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21: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國際金融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0引言
現代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經濟技術迅速發展,經濟形勢風云變化,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各行各業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壓力。我國經濟在機遇和挑戰中艱難前行。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也推動了我國教育教學的改革。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課程標準也對國際金融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金融是一門變化著的學科,然而傳統的國際金融課程更注重的是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對相關實際案例操作和與之相關的法律知識等涉及很少,尤其是對社會經濟相關形勢的具體分析都很少涉及,造成學生只懂理論,卻不懂得運用的局面。現代教育教學改革正是意識到這一點,也因此推動了國際金融課程教學的改革。現代社會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瞬息萬變,國際金融課程不再只是建立在高高在上的理論之上,而應該將其深入到細微的經濟生活中,通過改革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在實際金融工作中的理論運用能力,普及國際金融相關的法律知識,開拓學生視野,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優秀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1對國際金融課程進行改革的意義
1.1提高學生內涵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國際金融知識內涵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業難成為當下社會急需解決的現象,而造成部分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學生的知識基礎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要解決就業難問題重要的一點是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符合現代社會經濟形勢發展的優秀金融人才,不僅能夠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能準確了解如何進行實務操作,了解金融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等,幫助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國際金融知識水平,輔助解決。
1.2有利于發展優秀人才
有利于國際金融相關企業行業的發展金融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多優秀的人才作為支撐,近年來,世界經濟形勢出現很大的危機,這種情況下,企業和社會需要的是能夠適應當下經濟環境的國際金融企業人才,幫助企業應對來自國際和國內的雙重挑戰。國際金融課程的改革有助于培養出更加優秀的金融行業人才,在向社會源源不斷輸送更加優秀的新鮮血液時,也為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有利于國際金融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多貢獻。
2國際金融課程教學現狀勢
2.1教學模式單一
國際金融教學思想意識依然停留在傳統的理論知識的層面上,教學模式也以課上課下的理論分析教學為主,教師為主體主導著整個教學的進程,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習積極性不高。調查發現,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學生對國際金融知識的興趣程度不斷提升,然而單一的教學模式卻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成為影響國際金融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果。
2.2缺少優秀的國際金融課程教師隊伍
學生對國際金融課程的理解絕大部分來自于教師的講解,而學生能不能在課堂上就有機會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的經濟情況結合起來,就是在考察任課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素質。雖然目前我國優秀的金融教師并不少,但主要集中在重點學校,而一些非重點學校雖然設置了相關課程,卻沒有相配套的教師資源。由于優質的教師資源沒能實現共享,不僅不利于非重點學校國際金融專業學生的成長,而且由于優秀教師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因而也是對教師資源的浪費。
3金融課程改革途徑
3.1教學目標的改革
世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金融。金融的發展對金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國際金融方面表現得更為緊迫。為培養相關人才,國際金融教學必須進行改革。教學的目?擻Ω么優嘌?理論人才轉移到培養實干人才,通過有計劃的培養和教育,不斷修正教學目標,為培養出更多的有時代特色,既懂得理論知識,又精通實務操作,了解過金融相關法律規則的高質量國際金融人才而努力。
3.2重視運用案例教學法
國際金融課程教材經過嚴格的篩選之后確定下來,雖然符合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要求,但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經濟問題都會被排除在課本之外,而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某個理論知識,又不至于造成閉門造車的局面,此時就需要教師靈活的運用金融學教學案例幫助學生提升。首先,案例教學應該貫穿金融教學的始終,從上課導入課程主要內容開始,到中間各種理論知識的講解以及最終對理論知識的總結,要讓學生養成帶著案例學習金融理論知識的習慣。這種做法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有利于課程向著需要的目標方向邁出。
關鍵詞:國際金融中心 倫敦金融域 集聚優勢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中圖分類號:F01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770(2009)06-024-05
一、引言
2009年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首次以國家文件形式加以認可。
從國際范圍來看,金融中心是現代金融體系的核心,發揮和增強金融中心在現代金融體系的核心作用,對提高一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新的國際環境下,環宇各國都更加重視金融中心在本國和區域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爭奪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日益加劇。從自身發展來看,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上海面臨的資源、環境制約日益突出,進一步發展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更增加了上?!皬娚斫◇w”加速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緊迫感。如何激發金融優勢,學習和領會別國成功經驗,審慎應對金融危機,充分發揮金融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和服務作用,使上海突破資源環境承載力瓶頸,增強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能力,已成為各級政府和金融產業界亟需解決的戰略課題。
二、國際經驗:倫敦國際金融中心集聚的金融優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讓我們把視線轉移到世界的其他地方,去探尋那些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成長的奧秘。一個生動的案例就是倫敦,倫敦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倫敦金融城的產值占英國GDP的3%,每天的外匯交易量高達6300億美元,是華爾街的兩倍,名列世界500強的企業,有75%在金融城內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
倫敦金融中心是名副其實的全球巨人,她聚焦公司治理資源,是商業最佳選擇:她聚焦監管環境,是英國通向歐洲的世界門戶;她聚焦商法,聚焦金融創新,擁有卓越的地區優勢,她聚焦外國投資,發展行業強項,在銀行業、資產管理、保險,英國資本市場,倫敦的交易所等方面,以其卓越的專業服務,集聚了世界級的技能和創新。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集聚良好的基礎設施
倫敦具有國際金融中心所必須的基礎設施條件,倫敦嚴格控制市政建設規模,不去搞更多的高樓大廈,嚴防城市承載過重。歷經多年的經營,已形成良好的建設成果。一方面,倫敦具有先進的公共服務能力,比如:治安、供電,供水、供暖等設備非常完善,另一方面,倫敦還擁有非常強大的物流,交通以及國際信息交換能力。作為國際交通中心,你幾乎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找到飛往英國的航班;又如,倫敦的市內交通方便,地鐵是市內主要交通工具。倫敦地鐵的技術和管理設備先進,所有調度和信號系統均為自動控制。倫敦還有約)3萬輛出租汽車。再如,倫敦港是英國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著名的港口之一,與70多個國家的港口建立了聯系,年吞吐量約4500多萬噸。
(二)集聚龐大的金融機構
倫敦金融城集中了近180家外國證券公司,幾乎一半的國際股權交易額是在這里進行的,這里同時還管理著28290億英鎊的全球資產。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外國公司的數量(453家)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的交易所,全球外匯收入的三分之一在這里交易,而紐約只有16%,東京9%,新加坡6%。倫敦金融城承攬了全球36%業務量的場外衍生金融產品。近500家外國銀行在倫敦金融城營業,經營著全球20%的國際銀行業務。倫敦金融城擁有全球最大的黃金交易市場和有色金屬交易市場。此外,倫敦金融城另外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就是以勞合社(Lloyds)為代表的倫敦保險市場。它是世界保險和再保險中心,有100家左右的跨國保險公司在此營業,其中世界航空保險業務的31%和水險業務的20%都集中在這個市場。
需要指出的是,倫敦金融城并不只是單純集聚金融機構,她更多地是采取了高級集聚優勢戰略,即:通過金融家庭的外向型集聚,逐步滲透到世界其他的國際金融中心。推行全球化戰略,控制各子區域的價值取向,并融入當地經濟圈,比如,發源于金融城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他們和美國紐約華爾街金融業,如摩根財團、洛克菲勒家族等保持密切聯系。在一定程度,可以認為,這些家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國際金融價值鏈串聯在一起的。根據專業財富管理咨詢公司Scorpio Partnership估算,有超過300個資產在1億英鎊以上的超級富豪在倫敦開設了理財機構,對家族的財產進行保值增值,通過分享金融信息來提高全球投資能力。
(三)集聚強力的科技支持
在主要國際金融中心高度集中的都是“高度秩序化”的金融和服務設施,具體包括:金融信息,咨詢服務、轉賬業務、安全保障和數據處理等項目。這些金融服務機構的基本任務是傳送大量的信息,需要有尖端的計算機系統以及靈敏度和安全度極高的信息傳播體系。倫敦的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大范圍應用計算機,以科技創新來體現和保障金融服務業的高效和迅捷的行業特征。為確保產業運營的安全和快捷,它們大多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數據過程單元,形成統一的金融價值鏈,這種價值鏈調節和配置均需要吸納金額巨大的先進技術,倫敦市在這些IT技術創新,信息安全和技術應用方面居于國際前列。
(四)集聚顯著的區位優勢
從地理經濟角度看,倫敦處于紐約和東京時區之間,可以形成一體化的24小時全球交易體系。全球金融業是個地理性非?;钴S的領域,金融產品常常表現出根植于其中的信息的空間結構。除了一些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發展成為重要金融中心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在英國,倫敦絕對突出的地位使得其他省級城市發展成為超越有限金融功能的金融中心非常困難。從這個角度,倫敦類似一棵“見血封喉樹”(這種神話中的爪哇島有毒的樹,充滿劇毒,可以將其周圍許多英里的生命毀滅)。為突出這種瓶頸,需要其他城市做出相當大的協調努力,這方面,北方的愛丁堡比較成功,通過整合戰略資源,吸收蘇格蘭銀行的集聚優勢功能。發揮金融創新的主動性能力,愛丁堡成為英國的第二金融中心,這種雙中心模式為中國滬港雙中心演化提供了好經驗。
(五)集聚最優的人力資本
倫敦金融城是像硅谷一樣知識經濟中的“集群”,它聚集了歐洲頂尖金融人才,在倫敦,幾乎世界上所有語種人才都能在12小時內找到,精算師,國際律師、高級財務分析師都可以在
第一時間為企業或個人提供服務。倫敦是英國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擁有數量眾多的大學、學院,學校及學術研究機構。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皇家舞蹈學校、皇家音樂學院,皇家藝術學院和倫敦帝國學院(Iroperial College London)等都是英國的著名院校。倫敦周邊的牛津和劍橋等世界知名大學也可以為倫敦金融城及時輸送智力資源。高校通過和倫敦金融城合作,結合廣大金融機構的實際需求,運用技術孵化器,私募和風險基金咨詢、業務實習、委托培養、聯合推介等諸多形式,已形成較為有效的面向全球的金融業“產學研一體化”系統,有力地推動了金融產業建設。
(六)集聚獨特的文化優勢
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特征在于集聚全世界的目光,形成特別的金融中心文化,倫敦以它悠久的歷史,斑斕的色彩,雄偉的風姿屹立于世界名城之林。作為一座馳名世界的旅游城市,倫敦擁有許多世界著名的文物古跡,相關藝術,娛樂形式極為豐富。倫敦是世界文化名城,歌劇、音樂劇,古典音樂,搖滾、爵士樂、皇家芭蕾、踢踏舞,應有盡有;大英博物館建于18世紀,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集中了英國和世界各國許多的古代文物。倫敦更是全球重要的傳媒中心,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路透社在內的多家電視及廣播媒體都在倫敦設立總部。
(七)集聚高端的戰略制度
倫敦城在很小的地域范圍內創造了大量相應技能和相關機構的集中,體現了高水平的戰略定位和管理制度,具體包括三方面:第一,從國家層面看,英國王室和政府賦予倫敦金融城獨特的戰略地位,這表現在倫敦金融城市長的任命過程和職能權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獨立運作空間,使其服務于整個英國,而不是局限于一城之耦,第二,從城市層面看,倫敦市政府和倫敦金融城政府分工明確,互相支持,有力配合金融實力提升第三。從企業層面看,良好的管理環境有利于金融機構的增長。倫敦的外資銀行可以像“世界”銀行一樣運作,這點對美國和日本銀行格外重要。它們可以聯合銀行業務和有價證券業務以獲得最大利益,而這種聯合業務在其國內是不被允許的。
三、上海選擇:集聚金融優勢的全球路徑和戰略機遇
倫敦金融城于2008年11月8日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調查報告,明確提出中國上??赡艹蔀槔^倫敦和紐約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全球金融中心。由于這一排名的調查報告是根據400名國際業內人士指定的評估標準而得出,因此也表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前景問題獲得了更為廣泛的關注。此外,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外部沖擊,中國政府審時度勢,作出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決定,這又為上海以及整個中國未來發展創造新的增長空間和可能。
(一)上海集聚優勢的全球路徑
1 以功能建設為先導,建設金融優勢集聚的基礎平臺。功能建設比形態建設更為重要。倫敦金融城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著名的金融市場,除了特定的歷史淵源外,關鍵在于其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和政策環境能夠充分滿足金融服務的需要。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全國唯一以“金融貿易區”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已遠遠超過倫敦金融城的面積,在形態建設上已經具備規模。今后的重點,應放在如何完善功能建設上來,從而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由于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發揮聚集效應,攤子過大反倒會影響其作用的發揮。
2 以政策協調為保證,提供金融優勢集聚的戰略保障。國際金融中心幾乎都是在國內金融中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英國各主要的金融監管機構如英格蘭銀行、英國金融服務局等均位于倫敦市內,這使得它不僅是一個金融交易中心,而且也是一個金融決策中心。這種安排使得金融資源的配置更有效率,更容易發揮金融中心的整體集聚和輻射作用。相比之下,從嚴格意義上,上海目前還不能算作國內金融中心,中央政府應該加強統一協調和整合國內金融業資源,下決心克服種種體制障礙,充分把握住這次金融危機的機遇,舉全國之力發展上海,才有可能最終打造出國際金融中心。
3 以對外開放為動力,開拓金融優勢集聚的發展遠景。全方位打破壁壘,寬領域擴大對外開放。倫敦金融城的國際化程度或開放度很高,其保險市場40%的業務來自美國,33%來自英國,其余部分來自歐洲大陸和世界其它地區。倫敦金融城內除了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之外,還有一大批為整個金融市場服務的海外中介機構,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投資咨詢公司、保險經紀人組織等。金融城內每年創造的律師收益就將近10億英鎊。上??梢赃m當借鑒倫敦市場的經驗,一方面,鼓勵和吸引大型跨國集團的總部或地區總部,國際著名的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落戶,另一方面,還應盡快培育一批中資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培養大量精算師、反避稅師等高級國際人才,以完善國際金融中心的服務功能。
4 以政府信用為承諾,理順金融優勢集聚的長期路徑。要兼顧政策、制度創新與“長期承諾”之間的關系。英國王室和政府賦予倫敦金融城獨特的戰略地位,倫敦金融城的職能權限具有很大的獨立運作空間,是服務于整個英國長遠利益,具有全球戰略屬性,因此,從政策制定,對外承諾到管理體系,具有長期連貫性,使得外界國家、地區和企業法人對在此地進行經營運作具有堅定的信心和穩定的預期。就此而言,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重要因素是要保持政府公信力,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激發跨國公司和國際友人的投資信心,維持政策的權威和連貫性。既要通過制度變遷不斷解決存在的問題,激發發展活力:又要避免過度演進和政策多變導致“長期承諾”的缺失。
5 以金融創新為突破,創造金融優勢集聚的裂變單元。金融創新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不竭源泉。倫敦金融城在國際金融歷史上較早開發出利率定價體系,AIM市場、私募基金平臺和場外離岸交易等多種金融創新模式,也由此取得顯著的績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同樣離不開金融產品創新,比如,可以嘗試全力推進“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SHIBOR)建設,促使其真正成為中國的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倫敦同業拆借利率)。上海應該積極推動Shibor廣泛進入各類金融產品的定價,如金融債,企業債,短融券、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票據轉貼現與回購,同業借款與存款,商業銀行內部轉移定價等等;同時,要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要全力打造人民幣金融產品中心,要積極發展多層次的以資本市場為主體的直接融資體系,不斷推出實質性的適合各類企業的融資工具,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二)上海集聚優勢的戰略機遇
上海市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確立最適合上海發展的戰略路徑,消除自身的比較優勢和資源稟賦所束縛,上海市完全有條件實現跨
越式發展,逐步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1 化“次貸”之“?!睘椤皺C”。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傳統意義上的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等全球金融中心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各國經濟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響。然而,金融危機也是一個洗牌的過程,它為上海帶來發展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比如,有利于上海進一步集聚國際人力資源。金融危機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發達國家金融界大規模的裁員降薪,這為上海獲取相對廉價的高端金融人才提供了機遇。又如,促進上海有效集聚海外的金融資本。金融危機導致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受到很大的沖擊,資本回報率急劇降低,不少金融機構面臨巨額虧損,需要進行資本戰略轉移。這一形勢使得上海有可能通過進一步加強“資本避風港”的可信性,廣泛吸收海外溢出資本。
2 2010年世博會為上海金融助力。充足以及可循環的資本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必備要素?!笆啦┚皻狻毙獙τ谏虾=ㄔO國際金融中心具有顯著的帶動作用,世博會的舉辦將增強上海金融市場的資金配置功能,拓寬市場間溝通渠道,特別是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之間溝通,將促成資金的優化配置。利用世博會舉辦的有利契機,在鞏固上海交易中心地位的同時,上海金融市場的資金結算功能,集散功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強。世博會在上海的舉辦將促使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有利于人民幣金融創新產品的開發,國外客商以及游客的大量涌入,需要為他們提供保值增值的金融服務,金融工具的創新更是勢在必行,相應金融競爭力得以提升。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必須打破常規,實現跨越式發展。上海建設金融中心,必須走集聚優勢的道路,要在高端利用自身要素稟賦的基礎上,大量的吸收和運作符合國際開放要求,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要素優勢,升級自身體系勢能,推進金融實力,進而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第一,制定高水平發展戰略,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由于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體制,機制,政策各個方面,因此既要上海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得到國家層面的戰略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兩根“軟肋”,即人民幣仍然不可自由兌換以及金融監管環境較嚴,金融自由度較低。從主導方向上來看,這兩個問題已非上海自身所能解決。上海應該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加快建設國際性金融中心,充分發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作用和優勢,上海應繼續爭取并落實中央政府在機構設置、業務創新,金融監管,法制建設等方面對上海工作的指導和支持,設法邀請中央金融部門干部來上海掛職,加強溝通,了解與合作。
第二,打造優勢集聚平臺,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世界著名金融城,都是國際金融中心的載體,因此強化和加速陸家嘴金融城的構建,則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題中之義。要抓住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契機,加大金融改革創新突破的力度,不斷強化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努力把陸家嘴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生活舒適、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國際一流的現代化金融貿易區。著力擴大經濟規模,培育旗艦式特大型金融機構,發展完善高效的金融市場:形態建設和環境營造方面,建設便捷的交通網絡,以吸引更多機構,更大市場,更多人才的云集,奠定和提升陸家嘴金融城的國際地位。
第三,擴展優勢集聚環,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在建立良好平臺基礎上,集聚優勢過程還必須擴展優勢集聚環,以克服缺陷、形成持續增長和全面增長的回路。世界上的國際金融中心,也總是以自己擁有影響巨大的金融市場而自豪。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相適應的金融環境,將是一個立體性,多方位的系統工程。必須積極構建長三角金融圈,推進長三角城市群的共同發展,必須積極向長江三角洲、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拓展服務空間和服務領域,形成區域資金集散中心。同時,要主動建立與香港及海外金融機構的對話機制,通過業界交流、金融產品推介會,高層次金融論壇等活動強化民間交流。
第四,集聚科技優勢,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科學教育是現代社會生產的核心要素之一,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可以有效發揮金融中心輻射作用。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與現代金融結合,最終會導致未來的國際金融中心走向無形化、無中心化和知識化。這種未來發展模式的趨向,要求必須加大對高級生產要素的投入,提升相關產業與支持性產業的競爭力。上海要充分利用現有教育,科技和文化資源,大力推動發展信息和網絡技術,推動服務創新,完善信息流通機制,建立符合國際規范的社會化信息服務體系。
第五,集聚人才優勢,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集聚金融人才,將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智力支持。針對目前上海金融行業緊缺高級管理人才、高級資金運作及新產品研發人才的現狀,必須要采取多元化、全方位造就人才的模式,進一步構筑國際人才高地,大力培養和引進包括專業外語人員,高級商務師,國際反避稅師,高級精算師等高端緊缺人才,塑造良好的人力資源集聚體系和環境,充分發揮人力資本的核心主導作用。
第六,集聚創新優勢,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關鍵詞]國際金融;教學模式;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2-0137-03
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準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SDR的價值將由人民幣和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共同決定,這不僅意味著人民幣已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定為可自由使用貨幣,而且預示著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愿意將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資產。我國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笆濉币巹澲忻鞔_提出“穩妥有序地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擴大了金融行業的雙向開放。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不斷融入世界經濟,新的國際金融形勢對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經濟部門需要的是既熟練掌握基礎理論又能熟練應用的高素質的國際金融人才。然而,相關專業調查結果顯示,當前許多國際金融學的授課模式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知識講授上,學生也普遍認為該課程學習難度大,內容枯燥,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因此,進行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一個亟待研究的課題。
一、國際金融課程的性質
國際金融學科研究跨國界的貨幣金融問題,是一門研究國際貨幣信用關系和資金借貸規律的學科。該課程系統介紹了不同國家之間如何通過貨幣媒介進行經濟交易。國際金融課程內容與世界經濟形勢密切相關,20世紀初期,金本位制是國際金融關系的基礎,各國貨幣比價關系由黃金平價決定,國際貨幣體系是統一而又松散的。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確立了美元同黃金掛鉤、其他貨幣同美元掛鉤的“雙掛鉤”體系,并產生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促進了各國貨幣領域的磋商與協作,也形成了各成員國之間有秩序的匯率安排。之后30年間,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十分明顯,資本的跨國流動也更加頻繁,出現了歐洲貨幣市場、衍生金融工具等創新性的研究范疇。20世紀90年代,歐元的誕生成為國際金融史上的創舉,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國際經濟研究中的熱點問題。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了人們對于金融監管的進一步思考。經過多年的不斷發展完善,課程體系已逐步成型,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國際收支、國際儲備、外匯與匯率、匯率制度、外匯交易、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貨幣體系。
國際金融形勢展現出的新特點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來看,國際金融課程的相關概念、分析模型較為復雜,但又同實際經濟問題聯系密切,兼具理論研究的抽象性和現實問題的具體性。國際金融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時代性都很強的學科,初涉本課程的學生會覺得匯率制度、金融風險、國際收支等概念較為抽象,難以熟練掌握匯率標價方法、國際收支核算規則等基本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不斷進行教學模式創新,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國際金融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從授課模式來看,當前很多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仍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國際金融形勢日新月異,金融工具創新層出不窮,以及教材內容的滯后性,導致理論和現實相脫節,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本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當然,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許多高校金融專業的學生都面臨著實習困難的窘境,相關企業無法提供足夠的實習職位給在校學生,實訓基地往往也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學生難以掌握國際金融業務的實際操作流程(如外匯交易、外匯風險管理、貿易融資業務等)。作為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國際金融課程不僅應當著力提高學生對國際金融基礎知識的理解程度,為其他相關課程打下良好基礎,而且必須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分析現實際金融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內容側重點不同
本科階段的國際金融教材較多,當前具有代表性的有姜波克主編的《國際金融新編》(第五版)、陳雨露主編的《國際金融》(第五版)、劉舒年和溫曉芳主編的《國際金融》(第四版)。從內容上來看,姜波克主編的《國際金融》主要包括國際收支理論、匯率決定理論、內外部平衡的調節及外匯管理等內容,偏重從國情基礎上進行內外均衡及政策分析;陳雨露主編的《國際金融》包括外匯與匯率、外匯市場、離岸金融市場、外匯風險管理、跨國公司負債管理等,較為偏重從微觀角度分析問題,注重國際金融知識的應用性;劉舒年、溫曉芳主編的《國際金融》主要包括國際收支與國際儲備、外匯、國際金融市場與國際信貸、國際金融組織與國際貨幣體系等內容,以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主線,注重綜合分析和實際操作。可以看出,上述教材在內容上側重點不同,應當根據國際金融課程專業性質選擇適合的教材。
(三)任課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當前多數本科院校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師都具有較高學歷,國際經貿理論知識非常扎實,也十分注重相關科研工作,并能研教結合、以研促教,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但國際金融課程的開設目標之一是培養熟練掌握對外經貿業務流程的專業人才,例如在遠期外匯業務中,哪些情況需要借助遠期外匯來防范匯率波動?如何與銀行簽訂合約來購買或出售遠期外匯?遠期外匯的交割日期是如何確定的?實際交割的情況有多大比重?在課程講授之前,任課教師對于上述問題都應熟悉掌握,才能夠讓學生通過聽講來了解遠期外匯業務流程。但實際情況卻是多數任課教師的經歷都是從校門到校門,僅僅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沒有在實際工作部門的實踐經驗,無法有效地指導學生們的實際操作,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國際金融教學模式創新思路
(一)開展案例教學,組織課堂討論
在課堂教學中,應以案例導入引出各章節的知識要點,然后進行詳細講解,最后給出典型案例,組織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對案例加以分析操作,通過案例教學輔以分組討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大幅度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外匯及匯率時,可引入1997年泰國貨幣危機的案例,要求學生分析泰國匯率制度的選擇同貨幣貶值之間的關系;在講授金融衍生品時,可引入巴林銀行事件、美國次貸危機等案例,組織學生討論衍生金融工具在保值與投機中的作用機制,針對雷曼兄弟破產、次級貸款證券化、信用評級機制、美國對高杠桿率的失察、美國政府的救市方案等展開互動交流;在講授國際金融市場時,可引入1992年的英鎊危機事件,要求學生總結英鎊危機的教訓,并提出對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的看法;在講授國際金融機構時,可引入墨西哥、泰國在發生收支危機時,IMF向這些國家提供貸款所提出的條件;在講授最優貨幣區理論時,可引入歐洲貨幣一體化的案例,要求學生分析歐元的誕生對歐洲的消費者、企業來說意味著什么,并通過查閱近年來歐元兌美元的表現,分析歐元的走勢;在講授國際收支平衡表時,可組織學生討論當前人民幣是否具備放開資本賬戶的條件。案例分析可以通過課堂講解或分組討論的方式,也可以布置給學生,由學生課下查閱資料、組織交流,將討論結果在課堂上進行匯報。
(二)增加模擬實訓,注重實驗教學
國際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突出實踐能力,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訓環節,注重實驗課程。通過在教學中開設國際結算模擬、外匯交易模擬、公司業務模擬等專門訓練,將課本知識應用于踐。相比較公司實習而言,這種模擬實訓教學成本較低,同時可以讓學生在現代化教學環境中體會到國際金融業務的實戰氛圍,提高學生對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場的領悟能力和對實務知識的掌握程度。應當注重實驗教學,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建立金融實驗室,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用高仿真場景將原本需要在金融市場才能夠實現的過程在實驗室中模擬再現。安排實驗教學環節,一方面,實驗教學可以更方便地向學生展示實時財經資訊、金融市場的國內外歷史數據,以及權威專家的分析評論,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通過采用與現實同步的實時行情數據,指導學生進行外匯投資、期貨交易的實戰模擬,可以加深學生對外匯知識的理解,熟悉交易流程,切身體會外匯交易中的風險。
(三)追蹤學科前沿,拓寬教學渠道
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內容應當與時俱進,體現出國際金融實踐的發展變化。例如,美國次貸危機對現有的金融危機理論、國際貨幣體系及國際金融市場等相關章節形成了沖擊,暴露出了現有教學內容體系的不足。國際金融實踐推動著國際金融理論的發展完善,因此教學內容也必須進行實時更新。作為一門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國際金融教學體系也應體現出經濟學的研究進展。例如,引導學生運用計量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等學科內容,客觀評價衍生金融工具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為追蹤學科前沿提供了硬件支持,可以動態直觀地展示知識體系的內在機理,通過在教學課件中加入實時熱點,將教案、習題、案例等制作成網頁,同時帶領學生登錄財經網站查閱相關信息,可以有效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此外,還應積極擴大對外學術交流,邀請國內外經濟學者和國際金融實務專家定期講學,或舉辦論壇及學術會議等,拓寬教學渠道。
[參考文獻]
[1]方英.國際貿易專業《國際金融》教學改革探討[J].當代經濟, 2010(14):112-113.
[2]賈先文.地方高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當代經濟, 2011(19):100-101.
[3]姜波克.國際金融新編(第五版)[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2.
[4]孔立平.高職《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商業經濟, 2009(2):122-123.
[5]劉任重.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問題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 2011(4):91-92.
[6]劉士寧,呂惠娟. 具有航運特色的國際金融教學改革研究――以上海海事大學為例[J]. 特區經濟, 2014(11):230-232.
[7]劉舒年, 溫曉芳.國際金融(第四版)[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10.
[8]潘晴,劉立平.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28(4):115-116.
國際金融中心的環境與條件
當今世界經濟金融的發展愈加顯示實力與規模的效益,特別是伴隨金融核心作用的強化,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與作用與日俱增。在美歐貨幣競爭中,美國依仗規模龐大的各地市場與網絡,借助美元的優勢與作用,占據了國際金融競爭的優勢與主動,其中國際金融中心——紐約(華爾街)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和主導性,是其最為重要的支持;其不僅引領了全球金融市場,也影響著世界金融交易、結算、儲備等金融和資源產品的走勢與趨勢。因此,一個國家和區域的強大,必不可少需要國際金融中心的扶持與推進。
隨著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模式以及理念的變化,國際金融中心內涵、作用與影響也出現變化與調整。從傳統角度看,國際金融中心主要從事各種國際金融業務活動的場所,其中涉及到長短期資金借貸、有價證券交易、黃金、石油、外匯等交易買賣,從而形成各具特色功能的不同市場組合型的國際金融中心。目前世界上比較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有紐約、巴黎、法蘭克福、蘇黎士、東京、盧森堡、新加坡、香港等。而從現代經濟和新經濟的角度看,國際金融中心已經從經營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發展成推動新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領域,尤其是伴隨國際資本流動速度與規模的加快,資本流動對經濟乃至相關領域的主導或影響逐漸上升,國際金融中心作為資本流動的重要集結地、調配地,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與地位更為醒目,對世界經濟和各國經濟的影響力逐漸上升,甚至主導和影響著經濟的發展與調整。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金融領域伴隨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效益與規模,國際金融發展趨勢愈加引起關注,直接對經濟信心和心理具有重要影響和干擾,金融信譽與信用影響愈加突出。當今世界經濟不確定性的加大,經濟發展趨勢利好中的調整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因素,使得金融信譽信用面臨風險與挑戰。尤其是伴隨發達國家經濟自然周期性和結構周期的調整,美國經濟面臨的轉折與風險依然明顯,經濟波動與不確定性依然突出,并將可能對世界經濟格局和前景具有重要影響。這直接影響國際金融中心壓力與風險上升,美國重要金融產品和資源產品市場在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使得各地國際金融中心的波動受到牽連,既給予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發展的契機,有助于提高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作用以及影響,同時也給予國際金融中心巨大挑戰。尤其是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國際環境中不確定的經濟、金融、貿易、政治、軍事以及國際關系可變數較多,且較為突出,世界經濟格局和國際金融趨勢面臨改革與調整,國際關系與區域合作聯盟面臨更新與發展,區域經濟金融和貿易的發展將對國際金融中心起到推進和促進作用,整個世界經濟和金融格局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甚至發生本質的變化。
作為一個重要或有影響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具備一些必要的條件與環境,其中包括政局相對穩定、沒有外匯管制或管制比較松動、貨幣信用制度比較發達、金融機構比較集中且有一定規模和效率、交通和通訊便捷快速方便等等,都是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具備的依托。從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歷史與現狀看,其不僅有利于本國、本地區經濟、金融、貿易的快速發展,更為資本流動和投資融資提供了充裕的市場與空間,成為國家或地區經濟、金融發展的動力與推力。但是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也使國際金融中心的風險逐漸擴大,金融泡沫,乃至金融危機的潛在規避與防范,也已經是當前各國和各地區關注與應對的重點。
我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立與發展已經在穩步推進,成效與影響逐漸擴大,中外金融機構、產品和市場云集上海,已經促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實力、規模和比重的提升和擴大,使上海金融業對GDP的貢獻已經達到10.1%,上海金融交易比重已經占到全國的50%以上,而初具形態與規模的股票、黃金、債券、基金、外匯保險等重要的金融市場也在上海落地結果,不僅推進上海經濟發展的持續穩定增長,并有利于我國整體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擴大。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和內容已經在上海和全國從吸引金融機構集聚,拓展金融市場功能、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加強金融監管與風險防范、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加快金融信息化現代化建設、規范發展上市公司、深化金融對投融資體制改革的促進作用、加強地方政府的金融服務、實施金融人才戰略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卓有實效的進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以效率化、市場化、規?;蛣撔禄男旅婷舱宫F在世界面前,并逐漸顯現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規模、地位與作用。
亞洲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與進程
借助地理位置與時差的優勢,亞洲國家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在亞洲地區相繼建立了多個國際性或地區性的國際金融中心;其中,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目前已經發展成為繼東京之后亞洲兩個非常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并且在國際上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亞洲后起的金融中心,與兩地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歷史有著直接的聯系。它們的共同之處為:(1)香港與新加坡一直是全球重要的自由貿易港口;(2)香港與新加坡都曾經受到英國殖民者的統治,因而金融業發展具有相當長的歷史。而1965年新加坡宣布獨立后,政府根據自身所具有的國際貿易港的有利條件,即將新加坡建設成為“亞洲金融中心”作為既定國策。1968年,新加坡政府與一些外資銀行達成協議,創立“亞洲貨幣單位”(ACU),即“亞洲美元”;此舉不僅形成了亞洲美元市場,而且更重要的是,為新加坡未來發展成為地區性的國際金融中心創造了先決條件。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香港與新加坡的金融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并且形成了多種專業性市場,主要有:外匯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利率市場、黃金市場、亞洲美元市場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從而為本國乃至亞洲地區經濟貿易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以新加坡為例,其外匯市場的日成交金額目前達到1000多億美元,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達近5000億新元,亞洲美元市場的資產負債總額達到5000億美元。由于新加坡是國際知名的自由貿易港以及低稅地,因此不宜實行嚴格的金融管制以配合經濟貿易的交往與發展。目前,新加坡共有本資銀行6家,而外資銀行卻有116家,由此可以看出新加坡境內銀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為此,新加坡政府采取三大措施,從而不僅維持金融對外開放的局面、同時還有限度地保護了本國銀行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合理地位與利益。(1)實行銀行執照分類制度。按照目前新加坡的金融法規的有關規定,新加坡的銀行執照劃分為三種類別:①全面銀行執照,②批發銀行執照,③岸外銀行執照。對于本國的6家本資銀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基于其實力與數量與外資銀行相比均處于劣勢的考慮,全部給予全面銀行執照,而對于外資銀行則根據其實力與信譽等因素給予不同的待遇。2002年在新加坡的116家外資銀行中,22家獲得全面銀行執照,19家獲得批發銀行執照,75家獲得岸外銀行執照。(2)實行內部政策掌握制度。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給予本外資銀行以不同待遇的同時,還采取內部政策掌握向本資銀行傾斜的做法,從而區別對待本外資銀行;其主要做法包括:①對于外資銀行設立業務網點的限制,②對于外資銀行自動柜員機聯網操作的限制。(3)確立本資銀行為銀行業主導的監管宗旨。盡管新加坡目前仍在進行金融業的改革,但是金融管理局明確表示,確保本資銀行在市場開放后繼續占有主要市場份額,是國內金融市場開放的前提。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規劃與發展
【關鍵詞】國際金融;雙語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愈來愈密切。國際金融作為國際貿易活動的催化劑,在國際經濟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因此,很多高校經濟類專業都非常重視《國際金融》的課程建設。自2002年教育部將雙語教學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之后,2004年,教育部仍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評估方案》中規定,必須有10%以上的課程采用雙語教學。在這種大背景下,國際金融的雙語教學在全國很多高校都廣泛開展起來。
一、國際金融實行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本文認為,在高校國際金融專業課中推行雙語教學既是國際金融專業課自身特點的要求,又是我國涉外經濟發展對于金融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
首先,實行雙語教學是國際金融專業課自身特點的內在要求。國際金融課程研究在開放經濟條件下,貨幣在國際間運動的一般規律,并講述國際金融實務的基本操作方法。在理論上,我國的國際金融學科是在借鑒西方金融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具有明顯的移植性和國際性。許多理論觀點和實際經驗需要從國外引進,并不斷更新,然后加以吸收和消化。在實務方面,國際金融的許多專業實踐需要外語來操作,例如國際結算、外匯交易、國貿實務等,掌握和熟練運用外語工具是進行實務操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如果不在教學過程中中引入外語工具,就很難完成國際金融專業課程的教學和人才培養目標。
其次,實行雙語教學是我國加快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要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我國的對外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國際金融在我國涉外經濟中的地位尤為關鍵,因而對金融人才產生了大量需求。據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一份調查顯示,目前我國金融業最需要的是既具備熟練的國際經貿金融實務操作技能,又有較高的外語水平的國際金融人才。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對傳統的以單純母語(漢語)為載體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將外語(英語)工具運用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將專業課教學與外語教學融為一體,相互促進,培養出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二、國際金融雙語教學的難點
雙語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外語水平都提出了較高要求,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原版教材的使用在雙語教學中十分必要,但也使得教學面臨更多的困難。
(一)教師的難點
相對于單純母語教學來說,雙語教學無疑是一門比較高深的藝術。國際金融專業課程中實行中英文雙語教學,教師必須是國際金融專業知識和外語能力雙合格教師。一方面,作為專業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經濟學基礎,熟悉國際金融理論知識和國際金融實務的操作。另一方面,作為雙語課教師,還必須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能夠完全理解原版教材的內容,運用外語對專業知識進行表達和轉述,與學生熟練地進行口語交流。實踐證明,能夠勝任國際金融雙語教學的教師應該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專業基礎扎實,對于國際金融學科體系有較為深入全面的掌握;第二,專業英語詞匯量豐富,表達能力強,具備英語思維方式;第三,英語發音純正,聽力良好,可以與學生有效進行外語互動交流。目前,國際金融雙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師資力量匱乏的問題,無論是外語教師還是專業教師都存在一方面的不足,完全合格的雙語教師資源較為匱乏。
(二)學生的難點
要能夠充分適應雙語教學,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課的前期基礎知識和外語水平。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往往參差不齊。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推行雙語教學的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不但不能起到提升外語水平的效果,還會降低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甚至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即便是英語基礎較好的本科生,使用雙語學習仍然有些吃力,對于原版教材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程度無法與中文教材相比。因而,學生外語能力的良莠不齊是實行雙語教學的另一大難點。
(三)教材的難點
《國際金融》是一門時代性和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隨著金融創新的飛速發展,國際金融的教材內容也不斷更新。國內編寫的教材往往內容陳舊,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而國內出版的歐美教材的中譯本,也存在著晦澀難懂,未能充分再現原文意思甚至偏離原意等問題。與國內教材相比,國外教材具有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時代感強、更新速度快等特點。原版教材許多都非常具有人性化,往往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充分考慮了讀者的理解和閱讀習慣。例如,Daniels和Vanhoose的“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Economics”以及James和Baker的“International Finance-Management,Market,and Institutions”都是比較常見的國外原版教材,可以考慮使用。但是,國外原版教材也存在著與中國國情聯系不緊密,針對性不強的問題。
三、國際金融雙語教學創新改革的建議
(一)合理安排中英文教學比例
一般認為,在雙語教學中沒有必要采用“全外型”,即教學過程中完全使用外語進行講授的教學方式??紤]到教師的實際能力和學生的接受水平,國際金融的雙語教學應該使用“混合型”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安排中英文的授課比例。通過學生的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績,可以大致了解他們的英語水平和層次,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學內容方面,總的思路是,對于比較簡單的部分主要采用英語講授,而對于艱深的理論和復雜的實務內容,應在采用英文的授課的同時,增加中文的解釋。例如,在講述有關國際金融基礎知識、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制度等內容時,主要采取英語講授,可以用到80%-100%;在講授國際收支平衡表、國際收支調節理論、匯率理論、金融衍生工具、國際金融政策、國際貨幣危機和金融風險管理理論等內容時,可以將英語講授比例降到30%-50%,并且適當增加中文解釋的比例。
(二)注重教學師資的培訓
鑒于雙語教學師資力量的匱乏,應該注重教學師資的培訓,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第一,制定相關政策,如提高雙語教學的定額學時的系數等,鼓勵教師加強外語和專業課的自學和自修,以彌補自身的知識結構的缺陷。第二,投入人力和財力,直接從國內重點高?;驀飧咝RM專門人才,通過這些人才的帶動效應,可以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第三,可聘請國外專家為國際金融專業課教師專門開設英語培訓課,增強專業課教師的英語表達能力,或者組織相關教師輪流出國進修和深造。在國際金融雙語課開課之前,應該經過嚴格的雙語課試講程序,邀請一些教師參加聽課,通過打分、鑒定和認可,確保主講教師是可以勝任雙語教學的合格師資。
(三)采用合適的國外原版教材
國外原版教材具有理論水平扎實,抓住時代前沿的優點,但也存在魚龍混雜的情況。在教材的選擇中,首先應注重選擇比較有影響力的教材,使學生能夠了解學科領域的前沿狀況;教材的難度不宜過大,應該適應學生的英語水平,易于學生接受,內容量也應該適中,要與授課學時相匹配;為加強針對性,可以在使用原版教材的同時,補充有關中國的金融行業和學術界的相關知識動態,編寫一些實用的教輔資料;由于國外原版教材的價格往往較高,學生難以負擔,應該選擇價格相對低廉的教材,也可以加強二手原版教材的流轉使用率,建立原版教材的二手市場。
(四)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雙語教學中應該充分運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雙語教學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教師可以適當進行課前交流和課后輔導。在每一次課結束前,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份完整的英文課程提綱,或者將其掛在校園網上,使學生及時了解到下一次課的教學內容,以便提前預習。課程提綱中應包括參考書目、課程教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課程作業等內容。在課后,教師和學校相關人員可以帶領學生到涉外金融機構進行參觀或實習,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外匯模擬交易,同時與學生及時溝通,通過發郵件等方式,反饋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靈活調整教學手段和方法。
課堂教學是雙語教學的核心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過去的單向灌輸方式,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與學生的雙向互動。例如,為了讓學生充分發言和討論,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圍繞一個話題,通過搜集專著、期刊、網絡、報刊中的相關內容,制作PPT文件,在上課時,由各組選派代表為同學們進行PPT講解和展示,然后對每個小組進行評價和打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地增加課堂提問,充分發起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回答和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思考。在教學中,可以就國際金融中的某些熱點問題,如“人民幣升值利大還是弊大”為話題,舉行課堂辯論賽。正方和反方分別就各自的觀點進行闡述、辯論和總結,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還可以就中國的國際收支順差問題開展演講比賽等。
(五)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考核方式包括改革教師工作量的考核方式和改革學生成績的考核方式兩個方面。
雙語教學相比于單純的母語教學,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動,更多的勞動應該獲得更高的回報,應該對承擔雙語課的教師的工作量加倍認可,并在職稱評定時提高分量,以增加雙語課的教學激勵。
對學生成績的考核包括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兩個環節,傳統的考核方式僅注重期末考核,創新改革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平時考核。平時考核的內容可以包括考勤、課堂積極性、作業等,小組展示和討論也是平時考核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評分過程中,既要看重過程,也要看重結果,依據態度和成績兩方面進行評分。在期末試卷的設計中,應采取全英文形式,
包括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和案例分析題等多種題型,可以將平時課程中反復強調的知識作為考核重點反映在試卷中來,例如體現時代特色的國際貨幣危機理論、外匯風險管理等。
四、總結
隨著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進程不斷加深,對于金融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國際金融課程中推行雙語教學,既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要求,也是國際金融專業課程特點的內在體現。本文研究了推行雙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教師、學生和教材三個方面加以概括和闡述,然后提出了相關的創新改革建議。通過合理安排中英文授課比例,注重教學師資的培訓,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改革考核方式等途徑,提升國際金融雙語課的教學效果,有利于為社會培養出適應國際競爭的,具備較強的國際金融專業基礎和較高外語交流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蔣志芬.國際金融主干課程雙語教學探析[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8,5:72-72.
[2]倪琳,嚴良,范儻.全球金融危機形勢下專業課雙語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09,12:173-175.
[3]張文強.《國際金融》課程雙語教學方法探析[J].高教探索,2007,6:116-117.
[4]何慧紅.對《國際金融》(雙語課)教學的探索[J].高教高職研究,2009,10:200-201.
關鍵詞:陸家嘴,金融總部,金融中心
1.引言
一個有效的金融服務支撐環境體系的創建和不斷完善,是把上海陸家嘴建設成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的必要前提條件。因此,在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等的目標下,迫切需要把上海打造成一個對企業總部來說在工作和生活兩方面都具魅力的現代都市。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2.陸家嘴金融總部發展進程中取得的成就
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是上?!八膫€中心”(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建設的核心。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始終把金融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經過十四年的建設,上海金融中心的集聚和輻射功能不斷增強。其金融市場體系日益完善,金融開放力度逐步加大,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能力逐步加強,金融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而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建設為金融中心提供了支撐。
2.1金融機構聚集
上海良好的發展前景與完善的要素市場,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金融機構入駐,金融機構集聚加快。近幾年來,隨著金融機構功能性中心不斷集聚上海,以及新金融機構的誕生,上海已經形成了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異地商業銀行在滬營運中心、外資銀行地區管理總部在內的、中外資金融機構共同發展的多元化金融體系,成為金融機構在我國內地的主要集聚地之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就是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過程中的成果之一,是中國現在唯一以“金融貿易”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面積僅一點七平方公里的小陸家嘴地區成為中國資本密集度最高的地區,聚集了八個國家級要素市場、四十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以及四千多家貿易、投資和中介服務機構。
2.2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快速
上海擁有較為現代化的物質基礎設施。過去十四年,上海城市交通樞紐建設,高架路、隧道、地鐵、輕軌、磁浮、機場、海港建設取得了驚人的進步,現正加快推進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2.3金融信用建設日益完善
信用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有助于解決規模擴大與風險累積這對始終困擾金融部門的基本矛盾。上海是全國金融信用建設最早和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信貸征信和個人聯合征信系統建設均走在全國前列。1997年,為防范和化解銀行業的金融風險,減緩信貸工作中對企業信息不了解或不對稱現象,人民銀行帶領金融機構開始試點建立征信制度。經過幾年努力,特別是上海市政府積極推動下,上海金融業征信制度從無到有,從簡單的信息收集到資信評級體系逐步完善。主要從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貸款企業資信登記評估和個人信用聯合征信方面進行試點和推進,正發揮其防范金融風險,穩定運行資產質量,培育社會誠信觀念等積極作用,并己成為當地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3陸家嘴金融總部面臨的不足與挑戰
3.3上海經濟總量較小,國際化水平不夠
國家經濟總量和城市經濟總量不足夠大成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總部的重要難題之一。從主要的全球性國際金融總部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到,該國的經濟實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二戰后美國有絕對優勢的經濟實力使它榮登上了第一國際金融總部的寶座。在隨后日本經濟二三十年的持續增長使東京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為世界三大國際金融總部區之一,而隨著日本經濟的逐漸衰落,東京國際金融總部的地位也受到威脅。
上海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雖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但與其他國際金融總部集聚區相比,差距仍然非常明顯,集中表現在經濟總量顯得很薄弱,貿易額的絕對水平仍偏低,經濟的國際化水平不夠等。雖然上海人均收入現在已經超過7000美元,但香港、新加坡人均收入已是2.7萬美元左右。粗略估算,如上海持續保持快于香港、新加坡4倍以上的經濟增速,按人均GDP來衡量,上海至少要20年才能趕上香港、新加坡。
3.2金融業對上海的貢獻率不高
雖然上海GDP連續七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但金融保險業的增長卻明顯滯后。近期金融業在上海GDP中所占的比重并沒有明顯的上升,反倒略有下降。
紐約、倫敦、東京這幾個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總量的比例都達到18%,而上海的這一比例遠低于這一水平。上海在短期之內實現國際金融總部集聚區的目標還需更多的努力。另一方面,由于上海的GDP總量上與國際著名金融總部仍有不小差距,要提升陸家嘴地區的金融業競爭實力,必須在再提高國際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總量的比例的同時提升GDP的總量。
3.3房價偏高,商務成本過高
陸家嘴金融總部集聚區總部過高的商務成本會使其失去對外資銀行吸引力,昔日的亞洲“華爾街”――上海外灘己經變成了“第五大道”。隨著眾多世界頂尖品牌的引入,外灘金融街的定位己經漸行漸遠。被夢想成亞洲“華爾街”的外灘,正在變成全球精品時裝、餐飲、藝術的聚集地。短短幾年間,“華爾街”變成了“第五大道”,折射的是金融產業在上海的尷尬變遷。上海房價這幾年突飛猛進的直接誘因,更多的應該歸于政府被迫用房地產業來填補金融業對GDP貢獻不足的窟窿。除此之外,上海航空與市內交通的便利度雖然在內地則處于中上水平,但明顯落后于香港;至于通訊價格過高的現狀己令金融機構非常不滿??梢姡虾T谏虅粘杀痉矫娌痪邆淙魏蝺瀯?。商務成本概念的包羅性,決定了降低商務成本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不僅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城市建設者的努力,也需要既得利益的壟斷機構作出犧牲與配合。
3.4金融人才的缺乏
盡管上海積聚著一些國內比較有名的大學,再加上網羅吸引全國各地的精英,這里聚集著全國很多的金融專業人才資源,但是金融人才奇缺仍是制約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大比較劣勢。目前,幾大國際金融中心中,金融專業人才占從業人員比例,倫敦為15%,紐約為11.5%,香港為14%,這里集聚了大量律師、會計師、精算師、系統分析師、管理顧問等專業人才,且八成以上掌握英語。上海金融從業人員達9萬多人,數量不少,但整體素質偏低。近65%只有中?;虼髮K?,獲得中級職稱的占25%,獲得高級職稱的僅2.2%,獲得國際認證的僅0.3%,掌握外語的不足20%。上海金融業中高層管理人才只有4000人左右,高級管理人才約450人。網絡金融、投資銀行、資產證券化、宏觀金融分析等方面的管理人才,以及法律、咨詢評估、市場化經營、交易中介、國際會計等領域的高級專業人才非常緊缺。其中國際水準的金融人才不足1萬人,還不及倫敦的1/10,尤其缺乏通曉國際慣例、嫻熟金融工具、精通國際語言的高層次金融從業人員。
3.5國內外眾多城市的強力競爭
東京、香港和新加坡的存在和發展,曼谷、臺北等地金融業的崛起,客觀上在不同程度上與陸家嘴金融總部形成競爭關系,包括爭奪資金、爭奪市場、爭奪人才和爭奪客戶。特別是香港,其現有的優勢,對上海建設國家金融中心形成了巨大的競爭。香港有著國際金融中心的基本條件,比如: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便利的營商環境、法治體制、自由貿易及自由的資訊流通、公平開放的競爭、發展完備和龐大的金融網絡、一流的交通及通訊基礎設施、完善的支持服務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工作人口與優秀的企業家。另外,香港還有龐大的外匯儲備、自由兌換的穩定貨幣以及低稅率的簡明稅制。香港擁有世界最自由經濟體系的美譽,雖然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和辦事處的跨國公司數目,比亞太區其他城市都多。世界上最大的一百間銀行有四分之三在香港營業,香港的股票市場按資本市值計算在亞洲排行第二,僅次于日本。所有這些都促成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而香港背靠中國大陸,與上海這個國際金融這些形成了無形的競爭。
另一方面,國內一些大城市也紛紛計劃建立金融總部區,如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和武漢等地都在計劃中,其中有的城市如北京本來就是國內金融中心,廣州、深圳等地也都具有良好的條件。這不僅會在資金、市場、客戶等方面與上海形成競爭格局,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使上海獲取金融優先權和特許權變得較為困難。在這種前后夾擊之下,上海金融總部集聚區建設力圖從金融服務的增量中尋求到最大的份額,以既不沖擊香港,又不主動損害北京和深圳的現有利益,而最終通過市場來決定存量的調劑。
4.改進上海陸家嘴金融總部服務環境支撐體系的建議
大力發展貿易融資、物流融資、海事保險和海事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實現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互動發展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建設為金融中心提供了支撐。
借鑒國外或境外金融城區如紐約的華爾街、倫敦的金融城、巴黎的拉德芳斯、東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環等的建設經驗,注重金融發展地理形態的相對完整性,建立一個隸屬于上海市政府直接管理的上海金融城,形成一個金融巨頭公司云集、相對獨立的金融社會。
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總部集聚區建設最缺的就是人才。目前,上海的金融從業人員有十幾萬人。盡管在絕對數量不算小,但占上海人口的比重不到1%。而在倫敦、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城市,這個數字要在20%左右。更為緊缺的將是熟悉國際金融業的高級管理人才。上海需要通過收入分配制度、戶籍制度、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系列配套改革,吸引更多高素質的海內外人才,以滿足滬上中外資金融機構快速發展引發的人才需求。要使上海成為國內、國際人才極具吸引力的地方,可能需要關注稅收、語言、交通設施(包括市內和鐵路、航空等)、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因素。
經過十幾年建設,上海目前雖然已經形成了較為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條件,但為促進金融機構進一步集聚和金融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需要進一步優化上海的金融法制環境,首先是嚴格按國際金融“游戲規則”辦事,積極推動以“全國立法、地方適用”的方式完善金融中心建設所需要的法律和法規,其次是強化執行機制,加大對債權人的保護力度和對各種金融犯罪的打擊力度,再次是以實施《行政許可法》為契機,堅持依法律界定的權限、法律規定的范圍、法律確定的條件和法律設定的程序來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推動廉潔、透明、高效的政府建設工程,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參考文獻
[1] 劉桂榮. 國際金融中心的比較研究及其對上海的啟示[J]. 上海商業,2004(8)
顯然,這是受到一則消息由坊間傳聞到最終證實的刺激:國家有關部門已就推進上?!皟蓚€中心”建設的文件框架達成一致,旨在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率先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上海板塊聞風“起舞”,這已不是第一次了。在此之前給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關于上海國際集團轉型為金控公司的傳言,以及由上海國際集團、中金公司等合資組建上海金融產業投資基金的消息等。
將上海建設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是一項國家戰略。在國際產業轉移加快和國際金融風暴加劇的背景下,如何繼續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突破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加速推進“四個中心”建設,是形成上海、長三角乃至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這次國際金融風暴給新興市場一個重要啟示:金融發展必須有實體經濟之錨,選準金融、航運作為上?!八膫€中心”建設的重要支點,是明智的選擇;金融風暴也給新興市場提供了一個重要契機:紐約、倫敦等老牌國際金融中心被風暴打亂了陣腳,國際金融發展與金融監管體制面臨深刻變革,上海、迪拜、孟買等新興國際金融中心將迅速崛起。
機會稍縱即逝。股市對此高度敏感,也表明市場在殷切期待。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已經容不得有任何延宕。
其實,相關努力一直在進行。作為國內首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地區,上海浦東新區已開始利用其“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采取行動,比如浦東趁著危機時刻網羅華爾街金融人才,近日還出臺針對股權投資機構高管和骨干的個稅減免激勵方法,以吸引VC(風險投資基金)和PE(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落戶。
但體制機制變革要在更深層面、更寬領域推進,必須有更高的協調機制、更強的推進力度。單說航運,上海曾經追求集裝箱吞吐量之類的數據,但像倫敦交易所BDI散貨指數那樣可以成為國際航運的風向標的關鍵指數,上海卻一直缺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1996年就提出來了,但至今航運中心地位甚至還未得到長三角周邊認可,航運中心發展路線圖至今尚未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