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21: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文化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等院校,課程,建議
一、大專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傾向
(一)傲慢失謙,眼高手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當代大學生普遍表現出高己卑人的思想傾向,對物質追求不切實際的希望和實踐動手能力普遍較差比照讓社會各界明顯感覺出眼高手低的特點,在關鍵時刻則顯得缺乏自信心,不能勤奮務實,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二)自我意識過強,缺乏孝親尊師思想。自我意識是指思想行事方面首先想到自己,其次再顧及到他人的生活意識形態。問及畢業后參加工作的第一份收入準備如何使用時,準備給父母禮物或幫助家庭改善物質條件的學生僅僅是極少數,絕大部分學生都在計劃如何改善自己的條件和購買自己一直向往的某件時尚用品等等,缺乏中國古來人皆有之的報恩孝養思想。
(三)功利思想、享樂主義、等價交換心理普遍存在。在校學生雖未完全步入社會,但在學校人事環境處理和社會實踐活動中普遍表露出比較強烈的功利思潮,個人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價交換等心理思想傾向較為普遍。初次步入社會參與社會工作等活動中,具有很強的等價交換心理,注重自我利益的得失,失于團體、社會利益的綜合考慮。
(四)缺乏奉獻自我、服務社會的精神。于校園生活乃至初入社會的工作生活環境當中,當代大學生在獨自面臨自我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雙重選擇當中,絕大部分人選擇了前者?,F實生活當中、報刊雜志報道當中、網絡適時爆料的社會現象當中,有著大量的實例說明當代大學生的真實思想狀況。
二、傳統文化教育是醫治當代大學生不良思想傾向的對癥藥
在國內一所普通大專院校舉辦《國學與傳統文化教育講座》之后所作相關內容的隨機調查中顯示,34.48%的學生表示加深了對國學與傳統文化的了解,27.08%的學生表示學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26.04%的人表示認識了“真實的孔子”,22.92%的學生表示加深了對“禮”的認識,同樣比例的人表示要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有近47.92%的學生準備通過閱讀的方式學習國學,10%的學生決定通過網絡學習國學,其余近40%的學生中的絕大部分均有通過其他各種方式學習國學的打算。
以上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迫切需要。(一)孝道的教育能使學生明白社會人的基本義務。孝親尊師是孝道的基礎,孝道則是傳統文化教育的中心。百善孝為先當中的孝,意指孝養父母尊敬師長,這是孝道的根本和基礎,將孝義理拓展并運用到兄弟姐妹、朋友、工作同事乃至社會等人事環境中時就成為孝道。學習孝道,可以喚起學生本有的對父母雙親的感恩之心,并使這種感恩之心能夠拓展延伸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及今后的社會工作的所有領域中去,自傲自私、高己卑人之習氣自然慢慢遠離。
(二)四維八德和倫理教育教給學生處世的基本原則。禮義廉恥,夫妻、父子、兄弟、朋友以及人與社會等五倫關系,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等教育,是中國古來學人的必修科目,也是每個人自覺遵循的基本處世原則。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中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的學習,將對學生思想、言論、學習生活工作等行為起到不可替代的匡正作用。
(三)三綱八目幫助學生正確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三綱八目是每個知識分子終身追求的人生目標和進修階梯。所謂三綱,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所謂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工夫,也是儒學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v覽四書五經,就會發現儒家的全部學說實際上都是循著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所以抓住這三綱八目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大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開始趨于成熟,在老師的教育引導下循著這進修階梯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就能慢慢登堂入室,領略儒學經典的奧義。
兩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把自己生命的歷程鋪設在這一階梯之上。所以它實質上已不僅僅是一系列學說的進修步驟,而是具有濃厚實踐色彩的人生追求階梯了。它鑄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心理,時至今日,仍然在我們身上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大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熏陶,無疑將對其人生目標的正確樹立起到巨大的正面作用。
三、開設《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建議
(一)組織編寫系統的攬括傳統文化精髓的傳統文化教育教材。大學教育中使用的傳統文化教育教材應系統地攬括從孝道開始,至四維、五倫、八德乃至三綱八目等主要內容。涉及面無須廣泛,但內容一定要深入。使學生既能通過教材了解學習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能為今后離開校門步入社會的終身學習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為終身學習的長遠計劃奠定堅實的學習根基。
關鍵詞:江西;傳統文化;復興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1-0246-01
一、調查方案
調查對象:江西省南昌市各階層人群,包括老人、在崗工人、政府官員、個體經營者、學生等。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及面訪調查,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
抽樣方法:總體分層抽樣,層內簡單隨機抽樣的抽樣方法。
二、調查內容
1.人們對江西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活動參與程度及喜愛程度。
2.江西傳統文化復興的可行性及實施障礙。
3.復興江西傳統文化的意見建議。
三、相關結論
(一)人們對江西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江西傳統文化的了解不是很深,當代青少年更是如此,隨著時光的流逝,現如今許多傳統文化已被人們漸漸淡忘。
同時,人們對于江西文化的活動參與也不是很多,像紅歌、戲曲等參與度還可以,但對于詩詞歌賦的活動卻很少參與,所以多鼓勵人們參加江西傳統文化活動很有必要。開展“江西傳統文化復興”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江西傳統文化復興的可行性及實施障礙
當被問及“您未來會為江西傳統文化復興活動做宣傳嗎”的時候,許多人回答說“會”,可見人們對此活動持支持態度,愿意為此活動盡一份力,這就為此活動的開展增加了一定的可行性。相信在人們的支持和積極參與下,江西傳統文化復興活動一定能取得很好的結果,人們也會對江西傳統文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當被問及“要實施江西傳統文化復興活動,您覺得最先從以下哪個群體下手?”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認為“應最先從中小學生入手,從娃娃抓起,使他們從小就更好地了解江西傳統文化”。
同時,我們應注意到,對于調查結果得知,部分人們對于江西傳統文化復興的可行性未抱有特別樂觀的態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傳統文化不適應現代社會、受其它文化沖擊、政府重視度不夠等,說明江西傳統文化復興活動的開展還面臨著許多困難,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為江西傳統文化復興盡自己的一份力,其復興大業指日可待。
四、意見建議
1.政府加大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市民的文化建設;
2.培養大家形成對江西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發動人們主動保護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能更好地傳承與發揚光大;
3.通過各大媒體(如電視公益廣告等)的宣傳,使人們對江西傳統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4.在各大企業、高校等多開展一些有關江西傳統文化的活動、比賽,從而推進江西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宣傳;
5.開展江西傳統文化培訓拓展中心,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江西傳統文化;
6.在不改變江西傳統的基礎上,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相結合,注入新鮮活力;
7.進一步完善教育機制;
8.學??梢蚤_設一門關于江西傳統文化的課程,通過老師的講解,使同學們對江西傳統文化產生更大的興趣;
9.父母和老師平時多加強孩子對于國家及家鄉傳統文化的了解,從小抓起,激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愛好。
五、總結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對于江西傳統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了解了人們對于江西傳統文化的了解情況,對于江西傳統文化復興的可行性等,也從調查結果中得知了復興江西傳統文化存在的一些困難。
隨著現代化的高速發展,江西傳統文化在現代化洪流沖擊中受到一定排擠,但是任何一個民族的現代化都必須建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上。如果說文化是整個社會的靈魂,那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就是現代化的活水。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我們的傳統文化,同時在保證傳統文化靈魂不變的基礎上,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結合起來,復興江西傳統文化。
一個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如同一個人失去了自己獨立之靈魂。我們肩負著時代的重任,讓我們復興江西傳統文化,復興中國傳統文化,一點一滴,腳踏實地,為把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而努力!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若將其乘以十三億,那便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關鍵詞]旅游文化創意;旅游業;作用
“旅游”一詞源于“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隨著國民經濟與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業的發展逐漸走向大眾化、社會化。自然、文化密不可分,促使旅游文化創意成為新興經濟產業,并受到相關學者的高度關注,即通過深化研究與探討的方式,判斷旅游文化創意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有著深遠意義。
一、旅游文化創意產業
國內旅游產業的發展,主要以景區旅游為主導,通過旅行社組織行為的方式,實現旅游產業的運營。現階段,伴隨點線旅游向板塊旅游形式的轉變,以城市為載體的旅游產業受到各地區政府的高度關注。而在此過程中,依據旅游產業、傳統文化相融合的新興產業得以衍生,即為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其通過對游客個性化需求的滿足,以自身時尚產業的優勢,不管是產品開發,還是宣傳促銷,均將旅游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相結合,用以促進景區旅游價值的提升。
二、旅游文化創意在旅游業中的作用
(一)推進經濟發展
旅游業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作為宣傳的基礎,以此吸引游客,起到經濟推動的價值?,F階段,國內以民族文化為導向的旅游景點創意已屢見不鮮,如“瓷都”景德鎮,通過游客自制瓷瓶的方式,于瓷瓶處予以創作,使其產生“愛不釋手”之感,不僅有助于旅游業的長遠發展,還可實現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側面的角度烘托運輸業、建筑業發展的重要性。各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均會對旅游業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其原因在于:旅游文化創意依據自身經典特色,構建獨特化文創產品,用以激發游客購買欲,促進旅游景點經濟效益的提升。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由旅游文創產品帶來的經濟價值,已高達10億元。
(二)引領消費潮流
傳統大眾化旅游業的發展,難以滿足當前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對此,充實旅游產品文化內涵,引領消費潮流,是當前旅游業發展的必經趨勢。對此,旅游文化創意產業應結合自身創造性的優勢,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突破與創新,將原創性、變化性文化思想融入傳統文化領域,促使旅游資源與活動經營予以全面融合,將沉寂的傳統文化向靈活性旅游文創產品的轉變,以藝術性、趣味性與知識性的優勢,為游客消費行為起引領作用。
(三)延伸產業鏈條
旅游產業鏈條的形成是將優勢產業納入產業鏈核,通過產品、資本與技術等紐帶的輔助應用,使其在旅行社和餐飲、旅游交通與旅游景區、飯店以及旅游商店等領域構建專業化及一體化產業鏈條,并結合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價值的角度,彰顯其產業鏈條延伸的重要性。
三、著重旅游文化創意建設對策建議
(一)人文素養的提升
關于旅游業,無論是管理者、工作者,還是游客,其文化素養均是影響旅游業長遠發展的主要因素。對此,若要切實提高旅游文化創意在旅游業中的作用,則應結合旅游業發展的層面,通過人文素養的提升,獲取較強的競爭力,使其能夠在國際競爭領域占據重要地位。此外,相關部門還應制定旅游法律法規,通過規章制度的約束,對旅游行為予以管理,促使國內旅游業的發展步入正軌。
(二)品牌樹立
傳統文化的弘揚,是對旅游文化創意價值的升華,也是旅游業發展的必然途徑。針對此,旅游景點可依據藝術品、工藝品等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彰顯傳統文化的內涵,既可吸引游客,又可實現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而在旅游文化創意品牌樹立中,旅游業應具備創新意識、創新理念、創新能力,結合高科技產品與技術的選擇,促進自身行業競爭力的提升。
(三)注重旅游學理論,加強文化交流
針對旅游業的發展問題,應以持續發展的理念為導向,綜合分析其發展趨勢,并總結國內外旅游業發展現狀、發展經驗、發展規律,以達到“取彼之長,補己之短”的目的。做到以上工作,有助于旅游業自身發展方向的定位。與此同時,旅游文化創意作旅游業的“靈魂”,則應通過各旅游景點文化創意產品交流會的召開,以互補互利的優勢,推進自身產業鏈條的發展。關于旅游文化創意在旅游業中的作用的探討中,可以看到,其以人文素養的角度注重旅游學理論,依據品牌樹立,加強文化交流等建議的實行,可在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促進旅游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在此過程中,旅游業管理者、工作者應高度重視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性,結合景點自身特色,生產與之相對應的文創產品。
參考文獻:
[1]王欣,凌天宇,楊文華援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業融合中政府作用的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117-120.
[2]袁俊,吳中堂援基于網絡文本的文化創意產業園與旅游業融合效果研究:以深圳大芬油畫村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32(5):631-636.
【關鍵詞】傳統文化 高職 學生 職業素養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55-01
近些年來,各類西方文化以及思想進入到中國,對我國傳統文化所造成的沖擊正在變得愈加顯著,中華傳統文化正受到西方外來文化的極大影響。教育是保障國家得到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戰場上必須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一個國家長久發展之基礎,而作為高等教育重要構成部分的高等職業教育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在此,筆者將探討怎樣運用中國傳統文化來推進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從而提升高職生們的綜合素質。
一、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職學生教育中的必要性
在我國數千多年歷史長河之中,各民族人民群眾團結一心,共同創造出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其生產實踐之中所創造出來的文明成果,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學習傳統文化的精華,對于高職院校青年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大有裨益。
一是有利于弘揚民族文化。青年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普遍較為活躍,其思維方式與價值觀等有時會受到誤導而出現偏差,這就需要靠傳統文化加以熏陶。我們如今正在積極倡導的核心價值體系就來源于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里。所以,大力發揚傳統文化,能夠有效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能夠實現穩步可持續發展。
二是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傳統文化能夠為高職生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予以文化上的支持。比如,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倡導的人性關懷、自強不息的思想、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等,就能夠很好地激發出高職生們的民族自豪感。
三是有利于提升高職業生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可以說是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在校時參與實踐以及畢業后走上新的工作崗位均需要具有的素養,主要是由職業價值觀、通用以及專業職業素養等部分組成的。傳統文化是通用職業素養的組成部分之一,可運用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如開學典禮、軍訓、節慶紀念活動、日常教育以及社會實踐等諸多形式,切實幫助學習者們掌握傳統文化的瑰寶。
二、傳統文化在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中的功能
一是建立昂揚向上的處世觀念。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名句體現出傳統文化積極、有為、奮進的入世精神,對當前高職生打造職業素質來說顯得十分重要。高職生要從傳統文化中吸收正能量,以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二是形成人性本善的道德觀念。我國傳統文化從來都主張人性本善,要求君子必須有高尚的品德,而未經實踐加以檢驗與鍛煉絕無可能成就君子之品德。高職院校學生在職業理想、職業紀律、職業榮譽以及職業作風等方面都要通過艱苦的實踐磨練,才能成就君子之品德。
三是樹立剛柔并濟的人格觀念。傳統文化要求人們先做到修身,再做到齊家,然后才能治國和平天下。正是因為有了剛柔并濟之文化性格,從而讓我國傳統文化在長期的傳承和發展之中始終未曾改變過對于人們在人格上的要求。青年高職學生也是知識分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理應傳承這一優良的傳統,全力以赴去抵制西方傳入的腐朽思想之侵蝕。剛柔并濟要求高職學生們在待人接物上能夠依據具體情況加以靈活變化,而且還應當在關鍵時做到始終堅持原則毫不動搖。
三、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中的建議
一是舉辦內容豐富多彩的技能文化活動,提升高職院校學習者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程度。在發掘高職生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還應當努力培養其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而舉辦這類富有傳統文化氣息的技能文化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在技能文化活動之中,可以加進一些諸如戲曲、茶道、樂器以及人文等涉及到傳統文化的活動項目,從而讓高職生們能夠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活動,不但能夠陶冶其情操,而且還能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讓學生們實實在在地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二是把傳統文化融合到專業課教學之中。高職院校要全面發揮出自身在課堂教學之中所具有的主導性作用,把高校校園文化和傳統文化進行全面結合。高職學校專業課教師不僅是傳播知識與技能之主體,而且還應當是傳播傳統文化之主體。人們往往覺得只有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可加入傳統文化的內容,但實際上高職專業課一樣能夠加入傳統文化的內容。比如,在化學專業課程教學中,可加入我國古代以及近現代知名化學家的事跡。
三是創設出具備良好傳統文化氣氛的高職院校校園環境。校園環境是展現傳統文化的重要舞臺。高職院??梢栽谶@方面努力加以開發,并且開展相應的宣傳,從而提升高職生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對一些建成歷史較短的高職學校而言,可在校園建筑以及裝修之中下一番苦功,從而讓文字、建筑物風格、雕塑以及名人格言等均能夠成為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關鍵性內容。如此一來,不但能夠給高職生們傳遞更有教育意義的信息,而且還能夠讓青年學生們體驗到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傳統文化歷經千年,博大精深,具有極其深厚的內涵,在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上有著十分獨特的功效。高職學校在塑造學生職業素養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出傳統文化所具有的作用,積極開發出符合高職院校實際并且為本行業、用人單位所認可的現代職業素養教育傳統文化塑造模式,進一步提升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從而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參考文獻:
[1]陳定. 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的現代高職院校文化建設[J].中國高教研究,2011(2).
[2]周燕琳,江秀華. 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提升高職生隱性職業素養[J].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關鍵詞】農村;初中;傳統文化;現狀調查;調查報告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币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主要表現為自己的話語體系、價值理念、思維方式、人文科學、生活方式、社會制度等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蘊含著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尤其在誠信方面給我們做出了表率,指明了方向。
一、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海納百川、地承萬物的氣魄,她論述了先民對誠信的理解和要求,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為了更全面的了解農村初中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現狀,了解農村初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看法,搜集、累積農村初中學生這一目標族群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現狀的基本資料,并將調查的統計結果量化出來,歸類整理,用以指導課題組開展各項研究和教育活動,探索傳統文化對農村初中學生誠信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力求通過一系列的教育踐活動,使學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賢思想的滋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誠信道德行為習慣,有效地提高農村中學生誠信的道德素質,讓學生學傳統文化,講誠信,會做人,進一步促進良好班風、校風的形成這一最終目的達成。
二、調查的方法及過程
課題組成員閱讀了大量書籍,查閱相關文獻,做了許多準備工作。采用調查法,隨機整群抽取了本校八年級三個班的學生(共計135人)做為實驗對象,采取點面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在2016年4月8日,課題組成員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與學生交流溝通,發放了問卷調查表。此次問卷共有20道相關問題,內容涉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態度、未來發展及學校教育等方面,調查結束時共收回有效問卷132份。隨后,課題組成員采用統計法,把得到的大量原始數據材料進行統計整理,并對統計結果縝密分析,反復研究,找準問題所在,尋找解決辦法,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礎上整理成文。
三、各項調查數據統計結果及分析
通過調查和對各項數據的整理,我們發現農村初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度還是較高的,有近80%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傳統文化是有所了解的,有75%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對自己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和促進社會的文明是有著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大多數的學生對傳統節日、民族音樂或樂器較感興趣,但對古典文學著作、諸子百家的著作和思想等傳統文化了解不深,大部分農村初中學生有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意愿,想要進一步學習了解。
農村初中學生的長輩中也有77.28%的是支持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這說明這些年來,盡管外來文化不斷“襲來”,但傳統文化還是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的,在農村,家長對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視的。有99.24%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對自己產生了積極的影響,96.97%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與現在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有關聯,90.15%的學生認為,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能提升農村初中學生的誠信意識。他們最希望參加的活動要求形式豐富,不僅要有傳統的一些方式方法,還要結合網絡開展系列活動,表現出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興趣。對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了很多建議,如積極舉辦關于傳統文化的活動;辦傳統文化黑板報;每天播放30~40分鐘的歷史??;參加傳統節日紀念活動;開展音樂、小品、演講等活動宣傳傳統文化;多參觀、旅游;校園廣播每天下午播放以傳統文化為主的內容;開設傳統文化課,布置傳統文化作業;開展各種比賽、知識問答等活動;開展網絡教育活動;開設傳統文化社團;請專家講座。在運用傳統文化進行誠信教育方面建議課堂上提供相關案例,教育要結合學生實際;多開展比賽等活動;讓家庭重視;樹立榜樣;搜集古人講誠信的故事、詩歌;開主題班會,舉行社會實踐活動;教科書上增加傳統文化、誠信的內容;自編自演課本劇、歷史劇;讓不誠信的人受到懲罰;設立誠信講堂;編寫圖文并茂的校本教材等。這與我們的預期完全符合,也說明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來提升學生的誠信意識是一條非常有效地途徑。
四、調查報告的學術價值
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與青少年的誠信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此次調查,為課題的研究和實施奠定了基礎,便于課題組進一步改進研究的策略,安排調整今后的研究工作。并且使課題組成員進一步明確了做為初中階段的學校使命,即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還應肩負起“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偉大使命,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扎根,培養更多的“有傳統文化之魂”的社會建設人才。
五、調查問卷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們為本次問卷調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不可否認的是問卷中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例如條理不夠清晰,內容有些雜亂、重復;問題太多,導致完成問卷的時間太長;有些用詞過于專業化,晦澀難懂,有些問題脫離學生的認知實際,讓學生難以回答等等。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們將不斷汲取經驗教訓,力求做得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
[1] 薛紅梅.芻議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培養的途徑[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0(01)
[2] 陳光明.讓學生在自我教育中提升能力[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9(36)
[3] 安秋玲.論班級同伴群體交往的自我生成價值[J].全球教育展望. 2009(09)
關鍵詞: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
引言
中學生是國家發展的希望,也是弘揚文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對他們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增強學生的文學修養和個人素養;而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時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并且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升其效率。
1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積極作用
1.1增強學生的修養:滲透傳統文化,能夠使學生更好、更透徹地理解忠孝禮儀廉恥等這些傳統文化的內容。傳統文化對于學生的日常行為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學習它可以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老愛幼,在他人遇到困難時積極的伸出援助之手,這樣就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學生的健康發展對于國家的長久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使學生保證自身的行為合乎道德的要求,增強學生的修養。
1.2更好的對傳統文化進行發揚: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傳統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進行創新,還需要不斷的對其進行弘揚和傳承,它的發揚離不開青少年的努力,初中教學中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滲透,可增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積極的承擔自身的責任,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則,這樣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到身邊的人,使更多的人認識并加入到弘揚傳統文化的隊伍中,將其發揚廣大。另外,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及積累,能夠使學生根據時代要求不斷的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這樣可以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將其更完善地流傳下去。
2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措施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以下從學生和教師兩個角度提出對傳統文化滲透的具體策略,提升初中學生的文學修養,更好的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
2.1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傳統文化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初中生對于其內涵和其中蘊含的寓意理解得不夠透徹,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們在滲透過程中失去興趣,從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因此需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熟悉傳統文化才能對國家的歷史進行了解,以史為鑒,避免類似錯誤的出現。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滲透時可采用不同方式,如情景教學法以及體驗式教學法,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興趣;第二,在開展教學時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對傳統文化滲透的建議,對于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應積極的采納,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傳統文化知識枯燥,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要注意營造課堂氣氛。教師教學活動中可以結合傳統文化的內容,開展一些趣味活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為了提升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學校還可以開展一些傳統文化的競賽活動,比如說詩歌比賽等,對在競賽中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初中學生的業余生活,可以擴大傳統文化在初中學生中的影響力,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和積極性。
2.2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是教學活動實施的主體,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傳統文化滲透的成功與否。并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是優秀的,時代在不斷的進步,觀念在不斷的改變,很多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了糟粕,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這就需要教師在滲透過程中做好篩選工作。比如說傳統文化中講究三綱五常,以三綱為例,三綱具體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的提出是由當時的政治制度決定的。君王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需要一套思想來對民眾進行控制。但是進入現代社會以后,人文意識在不斷的提高,群眾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價值,婦女的地位在不斷的提高,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推行三綱五常則會引起巨大的矛盾,所以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時需要將這些糟粕內容篩選出去,只有滲透健康的傳統文化,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增強語文教師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首先,因傳統文化內容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在業余時間,不斷地對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擴充和完善,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為傳統文化的滲透提供知識基礎。另外,教師的學習行為還能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促使學生在業余時間也不斷的進行知識的積累和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教師之間應該積極的進行溝通交流,對傳統文化滲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學習其他教師的滲透經驗和方法,提升滲透的效率。教師素質的提升不僅需要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還需要學校積極的對教師開展業務訓練,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
總結
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滲透工作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因此在進行傳統文化滲透時,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能在滲透過程中遇到問題就選擇逃避,而更需要迎難而上,為滲透工作的有效完成而盡心盡力。而學生也應該樹立遠大的抱負,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而從中獲得真知,得到思想文化修養的提高,使得語文的運用、審美及探究能力得到協調發展,為我國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而進行傳承和弘揚。
參考文獻
[1]熊康革.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5:152.
[2]于春霞.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J].才智,2016,25:6.
[3]史艷霞.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113-114.
關鍵詞:傳統文化;當代大學生;調研;統計分析;建議
中圖分類號:G515.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2-0186-02
一、引言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漢民族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歷代相沿而又不斷傳承更新的共同認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識、民情習俗、思維特性及價值觀念等。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大學生是社會上極其特殊的一個群體,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離不開大學生的積極參與。為了掌握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情況,我們以遼寧省六所高校部分大學生為對象進行了調研,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
(一)調查研究的背景
從1840年到20世紀80年代,國人圍繞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幾次論爭。90年代后,人們開始重視傳統文化問題,在中華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傳統文化熱(國學熱),一直延續到現在。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正處在文化沖突的焦點。十六大報告指出:“……面對世界范圍的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弊鳛槲磥砩鐣袌粤α康拇髮W生更應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以便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研究方法
本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只針對大學生群體,調查對象為沈陽市六所高校在校大學生。采取團體施測形式,文理科生兼顧,覆蓋面較廣,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44份,樣本分布情況見表1。問卷共包含35道題,27道單選題,8道多選題。
二、調查結果的數據分析
(一)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總體認知情況
1、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了解程度一般。在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6%的人對傳統文化了解非常深入,81%的人了解程度一般,13%的人不了解??傮w上看并不理想,傳統文化教育依然任重道遠。
2、大部分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76%的被調查者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或比較感興趣,20%的人興趣一般,4%的人不感興趣。這說明在大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具有良好基礎。
3、關于傳統文化的存在價值:認同度很高。90%的被調查者對傳統文化的存在價值持肯定態度,11.9%的人認為可有可無或沒有價值,顯然他們在認識上存在誤區。95%的人認為有必要學習傳統文化,3.4%的人為了考試才學習;個別人認為沒必要,這顯然是錯誤的。調查表明,大多數大學生在情感和理性上認同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重要性。
4、大學生認為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積極作用。90%以上的被調查者承認傳統文化對社會具有積極作用。87.9%的同學認為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對個人幫助較大,12.2%認為幫助程度一般??梢娭髁魉枷胧强隙▊鹘y文化的作用。
5、大學生對保護傳統文化態度比較堅決,對緊迫性認識不足。94%的被調查者支持保護傳統文化遺產的活動。對于傳統文化是否需要保護的問題,76%的人回答堅決保護,20%的人表示稍作保護, 4%的人覺得無所謂。關于保護傳統文化的緊迫性,69%的人認為十分緊迫,18%的人不覺得緊迫,表示不清楚、無所謂的人數各占9%,4%??梢姶髮W生對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迫切性認識不夠深刻。
(二)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具體掌握情況
文學藝術、傳統技藝、傳統節日等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外在表現,問卷著重從這幾方面進行了調查,以求窺一斑而見全豹。
1、文學藝術與傳統技藝
對于京劇或其他地方劇種,“非常喜歡”和“可以去看看”的人分別占12.6%和46.8%,“不感興趣”和“非常討厭”的占34%和6.5%。可見接受程度不高。對于古代經史子集,9.7%“愛不釋手”,66.9%“偶而翻閱”,可見大學生并不反感,但了解不多也不深刻。對于四大名著,12.2%的同學多次看過,33.3%都看過,47.5%看過一兩部。21.2%的同學能背誦很多古典詩詞,64.6%回答“不多”、14.2%“很少”。關于二泉映月是什么曲子,84.5%的同學選擇了正確答案二胡,答嗩吶、笛子、鋼琴曲的分別為8.1%、6.5%和0.9%。總之,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掌握很不理想,需要大力加強。
2、傳統節日
對于傳統文化的另一重要載體-傳統節日,51.8%的同學很感興趣,43.7%的人隨大流。對于國家將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的行動,92%的同學非常支持或比較支持。大學生對韓國端午申遺事件的反應見圖1,折射出大多數人有文化保護意識和高度的愛國熱情,但也有少數同學漠不關心,令人不解。
3、大學生感興趣的傳統文化內容及學習途徑
中國傳統文化包羅萬象,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其中,文藝類、科學類、建筑類為大學生最喜愛的內容,其后依次為飲食類、傳統習俗、服飾、道德教育。目前大學生獲取傳統文化知識的途徑中,課外閱讀、媒體宣傳和課堂學習分列前三位,其次是長輩教授和其他途徑的學習。大學生眼中造成自身傳統文化貧乏的主要原因如圖2。
4、大學生樂于接受的傳統文化學習方式
這是本次調研的重點內容之一,采用多項選擇方式。大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依次是①名家講座;②民俗活動;③旅游;④傳統文化題材影視作品(表2)。結果顯示大學生更樂于接受生動形象的、具有現代特征的學習方式,同時對傳統學習方式課堂學習、課外閱讀也不排斥。
(三)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發展前景的展望
調查問卷最后請大學生展望傳統文化的未來。認為前景很樂觀和比較樂觀的人各占24%、38%,表明多數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很有信心。21%的人認為前景一般,少部分人不樂觀,呈現出擔憂心態。
三、調查結果引發的思考與啟示
(一)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社會上還沒有形成崇尚民族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社會重視力度遠遠不夠,優秀傳統文化沒有得到很好地傳承,在青少年心中有淡化趨勢。
第二,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單一,缺乏有效渠道。盡管大學生在理性上認同傳統文化且學習熱情較高,但由于方式、渠道限制等原因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學生在學習上過于追求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不少學校只重視應試教育,忽視或淡化了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文化等內容,加之就業難度大等導致學生學習時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較嚴重。
(二)改進建議或措施
1、糾正全社會輕視傳統文化的普遍風氣,形成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圍。家長、學校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社區等應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2、多途徑、多形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和引導青少年閱讀經典,另一方面也要不斷改革,用當代青少年更易接受的形式去表現傳統文化內容。
3、傳統文化和歷史知識教育制度化。
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應從戰略高度進一步強調并制度化,還應保證政策制度的連續性。
4、重視傳媒在弘揚優良傳統文化、傳播歷史知識中的作用。應充分發揮現代傳媒的優點來傳播和弘揚傳統文化。
5、大學生應學會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成才。當代大學生應深刻認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個人成長及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注意提高個人思想道德水平和基本素質,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不使其流于形式或口號。
四、結語
本項調研目的在于促進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更好地把自己塑造成為適應社會和時代前進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同時為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提供現實依據。本文所提供資料真實準確,統計分析結果對于改進傳統文化教育的缺點和不足、提高其針對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洪基.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態度及其對策[J].民族傳統文化精神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