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5:59: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行政監管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及《國務院關于加強州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要按照《決定》的相關要求,完善依法行政各項制度和措施,順利完成第五輪行政審批項目清理工作,進一步強化調研、監督和指導,切實推動全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高質量辦理州政府涉法事務。進一步強化學習、培訓,提高法律素養,同時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規范工作方式方法,積極參與州政府各類涉法事務的協調、處理,依法妥善解決各類矛盾糾紛,為政府行政決策、規范行政行為等提供法律服務,充分發揮好參謀、助手和法律顧問作用。
(三)嚴把規范性文件審查監督關。重點把好“三道關”:一是把好“制定審核關”,努力提高規范性文件質量。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制定規范性文件,繼續堅持規范性文件聽證、書面、座談、網站公告等廣泛征求意見機制,確保州政府規范性文件的科學性、合法性、可操作性。二是把好“登記備案審查關”,不斷強化規范性文件的登記備案審查工作。對四縣政府及州直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嚴格實行登記備案審查制度,堅持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三是把好“清理關”,提高規范性文件動態管理水平。要按照全省的統一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新一輪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爭取年底前公布州政府規范性文件清理結果,同時指導、督促四縣及州直部門順利完成清理任務。
(四)進一步提高行政復議辦案質量。一是在創新復議方式上下功夫。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辦理復議案的新路子、新方法,對案情復雜、爭議較大的案件,堅持采用聽證方式審理,引入公開審理機制,提高對事實、證據認定的準確度。二是在完善工作機制上下功夫。進一步堅持和完善行政復議工作相關制度,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加強四縣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合力化解行政爭議。三是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監督指導,促進全州行政復議工作平衡發展。四是加大對復議案件辦案人員的培訓,通過舉辦理論研討、案例分析等,不斷提高行政復議工作人員的辦案能力。
(五)切實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工作力度。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切實做好行政執法案卷評查、行政執法評議工作。進一步做好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細化、量化工作。深入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落實好綜合行政執法及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結合我州機構改革工作,繼續強化培訓,抓好行政執法主體及其人員資格清理、公布及管理工作。認真做好我州的今年的5期行政執法培訓系列工作。
國家工商總局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設的意見》,對基層工商行政管理實現“制度化運作、規范化服務、程序化辦事、法治化監管”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四化”建設中,制度化建設是核心,規范化、程序化建設是關鍵,法治化建設是根本。作為基層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落實“四個統一”,實現職能到位就要以制度化建設為抓手,不斷強化制度創新,充分發揮制度化建設的核心作用,從而,推動基層工商機關的“四化”建設。
制度創新是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前提。發展是第一要務。服務發展是我們的目標,更是我們的工作職責。在服務發展上,我們針對洛陽既是工業基地,又是農業大市的特點,突出特色促發展,圍繞發展抓創新,先后推出了“興企強市”、“興農富民”兩大工程,出臺了《促進國企改革19條規定》和《鼓勵非公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推行“政策扶企、商標強企、信用興企、維權護企”等系列措施,加快了國企改革步伐,促進了非公經濟發展,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好評。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上,我們推行了“商標富農”、“合同幫農”、“經紀活農”、“紅盾護農”等惠農措施,提升了當地農產品的知名度,提高了合同履約率,壯大了農村經紀人隊伍,拓寬了商品流通渠道,加大了執法力度,保護了農民利益,讓農民得到了實惠,在制度創新中使農民朋友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改革成果。同時,我們還創新了服務措施,改進了工作作風,推行了“AB角制”工作法,實行了政務承諾制和預約服務制,放寬登記條件,簡化登記手續,縮短辦照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以一切為了經濟發展為目標,全方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通過制度創新,我們把履行職能同服務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找到了監管與發展、監管與服務的最佳結合點,收到了工商行政管理與地方經濟建設同步發展雙贏的效果。
制度創新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礎。作為基層執法部門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徑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監管與維權相統一。食品安全、消費維權,既是政府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但由于該領域法律、法規相對滯后,不僅制約了監管效能的有效發揮,也給我們實施有效監管提出了挑戰。愈是法律、法規滯后,愈是需要制度創新,我們首先在食品安全監管上推行制度創新,在堅持推行“索證索票”制度和“購銷臺帳制度”的基礎上,我們督促食品經營行業建立了行業協會,強化行業自律,構建長效監管機制,促進了食品流通領域的有效監管,并實現了“兩個100%和一個徹底解決”的監管目標。在消費維權方面,我們積極推行12315“五進”(進社區、進景區、進商場、進學校、進鄉村)工程,以信息化建設為平臺,積極構建消費維權網絡,并不斷創新維權措施和維權機制,促使維權網絡全覆蓋。目前,我們已在全市設立12315維權聯絡站2562個,在全市2080個行政村、108個市場、81個大型商場、41個景區、252個社區全部建立了維權聯絡站,覆蓋率均達到100%,實現了消費維權網點全覆蓋。
制度創新是實現職能到位的重要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政府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主要職能部門,既承擔著打假治劣、廣告監管和流通領域產品質量監管等市場監管職責,又承擔著打擊商標侵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維權職責;同時,還有監管市場主體準入、治理不正當競爭、打擊非法傳銷等市場經營秩序治理職責。要不折不扣地履行好監管職責,就必須做到監管與執法相統一,促進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前提必須是“有法可依”,但由于工商行政管理業務的廣泛性,在某些行業、某些領域仍然還存在著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備現象,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制度創新來加以完善,以制度創新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以制度創新彌補法律、法規滯后的缺陷。近年來,我們結合職能先后制定了《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許可規則》,《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強制措施實施辦法》,《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細則》,《洛陽市工商系統暫扣罰沒財物管理規定》等50余項執法制度,這些制度相對填補了法律、法規的空白,彌補了法律、規范的缺陷,為規范化執法、程序化運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促進了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正確履行。
制度創新是加強基層建設的有效途徑。基層工商所是整個工商事業的基石,基層建設是工商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們以資源整合為前提,以規范化管理為手段,以職能到位為目標,強力推行工商所改革,促進了基層的“四化”建設。在推行工商所改革過程中,我們以制度化建設為依托,不斷強化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引領基層規范化建設、程序化建設和法治化建設。我們先后出臺了《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工商所工作規范》、《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工商所工作規范考核辦法》、《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所法制工作暫行規定》、《洛陽市工商系統工商所執法監管績效評價體系》等多項制度,從內務管理到行政執法,從市場監管到執法監督形成了一系列管理規范,促進了基層建設,基本上實現了工商所內務管理規范化,執法監管程序化。同時,我們還制定了《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執法崗位責任制度》、《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統行政執法責任制考核方案》、《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執法監督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執法監督制度,推動了基層工商機關的法治化建設。從而實現了監管領域由低端向高端的延伸,監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細的轉變,監管方法由突擊性、專項性治理向日常規范監管轉變,監管手段由傳統向現代化的轉變。
一、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風險
(一)體制性風險
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依《食品安全法》實行分段管理體制,在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協調、指導下,農業、工商、質監、衛生等部門各盡其責。但由于職責劃分比較原則,各部門間存在各自為政、步調不一、監管不力、效率低下的現象,這不僅影響了監管的效果,而且也增加了監管部門的行政風險。例如,對無照經營餐館的治理,按照有關規定,應予以取締,但在實際工作中,因涉及部門眾多,工商部門無權組織協調相關部門統一行動,造成此類問題難以解決。但如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工商部門必然承擔不作為的行政責任。
(二)行政許可風險
《食品安全法》和《實施條例》規定,在食品流通許可與食品生產許可、餐飲服務許可以及食用農產品監管之間仍存在界限界定不清,而各地區未能及時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導致各職能部門對相關許可對象與范圍的理解存在較大的分歧,對一些職能交叉、界限模糊、職責分工不明的許可對象都因怕承擔責任與風險而不予辦理相關許可證。比如,現場制作類的小作坊、小商販的行為既涉及生產又涉及銷售,其前期的許可既涉及工商機關又有其他相關部門。在市場中一些原本證照齊全的商販,如今卻要面臨衛生證到期后無法取得新的相關行政許可,造成實際上有照無證的現象,工商機關也面臨如何處理其已取得的營業執照問題。此類小作坊、小商販的數量較大,與社區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工商機關如果強加取締將會對社區居民的生活造成影響,也會引發經營者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激烈矛盾。如果不予以取締,一旦上述領域出現食品安全事件,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然會因行政不作為或監管不到位等原因被迫究責任。
(三)網格化監管風險
實施網格化管理后,每個監管干部都有一個監管責任區域,各工商所要在其管轄區域實現100%覆蓋檢查。然而基層工商機關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市場監管任務重、人員少、問責嚴。以天津某工商分局下轄某工商所為例,該所共11名工作人員,要監管64平方公里的面積,4778家企業(其中386戶食品企業)。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食品銷售種類繁多(一個中等規模食雜店就有近100種食品)、個體工商戶個人素質差異、工商所人員少、任務重等原因,使得食品安全檢查不可能面面俱到,食品安全監管難度較大??赡艽嬖谝韵聨追矫娴娘L險:
一是在監管中未及時發現并查處無證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前置許可失效等違法行為,可能造成安全事故隱患,不利于公平競爭,危害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要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二是在監管中食品經營者索證索票制度未按要求落實到位,可能對發現問題的食品不能追根溯源,導致不能及時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若在監管中督促食品經營者建立進貨查驗及記錄制度,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亦可能承擔相應監管責任。
三是對監管中發現的問題,未按法定程序進行登記、錄入,未及時留存文書檔案,以及發現的安全隱患未及時給予制止、上報并函告相關單位,可能導致監管失職。
四是對監管中發現的案源線索未及時上報、登記并向相關部門移送;對發現的違法行為和隱患因素查處、指導不及時,可能造成重大損失或重大社會影響而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四)食品質量檢測風險
一是技術性風險。由于現有的檢測設備落后,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的不能熟練掌握應知、應會的有關食品常識,甚至在食品質量檢測中仍在使用眼看手摸等傳統檢測手段,很容易形成食品質量檢測結果不準的技術性風險。
二是社會性風險。對檢測發現的不合格食品處置不當,工商機關將面臨被追究責任的風險。對于要求下架食品的監督檢查不力,由于商家的素質不一,經常出現下架食品經過加工包裝再次上架的情況:另一方面對必須銷毀的食品,工商機關如不認真履職,落實到位,易出現不合格食品再次上市的情況,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三是公信力風險。檢查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如果工商機關僅僅根據政府指令進行專項檢查,不僅可能導致食品經營企業與工商機關之間出現不必要的矛盾,而且極易降低國家公信力。
(五)執法程序風險
一是自由裁量權方面。依據法律規定,工商機關在食品安全的行政處罰中享有自由裁量權。作為一種法定行政權力,運用得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但若隨意改變行政處罰的定性、種類、幅度,大案小辦、小案重罰或不予處罰;濫用裁量權,重責輕罰或輕責重罰,就會導致行政處罰被撤銷或行政訴訟敗訴。
二是證據收集、保存與運用方面。調查取證分為收集證據和查實證據,未按照程序規定依法調查、取證,就會出現遺漏證據、證據不實、證據未在處罰決定中記載等現象。如執法人員在一家超市檢查時拍攝了大量的照片,照片中只有場所、物品等,沒有人員或參照物,根本無法證明這些違法行為發生地是哪家超市?,F場拍攝的照片、錄像不能說明違法的現場。有的辦案人員只注重收集證據而沒有利用收集的其他證據來相互佐證,也易造成證據之間存在矛盾,使得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三是文書送達方面。當事人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確定的義務必須以行政處罰決定文書的送達為前提。因此,處罰文書的送達對象必須明確。文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的,由當事人在送達回證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是法人、經營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交其收發部門簽收;本人不在的,交與其同住的成年家屬或所在單位簽收;當事人指定代收人的,交代收人簽收。
二、監管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理順監管體制
在目前的行政架構下,優先的選擇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五條第二款關于地方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職責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的規定,健全地方立法,明確本地區食品安全辦公室、質監部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工商部門等職能部門的具體職責,盡量避免原則性,增強可操作性,以解決諸如小商販、小作坊無照經營的監管難題。隨著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入,可以考慮的另一個選項是,改革食品監管行政體制,整合監管部門權能,借鑒深圳市機構改革的經驗,成立以國家工商總局為主導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對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實施全程無縫監管,避免多部門分散管理造成的工作
漏洞和浪費資源,克服相互爭權、推諉的弊端。
(二)完善網格化管理
一是加強監管,做好巡查記錄。日常監管巡查是維護市場經濟有序良好發展的重要手段,對一個地區的市場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監管干部應切實加強監管巡查工作力度。要嚴格按照市場監管職責和網格化管理規定科學劃分監管區域,明確監管責任,細化巡查的考核目標和責任,科學合理的制定巡查任務,增加巡查的人員配置,保證日常的巡查能真正落實到位,把食品安全事件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監管干部一方面要熟悉網格區域整體情況。同時還要嚴格按照日常監管情況做好巡查記錄。在日常監管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以及涉及相關政策和法律等方面的問題要及時做好收集、上報和請示,經過共同商議研究后再作出決定,避免導致執法風險。
二是加強對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違法行為的監管,做到監管工作留痕跡。將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違法行為查處工作納入日常監管,做到責任到人。監管干部要準確熟練掌握網格內食品企業和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情況,對新增食品企業更要嚴格按照工商所網格化監管手冊所規定的時限完成實地查看并做好記錄,做到底數明、情況明,以備問責時能講清楚。做到監管工作留痕跡,就是要將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違法行為的日常監管情況及時、準確地做好檢查記錄,保留執法痕跡,作為積極履行職責的證據。對食品安全監管嚴格按照“十查十看”標準,進一步增強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風險防范意識,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避免因工作不到位或不履職而帶來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風險。
三是充分發揮信用分類監管優勢,實現差別監管、有效監管要按照企業、個體工商戶信用分類監管的要求,突出日常監管工作重點,看死盯緊高危風險類市場主體,隨時知道它們在哪里,在干什么,有什么違法行為,從而有的放矢地采取監管措施,以確保市場秩序安全穩定。
(三)規范行政行為
一是科學控制自由裁量權。隨著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不斷推進,行政執法方式總體上強制性色彩減弱,行政執法方式更加多樣化和民主化。工商執法也應改變“執法等于處罰”的執法理念,對行政處罰過于倚重。這容易造成行政處罰裁量權的濫用。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市場監管中要推行預警和警示等行政指導措施。對在市場監管中發現存在的違法問題要先予以警示;對警示后不予糾正且違法后果嚴重的行為再依法予以處罰,以逐步建立市場監管執法的綜合機制和方式。在工商行政處罰實踐中,積極與相對人進行對話溝通是落實聽取意見制度、控制行政裁量權的較好方式。在聽證報告、案件調查終結報告、行政處罰決定書或者其他處理決定中應當將處罰裁量的情況進行充分表述,不予行政處罰、減輕行政處罰、從輕行政處罰、從重行政處罰的,應當說明理由。
二是按法定方式和程序調取證據。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對于各類證據的提交形式調查收集證據,避免出現在現場檢查筆錄或詢問筆錄中只有1名監督員簽字;使用證據登記保存未在7天內作出處罰決定:在發出行政處罰決定后,執法人員發現有些違法事實未調查清楚而進一步收集證據等情形。在執法辦案中,辦案人員要注重收集證據還要注意利用收集的其他證據來相互佐證,避免造成證據之間相互矛盾,使得處罰決定不能成立。實踐中,一線工商執法人員也總結了一些防范取證風險的措施,比如,在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時,要注意方式方法,根據不同情形加以適用;在取證中運用攝像方式,攝錄執法現場和周圍環境,以此作為未來的執法證據;再如,在實施行政處罰中邀請公安機關配合,作為旁證,避免風險。
一、關注全局,力求宏觀與微觀的統一
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是國家的重要職能,在商品經濟日趨發達、市場絕非萬能且存在嚴重失靈的今天,國家的宏觀調控職能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產業政策是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工商行政管理特有的注冊準入職能正是國家產業政策的實現工具之一。如通過市場主體登記職能控制市場主體進入的數量、規模及結構,從而實現產業布局、產業結構的目標;通過控制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的規模條件,實現產業組織的合理化和生產規模的適當集中等等,可以說工商行政管理是通過管理微觀主體,進而達到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的。但實踐中,微觀主體的發展要求不可能總與宏觀經濟政策保持一致,對微觀主體的訴求,工商機關操作上的創新必須控制在宏觀政策允許的范圍之內,不能局限于一時一地的利益考量,以創新為名隨意變通和突破;同時要從促進發展、方便群眾的角度出發,及時發現和研究大量的、集中性的利益訴求,積極探索制度創新的實踐途徑,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當前登記注冊中的前置審批,應將產業準入型審批與行為監管型審批區分開來,進一步加以精簡。對主體提出的準入申請,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都允許進入;衛生、安全等行為監管型的審批事項則應改為后置,由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責、依法監管,以減少市場準入的行政成本,明確行為監管的行政責任。
二、注重公平。力求普適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尊重人、服務于人、平等待人是政府制度創新的靈魂。1999年,日本以美國《聯邦政府倫理法》為藍本,出臺了《日本公務員倫理法》,在總則中明確“公務員作為全體國民的服務者,需公正執行職務,不得只為部分人員提供便利”。我國雖沒有制定統一的公務員倫理法或職業道德規范,但在國家工商總局“文明管理十條要求”等行業性規范中都體現了提供平等服務的思想。實踐中,一些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從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要求出發,大力推出了“擇優扶強”、“掛鉤結對”、“項目跟蹤”等職能服務措施,這些措施對于增強干部為民意識、促進作風轉變無疑具有積極意義,但卻有損于服務的平等性,特別是一些特事特辦的創新舉措都具有比較濃重的個性化色彩,無意之中使不同的市場主體處于不平等的競爭位置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是政府主管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重要職能部門,在市場主體準入、交易行為監管、經濟案件查處等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行政職能,也擁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在回應中,特別是在對特殊市場主體訴求的回應中,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必須堅持將為多數市場主體服務,平等地為一切市場主體服務,作為管理和服務創新的基本方向,力求創新實施的各項服務制度、措施、手段、方式等都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廣泛的惠及面,而不能成為專為特殊市場主體、特殊市場群體開設的“小灶”。
三、尊崇法治,力求對法律負責與對市場主體負責的統一
法治是現代行政管理制度創新的基本精神。重要制度的創新,具有法律的形式,這本身就是行政管理制度創新的重要標志。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法律負責就是對市場主體負責。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而言,依法履行行政職能,不為任何人打開有悖于法律的“方便之門”,對個體行為依法加強規范就是對整體市場秩序的維護和促進,對侵權人和違法者依法實施監管、查處就是對權利人和守法者的保護、服務。特別是在當前市場秩序尚未根本好轉、市場違法違章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的形勢下,堅持依法行政、實施依法監管更顯重要和緊迫。日本公務員稟議制度規定,行政相對人提出的任何申請事項都必須經過法定的程序,并且不得以任何理由逾越或簡省,就是要以嚴格的程序保證法律要求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但這并不排斥程序中為申請人提供熱情細致的服務。“法者,國之大道也”。在實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必須堅持把推進法治作為實施管理和服務創新的根本取向,教育和引導全體工商行政管理人員牢固樹立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等依法行政理念,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恪守法治原則,堅持依法辦事,有所為、有所不為,以依法規范的行政行為,保證工商行政管理政策的一致性、穩定性,切實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公信力,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可以預測的工商行政法制環境。
四、著眼長效。力求長遠與當前的統一
關鍵詞:放管服;高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優化服務
“放管服”就是簡放政權、放管結合以及優化服務。隨著時展,為了與時俱進,提高管理效率,高校行政管理決策部門都把行政管理權力下放到各個部門、各個學院和各個研究所,讓各個單位之間相互制約、協調發展。
1“放管服”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1機遇。之所以實行“放管服”這種新穎的對策,其目的是減輕高校的管理負擔,提高管理的成效,以此來保證高??梢晕锉M其用,達到其利益的最大化。政府放寬要求,將更多的權力賦予給高校有助于高校的自主創新發展,但是也讓高校內部的管理遇到了其他方面的困難,例如,在專業設置方面需要考慮社會市場發展的導向,人才培養上考慮企業的需求、薪酬分配的比例是否科學合理,科研和運營經費需要學校自己解決等問題,這都是高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放管服”理念下,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和便利條件為高校的內部治理營造更多的便利,進而支持高校的招生、科研、教學、社會服務等工作,對于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效果。“放管服”與常規的高校改革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地方政府的權力下放中,高校的各項運營具有高度的自,不受政府的限制。這可以讓高校行政管理的重心放低,高校在課程開設、專業制訂、人才培養、服務經濟社會主戰場以及科研方向上有了更強的主導作用,從而凸顯學校的主體地位。同時可以給予高校教師更多的決策和管理權力,尤其是各大學院院長和教授們的權力增加,可以壯大學院的師資隊伍以及科研隊伍,強化教學與科研的效果,保證高校內部管理活動處于一個有序且高效的狀態下?!胺殴芊闭呖梢詫崿F高校從效率向著質量的方向進行轉變。從內部的管理與策略優化上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力,比如通過考察市場,去開創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從企業之中引進更多具有資深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構建本校的特色專業。高校還需要根據自己未來的發展計劃以及運營方向,提高學校在區域內的競爭力。同時,“放管服”政策的實施還可以讓高校的治理工作更加高效,各個學校部門之間,在短期目標、長期目標上,制訂更加科學有效的計劃,爭取在既定的時間內取得預期的改革成效。1.2挑戰?!胺殴芊笔菑娜齻€層次實現的,即政府放權、綜合管理以及服務優化。這三個內容是循序漸進的關系,這也意味著政府要體現出服務的性質。目前,中國高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主要面臨著以下幾點問題。1.2.1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實施是落實政策的最關鍵環節,在高校的“放管服”實施中還存在諸多困境:①措施與政策不匹配。目前政府出臺了多項和高校“放管服”改革有關的措施,但是措施過多,配套措施卻不足,導致高校在接權以及用權的過程中出現偏差,政策無法順利落實下去。②放權不足。在對高校放權的過程中,無論是政府還是教育部門,都對高校的執行能力存在質疑,又不愿意完全將權力交出去,導致政府部門放出的權力有大有小,有虛有實,高校拿到的權力不足以落實政策。③權力無法落實。政府和教育部門有很大的權力,高校想要將這些權力完全承接過來非常困難,所以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權力就會在高校以及政府和教育部門之間來回循環,最終掌控權力的還是政府和教育部門,高校只能遵照執行。1.2.2在思想認知方面存在著一系列的挑戰。在高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強化思維認知是比較關鍵的一項舉措。之所以在“放管服”政策中強調思維認知是因為人們的思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高校即使擁有自主發展的權力,但是其管理的重點仍然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很難主動去完善教育的相關理論,也不會去深化教育制度的改革。為此深化思想認知往往是高校行政改革中面臨的重點問題之一。很多高校的管理人員習慣了這種任務式的管理方式,當這種開放式的管理模式到來時,他們在內心會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在服務與責任劃分上缺乏一定的意識。當然,也有很多人對于“放管服”政策是比較支持的,他們內心比較浮躁,過于注重管理者,而忽略了服務者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的管理人員所注重的并非是質量和效率,而是數量和效益。一些管理人員無法準確定位自己所管理的范疇,參與到本職管理工作之外的一些事情。這些都是在放權管理過程中產生的責任、權力不到位、不配套現象,導致改革難以達到既定的目標。這也說明,想要深入開展高校管理體制改革,思想認知方面的改革是重中之重。1.2.3在監管工作方面存在著一系列的挑戰。改革實施的質量離不開監管行為。在現階段的高?!胺殴芊闭吒母镏校O管不到位或者監管體系不完善是改革長久發展過程中一直無法解決的問題。為此,將監管比作為改革之中短板并不為過。監管工作不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監管體系的欠缺。行政管理部分在實施前夕強調監管的重要性,但是在事后卻將監督工作忽略掉,而注重實施過程中的開展。例如,在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中,其名義上屬于固定資產管理部分,但是在后續階段中,并沒有對其進行監察和管理,導致這部分固定資產有一部分流放到其他部門,并私自占有,造成固定資產的損失。②缺乏專門的監管人員。在高校的管理之中,并沒有專門的監管人員,采取的監管方式往往是以審查來代替監管,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當管理者面對眾多事物而抽不開身時,就會對監管工作持有消極和敷衍的態度。尤其部分項目的審批較為復雜,更會導致監管工作流于形式,阻礙相關活動的正常進行。③管理機構較多,各項權力錯綜復雜。在高校管理過程中,常常見到多個管理部門共同處理一個問題的情況。當問題圓滿解決時尚且可以理解,但當問題得不到解決時,部門之間相互推卸責任,導致監管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由此可見,在監管方面所面臨著的問題也不少,亟需解決。
2“放管服”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策略
2.1增強簡政放權力度,保證權力落到實處。“放管服”政策中,放權是前提,完善管理、優化服務則是實施過程,將三者結合在一起,共同為高校管理改革發力才是正解。這就需要政府將高等教育的市場發展導向作為基礎,出臺下放權力的具體政策。當然僅僅有一個政策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配備相互協調的方案才可以讓高校管理人員找到工作的切入點,開展相關的改革工作。政府需要強化對放權政策進行細化,即放什么權力、權力放給誰、采取哪種方法下放權力、權力下放之后可能會產生哪些結果等,這些是政府需要考慮的重點內容,并不斷地對放權政策進行優化,爭取為高校的管理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間。政府在下放權力時,應該細化管理部門,將權力下放到具體的管理層次,即下級只需要向上級進行匯報即可,無需進行越級匯報,各個部門分別負責單一的行政管理工作,這樣才能夠將權力徹底地落實到位。政府要保證部門之間的權力獨立性,防止因為權力交互而引發推諉現象。2.2優化行政管理理念,強化人員服務意識?!胺殴芊笔切聲r代高校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型政策,是時代進步的體現,這也就表示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要求。學校應該組織行政管理人員開展培訓工作,強化行政管理的理念,在管理工作之中貫徹落實以本為本的理念,將管理意識向著服務意識轉變。培訓內容如下:①創新思維。思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高校管理人員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他們應該從中國現代教育發展以及教育強國的層面來看待“放管服”政策,即加強高校管理、服務的優化與創新。②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對于高校管理人員來講,需要扮演好自己的雙重角色,即他們既是學校的管理者,也是學校的服務者,作為一名高校的管理人員,應該以身作則,踏踏實實。作為一名服務者,應該以人為本,追求實效。③具有科學的認知。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管理應該從全方位開展,而不能夠只追求主觀層面的偏好,要保證質量、效率、效益的協同發展,將科學的認知理念作為行政管理改革路上的指明燈。2.3健全完善監管機制,優化行政監管職能。目前,中國正處于改革轉型的特殊階段。在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體制應該與時展協調適應,進行適當的改革與發展。要完善事情開展前中后階段的監管工作,高校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將現實問題的解決辦法作為工作開展的重要導向。在監管的過程中,要遵循監管審核的流程,創新更為高效簡便的監管方法,實現重點監管、綜合監管、抽查監管,并保證監管結果的公開透明性;簡化審批辦事流程,相關審批部門先行受理申報材料,提前介入及咨詢,縮減審批時間,鼓勵技術審查與程序審查分離,保障審批事項快速對接,縮短相關人員的等候時間;精簡機構,協調行政職能。行政部門按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改革高校行政管理機構,高校領域細化分工,職權明確,構建一個與“放管服”背景相呼應的高效辦事、協同共進、規范有序的高校行政管理體制。
3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生源的不斷擴張,提升高校的行政管理質量是地區政府應該關注的內容。在新時代新思想的指導下,“放管服”政策可以給予高校更為自由和寬松的管理環境。當然,這就需要政府出具科學合理的“放管服”政策,將權力下放到具體的部門或者個人。同時,還要強化監管力度,保證管理工作的公開透明,以此來促進高校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
參考文獻:
[1]楊洋.“放管服”背景下高校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方案探索[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5):46-48.
[2]穆夢妍.“放管服”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20):45-46.
[3]黃克勇.“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路徑探索[J].經濟師,2020(10):116-117.
《行政許可法》是規范政府行為的一部重要法律。深刻理解、準確實施《行政許可法》,對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加快本鎮經濟建設步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根據X府辦[2005]43號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我鎮在近段時間認真開展了《行政許可法》貫徹實施情況的自查工作,現將主要情況匯報告如下:
一、突出抓好《行政許可法》的學習、宣傳及培訓工作。
《行政許可法》頒布后,我鎮及時把《行政許可法》的學習宣傳工作納入“四五”普法規劃,采取多種形式開展了學習宣傳活動。一是認真組織全鎮干部、職工學習。2004年5月,我鎮舉辦了全鎮干部《行政許可法》培訓班,邀請市委黨校的教師作主題報告,參加培訓班的人員達80多人次。二是各辦公室、各單位結合工作職能,每月堅持學習1-2次。采取專題學習、組織討論等形式,對《行政許可法》進行再學習,使工作人員全面掌握《行政許可法》的基本內容,領會其精神實質。三是在2004年7月1日《行政許可法》施行日,我鎮采用拉橫額、出專欄、張貼標語、放廣播等形式,在全鎮掀起《行政許可法》的宣傳。
二、認真抓好行政許可項目和行政許可規定的清理工作。
我鎮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認真清理有關行政許可項目和規定,對與《行政許可法》規定不一致的制度和做法,及時予以修改或廢止。在清理工作中,做到與清理許可項目相結合,與清理行政許可主體相結合,與行政許可收費的清理相結合。
三、抓好機制創新工作。
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我鎮研究制定推進行政管理創新的工作方案。一是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對不該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企業、行業組織。二是對應當由政府管理同時又不宜實施的行政許可的事項,取消行政許可后,加強監管的措施和方法,規范行政許可行為,強化對行政許可的監管,把事前行政許可與事后監管有機統一起來,確保把政府該管的管住、管好。三是在貫徹《行政許可法》工作中,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政務公開制度,繼續完善便民的行政管理方式,進一步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同時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對群眾投訴反映的問題,依照有關處理權限及時回復群眾。
四、存在問題和應對措施。
《行政許可法》的實施后,鎮政府工作人員還應加強學習,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工作水平。
一、突出抓好《行政許可法》的學習、宣傳及培訓工作。
《行政許可法》頒布后,我鎮及時把《行政許可法》的學習宣傳工作納入“四五”普法規劃,采取多種形式開展了學習宣傳活動。一是認真組織全鎮干部、職工學習。200x年5月,我鎮舉辦了全鎮干部《行政許可法》培訓班,邀請市委黨校的教師作主題報告,參加培訓班的人員達80多人次。二是各辦公室、各單位結合工作職能,每月堅持學習1-2次。采取專題學習、組織討論等形式,對《行政許可法》進行再學習,使工作人員全面掌握《行政許可法》的基本內容,領會其精神實質。三是在200x年7月1日《行政許可法》施行日,我鎮采用拉橫額、出專欄、張貼標語、放廣播等形式,在全鎮掀起《行政許可法》的宣傳。
二、認真抓好行政許可項目和行政許可規定的清理工作。
我鎮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認真清理有關行政許可項目和規定,對與《行政許可法》規定不一致的制度和做法,及時予以修改或廢止。在清理工作中,做到與清理許可項目相結合,與清理行政許可主體相結合,與行政許可收費的清理相結合。
三、抓好機制創新工作。
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我鎮研究制定推進行政管理創新的工作方案。一是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對不該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企業、行業組織。二是對應當由政府管理同時又不宜實施的行政許可的事項,取消行政許可后,加強監管的措施和方法,規范行政許可行為,強化對行政許可的監管,把事前行政許可與事后監管有機統一起來,確保把政府該管的管住、管好。三是在貫徹《行政許可法》工作中,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政務公開制度,繼續完善便民的行政管理方式,進一步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同時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對群眾投訴反映的問題,依照有關處理權限及時回復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