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5:59: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交際禮儀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禮儀教學的實踐性較強,要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學好并能學以致用,筆者認為,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結合高職商務英語課程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能力,全面地改革禮儀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禮儀素質。
交際習俗與禮儀是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逐步滲透禮儀文化意識,尤其是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更需要了解豐富的禮儀知識。因此對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其具體方法可以如下:
一、開設相關的禮儀課程進行專門的禮儀訓練
筆者認為可以開設《社交禮儀實訓》和《商務禮儀實訓》這兩門課程,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禮儀知識,并能夠學以致用。具體做法可以如下:
(一)改革教學內容
1.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安排課程內容。掌握禮儀知識,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學生個人修養與氣質是實訓課程教學的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個人禮儀、社交禮儀、商務禮儀、涉外禮儀等章節為主要內容,其余章節或自學,或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完成,這樣既能保證教學的重點,又能兼顧知識的系統性。
2.教學內容結合商務英語專業的特點,社交禮儀實訓課程上加入西方禮儀習俗訓練;商務禮儀實訓上側重介紹在商務場合上與不同國家的人進行商務活動時需要注意的禮儀。
3.禮儀實訓因其時間短,及其課程本身具有較高的形象、視覺要求,有些內容僅靠理論講解難以讓學生感受到具體的禮儀要求,為了改善課堂教學氣氛,在課堂上適當地采用多媒體教學,采用光盤結合觀摩分析的方法,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理論知識的講解突出重點和難點,力求系統生動地向學生講授現代禮儀的基本知識。
4.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應穿插豐富的案例。
(二)改進教學方法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任務驅動法、演練法、互動法、直觀感受法、對比互評法、情境法、課內外結合法等教學法進行教學。通過開拓動手操作的渠道,可讓學生學以致用,使能力與素質得到提高。在各種階段性訓練的基礎上可舉辦一次難度較大的綜合性“面試情境模擬表演”,模擬表演的內容由學生自定題材、人員自由組合、自選角色、自寫臺詞、自設場景,進行精心準備并公開在課堂上表演。通過情境模擬表演,可使學生真正處于教學與實踐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的體驗,并能將所學的內容更好地應用于實際。
(三)改革考試方法
傳統的考試方法主要是以理論考試為主,導致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死記硬背,融會貫通與實際運用的能力較差。因此,應對傳統的考試方法進行改革,將重點放在實踐操作的成績上,結合實訓報告、課堂表現等各方面進行綜合成績評定。禮儀實訓教學應當由課堂延伸至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舉辦形象魅力大賽,可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禮儀的魅力。
二、將禮儀教育滲透到相關的專業課程中
文化因素教學是商務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交際習俗與禮儀如:打招呼、稱贊、稱謂,訪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適時進行禮儀教育,注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更好地掌握并準確運用英語語言。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中,注重“禮貌原則”。禮貌是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禮貌既是一種普遍現象,為各社會群體所共有,又是一種個性化的交際原則,受制于不同語言群體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說話者與聽話者的文化價值觀有很大差異,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禮貌的話語可能傷害對方,從而導致交際失敗。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中,雙文化比雙語言更加重要。因此將禮儀知識的講解滲透到不同的專業課程中,使學生在不同的話題學習中比較中英禮儀文化的異同點,滲透禮儀文化意識。
學習和掌握禮儀知識是現代商務組織和個人的身份證和通行證。應及時發現禮儀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禮儀課程教學環境必將得到有效改善,形成良好的禮儀實踐范圍,提高禮儀教學質量,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必要性的論述,分析了影響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些措施。
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獨特的文化傳統,其中包括人生價值觀、風俗習慣、社會禮儀等,這一切就構成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還要使他們了解英語所依附和產生的英語文化。目前,中國對各類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不可避免地成了當前外語界的主要任務。怎樣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含義
跨文化交際(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指本族語言者與非本族語言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缥幕浑H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會環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
二、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過程中遵守著不同的交際原則,這些交際原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它們蘊含著文化意義。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遵循什么樣的交際原則上,常常會受到他們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擾。
1.價值觀念的差異:每個社會都有其自身的價值體系,它影響著生活在該社會的人們的思維模式及交際原則。比如說中國人提倡集體主義,相反,西方人更強調個人主義。例如英語某些單詞既有褒義色彩,又有貶義色彩,由于中西兩種價值觀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詞,我們常取其貶意,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國人多取其褒義,表示有雄心壯志。
2. 禮儀習俗的差異:社會習俗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沿襲下來的一種生活方式,習俗文化一般包括稱呼、問候、道謝、打電話、告別等。例如,中國人常用“吃飯了嗎?”作為吃飯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語,如按字面譯成“Have you eaten?”外國人聽起來就覺得很奇怪,有時會誤以為你要請他吃飯。
中國學生學英語沒有學習母語的那種環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語言的同時一定要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
三、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種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沒有的特質,任何一種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種文化本身的功能。全球化帶來的跨文化交際遇到文化障礙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認為:只注意語言的形式, 而不注意語言的內涵是學不好外語的。因此,要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最佳效果,我們不僅要掌握語言本身的規律,而且還需要了解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四、在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1.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文化素養。英語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效果。許多英語教師對傳授語言知識,講解語法結構駕輕就熟。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際能力時,就會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識不夠豐富,語用能力不強,因而對英語語言文化教學有畏難情緒。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英語教師應到國外進修學習,親臨所學語言的民族文化氛圍,耳濡目染,親身感受英美國家的語言與文化差異。
2.作好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適當穿插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諸如這些國家的歷史、地理、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及風土人情等等。要讓學生明白, 在交際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習慣。因為, 即使使用的語法詞匯都正確, 也會導致交際的失敗。
3.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網絡,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僅靠課堂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和掌握外語的需要。適當、合理、有序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幫助學生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輔助手段。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如播放一些專門介紹社會情況的記錄片等,讓學生直接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
培養當代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提高外語人才的素質以及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任務,需要我們廣大外語工作者認真探索,努力嘗試。
參考文獻
[1].Linell Davis Doing Cultur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6-18.
關鍵詞:情感陶冶法;禮儀教學;能力;共鳴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0-0011-01
1.學習禮儀的重要性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講禮儀是我國各民族的優良傳統。禮儀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逼渲械谝粋€“禮”指的是生活交往中的行為規范;第二個“禮”指的是規矩、規則,第三個“禮”是指政治法律制度。這句話說明了為人、辦事、治國都要依靠“禮”,可見禮儀的重要性。
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空前活躍,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空前頻繁,更是注重禮儀的時代。以禮待人,是人類從心底發出的呼聲,是從心底產生的對他人的尊敬之情。禮儀不僅體現個人素養,而且影響一個人的發展,特別是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禮儀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是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是人際交往的藝術,是在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交際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禮儀無處不在,卻又十分容易忽略,它在大學生求職和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具備豐富的禮儀知識和較強的交際能力,是當代人,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立足社會并求得發展的重要條件。
2.情感陶冶法的含義和方式
禮儀課的理論并不深奧,但實用性、操作性強,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注重實踐性。學好禮儀課的關鍵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用禮儀規范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禮儀修養得到提高,并逐漸養成習慣。因此,要發揮這門課的作用,達到教學目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十分重要,而情感陶冶法是近年來常用的一種深受歡迎的教學方法。
2.1 情感陶冶法的含義。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環境或者創設一定的情境,對受教育者進行積極影響使其耳濡目染,心靈受到感化的一種方法。
陶冶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它把教育人的過程理解為像把陶器放在窯中烘燒,,把金屬投入爐中冶煉一樣去培養和鍛煉。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利用了情境的暗示和感染作用,將理與情、情與境融為一體,使受教育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并且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較長時間的定向熏陶,,可深刻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產生較鞏固和持久的教育和教學。
2.2 情感陶冶的方式
2.2.1 人格感化。這是教育者以自身的品德和情感為情境對學生進行的陶冶。即通過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真誠的、無微不至的關心愛護及教育者高尚的人格來觸動、感化、熏陶學生,促進其思想轉變,積極進取。教師的威望愈高,對學生的關懷和愛愈真摯,對學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
2.2.2 環境陶冶。即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使學生的身心長期受到熏陶,逐漸養成良好品德?;蛘吒鶕囟ǖ慕逃康牡囊筇匾鈩撛O教育情境和氛圍來暗示、感染學生使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產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環境影響對品德成長和素質提升有重要陶冶作用。
2.2.3 藝術陶冶。即借助于音樂、美術、詩歌、小說、影視等藝術手段創造的生動形象感染學生,在欣賞、評論、創作及演出過程中受到陶冶。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形象概括、寓意深厚、感人至深,不僅給學生以美的感受,而且熏陶了他們的性情、修煉了他們的氣質。
3.如何利用情感陶冶法組織高校禮儀教學
3.1 精選教學素材,激發學生情感共鳴。情感陶冶法注重創設教學情境,由教師將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問題,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通過情感陶冶教學,既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增強學生對禮儀課的感受和體驗。如在講授《求職禮儀》這一章節時, 可以通過分析當前就業形勢、就業壓力,激起學生對當前大學學習生涯的珍惜和熱愛,從而更加努力學習。
要靈活運用情感陶冶法,就需要教師平時多花心思、費功夫。除了要博覽群書,還要在生活中處處留心,勤于積累。由于面對的都是“90后”的學生,這就要求與他們的生活相接近,更時尚前沿,更吸引眼球。例如講到《求職禮儀》中的《求職前的準備》這一節時,可以選用一些具有勵志作用的視頻作為教學素材,如俞敏洪的《大學生就業》和當前一些網上比較流行的微視頻等。
3.2 教師樹立典范,身教勝于言教?!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成長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最生動的情感陶冶教學素材。從事禮儀教學的教師更應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儀態儀表,要以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等師德規范約束自己,使自身素質適應禮儀教育教學的需要。一個氣質優雅、儀表整潔的教師對學生的禮儀教育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比如,教師的穿著打扮應根據自己的職業、性別、年齡、體型的具體情況做到整潔、得體、和諧、適度而又不失個性。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句話充分說明了“身教勝于言教”的道理。
參考文獻
[1] 藍天.《有禮走遍天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摘 要 在現代社會多年來的發展中,高爾夫運動遠遠超越了運動項目的價值,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受到大家的認同。高爾夫運動對禮儀、誠信及公平等文化的充分體現,其中禮儀文化是一項重要內容。本篇論文論述了高爾夫禮儀文化的由來及表現形式,指出了高爾夫禮儀文化的功能,最終指出了在高爾夫運動中運用禮儀文化建立一個良好的和諧的運動環境的必要性。
關鍵詞 高爾夫 禮儀文化 傳承
一、高爾夫禮儀文化的由來
高爾夫運動作為一項戶外體育活動,最初起源于與蘇格蘭牧羊人自娛自樂的游戲,隨著15世紀歐洲貴族集團的興起,由紳士文化演變發展為一種時尚的社交方式和消遣娛樂游戲。17世紀中期,隨著俱樂部的發展高爾夫運動逐漸發展成熟,其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不僅融合西方傳統文化,而且注入了一些極具現代特色的多元化元素。
高爾夫運動頒布與制定諸多規章制度,活動參與者須遵守,其中禮儀文化為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爾夫運動的普及,其在中國也得到大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項體育活動中,同時,高爾夫禮儀文化研究也相應而出,目的就是為了讓國人了解其所包含的禮儀文化。
二、高爾夫禮儀文化的表現形式
禮儀文化是高爾夫運動中的文化精髓,不僅約束到參與運動的人們,而且其反映出的社會意識形態也影響著人們。這種規則和社會意識久而久之就發展成一種約定俗成的習俗。
高爾夫禮儀文化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首先,球員的身體行為符號,一種球員在運動中通過身體行為語言表現行為結果的禮儀方式;其次,球員個體服飾符號,在運動中,球員個體衣著特點,是對外在形象的一種持續和相對持久穩定的展現,球員的形象很容易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帶來直接的反映與評價。因此球員的衣著特點要符合高爾夫禮儀的文化需求;最后,球員與周邊環境和睦相處的符號,這種指的是球員在運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與周邊環境相適應的行為,如遵守紀律,自覺維護運動場地的衛生,舉止行為文明,遵守時間,自覺維護運動場地公共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
三、高爾夫禮儀文化的功能
(一)有助于塑造球員個人形象的功能
在高爾夫運動中,禮儀文化的第一功能就是塑造球員個人的形象。在對外交往中,個人的形象就是門面,只有表現得體的行為才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同時也能夠在社會中立足和實現遠大抱負理想。同時,恰當的禮儀行為,不僅幫助球員個人在社交活動中塑造良好的形象,而且還能夠帶來自信保證心情的愉悅。
在高爾夫運動中,紳士文化的應用,人們不但在行為、舉止以及語言上展示了自己的形象,而且也反映出了氣質與品格等內在形象,內外形象的展示給人們留下良好的形象 。
(二)有助于協調人際關系的功能
中國禮儀在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禮儀文化不僅僅是一門文化,而且是人們一聲中所必須修習的一門課程。良好的禮儀有助于人們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建立和諧共處的人際氛圍。高爾夫運動體現了“文明”、“高雅”、“健康”等特點,切受到其特殊的禮儀文化表現方式和內涵的影響,高爾夫運動為個體贏得了尊重,實現了自我價值的體現,同時有助于具有不同特征的人交往和生活。
高爾夫運動中,禮儀文化不禁改善了球員之間的關系,促進交流了解,建立協調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且本著尊重、平等思想的運動,在活動中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與理解。
(三)保證運動比賽的順利進行的功能
在高爾夫運動中,禮儀文化有助于維持比賽的秩序。在每場比賽中,每個環節中,都有固定的文化意識,離不開各種利益。正是禮儀聯系著高爾夫比賽的哥哥環節,維持著比賽的正常進行。如果在運動中沒有響應的禮儀,那么整個比賽運動很難正常進行。
(四)有助于感召教化的功能
在高爾夫文化中,禮儀屬于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不僅具備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事對“貴族精神”、“紳士文化”等文化特質的展示,特別是隨著社會現代化發展進程的賈逵,從事高爾夫運動,作為一種時尚的表現形式,如果不懂禮儀,那么在運動中必然受到歧視與排擠,因此,為了順利的參加高爾夫運動,人們應當爭相模仿和學習高爾夫禮儀文化的內容。
四、結論
在高爾夫運動中,禮儀文化屬于促進活動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動力,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推陳出新,并且受到社會發展進程的影響日趨完善。本篇論文主要論述了當前高爾夫禮儀文化的由來以及表現形式,又具體論述了高爾夫禮儀文化有助于塑造個人形象,協調人家關系,以及維持比賽順利進行等四大功能,最終指出了高爾夫運動對為提高國人思想水平,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武勝,殷鵬.基于高爾夫運動中的禮儀文化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4(1).
[2] 于洋,王佳佳.高爾夫―中國禮儀發展的新契機[J].現代交際.2012(3).
[3] 劉曉晨.淺析社會文化禮儀在高爾夫運動中的表現[J].運動精品(學術版).2013年12月6日.
關鍵詞:高職外語教師 理論 技能 科研 素質
近幾年,高等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對高職外語教師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嵐清同志說過:“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外語人才、普及外語教育、改進外語教學方法和提高外語教學水平,已經不是一般的教學問題,而是影響我國對外開放方針的更好實施和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碧岣吒呗毻庹Z教學質量,使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最關鍵的是培養一支合格的外語教師隊伍。本文就高職外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提出一己之見。
一、科學文化素質
首先,應具有較高的外語語言水平。以英語為例,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概括起來,就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使用英語的基本技能,具有較熟練的口頭及書面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要達到上述教學目的,教師就不但要向學生傳授英語語言基礎知識,而且要對學生進行較多的語言實訓。這就要求教師運用英語的能力達到較高水平,能流利、正確地使用英語。高職外語教師的語言水平包括以下內容:
1、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包括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其中,基本知識包括語音、語法、詞匯、語篇分析等基礎理論知識,這一部分內容是普通外語使用者所不具備(或不必具備)的。因為,作為一名外語教師,不僅要熟練地使用外語,而且要能夠從理論上給學生講解外語語言基本知識,使學生能較容易地掌握語言規律,盡快提高使用外語的能力?;炯寄馨?、說、讀、寫、譯五個方面。有兩點需要說明的是近幾年外語教學強調聽、說能力多了,而讀、寫、譯的能力有些弱化,但在我國目前的社會形勢下,大多數外語學習者使用外語時,讀、寫、譯的機會要比聽、說的機會多得多,因此,高職外語教學一定不能忽視讀、寫、譯能力的培養;二是語篇能力作為外語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作為一名高職外語教師,要具備基本的語篇知識和語篇能力(語篇知識包括文體分類、語篇結構、語篇銜接與連貫,語篇能力包括語篇寫作能力和語篇閱讀能力)。
2、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包括掌握基本的社會語言交際知識,具備基本的交際策略和能力。社會語言交際知識包括:外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語言功能知識、語體知識、語言交際策略、非語言交際策略;交際策略和能力包括能使用得體的語言進行交際、能面對不同交際對象和在不同交際場合進行交際、使用語言手段或非語言手段進行交際、能使用掌握的語言知識和背景文化知識進行交際等。
其次,一名高職外語教師要有較好的中文基礎和一定的數學、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等知識基礎,相關專業的基本專業知識,語言學、社會學、人類學、教育學、心理學等與外語教學密切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當然,不要求這些知識都像外語那么精通,但基本框架應該了解。因為高職外語大多都與各專業相關,不了解相關專業知識,如何能教好專業外語?
二、教學技能素質
高職外語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技能基本素質。其中包括:課堂組織能力、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語言實訓能力、語言測試能力。常規的課堂組織能力包括備課能力(備教材、備學生、備專業、備教學手段、備板書),組織教學活動能力(組織教學、完成教學過程),課堂管理能力(使用外語進行課堂組織、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外語教學不可缺少的,例如語音室、多媒體教室、電腦課件的制作與使用等,當然,傳統外語教學中使用的板書、簡筆畫、實物教學等還是外語教師所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語言實訓能力是高職外語教師的必備能力,包括組織模擬實訓、現場實訓,參與實訓并進行指導等能力;語言測試能力是每位教師所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編制試卷、評閱分析試卷、進行口試并正確評分等。
三、教學理論素質
高職教育要求產、學、研相結合,科研能力是高職外語教師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要求高職外語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外語教學理論水平,對語言學理論、中外教育史、外語教學流派等有一定的了解,用理論指導教學,在教學中豐富理論知識。外語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合格教師,還要成為既具有實踐教學能力,又具備語言理論知識的教學科研人員。對高職外語教師的外語教學理論知識水平的要求,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構主義語言學說,功能派語言學說,相互作用派語言學說及語言、社會與文化的關系等。
2、語言學習理論知識。包括(1)語言學習環境,即母語、第二語言、外語的學習環境及相關的學習理論;(2)語言學習過程,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分為行為主義學習模式、認知派學習模式、理性主義學習模式、語言理解模式、語言產生模式等;(3)第二語言習得與外語學習的相關理論,如學習者的錯誤及錯誤分析、語言輸入與輸出、正規語言學習與第二語言習得等。
3、教育心理學知識。主要是學習者與學習成就方面的知識,包括學習者個體因素對學習成就的影響(年齡、性格、動機、學習能力等),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對學習成就的影響(策略類型、策略的內容、策略的使用等)。
4、外語教學法的基本理論知識。(1)了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內外外語教學法的主要流派(包括: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視聽法、認知法、功能法、自覺實踐法、交際法、自然法等);(2)國內近幾年外語特級教師的先進教學方法;(3)教學與大綱的關系,掌握結構大綱與功能大綱的基本知識及它們與教材的關系。
5、外語教學評估測試的基本理論。包括:語言測試理論、各種能力測試模式。
6、外語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課題的提出、調查問卷及實驗方案的設計、論文的撰寫、論文的交流及發表等。
四、教師禮儀及美學素質
高職外語教師不僅要具有以上外語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相當的禮儀和美學知識。
1、注重教態修養
外語教師要特別注意個人形象,應以灑脫自如、儀態大方、穿著得體、可親可敬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外語教師不僅要注意完美的外部形象,還要注重保持良好的心情、年輕的心態和較高的交際熱情,因為每一堂外語課,都是師生語言、心靈的交匯,沒有良好的心態和滿腔的熱情,是不可能實現充分的語言交流的。
2、注重政治、道德修養
外語教師除了所有教師都應具備的高尚的道德品質修養外,還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政治素質和修養的提高。外語教師經常接觸外國專家、留學生等,要注意以自己較高的政治、道德修養影響學生,處理好與外教、留學生、本國學生、同事、領導等各方面的關系。
3、培養學者風度
高職外語教師應該具有廣博的知識,特別是外語方面的知識,必須成為專家;而外語以外的知識,也應廣泛涉獵,成為“雜家”,特別是所授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以及這些國家與我國的政治關系和歷史淵源等,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能給予正確、滿意的回答;能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的指導。
五、其它素質
高職外語教師除了具備以上四種基本素質外,還應該具備以下能力:
1、領導、組織能力。外語教師要組織學生的各種外語活動,例如外語短劇、外語晚會、外語演講等,還要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學習,語言實訓,因此一定的領導、組織能力是必須的。
2、動手能力。外語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例如教具制作、書法、簡筆畫、能歌善舞等。
以 “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 的要求和全國第五次少代會精神為指導圍繞上級工作部署,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兒童,發揮少先隊的特有功能,以體驗教育、雛鷹爭星等活動為途徑,有計劃有創新地開展符合學校實際的、符合少年兒童身心特點的教育活動,使少先隊員更好地掌握交際能力、學習能力、生活能力,成為幸福生活并能創造幸福的人。
二、工作思路
轉變觀念,熱情服務,穩抓常規,追求創新,加強實踐報告,體驗為主,講求實效。
三、工作要點:
(一)加強少先隊基礎建設
1. 加強學校輔導員以及校內外輔導員隊伍建設。聘請家長社會各界人士為校外少先隊輔導員,積極挖掘社會資源,開拓少先隊員的學習、活動的空間,讓隊員能夠有的機會鍛煉自己,展示自我,增強實踐能力。
2. 加強少先隊小干部隊伍建設。學期初開展大、中隊委的培訓工作,培養隊員管理少先隊、熱愛少先隊的主人翁情感。組織班隊干部培訓,建全隊委學習、交流制度。選拔有責任心的隊員組成紅領巾文明禮儀監督崗、國旗護衛隊,努力讓的隊員參與到少先隊陣地的建設和管理中來。
(二)建設一個基礎扎實的少先隊活動陣地。
1. 建好紅領巾廣播臺。確保硬件過關,培訓好播音員,使得每周一次的紅領巾廣播能夠受到全校歡迎。
2. 建好紅領巾校園文化宣傳欄。及時更換內容,營造優雅、活潑、趣味與知識并存的文化氛圍。
(三)堅持不懈做好各項常規工作。
1. 抓好隊員的文明禮儀、思想道德教育教育。通過紅領巾文明禮儀監督崗每日進行的檢查督促,通過定期的專題活動、十星學生的評比 ,使得隊員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自覺養成良好言行習慣,爭做小紳士、小淑女。
2. 抓好少先隊各項常規評比考核。每日對隊員的行為規范進行的檢查,對每周一次的中隊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抽查,每月進行中隊陣地建設評比,對輔導員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調查,評選優秀中隊及優秀少先隊員、輔導員。
3. 抓好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做好升旗手、護旗手、主持人的選拔、培訓,做好演講稿件審核,以確保高質量完成升旗儀式。
4. 抓好雛鷹爭星活動。把雛鷹爭星活動同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相結合,以雛鷹爭星為載體,結合學校各類教育活動,利用班隊活動 ,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使各類教育活動既有“星”可循又能自主創新,既要簡化和規范雛鷹爭星活動的操作順序,又要使雛鷹爭星活動落到實處,一如既往地按年級段完成爭星活動,保持雛鷹爭星活動良性發展。
(四)、加強少先隊理論研究。
1. 開展少先隊專題論文評比,進行優秀少先隊活動案例評比,鼓勵并組織輔導員進行
投稿、參賽。
2. 開展“輔導員”專題經驗交流會。
3. 開展隊活動方案評比,開展班隊活動課的觀摩評比。
(五)、開展一系列學生歡迎的少先隊活動。
具體工作安排:
二月份:心懷理想 我們出發
1. 開學典禮
2. 寒假生活交流會
3. 定計劃、定目標
三月份
1. 開展“爭當‘四好少年’開學主題日”活動
2. “我讓媽媽露笑臉”慶祝三八節主題活動
3. 文明禮儀知識普及活動“文明禮儀我先行”紅領巾學雷鋒活動
4. 全國安全教育日活動
四月份:學習先輩 做好傳人
1. 祭奠革命烈士、瞻仰革命先烈
2.“不文明現象”觀察活動
3. 全體師生開展“講文明話,做文明事,養成舉止文明的習慣”的活動。
五月份:火紅五月 燃燒激情
1. 做好“5.12”應急演練
2. 開展爭做文明學生活動?!叭齻€一”包括:開展一次志愿者環?;顒?;進行一次義務
勞動;進行一次班內文明禮儀的勸導
六月份: 快樂學習 勇攀高峰
1. 慶祝國際兒童節系列活動。——校園禮儀風采展示活動
論文摘要:語言與文化緊密相聯,外語教學中文化內容的導入和文化意識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從文化的內涵,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探討了外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并以新課程下高中英語教學為例,提出了解決以往教學中文化意識欠缺的策略。
語言源于文化,并且和文化緊密相聯。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Sapir在《language》一書中就指出:“語言有一個環境,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傳統和信念”。語言和文化這種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交際時表現得尤為明顯。因此,外語教學中文化內容的導人和文化意識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就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作一探索。
1.文化的內涵
文化在廣義上可以指人類精神和物質生產的總和,在狹義上指人類精神產品的總和;就不同國家和社會文化的差異性而言,文化乃指某一特定人群中人們行為和認知方式的模式以及與此相關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體現在人們的社會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相互關系等。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外語教學所研究的文化,相對來說是一種狹義文化。
2.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語言與文化關系密切。語言是文化的符號。人類文化世界的建構和運作正是通過語言的命名活動和語言的制約作用得以實現的。語言又是文化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語言對于表達人類復雜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必不可少的。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這種內在聯系,是我們理解外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的基礎和前提。20世紀60年代著名的語言學家拉多在他的《語言教學:科學的方法》一書中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p>
3.教學的誤區
中國文化和英語文化屬于不同的文化傳統,語言又屬于不同的語系,因此我們缺乏歐美國家所擁有的語言環境。況且,中國和英語國家在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歷史文化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差異。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經常會遇到很多因文化差異引起的障礙。因此,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不僅僅取決于語言水平的高低,還取決于他們對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英語教學中融人文化意識,有利于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英語,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并培養世界意識。
由于我們對文化的認識不夠,跨文化意識薄弱,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處理不當,英語教學中出現了嚴重的文化意識欠缺的現象。英語文化意識在我國英語教學中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大多數學校還是薄弱環節。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原本就很容易引起文化障礙,制約跨文化交際的成功進行。然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往往只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輕視語言能力的培養,外語教學的目的被認為是讓學生背熟語法規則,然后按照背熟了的語法規則做題,得高分,很少思考為什么要學這門語言,怎樣才算學好了這門語言。英語教學一直忽視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教師把重點只放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上,沒有對文化知識給予同樣的重視,用這種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因對西方文化知之甚少,不能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活動。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師應努力使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掃除因這種差異而引起的文化障礙,進而達到成功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境界。
4.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4.1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
新課程普通高中英語課本,采用結構功能的編寫體系,圍繞中外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名人傳記、傳統節日、衛生與體育等16個話題選編語言材料,語言真實自然、形式多樣,活潑新穎,所涉及的話題貼近生活實際,緊跟時代的步伐,如旅游、體育、航天技術、環境保護、交友、集郵愛好、影視等;閱讀課文涉及題材廣泛,反映了英語國家歷史和地理、風土人情、名人傳記、新聞出版、戲劇、文學、音樂等。這些題材和話題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關注未來、關注社會,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從而提高學生對目的語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有意識地結合語言教學向學生傳授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學、藝術、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等社會文化知識,不斷增進學生對東西方國家國情的對比和了解,增強學生對兩種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和世界意識,準確而得體地運用英語交際,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語言能力。如在教Good Manners時,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西方餐桌禮儀,并引導學生進行辯論,論題是’’Western tablemanners is better than Chinese table manners"。雙方辯手各舉一方餐桌禮儀之優處,或宣揚,或反駁,氣氛熱烈。其實禮儀本無優劣,只是通過這一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東西方餐飲文化的異同,教育學生要人鄉隨俗,樹立文化平等觀,注重禮儀,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又如”Disneyland""A Freedom Fighter""Charlie Chaplin""Abraham Lincoln”等人物傳記反映了美國自主、獨立、崇尚個人奮斗的主流文化;"A Taleof Two Cities""The Necklace""The Merchant of Venice’,等反映了西方國家的價值取向,以及西方人瞻矚金錢的價值觀念。
4.2詞匯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的成分,也是文化負載量最大的部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介紹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并正確運用詞語。英語詞匯的文化內涵是經過長期積淀而成的。一些很有文化內涵的成語、慣用語、諺語、理語和格言等都來自于成語典故、神話傳說、文學名著,教師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介紹其背景知識,讓學生理解其深刻內涵。如Shylock(夏洛克)是莎士比亞戲劇《威尼斯商人》中的一個人物,作為典故比喻那些貪得無厭的高利貸者,而Solomon所羅門)比喻非凡的智慧,出自《圣經》的傳說。又如,to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鐵盧之戰),指十九世紀初,拿破侖稱雄歐洲一時,最后戰敗于比利時的滑鐵盧。這一詞語被人們用來比喻“慘遭失敗”。再如peasant(農民)一詞,在漢語中是中性詞,但對西方國家來說卻有某種反面的、消極的意味,指“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在西方稱農民為farmer。又如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在漢語中,狗含有貶義,而在英語中狗是寵物。因此,在詞匯教學中必須結合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 4.3開發校本課程,系統介紹西方文化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而校本課程正是實施這一理念和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學生渴望更多、更系統地了解西方文化,因此,英語教師可摸準學生的興趣所在,結合教材內容,編寫《學點英文諺語了解西方文化》、《中學生英美概論》、《知多少》、《你喜歡的英文歌曲》、《西方節日文化》等學生感興趣的校本教材。使學生更全面、深人地了解目的語文化。
4.4利用多種媒體資源培養學生英語文化綜合素養
語言習得理論告訴我們,語言自然習得的過程是無意識的,是潛移默化的。英語的學習也一樣。由于電視、多媒體等能創設仿真的英語交際情景,在課堂中適當地引人這些媒體所提供的地道活潑的英語素材,能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悟地道的英語文化,從而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地借助電視、網絡等學習英語,擴大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拓寬視野,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為發展跨地域文化的交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應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英語教學資源,如:(1)英語影視節目(2)英語教學網站(3)各類多媒體英語教學光盤(4)英語教學的報刊雜志等拓寬英語知識面,提高語音素質、豐富英語文化,有效提高英語綜合文化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
4.5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文化意識的培養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結合教材設置情景,進行跨文化知識的介紹,也要在課外最大限度地創設英語文化氛圍,使學生更好地體會中西方文化差異。通過課堂內外的各項活動,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敏感和意識,提高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4.5.1開辦英語角,由外語老師與學生交流。有條件的話也可請外教或外國朋友與學生進行直接對話。
4.5.2開設研究性課程,以跨文化研究為主題,系統地傳授英美文化知識。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小課題,如:“美國的飲食文化”、“英國的婚俗”等。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觀看電影和錄像、請教專家等方式進行研究、調查和分析,并最終寫出報告。這樣的課程學習在拓展學生的英語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協作能力。
4.5.3利用西方的一些重要節日,如圣誕節、萬圣節等舉行英語晚會,舉辦英語知識競賽,使學生了解西方的節日文化,了解西方習俗。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5.正確理解本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的關系
怎樣看待自己的文化和人家的文化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文化平等觀和語言平等觀。“決不能認為哪一方的文化更好,語言更美?!?王宗炎)同時,幫助學生認識到要正確地理解外語并恰當、得體地使用外語,不僅取決于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和理解程度,而且取決于對本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差異的了解程度。因此,了解、熟悉本國文化有利于外語學習。并通過跨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傳播中外文化的使命感和文化融合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