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21: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技創新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培訓方式及目標:
1.根據青少年求知欲強、好奇心重、活潑好動的特點,結合現行中、小學教材,選擇青少年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數、理、化等各科的科學實驗項目開展“做中學”科學教育活動,從做中學,培養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激發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熱愛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初、高中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2.小班施教,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通過系統的創新思維能力訓練,小發明、小論文、小創造、小科幻,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培養每個學生的自信心、獨立動手能力,塑造個性、發揮特長,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使后進變先進,先進更優秀。
3.選拔優秀學生參加省市級、國家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選手在高招和中招中可以享受免試保送和加分的殊榮,我市每年都有一些學生因此而被免試保送名牌大學深造?。?。
招生對象:八歲以上中、小學生
開課時間:2004年10月,周日上課
學費:每人每學期480元
報名地點:市青少年宮天文館辦公室***青少年宮
關鍵詞: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組織體系;經驗探索
一、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高校培養兼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精英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其重點在于通過組織引導大學生對于科技文化知識的理論學習和實踐運用,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激發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提高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不僅是高校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和延續,同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精英人才的重要舉措,對于推動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增強高等教育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目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開展中的困境
雖然科技創新活動已經成為高校學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限制其繼續發展的困境,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積極性比較低,主動參與率不高
目前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以及學科競賽活動很多,為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供了平臺。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對參加競賽的認可度不高、積極性比較欠缺。普遍出現科技競賽學生的精英化傾向,即總是少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成為各項科技競賽的主力軍,而其他更多的學生游離于該項重要的鍛煉平臺,從而無法實現以科技競賽帶動專業能力的良好初衷。
2.教師指導團隊力量沒有得到完全充分的發揮,沒有展示出專業團隊的力量
在目前的科技競賽組織模式中,普遍采取兩種組織方式:學生主導型、教師引導型和學校主導型。第一種模式以學生自主參賽、利用其良好的學術能力和創造力形成根據學生設想而成的作品,指導教師在此過程中更多的是以個人的形式出現,指導形式以輔助學生收集資料、作品修改等為主。第二種模式是教師進行完全的設計,學生根據教師的規劃按步驟實現指導教師的設想。在這兩張組織指導方式中,學科指導教師的指導作用更多的是以個人而非集體的形式出現,具體哪項比賽由哪位教師指導是不確定的,學科教師的團隊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高質量作品比較缺乏,缺少穩定的項目培育機制
具體來說,學生的整體作品水平還有所欠缺,缺乏高質量的作品,另外,競賽作品形成過程孵化期都比較短,缺少穩定的項目培育機制、學生培訓重視度也不夠。
三、科技創新活動組織體系的要素與組建
針對這些困境,需要創建一種更為科學、規范和具有實際操作可能性的創新體系,以更好地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更有效地實現學科競賽的初衷,擺脫目前存在的主要弊病。近年來,部分學校摸索創建了一種比較完善的科技創新活動組織體系,其要素包括:學生培養、指導教師的團隊建設、規范性的組織模式、學生社團的平臺作用等。
1.創建推動廣大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的制度建設
學校要加大對各項學科競賽的宣傳工作,并進行制度保證,包括課外學分、評優附加分、報送研究生等方面的制定,從制度上推動學生主動投人到各項課外科技活動中去,從而實現由要求學生參加到學生主動要求參加的轉變。
2.在學生的培訓管理上采取多層次培訓方式克服原來較為單一的精英培訓方法
在每項課外科技活動組織的初始階段即進行面對全體學生的培訓,形式采取講座、課堂教育、面對面經驗交流等,提供給學生一個全面的競賽架構和思考方向。例如,賽前由多次獲獎的學生與大家分享參賽經驗、在參賽中采取分類培訓和指導老師一對一培訓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進入決賽的團隊再進行重點培養等一系列的多層次培訓方式。
3.組建以教師團隊為單位的競賽指導力量,發揮系科教師的團隊作用
科技創新活動要長期健康地開展下去、就必須有相應的一系列可行的管理制度??梢愿鶕煌目萍几傎?,由相應的系(或教研室)以專業為單位,組建由所有相關教師的競賽指導委員會,并從學校(或學院)的角度制訂指導委員會的考核管理方法。將教師指導科技競賽認定為一定的課時量,對于獲獎作品的指導老師給予獎勵。從而使整個委員會的老師都能參與到科技競賽的宣傳、培訓、指導中去。
4.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以學生社團為基地在開展課外科技活動
學生社團組織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可靠依托,具有目標明確、人數多、聯系廣、凝聚力強等特點,同時還具有較完整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制度。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強調團隊協作性,學生社團恰能提供共同協作的平臺。結合學生社團本身的特點與專業應對方向,發揮學生社團在學生中的認可度,在宣傳、組織、培訓等方面都可以起到有效地輔助作用。
四、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創新組織體系的應用與實際效果
科技創新活動組織體系的不斷完善和運行,對于推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起到了重要的效果。該體系正式運行之前所存在的困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進,具體反映在幾個方面 :
首先,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各項課外學術活動參與率明顯提高,一定程度上已經實現了“量”的突破。
其次,教師積極主動投人學生課外科技指導工作,還邀請校外專家為學生開設講座、針對具體項目進行專門的專題輔導。指導教師與學生的聯系度和指導力度比以往都由顯著提高。
再次,獲獎學生增加,有效推動了學風的改進。隨著更多學生主動投人課外科技活動,其以競賽推動教學、以競賽促進學生創造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宗旨得到了有效地實現。
最后,學校整體的創新力量在不斷加強。學生越來越多地在國家級比賽獲得獎勵,帶動了廣大同學參加科技競賽的積極性,學校整體的創新力量也在不斷加強。
參考文獻:
[1]孟昭學.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途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6;(12)
[2]江云清.大學生科技活動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地質教育,2004;(3)
[3]賈海寧.學分制條件下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實踐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教學,2005;(13)
【關鍵詞】科技創新基地 大學生 工程素質
【基金項目】軍械工程學院基礎部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1109。
【中圖分類號】Th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009-02
引言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和知識經濟的迅速崛起,21世紀的世界軍事領域面臨著更大的沖擊和挑戰,軍隊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在新軍革的今天,負有重要的任務和使命。為適應當代部隊的需要,提高學員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科技素養等綜合工程素質,我院于2011年9月份成立了“學員科技創新基地”,這標志著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基地正式成立并拉開了全面建設的序幕。
目前,我院學員的科技創新活動主要以“課余活動”的形式展開,它作為第二課堂的一部分,在資金、參加人數尤其是效果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影響了學員科技創新活動的發展規模及綜合效應[1];同時,現有的教學實施計劃難以激發學員參與科研的熱情,同時受軍政訓練時間多等影響,軍校學員參與科技創新的時間不足,局限性大;學員科技成果突擊的多,堅持長期研究的少;指導教員大多是以個人名義參與指導,沒能形成穩定的科研團隊,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對學員科技創新的人才梯隊培養尚缺乏有效的監管舉措。
因此,如何將創新理念和能力培養融入相關課程的教學過程,如何構建軍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實現創新基地和諧、可持續發展,這些都是需要不斷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一、進行機械類主干課程教學改革,改變指導思想,將學員科技創新納入日常教學計劃[2]。
學員科技創新的形式主要是學員設計、制作各類小發明,小制作等,學員進行科技創新的過程也是學員的機械、電子、控制等各類知識的綜合運用過程,在學員這些必備的知識之中,機械知識是進行科技創新的素質基礎,統籌規劃機械類主干課程(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綜合課程設計等)的教學與實施,是培養學員科技創新能力的首要任務。
(一)制圖類課程的形象思維能力訓練
思維決定行動,要想具有創新的行為,首先必須具備創新的思維。形象思維是人類思維的基礎,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機械制圖就是培養形象思維的課程,因此,我們在創新思維訓練等相關理論的指導下,針對制圖類課程的內容特點,開展貼合教學內容和軍校學員心理培養需要的思維訓練,提高學員的空間想象力、分析力及科技創新思維。例如:我們鼓勵學員自制各種形體模型,要求學員多想、多看、多練,逐漸提高學員的空間想象力,拓展思維,強化形象思維能力,為科技創新活動的實施奠定堅實的思維基礎。
(二)機械設計類課程的宏思維能力培養
這里的宏思維能力主要是指學員掌控工程設計全局的能力,從方案的優化到合理實施等面向目標的整體把握能力和基于實現的綜合設計能力。
我們在現有傳統的常用機構教學中,滲透了綜合設計思想及優化設計理念;在原理部分教學階段性結束后,結合課程內容,給學員提供合理的設計題目,針對性地開展貼近軍事裝備、貼近工程的系統方案設計,使學員的這種“宏思維”得以發展和升華。
(三)機械設計類課程實驗的實踐環節強化
實踐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唯一途徑,為了增強學員的科技創新能力,我們在日常的機械設計類課程實踐環節中,通過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創新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學員在方案具體化,實物化的過程中,懂得抓住關鍵環節,學會解決工程問題,大大增強了實際操作能力。
二、加強學員科技創新基地的平臺建設,促進基地和諧可持續發展。
通過開放實驗室、建立基地網站等措施,強化學員科技創新基地的交流平臺,實踐平臺的重要作用;進行科研、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搭建科技創新梯隊,凝聚隊伍,激發原始創新動力,實現基地健康有序的發展。
(一)加強學員科技創新基地的實踐與交流平臺建設
現代產品已經發展成為機、電、計算機一體化的綜合系統,科技創新的各學科有機融合已成為國際發展趨勢。學員的科技創新項目亦應為包含機、電、光、測試、控制等各專業方向的綜合性系統設計。因此,在學員科技創新基地的硬件建設方面,為學員提供當代先進技術的學習平臺,同時結合現代軍隊裝備,提升學員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高科技設計能力[3]。
創新基地開放了各種學員創新實驗室,包括創新設計工作室、機構運動方案設計室、創新作品制作工作室、電控調測工作室、機器人實驗室等,這樣學員就能利用創新設計工作室完成競賽、方案等的信息檢索、方案研討和虛擬仿真設計,然后,在機構運動方案工作室內利用各種實驗成方案的搭接和原理測試;在此基礎上,利用機器人實驗室、創新制作工作室和電控調測工作室完成作品組建搭接、零件制作和整機組裝調試。除此之外,基地還正在籌備建立學員科技創新基地網站。通過這些硬件條件建設,大大強化學員科技創新基地的交流平臺和實踐平臺的重要作用。
(二)強化學員科技創新基地的指導平臺建設
我院的學員科技創新基地以信息化條件下創新型軍事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為目標,依靠學院各專業科技創新專家及優秀指導教員,開展學員科技實踐、競賽、實訓等活動。
創新基地創立了專家組和指導教師組,提供專業技術咨詢、培訓和輔導。由專家組完成對學員科技作品項目申請的論證評審和專業技術咨詢,指導教師應熱心學員科技創新指導工作,動手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由各專業的指導教師提供基礎培訓和專業指導。
學員科技創新基地根據每個指導教員的特點,進行科研、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激發指導教員和學員的雙方原始創新動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三、建立以創新基地為依托、以項目為紐帶、師生共建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模式。
為適應現代新型軍事人才的培養要求,學員科技創新基地將采用基礎科技素質培訓為基礎,項目任務為驅動的方式運轉。采用師生聯合共建的方式,使教員和學員既是基地的使用者、受益者[4],又是基地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改革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建立創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新模式。
(一)學員科技創新基地實施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
為進一步提高學員的創新能力和科技素質,科研部委托基礎部機械設計教研室建設并管理學員科技創新基地,各專業競賽的指導工作依托相關部、系的教研室開展,學員科技創新基地采用二級管理方式,由科研部對基地進行總體管理、指導和監督,由基地常務副主任,即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負責日常管理和工作,并對科研部負責。
(二)學員科技創新基地采用以項目任務為驅動的運作方式
學員科技創新基地將以項目任務和基礎培訓等方式對學員開放,項目將分為競賽課題、五小課題和面向部隊實際需求的創新課題三類。基地項目管理采用導師組長制;由學員和指導教師進行雙向互選,或由基地確定指導教師。
學員科技創新基地根據需要定期開展科技創新培訓,包括創新思想與方法、創新實例分析、創新方案解析、三維建模與仿真等內容,并利用基地及相關實驗室開展實際操作訓練。這樣,在項目任務的驅動下,學員不斷從做中學,在學中做,大大提高了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強化。
(三)學員科技創新基地創建師生共建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
學員是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受益者,教員則是活動開展的強大推動力。學員科技創新基地采用師生共建的方式,一方面,指導教員起著指導者與管理者的重要作用,指導教員依靠這個平臺為學員提供全方位的物質保障與技術支持,通過培訓、講座、學習交流等方式能大力加強組織管理隊伍的建設,切實提高指導教員科技創新活動的參與、指導和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學員是學員科技創新基地的使用者與學習者。通過加強學員培訓、開展科技交流、評選優秀科研成果等能充分發揮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5],使其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研創新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四、結論
學員科技創新基地是開展學員科技創新活動的載體和平臺,是培養創新型軍事人才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徑,它涉及軍事教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方方面面,如何通過學員科技創新基地,以點帶面,營造濃厚的創新學術氛圍,培養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將是我們今后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
參考文獻:
[1]付中聯.我院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 P15
[2]王瑋.高??萍紕撔禄氐乃伎糩J].科技與管理,2006(3). P153
[3]朱得榮.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課外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19). P25
[4]陳松.創新基地項目驅動方式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年(5),P106
[5]韓順杰.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基地運行機制研究[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8(2). P74
一、“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邀請專家、學者、教授到我們身邊,手把手地傳授理論,指導實踐。2008年10月12日中科院老科學家對科技創新參賽學生進行科普演講。2013年10月學校邀請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評委到學校進行指導。同時,積極組織師生外出參觀學習。2013年暑假期間,學校組織科任教師到山西太原集中學習。此外,每年均選派科技創新輔導老師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各級培訓。2008年11月29日,學校高一各科技創新小組的教師、學生共106人到高明一中觀摩第二十四屆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014年,趙永沖老師到陜西參加全國綜合實踐活動研修班,等等。
科技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生素質在競賽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為參加競賽的是學生,實踐操作也是學生,所以打造良好的高素質的學生科技隊伍顯得非常重要,學校必須重視學生的培訓。我校在重視集體培訓的同時,還發揮主渠道作用,按教學計劃要求,開齊開足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等科學類課程。學校把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作為學生科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并貫穿各學科的教學全過程。同時,學校開發了《走進科技創新活動》《現代信息技術下物理學習策略導學讀本》《地球與人》《小發明制作》《結構與設計》《衛生與健康》《鼠標下的道德》《電與生活》《環境教育讀本》和《青春與夢想》等多套具有學校特色的科學教育校本教材。
專家學術引領及科技教育與學科整合進一步提升了科技教育骨干教師的業務水平,使師生心智增長,能力增強。
二、“點”與“面”相結合
我校既有對科技創新輔導骨干教師的培訓,也有對所有專任教師的全員培訓。我校是一所新學校,2004年才開始參與這項活動,起步晚、時間短、經驗少,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發展目標,才能在短時期內贏得自身的發展優勢。學校將科技教育作為學校特色之一的辦學思路是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校的長遠規劃著眼,根據“思想上重視,思路上明確,行動上落實”的原則,將科技創新教育上升到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落實新課標理念 、促進素質教育的高度來認識。從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僅僅半年時間,學校就舉行了5次教師全員培訓。
三、集中培訓與自我學習相結合
學校努力打造教科研工作理論陣地。學校辦有一份教研刊物《高明紀念中學教研通訊》。每學期一期,刊登最新的教育理論文章。學校網站開辟“科技教育”專欄,介紹各地最新的科技教育科研成果,介紹那些在科技教育領域已經成名成家的學者型教師的先進經驗和事跡及其著作,還貯備大量青少年科技創新培訓課件、輔導方法等文件,供教師隨時自主安排學習。學校每學年出版一本《高明紀念中學教師論文集》,在上面專門開辟“科技教育”專欄。學校為教師訂閱科技教育報刊雜志等,撥出??钯徺I科技教育類圖書,充實學?!扒嗌倌昕萍冀逃l展中心”,讓教師了解教科研的前沿與動態。學校圖書館則購置《發明創造趣味培優教程》《科學教學創新手冊》《你也能迪生》《創造天梯》等科普書刊,每本50冊,供師生自學。
自主培訓、自覺發展,開拓了科技教育培訓空間,豐富了科技教育培訓內容,使培訓工作做得更實在、更靈活。
四、學校培訓與科組培訓相結合
我校既有學校組織的培訓,也有各學科組根據本學科特點進行的科組培訓。積極發揮科組的良性互動作用,團隊的良性互動可以推動個體不斷超越,讓個體迸發出極大的智慧和能力。凝聚團隊力量,借助團隊力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校本培訓的根本。一是科組和備課組,共同研討科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集中反思。廣開教師對話的渠道,鼓勵教師平時多互相學習,認真交流。二是成立綜合實踐活動科組,綜合實踐活動科組是一個跨學科科組,成員由其他科組的老師兼任,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全校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開展、管理和評價。綜合實踐活動科組以“青少年科技教育發展中心”為基地,中心的骨干教師堅持定期交流,集體研討,不斷反思,彼此配合,取長補短。三是以校本教研為動力,不斷改進方法。在各個科組內加強課題引領,夯實推進科學教育教學的理論基石。構建與科學教育相適應的開放、動態的校本教研制度,使“課題研究”常態化,“常規教學”課題化,“課例研究”與“課題研究”有機整合。充分發揮校本教研的引領作用,由實踐到理論,進而指導科學教育教學的開展,促進教師成長,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課堂教學改革新突破。
關鍵詞:科技創新 拔尖人才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6-0053-02
拔尖創新人才雖然只是人才金字塔頂上的一小部分人,但他們能釋放巨大的能量、作出巨大的貢獻。采用科技創新模式培養本科階段的拔尖人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能將科技創新恰當地應用于拔尖人才的培養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通過大力營造有益于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社會氛圍和環境,培育創新文化,建立創新體系,推進制度創新,消除傳統觀念的消極影響,形成寬容的校園創新風氣;實施有利于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教學管理改革,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加強教學環境的現代化建設,深化教學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實施有利于課堂教學改革的新途徑、新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發展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創新思維;加強實踐環節教育,實現大學生的自主創新,強化教學實踐,積極開展社會實踐。
1 應用大學生科技創新機制實施人才培養的研究現狀
王兵等人早在2005年就結合當時世界的時代特征,論述了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素質的現實性和重大意義,對影響科技創新素質培養的傳統思維方式、現行大學教育的局限、缺乏積極的心理取向等問題也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借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成功經驗,獲得了一些有益的啟示: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素質需更新教育思想觀念、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環境、提高教師創新教育素質、構建科技創新素質培養體系等。同年周琳等人對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研究,提出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應從6個方面入手: 要著重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大學生的科技教育;培養大學生樹立科技創新的自信心;開拓教師的教學思路;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加強實踐環節,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營造科技創新教育環境。張繼德等人2008年對教學型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素質培養模式的構建進行了研究,通過對教學型高校教育特征的界定,分析了教學型高校影響大學生科技創新素質培養的因素,構建了以“六個體系”為主體的教學型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素質培養模式框架。孫航等人2010年立足于大學生創新型精英人才的培養,針對目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組織模式的改革和創新,以發掘更具有現實意義的科技創新和實踐載體為目標,以創新為核心,建立以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載體設計為中心的與時俱進的教學組織模式。韋玉芳等人2010年研究了多學科交叉滲透對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的作用,研究表明采用多學科交叉滲透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提高科創活動的質量與效率。
2 借助大學生科技創新機制拉動拔尖人才培養
2.1 制定具有學習促進和人才選拔雙重功能的模塊化科創實踐項目
研究大學科技創新項目的類型,針對學生的愛好及特點選擇與之相適宜的科創項目,對于低年級的或基礎較差的學生主要以驗證型科創項目為主,對于基礎相對較好的高年級學生可以選擇一些創新競技型的科創項目,根據學生執行情況,可適當增加科創項目的難度和集成度。另外,還可將科創項目分解成難度不一的若干模塊,并將其量化成不同分值,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逐一完成各模塊,獲得相應分值,不但可以提高學習興趣、促進課堂基礎教學,還能作為遴選拔尖隊員的依據。
2.2 制定科學、公開、公正的晉級、遴選機制,促進拔尖人才成長
難度適當的小型科創項目,不但有利于攻克教學難點,而且能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還能建立攻克難題的自信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形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在此過程中表現卓越的學生,可以獲得相關競賽的參賽資格,另外為避免學生將全部精力用于科創項目而忽視對基礎課程學習,可引入一票否決機制,如當學生出現不及格科目,或班級排名下滑,或英語四級未能通過等問題時,可以限制甚至取消相關隊員的參賽資格。
以多次組織和指導大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的經驗為基礎,分析各類參賽學生的特點,結合組織參賽和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制定了基于“海選方法”和“逐級淘汰”機制的科創型拔尖人才的遴選辦法。
2.3 研究與課程進度相適應的“實踐、競技型”培養模式
課堂教學是科創活動的基礎,而科創活動又能促進課堂教學的良好實施。由于課堂教學與實踐環節不能緊密結合,導致學生不知所學的知識有何用,更不知如何用,于是課堂教學就變成了應試教學。制定與課程進度同步的小型科創項目,將所學的課堂知識馬上應用的科創實踐,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學生帶著實踐中發現的問題聽課,可以將注意力重新拉回課堂教學中。此外,對于基本內容掌握得比較好的拔尖學生,可以利用競賽要求及增加科創項目的難度,促使其深化對課堂內容的學習。
根據各年級學生所學基礎課程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軟件培訓方案,對基礎要求不高的軟件可以在課程講授之前學習,有利于對相關課程產生感性認識,再通過課程教學填補理論空缺,能夠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學生在完成相關軟件與理論課程的學習后,可以通過一些小型科創項目“練兵”。
2.4 課堂基礎教學與企業技能培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法
課堂教學注重基礎理論的講解,而企業培訓注重學員對工程技能的掌握,將二者有機結合對于科創型拔尖人才的培養大有益處。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學生主要關注基礎理論,投入實踐教學的時間非常有限,因此學生即便產生了創新想法,也不具備實現構想的技能,于是創新想法變成了空想,而企業式技能培訓有助于將理論創新變成現實,便于學生自由穿行于理論與實踐之間。在掌握一定基礎理論的前提下,可以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及相關視頻教程,對學生進行相關技能培訓,如軟件技能培訓、機加技能培訓、控制電路搭建培訓等,甚至還可以邀請一些企業的工程師對學生進行培訓。
2.5 “項目負責制”與“課題輪換制”相結合的拔尖人才管理辦法
按照科研項目的管理和運行模式,對科創隊員進行分組管理,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項目,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責任感;定期的課題組輪換制,有利于學生涉獵多學科知識、拓展知識面、增進交流、培養團隊精神;同時嘗試不同的角色,還有利于學生定位各自的發展方向。經過初期培訓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科創知識,此時可根據每位拔尖人才候選對象的特點及興趣實施分組管理(包括:機械設計組、自動控制組、人工智能組),并共同實施一個綜合性項目,每組內部推選出一位德才兼備的子項目負責人,各子項目負責人直接對項目總負責人(指導教師)負責,各組完成了各自項目內容后,實施課題輪換,將所有隊員打亂重新編組,再次實施另一科創項目,通過執行不同類型的科創任務,與不同隊員合作共事,有利于確定隊員的歸屬組別及合作者。
2.6 拔尖人才類型的評價方法
在對學生進行科創培訓的過程中,注意對表現突出的拔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對于理論型、實踐型、組織型拔尖人才實施分類針對式培養,并對相關人才表現出的特質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系統的拔尖人才的識別與評價方法,以便更為有效地挖掘優質人才資源。在培訓隊員的過程中為學生建立學習檔案,記錄隊員自加入團隊到獨立承擔項目的整個過程,并量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從中確定最能衡量隊員成長情況的基本特質,進而建立不同時期的隊員評價指標體系,評價隊員對在不同學習階段的表現及進步狀態,以便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3 結論
關鍵詞:工科高校;科技創新活動;體系
中圖分類號:G8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9—0022—01
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大學創新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是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工科高校肩負培育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使命,多元化、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活動是激勵學生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重要教育形式。
一、工科高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特點
相比綜合類高校,工科高校的教育教學以培育專業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在課程設置、課外教學、工廠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環節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培養教學模式。作為工科高校專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科技創新活動專業技術性強
工科高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要求參與者必須具備某一學科的專業知識,體現出很強的專業領域性。例如生物發酵、軟件開發、自動化機械設計等,都是工科高校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的重要項目。
(二)科技創新活動實踐性強
工科高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不僅具備一定的思辨性,更具備很強的實踐性,往往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內外實驗,需要種類多、數量多的設備和器材,以及大量的工廠實習和其他課外實踐活動。只有通過實踐活動的檢驗才能夠完成優秀的科技創新項目。
(三)科技創新活動呈現跨學科發展趨勢。
工科院校學生在學習專業課前除了要學習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工程制圖等課程外,還要根據各自專業學量專業基礎課。這決定了工科高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對專業學科基礎要求較高,參與者除了掌握專業知識外,還要涉獵相關的交叉學科。
二、工科高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工科高??萍紕撔禄顒尤〉昧碎L足進步,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愈加重視培育學生對多元知識、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力以及將理論知識化為實踐創新的能力。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大學生創業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等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已形成品牌效應,科技創新競賽水平越來越高,競賽形式愈發多樣,競賽層次不斷提升,競賽參與人次屢創新高。
需要指出的是,工科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參與科技創新競賽的學生總體比例偏低,參與度還有待提升;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較少,學生整體科技創新的水平亟待提高;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機制較為薄弱,大部分競賽成果停留在設計階段,缺乏推廣和轉化應用的平臺;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導老師的水平,目前,工科高校的高水平專業指導教師還不能滿足科技創新活動的需求;大部分工科高校對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缺乏主動、合理的規劃,在組織和管理形式上較為松散,不能形成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效合力。
三、工科高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體系的構建路徑
針對工科高校教育教學的特點,筆者認為必須對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進行全程、全方位的規劃和管理,遵循工科教育教學規律,結合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積極構建行之有效的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體系。
(一)加強科技創新活動培訓。
在參與科技創新活動過程中,學生往往對競賽的關鍵環節缺乏經驗,例如團隊的組建、項目選擇、科研進度、現場展示等等。遴選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針對各類創新競賽的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給學生進行專題培訓,普及科技創新活動的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競賽水平。
(二)打造高水平專業指導教師團隊。
要想取得科技創新活動的突破,高水平專業指導教師不可或缺。一方面,可以選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入企業進行鍛煉,提升其工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引入具備行內企業背景的人才,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兩個方面相結合,打造學術科研水平高、工程實踐能力強的高水平專業指導教師團隊,為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全面指導。
(三)完善科技創新活動管理機制。
要積極嘗試科技創新活動的項目化管理,發揮學生科技創新領導小組的核心管理作用,對科技創新項目進行全面評估和全程跟蹤指導,加強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組織管理,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對科技創新項目給予支持,嚴格把關科技創新活動的各個環節,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水平。
(四)完善科技創新活動的激勵機制。
積極探索科技創新活動的激勵機制,將科技創新活動與教師考核以及學生綜合評定結合起來。一方面,對教師聘任制進行合理改革,將指導學生創新競賽計入教師的科研任務之中,對參與指導學生創新競賽作品的老師按照競賽等級和成績進行相應折算加分。另一方面,根據學生參與創新競賽的等級和最終成績,在第二課堂學分、年終綜合評定方面給予適當加分,在發評獎評優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此外,可以嘗試學生科技項目開放研究基金,對學生的科技創新項目進行評估,并進行相應的資金支持。
(五)加強實驗室平臺建設。
先進的實驗儀器,合理的實驗布局和獨立的項目科研能力是開展高水平科技創新活動的基礎。學院目前擁有工業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市工業微生物重點實驗室,發酵工業微生物菌種資源整合平臺等實驗平臺,此外學院還與天津生物醫藥聯合院共享部分實驗平臺,研究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平臺建設,為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保障。
關鍵詞 農業科技;科技創新;對策;陜西鳳縣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0-0271-02
Study on Some Issu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Fengxian County
HUANG Fei 1 WANG Bao-juan 1 PENG Qiang 2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of Fengxian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Fengxian Shaanxi 721700; 2 Agriculture Bureau of Fengxian County)
Abstrac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were summarized.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work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ere introduced,which included th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system,the cultiv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and the introduction,the d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vestment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Fengxian Shaanxi
農業科技創新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源泉和動力[1],它是一項系統性的變革[2]。鳳縣也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著力點,積極引進和探索總結現代農業科技生產經營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共引進、總結、實施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節水灌溉、沼肥綜合利用等現代農業技術50余項,其中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項、市科技進步獎15項、縣政府科技成果獎20項,有5個單位獲省、市農技推廣先進單位,22人獲省、市農技推廣先進個人,其中有1項科技成果在全省獲得推廣應用,農業科技創新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1 農業科技創新成效
1.1 推廣先進適用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
1.1.1 開展玉米高產創建工作。從2010年開始,鳳縣以推廣玉米新優品種為依托,配套一整套技術含量高的實用技術,重點突出測土配方施肥和適度密植,對地膜玉米高產創建進行綜合研究。通過實施玉米高產創建,全縣糧食平均比上年增加0.2萬t,增產率6.8%,在糧食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的情況下保持了主要糧食的持續增產。同時,引進了榆單9號、鄭單958號良種,真正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
1.1.2 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按照“科學規劃、積極引導、點面結合、農民受益”的方針,在全縣5個鎮7個行政村新建溫室大棚20 hm2,此溫室是從楊凌引進的最新陰陽雙面溫室結構生產技術,陽面可以種植蔬菜、花卉等作物,陰面主要發展食用菌產業。陽面作物產生的氧氣可以供給陰面使用,而陰面作物產生的二氧化碳正好是陽面作物生長發育所需,實現了氣體的互動交流;另外,在大棚墻體內灌注了一定量的十水硫酸鈉,在溫室溫度較高時由液體變成固體吸收熱量,溫室溫度下降,而溫室內溫度較低時又變成液體釋放熱量,提升溫室溫度,此項技術既節能又環保,并且與常規溫室相比,土地利用率提高了95%。
1.1.3 建設現代智能連棟溫室。通過招商引資,我們與臺灣今日景藝集團就鳳州現代農業觀光園簽訂了園區建設合同。在園區內建設了占地8 000 m2的現代智能溫室和農產品展銷中心,溫室內水、氣、溫度等環境要素通過電腦設備進行自動監測,一旦低于設定值,相應的循環系統、加濕加熱系統自行啟動,當達到設定值時自動關閉,全面實現智能化全自動管理,成為鳳縣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目前,繁育有名貴蝴蝶蘭38個品種8萬多盆,通過自動控制,可實現周年有花。
1.1.4 研究探索“百平米生豬養殖模式”。近年來,鳳縣按照“龍頭引領、大戶帶動、整村推進”的思路,強力推動百萬生豬大縣建設。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的研究和摸索,我們結合生豬養殖特點和地域實際,總結出了“百平方米生豬養殖模式”:單個豬舍面積需達到200 m2以上,分為母豬舍及育肥舍各100 m2,全部采用封閉雙列式。母豬舍設計為8個圈,一面為產仔舍3個,保育舍1個;另一面為妊娠母豬舍3個,后備母豬舍1個。同時,配備自動飲水、自動投料設施,生豬年累計出欄可達到200頭以上。該模式有效地將良種、良法、良料、良舍組裝配套,在豬品種引進、圈舍的科學規劃建造、標準化飼養管理、疫病防治及沼氣使用等方面均有本質的改變,徹底扭轉了傳統養豬效益低下的局面,實現了養豬效益的最大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1.2 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引領現代農業產業跨越發展
農業園區是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承載平臺,也是拓展農業功能、顯著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有效途徑。為此,鳳縣在立足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優化結構的基礎上,將農業產業與鄉村旅游業有機結合,高起點、高標準地規劃建設了黃牛鋪現代循環農業園區、三岔河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平木高山蔬菜標準化示范園區、鳳州現代休閑觀光園區等十大農業科技園區。園區建設類型多樣、主導產業明確,比較典型的如集生豬示范養殖、繁育、銷售為一體的標準化、現代化、規?;?、生態化的黃牛鋪現代循環農業園區,該園區依托楊凌本香現代生態養豬模式,建設大跨度豬舍、實現全自動飼喂、采用負壓式通風、完全漏糞式地板、科學專家式管理,存欄PIC配套系種豬5 000頭,仔豬年繁育能力達到28.7頭,年可出欄仔豬10萬頭以上,創造了單產存欄量、單產仔豬成活率、人均飼養量、現代飼養水平4個“全國第一”和單胎母豬年產子率世界第一(單胎母豬成活率達到28.73頭)的一流水平。園區內均采用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引進優良作物品種,建立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創建省級農業園區3個、市級農業園區6個、縣級農業園區10個、鎮級農業園區9個,初步形成了省級園區是核心、市級園區是重點、縣級園區是基礎、鎮級園區是補充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1.3 制定農業生產標準化規程,提高農業產業科技水平
1.3.1 制定頒布“鳳縣農業生產十大主推模式”。為了充分發揮鳳縣特色農業產業優勢,大力發展農業園區標準化、有機農業標準化、循環立體農業標準化、椒果園養雞標準化、畜―沼―果(菜)標準化、架豆生產標準化、設施農業標準化、玉米―菠菜套種標準化、特種玉米―小麥套種標準化、小麥―菜花套種標準化等10項標準化生產模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鳳縣標準化生產模式,有力地促進了鳳縣農業科技工作上水平。
1.3.2 編制印發《陜西省鳳縣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目前,鳳縣蔬菜種植面積以達到6 667 hm2,建成黃牛鋪和平鎮2個蔬菜大鎮,成為繼花椒和蘋果之后的第三大產業,為了提高蔬菜的標準化栽培,我們在實地調研、示范的基礎上總結編印了《陜西省鳳縣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該規程開篇即詳細地說明了無公害蔬菜的概念、沼氣在蔬菜上的應用、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等內容,緊接著重點闡述了無公害辣椒、白菜、架豆等蔬菜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標志著鳳縣蔬菜生產從實踐摸索到理論總結再到指導實踐的辯證路線,使廣大菜農有“法”可循、有“標”可依。
1.4 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一村一品”建設取得輝煌成績
1.4.1 強壯農業龍頭企業,積極發揮其帶動引領作用。農業龍頭企業努力實現產加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目前,鳳縣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共12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秦海鹿業帶動周邊農戶發展梅花鹿及與梅花鹿養殖產業相關的生產戶1 200余戶;雨潤椒業與全縣12個鄉鎮的1 940戶農戶簽訂了花椒芽菜的種植供貨協議書,花椒芽菜種植面積達到了341.6 hm2,并在留鳳關鎮建立起花椒芽菜生產示范園4.67 hm2。龍頭企業實力進一步壯大,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帶動就業人數達3 200余人。
1.4.2 緊抓品牌建設,提高產品附加值。目前,鳳縣已注冊了“鳳椒大紅袍”“鳳唐蘋果”“紅鳳”土雞蛋、“鳳果紅”等商標,平木的白菜、架豆等蔬菜和唐藏鎮龐家河的蘋果均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使鳳縣農產品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1.5 構建新型農業職業培訓體系,不斷開發農村人力資源
鳳縣新型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已現雛形,以縣為中心的縣、鄉、村3級聯動培訓的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初步形成。目前,鳳縣的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單位主要涉農部門各技術培訓單位、鎮農民學校9所、信息示范村100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遠端站點100個、3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開通了“農信通”“農技120” 服務熱線和“電子農務”手機短信服務以及建立了農技“12396”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鳳縣的農民教育從實用技術培訓到綠色證書培訓、青年農民科技培訓、村組干部培訓,農民學歷教育、新型農民職業技術培訓等,僅2011年鳳縣共開展各類培訓100多期,培訓農民、種養大戶、龍頭企業相關人員、農技干部共3.6萬人。隨著培訓內容的不斷更新、受訓人員的不斷擴大、培訓手段的不斷多樣化,為鳳縣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和新型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存在的問題
2.1 群眾思想觀念問題
部分群眾思想觀念滯后,對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應用存在疑慮,害怕承擔相關風險。
2.2 人才隊伍建設問題
對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重視不夠,高精尖專業人才欠缺,大部分專業技術人員都忙于處理行政事務,真正從事農業科技創新的不多。
2.3 科技獎懲機制問題
人才政策不到位,激勵機制不靈活[3],沒有充分調動專業技術人員從事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4 科技創新裝備問題
農業科技創新設施設備落后,關鍵性技術無力攻克。
2.5 科技知識更新問題
農業科技人員知識老化,更新速度慢,跟不上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形勢。
3 對策
3.1 完善農業科技創新組織體系
一是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鞏固和加強公共農業科技推廣機構,健全縣、鎮農技推廣網絡,充實農技推廣人員,并確保在其崗、謀其職、做其事。二是要支持鼓勵農業企業成為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引導企業把發展的內在動力切實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上來,增加研發投入,建立研發機構,加快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和標準。
3.2 加速農業科技創新人員的培養和引進
一是大力提高農民素質。要通過舉辦“農民夜?!薄稗r業廣播學?!?、電視專題講座、科普講座和“三問三解”活動等多種形式,直接把農業科技送到農民手中。二是大力引進農技人才。對到農業企業、大型農業基地的大學畢業生,給予大力鼓勵支持,在事業單位和村干部公開招考中,享受優先錄取的待遇。三是加大農業科技獎勵的力度。擴大獎勵范圍,提高獎勵額度,對引進農業技術有貢獻的引進人、引進農業項目的介紹人,要給予相應獎勵[4]。
3.3 加大農業科技創新的多元化投入
一是要采取政府加大投入、企業增加科研投入、招商引進境外和民間資本投入、向上爭取科技項目投入、農技機構與市場對接自籌資本投入等多元化方式,努力使農業科技創新經費得到有力保障,改善辦公條件。二是農業、科技、科協、農發等部門要積極向上聯系,努力爭取部、省、市農業項目扶持。要設立縣農業成果轉化基金,出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管理辦法,從科技資金和農業資金中提取一部分作為成果轉化基金。
3.4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一是逐步實現推廣機制轉變。農業新技術推廣、新品種應用、新知識普及要由單純依靠行政手段轉變為依靠行政手段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并逐步推行市場機制。二是實行產學研相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格局。切實加強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科技主管部門、企業合作共建,促進農業科技產業升級,要舉辦產學研相結合的農業項目招商、農業科技引進活動,對農業科技項目在土地使用上、資金擔保上實行傾斜。三是擴大農業保險范圍。農業是個受自然資源影響最大的產業,開展農業保險是穩定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辦法。
4 參考文獻
[1] 彭宇文,吳林海.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問題的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6(11):55-60.
[2] 謝元.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面臨問題與對策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9):10-13.