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金融在實體經濟中的作用
時間:2023-06-11 09:21: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在實體經濟中的作用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分離并不是最近才出現的現象,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只是二者分離的一個集中反映。早在20世紀80-90年代,世界范圍內的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就出現了明顯的失衡現象,突出地表現為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在數量關系上出現失衡,金融經濟部門數量明顯超過了實體經濟部門數量,并且在規模上金融經濟資產也超過了實體經濟資產,這些現象都表征著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在數量上、規模上、地位上都在發生著顛倒,實體經濟有先前的主導位置轉變為現在的輔助位置,而金融經濟由先前的輔助實體經濟發展的角色轉變為經濟發展中的主體,并逐漸脫離實體經濟而獨自運行。衡量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主要指標是金融資產比率、金融交易量比率、金融資產系數,等等。隨著這些指標的上升,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就表現的越明顯。
隨著開端于美國的金融危機的蔓延,世界范圍內的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又表現出一些新的特征。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在危機發生之前的相當一段時期里一些發達的經濟體中出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顯著失衡,這是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個共同特征。這一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失衡有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大規模的兼并行為在大量大型金融企業中出現,導致經濟體中出現高度集中的問題。這種因為大肆合并而導致的高度集中進一步又在一定程度上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一則金融企業因高度集中而為金融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帶來了追逐高額薪酬的機會,再則是由于高度集中而使得金融機構出現嚴重的道德風險,即憑借自身不斷擴大的經營規模而無需承擔破產風險的憂慮,即使有破產的風險和可能,政府也會因為其規模巨大一旦破產就會給整體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而出手相助,因此,這些大型金融企業就減少了必要的風險防范,甚至會做出一些嚴重不利于自身發展和整體經濟發展的風險經營行為。
第二,由于金融經濟大大超過實體經濟,導致經濟活動中的大量交易發生在金融經濟領域,實體經濟受到越來越大的擠壓,致使金融經濟中的交易出現純粹性的投機行為增加,乃至金融經濟徹底拋棄實體經濟,脫離與實體經濟的正常、必要的聯系,致使整經濟發生惡化趨勢。
第三,由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比例失衡,導致金融經濟中的投機因素影響到經濟指標,許多價格指數因為實體經濟的弱小和金融經濟的強大而難以真實反映實體經濟的運行現狀,這也進一步致使大量價格指數失去了其作為國民經濟運行的“晴雨表”的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實體經濟由于金融經濟的擠壓而受到嚴重損害,尤其是大量社會資本從創造真實價值的實體經濟領域流出,而流向金融經濟領域,而金融領域由于其投機而出現出虛假繁榮,這又進一步掩蓋了實體經濟中的諸多問題,進而影響了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金融經濟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金融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地位顯著提升,這是世界經濟結構演變中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征。這種發展趨勢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一方面,由于金融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地位增加,大量社會資源流向金融經濟領域,金融經濟在社會經濟整體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資金配置和流動指引的中介和配合作用,進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如果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出現過度失衡,導致金融經濟由于過度集中而缺乏約束,甚至因為金融經濟的過度發展而損害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這對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又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金融經濟在本質上是服務于實體經濟,這是其最為主要的職能,一旦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生分離,這對實體經濟乃至社會整體經濟都具有破壞性影響。因此,如何把握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比例并防止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需要弄清楚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主要根源及其防范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是隨著金融經濟在數量、規模、地位等方面顯著超過實體經濟中而形成的,隨著這種趨勢的延伸,二者的分離必將對社會整體經濟發生消極影響。深入分析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原因,這對于防范因二者的分離而損害實體經濟和社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傮w看來,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根源主要有:
第一,金融資產比率增加,風險擴大。在談金融經濟發展甚至超過實體經濟時,實體經濟的發展是不可回避的問題。無論是在實踐順序上還是在現實貢獻上,實體經濟都是比金融經濟更具根本性,一方面金融經濟必須在實體經濟有了一定發展之后才能出現,另一方面實體經濟在任何經濟發展時期都是金融經濟發展的現實背景和經濟支撐。因此,金融經濟的興起、發展都是以實體經濟的發展、繁榮為基礎的。但是在世界范圍內,由于實體經濟的交易需要外匯,這離不開金融經濟的支持,金融交易對于世界范圍的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一旦出現金融經濟,各種風險就不可避免。因此,金融交易的增長會比實體經濟增長更快,于是就出現了金融資產比率增加,這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機遇,也是經濟發展的挑戰,主要表現為金融經濟的過度集中而損失社會經濟。
第二,技術和制度因素也是致使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重要原因。在技術方面,技術發展和創新使得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都深受全球化影響而具有國際性,因此金融經濟的類型也日益增多,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大大提高,金融交易也越來越大,金融資產比率也相應提高。在制度方面,隨著金融經濟超過實體經濟,金融交易中的短期機會主義、各種非理、跟風行為、短期績效評價等都與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生分離有關,這些行為都是一定的制度因素的結果。
第三,金融管制的弱化與自由化的膨脹,這是導致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甚至是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直接影響因素。這種金融管制的弱化首先表現在國與國之間的金融管制的解除,使得資本的國際流動越來越厲害,另一方面還突出表現在一個國家內部的金融管制的弱化和解除,這加強的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導致金融交易量的增加。
總之,導致金融經濟與實體相分離的原因是多方面,也是綜合起作用的,以上三個方面是其主要方面,防止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措施也應該從以上方面入手,協調好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比重及其相互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共同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金融經濟應以服務實體經濟為自身發展的立足點
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在本質上看,金融經濟產生自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離不開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金融經濟將自身定位于服務于實體經濟對于金融經濟自身的發展乃至世界整體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世界金融危機在表面上看似是金融領域的危機,其根源仍在與實體經濟,即金融經濟的過度發展和集中嚴重影響了實體經濟,最終又導致金融經濟缺乏實體經濟的必要支持,進而出現了全球性質的經濟危機。這些金融危機出現的表現是金融機構和企業越來越具有自我滿足、自我服務、自我強化的傾向,金融經濟已經基本上徹底脫離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金融經濟還干擾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金融危機的根源還是在于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的分離,致使金融機構和企業缺乏實體經濟的必要支撐。
因此,世界走出金融危機根本出路還在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并積極引導金融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促進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金融機構努力改革做到為人民服務、為中小企業服務、為科技創新服務,根本上是金融經濟要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既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金融經濟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經濟危機走向緩和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王振山.金融效率論.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一)實體經濟是金融體系的存在基礎
金融體系是實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實體經濟為金融體系提供了物質基礎與穩定收益,如果不依托于實體經濟,金融體系會出現資本泛濫的情況,金融資本將會流向到投機市場,最終使得資源配置出現扭曲,這既會打破商品市場的秩序,又可能埋下金融危機的隱患,而金融體系也會隨之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二)金融體系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
金融體系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支付中介,并使實體經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而這些積累的原始資本為實體經濟提供的擴大生產的保障,承擔了分散風險及穩步增長的職能,而伴隨金融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其對實體經濟開始產生多元化的影響,例如兼并收購、信息披露、財務管理和信用體制建設等,并最終促進了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
二、協調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之間關系的措施
(一)發揮實體經濟積極作用,促進金融體系發展
實體經濟要充分體現自己在發展中的主動性,以交易需求作為發展導向,為金融體系的完善與發展提供助力,解決兩者之間的分離問題。實體經濟的內部有很多因素可以對金融體系的發展造成影響,例如實體經濟增長可以加快原始資本積累的速度,并使其流入金融體系,促使金融體系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實體經濟市場化發展及派生的金融需求,可以促使金融服務和金融體系向市場化和自由化方向發展等。因此,實體經濟的內部需要改革,以發揮其中可以推動金融體系持續發展的有利因素,實現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充分融合的目標。
(二)推進金融體系的自由化改革
金融體系的自由化發展可以對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從資金供求的渠道提高實體經濟的融資效率,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一是提高儲蓄的利率,擴大儲蓄規模;二是推動直接融資的完善與發展,使更多儲蓄直接轉化為投資;三是規避政府對金融市場的不利影響,保證資本的優化配置;四是促進監管體系逐漸完善,使實體經濟的服務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五是構建多層次和差異化的金融市場,解決金融市場結構的失衡問題。因此,推進金融體系的自由化發展,充分發揮金融體系的優勢,使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更為密切。
(三)保障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與改革
金融體系可以分為間接金融和直接金融,間接金融即金融中介,直接金融即資本市場,間接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只是債權債務方面的關系,而直接金融決定著實體經濟的發展過程及速度,所以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與改革在維持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之間關系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及時披露實體經濟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彌補實體經濟發展中的信息不對稱缺陷,幫助實體經濟實現規范化的經營管理;資本市場的發展與改革改革要求法律法規與信用體制較為完善,可以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資本市場的發展可以使實體經濟融資渠道更為多樣化和層次化,保障實體經濟融資效率逐步加快等。
三、結束語
一、引言
如今,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程度不斷加深,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出現了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現象,盡管程度各不相同,但已毋庸置疑地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并成為引發世界范圍內金融危機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國加入WTO至今,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變得更加密切。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問題,在我國也存在,并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阻礙,制約了國民經濟的平穩、持續運行。盡管在學界早就有學者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截止目前,尚未有實質性的解決對策被提出。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步伐都變得滯緩,基于此,在這個“后金融危機”時代,本文研究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特點及原因,并探討解決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將能為世界各國走出經濟陰霾,促進世界經濟健康、良性地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特征
總體來看,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并非是朝夕即成的,而是有一個逐漸累積、形成的過程,其導致的結果之一,便是金融危機的產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就開始出現了失衡現象,其明顯的表現,就是二者的數量比例不均衡,與實體經濟部門數量相比,金融經濟部門的數量增多迅速,并且在在資產、規模上也更大。這種現象的出現,意味著實體經濟的主體地位已經缺失,而原本處于輔助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地位的金融經濟,已經超越實體經濟而占據了主導位置,并逐漸開始脫離實體經濟,實現獨立發展。金融資產系數、金融資產與金融交易量比率等,是衡量二者之間分離程度的指標。如果這些指標上升的幅度越大,說明二者之間的分離問題也就越嚴重。步入二十一世紀之后,隨著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兼并行為導致經濟體過度集中
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深化發展,使得國際貿易更加頻繁,在實現優化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市場競爭的程度,帶來了極大的市場風險。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多大型金融機構依靠自身強大的資源與競爭實力,逐漸開始兼并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機構,這種優勝劣汰導致的規模較大的兼并行為,使資源與資產逐漸集中到少數較大的金融機構受眾,這就使得全球經濟體分布過于集中,從長遠來看,將對經濟的發展造成消極影響。從層面來說,過于集中的經濟體,將使金融機構中的高層管理人員,產生功利性心理,過度追求更高薪資。如果大型的金融機構發生破產,那么,為了維持經濟穩定,政府就不得不伸出援手,出于這種考慮,大型金融機構對破產的顧慮更加忽視,甚至做出很多與正常經營及自身發展目標相悖的風險經營行為。
2.經濟活動過多地出現在金融經濟中
與實體經濟相比,金融經濟無論在規模、資金,還是發展實力上,都有著顯著的優勢。基于這種優勢,很多經濟活動都趨向于在金融經濟領域進行,其導致的結果,便是實體經濟遭受金融經濟的擠壓日益嚴重,制約了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并使二者比例逐步失去均衡,從而發生分離。在這種背景下,一些純粹投機行為,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金融經濟領域,進一步加劇了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脫離。
3.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比例嚴重失衡
金融經濟的片面強大,以及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制約,直接導致了二者在數量上出現比例失衡,而且,在金融經濟中,還存在大量的投機因素,這些投機因素影響了經濟指標的真實性、準確性,導致很大一部分的價格指數,均無法得到客觀、真實的反映,從而也無法準確地反映實體經濟的運行現狀,價格指數喪失了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反映與指導作用。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其原因在于,由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比例不均衡,使實體經濟受到了金融經濟的嚴重損害,社會資本不斷地從實體經濟中流失,并注入金融經濟領域中,不僅使金融領域中的投機行為更頻繁,也使經濟發展呈現出虛假繁榮的現象。這種虛假繁榮的現象,掩蓋了實體經濟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降低了國家宏觀指導策略的科學性、正確性,甚至會導致宏觀指導錯誤,進而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可逆的消極影響。
三、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利弊分析
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金融經濟的獨大及片面過度發展,使金融經濟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并占據了主導。而實體經濟發展速度,卻因為金融經濟的強盛而日益降低,世界經濟結構由此發生了轉變。整體上看,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出現這種現象有利也有弊。從有利方面來看,隨著金融經濟地位不斷提升、重要性日益凸顯,大量的社會資本及資源流入金融經濟領域中,使得金融經濟在整體社會經濟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時,由于資本及資源的強力整合,金融經濟對社會資本及資源的大規模流動與優化配置,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中介與配合作用,從根本上來說,金融經濟的主要職能,就是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促進實體經濟良性發展。如果二者發生比例失衡或分離,不管對金融經濟來說,還是對實體經濟來說,都將帶來空前的破壞性。因此,如何對二者之間的比例,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促進二者之間協調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而探究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背后深層次原因,將有助于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來控制二者的分離。
四、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生分離的表面原因,主要是金融經濟在規模、數量、地位等方面,極大地超越實體經濟。但是,其深層次原因則遠不止這些。通過綜合分析,可以得出,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金融資產增多加劇了分離風險
從出現的時間順序上來看,顯然,實體經濟是先于金融經濟出現的,金融經濟是在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出現的;而在促進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貢獻上,實體經濟也是起著根本的作用的。在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金融經濟都必須以實體經濟為基礎和依托,進行自身發展。同時,實體經濟在世界貿易中,也需要金融經濟的支持,可以說,金融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中介與橋梁作用。由于在經濟發展實踐中,實體經濟的增長速度要相對滯后于金融經濟的增長速度,適當的金融資產比率增加,對于實體經濟發展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2.技術因素與制度因素對二者分離的影響
從技術角度看,科技就是生產力,技術的創新程度會極大地影響著實體經濟的發展,決定著實體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比如,隨著科技信息技術的進步,現在全球已經步入知識經濟時代。技術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具有國際性的。金融經濟的發展,也收到技術的影響,但是技術的創新發展,在提升金融經濟發展速度及金融資產比率方面,顯然更易見成效。從制度角度看,因為制度的相對不完善,對于金融經濟的發展缺少有效的制約,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缺少有效的支持,導致金融經濟發展強于實體經濟,出現分離。
3.金融管制自由化與弱化的影響
金融管制的自由化與弱化,是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不可否認的直接直接因素之一。由于國際上解除了金融管制,這就使得國際資本的流動性越來越強,同時,有的國家內部,對于金融管制未加重視,甚至解除了金融管制,導致金融交易的數量不斷增加,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4.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的策略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出現分離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從根本上來說,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速度的失衡、地位的顛倒,是導致二者分離的最重要的深層原因。金融經濟的發展,不能脫離實體經濟而單獨發展,它需要基于實體經濟并服務于實體經濟。盡管金融危機是存在于金融經濟領域,其實質卻是金融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發展導致的后果。金融機構自我強大趨勢過于強化,對實體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干擾,并使二者產生了分離。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金融經濟發展必須要以實體經濟作為發展支撐,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才能有效解決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現象,實現二者協調發展、共同進步。
關鍵詞:金融體系;實體經濟;相互影響
一、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概念
金融體系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金融體系對社會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體系層面:金融體系是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每個國家的發展程度不同,經濟體系的概念都各不相同。不同國家,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都不盡相同,這與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相對于發展中國家甚至欠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來說要完善許多。金融體系的的建立也與各個國家的政策息息相關,有的是由市場經濟來掌控,有的則是由金融機構來制定。實際運用層面。從這個層面上看,金融體系可以看做是一個經濟活動的框架,而這個框架又有交易平臺、監管機構、市場資產聯合三個部分構成。企業、產業的經濟活動在這個框架中,從而就形成一個動態的金融體系。因此,企業要想長遠長足的發展,提升行業的競爭力,就必須去了解金融體系以及市場的穩定性??傮w來說,金融體系能夠給企業提供一個穩定的平臺,有利于資本在市場上的流通以及整合社會資源,這都是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金融體系還有指導資源配置、加強風險管理、實現企業融資等功能。
實體經濟包括所有的物質產品生產和精神文化產品生產兩個方面。從經濟學的含義上看,這兩個方面面涵蓋了人類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所涉及的行業如意衣、食、住、行、等行業都非常深刻影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它是人類生存發展以及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礎。實體經濟可以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所以說,實體經濟是保障人類正常生產生活的的基礎,也是關鍵。通過實體經濟活動,可以進一步的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以及豐富精神世界,推動社會的進步。
二、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影響
在目前我國的經濟體制中,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大概是一個協同發展的形勢。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經濟活動中,實體經濟的重點在于如何創造利潤,傾向于效益的追求,導致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的關系不是那么密切,出現“代溝”。因此,就需要重點去優化資源配置以及積極發展各生產要素。金融體系的機構對于資源的優化分配存在漏洞,比如企業融資的一大途徑貸款,這個資金的借貸方面就有著明顯的不足。一大批資質不足,企業效益不高企業能夠輕易的拿到資金扶持,導致大量的資金流失,而對于競爭力高、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產業獲得的資金扶持就相對減少。不在少數的企業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導致金融體系失控。所以,要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與市場的調節,使實體經濟能夠良性發展,健全金融體系,使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能夠更好的協調發展。
金融體系需要與實體經濟相匹配,根據實體經濟的發展規律和發展形勢及時的去完善金融體系,使兩者能夠協同發展。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金融體系可以推動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同時可以做出預判,減低實體經濟發展的風險。同樣,實體經濟的的良性發展可以保障金融體系的完備性。所以,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是否健全完善是經濟能否健康穩定發展的決定性條件。
三、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發展規律
(一)金融體系的自身運行規律。金融體系有著自己的發展規律和運行規律。隨著現代金融體系的逐步完善,它的發展規律和運行規律已經變得非常復雜,涉及面非常廣泛,研究起來很困難。因此我們可以從“投機”來進行一個簡單的研究。
金融投機就是在市場飽和時以低廉的價格進行囤貨,在市場出現需求的時候再賣出。這種交易投資者與產品的生產沒有任何聯系,只需要掌握好投機就可以獲利。這種投資方式,有利于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也避免了在供不應求是不良企業坐地起價,擾亂市場秩序,降低了商品價格波動,提高了金融體系的資源配置效率。
從表面上看,一些金融體系的交易與實體經濟沒多大關系,但實際上兩者并沒有脫離。金融體系有價格發現、風險控制的作用,所以,這也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必要一步。
(二)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匹配程度。在很早,一些經濟學家就發現,通過金融體系可促進經濟發展。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在進行改革開放,不斷擴大開放程度,增大政策優惠,積極引進外資,外企來促進本國經濟發展。但隨著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一些人已經開始意識到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并不是那么簡單。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是有一個限度的,當達到這個限度之后,反而對經濟的發展出現了阻礙作用,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講的“閥值效應”。
“閥值效應”說明過度復雜化的金融體系會減低政府部門的監管范圍。過度的國際化,導致金融市場的范圍擴大至全球各個角落,而全球監管體制不夠完善,只能依靠各個國家地區的監管。但各個國家職權部門的監管權力不能擴大到其他國家地區,金融市場卻是全球性的,所以金融市場的安全性缺失,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雖然引進了外資,但是利潤分成卻比投資者少的可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很低。所以,需要政府職責部門的介入進行限制,從而加快作用優化配置,從而使金融體系能夠良性發展。
四、協調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有效措施
(一)金融體系自由化改革。為了在市場經濟中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金融體系就必須要進行自由化改革。職權部門需要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具體可以通過利率的變化來保證市場的穩定性。
(二)完善實體經濟資本市場的發展。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發展都與資本市場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資本市場的改革勢在必行。
直接金融,也就是資本市場。經濟金融,則是一系列金融機構。這兩者的有機結合就構成了金融體系。資本市場作對于實體經濟來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金融機構則起到了紐帶作用,連接著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要對資本市場進行改革,就需要金融機構的大力宣傳,積極傳播各類金融信息,資本市場也要進行制度的完善,保障實體經濟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加快金融體系發展發揮實體經濟的更多作用。要對實體經濟進行有效的改革,支持一批有資歷、有前景的企業進行產業化改革,進行資本積累,然后融入金融體系,擴大金融體系規模。而金融體系中的金融機構就需要去發現這些有潛力的企業,并對之進行有效的管理,使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能夠協調發展。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也逐步向市場化發展,所以金融體系也要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提到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健康,更穩定的發展環境。
五、結束語
金融體系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所以對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之間的協同關系需要更深更廣的去研究。避免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出現脫節,更好的去發展經濟。(作者單位:池州學院商學院)
課題名稱:經濟學
參考文獻:
[1] 付志忠.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反思[J].消費導刊,2014(12)
[2] 張曉樸,朱太輝.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反思[J].國際金融研究,2014(03)
[3] 韓遠哲.關于現代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關系的思考[J].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2014(02)
【關鍵詞】金融經濟;實體經濟;分離
0.引言
目前我國在這個領域所體現的問題就是經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的相互分離的現象十分明顯,這所帶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矛盾的激化以及經濟的最終崩潰。上個世界中葉,相關的研究人員就已經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研究,進入現代化的21世紀之后,科學全面分析這些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
1.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表現與危害
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經濟發展中出現了一種重要的經濟現象:金融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與實體經濟發生分離,這突出地表現為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及其帶給包括實體經濟在內的世界經濟發展的災難。其實,關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理論研究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就有大量學者開始關注這一問題,如戈德斯密斯早在1969年開始關注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問題,尤其是關注了金融結構變遷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蓋爾托維克、萊文則關注了金融部門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而麥金農和蕭則將注意力集中在發展中國家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仍在蔓延并進一步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國際背景下,深入分析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表現、危害、原因及其防范,對于世界經濟走出陰霾具有重要意義。
(1)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表現、金融企業兼并行為的蔓延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最主要表現就是金融企業兼并行為的蔓延,這種情況會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一方面,金融企業的集中給管理人員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也會導致金融企業的管理人員出現道德風險,管理人員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將風險拋之腦后,即使出現風險,政府也會施以援手,這就會導致金融企業逐漸放松對自己的監管。、實體經濟遭到破壞在金融經濟的發展之下,大量的交易行為集中在金融領域中,其中多數為投機行為,這種投機行為與實體經濟逐漸脫離,致使經濟進一步的發生惡化。
(2)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比例失調,由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比例發生失調,大量的資本就會流入到金融經濟之中,這就致使實體經濟中的行為受到掩蓋,金融經濟又呈現出一派虛假繁榮的景象,此時,很多價格指數就能表現出國民經濟的實際運行情況,價格就失去了應有的導向作用。
2.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主要根源及其防范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是隨著金融經濟在數量、規模、地位等方面顯著超過實體經濟中而形成的,隨著這種趨勢的延伸,二者的分離必將對社會整體經濟發生消極影響。深入分析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原因,這對于防范因二者的分離而損害實體經濟和社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傮w看來,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根源主要有:
(1)金融資產比率增加,風險擴大。如果需要進行金融經濟發展研究,那么實體經濟最為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部分,也必然需要全面的剖析,不管是在實際的貢獻方面還是在實踐過程中,起都要比金融經濟更加切合實際,也就是說,我們需要認清的一點就是金融經濟發展是建立在實體經濟基礎之上的,并且沒有一個發展時期,實體經濟是能夠脫離金融經濟的支持而獨立存在的,所以說,兩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需要相互影響,相互協作,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我國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現階段,我國很多這個領域的工作人員,無法真正的認清這個問題,因此,我國在這個方面的研究和發展也有著很大局限性。在世界范圍內,由于實體經濟的交易需要外匯,這離不開金融經濟的支持,金融交易對于世界范圍的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一旦出現金融經濟,各種風險就不可避免。因此,金融交易的增長會比實體經濟增長更快,于是就出現了金融資產比率增加,這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機遇也是經濟發展的挑戰,主要表現為金融經濟的過度集中而損失社會經濟。
(2)技術和制度因素也是致使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重要原因。在技術方面,技術發展和創新使得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都深受全球化影響而具有國際性,因此金融經濟的類型也日益增多,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大大提高,金融交易也越來越大,金融資產比率也相應提高。在制度方面,隨著金融經濟超過實體經濟,金融交易中的短期機會主義、各種非理、跟風行為、短期績效評價等都與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生分離有關,這些行為都是一定的制度因素的結果。
(3)金融管制的弱化與自由化的膨脹,這是導致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甚至是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直接影響因素。以上所闡述的金融管制問題,其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金融管制問題,這使得各個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并且交易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綜合來說,導致金融經濟與實體相分離的原因是多方面,也是綜合起作用的,以上三個方面是其主要方面,防止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措施也應該從以上方面入手,協調好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比重及其相互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共同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金融經濟應以服務實體經濟為自身發展的立足點
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在本質上看,金融經濟產生自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離不開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金融經濟將自身定位于服務于實體經濟對于金融經濟自身的發展乃至世界整體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這次世界金融危機在表面上看似是金融領域的危機,其根源仍在與實體經濟,即金融經濟的過度發展和集中嚴重影響了實體經濟,最終又導致金融經濟缺乏實體經濟的必要支持,進而出現了全球性質的經濟危機。這些金融危機出現的表現是金融機構和企業越來越具有自我滿足、自我服務、自我強化的傾向,金融經濟已經基本上徹底脫離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金融經濟還干擾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金融危機的根源還是在于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的分離,致使金融機構和企業缺乏實體經濟的必要支撐。
4.結束語
我國處于經濟的發展階段,雖然其發展速度相對較快,但是畢竟屬于發展中國家,在很多方面的實力與國際大國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金融危機對于我國的影響和波及還是不容小覷的。為了能夠實現我國經濟科學,穩定的發展,充分分析和了解存在于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是非常必要的。現階段,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互分離的問題比較嚴重,那么為了能夠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構建和諧社會,將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進行有機整合,全面分析和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找到導致兩者分離的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這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體經濟是金融經濟的基礎,而金融經濟則是實體經濟的必要發展前提。
【參考文獻】
關鍵詞:實體經濟;虛擬經濟;金融危機
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根基,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枝葉,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協調發展,實體經濟決定了虛擬經濟應有的規模,并為其提供基礎保障,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的支持。因此,虛擬經濟不能脫離于實體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實虛經濟之間在總量和速度上要有一定的匹配關系,如若偏離程度超出了經濟本本身的承受能力,便會有誘發危機的可能。所以,要做到處理好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匹配關系,使得實虛經濟內部的各個要素之間都處于良性的匹配狀態。一方面,要轉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處理好三個產業之間的關系,既要完成產業結構的調整,又不能忽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問題;另一方面,正視虛擬經濟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既要合理的發展虛擬經濟,利用虛擬經濟的發展為經濟的增長帶來好處的同時,也要防范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誘發危機。
一、實虛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的匹配關系
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諧共生的關系,它們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商品經濟社會貨幣收入貨幣收入首先要轉化為利息,而利息催生了信用制度和借貸資本,這種資本即虛擬資本,而虛擬資本的運動產生了虛擬經濟,因此可以認為虛擬經濟起源于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物質基礎,虛擬經濟則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資金的支持。由于實虛經濟的主客地位,導致了虛擬經濟的發展程度和規模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實體經濟的制約。如作為虛擬經濟某一表現的股票、債券、基金等有價證券在一定程度上是依據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發行的。另外盡管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與實體經濟沒有必然的相關性,但是這些衍生工具也是依托于股票等有價證券,因而也是要受到實體經濟的制約。在這種情況下,實體經濟發展狀況良好,虛擬經濟發展也會相對迅速,相反如果宏觀經濟蕭條,整體經濟態勢處于下滑趨勢,那么虛擬的規模和發展速度也會處于萎縮的局面,導致股價下跌,資本市場低迷。但是同時虛擬經濟的高流動性,可是使得大量的閑置資金在短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聚集起來并流向有需要的地方,從而可以解決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問題。另外虛擬經濟的發展形式本身可以對實體經濟的形式進行揭示并傳遞,從而可以提高經濟的運作效率,而證券、基金等金融行業的發展也可以創造出很多的就業崗位,從而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如果虛擬經濟的發展慢于實體經濟的發展,那么實體經濟便不能獲得充足的資金來支撐自身的繼續發展,因此會導致實體經濟供血不足。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虛擬經濟發展速度過快、發展規模過度,也會導致大量的資金從實體經濟中流向虛擬經濟,實體經濟會因為資本供給不足而萎縮,同時,過量的資金流入虛擬經濟領域將會導致資產價格膨脹,甚至是虛擬經濟的泡沫化,從而形成二者之間的不匹配狀態。
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相互匹配,則可以優化資源在二者之間的配置,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加速資本的流動速度,從而使得實虛經濟相互發展,并且進一步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實虛經濟危機產生的傳導機制
由于虛擬經濟是基于當事人心理預期的定價體系,這會使得虛擬經濟在運行中具有正反饋的效應。當股票或者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或下跌,這時人們會產生相應的價格上漲或下跌的心理預期,而由于正反饋效應的存在,價格上漲或下跌的的程度會因此而得到加強并被放大,這就大大增加了虛擬經濟本身的波動性,由此產生了高風險性,并使得虛擬經濟的具有了高收益性,加之一些金融衍生產品所具有的杠桿效應,通過較少的保證金就可以完成多倍的交易,這為投機提供了可能,由于實虛經濟中資金所產生的收益的不同,這會吸引大量的資金由實體經濟流入虛擬經濟,導致實體經濟發展的資金不足,發展相對滯后。隨著資金大量流入后虛擬經濟的過度發展膨脹,偏離實體經濟太遠,產生了大量的經濟泡沫,從而嚴重的影響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匹配關系。但是泡沫經濟不會長期保持下去,由于實虛經濟之間的動態平衡機制,會使得當虛擬經濟偏離實體經濟超過一定限度的時候,舊的均衡便會被打破,實虛經濟會重新調整以達到新的均衡匹配狀態,這時經濟中的泡沫便會破滅,金融系統首當其沖,股票、債券等價格下跌,股市低迷,金融機構的資金周轉越來越困難,進而信用縮減,企業資金供給不足,投資和消費乏力,引起經濟增速減緩。而經濟增長的衰退,又會使得企業的經營變得雪上加霜,償還債務困難,銀行壞賬增加,信用風險加大,實力不強的銀行面臨破產,整個金融系統陷入癱瘓,資本的周轉出現障礙,最終危及爆發。因此,虛擬經濟不能脫離于實體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實虛經濟之間在總量和速度上要有一定的匹配關系,如若偏離程度超出了經濟本本身的承受能力,便會有誘發危機的可能。所以,要做到處理好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匹配關系,使得實虛經濟內部的各個要素之間都處于良性的匹配狀態。一方面,要轉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處理好三個產業之間的關系,既要完成產業結構的調整,又不能忽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問題;另一方面,正視虛擬經濟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既要合理的發展虛擬經濟,利用虛擬經濟的發展為經濟的增長帶來好處的同時,也要防范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誘發危機。因此,要建立健全科學的金融監管體系,既要讓虛擬經濟發揮自己本身的作用,為經濟的增長添磚加瓦,又要防止金融工具的過度創新,放大風險。
參考文獻:
[1]成思危,《虛擬經濟與金融危機》,《管理科學學報》1999年:第1期。
[2]洪銀興,《虛擬經濟及其引發金融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經濟學家》,2009年:第11期。
關鍵詞: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經濟虛擬化;泡沫經濟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4-0007-02
一、對虛擬經濟概念的界定
國外對虛擬經濟的界定大體有三種范疇。(1)用Fictitious Economy 來表述,是指股票、債券、期權、期貨等虛擬資本的持有和交易;(2)用Virtual Economy來表述,是指以信息技術為工具所進行的經濟活動,也稱信息經濟或數字經濟;(3)用Visual Economy來表述,是指采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建立經濟模型對實際經濟運行過程進行的模擬。目前國內學者對虛擬經濟的界定大都屬于第一種范疇,大致可以歸結為三種觀點:(1)“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托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貨幣資本不經過實體經濟循環就可以取得盈利。簡單地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成思危,2002)。這一虛擬的經濟系統的構成可以比喻為:虛擬經濟的產品就是各種金融工具――股票、債券、期貨、期權及各種金融衍生產品,虛擬經濟的工廠就是各種金融機構,虛擬經濟的交換場所就是各種金融市場。(2)虛擬經濟是以資本化定價行為為基礎的價格系統,是觀念支撐的價格體系(劉駿民,2003)。(3)虛擬經濟就是金融(李揚,2003)。持這一觀點的學者們認為,金融是虛擬經濟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作者認為,第一種范疇更為合理。該概念反映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活動的共同之處:追求價值增值。同時又揭示了虛擬經濟價值增值的特點。第二種觀點沒有體現出虛擬經濟活動的本質屬性。第三種觀點雖然反映了金融是虛擬經濟運作的主要組成部分,但虛擬經濟并不等同于金融,金融中的許多活動的價值增值過程是直接參與了實體經濟的運作的,其增值過程并不是“虛擬”的?;谝陨戏治?對虛擬經濟作如下定義:虛擬經濟是以金融系統(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市場)為主要依托,相對獨立于實體經濟的一種虛擬資本獨立化運動和價格決定的經濟形態。其本質內涵是虛擬資本以增殖為目的進行獨立化運動的權益交易。
二、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分析
(一)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是相對獨立的兩個經濟范疇,二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決定虛擬經濟,同時,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有反作用。
1.從起源的角度看,虛擬經濟產生源于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根據經濟理論,商品經濟的運行規律都隱藏在商品中。因此,分析虛擬經濟也應從剖析商品開始。通過剖析可知,能夠虛擬化的只能是商品的價值形式。用貨幣表示的商品價值形式即價格是其后一切價值符號的根源,同時也是以虛擬資本為代表的價值符號的根本基礎。隨著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伴隨著信用制度、股份制度、資本市場的產生與發展,“每個確定的和有規則的貨幣收入都表現為資本的利息,而不論這種收入是不是由資本生出。貨幣收入首先轉化為利息,有了利息,然后得出產生這種貨幣收入的資本?!?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526頁,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隨著收入的資本化,虛擬資本便產生并發展起來,在此基礎上,虛擬經濟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2.從經濟運行狀況看,虛擬經濟運行狀況取決于實體經濟的運行狀況。如果實體經濟運行狀況良好,則虛擬經濟必然茁壯成長;反之,假如宏觀經濟不景氣、微觀經濟缺乏活力、結構失調等因素使實體經濟出了問題,那么虛擬經濟最終必然萎縮。
3.從發展的角度看,虛擬經濟發展的規模與程度取決于實體經濟的規模與程度。作為虛擬經濟載體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是實體經濟中經濟主體根據實體經濟中資金的需要而發行的,因而發行的規模是由實體經濟決定的。有價證券的發行制約著證券二級市場的交易規模。盡管虛擬資本中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與實體經濟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它依托于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因而也取決于實體經濟的規模與需要。
(二)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雙重影響
虛擬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適應實體經濟的需要而產生,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可能制約實體經濟的發展,使國民經濟發生動蕩和危機的可能性增加。
1.積極影響。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其產生和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一,虛擬經濟可以看成是實體經濟的貨幣蓄水池,它既可以吸收大量的實體經濟的過剩資金,也可以補充實體經濟流動性的不足,從而化解實體經濟的物價不穩定的壓力。資金是實體經濟的“血液”。虛擬經濟以其高流動性和高獲利性吸引著大量暫時閑置和零散的資本投入到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虛擬資本上,沉淀資本由此投入到實體經濟中,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要。而虛擬資本的便利流動性, 加速了貨幣資金的周轉、轉移和結算的速度, 也提高了實體經濟運行的效率。由于金融市場上融資渠道拓寬、融資技術提高、融資方式靈活、融資成本下降,可以在時間、數量、期限、成本等方面同時滿足生產者的要求,使儲蓄和投資在數量上和時間上都進了一大步,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融資支持,加速實體經濟的發展。
第二,虛擬經濟提供了分散經營風險的工具,降低交易成本。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使個體風險趨于分散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分散實體經濟的風險。如經營者可以采用發行股票的方式將經營風險分散到各個投資者身上;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產生的最初的動機就是為了套期保值和轉移風險;虛擬資本的多樣性、可轉換性和高流動性又使企業能夠以比較低的風險成本實現實物資本存量的累積。
第三, 虛擬經濟可以通過財富效應使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增加。股市上漲等造成的財富效應能夠有效擴大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推動實體經濟增長。此外,金融市場的活躍,也會帶動企業投資需求的增加。由此,虛擬經濟從兩個方面給實體經濟提供強勁的需求拉動力,并通過擴大的乘數效應拉動實體經濟增長。
第四,虛擬經濟可以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升級。通過股票等有價證券,能夠使社會資本迅速從效益低的領域流向效益高的領域、從效益差的企業轉向效益好的企業,并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不斷地對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和重組。這樣,虛擬經濟對資金的配置效應增強從而引導實體經濟對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虛擬經濟活動可以對企業形成一種壓力,使資金和社會資源得到優化組合,形成合理的產品結構、技術結構以至產業結構,從而促進實體經濟的協調和健康發展,提高整個實體經濟效益水平。
2.消極影響。虛擬經濟的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虛擬經濟的超前發展,會引發泡沫經濟,而泡沫經濟破裂又會引致金融危機,阻礙實體經濟發展。
(1)虛擬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和投機風險性。虛擬貨幣一旦以膨脹的信用化形態進入生產或流通領域,虛擬經濟就滲入了實體經濟,并形成了兩者之間的互動。這一互動增加了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2)當虛擬經濟過度膨脹時,會阻礙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降低資源利用率。(3)虛擬經濟的過度擴張會引發泡沫經濟,導致對實體經濟的巨大破壞。(4)虛擬經濟的跨國擴張嚴重危及世界經濟安全,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實體經濟造成巨大沖擊。經濟全球化和金融業務國際化、自由化,使國際資本流動急劇增長和快速擴張。特別是在金融創新的推動下,以各種對沖基金為主的國際投機資本也應運而生,嚴重威脅全球金融安全。
三、正確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1.充分認識適度發展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正確認識和對待虛擬資本、虛擬經濟,不能因為它們有可能產生泡沫經濟或導致金融動蕩而限制其發展。應該認識到,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與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意味著經濟形態的多樣性和高級化。
2.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膨脹演變成泡沫經濟對實體經濟產生消極影響。正確處理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的關系,把握好虛擬經濟發展的“度”,使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投機雖然是重要的原因和導火線,但實體經濟的內在失衡才是導致泡沫經濟的根本原因。投機是泡沫破裂乃至引發金融危機的催化劑,是外在原因;而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和泡沫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出現問題才是內在的原因。所以,我們一定要打牢實體經濟的基礎,把握好虛擬經濟發展的“度”,使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3.注意防范和控制中國經濟的泡沫風險,抓緊化解已形成的過度經濟泡沫。中國實體經濟運行的泡沫風險主要有:房地產泡沫、股市泡沫和國有企業較大面積虧損造成的泡沫。集中反映在銀行的巨額不良貸款上。
4.建立經濟預警系統,增強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完善市場法規,加強金融監管。為了使虛擬經濟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防止泡沫經濟的產生,應加強對虛擬經濟運行的監控,控制其與實體經濟的偏離度,使虛擬經濟形成的資產、交易量與實體經濟的對應從發散變為收斂,促進與實體經濟運行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孫耀乾.論虛擬經濟的特征及對實體經濟運行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07,(4).
[2]段進朋,李剛,索紅云.虛擬經濟的作用及影響[J].生產力研究,2006,(11).
[3]劉駿民.從虛擬資本到虛擬經濟[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4]李多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探析[J].理論前沿,2007,(17).
[5]成思危.虛擬經濟論叢[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3.
[6]李方.金融泡沫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8.
[7]李揚.關于虛擬經濟的幾點看法[J].經濟學動態,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