預算編制、執行、考核全過程,可以實現資金運行和管理的效益最大化,提升部門管理水平,增強單位責任意識。
(二)在成本管理中試行作業成本管理
高校的教學活動具有周期性、重復性的特點,且日常開支不少為間接費用,比較適合作業成本管理法,因其“相關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精確度,避免了傳統成本核算中間接費用責任不清晰的不足。
1.依據高校各業務活動確定作業中心。作業成本法的計算一般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將資源成本分配給作業中心,第二步是將作業中心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其邏輯依據是作業耗用資源,成本對象消耗作業。首先依據高校內為了提供教育和科研服賬產生的不同業務活動確定作業,如教學作業、行政管理作業、后勤作業、科研作業等,同性質的作業可歸集為作業中心,具體可分為:教學中心、教輔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學生管理中心、科研服務中心,之后才開始作業成本核算。
2.把成本費用按資源動因分配到作業中心。從高校的賬務系統中可直接取得各項資源耗用的成本數據,如教職工的工資福利費、辦公費、差旅費、學校正常開支的水電費、儀器設備的購置費和維修費、教學辦公樓的折舊費和修繕費等。本著成本效益原則,可以只對間接費用進行資源動因分配。對于直接費用,即專為特定作業消耗的資源項目可以直接計入作業中心成本庫,如某學院發生的教師課酬,或是教學人員發生的辦公和差旅費,還有專為教學購買的儀器設備等都可以直接將成本計入教學中心成本庫,而無需再按資源動因來分配。對于無法直觀區分歸屬作業的間接費用則選取合適的資源動因分配到各作業中心:如日常耗用的水電費可以按各中心的場地面積來分配,公共用建筑物的折舊費和修繕費按使用面積分配,公用設備的購置費和維修費按使用工時來歸集成本到各作業中心,形成作業成本庫。
3.確定成本對象,選擇作業動因,將作業中心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由于高校內部各院系差異較大,所占用的資源也不同,因此將成本對象細化到各個學院更為妥當。如以某學院所提供的教育服務為成本對象,則可用課時數、學生數等作為作業動因計算出各作業中心的成本分配率(也稱作業率),并據該專業學生所耗用的作業量和作業率,計算出該學院學生的教育成本。這樣計算出的生均教育成本既可直觀看出耗用各項作業資源的多少,比傳統算法下的生均成本信息更為精細和準確,又可以在不同專業學生之間,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間進行成本比較,進行成本分析。這樣的成本計算雖然繁瑣,但有利于管理層利用作業成本信息進行成本管理決策,改進各項作業,優化資源配置。
(三)提高財務分析質量
財務分析首先應確定它的服務對象和服務目標,若是為管理層服務的,則相當于是單位經營的“把脈者”,要從數據分析中發現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前預警風險并提出有價值的管理建議;若是為監管層服務的,則要對其提供資源的政府部門、學生家長、科研經費出資者等其他利益相關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有關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財務分析報告。二者目的不同,分析的重點也不同,本文僅對服務于高校內部管理決策的財務分析提出建議。
1.完善高校報表體系,增加管理報表。高校目前的財務分析主要還是集中在財務報表層面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對于管理決策所需的支持信息如資產的利用效率和成本效益分析沒有體現,無法為管理決策提供建議。建議完善高校的報表體系,在對外的財務報表體系基礎上增加對內的管理報表體系,如編制預算執行情況每月統計表,可以對預算偏差進行分析和控制;教學成本分析表,依據之前所做的作業成本基礎管理,可以對比各個學院甚至各個專業學生的成本信息,找出差異,改進教學流程。通過定期對固定資產的報廢率和維修概率進行報告和分析,可以有效監管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和使用。總之,對內的管理報表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多樣的設置,以服務于管理決策的需要。
2.靈活應用財務分析方法。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除了做同期比、預算比外,還可以做同行業的標桿對比分析,但鑒于各高校的財務信息披露情況不同,較難取得其他高校的精確財務數據,可嘗試建立高校財務的行業標準值,以便各高校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和財務風險作出客觀判斷。趨勢分析是通過對比高校兩期或連續數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確定其增減變動的方向、數額和幅度,來說明高校財務狀況變動趨勢。具體應用于重要財務指標的比較和會計報表及其項目構成的比較,但須注意剔除偶發性項目的影響,以反映正常的經營狀況。比率分析則可以在不同規模的會計主體之間進行比較,其指標包括構成比率、效率比率和相關比率,基本涵括所有的財務分析指標及方法,包括杜邦分析體系、因素分析法。財務分析的基本工具都是類似的,關鍵是要根據財務分析服務對象和目標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
3.結合業務數據進行財務分析,重“量”也重“質”。財務分析不僅要重視定量分析,也要重視定性分析。對引起財務狀況變動的內外因素都要進行分析,挖掘數據,找出深層次的原因。會計人員應以財務數據做依托,分析背后的業務,找出癥結所在,才能起到財務管理的作用。因此,財務分析人員必須熟悉高校的教學、科研、行政管理活動,深入了解各個職能部門,將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融合,才能做好財務分析,提出有實際價值的改進建議。另外,在實踐中還可以進行一些前瞻性的工作,利用趨勢分析法結合內外部環境分析,對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濟事項做出事前預測。
(四)積極實現會計決策支持職能
1.在高校投資決策中的應用。高校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不少投資活動,在對投資項目進行分析時,高校主要考慮的應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成本。而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在不同的時間點上有不同的內含價值,所以對成本的測算應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如學生公寓建設的籌資方式是選擇銀行貸款還是與其他方合作建設,對于這種長期決策應考慮到利息因素,在成本的計算上加入貨幣時間價值的考量,用折現后的成本來比較投資收益才準確。可以采用折現回收期法、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等多種會計工具來測算項目的收益。同時考慮到投資的風險價值,把握風險與報酬之間的關系,合理衡量項目的風險,若風險過高,則應對項目進行適當調整。
在對項目進行評估時,還應考慮該投資項目對高校其他項目的影響,并將會計部門對該項目的評價與其他部門的評價有機聯系在一起,綜合考慮投資效益。對高校的大額、長期投資決策還應注意充分、科學的論證,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當時當地的經濟環境,樹立長遠規劃,把握投資時機,以確保決策科學有效。
2.在高校融資決策中的應用。在融資決策中,會計部門應以投資決策為依據,合理測算融資需要量即Y金缺口,積極多渠道籌措資金,可以選擇吸引直接投資,如校友捐贈,也可以引入戰略投資者,如校企合作,還可以選擇銀行貸款,進行債務融資。若多種融資方式皆有可行性,則應選擇融資成本最低的方案,以提升項目的投資價值。這里有兩點需注意,在測算資金缺口時,應考慮“固定資產折舊”因素。從現金流角度,折舊屬于“非付現成本”,可以為單位提供內部資本,所以在測算融資需要量時應將年度折舊額扣除。另一點,高校的融資要控制財務風險。在融資決策時除了將融資成本作為核心財務標準外,還應將財務風險水平作為重要標準,明確高校的可承擔負債量,合理控制資產負債率。
3.在高校中應用戰略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是指將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一種會計管理辦法,在高校中應用戰略管理會計能為財務管理帶來新思路。一方面,戰略管理涉及全局,需要會計人員跳出“會計人”的圈子,熟悉其他部門的業務流程,善于溝通,與其他部門相互關聯并共同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戰略管理涉及整體,要求突破單一會計主體的限制,站在學校整體的層面上考察外部發展環境和競爭對手。
作為戰略管理會計,關注、收集和分析的信息有財務的也有非財務的,有內部環境的也有外部環境的,難點在于如何搜集非財務的信息,如政府對教育產業的整合思路,同等高校之間的競爭程度和本校爭奪優秀生源的競爭能力,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的就業率和學生滿意度、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要求等,這些信息對高校的自身定位、經營管理計劃以及資源配置具有重要意義。管理會計應整合這些信息并做好戰略分析提供給高校管理者,以便高校管理層作出戰略決策。
三、結束語
管理會計的應用可以推動高校財務管理從事后的記錄、分析、總結模式轉變為事前預測和決策、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改進的新模式。但管理會計在高校中的應用還屬短板,缺乏相應的信息系統和人才資源支持,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融合也是一大難題,因此管理會計在高校中推廣應用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高校應抓住財政部大力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歷史機遇,提高學校管理層對管理會計的認識,建立與業務數據對接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培養專業的管理會計人才,以提升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滿足高校發展的需求。X
參考文獻:
[1]鄭海鷹.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與推廣[J].商業會計,2016,(14):64-66.
[2]毛國育.大學財務轉型與組織變革問題探究[J].會計之友,2016,(1):111-114.
區域品牌次品市場成因及質量改善機制的探討
天津生產業與制造業的互動關系研究
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視角的外包服務商的管理
借鑒OECD國家稅制,構建有利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國稅制結構
虛擬企業戰略執行力評價研究
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基于范圍經濟的研究視角
構建客戶忠誠度模型提升企業競爭力
中小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
新生代知識型員工離職動因分析及對策
基于灰色聚類模型的紡織企業信息化水平評估
論制度包容性增長
我國地方政府執行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
新經濟下我國電信產業管制政策演變歷程和發展趨勢分析
人力資本對地區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
黑龍江省高速公路建設運營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分析
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分析
基于剩余收益的企業價值評估
我國失地農民問題研究述評
農產品質量安全宏觀環境綜述
我國IPO定價多因數模型設計實證研究
大、小股東和監管部門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動態博弈分析
本刊稿約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國際比較與經驗總結
現階段我國農村金融供求矛盾及對策
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建設的路徑選擇
基于有效需求理論的黑龍江省農業保險研究
走出內外環境的困擾推動和實現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
企業資源計劃(ERP)實施中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研究
提升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
知識管理的理論基礎探析——基于“創新—知識人”假設的認知視角
我國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理論和實踐:回顧與展望
承接跨國公司服務外包對我國就業影響分析
基于顧客滿意的顧客忠誠培育
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熵權法綜合評價研究
我國農村市場流通問題研究
后危機時代應著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消除制約消費擴張的制度
國外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與經驗借鑒
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我國供銷合作社的流程再造
論我國農地使用權流轉中的農民權益保護
制壽險營銷模式:現狀評估與改革建議
從基金經理高流動看基金公司的制度創新
美國市場利率對基準利率的反應研究
突破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建立和完善企業社會責任
基于委托理論的家族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研究
企業家生命周期戰略演化研究
錢德勒戰略與結構互動分析框架的理論模型構建
全生命周期視角下設計階段工程造價控制研究
公共項目的社會影響后評價——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實現我國農產品現代物流的對策研究
對外貿易與新疆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
稅政管理博弈均衡分析
我國增值稅轉型分析
黑龍江省農村社會救助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環境探析
商品房成交量下降的供求原因
統籌城鄉的評價指標體系與實證分析
教育部2001年頒發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明確提出,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雙語教學。文件指出,在進行雙語教學時,“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WTO所需要的金融、法律等專業,要先行一步”。這里與金融聯系密切的會計專業相應地對我國國民經濟同樣具有深遠的影響,所以眾多高校相繼開展了會計專業雙語教學,高等教育評估中還提出了“5%-10%”量上的要求:“力爭在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要達到所開課程的5%-10%;教育部本科教學評價方案中也規定,達到優秀標準的學校,雙語教學的課程要占到8%以上 ”。
一、會計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意義及雙語人才供需分析
“雙語教學”一經產生,就引起理論界的爭論,經過不斷探討基本上已達成共識:一是在我國,雙語教學通常指使用中英兩種語言;二是雙語教學應分層次、按計劃逐步展開。會計專業雙語教學是為了適應經濟活動全球化的要求產生的。經濟活動全球化也要求教育國際化、會計人才國際化、就業范圍的全球化,廣泛開展專業雙語教學是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一)客觀形勢對雙語人才需求方面
從我國經濟形勢來看,加入WTO后,國際資本不斷涌入,眾多企業也走出國門,無論是在本土還是在國外,都需要雙語會計人才,加上全球一次又一次的并購浪潮提供了廣闊的會計服務市場,跨國公司的涌現、國際經濟貿易活動的頻繁需要大量的專業會計人才來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從1999年我國第一次遭受外國反傾銷調查至今,國外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已有500余起,且近兩年呈增長趨勢,每年都在30起以上,多時可達40-50起。有關部門估算,中國出口產品遭受國外反傾銷每年平均損失800多億人民幣。排除其他原因,懂得國際會計準則的人才匱乏是主要的原因。“企業敗訴的很大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不能提供有關產品生產的準確會計資料?!币晃婚L年研究國際貿易的人士說,例如彩電企業,在遭遇反傾銷調查時,必須要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做好賬,必須及時提供賬本、生產記錄、購銷合同、發票、運輸、保險等單據,但很多企業在這方面還是空白。而在目前,能熟練應用英語并且熟悉國際會計準則的高級財會人才需求出現了嚴重的短缺。同時,世界著名的安永、德勤、普華永道、畢馬威“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又在中國不斷加強既懂會計又懂外語的人才競爭。
(二)雙語會計人才的供給方面
1.雙語會計人才供給方面:目前,我國雙語會計人才嚴重短缺。由于這類人才高校教育供給不足和滯后,國外的一些會計行業的資格考試及培訓涌入我國,如國際注冊會計師證書又稱特許公認會計師認證(ACCA,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以英國為基地的國際會計師公會AIA(國際會計師專業資格證書)、CCNA(CISCO職業認證)、CCIE(國內互聯網專業證書)等國際認證,受到就業者的普遍歡迎。自ACCA在國內啟動以來,到2001年中國內地僅有2800人注冊成為ACCA的學員,到目前也不到1萬人;中國目前持有AIA證書的約有200人??梢姇嬰p語人才培養的空間很大,高校會計專業雙語人才培養也該提上日程。
2.高校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狀況
我國許多高校在2000年之前沒有明確提出雙語教學,但是會計專業英語確實一直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專業英語處于一種外語教學與專業教學的中間狀態,教學手段落后、教學過程基本沿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000年之后,隨著國際經濟交往活動的增多,不少硬條件和軟條件都好的重點高校會計專業教學中開展了英文授課,比如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院校;當2001年教育部(教高[2001]4號)文件明確提出雙語教學要求和評估指標體系后,幾乎所有設有會計專業的高等院校、職業學校想盡辦法爭取開設會計雙語教學課程,但很多高校處于試點和實驗階段,只是選擇部分年級部分班級來開展;同時部分院校積極聯絡境外高校合作辦學、互派師生;有的還設置了國際會計專業、國際通用會計考證班等,全部課程實施雙語教學。
翻開眾多高校的會計專業招生簡章,可以看出雙語課程逐年增多,這預示著會計專業的雙語教學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但由于各地高校所處地域不同或教育實力差異懸殊,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良莠不齊。
3.高校學生的就業選擇
根據筆者的口頭調查,會計專業的雙語課程很受學生歡迎,85%的學生希望更多的會計課程利用雙語教學,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畢業后能找到一份收入高的工作,比如進入外資企業。根據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中國會計視野網近日的《2004財會行業從業人員薪資調查分析報告》。調查顯示:依據單位所有制性質、所有制類型的不同,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工資收入差距很大。工資收入最高的是歐美外資企業,最低的是事業單位/團體及行政單位,其平均數及中位數均不及歐美外企的一半。外企的起薪一般高于其他類型的企業,其低位數一般高于1萬元,其他類型企業低位數均不超過1萬元。 如果學生畢業后要想進入歐美外企,起碼應具備雙語課程的知識儲備,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雙語教學是教育向社會培養有用人才的必要選擇,也是順應學生主觀意愿的。
(三)總體趨勢分析
在未來的10年,我國需求的15類人才排行榜中,熟知專業業務和國際事務的會計人才位居榜首。據有關人士估計,我國大約需要35萬名雙語會計人才,雙語人才的市場需求比較旺盛,需求缺口巨大,供給卻處于短缺狀態。
本科會計專業學生大學中基本上都通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具備了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有開展雙語教學的基礎和條件。所以在外界經濟環境不斷全球化形勢下,我國高校會計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意義重大而深遠,高校會計課程雙語教學勢在必行。
二、會計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關鍵因素
教育、教學規律表明,師資、學生、教材是最基本的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
(一)師資因素
雙語教學順利實施的首要條件是具備合格師資。會計本科教育層次中,雙語教學師資應該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素養:1.在專業知識方面:全面深入掌握本專業各科的基礎知識,并在某些學科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掌握本專業相關學科發展的最新動向;2.在外語語言能力方面:除了扎實地掌握一門基礎外語以外,還具有用中外文流暢地表達本專業知識的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交流能力。雙語教學與一般專業教學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它的語言表達的雙重性。這就要求雙語教師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練習本專業各種詞語的中外文表達方式,達到應用自如的境地。3.要求會計雙語教師教學能力方面:應尊重教學規律,了解學生心理,合理安排組織教學的各個環節。
在高校中主要由兩部分教師承擔雙語教學的任務。一部分教師在英語國家獲得過學位,并在國外的有關學科領域開展過前沿的研究工作。他們非常適合雙語教學工作,但這種教師的數量遠不能滿足需求;另一部分教師雖然沒有在英語國家學習和工作的經歷,但他們同樣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能夠站在學科前沿,他們在雙語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應當加強運用外語能力的訓練。
(二)學生因素
雙語教學,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對學生素質的要求也相當高。根據筆者觀察,絕大多數學習英語的學生盡管能通過國家組織的四級六級考試,但是聽說能力明顯不足。用漢語學習和理解會計相關課程尚有一定難度,如果改用純英語授課恐怕學習效果和理解知識點的難度更高。用一個大家熟知的例子就能說明這個問題,我國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通過考托福和GRE去美、英、加等國家留學,他們應該代表了我國大學生和研究生英語的最高水平。可是,這些大學生和研究生到了英美國家卻還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至少幾個月)才能適應課堂教學,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帶著錄音機走進課堂,以便能記錄下自己聽不懂的地方,課后再重聽。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了解我國高校中絕大多數學生的英語水平,能完全清楚他們是否真正具有接受雙語教學的能力。以這樣的英語基礎去接受用不熟練的、甚至是充滿語法錯誤的英語進行的專業課教學,我們還能期望他們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嗎?我們還能期望他們基于此準確獲得最新的前沿科學知識嗎?
(三)教材
教材是教育活動實施的載體,沒有合適的教材,教師教起來費力、學生學起來吃力。根據實驗教學和對雙語實踐的調查,會計專業雙語課程使用教材比較容易解決的是直接源于西方的一些課程如《西方財務會計》、《國際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課程,這些課程在市面上書店里能直接購買到,甚至還配有中譯本、習題集及答案、光盤、教學PPT文件;而對于一些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專業課如《預算會計》、《村合作組織會計》則比較困難;特別是我國與西方國家會計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不一致,比如我們開設有《基礎會計》或《會計學原理》入門課程,西方則無,還需要花費人力、財力編譯開發適宜我國教學體系的教材。此外,外文教材價格比較高,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經濟負擔。
三、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優勢和困難
全球化背景下的會計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國際經濟活動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特別是會遇到更多的會計國際協調問題,這就給擔當橋梁的雙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雙語教學也會顯示出其優勢與不足。
(一)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優勢
毫無疑問,會計專業雙語教學擴大了學生的專業視野,增強了外語運用能力的訓練,還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的拓展型人才,有助于國內企業順利走出國門,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能夠增強高校師生查閱前沿外文科研成果,借鑒運用于我國會計實踐工作中。
(二)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困難及克服
盡管在會計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無論于國家、于學校、還是于學生將來都受益,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雙語教學中出現的困難。其表現為:一是缺乏語境氣氛,學生在外語環境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只是就教師布置的用英文表達的練習或作業用母語理解處理再翻譯為英語,即:難以形成異語思維方式、容易死記硬背;二是會計專業學習上的“夾生飯”現象,英文授課知識沒有完全掌握,中文知識體系不全面、不協調,根據安徽工業大學對實施會計雙語教學的相關教師的調查表明,有一半的學生對今后從事的工作有所擔憂,怕不適應中國的會計制度,它對考研究生、考注冊會計師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無論如何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優勢是明顯的,缺點應該是可以尋找合適的方法和途徑克服的;三是把會計專業課上成了外語課,學生所需要的會計專業知識不夠。如何讓會計雙語課更充分地發揮優勢,避免其弊端,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關于語境氣氛不夠的問題??梢哉f語言是一種工具,基于環境變化和交流的需要的產物,我國絕大多數人說漢語,漢語母語就像我們大部分人使用右手那樣相當熟練,不用刻意去營造母語氣氛。外語語境相對少一些,用外語就像用左手一樣不順。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應該鼓勵學生通過參加外語角、收聽外語廣播、聽外文歌曲、廣泛閱讀外文專業材料、撰寫外文論文等途徑進入到外文語境中潛移默化,使外語的運用能力得到提高。
2.會計專業學習上的“夾生飯”問題。在有限的課時內,不可能指望把所有的專業知識都灌輸給學生,并且考慮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雙語教學應貫徹少而精的原則。會計雙語教學中應注重把重點難點問題通過講授、討論互動等形式吃透,不能貪多求全。
3.外語課與專業課定位問題。外語課會偏重于語言音、意、結構、語法等基礎知識方面,而會計專業課程則更注重運用外語來進行會計賬務處理。鑒于會計語言是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其作用主要是使國際間貿易往來順暢,所以會計專業雙語教學應該定位于專業知識上,而不是外語語言。
(華中師范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9)
摘 要:本文在總結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采用敘事研究的方法,在真實情境中觀察大學畢業生求職的歷程.傾聽故事,思考探究,歸納出影響大學生求職的諸多因素,并進一步分析、反思存在問題的根源.
關鍵詞 :大學畢業生;求職經歷;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G455;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8-0243-02
1 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現狀及相關研究概述
1.1 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現狀
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越來越大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每年的招聘會人頭攢動,但真正能找到滿意的職業崗位的畢業生寥寥無幾.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不僅要求應聘者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更看重應聘者的經歷和經驗,這恰恰是很多大學畢業生所不具備的.經過統計,2014屆共有727萬左右的畢業生,而2013屆的畢業生699萬左右,增長了28萬人,根據一些招聘網站的統計,盡管畢業生數量上漲,但2014年面向畢業生職位的數量也比去年增長了10.14%,因此實際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壓力有所緩解,就業率低并不是由于求職市場的飽和,而是畢業生自身并沒有對自己的求職以及未來的人生做好規劃和準備.
1.2 相關研究概述
很多學者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進行了分析.彭義泰認為,就業競爭力包括內在競爭力和外在競爭力兩個方面.內在競爭力是指大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獲得的求職能力,而外在競爭力是指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外部因素;阮美飛在對地方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調查中總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有:(1)學生的自我認識不足.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性格與價值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情商、工作經驗、學歷與能力、生理情況等七個方面.(2)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不科學.職業生涯規劃是學生培養就業能力的方向標,也是地方高校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3)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不強.(4)學生的期望與就業能力培養的現狀差距較大;閆大偉提出了就業能力“亞健康”的觀點,他認為就業能力“亞健康”現狀為:缺乏就業形勢分析能力,缺乏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缺乏自我發展能力,缺乏求職應聘能力,缺乏就業心理素質.產生的原因是:“家庭溫室教育”與“高考風向標”的影響,高等教育體制與學校培養模式的影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落后的影響.
2 求職故事
2.1 竇同學:求職讓我成長
竇同學,男,合肥某高校對外漢語專業畢業,1990年出生,安徽合肥人,現就職于安徽某營銷咨詢公司,從事文案策劃類工作.
竇同學開始也并不準備畢業就走向職場,他從大四開始就認真為考研做準備,和很多人一樣,一方面為了逃避暫時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從而尋求更為廣闊的就業平臺.竇同學選取了新聞學作為考研的方向,屬于跨專業考研,由于專業課知識儲備不足,他考研失利了.
之后便踏上求職之路,他先確定好自己喜歡的工作類型,考慮到自己的專業是文科性質,竇同學給自己的崗位定位在文案方面,在網站上投了多份簡歷,最終被一家營銷咨詢公司錄用.營銷咨詢類公司近幾年比較熱,市場需求量大,因為是文科生,有寫文案的底子,所以在公司實習了一個月之后就決定簽約了.竇同學的求職過程似乎很簡單也比較順利,他原本打算僅在這個公司鍛煉一下自己,然后尋求更好的發展,而現在他仍在這家公司就職,雖然他很忙,經常出差,熬夜寫策劃,但是也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成長了很多,到目前他沒有跳槽,還是踏踏實實地工作著.
2.2 任同學:我還在前行
任同學,女,安徽安慶人,父親在北京做茶葉生意.大四畢業直接保研,仍就讀于我們本科母校,她在本科時輔修了一門會計專業,因此保研的專業方向是農村與區域發展經濟學類專業碩士,現在,她已經研二,正在求學求職的路途上.
任同學輔修會計學是當時其父親的建議,覺得中文專業太不好就業,經濟學類比較好找工作,而他也有一些人脈關系可以幫忙.保研也是因為想找一份不錯的工作,研究生學歷會在就業市場占優勢,所以她并沒有像那些專心想走學術路線的同學一樣努力備考,選擇保研僅僅是為了文憑.“現在她研究生也快畢業了,除了忙著寫畢業論文,也在忙著找工作.”
3 分析與反思
3.1 影響求職的因素有哪些
根據兩位同學的求職經歷,可以看出不同的因素差異影響到了他們的求職目標、求職準備和最終的求職結果.那么到底哪些因素比較關鍵呢,下面進行具體的分析.
3.1.1 求職意識和目標
從以上實例中可以看出,積極的畢業生求職者,較早就有了求職意識,并且有較明確的求職目標.例如,任同學是在本科二年級時就開始為找工作而輔修一門課程,增加一項技能,盡管這種意識和動機產生的原因是父親的督促和提醒.而被動的應屆畢業生求職者,往往沒有提前規劃過自己的職業道路,或者對自己的求職方向不明確,后來的決定可能是依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臨時做出的,往往帶有隨意性和盲目性.
3.1.2 求職行動方面
在求職行動方面,有的應屆畢業生求職者鎖定一個目標和方向,除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外,其他不再嘗試,如竇同學;而有的應屆畢業生求職者則是大致確定一個方向,即工作的基本類型和條件后采取多管齊下的求職方式,多準備,多嘗試,盡可能抓住更多的求職機會,如任同學.這兩種方式因人而異,如果自己在某一項工作技能上比較有競爭力,可以為自己確定非常具體的求職目標;如果不是以自己的愛好或特長來找工作,而比較注重工作條件或相關附屬條件的話,可以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
3.1.3 求職歷程的主觀學習體驗方面
在求職歷程的主觀學習體驗方面,主動的畢業生求職者會抓住機會鍛煉自己,為真正踏上職業崗位做足準備,如任同學,在大四空余時間實習,積累經驗;而竇同學就業目標的思考并不成熟,是倉促之下就選定了一個自己雖然有興趣,但并不熟悉的職業,所謂的文科生的文案寫作底子只是一種自我心理安慰,也并沒有實踐經驗.
3.2 我們應該怎樣做
3.2.1 亟待解決的問題
求職意識薄弱,求職準備不夠充分.盡管步入大學但一些大學生仍然意識不到大學所學的知識及社會實踐活動和自己今后的職業生涯有著怎樣的關聯,他們不會有意識地安排自己的學習以及各類社會實踐,尤其是一些依賴性較強的學生,一直守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職意識,更不會為自己幾年后的求職提前做準備.事實證明充分的求職準備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掌握了專業的知識素養,并且多進行實踐訓練,才能在求職過程中取得歷功.因此,高校應該提早安排職業規劃及就業輔導的課程,培養學生的求職意識,同時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及實習,讓學生提早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熟悉社會.
在進行求職之前,不少學生并沒有對自己的未來做一定的規劃,他們沒有認真仔細地思考自己喜歡的職業類型、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到找工作之時只能四處投簡歷,只要有單位接收都可以.出現“病急亂投醫”頻繁的現象,這樣所導致的結果是:大學生跳槽現象多,很多畢業生情急之下進了某公司,進了之后才發現自己很不喜歡或者不太適合這樣的職業,不到一年就跳槽,兩年下來并沒有為自己積累有用的工作經驗,想換個自己滿意的職業也是難上加難.雖然“廣撒網,釣大魚”也是一種方法,但是需要有一個適當的范圍,所以需要大學生提前對自身的優勢以及興趣愛好等做詳盡的分析,在求職之時有大致的方向和目標,不至于太過分散精力,求職的成功幾率也會提高.當然職場如戰場,一段時間后發現自己的目標過高、過于理想化.這時候需要面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重新評估、調整自己的求職目標和求職策略,從而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3.2.2 正確合理的對策
首先必須要了解自己,包括興趣、性格、能力等等;其次要通過實習等形式了解實際的職場,熟悉某一職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另外,求職信息和資源的獲取非常關鍵.大學生要善于利用各類信息平臺,關注對自己有價值的求職信息,在求職之前對自己的求職方向有大致的定位,并對職業概況較為熟悉.而高校也應該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指導、實習機會和信息平臺.
在求職過程中,大學生要學會變通,在求職中成長.在求職過程中,要根據職業市場的情況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預期目標、求職策略,并保持積極的求職心態,尤其是在面臨一些挫折時,需要提醒自己求職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成長和學習的過程,只有在求職過程中學會總結經驗教訓,才能盡快實現自己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岳昌君.畢業生就業難的影響因素與趨勢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3(Z2).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
2010年7月3日,我國國內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紫金礦業位于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金)銅礦突發滲漏環保事故,在造成汀江重大污染9天后,紫金礦業于7月12日晚間公告予以披露,違反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所規定的“上市公司應當自該事件發生之日起兩日內及時披露事件情況以及對公司經營和利益相關者可能產生的影響”,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再次引起了我們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視。
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
“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的戴維?林諾維斯于1968年在《會計職業與社會進步》一文中提出來的。由于我國對其的研究起步較晚,因此國內理論界對其涵義的爭論較大。綜合起來主要是指即企業在謀求股東利潤最大化的主要目標之外所負有的對企業利害相關人及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近年來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逐已漸深入人心,其主要是運用會計的方法對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進行計量、記錄和分析,從而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社會成本和社會收益進行核算,最終向政府及公民全面反映企業對社會的各種影響,實現社會凈貢獻最大化。
二、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內容
社會責任會計的對象是指社會責任會計反映和控制的客體。由于企業與社會的相互關系體現在多方面,因而,企業的社會責任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環境的污染及治理、能源的開發及綜合利用、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解答社會公眾的熱點等。結合我國國情及其會計現狀,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應包括如下一些內容:(1)能源利用方面的信息。利用盡量少的能源消耗獲取盡量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任務。(2)企業職工方面的信息。一是企業為職工所提供的工作本身,即招聘錄用、技術培訓以及為職工提供的發展空間;二是職工收入方面的信息,如職工的工資、獨生子女保健費、離退休人員的勞動保險、勞動條件以及向社會保險機構繳納的在職職工的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障費和醫療保險費等。(3)環境保護方面的信息。包括周邊環境和生產環境的保護和治理等相關指標。(4)保護消費者利益方面的信息。
三、目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從法律上看,屬于義務的范疇,需要通過法律手段規范和保障公民和組織履行其義務。在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是通過其他具體的法律法規構建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具體內容主要分散在《公司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諸多法律法規之中。而從目前的制度規定來看,證監會、證交所、國資委和財政部在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上所作的規定只要求企業披露相關信息,但對于計量標準、披露形式、披露的具體內容、信息審驗等并未進行強制性規定。
2.企業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成本過高。與傳統財務會計核算內容相比,社會責任會計所要求核算的內容更為復雜多樣,包括企業收益的社會貢獻、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水平、生產安全、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社會公益的責任等。目前我國部分企業還多處于初級階段,企業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致使企業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成本過高,尤其是對一些中小型企業而言,極大地影響了企業建立社會責任會計的積極性。
3.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不清。公司社會責任不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尚處于引入、探索階段,目前的社會責任報告也不免出現認識偏差或誤區。最為突出的是公司對社會責任的涵蓋范圍認識不足。公司社會責任要求公司的經濟、社會、環境責任并進,但容易造成公司矯枉過正,對股東利益只字不提、或者將社會責任等同于社會捐贈、環保、“企業辦福利”。
4.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機制不完善。第一,披露內容不充分且披露的力度不夠。目前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沒有強制企業披露統一標準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在報告中,企業報喜不報憂,只披露其對社會所做的貢獻,很少提及其對社會的不利影響或忽略其應該承擔而未承擔的社會責任。第二,披露方式是以會計基礎型居次要地位,而非會計基礎型居主導地位。企業在對有關的社會責任情況進行披露時,更多的時候是使用大量的文字信息對其進行描述,會計基礎型的定量描述幾乎沒有。這種方式很難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使其披露內容的有用性大打折扣。第三,社會責任會計科目不單列。在日常的業務處理過程中,由于沒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會計科目,導致企業將發生的社會責任項目歸入傳統的會計科目內,將企業的社會責任事項納入常規的財務會計事項進行核算,這是目前我國企業會計核算過程中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第四,缺乏獨立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現有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沒有要求企業要編制獨立的社會責任會計報告,也沒有明確規范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的格式和內容。
四、完善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建議
1.完善社會責任的法規建設。為了體現公平原則,國家必須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用法律規定使之法律化,并對企業給社會造成的“外部經濟”進行獎勵以鼓勵其發展,對給社會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企業進行懲罰。目前,社會責任相關法規覆蓋面較窄,盡可能使法律涵蓋所涉及的社會問題,法律條文要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必須盡快地制定出產品安全、產品責任、職工保障、少數民族平等權利、治理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規。
2.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應鼓勵企業在運用社會責任會計過程中,通過實踐工作中社會責任會計所發揮的作用,提高企業領導和會計人員的認識,為社會責任會計的推廣應用掃除認識上的障礙。
3.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模式,可以根據不同企業的規模分別采用不同的披露模式。第一,對于小型企業可以采用敘述性的披露模式。第二,對于中型和大型企業可以在現有的四大財務報表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項目或者在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例如在固定資產科目下設置“社會責任固定資產”明細科目,用來核算企業為履行社會責任而購建的固定資產;在“其他應交款”下設“應交排污費”、“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應交礦產資源占用費”等明細科目,這種形式可以與傳統會計報表相銜接。第三,對于上市公司應當編制獨立的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社會責任會計報告可包括:“社會責任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因為社會責任問題擁有多少資產存量,背負了多少債務以及它們各自的構成情況;“社會責任利潤表”用以反映會計主體因承擔社會責任而發生的收支情況以及利潤的形成情況;“社會責任現金流量表”動態地反映了企業因承擔社會責任而使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發生變動的情況。
參 考 文 獻
[1]李峰.以“紫金礦業”事件為啟示再議構建我國社會責任會計[J].中國市場.2010(39)
[2]劉茹.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探討[J].現代商業.2010(10)
[3]胡承德.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09(6)
[4]李豐團.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構建[J].商業會計.2010(17)
[5]范睿.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0(15)
[6]李惠陽.當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探討[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
[7]劉曉紅.完善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J].商業會計.2010(12)
[8]萬壽義,張佳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0(6)
[9]黃麗,彭卉.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2010(13)
[10]劉紅旗.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構想――基于全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北方經濟.2010(6)
[11]孟敏子.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0(5)
[12]林松池.論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10(9)
[13]沈洪濤,宋獻中,許潔瑩.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J].財經科學.2010(4)
[14]李曉蕾.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以及對策[J].會計師.2010(1)
[15]張本靜,田月昕.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淺析[J].當代經濟.2010(1)
[16]李勇.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實證分析[J].會計師.2010(2)
[17]劉戀,劉勝.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的相關問題研究[J].經營管理者.2009(24)
[18]于增彪.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責任會計的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10(7)
[19]王東飛.社會責任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0(7)
[20]劉程蕾,梁希.關于社會責任會計對我國經濟推動作用的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0(5)
[21]李靜.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0(11)
[22]陽秋林.中國社會責任會計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23]黎精明.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
[24]黎精明.關于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4(6)
[25]陽秋林.中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構架[J].當代財經.2005(6)
[26]王凱.淺析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研究[J].會計師.2010(4)
[27]劉建娜.試論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J].經營管理者.2009(3)
關鍵詞:文秘專業調查研究分析
文秘專業是一個傳統的人文類基礎性專業,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整個社會對文秘人才的需求狀況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學校是培養高素質文秘人才的搖籃,那么,社會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文秘人才?文秘人才應具備哪些素質、職業能力、知識結構?高職院校應如何順應社會的需要培養適用性人才?這些都是高職院校應該考慮和弄清的問題。
為配合我校文秘重點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工作,開展了旨在為文秘專業改革提供依據的社會調查活動,目標是調研文秘人才的市場需求狀況,以及了解社會對文秘人才的綜合素質、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等方面的要求狀況。此次調研活動以江蘇省蘇南地區各級企事業單位為調查對象,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等方式,發放《文秘專業學生知識和能力要求調查問卷》138份,實際回收116份,有效率為84.1%。在訪談和問卷中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1高職文秘人才的需求情況及分析
1.1文秘人員的品質要求情況在文秘專業學生應具備怎樣的基本品質中,:隨機應變(90%)、吃苦耐勞(88%)、忠誠與服從(86%)、熱情開朗(76%)、勇于創新(72%)、甘于奉獻(63%)、廉潔守法(41%)??梢钥闯?大部分單位在招聘文秘人員時最看重的是畢業生的靈活程度、努力程度。
1.2文秘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
我校確立的文秘專業核心教學與訓練模塊分為六個模塊:口頭及書面表達模塊、應用現代辦公技術能力模塊、人際溝通及公關能力模塊、職業核心能力模塊、職業拓展能力模塊、綜合素養模塊。
在口頭及書面表達模塊中,贊同設置的課程比例順序如下:文秘英語(95%)、普通話訓練(93%)、商務英語(82%)、演講與口才(80%)、英語聽說(53%)、語法修辭與實用邏輯(34%)。建議增設有關公開發言及如何提高應對客戶的談話技巧方面的課程。
在應用現代辦公技術能力模塊中,贊同設置的課程比例順序如下:辦公自動化及實訓(99%)、辦公自動化設備操作與維護實訓(97%)、檔案計算機輔助管理及實訓(95%)、網絡技術及實訓(77%)、網頁制作及實訓(65%)、數據庫應用及實訓(52%)、信息學概論(32%)。建議增設有助于對計算機程序了解的課程,同時,在教學中加強現代辦公技術的應用和實習。
在人際溝通及公關能力模塊中,贊同設置的課程比例順序如下:人際商務溝通技巧(99%)、個人與團隊管理(92%)、客戶關系管理(86%)、公共關系學(72%)、國際商務禮儀(65%)。建議在教學中多一些實景模擬演練。
在職業核心能力模塊中,贊同設置的課程比例順序如下:秘書實務(92%)、文書學(90%)檔案管理(90%)、實用公文寫作(83%)、秘書資格考證實訓(81%)、畢業實習(72%)、專業認識實習(69%)。建議增設有關如何開展會議、展銷會等籌備方面的課程。
在職業拓展能力模塊中,贊同設置的課程比例順序如下:人力資源管理(90%)、電子文件管理(89%)、市場調查及實訓(80%)、電子商務(80%)、檔案計算機輔助管理實訓(76%)、基礎會計(68%)、企業管理(61%)、經濟法基礎(53%)。建議多增設一些經濟管理、科技等方面知識,會計、統計和財務管理等方面知識以及法律知識等方面知識的課程。
在秘書綜合素養模塊中,贊同設置的課程比例順序如下:秘書修養書目(87%)、職業形象設計(80%)、書法(70%)、中國傳統文化(61%)、攝影技術(34%)。建議增設《企業文化》課程。
1.3秘書人員具有職業技能證書情況
在回答高職文秘專業學生應具有何種職業技能證書時,國家秘書職業資格證書(93%)、國家計算機應用B一級證書(85%)、江蘇省大學生英語B級證書(73%)、劍橋商務英語證書(72%)、普通話二級乙等證書(69%)。建議學生還要具有駕照C證。
由上可以看出:社會比較認同學生同時具有英語、計算機等多種職業技能證書。因此,文秘專業學生除了必須的秘書職業資格證書外,持有多種證書可以為學生就業增加了不少法碼。
2文秘人才需求的特點與趨勢分析
在回答“您認為近年文秘專業的社會需求如何?”時,84%人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為文秘專業提供了較大的需求空間,有部分單位表示會在將來的一、兩年內招聘專業素養好、技能和事務能力強的文秘專業學生。這說明文秘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比較樂觀。但同時,社會對文秘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將越來越需要具有綜合能力的高素質型、全面型、復合型文秘專業人才。
在回答“您單位未來5年內將需要擴充哪種類型的文秘人員”時,80%以上的單位選擇了大專(高職)畢業生,只有不到20%的單位表示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的畢業生。這顯示,企、事業單位對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較注重實際,一般認為受過文秘大專層次教育已夠用。
在回答“您覺得我院文秘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就業的方向定位是否準確”時,85%的人認為準確。他們贊成當前秘書應定位為技能型、應用型、復合型秘書。這表明,各個單位很看中文秘人員的綜合能力,需要的是“全能型”、“智能型”秘書人員。從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企、事業單位內部文秘崗位分工不細,文秘人員身兼多職,往往集文秘工作、財務、統計、人事、檔案管理等多種工作于一身,這就要求文秘人員除了必須具備文秘專業知識和能力之外,還要掌握其他非文秘專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博”與“?!苯Y合“,知識”與“能力”結合。
在提出意見和建議中,有不少單位提出學校要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他們認為當前社會普遍存在學校學生操作能力不強導致社會適應性不強的問題。建議學校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多安排一些實踐環節課程和技能訓練課程;加強實訓,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使其一進入單位就能盡快適應和開展工作。
3文秘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通過調研可以發現社會各界對文秘人才的要求趨向于多元化,十分看重文秘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因此,我校文秘專業的教學改革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重視人才的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培養,面向市場需求,突出實踐性,增強文秘專業人才的就業適應性。
3.1加強專業認識
在平常教學中發現,很多同學對“你為什么選擇此專業”、“談談你對此專業的認識”、“你認為通過此專業的學習,能夠獲得什么?”等等問題認識模糊不清。專業認識不清必然導致學習興趣不濃,缺乏動力。因此,作為專業教師,有必要在新生入學之初,一方面應加強專業介紹,包括專業特點、專業市場需求、專業素質要求、專業就業前景等等,另一方面,應給學生以正確的專業思想指導。大學教育是“授之與漁”,而不僅僅是“授之與魚”,學生在學校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學到專業知識,更要學會在有限的時間里擴展知識視野,按照自己的專業理想夯實專業能力和技能。文秘專業比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僅僅是端茶倒水,干雜活,事實上,它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如人際溝通協調能力,口頭、筆頭表達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那么,作為文秘專業學生,就應該把視野從“專業”提升到“職業”的高度,著力打造自身的職業素質,為將來的求職就業奠定基礎。
3.2面向市場
企業面向市場必須要生產出適合市場需要的產品,而學校面向市場必須要培養出適合市場需要的人才。如何培養出適合市場需要的人才,首先要做好專業年度市場調研與分析。其次,要采用適合的教材和教學方式方法。例如,大部分畢業生就業于民營經濟較為發達的江南地區,那么,《檔案管理》這門課程的教材就必須從針對國有企業向針對民營企業轉變,探討一套適合民營企業特點的檔案運行、管理機制。高職教育最大的特點在于市場性,隨著市場不斷變化而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材知識的傳授上,應及時增加一些適用專業知識和案例,增加學生知識的靈活性和適用性。再次,提倡多證多能,要求文秘專業學生在取得專業文憑的基礎上,持有多種能力證書,如文秘職業資格證,普通話證書,外語、計算機等級證書,汽車駕駛證以及電子商務、報關員等資格證書,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3.3實踐性
高職教育的特點和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兩者共同要求著高職學校教育必須具有實踐性。實踐性表現于以下三個方面:(1)課程體系。不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理論性,而以實用性、技能性為特點。保留優勢專業課程,刪除不必要課程,調整不合理課程,增設社會急需課程。(2)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作為實踐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采用互動式案例教學的方法,融案例、情境、討論于一體,讓學生分析與解決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在分析解決中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共事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在講授課程內容上,不追求課程內容體系的完整性,以實用性、技能型為特點,改變教材原有內容編排,進行模塊組合教學。如《,檔案管理》課程可以不講檔案學概論的內容,僅介紹檔案管理的基本內容和科技檔案管理及一些專門檔案管理(如財務、人事)等的內容。(3)模擬實訓。開設實訓課,建立實訓室,是高職教育區別于本科教育最大的特點,也這是高職教育的優勢所在。通過實訓環節,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4)強化實習。文秘專業主干課程《文書學》、《檔案管理學》是兩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專業感性認識,是很難理解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根據課程的進展情況安排與之相適應的實習活動。首先,在學生開始學習理論知識之前,可安排學生到相關部門實地參觀,使學生對專業有感性認識,為理論教學打下基礎。其次,在講授完一門專業課后,再次安排學生到相關部門進行一段時間的專業實習,在實習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中的理論難點和重點,進行針對性講解,充分使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高莉.文秘專業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J].職業教育研究,2006,(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