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7 15:46: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與會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會計假設起點論。會計假設是會計人員為了進行會計實踐而對會計環境中的某些事物和現象所做的合理推斷。會計假設最早由W·A·佩頓于1992年在其著作《會計理論》中提出,但直到50年代末才引起美國會計界的高度重視。其觀點是既然把會計假設視為來自客觀環境對會計的約束條件和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那么會計假設就必須作為公認會計原則的最高層次概念或命題。按照演繹法,以會計假設為出發點推導出會計程序和方法。
2、會計本質起點論。會計本質起點論認為,本質是決定1事物區別另1事物的根本屬性。會計本質是由會計的內在矛盾構成,是會計這1事物比較深刻的1貫的和穩定的方面,它從整體上規定會計的性能和發展方向。會計本質也是確定和解釋其他會計概念的依據,會計研究首先應解決會計本質問題。這1觀點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風靡我國,并在會計研究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存在于我國會計理論界的對會計本質的3種認識“會計信息系統論”、“會計管理活動論”和“會計控制論”就是其長期研究的結果。
3、會計環境起點論。會計環境系指與會計產生、發展密切相關,并決定著會計思想、會計組織、會計法制、會計理論、會計方法、會計工作水平,以及與會計密切相關的審計、財務的客觀歷史條件及其特殊情況。會計環境起點論認為,會計的歷史發展始終受環境的影響與支配,會計環境不僅是會計研究的必經之地及深入展開研究之依據,而且是探明會計原理、本質及規律的出發點。會計環境決定會計本質、會計目標、會計對象及會計職能等,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4、會計目標起點論。會計目標是會計實踐活動所期望達到的境地。會計目標起點論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由于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廣泛應用,在會計信息系統論基礎上,以會計目標作為會計理論邏輯起點的思路深入人心并占據西方會計理論的主導地位。會計目標起點論認為,會計作為1個信息系統,應首先明確目標,再在此基礎上推導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確認、計量,指導會計實務。
2、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應具備的特征
1、惟1性。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只有1個,而且只能是1個。進行會計研究工作需要有1個切入點,即邏輯起點。從這點出發,研究會計的其他相關問題,達到對會計的深入認識,形成會計理論,進而指導會計實踐,并構建會計理論體系。同時,只有從這個邏輯起點出發,才能減少研究的盲目性,達到對會計的本質性認識。
2、穩定性。所謂穩定性,是指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貫穿于會計理論研究的始終,不因時間、地點、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會計的實踐活動,會隨著時代、社會、經濟等的發展而變化,從而使得會計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同1時期各個不同的客觀環境和條件下,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呈現出發展性、復雜性和變化性。但會計作為1門獨立的學科,有其內在的穩定性和規定性。這就決定了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也必然具有穩定性的特征,不因時代、實踐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歷史的穩定性。3、普遍性。這里所講的普遍性,是指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理應成為而且應當是所有會計學分支的邏輯起點,不能僅僅適用于財務會計范疇。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可把這1特征稱為統1性。從最初的結繩記事和繪圖記事等會計學科的萌芽狀態,到單式記賬法的產生、復式記賬法的出現,會計基本上是履行反映和監督的職能。這時的會計學科以財務會計為主。后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管理的需要以及人們越來越重視會計等原因,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以及審計學等學科才相繼獨立成科。目前,會計學科又包含了1些新的分支,如國際會計、通貨膨脹會計、社會責任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等。因此,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就不能僅是財務會計的邏輯起點,它應該成為整個會計學科體系的邏輯起點。
3、會計環境與會計本質相結合共同作為會計理論研究起點的合理性
前面對會計理論的邏輯起點11作了介紹和評價,筆者也提出1種新的觀點,即把會計環境與會計本質相結合,取長補短,綜合考慮,作為會計理論的研究起點。下面來談談理由。
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會計環境1般是相對穩定的,因此對會計環境理論的認識也是有局限的,如果用系統、歷史和發展的觀點來研究會計理論,會計環境必然是會計理論研究的首要因素之1。環境變了,則導致對會計其他領域認識的變化。把會計環境作為會計理論研究起點的1個突出優點,表現在理論的前后1貫性和邏輯1致性上,因為考慮了會計環境的因素,把會計環境視為內生變量則減少了理論的不確定性,研究的結果更為穩定,也更符合人們對會計理論內涵的界定。
把會計環境和會計本質作為研究起點,更能解釋環境變化所帶來的1系列會計理論創新問題。因此,將會計環境納入會計理論研究的動態過程中,結合對會計本質的認識,就可構建1個分層面的會計理論體系,這樣的會計理論體系才能滿足會計理論本身發展和指導會計實踐的要求,使理論具有前后1貫性和邏輯上的1致性。
【參考文獻】
[1]段志新:“會計理論研究邏輯起點的定位”,《審計與理財》,2006.5
[2]劉麗丹:“淺談會計理論的邏輯起點”,《經濟師》,2006.3
[3]司德奎:“對會計理論邏輯起點論幾種觀點的評介與思考”,《會計論壇》,2006.3
內容摘要: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問題是研究會計理論體系的最高層次。本文研究了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應具備的特征,對各種有關邏輯起點的觀點進行了評述,并討論了我國會計理論邏輯起點的現實選擇
關鍵詞:公司治理;財務控制;會計控制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現代企業制度實施的進程。
目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是現行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良好的內部會計論文控制是正確處理企業的利益相關方關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證。構建公司治理結構框架上的財務組織結構及運行機制、資金監控機制、財務會計和審計信息網絡控制平臺,是從源頭實施財務控制,是實現公司治理的根本。
一、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在我國現有的公司治理結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審計監管,資本市場、產品市場、經理人市場及并購市場發育不完善,使外部治理結構不健全。而企業內部治理機制主要建立在人自利的目標函數之上,內部治理機制對人越有效,委托人被架空的問題就越突出。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健全企業內部會計信息控制所必不可少的企業外部市場競爭機制尚未建立或不很完善,特別是公司控制的外部市場競爭機制缺位,導致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使企業內部會計信息控制變成了一種為企業首席執行官(CEO)服務的、人主導型的控制制度。人主導型的內部會計信息控制容易導致委托人對企業控制缺位。作為公司外部治理中的一項重要制度的獨立審計,由于部分注冊會計師在專業技術與職業道德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作為“經濟警察”的審計名實難符。這樣的公司治理結構,使得企業管理人員并沒有受到必須提供真實的對外會計信息的太多壓力。既然經理人員能夠掌握和控制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系統,且外部又缺乏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對于經理人員而言,會計舞弊及會計信息失真所帶來的好處由其享有,信息失真所受的處罰則由企業而非直接責任人承擔。在這樣的公司治理結構之下,企業會計舞弊、會計信息失真便不可避免。
二、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控制公司治理結構實質上是對企業進行控制而建立的企業內外一整套制度的安排。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是正確處理企業的利益相關方關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證。企業內部控制應以內部會計控制為核心,將財務、會計、審計控制納入到公司治理框架中,即在公司治理結構、治理機制建立過程中,設計財務、會計組織結構及運行機制;在公司治理機制建設過程中,確立財務預算監控機制;基于公司治理建立財務、會計、審計信息溝通機制。在公司治理中,財務控制屬事前、事中控制,會計控制屬于事中、事后監督,審計屬于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公司治理機制有效,是保證公司資金安全、資產完整、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及時、完整的基本條件;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才能保證內部控制有效、才能保證不同層次財務和會計目標的一致性,促進科學決策和效率經營;只有從源頭實施會計信息質量控制,實行各利益主體之間關系的協調與制衡,才能維護各利益主體的正當權益,最終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有效的會計信息控制應當能夠維護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而不是維護某一類或少數利益相關者的權益。
三、會計組織結構與會計信息控制基于公司治理結構的會計組織結構是從會計組織機構設置、權責安排、人員配備、會計控制中心定位等方面來確定股東會、董事會或監事會、經理層等不同權力主體之間關系的制度安排。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公司治理結構導致股東會、董事會或監事會、經理層等權力主體之間形成不同的權力界限?;诠局卫斫Y構的會計組織結構是針對不同的權力主體確立會計信息控制權,建立會計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二是針對投資中心、利潤中心、成本中心分別確立不同層次的財務控制權。企業集團針對非全資控股子公司設計內部控制時,由于存在中小股東,要注意財務、會計控制制度安排以及實施的合法性,以避免大股東(控股公司)對小股東權益的損害,避免發生違法行為。兩權分離公司當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股東會形同虛設、董事會或監事會效率低下,需要強化股東會權力、細化董事會或監事會內部結構、弱化經營者權力?;诠局卫淼臅嬓畔⒖刂疲瑢嵭袥Q策、執行、監督分權制衡制度。在法律框架內,基于公司治理結構設計財務、會計、審計組織結構,應建立所有者層次、經營者層次財務組織。所有者層次財務組織,例如,股東會委派財務總監,主要債權人列席董事會,董事會中建立財務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設立獨立董事等。財務委員會作為投資在立法技術層面上,要健全獨立董事民事責任的范圍,明確界定獨立董事的過錯行為。筆者認為,獨立董事在任職期間因一般過失所引起的損害賠償責任以及因索賠訴訟所引起的法律費用一般可以列入保險責任范圍;而獨立董事的故意或重大過失、符合經營判斷原則的行為、欺詐及惡意行為、違反公司章程及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超越職權范圍從事與保單規定無關的業務或活動、不可抗力所致損失等等,可以列為除外責任范圍。
(三)獨立董事責任保險制度本土化我國對于獨立董事的選任、監督真正實現客觀中立還有一定難度,為此,應當做好獨立董事保險費用的信息披露工作。關于獨立董事的保險費承擔,各國均采用不同的比例,獨立董事個人情況及所處行業和面對的市場壓力是不一樣的,對于獨立董事責任保險的保費分擔問題宜靈活處理。一般來說,可以一般董事責任保險的保費分擔比例為基準,在一定幅度內由投保人與保險公司協商確立。此外,由于獨立董事年薪較高,且公司又為其購買保險,因此,獨立董事責任保險事宜應當提交股東大會審議和討論,公司也應當在年度報告中披露為獨立董事購買責任保險的有關信息,公司還應提供相應法律文本以備股東查詢。
(四)創新獨立董事責任保險制度獨立董事絕大部分是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學者,他們視名譽為生命,同時,有著良好名譽的獨立董事更能受人尊敬和被人重視,更有可能獲得聘任的機會,而名譽受損則擔任獨立董事的資格受損,甚至可能遭到撤換或被迫辭職。既然聲譽對獨立董事如此重要,而且它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或者說,公司或者獨立董事本人具有保障獨立董事名譽不受損害的需求,而獨立董事的職務責任又確實給其名譽帶來風險,所以,獨立董事的名譽風險自然也就可以納入保險范圍。至于獨立董事的名譽價值,應該由相應的社會評估機構來判斷。中心的核心組織,對財務、會計負責人實施監督,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審計委員會與內部審計經理進行信息溝通并制約,避免或減少信息不對稱。經營者層次財務組織主要為經營者控制資金流、物流、信息流服務,為履行其經營管理責任而發揮作用。公司存在各類弱勢群體,在公司治理結構設計和會計信息控制體系設計時需要考慮如何維護弱勢群體的權益。獨立董事可代表弱勢群體利益,對大股東或內部人形成制衡。
四、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控制平臺公司治理有效,才能保證財務信息等真實、完整;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是公司治理的基本條件,也是實施財務控制的基本保證;會計信息是所有控制的前提,財務信息、會計信息和審計信息等構成的信息網絡平臺與公司治理相輔相成。由于公司治理、內部控制、經營決策需要不同類型的信息,公司必須滿足這些需要,并由此形成信息網絡平臺。信息質量決定公司治理效率和財務控制效果,而公司治理和財務控制又直接影響信息的內容和質量?;诠局卫淼男畔⒕W絡為股東治理、董事會決策和監控其他利益相關者決策以及經營者層次財務控制提供財務、審計等信息,最終確保所有利益相關者權益、實現科學決策和效率經營,滿足股東會、董事會或監事會治理的需要。審計信息主要是針對會計信息的真實和公允、內部控制運行、風險管理等進行評估。從信息來源渠道分析,審計信息可分為內部審計信息和外部審計信息;從信息內容來分析,可分為財務審計信息和管理審計信息。美國公司改革法案授權SEC制定規則,要求公司管理當局提供內部控制報告及其評價結果,并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管理當局的評價出具鑒證報告。審計信息的載體有:獨立審計師的審計報告、內部審計師的審計報告、內部控制測試報告、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的評價報告等,所有者將財務信息、會計信息和審計信息作為激勵、約束經營者的主要依據?;诠局卫淼臅嬁刂?,從人員(組織機構)、資金和信息三個關鍵要素入手,建立財務組織結構及運行機制、資金監控機制、財務會計和審計信息網絡,從源頭實施財務控制,是實現公司治理的根本。
參考文獻:
[1]樊行健.公司治理與財務治理[J].會計研究,2005(2).
[2]胡瑞林.淺議會計控制系統的設計[J].上海會計,2006(1).
[3]張炎興.公司治理結構和會計控制觀[J].會計研究,2001(8).
【關鍵詞】管理會計;研究主題;理論基礎
一、引言
管理會計誕生于19世紀西方紡織、鋼鐵等重型制造企業中。二戰后,管理會計正式成為哈佛商學院的一門專業學科,并得到學術界的公認。幾十年來,西方管理會計研究伴隨著眾多企業的生存與競爭不斷地突破自我和創新,研究內容不斷增加,研究方法日趨多樣,理論基礎也不斷擴展??梢哉f,這門學科的研究目前在西方已經比較成熟。
我國的管理會計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初在引進西方管理會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梢哉f,早期的中國管理會計研究還沒有自己的體系和重點。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研究逐漸與實務相結合,并經過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取得了許多豐富的成果。時至今日,與國外相比我國管理會計研究還存在哪些差距?如何能夠使中國的管理會計研究走向世界?我們以相關文獻為依據,從研究主題、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等方面來分析管理會計研究所必須面對的關鍵性問題,為中國管理會計研究走向世界提供建議。
二、管理會計研究面臨的關鍵性問題
(一)管理會計的研究背景與研究主題管理會計研究起源于西方傳統的制造性企業,其研究的歷史也是伴隨著產品的制造成本和成本控制發展起來的。早期的研究關注于制造性環境中的問題,如改進生產成本和改善制造成本管理。但是,隨著制造性的企業逐漸意識到越來越多的利潤來自于非制造性環節時(例如產品的設計階段、售后服務階段等等),而且這些非制造性生產環節逐漸成為北美經濟的主流,?管理會計的研究背景逐漸向制造前與制造后活動∞、服務行業②和政府部門@等領域擴展。人們對于非制造環境的關注,帶來了基于價值管理的管理控制系統的科學設計與應用的研究,而價值管理的理念又促使人們開始關注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的科學性,因此又有了ABC與ABM的研究。而近年來企業戰略的重要作用使得人們又意識到許多管理工具具有戰略管理的功能,例如平衡記分卡。這便帶來了戰略管理會計的研究風潮。而當管理會計逐漸突破單一組織和一國的邊界,集團與跨國公司變得越來越重要時,對于價值鏈管理(包括供應鏈、專利與特許使用權安排、外部采購、有效的客戶反應系統以及競爭者分析等等)、轉移定價等主題的研究便成為了關注的焦點。由此,我們不難發現,研究背景對于研究的主題或者說研究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二)管理會計的研究方法管理會計研究方法的運用要與研究問題的本身以及當時的外在環境相適應,正確地運用管理會計研究方法是提高會計理論研究水平的保證①。西方管理會計研究的主流方法是經驗研究。正是管理會計研究的務實性才使得基于企業的實彤案例研究一直以來成為西方管理會計研究的主要方法。我國管理會計的系統研究實際上是從上世紀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開始的,起初主要是翻譯和介紹類的規范性研究,還沒有深入到企業實地進行研究,而那時西方已經開始盛行問卷調查和實驗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幾年,問卷調查和實驗研究幾乎成為了西方管理會計研究的主要方法②。再看我國的管理會計研究,目前經驗研究還不占主流,即使是經驗研究,大多也屬于實彤案例研究,問卷調查的比重相當少。即使是案例研究,研究水平也與國外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國外成熟的案例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論框架或者理論模型③,而國內多數案例研究還局限于講述一個故事。盡管案例研究具有許多優點,但是案例研究的桎梏在于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如果要在更加廣闊的環境中檢驗理論,就應該采用大樣本的研究,而對于管理會計研究所需的內部數據,問卷調查便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問卷凋查有兩個很重要的技術:抽樣技術和問卷設計技術。國內現有的問卷凋查與國外<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雙月刊)2008年第5期成熟的問卷調查還存在極大的差距,成功的問卷設計一定是基于理論基礎,再結合前人的研究設計進行調整和完善而成的。但是從我國現有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研究并不是驗證某種理論,而只是說明一種現象,往往是需要了解什么問題就直接設計什么問題,而對于研究問題的計量還缺乏足夠的理論依據和科學性④。
另一個研究的差距就是實驗研究。實驗研究方法就是由研究者根據研究問題的本質內容設計實驗,控制某些環境因素的變化,使得實驗環境比現實相對簡單,通過對可重復的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從中發現規律的研究方法。在管理會計研究中,實驗法常常用于預算、激勵機制和轉移定價等問題??偟恼f來,實驗研究相比經驗研究有更多的困難,它除了需要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金融學等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心理學的理論指導。同時,它要求大量的實驗參與者,以及實驗經費和計算機聯網的實驗室環境。這種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許多在現實環境中無法得到的數據,從而在理論的檢驗上就有了更加廣闊的范圍和比較獨特的視角,能夠捕捉到更為主觀的影響因素。因此,在理論基礎上與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結合更加地緊密。
(三)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在理論基礎方面,西方管理會計的經驗研究一般采用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理論。經濟學(如信息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對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以及審計學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管理科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管理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的綜合叉學科,其基礎是數學、經濟學和行為科‰管理會計與企業管理密切結合的特性也使得管理學成為其主要理論之一。而近些年,以權變理論為代表的社會學以及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的重要作用也更多地體現出來。權變理論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建立在這樣一個前提上:不存在廣泛適用于所有環境所有組織的會計系統。應該明確會計系統的具體特征與某種確定的環境相聯系,并且是恰當匹配的。OJ而組織行為學與會計學相結合形成了一門新的科學行為會計學,它通過應用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論來檢驗會計信息、過程和人的(包括組織的)行為的交互作用。Ho而心理學的研究體現在諸如個人對于管理控制系統的公平性感知(包括程序和結果的公平性)以及對于組織的信任和忠誠度等等,而這些因素對于組織的業績都有相應的影響。
總之,這些理論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和比較的,只能通過結合它們所研究的背景、主題以及研究方法來論證其研究價值。而實際上,越是高水平的管理會計研究,越是在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和理論基礎方面做到了較好的契合。
三、中外管理會計研究的現狀分析
(一)管理會計論文的標準為證明上述分析的合理性,我們選擇了兩本雜志各自代表國內外研究的水平和發展方向。據統計,國內的《會計研究》是權威期刊中發表管理會計研究比例最高的雜志,而且《會計研究》也是國內最具權威性的會計專業期刊。舊1國外對管理會計的研究起步較早,而且有自己專門的管理會計期刊《管理會計研究》
(Journalof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該雜志在國際上有較高的聲望。所以,我們選擇這兩本雜志作為我們研究的樣本,樣本的時間從1996至2006年共11年。
為了挑選出管理會計的論文,首先要確定管理會計的研究主題。根據Shields(1997)以及Scapens和Bromwich(2001)的分類,我們將管理會計研究分為管理控制系統、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資本預算和投資決策以及戰略管理會計幾個方面。其中,管理控制系統又包括激勵機制、預算、業績評價、轉移定價與綜合控制系統。在選擇管理會計的論文時,基于管理會計要為企業創造價值這一基本原則,我們挑選出符合上述內容的論文,對于財務會計也會涉及的問題(如薪酬機制),要看其應用的理論與視角是否屬于管理會計①。如果研究涉及的是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職能(現在也包括披露),我們不視其為管理會計的論文。
(二)研究主題和研究背景
1.研究主題的分布根據論文的具體內容,我們將管理會計研究樣本分為七個領域(見表2):管理控制系統、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資本預算和投資決策以及戰略管理會計和其他。其中其他指管理會計的新興領域,在我國主要指環境管理會計;在國外主要指行為管理會計??紤]到我國這一時期發表了大量的介紹戰略管理會<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雙月刊)2008年第5期計的論文,我們將戰略管理會計單獨列出。
2.研究背景的分布我們將研究背景劃分為三類。
盡管大多數的管理會計研究適合于制造性的行業環境,但是很多研究成果是可以推廣和通用的①,不限于任何一個企業或行業的研究屬于通用型的(genericsettings),這類背景一般比較抽象或程序化。如果論文表明研究結論是針對企業或某個行業的,我們則將其劃分為企業背景。這些企業主要包括制造性企業,還有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機構以及壟斷性企業。最后一類是醫院、政府和公共事業部門等非盈利組織??梢钥闯?,針對非營利組織的研究在國內外的比例都很低,而國外大多是通用型的研究。
3.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以企業界為背景的研究主題非常廣闊,而非盈利組織和通用性的研究背景則更為關注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JMAR中非盈利組織背景的比例幾乎是《會計研究》的兩倍。并且,《會計研究》通用性的研究比例較低,而JMAR有相當數量的研究是針對所有組織的(45篇),這將是未來我國管理會計學者努力的方向。中外研究相同的一點是,管理控制系統不管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都是研究的重點,這表明了管理控制系統在管理會計中的重要性。另外,我們還發現,戰略管理會計研究在國內占有相當的比重,這與JMAR極為不同。
(三)理論基礎西方對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的應用比例明顯超越我國;而我國只有在戰略管理理論上占有優勢,而在組織行為學與社會學方面尤為欠缺,大多數采用行為學的國內論文只是從規范的角度進行論述,實際上在國外的研究中,行為學研究大多是與問卷調查或實驗研究相結合,提出有關行為學或心理學的變量并建立模型進行統計分析。因此,盡管也是應用了同一的理論,但是研究的深度和結論的價值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另外,根據相關研究,我國管理會計的經驗研究有38.89%缺乏理論基礎,是國外17.98%的兩倍還多,與本文的數據結果基本一致(見表3)。這使我們感到與世界學術主流的差距并不只是技術方法的應用。在國內其他類中的研究,大多缺乏理論基礎,規范性和介紹性的研究過多;而JMAR其他類中的研究則有相應的理論基礎,并且多采用經驗研究方法。JMAR對于綜合理論的應用比例也高于《會計研究》。(四)研究方法現代哲學按照他們以理性或經驗為知識的來源或規則而被劃分為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
根據方法論的不同,現代管理會計的研究方法可分為兩大類:
1.經驗研究方法(廣義經驗研究,包括經驗實證)。經驗研究是尋求對客觀現象解釋和預測的某些具體研究方法的總稱,包括檔案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和實地調查法等等。經驗研究區別于規范研究的最大特點是它關注實務如何進行的,而不是關注實務應該如何進行;不采用價值判斷的方法,而是采取價值中立的立場,并且側重于對命題進行證偽。
2.非經驗研究方法(包括理論研究)。指除了經驗研究以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包括分析性研究和規范研究、最優化等等。其中,規范研究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圍繞經濟政策行為的經濟后果進行邏輯推理,提出政策建議和制定行為標準。隨著研究方法的不斷發展,國外還出現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幾乎無不例外地基于理論和生產經濟學的理論和模型,它是建立在嚴格的理論假設和模型推導基礎之上的,是連接理論與實證的橋梁。
我們把非經驗研究分為分析性研究與其他(包括規范研究等)。因此,我們將研究方法劃分為經驗研究與非經驗研究(見表4)。而經驗研究又可以劃分為:問卷調查、檔案研究、實彤案例研究、實驗研究以及綜合方法(見表5)。統計結果證明了我們前述的分析,在國內的管理會計研究中,非經驗研究占有絕對的優勢,而國外管理會計采用的卻是以經驗研究為主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實驗研究方法,還沒有出現在《會計研究》中,但是在JMAR中的比例卻相當的高。另外,國外與國內在研究方法上的發展階段的確存在差距,國外已經以不再以案例研究為主,相反國內還處在實地/案例研究的階段,這一階段對于國內管理會計的發展極為必要,也使我們更加期待問卷調查和實驗研究得到應有的重視。四、我國管理會計研究走向世界的建議
(一)培植良好的企業文化國內一些學者認為管理會計研究之所以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國還缺少優質的企業。優質的企業不僅僅具有良好的業績,更重要的是擁有先進的企業文化與管理理念,包括先進的管理思想、員工公認的價值觀、嚴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激勵機制。這些因素極大地影響了管理會計對企業實踐的指導作用,進而也影響了研究的范圍和水平。例如在國外,作業成本核算與管理已經相當普遍,作業成本法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大樣本,而在國內,目前大多數企業并沒有采用作業成本法,只能作實彤案例研究。因此,應更加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通過培育更多的優質企業,為未來管理會計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空間。
(二)成立管理會計師協會由于我國缺乏一個將學術界與實務界都包括在內的管理會計職業組織,學術界與實務界溝通的機會很少,學術界難有機會深入到企業中開展調查研究,因而對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管理會計的情況缺乏了解;而實務界對學術界發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論性太強,與企業現實情況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中的實際問題①。因此,我們應該著手建立中國管理會計師協會,推動中國的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和實務應用的發展。成立管理會計師協會不僅能夠促進管理會計在企業實踐中的運用和發展,而且也能夠加強管理會計師的社會地位。
(三)加強與國外學者的交流與合作西方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目前依然處于領先,他們具有較高的研究水平以及對綜合理論的應用能力。對國內管理會計學界而言,走出去之前應該先引進來,通過加大與國外尤其是北美教育背景的海外學者交流和溝通的機會,了解和掌握國外管理會計研究的最新動態,不斷將新的理論和方法與中國的實務相結合,才能使國際學術界更好地接受和了解中國的管理會計研究。交流的形式可以通過邀請海外學者講授博士研究生專業課程、舉辦國際管理會計研討會以及共同進行課題研究等等。
關鍵詞:會計專業 特色 亮點
一、創新“校企融合,雙職多證”課崗證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融合”是指學校和企業融為一體;“雙職”是指“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多證”是指“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及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證書等?!靶F笕诤?,雙職多證”課崗證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會計相關崗位工作過程為基礎,以仿真的職業環境和業務為載體,按出納、成本核算、會計主管等工作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分析,開展崗位項目教學;在課程設計中融入職業資格證書相關考試內容,實現了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以及崗位和證書相結合;在學生培養過程中融入會計信息化模擬實訓、手工賬模擬實訓、企業虛擬商業模擬實訓。
(一)“校企融合,雙職多證”課崗證培養思路
“校企融合”是實現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基礎。為此,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會計專業學生頂崗實習“人數多、崗位多、單位分散”且會計崗位責任性強的特點,提出了“學審結合,校所一體”“學做結合、校企融合”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思路。
(二)“雙職多證”的培養目標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根據企事業單位的需求情況,提出“雙職多證”的培養目標。要求會計專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不僅要具備基本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還要取得畢業證和相應的資格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初級會計師證書和ERP證書等,為畢業后順利實現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打下基礎。在當今特別重視行業準入的大背景下,職業資格證書是勞動者市場就業的通行證,是促進培訓與就業有機結合的重要紐帶,是勞動者證明自身技術水平和作業能力的一種有力證明,對促進就業,培育規范和有序的勞動力市場具有重要意義。以安徽財貿職業學院為例,通過課程設置以及教師的日常教學引導,會計專業學生在畢業前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比例達到95%以上。
二、加強以“雙師型”教師為主的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根本保證。安徽財貿職業學院近幾年大量引進高學歷教師并積極培養優秀的中青年骨干專業教師。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學校出臺了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通過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提高教師薪資待遇等,吸引了大批高學歷教師以及教授、副教授等,優化了教師學歷以及職稱結構。2011-2014年期間,大位會計學院共引進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15人,且其中5人通過了注冊會計師考試。
三、建立適應“校企融合,雙職多證”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
根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規律和特點,按照雙職多證人才培養模式,依據會計職業崗位需求,積極改革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創建了“三遞進三結合”課程教學模式。所謂“三遞進三結合”,是一種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以綜合素質為基礎、突出職業應用技能培養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叭f進”,即專業基礎技能、專業專項技能和職業綜合能力的層層遞進培養;“三結合”,即課崗證的有機結合。
第一層,專業基礎技能。讓學生充分了解會計專業職業的基本要求,著重培養學生專業素養、語言表達、自我學習以及日常經濟業務的處理能力,使學生能盡快適應崗位需要。專業基礎能力課程主要有《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應用文寫作》等。
第二層,專業專項技能。重點培養學生的會計核算、納稅申報和成本核算能力以及會計信息化處理能力等會計崗位核心操作技能,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在中小企業勝任一個部門或某一方面的主管工作。會計手工處理能力的基礎課程包括《企業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費核算與申報》等專業課程,通過分崗模擬實訓,使學生熟悉每個財務崗位的職責,掌握崗位必備能力,主要內容為課程單元訓練等。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的基礎課程包括《初級會計信息化》《會計信息化》等課程,主要內容是會計系統程序設計、財務軟件基本操作以及ERP等。
第三層,職業綜合技能。培養學生的籌資、投資、財務分析等綜合管理能力,為學生以后走上管理崗位,成為企業的骨干力量打下基礎。通過搭建“一專多能”的VBSE仿真綜合實訓平臺以及大位記賬服務公司,把學生放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
四、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我院根據職業院校重視實踐能力的需求,從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以及校外實訓基地的打造兩個方面,內外結合,夯實實習實訓基地。
在現有的3個會計模擬實訓室的基礎上,依據新會計準則的變化,我院及時更新會計模擬實訓軟件,改造校內實訓室,提升實訓室的教學功能。截止2014年底,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新建立了以下會計實訓室:新建ERP沙盤模擬實訓室1個,新建多功能綜合模擬實訓室1個,新成立了生產性實訓基地――大位服務記賬公司。
我院不僅重視校內實訓室的建設,也積極開拓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鞏固已建立的三十多家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并與會計師事務所、記賬公司等中小企業積極合作,建立了較為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零距離”對接,為學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完備的教學資源庫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建立了以會計專業為核心,涵蓋審計實務、投資與理財、稅務、會計(國際會計方向)、保險等專業為支撐的校內教學資源庫,實現了資源的快速上傳、檢索、歸檔并運用到教學中,并實現資源的多級分布式存儲等。
(一)會計專業資料豐富
組織骨干教師每年選購專業理論圖書、專業工具書、文獻和外文原版專業書,每年征訂核心期刊與專業特色期刊,精選優秀博、碩學位論文、會計論文集和專業相關報紙以及地區及行業法律法規等專業圖書及電子數據資料,使會計專業擁有國內一流、齊全先進的專業資料,為本專業及專業群的師生科研教研、學習提供充分的條件,有利于師生及時了解本專業前沿知識,同時,為全國同類專業資料建設做出示范。
(二)建設6門網絡課程及課程試題庫
會計專業按照新會計準則內容和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要求,重新修訂和建設《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會計信息化》《稅費核算與申報》等6門網絡課程,并在師生互動、網上答疑、網上練習、網上測試等方面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系統的功能,以滿足不同人員的學習需求,充分發揮網絡課程的輻射共享功能,提高會計專業的教學效率與效益,提升會計專業教學的科技品質。
六、以大賽為抓手,以雙節(職業技能節和會計文化節)為支撐,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根據職業教育的對象特點,啟發學生主動動手實踐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關鍵所在。而技能大賽是培養會計專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其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財貿職業學院依托安徽省會計技能大賽以及校內組織的出納崗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和演講比賽等途徑,驅動學生主動學習專業技能,有效提升了學生專業學習的能力和質量,而學習質量的提高又反過來促進學生努力完成任務。
參考文獻:
[1]趙建新.高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模式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8):91-93.
[2]曹志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2):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